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遥感技术的应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航空摄影;测量;遥感;技术应用
Abstract: with the national defense construction,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geographic space information applications increased demand aerophotogrammetry development with new opportunities at the same time aerophotogrammetry equipment development is also faced with severe challenges. Aviation photogrammetry development,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to provide a space for the loc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method,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s also in photogrammetry has had a huge imp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user requirement of argument put forward the aerial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equipment and technology system, discusses the aerial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application.
Keywords: aerial photography; The survey;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概述
信息时代,信息是至关重要的资源,而信息的获取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摄影测量与遥感作为对地观测获取地物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长期以来,摄影测量学被视为一门几何科学。随着遥感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发展,这门学科正在从几何科学向信息科学发展。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利用各种不同类型的非接触传感器,获取模拟的或数字的影像,然后通过解析和数字化方式提取所需要的信息,在空间信息系统中以数字方式加以存储、管理、分析和表达,再通过可视化和符号化技术形成所需要的产品
二.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装备体系结构
(1)航空摄影测量
依据航空摄影测量任务、能力需求和地理空间信息流程,航空摄影测量应由卫星对地观测、对地观测数据综合接收、地理空间信息综合处理、管理和应用服务五大功能领域组成,与之相应的航空摄影测量装备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图1航空摄影测量装备体系结构
①卫星对地观测系统,以卫星为平台,搭载不同精度(如0.6m、0.3m、0.1m或更高地面像元分辨率)、不同工作波段(可见光、微波)、不同测量原理(激光、重力、磁力)的测绘传感器,形成多平台组网、多传感器互补、满足多地理要素探测、多比例尺地形图测绘需要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
②对地观测数据综合接收系统,由中心站和若干分站组成对地观测数据地面综合接收站网,接收站之间通过网络实现数据通信与交换;每一个接收站分别由业务运控管理、对地观测数据综合接收、影像产品预处理和传感器定标等功能系统组成。
③地理空间信息综合处理系统,由大地测量数据(包括平面、高程、重力、磁力数据)处理、摄影测量与遥感影像数据处理、数字地图制图与印刷等功能系统等组成,通常是多台套、多功能、异构并行处理的信息系统。
④地理空间信息应用服务系统,由地理空间信息服务、地理环境可视化、地理环境分析与辅助决策等功能系统组成,依据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地理空间信息的需求,上述功能系统可组合使用,直接面向用户提供多功能地理空间信息应用服务。
⑤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以网络(格)为基础、以数据为中心、分布式存储、面向对象提供地理空间信息服务的信息基础设施,一般由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地理空间信息查询服务、专题测绘产品定制分发和网络管理、信息安全管理、质量控制等功能系统组成。
(2)遥感装备体系结构
航空遥感系统航空遥感系统主要由传感器、装载传感器的航空遥感平台及记录航空影像信息的感光胶片组成。
① 传感器
传感器是遥感技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测量和记录目标物的电磁辐射强度和特性,直接获得目标的信息。传感器一般由收集器、探测器、信号处理器和输出设备所组成。用于不同目的的传感器,其工作方式、工作波段及输出方式各异。有些传感器是被动地探测目标物所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辐射,成为一种被动式传感器,另一种是主动式传感器。它本身发射电磁波,然后接收回波。传感器按记录方式,可分为非成像传感器和成像传感器两类。
②感光胶片
感光胶片作为摄影机的探测元件,用以记录地物反射电磁波的性质和强度,不同感光胶片的感受能力不同。长期以来,黑白全色片一直是航空摄影机的标准型胶片。全色胶片的光谱灵敏度占光谱中的紫外(0.3—0.4微米)和可见光(0.4—0.7微米)光谱部分。还有一种用以加工黑白航空相片的红外感光胶片,这种胶片不仅对红外和可见光感光而且也对反射红外(0.7一0.9微米)感光。还有一种彩色红外胶片,它的出现得益于二战期间侦察表面涂漆伪装成植物的各种目标的需求。
③航空遥感平台
航空遥感平台用以安放航空传感器、对地物目标进行遥感探测的工作平台。它的飞行高度较低,地面分辨率较高,而且有机动灵活、使用方便、资料回收较易等优越性。用作航空遥感平台的气球主要有三种,一种是自由气球,它可达到近50千米的高空,既可用来测试传感器的性能,也可用以收集地面信息。二是气球,它可上升到11千米高空,持续6个小时。气球常常充以氢气或氦气,另外还有充灌热空气的热气球。三是系留气球,最高可达5千米的高度,它是较为接近地面的固定的空中平台,用于近地面和低空的遥感观测。飞机是航空遥感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运载工具,它可以携带多种传感器,主要有航空摄影机、扫描仪和机载侧视雷达等。用作传感器工作平台的主要有轻型低空飞机、重型飞机、直升飞机和无线电遥控的无人驾驶飞机。
三. 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应用
关键词:遥感技术;地质;测绘
Abstract: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as geodetic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of modern novel,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the national construction aspects, at present, the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geological mapping has been very mature,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in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work. Some simple exposition.
Key words: remote sensing; geological; mapping
中图分类号:P25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一、遥感技术的发展
1.“遥感”,顾名思义,就是遥远地感知。人类通过大量的实践,发现地球上每一个物体都在不停地吸收、发射信息和能量,其中有一种人类已经认识到的形式――电磁波,并且发现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其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遥感的实现还需要遥感平台,像卫星、飞机、气球等,它们的作用就是稳定地运载传感器。当在地面试验时,还会用到像三角架这样简单的遥感平台。针对不同的应用和波段范围,人们已经研究出很多种传感器,探测和接收物体在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范围内的电磁辐射。传感器会把这些电磁辐射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为原始图像。原始图像被地面站接收后,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处理,才能提供给不同的用户使用。
2.遥感包括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航空遥感作为地形图测量的重要手段已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卫星遥感用于测图也正在研究之中并取得一些意义重大的成果,基于遥感资料建立数字地面模型进而应用于测绘工作已获得了较多的应用。自20世纪初菜特兄弟发明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起,航空遥感就开始了它在军事上的应用。
二、遥感技术在地质测绘中的应用
遥感对地观测技术是当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0世纪末几年开始执行的“对地观测系统(EOS)”计划的主体。它具有时效性好、宏观性强、信息量丰富等特点。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可以准确地监测地质灾害体的形变与蠕动情况,从卫星遥感图像上可实时或准实时地反映灾时的具体情况,监测重点灾害点的发展演化趋势,增强地质灾害发生的预见性。因此,为了能及时地调查地质灾害状况,为抢灾与救灾工作提供准确资料,根据国民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地质灾害调查中采用遥感技术这一先进手段,是尤为必要的,这也是现代高新技术应用发展的必然趋势。
1.遥感技术在地址测绘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将有利于发展科学、促进地质矿产事业的持续发展。遥感信息反映的地质事实,不能因为学科偏见,传统观念和规程而被改变。当然,早期的遥感资料由于受分辨率的限制,近年来,由于采用了新的技术思路,在大比例尺地址测绘和地质制图中,遥感与地质的符合程度和可兼容程度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在如何充分发挥遥感地质的认识上仍有待统一,否则遥感地质将无法健康发展下去。
2.在岩浆岩、变质岩,特别是火山岩地区,地质图上对地质结构的描述要比实际粗略得多,很多复式侵入杂岩体、隐伏侵入体、火山机构、脉岩、变质岩的类型和相带在遥感图像上有充分的反映,但常规地质图则记述得很简单。在松散堆积物广泛覆盖的地区,地质图上的要素内容也过于简略,近年来,各类钻井、物探资料进一步证明了遥感地质资料的可靠程度,如果能用遥感资料将各种各样的隐伏地质信息、隐蔽地质界限,补充到这类地区的地质图上去,则将大大改善其地质研究程度,所以地址测绘开展了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在这些工作中如能充分正确地应用遥感技术,也必将大幅度提高大比例尺地质图件的精度和专业水平,加快详细地址测绘、专业勘测的进度。
三、遥感技术带来的新信息
纵观遥感提供的构造新信息可概括为:
1.表浅硬固地壳中的大断裂和韧性剪切带;
2.地块和岩块;
3.密布的直线形断裂和大节理;
4.碎裂块体与漂移岩块;
5.塑性-硬固地壳中垂直贯通的强爆环形断裂;
6.地壳中的膨隆及塌陷地段等。通过遥感分析发现的不同世代、不同级别的环形断裂,包括隐伏侵入体和岩浆强爆中心等地质条件,我们坚信,这一新的地质构造理论终将会萌生、生长,给地质测绘带来革命性发展。
地质灾害作为一种特殊的不良地质现象,也是地质测绘工作的重中之重。无论是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个体,还是由它们组合形成的灾害群体,在遥感图像上呈现的形态、色调、影纹结构等均与周围背景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对崩、滑、泥等地质灾害的规模、形态特征及孕育特征,均能从遥感影像上直接判读圈定。由此,通过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可以对目标区域内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点和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查明其分布、规模、形成原因、发育特点、发展趋势以及危害性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区划,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评价易发程度,为防治地质灾害隐患,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提供基础资料,此外,遥感在大型工程规划选址,工程地质稳定性评价,铁路、高速公路、引水工程、水利电力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应用,初步显示出遥感的技术优势,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遥感调查中尚存在的主要问题
遥感技术尚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地质测绘队伍中,目前人们对遥感技术比较陌生,使得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地质灾害遥感调查工作需要多时相的实时或准实时的遥感信息源,而这种信息源价格昂贵。受资金限制,地质灾害的遥感调查工作难以得到普及,目前只能局限于重点地区与重点工程的地质灾害调查;目前常用的遥感信息源空间分辨率较小,难以满足地质灾害点的详细调查工作,这使得遥感技术仅在宏观调查中应用广泛,而在微观上应用较少。遥感技术在工程地质勘测、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研究方面获得广泛的应用和良好的效果,但急待以新的思路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应用水平。
五、结束语
遥感技术是一门新兴的高新技术手段,利用遥感技术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遥感技术可以贯穿于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评估的全过程。随着遥感技术理论的逐步完善和遥感图像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的不断提高,遥感技术必将成为地质灾害及其孕灾环境宏观调查以及灾体动态监测和灾情损失评估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给地质测绘工作提供更先进的技术支持和更全面的数据库资料,为“数字中国”提供更翔实的数据和信息,以全面提升行业领域中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发扬成绩 搞好改革 开创地质测绘工作的新局面[J];中国地质;1984年10期
[2] 熊盛青;聂洪峰;杨金中;;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A];全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与灾害防治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关键词:遥感;穗帽变换;湿地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在自然地理监测研究中常用的数据有Landsat TM、SPOT、ASTER等卫星影像遥感。SPOT与ASTER影像虽然精度高,但前者价格昂贵,后者覆盖面小,且历史数据缺乏,影像数据难以形成完整的时间序列,在大多数地区不能用来进行对比分析,Landsat TM不但发射时间长,历史数据完整,而且覆盖面广,地面分辨率高,价格相对便宜,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中最常用的遥感影像之一。使用Landsat-5 TM数据,其重复周期为16d,每景影像覆盖面积为185km×185km,探测波段有7个。
这种数据的优点是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在地物分类、城镇规划、自然灾害监测、病虫害监测、环境监测等很多问题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7个波段的光谱信息不但丰富,并且适用于宏观判读和分析。要使用这种数据通常需要先对其进行变换等增强处理。穗帽变换是遥感数据变换的一种,该变换是指在多维光谱空间中,通过线性变换、光谱空间旋转使植被与土壤的光谱特征得以有效分离。目前,遥感技术的应用研究比较广泛,但在湿地缩减方面的研究比较少。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遥感数据的提取,应用穗帽变换的湿度波段对铁岭莲花湖湿地面积变化情况的应用研究,通过该研究可以有效区分湿地与其他类别地物。
1 研究区域概况和数据
莲花湖湿地属于沼泽湿地类型,原来三面环水,紧邻辽河、柴河、凡河,是3条河流的汇合地。铁岭莲花湖湿地位于铁岭市凡河新区,中心地理坐标为E123°43′,N42°16′。所属三级流域为柳河口以上。湿地面积888.31hm2。由于历史上盲目的农田开垦,以及未处理的城市污水大量排入,导致莲花湖湿地面积大幅削减,这引起了铁岭市相关部门的重视。莲花湖湿地于2006年12月成立辽宁莲花湖国家湿地公园,为辽宁唯一国家级湿地公园。
通过人工湿地的建设,铁岭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中心城市污水对辽河的零排放。而且,随着对莲花湖湿地公园规划进行扩充和丰富,铁岭还将新城区的水系和部分绿化工程纳入其中,如今整个新城区已是一座建在湿地上的城市,这在全国的城市中绝无仅有。
本文采用从Global Land Cover Facility下载的1993年9月和2008年10月成像的两景 Landsat-5 TM 数据,轨道号为 119/31。该影像共有 7个波段,分别为 TM1(450~520nm)、TM2 (520~600nm)、TM3 (630~690nm)、TM4(760~900nm)、TM5(1550~1750nm)、TM6(1040~1250nm)和 TM7(2080~2350nm)。TM6波段的分辨率为120m,其他波段分辨率都为30m。首先将各个单波段数据融合为多波段数据。为了定位研究区域,根据坐标划分出岭莲花湖地区,并对该原始数据进行剪裁等预处理工作。
2 遥感数据分析
对原始图像多波段影像进行处理,需要获取新的特征波段参与分类。获取新特征波段的方法包括主成分变换、植被指数变换、穗帽变换等。
本次数据分析使用穗帽变换获取新的特征波段,即亮度、绿度和湿度波段,进行研究区地物分类。穗帽变换不仅去除了原始影像各波段之间的冗余信息,而且使之后的结果变成了有重要物理意义的参数。一般前3个特征就包含了影像的绝大多数信息:变换后的第1分量表征土壤亮度,反映了土壤光谱信息;第2分量表征绿度,反映了植被光谱信息;第3分量表征地物的水分含量,反映了地物的湿度信息。一般情况下,我们主要根据的就是湿度信息。在ENVI环境下,可以进行多种影像变换操作。典型的有HSV、PC、MNF和TC等。这里我们利用ENVI进行TM影像穗帽(TC)变换。增强遥感数据后,将已经过预处理的1993年和2008年铁岭莲花湖地区遥感影像的多波段数据(band 1-5,band 7)分别打开。然后选择变换方法为穗帽变换。
2.1 遥感获取湿地信息的优势分析
首先,将从网站Global Land Cover Facility下载的Landsat-5 TM数据的各个波段进行融合等预处理操作,然后将得到研究区1993年和2008年两个不同时期的多波段数据。结果显示这两幅影像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地物变化情况,所以我们很难找到与湿地面积变化有关的一系列信息。
因此,需要变换方式来增强影像,使研究区的湿地特征突出显示。经过穗帽变换,分别加载1993年和2008年基于湿度波段的灰度影像,观察Cursor Location/Value 中的数据值,可以发现图片中央的水库数据值为较大正数,研究区以北的辽河流域数据值也为正数,而影像中一些其他地区的湿度数据值为负值。由此,可以说明穗帽变换后的第3波段为正值时表示该地区水分含量较大,属于湿地类型,而为负值的地区表示水分含量较小的其他类型地物。
将铁岭莲花湖地区穗帽变换之前的1993年和2008年TM多波段融合数据与经过穗帽变换之后的湿度波段影像进行比较,我们发现穗帽变换之后的影像能够清楚地反映与湿地有关的信息,水分含量被突出显示,湿地与其他类别地物的区别较大,这将十分有利于我们以后依据湿度波段进行分类处理。
1993年和2008年的两幅影像分别计算统计值,见表1。
表1 对2008年和1993年影像分别计算得出三个波段的统计值
统计结果显示,该统计基于3个特征波段:Band1亮度波段、Band2绿度波段、Band3湿度波段,分别统计了这3个波段数据的最小值、最大值和平均值。我们比较关注的是湿度波段,观察第3个波段对应的统计值,发现在该研究区点数相同的情况下,2008年的湿度平均值明显高于1993年。这说明2008年此区域范围内的湿地面积有所增加。
2.2 对湿度波段分类进行分析
将穗帽变换后的影像以湿度波段为依据进行非监督分类。通过观察,可发现水库、河流均被分为第4类,并用黄色表示,同时依图中的Cursor Location/Value 数据,当该数据值为正值时,表示的是水分含量较大的区域。从而我们得出:非监督分类得到的4个类别中,用第4类表示湿地,而其他3类表示水分含量较小的地物。这种分类结果能够清楚地表示湿地范围发生的变化,通过对影像的目视解译判读,就可以对水分含量的变化区域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利用画图等工具,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类别,使研究结果更加清晰、易读。从影像的非监督分类结果中可以看到黄色类别的面积有明显增大,所以,我们认为2008年研究区域湿地面积有所增加。对经过非监督分类的1993年和2008年数据分别计算统计值,见表2。
表2 非监督分类结果的统计值
结果表明:湿地类别(第4类)在研究区内所占百分比有明显提高,而且主要由第3类地物转化变成的。根据TM数据和Google Earth上对该地区的判读,可以发现,第3类表示的地物最可能是农田,这说明政府对区域内农田的开垦加以治理,并将其改为湿地,从而大大改善了该区地的生态环境。
3 结语
关键词:地质工作;水工环勘察技术;遥感技术
引言
随着现代经济以及工业的发展,资源的匮乏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伴随着地质勘察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自然资源被发现、应用。所谓的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综合了水文以及岩土工程两门地质勘察学科的知识。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不仅要对勘察地区地下水的起源位置、汇集形式以及地下水的分布进行探讨,并且要对当地的岩土工程以及工程动力的地质进行探讨。以下文章首先概述我国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的现状,并进一步探讨现阶段地质工作中应用较广的GPS以及RTK技术。
一、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的概述
现阶段,我国的地质勘察工作存在着许许多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使能源不断地开采出来,严重影响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这些问题的存在,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地质勘察的发展。面对资源日益枯竭的现状,政府部门应该重视地质勘察工作的水平,完善我国地质勘察制度,培养高技术水平的勘察人员,积极研发并购买先进的地质勘察仪器设备,从而促进我国地质勘察工作的发展。重视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进展,加快我国现阶段水工环勘察技术的进步。
现阶段,我国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的应用范围较广。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城市的环境的污染问题,立即填埋场的选址问题,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问题以及土地利用的问题。利用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可以对以上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通过地质勘察工作的进行,改善了城市污染现状,并且对垃圾的填埋场进行合理有效的选址,极大的降低了垃圾的污染程度。在地质灾害的评估工作中,地质勘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经济的发展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利用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可以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现阶段,我国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比如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问题,生态可持续发展与土地利用率的问题等。通过应用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极大的提高了环境保护的力度,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二、现阶段我国地质勘察工作中GPS以及RTK技术的应用
现阶段,我国在实际的地质勘察工作中应用较广的技术有GPS以及RTK技术,通过这两种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的提高定位的精确度,保证地质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下面结合自身经验,谈谈现阶段我国地质勘察工作中应用较广的这两种技术,并对其工作原理以及有关的优点进行阐述。
(一)GPS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作用
GPS技术的工作原理较为简单,就是将原有的无线电信号的发射装置搬到了太空中的卫星上。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利用地面上的三个已知位置确定出卫星的位置,同样,也可以利用三个已知卫星的位置确定出地面的未知的位置。GPS用户利用接收仪器,同时接受来自三个不同卫星的信号,通过计算测点到三颗卫星不同的距离,可以精确的确定出站点的位置。实时的动态定位原理是首先要建立一个基准站,并安装一台接收装置,该装置要对可见的卫星进行不间断的测量,同时把测量数据发送到流动站。流动站里的无线电接收仪器在接收卫星信号的同时,将数据与基准站传过来的数据进行对比,然后应用GPS定位的相关原理就可以计算出基准站的位置。通过GPS定位系统相关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的提高定位的精度。随着我国自主研发的定位系统的应用,我国的地质勘察工作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也为我国以后的地质勘察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RTK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作用
现阶段,我国应用RTK技术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降低卫星数据里载波相位测量的有关误差。一般情况下,运用这种技术可以将载波相位测量值的误差控制在十毫米之内。应用RTK技术进行定位通常采用三种相位差分。然而,这三种相位差分本质上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对于已经更改好的数据,由基准站发送,流动站负责接收。这种技术的工作原理也相对简单,就是基准站里要有一台接收装置,同时,流动站里也要有接收装置,与基准站不同的是,流动站里的接收装置要有多台。基准站与流动站里的接收装置同时对卫星发射的信号进行接收。工作人员通过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同时应用GPS相关技术对更正后的数据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到流动站,最后获得流动站的位置。利用这种方法得到的位置较为精确,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现阶段,这项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城镇环境污染的防治和检测方面以及地质灾害的调查方面均有应用,同时,RTK技术在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中也有较多的应用。通过该种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我国地质勘察的水平,对我国以后的地质勘察工作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GPS以及RTK等遥感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我国地质勘察技术的水平。随着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的应用,极大的节省了地质勘察人员的时间,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极大的缩短了测量过程的时间,对我国地质勘察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正视我国地质勘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相关方法,对问题进行合理解决,保证我国地质勘察工作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郝佳伟. 论当前水工环地质勘察中的技术及应用范围[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1:124.
[2]朱明星. 水工环地质勘察及遥感技术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4:109.
[3]胡志文,欧阳燕,罗湘. 水工环地质勘察及遥感技术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J]. 江西建材,2012,05:187-188.
[4]陈晓哲,李朋辉,江伟. 水工环地质勘察问题防治对策[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10:130.
关键词:遥感科学技术公路测量与设计 遥感运用
中图分类号: P2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遥感技术的原理在公路工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为工程提供真实准确的测量材料,遥感技术通过对不同的地质地貌的现象进行发射以及吸收的一系列作用,在根据地磁波的和频率的不同,来判断地质地貌的不同,根据图像的记录结合更精准的分析,使得测量公路变得更加容易。
1.遥感技术概述
遥感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变得著名的一项进行探测的科学技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将远距离目标的反射和折射等产生的一系列电磁波信息进行记录,分析,以及整理,同时也可根据其产生的可见光和红外线进行分析整理,最后成像。一般现代的遥感技术分为获取,传输,存储等环节,从而就形成了“遥感系统它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遥感器;遥感器的种类有很多,例如照相机等;航天摄影就应用了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可以高速度,高质量的绘制地图,利用人造卫星,遥感技术可在地面情况记录的前提下,每隔18天送回一套全球的图像资料,遥感技术被同时运用于军事和民用两方面,例如军事绘测,土地利用规划等,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遥感器的分辨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必须有所提高,应该更加具有先进性,提高抗干扰能力。
2遥感技术的优点
2.1遥感技术能够充分的发挥出遥感图像宏观性的特点,所现有的比例尺不能明确的展示地质面貌时可用更有说服力和表现力的比例尺来代替,如1:1万线路工程可以用(1:5~1:7)万的图像资料来表示即可,利用1:1的比例尺时,无法判断所处的地貌单元,而遥感技术的应用,调试了比例尺大小,使整体性才得以体现,避免了错误。
2.2运用遥感技术甚至能够发现前人不曾发现的地质现象,譬如在川藏公路的一段中,经过遥感调查,发现崩塌18处,石流沟276条;同时,根据遥感图像的宏观性发现大型滑坡两个,并且了前人11处滑坡的理论。
2.3遥感技术的应用可以节约成本,多快好省的完成任务。它能够通过人脑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分析,结合权威地形数据,选择最佳的路线。如对石太线的公路,考虑到期间一段的复杂性,对线路做了一些更改,从而达到了节约成本的目的,这都是遥感技术的成果。
3.遥感技术在公路测量与设计中的应用
伴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的全面的普及,测量与设计也迎来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使得数据获取的手段以及储存管理的手段等都发生了变化,这一系列的变化也使其展现出新的特点,现代测量技术展现出动态设计,优化设计和计算机辅助的特点,结合科技的变革给公路的测量和设计带来新的成就,公路工程的测量能够对周边的地形,地貌地质等条件作出判断,从而对路基和隧道的稳定性等进行了检验,遥感技术也使得数据设计更加合理,科技技术则亦能得到很好的运用。为测量工作布置提供范本,能深入的查出岩土的成因,性质,甚至还有时代和分布,也使得公路设计中的各个阶段得以完善:
3.1 可行性的阶段研究的应用中,应该首先开展全面勘测的工作,搜集遥感的数据和小比例尺,在进行遥感数据处理,和对数据进行解读判断,结合线路,地质,路基,桥梁,隧道等各个项目的设计需要,添加专业点进行专业调查,结合卫星影像图以及工程地质遥感等得出好的方案。
3.2在初级阶段的研究过程中,遥感技术会对地质复杂的地方进行初测,通过地形图纸对公路的测量和勘察从而进行判断,以及对周围的水文进行审核。
3.3后期阶段是指对使用遥感技术还未发现的复杂性地质进行进一步的勘察,或者是对路线进行进一步的更改,这时使用的资料主要是以大比例尺的航空相片为主。
3.4要解决公路设计这一层面的问题,就一定要使数据更加有效,获取更加的准确,而在公路的测量上,遥感技术正体现了新技术的运用。对数据而言,则是取决于数字地面模型的完备。数据的获得通过遥感技术的运用越来越便捷且准确,遥感图像也能更直观的准确的反应地形地貌,以及反应对公路的测量,致使公路一体化得以更好的形成。例如:邵阳至怀化高速公路雪峰山隧道勘察中及时用计算机处理出1:5万遥感图像,成为公路设计中的必备品。
4.关于公路的测量有以下几个方面:
4.1航空摄影测量具 根据公路特点,是长线公路的一种测量方法,用的是飞机上的摄影机,快速对观测区得到航空像片,读取地形图。
4.2 3S融合和应用
3s测量技术的运用能够清晰直观的显示出公路设计的方案,开阔眼界和思路,提出更具有价值的方案,加快测量与设计的速度,提高认识水平。使得测量更加便捷具体,准确。
遥感技术的兴起和运用会使得公路的测量与设计更为专业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了团队协作的能力。在节省人力的同时,也要求公路工程的设计细分为多个专业的设计,由多方面的设计人员共同来完成。测量是公路工程勘测的最主要的方法。除了遥感等一些科学技术的运用,还可以采取的方法还有观察和访问群众,以及进行实验还有地区具体分析等。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们面对设计、施工、运营带来的不利因素。伴随社会经济发展,测量技术设计只有不断改进,适应科技发展,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而遥感技术在公路的测量和设计中更是有日益重要的作用。遥感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完善,会促进科技的发展,同时,也能够使公路的测量和设计更加完备,准确,使得人员更省力气,多快好省的完成工程给予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杨化超;邓喀中;张书毕;;基于Hough变换的航空影像建筑物半自动提取[J];测绘科学;2006年06期
关键词:遥感技术 农业应用 发展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也从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其已经被应用到农业、土壤以及气象等多个方面,且应用范围还正处于一个不断扩大的趋势。在农业中,遥感技术所拥有应用范围最广、发挥作用最大的一个领域就是农业生产方面。遥感技术的应用使农业不断向高效化、精准化以及多样化方向发展,其已经成为农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1]
一、有关遥感技术的概述
遥感,顾名思义,也就是遥远的感知的意识,从宏观的角度来讲主要是指通过远处感知、探测事物或是物体的相关技术来传输、分析以及处理信息,对事物或是物体所具有的特征、性质以及变化等进行揭示的一种具有综合特性的探测技术,其是以通过遥感器来对地面事物或是物体性质进行的空中探测为主要工作原理。遥感技术是按照不同事物或是物体所具有的不同波普响应的原理,对地面上的各种事物或是物体进行识别,其具有非常强遥远感知能力。详细来讲,就是通过空中的飞机、飞船以及卫星等飞行物中所具有的遥感器来对地面的数据和资源进行收集,并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识别、分析、传送等。[2]
二、遥感技术所具有的主要特点
1.信息的收集范围大
具有遥感技术的航摄飞机具有10千米左右的飞行高度,陆地卫星所具有的卫星轨道高度可以高达910千米左右,因此,其获取资源和信息的范围是非常巨大的。
2.信息的获取速度快
卫星可以进行围绕地球的周期运转,其具有对所经地区的各种最新自然资料进行实时的获取。可以对原有资源进行及时更新,或是对资料的新旧变化进行动态性的监控与监测。
3.信息的获取限制少
地球许多地区的自然条件都是非常恶劣的,例如沼泽、沙漠等地区是人类很难到达的。遥感技术是从空中进行地面监测,所具有的地面限制条件较少。在条件恶劣地区采用遥感技术可以对各种珍贵资料进行及时的获取。[3]
4.信息的获取方法多
遥感技术可以按照任务的不同自动选取对应的波段以及遥感仪器来进行信息获取。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以及微波探测等。采用的波段不同其对物体产生的穿透性也是不同的,进而对不同地面物体的信息进行获取。
三、我国农业中遥感技术的具体应用
1.调查农业生产所需要的资源
遥感卫星对地表进行扫描监测采用的是多波段传感器,其可以对地表物体所特有的信息进行有效的获取。在卫星图像中,不同的地表物体所具有的纹理、形状以及色调等信息都是不同的,根据有关的地理特征,可以对地表物体进行有效的识别与区分,这个过程就是农业资源调查中遥感技术的应用基本原理。
2.监测和评估农作物的生产情况
通过遥感图像对农作物的类型和种植面积进行识别和区分,其利用的是农作物所具有的光谱特性,再根据图像的多时相及不同波普可以实时、动态的对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监测,同时还可以利用信息系统对农作物的产量进行评估。在我国,遥感技术监测和评估农作物生产情况最早是应用于小麦和水稻生产中。
3.监测和评估农业灾害
不同的地表作物所具有的波普特征是不同的,即使是一种作物,在其不同的内部结构及外部形态的基础上,其所具有的光谱反射率的曲线也是不尽相同的,遥感技术正是利用这种理论来对地表作物的灾害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4]
4.监测农业生产环境
在农业生产环境中,遥感技术的监测作用在多个方面得到应用,例如大气环境、水环境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等监测中。其中,对大气环境进行监测主要是对大气的污染和污染源分布进行监测,以便对大气污染的程度、变化以及范围等具体情况进行监测;对水环境进行监测主要是对各大流域的水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监测主要是农村生态变化、城市开发状况、矿区生态破坏以及森林覆盖情况等多方面进行监测。
四、农业生产中遥感技术的应用前景
1.对遥感信息模型进行深入发展
遥感技术进行深入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遥感信息模型的应用。通过遥感信息模型可以对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农业参数进行计算与反演。以往人们尽管已经发展和应用了一些诸如绿度指数、农田蒸散估算、作物估产、干旱指数以及土壤水分监测等遥感信息模型,但是其仍然无法与现阶段的遥感应用需求相适应。所以,需要对遥感信息模型进行深入的发展,这在遥感技术的开发与研究中仍然属于一个前沿问题。
2.综合利用遥感技术来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植物发生病虫害后,其叶片结构会发生变化,利用近红外的光谱反射率可以进行准确的显示。不过,植物叶绿素的质量和数量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其可见光波段的光谱反射率也不会产生变化,人的肉眼是观察不到的。红外遥感技术可以对这种情况进行准确、及时的预测和预报,而且还能对植物的受害情况进行清晰的辨别,尽可能的将病虫害扼杀在萌芽之中。
3.向微波遥感技术发展
现阶段,国际遥感技术的主要发展重点就是微波遥感技术,其具有其它遥感技术所没有的穿透性、纹理特性以及全天候性,可以对恶劣的气象灾害进行有效的监测。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虽然在二十世纪七十年末就已经在农业中应用遥感技术,并在土地利用调查、农作物生长监测以及产量评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其仍然无法与农作物大面积种植调查、病虫害预测预报以及动态土地监测等方面的要求相适应,这就需要我们在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采用各种方法与手段来对遥感技术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蒙继华,吴炳方,杜鑫,张飞飞,张淼,董泰峰.遥感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进展及展望[J].国土资源遥感,2011(03).
[2]齐虎春.遥感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2010(06).
关键词:遥感技术、水环境、大气环境、监测
中图分类号:P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遥感技术在水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1.水体浑浊度的监测
由于水中悬浮物微粒或者浮游生物粒子的影响,射到水体中的太阳光会被一定程度地吸收和散射,任何地物包括水体都具有光谱反射特征。遥感就是通过水体在光谱影像上的差异来判定水体污染的变化。研究发现,随着悬浮物质数量的增加,光谱衰减系数不断增大,最容易透过的波段从0.50μm附近向红色区移动。随着浑浊水泥沙浓度的增大和悬浮沙粒径的增大,入射光被散射的深度变浅,水的反射率逐渐增高,其峰值逐渐从蓝光移向绿光甚至向黄色变化。研究证明500~600nm波段适合用来监测水体的悬浮物,700~900nm波段的反射率对悬浮物质的浓度变化最敏感,也是遥感用来估算水体悬浮物质浓度的最佳波段。通过遥感拍摄水体的图像,观察图像上波峰出现的位置区域,就能够清楚地了解水体浑浊度的变化。
2.城市污水的监测
城市大量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带有大量有机物,使水质恶化。卫星遥感技术通过水体在光谱影像上的差异来判定水体污染的变化,不仅能够实时观察污染物的运动特点,还可以根据水中的悬浮物作为判定指示物来追踪污染源。
光谱测量、模型建立、图像处理、水质反演和系统演示等实现了对黄浦江和淀山湖的水环境情况的宏观监测和评价、并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通过监测水体的反射光谱数据、光谱数据,再结合实测水体的波谱数据建立相关关系和模型,实现对水体全方位快速、准确地监测。
3.水体热污染的监测
废水中悬浮物千差万别,导致特征曲线反射峰的位置和强度也不一样。一般采用多光谱合成图像来监测废水污染,也可以根据温度的差异选择热红外的方法进行调查、监测。由于热红外传感器对热源比较敏感,能够准确、有效地探测出热污染排放源。
研究人员利用多时相的TM热红外数据对大亚湾核电站周围的水温场变化进行监测,通过对信息的提取分析,有效地对核电站周围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利用多时相航空热红外扫描,获取水体热辐射场变化资料,结合数学模拟,研究上海地区感潮水体热污染的时间和空间的动态变化,建立了相应的动态方程。数学拟合的误差平均在±2.7%左右。说明,利用航空热红外扫描结合数学模式,可以较好地反映水体热污染的动态变化。
采用热红外遥感技术对水温变化进行时空监测,根据影像上的热辐射信息,能够准确地识别热污染的分布,较好地完成对热污染的监测和评价。
4.水体富营养化的监测
水体富营养化是水体接纳的N、P等营养元素超过了自身的最大负荷量,造成水体中浮游植物大量繁殖,这是水质富营养化的显著标志。遥感技术根据浮游植物中的叶绿素与可见和近红外光之间具有特殊的陡坡效应,即叶绿素含量高的地方反射率的峰值也大的现象来监测富营养化的分布范围,然后,从彩色红外图像上的颜色变化来监测富营养化的污染程度。
研究人员结合高光谱的实验数据,建立了基于MODIS数据对太湖水体富营养化识别的模型,实现了水富营养化遥感信息的有效提取。采用水体富营养化状态指数(TSI)对西安渭河水体富营养化的研究证明,使用TM遥感数据对水体富营养化的远程监测和评估是可行的。研究证明,从叶绿素a和悬浮物浓度反馈角度的遥感评价方法,可行性强,能够充分运用遥感数据源很好地完成湖泊富营养化状态的评价工作。遥感技术能够多角度对水体富营养化进行监测和评价,为动态监测水体富营养化提供了有效的监测技术手段。
5.石油污染的监测
海上或港口的石油污染是一种常见的水体污染,也是污染数量多、范围广、危害深的一种污染。遥感技术利用油和水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不同,在遥感影像上表现为同物异谱和同谱异物现象来监测水体是否有油层覆盖。
不同厚度的油膜对太阳光的反射不同,通过对水面影像上反射率的变化监测水体的油污染以及油层的覆盖厚度,从遥感影像上观察石油泄漏的时空分布特点和扩散规律实现对石油污染的快速准确的监测。
遥感技术在大气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大气颗粒物监测中的应用
PM10主要来源于各种燃料(如煤炭和石油)的燃烧和工厂的生产过程中,不仅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具有直接危害作用,其气溶胶颗粒还对可见光具有消光作用(散射和吸收),从而导致地面能见度下降,给城市景观和人们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反演光学厚度得到PM10的时空分布是对地面监测的一项重要补充。
美国的一项研究利用MODIS和MISA收集了2001年1月1日至 2006 年12月31日每日 AOD数据,结合扩散和传输模型,推算公式(PM2.5=η×AOD)中的 η 值,计算 PM2.5 浓度的均值,与地面监测数据作对比,相关系数可达0.77。这些研究表明,遥感方法是研究大气颗粒物污染暴露水平的可行而有效的手段。
遥感技术在大气污染物监测中的应用
全球臭氧监测仪(GOME)主要用于监测 O3以及在对流层和平流层臭氧化学中具有重要影响的痕量气体(如NO2、SO2和一些卤化物)的全球分布。有人利用 MOPITT卫星资料及近地面监测数据研究了北京奥运前后大气CO柱浓度及近地面质量浓度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发现受2008年奥运空气质量保障措施的影响,北京及周边五省市大气中CO柱浓度及近地面质量浓度同时分别降低了19.3%和46.7%(P
遥感技术在特殊天气监测中的应用
雾是指大量微小水滴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 的天气现象;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 10.0km,造成空气普遍浑浊的天气现象。基于华东六省一市449个气象站点1961—2007年的雾、霾、气温和露点温度数据及2000—2007 年 MODIS 的 AOD数据,利用气候统计诊断、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认为气温升高和热岛效应增强、空气湿度和风速降低、AOD 增加等是华东地区雾和霾出现频率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沙尘暴是大风扬起的地面沙尘,使空气变浑浊、大气水平能见度低于1 km、近地面大气层中悬浮颗粒物急剧增加的一种自然现象。目前国外对沙尘暴的遥感监测主要利用静止气象卫星(GMS/VISSR)和极轨气象卫星(NOAA/AVHRR )两大卫星遥感系列数据。在我国,在“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研究”课题中,筛选可以较好地反映沙尘暴信息的假彩色图像合成方式,并利用NOAA/AVHRR 对沙尘区的相对沙尘浓度进行了分层。近年来,不同研究分别利用 NOAA/AVHRR 和 MODIS数据分析内蒙古沙尘暴的波谱特点,有效地区分了沙尘区与其他地物,监测沙尘暴的影响范围及浓度分布,绘制分布图像,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遥感图像的应用
在运用遥感技术进行大气环境监测时,往往可以同时获取大气气溶胶浓度和分布的遥感图像,更加方便、直观和连续地反映出动态变化。大气气溶胶浓度不同,其遥感图像的色调也不同。一般来说,浓度大,其散射、反射率也大,影像呈白色、浅色;反之,呈灰黑色、深色。结合大气取样监测分析,可以鉴别其主要污染物、颗粒物数目及其分布空间。再根据长期监测,即可获取大气污染的时空分布与变化规律。
遥感技术在大气污染物与人群健康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国内外已有一系列研究利用遥感数据反演出的大气颗粒物浓度进行人群健康水平评价。在结合地理坐标和人口统计学数据后,遥感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人群的大气污染物暴露水平,从而更好地进行人群疾病原因分析和健康水平评价。
结束语:
作为全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我国的水污染、大气污染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构建并完善以常规监测、自动监测为基础,遥感监测为辅助的天地一体式环境监测体系,提高监测和预报水平,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随着遥感监测项目的增多、卫星分辨率的提高、数据共享程度的提高和数据处理与解释的完善,遥感技术将逐渐成为水环境、大气监测乃至各种环境污染物监测的主要手段,为揭示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疾病起因、提高人群健康水平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遥感技术;地质找矿;应用探讨
随着找矿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地质找矿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遥感技术是找矿过程中的常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大幅度提高了找矿的质量以及效率,因此,被相关行业人士大力认可。为了更好地帮助人们认识遥感技术在找矿过程中的作用,对遥感技术在找矿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1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也就是指通过电磁波、红外线以及可见光等来对目标物进行探测,从而对远距离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遥感技术当中,这就使得遥感技术的应用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其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现代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手段之一,它有机的将传统的地质调查方法和遥感技术相结合,这就使得人们在矿产调查的过程中,其应用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进而促进了我国矿产行业的发展。
2 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质方面的应用一般都是以地质制图为主,对当地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地再现,从而为地质找矿提供重要的探寻数据。通常状况下,遥感技术在找矿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应用,另一类则是间接应用。
2.1 直接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工作中的常见应用有遥感蚀变信息提取法,其主要是:利用岩浆热液对围岩结构造成的改变提取相关的信息。当岩浆或气水热液作用于围岩时,会使得围岩出现“蚀变”,这种产物同成矿的种类、成分以及类型都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一般情况下,围岩蚀变产生的实际范围要远超过矿化的范围,而且,蚀变类型的不同变化和金属矿化的空间位置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所以,围岩蚀变能够成为地质找矿的重要标示。
第一,围岩蚀变主要是由原岩同热液相互作用形成的最终产物,其主要的种类有:绢云母化、云英岩化以及硅化等。第二,有效实现地质有用信息的提取。当一些地区的地貌出现一定的变化时,当地的电磁波形成的反射或透射都会相应发生一定的变化,而电磁波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的主要载体,同时,地质体的光谱特性以及内在的一些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当地质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时,便会导致地质体内部的不同波长的光子出现一定的变化,例如,吸收性和反射性都出现了不同变化。相对来讲,岩石矿物本身的化学以及物理成分相对稳定,其在光谱吸收等方面亦是较为稳固。光谱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物体内部的离子以及原子外层电子的振动和转动,不同的电磁辐射来自于不同的矿物质。所以,借助遥感技术中的波谱仪就可以对这样的光谱曲线进行测量,并通过光谱对比,分析出样本为什么类型的矿物质。这种方法是当前最为有效的找矿方法中的一种。第三,现今使用的遥感技术多数都是借助航空航天技术在高空对地表物质的光谱特征进行接收,在实施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云层、水体以及植被等物质出现一定的测量误差,所以,在蚀变矿物信息提取过程中,应该对可能产生干扰的光谱信息进行详细分析,以便于最大效果地降低干扰作用。当前,遥感矿化蚀变异常信息提取的主要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法以及光谱角识别法等。
2.2 间接应用
2.2.1 提取地质构造信息
一般情况下,地质矿产主要是由各种地质构造的不同运动产生的。例如,火山或地震活动等。通常情况下,矿产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各种地质构造边缘位置或产生变异的部位,很多重要的矿产主要分布在不同板块的结合位置或邻近边界的地带。从形成时间上分析,其同地质构造的运动时间是保持同步的,矿床的分布会因为地质构造运动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并且,呈现出了带状分布。借助遥感技术从事找矿工作,主要就是利用这一特征进行寻找工作。如,在矿物质的形成范围,借助线性影像对对应的信息进行高效提取,同时,还可以对火山结构以及盆地等地质影像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并从其中提取出找矿需要的有用信息,从而结合相关的影响因素,综合评定矿物的储备以及类型等相关特性。
2.2.2 植被波谱特征应用
通常情况下,矿场周边的地貌植被与所含有的矿物质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例如,金属元素随着时间的不断累积,会生成一定的微生物群落,而微生物同地下水等自然环境相互作用,会对地表的土层产生一定的作用,从而使得地表出现一定的变化。地表的各种植被在吸收了含有金属元素的营养物质后,会发生一定的异变。当大面积出现异变后,借助遥感技术对相关的信息进行有效地提取,从而分析出具体的金属元素,并借此判断该区域的矿物质储备等情况。
3 结束语
近年来,遥感技术已经日益成熟,并且,在多种行业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有效地推动了各行各业的迅猛发展。随着经济建设速度的不断提高,地质找矿工作的效率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运用,有效地提高了地质找矿质量以及数量。
参考文献
[1]赵少杰,钱建平,陈宏毅.遥感线性构造分形统计和蚀变信息提取在桂东地区金铅锌锡多金属成矿预测中的应用[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1(03).
[2]梁伟超,刘磊,何晓刚,等.新疆野马井地区矿化蚀变信息提取与找矿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11(07).
[3]张国荣,芦青山,费一清.ETM~+数据在甘肃省肃北县黑刺沟一带蚀变遥感异常信息提取中的应用[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0(03).
[4]王亚红,王永,王辉,等.利用ETM数据进行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的方法研究-以柴北缘地区为例[J].遥感信息,2009(06).
关键词:遥感;土地管理;3S
Abstract: As a new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mote sensing is playing a decisive role in land management. This pape analyses several aspects of remote sensing dynamic monitoring in land management, urban cadastral management, application of land detailed investigation, and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land management, and then looks ahead of development trend of remote sensing in land management application based on the current technology situation.
Key words: RS, land management, 3S
1 前言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及时准确地掌握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其变化趋势,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土地的管理工作显得更为重要。然而传统的土地资源管理模式已经制约着土地资源管理事业的发展。土地管理工作需要不断深化,其工作需要逐步从常规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迈进,在各项基础业务的拓展上,积极稳妥的开展新技术的应用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遥感技术作为一门迅速倔起的新兴科学技术,已在土地管理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从土地详查到城镇地籍调查及耕地动态监测,几乎所有土地管理基础业务的完成都离不开遥感技术的支持,遥感技术为土地管理工作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 遥感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1 遥感地管理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土地资源动态监测主要是对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质量等土地资源的基本状况进行监测,是土地管理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是各级土地管理职能部门为了掌握土地资源的分布、质量、利用现状,合理土地利用结构,严格土地执法的重要手段。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技术系统,即土地资源遥感动态监测技术系统,它是一个多技术、多信息源、多方法、高精度的监测技术系统。
土地资源遥感动态监测技术系统由三方面的技术学科组成:(1)土地科学(土地资源和土地管理);(2)空间信息技术(包括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3)计算机应用技术(图像技术、图形技术、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多种学科和技术的交叉和应用,完善和丰富着土地资源遥感动态监测技术系统。
目前卫星遥感技术于土地管理动态监测中的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1)土地退化的卫星遥感监测
主要指对土壤的侵蚀、土地的沙摸化、土壤的盐渍化的监测。对土壤侵蚀的监测主要从侵蚀因子的识别(包括地貌因子地表组成物质,植被覆盖度和类型因子等)、侵蚀地貌发育的分析、侵蚀强度的分析等方面来把握土壤侵蚀的发展趋势。对沙漠化的监测主要是利用遥感资料对自然指标(土壤、水分和地表)、生物学及农业结构(植物,动物和土地利用等) 进行分析,并建立起植被的干早化与土地沙漠化过程和危害程度之间的关系,从而从数量上和程度上实现对沙漠化的监测。通过对土壤表层色调和湿度的监测同时结合对地形地貌的叠加分析又形成了对盐渍化土壤的有效监测。
(2)土地利用现状的卫星遥感动态监测
这是土地资源遥感动态监测技术系统中的核心内容,是土地管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技术手段。主要根据获取的同一地区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的差异来识别土地利用变化;进而监测各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各利用类型在数量上、空间上的分布。
(3)土地质量的卫星遥感监测与评价
土地质量的监测较多集中在土地自然特性的监测方面,如:土地的地学特性,土地的土壤学特性和土地的生物学特性等(有条件的地区还可增加土地社会经济特性的监测)。在土地生产潜力评价理论和适宜性评价理论的指导下对所监测的区域进行农林牧用地的综合评价(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可开展土地的经济性评价),以人工智能为支撑形成“土地监测评价专家系统”。
在土地管理的各个环节,无论是土地规划编制、土地资源调查、耕地保护,还是土地征用和土地执法监察,遥感技术都在不同程度地发挥作用。它已经成为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大大提高了土地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
2.2 遥感在城镇地籍管理中的应用
城镇地籍调查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该项工作动用人力、物力、财力很大,既涉及相关政策、法律,又有较强的业务性。需要法律、测绘、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而且全国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可利用资料,技术水平差异较大。从长远的观点来考虑,城市土地情况是动态变化的,随时随地都在发生权属的转移、用地类型和面积的变迁,而且经济发展越迅猛,用地情况变化越频繁。为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变化与地籍管理落后的矛盾,部分地方在采集地籍调查数据方式上应用遥感图像为信息源,内业处理依据计算机技术建立图形与数据库,变更调查管理依据计算机来完成,有效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此外,遥感技术在农村产权调查、城市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等工作中得到充分应用。在农村产权调查中利用航空和航天数据,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提高了成果精度,在大多数省份的农村产权调查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城市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和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中采用遥感数据辅助调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可以应用遥感技术,通过航空摄影测量,可以获取城镇地籍图和地籍影像图,并以此为依据建立相应的城镇地籍数据库及管理系统,逐步形成全市范围内的城镇地籍信息系统网络,这不仅有利于更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还有利于土地权属管理落实各项土地管理措施。
2.3 遥感在国土资源详查中的应用
土地详查是对类四十六个二级土地分类的调查, 需要查清各类土地的数量、质量和分布状况。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复杂, 很多地方采用常规测量方式,人员、设备无法涉足, 成为常规测量的盲区。而通过采用遥感技术则很容易能够获得常规测量盲区的高分辨率影像,通过对这些影像进行解译,并结合人工实地调查可以高质量高速度完成土地详查工作任务。
3 遥感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展望
当前的遥感技术正向三高方向发展,三高即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其中高光谱遥感图像的光谱信息层次很丰富,可以探测出更多的地物,更方便地管理土地资源,而高空间分辨率及高时间分辨率可以更加提高遥感监测的准确性。另外,随着遥感分类技术和对地物的自动识别能力的提高,将促进分类的自动化智能化,大大提高作业效率。
随着GIS和GPS的发展,现在趋向于RS、GIS及GPS三者的综合应用,即“3S”技术。“3S”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总称,即利用GIS的空间查询、分析和综合处理能力,RS的大面积获取地物信息特征,GPS快速定位和获取数据准确的能力,三者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系统,实现各种技术的综合,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土地管理工作。目前随着3S技术的日益成熟,3S集成技术在土地调查监测数据采集、处理和数据产品生成中,呈现着强大的生命力,在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因此,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支持下,大力发展“3S”集成系统,以RS为信息源、以GPS为空间坐标、以GIS为工作平台,形成一种有机的结合、在线的连接、实时的处理和系统的整体性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
4 结语
迅速发展的数字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信息的获取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技术手段。遥感技术应用的第二阶段必然是动态监测。遥感由静态到动态,由定性解释到定量调查,这是它的必然过程。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必然会日新月异,多时相、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会进一步加强高精度、大比例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在时空一体化的基础上,“3S ”一体化技术的研究成为必然趋势,其应用成果将更好地把握土地利用变化趋势,为经济社会资源的和谐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恩.卫星遥感技术在土地管理动态监测中的应用[J].东科技大学学报,2007(26):105-108.
[2] 阎雨,陈圣波,田静等.卫星遥感佑产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 04(2):187-191.
[3] 张渝庆,范晶,高秋华.遥感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J]. 北京测绘,2002(3):36-37.
[4] 朱有法,谢德体,骆云中.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管理中的应用与进展[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21)1:105-109.
[5] 梁辉池. 现代遥感技术及其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J]. 科技咨询导报,2007(8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