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常规管理范文

幼儿常规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常规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常规管理

第1篇:幼儿常规管理范文

【关键词】小班;常规;安全;自我管理能力

小班孩子是独特的,他们刚离开家,进入不熟知的环境,开始人生的第一个集体生活。他们有的会哭闹,有的会焦虑,也有的会尝试着适应新环境。随着集体生活的展开,他们会跌跌拌拌的学会自己独立吃饭,自己独立如厕,学习一个跟着一个走,渐渐的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孩子的转变是巨大的,与老师的付出成正比。而要管理好一群刚入园的孩子,光有努力还不够,还要有一定的经验,下面就来谈谈这几年带小班的一些体会,与大家共享。

一、多种方法解除孩子焦虑,使之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小班孩子易感,刚入园时,只要有哭声,其他孩子也会跟着伤心,所以教师要温言细语顺着孩子的心意“别哭,我打电话叫你妈妈早点来接你”。“宝宝最乖了,让我抱抱看”;有的孩子为不会自己吃饭、不会如厕焦虑,老师时刻要观察孩子,注意孩子的情绪倾向,及时伸手帮助孩子;还有的孩子因为找不到自己茶杯,跟不上队伍等等情绪低落,这都需要老师和保育员的帮助,在老师忙不过来时,也可以请中大班孩子或班上特能干的孩子带一带能力弱的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幼儿园的温暖;孩子喜欢滑滑梯,喜欢过小桥,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多带孩子进行一些户外游戏活动,多讲些有趣的故事给孩子听,投其所好,使孩子暂时忘却要爸爸妈妈的心,喜欢上幼儿园。

二、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小班的孩子因为不认识自己名字,所以每人的书本上一般都要用标签纸写上名字(给老师发书看),在名字旁边还要贴上代表某个孩子的贴纸(给孩子用)。孩子入园后,一般会分桌、分组管理,在第一次分发书本时,教师最好给孩子确立好哪一桌用哪一个柜子,书本看好后,让孩子自己学着叠好放在桌子中间,并请本桌能力稍强的孩子送到相应的柜子里,这样下次只要这一桌的小朋友到柜子里拿好书放到桌上,这一桌的孩子看贴纸取到的就是自己的书了,省去了每次老师点名发书的烦恼。

有些孩子挑食严重,教师可以开导,“××菜真香啊,啊,肯定非常好吃!”“这个海带吃了长个子”“这就是小白兔喜欢吃的青菜和萝卜,宝宝们尝尝看”。甚至一些善意的谎言“吃了白豆腐,你也会跟老师一样白的!”

老师要以很大的耐心陪孩子长大,教他们自己使用调羹,学习自己穿鞋子。许多小班孩子分不清鞋子的左右,经常搞错,教师可以在孩子脱鞋子放鞋柜时指导他们放正确,这样起床时,孩子就能轻易穿正确。

三、安全教育渗透在一日活动之中

小班孩子控制力较差,缺乏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因此,每周教师要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力求玩具、桌椅等安全可靠。室内外可以贴上各种标记,比如紧关水龙头的标记,上下楼梯靠右走的标记,那毛巾擦嘴的标记等等,让孩子一看就懂,提醒孩子按照标记做事。

小班孩子安全最重要,可以开展一些安全教育活动《我会正确用剪刀了》、《危险的东西不要碰》、《汤洒了,怎么办》、《如何安全玩滑梯》、《好宝宝,不推人》等等,孩子从懵懵懂懂的感知到能遵守小班常规,是需要时间验证的,我们要给孩子长大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一点点的学,哪怕每天只进步一点点,那都是成功。

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也时刻提醒孩子,比如“小朋友,要警惕,异物不放囗鼻里,吞进肚里有危险,排不出去真着急”。“散步跟着老师走,千万不能离开队”。“安全知识记心上,危险的事儿我不干,自我保护最重要,我是老师的的乖宝宝”等等。

随着小班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扩大了交往范围,但常常以自己的需要作为唯一标准,所以小班孩子常发生言语缺乏,动作来补的现象,导致同伴间常常发生咬人、打人现象,有时候是迁怒,有时候甚至没有什么原因就动手。教师每周一必须将孩子的手指甲剪干净,同时查看孩子口袋,预防异物。孩子每有打闹现象时,要秉着客观公正的心态去“断官司”,不能因为事情琐碎繁忙而草草了事,因为一开始的公正会让孩子从心底里信服老师。

安全教育可以是让孩子看图片讨论,也可以老师播放偷偷拍摄的视频给大家看,让孩子自己说说自己的行为,并学习正确评价别人的行为,渐渐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逐渐分清美丑善恶,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打下基础。

四、让孩子在园在家一个样

很多孩子在幼儿园能自己走路进教室,能自己独立进餐,会自己穿脱衣服,可在家里什么事情都是大人帮忙,有的家长不但不严格要求,还非常溺爱,导致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功亏一篑。所以,常规教育要延伸,让家长参与常规教育,让孩子在家也能独立洗手、吃饭、穿衣等。来园离园时礼仪“老师早”“老师再见”,做客的礼仪等等要提醒孩子,各方面配合好幼儿园的教育,使常规教育常态化。

现在微信的使用使家长能常常看到老师发的视频,诸如,孩子在园吃饭的视频,洗手玩游戏等的视频,自己孩子与别的孩子比一比,好的要鼓励,做错了的,家长要正确教育,叮嘱其改正,逐渐由他律转向自律。

第2篇:幼儿常规管理范文

一、影响幼儿园保育常规管理实效性的主要问题

首先,重视力度小。在新课程教学标准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坚持教育与保育有机结合的原则。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幼儿园、家长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均对保育常规管理工作存在片面认识,比较重视教育,而忽视保育,一些幼儿教师也不够重视保育工作,导致教保割裂。其次,幼儿园保育员来源差,配置不够合理,很多幼儿园的保育员并不在正规编制内,大多是招聘而来的,他们的年龄范围在20岁到50岁之间,可谓是参差不齐,而且文化程度相对不高,在上岗之前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有的幼儿园保育员数量不足,严重影响保育常规管理的实效性。再次,缺乏激励奖惩机制。由于大多数保育员是临时招聘而来的,幼儿园保育常规管理工作的奖惩管理与业绩考评方面的制度不完善,导致他们的工作态度不够认真,不愿主动思考和改进工作方法,只是被动消极地完成任务。而且部分幼儿园的保育员待遇较低,导致人员变动较大,队伍不稳定。最后,保育常规管理工作质量无法保证,保育工作比较片面。大部分幼儿园保育员只是负责各种卫生清洁工作,诸如清洗幼儿生活用品、打扫班级卫生和清扫室外环境等,并没有参与或配合教育活动,而且他们很少参与学习和培训,无法接触新的保育理念和技巧,只是凭借个人感觉与经验去工作。

二、提升幼儿园保育常规管理实效性的科学举措

1.树立正确的保育观

近年来,随着健康理念的逐步转变,人们对幼儿的健康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除身体之外,还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这才是科学的幼儿保育管理理念。所以,为提升幼儿园保育常规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应突破保育观念的禁锢,树立正确的保育观。在幼儿园保育常规管理活动中,不仅需安排与护理幼儿的日常生活、身体健康和正常发育,还应为他们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生活环境,关注其情绪需要和心理状况,从而提升幼儿的整体生活质量,促进他们身心协调、全面发展。同时,在幼儿园保育常规管理中,应将教育和保育有机结合的原则真正贯彻和落实下来,保育作为幼儿园的基本工作,保育幼儿不仅是保育员的责任,幼儿教师也有这方面的义务,需关注教育活动中的保育因素,而保育员除做好日常保育工作之外,应极力配合教育活动的开展。

2.把握保育人才质量

加强对保育员队伍的建设,是提升幼儿园保育常规管理工作有效性的关键,也是现阶段幼儿园的主要任务。幼儿园应严把保育人才质量关,在招聘时应提升岗位要求。做好保育员业务水平鉴定工作,一方面符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对实现素质教育与提升幼儿整体教学质量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关的制度规范,从任职资格、鉴定工作与技能培训等多个方面着手,全面提升幼儿园保育员的人才质量。另外,需以提高幼儿园保育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幼教职业道德、法律法规为依据,以现代幼儿保育工作要求、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为主要内容,系统、全面地开展技能培训和职业鉴定工作,严格要求持证上岗,并实施晋升制度,不断提升保育员的对外建设。

3.加强学习强化培训

幼儿园保育常规管理工作看似琐碎、普通,其实极具科学性,要想提升幼儿园保育常规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与质量水平,应制定各项保育工作细则,明确规范保育工作的各项要求。因此,幼儿园需严格规范幼儿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各项保育工作,以国家制定的各种标准、办法、条例和规程为依据,从教育活动配合、卫生清洁、幼儿生活管理、职业道德与保育观念等多个方面,制定详细的保育工作准则,并明确相应的操作要求,促使保育工作形成有序、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在评价中做到有章可循。同时,加强学习、强化培训,幼儿园在开展保育员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活动中,应强化他们对幼儿教育、身心特点和社会发展以及应急处理等知识的学习,真正掌握幼儿保育常规管理工作的方法,运用新的保育观念,掌握培养幼儿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技巧。

4.保育员需参与科研

在传统的幼儿园保育常规管理工作中,保育员主要负责幼儿的日常生活,工作比较片面,特别是在配合幼儿教师教育活动方面,仅仅局限于安全保护与准备各种玩具或教具,几乎不正面参与教育活动,包括方案设计、具体实施和教育评价等。因此,为提升幼儿园保育常规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与有效性,应鼓励保育员积极参与各种保育科研活动,以完成日常基本工作为前提,树立正确的科研意识,着重寻求保育活动中的教育知识,善于发现与分析问题,然后努力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法,并对保育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勤于归纳管理经验,做好工作笔记。同时,幼儿园保育员应将个人对教育理念和观点的理解与认识、工作经验和成败以及与幼儿在一起时的烦恼和快乐等做详细记录,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分类整理;也可围绕某一保育主题进行讨论,逐步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第3篇:幼儿常规管理范文

【关键词】个性;常规;以儿童为本;情绪控制;理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2)05-0037-04

【作者简介】朱水莲,(1982-),女,江苏泗洪人,南京市鼓楼幼儿园教师、小学高级教师。

在班级一日活动中,影响秩序、触犯规则的事时有发生。碰到这样的情况,生气、发火、教育往往是教师的第一反应。这样的反应是能够理解的,但事实证明:带着气愤的教育只能暂时将孩子的“调皮”压制住,治标而没有治本。如果简单武断的管理激起了孩子的叛逆,明显或不明显的“闹学”就更加难以避免。闹学,其实是孩子对得不到教师理解的一种反叛。

怎样让我们的日常带班工作不是和“小调皮”们斗智斗勇,而是在管理“闹学”行为时充满更多的快乐和智慧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日常工作中教师的心理与行为,反思如何做一名称职优秀的幼儿教师,在合理解决“闹学”行为的同时,实现幼儿个性彰显和教师班级有效管理的双赢。

一、挑战:理论层面的教育观、儿童观与日常教育现实

在理论上,我们希望教育能帮助幼儿充分实现自身潜力,能关注幼儿内在的能力、想法和问题,能使幼儿获得更美好的未来。我们也知道幼儿不是有待装东西的空容器,不是等待教师绘画的白纸,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好动、好探索的天性。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理论往往敌不过现实的操作,教师更多考虑的是眼前的效应。

例:我“中奖”了!

L老师的班级男孩子比较多,而且有几个非常活泼外向,上课的时候常常不在座位上,还时常有抓人、咬人、打架的行为。L老师带班时就像救火队员,不仅要顾及全班小朋友一日活动的正常进行,还要处理各种随时可能出现的意外行为。因此,经常能听到L老师“抱怨”:“这个班怎么会有这么多调皮的孩子呢?我真是中奖了!”

其实,每个班都有这样行动力强、活泼外向的孩子,教师要做的是面对现实:做这样的一份职业就是意味着总会有这样的孩子在做我们的学生,关键是怎样看待他们,有没有智慧解决的方法。

例:现在的家长真是不一样了!

w老师的班上有一个非常突出的调皮男生,她觉得孩子的行为经常影响集体生活,希望能够得到家长的配合,就约孩子的妈妈来谈话。当w老师向妈妈表述孩子在园的行为时,妈妈笑着说:“哦!他在家也是这样的。我知道他肯定不是老师喜欢的那种孩子。我也跟他爸爸商量该怎么办,可他爸爸说:万一他是一个爱因斯坦呢?”w老师觉得家长的观点已经摆在这里了,再深谈下去只会让家长觉得教师对自己的孩子有成见。匆匆结束了谈话后不由得感叹:现在的家长真是不一样了。以前教师说什么,家长肯定配合的。现在的家长工作越来越难做了,根本不要指望家园共育。

现在80后的家长确实和以前的家长不一样了,更多家长看重的是个性,是自我的展现。我们只能与时俱进想出新方法来与家长沟通,更重要的是要正确看待孩子的“闹学”行为。

例:不抓常规?先把师生比改了再说吧!

有时年长的师傅会教育徒弟:“常规要抓好啊!常规不好班上乱,不仅自己带班很辛苦,而且会出现安全事故。我也想尊重个性呢!国外的教育尊重个性,可看看人家一个老师带几个孩子,我们一个老师又带多少呢?尊重个性,先把师生比改掉再谈吧!”

“师生比”往往成为教师更多开放活动,放手让幼儿探索、自治的“绊脚石”。而且,很多教师习惯了高控,希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因而孩子一进幼儿园就必须遵守由教师制定的一系列“常规”。不可否认,常规很重要,它是安全有序的保障。但重要的是遵守规则和有个性并不矛盾,教师们应当明白什么样的常规是必要的常规,而不是一味希望孩子守规矩。

二、冲突:尊重个性与建立常规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存在的方式,这就是个性。班级工作的常规是让一个群体的孩子在有限的空间环境和资源中有序生活所建立的规则。怎样在正确教育观、儿童观的指引下,在日常的带班工作中,理清“个性”与“常规”的关系,平衡“个性”与“常规”的天平是每一位教师都要在内心仔细研究判断的一道题。

蒙台梭利指出,采用种种强迫手段培养的外表纪律,完全是虚假的,而且是不能持久的。真正的纪律是积极的、活动的、主动的、内在的和持久的,而不是消极的、静止的、被动的、外表的和暂时的。儿童的学和习不是为学校作准备,而是为未来生活作准备;他们习得的纪律行为不应该只限于学校环境,也必将带到社会实际生活中去。蒙台梭利还指出:我们并不认为当一个像哑巴一样默不作声,或像瘫痪病人那样不能活动时才是守纪律的。他只不过是一个失去了个性的,而不是一个守纪律的人。有独立自主的精神的人,无论何时何地,当他意识到需要遵从某些生活准则的时候,他能够节制自己的行为。其实个性的存在和常规的管理并不是绝对的对立。

每一个孩子都要在集体环境里逐渐成长为社会人,自我的个性需求与集体生活势必会发生冲突,怎样的处理让自己更加能够适应团体生活的需要也是必须要掌握的本领。常规无疑是必需的,但这样的常规对于幼儿而言应是能帮助、促进其发展的常规,而不是扼杀、磨灭天性的死板规矩。

三、策略:情绪控制与理性分析

(一)不要苛求幼儿有完美表现。对工作负责的教师对孩子的要求、对班级的要求通常也会非常的高,幼儿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或是对规则稍有触动就会生气,但经常发脾气的教师所带的班级一定是高控却无序的。要想控制自己的脾气,教师就应该学会有智慧地忽略。如果教师总是希求幼儿有完美的表现,那是不现实的,得到的也只有无尽的失望。实际上,我们需要做的是宽容、耐心地对待“闹学”。例:被留在门口的孩子

第4篇:幼儿常规管理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常规管理;安全教育;问题开展

一、安全教育的重点还是提高孩子自身的保护意识

幼儿园可以开展安全演习,因为孩子会在演习活动中对危险有切身的感受。不仅如此,老师还可以通过安全演习的形式找到孩子的不足之处,演习结束后再进行安全教育。这样一来,孩子们也会知道当危险来临时应该如何处置,如何联系家长、老师或警察叔叔。孩子们在身临其境地感受危险后,才能学会怎么面对危险,并学习到应对危险的方法。另外,父母与老师要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很多父母和老师都会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年纪小,听不懂一些话。实则不然,大人常常教育我们不要随便拿外人给的东西。这句话相信很多人在小时候都听到过。可见,这个道理不是孩子听不懂,而是大人没有耐心。因此,对于家庭教育,学校也是不能忽视的。

二、幼儿园常规管理中安全教育活动的具体策略

(一)幼儿要注意游泳安全

平时在园内洗澡、游泳、戏水时,幼儿都要在老师的看护下进行,绝不能自己或和小伙伴自行去浴池、游泳池。游泳时,幼儿要着泳衣、泳镜、泳帽,携带游泳圈。离开幼儿园后,幼儿也要注意游泳时的安全问题,不能在没有安全措施和没有大人看护的情况下下水。特别是暑期在湖边、江边、海边等地,小朋友溺水的事件也是时常发生的。老师及家长务必要告诉小朋友们这些注意事项,切不能有疏漏。

(二)幼儿要注意保护自己

父母不在家时,幼儿不可以随便开门,让陌生人进来。幼儿一定要记住父母的名字、手机号码以及自己的家庭地址。在走丢时,幼儿可拨打110求助;家中发生火灾时,幼儿可拨打119;有人受伤时,幼儿可拨打120。一个人在家时,幼儿不可以随意外出,要等大人回来,以免被坏人抱走。在等爸爸妈妈时,幼儿也不可以随意和陌生人离开,更不能乘坐陌生人的车辆。如果被坏人假装家长抱走,幼儿要立刻呼救。在接听陌生人的电话时,幼儿一定不能让陌生人知道家中的情形。[1]

(三)教师在安全教育中应起的作用

针对幼师而言,晨检和考勤问题是不可忽视的。晨检工作的意义重大,它能将危险因素挡在园外,是幼儿园安全“最初的防线”。要做好晨检工作,幼儿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负责晨检的人员要严格执行“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规定。2.对于晨检中发现的存在健康问题的幼儿,老师要及时进行治疗并保持关注。3.幼儿进入教室后,教师和保育员要再检查一下幼儿的携带物品。另外,幼儿园还要重视考勤问题。熟知幼儿出勤情况是保障幼儿安全的基础。幼儿园要做好考勤工作,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及时联系未请假缺席的幼儿。在园期间,在各个活动环节后,老师都要清点人数,若发现有缺席的幼儿,要及时寻找并通知家长。对于请病假的幼儿,老师要及时了解病因及情况,并通知保健老师。

(四)居家安全问题

小朋友们要了解家中电源的位置,尤其是灯的开关,不可以在照明不充足的情况下在房间内乱跑乱动。小朋友不能玩家中有锐角或突出物的器具,如刀子、剪刀、针线盒、锋利的纸张等等。小朋友不能在家中玩火,要远离打火机和煤气等火源。另外,家中要备有灭火器,家长要教会孩子如何使用。若发现火情,小朋友们要及时报警或呼救,同时用湿毛巾蒙住脸,且不能乘坐电梯。小朋友更不能随意攀爬,在家长视线范围外随意跑跳,以免受伤。[2]

(五)外出游玩安全问题

小朋友在公共场合要遵守安全规则,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时应和睦相处,不可有吵架及扭打行为。小朋友要注意不在户外高温下进行剧烈运动,不长时间开展外出活动。在外出活动时,小朋友一定要多喝水,注意劳逸结合。

(六)幼儿要注意穿着

幼儿尽量不穿系鞋带的鞋,他们的自理能力差,容易忽视鞋带,导致摔倒。幼儿的鞋子不要过大,否则就容易导致摔倒。幼儿尽量不穿皮鞋、靴子等不方便活动的鞋子。幼儿的裤子不要太紧或太松,这样会影响活动。幼儿的裤脚不要太长,会容易绊倒自己或同伴。男孩的裤头前最好不要有拉链,以免夹伤生殖器。幼儿的衣服上不要有绳子,也不要有不当的装饰。

(七)严格监督代接人员

幼儿园应对家长提出按时接送的要求。如若有特殊情况,家长应及时告知老师。对于放学后无人接的幼儿,幼儿园应派专人看管,绝不能让幼儿擅自离园。幼儿交接的地点一般在园门口。对于晚到、晚接、晚送的家长,老师要提醒他们以后按时接送孩子。有人来代接幼儿时,老师应与小孩合法监护人取得联系,在证明情况后方可允许其接走小孩。一旦发现幼儿被可疑人员接走时,老师要立即通知幼儿家长,必要时向公安机关报案。老师要熟悉,并能辨认每一名幼儿的固定接送人。

第5篇:幼儿常规管理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管理人员;教育管理

一、教学管理者要学会划分管理任务

幼儿园在每次寒暑假结束之前,幼儿园园长都会向教学管理者下达这个学期学校要达到的各项教学指标以及教学的具体内容。教学管理者的工作内容就是研究这些教学指标,将这些指标系统化地剖析成具体的教学任务。将这些任务区分类别,下达给相对应的部门。教学主任在划分任务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只强调教学任务,要始终向幼儿园教育者贯彻以学生为本、以教学质量为辅的核心思想。当然,任务的下达也不能用平摊、平分的管理模式。教学管理者要做到任务与教师相结合,充分考虑每个任务细节的不同,将任务分到适合教师,保证幼儿园内的每个工作人员接到的任务都适合自己。

二、建立严格的奖罚制度,规范幼儿园管理工作

教学管理者把任务下达给教师后,要对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定期检测。检查过程中,要对教师的备课程度、教学完成质量、家长反馈意见等进行严格的统计。将没有达到教学任务标准的教师排查出来,一一与其进行谈话,弄清没有完成任务的原因。如果发现问题出现的原因是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教学管理者要及时找到错误,完善管理制度。如果教学任务不达标,是因为教师个人得过且过的教育思想造成,那么教学管理者就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惩罚。

教学管理者对教师的教学衡量标准不能脱离教学活动,要走进活动,从孩子的反应去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管理者不能只顾审查一些硬性指标而放弃走进教学活动的管理方法。教学管理者要跟随孩子一起走进教学活动,检查教师的具体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将孩子在活动中的反应全部记录在案。每月按时召开教师工作例会,对拥有积极教学情绪、热情工作的教师进行表扬。对那些得过且过,不把教育当成头等大事的教育者进行批评教育,决不能姑息放任这种情况的滋生。

三、抓紧教学中的常规管理,将管理当作日常任务来进行

教学管理者不能把管理任务当作一种周任务或者月任务,要采用对幼儿园进行每日管理、每活动管理的管理态度。不能将幼儿园的教学管理任务从主题中脱离,要将对教师的管理充分与主题结合。要从教师的常规教育工作中展开自己的管理工作。备课是每个教师进行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教学管理者要抓的日常管理。定期抽查教师的备课本,检查教师的备课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有没有注意到班级内每个学生个体的不同性,对幼儿教育水平的认知程度是否达到要求,教师有没有在每次活动前进行针对性的备课。教师如果按照备课内容进行讲解是否真的能够将授业解惑与传道同时进行。教学管理者一定要严格要求教师的备课,检查教师的备课是否兼顾到课内“三容”。教学管理者对教师备课的考查从以下三点入手:(1)教师的教学任务离不开主题,教师要想在活动中完成高质量的教学任务,就必须先把课本牢牢的吃透。有效地将活动内容转换成幼儿阶段能够明白和接受的内容;(2)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将充分考虑幼儿的性格,将因材施教作为活动中的教学内容,绝不能把班级当作自己的知识的接收对象,要把班级内的每个幼儿分开,单独考虑;(3)教师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不能单单为了主题而上课,要注意每个活动的教育方式。教师要根据每个主题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如,在教学活动中多增加一些小游戏帮助幼儿理解知识,或者借用一些与文字知识有关的图画进行教学等,更重要的是与区域活动相结合。

教师是教学管理者的管理目标,也是教学工作的实施者,教学管理者要将教师的个体情况充分考虑进管理工作中。人性化的管理不仅能提高幼儿园的整体教学质量,还能起到提高整体员工的凝聚力。教学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我们分析教学目标、考查教师态度、检查教师备课、惩处得过且过等都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能忘记惩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幼儿园教学管理人员要认清自己与其他阶段教学管理人员的不同。从事幼儿园教育的工作者,多数都是刚从校门里走出来,还没有完成一个学生向一个教师的转变,幼儿园教学管理者面对这类因工作经验不足而产生问题时,要与他们交流,不能用过于严厉的方法惩罚。要对他们进行教导,帮助他们弥补自身经验的不足。日常生活中,教学管理者要注意给他们提供一些帮助。如,经常与他们交流最近的工作经验,发现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遗漏,帮助他们指出并改正。平时,让一些老的、资历深的教育者传授一些教育方面的小技巧和一些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等。教学管理者是从教室中走出的管理者,我们不能因为身份的转换就脱离活动。教学管理者要做到从教学活动中走出去,学习先进的管知识,然后再走回教学活动中,从教学活动中完成自己的日常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吕晓红.幼儿园常规管理教学初探[J].中小学电报,2011(12).

第6篇:幼儿常规管理范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了解幼儿园工作的人都知道,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所以,认真做好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让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俗话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是热爱他的学生,没有常规,没有教育,没有引导,任其发展,那么这个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盘散沙。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是没有制定有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更好。所以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幼儿形成一定的秩序感,有利于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首先,要对班级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我觉得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将班级常规带好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对本班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要对每个幼儿都熟悉,了解其个性和习惯,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办法。

其次,常规教育要日常抓,抓日常。俗话说的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即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如:小椅子要轻拿轻放、上下楼梯安静有序、安静进餐、做好四净等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第三,常规教育要抓重点、反复的抓。由年龄特点决定了孩子的可塑性比较强,他们良好的常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不怕反复地练习,不断改变形式地练习,以此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在日常工作中,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让幼儿在音乐中建立行为常规

如操作课收拾整理操作材料谁比较乱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幼儿听一些轻柔舒缓的音乐,孩子听到音乐就知道要收拾整理了,这样,老师就不要用像以前那样“喊”了,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了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当体育活动或进餐及餐后活动,也可以配一些此类的音乐,让幼儿平静心绪,唤起轻松愉悦的心情。

二、利用餐前小故事促进幼儿进餐常规

如何让幼儿能安静、快速、干净地用餐也是教师常会碰到的问题,通过餐前小故事的方法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每次餐前我们都会根据幼儿前一天的进餐情况或者是当日的食谱,自编一些相关的小故事,当然在故事中还少不了进餐的必要要求。这样不仅能让幼儿安静愉快地进餐,而且还让幼儿自觉的改正了一些进餐的不良习惯,大大提高了我班的进餐质量。

三、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幼儿良好的行为表现

每个班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只要教师能善于捕捉孩子的这些闪光点也就能进行现场的常规教育了。例如:每次用完餐后,总会有一部分幼儿不能按要求将餐具整整齐齐地摞在餐筐里,总是随手一放。有一次,我发现总有一位小女孩自觉地将别人放乱的餐具整齐放好,利用这个孩子的闪光点,马上表扬了她,请她来督促其他幼儿把餐具放整齐,并鼓励其他幼儿向他学习,几天后,孩子们很快改正了自己的缺点。

四、将评比小贴画落实、具体化,提高幼儿的自觉意识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小贴画,以前在评比小贴画时,我总是笼统的要求,上课积极发言,睡觉乖,吃饭香等等,没有起到奖励小贴画想达到的目的,现在,我一改以前的做法,每星期只定一条规则,告诉幼儿这星期小贴画要找的朋友是什么样的,只要符合这一条要求就可以得到小贴画,然后将具体的要求告诉家长,让家长一起督促孩子,家园共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班级老师间密切配合、要求一致、持之以恒是做好常规工作的基础

第7篇:幼儿常规管理范文

关键词:轻声教育;常规培养;探究

一、轻声教育在常规培养中的必要性

幼儿年龄较小,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正不断迅速发展,说话的音量也逐渐增大,以至于许多幼师很难控制大班幼儿的说话音量,这对良好班级常规的建立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幼师需要从小班开始就对幼儿进行轻声教育,用适合幼儿倾听的、亲和的声音进行教学和常规管理,这不仅有利于幼儿养成认真听、轻声说的良好习惯,还能为班级良好常规的建立提供有利条件。

二、p声教学,由内而外

(一)调整态度,语气恰当

无论幼师多么温柔体贴、善解人意,但在管理一群性格淘气又顽皮的幼儿时,总会出现气急败坏而又不知所措的情况。大多数幼师在这种情况下会提高嗓门,用命令式的口吻进行强化教育,这样的语气比较生硬,容易惊吓到幼儿。虽然从表面上看幼儿都变得听话了,但他们内心却是特别反抗的,长此以往,幼儿会越来越讨厌和反感这样的教育态度,以至于他们只有老师在身边的时候暂时遵守纪律,等老师一走开就开始大吵大闹。那么,作为幼师,我们要在幼儿调皮或是犯错的时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马上批评或是大声教育他们,这样只会让他们感到害怕,而根本无法真正理解老师说的是什么意思,自己应该怎么做。虽然我们并不能保证幼儿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但至少用温和的语气及亲切的态度跟他们轻声说,能够让幼儿以轻松的心情接受我们的教导,并慢慢认识到犯错了,并不是大声批评就能够解决问题的。

(二)榜样效应,促进幼儿轻声细语

1.以幼师为榜样,以身作则

幼儿说话的声音很大程度上受幼师的影响,如果幼师在平时的教学管理中说话声音大,久而久之会使幼儿养成大声说话的习惯,而幼师若轻声细语地跟幼儿说话,那幼儿的声音也会随之变小。但许多时候幼儿都比较吵闹,而幼师为了让幼儿听清楚自己说的话,而经常扯着嗓子大声喊,幼儿也就随之增大自己说话的声音,此时教师又不由得高嗓门试图把他们的声音压下去,如此反复进行,幼儿也就习惯了大声说话。因而幼师在任何教学情况下都要做出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学会轻声细语地进行管理和教学。

2.以家长为榜样,潜移默化

除了幼儿园,幼儿的行为习惯大多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我们许多幼儿的家长平时说话声音比较大,无论是送幼儿上学还是接他们放学,在幼儿园里面都能听到他们热闹的交谈声。幼儿模仿能力强,如若他们的爸爸妈妈平时也是这样跟他们说话,幼儿也就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大声说话。那么这就需要幼师在平时的家长会上与家长轻声教育理念方面的交谈,也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活动促进这一教育理念的宣传,如进行“听听谁的声音最温柔”的亲子活动,并请家长在家也为幼儿创造轻声细语说话的环境。

三、运用有效策略进行轻声教学

(一)有效转移

幼儿一抓住吵闹的机会声音便会炸开锅,而这也是他们的天性和特点,因而幼师需要在孩子们沸腾的时候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法,而不是大声地制止。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抓住幼儿的心理特征,利用他们比较感兴趣的事物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比如说钢琴或是音乐小游戏之类的,这样带来的效果就大大不同了。

(二)个别教育

无论是小班还是大班教学,班级里总会有个别或是几个喜欢大喊大叫且很难管理的小朋友,针对他们的大嗓门,幼师应对其进行单独教育。平时利用自由活动时间与这样的幼儿进行交流和对话,耐心且轻声地告诉他们应怎样与别人说话,不要动不动就大声喊叫,不然不仅会影响到其他小伙伴,还很容易把嗓子喊哑。当然,幼师也可以与他们进行轻声说话方面的练习,并和他们约定如果能够一直保持轻声说话的声音,就单独奖励小红花给他们,并在班级上进行公开表扬和夸奖。

(三)环境会说话

幼师所创设的积极环境能够有效促进幼儿个体的主动和谐发展,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设有利于他们形成轻声说话习惯的教育环境。其次,还可以创设“小朋友的好习惯”评比活动,每周评选出三名轻声说话表现最优秀的小朋友,或者不定期举行“说悄悄话”的游戏活动,给予幼儿足够的轻声交流空间。

总而言之,有规矩才能成方圆,幼师在常规培养中要想铸就方圆,就需要对幼儿做到严而不厉,爱而不溺。

第8篇:幼儿常规管理范文

关键词:幼教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G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1-0052-01

当前的幼教机构中,在管理方面暴露出来了很多问题,如陈旧的思维观念,老化的管理措施等。参考以上因素,再结合实践教学的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将针对幼教管理的实施方法和具体措施展开讨论叙述,并且提出相应的方案设计,希望能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帮助。

1.加强教学活动常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首先,要加强教学活动的常规管理,以此来提高管理的效率。因为幼教机构的日常教学活动对学生的身心發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管理者应该对教学活动进行必要的整改和优化,寻找出一套切合实际、适合学生、符合要求的方案来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常规管理。因此,教师的思维要与时俱进,不断的更新观念,改变教学策略,从而全面提升学生水平,实现教学活动常规管理的模式。例如:在日常的幼教课堂开展中,教师可以依托学生的整体特征来进行管理,如学生的思维都比较活跃,而且比较好动,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去做一些他们愿意做的事情,如简单的体育活动,做游戏等。这时教师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在进行类似的趣味性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常规管理的制度概念渗透进学生的大脑中,让学生形成一种思维,在不越红线的前提下享受快乐和自由。如在进行跳绳比赛的时候,教师可以总计时一分钟,然后吹哨开始,提前告诉学生,要准守规则,不要抢跳,不得提前结束,如果表现好会有相应的奖励。以这样的方式来激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奖励”的诱惑,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热情,让学生配合教师参与各种教学活动。而且教师要切记不得使用粗暴的训斥方式教育学生,这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可能在整个幼儿阶段,学生的天真活泼会被抹杀掉。通过这样加强教学活动常规管理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既能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又能让学生在参加教学活动的时候学习到一些社会知识,懂得尊重规则,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2.做好幼教班级常规管理,区分层次对待

其次,教师要结合教学活动常规管理来进行幼教班级常规管理,并且要区分层次对待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关爱与温暖,更要让学生在一个温馨融洽的大家庭中学习成长,健康发展。抓好幼教班级常规管理的工作,主要是为了保证幼教机构日常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并预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也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到管理中,在锻炼学生管理能力的同时也能让班级之间的气氛更加活跃。例如:在进行幼教班级常规管理的方案设计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划分层次,然后进行分类,再对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保证环环相扣,面面俱到,在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和快乐成长的前提下,让学生在制度的范围内活动。教师可以给学生分为小班、中班和大班,小班学生年龄较小,在制定规则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和兴趣,如禁止踩踏草坪,教师则可以制定成“小草青青,脚下留情”。这样学生看到后会感受到小草的生命,同时也出于同情心不再踩踏草坪。在制定中班和大班的管理规定时,教师要以“积极引导,认识社会”的方式进行设计,让学生都积极的加入到维护制度的队伍中去,如在制定不得踩踏草坪这一条时,可以制定为“社会大好少年的责任是保护环境,爱护家园。”以这样的方式来制定班级常规管理规定,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互相监督的效果,而且还可以通过规定让学生明白社会上的一些道德法则和人文素养,对促进学生的社会公德心和个人人格的健全发展有重要意义。

3.强化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切实落地生效

第9篇:幼儿常规管理范文

现实教学中,为培养孩子良好的常规,老师们可谓煞费苦心,几乎给孩子的每件事情、每项活动、每个动作都制订了动作指令:“小手放在大腿上”“排好队伍解小便”“闭上眼睛睡午觉”……可效果很不理想。因为孩子们的行为表现,只是在教师的威严及命令下的一种被动反应,并不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

《3-6岁儿童学习与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实施以来,我园对幼儿一日常规教育管理进行了有效的探索,摈弃以往刻板严肃的纪律教育和声嘶力竭的命令式管理,以幼儿乐于接受的形式引导孩子进行自我管理,自觉遵守一日活动规范,让管理无痕。

一、一次律动的启示

《睡觉 起床 散步》是结合孩子生活经验的一个律动活动,曲中律动的节奏快慢不一,恰好能形象地呈现睡觉、起床、散步的一些情景。在一次教学中,我突然发现平常默不作声的豪豪、天天也和着律动做起了相应的肢体动作,且满心欢喜。我恍然大悟:原来每个孩子都喜欢音乐。不同的音乐能唤醒人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自觉的动作,那我们何不借用音乐来培养孩子良好的常规呢?

二、请音乐入驻常规

有了上述想法,我们马上开展了“如何将音乐入驻常规”的专题研讨。幼儿良好的常规表现,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诱导与培养。要使孩子拥有自主管理的常规习惯,呈现全面良性的发展态势,作为管理者的老师就必须熟谙孩子年龄身心特点,用适性的方法来促使孩子良好习惯态度的形成。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要选用合适的音乐循序渐进地规范幼儿的一日常规活动,逐步实现幼儿自主管理。那如何请音乐入驻常规呢?应演奏好以下三部曲。

(一)演好前奏――选择音乐

不同的音乐能诱发人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和欲望。幼儿在园一日的活动中,有激情欢快的运动时刻,有平静安逸的学习时段,有舒适祥和的午睡时间等等。不同的活动环节需要有不同的音乐旋律来启迪、渲染,而音乐的筛选应根据活动内容考虑到歌词内涵、节奏快慢和风格特点等几个因素。

譬如,在晨间区域活动结束时,我们选用了《劳动最光荣》的音乐,歌词唱出了小喜鹊和小蜜蜂幸福劳动的甜蜜生活,旨在让幼儿像小喜鹊们一样爱劳动,养成自觉整理材料的好习惯;之后《太阳公公笑》的歌曲响起来了,告诉幼儿现在要自觉搬好器械,排好队出操啦;又如,午睡醒来到用点心时间段,我们就选用了《快乐起床歌》《洗刷刷》和钢琴曲。合适的音乐为培养良好的常规奠定了基础。

(二)弹好主调――建立链接

由于孩子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感知音乐的能力也各有高低,因此还需要对被选用的音乐作进一步的解读,帮助幼儿一点点地听懂音乐,理解音乐,然后逐步建立起与之相对应的常规习惯。

1.运用体态和语言解析音乐链接常规。

学前孩子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认识事物主要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进行的,心理活动与行为都具有无意性。因此我们应该先将音乐与动作、语言链接起来,以此来帮助他们理解音乐,使他们听到同一首音乐有共同的感受,会做出相同的反应。例如:听到《小火车》的音乐时,老师用开火车的动作进行活动启动,用动作让孩子们猜猜接下去可能干什么,接着用言语强调“《小火车》音乐响起,生活活动时间到了”,让孩子们像小火车那样排好队伍去盥洗室、喝水。又如:播放《摇篮曲》时,让孩子说说唱了些什么?让孩子们根据音乐来共同制订行为规则。以后每当这首音乐响起时,孩子们就知道要干什么及应该怎么做了。

2.采用适时的提醒促使音乐链接常规。

让音乐来促使孩子自主管理,形成良好的常规,并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就的,需要反复渐进。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自控能力差、接收能力差,他们不能一下子就明白了各种不同的音乐所表示的常规内容和要求,而且行为规范时而遵守,时而不遵守的现象也会屡见不鲜。因此,在建立链接初期还是需要老师经常性用言语进行提醒,督促孩子做出与音乐相一致的行为活动,慢慢实现音乐与常规的有效链接。

(三)反复巡演――强化巩固

当各种音乐与孩子在园一日的各个常规环节相匹配链接之后,并不表示音乐已经入驻常规,已经在幼儿日常行为中建立起链接。心理学实验表明,只有长期在同一时间,同一情况,出现同一刺激,才会使人产生牢固稳定的“习惯性”,即动力定型。因此,音乐与常规相链接后,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强化巩固,反复引导幼儿熟悉什么音乐响起应开展什么活动,让音乐的刺激在幼儿的常规管理中越来越起主导作用。

三、音乐与常规完美融合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发现在中大班孩子的常规管理中,肢体示范和口头命令已退出“历史舞台”,甚至销声匿迹,而音乐俨然成了一日常规管理的“空中指挥师”。如今,只要有相应的音乐响起,孩子们就会做出相应的行为。音乐已真正融入常规,入驻孩子的心田。

情景一:午睡时分

《摇篮曲》响起来了,瞧,孩子们顿然忙开了,各自做午睡准备工作,喝水、盥洗……等到音量变低时,受音乐的暗示,他们的脚步变轻了,轻轻走到小床前,小心掀开小被子,躺在小床上,和着美妙的音乐闭上眼睛,等到音乐渐息,大多的孩子也都睡着了。这一环节的音乐大约有十二分钟。虽然孩子的能力不同,速度不一,但他们都能凭着这一段音乐信号来完成一系列动作,而且都明白要轻手轻脚不能影响别人。这些都无须教师的言语再次提示了。

这里是音乐在发号施令,它的轻重缓急指引着孩子们的行动要求,它的内容长短预示着孩子的行动时间,在约定的时段内干好该干的事情。而以往,我们请小朋友统一入厕、统一喝水,他们处处要排队,等待时间长,拥挤现象多,有些调皮的孩子还爱在各处逗留一会儿,根本没有时间概念,隐性浪费时间。

情景二:午睡起床

“恰恰恰恰,叮铃铃,起床啦!one two three go!嗒嗒嗒嗒,起床起床起床床,起床起床起床床,小朋友睡得香,快快快起床,别做一个小懒虫……快快穿衣裳……太阳都晒到屁股上了,哈哈哈!”这是我们设置的午睡起床音乐。哇!一听到这个音乐,孩子们立刻起床,一边唱歌一边穿衣叠被,用不着老师的提醒与催促,快乐洪亮的齐唱声与干脆利索的动作互相交织,谁都不愿意当小懒虫呢!那阵势真是相当壮观。

回想之前老师的呼叫孩子们起床的情景,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前等到起床时,一个个都叫不醒,或勉强起来了,动作拖拖拉拉,好长一段时间的无精打采,影响一日活动的进程与质量。

情景三:洗手池边

“哗哗流水清又清,我用肥皂来洗手,手心手背搓一搓,洗洗小手真干净,嘭、嘭。”孩子们边洗手边唱歌,歌曲唱完小手洗好。这首歌曲完全是孩子们自编自唱的,表现出孩子们正确的洗手方法和节水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