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评课建议范文

高中语文评课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语文评课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语文评课建议

第1篇:高中语文评课建议范文

一、现状

然而据笔者观察,目前的试卷讲评课都不太令人满意,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不重视、少准备

长期以来,不少高三老师都觉得试卷讲评课最轻松,它既不用像新授课那样考虑整体框架思路,寻找突破口切入点设计好教学过程,也不用像复习课那样注重前后知识的内在衔接和融会贯通。很多老师只是自己把试卷看过一遍,也不写教案,到班上把试卷一发,从头讲到尾。因为有参考答案这根拐杖,照着答案讲肯定不会有什么知识性的错误。

2、费时间、乏趣味

而且大部分老师在讲评试卷的过程中,只是一讲到底,学生则从头听到尾,这样对学生来说实在是非常地浪费时间,因为对优生来说,老师所讲的他大部分都懂了,而对学困生来说,老师所讲的他又听不太明白因而并没有认真地听。如此一来,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烦。语文的生动趣味性简直被剥夺殆尽!

3、缺互动、低效率

此外,传统的试卷讲评课大都是“满堂灌”、“填鸭式”的老旧教学模式,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老师拼命讲,学生则被动听,很少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因为缺乏师生互动,这样一来,老师越讲越觉得乏味,学生越听越觉得枯燥。慢慢地学生失去了上试卷讲评课的兴趣,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就大打折扣了,更不用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对策

要想切实地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笔者认为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正确认识、充分重视

在高三语文教学中,考试的主要目的是检测学生对高中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其最终目的则是要促使学生今后能更好地学好语文。所以,在高三语文教与学中,无论从老师的角度看,还是从学生的角度看,考试都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水平,以便更好地制定随后的教学或学习方略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因此,并不是说一次考试完了就结束了,考试在这里就像一座座小桥,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联系起桥前和桥后的学习。

而做好试卷讲评是试卷讲评则是考试的最终环节,是对更好地实现考试最终目的的必要保障。只有上好试卷讲评课,学生才能了解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才能更有方向地制定今后的学习计划,有效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有效提高高考语文成绩。

考试的检测、反馈和评价三个功能中,反馈功能具体有两个方面:对教师教学的反馈和对学生学习的反馈,其中后者要真正有效地实现,仅仅靠学生自己是远远不够的,这时试卷讲评课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了。教师带着学生对答题情况进行分析,使学生据此来调整以后的学习策略,这比起学生自己反思显然要高效得多。

因此,应把试卷讲评课当作高三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现阶段,每一位高三语文教师都应充分关注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并认真思考如何更有效地进行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

2、做好准备、及时讲评

要做好试卷讲评课的准备,首先要从改卷做起。教师为了更好地进行试卷讲评,在批阅试卷时就应该认真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对学生哪一部分答得好哪一部分答得不好要清楚,同时也要分析其中的原因。这是改卷时对学生答题方面的准备。另一方面,则要注重分析试卷当中的题目,最好教师能自己做一遍,把试卷中出现的知识点进行适当的归纳,对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答题技巧做适当的总结。这是改卷时对试卷内容方面的准备。

在准备完后,教师应当及时对试卷进行讲评。因为在考试过后没多久,学生对考试的印象还比较深刻,特别是对自己在考试中的答题思路仍记得较牢。教师在这个时候及时进行试卷讲评,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教师未能及时讲评,而是在一个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之后讲,那时学生对试题差不多都已忘记了,对考试时自己的答题思路更是没有了印象。在这种情况下再来讲评试卷,大多数学生恐怕都已失去兴趣,甚至会出现情绪懈怠的情况。这样的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也就可想而知了。

3、讲究教法、指导学法

很多教师在上新授课等课型时,都有非常丰富的教学方法,可是一到试卷讲评课时,好像都派不上用场了,只是简单地对答案讲答案,这样一来效果大打折扣。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应设法让学生在试卷讲评课时也能多参与到课堂上来,而不是只一味地听。

根据笔者的经验,在讲评试卷中较为典型的题目时,可以让同学就题目来谈谈其涉及到的考点是什么;可以让答得较好的同学和答得较不理想的同学分别展示他们的答案,同时请其他同学对这两种答案进行比较;可以让同学展示完自己的答案后,也说说自己当时的答题思路。总之试卷讲评课教学方法的设计应尽量地创设条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在各种观点的碰撞中提升学生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善于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在试卷讲评中简单地对答案讲答案少些,对知识点的归纳、对解题思路和技巧的总结多些,让学生知道答什么,更知道怎么答。

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适当地介绍给学生一些反思的方法和技巧,让其学会对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掌握知识的方法进行总结反思以及调整。比如可以建议学生把自己每次考试各道题目的得分情况统计下来,展开横向(各道题目各种考点之间)比较分析或纵向(同一道题同一考点历次)比较分析,这样学生对自己哪一方面的知识能力比较薄弱、在多次考试中的进步情况如何等,都会有更明确而具体的感受,也才能更好地调整和提高。

4、创设情境、情感激励

第2篇:高中语文评课建议范文

北京培训,收获很多,其中给我最大冲击力量的是吴校长的《教育的本质追问――生命教育》和王漫教授的《作为教学研究的听评课》以及“走进名师―贴身学习”活动。

一、一语惊醒教书人

吴校长说“教育就是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从教近30年,在漫长的教育生涯里跋涉,自然也有很多值得记录的经历与经验,但似乎都是一种潜意识的感性的教学行动,却从没有站在“生命影响生命”的高度来解读教育,也从没有站在“文化自觉”的层面思考过自己的教育行为。现在看来自己的很多教育实践活动并没有得到价值最大化的发掘,对学生的影响也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

吴教授对教育的思想震撼了我灵魂的,使我对教育的理解更为深刻,对教育应该为学生终身负责的教育思想了理解更为丰富。使我重新思考一个“教书匠”如何才能成长为一位“教育家”。

我们应该以什么养的教育价值观面对现实教育?我们将如何建立“我的教育价值观”?我们应该怎样完成自己的“文化自觉”到学生的“文化实现”?等等,这些深度追问的教育思想完全征服了我的教育灵魂。

更叫我震撼的是吴校长的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每一面墙壁都是亮丽的风景,每一幅图画都是生命教育,每一处设计都是人文情怀。走进广渠门中学的那一刻,我想到了“高山仰止”,想到了“叹为观止”,敬佩、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并迅速扎根心灵深处,我相信吴教授的生命教育思想将成为我教育追求的永远的风景!

二、一叶知秋听评课

5月11日上午,我们在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报告厅聆听了王漫教授的专题报告《作为教学研究的听评课》,接着走进课堂观摩了高中语文课《锦瑟》,之后再回到报告厅评课。

这个过程既体现了听评课理论的指导性,又体现了听评课的实践性,还实现了理念与实施关系的紧密性。培训学员评课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各抒己见,而我在倾听的过程中更觉得迷茫。等到王漫教授拨云见日,一语中的的评析之后,我才真正明白了如何科学地听评课。

王漫教授关于听评课的5条建议给我的启发是空前的。培训前我们也参与过无数次的听评课活动,但是从未这样体统的了解听评课的方方面面。此前我所参与甚至主持的听评课活动往往只关注讲课者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常常忽视了课前与课后的教学行为,使得听评课局限于一节孤立的课堂,并不能深入探究教学者“想教的”与学生“学到的”之间的内在联系。

王漫教授强调的听“课前要研读教学设计,听课后要研究教学者的教学反思”的听评课理念,叫我开始思考教师“想教的”与课堂“实施的”及学生“学到的”等问题。

这种“听”与“评”的培训形式,生动形象地为我们呈现了听评课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方式,真可谓“一叶知秋”,实在是受益匪浅。

三、一种唤醒成就谁

2011年5月12日上午,我有幸在北京市101中学进行“走进名师―贴身学习”培训活动,在高一2班,我观摩了王曼云老师的课堂《现代诗歌赏析》,之后又与王老师进行了交流,感触颇深。

本节课的主题是“现代诗歌赏析”,周曼云老师只说了一句话,课堂就交给了高二年级的四位同学。课堂的主要形式是配乐朗诵,四位同学赏析了两首现代诗――食指的《相信未来》,海子的《泪水》。他们通过分诵、合诵、分部诵读等多种形式的深情朗诵,传递了他们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也表达了他们对两位作者的解读。下课时候,周曼云老师同样只说了一句话。整个课堂40分钟,都是讲台上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诵,讲台下同学静心认真的聆听。

说实话,走出课堂的时候,我的内心充满了迷茫与困惑,如果那个时间让我评价这节课的话,真的是没有方向感,因为在内心里我甚至觉得这是一节失败点多于成功点的课堂。

但是,与名师周曼云老师交流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的浅薄与狭隘。通过交流,我终于明白了他们这两节课的设计理念与实施目标以及课堂背后的诸多思想。

作为名师,周曼云老师对学生的需求以及教育的需求理解是深刻的,她对于语文学科所肩负的历史重任不仅仅是思想上的解读,更多的是能够在每一节语文课堂上渗透自己的教育理念,并坚持不懈。

周曼云老师的这节课完全属于“常态课”,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沟通并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只需要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他们完全行走在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里,就在一种看似轻松地活动中完成了对现代诗歌的赏析行为。学生自己乐意投资时间和精力,主动搜集素材,积极探究诗人的生活经历,深入研讨诗歌的内蕴,实现了欣赏者与诗歌的对话、欣赏者与诗人的对话。

这种赏析模式叫我震惊,这种情感碰撞叫我震撼、这种教学设计的连续性叫我深思。

在与周曼云老师的交流中,我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着急需突破的问题,我也深刻地感悟感到这种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中,需要勇气,需要智慧,更需要信心。

第3篇:高中语文评课建议范文

2.参与式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新趋向 张广兵

3.有关文理分科讨论的过程反思 齐军

4.依托优质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化的实践与探索 徐洋法

5.品牌企业管理思想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几点启示 刘清涛

6.民办中学治校方略个案研究 赵伟

7.学校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策略 韩艳

8.教师准入制度应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 高慧珠,徐祖胜

9.县域初中名校再发展的困惑与出路 单增义

10.职业认同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原动力 李壮成

11.情感教育要关注学生的负性情感发展 刘德林

12.论教师惩罚学生的底线 宋晓东

13.备课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叶秋平,赖忠华,雷新建

14.听课教师在学生讨论时该做什么 马昌飞

15.传统道德故事如何在夹缝中演绎 韩荭芳

16.《百家讲坛》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秦海霞

17.奖牌还是挂在荣誉室为好 周天良

18.魏书生的"超学科"语文教育及其意义 鲍艳华

19.《低碳生活我做主》主题班会设计 冯力群

20.运用概念图优化学生化学学习的探索 陈伟

21.全面认识新课程下数学史的教育价值 张国定

22.现代阅读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董荣松

23.新课程高中历史教材的整合 姚焕成

24.引发认知冲突优化学生生物学认知结构 黄玮

25.例谈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专题的建构策略 赵清林

26.加强初高中教学衔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李益民

27.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实例分析 陶春霞

28.政治课教学中几组概念的解析 刘红兵

29.高中物理"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教学模式探析 郑志湖

30.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存在的问题探析 方拥香

31.地理课堂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凌锋

32.SOLO评价:一种试题难度预估的新方法 朱行建

33.美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的实践及争论 李智

1.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及实施策略 许华琼,胡中锋

2.农村学校实施教师轮岗制度的困境及其对策 刘伟,朱成科

3.正确应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产生的问题 刘倩,吴玲,郭孝文

4.薄弱学校改进中行政部门的政策责任与策略 李慧,杨颖秀

5.学校网站建设的意义与途径 谢荣泉

6.搭建校内多种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孙金富,金天明,孙绍敬

7.优质学校创建中组织变革的路径、特征及策略 贾汇亮

8.管如农功:学校管理应追求的价值取向 鲍成中

9.校园安全防范的消极因素分析 朱彦体

10.高中生哲学素质的缺失与培养 张中,陈婷婷

11.中小学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权探析 吴庆荣

12.开展班级活动是凝聚学生合力的有效方式 林晓芹

13.从合作研究类型的视角审视中小学教师合作研究效益 赵连顺

14.构建行动型评课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缪伯权

15.《侵权责任法》对学生伤害事故责任认定的影响 孟俊红

16.由"批评教育权"规定引发的思考 王玉国,路书红

17.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三个"不等式" 王少华

18.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摭谈 徐洁,刘娟

19.中学数学教学四步导学模式探究 戴圩章

20.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有关环境教育内容的思考 吴晨亮,白银茂

21.基于文理分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何平,邱启照,杨杰

22.新课程标准下中学乡土地理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申怀飞,翟书梅,郑敬刚,聂柳

23.设计语言情境,让枯燥的语法活起来 杨梳琴

24.英语课堂教学中3P教学法的运用 侯金香

25.阅读:找回文本的尊严 李国栋

26.关于数学教学中情境设置有效性的思考 李开慧

27.高中历史教材中结论缺失问题的教学探讨 朱刚

28.如何正确处理生物教学中的模糊用语 戴青

29.对英语命题者进行专业培训的重要性 黄礼珍,唐芳

30.美术课堂校本化教学策略例谈 姜雪平

31.对高中物理教材动能定理部分的一点建议——由一道高考题想到的 王文祥,王硕军,弭宝国

32.新加坡基础教育改革的特点分析 陈园园,李星

1.建国后中小学领导体制演变的特点及趋势 张洪华

2.男孩危机背后的隐忧——关于教育性别公正缺失的思考 杨建朝

3.德育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 王宝林

4.广东省促进外来工子弟学校发展对策探讨——以广州市某区外来工子弟学校为例 黎明

5.学校发展亟需厘清和重视的三个问题——核心价值观、办学理念、文化 湛卫清

6.以学校为主体的绩效工资发放机制探索 刘文章

7.民办中学优质化的启示——以上海市J中学为例 邱超

8.浅析信任在教师激励中的运用 邓家梅

9.城乡教育联盟背景下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朱志伟

10.重用问题学生:一种特别的教育方式 冉亚辉,石庆新

11.评语该拿什么吸引学生 郑英

12.班级故事——理解型班级文化的一种载体 田国亚

13.如何整合教研管理中的"三张皮" 周如俊

14.解决常态课与公开课巨大差距的策略 马占杰

15.寄宿制学校学生消费引发的思考 万吉军

16.对过度关注"后20%学生群体"的学理质疑 方关军

17.论《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学校教育原则的规约 曾智昌

18.从灰太狼现象看榜样之选择 潘梅

19.《思想品德》和《历史与社会》合为一科的可行性 武宏伟

20.语文写作教学应关注文学真实——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化与虚构探析 王伯宝,庞健

21.摒弃肤浅的"实用主义" 领悟数学的核心价值 吴维煊

22.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讨论的方法 顾小京

23.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地理教学起点行为分析 耿文强

24.中学物理实验的误差问题浅析 李晓芬

25.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策略 赵清林

26.高中数学微型探究课题的设计和思考 朱建明

27.英语教学中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陆正荣

28.学术性作业:《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新视角 李云吾

29.论生成性化学教学的课堂诉求 孙兆刚

30.对《政治生活》选举权界定的商榷 周建民

31.五种版本高中生物教材《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内容差异比较 李高峰,刘新娟

32.标准答案——语文教学的悲情"桎梏" 丁锦锋

33.国外作业研究及其对我国作业设计的启示 王宝剑,熊莹莹

1.挑战与应答:中小学阶段新的性别差距探析 胡振京

2.学校办学行为规范体系的不足与完善 孙丽昕

3.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江苏泗阳中学"1+1"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成为左

4.创新学习环境构建新型学习模式 周俊

5.领导观的转向及对学校领导的启示 张红

6.基于教师自主发展取向的绩效评价 熊伟荣

7.在学校制度的宏观运行中建设学校制度文化 张善厂

8.农村教师双核驱动管理模式探索 宋燕

9.当前教师教育"自"缺失问题的诊断与对策 周如俊

10.中小学生宽容品质的缺失及教育对策 宋冬冬

11.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开展探究 张冬梅

12.毕业鉴定的广告作用 黄立平

13.学生作业设计新构想 刘钊,孙飞飞

14.课时目标表述"四步" 朱能成

15.对中学生偏科状况的调查分析 徐华

16.非理性德育:学校德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刘培军

17.对校园安装上网过滤软件的文化思考 耿亚彬

18.绩效考评中的几个"难以量化" 施瑾,宋华强

19.对中学语文教材编选鲁迅作品之浅见 谢丽旋

20.勾股定理的立体推广 田雄飞

21."空白"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戴海燕

22.洋思经验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卢春建

23.物理教学中的观察性反思及其实施途径 姚天勇

24.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七结合 杜军

25.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有效尝试 郭祥圣

26.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在实践中的误区反思 向宏伟,李红艳

27.实施问题导学增强政治课教学实效 赵竹林

28.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赖文斌,温湘频

29.浅析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度 孙定洋

30.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要实现三个转变 韩正月

31.美术"活动建议"的教与学 曹爱群

32.湘教版高中《地理Ⅰ》(必修)若干问题商榷 张逢成

第4篇:高中语文评课建议范文

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新课标的实施,为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一种先进的科学理念,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一些新鲜气象。但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同质化、低效化现象。那么,如何提升课堂的有效性?

一、减少无效或低效教学

目前课堂教学低效、无效教学的原因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设计环节:缺少新课程理念指引下的精心设计

精心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低效、无效的课堂教学出现的重要原因往往是因为教师没有进行认真、周全的教

学设计。具体表现在:(1)教学目标模糊。(2)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把握不当。(3)缺乏对学生认知现状的分析,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展开教学设计。(4)对教学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学法的指导,媒体的设计等缺乏周全的考虑。(5)课堂评价浮于表面,缺乏有效的课堂激励评价。

2.教学实施环节:缺乏有效引导和对学生学习的关注

今天的课堂教学,一方面为了追求“高效”,节约时间,课堂教学中对核心的概念、规律、问题的分析往往没有认真设计有效的启发,引导进程。为了取得成绩,把更多时间放在学生反复、机械的课堂练习上。另一方面,问题提出后,答案的结论不适宜过早告诉学生,要以启发的方式提出,但教学实施中教师往往缺少耐心的等

待,为了教学进度,提出问题后很快以暗示性的语言把学生的思

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到设计好的方向上来,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迅速指向预定答案。

这对知识的传授也许是高效的,但是高效背后牺牲的却是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空间。学生的主动性被抹杀了,总是被动地跟着教师转,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课堂教学缺少智慧的生成,学生主体意识缺乏,学习效率低下,课堂上多是教师预设条件下的教学,很难看到师生互动的智慧生

成。根本原因在于教师过多注重自身的教,但对学生如何学的真实情况却缺乏关注,缺乏了师生间思维的有效碰撞。课堂中学生往往局限于被动地听讲和记录,缺少自主探究和积极思考,学生的参与意识、问题意识、合作意识、反馈意识等缺乏。

我认为课堂教学是课前预设与课堂教学生成的统一,两者的

联结点在于学生。学生是课堂舞台的主角,只有让学生活动起

来,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

3.教学反思环节:缺乏及时、深入的教学反思

教学实践之后的反思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有效教学长远来说是建立在具有良好的教师专业素养上。而许多教师更是上完课以后书本一夹就完事了,很少做到将课堂中的感受、得失及时记录下来,更缺乏对教学实践的系统反思,写随笔、日记等的教学感悟,这就主动放弃了提升自我专业水平的良好机会。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有效教学主要涉及两个问题:(1)要转变教学观念,把新的课程理念贯彻到实际课堂教学中。(2)要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具体做法如下。

1.有效备课,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1)结合课标准确解读教材

开学前拿到教材,应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本册教材的内容,知道教材改动的地方。把握单元、章节(专题、板块)和课文的知识内容。理解前后知识的联系,认清所教知识对今后学习的作用。明确所教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研究教材中提示性文字、教材练习和教学建议,明确编者意图。在教案中简要书写“教材分析”。

(2)有机整合资源

灵活处理教材。①突出重点内容;②分散化解难点内容;③选

择最佳切入口;④一课时不能完成的教学内容要合理安排分课时

教学内容。

适当引进教学资源。①引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知识;②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活学活用教材知识;③引进课外资源,匹配学生实际,拓宽学生视野,延伸学习空间。

(3)科学设计教学过程

设立单元、章节(专题、板块)、课文的教学目标。①依据教材设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基础作实事求是的分析,根据“学情”因“情”定标,因此,教案中应有“学情分析”一项;②从“三维目标”出发,教学目标要体现多元性;③根据教材的重点内容确定主要目标;④两课时以上的教学内容应有总目标之下的分课时

目标。

预设主要教学环节的问题情境和师生双边活动。①主要教学环节是指预习、导入、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课堂训练、小结等;②问题情境的设计:预测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困难障碍,将它们转化成问题;提早收集学生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理出共性和普遍性的问题;着重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处设疑,以问题开启学生的思维;将与教材有关的课外热点问题有机吸纳进来;教学环节转换时问题

过渡要自然,问题不能过于琐碎;③教与学活动同步设计:教师讲什么,学生练什么,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合作,要一起考虑同步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立足于学生学习的需要,要有明确而准确的意图,要有明确的指向;课堂教学的训练方式要适

当,训练强度要适宜,训练内容要科学。

(4)恰当选择电教手段

准确定位“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辅助手段。根据教学的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凭借人的感官难以直接知晓的教学内容;条件限制难以亲身实践的教学内容;需要深入浅出、形象直观呈现的抽象或深奥的教学内容;为提高学生兴趣用现代信息技术加以艺术

处理呈现的教学内容。

2.有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科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师要注重创建有效课堂,课堂要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课堂要完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

(1)课前环节——预习

要求学生通读即将学习的教材,初步了解学习内容。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并提出问题,获得对教材的初步感悟。根据教材内容的难度,适当布置预习思考题。及时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为课堂教学中的应变和调控做好充分准备。

(2)课始环节——导入

通过简明、生动的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习欲望,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堂氛围。由备课时选择设计的最佳切入口直接切入教学,开门见山。

(3)课中环节——重点、难点教学

通过准确精要的讲解和富有成效的师生互动,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同时弄清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排除识记和理解上的疑难。通过启发、探究和生成,展示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能力。通过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使学生会学、善学。

(4)课末环节——练习小结教学

回顾教学过程,归纳教学内容,完整把握知识要点。教师小结为辅,学生课内小结、练习为主,检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布置课外作业和下一课预习要求。课堂小结和当堂练习阶段的时间应在10~15分钟左右。

(5)教学实施中,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

势,克服其劣势,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使方法结构协调、合理,各种方法优势互补,长短相济,立体结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同时优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师必须在教材的取舍组合上下工夫,对所讲内容的详略、先后顺序、讲练如何结合等必须作出精当的安排。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状况来确定,诸如,听录音、看录像、做游戏、搞表演等,采用哪些方式方法,应予以精心安排。总之,只有把优化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才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6)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教与学这对矛盾的主体,只有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

动起来,教学效率才能大幅度提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该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这种参与应以思维的参与为核心标准。课堂上看似热闹非凡,学生个个参与,而学生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参与,思维活动停留在浅层次上,这样的参与是低效或无效的,这样的课堂教学也不会有效的。反之,有些课堂学生看似没有太多形式上的参与,但却是积极地在进行深层的思考,有其思维的参与,这样的教学就是高效的。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

(7)及时捕捉教学中的反馈信息,因材施教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按照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水平来授课,但每个学生在学习上又各有差异,因此,要通过研究反馈信息,及时掌握情况,采取不同的矫正、补救措施,以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整体提高。

3.有效作业

(1)精心设计课堂训练

确立讲练结合、当堂训练的原则,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要同步设计,训练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线。训练的目标是: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基本能力,掌握基本方法。把训练作为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学的主要手段,展示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利用教材的例题和思考探究习题,带动教学过程中的训练和探究。课堂小结环节的教学,要以学生的当堂练习为主,当堂练习要以知识的巩固为主,实现当堂清,课课清。

(2)科学设计作业

作业包括口头、书面、动手制作、上网搜寻资料、阅读文章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相关的作业形

式。书面作业要在课堂小结、巩固练习的基础上设计,侧重于知识运用的能力题和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问题。作业布置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意减轻学生负担。要重视教材例题的变式训练和教材后面的思考探究题,课堂教学中已经利用和处理的重点习题,也可以作为课外作业书面完成。

(3)认真批改作业

不管是什么形式的作业必须有检查和反馈,书面作业应认真

及时批阅,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要讲评,切实做到“凡练必收、凡收必批、凡改必统计、凡讲必取舍、凡评必点拨、凡错必跟纠(跟踪纠错)”。对学生存在的典型错误要有批改记录,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重视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先复习后作业,书写端正,解题过程规范清晰,错误及时订正。

4.有效复习和测试

(1)复习

重要测试(期末、中考)前应制订复习计划,确定好复习内容,落实配套复习教案和相关资料的编写工作,复习计划应落实到每一节复习课。复习课主要是知识复习课和习题讲评课两种课型。知识复习课要区别于新授课,习题讲评课要防止对答案式的讲解。备课组内教师分工合作编制复习教案,注重复习教学中练习的科学安排,可以由三部分组成:课前预习作业、课内当堂练习和课后巩固性作业。

(2)命题

检测命题的内容和范围应该及早向学生公布,便于学生自主

学习、完善知识结构。命题要注重学科的基础性,直接来源于教材、平时作业和课堂讲解的内容要占有一定的比例,并向学生讲明。命题要重视发挥教学检测的激励作用,严格控制难易比例,一般难

题、中档题、容易题的比例控制在1∶2∶7左右。命题要杜绝出现科学性的错误,格式要规范,题型和分值分布要合理,知识覆盖面要广,注意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测试,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

的考查。

(3)测试

提倡单元测试。单元测试的主要功能是及时反馈学习效果,快速诊断学生误差,为后续教学和学困生补差提供依据。做好试题得失分统计工作,认真评讲,特别对错误率较高的试题要多加分析指导。对每一位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发现薄弱环节,加强考后辅导,对每一位学生在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中多次重要测试的成绩要进行位比分析,关注进(退)步原因。

5.教学实施后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自觉提高自身的专业

素养

课后反思不在多,贵在精。可以记录这些内容:记课堂生成;记下规律;记下精彩;记下败笔;记下灵感。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永远没有明确的答案,但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却是永恒的要求,这样的语文课堂永远

充满生命的涌动,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也会更有效!

参考文献:

[1]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7(01).

[2]曹利娟.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3]姜雪杰.语文有效教学实施策略探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第5篇:高中语文评课建议范文

一、“学堂论”

长期以来,支离破碎的分析,连篇累牍的讲解,成了语文课堂的常态,似乎忘记了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这就如同美食在前而不让其品尝,任你大谈其好处,学生始终难解个中滋味。所以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洪先生就提出了“变讲堂为学堂”的主张,认为语文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学生是语文教学的主体。绝不能以教师的感悟代替学生的感悟,以教师的“讲授”代替学生的“学习”。

1900年,在《学校与社会》一书中,杜威说:“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在学校生活中,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

20世纪30年代,杜威的学生、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继承和发展了“儿童中心”论,提出“六大解放”,认为教学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因此,要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和时间、空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洪先生的一声呐喊,振聋发聩。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时至今日,“学为中心”的思想还远没有占到主导地位,“学堂”理念深入人心尚待时日。

在构想“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项目时,本人将洪先生的“学堂论”作为贯穿整个方案的红线。虽然从实验到全面推行,方案几易其稿、不断完善,但“学为中心”的基本指导思想并未改变。

近几年来,我将主要精力集中在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为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和学术讲座搭建平台。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讲台”和“讲堂”都侧重于“讲”,学生的主体作用不突出。于是将二者整合,更名为“名师大学堂”,既有“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展示,又有紧贴“学堂”的专家讲座,还有线上线下的评课和互动,教学理念实现了由“讲”向“学”的转变。八年来,温州名师工作室建设已有全国影响,《中国教师报》和中国新闻网等媒体对此作过多次报道。

二、“本体论”

洪镇涛先生认为,语文课程的本体是语言,虽然 “派生”出的任务也很重要,不可偏废,但“根本任务”和“派生任务”不是并列的“姊妹关系”,而是包孕的“母女”关系。学习语言是母体,其他几项是包孕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

新时期以来,我们好不容易走出了僵化思想的桎梏,却很快就走入了自我膨胀的怪圈,觉得语文“无所不能”,肩负了太多太多的任务。时至今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的“总目标”有10项之多,而且如洪先生所反对的那样,呈列的“姊妹关系”除“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外,还有“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这样一来,学习语言这个本体,反而被淹没了。

笔者还对20年前洪先生执教《雷雨》时的情形记忆犹新:他举重若轻,只紧紧抓住人物个性化语言这个“牛鼻子”,就让这头笨重的“牛”服服帖帖的了。

洪先生似乎对语文教育中的“泛人文化”问题早有预见。语文新课改起步之初,一些老师对文本望上两眼就畅谈心得,放纵学生脱离文本“个性表达”“独特感受”“情感体验”,语文教育成了无本之木:上《兰亭集序》热衷于与学生对话王羲之的书法;上《六国论》抛开文本跨越千年进行所谓教学对话;上《失街亭》大半时间用于讨论“失街亭谁之过”……为了拨乱反正,我们专门召开大会,请洪先生到温州授课和讲座。大师的引领,使温州的语文教改少走了许多弯路。

为了使“学习语言”落到实处,洪先生编写了语文新教材,让学生学习“精粹语言”(通过诵读古汉语精品,奠定语言及文化功底)、“目标语言”(通过阅读现代名家名作,揣摩语言,提高语言素养)和“伙伴语言”(通过口语交际,直接模仿运用,提高语言操作能力)。本轮课改以来,关于“精粹语言”的定位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在语文教材编写中,表现为打着“推陈出新”的旗号,大量减少古汉语精品的数量。以人文主题组单元的苏教版语文必修教材96篇课文中,文言作品仅27篇(含4首诗词),占28%。鉴于这种情况,浙江的有识之士,将一些经典文言文补充到教学计划之中。人教社初中语文的169篇课文中,仅39篇古诗文,占23%。去年秋季开始实施的由温儒敏教授主编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一下增加到124篇,占所有选篇的近52%。古汉语是现代汉语的根,文言文是“长效补品”,通过长期反复品味揣摩,奠定文化底蕴。 洪先生和温先生“年相若也”,对语文课程建设也“英雄所见略同”。

现在,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虽然还没有出炉,但权威人士已透露相关信息,“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于是新的问题又来了――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是并驾齐驱的吗?哪个是基础和载体?哪个是渗透其中?哪个是派生出来的?“核心素养”时代来临,我们更需要冷静思考。

在笔者看来,以洪先生的“本体论”观之,则问题迎刃而解:在四项“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无疑是本体(或称“本分”),它包括积累与整合,语义与语理,语境与交流。

“思维发展与提升”包括直觉与灵感,联想与想象,实证与推理,反思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包括体验与感悟,欣赏与评价,表现与创新。

“文化传承与理解”包括意识与态度,选择与继承,包容与借鉴,关注与参与。

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本体”,“思维发展与提升”以语言为工具,“审美鉴赏与创造”以语言为途径,而“文化传承与理解”则是从语文学习中派生出来的――在“核心素养”时代即将到来之际,洪先生以其远见卓识,为我们指出了正确的航向。

三、“语感论”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大纲中,对“语感”视而不见或避而不谈,2002年公布的《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次提出并强调语感培养。2002年版课程标准共6处提到“语感”,而2011版的课程标准则8次提到“语感”。上文所引的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简要阐述,“语感”一词也出现了两次。

笔者是语感教学执着的追梦者。后来与浙江师范大学王尚文教授相识,成为忘年之交,似乎冥冥之中与“语感论”有一种割舍不断的缘分。二位先生相差仅2岁,洪先生自1993年开始语感教学实践,二十余年来惠及全国20多个省市数十万师生;王先生则致力于语感教学理论研究,1995年出版著作《语感论》,10余年间修订3次,探讨语感的性质、类型、地位和作用、心理因素、语感的形成与培养问题。跟随大师的旅程,感觉内心充实丰盈。

说到语感,一般人都觉得很玄,看不见摸不着,洪先生却想出了一套妙法将其牢牢地“抓住”。他把语感分为分寸感(规范确当感、逻辑严密感、适境得体感)、和谐感(多样统一感、搭配相宜感、生动流畅感)、情味感(文情感、文质感、文势感、语味感)三大类;建立了一套语感教学常模: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品味语言,生成语感――实践语言,习得语感――积累语言,积淀语感;他还创造了一套语感分析技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调一调”“联一联”“改一改”“读一读”,通过比较、推敲、品味,以形成语感。这样就为语感大厦的建设提供了脚手架。

10年前,在本轮课程实施之初,我在全市推出“新课程样本课”,其中有些课例,温州的语文教师至今耳熟能详。如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樯橹灰飞烟灭”改成了“强虏灰飞烟灭”,我指导的样本课中有一个这样的环节:让学生比较“樯橹”与“强虏”孰好,学生的回答出乎意料的精彩:“强虏”虽能体现出对手的强大,但意蕴却比“樯橹”相差何止千万里!“樯橹”与后文的“灰飞烟灭”搭配得当,语意连贯;且体现出火攻的特点,战争场面如在眼前。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里采用了洪先生的语感分析技法――“换一换”:置换课文的字词,让学生比较、推敲、品味语言使用的妙处,形成语感。

第6篇:高中语文评课建议范文

关键词:高效;智慧;课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33-0018-03

有一种力量很强大,它叫传承;有一种力量更强大,它叫改革创新。2011年9月,邢台市七中依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十二五”规划专项课题《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启动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学校全员参与开展《构建中学高效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规范课堂教学常规,有效抓实教研活动,加大培训力度和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请进来、走出去”拓展视野开阔眼界等措施,大幅度变革课堂教学结构,全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倾力打造高效智慧课堂。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凝聚强大竞争力

师资队伍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打造一支精良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近几年,邢台市七中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凸显出强劲的可持续发展势头。

首先,充分发挥教研组引领作用,在学科骨干教师带动下进一步完善听评课制度,抓实教研组内说课、听课、评课工作,校内“交流课”赛课活动常态化,以赛促研、以赛促教、以赛促效。通过观摩、对比、分析、评价,真正实现课堂的优质高效。

其次,学校以省市各级各类评比展示活动为契机,组织教师参加学科基本功比赛、骨干教师教学展示课等形式多样的教研系列活动,拓展交流空间,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力促教师专业成长,努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第三,学校不断创造机会,充分发挥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引领、辐射、示范作用,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通过开展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师徒结对”活动,以帮带学,促进青年教师健康快速成长。

第四,坚持开放式办学,注重加强与市教育局教研室的联系沟通,加强与兄弟学校及省内外教改名校的交流、合作,真正“请进来” 、“走出去”,有效借助外部资源和力量,拓宽教师的眼界,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打造一流教师队伍。

二、引领、抓实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卓有成效

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高效的教学准备环节。邢台市七中以教研活动为主阵地,以“导学案”为载体,以“交流课”为平台,切实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老师们开展深度主题教研,抓实教研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力求每一次活动有主题,每一阶段活动有成果。教务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课后反思”的《邢台市七中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制度》,各教研组每次教研活动要做到“五定”、“五议”、“六有”。“五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进度、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议”即:议学生学习状况、议备课中疑难问题、议教学方法和手段、议课后心得体会、议教改动态信息;“六有”即:有目标、有重点、有措施、有收获、有提高、有记录。全体教师准时、认真参加本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活动,相互学习教学经验及教学方法与策略,相互交流,集思广益,更好地实施有效教学。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专门制定了《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流程制定模板》,每周教研活动重点完成三大主题:1.导学案研讨:教研组长组织同学科教师在研究教材和课标要求的基础上,对上周使用的导学案进行轮流发言、集体讨论审核修订。2.“交流课”研讨:先由主讲人就课标要求、内容特点、学情分析、目标确定、导学过程、习题设计、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进行说课,组内教师轮流发言,充分研讨,提出修改建议,然后由组长总结,主讲人针对大家所提问题进行再修改完善。3.中、高考试题研讨:利用教研活动的最后30分钟时间,教研组长带领老师们做中高考真题,并组织大家就所做试题从命题依据(对应课标)、命题方向(结合历年试题)、命题难度(结合教材)等方面进行分析研讨、交流。

通过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坚持集体备课,最大限度地挖掘集体智慧,有效促进备课与上课的一体化,促进备课与教研的有机结合。教研活动不仅是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教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也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

三、重视校本教材开发,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高效课堂是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而言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为加大课堂改革的力度,真正有效地实施课改,七中精心构建、打造教研活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和活动流程,制定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计划》、《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制度》、《教研活动流程》、《导学案模板》、《高效早读模板》、《高效课堂赛课制度》、《高效课堂赛课评价标准》、《教师教学工作量化积分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模板,帮助教师明确改革的目标追求、重点难点、方式方法,把新的课改理念转化为教师在常态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并引领教师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力求使课堂教学改革有目标、有计划、有保障地实施和深化。

七中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注重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学校教务处利用暑假组织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的骨干教师,在市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员的精心指导下,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学情,自己动手编写“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能为主旨”的各学科统一使用的《导学案》,为七中构建以导学案为载体的高效课堂加油助力。老师们分工合作、精心编写,教研活动时进行集体讨论审核、修订,各位教师再根据自己的实际学情、教学风格等,对共案进行再一次备课修订,每位教师上课前使用的导学案达到“三次备课”。现在,在邢台市七中校园,老师们以教研组为单位,利用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自行设计、自主编纂校本教材蔚然成风,既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又有效促进了学校内涵式发展。《学会学习,走向成功》、《状元的摇篮》、《国学经典教育读本》、《教师成长手册》、《七中学生习惯养成手册》、《七中教育》、《七中优秀作文选》、《好歌天天唱――七中校园歌曲》、初中各科《导学手册》、高中各科《整合教材》、高中各科《春招过渡教材》、高中英语《1+1校本教材》、高中语文《阅读教材》等校本教材、校本刊物如雨后春笋般遍布七中的角角落落。

四、贯彻落实“7341”教学思想,倾力打造高效智慧课堂

在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当下,所有人都在宣称自己的课堂教学是高效课堂之时,七中人却在反问自身“我们的课堂真得高效吗”?有了这样的思考,七中人能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当下“高效课堂”改革的短板,能够真正做到结合学校实际校情、学情,借鉴学习百家之长,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效智慧课堂”改革之路。

基于七中的现状和未来,刘庆山校长在2012年新学期工作计划中明确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高效课堂“七个抓手”,其核心理念为:教师精讲,实现教学的高效;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经过三年的实践与积淀,2014年9月,刘庆山校长依据“自主、合作、探究、展示”的新课改理念,运用科学系统的理论和自己三十年的教学实践,结合七中众多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总结提炼出一整套科学系统、符合七中实际的教学思想,即:“邢台市七中7341教学思想”。

“7”指培养“教师高效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七个抓手。即在课堂进行中:①推行以“导学案”为载体并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展示”的课堂教学模式;②制定“学生自制试卷、互考互评”制度;③实施“ABC”分层布置作业办法;④落实高效“早读模版”;⑤制定“学生编写学习报告”制度;⑥指导学生用好“错题本”;⑦制定并落实多元评价制度。

“3”指“三段式”导学案文本结构。“三段式”是对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具体表现形式,第一段:三定――定向、定量、定法。定向:确定教学方向和目标。定量:确定教学任务并量化为几个问题。定法:确定主要的教学方法。第二段:三讲三练,每章节依据中高考考纲考点说明确定三个主要知识点作为本节课讲习要点,相应地设计出多道练习加以巩固。第三段:三有――有小结,有小测,有小拓。有小结: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要点,加深印象和记忆。有小测: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点设计适量的测试练习,当堂测当堂批当堂改。有小拓:布置课后练习作业,适当加深拓宽。

“4”指“四板块”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四板块”教学模式指的是把课堂教学分为四个板块:预习自测、合作探究、解难答疑、反馈拓展。第一板块:预习自测(学案导学,生疑自测)。教师课前结合导学案明确布置给学生自学任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将自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并提交给老师,上课开始时,教师通过师生问答或学生自制试卷互测等多种形式进行预习检测。第二板块:合作探究(小组合作,互动交流)。老师根据学生自学中生成的疑难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探究,运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生教生、生带生的形式予以解决;学生能把探究成果进行展示,用多种形式(听、说、读、写、背、讲、演等)呈现出来。第三板块:解难答疑(典例互动,点拨探究)。师生结成学习共同体,老师通过典型例题指导学生共同探究、适时点拨,解决疑难问题,引领学生思考深层问题,迁移联想更广深问题,培养学生发问、提问、解疑的智慧和能力。第四板块:反馈拓展(当堂检测,达标提升)。教师对本节内容当堂检测、当堂反馈,并通过拔高性试题,或与中、高考链接进行拓展延伸。

“1”即“一个目标”。七中教学思想的终极目标就是“打造高效智慧课堂,培育学生健全人格,开启师生幸福人生”。目标的确定使教师坚定了信念,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打破了先前教师成长被动、成长缓慢的局面,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使学校走上了内涵发展之路。

第7篇:高中语文评课建议范文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定位;建设阶段;特色;成绩;反思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4B-0028-04

2006年,我市开始筹建中小学名师工作室,2007年第一批名师工作室开始挂牌运行,至今已经有36个学科名师工作室和69个地区名师工作室。10年来,我市在名师工作室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2011年承担了江苏省“十二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区域推进名师工作室发展研究”。如何切实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

一、名师工作室的定位

名师工作室建立以前,我市有一批名师,但分散在各地各校,他们在局部范围内能发挥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但从全市范围来看,名师未能形成合力并在全市范围内发挥应有的示范引领作用。名师的辐射力往往依赖名师个体的自觉程度,缺乏行政推动,使得部分名师没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另外,各地名师之间缺乏交流合作,研究方向分散或重复,也影响了名师个人的进一步发展。

基于这样的现状,我们认为有必要通过名师工作室的形式促进名师示范辐射作用的发挥,推动我市名师队伍建设。名师工作室应如何定位?它和教研、师资培训等部门有什么区别?经过认真调研和思考,我们认为名师工作室应该是行政推动下的非行政性组织机构,是全市中小学优秀教师间合作互动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是有共同志向、共同研究愿望和共同研究方向的合作共同体。名师工作室应该成为全市优秀教师重要的发源地、优秀青年教师的集聚地和未来名师的孵化地。名师工作室的任务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研究、教育教学示范辐射、教育教W资源建设。

名师工作室的任务和教研、师资、师培部门的职责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教研部门主要立足于教育教学研究、教学业务指导和教科研服务工作;师资部门主要立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制订和政策落实,统筹管理师资建设工作;师培部门主要立足于各类教师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名师工作室也要承担教科研和教师培训工作,但首要任务是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其教科研主要立足于本工作室成员承担的课题或项目研究,其培训主要是针对本工作室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专题培训。名师工作室应通过名师引领下的教科研和培训等活动促进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成长,名师工作室的名师也应该在这些活动中进一步提升自己,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从而促进本地区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教育教学质态的提升。名师工作室还应该通过课题研究,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未来发展方向提出新的构想和思路,为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建议。

二、名师工作室建设的阶段

到目前为止,我市名师工作室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是试运行阶段。2007年我市建立了首批名师工作室4个:市名师工作总室、中学语文工作室、中学数学工作室、中学外语工作室。工作室领衔教师均为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局主要领导与工作室领衔教师签订了《项目研究和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协议书》,为工作室颁发了铜牌,拨发了活动经费。至2009年,首批名师工作室运行质态良好,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第二是学科名师工作室推进阶段。在首批名师工作室运行经验的基础上,2009年我市又建立了9个学科名师工作室,涵盖中小学的主要学科。2013年建立了第三批学科名师工作室,2016年建立了第四批学科名师工作室。至此,我市建立的学科名师工作室达到36个。工作室在骨干教师培养、课题研究、示范辐射、资源建设方面开展了很多富有特色的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全市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态的提升。

第三是地区名师工作室建设阶段。在学科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基础上,市教育局要求各县(市、区)根据名师资源情况,建立本地区名师工作室。各县(市、区)认真研究,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已经建立了地区名师工作室69个。这些工作室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在地区乃至更大的范围内发挥了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

三、名师工作室建设的特色

我市名师工作室建设既借鉴了其他地区的经验,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1.健全组织网络。我市建立了由名师工作总室、学科名师工作室、地区名师工作室组成的组织网络。名师工作总室作为名师工作室的组织管理机构,负责学科名师工作室的名师培养、科研引领、业务指导、工作协调、绩效考核等工作和地区名师工作室的业务指导工作。学科和地区名师工作室负责本学科、本地区的名师培养、课题研究、示范辐射、资源建设、成员考核等具体工作。名师工作总室、市级学科名师工作室受市教育局领导,地区名师工作室受县(市、区)教育局领导。这样的组织网络条块清楚,有利于对名师工作室工作的指导与管理。

2.优化内部结构。我市学科名师工作室由领衔教师、指导教师、工作教师组成。领衔教师1名,由在学校教学一线工作的正高级教师或省特级教师担任,需经过相关专家组认可;指导教师一般5―7名,由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担任,需经过领衔教师认可;工作教师20多名,由市学科带头人、中青年教学骨干、教学能手等组成,需经过指导教师推荐并经领衔教师认可。工作室设工作主管、网络主管各1名。地区名师工作室由各县(市、区)教育局根据本地区实际,参照市学科名师工作室形式组建。市名师工作总室设专职领衔教师1名,成员由各学科名师工作室领衔教师代表组成,并配有少数工作人员。

3.倡导组团发展。我市名师工作室不单纯以名师个人命名,更多的以学段、学科命名,如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职教专业课名师工作室、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班主任名师工作室等等。一些名师较多的学科则建立几个工作室,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名师力量,形成名师团队,有力地促进了工作的开展。我市名师工作室团队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核心层,数量精干,主要是领衔教师和指导教师。第二个层次是紧密层,人数较多,主要是工作教师。这两个层次构成了各学科工作室的基本队伍。第三个层次是松散层,主要是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年轻教师,他们参加工作室组织的活动,但不是工作室的工作教师。设立三个层次的队伍旨在组团发展,充分放大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作用和示范辐射效应,多层次地培养各级名师。

4.三级管理与考核。为了推进名师工作室的工作,我们建立了三级管理与考核体系。市教育局负责对名师工作总室进行管理与考核,名师工作总室负责对各学科工作室进行管理与考核,各学科工作室领衔教师负责对本工作室成员进行管理与考核。对名师工作室的考核主要从骨干教师培养、n题研究与、教育教学研讨、示范辐射、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展开,制订相关评估标准并依据标准进行考核。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谈、成果检验、影响力检测等方式,每年进行一次过程性考核,工作周期结束进行终结性考核。我们还实行了过程性考核淘汰制,考核不合格则更换领衔教师或摘牌停止运行。对工作室成员的考核主要从思想品德、理论提高、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等方面,考察其是否达到了培养目标。考核不合格者则调整出名师工作室,同时按有关程序吸收符合条件、有发展潜力的新成员进入工作室。

5.独立活动与团体活动。我市名师工作室一般各自独立开展活动,如中学化学工作室举办海内外化学教师交流论坛,小学数学一室举办智慧数学论坛等等。同一学科名师工作室可以联合组织一些较大型的活动,如中学语文一室、二室联合举办高中语文特级教师论坛和“顾黄初杯”语文教学竞赛等等。市名师工作总室根据需要,组织一些覆盖面广的团体活动,如组织“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汇报活动、覆盖多学段多学科的“送培送课到农村中小学”活动等等。独立活动和团体活动相结合,既充分调动了各工作室的积极性,也可以尽可能地放大名师工作室的群体优势,在更广的范围内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成绩

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是工作室的核心任务。各学科名师工作室制订了具体的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一是将培养任务分解给指导教师,每个指导教师负责2―3名培养对象,加强指导;二是邀请专家作讲座,更新培养对象的教育理念;三是组织高层次培训,工作总室协助师资处举办了“领雁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活动、特级教师培养对象高级研修班,每年举办“扬州教育讲坛”20多场,各学科工作室还根据本学科的需求,组织高端讲座或论坛;四是组织读书学习活动,工作总室通过网络介绍教育专著,各工作室组织读书交流,引领培养对象通过读书提升自己;五是通过课题研究引领培养对象自觉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六是组织听课评课、同课异构等教学研讨活动;七是组织工作室教师赴上海、苏州、常州等地与当地名师工作室进行交流研讨;八是为工作室教师成长搭建平台,工作总室配合师资处组织了“师能建设百千万工程”“运河杯”论文评选、扬州市特级教师评选等活动,为培养对象的成长提供了较多的平台。名师工作室建立以来,我市在中青年骨干师培养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仅近5年,就有8人被评为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人被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5人被评为扬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1人被评为正高级教师,57人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这批名师中的大部分是我市各名师工作室的成员。

各工作室结合本工作室具体情况,深入开展了各级课题研究工作。“十二五”期间,由名师工作室成员主持或参与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项,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省教研课题240多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语文女性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小学数学课程智慧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顾黄初语文教育思想观照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与研究”“高中数学课程的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协同性的调查和研究”“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与方法研究”“区域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研究”“基于学科统整的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研究”“儿童文化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课程开发研究”等等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我省首届和第二届基础教育类的教学成果奖评比中,我市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16项、二等奖28项。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中,有3项课题被评为省精品课题培育对象。我市还建立了省高中课程基地17个,初中课程项目15个。工作室教师围绕课题研究,积极撰写论文。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工作室成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了2400多篇论文,其中发表在核心期刊的论文600多篇,100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中学化学工作室领衔教师参加了国家课程的开发和评估工作,工作室许多教师还参与了新课程教材的修订工作及部分学科省“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的制订、修订工作。

各工作室利用自身有利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一是与大型学术性活动结合,在活动中展示工作室教师的成果。我市学科工作室先后承办了“全国母语教育论坛”“江苏省小学数学教学流派‘数学是什么’专题研讨”“重读叶圣陶,语文教学高端论坛”“海内外化学教育论坛”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工作室成员开设了示范课、研究课,通过教学评议、专题报告或专题发言等形式充分展示了学习的成果。二是组织教学研究活动,在活动中发挥示范作用。各学科工作室每学期至少要组织两次教学研讨活动,通过研究课、示范课、教学沙龙、教学论坛等形式,发挥工作室的示范辐射作用。三是通过现代化传播手段在更大范围内产生影响。工作室教师拍摄了省“教学新时空”示范课100多节,“新课改示范课”480多节、电视课堂300多场,通过网络、电视转播等形式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四是组织专题培训和讲座。工作室先后组织了“扬州教育讲坛”培训活动,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师能建设百千万工程”活动和各类专题培训活动。五是开展“送课送培到农村学校”的活动。名师工作总室每年组织省、市特级教师送课送培活动120多人次,通过示范课、教学评议、教学论坛、微讲座等形式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此外,工作室还承担了“为中国而教”支援西部地区教育的任务,赴新疆、进行对口支教。这些活动充分发挥了名师工作室的示范辐射功能,对全面提高我市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名师工作总室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网站设有总室成员介绍、特级教师介绍、教育专著简介、研修资源、工作新闻、课题研究、各学科工作室网页等栏目。工作室网站为我市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教师们可以及时了解工作室的信息,使用工作室的资源。除了工作室网站外,我们还利用扬州教育网“名师大讲堂”“名师在线”“同步课程”栏目,将大量资源提供给一线教师,如“名师在线”内就设有“特级教师在线”“新课改示范课”“中高考辅导”三个子栏目,资源丰富,点击率达数万人次,“同步课程”“名师大讲堂”点击率均达百万人次。

五、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反思

我市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取得了不少成,但还有很多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一是我市学科工作室还没有能够做到全覆盖:从学段方面看,初中学段和职业教育工作室建设较为薄弱;从学科方面看,技术学科、艺术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职教文化课、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室尚未建立;二是学科工作室较多在市区范围内;三是对地区名师工作室的指导和管理相对薄弱;四是各工作室工作开展不均衡,少数工作室的主动性欠缺;五是随着工作室的进一步增多,总室的管理与指导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创新;六是如何处理好市级工作室和地区工作室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针对这些应该改进的地方,我们作了一定的思考。下一阶段将充分挖掘潜力,加强薄弱学段、薄弱学科名师工作室的建设,新建名师工作室充分考虑地域平衡;吸收地区名师工作室领衔教师进入总室,以加强对地区名师工作室的指导与管理,协调好学科名师工作室与地区名师工作室之间的关系;通过多种激励手段,调动领衔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等等。我们相信,只要坚持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正确方向,不断反思与改进,我市的名师工作室建设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Regional Promotion of Famous Teacher Working Office Construction

KUANG Cheng-lan & WANG Li-geng & HUANG Zheng-yao

(Yangzhou Bureau of Education, Yangzhou 225001, China)

第8篇:高中语文评课建议范文

学年上学期教体工作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教育强市为目标,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以促进全民健身为根本,加强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素质,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学校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努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教育体育体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一、加强学校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1、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切实完善和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推进教育资源整合,努力实现“初中城区化”、“小学镇区化”,加强农村寄宿制中小学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创建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

2、继续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对9个项目学校的校舍进行加固、改造、扩建和新建;根据校园维修改造计划推动全市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工作,完成维修、改造任务。

3、加强学校网络建设,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加强学校图书室建设,为全市中小学配置优质图书,加强图书室效益;完善中小学、幼儿园监控、防盗等安全防范设施,切实保障师生在校安全。

4、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采取有力措施,制定有效的倾斜政策,更新完善实验设施、仪器,提高实验装备水平。

5、加快城区学校建设,推进荥阳新区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和教师进修学校建设,促进“大班额”问题的解决。

二、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1、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大力弘扬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的敬业精神,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钻研精神,立足本职、乐为人师的奉献精神。

2、继续开展“名校长带徒”活动、“校长进课堂”活动,提高学校领导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模范引领与辐射带动作用。

3、进一步深化以新课程、新理念为主体的教师全员培训,深入开展教师“岗位培养”工程;继续实施“三名”工程,推进“梯级名师培养工程”,全力打造优秀教师队伍。

4、完善教师成长档案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建立和完善教师成长档案制度,记录教师成长轨迹,营造教师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三、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全力打造高效课堂

1、进 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晋级达标活动为平台,以学科组建设和学科特色建设为支撑,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深入开展“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继续推行单元主题集体备课制度和学校领导观课制度,充分发挥教研室、教科室等部门职能作用,积极协助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

3、加强课程和教学过程监控与评价,改革教学评价制度;推出一批课堂改革示范校和教改新秀,推广校本教研典型范例,以点带面,全面深入的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四、加强城乡交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完善落实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制度,加大非教学单位支教教师人数比例,强化支教管理,加强支援单位和受援学校的交流,促进农村学校教师成长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2、充分发挥城乡教育协作区作用,通过“名校下乡”、“区域结对”等多种途径,采取“支持引领”、“指导合作”、“对口帮扶”等多种方式,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

3、深入开展“名师”送课下乡活动,组织城区学校的特级教师、名教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到农村学校上示范课、指导课或开办讲座,加强农村中小学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和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

4、认真实施城区学校校级领导兼任农村学校“名誉校长”制度,深入开展“学校诊治”活动,实施“捆绑”考核,加快农村学校发展。

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

1、研究制定职业教育“十二五”重点项目建设规划,适时启动职业教育“十二五”重点项目遴选、立项和建设,努力争取国家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

2、强化学生技能培养,坚持培养目标与职业能力相结合,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加强学生德育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勤劳吃苦精神、团队合作精神、艰苦创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3、加强职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培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积极参与国家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加强中职学校专业带头人培养和教学团队建设。

4、继续抓好招生及就业工作。进一步强化措施,扩大招生规模,完成中职招生任务。认真落实中职学校学生免费及助学政策,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多渠道、多形式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六、完善学校管理机制,大力加强教育管理

1、坚持以人为本,实行民主管理,注重细节管理,加强过程管理,狠抓常规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高效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2、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严格财务制度,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乱征订、乱收费等有损教育形象的行为,严格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

3、深入开展“学校诊治”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按照“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总体要求,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问责制,加强行风建设。

4、按照相关要求制订各校绩效工资实施细则,加强平时的各项考评,认真实施教师绩效工资,真正实现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原则,实现“管理上水平、教学上质量、工作出效率”的目标。

5、进一步改革职称评定和评先评优办法,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接受广大教职工监督,真正利用好职评和评先评优的杠杆作用。

6、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做好学校稳定工作,确保教体系统稳定。

七、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开展爱国主义、理想信念、 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遵纪守法、文明诚信及慈善教育活动,努力构建家庭、社会和学校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格局。

2、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力度,结合本地文化和学校实际,积极创建特色学校;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改进评价管理,构建科学合理的学校、教师和学生三维评价体系,变单一的、静止的终结性评价为多种方式有机结合的、过程的发展性评价,充分发挥正确评价的导向作用。

5、实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工程。加强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和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努力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八、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大力发展体育事业

1、进一步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改善群众体育活动条件;定期举办教练员培训、裁判员培训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不断提高体育水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群众体质。

2、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课程建设,对全市中小学体育课及活动进行专项督查,促进学校开足开全体育课,坚持“两操一课”,抓好预防近视和科学营养工作。

3、传承民族文化,保护文化遗产,开发、推进地方课程,加快苌家拳、中国象棋在全市中小学普及推广。加强体校管理,抓好队员训练,提高竞技水平,为国家培养优秀体育人才

(二则)

本学期,我室根据教育局年度工作意见和暑期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班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明确全区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目标和任务,以《丹徒区提高教学质量行动计划》的贯彻为重点,完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抓实教学常规工作,推行有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我区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全面实施《行动计划》

以《行动计划》的实施作为全室的中心工作,遵循“规划设计、打好基础、全面动员、面上推进、重点突破”的思路,认真抓好落实。

⒈认真规划。学校要围绕质量提升这一目标,按照《行动计划》的要求,认真制定好行动规划和实施方案。在《行动计划》的三个目标中,有效课堂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两个方面是当前工作的薄弱环节。学校要立足校情,全面分析教学管理、课堂教学实际、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找准制约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问题,确立目标,很好的修订本校实施方案。改进行动可以是以课堂为突破、学案为抓手、备课为载体,也可以是作业设计与管理、教学研究、教学评价等方面为切入点。同时,要强化成果意识,把提高教学质量的预期成果以文本的形式呈现出来,明确成果目标,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好每学期的重点实施项目,分阶段、分步骤加以实施。

⒉抓好基础。以调研为手段,促进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不断规范,探索建立新型教学常规,为《行动计划》的推进打好基础。校级调研工作要正常有序开展,工作计划要及时报教研室备案。开展培训活动,把全体教职工的思想统一到教学工作上,统一到质量提升上来。

⒊面上推进。一方面以建立新型教学常规为突破口,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把落实教学常规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在严格管理的同时重视人文关怀,让制度成为教学的促进者和引领者;另一方面要抓实校本教研,校本教研的重点是围绕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即学科教学素养的提升。搞活研讨活动,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形成集体备课、共同研讨的制度,建立学习型组织。在深化学科主体教学研究的同时加强学科间沟通与交流,鼓励不同学科教师之间互相配合,共同研讨,形成新型的教学共同体。

二、深入开展调研工作

三级调研工作在原来的基础上向纵深推进,建立健全调研工作跟踪管理制度,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调研,督促改进。尝试开展培训式调研,重点指向学科课堂教学,将调研工作由诊断、评价功能逐步转向培训与指导,全面推行学科调研工作。

⒉片级调研与互动。采取教学管理工作互查和校级联动课堂教学研讨的方式加强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升。要发挥片级调研工作在互相交流、学习、借鉴中的作用,使各片内的教学研讨活动常态化、规范化,形成区域内新的教研合作机制。

⒊校级调研。充分认识校级调研工作在提高校本管理和校本教研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行校级调研工作,按照调研工作开展的要求,围绕教学常规的执行、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与落实、课堂教学等方面开展调研,做到规范教学行为与改进指导教学并重。每学期初,各校要制定好详细的校级调研方案,并报教研室备案,防止校级调研工作流于形式。

三、不断强化常规管理

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落实教学常规工作,使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高效。

⒈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全部课程,维护课程实施的严肃性,课程计划的执行情况做为调研评价的重要依据。

⒉修订教学管理制度。召开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修订《丹徒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试行)》,发挥《管理制度》正确的导向作用。加强校本化教学管理制度的研制,努力形成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特色。

⒊开展管理人员培训。开展一到两期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开展教学管理人员评课活动。按照教育局的工作意见,教学管理人员要积极开展“课堂改革我先行”活动,每学期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带头上好一节公开课,做好一次专题讲座。

⒋评比教学常规管理先进校。启动教学常规管理考核工作,研究制定《丹徒区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量化考核表》,在本学期开始评比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先进校。

四、切实加强研究工作

⒈课堂教学研究。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加强常态课管理,分学科研究制定常态课改进计划。要正确理解把握课堂教学结构“三个必须”提出的根本目的,全面推行 “三个必须”的要求,促进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而有效的转变,同时,要不断深化课堂教学研究,丰富课堂教学内涵,形成校本化、学科化的教学特色。加强理科实验教学,重视阅读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密切关注常态下的教师课堂行为:一是教学目标的科学定位与达成。课堂教学目标不清的现象比较普遍,要关注教师的课堂是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每节课要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二是教师的科学指导。课堂教学中有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如何才能进行有效指导;三是学生自主学习状态怎样,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否得到调动;四是检测与反馈是否及时适当,有没有开展当堂检测;五是课堂无效教学行为的剔除与矫正。每个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有效课堂专题研讨与展示活动。本学期将举行全区“有效课堂”专题教学研讨与观摩活动。

⒉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它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急需,也是构建终身学习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石。自主学习既是学习方式,更是课程的目标;实施自主学习要适应学生发展的学段特点和个性差异;要特别关注非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适性而教 ”,才能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要围绕《丹徒区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这一区域课题开展研究,各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准切入点,制定规划方案,开展案例研究,组织各种活动,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方法和教学策略。教研室将组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讨活动以及论文、案例评比工作。

⒊使用优质教学资源的研究。加强使用优质教学资源的实践和研究,搞活校际之间的联动研究。强化成果意识,重视资料积累,多出优秀案例和教学反思。发挥优质教学资源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的作用,加强各类教学资源的应用研究,提高教师利用与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和水平。

⒋加强学科建设。成立全区“中小学教学指导专家委员会”,形成区、片、校相互配合的教学研究体系。发挥学科中心组的作用和义务教育阶段区级学科基地的作用,围绕优质高效课堂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等重点问题,制定好学科基地活动方案,定期开展好学科基地活动,使学科基地成为学科建设与学科质量提升的重要阵地,成为全区教学改革的实验基地和示范基地。

⒌课程建设。参与并支持学校课程建设。学校课程必须安排固定时间和教师认真组织实施,不断加以完善。加强教学方法和活动方式研究,努力提高教学效率。我室将在教学调研中关注学校课程计划执行和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月份,将组织开展中学校本课程方案评比活动。

五、切实加强队伍建设

⒈教研员队伍。要进一步明确学科教研工作目标就是建设区域学科优秀教师群体、打造区域学科教研工作与课堂教学改革特色、全面提高区域学科教学质量。教研员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要有扎实的教研功力。开展争做优秀 “研究员、教练员、指挥员”的主题教育活动,带头研究学科教学、研究教师和学生、研究教学管理,提高研究能力;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指导学科教学、指导教学管理,提升指导能力;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科学谋划学科发展,增强引领能力,为基层学校提供更好的服务。教研员要坚持做到“八个一”,即每学期读好一本书,研究好一个围绕学科有效课堂教学、常态课改进计划或者学科领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课题,培养指导一名青年教师,开设一次专题培训讲座,开展一次高质量的学科调研,提炼一个学科课堂教学经验,蹲点一个学科教研组,建设好一个学科基地。努力把教研室建设成为教学研究的学术中心、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心、咨询和指导的服务中心。

⒉学科中心组成员队伍。完善学科中心组成员管理与活动机制,定期组织开展研讨交流和专题培训活动,发挥他们在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引领作用。

⒊骨干教师跟踪管理。组织开展好骨干教师“有效教学”评课活动,进一步发挥骨干教师在推行《行动计划》中的示范作用、表率作用。

⒋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坚持研训结合,边研究边培训,重点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训等方面加强业务培训,着力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进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指导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引导教师关注日常教学,以发现、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方式,提升专业素养。大力推进网络教研,扩大教师合作交流范围,构建新型教师发展平台,形成重实践、重研讨、重反思、重合作的研究氛围。组织开展教学论坛、教师教学技能展示和比赛等专项活动,为教师搭建专业发展平台。

六、不断完善质量监控

加大质量监控的力度,组织开展好学生学习质量监 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控与分析工作,使围绕质量提升的监控工作更加科学、规范、细致、准确。

⒈加大随机监控。立足常态,在各种形式的调研中加大随机监控力度,选择部分学科,根据教学进度和计划,围绕常态课教学目标,设计监控试题,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监控。

⒉组织好专题监控。围绕重点工作,开展专题调研监控,在全区营造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完善工作措施,形成质量提升的工作机制。

⒊做好阶段性监控。对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的学业质量进行阶段性监控,及时准确了解学科教学现状,发挥监控的指导与改进功能。

加强测试质量监控结果的分析研究,在做好认真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改革教学管理,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评价和教学指导的科学化水平。淡化监控的评价功能,强化监控的指导与改进功能,发挥网上阅卷在质量监控中的作用,提高监控的科学性、准确性。

七、抓好高中教学工作

⒈认真规划。树立“高中三年一盘棋”的观念,在认真分析本校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好高中各个年级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抓好落实。

⒉开展调研。围绕集体备课、作业管理、讲评课效益等组织开展对高中的调研工作,了解高中学校教学与管理工作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学校管理工作水平。

⒊分学科开展高三复习观摩研讨活动,着重研究各学科指向高考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的途径与方法。组织教师参加市高三教学研讨和集体备课活动。

⒋认真组织开展好高三年级测试。加强考试过程管理,对考试进行客观统计分析,为各项工作提供指导的依据。

⒌加强高三命题研究。以暑期举办的高中语数外命题高级研修班为契机,加强命题工作指导,提高教师命题研究能力。

八、加强教科研管理指导

切实加强对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努力提高教科研工作水平和实效。

⒈成立教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加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对学校教育科研的组织领导、工作目标等提出具体要求。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出台《教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和《学科课题过程管理指导意见》,进一步就学校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申报评审、管理指导等提出明确的运作规范。

⒉强化学科课题研究的有效指导。建立学科课题过程资料跟踪管理制度,发挥教科研工作对学校的指导与服务功能。以区域自主学习、质量改进等课题为抓手,促进学科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选好自主学习课题研究点上的学校,加强研究工作过程指导与管理。同时,各个学科要以学科基地为依托,确定自主学习研究课题并开展研究,使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⒊完成各项教科研常规工作。按照计划做好课题的立项、申报、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各级论文评比工作。

九、统筹协调各类教育

⒈职业教育。围绕课程改革,引导开展校本“主题式”研修活动,努力实现课程模式“企业化”、课程内容“项目化”、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以课改促办学特色的突显,以课改促教学效益的提升。丰富活动载体,拓宽师生的视野,推进“名师工程”,扩大“双师型”和骨干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努力改进技能教学方法和措施,推动学校技能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切实落实阶段性目标,确保学生考工合格率。全面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提高全体学生的技能水平。引导教师深入学习省厅颁布的《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和区教育局制定的《丹徒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镇江市综合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教学进度建议》。本学期将对其执行情况作专项调研,促使学校在教学过程管理、环节管理上做到精细化、长效化。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

⒉幼儿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深入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着重围绕队伍建设、保教管理、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等方面开展教研工作。要倡导学习,积极培育学习型组织,引导保教人员学习教育理论,拓宽知识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强化课程管理,提高园长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提升课程实施水平。加大区级教研和园本教研的力度,帮助教师解决保教实践中的问题与困惑。开展课堂教学专项调研,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与指导,为教师搭建活动平台,锤炼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进一步规范保教管理,优化一日活动,提高常态下幼儿活动的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各幼儿园根据自身情况,确定研究重点,在此基础上,认真制订方案,预设研究成果,夯实研究过程,期末进行展示。

十、其他工作

在着重抓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认真做好珠心算实验研究、读书活动、教学基本功竞赛等工作。

⒈开展好珠心算实验研究。把珠心算实验研究作为区域特色着力打造,按照《珠心算实验研究规划》,认真组织开展好相关活动,做好典型的培植与经验的推广工作,使全区珠心算实验研究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⒉继续推进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各校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厚的读书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积极创建“书香班级”和“书香校园”,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让每一位学生亲近书本,养成爱读书、好读书的习惯。本学期将在各校“校园读书节”评比的基础上举行“丹徒区小学书香校园”表彰活动,月份组织开展“丹徒区小学生古诗文诵读比赛”。

⒊做好第七轮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工作。按照大市第七轮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的要求,做好区内相关学科基本功竞赛评比、选拔和指导工作。

⒋组织好专题教学研讨与评课活动。开展命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等形式的专项评比活动,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技能和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