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程类财务核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引言
建安经营的业务范围相当广泛、涉及许多繁杂的事物,这是直接导致了企业所得税财务核算出现一定问题的原因之一。以下将指出建安企业所得税财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建安企业所得税财务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税差异较大,收入难以确认。在建安企业,其企业的会计制度应按照收入与成本的配比明细的核算,以在最大程度上尽可能保证企业的最大利益。然而,相关的税法却规定长期劳务收入是需要与工程的完成进度相挂钩的。因此,企业的原则与国家法律的规定发生了一定的冲突。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工程的进度若是单凭工程相关的合同、或是工程双方的协议进行确定的,是不能保证其进度的真实性的,且在税务核算确认当中,可能会出现财税差异较大、税企双方争议较大的问题。
2.各类票据不规范、成本核算不清,存在虚假做账、报账的问题。税法规定企业的成本必须具有相应的票据进行证明,否则不应当计算在企业成本之中。建筑安装企业涉及许多业务且会牵扯许多公司等,涉及的工程票据、单据等不能尽快收集完毕,甚至有些较小型的企业不能提供符合规定的发票或有效的凭证,从个人商贩手中购买的一些原材料,如简单的沙、石等是不可能获得有效的收据的,这就直接出现了三联单或是白条收据代替、虚假、代开等不规范发票常常流入企业,造成了企业所得税财务核算混乱、账目不清的问题,甚至造成财务的核算无从下手的无力局面。
3.异地工程、隐瞒收入。在建安企业中,随着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其业务范围常常会拓展到其他地区,进行跨地区承包工程。然而,主管税务机关却不能及时掌握外出经营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能准确了解工程的进度及开展的情况。因此,建安企业为减少税款的缴纳,往往会选择隐瞒部分收入,这也增加税收核算的困难。
4.多头施工,造成部分税源流失。在市场中,一些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在承包工程的过程中,可能会将一些工程量包给小型的包头工,进而收取一些管理费用,其在获取利益的同时,导致了部分的税收流失了,大大影响了税收的核算。
5.关联交易较多,利润随意调节。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建安企业承包的是投资方或是关联企业的工程,且年度开票及确认收入情况完全是按照投资方或是关联方的意志进行决定的,主动权及决定权不在建安企业手中,从而造成了做账随意的问题,部分费用被隐藏,相应的成本可能会扩大,会计信息记录与实际的经济活动不相符,会计核算出现一定的困难且非常不准确,这就进一步造成了所得税财务核算变得被动、困难。
二、建安企业所得税财务核算可能存在的其他问题
营改增后,售后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中的建筑服务按税目执行。该注释规定,建筑服务,是指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修缮、装饰,线路、管道、设备、设施等的安装以及其他工程作业的业务活动。包括工程服务、安装服务、修缮服务、装饰服务和其他建筑服务。营改增之后,建安企业需要详细了解企业的内部环境,同时需要清晰掌握关于国家营改增条例,并将其条例与营改增之前的条例加以区分、辨别,最终判断出企业需要改革的点,针对具体的问题制定具体的方案,根据营改增之后的条例进行流程的更改,同时细化流程,把控细节。营改增之后,企业在短时间里获利会比较艰难,因此更需要充分利用国家的便利条件实现税负降低,以实现企业的利益。而这,需要极大考验财务部税务筹划能力及项目部是否执行到位,还需要注意项目部的增值税抵扣要点。然而,建安企业涉及的业务范围是非常广,地区范围大,操作困难,流程繁琐,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金钱,这就直接导致了建安企业不能全面对财务核算问题进行统一的监管,财务核算出现一定的误差。对此,企业应需要加强内部控制的管理,建立建全全面的预防管理制度,并将其扩大到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实现全面化的系统控制。
三、建安企业所得税财务核算问题的应对策略
1.建安企业在内部制定详细的所得税财务核算的制度。建安企业的工作范围广,涉及许多业务,财务核算相对其他行业而言是比较复杂的。因此,为规范核算的准确性,应确定详细的财务核算的制度,对核算的某些环节细化流程,并逐步优化核算的方案等。例如,企业可以不论工程的规模,一律按照核定征收的方式进行管理和申报,这就有效减少了企业在日常管理及纳税评估、税收稽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保证企业的效益。同时,企业应根据内部的实际情况及各分公司的实际财务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制度及方案,以便有效保证财务核算的数据与实际的经济活动是相符,降低了财核算的工作量。
2.财务个性化的财务监管方式。建安企业的工程周期一般是比较长的,有的工程可能会持续几年,成本核算是相对滞后的,收入是很难按照年度进行相关情况的确认的。对此,建安企业可以根据收入按进度进行确认,及时进行成本的税前扣除,这就便于提前掌握所得税财务核算的基本情况,避免财务核算的堆积影响了核算的效率。这种财务个性化的财务监管方式应由专业且值得信赖的工作人员负责,这可以有效保证了不同地区的所得税财务的核算。
3.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建安企业应积极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技术对所得税财务进行核算、记录。在平常的财务工作中,利用数字化的模型进行成本的有效预算,这也可以为财务的预算提供一个较为标准的数字参考,以评价所得税财务核算的实际情况及效率,真正提高企业的实际利益。
关键词:电力线路改迁;财务核算;规范性探讨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1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因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及政府规划变更等原因,需对电力线路进行拆除迁移或由架空改为入地的情况越来越多,供电公司对上述业务的核算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电力线路迁改业务的基本模式
为保障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及政府规划变更的顺利实施和电网的正常运行,目前电力线路迁改业务存在两种基本模式:
模式一,线路迁改由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单位(以下简称“发起方”)直接负责恢复,供电公司只负责线路迁改方案的审核、现场施工监督及验收。
模式二,线路迁改由发起方委托供电公司管理建设,发起方支付建设资金,供电公司负责整个项目的建设及具体管理。
不论哪种模式,迁改线路的恢复并正常运行费用均由发起方出资。
二、电力线路迁改业务财务核算现状
需迁改电力线路由供电公司投资建设,作为产权所有者,供电公司对不同模式下的电力迁改线路的财务核算也不尽相同,相应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模式一的财务核算状况。由发起方直接恢复迁改线路,供电公司只负责线路迁改方案的审核、现场施工监督及验收,不做资产的报废及增加。
供电公司不做资产的报废及增加,易形成财务账面资产数据与实物资产之间的差异,不符合固定资产账卡物一致性的管理要求。
模式二的财务核算状况。发起方支付资金并委托供电公司负责建设管理的线路迁改,这种模式下存在两种财务核算方式:一是供电公司将收到的资金直接作为迁改费用,通过往来科目核算发起方支付的资金,报废原迁改线路,线路迁改完成后,在增加资产的同时,将收到的资金或视同为政府补贴增加政府补贴收入、或视同为外部无偿移交资产增加资本公积;二是供电公司将收到资金作为原资产拆建的补偿,新建线路按技改项目管理。
通过往来科目核算收到资金和拆除迁移费用的,一方面不符合工程项目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的管理要求,另一方面,将收到的资金作为政府补贴收入、或视同为外部无偿移交资产的,忽略了电力线路迁改增加的资产只是对原电力线路功能的恢复,而非新建资产,发起方支付资金只是对原电力线路拆移所做的补偿。
供电公司将收到资金作为原资产拆建的补偿,新建线路按技改项目管理,即考虑了发起方对原资产功能恢复的补偿,也符合工程项目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的管理要求和固定资产账卡物一致性的管理要求,这种核算方式最符合供电公司电力线路迁改实际状况。
三、电力线路迁改业务财务核算规范性的探讨
从线路资产所有权来看,迁改实际是发起方对原资产功能恢复的补偿,区别于电力客户无偿移交的资产等新增资产。按会计准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应作为补偿费用处理,具体按下列情况进行财务核算。
(一)由发起方直接恢复迁改线路,且迁改线路原值不高于总线路资产50%,或线路长度增减幅度低于20%的,根据会计重要性原则,供电公司可视同为资产的大修,不变动资产价值。供电公司生产部门按相关规定管理迁改线路,财务部门根据生产部门提供的资料修改固定资产卡片内容,不进行账务核算。
(二)由发起方直接恢复迁改线路,且迁改线路原值不低于总线路资产50%,或线路长度增减幅度高于20%的,根据会计重要性原则,应视同为资产改良支出,需对原迁改线路进行报废处理,待迁改完成后,增加资产。此种处理方式是以发起方对线路拆迁进行了补偿,补偿费用全部用于线路重建,供电公司委托发起方进行施工为前提。具体账务处理如下:
根据上级部门迁改审核资料和生产部门报废申请,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贷记:固定资产。待线路完成迁改,根据生产部门验收资料等,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资产清理。
新增资产价值按固定资产重置价值确定原则确定:如能取得发起方完整的工程决算资料的,按扣除拆除费用后的决算金额确定;如不能取得发起方完整的工程决算资料的,以供电公司近三年同类线路资产平均单位价值确定;如无近三年同类线路资产平均单位价值的,以评估价值确定。
(三)发起方支付资金,委托供电公司负责建设管理并核算的,不论金额大小,均按以下方式管理并核算:
根据上级部门迁改审核资料和生产部门报废申请,借: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贷:固定资产。
同时,申报、下达迁改线路技改或新建投资项目计划,按工程项目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和核算,相关工程成本费用计入“在建工程”科目。
收到发起方支付的资金时,借:银行存款,贷:固定资产清理。
支付相关税金及迁改线路拆除费用,借记:固定资产清理,贷:相关科目。
月末,根据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余额,结转至营业外收支科目,计入当期损益。
线路迁改完工后,供电公司根据内部工程项目管理、核算要求,增加固定资产。
综上所述,电力线路迁改业务的财务核算作为供电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算的规范性直接影响着资产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一、建设单位财务核算出现的问题
(一)会计手段落后
现在,很多建设单位使用的财务核算方式陈旧,方式不科学,特别是有些核算人员专业素质较低,使这类现象长期出现,导致核算结果具有滞后性的特点,这是建筑单位存在的严重的弊端,即项目进度与成本支出并非同步进行,合同中预估使用的成本、得到的收入以及项目完成的进度,都与实际内容存在偏差,且成本核算的数额不准确。同时,因为项目包含多个管理内容,涉及数个部门,如果核算不及时,投入的资金是否有效利用及利用率,以及资金回报率的高低,都很难及时反馈给单位,可能会造成企业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会计信息有失准确性,这会影响单位的正常决策,给建设单位的社会形象造成较差的影响[1]。
(二)会计信息具有滞后性
会计核算不及时的现象会导致的另一个现象是,建筑单位的项目很多都在外地,数据收集花费的时间较长,传输速度较慢,导致其得到的信息时间较长,不易校对,有严重的滞后性。从当下整个建筑行业分析,建设单位间的竞争变得非常激烈,单位的垫付款与应收账款的数额不断增加,一旦建设单位的管理出现问题,资本积累变少,很快就会从行业中消失。
建设单位的核算工作如果出现延误,会失去工作本身具有的价值,同时,不论是工程项目还是使用的成本、技术,都属于客观事物并不断变化,延误后得到评价结果有有失公正,使单位作出不合理的决策。
(三)收入、支出的设定与规定不符
建设单位对项目的收入与支出有明确的规定,即根据《建造合同》的规定,制定价格。根据《建造合同》的要求,建设单位须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制定价格,而不是根据工程的阶段,计算收入与支出。从建设单位的角度分析,项目建设必然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使财务核算出现问题。同时,检测项目进度时,由于检测规范与标准不符,它很难在收入与支出的计算中明确体现出权责发生制的优势[2]。
二、完善建设单位财务核算的对策
(一)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素养
现在,很多建设单位的项目因为生活环境较差,高素质的人才不适应这一环境,纷纷选择其他工作环境较优的环境,致使项目的财务核算人员水平普遍较低。对此,建设单位可以组织内部培训,或是增加福利待遇,提高核算人员的工作素养,吸收专业的、高素质的核算人才。同时,也要增强核算人员的责任意识,自主学习,学习新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准确记录各项财务核算信息。
(二)把财务核算作为考核标准
建设单位的财务核算水平的高低,会影响其最后得到的经济利益的多少,因此把财务核算作为一项考核标准,主要考察的是核算员与项目经理。建设单位的管理体系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而财务核算是管理的基础工作,通过工作质量可以了解核算员的工作水平,以及项目经理的工作是否到位[3]。
单位主管部门需明确提出,工作人员要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落实会计制度,并实施监督与检查,如果发现有工作人员并未按照原则操作,要及时纠正并处理。同时,审计、财政等负责监督的部门,需加大监督力度,使建设单位全面落实会计制度。如此,可以保证财务核算结果的真实、有效,规范工作行为,也可让监督工作顺利进行。
(三)建立完善的财务核算制度
虽然财务核算制度的建立较为容易,但因为建设单位具有特殊性,给财务核算制度的落实增加了难度,需克服很多问题,核算人员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落实自己的职责。即记录每个人每天的出勤情况,登记贵重材料的数量,对照领料单记录材料使用的数量,并进行清点,做好工作记录,统计工程进度。
(四)加大对项目的审核力度
建设单位有独立的会计部门,总财务人员负责项目的清点,其工作水平要明显高于项目的核算人员,所以,总财务人员要不定期的考察项目核算工作,规范其行为,督促其全方面的整理资料,整理后把结果反馈给上级部门。此外,建设单位决定项目指标时,需考虑项目的整体情况,分析指标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具有实际性,确保了审核材料的真实性[4]。
(五)用计算机进行财务核算
计算机技术发展给人们日常工作带来了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建设单位可以使用计算机技术,增加计算机设备的投入,记录每天不同材料的使用情况,计算机会根据操作者下达的任务,利用软件的功能,快速计算出结果,加快了数据处理的速度。
(六)加大监管的力度
原有的监督工作是查找工作中的失误,防止出现作弊行为,但现在的监督方式是在此基础上,增加风险控制,两种工作融合,以保证会计部门的检测的客观、公正,并且,建设单位需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工作,加强单位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加大监督、审核力度,其主要检查的内容包括单位财务工作的流程是否符合标准、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合法有效。
摘 要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高等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的基础建设关系到高等院校教育活动的开展。因此合理、科学的基建财务管理有利于高等院校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然而目前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是将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分离开来的,这种管理模式增加了财务管理风险,也不利于高校的经营。本文将从我国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现状谈谈将高校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合并处理的方法。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基建财务 事业财务 财务管理 核算
一、我国高校会计核算体系现状
1998年我国财政部联合教育部制定了高等学校会计核算的具体制度,因此高校根据《国家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进行基建财务核算,而进行事业财务核算时以《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为准则。这种利用两种会计核算体系核算同一会计主体的方式在最初开展高校财务管理时是卓有成效的。针对高校的基本建设项目专项专管,有助于高校庞大基建资金的妥善管理。但是这种会计核查方式已经不适用与我国目前的高校财务管理。因为不仅高校对各项资金投入加大,同时高校的基建资金来源也由原来单一的国家财政拨款到现在多种资金来源,增加了高校财务管理的风险,因此亟需将高校基建财务和事业财务合并管理。
二、高校基建财务和事业财务合并管理的必要性
(一)国家财政制度改革的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在财政体制上做出了重大调整,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部门预算、政府采购等。根据国家提出的“大收入大支出”财务管理要求,以国库集中支付方式管理高等院校的收入支出资金。因此当前高校已将基本建设资金计算在在部门预算之中,并命名为教育基本建设支出给予体现。目前高校的财务管理模式是将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分割开来,这种形式的财务管理模式只能使基建支出在预算中体现,无法反映实际的基建支出。
(二)同一会计主体的要求
现行的高校基建财务和事业财务的会计核算分别是两个核算主体的,这是极不合理的。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基本建设是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内容之一,因此需要将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合并处理,才能保障当前社会形势下我国高校建设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三)完整了解财务信息的要求
由于现行的高校财务管理是将实业财务和基建财务分开进行核算,必将增加财务核算的复杂程度。同时因为涉及两个会计核算主体,因此两套财务报表针对的是不同会计主体。两份报表所放映的财务情况具有片面性,不足以使高校管理者充分了解学校财务运行的具体情况。这种财务核算方式使高校管理者对高校财务情况进行反馈,导致无法做出合理的决策,事业财务缺乏对基建财务的监管。
三、高校基建财务和事业财务合并管理的可行性
首先,高校基建财务和事业财务在很多方面是比较相似的,如:科目设置、财务核算程序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使财务电算得到普及,两种会计核查系统的融合完全可以利用财务电算得到实现,财务人员不需要花费很大精力就能实现基建财务和实业财务的合并。因此将基建财务和事业财务合并具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基础。
其次,根据我国的政府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教育基建支出是包含于教育支出的,这个高校将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合并提供了政策上的依据。高校可以通过将基建财务和事业财务合并全面地放映其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
最后,高校的财政拨款在政府的财政预算中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学校以部门预算向财政部门申请,政府直接拨款给学校,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再将政府拨款的一部分划分各基建财务。所以根据政府拨款和高校会计主体角度出发,将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合并有利于提高学校和政府工作效率。
四、高校财务核算的问题
(一)缺乏完整反映高校财务情况的能力
高校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是高校会计核算中不同的核算体系,根据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高校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获得资金的渠道是有差别的。两者利用不同的资金实现学校基建和事业活动运转,有不同的主管部门对两者进行负责和管理。这种各自为政的财务管理方式是不利于当下高等学校发展的,这两套会计核算体系都缺乏完整表现高校实际财务情况的能力,以此需要将两者有机整合起来。
(二)会计核查失实
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在贷款、资金结构、核算存在差异,造成会计核算失实。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各高校大面积进行基本建设,导致高校的流动资金不足,因此靠银行贷款进行解决资金问题。通过银行贷款获得资金的方式造成基建资金的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资金组成结构的变化对高校财务核算提出了新要求。高校银行贷款只在基建财务上体现,没有在事业财务上反映出来,造成会计核算结果失实的情况。同时失实的会计结果会误导学校的的管理,使学校无法正确真实地对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从而造成决策上的的失误,造成财务风险。
五、高校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
(一)转变高校会计核算制度
高校的会计核算必须有法可依,才能保证高校会计核算的科学、准确、合法。因此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现行的会计核算制度存在弊端,已不适用于当前高校会计核算。银行贷款是很多高校的主要资金来源,现行的高校会计制度不仅不能充分帮助高校规避风险,也不能揭示财务中存在的问题。改革现有的高校会计核算制度,将基建会计核算融入到整个财务核算的过程中,把高校基本建设支出作为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内容之一,从而拓展高校会计核算范围,保证高校教学的正常开展。
(二)高校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会计核查内容
在现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需要会计核查的内容的基础上,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置更多的基建财务核算内容(基建拨款、基建借款、在建工程等),改变原有的核算方式。扩展事业财务会计核查的范围,改变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不能和合并的问题。因此需要在实业财务中增加基建财务的会计核查内容。目前高校在部门预算中体现了基建财务的内容,以“教育基本建设支出”予以反映,只是基本建设支出做出简单的概括,基建投资数据缺乏和其他数据的紧密联系,不能完整反映基建支出的实际情况。
例如:增设可以体现高校实际基建支出的“在建工程”会计科目,“在建工程”会计科目的核算方法可以是按明细核算也可以按项目属性核算;增设可以体现高校基建物资成本的“工程物资”,按照物资类型进行核算;增设可以体现高校基建预付工程进度款“基建预付款”,对施工项目和施工单位进行核算。此外增添借贷记本,帮助学校财务部门记录具体的支出和收入(往往是财务部门缺少关于工程结算的原始单据和没有正式发票的情况)。当购买工程物资时,借记“工程物资”,贷记“银行存款”。在原有的项目上增设负债类科目“基建借款”帮助高校了解基建借款的利息。在原有项目上增加“基建收入”这一科目,帮助学校了解资金来源以及基建资金的组成,并对各种来源的资金进行核算。同时还应添加支出科目“基建支出”,帮助学校对已竣工的工程项目进行成本会计核算。
(三)优化会计报表的结构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现在经济发展不稳定,物业管理财务必须更加细致,才能更好的适应这几年的经济形势,为了维护本小区得物业产权人的利益,每个小区就需要成立一个产权委员会。因此,为了节省时间、减少工作量、充分发挥会计的核算作用,提高计算的质量,能够客观的正确记录喝反映实际的资金流动和经营成果,更好的为公司的经营发展和更好的为产权人服务,要对物业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即采取物业管理财务内部二级核算,经过几年的实践经验,下面来探讨一下在改革之后物业管理的财务核算的质量。
关键词 : 物业管理财务二级核算核算的质量
最近几年,我国物业这个行业发展迅速,物业管理市场逐渐的成熟,物业管理这个行业面临这大好的机遇和挑战,在这关键的时刻,物业管理在选择方向是不能有任何的差错,不然就会导致不可弥补的损失,特别是在财务的管理和核算方面,至关重要,该行业有它独特的行业特点,并且有独特的个性特点,所以就在财务方面用二级核算,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财务的二级核算。
一、财务二级核算
先要建立企业内部的二级核算财务机构,然后统计清楚要核算的详细内容、账本的设计以及会计核算所用的形式,通过调查实际情况来设置核算的内容,一般情况下包括物业管理中心的所有的资产、所欠的资金、收入、支出、盈亏的计算以及绘制详细的会计报表;还有产权人的维修基金和它所产生的利息收入和支出核算等等。为了更好的核算,账簿的设置应该设置有总账、详细的分账、每天的现金支出和收入账簿,这样就便于对账和查账。财务核算的形式是采用汇总表的形式,就是每一项收支必须有凭证并且要详细的登记,总账必须根据分账来统计和设置会计汇总表,里面的内容必须和分账相对应,并且还要有详细根据,并且要一致,这样才能提高核算的质量,不至于出错。
企业承接的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大修、更新、改造工程发生的各项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材料”等科目。工程完工,其工程款经业主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签证认可后进行转账,借记“代管基金”科目,贷记“经营收入――物业大修收入”科目;结转已完物业工程成本,借记“经营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企业对业主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提供的管理用房、商业用房进行装饰装修发生的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材料”等有关科目,工程完工结转成本,借记“递延资产”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级核算单位会计科目的补充规定以及财务的核算内容:
1.小区的内部运营核算。和小区财务部之间由于经济上的往来所产生的所有收入、支出、临时收入、临时支出、暂时的收支款条。
2.预计收入的账款。按照预先合同所规定的条款,通过商定所定下的个人和单位的条款(包括物业产权人、使用人所必须缴纳的定金等)。
3.别人收的费用。核算应为收纳和缴纳一些费用,为了应付一些部门的条款。例如房租、水费、电费、暖气费、安全费等。
4.一些其它的款项。财务核算除掉应该支付的、预先支付、支付的外还有保险金、保修金、停车费等等。
5.管理的基金。财务核算接受的来自物业产权人管理委员会托付管理的一些公共设施、一些公共部位以及公共实施的维修基金和利息等。
6.一些经营收入。财务核算在物业管理的活动中,为物业产权人提供了某些服务,以及付出自己劳动所获得的一些酬劳等等,这也是主要的收入之一,包括:1.物业管理收入。明细科目设:公共收入、代办收入、特约服务收入、乘梯费收入。2.物业修理收入。明细科目设:自用部位维修收入、公用部位维修收入。 3.物业经营收入。明细科目按经营项目设置。
7.经营所需要的成本 财务核算物业管理所需要的费用、物业经营所需要的费用、物业修理所需要的资金以及应该结账的经营成本。包括:1.管理所需要的费用 按照使用可分为环保费用、保卫处的费用、种树种草绿化的费用、娱乐设施所需要的费用、自来水所需要的费用、维护电梯所需要的费用、宣传社区文化所需要的费用以及其它的费用。 2、物业维修和修理所需要的费用。包括员工的工资、附加的费用、所用材料的费用以及由物业工程转到工程所需要的费用。3.物业经营费用成本。包括经营员工的工资、需加费、消耗费以及所用的建筑设施的修理费。
8.其他业务收入。核算除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按其他业务经营项目设明细科目。
9.其他业务支出核算除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活动所发生的各项支出。与“其他业务收入”的明细科目相对应。
二、财务二级会计核算的制约关系及财务监督
第一,财务部一定会和各各小区之间发生一定的经济关系,这些经济关系都是要进行财务核算的,这一部分是归到内部核算来管理的,这样就把公司的一切经济活动统一成一个整体了。第二,内部往来的款项必须有两联复写的格式。第一联必须为正联,用于存档所用,第二联为副联,以防万一所用。并且每一联必须有印章和对方的印记凭证。第三,内部来往的财务核算时以及记入账簿是必须把对方叫到现场,看着是不是又不一致的地方,必须两方都无异议时才能记入总账。第四,在进行月末对账时如果发现有对不住地方,应该把所有有关的人叫到,进行核对,保证核对是不能有差错出现,不然进行复查。第五,会计报表的汇总。月末财务部应将公司的会计报表同小区的会计报表数字相加,编出公司的全额报表。对“资产负债表”中的“内部往来”科目的借方余额同贷方余额应互相抵消。相抵后无余额。如有未达账项,其差额汇入“其他应收款”余额中。依靠物业本身进行的经营行为,要按照国家和地方法规的要求进行,分清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的利益,其中哪些收益属于业主(收入用于补贴管理费),哪些属于发展商或物业服务公司,这些问题在开展多种经营之前就应该明确。一般拥有产权的单位、个人或组织才拥有经营权和收益权(如地下停车场,户外广告及公共场地等),所以物业服务公司利用自己不拥有产权的物业或公共场所、设施等进行经营,应先获得产权人的同意,并就经营内容、方式及收益分配等方面的问题与产权人达成协议。
三、财务二级核算的质量评估
通过财务的二级核算,物业管理单位的财务核算清晰,各方个面都有详细的依据,并且有过去由于财务产生纠纷,也越来越来少,财务核算的质量也进一步的升级,因为各条各款分的比较细,所以也便于查找,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对这种财务核算的方式有很高的评估。但是事物都有好坏两方面,正因为是很详细,所以就需有专业素质的人才来进行核算,进行存档,对电脑也要有一定的精通,才能胜任这项工作,因此也就带来了不小的费用,但是这中财务核算的方式的总体评价还是很高的。物业管理多种经营开展好了,会促进企业的发展;相反若经营不力,则会对企业造成伤害。
四、结束语
物业管理企业的财务信息是物业管理企业进行经营决策、和国际物业管理接轨、并谋求更大发展的重要数据支持,是企业降低服务成本、获取经济效益的关键之一,也是国家规划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制定物业管理产业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而真实、准确、先进、及时、完整的财务信息需要规范的、科学的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做保障。(1)加强对原始记录的管理。一是要统一规范各种原始记录的格式、内容和方法;二是要明确签署、传递、汇集、反馈、保管原始记录的要求;三是要建立各环节的责任制,确保原始记录的真实、完整、正确、及时,健全财务核算资料。(2)加强对定额管理的管理,制定并严格执行企业内部的劳动定额、物质定额、费用定额、人员定额、工时定额及考核办法。(3)严格规定企业物质的购进、入库、领用、维修等各环节。计量验收管理工作,堵塞漏洞,增收节支。(4)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管理。物业管理公司应当建立健全财务预算制度,明确财务预算编制程序及方法,做好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考核工作,达到通过财务预算控制经营活动、确保各项经营目标顺利实现的目的。所以这种财务二级核算符合现代的形式,很适合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军.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几点建议.财务月刊.2008.
[2]张国成.浅探物业管理的会计核算.财务月刊.2008.
[3]黄美华.对物业管理财务核算的思考.住宅与金融.2006.
[4]2009年度全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税法.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9.
据的质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基本建设投资计划,提高建设项目数量统计的准确性
固定资产投资报表中的数量指标主要有“施工项目个数”和“本年投产项目个数”两项,这两项数量指标的数据来源于基建财务核算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的明细科目总数,其中存在上年余额的作为“施工项目个数”的统计范围,而不存在上年余额,仅有本年发生额的作为“本年投产项目个数”的统计范围。因此,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的准确严谨对统计数据的质量就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一般来说,基本建设投资计划是控制基建规模,办理基本拨款、进行基建财务核算的依据,年度基建投资计划需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准,在批准的范围内开展工作,不能突破基建计划,保证基建计划的严肃性。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项目规模(大、中、小型),②项目用途,③开工日期,④竣工日期,⑤概算数,⑥计划数等。根据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财务部门在进行财务核算时设立基本建设项目明细资料,主要包括项目类别―新建项目、在建项目、已完工未决算项目和已决算项目,同时列举了工程项目名称、施工单位、施工内容、合同数或决算数、审定数、累计付款数、当年拟付款数、审减数及欠款数等比较详细的基本建设情况,其中对于新建项目、在建项目和已完工未决算项目,必须有合同数、预概算数,对已完工已决算项目则必须有决算数或审定后的决算数及欠款数。每月月末,财务部门根据基本建设项目明细资料核对当月的基建财务明细帐,随时掌握计划的执行情况,同时也为固定资产投资报表“固定资产投资额”一列中“计划总投资”、“自开始建设至报告期止累计完成投资”这两项统计指标提供真实准确的统计基础。
二、加强基本建设财务决算,正确确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价值
基本建设项目财务决算作为项目核算的历史性资料,其真实、公允和合理性将影响着对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的评价和建设项目形成资产的真实价值的计量,按照财务报表列示的习惯通常可分为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两个方面,具体分述如下:
(一)资金来源方面
1.项目资本金
建设项目通常分为经营性项目和非经营性项目。非经营性项目的资金来源主要由政府财政资金安排,一般不涉及此方面的问题。对于经营性项目在实务中常发现项目资本金不到位或项目资本金虽已到位,但与营业执照的注册资金严重不符的情况。应按照国务院《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通知》(国发[1996]35号文)的规定,必须首先落实资本金,才能进行建设,资本金的计算基数是指新建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与铺底流动资金之和。
2.银行借款
经营性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除项目资本金外,不足部分通常通过银行借款补充和解决。实际中常见将银行借款利息支出全额计入待摊投资支出,没有遵循借款费用会计准则,因此对于银行借款的利息支出按照借款费用会计准则要求只能将累计资产支出的加权平均数与资本化率的乘积予以资本化,所以日常资金管理中要量用为借,以减少不必要的利息支出。对于连续超过3个月的非正常停工期间所发生的利息,借款费用准则要求暂停利息资本化,不允许计入资产价值。
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中“计划总投资”一栏所填数据来源为以上两项合计,即计划总投资=项目资本金+银行借款+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利息费用。
(二)资金占用方面
1.建筑安装工程投资
建筑安装工程投资中主要考虑按照合同规定支付预付款的比例确认先期投资的金额,中期计量支付时要严格按照甲方、乙方、监理三方确认的中期计量支付证书为依据付款,对于已预付乙方的预付款,在中期计量支付时应及时核销,以确保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确认投资额的客观准确。如果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甲供材的,甲方与乙方在签定施工合同时未将建设项目甲供材部分涉及的营业税缴纳责任划清,应在财务核算中明确营业税的分担比例,将应纳入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的营业税计入投资总额。
2.设备投资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涉及到的设备投资只要根据合同的货款支付方式,规定质保金的比例来确认投备投资的入帐价值。一般来说货款支付方式通常采用货到付款或者远期银行承况汇票方式。这样既可以节约资金使用的成本,又可以督促供货方按时按质交货,大型设备或专用设备可以采用预付款方式,质保金通常为设备定货合同的5%,验收合格后一年内付清。
3.待摊投资
待摊投资中最普遍的内容是建设单位项目法人管理费和临时占地费。建设单位项目法人管理费中最普遍的内容是建筑管理费和印花税,只要合理制定建管费和招待费的支付标准。根据投资总额的完成进度合理控制建管费和招待费的支出,对于确实必须发生的建管费超出概算的情况,应报上级主管部门和计委等部门,及时调整概算,对于支付的临时占地费一定要签定合同和协议,费用的补偿标准要逻辑合理,并要求提供正式的入帐票据,对于建设项目的各类合同应建立台帐,并根据不同的合同种类计算应交纳的印花税并及时贴花或缴纳。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合理的控制待摊投资的入帐金额,保证待摊投资科目核算内容的准确客观。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中“本年完成投资”一栏所填列的数据正是根据基建财务核算中资金占用方面以上三项核算内容的合计数填列,即本年完成投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
待摊投资,当然,待摊投资应按照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的明细科目合理分配到各个具体项目。
三、建立竣工决算验收制度,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基础台帐
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验收制度是正确核定新增固定资产价值,反映竣工项目建设成果的文件,是办理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手续的依据。建设单位在项目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后必须编制竣工财务决算、竣工财务说明书和相关资料,分别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批,财政部门一般在审核通过的30日内批复建设单位。一般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
1.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促进竣工决算验收制度的编制工作
作为基建财务核算的主体,财务部门应结合工程的实际,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财务制度和办法,形成比较完整的制度体系,保证工程建设竣工决算验收制度顺利有效地实施。全面了解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加强财务的预算、决算管理,合理调度资金,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都十分有利。
2.深化基本建设会计核算工作,全面、科学地反映建设成本,为竣工决算验收制度编制提供详细的基础资料。
在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基建财务核算人员应到施工一线调查了解,收集大量真实的资料,掌握第一手资料,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有效。深化建设管理费及其他费用性开支的核算,对各个部门分别设置管理费明细项目,详细核算各个部门在每个科目的开支情况,对其他费用性开支项目的核算也可按项目核算,在开支时要求依据充分,审核程序到位。
3.加强会计档案的管理,完善固定资产基础台帐
加强会计档案的管理,主要包括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的归集整,财务处理,财产物资的盘点核实及债权债务的清偿,做到帐帐、帐证、帐实、帐表相符,各种固定资产都应分门别类的逐项盘点核实,填列清单,妥善保管,按照国家规定建设固定资产基本台帐,切实反映各项固定资产的数量和价值。
通过以上工作使固定资产基础台帐能客观、及时、准确的反映符合新增固定资产标准的各项固定资产的入帐价值,从而使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中“新增固定资产及房屋建筑面积和项目个数”这一列中所填列的各项指标有了切实可靠的数据来源,保证了各项统计数据的质量。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核算;企业会计;发展
Abstract: this paper reveals the hongta district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financial accounting problems, and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 and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s of the problems.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Financial accounting; Enterprise accounting;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红塔区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情况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建设的实施主体,建筑施工业为红塔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根据《玉溪市红塔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全区有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87个。其中:施工总承包一级2 个,二级20 个,三级 25个;专业承包一级1个,二级16 个,三级23个;完成施工产值28.98 亿元,比上年增长2.7%。实现利润总额6504万元,比上年减1023万元,年末从业人员19506 人,比上年增加1364人,增长7.5%。红塔区二、三级建筑施工企业多且整体规模小,这就造成了低资质企业生存和发展空间狭窄,市场竞争能力不强,难于将企业做大做强,更谈不上在外埠市场立足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较为艰难,有的甚至没有接到业务而处于停业状态。
2施工企业财务核算存在的问题
目前,红塔区许多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核算不规范,成本费用反映不准确,财务信息披露不完整,严重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主要表现为:会计科目不设置工程施工、工程结算,也不按工程完工程度结转收入和成本,而是按实际开发票的金额确认为主营业务收入,工程需缴纳的税费确认为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以收入扣除税费后的余额全部确认为主营业务成本。实际收到工程款时计入往来款项,然后一次或分次拨付给施工方,或代施工方直接支付材料款或费用以冲减往来款。一些建筑企业则以收入扣除税费,再扣除施工方应缴纳的管理费后的余额确认为成本。而对每个具体的施工项目,则不核算实际成本,不反映施工进度,也不反映应收工程款和应付材料及工资等。此外,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对周转材料不作摊销,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或只对少部份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或者不摊销无形资产,导致财务核算不规范,成本费用反映不准确,且还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营风险。
3问题产生的原因
建筑施工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基本上是核定征收,即按工程结算收入和其他收入(如存款利息、管理费收入)的固定比率征收(税费大多由付款方直接代扣),使得许多建筑企业免除了查账征收的烦恼,但也导致其对会计工作不重视,财务核算不规范,成本费用反映不准确,支出单据不合规等问题的出现。有的企业对向施工方收取的管理费开具了正式发票或收据,在账上反映为其他业务收入,并计算缴纳相关税费,而有的企业则不开具发票或收据,账上也不反映为收入,而是相应扣减主营业务成本,将管理费收入反映到利润中去,也不单独计算缴纳这部份管理费收入对应的税费。近年来税务部门对这种企业向施工方收取的管理费收入,一般都会要求施工企业按核定的税率缴纳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及企业所得税,有的还要求缴纳印花税。目前仍有部份施工企业未在账上反映管理费收入,也没有缴纳相应的税金,这将存在一定的税务风险,可能会导致被税务部门查处。以前一些施工企业将向下属施工方收取的投标资料费用于冲减管理费,或记入营业外收入,但现在大多施工企业对以现金收取的这部份收入已不再入账反映,而只是内部核算而形成企业的小金库。这也可能导致一定的税务风险。这些年来,私营企业的发展突飞猛进,但对其财务核算,除了税务部门外,已很少会有其他部门来监管。而核定征收方式的确定,税务部门检查时只关注收入及其相关税费是否已按期足额缴纳,而不管企业成本费用的核算。这使得许多施工企业平时只注重收入和相关税费的核算,而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成本费用的核算,甚至有的企业根本没有建账,没有做凭证,等需要会计报表时便根据零散的单据汇总填写财务数据,甚至编制虚假的会计报表,对外提供不实的财务信息。
4解决问题的对策
企业的固定资产应该按照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计提折旧。鉴于施工企业组织的特殊性,可考虑当下属施工队需购置固定资产时,以企业的名义购进,并由企业直接付款并取得相关发票入账后,按规定计提折旧,并将计提的折旧分配到对应的工程项目,计入工程施工科目,同时相应减少各工程项目的其他成本金额,也减少应拨付给各施工队的资金数额。这样,在不影响利润的前提下,通过调整会计处理的方式,解决折旧计提不足、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差越来越大带来的问题。
红塔区建筑企业目前大多为松散的联盟,普遍存在着挂靠施工的情况,许多施工方因自身资质不足,往往以规模较大的建筑企业的名义进行投标(有的为了能提高中标的机会,会以多家建筑企业的名义同时进行投标),有的更是早已谈好施工合同,只是欠一个合格的施工资质,使得实际施工方往往与中标方不一致。建筑企业下属的各施工队,有的出资成为企业的股东,有的则只是在企业挂个名并不出资,还有的则是临时找上门挂靠施工的。建筑企业一般并不直接管理各施工队的具体业务,而只是提供一些服务,并按工程收入的一定比率收取管理费(有的称为挂靠费),因此许多建筑企业对下属的各施工队或挂靠者实施的工程项目并不进行成本核算,也没有反映各工程的完工进度、工程款的结算及应收情况,甚至没有设置“工程结算”、“工程施工”等必要的会计科目。
建筑施工企业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广大生产型企业有很大的区别。特别是在成本核算和收入的确认上,和产品销售企业有很大的不同。按照《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的规定,施工企业应在《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增设了“周转材料”、“临时设施”、“临时设施摊销”、“临时设施清理”、“工程结算”、“工程施工”和“机械作业”科目。施工企业确认的工程合同收入和工程合同费用分别通过“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核算。
“工程结算”科目是依据合同完工进度已向客户开出工程价款结算账单核算,办理工程结算的价款。“工程结算”科目是“工程施工”科目的备抵账户。
“工程施工”科目,核算的主要是建筑企业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与合同毛利。下设两个明细科目:一为“工程施工―合同成本”账户,用于核算各项施工合同发生的实际成本,一般包括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用等;;二为“工程施工―合同毛利账户”用以核算各项工程施工合同确认的合同毛利。
按规定确认工程合同收入和工程合同费用时,按当期确认的工程合同费用,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按当期确认的工程合同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工程施工一合同毛利”科目。
一、财务核算中心是强化财务管理与监督的客观宙要。
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于1992年7月成立时,仅有20万元银行贷款,其他没有一分钱资金。组建后为了顺利地开展各项工作,设立了六局一室,并赋予了相应的职权。各部门有了自己的收费权,有了相应的预算外规费收入和各类押金、保证金,渐渐地各部门都有了相应的银行结余资金,于是出现了:
—— 财政建设资金被分散。在开发区成立初期基本建设规划和投资项目多,管委会财政人不敷出,而部门的小家都有资金富余。为了将各部门富余资金集中起来用于建设,需要对各部门的资金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以加快开发区的建设。
——部门之间的财务收支出现了不平衡。有收费项目的部门经费充裕,干部员工的福利待遇好;没有收费项目的部门则仅靠财政拨款维持日常办公费用。以致在同一层楼里办公却有两样的待遇,这不能不影响创业的积极性。
——部门之间争权夺利,出现了对企业和社会的“三乱”现象,和内部私设“小金库”的问题。各部门为了多创收,甚至自立收费项目设立小金库,用于购买汽车、摩托车、发放个人奖金等,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为了加强开发区内部的财务管理,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向企业收费行为,有效地制止种种不合理的、滋生腐败的现象,1993年4月开发区领导决定将各部门单位的财务收支权全部收回,成立财务核算中心,由中心负责开发区管委会各部门及下属单位财务收支的核算,并对财务收支状况实行监督和管理。
财务核算中心的成立,限制了各部门单位的财务开支权,触及了各部门及千部员工的切身利益,不可避免地成了矛盾的焦点,使财务人员面临很大的压力。为了确保财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和财务管理的规范,在核算中心内部制定了《财务核算中心工作职责》、《人员分工及工作职责》等规章,明确中心的工作任务和责任;在财务管理方面先后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经费支出管理实施办法》《会议经费报销管理办法》等项配套管理制度。从1994年开始,对各局室和事业单位的经费支出实行“超支不补,节约留用”的包干定额管理办法,制定了“先审后报”的报销审批程序。所有费用均由核算中心先审核,符合规定的给予报销,不符合规定的一律退回。通过严格的制度,逐渐使各部门理解核算中心的工作既是代管委会行使对各部门的财务管理与监督权,也是为部门理好财管好家。
二、财务核剪中心发挥了明显的管理与监督效能。
财务核算中心要真正发挥作用,首先需要领导高度重视,确保财务核算中心职权到位,才能保证财务核算中心的工作证常开展。财务核算中心独立于各局室之外,受管委会的直接领导,会计和出纳隶展于管委会,与各部门单位脱钩,才能避免一些行政干预,摆脱部门对会计人员的影响,为财务人员独立开展工作,依法大胆管理创造了条件。其次,裤要会计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较好的思想业务素质。在旧的会计管理体制下,很难避免任人唯亲,既难以保证业务素质高的会计人员得到任用,也难以保证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成立财务核算中心、会计和出纳全部向社会公开招聘、竞争上岗,都是具有较高技术素质和思想品质的专业人员,使他们能够真正站在公正的立场,能够独立自主地开展会计工作,依法履行会计监督和管理的职能,真正保证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
财务核算中心发挥的管理与监督效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集中管理资金,加大资金调控力度。
我们通过财务核算中心集中管理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财政收取预算资金,将各部门的预算外资金进行合理调度。主要表现在:
1、为开发区的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提供了周转资金。7年来共收取预算外资金6500多万元。财政收取土地出让金7亿多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6000多万元,为财政及时回笼资金,保证开发区基拙设施建设,再造一个金华新城起了重要作用。由于对各部门预算外资金实行统一管理和调度,在开发区财政文出发生困难时,核算中心都及时提供了建设周转金。如为我市双龙大桥建设、通济桥拓宽建设及金整路大桥建设等工程项目,累计提供了约2千万元的临时周转金,为确保建设项目的及时完工,提供了资金上的保障。
上合理调度资金,对资金实行有偿使用,提高了资金利用效益。对于由核算中心统一调度的向建设工程提供的周转金,按银行同期利率实行有偿使用。对各部门单位的富余资金,实行银行定期存款管理,以取得较高的利息。7年来已累计取得约250万元利息收入,保障了各部门和单位的经济利益。
(二)有利于实行定额管理,强化基础管理工作水平的
1、为鼓励各行政事业单位在确保完成各项任务的基础上节约资金、合理理财的积极性,我们对各行政单位的正常经费实行“总额包千、超支不补、节余留用”的考核办法;对事业单位实行经济责任目标考核制度,确定收支指标、增收节支有奖的考核办法。同时为保证考核办法的正常实施,不断加强基础工作,对管理申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了相应 的规章制度。
2、对工资、奖金、福利等制定统一的标准,统一制表,由核算中心统一发放。管委会根据市政府有关政策规定和资标准,从管委会的实际出发,制定了具体的工资和奖金发放标准和考核制度,制定了统一的岗位津贴、职务补贴、经费包千节支奖、超收提成奖等标准。每月由核算中心统一制表、统一发放,年终根据各部门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确定各部门的奖金系数,拉开档次,有奖有罚,基本上控制了各单位和部门乱发奖金、补贴的现象,较好地解决了管委会机关事业单位员工分配不均和悬殊的问题。
3、对各部门的公用经费支出实行定额管理。年初确定 定额指标、超支不补、节余留用,每月由财务核算中心统一向部门提供支出情况,使各部门及时掌握并合理调度经费的使用。7年来与计划相比累计节约公用经费支出约250 万元。对事业单位确定年收人指标和支出指标,增收节支按比例计奖,下不保底上不封顶,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使事业单位的收入增幅每年平均达30%左右,而支出增福仅5%左右。
4、对各项经费的支出和使用建立了严格的审核制 度。对每一笔经费的使用和报销实行先审后报的制度。首先由经办人注明用途和理由,由财务核算中心根据有关规章制度进行审核,确定票据是否符合报销规定,然后由部门领导审批后,在部门定额指标中列支,杜绝了白条子现象,有效的制止了大手大脚花钱,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有利于节约行政管理费用的支出。
按照管委会下设的一办、六局、一车队、二室、一中心和10多个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和3个财务代管单位,若要按平均每个单位一个会计工作人员计算,就佑要20多名会计,目前财务核算中心只配备了4名工作人员,每年至少节约了行政经费仙多万元。7年平均节约人员经费、公用费用近280万元。
关键词: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改革;转变
一、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的转变是大趋势和大方向
当前社会及企业都在谈管理会计,这为管理会计发展带来了机遇。怎样完善财务核算、怎样实现财务精细化高效管理、怎么把管理改革内容植入财务管理中,这些都是值得研究和讨论的问题。云会计时代已经来临,它使核算范围更加扩大,核算内容更加明晰,核算目标更加统一,也使财务管理更集中化、统一化、科学化。云会计是财务管理核算形式的重大改革,一定程度上推动财务管理向更科学、更高效、更统一的方向迈进。大数据时代也为管理会计带来新的发展土壤。现在是数据集中的时代,是数据庞大且重要的时代。财务分析离不开财务数据,财务数据对企事业单位决策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数据对完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数据也越来越受到决策者的高度重视。
面对财务管理的发展机会和挑战,怎样更好地完善财务核算,实现监督,促进管理会计的发展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使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的转变成为必然趋势。同时,收付实现制核算也存在不合理的一面。例如,下级单位或部门经济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上级行政部门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在汇总收入总额时,由于上下级部门核算确认收入时间不一致,所以汇总结果不一致。改革之前,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不计提拆旧的,但它与企业固定资产一样存在损耗,而不计提折旧,这就很不合理。
二、实例比较分析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
(一)支付上月份电费5000元
1. 权责发生制
借:其他应付款5000
贷:银行存款 5000
2. 收付实现制
借:事业支出 5000
贷:银行存款 5000
(二) 收回上月的应收款项10 000元
1. 权责发生制
借:银行存款 10000
贷:应收账款 10000
2. 收付实现制
借:银行存款 1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假设不考虑税)。
(三) 支付下季度保险费1 800元
1. 权责发生制
借:预付账款 1800
贷:银行存款 1800
2. 收付实现制
借:事业支出 1800
贷:银行存款 1800
(四)确认收入25000元,款项尚未收到
1. 权责发生制
借:应收账款 25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5000(假设不考虑税)
2. 收付实现制
不做账务处理。
(五)预收客户货款2000元
1. 权责发生制
借:银行存款 2000
贷:预收账款 2000
2. 收付实现制
借:银行存款 2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0(假设不考虑税)
比较两种核算的结果不难看出其中的差异还是较大的。同一笔业务,权责制存在负债,而收付制没有反映负债;权责制没有收入时,收付制有业务收入;权责制确认收入,而收付制没有计入收入等。收付制的部门没有很好地反映负债情况,这不利于财务核算与财务分析。国家一直强调摸清机关单位的家底,掌握其资产和负债究竟有多少。收付制在一定程度上隐匿了负债,不利于国家资产清查、摸清机关单位的实际资产和负债情况。目前一直在热议的政府部门负债问题就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点。只有在政府机关单位先转变为权责发生制核算,才能从根本上统一负债计量,统一反映负债情况,才可以在实践管理中提出更多更确实的改革措施。收付制核算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费用和成本,影响了利润水平,同时也影响税务支出,不利于利润增长,不利于单位的发展和成长。目前,机关事业单位也在强调节约成本,加强成本核算,这样的核算方法本身就不利于费用成本的节约,应该在改革中有所突破。收付制核算的部门没有应收账款、预收账款等挂账科目,核算中并没有反映出挂账的实际情况,只有改革为权责制才能更合理地反映部门财务状况实质。
收付实现制核算简明易懂,不复杂,有收有付就做账务处理,不存在挂账处理,但它并没有确切反映财务发生的实质。权责发生制核算起来较为复杂和繁琐,内容较多,但它更确切具体地反映出财务发生的实质。综上所述,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的转变已然成为必然趋势。
三、改革的内容、举措和意义
目前,财政部对于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的转变已开始着手实施,具体体现在事业单位新会计准则和新会计制度中。具体反映有:适度引入权责发生制基础;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投资区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引入“在建工程”会计科目,规定基建数据并入会计“大账”;对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要求进行计提拆旧和摊销;明确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准予资本化的列入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不予资产化的计入费用成本;工资类、津贴补贴、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通过应付职工薪酬反映;增设进项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等科目等。
适度引入权责发生制,通过应收、应付、预付、预收等核算,使其财务核算内容更加清晰和明确,有利于更全面准确地反映财务实质。对资产、负债、投资等通过时间长短进行具体区分,体现核算与企业会计的一致性,这有利于核算的统一性。“在建工程”没有引入财务核算之前,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是不完整、不确切的。缺少了“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的数据往往是不正确的。目前,要求引入“在建工程”会计科目,规定基建数据并入会计“大账”,充分体现了基建数据之重要性,把其并入会计“大账”,对于基建数据起到更好的管理作用,把其完全纳入财务核算、监督的范围之内,使其管理上有数据支持,说法上有依有据。对于过去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不要求进行计提拆旧和摊销,这是不合理的。固定资产不管是企业在用还是单位在用,它都必然存在设备的损耗,理应计提折旧和摊销。对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要求进行计提折旧和摊销,也是和企业会计相统一,实现统一核算和计量。过去对于职工工资、津贴和福利的发放,不同机构情况不一,不利于统一核算和汇总数据。通过对应付职工薪酬内容范围的确定,使其核算计量统一,规范其核算内容。对于该项数据的查找、核对、管理起到更科学更有效的作用。通过增设进项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等科目等,使税务核算与企业相统一,有利于大会计方向的管理和完善。
部分机关单位在核算中也引入“应收”,“应付”等会计科目,权责发生制的核算方法也应用其中。这充分体现了其改革向权责发生制的转变。
目前,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方向的改革内容明确,十分有利于向权责发生制核算的转变,在一定范围内使机关事业单位核算与企业核算相一致,会计科目内容相一致,这有利于整个大社会财务核算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四、未来改革的方向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