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企业新技术范文

建筑企业新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企业新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企业新技术

第1篇:建筑企业新技术范文

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是以产业化为目的的。施工企业的产品就是服务项目,就是“加工”某类建筑物的服务能力,服务品种多少、服务质量高低、服务能力大小就是其竞争制胜的决定因素,资质门类和等级、质量认证都是对综合服务能力的认定,相当于工业企业的产品许可证。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服务能力,而不是仅仅着眼于建好某一个特定的建筑物。比如说攻克超高层房屋建筑技术就是意味着具备干这一类工程的服务能力,并不是说干好某一个特定的超高层建筑后这种能力就消失了,技术创新(即提高这种服务能力的工作)就中止了,相反应当在承建一个个有差异的同类工程的实践中得到加强。这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业绩越多,技术创新的成果和施工经验就越多,施工能力就越强,就越能承揽到更多的同类工程,实现规模化“生产”即产业化的目的。

建筑企业同样存在技术创新与市场、与生产脱节的问题。孤立地看,建筑企业技术创新是先有市场后有创新,但如果把投标过程和施工过程贯穿起来看,还是先有新技术成果后应用于生产和开辟新市场,这一点和工业企业完全一样。因为投标时技术难题在招标文件中已经反映出来,企业提交的施工方案必须能够满足项目成功建成的需要,技术难题必须先解决好并得到评委的认可才能中标,这本身就是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过程和鉴定过程,中标后的施工过程就是把技术开发成果结合实际运用于生产,保证进度、安全、质量,实现利润的过程。

建筑企业也需要专门的研发机构。它的职能包括两个方:第一是领导和组织在建项目技术攻关,提高常规作业的技术含量,改进现有的服务产品;第二是选择有商业价值和有发展潜力的技术开发项目进行研究,开发新的服务产品为承揽任务进行技术储备。一方面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首要任务是满足在建项目施工需要,另一方面引进或开发具有国际水平或国内领先优势的技术成果,推出新的服务产品,形成超出对手的服务能力、有自主知识产权或独占性的核心技术,依靠技术上的跨越实现服务产品的升级换代,在一定时期内形成垄断或独占优,创造出高额的利润。

第2篇:建筑企业新技术范文

一、技术创新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中可以看出, 企业的经营和资本运作决定着企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而技术创新决定着企业的发展质量与方向( 方式) 。技术创新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通过技术创新改善可持续发展环境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我国能源消耗量大、人均资源匮乏、资源利用率低, 大量资源的浪费和严重的生态破坏已经直接威胁到人民的生存状况。因此, 企业必须实现由追求短期利益到崇尚可持续发展的转变, 主动承担技术创新的社会责任。

2) 技术创新是企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要求企业通过技术手段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改善环境质量, 培育核心竞争能力, 增强盈利能力, 提升利润率。而技术手段正是源自技术创新。

3) 技术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质量的重要保障。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方面看, 正确处理效益、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 其发展目标是, 循环利用资源, 最大限度节约资源, 更严格的保护环境, 持续改进和加快经济增长的方式,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唯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保障实现上述目标的实现。

4)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技术创新相互促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强度、最终建立美好环境, 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党和国家提出科学发展观, 提倡可持续发展, 又强化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意识、提升了企业技术创新水平。

二、目前总承包企业的创新与发展基本情况及需解决的问题

1.近年来企业年产值增速较快, 人员规模保持平稳, 职工年龄结构较合理, 对外工程承包收入和利润逐年增长, 发展势头良好。

2.企业利润率偏低, 竞争对手多, 融资途径少,保障安全生产和每年在职工教育和培训方面的投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偏低, 体制、人才、创新力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企业被拖欠工程款的比重较高, 导致资金周转不灵, 影响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加大资金使用成本, 企业生存受到威胁。

4.企业面临的招投标市场有待进一步规范, 企业生存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5.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逐年提高, 创新投入逐年加大, 创新成果显著。完善健全技术开发、技术创新管理机构, 加大企业资本积累速度以及企业尽最大可能体现技术创新、技术研发人员价值, 是今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主要任务。

6.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转型或国际化的需要是建筑总承包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7.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要素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企业核心竞争力, 战略决策能力, 过程控制能力,经营理念, 过程控制能力, 效益按比例提高, 同行业排名逐年提升, 制度创新, 机制创新, 人力资源, 物力资源, 核心经营领域, 信誉, 品牌, 信贷, 总承包一体化能力, 成本管理能力, 职业健康管理能力, 生产要素管理能力, 激励机制等。

8.企业近几年创新活动主要集中于: 开发一种新的产品或赋予产品一种新的特性; 设计出一种新工艺; 设计出一套新的装置; 引入新材料或新的半成品材料; 开拓了一个新的发展行业领域。

9.企业近几年采用的创新模式主要有: 自主创新模式, 集成创新模式, 模仿创新模式, 企业! 高校合作模式, 政府推动孵化器模式。

10.目前企业创新资金投入占生产总值1% ~ 2%,技术进步贡献率为10% ~ 30% 。

三、未来企业技术创新的任务与发展趋势

建筑总承包企业技术创新的任务, 总体上说是使企业拥有全面发展的更多的以核心技术为支撑的市场竞争力;拥有持续创新能力; 拥有较强盈利能力和较高管理水平; 拥有创新发展战略和文化; 拥有精益求精、优中求精的管理意识与企业精神。

1.建设技术创新管理体系。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包括: 组织机构, 技术中心; 有效运行的创新机制,“技术创新型”企业实施方案; 技术发展规划, 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技术管理规章制度; 切实可行的管理流程, 对研发项目有效的管理机制; 创新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 技术资源优化配置的统筹协调机制; 技术创新的投入机制, 重大技术活动的应急预案。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明确职责、流程, 对管理活动加以推进和规范, 确保申报项目的可行性、适宜性和创新成果的鉴定、转化。

2.建立激励创新的新机制。建立创新激励机制是建筑总承包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激励机制的主导思想是加大技术创新成果的激励力度, 从改革分配制度入手, 按贡献大小, 提高工程技术创新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或技术持股比例; 特别是主持重大技术开发项目、创造专利等知识产权工作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员, 强调贡献优先原则, 用奖励力度体现员工的工作实绩和突出贡献。

3.树立创新精神。创新精神, 包括: 经营创新观念、无形资产观念、质量效益观念、经营风险观念、人才观念, 诚信观念; 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 要敢于质疑, 要把创新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一丝不苟, 严格苛求, 反复论证, 并善于倾听并尊重不同的意见; 要有不知疲倦地探索未知领域的科学精神, 同时还要避免迷信权威、本本主义, 避免主观臆测和教条主义; 。要有团队意识, 要树立整体理性思维的大局观、整体权衡利弊的利益观, 要通过强有力的整体团队力量来创新, 并且要达到1+1> 2的效果。

4.搭建创新管理的新平台。与政府( 官) 、科研院所( 研) 、高校( 学) 以及兄弟企业( 产) 联合, 积极争取各方的支持, 搭建起一个内外互通的平台, 要发挥好平台的内促进外互动的作用, 以专业领域研发为突破口, 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 根据新材料的性能与特点研发新的工艺、技术和设备, 并形成工法。加强建筑总承包企业的现代管理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更新换代。

5.建设技术创新型建筑总承包企业。企业应组织发动全体员工在全过程、全环节中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 开展创新活动, 使创新体现出全面性、广泛性、系统性、外延性、纵深性和复合性。拓宽经营思路,突破技术范围, 实现综合利用, 形成优势互补, 为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供源源不断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在整个企业的范围内不断推进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和市场营销创新等 。

结论

在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前, 建筑总承包企业在做强做大、可持续发展空间广阔, 任重而又道远。企业的决策者, 既要注重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 又要以困境为契机, 积极研究应对市场突变所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以需求为导向, 以技术创新体系为核心, 以创新精神为龙头, 以资金投入为支撑, 创新求异、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建筑企业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 创新资源 知识资源 自主技术创新 核心技术

一、重视企业创新资源的原因

1.企业自主技术创新概念的界定

人类社会正大踏步迈入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决定一国竞争力的根本因素和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根据后发优势理论,我国企业多年来实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战略,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企业的创新能力不高,难以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少企业甚至掉进了技术依赖的陷阱,难以走出“引进一落后一再引进一再落后”的恶性循环。为此,我国企业必须将经济增长方式更多的转向依靠自主技术创新。企业自主技术创新,就是企业以自我为主,以形成拥有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为目的的科研活动(高旭东,2006)。只有进行自主技术创新,我国企业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其竞争力。

2.创新资源的表现形式

企业的竞争优势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密切相关,但只有独特的、难模仿的、难转移的关键资源才能为企业带来长期竞争优势(Barney,1986)。按照Barney的观点,关键资源有三个评判标准:一是有价值,即占有和使用有价值的资源,能够带来潜在的竞争优势;二是稀缺性,只有有价值且稀缺的资源才能带来真正的竞争优势;三是不可模仿和不可替代性,有价值和稀缺的资源为企业所带来的竞争优势将持续到竞争对手成功模仿或替代了这种资源。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有很多种,但是,研究表明,以核心技术为主体或基础的“知识资产”是最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形成企业核心能力所必需的资源。

我国学者高蔚卿提出的“企业资源与产业竞争阶段匹配模型”(高蔚卿,2005)认为,企业的发展与其所拥有的资源密切相关。在产业发展的初期,企业可以凭借土地、劳动、资本等资源获得竞争优势;但是在竞争的高级阶段,企业只有凭借诸如专有技术等知识资源才能获得显著的竞争力。

3.企业创新资源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凭借土地、资本、劳动等资源的投入,在经济上取得了快速发展,因而不少企业认为不需要核心技术等关键性知识资源,通过引进技术,就可以获得经济的高速增长。事实上在很多产业内,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利用国外技术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快捷途径,但是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我国企业即使加工能力很大,也只能处于价值链的低端,附加值不高。对企业而言,其价值的核心自变量是技术,即企业的技术资源和自主知识产权。企业的技术价值越高,其核心竞争力就越强。为了提高竞争力,我国企业的创新资源观必须从依靠土地、劳动等通用性资源转向重视核心技术等知识资源的获取。

二、企业自主技术创新与创新资源的关系

1.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模式的根本动因:获取创新资源

提倡比较优势理论的很多学者(尤其是韩国的)认为,后发国家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等过程的创新是追赶发达国家的可行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普遍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模式,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获得技术资源,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可见后发企业追赶先发企业所发生的技术引进,不仅很难使后发企业获得核心技术等关键性资源,还容易陷入对国外技术的高度依附。

2.创新资源是自主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

我国许多企业就是因为缺乏知识资源导致自主技术创新信心缺乏,不敢进行创新。事实上,企业所拥有的独特性知识资源反映了其技术知识基础。企业的技术知识存量越多,在相应的自主技术创新活动中的效率就越高,需要克服的困难就越少,所花费的时间也越短,自主技术创新的信心也就越大;否则其花费的时间和成本则大得难以估量并令人不可承受。

三、企业获取创新资源的有效途径

1.建立高效的研发体系

经济全球化使得以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为主体的知识资源成为企业市场竞争的核心。跨国公司为了在一些相关技术领域获得技术垄断,通过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积极申请专利。我国企业要想与跨国公司展开竞争,获取关键性技术资源,必须建立高效的研发体系(高旭东,2006),这要求企业在R&D上舍得投入,以开发自主核心技术为研发目的,而不仅仅是以消化吸收国外技术为研发目的。建立以开发自主核心技术为目的的研发体系既有利于创新的产生,也有利于企业在研发实践中对外部知识进行吸收,积累技术资源,进而提升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

2.提升企业自身的技术学习能力

知识资源的获取是一个昂贵的过程,其落脚点在于学习与创新。不学习,不创新,就不可能获得新技术。我国企业普遍缺乏技术学习的意识,引进技术后不重视技术学习,难以形成技术资源的积累,这是目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资源薄弱的重要原因。事实上,企业的技术学习能力越强,就越有利于积累关键性知识资源,在知识资源的积累过程中形成自身的创新能力;否则,若企业不重视技术学习,即使企业通过引进先进的装备和技术迅速形成跨越几个等级的先进生产力,最终这种跨越也是不成功的,因为引进的专有技术和购进的专利都会因为其他企业的进步以及时间的推移而不再有战略意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凭借土地、劳动、资本等通用性资源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在以核心技术为主体的知识资源方面却严重缺乏,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弱,缺乏竞争力。为了获取知识资源,促进自主技术创新,本文认为我国企业应该建立高效的研发体系,并加强提升自身的技术学习能力。

第4篇:建筑企业新技术范文

1.1电气工程中的配电系统装置

建筑电气工程安装的重点是配电装置的安装,所以对配电装置的安装一定要严格按照工程的设计图纸并按照相应的配电装置技术标准进行安装,包括从设备的选用到安装完成后的调试各个环节都要遵循这一原则。安装的过程要采用质量控制措施,高层建筑内部的配电装置影响整个建筑物的电力系统,因此,一定要选用技术先进的配电设备。在配电设备的安装中,一定要认真检查其性能与质量,避免安装完成后出现电流与设计不相符合的情况,以确保配电装置的安装质量。

1.1.1安装介绍

物资技术准备→测量定位→设备开箱检查→设备基础性钢制件→设备就位(同时做好内部各种接线的检查)→母线槽的测量→母线槽的安装→制件电缆桥架→电线敷设和线缆连接→实验的调整。

1.1.2配电施工中的注意点

首先是施工中的相关协调问题,尤其在审核图纸的时候一定要关注,做好各种准备工作。例如配电间的通风、散热和事故后的排烟处理,要注意母线槽、桥架、基础槽钢的预埋铁及预留孔的设置,一旦发现问题马上处理。其次,搬运通道要在配电间空出,如果没有的话,就需要预留大的吊装孔。再次,混凝土在浇捣的时候要注意将柜基础槽钢同时埋入,对于基础槽钢的外形尺寸要根据施工时的产品样本确定,同时根据施工的图纸确定结构轴线尺寸。建筑标高的定位必须要根据建筑的标准来进行测量。还有,搬运吊装配电设备工程中,要特别注意产品的保护,搬运点必须在重心下面,防止倾倒损坏设备,也不能碰撞摩擦。然后就是安排柜进场的程序,要根据平面布置图依据一定的原则,先里后外,等到一切没有问题后用螺栓进行固定。在正常施工的工作范围内,必须要明确相关产品的要求,动静触头的间隙要严格控制好。要确保抽屉式柜的机械联锁或电气联锁装置的动作准确可靠,隔离触头分开的时间选择要看断路器的分闸,只有分闸后才能分开,其中抽屉推拉要进行无卡阻碰撞的灵活处理。柜与基础槽钢要可靠与地相接。最后,做好低压柜与电源的强行连接,防止设备被损坏。

1.2防雷与接地系统在电气工程中的安装

高层建筑的防雷设计要从3面入手,防感应雷、防直击雷以及防高电位入侵。

1.2.1系统安装程序

在进行系统的安装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相关的流程。

1.2.2防雷与接地系统安装中的注意点

高层建筑的防雷设计要从3面入手,防感应雷、防直击雷以及防高电位入侵。防直击雷的一般做法就是在容易受到雷击的部位安装接闪器,这样可以通过引下线将其连接起来,在进行安装时,一定要确保避雷针网等与屋面突出的金属进行可靠连接,同时,为了避免感应雷与高电位入侵,可以在电缆进出户处安装铁脚支架,这样可以将其与电压保护器相接,从而更好地做好防雷设计。另外,高层建筑电气安装中还需要注意几方面的问题,首先是高层建筑有着照明、排水、空调以及电梯等很多的设备,在用点上负荷很大,对供电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所以,在高层建筑的电气设备管线中一定要有相关的防火措施和相应的防雷震措施,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建筑的使用安全性。

1.3电缆敷设

1.3.1电缆敷设的顺序

在电缆的敷设上也讲究一定的程序,首先是电缆检查,其次是电缆分割分配,再次是电缆敷设,最后是电缆固定。

1.3.2电缆敷设的注意点

首先进行电缆检查,在敷设前一定要检查电缆的型号、规格与设计是否与实际需求相符,机械损伤不能出现在要应用的电缆上。其次要根据工程中的实际需求,合理进行分配,因为工程现场相同型号规格的电缆会有很多,要根据实际的需求尽量减少接头,有效使用电缆。再次就是做好电缆使用时的防护,不能蛮横乱推,要用特殊的机械吊卸,采用合适的措施做好电缆防护,防止对电缆的伤害。同时因为电的不安全因素,必须做好相关的绝缘测试。水平敷设的大规格电缆,尽可能地利用机械进行牵引,注意电缆最大允许牵引强度不能超过规定值,机械牵引速度不应超过15m/min,电缆应从盘上放出,不能在地上拖拉电缆敷设,不应有超过规定的最小弯曲半径的弯曲,不应有机械损伤,敷设电缆应在首末两端留有备用余量,并及时封口、挂牌、标识。建筑物中会存在很多的接缝,电缆在这样的地方要注意有适当余量,以备后续整合。最后就是做好每个支架上电缆的固定,并且电缆敷设的角度要有合理的依据,固定距离按规范要求。做好电缆井中的防火和连电设施,避免伤害事故的出现。

1.4开关柜系统的安装

在建筑中,尤其是高层建筑,整个建筑的用电全赖于配电房的设计,而开关柜是控制配电柜的核心。因此,开关柜的系统安装就影响着整个电气工程的完工。为了使整个电气工程的稳定运行,此系统的完美构建至关重要。在开关柜的安装中需要注意的工作内容有,首先是配电的开关柜涉及整个的用电工程,在进行安装前核查相关的文件与资料至关重要,并且是头等大事,作为技术的核心一定要按照技术的规程以及操作要求进行安装。其次就要考虑负载能力,开关柜的承载能力是怎样的?只有知晓可承受强度,才能确保开关柜的牢固。箱内的导线整齐排列且在两端固定,盘面的导线要有适当的空余,便于出现问题时及时检修。最后就是开关柜的牢固性问题,一定要确保其牢固性,注意在安装过程中可以安装一个可以灵活打开的门,并且用裸铜线以及金属构架进行连接。要对盘柜的安装进行严格控制,一定要参考相应指标要求。

1.5电气线路系统在电气工程中的注意点

现在高层建筑火灾时有发生,而在这些火灾事故中,电气原因造成的事故不占少数,并且电气原因事故多数是由电缆电线的原因造成。再加上绝缘材料很容易在火灾中被进一步引燃,使火灾扩大的速度加快,会带来很严重的人员伤亡。为了从根本上控制损害的发生,必须要选用矿物绝缘的防火电缆,甚至是为了避免火灾或者发生火灾时的进一步扩大,要选用阻燃型的电缆。在电气线路的设计上,导线的选用在满足型号与规格的同时,要保证配电的经济性以及安全性。导线的选用原则是导线要有足够的强度,而且一般在电流较小时,导线要进行机械强度的选择,同时,还要确保导线可以安全地运行,保证导线的持续载流量比最大负载电流要大。除此之外,电压的大小也要务必保证,对于住宅建筑来说,安全性是整个建筑首要考虑的问题,所以,要保证电源引入端到负荷末端的电压损失不大于2.5%,做好安全保证设施的长远考虑。

1.6电梯系统的安装

电梯是高层建筑中不可忽视的通行工具,优异的电梯设计对于建筑的使用效能也起着直接的影响。因此,电梯设计是现如今建筑工厂的重要考虑事项,而控制电梯的机房,很多的都是选择在井道上方。在现在的建筑设计中,多采用的是高速或者是超高速的电梯,为的就是要缩短运输时间,并且在控制方式上多采用分组控制的方式。电梯的设计是为了在建筑的使用中达到安全方便舒适的效果,因此,在进行电梯设计时一定要将电梯的配电开关以及各项控制问题做好前期考虑,避免各种问题的发生。

2结语

第5篇:建筑企业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工程管理 计算机 信息技术

1、施工企业运用信息技术的现状

我国从工业发达国家引进项目管理的概念、理论、组织、方法和手段,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应认识到,在项目管理中最薄弱的工作环节是信息管理。至今多数业主方和施工方的信息管理还相当落后,其落后表现在对信息管理的理解,以及信息管理的组织、方法和手段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的方式和模式上。

现在很多企业在硬件上应该说有了一定的基础,大家也都在用电脑办公,很多还组建了局域网络,使用软件替代了很多原来手工操作的工作,但是效率并没有得到提高,就比如说作个报表之类的,似乎用电脑做只是为了美观,有的人是把各种数据都算好了再一个个录入电脑,感觉上用电脑反而效率更低了,殊不知作表格的Excel软件本身具有极强大的计算功能、数据库功能,而且还能进行判断、分类汇总、排序、形成图表等。这还只是对单项程序运用的不到位,至于各部门之间的集成共享那就更谈不上了。

2、运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那么是不是说作为一个施工企业,现有的管理模式已经很好了,并不需要那么高深的信息技术呢?事实并非如此,管理出效益,传统管理方式的突出问题是:业务流程混乱;沟通不畅、信息迟滞。据国际有关文献资料介绍,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中三分之二与信息交流(信息沟通)的问题有关;建设工程项目10%~33%的费用增加与信息交流存在的问题有关;在大型建设工程项目中,信息交流的问题导致工程变更和工程实施的错误约占工程总成本的3%~5%。由此可见信息管理的重要性。

2.1施工管理信息化是有效利用信息资源的需要

信息是一种资源,如不能进行有效的存储,处理,传递,便是对资源的浪费,如以建筑物建造过程中混凝土浇灌为例,浇灌之前的数据除了混凝土的强度标号、数量外几乎全被忽略。而被忽略的混凝土的供应厂、搅拌者情况、水泥、沙石等原料物理、化学品质、出厂时间、出厂时的天气情况、运输时间及道路交通情况等都关联着混凝土的质量。浇灌之后除了浇灌部位和立方数之外的数据也几乎全被忽略,而被忽略的混凝土捣固操作者情况、试块情况、养护情况、钢筋制作情况等同样也关系着工程质量。信息化过程处理是有序的、及时的和成批的方式储存。这里强调可追朔性、可公示性和可传递性是对信息化过程特征的要求。可追朔性就是信息具有一定的正向或反向查阅功能;可公示性表明数据有条件查阅功能,不是个人行为管理;可传递性表明所有的情况不局限在某地,有能在网上传输能力等。

2.2信息技术能及时反馈使项目处于受控状态

项目管理的过程同许多系统的运行过程是一样的,应该是一个PDCA的循环过程。这中间最重要的是一个反馈机制,工业生产之所以能实现自动化,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反馈机制,能够及时把运行过程的偏差反馈到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才能及时进行调整,从而保持生产过程的相对稳定和受控。而我们的项目运行有时并不是受控的,我们有的项目管理者可能有体会,有时向职能部门要一个数据总是半天拿不出来,大家都不清楚系统的运行状态,又怎么谈得上去控制它呢?比如说砼的量差问题是一个老问题了,但往往是工程结束后对帐才知道。那么对这个问题,理想的状态是怎样的呢,那就是现场人员在向砼公司要砼时,就知道将要浇筑部位的准确砼量,而不是估计一个数,并且要知道具体比如一个基础的砼量,比如说一个基础是10立方,如果浇了两车砼都十二方了还没浇满,那就要考虑是不是什么地方有问题了。而且每次浇筑后马上就可以知道量差的多少,就不会积累到最后差几千方还不知道是差在哪里。这是对工程成本的控制。

成本、工期、质量的互动影响及工程中众多的不确定因素等等,对项目成本管理者而言,最头疼的问题莫过于不能“实时”掌握准确的项目的成本信息,等成本核算后的成本信息对项目管理决策已是“昨日黄花”。所有这些都强烈呼唤着项目成本管理的“信息化”。

3、信息技术能够在施工管理的哪些方面发挥作用

良好的项目管理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因素:1)对项目的认知:通过信息系统的实施,将项目进行工作分解、流程重组,使项目结构更加清晰、重点更加突出,有利于对项目的整体认知和把握;2)为项目提供良好的协同环境:通过对任务的分解和落实,各部门、各参与方对自身的职能以及在整个项目中的位置都有清晰的认识,有利于分工合作;3)进行有效的控制:信息系统的最大优点是资源共享和反馈及时,有利于实施有效控制。具体来说,信息技术在以下方面大有可为:

3.1工程管理方面

1)投标:工程量计算、投标标书制作。

2)施工组织:施工平面图;网络计划(占有丰富的,准确的信息,先进的分析方法,是决策、计划的前提。现在的网络计划,往往只是一个粗线条,编的时候也不是通过很准确的计算,都是凭经验,过程控制也是针对几个大的节点,甚至于其是否科学也不得而知,相应的资源计划也是一本糊涂帐);钢筋翻样;模板及脚手设计、计算及配置;深基坑围护方案、设计、计算等。

3)控制:预决算、成本控制;财务管理;质量安全管理;施工现场监控;统计报表等。

4)资源管理:人力资源、材料、机具管理;合同管理;图纸管理。

3.2办公自动化

财务、统计、报表、文字处理、档案管理,办公信息资料管理、人事管理 ,固定资产、决策等。包括:信息传递、电子邮件、公文流转、工作日程安排、协同办公、工作流程自动化等。

3.3信息共享与运用

包括:市场信息、项目信息、设备信息、竞争信息;

知识积累:一个系统要能够长期发展,持续进步,关键在于要变人治为法制,人治就是一个系统本身没有生命力,离开了领导就不能正常运行,好的系统就是领导并不需要事必躬亲,领导离开了,还能按照某种规则运行,这个规则就是法,就是制度,就是一代代领导不断充实完善的运行机制。好的系统是一个学习型的系统,每一代领导科学的经验方法都能够积累下来,而不是换个领导一切又重新开始。这中间传承的就是一种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些东西都是以信息的方式存在,这才是信息技术最根本的应用。

3.4企业管理数字化

就是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和网络传输数据的能力将企业在管理、工程、造价、成本、物资、计划、统计、技术、质量、安全、行政等方面的信息,经集成并综合处理为企业管理者所需要的信息,如:施工进度、物资供应、成本核算等,以利于进行实时管理、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各子系统间密切协作,使各个业务部门都能及时、准确地查阅所需的相关信息,从而使企业达到“管理工作信息化、复杂工作简单化、发现问题及时化、成本核算科学化”的目的。

4、结束语

总之:随着单竞争的加剧,施工企业亟需利用信息技术来加强科学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而且信息技术的运用也不是高深莫测,利用好现有的资源通过一定的组织便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所以说,信息技术在施工中的运用必须进行而且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杨成祥.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信息化管理[J].山西建筑 2010.

第6篇:建筑企业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建筑企业;信息技术;施工管理

一、引言:

信息技术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不但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方面有很强的覆盖性,而且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也在不断推广,建筑企业中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工程项目招标、建筑结构施工等方面的技术水平日益提升,技术也愈加趋向于现代化。我国目前的建筑企业与国际上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同等建筑企业还不能抗衡,仅仅拥有先进的管理理念还远远不够,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更是不可缺少的。只有二者相辅相成,不断的提高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我国的建筑企业才能够与国际接轨。

二、目前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一)软件应用范围不广

我国目前的建筑企业管理中能够实现在一定范围内使用计算机和计算机软件,能够提高一定的工作效率,能够进行普通的辅助管理工作和计算工作,如办公自动化和招投标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和竣工资料备案等。但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软件的应用范围不广,软件的开发工作不理想等问题依然存在。软件的应用一般情况下集中在建筑企业管理的前期,如招投标、造价预算、成本控制方面、管理过程中的数量、质量等问题并没有很好的软件进行控制,很少有软件是专门为建筑企业管理量身定做的,如果有这一类的软件,价格也是非常的高,有的企业会经常进行改革创新,如果在一定时间内只使用一种软件,并不能够满足建筑企业管理对计算机软件的需求,而且有的软件开放商只注重短期内的项目开发进度和企业本身的利润,很少有开发商熟悉企业内部的管理细节,进行细致的规划,所以导致建筑企业管理中软件应用范围不广。

(二)信息化管理人才的缺乏

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我国建筑行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要也是至关重要的。建筑行业的人才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不但需要从业人员具备扎实的信息管理知识,还需要从业人员掌握企业的管理知识。目前建筑行业的专职从业人员很少,年轻的专职从业人员更是寥寥无几,建筑行业又比较重用年龄大的从业人员,很多项目施工管理主要看年龄大的从业人员的经验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习惯等,缺少一定的创新能力与信息化管理能力。

(三)没有充分利用网络

很多企业目前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建筑企业管理模式上,信息化管理只是摆设,通常使用电脑只是把已经画好的表格或者数据输入电脑然后打印出来进行使用,并没有直接的在电脑上进行相应的操作,这样以来电脑并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一般情况下,网络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网上采购和招投标、信息交换、项目管理等。但是大部分的企业并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而是多以单机应用软件为主。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交换。

(四)企业制度的落后

目前建筑企业缺少专业的,与企业管理紧密结合的,操作性强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很多传统的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今天对相应管理制度的需求,信息化系统缺少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制度支持。领导者没有给予相应的支持,使得企业制度的落后。

(五)不同区域软件开发的局限性

关于软件的开发有很多的局限性,例如我国的南北区域差异,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建筑行业标准,对于软件的应用也是各不相同,本身软件开发成本就很高,如果应用不广泛,会打击开发商的积极性,不利于企业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

三、建筑企业的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中作用

(一)信息技术可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建筑业属于传统产业,在不改变传统产业的企业宗旨和优秀的方面的前提下,加入信息化元素。这样不仅可以使建筑业与国际接轨,也可以保留我们传统产业留下的宝贵经验。而且用信息化等高端技术来改造传统的管理技术也是大势所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可以体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工程进度,加快与客户之间的沟通交流,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也能够进行严格的控制,例如建设和运行一个信息化平台,这个平台由专业软件公司开发,全公司范围内所有项目都要上线输入项目信息,包括进度、质量、安全、物资、财务、预算等等。公司高层每天只要登录平台,就可以了解所有项目的实时情况。这个信息化平台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实时监控。它能根据总的预算,总的进度等等,在项目运行的过程中,根据每次的材料进场,现场的形象进度等等,能预计盈亏,成本情况一目了然。有了这样一个平台,企业管理过程也逐渐实现由被动控制向主动控制方向发展,对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起到了举重若轻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存储、处理、传递数据

第7篇:建筑企业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应用是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亦能为建筑企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现阶段我国建筑技术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不足,大部分建筑企业在进行技术管理时也仍在采用传统的劳务密集型和粗放型管理,导致生产效率也得不到提高。因此,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建筑企业,必须加强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提高工程的科技含量,以便全面推进建筑企业施工技术的进步,从而进一步增加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施工新技术的发展状况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致使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应用也逐渐步入成熟,尤其近年来不断涌现和革新的各项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都对传统施工技术产生了严重影响,且这些新技术的出现,不仅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施工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还进一步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也推进了新设备、新工艺的出现。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采用新技术,一方面能合理降低工程造价、减缩施工工期;另一方面还能提高施工安全性能,从而为工程施工作业的顺利进行与完成提供有效的保障。当前,在建筑企业中被广泛应用和推广的新技术主要有:企业信息化管理技术、大型构件与设备安装技术、钢结构技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建筑节能应用技术、新型墙体应用技术、新型建筑材料应用技术、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混凝土预应力技术、新型模板与脚手架搭设应用技术等[1]。

2.施工新技术应用的重要意义

2.1生产力发展需要

生产力是社会前进发展的推动力,生产力发展越迅速,则表示社会前进发展越快,相反,生产力发展缓慢,则导致社会发展受到制约。生产力涵盖的内容较为广阔,不仅单指某一行业生产效率,也包括了该行业的发展前景。近年来虽然通过不断革新,各项新技术也在不断涌现,但是这仍然无法满足社会生产力发展需求,这是当前主要存在并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对建筑施工技术进行不断创新,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亦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各建筑企业必须加强对建筑施工新技术的研究分析,不断创新施工技术,并大力进行推广应用,以此促进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2.2经济时展需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经济建设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革新,新技术的合理应用,就能进一步满足经济时展需要。从经济时展需要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和考虑,落后的施工技术必将被淘汰,不符合经济时展需要的施工技术必须进行不断革新,并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以便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3建筑行业发展必然趋势

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促使各行业的竞争机制也逐渐完善。在当前的建筑行业中,其竞争趋势是日益激烈,在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中,企业应具有雄强劲的综合实力,并紧跟时展需要,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并激流勇进,推进企业发展,从而为企业发展谋求一个更好的未来。当然,竞争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不是一朝一夕,一个和一小部分企业间的事情,而是在国家和相关政府部门的引导及监管下,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出一条有益于行业发展的竞争机制。建筑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基础之一就是建筑施工技术,而人才的竞争又是企业竞争的根本,由此可见,技术竞争就等于人才竞争。作为建筑企业,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必须紧跟时展需求,不断创新新型技术,积极引进、吸纳和培养专业人才,扩宽市场发展渠道,结合市场行请适当提高专业人才待遇,以此促进专业人才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为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撑[2]。

3.施工新技术的应用

3.1建筑工程中防水施工技术的应用

防水施工技术其实就是指对与水有直接接触位置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便避免出现渗漏、裂缝现象。建筑企业在采用防水施工技术时,必须严格遵循设计原则,例如综合治理、防排并用、多道设防、全面设防等,从而科学的选择防水施工材料及施工工艺。

在建筑屋面防水施工中,能采用一种名为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施工的新型施工技术,采用该施工技术应优先做好基层、板缝、节点的处理工作。塔楼、裙楼屋面在进行涂膜施工时应采用分遍涂布的方法,且应在先涂的涂料干燥成膜后在对涂布进行后一遍涂料。应互相垂直进行铺设,确保顶部涂层厚度大于0.1厘米。进行涂膜防水层手头工作时,应采用防水涂料进行多次涂刷,以此弥补流淌、堆积情况的出现。

3.2绿色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施工前泵管接好不漏水,用砂浆泵管。看台板浇筑前,必须对钢筋设置与模板进行严格检验并状态良好无渗漏。 应保持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不应产生离析、分层和前后不均匀现象。运输时间符合规定要求,在 90 min 内卸料完毕,当最高气温低于 25 ℃时,运送时间可延长30 min,混凝土运输到现场,罐车必须低速运转不停,出料前,高速运行 1 min。当运抵现场的混凝土坍落度扩展度低于 600 mm 时或坍落度低于 240 mm,现场不得使用。看台板混凝土浇筑应采用泵管从两侧均匀对称浇筑,防止高差过大使模板变形、胀、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有可能的话,从模板底部泵送注入。自密实混凝土在浇筑时应观察混凝土的浇筑情况,必要时适当的敲击,而且还有利于排除钢筋和混凝土接触间的气孔,以确保浇筑的混凝土应填充到内壁的各个角落。为防止产生离析、冷接缝,应注意的有:下料口到看台板的垂直自由下落高度应在 20 cm 左右,从下料点水平流动的距离不宜超过 10 m。自密实混凝土的泵送和浇筑应保持其连续性,当因停泵时间过长,混凝土不能达到要求的工作性能时,应及时清除泵和泵管中的混凝土,重新浇筑。当必须间歇时,间歇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的终凝时间。

3.3新型墙体技术应用

新型墙体技术的应用,在建筑工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能很好符合建筑节能的要求。新型墙体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混凝土空心砌块、钢塑复合保温窗,模数多空砖等。

混凝土空心砌块,且混凝土空心砌块主要是由工业废料、浮石等轻骨料组成,具有密度小、保温性能优越等特点,能用于生产空心非承重砌块。钢塑复合保温窗的组成方式为:在塑料材料中添加钢材,以此致使其具有优越的保温性能,从而有效降低窗的传热系数。模数多空砖作为新型墙体材料,具有强度高、材质轻、空洞率高等特点,采用模数多空砖能尽量避免施工中砖料的浪费。

3.4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清水混凝土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一种全新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技术,由于其装饰效果突出,故又称作装饰混凝土。清水混凝土与常规混凝土有着一定的差别,其是一次性浇注成型,且不进行任何外部装饰,直接采用自然效果当作装饰面。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优点有:第一,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无污染、碰损少、色泽均匀;第二,施工简便,成本低廉,能有效加快工程施工进度;第三,维修费用少,清水混凝土是当前所有混凝土材料中表达形式最高级的一种,其极具一种本质美感,这就极大减少了维修次数。使用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应严格进行清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与原材料质量控制,并确保混凝土所用的水泥配合比的一致性;二是新拌混凝土必须具有极好的工作性与粘聚性,杜绝发生分层离析现象;三是原材料应选择统一的产地,水泥、砂石应尽量选用同一厂家同一批次。

4.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

4.1GPS施工测控技术

GPS施工测控技术是当前非常先进的定位技术,具有省时、省力,方便快捷,工作效率高,结果可靠等优点。施工控制网是施工放样的依据,对精度要求高,测设工作难度大,因而采用GPS施工测控技术能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随着建筑行业不断向集约化、规模化迈进,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不断冒出,导致常规施工测控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相关的规范要求,这已经成为影响高层、超高层建筑施工关键因素。

4.2全站仪坐标法放样技术

全站仪坐标法放样技术具有测量精度高,智能化、集成化、自动化程度高等诸多优点,当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的施工测量工作中。采用该种技术能有效进行施工控制点的坐标放样工作,减少了放样数据准备工作量,增强了施工测量的工作效率,尽量避免了施工放样中可能发生的差错。站仪坐标法放样技术非常适用于部分形体复杂建筑物的放样工作[5]。

4.3 测距仪高程传递技术

高程传递通常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悬挂钢尺及水准测量,但是这些方法具有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测量结果精度与可靠性无法保证的特点。而采用测距仪技术进行高程传递工作,具有测量精度准确性与可靠性高,观测便捷等优点,通常只需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结合工程特点对使用的测距仪进行适当改进,就能较好完成高程传递测量工作。测距仪高程传递技术非常适用于高层、超高层建筑物。

5.结语

总之,对建筑工程施工进行技术的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探讨,具非常重要的意义。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也不断涌现,市场竞争也是愈发激烈,建筑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并激流勇进,就必须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并结合现代化科学管理,以此不断推进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进一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颜世伟.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应用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1,06:189+213.

[2]苗宏春.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09:286.

[3]田佳峰,费祝辉.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4:101.

第8篇:建筑企业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3954(2013)21-0044-02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也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项目管理是建筑企业最基本的管理,项目施工水平的高低、施工质量的优劣、文明施工的贯彻与否,与项目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前的建筑市场竞争激烈,要想开拓市场站稳脚跟,谋求更大的发展,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来增强企业实力,保证施工的关键技术、设备紧跟国际发展趋势,与行业先进水平同步。靠增加科技含量来提高工程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创造最佳效益。技术创新是企业兴旺和发展的源泉,这一点已经毫无疑问地成为企业界的共识。笔者结合建设工程项目实践浅析施工企业技术创新。

1 开展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提高服务能力

建筑施工企业技术是以产业化为目的的。施工企业的产品就是服务项目,就是“加工”某类建筑物的服务能力。服务品种多少、服务质量高低、服务能力,这些都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整体提高的环境下,国内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也呈现出了集约化、智能化、科学化的发展趋势。进入21世纪以后,国内建筑行业的发展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部分国际知名建筑施工企业相继入驻中国建筑市场,明显增加了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压力,因此,在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加强对于施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经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并且直接关系到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今后命运。

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在有效解决传统施工技术瓶颈问题的基础上,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建筑工程施工中各种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建筑施工企业加强施工成本控制,并且全面提升施工的进度和安全,为国内建筑行业的科学发展和创新进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近年来,结合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国家建设部重点推广以下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①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技术;⑦深基坑支护技术;③粗直径钢筋的连接技术;④高效钢筋、预应力混凝土技术;⑤新型墙体、建筑节能应用技术;⑥新型脚手架、模板应用技术;⑦钢结构技术;⑧新型建筑给排水、塑料管应用技术;⑨建筑施工企业计算机管理与应用技术;⑩大型建筑构件及机械设备的整体安装技术。

2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实质

与世界建筑行业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具有显著的特点,其实质主要表现在:符合经济时代、社会竞争机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些是进一步促进其创新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因此,必须加强对于实质问题的深入研究,否则将难以实现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体系的科学构建。

2.1 符合经济时代的要求

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必须符合经济时代的要求,现代建筑行业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其在今后发展中将面临更多具有经济时代特色的新问题、新矛盾,所以只有实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模式的不断创新,才能有效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定、和谐发展。

2.2 符合社会竞争机制的要求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建筑工程市场中,建筑施工企业若想长期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对现行的施工技术体系进行必要的革新与完善,否则必将会因与社会竞争机制的要求不符,而逐渐被时代所淘汰。从建筑行业整体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探究与应用对于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行业内部的人才引进、激励竞争、信息收集、开发手段等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2.3 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

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中,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应用与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个问题是急需得到解决的。在今后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中,必须坚持以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为基本出发点,并且在就爱强自主技术创新和改造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可以代表国内最高生产力的最优化施工技术模式。

3 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在国内建筑行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已经得到行业内部的高度重视,并且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从建筑管理学及社会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施工新技术的实际应用必须坚持以建筑工程市场的根本需求为出发点,而且要通过市场的反映情况来检验新技术的经济性、实用性与合理性,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必须加强对各种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并且及时解决和处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而才能实现其实际应用的效果和质量。

3.1 科学监理技术

在现代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科学监理技术是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际应用的作用和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对其组织形式与管理模式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否则难以保证技术实际应用的效果。在国内现阶段的建筑工程施工中,科学建立技术是构成新型施工技术体系的基础,如果忽略了对其的研究,必然会影响到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与管理效果。

3.2 现代信息管理技术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现代电子信息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应用,其客观影响了现代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发展,以及管理效率的提升。信息网络时代的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必然会导致其技术观念的转变,而且在施工技术管理中应对传统的管理模式、理论、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否则将出现施工新技术难以完全取代传统技术的弊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技术管理人员应对新技术的研究对象、目的与结果等进行重新的分析与思考,进而才能全面展现施工新技术的现代信息管理特征。

3.3 环保与节能技术

在我国现代建筑行业中,环保与节能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应用是解决其高污染、高能耗问题的主要措施。在以往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与应用中,通常是将经济收益放在首要位置,而忽略了行业所应重视的社会效益问题,这是导致我国工程施工技术体系始终难以完善的主要矛盾,因此,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应用中,一定要注重对于相关环保与节能技术的研究,而且在保证施工进度、质量与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施工中的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耗,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现代建筑工程创新施工技术的探究,仍然存在较多的实际问题和矛盾,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和解决,必然会影响具有中国特色建筑工程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在我国建筑行业的长期发展中,工程建设企业、技术研究单位和相关部门必须坚持先进的技术观念与指导思想,并且在符合经济时代、社会竞争机制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升为行业内部的重点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刚,薛飞,浅谈工民建筑施工中创新技术应用的重点及难点[J]中国新科技新产品,2001(03)

[2]崔玉生,胡浩民,如何促进建筑工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发展与进步[J],吉林建筑,2008(07)

[3]吕向林,马辉勇,全面分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科学发展观[J],山西建筑,2004(11)

第9篇:建筑企业新技术范文

1.1工程质量管理薄弱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迅速发展起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还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就存在很大问题。我国的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质量对我国建筑工程在质量上是有很大的影响的,所以,一旦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比较薄弱的话,就会使得我国建筑的质量不断的下滑,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建筑行业的持续的、稳定的发展。但是,就目前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大多数建筑公司在认知上就存在问题,他们认为只要在技术上不断实现创新,不断培养企业技术人员,就可以使得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没有从认知上提高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进行改进。

1.2缺乏专业的工程质量管理团队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从根本上就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没有在企业的管理体系内进行有效的改革与创新,总体来说,就是缺乏专业的技术管理团队。除此之外,在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并没有以先进的科学思想为指引,要知道,在一项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只有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思想为指引,才可以确保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技术保持先进性。另外,还应该根据企业发展的特点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模式。

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2.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推广系统不完善

在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其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的系统主要包括研究、推广以及建筑企业三大部分,三者各司其职。一般来说是由研究部门来研发先进的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技术的,然后再由推广部门向参与施工的各个单位推广这些新技术,最后,有施工部门来完成对这些技术的实践的工作。但是在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新技术的推广的系统中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研究部门的信息的传递的速度慢,使得新技术没有在第一时间传递到施工单位,导致其失去了时效性,同样,施工部门也不能将在实践中发现这些新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时的向研究部门进行反馈,这就使得建筑工程的新技术的发展不能得到完善,不利于我国的建筑行业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的推广主动性不强

可以说,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推广的进行对施工单位的工作效率会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实现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现代的建筑企业都积极置身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新技术应用中,但是,就目前的形式而言,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工程质量的新技术的推广工作都是依靠政府的行政部门而进行的,施工队伍被动接受政府行政领导,而其自身是不能够对这些新技术进行选择的,而有些新技术是并不适合施工部门自身的发展的需要的,所以,就使得很多的施工单位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的推广产生了抵触的情绪,使得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新技术推广工作受阻。

2.3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的推广组织发展较慢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新技术推广工作中,一定要使企业的推广组织发挥其中介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的推广组织发展却是比较慢的,这就使得建筑工程新技术的推广工作跟不上时展的节奏。一项具有时代意义的先进科学技术会为一个企业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利益。但是,实际的情况却是,很多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得不到较好的推广,推广组织的推广工作不到位,这就使得建筑工程管理新技术没有被很好的运用到实践中去,阻碍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严重影响了我国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提高。

3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推广的策略

3.1优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的推广模式及反馈模式

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新技术的推广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了,所以,想要使得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新技术实现有效的推广,就要对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新技术的推广模式进行优化。例如,展会模式,它是在国家大力支持下进行质量管理新技术展览的展会,在地点的选择上都是由国家进行指定的,在展会期间,不仅可以向观众展示较为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还可以进行技术的现场交易。在传统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新技术的推广模式下,其主要的工作单位就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新技术的研究部门以及施工部门两部分组成,在这样的模式下,科研人员是新技术的制造者,施工单位是新技术的实践者。在实际的工作中,施工单位作为新技术的使用者,对于新技术的优缺点更加了解,但是传统的新技术推广并没有较好的信息反馈机制,造成施工单位对于新技术的反馈结果无法及时传达给新技术的设计人员,于是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就要建立健全的信息交流以及反馈机制,就可以很好的解决新技术不够完善的缺点。这样一来,既可以实现研究部门将技术快速传递到施工人员的手中,也可以使施工人员将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对科研部门进行及时地反馈,这样才可以使得技术人员对这些技术进行改进,不断完善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的反馈模式。

3.2政府加大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教育培训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新技术推广与开发的工作中,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因为想要引进新技术,是需要大笔的资金的投入的,而很多的施工单位是不愿意进行这样的投资的,所以,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的教育培训,使得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都不具备推广的才能,但他们却是保证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因此,只有在不断地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过程中,才能实现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新技术的推广工作的更快的发展。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