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景区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景区旅游市场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景区旅游市场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景区旅游市场分析

第1篇:景区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摘要: 本文选取作为入境口岸的上海和长三角入境旅游市场为研究对象,以入境旅游线路为切入点,从入境首站地比重、空间关联特征等方面展开分析,对上海与长三角区域入境旅游市场的关联现状进行了初步探讨,揭示了上海与长三角区域在入境旅游市场上的关联特征,即区域核心城市地位突出、区域关联性不强、关联带动作用不均衡、空间关联范围集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平衡线路比重、共推精品线路等合作建议。

关键词:入境旅游线路;关联;上海;长三角

一、研究意义和数据来源

1 研究意义

长三角区域(本文指江浙沪两省一市)因其旅游资源互补性强、交通便利度高、文化融通性好等优势而具备了区域联动开发的基础,在旅游资源、市场、信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合作空间。2003年,在政府推动下签署的《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合作(杭州)宣言》提出构建中国首个无障碍跨省市旅游区,标志着长三角的区域旅游合作进入了多元化全方位合作阶段。

上海作为长三角区域旅游市场中的核心城市之一,因拥有浦东与虹桥两个国际机场而成为长三角重要的入境口岸。由于入境旅游是长三角区域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上海又是长三角区域最为重要的入境旅游口岸城市,加之旅游线路是最能直接反映两地间关联状态的因子,因此从入境旅游线路角度来分析上海与长三角区域旅游业的关联状态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第一,推动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上海无论是作为区域内其他城市的旅游客源地,还是作为国际旅游客源分流地,对长三角区域旅游业的带动作用都不容忽视。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和比较,从定量层面对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程度做出进一步探索,以便为相关研究的深入和有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必要依据。

第二,有利于把握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实际进程。围绕入境旅游线路,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确定上海对长三角区域旅游业的关联作用,进而揭示上海对长三角区域旅游业关联作用的诸多特征,准确把握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脉搏。

第三,有助于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以推进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步伐。自1992年长三角区域共同举办“江浙沪旅游年”开创中国旅游区域合作之先河至今已近二十年,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始终处于“口号喊得响、政策定得多、步子迈得缓、实效少得很”状态。根源之一在于未能切实把握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步调,以致无法制定行之有效的发展战略。

2 文献综述

目前,关于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和区域内城市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文献比较多。如靳诚、徐菁、陆玉麒(2006)指出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是在空间生长力、市场驱动力和政府调控力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卞显红、沙润(2007)明晰了长三角各主要中心城市之间旅游业的作用程度,为长三角城市旅游经济区的划分提供了依据;卞显红、沙润、杜长海(2007)揭示了长三角城市入境旅游流在区域城市间的流动度。此外,熊靓(2004)、牟丹(2007)、侯国梁等(2008)等人从入境旅游市场的角度对上海、杭州、江苏等的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现状、结构、竞争态势等进行了研究。以上关于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研究成果为我们进一步探究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道路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但也应看到已有的研究对上海与长三角区域的关联作用分析较少,尤其在实证研究方面。

3 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本文主要对以上海为入境口岸的旅游线路构成进行分析,阐述上海在入境旅游市场格局中对长三角地区的影响力。以此为研究思路,主要从两个层面进行数据采集。一是从国内旅行社角度,选取中国旅行社总社、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和桂林中国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四家旅行社的英文版网站提供的所有以上海为入境口岸的旅游线路共计105条。二是从国外旅行社角度,选取美国亚洲旅行社(America AsiaTravel Center,Inc)、英国欧美嘉旅行社(OmegaTravel)、加拿大环球旅行社(ChinAmeriCana TravelCorp)和意大利在旅途中旅游公司(On the GoTours)四家国外旅行社的英文版网站提供的所有以上海为入境口岸的旅游线路共计10条。两者合计线路115条。

本文以上述115条入境旅游线路为研究样本,通过对上海作为入境旅游首站地在全国范围内的比重、由上海入境的旅游线路的类型及比重、长三角区域入境旅游的时空关联现状等指标的统计,结合定性分析,阐述上海在长三角区域入境旅游市场中的地位及作用。

二、以上海为入境口岸的旅游线路分析

1 以上海为入境口岸的线路比重

上海是长三角地区最主要的入境旅游口岸城市。通过分析各旅行社以上海为入境口岸城市的线路比重,不仅可以从总体上说明上海在全国入境旅游口岸城市中所承担的角色,而且可以很好地把握上海对区域内其他城市入境旅游市场的渗透力。为此,我们通过上述旅行社的英文网站遴选出各旅行社作为经典线路力推的“中国游”线路(中旅网站上无此专门模块,故未纳入统计),从中统计此类线路中以上海为入境首站地的线路数量及所占比重。统计结果见表1。从三家国内旅行社看,此类“中国游”线路共计153条,其中以上海为入境口岸的有17条,约占其全部此类线路的11.11%。从四家国外旅行社看,以上海为入境口岸的线路为10条,约占其所有“中国游”线路的16.67%。

表1显示,第一,单从旅游线路的入境首站地构成比例看,上海作为我国重要的入境口岸城市在旅行社海外旅游线路的市场推广中优势并不明显,国内外旅行社力推的中国旅游线路中以上海为入境口岸的比例很低,需要引起相关旅游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第二,从国内外旅行社线路构成中可以发现,国外旅行社对上海入境口岸的重视程度要高出国内旅行社约5个百分点,表明上海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目的地在国内外旅行社市场认知中存在差异,也显示出上海作为入境口岸城市的市场拓展潜力。

2 以上海为入境口岸的线路类型

上海为长三角区域旅游市场主要的入境口岸城市,因此国内外旅行社在设计长三角区域入境旅游线路的时候,呈现出以上海为中心逐步向外展开的态势。本文把以上海为入境口岸的旅游线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是上海一地旅游线路;二是由上海延伸至长三角区域内城市的旅游线路;三是由上海扩展到长三角区域和国内其他地区的旅游线路;四是由上海直接前往国内其他地区的旅游线路(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在上海一地活动的旅游线路比重位居第一,达40.87%,由上海延伸至长三角的旅游线路占30.43%,后者低于前者约10个百分 点。这种线路分配比例既说明上海在长三角区域入境旅游格局中居于中心地位,也显示出上海对区域内其他城市入境旅游市场的关联带动作用可以进一步拓展。

进一步分析可知,四家国内旅行社提供的上海一长三角区域和上海一长三角区域一国内其他地区两类线路的比重比较一致,占到各自线路总数的10%~20%。但在上海一地类和上海一国内其他地区类线路设计上,比重配比差异很大。与此相反,国外旅游社线路设计的重点在上海一长三角类和上海一长三角一其他地区类,两类合计比重均达到各自线路总数的50%以上,其中上海一长三角区域类线路比重尤为突出(见表3)。

国内外旅行社线路构成结构上的差异反映出其线路设计思想的差异。可以看出,国内旅行社在设计线路时缺乏大尺度区域视角,较少将长三角区域视为整体进行营销推广,而国外旅行社则将上海视为长三角区域旅游的有机组成分子,大区域旅游观念很受重视。

三、上海与长三角区域旅游市场关联特征分析

1 空间关联特征

为保证统计数据的信度,本文从中旅、中青旅等五大旅行社提供的上海一长三角区域类线路中抽取了10条代表性线路(以下简称A类线路),从国旅、欧美嘉等四大旅行社提供的上海一长三角区域一其他地区类线路中抽取了8条代表性线路(以下简称B类线路)作为分析样本,样本涵盖了3至15天11种不同游览时间的组合线路。

从整体看,在上述线路中:上海与江苏省相关联的城市有5个,这些城市被覆盖总计28次;上海与浙江省相关联的城市为4个,城市被覆盖总计17次①。显然,从城市被覆盖次数指标来看,上海与江苏省之间的关联程度明显更高。从省域内部分析,上海与江苏省的线路联动关系主要集中在苏州,苏州被覆盖次数占江苏省总数的60.71%;而上海与浙江省的联动关系则集中在杭州,杭州被覆盖次数占浙江省总数的76.47%(见表4)。

2 时间关联特征

上海与长三角区域入境旅游市场的时间关联特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在一个城市的游览时间,二是在一个城市的过夜次数。

就长三角区域内部而言,在两种不同类型的线路设计中,上海一市所占游览时间均超过40%;江苏、浙江在比重上相对均衡,但总体上江苏略胜浙江。从省域内部分析,苏州、杭州是线路设计的重点,其中苏州的游览时间占到江苏省总体的66.07%,杭州的游览时间占到浙江省总体的88.89%,集聚效果非常显著(见表5)。

从游客在城市过夜次数看,游客在长三角区域的过夜城市比较固定,且较多集中于上海、苏州、杭州,上海一市的游客过夜次数占总量的45.12%。A、B线中游客在江苏省的过夜城市有苏州、南京、无锡3个,过夜25夜,其中苏州占江苏省过夜总数的72%;而游客在浙江省的过夜城市集中在杭州一市(见表6、表7)。

综上所述,从城市关联个数、城市被覆盖次数、游客在城市游览天数和过夜次数看,在长三角区域旅游市场中上海与江苏省关联程度要略优于与浙江省的关联程度。

四、结论和建议

1 研究结论

第一,从入境口岸吸引力角度看,作为旅游目的地的上海,入境口岸竞争力不敌北京。四家国外旅行社设计的60条中国游旅游线路中的其他50条均从北京入境,上海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优势并未显现出来。

第二,从入境旅游线路构成比例看,上海一地类线路比例要高于上海一长三角区域类的旅游线路。这一线路构成比例,符合长三角区域旅游市场规模上海居首位分布的空间结构特征,但同时也说明该区域的线路关联性不强。

第三,从区域关联空间作用看,上海与江苏的关联略高于浙江,关联带动作用不甚均衡。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江苏旅游资源类型比较丰富,另一方面则可能因为上海与江苏省内旅游城市间的交通通达性要优于浙江。从空间关联重点看,江苏省集中于苏州市,而浙江省则为杭州市。

第四,从区域关联时间作用看,无论是城市游览时间,还是城市过夜次数,上海与江苏的关联都要优于浙江,这同样与两省的资源类型差异有关。从时间关联重点看,苏州、杭州在吸引游客过夜游方面依然优势明显。

2 对策及建议

(1)整体形象营销,强化区域旅游观念。各城市应统一营销对象,重点开拓主流客源市场;建立完善的分销渠道,加强与客源地旅行社、旅游景区的合作;运用统一的宣传口号,强化区域旅游形象在客源地居民心目中的认知;充分利用国际旅游市场网络和各地的旅游集散中心,在联网合作协议框架下,逐步建成长三角区域旅游集散的信息中心和销售网络。通过这些措施,增强区域旅游观念,强化长三角整体意识,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

(2)平衡线路比重,突出首站地位。国内旅行社在进行线路设计时,应该重视上海对国外旅游市场的吸引力,调整各类线路的分布比重,适当增加以上海为首站地的城市组合线路,尤其是上海一长三角区域类线路的比重。与此同时,上海应积极提高入境首站地的竞争力,提升自身的对外吸引力,自觉巩固区域旅游核心城市的地位。

(3)共推精品线路,扩大线路外延。从长三角旅游资源分布情况来看,相对而言,江苏重历史、文化,浙江重自然、山水,而上海以都市旅游资源见长。因此各省市之间应积极配合,均衡资源配比,文化内涵与自然美景并举。同时,适当扩大线路外延,尤其是对南京等历史型旅游城市的关联,这不仅可以提高线路质量,而且可以提高上海对长三角整体的关联带动作用。

(4)调整线路结构,增加逗留时间。通过丰富线路类型、调整线路结构,适当增加游客自由活动时间、休闲购物时间等方式,可延长游客在长三角地区的逗留时间,继而增加游客在该区的过夜次数,从而通过门票、购物、住宿、娱乐等多个渠道增加旅游外汇收入。

参考文献:

[1]靳诚,徐菁,陆玉麒,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演化动力机制探讨[J],旅游学刊,2006(12):43-47。

[2]卞显红,沙润,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4):62457。

[3]卞显红,沙润,杜长海,长江三角洲城市入境旅游流区域内流动份额分析[J],人文地理,2007(2):32-38。

[4]熊靓,上海市入境旅游市场统计分析及预测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5]牟丹,杭州市入境旅游市场现状及开拓对策[J],特区经济,2007(5):43-46。

第2篇:景区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 度假旅游; 阳光避寒疗养; 探析; 攀枝花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4-0005-01

一、景区旅游资源及环境简况

攀枝花资源条件主要有阳光、热带水果、运动疗养、温泉、湖滨,符合作为内陆山地河谷亚类阳光避寒疗养度假旅游区的“5S”典型要素条件。作为西部内陆城市,相对阳光资源丰富的滨海城市和南方城市而言,攀枝花具有离内陆避寒旅游市场距离更近、物价水平更低、冬季风很小的气象特点,能获得老年体弱消费者的偏好[1]。

二滩国家森林公园是是四川新五大旅游区之一的“攀西阳光度假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东部的有机组成部份。2012年成都至攀枝花高速公路全线通车,交通条件已大大改善,攀枝花阳光旅游资源在内陆冬季避寒度假市场中的独霸优势日益明显,若开发的避寒度假产品定位得当,在成渝两地将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竞争优势。攀枝花蜀欧菩萨岩风景区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海口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都分院在去年编制完成了《二滩风景名胜区菩萨岩景区开发—核心区整体规划》。

二、SWOT分析

对攀枝花二滩国家森林公园菩萨岩进行SWOT分析,是科学开发菩萨岩景区的前提[3]。

(一)优势(Srtengths)。区位条件良好,可进入性强,拥有十分便利的交通优势;四季阳光充沛,暖和少风;政府和群众大力支持对菩萨岩景区的开发;项目开发拥有良好的投资背景优势。

(二)劣势(Weaknesses)。规划区内虽然自然生态良好,但是资源丰度不够,资源类型相对单一,偏重于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人文资源分散、零乱、不系统,整体资源优势不明显。菩萨岩风景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有一定难度。二滩、桐子林水电站及库区、二滩国家森林公园、欧方营地、以及广福寺庙等人文资源分属不同的利益主体,整合开发受到一定割据限制。

(三)机遇(Opportunities)。国家带薪休假政策的实施,将为菩萨岩旅游带来市场机遇。我国现在正在进入老龄社会,以老年群体为主的养老度假成为一个新的旅游市场。

(四)威胁(Threats)。同类产品的威胁。青城山,峨眉山等这类著名宗教文化旅游景区、成都周边的避暑景区和西昌的避寒度假景区对菩萨岩景区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替代威胁。

由于规划内山林自然资源丰富,因此旅游开发带来的建设和运营对自然环境存在着潜在的负面影响,包括环境质量的退化,水土流失,水体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损害等。因此在全面开发之前必须进行全面详细的环境调查,以制定全面的环境管理方法,具体的项目还需要预先进行环境影响评估。

三、市场分析

(一)旅游者的构成。攀枝花二滩国家森林公园菩萨岩是以佛教文化旅游景区为主题,其客源中有相当一部分将会是老年人,他们大都信仰佛教文化,因此我们的旅游产品中将会充分考虑到老年顾客的需求,这与攀枝花市旅游市场定位是一致的。便捷的交通,优美的环境,一流的设施和服务必将会吸引很多省内,乃至省外游客到菩萨岩来旅游。由于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辐射范围的限制,市场开发前期和中期应以成渝两地市场为主。

(二)成都市场分析。成都市区距离攀枝花749公里。从2005年开始,每年冬季来临前,成渝两地都会推出“冰雪旅游”为主题的旅游产品,以成都市场的休闲度假景区差异性分析为例(表一)可以看出:两地市场都缺少中短途冬季避寒旅游度假产品。

每年夏天成都市民都有习惯到周边的度假区避暑度假的习惯。而菩萨岩景区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冬暖夏凉的气候条件,全新打造的宗教养生文化,大大改善的交通条件正好符合成都老年度假的市场需求特点,将会吸引大量成都市民来度假养老。5.12大地震前成都银厂沟老年避暑度假区的多年兴盛,证明了成都老年市场的度假需求是庞大的。同时,避寒需求相比避暑需求更加有刚性[2]。分析如表二:

(三)重庆市场分析。从过去入攀旅游空间差异分析可以看出,四川本省和滇北客源是旅游人次的第一梯度;重庆、陕西及长江中下游城市是第二梯度。以下主要分析重庆市场。

出游目的:重庆居民出游的目的地,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都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9%;以会议出游比例显著,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倍。

出游偏好:抽样调查显示,重庆居民对旅游资源偏好排在前六项的依次是山水风光、民俗风情、历史遗迹、海滨休闲、古镇风貌和草原森林。重庆居民在春季出游的占20.2%,在夏季出游的占41.2%,在秋季出游的占23.7%,在冬季出游的占14.9%。可见,夏季出游在重庆比较明显,这与重庆夏季炎热的天气相关。

出游方式:资料显示,汽车是重庆居民出游的主要交通工具。重庆居民出游“和家人或朋友自费旅游”的占65.0%,“自费参团旅游”的占15.4%。自助旅游是重庆居民的主要出游方式。重庆至攀枝花、昆明的铁路客运也为重庆老年市场提供了理想的交通工具选择。以此推测,重庆游客来菩萨岩景区旅游的主要需求方式为会议旅游、避暑观光,其次为冬季避寒度假。

四、结论

攀枝花二滩国家森林公园菩萨岩佛教文化旅游区旅游资源独特,打造结合宗教文化、老年养生和运动休闲的阳光避寒度假产品在成渝两地具有明显差异性,与成渝两地目标市场细分特征有很高的相关性。如果产品定适当,通过恢复“广福寺”庙宇及其配套设施;实施景观绿化工程;建设生态养殖产业科技园和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以宽松的优惠政策作保障,一定会取得较好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健.内陆山地河谷亚类阳光避寒疗养度假旅游区开发模式研究——以攀枝花市为例[J].生态经济,2009,9.

第3篇:景区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一、引言

绍兴会稽山度假区经多年开发推出许多旅游产品,但主要以传统的观光旅游为主。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旅游者观念变迁,现有旅游产品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浙江省及邻近的江苏省省级度假区众多,与会稽山度假区争夺着游客。更大区域范围看,长三角地区旅游进入加速发展时期,竞争日益激烈。会稽山度假区面临的竞争态势严峻,对原有旅游产品进行更新换代,优化提升旅游产品结构已迫在眉睫。本文试图运用昂谱(RMP)分析方法,即分别对Resource(资源)和Market(市场)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进行Product(产品)分析,并最终提出以产品为中心的开发框架,为会稽山度假区的旅游产品开发提出设想。

二、会稽山度假区基础分析

(一)资源分析(Resource Analysis)

1、会稽山度假区资源概况

会稽山旅游度假区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悠久,是以历史文化、地方风情为特色,融自然山水风光于一体的城郊型度假区。从文化启承关系来看,会稽山适宜的区位和优美的山水和逐渐发展起来的大禹文化、古越文化吸引了大量的僧人、道士、名人志士来此,进而发展起宗教文化和名人文化。大禹文化、古越文化、宗教文化、名士文化、宗教文化又为其自然旅游资源赋予新的文化内涵。

2、会稽山度假区资源评价

首先,会稽山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适宜开展旅游度假活动。其次,会稽山旅游资源地域结构合理。自然资源遍布全区,有形的文化资源相对集中分布于山河之中,名人、名士文化则笼罩着整个度假区,给旅游者处处以抵达心灵深处的精神享受。第三,资源文化内涵深厚。区内分布着不同的文化,从中华民族文化开始之祖大禹文化到宗教文化、名士文化、山水文化,体现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

3、产品与资源的契合性分析

将旅游资源开发为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必须深入挖掘资源价值。会稽山度假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质量虽好,但只有地方意义或区域意义;而历史文化意义则是全国性和世界性的,最有价值之处正在于此。因此,本区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突出文化特色。

(二)市场分析(Market Analysis)

1、市场总体特征分析

度假区目标市场客源以浙江本省及邻近地区为主,旅游者多为学生、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自由职业者等中青年群体。在旅游行为特征上,以本地市民的家庭游、本土游、结伴游为主,停留时间短、消费水平较低。旅游者的交通方式以公共交通、自驾车为主,目的指向以亲近自然、放松身心、增长见识为主。从旅游者的期望来看,他们对山水自然类旅游资源的期望值不断上升,对大禹治水的历史普遍了解,对其他中国神话传说普遍感兴趣,这为度假区今后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指引。

2、产品与市场的契合性分析

目前会稽山度假区以文化旅游产品为主,文化旅游产品是需求弹性变化很大的产品,开发难度高、发展阻力大,要将它推向市场需要很大努力,而且见效较慢。解决的办法是将文化产品转变为观光产品与体验产品,使旅游者有内容可看、有项目可参加。市场分析中发现中国神话传说题材对旅游者具有极大吸引力,因此在开发旅游产品时应将此类题材转变为观光产品、休闲产品、体验产品。

三、会稽山度假区旅游产品开发设计(Product Analysis)

(一)产品主题提炼

会稽山度假区目前主要的具有开发价值的文化遗存有儒家、佛教、道教及大禹文化等。佛教文化从已有资源的质量和发展的可行性而言不能作为文化本底;道教文化无论就其体量还是其在道教文化体系中的地位,都无法承担作为度假区本质文化的重任;儒家文化的开发存在相近区域内的同位竞争。相对而言,大禹文化最具开发价值和开发优势,这体现了会稽山度假区的核心资源价值;其次,对山水自然类旅游资源的期望、对中国神话的兴趣代表了客源市场的普遍的深层需求,这体现出会稽山度假区的旅游市场诉求。所以,文化游乐将是会稽山度假区开发的理想状态。

因此,确定度假区的主题为:“神奇山水,神话国度”。“神奇山水”这一形象定位首先强调了区内神奇的自然山水生态环境。“神话国度”则是以一个创新性的视角挖掘了大禹文化背后蕴含的“中国神话”元素,同时又包容了区内的佛教、道教等文化元素。在国内并没有以“中国神话”为主题建设的景区,因此,此定位抢占了定位的先机。从产品营销的角度看,该定位为今后的产品营销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卖点。

(二)产品类型组合

度假区旅游产品系统的层次脉络,即是以神话文化游乐体验、生态度假旅游产品为核心,融文化观光旅游产品、山水休闲旅游产品、科普教育旅游产品、运动娱乐旅游产品、宗教祭祖旅游产品等多种产品相互交融相得益彰的旅游产品层次(图1)。

文化观光、神话游乐、生态度假类旅游产品最符合景区开发目标,文化资源质量也为上乘,神话游乐感兴趣游客也是最多,市场发育潜力大,所以其开发决策为扩大开发规模、继续提高资源质量;当地的宗教寺院处于宗教活动中,与景区开发目标也较为吻合,但据实地考察分析,市场发育程度却是到了峰值,应继续维持规模,维持质量。虽然会稽山自古以来就以山水风光秀丽著称,但目前山水风光因大量现代建筑及设施设备的影响秀美不在。山水资源弥足珍贵,而且符合现代人接触自然的旅游需求,市场潜力大,因此应不断优化提高资源质量,使山水休闲旅游产品保持一定的规模。现有的科普教育、运动娱乐产品质量较低,可以适当压缩规模,作为度假区的补充性旅游产品。

四、结论

众多的旅游目的地都将景区作为区域旅游发展的引擎,希望发挥景区的核心带动作用。而在景区的开发建设中,塑造旅游景区大众脸谱的重大机制是“replace”与“copy+paste”,或是作为景区灵魂的文脉在景区的开发中蒸发,或是旅游市场的需求在景区开发中被置于边缘。会稽山度假区的旅游产品开发必须深入研究了自身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在此基础上开发旅游产品体系。唯有如此,才能建设成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的景区。

参考文献:

[1]约翰·斯沃布鲁克,著,龙江智,李淼,译.景点开发与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

[2]范保宁.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景区定位研究[J].商业研究,2001,(1):162-164.

第4篇:景区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山西省;旅游;发展;比较;对策

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的东部,省内地形复杂,地貌种类繁多,这些自然文明、历史古迹等要素共同构成了山一无二的旅游资源.但是与其拥有的旅游资源优势不匹配的是其旅游业绩[1].山西省的旅游市场发展,尤其是入境旅游市场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全国入境旅游发展排名的中下游行列.近期该省提出要做好煤与非煤两篇大文章,其中非煤产业中重点强调的第一大产业便是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因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深入剖析山西省近10年的旅游发展变化并与其相邻的4个省区进行比较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1山西省旅游业发展态势分析

2015年,山西省旅游业凭借本省旅游资源的优势和全国“旅游热”的机遇,整体上呈现出平稳的发展态势,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都实现了新突破,成为山西省转型发展的一个亮点.2015年,山西省接待的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6亿人次,同比增长20.2%;全省商业住宿设施接待入境过夜游客59.4万人次,同比增长5.1%;2015年的旅游总收入为3447.5亿元,同比增长21.21%.

1.1国内旅游市场分析从2006—2015年山西省接待的国内旅游人数以及国内旅游收入可知(图1、图2),山西省国内旅游市场[2-4]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从国内游客人数来看,2006—2015年全省接待国内游客数量一直保持快速增长趋势.2015年,山西省的国内旅游者人数达到3.6亿人次,同比增长20.2%.由图1可知,自2006年以来,国内旅游者人数持续增加,但增长率呈现波动.2008年增长率最低,这与当时国内的大环境有关,因这一年1月份南方发生了大面积冰雪灾害,5月份的汶川地震,以及当时国际上金融危机的大背景,都成为影响居民出游的因素.2009年起旅游人数开始回升,在2012年达到最高,这是因为高速公路实行的节假日小型客车免费政策刺激了人们的出游动机[5].随后,游客增长率又出现下滑趋势,但仍高于前几年,说明山西省的国内旅游市场逐步走向成熟.从旅游收入来看,由于国内游客不断增加,所以旅游收入也呈现出了快速增长态势.2015年,山西省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3428.9亿元,同比增长21.2%.由图2可知,旅游收入增长率与国内游客增长率一样呈现出波动,2009年增长率最低,说明虽然2009年旅游人数有所增加,但是游客的消费能力还没有恢复.旅游收入与旅游人数密切相关,因此旅游收入增长率也在2012年达到了最高峰.

1.2国内游客时空分布研究从时间角度出发,用到访率分析山西省近10年的旅游发展变化.国内游客到访率指的是某一地级市接待的国内旅游者数量与同年全省接待的国内旅游者总人数的比值,它可以用来表示接待的国内旅游者数量的年际变化[6].由近10年山西省国内游客到访率的年际变化(图3)可知,太原和大同的国内游客到访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晋中和吕梁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运城、晋城和临汾呈现出上下波动的态势;其余各市则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其中,2006年太原的国内游客到访率高达20.26%,优势地位显著,虽然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接待国内旅游者基数比较大,平均到访率仍达16.4%.晋中从2011年起国内游客到访率陡然上升,在2015年甚至赶超太原跃居第一位.从2012年起,各地市国内游客到访率的差距不断减小,说明在国家发展全域旅游的大环境下,山西省国内游客在各地市的分布越来越均匀,各地市之间的差异在逐渐缩小.从空间角度出发,本文主要选取了旅游区位熵[7]这一指标来分析比较山西省旅游发展的空间结构差异.旅游区位熵反映的是这一区域专业化水平的高低以及这一地区在一定范畴内的旅游地位和作用.计算公式为i=RDP/TDP.i越大,表示这一地区旅游发展的越好.由表1可知,晋中、忻州和阳泉的区位熵始终大于1,表明它们的旅游发展水平相对来说优于其他地区.太原作为省会城市,旅游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近10年呈现出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并在2015年跌到了最低点,为0.78.从近10年各地市旅游区位熵差距的变化来看,山西省国内旅游市场的结构差异正在逐渐减小,各地市的旅游发展开始竞争,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发展局面。

1.3入境旅游市场分析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山西省入境旅游市场[8-9]仍然处于低迷状态.根据2014年国家旅游局入境旅游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山西省入境过夜游客人均每天花费175.24美元,与全国的人均水平相比,下降17.4%.在全省的11个地级市中,太原和晋中对入境游客吸引力更大,游客平均停留时间都在2d以上,说明入境游客在目的地的选择上比较倾向于经济较发达的城市.由于数据来源《山西省统计年鉴》从2014年起海外旅游的相关指标都采用了新口径,与之前的统计不一致,因此本文没有把近两年入境游客以及外汇收入的相关数据列入图4中系统分析.从山西省接待的入境旅游者人数来看(图4),虽然近年来入境游客总人数呈现出上升趋势,但是增长率呈现出了上下波动的态势.2009年入境游客增长率跌入第一个低谷区,主要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因为山西省的一些主要客源市场正好是重灾区,例如我国的港澳台地区、日本等;2010年开始入境游客增长率逐渐回升,但2013年再次出现大幅下降,这与全球经济不景气以及与周边国家的冲突等国内旅游环境有很大关系[5].由图5可知,旅游外汇收入增长率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但是仍然明显高于入境游客的增长率,说明国外旅游者在山西省的综合消费相对较高.

1.4入境游客时空分布研究与研究山西省国内游客时间分布的方法相同,本文选取了入境游客到访率这一指标来研究山西省入境游客的时间分布[10-14].由图6可知,2013年以前,各地市入境游客的到访率相对稳定,由于太原是省会城市,具有交通便利、经济发展较快等优势,因此一直居于首位,具有明显优势地位.2014年,各地市都出现了大的变化,除太原和晋中入境游客的到访率呈现出大幅增长趋势之外,其余各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与受国内旅游大环境影响,入境游客有经济择富的倾向有关,主要表现在经济发达的地级市入境游客相对较多;另一方面,也因晋中市本身对旅游的重视有关,例如,该市连续几年举办平遥国际摄影节、以政府为主导大力宣传推进晋商文化旅游等.用入境动态度对山西省接待的入境游客进行空间分析[16].入境游客动态度是用来研究某一地区在一定时间段内接待的入境旅游者人数变化情况的指标,计算公式:D=(Nb-Na)/Na×1/n×100%,式中:D表示2006—2013年山西省地级市的入境游客动态度;Na、Nb分别表示2006年与2013年山西省地级市接待的入境游客人数;n表示年数[6].从入境游客的动态度来看(表2),全省的入境游客动态度为34.08%,临汾、长治、晋城、朔州、吕梁、阳泉的动态度都比它高,说明这6个地级市的旅游竞争力和旅游吸引力有所提高,特别是阳泉市的提升幅度最明显,动态度达到了197.5%.全省11个地级市,除去大同和忻州以外,各市的动态度都大于30%,表明山西省大部分地级市的入境旅游竞争力都呈现增强的趋势.

2山西与其周围邻省旅游发展的比较

从时间、空间角度对山西省旅游发展的分析可知,山西省国内旅游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企稳回升.为了可以进一步了解山西旅游业发展与其他省份相比存在哪些不足之处,本文选取了山西周边的4个省区,先从接待客流量和旅游收入方面对各省的发展状况进行比较,然后从旅游资源吸引力、社会经济条件以及交通区位3个方面出发,进行横向对比分析[17].

2.1国内旅游发展比较河北、河南、陕西、在地理位置上都与山西接壤,地理地貌特征以及历史文化背景都比较相似,因此它们的旅游业发展情况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表3列出了这五个省区近3年来的旅游成果.山西省的国内客流量一直位列第四,仅居内蒙古之上.虽然这与河南、河北两省人口较多有关,但与常住人口相近的陕西相比,显然是落后的.山西省的国内旅游收入一直居于第二,仅在人口大省河南之后[18-19],这说明山西的旅游产品较能刺激游客消费.

2.2入境旅游发展比较由表3可知,2012年山西省的入境游客数量在这5省区中处于中等水平,但是后两年排名下降至末位.由于山西省入境游客数量相对较少,故入境旅游的创汇能力不足.山西省的旅游外汇收入2012年和2013年在这5省中排名第三,到2014年外汇收入为280.73万美元跌至最后.

2.3旅游资源吸引力的比较旅游资源是旅游目的地对游客的核心吸引力,本文选用各省A级景点数以及旅游资源丰度[17]来进行比较分析,其中5A级景点权重为2,4A级景点权重为1.表4中的数据均来源于2015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从表4可知,山西省5A级景点较多,但4A级以下景点较少,因此A级景点总数在五省区中最少.山西省高级别旅游资源丰度为69,仅高于.山西省本身是旅游资源大省,素有“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的美称.与其他邻省相比,山西省4A级以下景点较少,还有很多旅游资源未被开发,知名度不高,没有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资源本身具有的文化价值没有转化为商业价值.因此,要加强对低级景点的建设,充分发挥山西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

2.4社会经济条件和交通区位的比较据2015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该省常住人口3664万,为5省区中的第四位.生产总值为12802.6亿元,在5省区中最少,说明山西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的上升空间.2015年山西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82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454元,处于第四位,与第五位的省区差距并不大,说明该省人民生活水平并不富足,可支配收入较少,导致本省居民出游相对较少,也是国内客流量不足的原因之一.山西省地处中国内陆腹地,境内的交通网络体系发达.截至2015年,山西公路客运量为2.21亿人,铁路客运量为0.74亿人,与国内客流量排名一致,航空客运量为1088.8万人,在5省区中处于落后状态.由于空间距离等因素,入境游客通常选择飞机作为交通工具,因此,发展好航空客运与入境客流量的多少有很大关系(表5).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本文首先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对山西省的国内游客和入境游客进行了分析[16].从时间角度来看,山西省的国内客流量和入境客流量都呈现出了较快的发展趋势.从空间角度来看,山西省国内游客逐渐呈现均匀分布,说明省内各地市国内旅游发展的差距在减小;山西省入境游客在经济发达的地级市分布较多.除此之外,各地级市的入境动态度表明,大部分地级市的入境旅游竞争力在明显增强.其次,把山西省和相邻的4个省区进行比较发现:山西省的高级别景点和社会经济条件在这5省区中都处于下游,省内接待客流量相对较少,但是旅游收入较高,说明山西省旅游较好的刺激了旅游者的消费.3.2建议1)合理利用山西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创建一些具有特色的旅游名县、名村,建设旅游强省.创建旅游名县、名村和全域旅游、乡村旅游的发展理念是一致的.具体实施过程要注意4个方面的问题:景区景点的建设,山西省4A级以下景点较少,所以要加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创建一批新的景区景点;注意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例如厕所革命;注意宣传力度,在国内外游客中知名度的大小是直接影响接待客流量的多少的重要因素;注意对旅游市场秩序以及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提高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满意度.2)完善交通体系建设.便捷的交通是旅游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山西省的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比较分散,便利的交通可以缩短旅途时间,减少舟车劳顿.分析表明,山西省在航空、铁路和公路客运量方面都落后于其他省区.因此,要加强机场以及高铁的建设、优化高速公路,开通旅游直达车,使全省的交通体系更加完善.3)开展区域间跨省区的合作[20],与陕西、河南等周边省建立旅游合作发展机制,从产品开发、市场拓展到宣传营销多个方面加强沟通合作,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竞争摩擦还可以拓展本省的市场空间.跨省区旅游合作,可以使旅途的景点串珠成线,满足游客的多种需求.

参考文献:

[1]王玉珍.旅游资源禀赋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研究:基于山西的实证分析[J].生态经济,2010(8):41-45.

[2]郭雪梅,苏建军.山西省国内旅游市场时空特征及其结构演化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29(12):1342-1344.

[3]姚宏,郭雪梅.山西省国内旅游市场空间结构与差异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5):94-98.

[4]张建忠,孙根年.山西省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分析[J].山西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2):19-22.

[5]耿娜娜,王建秀,刘亮娇.山西省旅游市场发展态势分析[J].开发研究,2016(3):53-57.

[6]刘丽.2000—2011年山西省入境游客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7(2):123-128.

[7]张佑印,顾静,黄河清.中国区域旅游产业结构变化的空间差异分析[J].经济地理,2012,32(4):155-159.

[8]李娜,孙虎,吴成基.山西省入境旅游市场分析及发展对策[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103-108.

[9]刘宇峰,孙虎,原志华.山西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及规模预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1):113-117.

[10]高楠,马耀峰,李天顺,等.2001—2010年山西省入境和国内游客时空分布格局及演化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7):179-185.

[11]骆培聪.中国大陆入境台胞游客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变化[J].地理研究,2010,29(2):291-302.

[12]陶伟,黄秀波.2000—2009年广东省入境游客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变化研究[J].人文地理,2012,27(1):113-118.

[13]南宇,赵利敏.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动态演化结构分析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6):220-226.

[14]王强,马耀峰.入境旅游与区域供给系统耦合关联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河南科学,2013,31(5):668-673.

[15]孙根年,张毓.资源-区位-贸易三大因素对日本游客入境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J].地理研究,2011,30(6):1032-

[16]王冠孝,黄解宇.中部地区入境旅游流扩散转移及空间格局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11):1216-1219.

[17]周璐,孙根年.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及与比邻省区的比较[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4(2):184-189.1043.

[18]王伟红,曹新向,苗长虹.近10年来河南省入境和国内游客的空间聚集性分析[J].经济地理,2009,29(6):1011-1016.

[19]邵筱叶,成升魁,李琛.河南省旅游市场分析及客源目标市场选择[J].经济地理,2006,26(1):164-168.

第5篇:景区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地域特色 旅游产业 微山湖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的规模持续迅速增长,旅游业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型重要产业。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一力指出: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精神需求、健康需求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基本需求,旅游是人们生活质量提升的标志,旅游业是社会发展阶段的标志性产业。

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从总体上讲表现为“强增长、弱效率”的推进型特

征,开发力度不足、市场秩序不规范等问题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微山县正致力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建设,使区域旅游经济与资源得到可持续的快速发展,树立全新的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化滨湖旅游城市的形象,诸多问题急需思考及解决。

二、微山县地域特色

微山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诸如微山岛三贤墓、两城伏羲陵、伏羲庙、鲁桥仲子庙、马坡梁祝文化园等历史遗迹,时期,涌现出许多可歌泣的英雄事迹,微山湖也因此被称为“铁道游击队故乡”。微山县境内的微山湖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素有“日出斗金”之美誉。微山湖是山东省首批自然风景名胜区,被批准为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和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

三、微山湖旅游产业发展前景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稳定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居民健康的增进、教育程度的提高,使旅游供给得到继续改善;红色旅游在全市全省兴起,济宁乃至鲁西地区旅游产品长期以传统的历史文化观光为主体,红色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基本处于空白,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是现代国内旅游发展的大方向,微山湖作为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其良好的区位优势,丰富的人文、自然、饮食等宝贵资源,又恰逢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因此前景十分广阔、发展潜力极大。

四、微山湖旅游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微山岛景区最大客容量旺季为3000人次/每天。大部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标准低,没有很好地利用现有的旅游资源,没能形成自己独特的、精品的旅游产业。目前湖区遍地开发、缺乏保护,重短期利益,管理上缺乏力度与规范性,未能形成利益共同体,景区游客的利益也得不到切实的保障。

综观微山县旅游景点,旅游区呈现出“点多面广”的特点,各个景区缺少必要的衔接。基础服务设施、服务体系滞后,景区服务质量低,旅游环境差。由于缺乏人才、资金等因索,再加上管理水平还没有跟上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微山县还存在着旅游产品少、产品链条短、企业介入程度低等问题。而且旅游宣传力度不够,形式过于单一,很多人对微山县的了解仅限于电影—《铁道游击队》等电影和电视剧里面的讲述。部分旅游企业员工文化水平和素质偏低、市场开拓、创新意识不强,高级管理人才、战略研究人才和技能型服务人才缺乏。随着境外游客的增多、多语种导游和服务人员显现不足。

五、微山湖旅游产业深度开发思考及对策建议

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紧紧把握21世纪旅游发展新趋势,突出微山湖特色,微山湖旅游产业的开发应基于本地域的特色,进行资源整合,举全县之力、借全市之力、引全省之力、招国内外之商,集中精粹,培育和打造特色、精品、品牌旅游。旅游商品对开发与创新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健全旅游商品开发机构,建立完善的旅游纪念品开发体系,同时要提高旅游纪念品知名度的宣传力度。着力培育生产有代表性的微山湖旅游特色的纪念品,充分发挥地域文化的带动效应,加强地域特色文化的影响。

进一步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创新旅游宣传的营销模式,使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实质上的提升,努力开辟新的宣传促销渠道,组织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促销活动,打响“微山湖旅游”品牌。加快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开展网上宣传促销和网上招商。按照发展“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要求,积极构建与发展现代旅游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加强旅游业统一管理,规范经营行为,优化旅游环境。对微山湖风景名胜区实施统一接待、统一售票、统一调度、统一运营、统一结算“五统一”管理。坚持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旅,推进旅游业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六、目标市场分析

根据对微山湖旅游景区游客的调查研究分析,可大致把微山县旅游的游客市场分为四类:

1.一级市场。济宁市、枣庄市及微山湖附近地市。这部分应该是微山湖旅游市场的主题。这部分客源一般以家庭为单位,旅游持续时间也较短,次数也较少。趣味性及与城市生活的差异性将是对这一客户群的最大吸引力,可以两日游作为目标。

2.二级市场。省内及附近临近省市。深入宣传可以吸引到范围较广的旅客,在500千米之内的旅游市场都可以作为微山湖旅游市场客源地。这一客户群可以做一日游,争取做两日游的目标。

3.三级市场。全国范围的游客,包含港、澳、台地区的游客。这部分游客主要是慕名而来,浩瀚的大湖、铁道游击队是他们观游的主要目标。

4.四级市场。这部分客户市场也为待开发市场,即为国外游客。

七、结语

在发展微山县旅游产业的进程中,一定要把旅游经济纳入国民经济总体发展计划,制定旅游产业的发展战略,确定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用产业政策开路, 拿管理体制开刀,加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力度,突出地域特色,使微山县的旅游业培育和发展成为真正的支柱产业,把微山县建设成全国著名、国际知名的自然生态型旅游胜。

参考文献:

[1] 崔春梅.加快旅游产业发展——以微山湖旅游产业为例[J].科技信息,2009,(17):149

第6篇:景区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旅游市场;需求预测;方法

一、引言

旅游需求是旅游市场形成的根本基础,没有旅游需求,旅游市场就无从谈起,旅游产品的价值也就无法实现。因此,对某地旅游产品的需求量是旅游目的地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景区、旅行社等)和旅游从业人士都十分关切的重要问题。旅游需求的重要性说明,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发展旅游业时,都必须以人们对该国或该地区旅游产品的需求为依据,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发旅游产品,合理地规划和控制旅游业的开发规模和发展速度,以实现发展区域旅游业的最佳效益。对旅游者需求研究特别是对其消费行为的研究非常重要,中国的旅游业发展需要这方面的研究来指导实践。而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行为也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化,需要业界不断地追踪研究,与时俱进。旅游者需求与消费行为将始终是中国旅游研究的前沿问题[1]。我国的学者一直以来十分重视这个问题的研究,进行不断地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活动对社会的影响不断加大,关于旅游需求的研究开始向更深的层次展开,很多不同领域的学者开始介入到旅游需求的研究之中。从旅游目的地的角度研究旅游需求可以指导目的地的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规划、旅游企业经营策略,为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研究中的统计分析

利用中国期刊网搜索,从研究内容进行选取,共有137篇文章来探索旅游市场需求预测问题。王铁生(1984)首先发表文章探讨杭州国内旅游需求预测[2]。而1985年12月通过鉴定的《北京旅游发展战略》,其中包含了客源市场调查研究篇幅,从内容上看,包括了客源市场预测、市场发展战略、旅游者行为分析等;从方法上看,使用了大规模的问卷抽样调查,并进行了旅游市场预测研究,在全国具有领先意义[3]。从此开始,我国学者对旅游需求预测进行不断研究和探索。

(一)文献数量统计

从文献的时间动态分布统计中看出(见图1),我国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仅有4篇相关文献。而持续进行此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学者陆续开始进行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从1996-2004年,文献数量基本持平,但总体上略有递增趋势。近几年(2005-)有关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又有新的增长,而且增幅很大,尤其是2005年达到15篇,是2004年的3.75倍,2006年达到了20篇,2007年截至到7月份已经有19篇文献,可见我国对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真正兴起于最近几年。

(二)研究方法分类统计

国内对旅游需求预测的研究主要是在借鉴国外旅游需求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做更进一步的探索与分析,不少学者对旅游需求预测方法改进做了大量研究[4]。笔者参考了任来玲(2006)的旅游需求预测分类[5],将137篇文献按照研究方法进行分类。从传统的研究方法来看,有60.1%的文献采用,其中有15.2%的文献采用了定性研究方法,有44.9%文献采用了定量研究方法,所有的传统研究方法中回归模型的应用最多,达到了24.6%;有39.9%的文献采用了人工智能方法,在人工智能方法中,灰色系统研究方法应用最多,达到了19.6%。

三、旅游市场需求研究轨迹分析

在对137篇文献进行总体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表1和图1),根据我国旅游市场需求研究的具体情况,从研究发展的轨迹来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旅游研究起步于改革开放以后的20世纪70年代末期,这个旅游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对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仅有很少的学者介入,研究成果很少;第二个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旅游研究蓬勃发展,有较多的学者开始对旅游市场需求预测进行研究,从内容和方法都有一定的扩展;第三个阶段为2000年以来。2000年以来,我国的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研究在数量上和研究方法上都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虽然回归模型仍然是主要的研究方法,但是已经从简单的一元回归向多元回归、指数回归、多项式回归转变,新的研究方法引入、如神经网络、粗集理论开始应用到旅游市场需求预测之中,而且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研究也不断地增加。

(一)零散的摸索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末)

在此期间共有5篇相关文献。从研究方法的时间演进看,我国的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研究在1990年以前,我国的学者开始进行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研究的摸索,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使用传统的研究方法,虽然以定量方法为主,但是利用的定量方法比较简单,回归模型都是使用了简单的一元线性回归方法,而且都以国民人均收入为自变量。

这一阶段代表性成果有王铁生,葛立成(1984)利用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运和空运发送人次对杭州旅游人次进行匡算,并指出了其中的误差。在对杭州市旅游市场需求进行预测中,认为经济发展是衡量国内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其利用人均国民收入作为自变量用一元回归模型进行旅游市场需求预测。同时为了弥补第一种方法的不足,又使用了指数方程(时间序列)进行了预测。文章最后指出旅游增长率高于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2]。叶涛(1986)首次提出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进行旅游市场需求预测。文章提出了黄山客流量模型,文章使用了回归和滑动平均结合模型对黄山旅游市场需求进行了预测[6]。韩德宗(1986)首次将引力模型和旅行发生模型引入国内,并进行了介绍、分析[7]。

(二)稳定的探讨成长阶段(20世纪90年代)

在这一阶段,旅游市场需求研究文献数量相比较第一阶段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研究方法上也出现多元化,特尔菲法、ARIMA模型和灰色系统都第一次运用到旅游市场需求预测之中,但回归模型和时间序列仍然占有主导地位。研究出现了从简单单变量分析向复杂的多变量分析、静态模型向动态模型、单一方法向方法综合发展,多种学科(如数学、地理)开始介入到研究之中的变化趋势。

一些新的预测方法、模型应用到旅游市场需求预测之中。保继刚(1992)首次运用修正引力模型对北京市6月份国内游客预测模型,并指出模型的使用范围,在我国使用引力模型存在数据问题,要使用引力模型进行旅游市场需求预测必须有些解决旅游数据获取[8]。张洪明(1995)首次将灰色理论应用于旅游市场预测之中,建立了引入残差信息的灰色预测模型,指出灰色建模不需要大量原始数据,不存在误差积累,和概率统计、回归模型比较具有精度高的特点,适合用于中长期旅游市场需求预测[9]。赵西萍,王磊,邹慧萍(1996)对国际上旅游市场预测方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旅游需求预测的发展趋势——与经营管理过程相融合的预测方法[10]。魏启恩,刘新平(1997)引入随机时间序列ARMA,ARIMA模型分析方法,建立了西安境外游客的ARIMA动态预测模型[11]。

这一阶段一些综合性的组合方法开始出现,如周建设,刘新平(1996)选用了逻辑斯缔曲线模型,选用常规的线性回归和三次曲线模型等7种模型对昆明入境游客进行预测,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带虚拟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和指数曲线模型较优。并利用7种预测模型进行了组合预测[12]管宁生,杨丽,王建平(1998)利用指数模型和特尔菲法对鹤庆县旅游市场进行了预测[13]。

(三)快速的发展整合阶段(2000年-)

2000年以来,我国对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目前有108篇成果出现,远远多于前20年的总和,由此来看,对于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成为了旅游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经济学的介入和人工智能理论的成熟以及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旅游研究者将计量经济方法、神经网络、灰色模型等这些方法引入旅游业,并进行了旅游需求模型和预测研究的有益探索。在旅游市场需求研究中尝试将新的研究方法于最新的研究结合和整合运用,研究方法逐渐精细化,这样得益于旅游需求理论的不断提升,旅游建模和预测方法也经历了比较大的变化。

李峰,孙根年(2006)应用旅游本底趋势线的概念和方法研究了2003年“SARS”对我国的旅游的影响[14]。吕连琴,王世文(2000)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小浪底国内客源市场的趋势和走向,还尝试采用了趋势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分级累计法、平均值法等多种预测方法,对小浪底旅游区国内旅游市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预测[15]。田喜洲(2001)对重庆市美国旅游客源市场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通过建立指数方程预测模型预测了重庆市未来3年的美国游量[16]。张启敏,汪文帅(2002)采用Hammerstein模型对宁夏2006年的旅游需求量进行预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修正,同时指出在小样本条件下Hammerstein模型是一个非线性模型[17]。吴江,黄震方(2004)运用Logistic曲线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进行模拟,并应用StellII语言建立了模型,代入一定的数据进行处理,模拟旅游产品生命周期曲线,并对这一曲线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得出旅游市场预测的非线性规律,并讨论回头客对旅游地持续发展的重要性[18]。王娟、曾昊(2001)研究了人工神经网络(ArtficialNeuralNetworks)在旅游市场预测的应用及其重要性[19]。郑江华,刘平(2001)利用线性组合预测方法对新疆国际旅游客源量进行了预测[20]。张立生(2004)研究了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并对经济、人口和交通因素分别进行分析,建立了预测模型,预测了我国2005年和2010年的国内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21]。刘颂(2003)利用GM(1,1)模型对旅游地客源市场动态预测方法进行了探讨[22]。曹霞(2006)在分析上海市2000年1月—2004年9月旅游市场动态变化时序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博克斯-詹金斯(B-J)方法预测了2004年4月—2004年9月间上海市旅游客流的发展变化趋势[23]。谭频频等(2006)建立基于月度数据的桂林漓江旅游航班、运量及游客的需求预测模型,运用指数平滑、SARIMA和Elman人工神经网络3种方法,并采用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差百分比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评价模型预测效果。预测实例表明Elman神经网络模型更能反映时间序列的波动性,更适合桂林漓江旅游需求预测[24]。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国内对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从研究方法来看,国内在对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过程中仍然偏重于定量研究方法(模型)的使用和探索,但是,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近年,开始注重定量与定性方法相结合以及一些方法的综合运用,预测方法正由单一化逐渐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但是和国外的研究相比较,虽然研究方法日益丰富,但是研究零散,缺乏系统性,没有形成体系,因此,对于研究方法的理论探讨和体系形成需要不断地努力。

第二,从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来看,国内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研究方面着重现象的统计描述,利用模型进行过程和机制分析较少;针对某一消费者群或旅游目的地的实证分析较多,对基础理论与方法论的探索少;强调个案研究多,以个案推导整体的做法不够严谨,样本质量和代表性存在问题,研究结论不具备普遍指导意义。在研究中对于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够,对于预测过程和结果的分析不足,致使其实用价值受到很大影响。

参考文献:

[1]范业正.旅游者需求与消费行为始终是旅游研究的前沿问题[J].旅游学刊,2005,20(3):10-11.

[2]王铁生,葛立成.对来杭国内旅游者的动态分析[J].浙江学刊,1984(4):7-13.

[4]欧阳润平,胡晓琴.国内外旅游需求研究综述[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3):80-83.

[5]任来玲,刘朝明.旅游需求预测方法文献述评[J].旅游学刊,2006(8):90-92.

[6]叶涛.黄山旅游市场的分析和预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6(2):63-68.

[7]韩德宗.旅游需求预测重力模型和旅行发生模型[J].预测,1986(6):66-67.

[8]保继刚.引力模型在游客预测中的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4):133-136.

[9]张洪明.森林旅游客流量引入残差信息的灰色预测[J].四川林勘设计,1995(4):29-33.

[10]赵西萍,王磊,邹慧萍.旅游目的地国国际旅游需求预测方法综述[J].旅游学刊,1996(6):28-32.

[11]魏启恩,刘新平.西安市境外游客动态预测模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67-71.

[12]周建设,刘新平.昆明境外游客市场预测探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4):75-79.

[13]管宁生,杨丽,王建平.鹤庆县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J].社会科学家,1998(增刊):105-108.

[14]李峰,孙根年.基于旅游本底线法(TBLM)的旅游危机事件研究——以2003年“SARS”事件为例[J].人文地理,2006(4):102-105.

[15]吕连琴,王世文.黄河小浪底旅游开发的国内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4):93-96.

[16]田喜洲.重庆市美国客源市场分析、预测与开发对策[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1(3):18-20.

[17]张启敏,汪文帅.宁夏旅游需求量的预测[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162-165.

[18]吴江,黄震方.旅游地生命周期曲线模拟的初步研究—Logistic曲线模型方法的应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5):91-94.

[19]王娟,曾昊.人工神经网络——一种新的旅游需求预测系统[J].旅游科学,2001(4):24-27.

[20]郑江华,刘平.新疆国际旅游客源量的线性组合预测[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1,1(2):140-143.

[21]张立生.我国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分析与预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1):59-61.

[22]刘颂.旅游地客源市场动态预测方法探讨[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03(4):107-110.

第7篇:景区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一、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不断拓展旅游客源市场。上半年紧紧抓住*****旅游资源推介会、5.15第七届**国际旅游投资洽谈会暨2005年海峡(***)旅游产品交易会、杭州国内旅游交易会等契机,开展一系列声势浩大的宣传促销和招商引资活动。4月23日至25日,由**市人民政府和**市农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旅游资源推介会,在**农业展览馆隆重举行。我市旅游企业在**农业展览馆共设展位47个,其中***展位特装设计及各参展单位资源展示,获得了各位来宾和**市民的好评。为期三天的旅游资源推介活动,35家参展单位在47个展位上共散发画册、折页、VCD风光片、书签、旅游线路报价表等各类宣传品4.96万份,与15家**市旅行社签定组接团合同31份,组团数93个,组团人数2422人次,组团金额186.1万元;与26家**市旅行社达成意向组团数104个,意向人数1.39万人次,意向金额552万元。接待来访和旅行商及市民28070万人次。部分参展单位还在展销期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促销活动。如***艺术团每天在展馆进行多场茶艺表演。**、**等部分景区(点)还采取景点门票奖券(门票免费一日游)抽奖和旅游知识有奖问答等多种形式,吸引观众,活跃展台气氛,刺激**市民到**旅游。

5月14日至16日,由**市人民政府和**省旅游协会主办,**市旅游局承办的***旅游产品交易会,在***酒店隆重举行。这次活动,共邀请海内外旅行商87名,其中:境外旅行商65名,主要来自台湾、金门、马祖、香港、澳门等地;境内旅行商22名,主要来自上海、江苏、河南、浙江、安徽、山东、广东及本省。活动期间,在**酒店共设立42个展馆,参展单位主要来自新加坡、台湾、金门、广州、汕头及**10个县(市、区)旅游企业和旅游商品生产厂家。42个展馆共展出旅游纪念品、旅游工艺品473种,其中境外19种。现场销售额5.36万元。签订旅游组接团合同5份,组接团人数达17000人次,组接团金额1450万元人民币,其中**3家国际社分别与台湾、金门、香港旅行商签订组接团合同3份,组接团人数12000人次,组接团金额150万美元;为期3天的活动,在42个展馆共接待海内外来宾及**市民4500人次,散发画册、折页、DVD风光片、旅游线路报价等各种宣传品5万余份。这场活动受到了与会来宾和广大市民的好评。这次旅游产品交易会,是历届规模最大、活动内容最多、展示**旅游风采最为强烈的一次。其主要体现在:一是在省旅游协会的大力支持下,邀请的境外旅行商人数比以往任何一届都多;二是第一次在投洽会期间布置旅游产品展馆,且规模一次性就达到40多个,并有海峡两岸50多家参展单位,携带近500种旅游纪念品和旅游工艺品参加展销;三是活动期间接待来宾及市民近5千人次,散发各种宣传品是历届投洽会的总和;四是第一次举办了**座谈会,为进一步拓展**旅游市场,繁荣**的旅游事业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五是首次由我局独自在旅游产品交易会开幕式和欢迎晚宴上承办了二场文艺演出。

6月5日至6月6日,由国家旅游局、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旅游局和杭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04年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在杭州市和平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根据国家、省旅游局统一布署,我市组成由市旅游局局长为团长的一行260多人(含非正式代表,我市参团人数位居全省前列)的**团,赴**参加了这届规模浩大的旅游盛会。为期二天的旅交会,我市分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旅交会期间,参展的115家旅行社、星级酒店、景区(点)、旅游商品厂家、旅游汽车公司、机场、火车站等旅游单位,在8个展台(其中**市6个、**区1个、**市1个)上共散发旅游风光片、旅游画册、折页、导游图、书签、年历卡、景区简介、招商计划书、茶叶等各种宣传资料和旅游纪念品37000多份。签订旅游组接团意向协议团队620多个(其中自驾车团60多个,180多驾次;会议团3个,1000多人次;旅游专列1个,700多人次),人数3万多人次,意向组接团金额750多万元。接待旅游业内人士、旅行团、杭州市民8万多人次。今年我市旅游展台除设计新颖、内容充实、突出生态旅游特色外,还注重在实物展示上下功夫。由****叉车有限公司生产的环保电瓶车,一在展台上亮相,就吸引来了许多客户。展销期间共签订购买合同8份,金额达40多万元。旅交会期间,我们还积极与省内的兄弟地市和浙江、上海、江苏等周边省份的旅游局、旅行商、投资商进行沟通,向他们推介**的特色旅游资源和重点旅游招商项目,广泛吸引海内外宾客、旅行商、投资商来**旅游观光、投资兴业。组织部分县(市、区)旅游管理部门、景区(点)负责人考察了浙江省的一些3A、4A级旅游区,着重了解景区(点)建设情况和管理经验。**市还充分借助旅交会这一活动平台,在会展前后以大篷车的形式,赴千岛湖、湖州、嘉兴、温州等地开展旅游促销活动,并与当地旅游、景区管理部门开展交流座谈,学习他们在景区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按照特色旅游线路,组织拍摄富有**风情的《中国**》DVD电视风光推介片。编制反映**主要景区(点)的《**旅游个性化邮册》等旅游宣传资料。

三、抓好旅游项目开发和招商引资工作,强化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目前正在与北京连五洲集团洽谈**景区整体经营权转让事宜。

四、认真抓好“春节”、“五一”二个旅游黄金周的统计、市场分析、宣传等方面的工作,促进假日旅游健康有序的发展。

六、积极参与市委办组织的关于**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调研;参与市人大组织的关于延平区旅游工作情况的调研;参与局组织的关于**入境旅游市场的调研。

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组织有关专家,完成《********》和《********》的评审,并根据专家的评审意见,认真做好该《纲要》的修改工作。

二、积极参加省旅游局组织的8月份赴西北旅游促销活动。

第8篇:景区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九江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4-0092-01

九江市位于江西省北部,东北与安徽省毗邻,西北接湖北省,西临湖南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2011年,全市旅游经济突飞猛进,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2868.76万人次,同比增长43.88%;旅游总收入205.68亿元,同比增长43.88%。但发展的同时,许多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分析九江旅游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宜的对策,以期对当地旅游产业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九江旅游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旅游资源数量多、质量高

九江旅游资源品类齐全,共有54类,全市重要的旅游景点230多个,现已开放的有130多处,形成了集名山、名湖、名江、名城和名人古迹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适合各种不同层次的旅游需求。中国唯一的世界文化景观——庐山,国际重要湿地鄱阳湖,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等等,都是全国绝无仅有的,具有多重旅游价值。

(二)景点可进入性不断增强

九江位于长江中下游,处于长江水运大动脉与京九铁路大动脉的交汇点上,交通运输便利。境内铁路线总长389公里,主要有沙大、合九、京九等铁路,是南浔铁路终点,并与浙赣、京广和鹰厦铁路连网。公路四通八达,总里程3753公里。九江港是江西唯一对外口岸,年吞吐量超过600万吨。九江机场已开辟了至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的航线。九江所有景点以庐山为核心而逐次展开,名山、名江、名湖、名洞、名城、名寺、名楼、名院环绕在庐山周边,全长近80公里的双向四车道环庐山高等级公路恰似庐山的一条美丽项链,将各景点有机串联。从九江市区出发,1个小时内能到达98%以上的景点。

(三)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提升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九江旅游配套设施在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截止2009年底,全市共有旅行社89家;星级饭店66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10家,三星级36家,二星级19家;农家星级饭店18家,乡村旅游示范点12家。2009年,有9家旅行社通过了全省首批三星级旅行社初评,2家旅行社通过四星级旅行社初评,庐山西海温泉创建4A景区顺利通过省级评定。市内有旅游汽车近500辆,各景区点的通讯、金融、购物等服务设施也基本完备。

(四)九江旅游产业发展机遇难得

1.国家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机遇。旅游产业作为拉动内需的优势产业,也将获得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这些都将有助于提升和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并带动旅游产品的开发。随着一批重大旅游基础设施和项目的陆续建设,将形成新的旅游热点和吸引力,刺激旅游需求的增长。

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九江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区、主战场,旅游又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优先发展的产业,九江要抓住这个契机,率先打响旅游品牌。九江是环鄱阳湖城市中的唯一沿江城市,使九江的“要冲”位置更加凸显。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将促进九江生态经济的发展,推动九江生态城市建设,并带动九江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二、九江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主要体现

(一)旅游行政管理体制紊乱

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的落后,造成了部分景区管理粗放,景区盲目开发,致使资源浪费,景点之间恶性竞争,不能共享游客资源。

(二)资源开发不合理

一些非常优质的旅游资源如鄱阳湖、柘林湖以及旅游资源较丰富的县(市)如共青、彭泽、瑞昌、修水等其旅游开发还还不够深入,处在起步阶段。相反,部分著名景点尤其是庐山风景区则过度的问题比较严重。在旅游旺季,牯岭街、含鄱口、仙人洞等人满为患,堵车非常严重,为庐山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

(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功能差

九江市内星级饭店很少,四星级饭店10个,五星级饭店只有1个。在旅游交通方面,各景区景点的旅游公路等级状况较差,市内高级公路通车里程少,通往部分景点景区的公路等级低,路况差;车站设施老化,车况较差;管理服务不到位,宰客、超载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旅游市场开拓滞后

由于市内各景区在经营开发方面基本上各自为政,缺乏整体行动的市场联合宣传和促销。作为旅游行业主管部门的旅游局,由于受各种客观条件和相关因素的制约,无法将旅游产品进行统一包装后进行整体旅游形象宣传,更谈不上对全市旅游业的开发进行统一的对外宣传和市场促销。

(五)旅游人才缺乏

九江旅游的专业队伍人数少,质量不高,管理人才特别是高层管理人才紧缺。在宾馆饭店业,相当一部分管理者缺乏必要的经营、管理和专业知识;普通服务岗位的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在导游业,导游人员的专业素质、道德水准参差不齐。

三、九江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理顺旅游管理体制

政府应把理顺体制作为工作的重点。旅游景区应突破行政区限制,建立“全方位”的旅游管理协调体制,进行各精品景区和黄金线路的连线并网,实现资源、客源、市场共享,取得区域旅游生产力的效应最大化。保障九江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科学规划旅游产业

通过区域资源评价、旅游市场分析、区域区位分析,准确地把握当地的自然环境、历史脉络、文化内涵、地方特色,科学、合理、有效地引导九江旅游产业发展,从而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对旅游资源开发,避免低层次开发和先破坏后治理的现象发生。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要创新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旅游发展资金,切实改善景区景点的路、讯、水、电等设施水平,拉近重要景区景点的时空距离,形成“1小时旅游圈”,继续提高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紧紧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加速建设,配套完善。

第9篇:景区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确保安全,实现目标,提升效益,树立形象,探索规律”指示精神,按照“统一指挥,属地管理,部门配合,上下联动”原则,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丰富旅游产品供给,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接待服务质量,狠抓安全生产,确保实现“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的目标,让广大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喜庆、欢乐、祥和、团圆的国庆、中秋假期。

二、工作重点

(一)确保旅游安全

做好“十一”、“中秋”假日旅游安全工作,对于维护假日期间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开展节前安全生产大检查。按照市安委办、市假日办的统一部署,9月中旬,组成8个联合督查组,围绕旅游、森林防火、道路交通、公众聚集场所、特种设备、建筑施工、中小学校校舍、食品安全、水利设施、地质灾害、景区景点、古民居、古建筑等安全防控情况,各部门应急值守、应急队伍和应急预案制定演练情况等,对全市旅游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全面督查。

2.加强游客密集场所的安全保障工作。对交通集散地、旅游住宿设施、旅游景区、大型游览游乐设施、旅游餐饮场所等游客密集场所,实行重点安全检查,严格“十一”、“中秋”假期各类节庆活动审查和监管。

3.加强旅游交通等重点环节的安全监管。重点做好旅游车辆运营监管和驾驶人员的安全教育,严查非法运营和违规违章驾驶行为。铁路、交通、民航等部门要加强运力保障、安全监管和客流疏导,做到安全有序运营,避免大规模游客滞留。

4.加强对经营漂流等特种旅游项目的经营企业的管控。严格经营许可准入制度,坚决取缔无证经营或在景区(点)内擅自开展漂流、竹筏摆渡等旅游项目。

5.继续加强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坚持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主动应对流感疫情的变化,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疫情传播、蔓延。

6.加强预警反应和应急准备。重点针对交通拥堵、灾害天气、地质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做好预警提示和应急准备。公安、交通运输、铁路、民航、卫生、气象、旅游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协作,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值守,并开展预案演练、现场疏导和人员安检等工作,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及时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二)加强宣传营销

抓好宣传营销工作,营造欢乐祥和节日氛围。

1.宣传部门要围绕产业发展、市场形势、消费热点,组织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主流媒体,加大报道力度。制定旅游宣传计划,主动为媒体提供相关线索和信息,创造良好的采访环境。充分发挥新闻宣传在舆论导向、引导消费、规范行为等方面作用,大力宣传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康体养生、节庆赛事、商务会议等新业态产品,突出“假日旅游、百花齐放”主题。

2.旅游部门要充分利用9月中旬参加天津**中国旅游产业节、宁波旅游节、扬州长三角旅游城市联盟会议和厦门旅博会的平台,积极组织全市旅游企业开展旅游促销活动,“十一”黄金周**旅游最新信息,提前炒热市场。围绕“共庆祖国六十华诞,共享中秋团圆佳节”的主线,积极推出一批文化内涵突出、参与性强的旅游节庆活动,活跃假日旅游市场,营造节日祥和氛围。要大力开发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休闲度假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健身康体旅游等产品,倡导健康有益的假日休闲生活。积极引导自驾游、探险游、自助游等个性化旅游活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满足广大游客多样化出游需求。

(三)提升服务质量

市假日旅游协调领导组各成员单位要加强对假日旅游市场的规范和引导,努力营造和谐、文明、有序的旅游环境。

1.各窗口单位要大力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广泛开展诚信服务、文明服务、精细服务、快速处理投诉服务、出游信息服务和散客咨询服务等,进一步方便居民假期出游。各旅游企业要制定假日旅游接待方案,加强仪容仪表、规范操作、文明服务的培训,提高综合服务水平,落实工作职责,高标准完成接待服务工作。

2.开展联合执法,加强假日旅游市场监管,严厉查处哄抬物价、“零负团费”、以次充好、强迫消费和违规经营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营造文明有序的旅游环境。

3.广泛开展规范全市宗教旅游场所燃香等提升文明素质活动,引导游客文明旅游、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理性消费,共同创建和谐文明的旅游环境。

三、工作步骤

(一)部署阶段(9月10-18日)

主要内容:①印发《关于认真做好“十一”黄金周、“中秋节”假日旅游工作的通知》。②完善市、区县、涉旅企业三级假日旅游协调机制。③召开市假日旅游协调领导组会议。④市假日旅游协调领导组各成员单位召开干部职工大会,进行全面部署和广泛动员,细化工作安排,责任到人。⑤各成员单位排定值班表并上报市假日办。

(二)准备阶段(9月19日-29日)

主要内容:①市假日旅游协调领导组成员单位加强对旅游市场的安全督查工作,督促各相关单位在黄金周前对安全工作进行补缺补差,整改到位。②启动黄金周旅游信息预报系统。各区县假日办、**风景区假日办、各景区(点)、旅行社应按规定及时向市假日办报送旅游接待情况与客房预订情况。③推荐全市黄金周旅游新产品、有关节庆活动、旅游消费温馨提示。④公告市、各区县和**风景区旅游投诉电话。⑤印制市假日办假日值班表并报全国、全省假日办和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市假日旅游协调领导组成员单位、各区县假日办值班表收集汇总完毕。各区县核定上报的监测景区(点)旅游接待量统计表汇总完毕。⑥市假日旅游协调领导组有关成员单位按照市假日办制定的黄金周督查安排表做好节前督查工作,并于9月28日下午前将督查情况报市假日办。

(三)实施阶段(9月30日-10月8日)

主要内容:①市假日旅游协调领导组成员单位工作人员全部按职责到岗,工作安排全面到位,各相关负责人靠前协调,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②假日值班电话和旅游投诉电话24小时保持畅通,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遇新情况、新问题,要立即向带班领导汇报并积极受理,妥善处理。③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做好旅游宣传报道及旅游统计信息工作。全市旅游信息及黄金周旅游工作简报一日一报;全市旅游统计信息每日在**市旅游网上。④**市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随时准备启动。⑤优质高效地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四)总结阶段(10月10日前)

主要内容:①市假日旅游协调领导组成员单位在黄金周后要对黄金周旅游工作运行、市场分析、存在问题等情况,进行认真地总结分析并形成文字材料,并于10月8日下午5时前报送市假日办。②市假日办汇总并形成综合材料,报国家、省假日办和市委、市政府。

四、职责分工

市假日旅游协调领导组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要根据今年“十一”黄金周旅游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按照职责分工,强化责任,切实做好假日旅游各项工作。

1.各区县人民政府、**管委会按“属地管理”的原则,负责所属行政区域内的旅游安全、市场秩序、社会治安、旅游接待、游客集散地和景区(点)经营秩序的管理;按照9月22日市委常委会会议要求,结合区县、管委会各自特点,黄金周期间要在高速路口、火车站、汽车站、重要景区(点)设立咨询服务台,及时提供服务咨询,受理旅游投诉,维护现场秩序。咨询服务台设计要美观,在辖区内要统一样式,委派精通业务的同志提供服务,此项工作须在9月29日前完成,9月30日开始启用。

2.市委宣传部负责组织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市内外主流媒体,围绕产业发展、市场形势、消费热点等加大报道力度,并统筹安排黄金周前后新闻宣传报道和重要新闻媒体接待工作;配合市假日办做好旅游市场督查、检查的宣传报道工作。

3.市旅委负责假日协调中心、统计预报中心、投诉受理中心、全市导游员、旅行社和星级饭店的管理工作;负责全市旅游应急预案的制订和实施。市旅游联合执法办公室负责旅游市场检查和投诉处理。

4.市公安局负责全市的社会治安、社会稳定和消防安全工作;负责城区主次干道及全市境内旅游公路的道路畅通和道路交通安全、城区和游客集散地及景区(点)停车场的秩序管理工作;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强行拉客、机动车辆追客等行为,特别是对桑拿浴室、洗脚屋、美容厅、茶楼等场所的骗客宰客行为引发的治安案件进行重点打击;负责全市社会治安秩序、社会稳定以和各类交通事故处理工作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加强对三轮车管理;牵头负责滨江路(老街段)沿线秩序管理,车辆疏导,制定实施方案,并于9月28日前报市假日办。

5.市交通局负责全市各类营运车辆的有序管理、有序调度、市内旅游公路的道路畅通和各类汽车站、码头、水上交通的安全、秩序、调度管理工作,特别对非法营运、站外揽客、转卖乘客、乱停乱放、乱收费的运输车辆进行打击;负责全市营运车辆、运输市场秩序和游客紧急疏导应急处置预案的制订和实施,确定专人每日向市假日办按时报送车辆运营和游客出游统计报表;负责市长运公司二期应急停车场的启用;负责市长运公司咨询服务台的设立,于9月29日前完成,9月30日开始启用。。

6.市卫生局负责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负责全市宾馆、饭店、餐馆及饮食摊点、排挡等公共场所卫生和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和医疗急救中心的快速高效运转;负责全市突发性公共卫生、食物中毒和重大伤亡事故的医疗紧急救护方案的制订和实施。

7.市安监局负责全市各类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和各类安全事故的处置工作;牵头负责特种旅游的安全;牵头负责全市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修订和实施。

8.市质监局负责全市各类产品质量和特种设施设备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9.市林业局负责森林防火安全工作。

10.市工商局负责维护全市的市场经营秩序和中心城区集散地的旅游市场秩序工作,打击黑社黑店、流动叫卖、尾随兜售、乱设摊点、出售假冒伪劣商品、短斤少两等行为。

11.市物价局负责全市酒店房价、商品价格和旅游价格的监督管理工作,对不执行明码标价或低价恶性竞争谋取暴利的行为,依法严肃处理。

12.市文化局负责全市公共娱乐场所、文物古迹、网吧的安全和经营秩序管理工作,打击歌舞厅等娱乐场所欺客宰客不法行为。

13.市建委负责中心城区亮化、绿化、建筑工地施工安全、供水安全、公交车的营运安全;负责横江桥应急停车场的启用。

14.市国土局负责全市交通干线地质灾害和景区(点)地质灾害的安全防范工作。

15.市气象局负责全市气象预测、预报工作,并将每日的气象预测、预报,报新闻单位和市假日办。

16.市城市执法局负责全市的市容市貌、摊点整治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17.市规划局做好中心城区停车场的规划。

18.市文明办负责全市文明创建、旅游环境优化、节庆氛围营造工作。

19.市农机局负责对全市农用车辆、拖拉机等进行管理,严禁农用车、拖拉机超载、超速行使,对农业专用机械车辆非法载客运输的行为,依法严肃处理。

20.市药品监督局负责全市宾馆、饭店、餐馆、饮食摊点、排挡等公共场所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及全市药品、保健品的质量管理和安全,对药品、保健品批发、零售商店出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依法严肃处理。

21.市商务局负责监测全市重要商业网点、大型零售商场、超市和社会餐馆经营情况,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

22、市统计局做好旅游统计监测工作。

23、团市委负责组织青年志愿者到景区、火车站、汽车站、公交车站等游客集散地开展志愿服务。

24.**机场分公司负责机场安全工作,每日将机票预订、航班增减和包机等情况,及时报新闻单位和市假日办。

25.**火车站负责火车运行、旅客疏导分流和站内安全工作,每日将车票预订、列车和专列增减等情况,及时报新闻单位和市假日办,确定专人向市假日办按时报送黄金周有关统计报表。

26.**供电公司负责全市的供电、用电安全工作。

27.市电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负责全市通信网络的安全和畅通,并向进入**市外地移动、联通用户,节庆欢迎短信、温馨提示信息。

五、四点要求

1.落实值班制度。市假日旅游协调领导组各成员单位,要全面落实假日期间24小时值班制度,责任到人,确保信息畅通、反应迅速、处置得当,及时受理旅游投诉。

2.做好旅游统计。各区县假日办、**管委会假日办、各景区(点)和旅行社,要认真落实“**市黄金周旅游统计制度”,加强假日旅游期间旅游统计工作,按时向市假日办填报有关报表和分析材料。

3.加强假日督查。对市假日旅游协调领导组各成员单位黄金周旅游工作部署、执行情况,市假日办联合市安委办进行重点督查,并通报督查情况。

4.报送假日总结。黄金周结束后,市假日旅游协调领导组各成员单位要认真总结,注重挖掘和提炼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并将书面材料及时报送市假日办。

附件:1.市、区县、涉旅企业三级假日旅游协调机构示意图

2.责任单位任务分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