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教好小学数学范文

如何教好小学数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教好小学数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教好小学数学

第1篇:如何教好小学数学范文

关键词:创造力 意识 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115-01

数学学科,作为思维体操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数学源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知识,要针对教材的特点,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合理的学习习惯。

教师,首先要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弄清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处于愉悦、轻松的心境之中,学有所乐,乐中悟道。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的缘故,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层面相对狭窄,没有丰富的生活实践,对于一些理论性的问题,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如果能把数学中的理论和学生生活实际中常见的事物联系起来,对于学生理解有明显的启发作用。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实际能力,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同时也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常数学概念比较精炼,内容也抽象,再加上学生理解能力的限制,客观上增加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其实,有许多数学问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予以解决。为了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数学,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动手操作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动手操作的机会。这一策略,刚好符合小学生好动的年龄特征。例如,在教学平移旋转这节课时,教师除了用好教材中所提供的活动方法外,还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自行设计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例如,让学生把橡皮假设成小乌龟,再按照教师的指令移动橡皮小乌龟,体验平移的内涵。又如,让学生站立并伸直右臂,向左、右转,获得逆时针旋转90°,顺时针旋转90°的切身感受。通过操作使学生明白,平移与旋转都是全等变换,它们共同的实质就是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这时只需稍加提醒,学生便会领悟其中的不同。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逻辑思维也刚刚开始,所以教小学数学是比较有挑战性的,我的体会是:(1)尽量用直观的,讲故事的方法来教学。小学生喜欢听故事。一年级开始学数字,可以讲一些数字的故事,举例讲为什么要有数字等。(2)尽量讲多一些数学背后的意义。如为什么要有小数,为什么要有分数,这些数字有什么用处。(3)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可以举比较夸张地例子。如讲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可以举狗追食物的例子。可以比较夸张地说让狗跑弯路等。(4)尽量贴近小学生的生活举例。小学生正处在萌芽期,他们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万不要对孩子大声叫骂。样不但会适得其反,会给孩子的未来造成影响。学方面建议不要留过多的作业和背诵,课堂上多用实物举例,帮助孩子理解,对回答问题好的孩子适当给予奖励。并在班内举行数学竞赛之类的活动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在小学时期势必掌握的数理知识不会高。多数孩子都是带着会数出123这样的能力进入了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个金字塔。数学是高等数学的基础,初中的一道证明题被浓缩为高中的一个定理。很明显小学的数学只是金字塔的最底层,它决定了学生对“砖块”的形状的把握孩子这个时期是个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的时期,或许不少老师强迫孩子背诵很多定理公式,但是数学其实是可以看得到摸得着的,它不只是理论触摸更重要在现实中。因此,不要扼杀孩子的想象力而让他把一切看作是一个答案。哪怕是火柴棒比出的数字橡皮筋勒出的三角形,最好是积木。说一些具体的小学数学从开始的识数过渡到加法、减法、综合、圆的面积计算。一元一次方程,和最灵活的行程问题等。这些都不是难点,还是和前面一样,这些是最容易和孩子身边的事物结合利用的知识了。我们会走路、有行程、有未知、有方程、有图形、有面积、有物品的多少、就有了加减乘除……因为这是个基础阶段,只是被分成了几个大片面并不枯燥并不难懂。有了兴趣一切都好,灌输给一个人“数学好玩”这个概念。

还有上课的时候,不要频繁的看教案,因为小学的孩子会在心里觉得这个老师很没水准。小学的孩子有蛮多的应用题,其实最好可以加上图画给他们上课,我记得我三年级的数学老师很会画画,而且很幽默,所以我们班三年级数学成绩很好。课下的作业量:(1)不要叫他们抄考卷,把试卷一遍一遍的抄,再好的老师这样布置作业也会被学生鄙视。(2)其实学生都想作业少一点儿的,最好布置那些有用的,量也不会很多的,毕竟孩子不是工具。好的老师应该是能把概念讲清楚的。这点很重要,磨刀不勿砍材功,我很反感现在老师作业布置非常多,其实这样是老师涂省事,一个好老师应该不会让学生做特别多的题目,她会挑重要的题目让学生做。其实一本练习材料足矣。其他的题目需要老师补充,这需要老师备足够长时间的课。

最后,教师要主动为学生们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因为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和课堂气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完全决定学生一切并严格控制、监督学生行为的专制作风型教师,必然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严肃呆板、谨小慎微、依赖性强;而尊重学生人格,和学生互商互助、协调行动的民主作风型教师则能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更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钱学森,主编.关于思维科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第2篇:如何教好小学数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能力;学习兴趣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to explore and improve interest in learning to do Primary Mathematics Teaching

Zhang Yao-jun

【Abstract】Teachers should be good at creating an atmosphere to explore the rich, and full of atmosphere and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explore, life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people has a symbiotic relationship. If the teacher is teaching from this perspective. Then the mathematics classroom will become a student's favorite class, as they showcase their talent, they will therefore generate a strong interest in learning mathematics, mathematics classroom will consequently vivid.

【Key words】Primary Mathematics; Inquiry abilities; Interest in learning

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是对学生以后学习更抽象数学知识的奠基时期。在这个时期,要使学生充分享有学习的主动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在教师主导下,学生个体主动认知的过程。然而,如何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呢?从学习数学成功者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关键,而数学课堂则是训练学生思维的主阵地。

1. 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1.1 利用电教化手段可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效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发生了兴趣,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元的认识”导入课题时,先通过课件出示一个百宝箱来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猜猜里面有什么宝贝?先出示第一样宝贝:五朵小花。 每朵花上都有一个汉字,这五个汉字分别是“圆”、“壹”、“贰”、“伍”、“拾”。五个汉字先后依次呈现,让学生读一读这几个字,为后面认识人民币做铺垫。再出示第二样宝贝:成扇形排列的1 元、2 元、5 元、10 元、20 元、50 元六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问学生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喜欢用来买什么?通过设计一个百宝箱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活泼愉悦的课堂氛围。

1.2 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有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而且还具备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是一种新型教学辅助手段。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内容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仅凭教师枯燥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能巧妙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就能轻松地解决。并且对重点和难点还可以重复再现,将反映好的解题思路的计算过程投影出来,能再次启发学生的思维,有效开发学生的智力。这样既生动具体,又节省时间,效率还高,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

如:在讲解“有一筐苹果,甲取出一半又1 个,乙取出余下的一半又1 个,丙取出再余下的一半又1 个,这时筐中只剩下1 个苹果。问筐中原来共有多少个苹果?”此题如果从正面解题容易使学生陷入困境,于是,教师可以做出课件,让学生直接去看,丙取之前共有多少个苹果?(4 个)乙取之前有多少个苹果?(10 个)甲取之前有多少个苹果呢?(22 个)这即为筐中原来总的苹果数。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解决了数学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2. 提供良好的学习背景和可探究的学习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背景和可探究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广阔背景中更好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并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变为学生自己探究的创新过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以下的可探究学习情境:上课开始,我拿着一捆36本课外书,从容地走进课堂。同学们在猜想:这节课老师让我们看课外书了。于是我指着这捆课外书说:“这36本课外书,我要分给你们三个小组,要求让第一组分得这捆书的三分之一,第二小组分得这捆书的六分之二,第三小组分得这捆书的九分之三,请同学们说一说,这样分法合理不合理,谁分得多?谁分得少?结果分完没有?”这样问题的创设,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探究活动立即在课堂上显现,有的按照自己的思路去画线段图,有的一会儿测量,有的一会儿皱眉思索,兴趣盎然,学生会心地笑了,一样多。这时,学生又产生困惑,为什么会一样多呢?最后经过引导探究,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3. 动手操作积极验证探究成果

学生一旦在自己的活动中无意识发现了新的知识,就触及了他的精神需要,他就会有一种需要探究和满足的欲望,此时教师创设一种宽松的、开放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辨论、取长补短,尽情地分享发现后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揭示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后,传统的教法往往到此止步。运用大量的练习里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但是有的学生出现了怀疑,是不是求所有的长方形周长都可以这样算呢?他们产生了要验证的欲望,看一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这时老师就让学生用不同长度的小棒随便摆长方形,得出了很多种摆法,再运用公式进行计算.通过大胆验证,学生确信不仅前面课上出现过的长方形周长可以按公式计算,而且自己随便摆的一个长方形,周长也可以这样计算,更加深了学生对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理解,也使学生确信自己的发现是正确的,使学生真正参与了规律形成的全过程,从而让学生主动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使学生不仅品尝到思维结果,还欣赏到思维过程的无限风光。

4. 加强课堂活动与探究活动的结合

第3篇:如何教好小学数学范文

一、落实课堂常规训练,使课堂纪律规范化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而小学生则习惯于感受具体的事物,数学课对小学生来说不免有些枯燥。学生一旦没有兴趣,课堂秩序就容易出现混乱。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课堂教学是一种需要在有序的环境中才能进行的活动,混乱将使教学无法展开,而有效的课堂纪律管理,实际上是在建立有序的课堂规则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个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常规,就不可能将这些孩子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

二、提高自身的教学组织能力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1.抓好一节课的三个关键点。每节课的三个关键点是开头、中间、结尾。可以利用预备铃到上课的前几分钟,要求学生准备好学习用具,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想想这节课要学什么内容;刚一上课,教师不要急于讲课,要让学生先坐好,检查准备情况,同时要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热情,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上来,甚至牺牲一分钟开个玩笑,活跃一下课堂气氛,让学生重新焕发学习热情。

2.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效的沟通技能在课堂中的运用与其他教学技能一样重要。事实上,它是实施班组良好管理的基础。如果不擅长沟通,教师要形成良好管理机制以及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努力就会受到限制。

三、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增强讲课的吸引力

一节课40多分钟,学生如果感到老师的讲课枯燥无味,并且数学本身就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所以,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和怠慢的情绪。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增强讲课的吸引力也是维持课堂秩序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提高教师教学的艺术呢?

1.授课方法要灵活,张弛有度。单调死板的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烦,灵活多样的教授方法会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并牢牢吸引住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注意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2.讲课要用谈话法,语言要有幽默感。教师语言幽默更能调动学生听课的热情,课堂气氛会显得轻松愉快,充满情趣,这样的课堂才是孩子们向往的知识乐园。

第4篇:如何教好小学数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101

小学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在学生整个受教育阶段占据着重要的影响。小学数学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数学意识,认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的学习。因此,教师在小学阶段应该围绕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围绕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以及对知识的需求特点结合教材内容,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顺利开展。那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

一、有效做好备课工作

备课的质量决定着教师上课的水平,良好的备课是完成课堂授课目标,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因此,小学教师应该认真做好备课工作。小学教学不同于中学教学,因此,教师备课内容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果说中学教师应该把备课重点放在教学内容上,那么,小学教师就应该把备课重点放在教学手段和课堂组织上。小学数学内容简单,因此,对于教师专业水平要求不高,可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新颖事物、未知事物的求知欲比较强烈,因此,教师在充分抓住学生特点的同时要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组织模式,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达成。研究表明,小学生课堂注意力只能维持在20分钟左右,因此,教师课堂组织形式对集中学生注意力或是延长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都是有重要影响的。对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对教学组织进行不断的完善,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工作。

二、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基本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以及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面对众多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课本教学内容有效的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小学阶段并没有真正的形成,仍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结合图形或是教学道具进行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观察和对比中依靠数学思维进行教学问题的解决。比如说,教师在讲解减法这一节内容中,就可以通过在黑板上画图形,然后采用谈话法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一边进行观察一边回答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而且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恰当的引导和纠正,使教学活动中的教与学充分结合起来,既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同时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既帮助教师充分把握学生的思维,又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积极有效的思考。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教师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又能充分的对知识点进行解读,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有效掌握。因此,教师在课堂模式和课堂教授方法的选择上要依据教学内容不断进行教学计划的完善。

三、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于未知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其对自己未知的领域也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因此,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提出学生未知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导学中问题情境的设置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比如说,在小学数学乘法一节中,教师可以通过买卖东西的情境设置来引出教学内容。小学生都有过买东西的经验,但是,他们在帮助家长买东西之前,家长一般会告诉孩子要买的东西多少钱,应该找回多少钱,所以,孩子在这一过程中并没有真正的意识到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所以,教师在引入乘法学习中,可以以寻求学生帮助的形式,让学生帮助解答来引导教学。比如说,教师问学生买3个五角的本子需要多少钱,学生在没有接触乘法以前会运用加法的算法进行计算,对此,教师要进一步进行引导,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提出表扬,随后,继续加大问题难度,让学生无法利用加法进行计算,比如说,教师接着提问,那买10个,100个或是500个呢?这个时候学生就会意识到一个一个的加起来会比较麻烦,应该会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自己又不知道方法到底是什么?到此,教师就可以及时进行引导,告诉学生今天所学内容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兴趣进行新内容的学习。这样的话,不仅能够巩固以前所学知识,而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育来说,教师要重视问题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有针对性的去学习。此外,问题情境的引入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让学生在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中初步认识知识的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乐趣和兴趣。

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5篇:如何教好小学数学范文

一、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所以给学生编排的练习题要能把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数学知识贯穿其中,首先在教学新课前的练习中要能自然引入新知。教师要能利用数学小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以往所学内容,又能顺利导出新的教学内容。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引发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需要,从而愿意投入到学习数学的生活中去。

其次,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让孩子能在数学练习中更容易的掌握新的知识。数学大多时候是很抽象的,单一的,没有语文那样内容丰富,多姿多彩,而是略显枯燥。所以教师切忌实行题海战术,而应在练习中尽量运用典型具体的练习,帮助学生获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第三,任何新的内容学习完毕后都要进行相应的复习和巩固。学生在预习和学习新的教学知识后,需要进行有关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在实际应用中,教师不仅要用教材上的练习题,还要针对班级学生对新知识理解、掌握、运用的不同情况精心设计补充一些练习题,以便补缺、补漏。

二、进行数学教学时,除了注重数学练习要具有引新、学新、固新的功能外还要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数学教学应尽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熟悉感,不能不合常理,违背常情。这会让小学生无所适从,甚至会闹笑话的。

比如:一个养鸡场共养鸡2500只,每只鸡每个月大概可产蛋70个,那么这个养鸡场一年可产蛋多少个?

这道例题中,一只鸡一个月可产蛋70个,如果一个月按30天算,70÷30≈2.3(个),一只鸡一天约可以产蛋2.3个,这是不符合常理的。

又比如三个同学进行跑步比赛,1500米用了3.02分,乙1500米用了2.98分,丁1500米用了3.46分,谁跑的快呢?

此题本意是为了练习学生对小数大小比较。可是就算是世界纪录还用了3分26秒呢?何况是几个小学生呢?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以上两个练习,只为练习而出题,明显看出题目不合常理、违背常规,甚至没有一点科学性,成为笑话。数学练习题要具有合理性,科学性,这是数学习题的根本所在。语言还要准确规范,表达要明确简练,这样才能使数学练习更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运用。

三、数学练习要具有趣味性,练习是一种数学活动,要体现“做”数学。练习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培养做题的“机器”,否则,只会让学生对数学敬而远之,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围绕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练习题,讲究巧设计,突出精练习,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真正练在点子上,要在练习开工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方面下工夫,提高练习的操作性,增强练习的游戏性、挑战性、趣味性、寓练于乐,变“要我练”成为“我要练”“我愿练”,把练习变成小游戏,我练习,我游戏、我快乐,我喜欢,这样才能使练习事半功倍,达到良好的效果。

四、数学练习要有针对性阶梯性,习题要能突出重难点和关键点,要能围绕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有目的、有重点的进行,做到有目的,争取用尽量少的时间,高质量的练习,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教学时练习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重点,根据教本里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按照加深,巩固、深化的目标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练习,把每节教学,扎扎实实的落实在每一课时的课堂练习中。

阶梯性是指,要难易适中,练习的设计也要瞄得准,要分析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已掌握哪些知识,哪些环节比较薄弱,需加强巩固,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数学练习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使练习具有一定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尽量面向全体,既能让学困生感受成功的快乐,又要让优等生能永满足的探索研究。更好的让全体学生锻炼思维,发展智力,练出成效,建立高效课堂。

五、练习要多样化,要有综合性,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注重变通和拓展,要考虑到儿童喜新厌陈、好奇、好玩等心理特点,在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练习时,尽量设计一些生活活泼,灵活多变的练习,练习时形式多种多样,既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又能有效的提高练习效率。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练习形式,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编题,自己练题,从而让学生积极参与练习,愉快的获取知识增长知识,提高动手,动脑能力,练习要有综合性,防止单一化。要能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理顺知识的来龙去脉,构建知识结构体系,特别是阶段复习时,练习要尽可能覆盖多方面的知识,以提高复习效率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应按照所学内容分门别类,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但不能是简单重复过去的内容,要有新的提高和发展,既能让后进生吃得了,又能让优等生吃得饱。任何一个知识点都不是孤立的,练习时,教师要注意将各个小知识点进行整合,夯实基础,抓住重点突出难点,前后联系,纵横兼顾,系统整理,使各知识点连成知识网,促使学生更加清晰的掌握所学内容。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练习要少且精,要让学生不是为了做练习而练习。要让学生从过多过滥的练习中解脱出来,要以趣味训练,体验成功,探索创新,自主选择为主,要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在练习中提高,技能在练习中掌握,能力在练习中形成,思维在练习中发展,习惯在练习中养成,情感意志在练习中升华。

第6篇:如何教好小学数学范文

一、教学目标的制度

教学目标是目标教学的灵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教师按照目标备课,学生带着目标预习,教师按照目标教学,学生带着目标学习,教师按照目标查漏补缺,学生带着目标回收补救。因此,制定教学目标是目标教学的关键环节。

1、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目标的制定要从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技能领域入手,重点从认知技能的层次,即识记、理解、简单运用、综合运用、详细具体制定教学目标,识字教学目标在小学教学中包括计算方法、计算法则、数学、算式的读写、演算的格式书写等。理解目标包括算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分析。简单运用目标是把新学到的知识能掌握会解答与例题同类型的问题。综合运用就是以学到的知识在实际中能够解决具体问题,并能把同在知识结构转移。

2、学法目标的制定。学明明确了学习目标,为指导学生学习,要依据所授课内容重点制定学法目标,使其尽量实现部分目标。如“一位数除二位数商二位数”。

学法目标:通过学生利用分小棒的操作演示,让学生掌握除法竖式除的顺序和演算格式。

领悟:“一个数除二位数商二位数”的算理,以及余数被除数小的道理,分析判断试商的方法。

3、检查目标的制定。检查目标的制定是及时了解学生目标兑现情况,进行知识反馈。制定这一目标要围绕学习目标做到简明拒要,避免出过多的检查题,加重学生负担。

二、目标教学的实施

目标教学的实施,是教与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课堂教学是实施目标教学的主要渠道。这个渠道中,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不能带有较大盲目性,随意性,所以实施目标教学必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即目标的认定,目标补救,目标的巩固,目标的深化。

1、目标的认定。授课前,教师利用小黑板,开幻灯机,放投影仪,设问,口述等形式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告诉给学生,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学习中就有了定向控制。

2、学法目标。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教师要用简要、精练的语言的向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即讲解),不能单纯让学生理解掌握教学内容,要让学生自己实验操作,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数学课上成既有学生主动活动(实际操作),又有教师讲解引导,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第7篇:如何教好小学数学范文

关键词: 折扣 支付宝 微信 支付手段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打折的问题。在小学高年级同学们就已经接触了折扣的问题。这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的特点。为了更贴近生活,我到实际生活中进行了体验,了解到很多购物场所已经在结算方面实现了多样化。为了鼓励大家少用现金结账,一些超市、商场推出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供顾客在结账时选择。当然,为了让大家选择自己作为支付手段,各自推出不同的活动,比如,支付宝推出九折购物活动,微信推出随机减免活动,等等。就这一社会现象,我在体验后特意设计了一些题目,帮助同学们了解购物的折扣问题。下面就与大家分享我是如何设计这节课的。

一、讲清什么是折扣及打几折的含义

在购物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商家说打几折打几折的宣传。这里的“打几折”就是我们在购物过程中遇到的折扣问题。这里的几折实际上就是在原来定价基础上的一个优惠,几折代表着优惠的程度有多大。这里的“几折”的“几”一般是指大于零而小于十的一个数字。比如“优惠大酬宾,一折起”“挥泪大甩卖,最高五折”等。这里的“折”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将原先的定价平均分成十份,现在的价格是原先价格的几折,就是取原来价格的几份,实际上就是相当于十分之几的意思。比如“一折起”就是原来价格的十分之一起;“五折最高”就是原来价格的十分之五而已。这里的折扣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分数问题的转化,打几折就是原来实际价格的十分之几的意思。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对折扣问题有了十分清楚的理解,就不会为遇到折扣问题感到头疼了。

二、设计生活的例子,学习折扣问题

根据生活中的购物经验,我设置了如下题目:某超市举行促销活动,在结算时推出三种结算方式:(1)现金结算,满10元,积分1分,积分1分可抵现金1元使用。(2)支付宝支付,直接按8.5折支付。(3)微信支付为随机减免的方式。李先生到超市购买鸡蛋若干,鸡蛋每年4.2元,应该支付21.32元。李先生最终选择了用微信支付的方式,结果随机减免了3.05元。就这个生活情境我设置了以下问题。

问题一:在此次购物过程中,李先生购买鸡蛋实际花去了多少钱?

此问比较简单,这是为以后的提出问题打下基础。很多同学通过简单计算就可以答出。利用应该支付的钱数减去随机减免的钱数即可,21.32元减去3.05元等于18.27元。此问考查学生关于小数减法的运算能力,大多数学生可以得出正确答案,只有少数几个同学应为数字对应出了问题导致结果错误。

问题二:在此次购物活动中,李先生使用了微信支付方式进行了结算,最终李先生享受到了几折优惠?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让学生将李先生所享受到的优惠运用折扣的方法表达出来。计算的方法比较简单,就是用实际支付的钱数除以应该支付的钱数即可。我们用18.27除以21.32计算得出0.86,我们如果说将其换算成折扣的话,实际上是享受到了八六折的优惠。

问题三:在此次购物过程中,如果说李先生用现金结账,加上积分抵扣的话,李先生实际支付多少就行了?

这个问题是一个假设问题,计算要比问题一复杂一些。首先要把实际应该支付的钱数应该的积分换算出来,然后再在应该支付的钱数的基础上减去这个积分即可(应为积分1分可以抵现金1元使用)。10元可以积分1分,那么21.32可以积分多少分呢?运算方法是用21.32除以10即可。答案是2.132分,可以抵扣现金2.132元使用。那么,如果李先生选用这种结算方式,只要支付21.32元减去2.132元即可,答案是实际应支付19.19元。

问题四:在此次购物过程中,如果李先生用现金结账,加上积分抵扣,李先生实际支付19.19就行了。运用现金支付的方式,实际上是打了几折?

这个问题实际上考查学生对折扣的理解能力。简单的计算方法就是用实际支付的钱数除以应该支付的钱数即可。我们用19.19除以21.32结果得到0.9。0.9换算成分数为十分之九。那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出来了,如果李先生运用现金支付的方式,实际上享受到了九折优惠。

问题五:在此次购物过程中,如果李先生用支付宝支付,李先生最终会为此次购物花费多少钱?

这个问题就简单多了,主要考查学生把折扣换算成优惠的额度的问题。用实际应该支付的钱款数额乘以折扣数就可以了。我们用21.32乘以用支付宝支付应该享受到的八五折就可以得出最终李先生如果选择此种支付方式会花费多少钱了。答案是18.13元。

第8篇:如何教好小学数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课堂

在运用生活化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从以下角度着手。首先,利用生活中的案例,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改善教学氛围。其次,在教学中加入生活中的元素,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悟。这是生活化教学的中心思想,教师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学生制定一些带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最后,教师还应该在生活中使用生活化的语言,拉近生活与课堂的距离,最后将二者融为一体,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一、在数学课堂中运用生活案例,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对小学生来说,对数学学习仍然存在一些陌生感,这是影响他们学习的因素之一。为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熟悉的感觉。为此,教师可以从生活中选取一些案例,将其融入课堂中,使之与学生产生共鸣,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让学生的互动,通过一些互动,让学生获得一些熟悉的感觉,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在小学数学中,生活案例的主要运用方法便是一些数学公式的“载体”。在讲解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其与生活中的例子相结合,这样可以让学生产生熟悉的感觉,学生的理解难度也随之降低。值得注意的是,生活中的案例虽然具有代表性,但是应该符合当前学生的理解水平,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生活中选取一些例子进行教学。例如加法,1+1=2这种形式,死板地背公式固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对数学也无法形成浓厚的兴趣。若是教师可以在加法的基础上加入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效果便会有所改观。如“一个苹果加上一个苹果等于两个苹果”,通过这种直观的感受可以改变学生对加法的认知,从抽象变为具体,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学的结构,这对教学能够产生积极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灵活地使用生活案例,着重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同时让学生获得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在教学中使用生活化的语言,拉近生活与课堂之间的距离

从以往的教学案例来看,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课堂的理解能力不够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无法适应小学数学的节奏,无法与教师形成良好的沟通。为此,教师应该在生活中作出改变,调整教学节奏,在课堂中融入生活气息。从课堂的组成部分来看,语言是贯穿整个课堂的因素,无论是教师的讲解还是学生之间的交流,都需要语言进行串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使用一些生活化的语言,减少专业词汇的使用,用这种方式降低学生对课堂的陌生感,拉近生活与课堂的距离。

例如,在学习“方程”的时候,从专业的角度讲解容易让学生产生困扰,而使用生活化的语言则会让学生获得完全不同的感觉。从本质上看,方程是计算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和学生平时接触的计算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在向学生讲解这些内容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利用生活化的语言,简化方程的含义,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值得注意的是,生活化课堂虽然提倡生活化的语言,但是并不是对专业术语的一味否定。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教师仍然需要使用。这是由数学教学的特点决定的,它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在介绍某些术语的时候,生活化的语言并不能完整地进行描述。因此,生活化的语言有一定的使用局限性,但是仍然对额课堂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教师应该正是这些教学所产生的影响。

三、制定具有生活化特点的教学方案

在生活化课堂中,教学方案是连接课堂各个环节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对教学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为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为他们制定一些带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对教师来说,应该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教学的发起点,这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开始阶段对教学内容产生足够的理解,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感受。同时,这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接下来,教师就应该制定具有生活化的教学目的,让学生的努力方向更加确定,获得更加强大的学习动力。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学习动力一直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教师在生活化课堂中应该解决这个问题。所谓教学目的,是一节课或者一个阶段内,师生共同努力的方向,带有生活气息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对教学目标有一个更加具体的认识,生活的经验可以让他们形成一种自主的意识,根据这种思维学生可以得到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或者心得体会。这对教学会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最后,教师还应该适当地采纳学生的建议。教师和学生是利用教学连接的两个整体,他们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传统的教学时以教师的经验为主,产生的一种教学方式。无论经验如何丰富,它和学生真正的需求还是存在差距的。因此,教师应该在生活化课堂中积极地采纳学生的建议,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

结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的内容能够对学生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制作合适的生活化教学方案。在具体的方案中,教师应该参考学生的生活经历,并在数学教学中选择使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中使用生活化的语言,尽可能地拉近生活与课堂之间的距离。但是教师还应该注意生活化语言的使用范围。最后,教师还应该制定具有生活化的教学目的,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满足他们对学习的需求,达到理想的教学状态。

【参考文献】

第9篇:如何教好小学数学范文

数学 教学 衔接

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中一脉相承的两个教学阶段。因此,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促使小学数学知识向初中数学知识过渡,是摆在我们中学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呢?

一、分析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差异

1、教材的直观与抽象 、

学生在小学数学中接触的都是较为直观、简单的基础知识,而升入中学后,要学的知识在抽象性、严密性上都有一个飞跃。

(1)由算术数到有理数。

学生在小学里只学过算术数(整数、分数、小数),这些数都是从客观现实中得出来的,进入初中后,引进了新的数――负数,把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域,数的运算也相应地由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引进了乘方、开方运算,实现了由局部到全局的飞跃。

(2)由数到式。

就是从特殊的数到一般的抽象的含字母的代数式的过渡,是数学上的一个大的转折点,实现了由具体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飞跃,意义十分重大。

(3)由用列式计算解应用题到列方程解应用题。

小学里的应用题大部分是用算术法去求解,是把未知量放在特殊的位置,用已知量求出未知量。进入初中后,用列方程解应用题,把未知量用字母来表示,并且和已知量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设法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未知量。

2、思维的单向与多维

我们小学数学的第一思维是算术方法,讲究的是因果关系,逻辑推理非常缜密。所以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强调先分析再综合,求得这个未知量才能求另一个未知量。初中数学的第一思维是方程,解决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所以一道应用题,用算术方法往往只有一种或两种方法,而采用方程则方法要多的多。这或许可以说明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最大的差异。

3、课时的宽余与紧张

在小学,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比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反复练习,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初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全部都讲和巩固强化。

4、学法的单一与灵活

在小学,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大多数考试时,学生只要熟记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然而,许多刚入学的初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小学的学习方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策略

1、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1)立足于新课标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分层次教学。

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适度加快教学节奏,以适应初中数学的快节奏教学;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2)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

中小学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有理数、三角形等,到初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小学成立的结论到初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小学教师不要把内容讲得太死,可以适度说明这些内容到初中学习时是有所变化的。

(3) 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小学数学的概括性不如初中数学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所以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认真总结归纳,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特别是用方程来解。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4)重视专题教学。

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初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初一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①课前预习,指导自学: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教师可布置一些思考题和预习作业,保证学生听课时有针对性.

②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做到“心到”,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眼到”,即仔细看清老师每一步板书演算;“手到”,即适当做好课堂笔记;“口到”,即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以提高听课效率.

③及时复习,温故知新: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复习时要以课本与课堂笔记为主,回顾课堂上老师所讲内容,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应与本组同学讨论,以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

④独立作业,解决疑难:引导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要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忌有点小问题,或习题不会做,就不假思索地请教本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