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文化素养范文

企业文化素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文化素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文化素养

第1篇:企业文化素养范文

关键词:5S管理 8S管理 企业文化 校园文化 校企合作

随着经济的发展,当今企业急需一大批技术人才,这给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然而在现实中,经常听到企业抱怨:现在的学生啥事都不愿做,要求还挺多。高兴来就来,不高兴就休息,无组织无纪律,根本不服管。也经常听到下厂顶岗实习的学生回来吐苦水:厂里规矩太多,太苛刻;上班迟到一会就要被扣钱;请个假太难了;上班时间还不许打手机等等。这一切说明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与企业用工要求严重脱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管理中注重灌输企业文化元素,教育学生爱岗敬业,在日常管理中以企业的要求来管理学生,让他们适应企业的需求,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准员工”来。笔者所在的南通职业大学试行将企业文化元素融入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把现代企业“5S”管理模式融入到我校学生管理中,推行独特的“8S”管理模式,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达到企业在生产管理中所需要的职业素养

要求。

一、8S的来源与含义

5S最早起源于日本,分别为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i)。因为他们的罗马字母首字母都是S,所以简称5S。企业启用5S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规范现场和物品,借助每天清扫,营造清爽、干净、温馨的工作环境,让员工在舒适的环境下工作,增强员工的归属感。通过整顿和物品归类,能随时清点车间生产材料,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通过“素养”管理,提高员工自身素质,增强各部门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塑造企业良好形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日本丰田公司倡导推行下,5S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新潮流。8S就是在5S的基础上针对学生添加了学习(Study)、安全(Safety)和节约(Save)三项内容。

二、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推行8S的意义

推行8S管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气,挖掘他们的优点。现在的学生独立意识明显增强,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这会给企业带来一股新生力量。但是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我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道德模式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此外,当前的职校生中,独生子女占了相当数量,父母对子女溺爱娇宠,使他们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做人做事只考虑自己,不懂得换位思考,缺乏集体主义观念,没有团队合作精神,我行我素,不懂得尊重别人;父母给予他们丰富的物质生活,使得他们贪图享受,价值取向扭曲;从小父母事事包办,好逸恶劳,独立自理能力较差,没有责任心,缺乏社会责任感,与现代企业的需求严重脱节。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推行8S理念,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推行8S管理模式,可以引导学生改掉上述不良习惯,把他们培养成遵守校规校纪、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集体主义观念较强、有文明礼貌的学生。更重要的是通过每位学生的亲力亲为,持续推进,循序渐进地规范其行为,促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社会使命,增强社会责任感,进而纠正他们扭曲的价值观,激励他们认真刻苦地学好技术。引入企业文化元素来管理他们,让他们能顺利地从一个学生转变为一个企业人。这就要求我们职业学校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注重素质教育,将企业文化融入教学管理中,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气,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把他们培养成企业需求的人才。

三、如何在学生管理中推进8S管理

1.内隐学习的引导

职业素养的形成包括职业兴趣、敬业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意识等几方面。

(1)开设职业指导课程,以现实的社会生活、职业活动价值观念作为学习和探究的领域,启发学生从适应自我的发展出发,转向适应社会生活,进而适应职业活动,为学生走向社会服务,为学生适应企业服务。

(2)课内项目式教学与课外行业活动相结合。课堂上,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学习活动,鼓励组内团结协作,发扬团队精神,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项目任务;鼓励组与组之间进行良性竞争,提高学习效果。

(3)举办技能大赛、科技大赛。通过技能大赛,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技能,激发他们的荣誉感;通过科技大赛挖掘他们的创新能力。

(4)实训车间“企业化”,严格按照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来管理学生。规定统一穿工作服、戴安全帽、佩戴胸卡进车间。严格按照企业的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上岗生产。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严明工作纪律,不得迟到早退,不得无故旷工;尊敬老师,虚心向带班师傅请教;团结同学,不说脏话,不打架斗殴,提高他们的素养。每天实训完毕后,各自清理自己的工作台和工具,每天按值日表轮流清扫车间,保持车间干净、亮丽。

(5)邀请企业参与学校校园文化活动,大力建设校企合作。经常性组织开展有企业烙印的活动,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

2.把8S管理模式融入日常管理制度中

在制度文化上,学校要吸取企业文化中所倡导的优秀职业道德、严明职业纪律等,把企业生产、管理的各环节规章制度融入到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之中。

班级管理8S化:在班级管理上制定一套与企业接轨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十方面内容。积极上进:要求进步、主持正义、是非分明、严于律己;自觉守纪:遵守《学生守则》、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谦虚诚实:忠诚老实、勇于承认错误、大胆开展批评;文明礼貌: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语言不粗俗、待人有礼貌;学习勤奋:态度端正、上课专心、作业及时,不抄袭;实习认真:服从分配、听从指导、遵守操作规程、努力掌握生产技能;关心集体: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自觉维护集体荣誉;热爱劳动:卫生值日工作认真负责,公益劳动积极肯干;积极锻炼:重视体育,做好“两操”,积极参加文体活动;仪表端正:注意卫生、服装整洁大方、不画眉抹红、不佩戴首饰。我们将这套标准定为100分,定期在班上进行评比。对那些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学习认真、劳动积极的学生予以奖励。对于不遵守纪律、不团结同学、逃避劳动的学生予以批评教育,让他们能认识到错误,及时改正。

宿舍管理8S化:实行文明宿舍评比制度,制定文明宿舍评比标准,让他们学会生活自理。一个温馨、干净的宿舍不仅要求每个学生整理好自己的内务,还要求宿舍全体成员共同去布置、整理。这不仅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精神,还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精神。

第2篇:企业文化素养范文

校企文化融合是学校文化与行业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指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互渗透创设一种凸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教育情境。一方面,高职要把行业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融入学校育人的全方面和全过程,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中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作风和职业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职业行为习惯等方面与行业企业岗位所需的技能、职业规范相对接;另一方面,行业企业也在融合中吸收和借鉴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行业企业文化毕竟根植于企业的价值追求,营利是企业的最终目的,借鉴学校教书育人的教育观念和责任感,来整合弥补行业企业文化中偏重利益的价值取向,可以更加有利于行业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高职院校的校企文化融合并不是简单的接触和叠加,也不是在融合中厚此薄彼,而是在产教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在学校和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由学校文化包容创新行业企业文化,由行业企业文化吸纳借鉴学校文化,通过二者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拥有共同的目标指向和价值追求,实现校企共赢、合作发展。

2校企文化融合对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作用

职业素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作风、职业行为习惯以及职业技能等五个方面。其中,前四项是职业素养的根基,后一项则是职业素养的表象。现代社会,用人单位更加看重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等方面素养。影响职业素养养成的因素很多,既包括学生自身情况等内在因素,也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外在因素,本文着重探讨的是校企文化融合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影响。

2.1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

除要求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甘于奉献等基本道德品质外,不同行业企业对员工有着不同的职业道德要求,例如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为人师表,医生的职业道德是救死扶伤,等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它不能通过一门、两门课程或者几次活动就能形成,而是要通过职业实践和行业企业文化陶冶,使学生在熟悉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的基础上,认同和遵守职业道德。

2.2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意识

通过校企文化融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职业性,营造良好的职业意识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增强敬业精神、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团队意识,等等,具有良好的职业情感和工作热情,加快学生从“大学生”到“职业人”身份的转变,更好地适应职业岗位。

2.3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行为习惯

目前,很多高职毕业生在工作初期,因为不具备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不能适应工作岗位,因此对工作产生困惑甚至离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毕业生缺乏逐步了解、认同和自觉遵守职业习惯的养成过程。校企文化融合可以让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逐步了解职业和行业特点,熟悉职业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择业取向。

2.4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现代社会经济技术快速发展,职业岗位的变迁也更加频繁,每个从业者都会面临岗位纵向或横向的变换。因此,高职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使学生具备实现就业的能力,更要重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在岗位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知识、获取新技术的能力,更好地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在诸多制约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因素中,起着基础性作用的是个人的职业素养。高职毕业生只有具备了较高的职业素养,才能根据社会和职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知识、技术、能力和素质,增强发展潜力和岗位迁移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3校企文化融合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路径选择

实现校企文化的融合,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加以推进。横向指将行业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纵向指将行业企业文化融入高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3.1企业文化横向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高校校园文化一般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方面。校企文化横向融合中,要以精神文化融合为核心,以物质文化融合为基础,以制度文化融合为依托,营造提升职业素养的文化氛围。

3.1.1以校企精神文化融合为核心

大学精神文化体现在对内能创设一种积极健康、奋发向上影响校内全体成员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学校氛围。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特点的高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一定要加大与行业企业的衔接,借鉴和吸收优秀的企业精神、经营宗旨、价值观、经营理念、企业作风、企业伦理准则等精神文化,把行业企业所推崇的学习观、创新观、竞争观、人才观、服务观渗透到学校精神、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等核心理念中去,使学校精神有机结合行业企业精神,二者相得益彰,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教育,接受行业企业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

3.1.2以校企物质文化融合为基础

物质文化融合是校企文化融合的物质基础。高职院校要紧密围绕自身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建设融合职业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为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提供物质基础。

(1)营造体现行业企业文化的教学环境。例如,将与学校深度合作的知名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及产品介绍引入校园,建成“企业文化长廊”或“企业形象展示区”,收集杰出校友的创业实例与奋斗格言进行“优秀校友风采”展示,让学生“悄声”体味企业目标、企业使命、企业精神、企业标准,感触可亲可近的典范、可学可赶的榜样,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企业文化扎根于校园文化的土壤中,彰显学校产学研结合的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特色。

(2)以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为核心建设校内教学实习基地,根据企业产品实际生产流程设计实践教学,注重营造真实的职业氛围,让学生在校内实习基地的训练中,不仅能初步掌握岗位所需的操作技能,还能实现职业素养与岗位要求的接轨。

3.1.3以校企制度文化融合为依托

制度文化既能使管理步入法制化的轨道,又能营造一种促进学生自然成长的理想化氛围。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教师管理中,校园文化要借鉴先进企业管理文化,如5s管理、ISO9000管理等,制定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规章制度。同时,要注重发挥行业指导委员会作用,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的行业特色,将行业规范纳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通过制度文化的融合,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提供保障。

3.2将企业文化纵向融入高职人才培养过程的路径

3.2.1以课程体系开发为重点

各专业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双方共同开发课程体系,注重吸收优秀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进课堂。在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校企双方归纳出专业对接岗位要求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等职业素养,注重在课程教学中融合丰富的企业文化,突出行业特色、地域特色、时代特色。

3.2.2以实训基地建设为支撑

校企要在实训基地共建共享中实现文化的融合。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注重营造真实的生产环境,引入真实的生产任务和完整的生产过程,使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在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平衡企业利益和学生利益的关系,实现教与练的融合和对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职业岗位,快速提高职业技能。

3.2.3以“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为抓手

教师是校企文化融合的纽带和使者,高职院校要以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为抓手,采用学习进修、调研考察、企业锻炼、技术服务和科学研究等方式,全面提高教师队伍实践能力与技术服务能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3.2.4以校企文化活动为载体

校园文化活动是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首先要明确校企文化融合的思路、方向、目标、要求、策略等等,保证融合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活动紧密结合高职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校企文化活动的教育、激励、创新作用。例如,举办企业冠名的技能大赛,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技术能手担任评委或指导教师,培育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职业激情,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举办“企业家讲堂”,邀请知名企业家、技术骨干、创业先锋做客校园,搭建“润物细无声”的校企文化平台。其次,要通过校企文化融合的文化活动,使企业文化扎根于校园文化的土壤中,彰显学校产学研结合的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特色,让学生了解行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熟悉行业准则和规范,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上的准备。

4结语

第3篇:企业文化素养范文

一、企业文化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1.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的订单教育,恰恰体现了企业是职业教育的源头和归宿。学校的教育教学应围绕企业的需求而展开。企业希望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到岗后能尽快为企业做贡献。

2.企业发展的需要

企业文化对员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有巨大的凝聚力和规范作用。分析现代企业员工的组成,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所需的专门技术人才主要是职业学校的学生。职业教育可以通过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来影响他们的职业文化素养,从而达到从业后能够适应企业环境的目的。

3.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资源的共享,特别是知识资源,因而教育不再是封闭式的教育。传统教学方法,在现代职业学校的学生身上难见成效,有必要寻找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把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内容结合起来,其中的捷径就是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

二、寻找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融点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企业文化一般由物质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构成,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源泉和核心。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相融点:

1.对象相同

在学校接受校园文化熏陶的是学生,而这些学生终究要走进社会,大部分融入到各个企业中,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将进一步接受企业文化的影响。

2.内容相通

校园文化要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爱校如家的习惯,培养学生凝聚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学习和活动中形成竞争意识、主人翁意识及参与意识,在社会实践中养成效益观与经济观等。这些内容同时也是要求企业员工必须做到的。

3.相互联系

校园文化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企业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延续。教育为社会服务,为学生平稳地过渡为企业员工做好充分准备。这种相同、相通,在一种积极文化的带动下,必将健康有效地和谐发展。

三、怎样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

1.确定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设置的比例,通过课堂教学渗透企业文化

课程设置要求专业知识与基础知识并进。专业课程,要适应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要适应地方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不能忽略对基础课程的教学。基础课程设置《企业管理》《生产与作业管理》《创新与就业指导》《语文》等课程。任课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结合学科教学的内容有意识地融入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的内容,让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接受企业文化教育。

2.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组织和实施教学

第一,注重打造“双师型”教师,安排各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让教师与企业实现“零距离”接触。

第二,推行毕业生的“双证制”,培养学生对岗位变化和职业转变的适应性,紧“盯”学生学好专业基础课,紧“盯”学生学好操作技能课。

第三,各个专业还应根据不同企业的要求,建立起各自的“专业文化”或“班级文化”。把相应行业企业需要的不同素质要求,在各专业的每个教育教学环节中、在考试考核中、在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和文体生活中体现出来。

3.利用见习、实习、实训的机会把握理解企业文化

一方面多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见习,另一方面在学生实习、实训过程中,聘请企业一线高级技工来校指导学生实习训练,同时引入ISO9000-2000 系列质量管理标准来建立实训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在实习和实践中,让学生充分进入“角色”,接受锻炼。比如按照企业生产场景布置实训中心,并在实训中心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使学生走进实训中心就仿佛置身于企业生产车间之中。

4.通过企业文化的渗透培养学生适应企业、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4篇:企业文化素养范文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并为企业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旨在通过柔性的文化引导,促使企业文化逐渐为员工所内化,以此来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职业教育的宗旨要求其必须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尤其是企业的需求。现代企业要求每个员工都具有良好的素质。而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企业一线员工的专门教育,它所培养的学生的素质便与企业文化的建设、发展息息相关。

纵观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在加强学校到工作的衔接上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却相对忽视了学生企业文化素质的培养,致使许多毕业生在踏上岗位之后,出现了诸如无法将企业和个人目的合二为一等排异现象。现代社会,企业文化日趋成为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作为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应致力于为企业输送有良好企业文化素质的高水平人才。

1 职校生企业文化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

职校生的企业文化素质可以理解为:职校生在对企业文化基本内容认知和理解的前提下,通过相关企业文化意识和相关能力的培养而具备的一种重要素质。以下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职校生企业文化素质培养的内容。

1.1 对企业文化基本内容的认知与理解

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主要涉及:企业文化的本质内涵、企业文化的基本要素构成、企业文化的意义等方面。职校生对这些内容在理论上都应有所了解。而对于最能凸显企业文化特性的企业文化基本要素构成,学生应着重理解。

企业文化的三个基本要素分别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和企业形象。(1)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职校生应了解:企业精神的基本内涵、功能、地位;企业精神的构建过程及作为企业的一员应如何贯彻企业精神等。(2)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职校生应了解:企业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功能、地位;企业价值观的形成过程等。(3)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声誉和知名度的具体体现。职校生应了解:企业形象的基本内涵;企业形象塑造的基本流程;作为企业的一员应如何维护企业形象等。

1.2相关企业文化意识的培养

员工的行为意识和规范是企业文化外在的具体表现,而职校生企业文化素质的培养,最终也都将落实到这一层面。因此,为了加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职业教育也应吸取社会责任意识、质量与服务意识、竞争与协作意识等与企业文化密切关联的教育内容。

1.2.1 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社会责任意识是企业发展的前提。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体现为:企业对公众负责和对社会做贡献。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可以让职校生充分了解作为未来企业的一员,作为责任的主体所应承担的责任。这样,今后在岗位上才能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并积极为社会做贡献。

1.2.2 质量和服务意识的培养

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社会公众认识企业的主要途径。当今世界,高质量的产品与优质服务逐渐成为决定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且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日益反应整个企业所倡导的价值和理念。质量和服务意识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关心企业的向心力,使其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做到自觉自律,关心和维护企业的声誉。

1.2.3 竞争与协作意识的培养

当今世界,企业之间、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使学生能适应优胜劣汰的规律,职校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也应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然而,职业实践也表明,任何职业活动和生产实践,都与一定的职业群体密切相关,一项任务的顺利完成离不开与诸多方面的协作。企业内部间的有效协作正是企业强大凝聚力的体现,也是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重要条件。因此,加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1.3 相关能力的培养

企业文化具有异质性。每个企业都有特定的环境条件和历史传统,从而也就形成了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再者,企业文化的内容丰富,并不断与时俱进。企业文化的这些特征要求职业教育也应加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学习能力、诊断能力及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以为职校生适应并遵守企业文化,且能为企业文化的发展与完善积极做贡献奠定基础。

1.3.1自觉学习能力的培养

知识经济社会,借助网络的传播,知识的习得和经验的交流呈现简易化和快捷化趋势。在这一背景下,作为人们自觉行为结果的企业文化,不仅是记忆型的,更多的是学习型的。由于外部环境的变更导致的企业文化更新,要求每个员工都能迅速学习新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职校生应了解企业文化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趋势,加强自觉学习能力的培养。

1.3.2 诊断能力的培养

企业文化的与时俱进性要求员工对企业现有的文化及外部的知识、经验要有一定的诊断能力。在此基(下转第89页)(上接第80页)础上,通过对现有文化的不断扬弃、吐故纳新,使新的企业文化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故职业教育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诊断能力。

1.3.3 创造意识及创造能力的培养

作为人们自觉创造的结果,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广大员工已成为企业文化的真正主体。这一变化要求企业文化在强调主导价值观的同时也应允许并鼓励异质价值观的存在。对异质价值观的重视,正是企业文化创新的重要条件。职校生,只有具备相关的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才可能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并改造外来的优秀知识和经验,从而为探索并创造符合本企业、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独特文化做贡献。

2 职校生企业文化素质培养的主要措施

以下主要从职校和企业两方面着手探讨了相关的措施。

2.1 职校要重视企业文化素质教育

职校应将企业文化素质教育纳入到整个教育教学的计划之中,并将其作为教育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

2.1.1开设企业文化教育课程

开设企业文化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企业文化素质;其次,在其它课程,如在就业指导课等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根据具体的需要,灵活地将企业文化教育融入其中,以加深学生对企业文化的了解。

2.1.2 在实训实习中渗透企业文化教育

首先,职校可以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一些优秀的企业中去调查感知。在考察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文化进行感知,并将其与具体的生产管理活动相结合。

其次,学生的专业实习,应尽可能在真实反映企业文化的场所中进行。依托于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训实习,则要求学校将企业文化中的基本要素融入到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和运营中去;而对于深入企业生产中的实训实习,学生则可以身临其境地感知企业文化。

2.1.3 在各类校园活动中渗透企业文化教育

职校可以聘请一些优秀的企业管理人员来校讲学,以引导学生理性地看待企业文化的发展。其次,在其它校园活动,如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中也可以有意识地融入企业文化素质教育。

2.2 企业应关注职校生企业文化素质的培养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应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来关注未来员工的素质培养。从这一角度出发,企业应积极参与到职校相关的各个环节中去。如:在相关课程的设置、实训实习的组织、校园活动的开展等方面,企业应为职校提供积极有效的指导。

诚然,无论是职校还是企业的教育活动最终都要指向个人,都要通过学生的判断、选择、接受,才能内化为其素质。故职校与企业应重视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而职校生也应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资源,不断改善自身的企业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周三多,陈传明,鲁明宏.管理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陈德峰.论校企文化互动的教育价值[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2).

[3]司马双龙.从企业文化的视角关注高职教育[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

第5篇:企业文化素养范文

关键字:企业文化 教学 语文 中职 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引言: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就业竞争也愈发激烈,相对的中职院校的学生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在“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学理念指导下,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文化素养是亟待落实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学作为中职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措施。由此可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的将企业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以此保证学生的职业技能专业化、职业化。本文即结合了实际的教学案例,重点探析了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企业文化元素的必要性及相关策略。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中职教学的教学本质是以培养专业化人才为核心,换言之在中职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教学的关键点。加之中职教学有着明确的就业导向,即在教学中也存在明确的职业规划。在如此教学特性下,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中职教学中融入企业文化元素,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促使学生更好的进行职业规划。并且我们知道,语文教学作为人文关怀主要战场,在中职教学中也应该利用好语文教学的特质,将企业文化元素与日常的语文知识进行有机结合。这样既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也能提升学生而定职业素养。由此可见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企业文化元素至关重要,其必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个方面:

1.1企业文化与职业规划的关联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引导企业乘风破浪的云帆。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企业文化的作用不容小觑。在很多时候,就业者选择公司的准则便是对企业文化的认可。所以中职院校作为职业化人才成长的土壤,那么就有必要做好企业文化先关问题的讲解。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能够在今后的求中职,找到优秀的企业,然后才能成为更加优秀的自己。譬如某学生学习的专业是酒店管理,毕业求职时面对两家条件无差别的酒店的offer,帮助学生做出正确选择的关键便是对比两家企业的企业文化。因为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的愿景与追求,在求职时学生首先应该分析该企业的企业文化是否契合自身的价值观,除此之外,在同时收到多家企业offer时,判断企业文化是否符合自身的发展规划也是帮助学生正确选择企业的重要策略。因此中职院校要根据认清企业文化的人文性,从而促使语文教学与企业文化教学有机结合。

1.2企业文化与职业的持续性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是引导企业不断前进的动力,同时也支持员工不断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因此职员对工作的热枕很大程度取决于企业文化的优劣,因此为了保证员工的忠诚度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的十分必要的。中职教学既然有“以就业为指导”的教学核心,那么也有培养学生忠诚之一职业素养的职责,于此同时也有提升学生就业幸福感的责任。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企业文化元素,就显得十分重要。譬如学习旅游专业的学生,打好语文基础对其今后的职业生涯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同样的对企业文化的了解也能够帮助学生找到心仪的工作。比如说一个刚正不阿的学生,如果进入到一个以灰色利益盈利的公司,那么其必然不能适应那样的职业生活,因此其幸福度就会大大降低,但如果学生在求职前有意识的了解招聘单位的企业文化,从而权衡利弊找到薪资合理且企业文化与自身追求契合的公司,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几年后的职业生涯是惬意的,同时也能够降低各个企业的人才流失率。

1.3企业文化与职业的发展性

企业良性的运营状态,是动态前进的,也就是好的企业都是不断进步的。然而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有着决定性作用,鉴于此在求职时,对企业文化的研究,能够大致预测企业的发展前景,这也是中职教育“以就业为指导”宗旨下应该完成的目标。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做好企业文化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以此为学生就业提供一个合理的取舍标准,即学生求职时可以结合入职薪资与今后发展做综合分析,从而找到更加满意的选择。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的应用

中职教学的本质是“以就业为导向”,在学校能够学到一技之长然后在社会中能够有立足的资本,这是学生选择中职的最根本的愿望。诚然中职教学也需要围绕着这样的目标进行课程教学。在中职语文叫教学中融入企业文化元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良同时也能提升其职业素养培养起优秀的职业操守与职业道德。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企业文化的价值观、文化、制度、道德规范等因素融入到教学中,提高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知与理解。不仅如此,教师也需要深入的挖掘教材内容,对教学做进一步的延展活动。一言以蔽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企业文化元素十分有必要。通过研究总结,笔者认为中职语文中渗透企业文化元素有以下几点策略。

2.1更新教学理念,挖掘文章内涵

想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有效的渗透企业文化元素,那么首先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结合语文教学的文化性、工具性特点,深入挖掘文章中的业内涵,并加以总结概括。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对有关企业文化因素自觉的进行思忖,领悟有关的职业内涵,将文章映射出的人生观、价值观做辩证的思考,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譬如在讲解《职业》一课时,文章通过对普通职员日常工作的描写,表现了员工企业坚毅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在讲解时教师应该将其与企业文化联系起来,而不是单纯的将其归为个人主义的表现,职员的精神是企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职员身上表现出的职业道德,很大程度上是企业文化的外显。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按照传统思维去解读文章角色的特点,而是要尽可能的结合企业文化元素,全面的剖析文章角色的职业道德、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的关系。这样才能使学生培养起良好的职业素养。

2.2有效扩展内容,传递企业基础文化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具体的表现,因此其具有人文性质,而企业文化也是不断发展构建的所以企业文化也具有继承性。那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引入在一定的企业文化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同时也能促使学生了解现在职业要求,从而提高之而已素养。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对文章做科学合理的扩展,积极融入先关企业文化元素,是对中职学生就业大有助益的措施,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对文章做一定的扩展教学。如在学习《论语》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实际的情况对教学内容做有效扩展。譬如讲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教师应该结合职业道德问题来讲解,例如旅游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深刻的理解这样的道理,在接待顾客时如何设身处地的为顾客着想,为顾客提供想要的服务,而顾客不需要的我们不能强人所难,云南导游强制游客消费的行为就是违背了这样的原则因此遭到广大游客的唾弃,这样的案例是需要学生在学习中引以为鉴的。

2.3专业化教学,增强实用性

中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也需要按照专业化、职业化教育的思路进行日常教学。当然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也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专业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生中渗透企业文化,也不能囫囵吐枣似以偏概全,而是应该立足于不同专业,从不同的角度讲解文章。例如,旅游专业的学生需要一定的文化素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就需要关注人文知识的传授,于此同时其职业特性也要求职员要具备一定的亲和力和耐心,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该结合这样的职业特点,进行相关企业文化的介绍,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学的实用性。

2.4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就是说在企业文化学习过程中,也需要通过一定的实践教学来实现理论知识到实际能力的转换。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一些文章的特性,创设实际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种类多种多样,可以是求职现场也可以是具体的工作情境,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学生提高一个实践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认真的对待为学生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譬如我们可以结合酒店管理的职业特性进行企业文化渗透,教师可以模仿酒店管理的日常工作,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实践,可以结合具体的企业文化如希尔顿的企业文化,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感受企业文化的独特魅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企文化是中职语文实用性特点的完美诠释,是落实中职教育方针的重要体现,利于中职学生把握现代职企文化的脉搏,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职业素养,为社会输送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彭冰.“面向职业”的中职语文教材改革探讨[J].职业技术.2010(01).

[2] 田正本.\谈就业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02).

第6篇:企业文化素养范文

关键词:企业文化;学校文化;高等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2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校企融合的高职学校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SD124006);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研究项目《高职校企融合的学校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课题编号:YS201206)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融合企业文化的高职学校文化建设初探

收录日期:2013年10月22日

2011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高等职业学校要把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加强实践育人”。2011年5月,教育部提出“把工业文化融入职业学校,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这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校企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校企文化融合的作用

校企文化融合就是要将优秀企业文化融入学校文化,在学校文化的各个层面充分体现企业文化的内容与要求,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职业氛围,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既能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能充分感受企业用人需求及具体岗位要求,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其顺利进入企业、尽快适应岗位创造良好的条件。具体而言,校企文化融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实现“零距离”就业奠定基础。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大部分要进入企业一线岗位,现代企业文化的融入能够让学生直接接触企业及企业文化,全面了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亲身感受优秀企业文化在竞争中的重要性,体会到企业的竞争压力和职业责任感。

(二)培养学生优秀职业素养,促进学生成才。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走向“职场”的必备条件,仅仅通过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职业实践和企业文化的陶冶,是养成良好职业素养的必由途径。通过对企业文化的了解与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准确定位,树立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团结协作、敬业爱岗等优秀企业精神,成为企业满意的人才。

(三)有利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企业的整体水平。企业文化融入学校文化,让学校充分了解企业需求,使校企双方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为双方的深层次合作与交流创造了条件,不仅有利于全方位实行校企合作,而且将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更好地为企业和社会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校企文化融合的实施策略

(一)重视企业文化进校园的重要性。高职学校加强企业文化教育是大势所趋,现代企业文化的融入,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了解企业用人需求、职业岗位要求及企业文化内涵,帮助学生做好充分的职业准备,这不仅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也是企业获得高技能人才的捷径。因此,高职学校应将企业文化精髓融入学校文化各个方面,突出学校特色和职业特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时时处处感受企业文化的熏陶。

(二)课程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高职学校应在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授课方法等方面融入企业文化。在课程标准上,与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保持一致,体现职业院校的职业特性、服务面向及其在行业中的地位。在课程内容上,体现职业岗位群的技术要求,具有行业企业特点;在授课方法上,遵循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规律,采用教—学—做一体、理论—实践一体化、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教学等方法。通过课堂学习,让学生了解行业技术标准、产品特点及岗位任职要求等,为顺利进入企业奠定基础。

(三)实习实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

1、加强校企合作,建设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合作,争取企业的支持与参与。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应在车间布局、车间管理以及实训环境等方面贴近行业企业实际,营造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让学生在真实生产情境中进行生产工艺及管理训练,提升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2、与企业结合,培养“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建设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至关重要,因此高职学校应大量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一线管理、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实习实训环节,参与学校的实践教学、课程改革等任务。另外,学校还可以定期派遣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通过深入企业一线,不断丰富实践经验,熟悉企业文化。

(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

1、优化学校物质环境,彰显行业企业文化特征。高职学校要在物质文化层面上突出职业特色,利用教室、走廊、校园环境等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如在学校显著位置,教学楼楼道、宿舍楼道等处张贴宣传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经典标语,让学生在校园中随处可以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存在。在校园内设置宣传橱窗,重点宣传优秀企业、优秀毕业生先进事迹,让在校学生亲身感受身边人的成长历程,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

2、以校园文化活动为平台,充分融入文化。高职学校校园文化活动要注重体现职业认知、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等职业文化,可在学生活动中可以充分融入企业文化元素,如可与企业共同举办文艺活动,科技节采用企业冠名等方式增强校园文化的职业特色。此外,通过举办技能竞赛等活动,将创新意识、科技意识以及市场意识等企业文化的内涵有效融入。

总之,高职学校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吸收、融入更多的企业文化,将职业教育与职业素养等内容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养成教育,从而使培养的人才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

主要参考文献:

[1]陆山华.企业文化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导入.企业导报,2011.3.

[2]董炯华.高等职业院校学校文化建设的探讨.中国成人教育,2012.16.

第7篇:企业文化素养范文

关键词: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对接和融合

一、问题的提出

据笔者学校对合作企业的调查,用人单位反映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不少毕业生在企业上岗时面对全新的企业文化氛围,心理准备不足,不适应一线的工作岗位,“下不去”;所学知识和工作实践脱节“用不上”;不习惯企业的管理方法,“留不住”。

究其原因,不是他们欠缺胜任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而是职业意志薄弱和职业态度淡漠以及专业素养不够,缺乏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无法在企业的环境里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在很大程度上是校园文化建设没有与企业文化交融和接轨,学生很难通过校园文化感受到企业文化。

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和融合的方法及措施

1.在校企合作中强化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

(1)走出去实践,引进企业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如何使企业文化精髓转化为学生内在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笔者学校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让教师与企业实现“零距离”接触,深入企业,感受企业文化,了解企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像研习专业技术一样研习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文化的传播者。回校后在教学中将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中就接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提升职业素养。

笔者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实习、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让学生置身于企业生产第一线,融入企业员工之中,了解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和操作技能,直接接触企业,感受并体验企业文化。通过让学生亲身体会企业与企业、企业中人才与人才之间的激烈竞争,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和竞争意识,体验企业的竞争压力与职业责任,让学生切身感受专业知识、技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清醒认识没有一技之长的中职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是很难有“立足之地”的现实,从而自觉地树立强烈的危机感、严肃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2)请进来教学,弘扬企业精神文化。笔者学校诚邀企业为校园文化建设出谋划策,征求企业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和想法。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实训教学。让学生在技能训练中掌握企业对员工基本素质、职业素养、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要求,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按企业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置身于企业的发展和要求中。聘请企业管理者、行业劳模等到校开办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教育讲座,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交融和对接,通过就业创业教育、介绍企业文化、行为规范等活动,使学生领略企业文化的内涵,加强对企业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敬业精神,为顺利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打下基础。

2.在学校管理中重视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

(1)在班级管理中与企业对接,融合企业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结合专业特色,以企业的形式来管理班级。班主任是厂长或经理,下设车间主任和各级班组,以企业名称命名班级,以企业组织模式设置班干部和学习班组,以企业管理形式实行“总经理(班长)负责制”管理,按照企业制度制定班级制度公约,学习企业的管理手段,每天组织晨会进行工作总结和点评。

(2)在实训管理中引进企业管理模式,促进校企文化融合。为实现毕业生零距离就业,引进了企业管理模式,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熟悉、了解企业管理的特点,逐步适应企业的管理要求。

首先,营造企业生产制造文化氛围。把学校实验、实习(训)室包装成企业的“车间”,尽可能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按照企业生产要求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营造真实的企业生产训练环境。使学生踏进实验、实习(训)室就仿佛置身于企业生产车间之中,在潜意识中融入企业。

其次,提升专业氛围。让学生把自己看作企业的一员,穿统一工作服,戴安全帽,带工具包,凭工作卡进出车间,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和职业习惯。

第三,营造从严管理的良好氛围。实验、实习(训)中制定严格的劳动纪律管理制度,按企业的要求制定准时考勤制度、早会制度、交接班制度、安全责任连带制度等,严格按照企业标准进行管理,使学生在学校就感受到企业的严格管理,适应企业的管理制度。

第四,推行“7S管理模式”(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在遵循学校管理规律的基础上,借鉴企业的“7S管理模式”标准来要求实验、实习(训)班级。使学生感受和领悟企业文化和管理要求,为将来学生的零距离就业、为培养企业高素质员工打下坚实基础。

3.在环境建设中营造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

将企业文化的有关元素有机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在校园内营造浓烈的企业文化氛围。我校在学校围墙、教室、实训场地、楼道、甬路两侧、宿舍、食堂、公共区域等位置,悬挂或张贴创业明星等为内容的宣传画、向企业优秀员工学习的标语等。通过这些布置,宣传企业的管理理念、企业制度、行业质量标准和企业的远景规划等。使校园环境布置体现企业文化特色。让学生对企业文化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加深学生对企业的认识和热爱,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提升。

4.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是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和融合的重要渠道。我校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企业文化专题教育。在介绍企业文化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教给学生适应、融合企业文化的方法。例如开设企业文化课程,用海尔“无私奉献,追求卓越”的文化精神和“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的管理战略,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企业文化教育。任课教师结合学科教学的内容有意识地融入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的内容。又如结合学科教学的内容有意识地把海信“敬人、敬业、创新、高效”的企业精神和澳柯玛“自强、自立、爱岗敬业”的企业精神等融入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接受了企业文化的教育。

5.在课外活动中将企业文化引进校园

在组织课外活动时,把企业所崇尚的创新意识、科技意识、市场意识、诚信观念、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服务理念以及敬业创业精神等渗透到活动中去,尽可能多地体现企业特色,使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都带有“企业味”,加深学生对企业的认识。例如开设专题讲座,邀请企业一线专家、技术骨干、学校优秀毕业生进行职场素质、人文修养、就职技巧、人际交往等方面内容的讲座。举办“职业生涯规划”演讲比赛、“我爱我的专业”征文比赛、专业技能比赛和创业设计比赛等。通过一系列活动传播和实践企业文化,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品质。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吸收、渗透更多的企业文化,要将职业教育与专业素养教育融入校园教育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第8篇:企业文化素养范文

关键词 企业文化 班团文化 价值观 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With the Corporate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on of Class Culture

WANG Zhengye

(Jiangsu Provincial Xuzhou Pharmaceutical Vocational College, Xuzhou, Jiangsu 221116)

AbstractThis paper gives a definition of corporate culture and class culture, discusses the corporate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on of class cultur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the importance of obtain employment, elaborated how to the enterprise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ng class culture, how to create a strong corporate culture atmosphere in the class, so as to promote the students' cultural quality and moral cultivation,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Key wordscorporate culture; class culture; values; occupation moral

步入21世纪,我国的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呈现同步持续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的职业教育成了向社会和企业输送人才的主要渠道。在新形势下,随着企业劳动组织方式、生产模式的变化,职业人才将获得更广泛的工作领域,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除了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企业价值观念、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等企业精神、企业作风等企业文化素养。因此,如何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企业文化素养已成了职业学校学生道德和素质拓展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论述了在班团文化这一学校最基本的、学生最易受到感染的文化群体中,适当融入企业文化元素,是增强学生企业文化知识,提高学生企业文化素养的有效手段。

1 从文化到企业文化再到班团文化

文化是一个内涵深邃、外延宽广的感念,从宏观上讲,文化可以指民族的、宗教的、社会的;从微观上看,它又可以指社会中的某一特定群体。企业只是一个社会的细胞,企业文化只能是一种微观的文化,从广义上来说,它既包括一个企业的物质文化,也包括一个企业的精神文化。通常的企业文化指企业的精神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大文化环境的影响下,经过企业领导者的长期倡导和全体员工的积极认同、实践与创造所形成的整体价值观念、信仰追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特色、管理风格以及传统和习惯的总和。①学校与企业同样属于社会的一个细胞,而班级又是学校的一个细胞,因此,笔者认为班团文化也是一种微观文化现象,主要指狭义的班团精神文化,是指由班级或团组织成员实践创造的、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的、全体成员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循的班风、学风、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一系列理念、制度和行为方式的总和。班团文化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往往通过班团成员的精神风貌、自身素质、学习成绩、班级竞赛成绩等表现出来,是影响班团组织生命力和竞争力的核心因素。

2 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下看以企业文化视角构建班团文化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以培养具有特定职业素质,适应特定职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己任。职业教育在确定培养目标时,必须考虑企业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等方面的需求标准。在以上标准中,素质结构正是代表企业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团结协作等精神文化素养的要求。但是,在对学生以诚信、自信、创新、责任感、合作能力、敬业精神等人文品质作为调查项展开调查,发现只有26%的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素养――创新意识。有55%的学生不能认同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的社会价值,缺乏自信心。只有37%的学生表现出较强的合作能力,46%的学生有较强的责任感,39%的学生表现出有敬业精神。而这些人文素养的缺失必将成为制约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障碍。②因此,在班团文化的构建中融入企业文化元素,以企业文化渲染班团文化,使学生在无形的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了解与自己就业相关的企业的发展趋势,认识未来的职业角色要求,提高学生的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等企业文化素养是符合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是增强毕业生的企业生存环境适应能力,实现从学生角色到“企业人”角色的快速转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

3 基于企业文化的班团文化体系的建立

企业文化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内容构成包括四个部分,即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伦理道德、企业形象。③本文论述的班团文化体系是从企业文化体系所做的延伸,企业价值观可以延伸为班团价值观,包括班集体每位学生的个人价值观和班集体的整体价值观;企业精神可以延伸为班风、团风;企业伦理道德可以延伸为学生的行为规范;企业形象可以延伸为班团形象,四者的关系如表1所示。其中深层文化是核心,中层文化直接把深层文化转换成一种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则,对学生的言行起引导和制约作用;表层文化体现着班团文化的整体风格。如何将以上体系进行具体延伸,现分述如下:

3.1 以企业英雄人物引领学生的个人价值观

学生的个人价值观是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包括人生的意义,学习的目的,个人与他人、学校、社会的关系等等。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由于其奋斗方向发生的变化,个人价值观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所以,从学生入学起,我们就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企业英雄人物是指企业的带头人,企业评选出来的各类标兵、工作模范、榜样等,在社会上是轰动一时的、为社会所表扬的企业员工。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英雄人物。他们具有本企业文化所包含的那些最典型的思想、观念、品质、作风和性格风貌。他们是企业群体中出类拔萃的榜样,是代表本企业文化的典型人物。因此,英雄人物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的人格化。④

因此,以企业英雄人物或企业楷模(企业优秀经理人、优秀员工等)为榜样,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对职业学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很大的帮助,因为企业英雄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的主流文化,是企业价值观的化身。广泛搜集与学生将来就业相关的企业英雄人物的资料,带领学生学习他们的品格特征、成功经历、取得的成绩和为社会所做的贡献,使他们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通过他们的影子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确立学生自己的奋斗目标,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在搜集资料时,要注意资料的广泛性和典型性,既要有“领导楷模”,又要有“群众楷模”,特别是从本校毕业,通过奋斗成为企业楷模的往往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

3.2 以人为本构建班团整体价值观

现代企业价值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作为班团集体,在整体价值观的构建中也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发展学生的人本思想为导向去实现素质教育的价值。在价值观的构建中,一方面要注重现实性,根据学生现有的素质水平,周围环境和在校期间要实现的目标去确定,要与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相一致,要注意实现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要注重超前性,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就业岗位,所肩负的社会使命去构建适当的价值观。此时的价值观来源于学生实际,又高于学生实际,统领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步入社会后的奋斗方向。总之,班团整体价值观是班团文化的核心,是全班学生遵守的信条,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在构建时要牢牢把握住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3.3 以企业精神渲染班风、团风

企业精神把抽象的企业价值观诠释、演绎为一种具体的信念,用富有特色的、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对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对全体员工的引导和激励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样,班风、团风也是班团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构成班团集体的老师和学生的共同信念准则。以企业精神渲染班风、团风,如将同仁堂的“同修仁德、济世养生”可以直接作为医药相关专业的班风,将医药企业常说的“药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加以修改成为“药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完美人生是塑造出来的”可以作为制药专业的班风,将企业的营销理念和团结协作精神应用到营销专业的班风里面,成为“塑造我们的营销团队,创新我们的营销理念”等。 以上班风既体现了一种精神品质,又有企业理念和专业色彩,对学生的成才会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

3.4 以企业的职业道德和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准则

企业的伦理道德首先反映了社会伦理道德的基本要求,进而又渗透了企业的职业道德和规章制度。在制定学生的行为准则时,适当加入与学生实际相适应的职业道德和企业规章制度,成为学生行为养成的一部分,把它运用到日常生活、实训操作和学习中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如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对员工的仪容仪表所做的规定,对学生行为准则要求就有一定的参考性,其中有两条是这样规定的:必须穿无危险性的鞋子,不得穿露趾凉鞋;指甲应剪妥当,保持清洁。这既是制度,又是制药企业员工的职业标准,这样的规定完全可以拿来作为制药专业班级的规章制度。又如宾馆服务员的始终保持微笑服务,教师的为人师表,医生的救死扶伤,护士的以纯洁、诚挚的情怀爱护生命,尊重病人权利,做病人利益的忠实维护者等。这些道德情操略加修改,就可以成为相关专业的班级行为规范。

3.5 塑造班团形象,增强班级凝聚力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和外在表现,会使员工产生与企业荣辱与共的思想,形成强大的企业凝聚力。同样,班团形象也是班团文化的载体和外在表现,建立良好的班团形象,可以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整洁的教室环境,舒适优雅的宿舍布置,良好的课堂纪律和课堂表现,集体活动的团队风气和工作效率等都会反映班团形象的优劣。带领学生参观企业或观看知名企业的宣传影视资料,可以让学生从企业整齐的厂房,优美的环境,员工有秩序的工作、生活场景中受到教育,感受到企业的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从而规范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日常行为,自觉建立、维护班集体的整体形象。

总之,在以企业文化为视角的班团文化构建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要充分把握其实用性和可行性,不能生搬硬套或直接照抄,要注重用企业文化去渲染班团文化,营造氛围,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注释

①王成荣,周建波.企业文化学(第二版)[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35.

②沈晓昕.五年制高职学校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J].江苏五年制高职教育,2008(3):46.

第9篇:企业文化素养范文

1.请进来教学,弘扬企业精神文化

笔者学校诚邀企业为校园文化建设出谋划策,征求企业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和想法。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实训教学。让学生在技能训练中掌握企业对员工基本素质、职业素养、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要求,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按企业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置身于企业的发展和要求中。聘请企业管理者、行业劳模等到校开办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教育讲座,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交融和对接,通过就业创业教育、介绍企业文化、行为规范等活动,使学生领略企业文化的内涵,加强对企业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敬业精神,为顺利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打下基础。

2.在学校管理中重视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

(1)在班级管理中与企业对接,融合企业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结合专业特色,以企业的形式来管理班级。班主任是厂长或经理,下设车间主任和各级班组,以企业名称命名班级,以企业组织模式设置班干部和学习班组,以企业管理形式实行“总经理(班长)负责制”管理,按照企业制度制定班级制度公约,学习企业的管理手段,每天组织晨会进行工作总结和点评。

(2)在实训管理中引进企业管理模式,促进校企文化融合。为实现毕业生零距离就业,引进了企业管理模式,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熟悉、了解企业管理的特点,逐步适应企业的管理要求。首先,营造企业生产制造文化氛围。把学校实验、实习(训)室包装成企业的“车间”,尽可能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按照企业生产要求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营造真实的企业生产训练环境。使学生踏进实验、实习(训)室就仿佛置身于企业生产车间之中,在潜意识中融入企业。其次,提升专业氛围。让学生把自己看作企业的一员,穿统一工作服,戴安全帽,带工具包,凭工作卡进出车间,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和职业习惯。第三,营造从严管理的良好氛围。实验、实习(训)中制定严格的劳动纪律管理制度,按企业的要求制定准时考勤制度、早会制度、交接班制度、安全责任连带制度等,严格按照企业标准进行管理,使学生在学校就感受到企业的严格管理,适应企业的管理制度。第四,推行“7S管理模式”(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在遵循学校管理规律的基础上,借鉴企业的“7S管理模式”标准来要求实验、实习(训)班级。使学生感受和领悟企业文化和管理要求,为将来学生的零距离就业、为培养企业高素质员工打下坚实基础。

3.在环境建设中营造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

将企业文化的有关元素有机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在校园内营造浓烈的企业文化氛围。我校在学校围墙、教室、实训场地、楼道、甬路两侧、宿舍、食堂、公共区域等位置,悬挂或张贴创业明星等为内容的宣传画、向企业优秀员工学习的标语等。通过这些布置,宣传企业的管理理念、企业制度、行业质量标准和企业的远景规划等。使校园环境布置体现企业文化特色。让学生对企业文化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加深学生对企业的认识和热爱,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提升。

4.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是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和融合的重要渠道。我校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企业文化专题教育。在介绍企业文化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教给学生适应、融合企业文化的方法。例如开设企业文化课程,用海尔“无私奉献,追求卓越”的文化精神和“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的管理战略,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企业文化教育。任课教师结合学科教学的内容有意识地融入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的内容。又如结合学科教学的内容有意识地把海信“敬人、敬业、创新、高效”的企业精神和澳柯玛“自强、自立、爱岗敬业”的企业精神等融入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接受了企业文化的教育。

5.在课外活动中将企业文化引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