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仓库管理解决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软件供应商之一――Infor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田哲夫先生,为Infor WMS仓库管理解决方案在中国医药领域的强劲增长势头感到自豪。田哲夫拥有近30年的IT行业经验,对应用软件市场极为了解,主要负责Infor供应链解决方案和企业资产管理解决方案业务。他告诉记者,目前已有京卫药业、江苏医药、四川医药、湖南老百姓大药房等多家医药公司选择部署了Infor WMS仓库管理系统,借助这一成熟、先进的软件解决方案实现了业绩快速增长,获得了良好的投资回报。
记者:国内多家医药公司相继实施了Infor WMS仓库管理系统。您认为他们选择Infor的原因是什么?
田哲夫:Infor WMS解决方案针对制造、分销、零售企业和第%物流提供商(3PL),适用于所有规模的企业,可以帮助客户发挥产品布局策略的最大作用,排列任务优先级,实施合理的生产力标准,并提高物流效率。
Infor WMS仓库管理系统之所以获得客户青睐,主要是因为该方案历经近30年研发,产品功能强大,涵盖了库存管理、劳动力管理、工作与任务管理、直接换装转运(crossdocking)、货位优化、场地管理等多个模块,可以满足各行业的需求,其中当然也包含一些世界知名的制药与医药流通企业,因此在INFOR WMS上固化了很多先进的现场操作。并且INFOR WMS是一个不断在成长的软件,几乎每年Infor都会WMS的最新版本,使产品功能不断得到优化。
其次,客户看重的Infor WMS的价值还体现在,该系统对政府部门越来越严格的医药物流中心的监管要求有很强的适用性。国内一些医药企业,往往既有制药厂,同时也做批发业务和B2C电子商务业务;还有一些医药企业不仅担负着本公司的配送任务,也为其他企业提供医药物流服务,俨然是一家第三方物流公司。这就要求同一个信息系统能满足不同业态的特殊要求。而Infor WMS解决方案完全适用于医药行业不同业务形态的仓储管理需求,特别是多业态的第三方物流的业务要求。lnfor WMS还使大部分的客户流程都能进行配置,这可以帮助客户缩短实施周期,并长期支持客户未来业务的发展,保证了客户信息化投入的投资回报率。
此外,Infor WMS采用Java技术平台,拥有良好的开放性,能够进行跨平台操作。一方面,无论是小企业还是拥有几十个仓库的大型跨地域企业,都可以基于同一个WMS系统进行作业,保证了信息化投资的长期性;另一方面,熟悉这一技术的研发人员数量众多,客户很容易找到合适的IT人员进行系统的日常维护、集成、升级,甚至是客户化的工作。这也是对客户投资的一个保证。
记者:采用Infor WMS可以为医药企业带来哪些价值?
田哲夫:在这方面客户的评价最有说服力。据成功实施了Infor WMS的京卫药业反映,公司的经营与管理得到全面提升,主要体现在:
一是获得了先进的物流运作理念和实践。公司管理人员的经营思路已从传统的收、发、存,扩展到配送模式、配送策略、服务等级定义等现代物流的管理方向,有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
二是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快速准确的物流运作,使京卫药业的客户不再担心货物交付的准确率和及时率,可以实施更灵活、更低成本的订购。
三是提高了物流效率。如,进货时,作业人员只需借助条码扫描设备即可轻松完成验收入库。而无需单据的多次频繁传递和手工记录,作业速度比以前大大加快。
四是释放了内部作业潜能,消除了对特定作业人员的依赖。作业人员通过系统指示即可轻松完成具体各项操作,使得人员轮岗变得简单易行。
江苏医药公司首席信息官潘洁认为,“InforWMS方案所具有的行业深度、扩展性和优异功能,可以帮助我们随着业务的发展不断进行功能扩展,而无需更换信息系统,从而减小了投资风险,获得了经济效益。”
记者:在您看来,医药行业物流系统项目的难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田哲夫:与其他行业相比,医药物流有鲜明的特点,主要源于医药行业面临以下挑战:第一,药品涉及到人的生命安全,所以国家对医药企业的物流实行严格的监管和认证;第二,医药物流体系正处于变革当中,到底什么样的模式既能适合国家监管,又能确保企业正常经营,现在还处于摸索阶段;第三,医药企业自身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其物流甚至会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安全,因为一旦物流环节出现问题,医药公司将为此承担责任,严重时甚至会使企业倒闭。
从经济角度来看,医药物流中心处理的品规数量巨大,同时药品还有效期、批号等特殊属性,大幅提高了物流管理与运作的复杂程度。而国家推行的医药产品追溯管理,给医药企业的物流带来更大的挑战。医药企业既面临着严格的国家监管,又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完成赢利发展的目标,这使医药企业物流建设面临着极大的压力。无疑,这些都对物流软件的功能和实施团队的专业经验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记者:当前中国医药行业对物流软件的需求情况如何?今后Infor将如何不断增强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优势?
仓库是ERP系统数据来源之一,在系统上线,每天物料出、入库频繁,收发单据数量大,如果不及时输入单据,很容易造成系统数据紊乱,影响生产经营。
为切实改善企业仓库的管理现状,提升ERP系统运行质量,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谈谈保管员应怎么做来满足仓库管理的需求:
一、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ERP系统的仓库管理体系?
ERP系统仓库管理体系能够提供一套全面性仓库管理解决方案,支持整个仓库的运营程序,提供准确的库存信息,满足不同生产需求。ERP系统是一个全公司范围的应用,所有源数据只需在一个系统中输入一次,就能在各业务之间高度共享,保证数据一致性。仓库录入员只要将每一仓储发生的业务实时录入,系统就会自动形成历史数据,保证库存资料是最新的,以备查询、统计分析之用,达到库存最优化;系统自动生成库存报表。给出原材料缺货情况,一目了然,并能根据生产任务单产生仓库的领料,提高仓存管理的有效性。
二、目前仓库常见的问题
1、货物上设有吊卡的,没有ERP代码。
2、没及时更新货品吊卡资料。
3、仓管员不及时送单给输单员,输单员不及时录入系统,结果造成系统数据与实际脱节,影响ERP系统数据的准确性,最终影响到了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
4、部分仓管员责任心不够,办事拖拉,库存盘点不准,以及手工单据信息不准确(主要是抄写错误,键入错误),这都是常有的事。
三、仓库在ERP系统下该如何管理?
1、首先从物料入库开始,保管员根据验货、收货,以实际到货数量在相应ERP单据上如实录入;应及时入账,不得有任何理由延迟入库;要掌握物料管理的原则,设有相应的吊牌,标明物料代码,(写明的代码要和ERP系统中的一致);
2、涉及到入库、出库的东西,都必须要有原始单据,如在入库时,必须要有采购订单,没有采购订单,入库单就无法审核,无法打印;没有领料单,仓库也不可能直接把货发给车间,因此在录入入库单、出库单要有单据来源,企业管理人员只要一查系统,不用几秒时间,就可以查到哪些出入库业务没有原始单据,这比一张张的去查询出货单、入库单,要方便的多,有利于及时跟踪;
3、在ERP系统中不允许负数出库,加入了这一控制,即不允许负数出库,督促输单员,及时输入单据。
4、设置虚拟仓库,委外加工的材料也能得到有效控制,在手工管理中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企业无法有效进行追踪。仓库只把材料发出去就算了,没有后续的追踪。在ERP管理中,我们可以把加工厂当作是企业的一个仓库,发给加工商的材料,当做材料的移库,即把原材料从企业的原材料仓库移到加工商仓库,当成品入库时,再利用“自动扣料”等功能,把材料从加工商仓库扣除。这样控制后,即使企业多发材料给加工商,可以通过查询加工商仓库,就可以知道加工商那边还有多少材料,无论是事后追踪,还是发料扣减,都非常的方便。
ERP的运用目的就是为了对库存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减少额外的采购,防止库存资金占用,同时保证库存量满足生产需要,降低营运资本,为管理者提供准确、有用的信息数据。
四、ERP系统的使用对仓管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般来说,仓管员每天所做的工作为:收货、发货、退货、备货;物料标识、摆放及ERP系统数据录入对应的整理工作;如果ERP系统上数据不及时更新,库存信息就会失准,导致物料就有可能提前订购或订购不及时。发生这些问题,其实与仓管员的责任心有关。责任心,是一种工作心态,也是一种工作作风,一般表现在:
1、日常的ERP系统上数据,正常与实物进行核对,确保一致;
2、对ERP输入的数据自我检查,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对每天的领、出料工作进行核对,以提高工作质量;
4、工作要有主动性,凡事及时处理;
5、对仓库现场管理做到“心系仓库”,按5S要求进行管理。
遗憾的是,很少仓管员能长期坚持。因此对仓管员工作规范有了明确要求:
1、材料出入库流程:在物料正确的前提下,入库时要把好三关:①数量关:入库时要点清数量;②质量关:检验人员对来料质量进行检验和控制;③单据关:单据不全不收,手续不齐不办。审核收到的单据与来料是否相符和一致,并及时送单给输单员。
2、物料保管:①摆放合理、整齐、标志鲜明、方便存取;②确保质量:防锈、防尘、防潮、防压、防爆、防变质;③确保安全:防灾、防霉变、防损、防呆滞、防报废;④帐、卡、物相符(数量、库位、状态必须与ERP系统一致。
3、材料出库:①所有涉及销售出库、不良品调换出库,要有系统打印出库单;②仓管员要根据单据上型号、数量,保证物料出库与单据相符;③所有出库业务(包括成品、半成品、物料)“谁收货,谁领货,谁签字”,保管好出库存根联,有据可查。
4、材料盘点与清查:①材料保管人员、输单员定期不定期对各种材料进行盘点与清查,盘存实物,和货卡、ERP系统进行数量、型号核对;②库存物品实行货卡制管理,在每个物品货架上设置货卡,标明物料ERP代码,实时记录进出库情况,有利于盘点;③对盘盈、盘亏、毁损以及报废的存货,应当查明原因,材料保管部门书面报告公司领导审批后处理。财务部核对正确后方可并修正ERP系统数据。
五、改善仓库管理的几点举措
1、合理规划仓库。仓库内要留有必要的废次品存放区、物料暂存区、待验区、发货区等。要特别考虑安全因素,注意通道、照明、防水、防火、防盗等措施。
2、货物进出应与单据保持一致。仓库尽量用业务订单下推领料单,避免人为造成单据填写、录入错误,提高工作效率,以保持ERP系统数据正确性。
3、如果有单据在ERP录入有填写错误,当月的单据当月作废,按正确的再开单。跨月单据用相应红字单据做红冲(原则上跨月单据不得更改)。月底前仓管应对自己管理的物品核对正确,做到账实相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入库单、领料单和其他出入库单每月都应按单据类别装订成册。
1高校管理中的数据仓库建立
数据仓库不是业务数据的简单堆积,而是抽取数据,并整理、转化为新的存储格式,把数据聚合在一种特殊的格式中。随着此过程的发展和完善,这种支持决策的、特殊的数据存储即被称为数据仓库。对高校管理来说,DSS建立数据仓库的数据可能来自人事处、学生处、教务处、财务处、后勤管理等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等,所有这些数据从结构上看,是相对独立的,是不利于高校决策者进行全面分析和查询的。根据高校DSS的需求,必须要求数据仓库把分散的、难以访问的数据从不同信息系统中分离出来,通过深层次加工把信息转换成数据集市(DataMart)以利于各个职能管理部门和院系作专题分析和辅助领导层决策[5]。总之,数据仓库把高校分散的、难以访问的日常数据转化为集中统一、随时可用的信息。建立数据仓库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数据仓库的真正价值在于帮助人们制定能够改进过程的决策。因此,有了数据仓库,高校管理层决策时就可以依据事实,而不再是只依赖直觉。
2高校管理需要数据挖掘
根据目前高校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首先需要将不同信息系统中的数据综合、归类,并进行分析利用,即建立数据仓库,在数据仓库的基础上进行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支持。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模糊的、随机的、不完全的实际数据中,抽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从广义上讲,数据挖掘就是在观察数据的集合中寻求模式的决策支持过程。因此,它除了处理传统数据库中的数值型的结构化数据外,还可以对文本、图形、图像、WWW信息资源等半结构、非结构数据进行挖掘。数据挖掘的对象不仅是数据库,也可以是文件系统、数据集合或数据仓库。基于数据仓库的数据挖掘技术,其任务是发现数据仓库中尚未被发现的数据。对于那些决策者明确了解的信息,可以用查询等工具直接获取,而另外一些隐藏在大量数据中的关系等信息就需要数据挖掘技术[2]。数据挖掘技术可从数据仓库中找出大量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可以更好地对高校各方面的发展趋势做出定量的分析和预测。为高校的管理决策者提供更科学的决策基础,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有针对性地加强教学管理。就目前高校的情况而言,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大都具有分类特性,因此高校管理DSS系统的数据挖掘方法主要采用能实现分类模式分析的方法,以分类模式分析为主线,关联模式分析为辅线结合其他分析方法进行。
3决策支持系统技术分析
⑴基本概念管理的核心是“决策”。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生存环境,更难以形成并维护其竞争优势,竞争的压力对高校制定决策的质量、速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决策支持系统(DSS,DecisionSupportingSystem),是以运筹学、管理科学、行为科学和控制论为基础,以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仿真技术为手段,针对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系统[3]。该系统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数据和背景材料,帮助明确决策目标和进行问题的识别,建立或修改决策模型,提供各种备选方案,并且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价和优选,通过人机交互功能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为正确决策提供必要的支持。决策支持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技术,能够为高校提供各种决策信息以及许多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减轻管理者从事低层次信息处理和分析的负担,使得他们专注于最需要决策智慧和经验的工作,提高了决策的质量和效率。从功能逻辑结构上看,它是由模型库系统、知识库系统、数据库系统及人机会话系统等部分组成的。⑵DSS的分析方法DSS应满足决策支持系统的要求和达到DSS的性能指标,由于DSS的特殊性,对DSS的系统分析通常采用一种称之为ROMC的方法。ROMC是一种基于决策过程基本活动的方法,是决策者进行表达(R)、操作(O)、存储辅助(M)和控制(C)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建立起DSS的要求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并力求减少它们之间的差异。ROMC分析方法是建立在用户目标的基础之上的,它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⑴提供表达式帮助决策者将问题概念化,以便于处理和交流;⑵提供分析和运算这些表达式的操作方法;⑶提供辅助记忆手段;⑷提供控制机构以处理和使用整个系统。
4基于数据挖掘的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
基于以上讨论,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决策支持系统基本结构框架已经出现。它由数据仓库、数据库、数据挖掘工具、数据仓库管理模块、知识库、知识发现模块、人机交互模块组成。系统的主要输入是源于数据库的数据以及存储在知识库中的知识;人机交互模块提供相互联系的集成界面;数据仓库管理模块完成数据仓库的创建以及数据仓库中数据的综合、提取等各种操作,负责管理整个系统的运转;数据挖掘工具用于实现实际决策问题所需的各种查询检索工具和数据挖掘工具等,以实现决策支持系统的各种要求;知识发现模块管理并控制知识发现过程,它将知识库中的信息和数据的输入用于驱动数据选择过程、知识发现引擎过程和发现的评价过程。以下描述建立决策支持系统的过程。①分析决策需求,确定决策主题,确定决策的问题。②确定数据来源,对异构环境下可操作的数据库、数据记录或文件系统中的数据重新进行联接,建立数据仓库。③针对任务的所属类别,选择有效的数据挖掘算法并加以实现。④调用数据挖掘功能,提炼数据,并与最终用户交互、协同,得到所必须的有用的数据。⑤测试与评价数据,对数据进行一致性、有效性处理。⑥根据最终用户的要求,建立适用于决策支持的集成界面和应用程序,使用户能在决策支持中运用所发现的知识。以上过程是一个学习、发现和修改的过程,各步骤之间包含了反复循环,以达到对所发现的知识不断求精、深化,并使其易于理解的结果。
5结束语
宝供物流的信息化起步于1997年。在1997-2007年的十年间,宝供物流的年营业额从7000万元增长到14亿元。公司业务能保持高速发展,企业信息化的应用和推动是重要基石。可以说,宝供物流信息化最成功的经验就是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信息化建设与企业运营管理融合发展、相互促进之路。
高起点起步
早在信息化建设起步前,宝供物流已建立了包括广州、北京、哈尔滨、上海、成都等分公司在内的全国性物流网络。那时,总部业务部门通过电话、传真等传统方式跟踪客户的订单执行情况。以宝供物流当时最大的客户宝洁为例,宝供物流分公司在完成货物发运后要制作并向总部业务部传真发货汇总表,货物到达后要制作并传真签收汇总表,总部业务部专人在专门文件夹里记录宝洁每张订单的接、发、到、签信息,遇到客户电话询问货物是否到达,则先在文件夹里查找有没有签收信息,查不到就打电话给到货分公司查询。
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1997年,宝供物流正式决定在业内首创一套基于因特网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成功奠定了公司信息化起飞的基础。该系统的建立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高起点的选取宝洁订单管理流程为业务分析模板。
宝洁是当时宝供物流的第一大客户,其订单管理流程十分规范。因此,宝供物流在进行信息系统规划时,决定以宝洁的订单管理流程为样板,并逐步将其推广给后来的客户。
第二,深入实际调研,使系统分析保持前瞻性。
在进行系统分析时,IT项目组深入到分公司本部和配送车队进行实地考察,发现当时配送公司在运输管理时使用的流水号将来可能会有用,就要求软件公司在开发时入这个字段作为主关键字段。后来业务部借助系统的这一功能成功推广了单号管理系统,保障了公司通过系统对客户所有单证进行有效的跟踪管理。
第三,系统功能考虑外部客户需求。
一方面,规划系统查询功能时提出了包括28种组合查询的网上综合查询需求,可以使用户任意组合查询某客户在任意时间段、从某起始地到某个终点的订单结果,还可选择是否残损、是否超期到达等字段来查询运作质量信息。另一方面,虽然当时业务和市场部门都没有提出系统为外部客户所用,但IT项目组特别要求在查询权限管理上增加按客户身份登陆查询该客户所有物流业务的需求。这项功能后来成为宝供物流向客户推荐该系统的一大卖点。
第四,系统界面友好易用,系统测试推广细致入微。
系统从立项到正式推广,前后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系统的测试和应用培训工作由专人负责,测试阶段工作严格细致,保证了系统正式实施后基本上没有漏洞;在系统应用培训阶段,充分发挥系统网上操作和系统界面友好易用的优势,没有组织一次集中培训,全部通过电话对照网上操作界面教会了全国各地统计员使用这套系统。
自主研发与外部合作相结合
信息化起步后,宝供物流逐步走上了一条以自主开发为主,结合技术引进(合作开发)与外部购买的物流信息系统建设道路。
宝供物流从2002年开始就在全国各大区域建设现代化物流基地,其中包括立体仓库,并应用先进的WMS系统进行管理等。在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宝供物流选择了拥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美国EXCEED WMS软件,虽然成本相对较高,但其应用效果得到了宝供物流高端客户特别是外企客户的认可。另外,系统完善的功能和可靠的性能也保证了对业务的有效支持。
十年来,宝供物流先后与飞利浦家电和照明、宝洁、联合利华、三星电子、卡夫、厦华电子、中石油、ICI、红牛、百威啤酒、亚华乳业、福田汽车、李宁等各行业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宝供物流的信息系统解决方案也得到不断完善。
例如,2001年,宝供物流和某跨国公司进行双方系统EDI电子对接,实现了订单信息无纸化传递。系统上线后,客户只允许每个仓库每月输错一次单,对输单及时性要求也很高,因此,宝供物流要严格监控每个仓库的输单质量。另外,客户的需求和业务发展的压力也促使宝供物流提出更多的应对措施,如:设计开发网上EDI返单查询程序、网上条码监控程序、网上运输超期输单查询程序等,使各分公司输单操作结果在网上通过系统自动公布。后来该客户在引进第三方EDI服务供应商时还专门来宝供取经,把宝供物流的一套网上系统跟踪管理系统全部拿去套用。
从系统化到平台化
宝供物流深刻理解现代物流发展的核心要求,在十年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结合自身为不同行业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中型制造业、流通业客户服务的实践和管理理念,自主研发了在国内同行业中属于先进水平的宝供第三方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其核心模块包括:平面仓库管理系统(SMS)、立体仓库管理系统(WMS)、全程订单管理系统(TOM)、运输管理系统(TMS)、多元化多门户数据平台(EDI)、ERP财务系统(FMS)、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等,各模块动态集成,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处理。
通过该平台实现了以订单为中心,通过组织架构、业务流程、IT技术等三方面的变革,使物流信息在一个高效的系统内闭环管理,通过订单将运输管理、仓库管理、订单管理、财务管理、客户服务等核心业务全面整合到一个集成的物流信息管理平台上,实现了对物流订单的记录、调度、备货、发运、在途跟踪、客户签收、回单、财务结算、KPI考核、异常处理等各个环节的高效统一管理。
整个系统的设计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EDI平台与客户的信息系统实时连接,接收客户物流运作指令,并通过接口返回相关运作信息与数据。EDI平台成功替代了传统的电话、传真或实单传递的下单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订单处理的效率、准确性和订单反应速度,并且通过接口及时反馈运作状态,增强了客户对运作情况的监控管理,改善了与客户的沟通效率和效果。
2、以TOM订单管理模块管理客户运作指令,实现对订单的高效处理和对运作情况的实时管理。通过查询和报表,可对客户指令和运作现场情况进行合理的工作安排和资源调配,并且对运作的效率和质量进行分析和改善。
3、以运输配送管理系统TMS
对运输业务进行整合调度,根据预设调度规则和策略合理安排运输车辆装载和计划运输路线,有效地整合运输资源、降低成本;另外还实现了对运输业务的在途跟踪,及时反馈作业状态和异常事故,加强对在途过程的控制;通过系统管理到达签收作业结果和对运作质量进行统计分析。
4、以仓库管理系统WMS/SMS对客户库存产品进行高效的进出库管理,通过强大的库存分析、储位优化和快速拣选等功能,为客户减少产品在库时间,节省存储成本。提高进出库效率。
5、以财务系统面向企业财务核算及管理人员,对企业的财务进行全面管理,在完全满足财务基础核算的基础上,实现集团层面的财务集中、全面预算、资金管理、财务报告的全面统一,帮助企业财务管理从会计核算型向经营决策型转变,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管理系统各模块可独立使用,同时可与业务系统无缝集成。构成财务与业务集成化的企业应用解决方案。
6、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对运作的KPI指标和异常情况进行动态管理,通过系统报告运作情况,分享业务信息和寻求资源支持。
同时,宝供物流在实践过程中又形成了有效的知识管理平台,总结积累了家电、食品、饮料、日化、石化、汽车等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依托系统支持物流业务整合和成本控制
现代物流的核心是突出系统整合、优化的理念,对分散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运用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手段实施一体化运作,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服务的目的。
企业经营的本质就是开源和节流。在开源方面,宝供物流已总结形成了基于系统管理的物流行业解决方案,从方案规划到系统实施、客户服务,全面参与新业务。在节流方面,利用物流信息系统全面监控每票单证的运营成本。
2006~2007年度是宝供物流的“整合”年,公司成立了由董事长亲自挂帅的“整合调度和成本标杆”项目组,在宝供各大办事处逐步推行运输整合调度和成本标杆,通过运输线路整合和成本标杆双重控制,达到在保证运作质量前提下充分整合社会运输资源,降低运作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经营效益的目标。宝供IT部派专人参加了该项目组,并有针对性地在系统中开发了运输整合调度和成本标杆模块,实现运输调度在系统中根据预设调度规则和策略合理安排运输车辆装载和计划运输路线,有效地整合运输资源、降低成本。同时。系统还能通过查询报表,实时监控每个客户每票业务的运输成本。
信息系统建设的成功经验
宝供物流的信息化发展一直遵循三大原则:
第一,与企业定位、发展目标、发展战略等保持一致,三到四年上一台阶。从支持运作管理到与客户协同管理,从信息平台管理上升到支持经营管理。
第二,业务导向,追求实效,循序渐进,一年干一件事,抓出一项成果。
第三,自主开发,技术引进(合作开发)与外部购买三者相结合,但以自行开发为主。
信息化发展目标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宝供物流信息化发展到今天已经与公司战略决策和业务发展紧密融合在一起。能做到这点,首先在于宝供物流企业集团董事长刘武给予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2009年,刘武对公司信息化提出了“信息驱动业务”的运营管理要求。
灵活性是如今物料处理系统的新时髦词语。为了更有效地履行电子商务的订单,许多零售商或其第三方分拨合作伙伴正在采取灵活的物料处理自动化方法。最传统的自动化方法缺乏弹性,企业设计了庞大的机械系统,安装了自动化解决方案,如托盘式分拣输送机和系统,但是往往针对大批量运输。使用此方法,企业必须预测在未来5到10年的增长情况,并预测它将处理哪些产品,并希望产品不会发生很多改变。但如今可谓日新月异,电子商务的欣欣向荣让我们有点措手不及。
自动化之新理念新系统
通常情况下,分拨中心运营这些传统的自动化解决方案不会是满负荷的,以便于留下增长空间,几年后达到高峰运营能力。此外,许多传统的自动化方法是特定于某些类型的包装和产品,如果企业开始运营他们以前没想到过的产品,那么仓库运作可能出现问题。比如一家专门处理鞋子的公司,当初设计自动化战略的时候就会高效针对这类产品;但如果向其产品组合中增加了珠宝或高端服装,那么就需要另辟蹊径。
互联网零售将提供更多的SKU和多样化的产品线,在不确定的经济中吸引消费者,促使零售商日益增加其产品种类。按照以前的说法,80%的销售来自20%的SKU,但如今,增长来自新的概念和分类;新的细分客户;和多渠道的零售经验,现在践行的是“长尾理论”。该理论认为,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因素,当商品储存流通展示的场地和渠道足够宽广,商品生产成本急剧下降以至于个人都可以进行生产,并且商品的销售成本急剧降低时,几乎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有人买,就会有人卖。这些需求和销量不高的产品所占据的共同市场份额,可以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相媲美,甚至更大。所有这些因素促进了对于自动化的不同思考方式,“灵活性”这个因素比前几年已变得更为重要。
这一转变意味着分拨中心自动化解决方案必须有效和高效处理电子商务模式——通常较多的订单数量,但是每个都是数量不大。以前传送带输送系统和叉车等自动化系统围绕着托盘和大数量产品,已经不适合今天电子商务的时代。为达到所需的物料处理自动化灵活性,很多公司正转向“移动机器人系统”。如位于美国的一家仓库自动化技术提供商Kiva系统公司和Swisslog(自动化存储系统制造商)所推出的系统,就与传统的仓库选择模式截然不同。以前是仓库工人去找产品,现在是产品来到员工面前。
一个典型的机器人自动化系统包括:移动机器人通过可移动的箱子挑选产品;员工仍保持在固定的地方,很容易从每个箱子中拿取所需要的产品。一旦所需的产品被挑选,机器人继续移动。该解决方案通过高科技软件控制——这和仓库管理系统或订单管理解决方案进行集成,赋予机器人指令哪些产品需要移动到哪些位置。
由于机器人系统在设计、大小和功能上具有灵活性,这比传统手动和自动存储以及选择系统更加灵活,因此在实现零售过程中越来越常见的小批量、多SKU订单方面能够更加得心应手。除了可以处理电子商务的订单,这些解决方案也适用于执行零售补给任务,很大程度上这块操作也是针对小数量多批次的。简而言之,机器人系统的总体目标就是给分拨中心建立起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AutoStore之功劳
经过十年的快速增长,北欧斯堪的纳维亚领先的个人电脑、电子设备电子商务零售商Komplett公司认识到它需要对其分拨操作实现自动化。公司传统的手动订单履行系统无法跟上公司9个电子商务门户网站的订单。公司在挪威设有占地270000平方英尺的中央分拨中心,需要推动更高的效率和最大化利用其现有设施的存储空间,以便满足越来越多的产品和订单。
考虑到各种自动化选项,该公司决定实施一个称为 AutoStore的机器人解决方案。这是由挪威Jakob Hatteland 物流公司制造的。该系统非常适合公司的需求——密集存储和高效满足小批量的订单要求。AutoStore三维网格系统的特点是:自主回收箱,独立运营的机器人,所有的机器人有两套轮子,使它们能够沿垂直轴移动到达任何位置。机器人在所有时间知道它们在网格上的确切位置,会计算离基站的具体距离。配货站(picking station)位于特定的网格位置,因此该软件中的交通管理系统会告诉机器人从其基站到产品贮存箱最快的方式。
AutoStore于2007年8月正式在公司安装实施。在第一阶段,公司安装了16000个自主回收箱、26个机器人和28个工作站;2008年,它增加了网格规模,新安装了17000多个箱和29个机器人。工作站可以用于储存和选货。通常,四至六个工作站用于储存业务,其余站用于选货流程。对于Komplett而言,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扩展和调整。
新系统引入之后,物流流程前置时间发生了变化,生产效率提高了。如今95%的订单在24小时内交付。存储密度是AutoStore的另一个关键优势,因为自主回收箱紧密相邻,大量的货物存储在小的空间,而且没有了以前的通道和过道,空间得以充分利用。以前起重车、走道或斜道等等都需要占用空间。如今解决方案还可以让Komplett释放空间,这对欧洲的运营商特别具有吸引力。因为房地产价格比较高,欧洲公司通常不会建设很大的分拨中心。
自从引入AutoStore之后,Komplett能够提高订单量的完成率,减少劳动时间,并提高生产效率。分拨中心运行效率增加了30%,而且已扩大其产品范围,超越原先的电子产品,后续增加了包括厨房、家居、花园、健康和美容产品等。2010年,该公司交付了140万份订单——近4300万项产品。平均来说这意味着公司每8秒挑选一项产品,每24秒交付一张订单。一年四季都是如此,其灵活的自动化系统使公司能够满足这种需求。
Quiet之自动化变革
为很多著名的服装客户,包括高端电子商务Gilt Groupe和欧洲时装品牌Zara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Quiet Logistics公司针对如何执行订单,安排退货流程和增值服务等都是需要该公司仔仔细细琢磨的事宜。该公司也引入了灵活的自动化系统: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Kiva Systems系统公司在该公司位于马萨诸塞州的三个分拨中心以及在肯塔基路易斯维尔已安装了该系统。
Kiva的系统使公司能够满足电子商务的要求——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产品送到正确的地方——而且要更快、更准确,不损害公司的运行质量。另外,该解决方案赋予Quiet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对于它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方式至关重要。公司需要一个可以快速扩展的解决方案,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实时响应的能力,因为公司为多个客户提供服务,而且以不同的方式服务,至关重要的是公司有灵活性来满足客户的独特需求。Kiva提供了通用的基础结构,所谓的橙色移动机器人单位(称为bots漫游器)。无线网络连接到机器人,给它们提供行动的指示,同时在地板上安装基于传感器的图文标签帮助它们指导自己和确定在哪里的位置。Quiet如今运作了超过150个Kiva机器人。
这一系统背后的力量是软件,它决定了机器人的工作原理,时刻协调它们在地板上的运动过程。它还使得运营商高效地管理和优先考虑他们日常的订单流,并可以帮助管理人员更好地分配工作获得最佳效率。Kiva公司的软件与订单管理解决方案能够很容易实现整合。在Quiet物流设施里面,该软件连接到公司专有订单履行管理系统。这种一体化做法让公司直接跟客户的系统相连,在一个通用基础架构上管理不同客户的所有服务级别和业务要求。
针对服装行业,我们比较常见的是衣架(GOH)单位,成品直接就挂在衣架上。Quiet与Kiva沟通设计了相应的GOH单位,满足第三方物流的需要。订单中经常会有包含既有GOH产品也有扁平包装的产品,如一件衬衫或一双鞋子,合并这些不同的产品常常面临物流挑战。如果在线购物者买了一件500 美元的衣服,他们期望包装要和产品价值一致。服装必须适当折叠,用精美的纸巾包装,或整齐摆放在高质量的衣架袋中——包装本身必须是纯洁精致的。此外该公司再也没有担心准确性的问题。Kiva系统使挑选过程简单而直接。它也减少了人为错误的机会,因为机器人负责将适当的存货送给配货人员。
1908年福特汽车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辆属于普通百姓的汽车――T型车,世界汽车工业革命就此开始。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又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这一创举使T型车一共达到了1,500万辆,缔造了一个至今仍未被打破的世界记录。福特先生为此被尊为“为世界装上轮子”的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公司收入将近1180亿美元,在全球近20万名雇员。但是该公司服务备件供应链可谓异常复杂。其在美国的服务备件运营业务就包括了250000个部件(这相当于大约 150万SKU),面对着约1500家供应商和4000家经销商。
服务备件网络为众多客户提供服务――从小城镇里的小经销商到大型汽车批发商,他们都需要。这还包括大量不同的部件、在尺寸、需求数量和季节性等方面各有不同:有的零件需求量很大,比如火花塞,有的零件则是一年要不了太多,比如内饰产品等。在目前异常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高服务水准至关重要。如果美国经销商在下午4时向福特订购快速消耗品,公司的目标是第二天上午10时之前就要交付。否则对于消费者而言,一旦汽车维修缺这少那,留给客户的只有“痛苦”,那么下次可能就用脚投票了。
此外,福特公司也面临着每一个服务备件组织同样面临的关键挑战:在向客户提供优异的服务,以及在最小化采购、 物流和库存费用之间如何建立平衡?
该公司还必须满足越来越多的新车后,对于各种零部件需求增多这个难题。在新车进入市场前,在经销商那里要准备好更换备件数量,这实际上涉及到了供应链中的预测功能。一方面在哪儿放维修配件,另一方面存放数量有多少,这些都需要精准预测。那么福特是如何解决这个复杂的供应链问题?在过去10年,全球主要的汽车巨头在服务备件供应链中经历了三个领域的巨大变化:精益、快速高效以及成本效益。福特也不例外。
战略规划先行
福特在其转型前,在其服务备件供应链中使用了相当传统的仓库网络模型:一个枢纽仓库服务于八个服务站。由枢纽仓库基于“推动”战略将备件发送至服务站,如果部分零部件低于安全库存水平,那么枢纽仓库就发送一批。这一战略的结果是福特八个中心设施每天实施12000次仓库转移业务,由此可见供应链的复杂程度。今天,公司的服务备件仓库网络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经过项目优化,福特现在在全美各地运作26个小仓库,这样公司能够更靠近其客户。其中设有19个快速消耗品仓库,主要处理规模较小,但快速移动的部件,基本在下一个工作日交付;同时还设有3座用于大批量第二天交货的仓库,安排在加州萨克拉门托、孟菲斯和底特律。公司在密歇根州设有一座专门管理移动缓慢备件的仓库。
在转型之前,公司首先询问经销商他们所需的交货频率。同时福特公司在网络优化策略中根据零部件数量、尺寸规模、使用频率进行分类。该公司对于大部分零部件采用了“拉动”而不是“推动”策略。公司的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建立了实时向供应商订购流程,供应商运输部件,公司在网络需要的地方实施配送,而不是将零部件放在货架上。一开始福特比较担心切换到这个高速推动策略可能会让各个服务站面临过多的内向运输业务,但是事实证明这种忧虑是多余的。部分原因是福特缩减了其订购的规模,运输更频繁,但是数量较小。这样一来,仓库现在一般会收到需要的两个部件,而不是五个,以前只是将其中三个放在储备库中。
技术给力
虽然基础设施网络得以大幅度改善,但是更为关键的是公司采用了尖端技术系统用于服务部件供应链的改造。福特原来有一套服务备件管理系统,一些仓库仍然在使用,而且已被认为最好的系统,但是这已经老化,维护费用越来越贵。这对于福特想建立端到端的全球供应链可见性是一个很大的障碍。以前的系统还包括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不能处理多种货币体系,而福特是一家全球化的公司。
当时公司已经清楚知道没有支持企业国际视野的技术平台,那么一切努力都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因此公司开始寻找能够有效地管理服务备件物流的系统,使其成为未来全球供应链的基础。那时公司发现卡特彼勒物流公司(Caterpillar Logistics)也面临相同的问题。双方一起寻找技术提供商共同创建一个新的系统。福特和卡特彼勒物流公司最后找到了SAP。这家位于德国的技术巨人拥有足够的资源和资金,投资开发新的产品和技术平台。同时SAP也知道发展这一系统将使它在复杂的服务备件物流技术世界中具有竞争优势。
SAP的服务备件管理(SPM)解决方案在福特公司帮助下进行开发,并已自2007年起分阶段实施。这个项目始于2001年,是福特近100多年历史中最大的IT项目支出。福特、卡特彼勒物流和SAP――以及德勤管理咨询公司(扮演了系统集成商角色)――共同致力于发展新的SPM解决方案,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两大组件――服务备件规划(SPP)和扩展仓库管理 (eWM)系统。虽然SAP已有仓储及存货规划工具,但是备件服务管理的复杂性是SAP没有预料到的,毕竟没有这方面的专门知识。开发阶段持续近四年,在发展过程中,福特和卡特彼勒物流帮助SAP深入理解备件物流的细微差别。如今,全球已经近200名客户利用了SPP解决方案,涵盖了七个不同行业。
实施流程
2007年中福特在其欧洲的市场实施了为期18个月的试运作。SPP是一个新的系统,并没有证明能否在福特正常业务中取得成功。为此福特与全球咨询公司Westernacher合作,共同解决这些技术问题,同时继续微调各项功能和性能。2009年福特完成欧洲SPP实施后,开始在欧洲仓库实施eWM;同时开始在美国推出SPP。
在美国,福特公司实施了略有不同的方法。它首先确保 SAP系统能够和福特的旧式系统相连,然后在2010年开始推出SPP试验。由于美国市场的规模和范围都是全球数一数二的,并且以前技术系统的功能还很强大,福特决定分两个阶段实现SPP的功能。SAP公司的新产品一开始用于预测和计划备件流程。公司继续使用旧系统处理库存计划,和其他下游的流程。福特目前能够在SAP中规划98%的备件,一旦达到100%,它将开始第二个阶段,使用SPP管理备件部署安排。公司计划2012年开始试行第二阶段。
与所有的大型技术项目一样,福特在实施SAP解决方案时也面临一些重大的障碍。作为初学者,公司不得不将大量人才资源投入到新项目的开发中。这种类型的技术需要首先对人进行投资。公司必须确保员工能够实施和正常维护这一系统。福特还将继续面临的另一项挑战是:将SAP系统与福特公司现有的IT基础架构进行集成――如今在美国和欧洲已展开,将来公司在世界各地都会实施SPM。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福特清晰明确的目标和执行承诺帮助了服务备件供应链不断接受各种挑战――包括2008年经济衰退期间整个汽车工业经历的生死考验。在美国国内面临汽车行业岌岌可危的情况下,福特还是最终坚定了自己的国际视野,通过技术给力,确保度过了发轫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
福特的技术视野开始取得回报,在欧洲SPP实施18 个月后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初步效益,预测准确度提升了20%;服务备件存货削减了15% ,公司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比预料的要好得多。
面对自己的供应链领域,福特想要通过新系统的实施建立全球通用的流程;取代阻碍公司全球化拓展的老旧的系统;并且在全球供应链中建立更好的整合和可见性,从而提升预测、规划的准确度和客户服务满意度。技术投资取得了丰硕的汇报。按照公司自己的统计数据和研究报告:
在预测方面:虽然福特的旧式系统也能够提供超前预报工具,如自动选择模式、 长期预测能力等,但是新的SAP 系统提高了这些流程的自动化功能。
在存货规划方面:这里最大的益处在于优化安全库存和经济订货量组合的能力。这一新功能可以帮助福特更好地确定库存中的每个备件的最佳订购数量。同时SAP能够根据供应商具体情况,以及存货多少量来确定加快采购流程,这对于供应商关系管理能够发挥增益作用。
1998年红色草原开始在亚太地区开展业务;2005年在中国成立外商独资企业。随着中国制造和物流行业的发展,它对中国的投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张子平。现任红色草原亚太区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张先生自博士毕业后一直任职于红色草原,是物流领域的专家。在红色草原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张先生就E2eTM解决方案和有关物流信息化问题为记者做了较深入的剖析。
红色草原的物流软件享誉世界,请具体谈谈,贵公司在中国能提供哪些物流信息化产品产品和服务?
张子平:我们可以为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客户提供完美的E2eTM解决方案(E2eTM供应链解决方案)。与ERP产品更注重计划层面的操作不同,红色草原的方案侧重于执行层面的操作。具体来看,它包括仓库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劳动力绩效考核、门店管理等模块产品。
红色草原不研发设计ERP产品,但提供的产品往往需要以ERP为应用平台。正是由于与ERP企业在业务上的共生共存的关系,红色草原的产品与主流的ERP企业SAP、Oralce的系统都有非常成熟的技术接口。另外,我们的系统产品能支持英语、汉语等40多种语言,有很强的兼容性。
红色草原产品在各大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在制造行业主要服务于汽车、医药、高科技和快速消费品企业。在国内的典型客户有佳通轮胎、德尔福、宝洁、飞利浦等。
E2eTM解决方案代表了一种发展潮流。包含哪些具体内容?有何功能特点?请举例说明。
张子平:当今的世界是零售业主导的世界。一切都是围绕着零售转,谁掌握了零售,谁就掌握了世界。零售是前端,下端是供应链,再往下是生产厂商。
E2eTM解决方案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而产生。这使物流信息化系统不再局限在供应链的端到端的中间环节,而是把零售商、供应链和生产厂商紧密联系在一起,实行拉动式生产(根据订单进行生产)。以手机行业为例,拉动式生产的特点是,到底需要生产多少手机,取决于市场需求。不然多生产的手机卖不出去,会造成很大的浪费。推动式生产则完全相反。它的特点是,企业先生产一定数量的手机,然后再考虑卖的事情,很少考虑,到底能卖出去多少?
端到端解决方案该如何理解呢?比如某人今天要去买手机,有三家零售店,A店说没货;B店说两周之后再来拿货,c店告诉说2天后就能拿货。显然买者肯定会选择在c店订购。这样c店就会要求上游供应商在规定的时间供货,供应商则要求生产商在需要的时间内生产出来。结果是,零售商的压力转移到供应链,供应链的压力转移到生产商。这是个有机的链条。以上就是端到端解决方案的最简易的案例解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流程显然能节约更多的成本。
眼前,我们看得最清楚的是,3PL(第三方物流)企业火了,通过帮企业“拧毛巾”,挤利润,它们自己也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制造企业物流外包给3PL企业后,生产成本明显降低。问题是,现在3PL模式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不像E2eTM解决方案关注更多个环节。E2e+”解决方案就是从这些环节帮企业“拧毛巾”,降低更多成本,效率更高。同时,企业能通过这种供应链上下游的协同,更好地抓住商机。创造更多的利润。
作为一种崭新的模式。E2eTM解决方案的实施有难度吗?贵公司又是如何实施的?
张子平:要真正做到“端到端”服务,E2eTM解决方案在实行起来确实有一定难度,毕竟它链接的节点太多。项目实施时,必须考虑到零售商店面、供应链、国际贸易、劳动力资源管理、运输管理等各个环节。否则不能认为达到了“端到端”服务的目的。
红色草原的E2eTM解决方案是个实实在在的产品。该方案的供应链的软件经过多年的实践,具有很好的应用性;供应链与零售端即(前端)进行了集成和链接;生产制造中的软件跟供应链软件进行了集成,使在不同尺度范围内的软件有机结合在一起。
在本世纪初,零售商的解决方案出现了、制造业的解决方案出现了。还缺少集成解决方案。红色草原通过使用自己的独特技术将端到端的各个软件集成起来,最终帮助企业实现了“端到端”的供应链服务。
据悉,仅在2007年,贵公司就在全球实施T250多个大型供应链项目。请问,是哪些技术优势吸引了客户?
张子平:有两类技术在我们的产品中获得了充分的应用:
第一,面向服务的架构(SOA)技术。自90年代中期开始,面向服务的架构已被广泛运用到我们全球客户的的数千个站点。信息系统可靠的升级过程使业务中断受到的影响降至最低。
第二,创新的集成技术。我们的企业应用集成(EAI)工具提供了卓越性能表现的基础。实现了其他业务系统完成与处理流程的同步;多重的配置选项轻易的实现与ERP、自开发或原有系统的完美集成;是第一个通过SAP“POWERED by NetWeaver”认证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实现了与Oracle Fusion集成认证;通过了Microsoft Dynamics GP及AX的认证。
直到目前,零售和供应链操作仍然被广泛认为是相关的,但它们确实是分离的。红色草原前所未有地首次将它们融合在一起,真正实现了血统最纯正的零售及供应链解决方案,真正实现了利用销售点(POS)的需求信号来触发从店铺反向直至制造过程的整个链的操作,这种端到端的优化确保零售商、生产商和供应商能够共同优化管理库存、劳动力和运输过程。
红色草原的物流信息化产品的技术是通过巧妙的设计来提供优异的表现、极致的可靠性、高度实用的基础架构。它具备的适应性、配置性、完整性和实用性可以用来满足企业不断变化的需求。
在物流信息化产品的研发和服务方面,贵公司在技术上遇到哪些挑战?解决办法是什么?
张子平:技术上最大挑战是,形成单一的产品有很大难度。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信息化产品设计思路不同,语言的翻译也不同。
一般我们使用通用数据模型进行解决。像红色草原的仓库管理软件的数据模型结构和运输管理的软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从端到端,各环节面对的难度各不相同。为此用共同的数学表现形式进行规范化,形成通用数据模型。但解决数据之间的转换、数据的导入和导出的难度还是相当大的。
通用数据模型有了,不同软件商之间的集成完成后,解决端到端的物流信息化问题的难度就相对简单了。
贵公司认为,制造企业在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时。需要处理好哪些问题?
张子平:一方面,制造业在进行物流信息化的时候,计划层面的ERP做得越充分越好,但需要执行层面的信息支持。如执行层面的WMS系统、TMS系统获得提升后,反过来会帮助计划层进行更好地提升。应该深刻理解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具体项目实施时,分工一定要明确。
另一方面,注意解决好全球化问题和成本问题。具体来说:
目前,中国的制造企业正在不断壮大,许多企业都正处于迈向全球化的道路上。它们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不断扩展业务,并购企业的机会也不断增多,这就要求它们的物流信息系统必须有长期的战略考虑,对信息化系统的可扩展性要有充分准备。此外,物流信息系统还必须考虑到成本因素,当前国际原油价格不断攀升,油价的一路走高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制造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必须能降低成本,提高信息管理的能见度,提高出货进货的效率,在这方面,未来的物流信息系统应该能提供很大的帮助。
记者:请问饮料行业的供应链系统通常有哪些模块?比较完整的饮料行业供应链系统应该是怎样的?华诠在哪些方面可以提供解决方案?
吴雷:饮料行业供应链软件通常分为两个大的方向:供应链计划和供应链执行软件。
供应链计划软件顾名思义是以计划为主,通常包含需求预测、供应链上补货与拉动以及安全库存设定、主生产计划以及针对饮料行业的生产排程计划、运输配送计划等。而供应链执行通常涉及到仓库管理、批次控制、运输追踪、防窜货的控制等。
目前华诠主要在供应链执行方面提供解决方案,即主要提供仓库管理。以及批次控制、防窜货的信息收集等饮料行业解决方案。近两年也引进了供应链计划产品的解决方案,包含需求预测、供应链上的补货与拉动,以及主生产计划和饮料行业特殊专用的排程计划等。上述解决方案都是INFOR的解决方案。在运输配送方面,则引进了UPS的计划与追踪方案。
记者:谈到供应链计划,饮料行业在这方面的难点是什么?上述这些不同的模块分别解决什么问题?
吴雷:饮料行业是典型的快速消费品行业,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以最小的库存换取最大的销售。饮料行业销售的时效性很强,并且替代产品很多。如果在供应链上管理不当,很可能出现断货情况,断货则基本上意味着销售的损失。而对于饮料行业来说,丧失销售几乎是致命的。例如,当年某国内品牌的运动饮料通过成功的广告营销获得了客户的认可,但是在终端市场上却无法买到,这就是典型的断货,结果不久这个品牌就轰然倒地。同样,库存过多带来的问题也是非常严重的,前者是致命,后者则是内伤。在整个供应链上,库存超过合理的范围意味着更多的资金积压、更多的过期、更多的退货、更多的物流成本。当然,断货和库存过多,并不仅仅指总体上的情况,对于某一个地区,或者某一种产品来说。也可能存在断货或者存货过多的问题。通常这是饮料行业物流经理或供应链经理面临的最大难点。
其实,国外的同行早就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供应链计划产品。通常供应链计划产品由需求管理、基于供应链的库存计划和主生产计划以及行业专用详细排程组成。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A 需求管理
有时也称需求预测。我个人倾向于称为需求管理而不是需求预测,原因是预测只能反映其一部分内容,需求管理通常是采用历史数据、时间序列方法获得基本的预测值。并且利用因果预测方法对历史数据中的非正常数据进行调整。最后在未来的时间序列中增加事件。这些事件也会对未来的销售产生影响,从而得到对未来的预测。
但是仅仅通过预测得到的数字并不能简单地用来指导生产与物流,因为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永远不能预测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对未来销售的影响。此时就引入了协同的概念,尽管我们无法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是至少供应链上的全体成员,他们对于供应链的变化可以通过协同机制将即将发生的事情反映到最终的需求变化上来。
因此,公式可以成为:需求管理=预测+协同
需求管理的要求并不只是总量的需求管理,而是基于产品、销售地点、以及时间关联的需求量,这也是拉动式供应链的拉动源。
B 基于供应链的库存计划和主生产计划
饮料行业的供应链通常是多工厂、多级配送的供应链模式。考虑库存问题,需要在供应链层级进行考虑。
而在这个供应链上存在一个明显的拉动关系,从上面的需求管理产生数量和时间上的拉动,下面层级到上一层级有提前期。每个层级都可能有安全库存量的控制。安全库存量可以通过经验来设置,但是更好的办法是在需求预测中,根据预测的偏差值,根据期望的服务水平动态地满足。(注:100%的客户满意度永远只存在于口号中,根据简单的数学关系,100%的客户服务水平意味着库存无穷大)
关于主生产计划。熟悉ERP的人会认为这只是一个需求量而已,但是对于供应链上的多工厂生产来说,主生产计划没有那么简单。例如,可乐的生产商通常是多个工厂进行协同生产,在产能不足时还需要考虑采用外包的方法满足生产。对于个别小品种的产品,如无糖可乐,由于消费人群少,几个月才开机一次进行生产,而把这种生产放在哪个装瓶厂则需要平衡需求、物流、成本等多种因素。基于供应链的主生产计划,就是将需求和有限的产能。采用线性规划求解的方式获得最优解{如成本最优或销售额最大等)。
C 行业专用详细排程软件
上面谈到的两个供应链管理功能,其实并不仅仅限于饮料行业使用,所有基于MAKE TOSTOCK的行业,即通常快消品行业都可以使用。但是基于行业的详细排程软件则是饮料行业所独有的。排程软件主要是控制每班、每小时,甚至每分钟在生产什么。例如INFOR AS软件就能很好地优化饮料和啤酒行业的容器使用,使得在容器数量相同的情况下,能产出更多的产品。
排序软件则可以优化饮料行业不同产品之间的生产次序和时点问题。例如一个乳品企业,在一条生产线上同时生产不同包装和口味的酸奶。而生产转换是有代价的,以损失值来计算。
损失值原则:更换不同大小的瓶子的损失要大于更换大小相同但口味不同的瓶子;从原味到草莓味的损失小于从草莓味到原味的损失,同样口味转换无损失。
原生产流程(见图3):
记者:那么饮料行业供应链执行的难点是什么,软件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吴雷:饮料行业在2008年以前对供应链执行的要求并不太高,由于产品品项并不算多,通常在1000个以下,因此不使用专门的WMS进行管理,而是使用ERP中的库存管理模块。但在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以后,国家颁布了新的《食品卫生法》,其中对食品的批次管理有了严格要求。批次管理的内容在传统的ERP系统中一般比较难以实现,或者实现成本太高。因此在2009年以来,有多家饮料厂商都在和我们沟通关于使用WMS管理批次的问题。
在INFOR WMS中,批属性的管理是相当灵活和严格的。我们某个客户的批属性除了管理生产日期外,还管理生产线以及生产班次。应用这些批次组合的跟踪功能。能够非常方便地
对于商品的批次进行整个供应链上的跟踪,对于召回、止发、退货都可以很好地支持。INFORWM5本身的WEB网络化也支持了这种应用。
INFOR WMS本身与条码扫描设备有天然的共生关系,因此很多饮料厂商计划在WMS中进行序列号追踪,作为防止窜货的依据。
在供应链执行方面还有一项是运输计划和跟踪。由于饮料行业对于服务水平的要求比较高,例如我们某个客户对配送到门店的时间要求非常严格,因此采用了运输计划软件计划路线,采用跟踪软件确保其执行。
记者:据你了解,目前国内饮料行业的物流系统建设状况如何?在技术方面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吴雷:国内饮料行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应该准备进入后ERP时代。过去的十年是饮料行业ERP应用发展最快的时间。大批客户采用了ORACLE、SAP等世界级的ERP软件,对于企业的基础管理非常有益。但是软件上线后,并不能完全解决饮料行业企业所面临的困扰,包含需求管理、库存与生产计划,以及物流批次追踪等难点问题。而食品安全法又促进了饮料行业厂商对这方面应用的进一步需求。但目前只是刚刚起步。
现阶段遇到的技术问题通常是饮料行业客户对接口的担心,他们担心在ERP和供应链系统中的同步和协调问题。目前我们已经对主流的ERP,例如SAP、ORACLE、BAAN提供了成熟的解决方案,并且已经在使用。
记者:供应链信息系统在饮料行业的推广中主要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吴雷:供应链信息系统在饮料行业推广主要是受认识的影响。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多客户不能理解饮料行业为什么是一个拉动式行业。他们也知道预测的重要性,但只是简单比较了一下系统的预测值与人工预测的准确度,就放弃了进一步研究,其实他们是没有真正懂得预测只是需求管理的一部分。而需求预测是后面拉动的基础,没有需求预测,基于供应链的库存计划和主生产计划都无从谈起。
对于供应链执行的意义,大家目前关注于批次管理,但是除了批次管理以外,其实WMS还可以提升库位和库存的管理水平。
记者:在饮料行业,贵公司具有哪些特点和竞争优势?
吴雷:华诠有比较完整的饮料行业供应链解决方案,并且被国外很多饮料行业的客户所验证。华诠在一些的软件开发上也有深厚的功底,这些软件可以很好地弥补ERP、供应链软件的一些真空地带。
关键词:配送中心信息化信息化管理
1 配送中心信息化管理概述
1.1 配送中心信息化管理的定义
配送中心信息化管理是指依靠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结合先进的管理理念对配送中心进行管理。配送中心信息化管理牵涉到各个部门,而且必须取得高级管理层、中间管理层、基础业务层的理解和支持。
1.2 配送中心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当前正处于知识经济迅速崛起,全球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对信息的采集、共享、利用和传播,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配送中心信息化管理的实现能为企业降低技术人才的劳动密度,用计算机实现繁杂、重复得简单体力劳动,从而提升技术人才的脑力价值。加速信息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降低库存,缩短各作业层的工作时间,提高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2 苏宁电器广州配送中心介绍
2.1 配送中心概况
苏宁电器广州配送中心面积为20000平方米,有6个仓库,分为空调库、冰箱库、家电库等。配送中心还有供库房人员办公、住宿的场所,生活、通讯、电力、上下水设施齐备;24小时全天候进、出货保障,确保营业取送货需要。苏宁广州配送中心共有6个仓库,分别为空调库、白色家电库、黑色家电库、手机数码库、以旧换新仓库和综合库。
2.2 信息化应用及管理
苏宁电器广州配送中心在仓库管理上使用WMS系统,该系统可以按照商品的不同体积、重量、属性和存储要求将商品合理安排到相应的库位,提高仓库的上架效率,同时保证了库存商品的合理布局和仓库空间的合理运用。面对仓库内的几千个库位,上万种商品,而这些商品又具有不同的属性,WMS所提供的强大的拣货策略引擎,可以充分适应多种灵活的拣货要求,并最大限度地缩短您的拣货时间,提升履行订单的效率。
在对于车辆、商品运送的跟踪采取的是TMS运输管理系统,TMS系统解决了订单的苏宁短途配送和长途配送车辆使用的难题。在优化路线排程的计划、减少配送总里程、减少、单位配送时间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相关管理层通过TMS系统的运用把人员从人工派工的不利局面中彻底解脱出来,极大提高运输部门的总体工作效率,减少了配送中心运输总成本。
3 苏宁电器广州配送中心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WMS系统运用管理不规范
3.1.1 对货物全方位的监督不够
各类物资入库时,信息系统只能对入库品种、数量、生产日期进行检查。而货物得包装是否完好,标记是否清楚,型号是否与送货单相符等等情况是信息系统所发现不了的,而配送中心在这一环节并没有成立相关部门进行监控。
3.1.2 货物在进出库次序混乱
仓库里的货物一般都是大件的家电产品,工作人员在提货的时候往往会选择所处位置比较容易搬运的货物,而新补进的货物就放在空出来的位置上。使的货物得进出库次序造成了混乱。
3.2 对运输作业缺乏基本的批号跟踪
配送中心对于车辆、商品运送的跟踪采取的是短信平台。即送货司机送完一件商品后按照指定的代码发送至SAP短信平台。相关人员根据短信了解送货完成量。在遇到无法运送到客户手中这种情况下时,送货司机会把相对应的原因的相应代码发送至短信平台,一方面由仓储部负责制定入库单据,一方面由信息组将无法完成的原因登记在案。送货司机将货物运送完毕,回到配送中心再由信息组负责根据送货量进行销单结算,这样就完成一次送货。但很多送货司机并没有做到一机一短信的方式。而是在所有的货物送完之后才把短信一次性的全部发过来。这样不仅会导致系统在那个时间段内造成短信堵塞,导致部分短信收不到,必须采用人工电话方式去确认。在送货环节还经常出现由于送错货物,客户向配送中心投诉,而配送中心的SAP平台有时却不能查出货物由哪辆车来配送。
4 苏宁电器工作配送中心信息化管理的优化方案
4.1 配送中心仓库内部管理方案
4.1.1 各类物资的入库和出库管理
除了运用WMS系统监控外,配送中心另外成立人工监督管理岗位,对货物的包装是否完好,标记是否清楚,型号是否与送货单相符等等情况实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相关采购人员查实核对。并同供方当面交接清楚。各种原始凭证不得涂改,入库前必须对入库物资、逐项清点、核对。严格按照先进先出原则,避免货物长时间积压。
4.1.2 仓库积压、变质、报废物品的处理规定
为使仓库始终处于良好的储存备用状态,原则上每个月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信息系统和人工两种方式对公司各类仓库进行一次全面盘查,由仓库提出对库存超过保质期的物资的处理建议,并组织质量安全处、技术处、生产办、财务处对其进行一次鉴定、确认,对经鉴定仍有使用价值的继续使用或保存,确实过期无用的则办理有关报废手续,清理出库。
4.2 基于TMS系统的配送中心车辆管理优化方案
4.2.1 车辆配送相关部门及人员
设立车辆配送的主管部门,设调度人员、专业驾驶员和跟单员。由于苏宁公司的特殊性还要设立货物安装人员。
4.2.2 针对跟单员的管理
跟单员到指定地点或仓库提货时,必须仔细检查货物品牌、型号、数量、装及行使方向,到货时间等其他备注要求,如有疑问应向仓库人员问讯。货到客户后,跟单员请客户仔细验收所送货物的品牌、型号、数量、是否符合他要求,客户验收完毕后,请客户签收相关送货凭据,进行货物移交。特殊任务如收取现金等,跟单员在收取时一定要仔细分辨真伪,数额是否准确,有不明情况勤问公司,否则造成损失由各人负责。客户如有退货或返修产品带回公司时,需在出车单上请客户注明带回的产品是返修件还是退货。如是退货一定要与负责的业务联系,如业务不同意不允许带回,如带回请自付运运费,物流部另外给予处罚。跟单员应仔细的核实客户所要求退货物品,与出车单上客户记录的是否一致,并让客户在单上签字,如不仔细核实,造成损失,照价赔偿。跟单员在将客户的货物带回后,应于二十四小时内(节假日顺延)与售后维修、库房人员办理有关手续,如不通知扣除纪律分。
4.2.3 针对驾驶员的管理
验货装车完毕后,驾驶人员必须在出车清单上签收进行接货认可。驾驶员在运输过程中应小心谨慎,确保人员、车辆及货物安全到达目的地。如出现货物遗失以及车辆货物损坏,须照价赔偿。完成送货任务后应收取公司开具的送货签收回执单带回公司进行配送任务销单,如无特殊情况最迟不得超过第二天,如有单据丢失由送货驾驶员负责,并给予处罚。驾驶员在送货过程中遇有特殊情况造成正常配送时间有所延误,必须及时通知物流部,同时通知客户说明情况。
4.2.4 针对安装人员的管理
安装人员本着用户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文明送货、礼貌服务。不允许与用户发生争执打闹,遇有不明应与相关部门联系汇报,寻求解决方式,否则出现以上损坏公司形象及利益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安装人员不得以任何借口向客户收取额外费用,一经查实或客户举报给予处罚,情节严重者除名。
5 总结
新的技术不断地被运用,但是光有好的技术,而没有与之相配套的管理体系,信息技术得不到好的发挥,甚至会产生反作用。在企业管理中信息化是一种手段而并不是最终目的。不能为了片面地追求信息系统的准确、信息的快速获得而忽视了信息是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我国的信息化管理领域有待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原则和策略[J].现代商业,2008(05):288.
[2]李晴.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信息化研究[J].数据分析.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