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规避护理风险范文

如何规避护理风险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规避护理风险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规避护理风险

第1篇:如何规避护理风险范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患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新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护士条例》的颁布实施[1],社区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风险逐渐增多,特别是社区夜班,为了杜绝事故,减少差错,确保患者安全,必须对社区夜班护理服务过程中的风险隐患进行评估。现通过深入分析社区夜班护理存在的风险,帮助护理人员树立风险管理意识,提高应对和规避护理风险的能力。社区护理人员要深刻认识夜班存在的风险,提高护理风险的应对能力,从而有效地规避护理风险,保障医疗护理安全。

社区中心夜班护理存在的风险

人力资源不足,夜间上班人少,夜间6:00以后,只有医生、护士、药房(收费)各1人。而且社区离医院较远,救护车最快也要几分钟才能到达。医院不同,相对资源充足,一有紧急情况,几分钟内可以调动各个系统部门的支援。

由于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进一步提高,社区不论白天,夜班就诊患者都多,以致治疗,检验多。

査对安全,晚上只有1位护士,不能像医院一样做到双人核对。

安全问题,因社区大多临街,闲杂人多,面临防火防盗等一系列安全。

遇到急救如何处置?社区接收急症患者增多,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高热惊厥等。

有效应对措施

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社区护理人员应正视夜班护理的风险,消除护理风险与己无关的态度。学法懂法,妥当处理医疗护理风险,在维护患者利益的同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改善服务意识,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人力资源不足,夜间上班护士少:加强责任心,工作中摒除杂念,全身心投入工作[2]。做好交接班,床边交接,详细日班与夜班交接,充分了解病情。弹性排班,在夜间高峰期排卡班。患者分轻重缓急灵活处理。验血或发热,注射疫苗,急性创伤,疼痛,危急患者优先。

就诊患者多: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协助医生做好分诊工作。发热患者先量体温,验血。急性创伤可先止血包扎,再让医生补单。有泌尿系感染及及结石,可让其先留尿。胸闷胸痛者,先做心电图。病情较重患者,马上通知医生处理。

查对问题:核对方面,因只有1位护士,不能做到双人核对,药物应请医生帮忙核对,增加护患查对程序。有些患者经常在此看病,会拿错上一次没做完的治疗单或药物,就要留意药物有无过期。夜间没有药师,都是收费员发药。医生笔误,剂量,用法,途径正确。识别自带中成药,狂犬疫苗等不可在社区注射。特殊药物,详细阅读说明书。

安全问题:提醒患者看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输液老人,嘱家属陪护,陪上洗手间,防止摔倒。走道,洗手间照明是否充足,地下有无积水。遇到闹事,滋事者,打电话报警。对于可疑人员进出,要多加盘问,提高警惕。防止进行破坏或浑水摸鱼。对上门推销者,劝其离去,以免影响患者就诊。

观察评估患者:与患者沟通,充分了解病情,做到心中有数。患者进入社区时评估,如分诊,验血,量体温时。治疗过程中评估,如打针、输液、换药时。评估内容包括小宝宝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多久了,有无发烧?面色怎么样,行走如何?怎么弄伤的,多少天了?心率,呼吸,血压等。治疗过程中加强巡视。治疗完成后评估患者病情有否变化,有无过敏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热患者是否退热,出汗是否过多(以免引起虚脱),是否需要补充水分,包括使用654—2患者。患者离开社区时情况如何。重点观察评估的患者,如老人、小孩、高热、抽搐、中暑、胸痛、高血压危症、哮喘患者等。

急救的处置:识别危重患者,及时呼叫120。药物、物品、器械、准备充分,处于应急状态。熟练掌握各项抢救操作流程,熟练使用各项抢救设备(复苏球囊,吸痰机,心电图等等)穿刺技术娴熟。急救时沉着冷静,迅速做出正确判断,保证患者快速有效地进行救治[3]。抢救用的安瓿保留至第二人核对后方可丢弃。

注意事项:有疑问,及时与医生共同探讨,沟通。详细交班记录,如抢救、转诊、病情变化的患者,并与医生描述保持一致。向患者交代回家之后应注意的事项,如仍有不适请及时到社区或到医院急诊科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讨论

社区夜班是社区日班工作的延伸,社区夜班护士提供的服务不再局限于感冒,输液,测体温。由于社区中心的便利性,及其医疗服务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和信赖,夜间患者也越来越多,当中包括不少危急患者,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又由于社区中心夜间工作人员少,求诊者人员复杂,对社区中心的医疗技术及防火防盗等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护理管理者必须重视夜间护理存在的风险,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黄江宜.护理风险分析与护理风险管理对策[J].中国医药科学,2012,1(2):153—154.

第2篇:如何规避护理风险范文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文献编号:1671-4954(2010)11-785-02

Doi:10.3969/j.issn.1671-4954.2010.11.010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产科病房具有工作压力大、变化快、风险高的特点,是护理风险事件高发区。产科护理风险的存在不仅会危及患者生命,也会影响到护理工作的开展,导致护患关系恶化。因此,认识潜在的产科护理风险,对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有效避免护理风险,保障母婴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卫生法制建设的完善,人们的法律观念意识和自我保护观念不断增加,对医疗护理质量、医疗护理安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作为医院中风险大、事故高发的产科,存在着患者病情变化快、床位周转率高、不可预测因素多的特点[1],它时刻关系到产妇及新生儿两条生命的安危。因此,如何规避护理风险,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重要课题,而减少或预防风险发生也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本文旨在寻求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并探讨如何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护理。

1产科病房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

1.1 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的落实是护理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部分护理人员由于对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护理预案等重要性认识不足,执行的力度不够或不能落实到位,出现违反工作制度、干私活、脱岗、呼叫时未及时到位、不按时巡视病房等现象,患者出现突况时不能找到医护人员使家属及患者极为不满。

1.2 护理人员服务意识不够产妇在入院后会出现各种痛苦与不适,容易焦虑不安,若护士不主动与产妇及其家属沟通,不能及时了解产妇心理,缺乏有效疏导工作,容易造成产妇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孕妇临产后心情恐惧、孤独,更需要医护人员的主动关心和照顾,如帮助按摩背部,耐心讲解有关知识等,这些细微的服务工作不到位,都可使孕产妇对护理人员的工作产生意见,从而引发纠纷。

1.3 专业技术水平缺乏产前待产妇的产程观察、产后产妇的观察、母婴同室新生儿的观察等,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发生。护理工作是一项不断实践并完善的过程。目前临床护士趋向年轻化,新旧交替快,随着年长护士的调离,有可能出现护理队伍结构的断层。年轻护士由于经验不足或是技能不强,极易导致投诉[2]。

1.4 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是具有法律意义的原始文件,它是在发生医疗纠纷支持医院公正的依据。由于部分护士责任心不强,再加上电子病历的使用,护理记录的书写大量使用电子模版,使护理记录在客观体征等的描述上,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护理记录缺乏动态变化,也不够及时,漏记错记等现象时有发生,给日后医疗纠纷带来了一定的隐患,也是导致护理风险的潜在因素。

2 产科病房护理风险的防范

2.1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健全并落实护理安全管理制度,重视护理安全教育。对产科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法制教育,定期组织学习《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增强法律意识,使护理人员自觉维护护理安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做好护理评估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工作分轻重缓急。提高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严格无菌观念和查对制度,加强消毒隔离,预防院内感染及产褥感染。

2.2 提高服务意识和责任心 据统计,医疗纠纷中60%以上是医患沟通不良导致的[3],因此,在产科护理中护士应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协调好医、护、患三者之间的关系[4]。护士要关心体贴患者,了解患者痛苦,做好生活护理,如帮助按摩腰背部、帮助喝水等,减少其痛苦,并讲解有关分娩知识,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在产程观察中,切不可疏忽大意,以免引起后患,危及母婴的生命安全。

2.3 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提高产科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是保护患者安全,降低护理风险的关键环节之一。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才能在护理工作中采取正确的方式分析处理问题。不断在实践中摸索,提高护理操作技术,保障正常护理的开展。防止因操作不规范、技术不熟练等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

2.4 严格护理文件管理每月进行病历点评,每季度进行病历交叉检查。护理记录要求简 洁,重点突出。对一些关键性的护理要求及操作都要如实记录,保持病历的完整性。要增强护理人员的证据意识,要做到护理记录完整、准确、齐全,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及可能出现问题承担风险的义务。

3 小结

产科护理风险的产生有特定的根源,护理人员如果能够及早识别产科存在的风险,必能防范于未然,对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保证产科病房工作顺利的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勤燕.产房护理安全管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8):1092.

[2]李晓惠,邹晓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52(5):375-377.

第3篇:如何规避护理风险范文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就诊于本院的200例终末期肾衰竭且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男76例,女24例;年龄28~67岁,平均年龄(45.28±6.16)岁;慢性肾炎、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分别为60、25、15例。对照组:男75例,女25例;年龄27~69岁,平均年龄(45.93±6.04)岁;慢性肾炎、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分别为55、30、1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以及病型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风险因素分析

1.2.1.1患者的风险因素

患者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①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如消化系统出血等;②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况,如抑郁、焦虑以及绝望等;③随着维权意识的日益提高,患者给医护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1.2.1.2医务人员的风险因素

医务人员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①传染病风险。实际操作中有被血源性传播感染的风险;②环境因素。血透室人流量大,再加上通风不良,为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有力条件;③体外循环系统风险。如护理人员没有固定好穿刺针,发生脱落,从而导致患者失血。

1.2.2护理管理措施

1.2.2.1加强法律学习,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关于健康体检以及安全防护的培训,组织学习护士管理法、输血法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从而培养出懂法、守法、专业素质过硬的现代透析护理人员。对于透析护理人员而言,应做好巡视工作,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不允许擅自离岗,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避免医疗纠纷。

1.2.2.2规范操作,明确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包括透析护理告知制度等)以及操作流程,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通过各司其职以及团结协作为血透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建立健全透析护理人员的考核制度,为通过考核的透析护理人员颁发合格证,同时禁止无证上岗的发生;除此之外,要求护士长重视和加强风险监控,如结合实际制订风险预防及处理预案。

1.2.2.3做好护患沟通工作,营造和谐护患关系

血透患者普遍缺乏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因而容易滋生各种心理问题。所以,护理人员应做好护患沟通工作,营造和谐护患关系,从而尽可能地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如紧张、焦虑以及抑郁等。及时发现抑郁患者,对其病情以及心理进行全面且准确的评估,通过温馨的语言和友好的肢体动作来关心和安慰患者,改善患者的负面心态,从而帮助患者摆脱抑郁的困扰。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5,P<0.05)。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5%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9,P<0.05)。

3讨论

第4篇:如何规避护理风险范文

1.1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血液科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以实施前1年(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设为对照组,实施后1年(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设为风险管理组;依据患者住院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选取200例患者。对照组200例患者中,男123例,女77例,年龄29~74岁,平均(52.63±7.34)岁;风险管理组200例患者中,男118例,女82例,年龄30~76岁,平均(52.88±7.3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风险管理方法

1.2.1提高护理人员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相关处理条例,重视对于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的严格执行。科室护士长不定期抽查患者护理记录,严查随意涂改现象。同时每周对科室上周发生护理风险及潜在问题进行总结,探讨预防措施,提出处理意见。

1.2.2积极制定护理风险预防方案积极完善日常护理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并依据血液科护理工作特点制订护理风险应急预案,主要包括输液反应、输血变态反应、化疗药物外渗、跌倒及医嘱处理错误等内容;护士长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并采用书面考试及口头提问进行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独立处理护理风险能力。具体内容包括:在患者或患者家属签署输血知情同意书后进行血液输注;严格执行输血前实验室检查,如乙肝五项、梅毒螺旋体及艾滋病抗体等;完善输血查对制度,密切注意输血反应有无,一旦发现立即执行救治预案。

1.2.3加强护理人员业务培训短期及长期护理人员业务培训计划,重点加强岗前培训,低年资护理人员培训及晋升职称前专项培训等;护士长可通过晨会提问、讲座学习及护理查房等方式,为护理人员提供学习护理新知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机会。1.2.4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护患之间有效交流沟通,改善护患关系,预防护患矛盾及医疗纠纷。护理人员应树立以“患者为中心”护理理念,处处为患者着想,积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在进行护理操作之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操作目的、注意事项及潜在风险,以求取得完全配合。

1.3观察指标

(1)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拟《临床科室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于患者出院时发放,由专人回收整理;护理满意度总分100分,≥90分判定为满意;

(2)记录输液反应、化疗药物外渗、跌倒、护患沟通障碍、医嘱处理错误及护理记录错误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计算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选择Epidata3.02和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风险管理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9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3.290,P=0.000)。

2.2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风险管理组的输液反应、化疗药物外渗、跌倒、护患沟通障碍、医嘱处理错误及护理记录错误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50%、0.50%、0.50%、1.00%、0.50%、0.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4.50%、6.00%、4.50%、4.00%、6.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第5篇:如何规避护理风险范文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护理风险;防范对策

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近年来已普遍运用于临床,由于其所成图像对比度好,分辨率高,为临床提供了大量影像学信息,受到临床医师和病人的重视,应用日益广泛。由于进行mri检查的病人疾病种类和mri检查环境以及技术要求等因素影响,mri检查护理风险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探讨相关因素及对策,可以有效规避风险,提高检查质量,保证病人安全。

1 mri检查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分析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它具有客观性、损害性和不确定性特征。护理风险包括医疗事故、护理意外、护理纠纷和并发症等一切可能病人损害的事件。据美国一项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护士的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率要高于医生和其他人员[1]。

“shel”事故分析法是日本医疗事故调查委员会提出的医疗事故分析模式[2]。s指软件部分,包括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h为硬件,指护士工作的场所;e指临床环境;l是当事人及他人。按照这种事故分析模式,笔者认为mri检查护理风险相关因素有以下几点。

1.1 护理人员素质 护理人员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素质、技术素质、身体素质等。WwW.133229.coM护理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关系到护理安全的首要因素。如果这些素质偏离了护理职业要求,就可能造成病人身心不安全的后果。如表现的责任心不强、缺乏同情心,服务态度欠佳,忽视病人的权利;未能掌握技术操作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没有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技术能力缺陷,协作能力不强;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不能识别危险征兆,遇到紧急情况时经验不足,工作忙乱无序;静脉穿刺技术不佳,增强造影时没有做到轻、稳、准,一针见血,甚至反复几次才能成功,或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推注完造影剂;操作不规范,致使图像质量差。

1.2 医疗环境和工作场所 临床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临床环境指医院环境、医疗环境、物理环境对人产生的影响,狭义的临床环境指病人在医院检查、治疗期间所处的空间环境。由于mri检查是在一个强磁场的环境中进行,病人是在直径80 cm、长约2 m的磁体隧道内扫描,窄小的扫描孔、机器有规律的扫描噪声、增强扫描时造影剂的应用等因素,对病人的心身来说都包含有不安全因素的成分。

1.3 病人及其他因素 多数病人对进行mri检查或增强扫描心存疑惑,担心患了难以医治的疾病,思想负担很重,甚至对医护人员、家人的态度极度敏感或抵触。由于检查时间长、噪声大,加之较长时间的“被动”而致恐惧、烦躁,不能很好配合或者出现违医行为。病人的就医动机和行为、病人能否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积极参与疾病诊断治疗对护理安全具有重要影响。病人疾病发生发展的复杂性、多变性以及病人个体的不确定性(如过敏体质)都是造成护理风险的重要因素。另外病人对医疗技术的期望值过高、权利意识的觉醒和增强、媒体对医患关系的热衷,使得医疗质量安全备受社会关注,也使得医疗护理行为本身的高风险性空前显现。

2 防范对策

把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护理不安全事件前的积极预防,是护理风险管理理念的主要内涵[3]。对于护理风险的注意、预见、规避是提高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2.1 主动防范是基础 只要有医疗活动,就必定存在医疗风险,而临床风险事件大多发生在护理工作中,可以说护理风险存在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明智的作法是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控制风险,在维护病人利益的同时维护自身利益,自觉地将各项护理工作的标准及要求内化为自身的护理行为,为病人提供安全护理。

对风险实行主动管理。掌握风险管理四要素[4]:①同情(compassion):对病人要表现出同情心;②交流(communication):与病人及家属做好有效交流;③能力(competence):具备应有的专业技能;④表格化(charting):书写规范记录,并保证记录清楚、连贯、完整。

2.2 提高素质是关键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是减少人为因素引发的护理风险的关键,特别要强化工作责任心[5]。在mri检查护理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三查”指预检登记时查、检查前查、发报告时查;“七对”是对姓名、对性别、对年龄、对临床症状、体征与申请单是否相符、对申请检查部位方法(常规还是特殊扫描)、对mri登记(日期、mri号、姓名、性别、年龄、检查部位、费用、申请医生及科室)等;“一注意”指注意诊断结果,若病情严重,需要及时治疗,应立即通知病人、家属或申请医生,以免耽误病情。

掌握mri的各种适应证和禁忌证,特别要注意是否有心脏起搏器、神经刺激器、人工心脏瓣膜、眼球异物及动脉瘤夹(动脉瘤夹含镍量较高,在强磁场中会产生较大扭矩,有导致动脉破裂的危险)、骨科手术后体内不锈钢金属材料,有以上任何一种情况均禁止mri检查。另外,进入检查室以前要取下病人身上的一切金属物品,如义齿、发夹、戒指、耳环、钥匙、钢笔、硬币等以及磁卡、磁盘等,带有避孕环的女性要进行腰骶部盆腔扫描时需到妇产科取环后再行检查。幼儿、烦躁不安与幽闭恐惧症病人应给予适量镇静剂。

增强扫描是护理风险的重要环节之一。要认真履行告知义务,认真详细地向受检者和/或其家属说明用药的目的、方法、大体过程及注意事项,并告知注射造影剂后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尔后请受检者和/或其家属签署增强造影检查同意书,注意在非恶性肿瘤或不影响诊疗效果、受检者有自主行为能力的情况下,尽量由受检者本人签署同意书,以防特殊情况下有可能导致医疗纠纷。重点了解病人是否属于过敏体质的高危人群。熟稔静脉穿刺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一次成功。造影剂快速加压推注的过程中及推注后,要密切观察药物反应并做好对症护理,提高警惕,慎防意外。如造影剂在推注时发生外渗,应尽快用鲜马铃薯片外敷。马铃薯所含的龙葵碱具有清热、消炎、活血、消肿、解(药)毒作用,方法简便,安全有效。

2.3 护患沟通是保证 随着人们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和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病人在诊治疾病的同时,也需要得到渗透着理解和尊重的良好服务,有效的护患沟通对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6]。mri检查的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紧张、希望和担心,加上经济花费等复杂心理,就要求首先通过热情的接诊服务减轻病人思想顾虑,赢得信任。根据病人对mri检查的认知程度和态度,应用专业理论和通俗语言,介绍mri设备的优越性能,对疾病诊断的可靠性和必要性。掌握语言的艺术性和沟通的技巧性,认真履行护理操作前告知制度,向病人讲解护理操作的目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风险,让其了解操作程序和由此带来的不适及如何配合操作实施,通过有效沟通交流取得病人对护理人员的理解和信任,杜绝护理纠纷。

一般情况下,mri检查的病人身心都比较脆弱,容易受到周围亲属正面或负面影响,有些家属由于对mri检查认识了解不足,有审慎、怀疑心理,因此有必要针对性做好家属的沟通解释工作。实践表明,家属正面的、积极的态度,对解除病人焦虑和紧张心理大有裨益。

由于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动态性、直接性和具体性,护理风险是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诸环节之中。在mri检查中,时刻注意主动防范和规避护理风险,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心理护理,强化工作责任心,规范技术规程和护理技术操作,不断提高护理人员职业道德修养和业务素质,才能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系数,消除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保证病人的安全[7,8]。

【参考文献】

   [1] 梁化歧,张朝元.护士预防医疗差错事故中的作用与方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7):297299.

[2] 王淑芳,甘琪,等.安全护理与事故防范研究的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1):1214.

[3] john a,bavaro r.医疗护理质量改进与风险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6(6):383.

[4] 廖容,王石,刘志霞.护理风险管理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6,6(9):3940.

[5] 刘秋瑾,张国英,张文玲.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4c):10401042.

第6篇:如何规避护理风险范文

对于医疗中的自费部分,作为个人的用户其实有着很强的控费需求,这也正是移动护理在中国能获得发展的前提。

伴随着快速的老龄化,中国未来的护理需求正快速上升,但中国的护理人才奇缺,需求和供给的差距逐渐拉大。根据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的一项研究,至2020年,中国的半失能老人将达到6852―7590万,失能老人达到599―674万,养老护理员岗位则应达到657―731万。据此研究估测,目前中国的养老护理员缺口在300―500万人。而目前全国持证的养老护理员仅为五万余人,新增老年护理员的流失率为40―50%。虽然,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推动的手段,市场上也有相关的供给方逐渐涌现。但受到市场、文化和代际的价值观差异的影响,未来中国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的短缺已成定局。

在这一局面下,如何填平这一鸿沟就成为政府和市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而适时引入管理式医疗(Managed Care)的概念则有助于缓解问题的累积并部分解决未来的巨大挑战。

管理式医疗是指使用各类技术手段来为病人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作为医疗控费的手段,管理式医疗正日益受到市场的关注,相关的一些商业模式也开始获得投资。不久前,为老年人和慢病人群提供管理式医疗护理服务的Advance Health获得了4000万美元的风投,这表明投资者逐步开始进入移动护理领域。Advance Health是一家提供基于线下站点的线上移动护理公司,借助移动端的软件为用户提供各类护理服务,主要针对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这一智能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回答、检查的结果等自动生成新的问题,并提醒用户下一步的护理服务如何操作。系统主要通过风险评估来指导用户的护理服务,并由经过训练的护士来具体进行指导和提供服务,目前主要针对联邦医保用户。

毫无疑问,老年人和慢病人群对护理的需求非常大,但往往不知道具体如何操作,特别是如何通过有效的护理规避操作不慎导致的糟糕的情况出现。从Advance Health的案例来看,管理式医疗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有效地评估用户身体中潜在的风险并提前去预防和控制,从而最终提高病人的护理质量和降低医疗费用,这也正是移动护理的核心价值。

对于美国市场来说,由于平价法案对医疗控费的加强,管理式医疗服务正日益受到欢迎。但在中国的医疗控费需求并不明显的前提下,管理式医疗服务如何获取市场?

从本质上来说,中国的大部分医疗护理并不进入医保或商保的赔付领域,而是由用户自己付费。对于自费部分,作为个人的用户其实有着很强的控费需求,而这也正是移动护理在中国能获得发展的前提。

大概来说,移动护理如果采用管理式医疗的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护理面临的困境。首先,目前的居家护理大都是保姆来完成,总体缺乏专业性,无法做到标准化和高质量的服务。如果采用移动护理后,居家护理将通过远程由护士进行指导,并可定期前往社区服务点获取较为专业的指导和服务,这大大提高了护理的有效性。其次,移动护理可以预防和控制潜在的风险,真正降低用户的费用,这对以自费为主的中国用户尤其具有吸引力。最后,移动护理也将逐步改变中国医疗服务的形态。移动护理更强调团队合作,而且更多的是通过受过专业训练的护士来完成,这将大大提高护士在未来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医生和护士的合作也将从主导变为合作。

第7篇:如何规避护理风险范文

【关键词】门诊输液存在问题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82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8-0-01

做好临床输液管理工作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护士为病人输液后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康复,也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目前我院临床输液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作了简单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供广大同行参考。

1 输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护理工作程序欠规范

由于多年工作惯性的影响,每天上午大夫下医嘱后护士才开始扎针输液工作,推迟了输液时间。这一段落时间往往是治疗班护士无事可干,死等大夫医嘱,造成工作先松后紧,没有合理安排这段宝贵时间。再加上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使更多的护理人员更加严格地执行医嘱,工作中缺乏了主动性。

1.2 给药、用药

护士给药相关的行为是许多护患纠纷的主题。护士现有的用药知识已不能适应医疗市场的发展,包括没有认真查对,导致假药、劣药、过期失效药用于病人,或加错药,打错针,以及给药方法错误、药物浓度计算不对、给药时间延误、没有按医嘱要求的时间间隔给药、应做皮试的药物没有做皮试;因此违反药物配伍禁忌、不按配伍要求用药,造成药物不良化学反应;药品管理不当,导致应使用的药物没有给病人使用、标签不清或错误等。有时护士无过错加药产生的橡皮颗粒也常引起纠纷。

1.3 护士的资质问题

以下两种情况易引起纠纷:一是实习护士或未取得执照的助理护士执行了静脉穿刺操作,但没有达到一针见血要求时。二是一些特殊的操作,如留置深静脉导管、PICC等,由于医护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即到底是医生的职责范围还是护士的职责范围,因此当操作中发生并发症时,易引起纠纷。

1.4 护患沟通问题

护患问题往往包括医护沟通不够,导致病人病情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及解释清楚;没有履行教育与告知义务;病人拒绝治疗与用药时,护士没有告知拒绝治疗可能产生的后果等。

1.5 缺乏新药使用的相关信息

药品种类日新月异,但除了阅读产品说明书,没有一个专门的渠道为医生护士定期提供临床新药的使用指南,使得有时连医生对药物的使用方法也不是完全掌握,导致应作皮试的药物未开皮试医嘱、将有配伍禁忌的药物开在一起等错误,但这些错误完全要靠护士把关,也有很大难度。此外,需要做皮试的药物也越来越多,但如何做,有时护士难以在药物说明书上找答案,这也给临床安全用药带来了一定的危险。

2 输液管理的对策

2.1 改进工作方法,变被动工作为主动服务

严格执行医嘱实际上是一种被动工作行为,这完全没有什么过错,但是对于一些长期医嘱,每天上班后可以先安排配液或及时主动与主管大夫沟通以确认医嘱没有变化时可以先行配液。例如对一些已确诊上感病人或疑有感染病人,抗感染治疗起码3~5天,没有特殊情况在入院第二、三天医嘱不会变,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为病人提供更积极主动的护理服务。

2.2 实施输液风险管理策略,减少静脉输液相关的护患纠纷

在静脉输液实践中,减少护患纠纷、提高输液安全与质量的具体风险管理策略包括:开展风险教育,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建立风险事件报告制度,为风险分析提供第一手信息;尊重病人权益,尤其是知情同意权;遵守法律法规和护理规范,做到依法行医;对拟实施的新技术进行风险与效益评估,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建全输液管理制度,包括过敏性药物使用规范、特殊操作与治疗谈话与签字制度、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与处理制度、输液反应报告与处理制度等;完善与静脉输液相关的证据的管理,包括护理记录、知情同意书、输液执行单等,确保相关文书的客观、清晰、及时、完整、准确;加强输液全程的质量管理,将输液质量管理的视角从操作的规范化、一针见血、输液反应监控等扩大到药物的配置、速度监控、管道管理、并发症监控、皮试阳性符合率抽检、设备运行的准确性等方面;建立静脉输液护士继续教育制度,加强护士培训,提高护士素质。

2.3 再造静脉输液流程,提高病人对静脉输液质量的满意度

强化输液治疗流程中的知情告知、健康教育、速度管理、巡查签字等环节,并着力减少病人在静脉治疗操作中无效的等待时间,提高服务的质量与效率,体现输液治疗中的人文关怀。

2.4 明确护士职业安全管理部门,加强护士职业安全管理

医院应指定相关的部门负责护士的职业安全,该部门应就护士职业安全建立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具体包括建立体检制度、职业安全防护的培训、检查与反馈制度、针刺伤的报告与随访制度等。

2.5 引入风险管理考评机制,强化护士责任心

每周一次安全教育会议制度,通过身边或报刊上的典型事例,举一反三,引起大家的重视:制定专门的核查堵漏加减分标准,与奖金挂钩,同时给予院周会上表扬,从物质、精神上激发护士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

3 讨论

对预见的风险因素实施干预,据报道,60%以上的护理缺陷是因为护理人员不够敬业,责任心不强所致,属于可规避的因素[1]。因此,在门诊输液中,对预见的风险因素实施干预,是风险管理的核心[2]。培养护士的风险观念,护士在操作中要有风险识别和评价的能力。护理风险识别就是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的联系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护理风险的原因。我们在日常的护理管理中。每周一次对身边的和报道的护理缺陷进行分析,举一反三地组织大家讨论,对高风险因素进行重点防范,增强每一位护士进行风险管理的自我意识和能力。

4 小结

根据我们的工作实践,门诊输液管理中,错用药物是护理缺陷的高风险因素。但如果能遵守风险管理的原理.从源头上把关,强化每名护士的风险意识,设计并应用合理的工作流程,建立有效的干预机制,可大大减少护理缺陷乃至事故的发生率。总之,在输液管理上进行一些因地制宜的改革,才能真正提高病房管理水平,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为广大患者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周伟敏.53例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2):12.

第8篇:如何规避护理风险范文

关键词:护理; 风险; 职业道德;

Abstract:nursing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hospital patients receiving treatment, any medical means can not do without the help of nursing. Because of nursing work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whol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o the risk of nursing work in the high risk of nursing. But through a system of mandatory provisions or the process of operating norms to restrain mechanism of nursing risk exists a paradox: all systems and processes requires people to compliance and enforcement, if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eople" of the behavior of the deviation, then odds of nursing risk did not actually decreased. Therefore, the constraint of the behavior of the nursing staff through the inherent and spontaneous restraint mechanism of professional ethics has become a breach of the nursing risk.

Keyword:nursing; risk; Professional ethics;

护理

1 护理风险

护理风险是指在医疗护理活动中, 护理人员对他人的身体发生医疗侵权行为所负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赔偿责任的风险[1].护理工作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 因此, 护理风险也伴随这些环节和过程[2].护理风险的起因看起来是极为简单或者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 若风险发生前, 可能都难以引起护理人员的认识, 但一旦发生护理缺陷或者事故, 给病人和家属带来的痛苦却导致各种纠纷和医疗责任[3].因此, 要有效的回避护理风险。

现实中, 可能导致护理风险的因素有以下几大类: (1) 护士的自身素质及经验; (2) 护理制度规范程度及执行情况; (3) 护士职责明晰程度; (4) 护理工作的专注度; (5) 护理工作量; (6) 医疗信息是否清晰没有发生中断; (7) 护理记录书写不当, 手工抄写错误; (8) 护理工作以外的干扰因素; (9) 护理工作交接缺乏交流; (10) 无证执业; (11) 简化程序、违反操作流程; (12) 三查七对不严格; (13) 药品管理不规范; (14) 泄漏病人隐私, 侵犯隐私权; (15) 未及时回收医疗器械; (16) 传染性病人未及时隔离或者隔离措施不当; (17) 擅自脱岗, 玩忽职守; (18) 患者享有的知情权、选择权、同意权、平等权; (19) 未能依照法律规定封存病历[4,5,6].

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责任感约束缺失的表现, 表现在工作中对于工作内容态度随意化。假设按照制度设计和流程管理的要求能够一丝不苟的遵守和完成, 那么护理工作就无所谓护理风险, 因为制度上已经严格设定了风险控制阀, 已经稳妥的将护理工作所可能导致的风险屏蔽在工作内容之外[7].但要排除一定程度上的技术性因素, 包括诊疗技术和器械的改进等。也就是说在面对如何降低护理风险这个问题上实质上要考虑的因素应该从内在的职业观念而非外在的制度设计来看待。

风险的产生源自于护理人员对于护理工作的认知态度, 遵守职业纪律的严格性以及职业品德和职业责任感。总的来说是取决于职业道德。那么从加强职业道德的要求来约束或者减少护理风险产生的几率, 是行之有效的一种管理手段。

2 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 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8].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 属于自律范围, 它通过公约、守则等对职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规范。职业道德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是一种职业规范, 受社会普遍的认可;②是一种职业长期以来自然形成的;③没有明确的形式, 通常体现为观念、习惯、信念等;④依靠文化、内心依存的信念和长期培养的习惯;⑤缺少外在的约束力和强制性;⑥其约束性表现在职业对于从业者的义务性要求[9,10].

总的来说职业道德是一种内在的, 非制度性强制约束的自我习惯, 培养这种良好的习惯, 可以从护理人员内心加强对待工作的认真程度。可以主动的寻找工作中可能存在的疏漏和避免行为不当可能产生的护理风险。

3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对护理风险的意义

3.1 爱岗敬业。护理从业人员选择了护理这个工作岗位, 只有真正的喜欢护理工作, 才能产生对护理职业的尊重和发自内心的认同感, 才能自发的去提高技能, 学习知识, 降低工作中的失误。避免因为长期工作压力导致职业倦怠从而疏忽大意产生各种操作不当的护理风险的产生[11].

3.2 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求护理人员态度诚恳, 待人以诚, 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不骄不躁, 不随意降低工作质量要求, 不随意改变或者简化操作规范, 严格遵守职业制度和操作规程。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中最基本, 但也是最高要求。

3.3 办事公道。办事公道对于护理人员而言, 要求面对不同的求诊病患, 坚持以同一态度面对, 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 不因私人的感情而影响工作质量, 公私分明[12].不能因为有熟人打招呼就省略检查步骤, 从而导致某些用药风险。

3.4 遵纪守法。这一条对于医护人员而言是内在职业道德和外在制度约束的统一。从制度执行上避免风险产生。要求遵守纪律和法律, 遵守纪律主要要求:①遵守劳动纪律;②遵守组织纪律;③遵守保密纪律;以及其他行业要求的纪律[13].其实对于护理人员而言主要是保守病人的秘密, 避免因为泄露病患隐私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职业道德内在的和自发的约束性不仅仅能够提高职业技能, 同时还能内在的使得护理人员遵守护理职业纪律和增强了内在的职业责任感, 时刻将病患的安危和需求放心上, 使得护理从业人员能够提高护理质量, 降低护理风险, 更好的工作在医疗工作领域, 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14].

参考文献

[1] 杨莲荣, 戴青梅。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及护理风险相关因素调查分

[2]王素云, 王丽华, 张文静。加强安全管理、降低护理风险的管理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19) :204-205.

[3] 杨正丽。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新认识[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 2008, 8 (10) :77-78.

[4]张凤英, 冯先琼。清单式管理与护理风险防范[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3, 26 (6) :729-730.

[5]毕小琴。护理风险管理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2, 30 (2) :173-175.

[6]缪薇菁。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 (9) :830-832.

[7]孔鹏, 方鹏骞, 杨凌。护理风险管理研究[J].医学与社会, 2006, 19 (4) :44-45.

[8]赵晓艳, 孙德娟, 陈桂英。加强护士法律意识与规避护理风险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14) :3503-3504.

[9]钱萍。加强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J].护理管理杂志, 2004, 4 (6) :17.

[10]刘培菊。人性化管理用于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 2009, 23 (11) :2886-2888.

[11] 李淳。实行风险管理, 提高服务质量[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5, 2 (10) :953-954.

[12]林玫, 杨翠芳。护理风险管理概述[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06, 13 (1) :28-30.

第9篇:如何规避护理风险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急诊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150例。观察组中男80例,女70例;年龄18~80(49.1±12.4)岁;学历水平:小学34例,中学或中专72例,大专或以上44例。对照组中男79例,女71例;年龄22~78(48.3±10.5)岁;学历水平:小学40例,中学或中专61例,大专或以上4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具备独立配合完成研究的能力。本研究方案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按急诊科常规要求实施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风险管理:(1)对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增强其风险防范意识与能力。着重讲授医疗相关法律、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等内容,使护理人员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开展护理工作,尽可能规避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风险。教育培训还包含如何提高护理质量的内容,通过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减少护患纠纷。(2)完善各项护理风险管理制度。①落实护理管理责任制。成立专门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主管护师或副主任护师担任小组长。②增加风险告知程序。在患者接受治疗或手术前,及时将护理可能达到的目标以及护理风险与患者或其家属沟通。③就急诊护理中发生率较高的风险事件处理方式规章制度化,确立有效的处理模式,使护理操作程序化。④完善危急患者的交接班制度,严格按照流程交、接班。⑤制定规范化的签字制度。建立与病房、手术室联系无缝隙的签字制度,确保病情突变时能及时有效采取急救措施。(3)监控护理过程各环节的风险。①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监控。根据护理任务的轻重,优化人力资源,合理、科学排班,确保每一位护士上班时间适宜,有充分时间休息,积蓄充沛的精力,完成急诊科繁重的护理工作。对新上岗护士,强化岗位培训,实行“一带一”方式上岗。②加强对患者的监控。对重症、危急及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等易发生风险事件的重点患者,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及监控,发现异常及时处理。③对设备及药品加强风险监控。设备故障或药品过期、变质等问题均会导致护理风险事件,故须加强对设备、药品的检查,安排专人管理,确保设备正常使用,药物无失效问题,药品、设备的使用均做好相关记录。

1.3评价内容及方法

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服务态度、护理操作的熟练程度、护患沟通能力,每项满分均为100分。对护理的满意率评价:在患者转科或出院时,采用本院护理部拟制的问卷进行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等级,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投诉率及风险事件发生率:通过查询护理部的记录进行统计。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定量数据以(x珋±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数据用率(%)表示,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操作熟练程度、护患沟通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2.2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χ2=5.41,P<0.05)。

2.3两组投诉与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发生投诉8例(5.33%),发生风险事件4例(2.67%);对照组中,发生投诉19例(12.67%),发生风险事件16例(10.67%);观察组投诉率低于对照组(χ2=4.92,P<0.05),风险事件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χ2=7.71,P<0.05)。

3讨论

在医院医疗活动中,每一个环节都会存在风险。这些风险是造成医患纠纷或护患纠纷的潜在因素。急诊科作为承担急性、突发性疾病患者救治重任的特殊科室,其面临的医护风险最高。一般而言,急诊科护理风险主要因以下几方面因素造成:①急诊科接收的患者流动性大,病种繁多,护理工作繁重,护理人员一旦在某个细节有所疏忽,便可能造成风险事件;②药品及设备需求量大,如药品不能及时补充,或急诊手术用过的器械、设备不能及时消毒,便会影响后续患者的救治;③急诊科护理人员工作量大,每个环节的工作衔接紧凑,人员容易疲惫而造成某些工作的疏忽;也有部分人员责任心不强,经验欠缺,风险意识薄弱,从而造成一些错误操作,引发不可挽回的风险事件。④科室风险管理制度不够完善。⑤患者自身也存在风险因素。如病情多变、护理人员不能及时发现,或者患者存在严重不良情绪,护理人员稍不注意,便可能造成护患矛盾。对此,我科尝试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增加风险管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操作熟练程度、护患沟通能力均比对照组评分高(P<0.01),投诉率及风险事件发生率也较对照组低(P<0.05),对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