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线上研修计划范文

线上研修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线上研修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线上研修计划

第1篇:线上研修计划范文

关键词:教师培训;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混合式学习

一、引言

为促进教师有效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常态化研修活动,目前提倡的研修模式就是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然而有关研究指出:“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仍是‘两张皮’ 。”因此,有必要反思目前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的不足,并总结融合的模式,为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融合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促进教师有效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常态化校本研修活动。

二、研究背景及现状

在“国培计划”示范引领下,我国出现了多种教师培训模式,其中,校本研修有利于解决教师师资紧缺及集中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但也面临着低水平重复问题。而远程网络研修因不受时空限制、互动便捷等特点,可有效弥补校本研修的不足。 “远程学习是教与学的时空分离”,要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必须实现教与学的再度整合。

2013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并于2014年研究制定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实施指南》,提出“实施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但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参加网络研修只注重完成任务,并没有与线下校本实践相结合,也没有认识到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的互促关系,“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仍是‘两张皮’”。

三、理论基础: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

2001年,Colis和Moonen将混合式学习定义为传统面对面的课堂学习和在线的网络学习的混合,网络学习是传统课堂学习的自然延伸。他们指出混合式学习是一种灵活的课程设计方法,这种方法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在线课程的方式为学习者提供便利的同时又没有完全舍弃面对面交流。混合式学习开始用于学生开展学习,后来被用于在职教师培训。

四、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的模式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提出以下三种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的方式。

1.由助学者引导并组织的磨课活动

这类研修方式是由助学者,如区县级研修员、研修辅导员、学科专家等,引导并组织的磨课活动。

这类研修方式的过程大致为:针对教学实践问题,助学者在研修平台研修计划,指定某个教师讲课。第一,讲课教师在研修平台上传教学设计方案,与其他教师在线讨论,根据其他教师意见进行修改。第二,讲课教师进行现场教学,并将教学录像上传至研修平台,其余教师进行线上观课并上传课堂观察表,助教者组织教师进行在线议课。第三,讲课教师根据在线讨论情况,再次修改教学设计方案,并上传到平台。第四,讲课教师依据教学设计完成第二次现场教学,并上传教学录像,其他教师进行在线观n并上传课堂观察表,助学者组织教师进行第二次在线议课。第五,所有教师提交研修心得,助教者研修总结。这类研修模式只适合解决课例研究型的教学问题,并不适合磨课。

2.视频案例研修

马立、郁晓华、祝智庭(2011)介绍了杭州市上城实验区的视频案例研修方案。整个研修活动大体上可以分五个环节:课前准备、课堂观察、案例讨论、行动反思和研究拓展。

3.网络研修社区支持的应用课题研究型U-S伙伴合作模式

滕光辉(2015)提出的网络研修社区支持的应用课题研究型U-S伙伴合作(即大学与中小学合作University-School Partnership,简称“U-S伙伴合作”)模式:“大中小学和政府共同参与、以网络研修社区为重要支撑、以应用型课题研究为主要依托、以课例研究为主要形式的在职教师校本研修模式。”但是,这种模式需要有课题项目的支持,否则可能会缺少大学的参与,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第2篇:线上研修计划范文

一、组织与实施

1. 搭建互通互助平台,建设学习共同体。

(1)层层互通、共建共享。共同体是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的基本组织模式,有利于激发和促进学校与教师间的互助互学和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地市基地校形成“地市―区县”学校共同体,区县基地校形成“区县―乡镇”学校共同体,层层互通,形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学校共同体网络。不同地方可以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组建形式。“好老师”办公室精准匹配教育欠发达地区学校的具体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鼓励通过不同共同体之间的跨区域联动,将优质资源辐射至中西部、老少边贫岛等教育发展薄弱的地区。

(2)优势互补、互助共赢。整合区域内人力资源、设施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资源,逐步使区域内优质教师教育资源能够真正实现共享。引导优质学校主动扶助薄弱学校,鼓励教师进行科学分类与精准推介,提高互学互助的效率和质量。尝试成立共同体学校教师校本研修共同体、教师校本研修导师团或名师工作室,构建一种全员参与、机会均等、按需选择、各有所得的教师校本研修区域协作组织网络。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校与学校之间,领导与教师之间实现“零距离”交流。

2. 创新教育服务模式,助力学校谋发展。

(1)线上线下、自主组建。“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网络平台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技术等构建,是汇聚教育教学资源、教师成长与素养提升、教师和学校展示分享、宣传和表彰先进以及教育共同体的管理平台,不仅支持传y的异步交流活动,还支持同步视频的直播;不仅支持线下学校共同体的线上交流和管理,还支持教师和学校自主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教育共同体。

(2)精准匹配、高效辐射。平台汇集来自全国各地学校和教师的优秀育人经验、事迹与成果,为教师、学校及各类教育共同体提供同伴学习、专家交流、资源分享、网络研修、课题协作等活动技术支持,精准匹配具体教育需求和优质资源供给,将优质教育资源高效辐射至教育发展薄弱地区,使得传播更及时,影响更深远。

3. 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弘扬好老师精神。

(1)总结育人典型和先进经验。依托系列活动,鼓励学校和共同体通过多种途径,总结优秀个体和学校的育人经验、育人做法和成果并进行收集与整理。通过全国各地的共同体学校和网络平台,建立“中国好教师”育人典型和先进经验案例库。

(2)探索创新育人的方式与方法。鼓励学校共同体对具体育人过程中发生的真实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围绕育人主题,根据不同群体需求,提供多样化的专项培训。基于对当前育人中存在的难点、热点和典型问题,、组织及指导学校和共同体参与课题研究,提升学校和教师的育人研究能力。

(3)表彰和宣传育人事迹与成果。依托系列活动,鼓励并支持参与行动计划的学校、共同体和所在教育行政机构,对育人经验及成果进行多层面的表彰和传播,使活动不仅能激发被表彰者,还能对学校及广大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利用“好老师”官网、微信号,与国家级主流媒体合作,展示好老师风采,以采访、实录、微电影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好老师的育人故事、学校的育人成果,传递教育正能量。

(4)推广育人经验与模式。总结和表彰奖励中涌现出的经验与成果,进一步梳理和提炼,分析不同经验和成果的适用区域、适用学校、适用对象和适用场景,将其转化为易于推广的成果形态,组织专家和志愿者形成经验推广团队。

二、建议与思考

1. 建立好老师标准的紧迫性。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师”的角度说,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成为一名好老师的基础。而笔者以为一个好的老师还应具有高尚而富有魅力的人格,能产生“身教胜于言传”的良好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然而,我们对于好老师的标准历来都无定论,近年来社会对好老师的看法也不尽相同,舆论也造成群众对学校和老师产生很多误解,也影响到教师的成长。提出的“四有”好老师,为我们理解好老师的真正内涵指明了方向,把好老师的标准建立起来已是迫在眉睫。

2. 网络研修平台的实效性。

随着“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云技术、大数据等现代教育技术正在促进教育的发展,教师继续教育的形式也在不断更新,甚至是完全改变。云技术、大数据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已经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当前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现状,大多是关注前期的组织构建,而对于后期如何有效应用、构建支持或保障体系等有所忽略。提高网络研修平台的实效性,提升网络研修平台的组织与管理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3. 非行政性组织的利与弊。

非行政组织对行政组织的作用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主要取决于两者的目标是否一致。当两者的目标相同时,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当两者目标相悖时,会产生消极作用。因此要正确引导、激励,以使其更好地为组织高效率运行作贡献。应当处理好“好老师”行动计划这一非行政组织与教育主管部门及政府的关系,以期达到去弊存利,促进学校、教师成长,教育均衡发展。

4. 区域联动的组织形式与考评机制。

第3篇:线上研修计划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师 培训 改革 “国培计划”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C-0182-03

一、改革背景

2010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提出加大力度建设规范优质幼儿园的同时,加强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水平。同年启动实施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即是提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对教师培训工作具有示范引领和促进改革的重要作用。为加教师培训质量,2011年、2012年相继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简称《课程标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简称《专业标准》)和《“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简称《国培标准》),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的深入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随着“国培计划”项目的实施与推进,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培训改革与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该校“幼儿教师培训中心”与“广西幼儿教师培训中心”合署办公,共同为广西幼儿教师培训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尤其是2012年学校通过教育部评审会答辩获得“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培训机构资质,标志着该校幼儿教师培训水平迈向国家级行列,在培训规模、培训质量、培训辐射等方面,进入了跨越式大发展时期。据统计,2012年至2015年该校实施“国培计划”幼教类项目的培训人数逐年大幅增长,各类培训项目年培训量达上万人,参训幼儿教师遍及广西区内外,培训影响扩大到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见表1)。培训数量剧增与培训品质提升,怎样相得益彰,需要研究、革新、改进。

二、改革举措

以实施“国培计划”项目为契机,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着力进行幼儿教师培训的整体改革。由校长担任项目首席专家,做好顶层设计“谋篇布局”,组织团队研读领会《课程标准》《专业标准》和《国培标准》(以下统称“标准”)等相关政策精神,研究幼儿教师培训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并提出“举全校之力办国培”,以保障幼儿教师培训整体改革的落实和推进。基于“标准”的幼儿教师培训整体改革,努力规避主观臆测,力求思路明晰、目标明确、成效明显。本着以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导向,该校将问题意识、任务驱动、理实结合等策略贯穿培训全程,扎实推进改革。

(一)调研分析、针对需求制定目标。幼儿教师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参训者发生积极变化,并使参训者在自身原有基础上有效提升,因此,调研分析是重要前提。为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学科领域、不同专业背景、不同气质类型学员的培训需求,使培训服务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该校围绕“期待解决的问题、期待的培训内容、期待的培训特点、期待的培训形式、期待的研讨话题、期待的自身变化”等方面在训前对学员开展问卷调查、抽样访谈等常规调研,还专门组织项目人员到区内外优质培训院校(机构)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并适时通过实地回访、网络回访等方式与往期学员交流,使幼儿教师培训改革获得重要的基础信息。

以调研分析为基础的培训目标制定,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针对性。例如,关于专业能力方面,面向幼儿园骨干教师,侧重加强其保教能力提升;面向幼儿园园长,侧重加强其管理能力提升。等等。制定适切的培训目标,为培训实施找准着力点。

(二)探索创新、分层分类实施课程。针对幼儿教师四个阶段(准教师、新手教师、骨干教师、专家教师)成长规律、三种类型(幼儿园园长、保教主任、一线教师)岗位特点,探索分层分类培训课程体系,将培训目标、内容、方式等在实施课程中进行整体研究。

以幼儿园园长培训为例。通过改革研究,形成了幼儿园园长“五力”课程(见图1),切实促进了园长角色定位与领导力、幼儿园经营与管理力、幼儿园课程领导力、园本研究领导力和教师队伍建设力;构建了“课堂+现场”培训模式,将专家讲座、现场诊断、案例剖析、情景体验、跟岗研修、“工作坊”研讨、“园务会”观摩分享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并在同一时段平行开设不同课程、提供“课程菜单”由学员“自主选学”,有效加强园长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落实了“实践教学”达到50%的“标准”要求(见表2),将“学、思、行”有机结合,实现理实双向促进。

(三)整合资源、线上线下专业引领。具体如下:

首先,加强人力资源整合,组建“双导师团队”。学校认真遴选区内外优秀的高校专家、一线行家,组建了实力雄厚的“双导师团队”,通过“导师工作坊”,在训前、训中、训后对学员进行全程指导。导师们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及时探讨问题和对策,为每一期培训班“把脉”“问诊”并“开处方”。以幼儿园园长培训“观摩园务会”为例。经调研了解到园长们普遍希望加强园务管理水平,如何通过培训得以落实?专家团队集体备课提出在集中培训阶段“观摩园务会”的设想,该活动由一线行家所在的研修基地幼儿园组织开展,由高校专家参与共同评议,学员在观摩过程中记录优秀园长如何把管理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环节、如何调配资源、如何把握时间等,并适时参与讨论,在真实情境中直观学习,效果很好。集中培训结束,学员们学以致用,借鉴组织本园的园务会,并通过网络平台与导师适时交互探讨,获得持续的专业支持。

其次,加强数字化资源整合,开发建设数字化学习资源库。自2013年至今,依托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校建设项目,采用“清华教育在线”网络教学平台全面上线,其中“课程教学”作为整个平台的核心,包括课程基础信息、课程教学内容、课程互动答疑、教学评价与评测、课程组织与管理、辅助教学工具等6个子系统,配合幼儿教师教育的职前职后一体化研究,开设了756个网络课程个人学习空间,开发建设了3大类21种线上线下职前职后共享资源库。平台资源库为学员集中参训、在岗研修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还运用于训后跟踪,指导参训教师根据“双导师团队”的“任务单”,在网络研修平台进行资料阅读、视频观看、问题提交、互动研讨等活动,通过文章、评论、论坛发帖回帖、视频答疑等方式,参与导师辅导和同伴交流,为幼儿教师训后自主研修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加强幼儿教师培训实践研修基地资源整合。与优质示范幼儿园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校、园共同研究打造培训专题,为幼儿教师培训整体改革营造开放、合作、实践、共进的良好生态。

(四)优化管理、文化自信激发后劲。优化管理有助于将纷繁庞杂变得有序高效。学校以幼儿教师培训中心为主,从培训管理现状与问题入手,梳理培管理流程,改革培训管理机制。先将项目申报、答辩(竞标)、修订、实施、评价等各个过程环节逐一梳理,建立完善培训管理常规体系,包括培训申报立项体系、培训课程实施体系、培训效果评估体系等,使培训管理科学化、专业化、实效化;再由学校幼儿教师中心统筹规划,发挥“中枢”作用,指导系部积极参与,通过“四个统筹”,即统筹培训项目设计、统筹项目招投标、统筹项目实施、统筹项目督导评估,使该校幼儿教师培训由幼教中心“一枝独秀”转向全校多系部参与的“百花齐放”态势,更好地应对幼儿教师培训日益增长的数量与质量要求。

优化管理还应将文化自信建立融入培训。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精神支持,因此重视幼儿教师精神成长也是幼儿教师培训整体改革的重要部分。在实施“国培计划”项目过程中,注重“动之以情、育德育心”,用学员自身或优秀教师的教育故事来诠释师德师爱,用各地民族民俗分享来拓展教育视野,用“大爱”校园文化来引发积极情感,将幼儿教师培训打造成为专业学习之旅、情感融汇之旅、文化交流之旅。通过培训,幼儿教师对国家、民族、本乡本土的文化、教育、资源等建立积极的认同感,以文化自信带动专业自信,避免盲从跟风,更好地促进幼儿教师可持续发展。

三、改革成效

基于“标准”的幼儿教师培训整体改革,以“国培计划”项目实施为载体,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多方共赢。

(一)“授鱼亦授渔”促进学员专业成长。从集中培训结业汇报来看,通过学习借鉴、专家指导和同伴互助,学员的研修日志、教育案例、师德故事、培训简报、研讨课展示等,均反映出较好地掌握了正确理念和基本方法。可视为“授鱼”有成效。从训后网络平台交互来看,学员面对实际问题更具客观和理性。从追踪回访调研来看,学员比训前更善于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学员们表示,培训让自己在教育理念、策略、技术、资源利用和工作心态等各个方面获益匪浅,在集中培训时、回到岗位上,自己都对幼教工作有了更大的信心、更好的思路以及更快找到支持途径。这可视为“授渔”有成效。传统认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似乎有非此即彼之意,我们尝试重新理解并将“鱼”与“渔”并列考虑,尤其对于农村幼儿教师而言,“授鱼”的直观作用与“授渔”的长效指导,显得更为必要。

(二)“构建共同体”促进研修基地提质。作为幼儿教师培训“理实一体化”的重要联结点,研修基地为幼儿教师实践成长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在“国培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学校与近百所市级以上示范幼儿园以“构建共同体”来合作共进,高校专家入园指导学员,也同时指导基地园,基地园优秀教师加入“双师型”导师团队,也同时引发自我学习。在边合作边提升的过程中,研修基地的办园管理、保教水平、师资队伍、儿童发展、园所文化等均得到加强。

(三)“研究式培训”促进学校跨越发展。幼儿教师培训整体改革带来培训满意度高、培训受益面广、培训影响力大的显著社会效益,也推动学校跨越发展。学校在广西教育厅关于“国培计划”匿名评估中多次获得同类项目排名第一,连年名列前茅的好成绩。以科研课题和项目带动培训的“研究式培训”,在幼儿教师教育一体化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其中“幼儿教师教育一体化模式理论研究与实践”项目成果获得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此项目研究先后出版专著8部、教材5部、论文57篇、调研报告1份,核心成果《幼儿教师教育一体化模式创新与实践框架》专著得到厦门大学潘懋元教授的高度评价,研究成果转化实践应用,为“国培计划”项目及相关教师培训提供了有力支撑,研究成果推广到国内100多所同类院校和幼儿园的实际应用当中。“西部地区县域农村学前教育管理机制改革研究”课题关于广西幼儿园教师队伍调研的成果,为广西教育厅进行幼儿教师政策制定、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提供了决策支持。“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有关问题研究成果为自治区政府采用,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幼儿园编制标准暂行办法》。

目前,实施“国培计划”项目、打造幼儿教师培训“新强优”品质,已经成为学校的一张亮丽名片。后续将进一步发挥教育培训、科学研究、决策咨询等作用,进一步推动广西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总之,幼儿教师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国培计划”是这一系统工程的重大项目,基于“标准”视阈、以个案为例来研究幼儿教师培训整体改革,有必要性和可借鉴性。今后还可从多个视角、多个维度来探索更具普适性的幼儿教师培训策略,如培训机构和培训者的专业化界定与专业化水平提升、培训成果的学术提炼、培训追踪研究的信度效度检验等,均有待加强反思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朱旭东.论“国培计划”的价值[J].教师教育研究,2010(11)

[2]闫寒冰,魏非,李宝敏.教师培训发展现状及发展线路图――从“国培计划”的实践误区说起[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5)

[3]袁旭,李艳荣,张文军.幼儿教师教育一体化模式创新与实践框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第4篇:线上研修计划范文

摘 要:作为“国培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的辅导者和研修者,通过亲身实践,得出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的共同心声,即:树立了教师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了教师的信息素养及专业发展,开创混合式培训新模式、有力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效果

作为“国培计划”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的辅导者和研修者,通过亲身实践,得出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的共同心声。

一、树立了教师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了教师的信息素养

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每一天都使教师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线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这次培训不但全面,而且针对性强,既有专家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详细解读和分析,也有信息技术名师及教授们精彩的视频讲解,更有各种软件供教师们具体实践。学习期间,专家们精彩的讲座一次次激起了老师内心的感应,也激起了我的反思。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对话中,老师们收获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听了教授的讲座,老师们进一步体会到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尤其是交互式电子白板、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的信息技术手段的出现,让大家充分意识到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需要与时俱进。

二、开创了教师全新的混合式培训模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线上研修热火朝天

通过这个平台,与全国教育专家进行了一次“零距离”的接触,“面对面”聆听他们的辅导讲座、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专家学者们奉献了他们的经验和研究成果,让老师们收获了知识,增长了见识。专业方面,通过论坛与同仁们的谈收获、探迷惑,使其在思想、专业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在学习安排上,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构建三维网络空间――形成“学研用”一体化的网络生态圈。创设了“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体化的网络研修体系。每一位研修教师均开设了个人空间,在个人空间中选学任务包、分享资源、撰写日志等学习行为。此外,空间中“我的工具”中,提供了“课件助手”、“微课助手”、“常用模板”等工具。

(二)线下实践求真务实

1.“四步”研修法夯实老师基本功

第一步:小组集中研修。首先,老师们运用自己在网络平台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在组内展示自己精心撰写的原始教学设计和制作的教学课件,讲解自己的思路。然后,开展讨论,评出本组较为优秀的作品;第二步:校本组内研修。将自己设计好的教学设计和课件在学校教研组中进行交流讨论,征求同行的意见或建议,对教学设计和课件进行再修改和完善;第三步:教学实践研修。通过教学实践,检验研修成果,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反复修改教学设计和课件,力求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第四步:集中提升研修。老师们把经过自己精心修改的教学设计和课件再次展现在大家眼前,进行研讨,对好的地方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意见或建议,供作者进行参考。

2.“两引”研修法助推老师展翅高飞

一是知名专家“引领”:研修主办方开展了主题是“技术为我所用,教学因我而变”的送培送教活动。专家们运用通俗易懂的道理,精品教学案例,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效融合的方式、方法等进行了详细讲解,将研修成果与专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活动重实效,重心下移接地气;二是教育行家“引领”:利用名师、教学能手、知名教研员等实施“引领”。各工作坊安排一位名师,自始至终参与老师的集中研修,在教学设计方面,他们从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性,教学过程的目标性,知识生成的有效性,教学交流的互动性等对老师作品进行一一点评。在教学课件方面,他们从教学课件形象性、具体性、直观性入手,音效与动感有效结合,帮助学生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等方面对老师作品进行一一点评。

3.共享研修成果,分享研修经验

一是作品成果共享:各工作坊在网络平台展示了老师们线下研修活动的优秀成果,每件作品凝聚着所有老师、坊主、专家的集体智慧和心血,代表着最优秀的研修成果。展示环节精彩不断,亮点纷呈,老师作品完美的设计理念、精准的信息技术融合手段以及精彩的团队精神展现,无不给人带来惊喜和赞叹;二是工作成效共享:各坊主对线下研修活动工作进行了汇报交流,一起分享了线下研修活动的成功与喜悦,让我们更加坚信:没有端正的态度,任何事都不可能产生好的结果。

总之,“国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使老师们转变了教育理念,提升了信息素养,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高度融合,有力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线上研修计划范文

校本培训是一种以任职学校为基地,辅之以大学或师资培训机构提供必要课程和人员而开展的师资培训模式。今天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教师个人校本研修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个人校本研修总结范文一校本研修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从事教育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对人、对社会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要求。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从自己的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以促使自己的工作在今后再上一个新台阶,现总结如下:

一、能够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记录,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听节课程之后,会大家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我受益匪浅。

1、积极听课、研讨,总结优点,发现不足,逐步提高;

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2、自我反思及案例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调整教材;

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生了意料之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注意做好课堂实录,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及时上交。

二、参加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自我素质、积极参与网络研修,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各位博友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

1、自主学习模式。

我学习教学理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

2、研修内容丰富多彩、加强师德培养教书育人,师德为本,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规章,把师德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3、新课程理念研修。

本学期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重点学习。加强通识研修,做到课前反思新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新课改的理念如何渗透、三维目标如何落实、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等等;课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

总之,在工作中,有收获信任的喜悦,也有困惑的苦恼。路漫漫兮我将上下求索,为这最光辉的事业奉献着无悔的人生。

教师个人校本研修总结范文二一年一度的校本培训也如期而至。回首刚刚走过的几天时间,是忙碌的、是炎热的、是辛苦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收获着、成长着、快乐着。校本培训的集中学习时间结束了,我由衷觉得时间没白花,而且我感受今年的校本培训是历年来安排的最充实、最合理的一次,我受益匪浅。

在此次培训中每一个讲座都很精彩,在佩服讲座专家们博学深思精神的同时,我更关注讲座的内容。对我来说,讲座中值得我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总结起来有以下三点:

一、在专家的讲座中,我领悟到:不断的进步是以不断的学习为前提的。

我个人很喜欢专家讲座,当书越教越疲惫的时候,需要见多识广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专家高屋建瓴的给我指导,助我突破瓶颈。专家讲座满足了我的需求。四天的培训结束了,但我的学习并未结束,相反,以此为契机,它才刚刚开始。专家给我们推荐了很多有名的书籍,我将会一一去学习研读。

二、转变思想观念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老百姓的意识也逐步提高,过去的“养儿防老”的观念已经过时,老百姓逐渐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为孩子选择优质教育,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为了绝大多数家长的共识。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转变思想观念,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跟上时代的发展,做一个能适应社会并受到老百姓喜欢的人民教师。

三、加强学习

过去不代表未来,要转变观念靠的是学习,不断地学习,以学习来改变自己,以学习来充实自己。本次校本培训,我更强地意识到了自己知识的浅薄。在这些专家们面前我多像一只井底之蛙,什么教科研,什么新的备课理念,我都觉得很新鲜,有些以前真的连听都没听过,更别提去实践了,我有了一种很强的危机感,所以学习迫在眉睫!只有这样才能使危机有转机,所谓“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相信自己能坚持。

四、学会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波斯纳也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在以前的工作中,我虽然有过反思,但从来没有很认真地正规地把它当成一项工作去执行,只是在头脑里想想就过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而且必须要学会总结反思,以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五、对学生胸怀要博大,情感的体验要细微

“没有理由要求每个学生喜欢我,但我必须喜欢每个学生”。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便会主动亲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使师生心灵沟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性的,影响不是一时的,而是长远的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七、在课堂上应该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确实,只有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即便自己的答案是错的,都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印象。课堂四十五分钟,我们应该舍得放弃,多留点时间给学生,让他们学着思考,学着总结,留下印象。

总之,通过校本培训的学习收获很大,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使我们的教师能够尽快提高自身能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在教育这个岗位上有更高的突破。我也会努力总结自己的教学,上好自己的每一堂课,努力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教师个人校本研修总结范文三喜悦伴着汗水,成功伴着艰辛。本学期我继续努力工作.为了使自己在校本培训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完善自己。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工作,现就以下方面做如下总结:

一、在业务方面:

我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为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课题研究方面:这学期,我继续进行“在自由练笔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的小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学生的习作能力显著增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是我对这项课题的研究充满了信心。

三、理论学习方面:本学期,较为系统的学习了《课程标准》,《新课程实践》,《行走课堂》等理论书籍,武装了头脑,对新课程的认识显著加深,课堂操作能力显著加强。

四、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五、积极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积极订阅对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刊物,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六、在课改中,多和同组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商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尤其在阅读教学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怎样培养学生探究性的阅读能力,最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七、勤于动笔,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八、善于将自己积累总结的一些做法写成论文,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本学期,写成体会文章累计二十多篇,收获真的不小。

第6篇:线上研修计划范文

集团领导:

为实现集团发展目标,推动集团战略的有效落地,快速提升集团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能力,建立公司核心人才培养机制,结合各分子公司培训计划,特拟定集团培训方案。具体如下:

一、培训对象

集团培训主要针对中高层管理人员及核心岗位人员的培训,其他员工业务技能的培养由各分子公司培训部门负责执行。

二、培训内容

结合集团经营管理实际,主要从战略与环境、管理与任务、工作与绩效及发展与成长四个维度出发,紧紧围绕集团发展战略、集团企业文化、盈利与增长、高效团队建设和自我修炼几个方面开设培训课程。所有课程都将基于集团战略与文化的要求,激发中高层管理干部队伍的活力,使管理干部队伍起到文化传承、带兵打仗、发展团队的作用。

三、培训频次

每年根据需求安排3-6次线下培训或分享,其余为线上课程学习。

四、培训形式

1、“请进来”学习

邀请集团高级管理人员等成立内部讲师团队或聘请外部讲师讲授培训课程,促进内部中高层管理人员及核心岗位人员交流学习。

2、“走出去”学习

1)各类型中高层管理者需求存在差异,当内训无法满足经营需要时,可安排中高层管理者参加外部机构组织的短期培训、各类公开课、知识讲座及研修课程等,从而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把握交流机会,拓宽经营管理思路。

2)拓展体验培训

户外体验课程,克服团队协作五项障碍,发掘学员的自信果断、机智勇敢、团队协作等精神

3、e-learning(在线学习)

在线学习起到对线下学习的补充作用,充分考虑到中高层管理人员时间调配困难的问题,做到能够随时学习,有针对性的复习,学习成果也能够及时跟踪。

4、分享式学习

围绕战略发展、经营管理经验等主题,利用专项讨论、读书分享、TED分享或世界咖啡教学等方式开展分享式学习,共同构建知识分享、关系梳理、问题分析等相关学习体系。

五、培训计划及预算

根据集团每年的战略目标及重要重点工作设计具体的培训课程、实施计划及确定培训费用预算。(2020年培训计划详见附件)。

六、培训效果评估与跟踪反馈

1、评估指标和标准

1)学员的反应:课程评估表、培训导师的观察与建议;

2)对主要概念的理解:测验、角色演练、学员培训报告等;

3)行为的改变:个人行动计划—实施—工作业绩提升。 

2、培训跟踪

参加培训课程之后,学员会填写课程评估表并制定行动计划,在课程之后学员实施行动计划的过程中,总部人力资源部组织相关人员将对学员后期工作绩效做出评估,帮助学员实现最佳培训效果。

妥否,请领导批示。

附件:**集团2020年度培训计划

第7篇:线上研修计划范文

一、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日渐成熟,信息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乃至思维、学习方式、生活方式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发了教育的新思想、新形态,也为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教育信息化对教育领域的变革作用日益显著,教育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来。只有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发展对教育教学和教师发展所带来的新要求和新挑战,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自觉转变教育观念,解放思想,才能激发教师主动学、用信息技术的热情,自觉地提升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 

二、加强信息技术硬件配置 

硬件设施是教育信息化实现的基本保障。当前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校在多媒体教室、网络以及个人计算机的配置方面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师教学需求,这不仅制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也对学校的信息化教学产生阻碍。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要按照教育信息化工作“三通两平台”的总体安排部署,争取社会支持,多方筹措资金,增加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室、机房以及个人计算机的配备,尽量满足教师学习、教学需求。同时,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特别是加快农村偏远小学和教学点互联网接入进程,为教师开展网络研修,获取网络资源,加强交流与沟通创设良好的硬件和网络环境。 

三、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1. 依托项目培训。抢抓“国培计划”等项目机遇,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教师培训项目,认真做好培训安排和参训教师的遴选,分批选派校长、教研员、学科骨干教师等外出参加培训学习和观摩活动,接受先进的信息化教学理念和专业的教育信息化能力培训,点燃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星星之火”;深入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组织教师通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修网”参加网络学习,认真做好培训的组织、督查和考核评价,提升培训质量。 

2. 落实县级培训。教研、培训、电教部门要形成合力,共同制订本县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方案,做好顶层设计。培训内容的选取和培训难度的设置要考虑到不同学科、不同岗位教师的业务需求和信息技术储备水平,既要有理论学习又要有实践操作,既要有通识内容又要兼顾学科特点。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假期与平时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开展培训,使每个参训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3. 强化校本培训。实施“培训与学习有机结合”校本培训运作模式,优化培训实施策略,宏观引领,个体挖潜。“以问题为中心”激思引趣,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切入点,重视教师教育理念、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一是充分挖掘内部资源,由部分专业知识雄厚的领导干部或骨干教师承担相应任务开班讲课;二是聘请专业人员进行讲座辅导。面向全体教师,统一安排,集中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四、广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活动 

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优课评选、“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中小学教师微课大赛”等国家、省、市、县组织的信息技术活动,大力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比武”,通过观摩课、公开课、说课比赛、教学设计大赛、课件制作大赛等各种活动,营造学习运用信息技术的浓厚氛围,调动和激发教师学习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实践积极性,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持续提升。 

五、建立信息技术应用激励机制 

第8篇:线上研修计划范文

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认知

教学改革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点。对教学改革的价值、意义有什么样的认知,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改革行动和进程。要把教学改革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重点,应先从认识上真正提升其价值和意义。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南通篇章”的重要组成。着力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南通篇章”,始终协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既将教育改革纳入深化改革整体框架,也对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唯有不断深化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的教育改革,才能为谱写“南通篇章”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之乡”的应有之义。南通市自古以来崇文重教、人才辈出,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绵延的文脉传承,是一座丰富的宝藏,需要通过改革创新,挖掘出其所蕴含的现代价值,为现代教育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同时,要有一定的忧患意识,以敢为人先的前瞻意识与实干精神,自觉推进教育改革,主动深化教育改革,方能始终在时代的发展和未来的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让“人民满意”的迫切要求。办人民满意教育,是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教育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满意的着力点在提高质量,落脚点在人才培养。这一目标的实现,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尤其是课堂教学改革。

同时,要继续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必须练好“四大内功”。一是提升理念,切实转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传统观念,树立新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改革信念,科学定位育人目标,强力推进素质教育;二是聚焦学习,转变以教师为中心、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快乐学习、主动学习;三是锤炼队伍,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储能蓄势,以人才优势提升改革质量;四是优化评价,探索建立有利于素质教育、有利于课程改革实验的评价机制,积极营造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良好环境。

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径

多年来,“南通教育人”积极投身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潮,从起航到探索突破,从提升跨越到深度推进,探索出了一条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路。

1.创新作为,行政推动就位

(1)顶层设计,前瞻规划。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按照“整体规划,分层推进”原则,分别制订专门的实施方案和指导意见,科学规范教学改革行椤1热纾2013年南通市出台了“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12字课改意见,并研制出体现“立德树人”“互联网+”“教育现代化”要求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确保课程改革顺利推进。

(2)服务指导,引领实践。构建“南通市教师发展学院与教育科学研究院―县教师发展中心―镇所在的市直学校―学科教师”线上线下结合的业务培训网络,形成并完善全员培训、全面培训、全程培训、不断创新培训方式的“三全一新”培训制度,切实解决课改推进中的问题;以案例讲座、观摩研讨等方式,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培育典型,示范辐射。主张“点上培育提升、线上引领推动、面上均衡协进”,市县两级教育科研部门及时总结教学改革实践经验,集聚教科研力量,提炼出较科学的教学活动操作程序、结构框架、方法策略,不断培育课堂教学改革范式。通过搭建课改现场推进会、学科基地等平台,推广典型经验,让各学校和广大教师积极行动起来,不断推进全市教学改革均衡发展。

(4)开发资源,共建共享。以市县教育网站为依托,各校校园网站为基础,建立了基本满足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应用与管理、网络化教研、信息交流为核心的网络教育平台和资源库群。启动基础教育优质微课资源项目,推出“慧学南通”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了资源共享,为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提供了保障。

(5)考核管理,提升绩效。健全教学改革,推进管理网络,探索改革管理新路,完善改革管理制度,强化改革工作考核。全市建立起齐抓共管、覆盖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立体化、多层次的教育管理网络,向下既可以及时将教学的最新理念、最新要求、最新态势传达到每一个教师,向上又可以及时反馈教学过程的实际状况与存在问题,以便及时调控、整改。将教学改革工作纳入对各县教育局和各镇、各学校教育工作的考核,纳入对教师的绩效考核、人才考核之中,并逐年增加考核权重。成立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进行系统、科学、有效的监控,科学诊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教学改革提供建议,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对教学改革先进集体、个人进行表彰,有效调动了广大教师投身教学改革的热情,营造了良好的课改氛围。

2.科学作为,学校实践到位

(1)校长垂范,头雁工程。要求基础教育阶段各校校长人人进课堂,带头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先行上好实验课、研究课,并努力上成示范课,做好教学改革的排头兵,严禁当“脱产干部”。同时,要求校长坚持推门听课,并即时进行点评和反馈,努力让每位校长都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行家里手,当好区域推进教学改革的领头雁。

(2)个性实践,多品工程。支持具有较好基础的学校,在教学改革基本原则和理念的指导下,发挥本校优势,创生校本教学范式,打造办学特色。鼓励一般学校在学习区域内外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时,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个性化实践。引导和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发展特色,给予学生更多选择机会。

(3)校本研修,固基工程。创新校本培训的机制与方式,拓展校本研修的层次与内容,构建“四三二一”的校本研修体系。“四”指构建校本学习、校本教研、校本科研和校本管理“四位一体”的校本研修制度体系;“三”指针对新教师、中青年教师、老教师等“三类层次”的教师开展菜单式、个性化研修活动;“二”指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培训和信息技术全员培训“两个专题”;“一”指校本研修立足课堂“一个主阵地”,架构起较完备的教师教育工作机制。

3.主动作为,教师发展本位

(1)扎根课堂,练就真功。大力鼓励教师积极探索课堂实践,着力上好“三课”,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改革的内涵、质量与水平。一是从历时发展的角度,上好“入格、合格、品格”三课。引导教师在践行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与范式中,不断从学到创,从教学走向教育,走向文化,形成个性化的教学品格。二是从工作内容的角度,上好“日常、研究、展示”三课。践行12字课改意见,全力上好家常课,让每一堂家常课成为怀特海所认为的“最终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的课;围绕专题开设研究课,为教育教学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努力上好展示课,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2)刨根课题,破解瓶颈。主张“从问题到课题”的研究思路,强调“问题即研究”“教育即研究”的意识,鼓励广大教师及时捕捉和确认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并提炼为微型课题,以课题研究破解改革发展中的瓶颈制约。教师们直面问题,攻克难题,破解瓶颈,在教中研、在研中教,在做中研、在研中做,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就

一是学生成才。课堂教学以减负增效为前提,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让优质教育惠及了所有的学生,使他们的问题意识大为增强,综合探究和社会实践能力显著提高,为其成功、成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教师成功。老一辈教育家李吉林的“情境教育”,成为“时代的话语”,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基A教育类)特等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广大中青年教师也在改革中迅速成长,一大批优秀教师、中青年名师脱颖而出。“十二五”期间,全市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项,其等奖1项、一等奖2项,居江苏省前列;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由过去的6人上升为17人;江苏省特级教师由过去的215人上升为264人。

三是名校成林。坚持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理念,鼓励学校多元发展、错位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已从少数学校“风生水起”发展到目前全体学校“千帆竞发”,从“课改盆景”走向“课改森林”,整体提升了全市学校的品位和办学水平,让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发展在南通市成为现实。

四是经验成名。南通市课堂教学改革从区域模式来看,有如皋的“活动单导学”、通州的“学的课堂”、启东的“三段・四模块”等;从协同模式来看,有南通教科研协作共同体、如皋的“整体推进”等。这些经验在江苏省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实践“南通模式”的区域不断扩大,受到多方好评。

第9篇:线上研修计划范文

一、工作目标

按照“疫情防控为重、分析研判为先、分类施策为要”的工作要求,针对我区疫情防控工作实际,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作用,统筹利用各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各类开放性、公益性网络教育平台,整合调集适配的教育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电视、家庭电脑和智能终端等,有计划、有组织开展在线授课(听课)、资源点播和线上辅导、讨论、答疑等教育教学活动,消减疫情对教学活动的影响,最大限度实现学校春季学期延迟开学不停学、教学计划不缩水、教学标准不降低,教育教学活动覆盖全体学生。

二、工作原则

(一)统筹部署,分层推进。区教育局负责网上教学工作的监督指导和跟踪问效。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对各校网上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实施进行具体指导。各中小学要充分利用现有国家、省、市、区和学校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做好本校线上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因校制宜,分类施策。各校要根据信息化基础条件和教师信息技术素养,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特点,遵循教育教学及学生成长规律,科学制定差异化实施办法和措施,灵活开展线上教学活动。

(三)精准实施,务求实效。各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按照快捷、易用、实用、普惠的要求,优先选用本地、本校应用成熟的网络教育平台开展网上教学工作。科学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有效组织教师开展网上备课、授课、答疑辅导、作业批改等,确保线上教学活动科学有序、务实高效,与春季学期开学的教学工作有序衔接。

(四)协同合作,资源共享。各学校要加强与国家和省、市教育资源平台、互联网教育企业的沟通、协调与合作,建立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最大限度发挥网络教育教学资源丰富的地区和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支持引导互联网教育企业向各地、学校免费提供安全优质网络教育资源。

三、组织实施

(一)教学组织

1.制定网络教学方案

采取“一校一案”模式。各校要根据学校实际,结合学科特点,分析学生情况,制定《学校延期开学期间网络教育教学工作方案》。要指导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分学段,按学科,以周为时间单位,制定具体的学生“居家学习”周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2.注重网络教学质量

一是加强网络备课。各校要根据教学内容认真组织教师开展网上集体备课,共建共享备课资源库。学科教研员要加强对新任教师的指导力度,确保教学标准不降低;积极研讨交流线上教学方式方法,提高线上教学水平效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学习,科学合理布置作业,及时进行反馈答疑,确保线上教学质量不降低。

二是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时长。坚持时间服从质量,线上教学内容宜少不宜多,进度宜慢不宜快,不得赶超教学进度。线上教学第1周以检查寒假作业、在线答疑、心理辅导、指导课外阅读为主,逐步过渡到新课内容。要严格把控在线时间,小学段,一、二年级网络学习时长不超过30分钟/天;三、四、五、六年级,网络学习时长不超过1.5小时/天。初中段,初一网络学习时长不超过3小时/天;初二网络学习时长不超过3.5小时/天。高中段,高一高二网络学习时长不超过4小时/天。因疫情期间耽误的教学内容,开学后将酌情通过调减周末时间、压缩暑期假期等方式来补偿,以保质保量完成学期教学任务。

三是加强初、高中毕业年级教学指导。各学校结合实际灵活运用集中和个性化教学相结合方式对学生开展教学指导,切实加强备考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学生线上学习要留痕、存档,要与学期“正常开学”的教学工作有序衔接。

四是幼儿园可通过APP、微信、QQ等方式,指导家长科学开展亲子活动、提供科学育儿知识辅导,严禁幼儿园直接面向幼儿开展网上教学活动。

3.网络教研和教学指导

充分利用教育部“教研网”“教研”微信公众号、省中小学教师研修网等平台,积极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完成新学期线上集体备课工作。各学科教研员要加强对中小学校、教师和学生在线学习活动的指导、跟踪、服务和监督,探索创新网络教学多样化有效形式,提高网络教学质量。有关网络教学计划指导意见将根据省教育厅文件要求于近期另行发文。

(二)教学模式

1.在线直播课堂。具备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冈络平台开设直播课堂,教师集中授课,课后分班辅导。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名师工作室的优势,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2.网络点播教学。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存量资源和积累的“一师一优课”资源,组织学生开展资源点播。

3.学生自主学习。由学校组织教师根据网上学习资源清单,结合本校实际,指导、推送给学生供自主学习。学校和家庭要加强自主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习效果。

4.电视视频学习。充分利用国家和省教育电视台,通过直播、点播等方式进行学习。

5.线上辅导答疑。各中小学在组织网络课堂学习的同时,可利用各类网络平台和“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组织教师进行在线辅导、答疑,并合理布置作业,严禁加重课业负担。

(三)教学资源

按照“用好国家和省资源、聚集地方优质资源、开发内生特色资源”的总体思路,各校可根据实际选择相应网络课程教学资源。

1.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网络教学资源。如中央电教馆提供国家中小学网络云课堂、中国教育电视合通过电视频道播出有关课程(教育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同步直播)、人民教育出版社开放“人教点读”数字教学资源库等。

2.充分利用省、市、县等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各地、各学校可登录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或市教育公共资源平台。

3.鼓励各校开发开放本校网络教学资源。要积极发挥现有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的作用,同时按程序逐步遴选一批微课等类型的优质资源,根据实际需要面向本校中小学生的网络教学服务推送。在疫情期间,不提倡、不鼓励每一位教师都录制线上课程。

四、工作步骤

(一)全区网络教学资源调研阶段(2月20日前)

成立网络教学工作组织领导机构。教育局分层开展基层学校网络教学资源实地调研,组织信息技术人员和学校校长开展相关教学资源研讨会。根据调研情况制定全区网络教育教学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做好教学活动安排部署。

(二)学校网络教学工作准备阶段(2月22日前)

制定学校网络教育教学工作实施方案。教师进修学校和各中小学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会议系统、即时通信工具对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和学生开展应用培训;要以学校教研组或年级组为单位,通过微信工作群、QQ群等方式,开展网上备课。各校要在22日前将《学校延期开学期间网络教育教学工作方案》上交教师进修学校审核,为全面实施网上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三)学校网络教育教学组织实施(2月24日后)

全区中小学校网络教学活动于2月24日起全面启动实施。各校网络教学领导机构要在每周日前对周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进行审核和。同时,各校负责人要将学校一周网络教学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周小结,并于每周日前上交教师进修学校备案。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培训指导

学校教学指导部门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等要加强对一线教师的网上教学指导,为教师开展高质量的网上教学提供支持服务,切实让教师掌握网络教学的技术要求和基本规律,提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实效。

(二)强化技术支撑

加强与各电信运营企业、各互联网教育企业等的沟通协调,全力做好网络教学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保障。协调各互联网教育企业同步做好相关平台的资源更新和教学应用支撑工作。

(三)强化家校共育

要加强家校联系、密切合作。各学校要分班级指定专人及时向家长介绍疫情防控期间网络教学安排,引导家长积极配合,提前做好网络教学准备,督促学生按时参加线上教学、按时完成网上作业。要引导家长与学生共同制定延期开学期间活动计划,让学生保持良好作息习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适当开展劳动教育,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防止沉溺网络和电子游戏。

(四)强化质量监控

各学校要切实做好网络课程内容监管和质量保障。教师直播或录制的课程以及网络课程的选用,由各学校负责审核,确保意识形态安全。要实施领导包保年级或学科制,加强网上教学工作的督导检查,加大作业考核检查、在线学习督导和课程教学质量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