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施工发展规划范文

建筑施工发展规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施工发展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施工发展规划

第1篇:建筑施工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管理计划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建筑施工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也不断的提高。建筑施工的机械设备作为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对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不当,造成施工机械设备的损坏或者使用寿命的缩短,都会影响建筑企业的施工效率。因此,做好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机械设备管理,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更具有强烈的现实工程实践需要。笔者结合自己在工程实践中的经验体会,分析目前建筑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展开相应的对策研究,以期裨益于我国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一、当前建筑施工的机械管理存在的不足

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针对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过程中,存在以下方面的几个问题。

第一,管理观念落后、专业管理人才匮乏。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大部分员工在对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观念依旧停留在“重供应、轻管理”的落后思维阶段。从施工管理层来说,重视的主要工作是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及安全施工等方面,而忽略了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而大多数施工企业的财务人员来说,他们重视的是成本核算,即购买施工设备的成本核算。由于施工企业对机械设备管理的意识淡薄,直接导致机械设备管理机构编制、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得不到有效保证,进而造成机械设备专业管理人才的流失。目前,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管理人员都是一般普通的项目管理人员兼任。事实上,由于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与维护需要相对较为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仅仅具有施工管理经验的项目组管理人员作为机械设备管理人员,根本无法达到专业要求。例如先进的工程机械设备需要要求较为专业的液压油、油、燃料以及零配件,非专业的管理人员在维护管理的过程中如果有不当操作,则会直接影响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以及使用寿命,进而影响施工企业的施工进度以及建筑的完工质量。

第二,施工企业对机械设备的管理缺乏长期、合理、科学的统筹规划,造成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混乱。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道路,新的施工技术工艺及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更新换代频率越来越高。作为施工企业,应紧跟时代步伐,建立完善的、长期的和科学的机械设备管理计划方案,在购买一种新的施工机械设备时,应充分考虑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施工环境环保要求以及其他因素,能够正确预测企业所引进的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前景。否则不仅不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自动化施工水平,反而会由于购买无用的机械设备而浪费大量的资金,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三,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强,机械事故频发。事实上,几乎所有的机械事故都是由于人为的原因造成的。由于施工机械设备需要在不同的施工现场进行流动作业,而每个工程都具有不同的施工现场环境,因此施工工人需要不断适应不同的施工环境。建筑施工的安全风险系数由于施工环境的变化而具有较强的动态性,增加了安全施工难度。此外,由于我国建筑业大部分员工都是由农民工组成的,往往文化水平偏低、职业素养相对较差,更没有经历过安全教育培训,缺乏基本的安全常识。而操作人员由于缺乏安全操作观念,在实用机械设备的过程中,不能做到规章操作。综合上述因素,导致了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安全事故的频现。

二、完善建筑施工机械管理的有效途径

针对上述建筑施工的机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施工机械的管理工作进行完善。

首先,加强宣传教育,转变意识观念。针对目前施工企业领导、员工不重视机械管理工作这一不良现象,笔者认为,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施工企业加强机械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改变施工企业员工特别是领导的观念意识,引导他们从大局和长远利益出发,提高企业的运营质量,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机械设备管理的观念。同时,应不断提高机械设备管理员工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作为施工企业的领导,应深刻认清机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机械设备管理员工的企业地位和薪资待遇。可通过定期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设备管理员工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明确设备管理人员在各个环节的基本工作程序,制定详细的设备管理实施细则和责任追究制度。同时,可进行阶段性的工作绩效考核和专业能力测评,逐渐提高设备管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管理水平。

其次,建立长期科学的机械设备编制方案和发展规划。作为施工企业,不仅要充分认清目前建筑施工机械设备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要充分认清企业自身的特点和施工规律,按照施工条件以及生产能力,购买适合企业的施工设备型号以及数量。同时,施工企业的机械管理应根据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结合企业现有设备技术装备情况,确定企业设备装备更新机型及规格。同时,在购买采购的过程中,尽可能地采用集中采购模式,不仅能够降低采购成本,而且有利于施工企业进行统一机型配置,便于展开施工机械设备的标准化、模块化管理。

最后,加强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为有效降低建筑施工中机械设备的事故率,建筑企业应大力加强安全施工教育,让每一名施工员工把“安全”这一理念牢记于心。同时,坚持安全与施工同步,制定详细的安全防范预案,明确安全施工责任人,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突出安全事故演练,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有效预防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2篇:建筑施工发展规划范文

   《海南省“十二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草案)》

  至2015年,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健全完善,社会文化活动阵地更加巩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城乡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城乡特色文化繁荣,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初步形成具有海南特色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产业。文化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不断创作生产出既有思想内容,又有市场价值和海南特色的文化精品。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形成富有效率的文化生产和服务的微观运行机制,文化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布局更加合理、效益更加明显。

《海南省“十二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草案)》

《海南省建筑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

《海南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海南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到2015年,建成覆盖全省各级教育行政机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继续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等先进实用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及相关的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全省教育教学资源,构建共享服务平台,使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掌握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规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管理、教学和科学研究等工作;使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获取知识和提高技能;使普通市民能通过社区教育平台接受新知识;使普通农民能通过远程教育资源网接受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掌握农业新技术新信息。

建筑业

《海南省建筑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

建筑业总产值与增加值: 2011-2020年期间,建筑业总产值年增长率应保持在25%以上。在立足本地的基础上,大力拓展省外建筑市场,储备发展动力,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中期阶段,省外市场建筑产值占总产值比重为10%;长期阶段,省外市场占比重为20%。随着总产值快速增长,努力提升增加值的含金量,保持建筑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的上升势头,到规划期末争取达到10%,巩固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地位。

勘察设计企业发展规划:在规划期内大幅提升行业覆盖度,业务范围覆盖21类勘察设计领域60%,从业人员达到1万人以上。今后十年,除公共与民用建筑外,大力发展旅游房地产、海洋及岩土工程,以及公路交通、电力与港口等领域的勘察设计与施工,推动我省海洋产业的大发展。

第3篇:建筑施工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国有 建筑施工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问题 对策

1 加强国有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同时,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各地发展还不平衡,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依然十分旺盛。今后一个时期,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公共服务以促进经济发展,仍然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可以说建筑市场仍然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是朝阳产业。巨大的发展机遇,催生了对人才的旺盛需求。但随着国内建筑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外建筑施工企业逐步涌入建筑市场,同时民营建筑施工企业也在蓬勃发展,国有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与国内、外同行业企业激烈的市场、人才、资源竞争的环境。建筑施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表现出以下特点:

1.1 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总量越来越大。资质是建筑施工企业进入建筑市场的“入场券”,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明显;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是建筑施工企业申报资质和进入市场的重要准入条件,企业要想获得较好的资质,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必须达到相应的要求。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和技术实力的竞争,人才队伍是企业技术实力的载体,没有优秀的人才和过硬的施工技术实力,必将在激烈的竞争中落于下风。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使企业对人才总量的需求越来越大。

1.2 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和各省市正在大规模开展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市政工程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领域施工难度大、技术含量高、管理复杂;以高速铁路为代表的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国外先进施工技术,迫切需要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1.3 市场对人才的苛求越来越专。近年来,很多大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抓住机遇,不断开拓经营领域,逐步参与BT、BOT、EPC等新型管理模式的项目施工,并成功进入国外建筑市场;随着建筑市场管理的逐步规范和新型管理模式的管理需要,企业急需一批熟悉资本运作、项目运营的金融、证券、法律、海外工程承包等高素质专业人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苛。

2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具有悠久历史,经历过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同时期,经过多年的发展,人力资源具备一定的基础和优势,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一是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在职称结构上,初级职称人员多,中高级职称人员少,具有加强技术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稀缺;在学历结构上,大专、本科学历人员多,研究生人员少;在专业结构上,工程技术人员多,投融资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等专业人员少;三是人才职业化程度低,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化的项目管理团队等缺乏;制约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多元化发展。

2.2 队伍稳定性差,人才流失严重。建筑施工企业以项目经理部为基本的生产单位,一个项目部的建设周期决定了项目经理部的生命周期,这一特点决定了组织机构的暂时性。工程项目一完工,项目经理部解散,人员将被调配到下一个新开工的项目部;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一般分布在不同地区。因此,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呈现出分散性、流动性的特点;且大部分项目经理部远离城市,工作和生活条件较为艰苦,员工缺乏归属感。随着80后、90后的大中专毕业生进入建筑施工行业,这些人员大多不愿意到基层工作,到了项目经理部也很难长期稳定地工作;同时,建筑行业的人才需求非常旺盛,一些施工经验丰富、技术水平较高的人才纷纷流向待遇较好的民营建筑企业和工作相对稳定的设计企业,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沦为“人才培训基地”。

2.3 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机制僵化。一是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仍然没有意识到人力资源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思维缺乏。二是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员工缺少专业知识,主要精力放在了工资分配、人员调配等传统的劳动人事工作层面,缺乏制定人力资源战略的能力。三是企业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没有建立企业中长期人才战略。四是没有建立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培训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和针对性;培训内容重点不突出,对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培训滞后。五是没有建立系统、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关键考核指标设置不完善,没有体现出企业各个管理层次的特点,绩效考核流于形式。六是薪酬分配不合理,没有建立多元化薪酬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存在新型的“平均主义”现象。

3 加强国有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对策及措施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要做大做强,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大力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退出的全过程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成长的共赢。

3.1 以人为本,树立人才强企战略。一是要科学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引进和培养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业配套、数量重组的各类人才队伍。二是要培养核心人才队伍,推动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管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转型。三是引入人才竞争机制,通过市场化方式选择、引进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推进专业人才职业化。

3.2 突出使用,科学配置人力资源。根据企业人才发展规划,在充分了解企业人才总量和结构需求的基础上,有计划地招聘和引进人才,做好人才储备。一是要坚持“以用为本”,对人才数量、学历、专业、素质等进行细分,优化结构,合理配置。二是积极推进“校企合作”,通过高等院校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三是拓展人才引进途径,通过业务咨询、专家研讨、项目外包等形式聘请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专家,借用“外脑”,为我所用,作为企业人才的有益补充。

3.3 明确重点,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一是要加大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力度,树立“人力资本”的理念,为人力资源培训开发提供资金保障。二是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建立分层次、分专业的培训体系,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按需培训;以项目经理为依托,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载体,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三是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将培训教育与员工素质提升、选拔任用、绩效考核、薪酬发放等有机结合起来。

3.4 目标管理,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一是要建立全面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以目标管理为基础,明确高层管理人员、总部职称部门管理人员、项目经理部管理人员的管理目标和管理责任,量化考核指标。二是要抓住关键绩效指标,经营管理人员以新签合同额、利润、技术创新、安全质量等关键绩效指标为导向;项目经理部的管理人员要与成本、技术创新、文明施工等指标挂钩。三是要合理运用考核结果。明确考核奖惩体系,严格按照既定的考核标准,兑现奖励,落实惩罚措施,确保绩效考核的严肃性。

4 结束语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力资源队伍的支撑,要建立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就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多元化的薪酬管理体系和高效的人才选拔机制,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科学发展、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志鑫.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09(11).

[2]李浩.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和对策[J].中国外资,2011(14).

[3]丁荣贵.孙涛.项目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第4篇:建筑施工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建筑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决策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安排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其与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息息相关。从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整体发展水平来看,会计核算结果的参考性并没有达到理想的要求,从而没有显现出会计核算工作在建筑企业经营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战略地位。鉴于此,本文对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的问题和对策分析对提升会计核算在建筑企业中的地位有重要意义。

一、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会计核算数据记录模糊不准确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会计审核工作的内容包括对施工费用、人工费用和材料费用等多个项目的审核,因此在审核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费用的混淆。其次,建筑工程项目是众多子工程的集成,因此会计核算过程中还包括对不同施工项目的审核,鉴于此,会计审核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从现代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完成情况分析,会计核算数据记录模糊不准确是影响企业决策和会计核算效度的重要问题[1]。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由于受到建筑工程的种类和施工过程的多变性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使一些数据出现反复更改的现象,在频繁更改下一些数据的辨识度越来越低,从而得到的核算结果失去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会计核算信息反应缓慢

会计核算信息反映缓慢是指会计核算工作的时效性和效率较差,即在企业进行某一建筑项目总结时,不能够及时地将核算结果上报,从而使会计审核工作的价值没有得到体现。目前,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其严重地影响到了会计核算工作的战略性地位以及企业相关决策的科学性[2]。

(三)会计核算人员整体素质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会计核算人员的能力与素质是直接影响核算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但是就目前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而言,会计审核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仍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其主要表现在专业能力和工作态度等方面。

二、完善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策略分析

(一)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若想保证会计核算工作价值得以显现,首先要做的便是加强对会计审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制度和规划。会计审核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其可以为企业决策和发展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保证企业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因此,在完善和加强会计审核工作的过程中,首先要对会计审核工作的本质展开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加强对其相关内容理解力和掌握程度[3]。

(二)完善会计核算工作制度

会计审核工作制度的完善目标主要向着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迈进,即会计审核工作的开展要形成一定的体系,从而保证相关执行主体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进而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现代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重视项目的施工建设过程,而忽视施工项目的管理和核算,这是影响企业发展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原因。为此若想保证会计审核工作的有效落实,通过规范化的制度对其进行限定和约束是十分必要的。

(三)强化会计核算人员的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

会计核算人员是会计审核工作的执行主体,为了确保核算工作的可靠性和及时性,就需要从执行主体的意识和态度等方面对其进行强化。建筑工程是一项复杂的集成工程,各种施工费用也会受到市场和其它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会计核算人员要加强对数据信息变动的敏感性,适应工程项目的多变特征[4]。会计核算人员需要具备的基本知识包括与建筑工程施工相关的专业知识,与费用核算和施工管理相关的管理知识以及与会计行业相关的财务知识等。因此,强化会计核算人员能力水平时可以通过上述几方面入手。其次,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认识也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的改造,只有使其从心理层面认识到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够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保证工作的积极性。

(四)加强会计核算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会计核算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是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数据记录模糊不准确等问题,同时建筑施工项目还存在在一定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所以在实施核算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计算机提高数记录的准确性,数据变更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加强会计核算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要从完善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入手,增设与会计核算相关的共享平台和相关计算软件,从而保证数据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和可靠性。其次,在加强会计核算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使其形成一定的动态管理模式,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水平[5]。

三、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其基础上探讨了完善会计核算工作的策略。会计核算工作是影响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为了提高其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战略地位,要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完善会计核算工作制度,强化会计核算人员的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强会计核算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作者:汪浩 单位:安徽省地矿局313地质队

参考文献:

[1]吴庆宝.浅谈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常见问题[J].装备制造,2010,01:134+138.

第5篇:建筑施工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建筑管理;施工管理;技术

根据我国对基础建设的大规模投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建筑业作为国家重要产业之一,地位日趋明显。面对巨大的市场诱惑,各相关企业的市场前景变得相当广阔。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一哄而上”的格局,引起国内市场的无序竞争,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市场争夺战异常剧烈。如何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如何能异军突起?怎样才能勇立潮头而激流勇进?这是摆在众多企业面前的一个严峻而又现实的问题。关键是苦练内功,抓好管理。而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又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企业因忽视了技术管理,而导致经营效益的下降。

1.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任务与作用

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去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指标与决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符合技术规律的要求,以达到高质量地全面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从而使技术与经济、质量与进度、生产与技术达到辨证的统一。技术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主要有:(1)保证施工中能按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律要求,确保正常施工程序进行。(2)通过技术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从而能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3)能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2.采取措施确保工程质量的工作

建筑施工从设计到施工、竣工,周期较长,为了工程能有序进行,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对每一道工序实施跟踪检查,落实具体技术措施,从而保证工程质量。这些质量保证措施包括:(1)是要加强领导,必须把工程质量安全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坚决不允许抢进度或为了降低成本,偷工减料,领导必须亲自监督这项工作。(2)是要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工程质量,从工程开始到竣工,有始有终。(3)是要有具体可行的质量措施,保证工程的质量安全。

3.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不断地出现,同时承担的新工程可能结构更复杂,功能更特殊,装修更新颖,从而促使生产技术水平再提高,技术装备再先进,技术管理要求更高,这也就使得施工技术管理显得更加重要。也较为突出。不少企业,尽管拥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力量,但由于技术管理的薄弱,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而在竞争中却处于被动的境地。因此,我们要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组织技术学习、技术培训、技术交流,来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素质,从而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1)能保证施工中能按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律要求,确保正常施工程序进行。

(2)能通过技术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从而能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3)能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坚持抓好技术管理工作,要不断地加强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和技术责任制,充分发挥好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才干和作用。这一工作的重点包括:一是依据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各项规范、规程、标准和规定,并针对企业特点,适时地制订、修订和贯彻落实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补充。严格做到技术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二是建立定期检查技术管理制度,按建制开展施工项目的总结评比,达到肯定成绩,以利再战的目的。三是采取行政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大力培养和提拔技术业务人员充分调动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积极性。

4.如何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

4.1建立管理体系,制订规章制度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要使工程质量满足顾客需求,首先要从上至下建立和健全严密的技术管理体系,使工程从招投标开始至竣工验收各个阶段实施科学有效的技术管理才能确保工程项目质量。其次应制订规章制度,如技术管理办法、图纸会审制、技术交底制、技术文件审批制等,使技术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并使各级技术人员各司其责,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技术问题以保证项目的过程质量和产品质量。

4.2必须做好技术的组织管理工作

以保证有组织有计划的施工,在用人的因素方面要具备合格的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和技术指挥系统;在技术装备方面要有先进和配套的施工机具、设计图纸和说明、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要有明确的技术要求;要注重有关结构、新材料和新的工艺技术的试验,检验工作及成果开发工作,要有一套严格的技术管理制度和技术岗位责任制度。

4.3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但改善了建筑业的整体形象,提高了建筑业工作效率、技术水平和安全水平,使行业和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同时,也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工作强度有所下降,工程质量得到保障。

4.4施工过程中技术资料和工程质量的检查

施工过程中技术资料是否齐备,工程质量是否达标,是衡量企业和项目经理管理水平高低的关键,是质检部门评定质量的依据。因此,对于施工中技术资料和工程质量的检查就十分必要了。

4.5制定科技人员发展规划及实施办法,对技术质量管理的制定修订提出建设性意见

技术人员已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人才专业结构的合理组合己成为企业人才发展规划的侧重点。就建筑企业而言,施工是重要的一线部门,所要求的技术人员的标准相对较高,专业设置既全面,又要有所侧重;而企业的网络管理和开发则需要相当水平的专业人才,管理层的人员配置又需要管理加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人才的综合素质越高,企业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就会越大,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人才发展规划是根据企业规模、实力和发展规划而制定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企业发_展的大目标下,需有计划、有侧重地逐步招聘、培养和合理使用人才,并不断地更新知识。实施进程不会是一年两年,而要不断调整、平衡、优化,使企业的人才资源配置合理,加快企业的发展步伐。

第6篇:建筑施工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 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138-01

现如今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工程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建筑业的各方面的消耗问题也已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而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环保理念也是全球发展的大趋势,为了适应这种大趋势,建筑行业也相对提出了绿色建筑的环保理念。在绿色建筑的施工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笔者结合当前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分析了绿色建筑施工过程中绿色管理的存在问题,提出在施工管理中加强绿色施工管理的方法。

1 绿色建筑及施工管理的基本概念

绿色建筑指的是在一定的工程周期范围内,通过使用最佳的能源利用方式,实现对建筑材料、施工环境、健康利他的最有效发挥。绿色建筑实际上就是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通过绿色建筑管理的实施,提高环境和建筑的和谐发展,提高人居的适宜度。这里所讲的一定工程周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建筑的选址、建筑项目的规划、建筑结构设计、建筑工程施工等等。绿色建筑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本质是合理利用资源,降低能耗,将建筑对周围环境污染控制在最低范围内。

建筑工程绿色管理是由可持续发展理论发展出来的,绿色施工管理作为我国节能社会建设的重要依据和实现途径,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绿色施工管理指的是:通过使用各种先进的技术、结合科学的管理策略,降低施工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提高施工材料的使用率,增加建筑工程的实效性,以更少的投入提高建筑工程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 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绿色建筑施工能够转变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式。建筑业能否抓住未来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适应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国家战略,关键在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要从加快建筑业企业改革发展,提升建筑业综合竞争力入手,核心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从传统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高效率的集约型方式转变,建造方式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绿色施工正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次,绿色建筑施工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当前我国建筑业企业仍然主要通过铺摊子、比设备、拼人力来获取企业效益,往往最注重经济效益,越来越关注社会效益,对环境效益还缺乏足够认识。企业项目组织管理和施工现场管理的重心一直放在工程建设速度和经济效益上,现场污染和浪费现象普遍严重。绿色施工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实施绿色施工并不意味着企业必须要高投入,影响工期和经济效益,相反会增进了企业的综合效益。

3.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问题分析

首先,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存在偏差。某些地区存在“绿色建筑就是高科技、高成本建筑”的观点,从而极大的限制了绿色建筑的普及和推广。其次,绿色建筑标准体系不是很完善。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覆盖面并不是很全面,部分指标的设置不是很合理,在绿色施工管理过程中缺乏绿色建筑相关的工程定额标准,难以有效引导和约束绿色建筑实践工作。再次,绿色建筑法律规章制度不健全。我国绿色建筑法规制度体系的系统性不足,特别是能源法、建筑法、节约能源法等没有明确绿色建筑的定位,政府对绿色建筑的行政监管环节力度比较薄弱。另外,发展绿色建筑的激励政策不足。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财政、金融、税收等经济激励政策不健全,相关主体发展绿色建筑的内生动力不足。虽有一些与建筑节能、节水、环保等相关的财税激励政策,但还没有专门针对绿色建筑的税收、金融优惠政策。其他方面比如说房地产开发商还有消费者方面,因为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所以绿色建筑发展比较缓慢。还有,技术支撑能力不强。绿色建筑基础研究薄弱,绿色建筑重点和难点技术尚待突破,没有形成符合地域特色和建筑功能的适宜技术体系。绿色建筑设计、咨询、评估、规划、建设、测评等专业人才和机构不足。绿色建材发面也没达到应有的水平。建材与建筑产业融合度偏低,各类建材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建筑工业化刚刚起步,这些从而导致了产业支撑力的不强。

4 提高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具体措施

4.1 树立建筑全寿命期理念要因地制宜

按照不同气候区、不同建筑类型特点,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充分考虑建筑在规划、施工、设计、使用及拆除等各个阶段实现绿色建筑的要求,因地制宜的制定绿色建筑标准规范、发展规划、技术指南,树立正确的绿色建筑理念。

4.2 绿色建筑未来发展方向要明确化

应把发展绿色建筑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举措,做好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加强政府各部门的统筹、协调和合作,用绿色理念指导城乡建设。当前发展绿色建筑应把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分阶段、有序推进,最重要的是要为建筑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而不是片面追求获得绿色建筑星级评价标识的项目数量。既要树立理想的绿色建筑标杆,又要基于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建筑特点设立切合实际的分阶段目标,并向理想的绿色建筑方向迈进。

4.3 对建设全过程进行严格监管

在现有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基础上,逐步建立绿色建筑审查制度,加强规划、土地出让、立项、施工等环节的管理。在土地出让环节把绿色建筑发展的相关指标要求作为土地出让的前置条件,在施工图设计审查中增加绿色建筑审查内容,未通过审查的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

4.4 不断建立健全绿色建筑的标准体系和法规制度

对现有的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相关法律法规条款进行补充完善,在我国的建筑法、节约能源法等法律中统筹考虑绿色建筑的有关规定,为其他效力层次较低的法规制度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因此就要加快制订适合不同气候区、不同类型建筑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完善住宅、商场、办公楼、宾馆的评价标准,出台学校、医院、车站、机场等公共建筑的细化评价标准;对于政府投资建设的绿色建筑,应该尽快修订建设标准、工程预算和核定造价定额。

4.5 加大政策激励力度

中央财政应该加大建立绿色建筑的财政、税收、金融优惠的激励机制的力度,对房地产开发商开发绿色建筑在土地转让、项目审批、绿色信贷等方面实行鼓励政策,改进和完善金融服务,引导消费者购买绿色住宅。鼓励地方创新激励手段。

5 小结

通过本文对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分析,我们知道绿色施工能够显著减少对现场环境的干扰和污染,减少废弃物的数量以及施工过程中使用的自然资源,并将建筑物建成后对室内空气品质的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这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小林.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中外建筑,2010(10):62-63.

第7篇:建筑施工发展规划范文

1.1.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专业分类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4年9月了《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J32/J173—2014(以下简称设计标准),要求全省2015年1月1日起所有新建民用建筑设计必须满足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设计标准在执行国家新修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以下简称评价标准)的基础上,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了江苏省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特点及适宜性技术,按满足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设计评价目标编制。设计标准主要有八章,分别是建筑策划、场地规划、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暖通空调设计、给排水设计、电气设计及景观环境设计等专业。各专业的设计指标要求对应了评价标准的各项分类控制项和评分项的指标要求。对应评价标准分类指标中的控制项条款,设计标准采用了强制性类似条文,评分项则以一星级的获取分数值为底限。

1.2.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编制的时段性

设计标准在项目立项和绿色目标定位的前期阶段,首先提出了“绿色建筑策划及设计文件要求”,将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的编制分为以下时段。

1.2.1.绿色建筑策划。绿色建筑策划包括绿色建筑的总体目标和分项指标、编制绿色建筑策划书。策划书主要内容有前期调研,项目定位分析,绿色设计概念方案与实施策略分析以及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等。项目立项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设绿色设计专篇,通过绿色建筑策划论证项目选址、功能定位、绿色目标的合理性,并对当地区域的控规和详规提出反馈意见。

1.2.2.项目的方案设计。项目的方案设计报批应根据招标文件编写绿色设计专篇,对绿色建筑策划中提出的绿色建筑目标进行方案技术论证。方案论证一般以规划建筑专业为主体,结构、园林景观、室内装修、暖、智能化设计和经济都应有分析论证。项目负责人和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应在方案比选中优化绿色设计指标。

1.2.3.初步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应根据规划主管行政部门对方案报批的审查意见进行设计,各专业在深化论证的基础上落实绿色指标中的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区域规划和城市设计中的土地空间利用,绿色交通规划,绿色能源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固体废弃物利用规划等各项规划目标。

1.2.4.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是绿色建筑工程设计蓝图的全面表达,也是完成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的系统编制。各专业通过执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而实现绿色建筑评价目标。对绿色建筑评价中的控制项和评分项条款,设计专业按各专业属性有分工和协作完成文件的编制。除各专业蓝图外,在设计说明中应有绿色设计专篇,该专篇应由建筑专业综合协调,分各专业(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景观园林、电气智能化等)进行说明。在专篇中还需说明各专业对绿色施工与项目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

1.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中有关设计评价有5类指标。分别是节地与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和室内环境质量。在每类指标中设有控制项和评分项。如“节地与室外环境”中有4方面共15条。结合前面设计标准的章节编排可以看出,评价标准的指标是以“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四节一环保分类的,对每一类指标的设计达标都需要多专业的技术组合才能实现,如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是要求建筑、结构、水、电、暖、景观园林、室内装修都必须执行的技术指标。节材也无法作为一个独立的设计专业在设计标准中列出。从时段性来讲,绿色设计评价虽然要求在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开始,但分类指标的技术要求却从项目的绿色策划就开始了,这一时段性在“节地与室外环境”的评价中表现突出,且具有不可逆反性,或者说如果从项目策划时没有确立绿色目标违反了绿色评价标准中的控制项条款,则该项目将不满足绿色评价标准,不会评价为绿色建筑设计。

2.“节地与室外环境”设计评价的时段性和专业内容

2.1.控制项设计评价的时段性和专业内容

2.1.1评价标准4.1.1条“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建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依照《城乡规划法》绿色建筑策划阶段应根据城市、乡镇的控制性详规核实项目选址的合法合理性。《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草案)的修改送审稿,从立法的高度保证绿色建筑的全面推行和发展。其中第十条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绿色建筑、能源综合利用、水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绿色交通等专项规划……。应当将专项规划的相关要求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很显然“条例”的颁布实施将保证项目在绿色策划阶段落实设计评价的控制性指标。在项目绿色策划调研中应有基本农田保护,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文化

2.1.2.评价标准4.1.2条场地安全要求:“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该控制项要求项目策划、选址中应委托环境保护部门及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现场勘测,完成地块的安全评价和灾害防治报告,编制项目环境评估报告,在建筑方案设计中根据确定的建筑功能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2.1.3.控制项4.1.3条“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该条是对绿色建筑自身污染排放的要求,建筑方案完成后确定了建筑规模和功能,环境评价报告应对排污治理提出标准限值以及防治处理技术措施,设计中的对应专业应在后阶段的文件编制中完成技术设计,以满足该条款的要求。

2.1.4.控制项4.1.4条是建筑设计日照标准要求,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列为强制性条文。建筑设计咨询单位都有成熟的民用建筑日照标准模拟计算机计算软件。在建筑规划布局和方案设计中日照模拟演算可以优化建筑布局并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建筑日照标准是规划许可审批的控制性条件,也是从建筑方案设计开始设计文件编制的控制性技术指标。

2.2.评分项设计评价的时段性和专业内容

2.2.1.“土地利用”方面评价标准从建筑容积率、人均居住用地指标、绿地率设计及地下空间设计三方面给出不同达标的得分值,对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施工图文件设计来讲,这些指标在建筑方案设计中就已经确定了。而且一般公建和居住建筑的容积率、绿地率是作为规划设计要点列入土地出让条件的,地下空间的开发也会列入规划要点,但也有建筑方案设计的技术合理性要求。土地利用方面的经济技术指标在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中应该有表达,而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是对规划设计方案阶段的核实和再确认。

2.2.2.“室外环境”方面评价标准制定光、声、风、热四个物理环境质量指标,4.2.4条要求建筑护结构装饰采用玻璃幕墙时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0.2,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符合现行《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的规定。本条在建筑专业、景观环境专业、电气照明专业的方案设计中得以落实,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明确选材的技术指标。为鼓励建筑不用玻璃幕墙和夜间照明,本条规定非幕墙建筑和不设室外照明(论证合理)可直接得分。4.2.5条“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有关规定”。本条在项目前期策划环境评估时对项目场地周边的噪声现状进行检测,在建筑设计方案完成后对项目环境噪声进行预测,且应在项目环境评价报告中完成。文件中应对环境噪声的控制指标通过选材和技术措施来实现。4.2.6条的风环境控制是在建筑规划布局和方案设计中得以实现的,在建筑方案比选论证时,应进行风环境模拟计算,调整建筑规划布置和建筑空间设计,从而优化室内外环境和建筑自然通风条件。建筑风环境优化设计应在建筑规划和方案设计中完成,并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表达,这也是绿色建筑中建筑气候设计、建筑节能设计的被动式技术之一。评价标准4.2.7条“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提出室外活动场地遮阴面积10%、20%,道路路面及建筑屋面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于0.4的指标要求,本条由建筑专业和景观环境专业在方案设计中完成,并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表达。

2.2.3.“交通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共有4条指标,其中场地公共交通设计及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应该在城市区域详细规划中完成。在土地出让和规划设计要点中应有条文说明。场地人行通道无障碍设计及停车场设计由建筑专业、景观环境专业在施工图设计中给以图文表达。公共服务建筑,包括居住建筑的公共服务配套建筑在空间利用资源共享设计等方面应由建筑专业在方案设计阶段完成,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表达。

2.2.4.“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方面,地形地貌现状利用设计,雨水基础设计及专项规划设计,绿地及透水地面设计,地表及屋面雨水径流规划,植物配置及覆层绿化,居住建筑绿地乔木配置及公共建筑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等指标,需要建筑规划专业、建筑专业、给排水专业、景观环境专业进行协作设计,当有室外地下工程时,结构及室外综合管线应有提资文件。“场地设计和场地生态”在项目绿色策划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各专业应在绿色专篇中有文字说明和图纸表达。《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在景观环境设计一章中提出了设计指标。场地雨水专项规划和场地径流设计宜由建筑规划、园林设计专业提资,由给排水专业落实量化技术指标。

3.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

3.1.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专业设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件(2008年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在2003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在各专业各阶段设计文件编制中增加了建筑节能的内容,“规定”中没有单独列出景观园林设计和室内装修设计。在“总平面”中提到了绿化和景观环境的控制性要求,室内装修的内容在“建筑”专业中描述。“规定”在设计时段中没有编入“项目策划”的内容,设计文件编制是从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展开的。目前的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部门的专业设置和“规定”的专业编写是一致的,即设置了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和电气五个专业。经济概算作为专项审查,景观园林、室内装修一般由园林管理和消防管理审查。2001年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后,江苏省各地市施工图审查部门增加了“建筑节能设计专项审查”。

3.2.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专业需求

从本文前面对设计标准和评价标准的时段性和专业属性分析可以知道,绿色建筑设计评价中“节地与室外环境”的控制性指标是在项目策划及方案设计阶段就应确定的。在评分项中“土地利用”,“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也是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和方案设计中确定的技术指标,所以这些指标的审查应在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之前由规划审批部门组织审查。为此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制了《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审查要点》弥补了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某些技术指标在时段上的滞后的问题。另外,在专业设置上,除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五个常规专业外,要逐步纳入景观园林、室内装修、智能化系统等专业设置,这样将和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编制的时段性和专业内容相一致,也便于实现评价标准分类指标的专业分工和技术指标的系统集成。江苏省在颁布《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同时,组织编制了《江苏省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江苏省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江苏省民用建筑施工图绿色设计专篇参考样式》三个技术文件,为建筑师和工程师在绿色建筑设计中提供了指导和方便。

4.结论和建议

4.1.绿色城市示范区专项规划是发展绿色建筑的保障措施

从上文“节地与室外环境”的设计评价分析中可以得知,虽然设计评价是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但有部分的技术指标在项目的策划阶段就基本确定了,还有部分指标是在建筑方案设计过程中落实的,这些指标是要在规划审查阶段把关绿色建筑工程是否满足评价标准的技术指标要求,许多指标的不合理性是很难逆转的,如场地安全、绿色交通、能源综合利用、日照标准及建筑总平面布置的合理性等。如果忽视了项目策划和方案设计阶段的绿色技术指标审查就会造成项目的合理性缺憾,而大的设计变动亦会造成人力和材料的浪费及时间耽误,这些都不是绿色建筑设计目标的初衷。江苏省住建厅组织编写了《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审查要点》完善了施工图前期绿色建筑技术指标的审查。但前期绿色指标的专业性很强,还需要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参与配合。江苏省近几年开展了“绿色城市示范区”工程,在《绿色城市示范区实施方案》中设有专项规划,包括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绿色交通发展规划,土地空间利用发展规划,能源综合利用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规划等。当这些专项规划纳入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时绿色项目的前期策划指标就有了技术保证,把专项规划的绿色指标列入土地出让条件中,有利于规划部门审查落实项目策划和项目方案设计的绿色技术指标。所以开展绿色城市示范区专项规划是深入发展绿色建筑的保障性措施。

4.2.完善专业编制是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编制的系统化要求

第8篇:建筑施工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 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科技环保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people's living level also increased at the same time, the energy within the scope of global consumption is increasing, therefore, people on the concept of construction also began to increase, no longer limited and quality content on the traditional.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vigorously promote the national building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energy-saving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has also been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under the trend of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word] construction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引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想要促使建筑业取得更好的发展前景,必须加强对其施工技术的改革,逐步巩固建筑业在我国发展中的地位,充分利用多方面资源,一定程度上降低污染消耗,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建筑施工节能技术发展现状

在节能减排的大趋势下,我国政府对于节能技术的政策做出了出前所未有的推动,自2011到现在全国共有20余个地方政府陆续出台建筑节能相关政策和地方性规范,对建筑节能提出具体要求,有的甚至明确了硬性标准:如果建筑节能设计要求不达标就不得施工、不得验收。

由于节能减排被作为政府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各地目标问责制将陆续出台,从而推动各地建筑节能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以北京为例,北京保障房建设将强制使用太阳能设备。考虑到近年来,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还处于发展推广阶段,北京并不会通过立法强制规定新建保障性住房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但不装用热计量装置的新建建筑不能竣工验收。业内人士认为,由于节能减排被作为政府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各地的目标问责制将陆续形成,从而推动各地建筑节能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不仅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更被有些地方列入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全面考核。而随着中央一系列工作计划与发展规划的出炉,也意味着今年建筑节能施工技术大有可为。

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的创新途径

建筑施工过程中传统施工技术的改革

对于整个施工项目来说,最关键的一步是施工过程。由于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从而也会产生大量的污染和噪音等,根本上将不属于节能环保施工技术。因此,必须加强对施工技术的改革创新,使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例如,提高施工队的节能环保意识,增强其节能环保的技术能力,针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采取相应的绿化措施进行解决,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到具体的建筑工程中去,采取绿色环保节能的建筑方案,有效地遏制建筑工程施工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另外,定期对应用绿色环保措施或者洒水来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

如果我们对建筑工程施工当地的气候与地理状况进行详细分析,就能制定相应的施工技术或者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革。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寒冷的地区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必须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工期以及程序进行合理安排,免得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恶劣天气,无法进行重要工程施工等,此外,还必须正确处理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避免易燃易爆物体出现,从根本上降低事故的发生率等。

建筑施工过程中节能环保以及能源利用技术的创新

建筑施工过程中,节能环保以及能源利用是施工技术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建筑施工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建筑施工过程中,节能环保的工作方向主要是降低能源消耗与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等两种重要功能。在气温相同的前提下,由于受保温性能差的影响,大多数施工单位选择的保温措施是世界平均值的三倍以上。因此,为了有效推进建筑节能环保的重要工作,必须加强施工技术人员对工程的整体性、系统性的概念,摒弃传统的、局部的思想观念,从热源、管网以及系统等多种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可再生资源提高室内散热器的工作效率,一定程度上减小输配管网热的损失,此外,还有利于提高建筑施工技术中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等。同时,在提高资源利用率方面选择与施工机械设备的功率与负载必须相符合,有效地规避较大功率的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超负荷的现象。除此之外,还需要针对建筑施工方案进行逐步优化,并进行合理性的程序安排,从根本上提高机械设备的承载能力。

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的发展方向

建筑施工技术中建筑墙体的革新

众所周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墙体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消耗资源最多的一部分。因此,对其进行施工技术改革创新十分必要,既能够有效地节约能源,又能够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

在节能环保的趋势下,建筑墙体主要应用的原料是绿色的、环保的,在生产技术上主要应用的是低能耗的制作工艺等,保证材料的应用对环境绝对造不成污染的一种生产工艺。关于绿色墙体材料的设计,主要是坚持以“提高质量,避免污染”的原则进行的,具有各种各样的功能,比如:可以放火、防辐射等,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没有危害。

墙体是建筑物的围护结构,是建筑物的结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目前我国的建筑墙体技术及墙体产品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家用电器的普及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空调来进行降温以及取暖,但是这样肯定会提高生活的成本,同时也会增加对环境的破坏。所以为了加速建筑装修低碳化体系的完善,墙体保温材料低碳化体系就成了全新的研究方向,并且将她作于在未来家庭调温节能的方法大肆的宣扬。它不但可是完全的保护主体结构,并且还能够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年限,极大的有利于室温的稳定。伴随着建筑科技的进步也使大规模使用新型材料的墙体已经成为可能。

建筑施工技术中照明施工技术的改进

在建筑照明技术中体现节能意识,是实现建筑节能技术的关键手段和重要环节。我国目前的大多数设项目设计中大多属于一般照明方案,这类照明设计主要包括一般的空间灯具供配电方案设计、照明灯具的选型、整体布局设计等相关的工作。由于不同的建筑在应用功能以及设计理念上对于照明的造型,功能等方面的要求各不相同,所以就要求设计师对于每一项设计都要严格认真的对待,但是很多的电器工程师由于自身的原因对于照明各方面问题考虑的不够完善从而就导致了建筑的照明设计中在灯具的选择上随意的增加照明灯具的功率或者灯头的数量,引起了不必要的浪费。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增强设计团队的业务水平,严格把握建筑照明的设计质量,督促设计人员要时刻本着节能的理念去进行建筑照明的设计。

建筑施工技术中门窗安装施工技术的创新

门窗在建筑节能中的作用是不容小视的,在一座建筑中优质的门窗材质为建筑的安全性能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所以,对于建筑节能施工的过程中门窗的作用也正在逐渐的被设计者所重视。

经验显示,门窗框和玻璃扇的传热系数及密闭性是外墙节能的关键环节之一,木质门窗和塑料门窗的传热系数比钢、铝门窗低30%左右,双层玻璃比单层玻璃低40%左右,因此,价格比较好的是塑料单框双玻门窗。为保证门窗能达到预期的节能要求,安装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门窗时,要复查其抗风压性、空气渗透性雨水渗漏性等性能指标;安装门窗框时要反复检查框角的垂直度。变形严重、缝隙超标、密封条不密闭的门窗扇不能上墙;在框与扇、扇与扇之间须设密封条,以防渗水、透气,推拉窗的轨槽处须增加密封处理,局部缝隙较大的位置可用单组份密封膏挤注;在门窗框四周与墙或柱、梁、窗台等交接处,须用水泥砂浆进行严密处置,在靠室外一侧须结合外装修进行处理,以防渗水、透气;粘贴密封条或挤注密封音时,应事先将接缝处清理干净干燥,无灰尘和污物。

建筑施工技术中保温屋面施工技术的探索

传统的做法中,屋面保温是将密度低、导热系数小、吸水率低、有一定强度的保温材料设置在防水层和屋面板之间。按这种正铺法,可选择的保温材料很多,板块状有加气混凝土块、水泥或沥青珍珠岩板、水泥聚苯板、水泥蛭石板、聚苯乙烯板、各种轻骨料混凝土板等;散料加水泥等胶结料现场浇筑的有珍珠岩、蛭石、陶粒、浮石、废聚苯粒、炉渣等;采用松散料直接或袋装设置在尖顶屋面下或吊顶上部的有膨胀珍珠岩、玻璃棉、岩棉、废聚苯粒等;现场发泡浇筑的有硬质聚氨脂泡沫塑料和粉煤灰、水泥为主料的泡沫混凝土等。

反铺法主要将防水层置于保温层以下,可有效保护防水层,方便施工检修,但由于造价较高,住宅建筑尚未大量使用。屋面同时应采取有效的隔热措施,通常在屋面结构上部或下部设置通风隔热层、采用高效保温材料隔热、屋顶结构上设反射层或蓄水植被等。

结语

节能建筑的墙体、照明、门窗、和保温屋面的施工是节能效果的关键,因此,我们需要在这些方面对建筑施工技术进行革新,从而才能找到顺应新时期节能趋势的建筑施工技术。而无论是对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的改革,还是对建筑施工过程中节能环保以及能源利用技术的创新,都须以我国现阶段经济技术状况为依据,不断改进技术创新产业中的弊端和劣势,只有在节能技术中加强开拓和探索的力度,才能推进我国建筑节能技术更上一层台阶。

【参考文献】

[1] 吴水添.节能建筑施工技术浅析[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7,(08)

[2] 戴珏.浅析建筑节能施工技术[J].广东科技,2010,(04)

[3] (美)刘易斯.芒福德,倪文彦、柬俊岭译,城市发展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 张兵,城市规划实施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第9篇:建筑施工发展规划范文

(一)建筑市场呈现内外市场同步发展新态势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投资拉动依然是经济动力之一,仍然维持巨大的建筑市场。据世界银行专家测算,我国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仅住房消费就能拉动GDPI个百分点、新增投资需求6.6万亿元;加之,全国10多个区域发展规划的推出与实施,促使建筑市场总量持续增长。同时,随着中东战后重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提速,以及国内企业“走出去”,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呈现迅速发展势头。

(二)基础设施和高层建筑比重高,项目大型化、企业装备重型化增强

一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投资实力增强,大型“铁、公、基”和大型工业投资项目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上升、并占主角;另一方面,随着城市用地成本的上升。城市房屋建筑中的高层化成为普遍现象,相应促成施工项目大型化。与此同时,城市地下空间、隧道、超高层、大跨度等工程项目技术含量的增强,促进了施工自动化、信息化和绿色化的趋势,施工企业重型装备水平日渐提高。

(三)企业发展走向规范,国有大型企业和中型民营占主导地位

一方面,随着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落实项目投资来源,以及工程款优先受偿、建筑工程招投标、工程价款结算制度、建筑施工企业信用体系等法律、法规的实施。为建筑施工企业规范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另一方面,按照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近年来,施工企业通过改制、兼并重组等改革,企业专业化、集团化建设得到加强,公司治理、内部管理、信息披露等内部管理逐步规范,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建筑、中国中冶等特大型央属建筑企业相继成功上市,一些区域、地方骨干施工企业脱颖而出,这些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增强,主导建筑市场。

(四)企业经营由单一化趋向多元化

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展,国内大型建筑企业已突破了单一的施工服务领域,基本上形成了以建筑业为主体、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或转型的实体投资、生产和贸易等综合性、集团化,涉及工程承包、勘察设计、技术装备制造、资源开发、房地产开发、建材生产、维护服务等相关行业或产业,投资经营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二、建筑业授信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宏观调控引起的资金需求扩大的授信风险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特别是对政府融资平台的清理和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直接导致政府投资项目和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资金供应不足,一方面,已开工的项目和新开工项目资金供应不足,投资人就会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增加垫资,施工企业就会增加对流动资金贷款的授信需求。从近期建筑施工授信申报的情况看,流动资金贷款额度和银行承兑汇票额度的增加趋势明显。另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承担的BT基础设施项目会增加,可能直接导致这类授信需求增加。

(二)企业资金固化导致客户的流动性风险

随着投资项目的大型化和施工技术难度的增加,建筑企业再不是“脚手架+农民工”的模式,而是依托机械化和重型设备来提高竞争力和生产效率。建筑企业不断投入资金购买大型设备导致资金固化,用于周转的流动资金减少,授信客户的流动性弱化,影响短期和即期偿债能力,导致信贷风险加大。据统计,截止2008年,有资质的建筑企业的固定资产原值由2002年的6184亿元增加到10258亿元,在6年时间增加了4000多亿元,增幅达65.88%。而同期实收资本和利润总额仅分别增加603亿元和1831亿元。可见,建筑业为了满足项目大型化施工的需要,装备重型化增强,固定资产购置资金主要来源于负债。

(三)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上升,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增加

国家统计局的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建筑企业资产负债率62.6%,2008年为62.56%。但据业内统计分析,2009年建筑企业资产负债率上升到75%,表明建筑业的负债水平上升较快。随着国家治理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价格政策的实施,宏观调控导致市场流动性趋紧,项目融资难度加大,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有进一步增加之势。恶化建筑施工企业的流动性;同时,由于行业竞争加剧,建筑企业竞相压价或增加垫资,必然导致行业整体利润率过低和资金吃紧。企业财务风险增加。

(四)多元化投资风险

如前所述,建筑企业经营的多元化已成为普遍趋势,而建筑施工企业实收资本金低、自有资金不足既是行业特点,又是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弱势所在。2008年,我国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7万多家,实收资本仅1000多亿元,户平不到150万元。在自身资金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加之资产负债率普遍过高,实行经营多元化或主业转型,只能依靠银行的贷款而负债扩张,加大银行的授信风险。

(五)海外承包工程的违约风险和汇率风险

随着部分国内企业走出去,到海外承接建筑施工业务,商业银行境外业务如内保外贷、境外保函等业务量增加,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未消除,全球经济仍然处于动荡之中,项目业主资金链断裂风险加大,拖延工程款支付甚至故意违约等的风险增大,这些风险会转嫁到银行身上;同时,境外工程以外币结算,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加。汇率风险加大。建筑施工企业因外部原因或因自身境外施工经验不足,导致承揽的工程不能按期完工。无法按时归还银行贷款,商业银行办理的包括内保外贷和境外保函等信贷业务的风险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