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纪律教育现状范文

纪律教育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纪律教育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纪律教育现状

第1篇:纪律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旅游英语;课程;教学现状;改革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1-26

一、高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旅游英语”课程设置不合理

“旅游英语”课程设置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学时较少。学时减少,教学内容也会跟着相应减少。二是未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的差异来设置课程,没有突出专业英语的特性和行业规范等。三是在进行“旅游英语”课程设置时,没有充分重视旅游应用文写作和泛读课的合理设置。

2.教学内容有待完善和更新

目前,由于学校培养目标和侧重专业的不同,其在旅游英语教材选取上呈现多样化的特征,教学内容也较繁琐复杂;同时教学内容没有与时俱进,不能反映当今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3.“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方法单一

“旅游英语”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必须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不断交流,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但是,一直以来受传统英语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在进行旅游英语讲解时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主要是以教师的课堂讲解为主,向学生重点传授英语语法和词汇相关知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练习机会,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讲解而忽视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4.“旅游英语”课程考核方式不合理

目前“旅游英语”课程考核主要采用期中、期末笔试的方法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重视书面和语法知识的考查,忽视口语教学和听力训练,也缺少相应的英语实践方面的考核。

二、高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的改革策略

1.调整旅游英语专业课程体系

在大学基本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开设有针对性的专业基础课程,根据学生未来就业岗位所需的技能,设置专业技能课程内容,即专门设置一组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的技能训练课程。

2.编写地方特色教材

第一,编制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英语教材。立足地方旅游业发展,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专业师资力量,根据地方旅游的实际情况,共同编制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英语教材。也可以通过加强与其他学校的合作,共同编写介绍国内著名景点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教材,然后将其应用到高职院校教材中。

第二,进一步细化和丰富教材内容。可以将旅游英语教材分成四大类,即地方导游服务英语、全国导游服务英语、酒店服务英语及中国传统文化介绍。这样就解决了现有旅游英语教材涉及知识面窄的问题,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3.引入情境教学法

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真实情境,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演练时间,课外组织学生到相关旅游企业去实习,通过真实环境来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知识的技能水平。

在设置教学情境时,要根据学生今后的工作岗位,以旅游工作中需要的技能和知识为指导,将英语语言知识与旅游专业紧密结合起来设置相关情境。

4.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应设置多样的考核内容,选择多种考核方式,并合理安排学生的考核时间。在以教材内容为核心、以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技能和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的教学体系下,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结合旅游英语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对学生的考核方式进行改进和完善。

一是改革考核内容:包括期中考试、期末考试、阶段测试、情景演练、角色扮演、团队活动、实操训练、演讲比赛、论文答辩等综合成绩。

二是考核的方式:要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合理分配笔试和口试得分占比,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更好地进行实践交流。

三是考核的时间:应该改变静态的、一次性的终结考核方式,要将过程考核和终结考核紧密结合起来,更加关注学生在平时考核中的表现,加大平常考核的占比和力度,角色扮演、阶段测试、口语考核等都要占有一定的分值。

参考文献:

第2篇:纪律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高血压;焦虑;抑郁

一、高血压疾病的流行状况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世界卫生组织已经于2007年认定高血压是心脑血管意外的最主要发病因素[1]。高血压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2],全球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介于24~60%之间,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为0.5~9.5%,且发病率及患病率呈不断增长的趋势。美国25%的人口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其中18岁以上的成年高血压患者达6500万。在美国,高血压与67%的心肌梗死病例、77%的中风病例和26%的慢性肾衰竭病例有关[3]。而另外一个研究组在中国西部调查得出,高血压的患者长期治疗中平均药物花销为467.2美元/年,直接非医疗成本为20.1美元/年,其他成本23.5美元/年,临终花费为8265.1美元/年,隐形花费为417.4美元/年,其他并发症治疗费用9393.3美元/年[4]。由此可见,高血压不仅仅是给患者本人生活状态带来巨大影响,对家庭及社会更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消耗和浪费。据世界高血压联盟估计,至2025年,仅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将达全球人群的1/3之多[5] 。

在全球61个地区(约100万人,40~89岁)的前瞻性Meta分析中,平均随访12年,诊室SBP或DBP与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风险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血压从115/75 mm

Hg到185/115 mm Hg,SBP每升高20 mmHg或DBP每升高10 mm Hg,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倍增[6]。人群监测数据还显示,脑卒中的年发病率为250/10万,冠心病事件的年发病率为50/10万,脑卒中发病率是冠心病事件发病率的5倍[7]。在临床治疗试验中,脑卒中/心肌梗死发病比值,在我国高血压人群约5~8U1,而在西方高血压人群约1U1。近年来,尽管冠心病事件有上升趋势,但脑卒中发病率与冠心病事件发病率的差异仍然非常明显。这提示脑卒中仍是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心血管风险,对于制订更有效的减少我国人群心血管风险的防治策略有重要意义。

在认识到高血压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基础上,我国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流行病调查及宣教。中国1991年的第三次全国性血压水平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患病率11.26%,其中男性12.15%,女性10.32%。与1980年第二次调查结果相比,高血压患病率增长了约25%[8]。基本上可以推断,相比于发达国家中国的患病率相对较低,但增长速度较为迅速。2002年卫生部组织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9],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约有1.6亿高血压患者,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了31%。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急剧增长,但人群知晓率(30.2%)、治疗率(24.7%)、控制率(6.1%)均较低[10],远远低于美国高血压的控制率(31%)[11]。可见,高血压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国外研究显示高血压已成为导致死亡的第一危险因素,据WHO调查显示每年约有1700万人死于高血压疾病。

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与发展,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老年人构成比和绝对数不断增长,全球大于60岁的老年人达6亿,而我国老年人人口1亿,为全球老年人口的1/6之多。中国第三次全国新血压水平调查显示,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增,尤其在35岁之后。在44岁以前,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然而在60岁时,女性则有更高的患病率。陈彤玉[12]在调查社区老年人高血压中,发现70~74岁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74.0%。由于老年人认知能力下降,且对卫生资源知识来源相对匮乏,与普通人群高血压患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相比之下更低。因此,高血压作为老年人的高发病,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

二、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情况

除了躯体疾病,高血压疾病还给患者精神带来不良影响,其中焦虑抑郁是最常见的负性情绪。由于高血压目前作为一种终身性、非治愈性疾病,高血压患者都经历了血压不降及血压波动的过程,治疗高血压需要通过终身用药和改变生活饮食习惯来稳定血压,以延缓病情的发展。同时,高血压患者需长期就医监测血压水平,病程迁延,并时常担心并发症的出现,由此给家庭造成经济负担,生活质量下降,无疑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易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不仅恶化躯体疾病,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使高血压疾病的预后受到影响。

目前,关于焦虑、抑郁情绪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有国外研究资料显示,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患有较高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而且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的人群中,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亦会增加。由于高血压基本上是一终身性疾病,且需要终身药物治疗,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加重,再加上药物引起的副作用等因素,部分患者久而久之便会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或使原有焦虑抑郁加重,影响了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国外研究表明,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常见于高血压等器质性心脏病,资料显示其患病率介于15~50%之间[13]。Wassert等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容易引发负性情绪,并且与血压升高密切相关。国内杨丽等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AS)对166例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进行测评,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抑郁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患者焦虑的患病率为53.0%,抑郁的患病率为42.2%。袁瑾[14]等应用心理测试量表(HAMA和HAMD)调查了54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其结果显示,54例患者中焦虑患病率为38.8%、抑郁的患病率为31.4%。胡大一等[15]对北京十家二、三级医院心血管门诊病人进行调查,在3260例病人中,最常见的疾病为冠心病、高血压,焦虑发病率分别为45.8%、47.2%,抑郁发病率分别为9.2%、4.9%。宋志丽等使用SAS、SDS对96例原发性高血压疗养员及60例健康疗养员进行测量,结果显示高血压组焦虑发生率为17.71%,对照组焦虑发生率为3.33%(P

以上研究表明,社会心理因素与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有显著的相关性,据调查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是焦虑、抑郁的高发群体。邹扬丹等[17]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焦虑、抑郁进行了调查,中年组(年龄40~59岁)抑郁患病率29.7%,老年组(≥60岁)抑郁患病率36.8%。张钰聪[18]等分析了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抑郁的特点,结果显示高血压组抑郁发生率为38.36%,对照组抑郁发生率为11.12%。综上所述,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状况严重危害了老年人身心健康。控制和预防老年高血压引起的焦虑或抑郁情绪,已成为我国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高血压疾病焦虑抑郁情绪的应对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医疗和护理的目的更应注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引起了大量研究者的关注。目前,为了应对高血压疾病带来的负性反应,改善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国内干预研究的手段主要集中在健康教育、行为干预以及综合心理干预等方面,效果也得到认可。

国外研究表明,听音乐可使个体躯体放松,缓解焦躁情绪,心情得到舒缓和平静。音乐疗法被作为一种便利有效的干预手段已广泛用于精神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之后一系列的其他临床科室也得到了认证。Evans[19]通过文献系统回顾,验证了在临床日常护理中,使用音乐疗法可减少焦虑紧张状态,且无副作用,并推荐音乐疗法与日常临床护理实践相结合。Moon Fai

Chan,Esther Mok等[20]人运用音乐疗法对社区老年人抑郁情绪进行为期1个月的干预,以GDS为测量工具,将47位老年人随机分为音乐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结果显示,音乐组抑郁评分、血压、心率显著下降(P

四、小结

音乐疗法被作为一种便利有效的干预手段已广泛用于临床护理中。音乐治疗是心理干预的方法之一,是医学、音乐美学、心理学及物理学学科相互融合、相互交叉的产物,它科学系统地运用音乐特性,通过音乐特质对人产生影响,协助个人在疾病或残障治疗过程中实现心理、生理及情绪整合[22],达到促进身心康复的目的。因此,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加强慢性疾病患者的心理治疗和护理,改善其不良的心理状态。大量研究表明[23,24],音乐疗法对人体可产生生理及心理双重效应,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科室中,改善患者负性情绪、睡眠、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音乐疗法已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并得到患者人群的认可,国内虽然在各个疾病领域也得到了应用,但针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干预研究鲜见报道。

参考文献:

[1] Chockalingam, A. Impact of world hypertension day. Canadian Journal of Cardiology[J]. 2007. 23(7): 517-519.

[2] 何秉贤. 高血压防治的严峻形势和存在的问题[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7,15(4): 268-268.

[3] Daugherty, S.L., et al., Incidence and Prognosis of Resistant Hypertension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Clinical Perspective[J]. Circulation, 2012. 125(13): 1635-1642.

[4] Le, C., et al. The economic burden of hypertension in rural south\west China[J]. Tropical Medicine & International Health, 2012. 17(12): 1544-1551.

[5] Chockalingam, A. World Hypertension Day and global awareness[J]. Canadi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08. 24(6): 441-444.

[6] Collaboration, P.S. Body-mass index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in 900 000 adults: collaborative analyses of 57 prospective studies[J]. The Lancet, 2009. 373(9669): 1083-1096.

[7] Wu, Z., et al. Sino-MONICA project A collaborative study on trends and determinant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China, part I: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monitoring[J]. Circulation, 2001. 103(3): 462-468.

[8] Edwards, R., et al. Hypertension prevalence and care in an urban and rural area of Tanzania[J].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2000. 18(2): 145-152.

[9] 袁洪,杨侃. 老年高血压[M]. 2002: 人民卫生出版社.

[10] 周智林.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5年修订版[M].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2006.

[11] 赵秀丽,陈捷,崔艳丽. 中国 14 省市高血压现状的流行病学研究. 中华医学杂志,2006. 86(16): 1148-1152.

[12]陈彤宇.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现况调查[J]. 社区医学杂志,2007. 4(12S): 14-15.

[13] Levenstein, S., M.W. Smith, and G.A. Kaplan. Psychosocial predictors of hypertension in men and women[J].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01. 161(10): 1341.

[14] 袁瑾. 老年高血压病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识别和治疗[J]. 中国实用医药,2007. 2(12): 19-20.

[15] 胡大一. 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障碍的综合管理――“双心医学” 模式的探索[J]. 中国临床医生,2006. 34(5): 2-3.

[16]王莉丽. 中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调查及社区护理[J].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 3(16): 1530-1531.

[17] 邹扬丹.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现状及心理干预分析[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0. 17(11).

[18] 张钰聪. 北京城乡老年人高血压与抑郁的关系[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2006. 8(8): 520-523.

[19] Evans, D.The effectiveness of music as an intervention for hospital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J].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2002. 37(1): 8-18.

[20] Chan, M.F., et al. Effects of music on depression in older peopl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2012.

[21] Cadigan, M.E., et al. The effects of music on cardiac patients on bed rest[J]. Progress in cardiovascular nursing, 2007. 16(1): 5-13.

[22] 满力,高明全. 音乐疗法在护理工作中应用的现状[J]. 中华护理杂志,2003. 38(3): 205-206.

第3篇:纪律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村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实际出发,素质教育

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深化,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培养各方面发展的人才是当前教育教学的总体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有完善的教学设施和先进的教学手段。近些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学校的教育投入,同时,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使得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农村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也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它们拥有了自己的电脑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这里的老师们不再拿着几本教科书给学生上课,让学生根据课本中的内容进行想象,而是通过学校的网络等技术装备,进行交流学习。但有一些农村学校的现状却是不尽人意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利用是微乎其微的,甚至有些农村学校只是在上级部门检查时,才会打扫干净,布置整齐,装模做样地运用一下。等检查完毕,那些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就成了一种摆设,全当作“花瓶”。这些做法与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新的课程改革精神是背道而驰。如何提高农村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利用率,为农村学校进行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呢?本人就这一问题谈一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结合农村学校实际,合理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配置

农村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如何装备?首先,我们要有完善的装备理论体系,以便加强宏观调控,让学校从被动装备甚至被迫装备变成主动装备,从盲目装备变成有效装备。其次,要注意教材与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相辅相成关系。一方面课程标准是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重要的依据,另一方面我们装备的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要促进教材的建设、教学方法的改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再次,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要恰到好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不应追求量多、先进,应在总体提高装备水平的基础上让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教育特色区别加强,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就会导致浪费。如:有些学校的部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装起来后就从未使用过,或根本用不上。最后,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要坚持以人为本,力求做到方便师生使用。

二、建立网络体系,科学管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特别是在我们农村学校,各个学校都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在装备这些现代教育技术时,要充分地考虑他们的实际,不能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服务我们的教育教学,推动农村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如何能做到这些呢?我们必须建立现代教育网络体系,建立装备资源信息网络,让我们的农村学校根据自己学校的现代教育的需要,进行合理的筛选,然后进行有效地装备。这样既便于我们各级领导部门查阅相关的装备信息,又可以让有些农村学校参照其他兄弟学校的情况进行合理地装备,达到资源共享。通过这些网络,不但可以使我们投入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发挥它们的极大的优势,而且还有利于实现装备均衡化、投资效益化、管理科学化。

三、农村学校要完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制度,强化管理

众所周知,各种管理都必须要有一定的制度,制度是管理的根本保障,管理是制度的认真执行。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也不例外,只有建立完善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制度,才能使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落到实处,见到成效。学校领导要带头认真执行,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安全维护。各种装备要有真实、详细的帐目,要有领借、报损、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同时还要加强各种档案资料的管理。通过制度建设与应用,使得农村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井井有条,大大提高了设备使用率,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进行教育教学的积极性。让装备的这些现代教育技术高效地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提供服务。

四、提升合理、高效地利用装备意识,充分发挥装备的作用

要提高农村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利用率,教育主管部门和我们的教师是责无旁贷。首先,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材和实际情况灵活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这些手段让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并在运用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其次,教师应改进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益。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能够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直观、形象地获取知识,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再次,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制定相应的量化评估细则,督促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领导、专家要深入教学第一线,指导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通过各种措施来提升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意识,让教师自觉用,乐于用。只有这样,我们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才能发挥它独特的作用。

五、加强农村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是有效利用装备的重要保障

第4篇:纪律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焦虑和抑郁;心理干预;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c)-0024-0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终身疾病,也是目前公认的心身疾病,在其病程中,患者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紧张、恐惧、孤独等负性情绪,对冠心病的预后产生极大影响,需引起医患双方的重视。在冠心病各类型中,以心绞痛及心肌梗死伴发的最为严重,多表现为焦虑与抑郁。文献表明无论何种类型的冠心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均较高[1]。冠心病的治疗方针除内科躯体治疗外,还需要采用一系列以消除精神心理症状、维持疗效、稳定病情、促进康复、减少复发为目标的综合心理干预治疗。本文拟从冠心病与焦虑和抑郁的关系、对其预后的影响及其临床干预治疗现状做一综述。

1 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发病率

迄今为止,人们对心血管疾病与焦虑抑郁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横、纵断面研究。心血管疾病可引起或加重抑郁,而焦虑和抑郁又可诱发、加重心血管疾病。在所有心血管疾病中,与焦虑、抑郁关系最密切的就是冠心病。Atoosheh指出在由运动负荷试验诱发的胸痛患者中42%的患者有焦虑,而31%的患者有抑郁[2]。国内王宽等对314例中国冠心病患者运用中国版的HADS(C-HADS)进行评估后发现有超过1/3的患者出现心理困扰[3]。国内综合医院门诊冠心病患者存在较多的心理卫生问题,主要是焦虑(78.2%)、抑郁(54.0%)、恐怖(33.3%)、强迫(33.3%)[4]。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焦虑发生率为37%,抑郁发生率为43%;不稳定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发生抑郁的人数显著增多[1]。冠心病患者伴有较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甚至是焦虑症和抑郁症,但多数以躯体化或行为症状为主诉表现,包括胸闷、乏力、食欲减退、恐惧、活动迟钝等,与冠心病本身症状难以区分,是心血管门诊一种常见的“心脏神经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康复过程。

Pajak对来自22个欧洲国家中因冠心病住院的8580个患者使用医院焦虑与抑郁量表(HADS)考察至少6个月后指出:男性中抑郁症的患病率(HADS抑郁评分≥8)的变化范围为8.2%~35.7%,而女性为10.3%~62.5%;男性中焦虑的患病率(HADS焦虑评分≥8)为12.0%~41.8%,女性为21.5%~63.7%[5]。由此可见女性冠心病患者比男性更容易患抑郁症。邓必勇等[6]对中国1083例住院的冠心病患者长期随访中,运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评估,结果显示焦虑、抑郁及两者并有的发病率分别为7.9%、28.3%和14.3%,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老年高于中年;马骏等[7]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02例,应用特质应对方式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2例患者中焦虑患者49例,占48.04%;抑郁患者53例,占51.96%;102例患者中同时存在焦虑与抑郁患者46例,占45.10%;男女焦虑及抑郁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女性高于男性。另外有学者报道,女性患者SAS和SDS标准分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 < 0.01),女性患者抑郁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 < 0.01和P < 0.05),住院冠心病患者各有约1/4的病例并发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或)抑郁;UA患者更易并发焦虑;女性患者的抑郁发生率高于男性,且抑郁程度相对较重[8]。国内王秀华等[9]在对社区老年[平均(68.3±7.5)岁]冠心病患者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的研究中发现,在332例(男183例,女149例)研究对象中,老年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P < 0.05),女性文化程度低、日常生活中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增加了患者的抑郁危险性(OR值分别为1.468,95%CI 1.094~2.835;2.154,95%CI 1.094~2.875;8.92,95%CI 3.820~22.172,均P < 0.05)。就其原因可能与女性的社会地位、担任社会角色上的差异及压力缓释途径少有关。

2 发病的相关性

2.1 冠心病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发病机制

2.1.1 社会心理机制 国内有调查显示:冠心病患者伴发焦虑抑郁与疾病程度、职业、文化程度、家庭及经济情况有关;疾病的严重程度是引发焦虑、抑郁的直接因素之一,且脑力劳动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高于体力劳动者;与文化程度的高低呈正比;与经济情况好坏呈反比;家庭关系不和谐者的发病率高于家庭关系和谐者[10]。邓必勇等[6]对冠心病患者焦虑与抑郁发病率的研究中同时发现在住院冠心病患者中,约50%患者并发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或)抑郁症状,且与受教育年限不超过9年、合并慢性疾病、睡眠质量差、工作地噪音等有关。再者,冠心病患者对患病给家庭和他人带来负担较为敏感。反复的住院易对疾病治疗失去信心,产生消极情绪。在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多需使用心电监护,并严格卧床接受治疗护理,患者往往自觉无法参与自身的医疗过程,易产生无助及心理防御,直至抑郁的发生。焦虑发生与病情反复、恐惧感、社会地位及生活影响等因素有关。患者由于常有恐惧的体验,害怕病情的恶化、复发甚至死亡,久病及反复住院后丧失个人独立性,丧失原有的社会地位、收入及对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文化程度高的患者中表现更为突出[11]。调查中发现冠心病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活动能力受限、社会活动频度减少,对生活缺乏信心和热情,这可能妨碍其主观和客观上获取社会支持资源。另外,有的患者由于病程长、生活条件差、文化程度低,为预后担心,为医疗费所累,长期患病而丧失劳动能力,因而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更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12]。

2.1.2 生理机制 冠心病伴发焦虑抑郁目前考虑其病因如下[13],(1)冠状动脉硬化学说:冠状动脉硬化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心脏不能向脑部输送足够的血液,导致脑组织缺氧,引起脑功能障碍,产生神经、精神症状;(2)脑动脉硬化学说:冠状动脉硬化同时常伴有脑动脉硬化,影响脑的血液供应,出现精神症状;(3)血氧含量改变学说:动脉血样含量及氧饱和度下降,也引起脑缺氧,导致神经、精神症状;(4)心脏栓子学说:心肌梗死发生时,可出现血压下降、血液凝固性增高,引起脑血栓形成;(5)性格特征和心理因素学说:A型行为者以时间紧迫感和敌意感为特征,经常以高度紧张的心理状态来处理工作与生活,且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急躁等心理障碍,故A型性格的人易患冠心病。

2.2 焦虑抑郁对冠心病的影响机制

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亢进(包括心率增快、心率变异性降低、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等);Lederbogen认为应激状态及精神障碍与冠心病有密切的联系,急性精神应激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HPA)和交感肾上腺系统激活,进而引起血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和皮质醇水平升高,这些神经激素异常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失衡,进而导致血压和心率急剧上升,心率变异性降低,并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风险和畸形冠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而慢性精神应激可导致上述系统的平衡性破坏[14]。在主要的抑郁触发机制上,最多的一致证据显示,发生急性和慢性应激与精神障碍增加的发生率相平行。各种精神疾病,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和精神分裂症,都与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有关,并且急性及慢性精神应激已被确定为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15-16]。

炎症反应与免疫系统激活:除以上提到的神经激素系统支配的皮质醇及儿茶酚胺的分泌失调外,抑郁症患者多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尤其是男性抑郁症患者,常采用吸烟、酗酒等方式排解情绪,国内有报道抑郁症患者存在炎症标志物(如IL-6、CRP、TNF-α)水平升高以及外周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16]。上述因素均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产生炎症反应,促进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加重冠心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失调。

血小板聚集作用增强:血小板是冠心病病理生理的关键组成成分,血小板异常能够加剧冠心病的形成和进展。Shimbo D等[17]曾报道,抑郁患者较非抑郁患者中5-羟色胺(5-HT)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明显增加,抑郁患者存在血小板5-HT受体异常,其5-羟色胺2A受体上调和(或)敏感性增加,并增加血小板磷酸肌醇信号系统对5-羟色胺的反应。过去已有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大脑和血小板的5-HT代谢均异常[18]。这些血小板异常可能使血小板容易脱颗粒,引起血栓形成,从而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

其他:国外也有报道失眠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发病风险[19]。冠心病患者伴发抑郁症可降低服药依从性,此外,抑郁症患者常伴有食欲减退、疲劳感,因而大部分患者活动减少,惯于久坐,体重增加。腹型肥胖通过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缺陷及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等机制,诱发及加重冠心病[20]。

2.3 焦虑抑郁对冠心病预后的影响

抑郁情绪的存在和心脏病发作往往相互影响及强化。如心脏病患者可出现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睡眠障碍、疑病观念等;同时抑郁情绪又会对冠心病产生负性影响,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抑郁焦虑患者的顺从性差,难以严格执行医师为其病情制定的康复计划,他们的不良情绪可以严重干扰医患关系,相关的内科医师也因此不愿意进行积极的随访,指导其康复;而且这些抑郁焦虑患者,在社交上更容易处于孤立无援,自我封闭的境地,缺乏必要的社会朋友支持,这些原因都可以促进病情的反复、恶化,影响预后[21]。国内有报道显示抑郁障碍及焦虑障碍可作为冠心病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因素之一[22]。Doering LV和Moser DK在随机背景下抽取2325例稳定性缺血性心肌患者,随访12个月,进行的前瞻性纵向队列研究,在3个月后即有608例(61.7%)患者出现持续性焦虑或(和)抑郁症状,有379例(42.5%) 患者有持续性焦虑症状,1056例(45.4%)患者有持续性抑郁症状,而那些具有持续性合并症状的患者相比于其他患者有较高的死亡率(P=0.029),提示持续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显著增加了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死亡率[23]。国内蒙涛等[20]将24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抑郁症组和非抑郁症组,比较两组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析抑郁症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心绞痛、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脏性死亡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75.6%、11.1%、17.8%、26.7%、12.2%、8.9%、7.8%;比例高于无抑郁症患者,而且预后差、症状重、死亡率明显增高。并且多因素回归分析示,抑郁症是上述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3 冠心病伴发焦虑抑郁的临床干预及治疗的必要性

冠心病伴发焦虑抑郁在发病过程中既有生物因素也有心理社会因素作用,但由于患者缺乏主观陈述,使得心理症状常常隐匿于躯体疾病症状之中,或表现为与病变程度不相称的症状加重,因而不易为临床医生发觉,得不到及时治疗。虽然有证据显示焦虑、抑郁是一种消极的情感,可以伴随各种心理及生理上的主诉,但目前很少有研究考虑焦虑的心理及躯体症状分别与冠心病事件的关系。Nabi H等[24]对24 128例年龄20~54岁的患者(9830例男性,14 298例女性)的心理和躯体症状进行了队列研究,随访7年,分析冠心病致死性和非致死性事件,得出以下结论:在男性中,冠心病每增加一个单位,躯体症状未经调整的风险比的平均值为1.50,而心理症状的为1.04;在女性中,相应的未校正的危险比为2.25和1.55。分别校正社会人口学特征、生物行为危险因素、临床抑郁症的明显症状,这些协会完全减弱。相应的充分调整后的危险比为1.47和1.24。焦虑的躯体症状(如无明显诱因的心悸,心律不齐,无明显诱因的出汗,潮红,肌肉抽搐)与女性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有关。这一发现支持了生理心理因素,特别是焦虑与冠心病之间的关联途径,这可能有临床意义,因为在诊断评估躯体症状上,作为自我感知的生理反应是信息处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4]。

3.1 药物治疗

国内刘占丰等[25]于2003年3月~2005年12月选取在吉林省辽源矿业集团总医院心内科诊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既往无精神疾病病史,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hi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价抑郁症,评分>20分,持续2周以上的诊断为抑郁患者共62例,年龄66~85(72.0±5.0)岁,冠心病伴抑郁患者在常规、扩冠、抗凝营养心肌治疗基础上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不但能改善抑郁状态,而且心绞痛、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发生率明显降低,心功能有所改善,死亡率下降。刘梅先[26]在观察抗焦虑抑郁药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的研究中,将符合入选标准并完成随访患者147例,分为对照组49例和抑郁干预组98例,两组均予冠心病药物治疗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抑郁干预组加用米氮平(55例)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43例)治疗,8周末再次评估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P < 0.05);抑郁干预组的焦虑抑郁与临床症状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改善(P < 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一旦合并焦虑抑郁,早期进行抗焦虑药物治疗非常有效。

3.2 心理干预

国内曹春凤[27]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疗效、焦虑及抑郁的心理影响的研究中,将120例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支持疗法、认知干预、个别心理治疗等方法进行干预,观察治疗4周后再次用SAS及SDS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及SDS的评分情况及疗效进行比较发现,120例患者中焦虑、抑郁的发生例数为107例,占89.2%,干预组心理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表明对冠心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通过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支持性的心理治疗、行为训练、冠心病知识的宣传和个别咨询,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消除焦虑、抑郁等症状,改善躯体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开展综合性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的负性情绪,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使他们能正确的认识并面对疾病所带来的危害,提高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有较大临床价值[28]。

国内有研究表明健康教育干预可帮助患者消除焦虑、抑郁情绪,增加积极的心理因素及适应应对能力,从而帮助患者早日康复。通过与患者交谈,鼓励患者诉说内心压抑的感受,设身处地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并给予理解、同情、安慰,让患者认识到抑郁对身心健康产生的消极影响,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选择最佳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指导其在感情上安慰、在生活上照顾患者,让患者体验到亲人的关爱,使患者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缓解其抑郁、焦虑情绪;鼓励患者亲友探视、陪护,社会的支持可给患者心理安慰,从而减轻其孤独无助感,建立起治疗疾病的信心;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帮助其了解病因、治疗及相关保健知识,从而正确对待疾病。本研究也表明冠心病患者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其焦虑和抑郁情绪明显较对照组减少(P < 0.05),说明健康教育干预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情绪,从而增加治疗依从性,促进病情康复[29]。

[参考文献]

[1] 宋志丽,于津,姜东炬.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心理状况分析[J]. 临床军医杂志,2005,33(3):358-359.

[2] Rohani A.,V Akbari,F Zarei.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ymptoms in chest pain patients referred for the exercise stress test[J]. Heart Views,2011, 12(4):161-164.

[3] Wang WR. Chair SY,Thompson DR,et al. A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J]. Clinical Nursing,2009,18(13):1908-1915.

[4] 郭克锋,吴群强. 综合医院门诊冠心病患者精神卫生现状及心理干预的效果[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8,17(1):42-44.

[5] Pajak A,Jankowski P,Kotseva K,et al. Depression,anxiety,and risk factor control in patients after hospitalization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the EUROASPIRE III Study[J]. Eur J Prev Cardiol,2013,20(2):331-340.

[6] 邓必勇,崔建国,李春坚,等. 住院冠心病患者1083例心理状况的调查与相关分析[J]. 中华心血管杂志,2010,38(8): 702-705.

[7] 马骏,刘同涛,贾崇奇,等.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10,26(5):555-556.

[8] 崔建国,梁晓芳,李春坚,等. 509例住院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调查与分析[J]. 江苏医药,2009,35(10):1120-1122.

[9] 王秀华,何国平,周文娟,等. 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发抑郁的影响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3):385-387.

[10] 杨璧卉,王静. 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调查及心理护理[J]. 吉林医学,2011,32(9):1836-1837.

[11] 曾静妮. 心肌梗塞患者抑郁、焦虑分析及对策[J]. 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10(2):94-95.

[12] 张红,覃俊.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 陕西医学杂志,2008,37(4):438-439.

[13] Gomez-Caminero A,Blumentals WA,Russo LJ,et al. Does panic disorder increase the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 cohort study of a national managed care database[J]. Psychosom Med,2005,67(5):688-691.

[14] 曹晶,夏大胜. 抑郁症与冠心病[J]. 中国心血管杂志,2004,9(2):153-156.

[15] Lederbogen F,Str■hle A. Stress,mental disorder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J]. Der Nervenarzt,2012,83(11):1448-1457.

[16] Goldston,K,Baillie AJ. Depressio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 review of the epidemiological evidence,explanatory mechanisms and management approaches[J]. Clin Psychol Rev,2008,28(2):288-306.

[17] Shimbo D,Davidson KW,Haas D C,et al. Negative impact of depression on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mechanisms,treatment considerations,and future directions[J].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JTH,2005,3(5):897.

[18] Nemeroff CB,Musselman DL. Are platelets the link between depression and ischemic heart disease[J]. American heart journal,2000,140(4 Suppl):57-62.

[19] Laugsand L E,Vatten L J,Platou C,et al. Insomnia and the Risk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Clinical Perspective A Population Study[J]. Circulation,2011,124(19):2073-2081.

[20] 蒙涛,马树人,曹加淮,等. 抑郁症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4):332-333.

[21] Kozmar D,Catipovic-Veselica K,Galic A. Depression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 Psychological Reports,2003,93(3):1105-1108.

[22] 朱梅生,张爱伦. 冠心病患者伴抑郁或焦虑障碍对心率变异的研究[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1,34(8):868-871.

[23] Doering L V,Moser D K,Riegel B,et al. Persistent comorbid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predict mortality in heart diseas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0,145(2):188-192.

[24] Nabi H,Hall M,Koskenvuo M,et al. Psychological and somatic symptoms of anxiety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e health and social support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Biological psychiatry,2010,67(4):378-385.

[25] 刘占丰,李宏宇,邢凤玲.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2008,5(3):33-34.

[26] 刘梅先. 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冠心病伴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研究[J]. 哈尔滨医药,2009,29(5):5-6.

[27] 曹春凤.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病人疗效、焦虑及抑郁心理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1,9(3):193-195.

[28] 陈健.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J]. 吉林医学,2010,31(26):4499-4499.

第5篇:纪律教育现状范文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200093)

【摘要】从各国公共卫生领域近几年面临的宏观形势和社会发展来看,突卫事件的发生存在普遍性和难以规避性,公共卫生事件关乎人类的生命安全和整体社会的稳定。鉴于突卫事件的严峻性和危机性,我国必须全方位做好提升应对卫生事件的各种准备,建立科学化与合理化的突卫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是我国经济协调发展、社会治安稳定,以及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上海在应对SARS、HIN1、H7N9、手足口传染疾病等突卫事件中积累了危机处理经验,提高了卫生非常态化管理的整体能力。

关键词 上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

【课题项目:“上海出版传媒研究院招标课题研究成果、本成果受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国家骨干校建设项目资助,课题编号:SAZD1407; SAYB1412”。】

一、引言

当下,传统思维下的舆情引导方法很难适应全媒体时代对舆情引导工作的要求,而做好全媒体时期的舆情引导工作需要我们把握好以下几个舆情关键点:深入了解舆情环境,全面掌握舆情发展态势:客观分析舆情发展趋势,准确把握舆情引导时机;准确把握舆情传播规律,提前制定舆情引导预案;设立舆情监测中心,形成常态舆情预警机制等,舆情传播规律视角下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一定的客观必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类型

(一)传染病类

据统计,2008年至2013年,通过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系统”,上海市共报告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51起,涉及病例3365人,其中死亡病例128人。按照事件类型分类,130起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14起为甲类传染病疫情,均为个案的霍乱病例,无死亡病例报告;23起为乙类传染病疫情,涉及病例94人,其中报告死亡病例54人,主要是重症型甲型HIN1、H7N9流感病例死亡报告;20起为丙类传染病疫情,涉及病例841人,无死亡病例报告,以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为主:83起其他类传染病疫情,其中79起事件为水痘暴发。按照事件级别分类,140起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15起,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分类标准的事件25起,没有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级别的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二)食品中毒类

2008年至2013年,共报告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55起,中毒人数1245人,无死亡报告,每年的集体性食物中毒发病率保持在十万分之三以下的较低水平。食物中毒发生时间以第二、三季度为主,共发生41起,中毒人数864人,中毒起数和人数占5年间中毒总起数和总人数的74%和67.2%。有39起食物中毒查明病原物质,其中32起为细菌性的,7起为化学性的。有34起食物中毒查明中毒发生原因,绝大部分是由于生熟交叉污染、熟食加工储存不当、加工人员带菌操作等不规范操作引起的。

(三)人畜共患传染病类

上海市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总体基本保持平稳。O型口蹄疫变异株在我国部分地区持续发生和流行;2009年发生一起奶牛A型口蹄疫疫情;2012年国家参考实验室已经从邻近省市的活禽交易市场禽群中分离到变异程度较高的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株。上海市继续落实以免疫为主的综合防疫措施,加强疫情监测,强化检疫监管,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覆盖率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均处在高于国家70%的标准。病原学监测方面,监测结果全部为阴性。加强奶牛“两病”等主要人畜共患病的监测,做到监测面100%,阳性牛无害化处理率100%。

(四)其他突发事件

通过卫生部(2008-201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其他类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04起,其中报告职业中毒事件48起,高温中暑类事件36起,环境因素类事件5起,预防接种反应11起,其他类事件3起。42起职业中毒类事件涉及人数53人,其中死亡病例32人,其中20起为较大级别事件,22起为一般级别事件,1起未达到国家分级标准。职业中毒类事件的致病因素主要有一氧化碳中毒、硫化氢中毒、二氧化碳中毒和氯化氢中毒等。

三、上海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做法

(一)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健全应急管理体系

2008年以来,上海市有关部门和单位不断强化组织领导,不断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对指挥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强应急值守,强化责任意识,完善应急网络建设。加强部门间会商机制,每年研讨总结上一年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当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趋势,并向市应急办报告。

在2009年防控甲型HIN1流感疫情期间,启用了该应急指挥中心,召集参与甲型HINI流感防控工作的相关政府部门派遣工作人员进驻指挥中心集中办公,充分利用指挥中心的应急信息化决策支持系统、视频会商系统、办公信息化系统等,确保防控H7N9流感疫情的工作部署第一时间得到集中传达、集中会商、快速响应、及时落实。统筹指导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制定食品安全监管的重大政策措施,督促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等。进一步完善市、区县、镇及村的四级防疫体系,提高市、区县二级动物疫病诊断检测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在继续实施市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及相关沟通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与兄弟省区市供沪动物及动物产品连防监管和沟通联系机制。

(二)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实现预防工作关口前移

上海市建立快速、规范、有效地开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机制是早发现、控制危害群众健康风险隐患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上海市十分重视各自领域内预防预警机制和风险评估工作。启动以传染病个案报告为基础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通过网络直接向卫生部报告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了报告的及时性、敏感性和准确性,并实现了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动态统计和分析。

上海市对全市规模养殖场和专业养殖户按照推荐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全市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免疫的强制免疫覆盖率达到100%,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预警方面着力健全检测网络体系,在各口岸查验点,港区、海关边防及相关船舶单位都设立了监测点,形成全覆盖的检测网络,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可在第一时间向检验检疫分支机构业务科报告,在处置突发事件发生后,同步向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卫生监督处和国家局报告,国家局将根据上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风险等级和分布情况等情形,通报全国各级检验检疫机构做好相应的准备,启动相应的预案。

第6篇:纪律教育现状范文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9)007-0474-02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09.07.006

焦虑和抑郁都是脑卒中后常见的情感障碍,虽然二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不同,但是又有共性,临床上常常很难将二者割裂开来。卒中后焦虑抑郁状态(Post-stroke comorbid anxiety and depression,PSCAD)往往比单纯抑郁或单纯焦虑更常见[1],对个体的影响更大。本文在北京最大的二级医院海淀医院进行了PSCAD的现状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北京海淀医院神经内科2007年1月至2008年2月住院的354例脑卒中患者(同期共收治400余例卒中患者,对于昏迷、严重痴呆等符合排除标准的病人未入组分析)。其中男202例,女152例;平均年龄69岁;出血性卒中17例,缺血性卒中337例。所有卒中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入院前2周未服用抗抑郁药物和维生素,严重失语、痴呆、癫痫影响情感表达的患者除外。PSCAD诊断标准:抑郁和焦虑两组症状分别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 版(DSM-IV)中关于抑郁症和焦虑症的诊断标准,症状持续2周以上。

1.2工具

1.2.1 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2]

该量表包括焦虑或躯体化、体重、认识障碍、阻滞、睡眠障碍5因子。总分

1.2.2汉密顿焦虑量表(14项版本)(14-item 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HAMA )[2]

该量表包括躯体性和精神性焦虑2因子。总分7分可能有焦虑,>14分肯定有焦虑。

1.2.3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hina Stroke Scale,CSS)[3]

共8个维度:意识、水平凝视功能、面瘫、言语、上肢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和步行能力。每个条目根据实际情况赋值0~6分。得分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重。

1.2.4长谷川痴呆量表(Hasegawa Dementia Scale ,HDS)[4]

包括常识、识记、记忆、计算、定向5个方面的测试。得分越低表示认知功能损伤越重。

1.2.5 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3]

包括10项内容(进食、运动、使用卫生间、自己上厕所、自己洗澡、行走或使用轮椅、上楼梯、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得分越高代表独立程度越高。

1.2.6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

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及卒中性质、体重指数、吸烟、饮酒、教育程度、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吞咽障碍、头颅CT或核磁、经颅多普勒超声、颈部血管彩超、治疗用药情况等。

由3位神经科医师在取得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后进行量表评定(研究前经量表一致性培训,Kapa值0.85),同时测定血红蛋白、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P值以0.10为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

2 结 果

2.1脑卒中患者卒中后焦虑抑郁发生率

354例住院脑卒中患者中,PSCAD患者81例,发生率为22.9%,单纯焦虑患者7例,单纯抑郁患者61例。无焦虑或抑郁患者205例,占57.9%。

2.2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得分情况

PSCAD患者HAMD总分为(15.3±3.2)分,焦虑/躯体化因子(4.8±1.6)分,体重因子(0.5±0.6)分,认识障碍因子(1.5±0.9)分,阻滞因子(3.8±1.5)分,睡眠因子(3.6±1.5)分;HAMA总分为(18.2±2.8)分,躯体性焦虑因子(18.3±2.0)分,精神性焦虑因子(9.9±1.5)分。

2.3卒中后焦虑抑郁状态相关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有PSCAD为因变量,对性别、年龄等29个因素进行卡方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

3 讨 论

有文献报道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率从25%~79%不等,但均未单独提出PSCAD的发生率[5-7]。本文显示PSCAD发生率为22.9%,较单纯焦虑和单纯抑郁多见。比国内李晶等[1]报道PSCAD发生率(31.7%)稍低。因为脑卒中可影响植物神经系统,产生心悸、恶心等不适,所以这时的PSCAD多表现躯体性焦虑症状。脑卒中患者的脑动脉硬化、脑萎缩、血源性脱髓鞘等是血管性情感障碍的基础,多表现为阻滞、计划、执行、理解能力减退等[8]。女性、合并冠心病和认知功能损害是PSCAD的主要预测因素。性别属不可变因素,冠心病和认知功能损害可以通过改善供血、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等预防和治疗。PSCAD不仅严重影响脑卒中的预后,还可加重高血压、冠心病等合并症,使抑郁焦虑情绪进一步恶化。早期识别、了解其临床特点、制定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是阻断这一恶性循环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晶,马涤辉,牟建明,等.急性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状态血清单胺类递质的变化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7,24(1):50-52.

[2]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第2版[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1-126.

[3]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1995).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4]张明圆,何燕玲.痴呆的流行病学调查工具及其应用[J ].上海精神医学,1995,7(增刊):50.

[5]Santos CO,Caeiro L,Ferro JM,et al.Denial in the first days of acute stroke[J].J Neurol,2006,253:1016-1023.

[6]Barker-Collo SL.Depression and anxiety 3 months post stroke: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J].Arch Clin Neuropsychol,2007,22:519-531.

[7]Newberg AR,Davydow DS,Lee HB.Cerebrovascular disease basis of depression:Post-stroke depression and vascular depression[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Psychiatry,2006,18(5):433-441.

第7篇:纪律教育现状范文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10(b)-0097-03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anxiety and pains of patients undergone thyroid operation

WANG Dongmei SU Shan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Huhhot 01005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anxiety and pains in patients with thyroid operation. Methods 96 cases undergone thyroid surgical operation in Affiliated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February 2012 to February 2014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then according to the randomized double blind metho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hile routine nursing was performed in 48 patients of the control group, 48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give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pains and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were analyzed. Results After given nursing, scores of SAS and SDS of study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24.84±2.32) points and (28.62±2.90) points,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were (34.75±3.53) points and (37.83±3.87) points. 28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experienced 0-level of pains (58.33%) after nursing,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1 cases (22.92%)], and 8 cases (18.67%) in the study group experienced complications,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23 cases (47.92%)], the comparative differences were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undergone thyroid operation is of significant effect on patients' anxiety and pains,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ostoperative pains of patients and relieve their negative emotions. Besides,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ith better effect on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Key words] Thyroid gland; Oper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Anxiety; Pains

甲状腺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病,患者多因疾病及手术治疗等特点严重影响治疗情绪,即患者易出现焦虑状况而直接影响治疗效果[1]。本文主要对96例甲状腺行手术治疗患者予以不同的护理方案,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及疼痛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护理方案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96例甲状腺行手术治疗患者,疾病类型:34例甲状腺瘤,3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0例甲状腺亢进症;学历:初中及以下21例,高中35例,大专及以上40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6∶22;年龄21~73岁,平均(43.5±5.8)岁;病程2个月~4年,平均(1.2±0.7)年。研究组男女比例25∶23;年龄22~74岁,平均(42.9±6.2)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1.5±0.6)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经临床相关检查并确诊为甲状腺疾病;意识清醒且具有一定的沟通表达能力;均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前提下签署手术及护理方案同意书[2]。

排除标准:心肝肾等脏器器官严重障碍疾病患者;凝血功能障碍者;手术及麻醉药物禁忌证及过敏史患者;不配合治疗方案者;资料不完全者[3]。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手术护理,即患者入院后介绍医院及病房环境,提醒术前准备及术后注意事项等[4]。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术前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检测,告知患者手术方式及相关知识;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根基患者具体情况予以心理干预及积极交流、安慰及鼓励;术中指导患者正确的手术,并通过播放音乐等方式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等;术后根据患者的手术情况予以术后抗感染护理等,并指导患者及其家属需注意的相关护理事项等,且针对患者的疼痛情况予以相关药物控制。

1.4 评价标准

采用焦虑量表(SAS)及抑郁量表(SDS)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根据WHO制定的疼痛标准评价患者的疼痛情况,其中0级为稍感不适或无痛感,Ⅰ级为轻微疼痛,Ⅱ级为明显疼痛且可耐受,Ⅲ级剧烈疼痛不可耐受;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手足痉挛、面部抽搐、喉上及喉返神经损伤等[5-6]。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及抑郁情况比较无明显区别,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焦虑及抑郁情况明显缓解,即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疼痛不适感明显优于对照组,即0级疼痛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出现并发症8例(18.67%),对照组出现23例(47.92%),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3 讨论

甲状腺激素为身体发育必需的激素,能有效促进生殖器、脑部及骨骼的生长发育,其发生病变后可对患者机体功能产生各种影响[7-9]。本研究中针对甲状腺激素病变患者予以手术治疗,且在患者及其家属接受并配合的情况下予以不同的护理方法,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方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具有较为明显的积极影响,具体表现为研究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等不良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此结果与张青丽等[10]与邹玉萍等[11]在相关文献中的表述相类似。分析原因:研究组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予以术前指导,即针对患者对医院及病房不了解等情况及时予以相关介绍,缓解患者因对陌生环境的不了解产生不良情绪而影响病情及手术效果。同时针对手术患者对手术内容及操作水平不了解而产生焦虑不安情况,可通过介绍手术成功案例及主刀医师的业务水平等情况,取得患者及其家属信任的同时,强化患者的治疗依从性[12-15]。因此患者在对相关手术操作及注意事项了解的情况下,主动及时配合手术,不仅对手术效果具有积极影响,且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对预后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本研究中针对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不适情况予以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即研究组患者的0级疼痛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分析原因:研究组患者在护理人员的精心照料下,及时关注生命体征及情绪变化情况,予以相关止痛方案,且根据患者的具体耐受情况予以调整。患者的物理干预效果相对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且研究组患者在术前指导过程中已经了解到术后可能出现疼痛情况,即在充分的心理准备下能够相对较好地接受疼痛感,并采取自我调节方式缓解疼痛情况。通过护理人员采用的转移注意力方案,患者及其家属积极配合,其术后康复情况也会相应改善,因此在研究结果中显示研究组患者并未出现疼痛难耐情况,即术后疼痛情况发生后不会影响患者的手术及预后效果,可对患者的术后恢复产生积极影响[16-19]。

第8篇:纪律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学生;纪律意识;培养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只有六七岁,这些孩子好奇、好动、爱表现、爱模仿,纪律意识较差。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力的训练和自觉纪律意识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小学低段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本文探讨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纪律现状,并提出了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纪律意识的策略,供大家参考借鉴。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纪律现状

1.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通过课堂观察,百分之八十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分散,后半节课尤为明显,容易离开教师的教学内容。有的无所事事,有的做小动作。低年级学生课堂纪律意识不强,百分之六十的学生随意说话现象严重,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对,或即使知道这样不对,但是并不能自觉改正。

2.欠缺认真倾听的习惯。大约百分之七十的低年级学生不会倾听老师和发言人的发言,许多学生认为认真倾听就是专心听老师讲课。在随堂观察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不善于听取同伴的发言,着急发表自己的见解,往往喊着“老师我”,有抢答现象。但对于别人说什么并不在意,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部分学生喜欢发表各自的见解,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来修正自己的答案。

3.作业习惯普遍比较差。小学低年级学生做作业的姿势普遍不端正,需要教师与家长反复提醒。学生不良的姿势为:头趴得低,作业本斜放,握笔很低,大拇指压着食指,“一尺一拳一寸”能做到的学生很少。作业字迹不端正,涂改随意,不整洁,不能很好地达到字迹匀称、端正、美观的要求。

二、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纪律意识的策略

1.要加强正面的纪律要求。班主任教师要为每一位小学低年级学生讲清楚学校课堂纪律的内涵,要引导他们讲文明、懂礼貌、不打架斗殴、不影响他人学习,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课、认真听取并尊重他人的课堂发言、积极而主动地思考问题,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疑而问,并有目的地训练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要求他们做守纪律的乖孩子,教给他们自我评价的方法。同时,要让学生自我评价、树立榜样,为他们渗透自觉的纪律意识。教师要在每堂课结束时做一次总结,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注意对孩子们的日常行为和每个学生的自觉纪律表现,并树立遵守课堂纪律的榜样,这样做有利于渗透自觉纪律意识,对于培养他们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意识,培养他们正确认同他人的优点,养成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要加强对学生的熏陶启迪。当前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较差,随着计算机科学、信息网络的开展,学龄儿童通过各大媒体,通过市场经济可以学到不少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外界环境影响的开放性与家庭教育的感染熏陶,使当代小学生的视野远超出其年龄范围,再加上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的特殊性,更增添了他们童真中的任性特色。作为小学班主任要具备多方面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情境适时地调动自己多方面的才能,创设愉悦的课堂教育教学环境,使学生将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将有意注意的时间延长,并借助儿童已经拥有的知识经验、兴趣爱好,使学生在愉悦中轻松地获得知识,训练能力,寻求发展,完成教学任务,并促进其自觉纪律意识的形成与优化,直至变成一种自觉的潜意识。

3.要学会引导学生认真听讲。在教学中,可以适时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引导学生认真听讲。一是采用注视的方式引起该学生集中注意力,以达到控制课堂的目的。二是运用自己的有声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运用儿童化的语言、故事性地讲述图片内容,吸引那些走神学生的兴趣。三是运用暗示法,如走近学生轻敲桌子或轻拍学生,暗示其注意。四是运用表扬引导,发现有个别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时,夸一些坐得端正、仔细听课的学生。低年级的学生,都有想被表扬的心理,所以表扬其他人,也能一定地促进其他学生也想受到同样的表扬。

4.要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及效果。在小学课堂纪律问题上,我们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一方面也要提高课堂教学对他们的吸引力,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去,因为良好的课堂纪律不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老师最终还好要用课堂教学艺术去吸引学生,用富有童趣的语言,精心设计的问题来启发学生,注意表情,动作,让学生产生凝聚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钻研教材、设计教学过程,以及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都用心地去思考、反思,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方式引导教学,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我所创设的数学活动中,让他们在快乐、有趣、有挑战性的活动中学到知识。

三、结语

总之,小学低年级班主任要充分认识了解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纪律现状,对他们加强正面的纪律要求,强化潜移默化的熏陶启迪,同时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及效果,真正培养学生们的纪律意识,为打造高效教学课堂、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海燕.强化理论在小学低年级课堂纪律管理中的运用[J].《教育探究》.2010年第02期

[2]雒焕国.引导幼儿自己制定纪律.促进幼儿的道德内化[J].河西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第9篇:纪律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思想教育;现状分析

注:作者:张振丽 论文题名〔学校思想教育现状分析〕2009年12月获全国中小学教育论文一等奖。

当今教育界中最受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就是如何加强对青少年儿童的思想教育。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并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这一番话不仅给学校教育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而且进一步强调了学校加强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纵观近几年来的学校思想教育的现状,的确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思想教育有所削弱。实践证明当前学校思想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如下几方面:

一、 学校教育思想单一化

从学校思想教育的内容来看,学生在校所接受的教育主要以书面为主,不仅内容单一,其形式也单一,大多是口头上的教育,缺乏实质性、针对性的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方法单一,教育途径单一。

二、学校教育教书与育人脱节

目前,大多数学校存在的共性问题是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文化教育轻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所追求的智育第一,只注重了教书而忽视了育人。青少年犯罪低龄化的一桩桩案例证实了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是学校思想教育的薄弱环节,也是教书与育人相脱节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三、 学校思想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相脱离

由于学校思想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结合不紧密,而导致学生把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带进学校,如个别学生品行不端,有小偷小摸现象,脏话秽语,打架斗殴等。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再次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然而从目前学校思想教育状况来看却不尽人意。现在的学生发展趋势是早恋现象、犯罪现象日益突出。在调查中发现他们的世界观是“家”字,人生观是“我”字,价值观是“钱”字。

四、 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隔离

单纯的学校教育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同志指出:加强思想教育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但前些阶段学校思想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不紧密,因而出现了“十多十少”的现象:好吃懒做的多了,吃苦耐劳的少了;拜金主义多了,马列主义少了;依赖父母多了,自食其力少了;书本知识多了,社会实践少了;喜欢表扬多了,接受批评少了犯罪率高了,法制教育少了;自由散漫多了,自觉遵守纪律少了;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教育少了;关心自己多了,助人为乐少了;课业负担重了,参加活动少了。从以上问题中不难看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都存在相互联系不足,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没有做到多管齐下,缺乏综合管理,没有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五、学校德育组织机构效能发挥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