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文化管理范文

网络文化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文化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文化管理

第1篇:网络文化管理范文

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与伦比的方便快捷,在很多方面都带来了创新,但是与之并存的是它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内容广泛的同时,也带来了黄赌毒等危害极大的东西,在环境开放的同时,一些人在网上散播传谣,危言耸听,在传播快捷的同时,一些垃圾信息随时会蹦进我们的眼睛。所以如何正确认识网络文化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事实上,网络文化和传统文化一样,都需要留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因为网络的优势忽视它的缺点,也不能因为它的缺点抹杀它在生活中的作用。我们在享受网络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应该对一些糟粕进行监管过滤,让网络在生活中发挥最大作用。

二、网络文化对高校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

网络世界无奇不有,就像一个巨大的漩涡,吸引人们去一窥究竟,基于网络文化的特点,当代大学生成为了这种文化下的一支庞大的固定受众群,而因为大学生思想未能完全成熟,抵御诱惑的能力稍弱,网络在他们身上的体现更多的是休闲娱乐,有的还会不能自拔。

1.网络文化对高校管理带来的挑战

(1)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影响。网络连接着世界的各个角落,但由于信息技术的良莠不齐,西方世界的网络技术相对发达,因此在网络世界中,很多地方都充斥着与我们自身价值相冲突的东西。这些东西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渐渐让人对自己产生怀疑和迷惑,最后放弃自己原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投入到对西方世界的无限幻想中去。

(2)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意识和行为方式的影响。由于网络世界的隐蔽性,很容易让人放纵自己的行为,使人对行为界限的意识变得模糊不清。很多大学生在网络上不愿意控制自己的情绪,碰到自己不喜欢的事物就肆意谩骂污蔑,久而久之,自己的道德准绳就会产生偏差,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都抱着一种不会被发现,不会被追究的侥幸心理,这种影响是深层次的,对校园文化是致命的打击。而一旦沉迷于网络,就会对网络产生依赖,无法抽离,习惯在网络中寻找安慰和,因此忽略现实世界的家人和朋友,渐渐变得自卑自闭,甚至做出一些乖张的行为,走上犯罪的道路。这些都是网络文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影响着学生的同时也冲击着高校学生管理体制,给高校学生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2.网络文化对高校管理带来的机遇

(1)网络文化对高校管理工作的促进。网络也是文化的载体,甚至在很多方面超越了传统的校园文化,一个良性发展的校园网络文化,不仅能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生活氛围,更能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创新平台,改善人际关系,丰富业余生活。

(2)网络文化为高校管理提供更多方法。学生应用网络学习,管理者也可以应用网络进行管理。随着网络的兴盛,传统的以教室和老师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开始弱化,一些新型的管理教学模式越来越得到学生们的认可和接受。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应用网络平台管理更容易产生凝聚力,对学生问题的解决能够更加迅速有效,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也有利于探索新型的管理方法,为高校管理提供新手段。

三、网络文化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对策

诚然,网络诱惑对一些大学生是难以抗拒的,但正如前面所述,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就需要高校管理者要正确认识网络文化对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顺应形势,实行一套符合网络文化的高校管理机制。

1.树立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理念网络的发展无法避免,要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和作风尤其重要,这就需要管理者从学生的思想着手,宣传正确的网络文化,及时矫正校园网络中出现的不良之风,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理念,建立和谐融洽的校园网络环境。

2.建立专门的网络管理系统无论是事务工作还是教学工作,网络发挥的作用都是不可小觑的,高校管理工作应该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全方位的网络管理系统,这样不仅能提高办事效率,也能促进校园网络环境的构成

3.构建由上至下的网络文化氛围管理网络就要熟悉网络,管理者应该加强自身对网络技术的认知,摒弃对网络文化的不了解和不理解,积极开展网络管理工作,由管理者开始,营造一个融洽的网络文化氛围,让校园网络文化充满阳光。

四、总结

第2篇:网络文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上网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并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文化——网络文化。网络文化是基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并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发展迅速。它对传统的校园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在学习、生活和工作等方面对高职院校的师生产生了影响。如何利用好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摒弃其消极作用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高职院校网络文化现状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校园的精神氛围,师生在这种氛围里进行学习、生活和工作,并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形成其价值观和世界观。鉴于网络的迅速普及,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校园网平台,便于师生进行资源共享、相互交流和休闲娱乐。虽然网络上信息丰富,但良莠不齐,所以,网络文化有好的一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也有不好的一面,起到了消极作用。

1.1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

网络文化有其积极的作用,第一,网络文化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网络已经成为学生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都可以求助于网络,并且可以得到满意的回答。第二,网络文化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网络的开放性和普遍性打破了传统文化传播的局限,网络吸纳了古今中外、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资源。任何人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间都可以轻松获取这些文化资源,学生也不例外,通过对这些文化资源的学习,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提升了他们的文化层次和文化素养。第三,网络文化释放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和情感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不及时进行疏导,很可能演变成心理问题。网络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发泄的渠道,他们可以通过看电影、听音乐、聊天等方式,把心中所压抑的情绪释放出来,想发泄的不满释放掉,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非常有帮助。

1.2网络文化的消极作用

当然,网络文化有其积极作用,就有其消极作用。首先,网络文化严重冲击着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网上经常接触一些西方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在无形中难免会受其影响,使学生对善恶是非、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等产生模糊的标准,盲目追求个人享乐、刺激的生活方式。其次,网络文化减少了现实生活中的交流和人际交往,学生经常泡在网上,无论是学习还是娱乐,使他们减少了现实生活中面对面的交流,遇到什么事情首先想到的是去网上寻找解决方法,使现实生活中的感情越来越淡薄,长此以往,其会削弱人际交往的能力;最后,网络文化冲击着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网络上的资源具有开放性的特征,资源的使用没有具体的法律和法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陷入沉迷的境地,比如玩网络游戏,而学生处于一种无法自我控制的状态时,会表现出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2高职院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对策

基于对网络文化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的分析,高职院校应拿出有效的建议与管理对策,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积极的作用,尽量避免其消极作用。(1)提高对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重视度,把它纳入学校的总体建设规划中。只有把网络文化纳入学校的总体建设规划中,才能真正重视网络文化的建设,才能发挥各个职能部门的功能,群策群力,分工合作,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保证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使之成为帮助学生提升能力的平台。(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全面推进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这支队伍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深厚的计算机知识,这样在传播网络文化的过程中,才能很好地过滤网上的不良信息,才能利用好网络上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正确引导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学校就要出台相应的对策,对教师提供进修和培训的机会,给予其各种奖励,以激励他们向这方面努力;在评聘职称上,向这方面的人才倾斜,提升他们的待遇。总之,所有的对策都是为了提升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进而建设和管理好网络文化。(3)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建设贴近学生的网络文化,凸显学校网络文化的特色。学校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把网络文化打造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品牌,把本校的文化底蕴融入到网络文化中,建立属于自己的精神文明和学术文化。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把网络文化创建成以学生为本,一切为学生服务的内容体系,发挥其引导和教育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热情。多投入一些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校园里学生可以方便上网,在网络上多开发一些学生喜欢的板块,比如论坛、成果展示等,使学生有说出自己想法、展示自己成果的地方,多展示一些积极向上的信息,这样可以让学生对网络文化有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这样网络文化才能被充分利用。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勇飞,王建新.新时期我国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4).

[2]周娜,崔征.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心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5(8).

第3篇:网络文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制

0引言

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文化平台及建设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作为高校师生网络思想和价值观展示和体现的重要阵地——网络文化平台,其已经在实际运行中显示了重要的影响力。高校学生网民逐步加大,增加了网络盲区,移动网络和新型网络工具对校园网络文化产生了冲击,加上高校网络文化管理存在的局限性,使得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制研究成为题中之义。

1研究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制的重要意义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化已经与社会各个行业紧密相关,校园网络文化也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潜移默化地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思想观、世界观产生着影响。构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制不但是基于培育优秀新一代年轻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是促进高校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战略选择。另外,高校网络文化还对我国现代教育体制改革、高校办学理念、高校教学方式等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综上,开展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制研究,是塑造健康校园文化,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需要,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学校管理、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是进一步丰富高校网络管理和建设理论、指导高校网络文明工程实践的具体举措,也是适应宏观形势发展的政治需要。由于网络自身的特点,其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为网络文化研究带来了源源不断的题材,其管理机制也必然要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完善自己,否则就会停滞不前,反而阻碍了高校网络文化的建设步伐。因此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制研究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促进其不断完善和创新,从而反过来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指导。

2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制的研究内容

2.1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一词是舶来语,原本的英文词语为“cyberculture”。随着社会步入网络时代,近几年“网络文化”一词在我国社会中出现的次数逐渐频繁起来。我国的匡文波是国内最早研究网络文化问题的学者,他将网络文化定义为“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为物质基础,以发送和接收信息为核心的一种崭新文化。这是一种与现实社会文化具有不同特点的文化”。之后,很多学者也参与了网络文化的研究,并逐渐对其定义进行了完善。当前,大多数人承认的网络文化的定义为:基于网络信息传播技术,通过一定的网络行为而形成的网络信息资源及在网络环境中人们的认知、体验、观念、信仰和情操等。

2.2校园网络文化

校园文化是当代社会文化在校园内部进行的折射,同时也是一个学校历史传统的积累与沉淀。从校园文化中可以清晰地反映出现代大学的办学水平、教育特色等,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体现学校的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文化开始逐渐与校园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校园网络文化。与社会文化有差异的是,“校园网络文化”还被赋予了教育的本质含义[1]。现代校园网络文化是高校学生通过实践网络活动慢慢形成的一种文化,它是传统校园文化的一种延展与拓宽。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化的特殊价值已经逐渐显现并被人们广泛认可。

2.3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文化的特点及现状

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网络化条件下所形成的一种不断发展的校园文化。新的历史条件下校园网络文化被赋予新内容的同时,也呈现出新的特征,具体包括:数字化、虚拟性、复杂性、开放性、多元化、交互性。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文化现状表现如下:国内有一部分大学依然还将网络定义为一种技术,因此对于校园网络文化的管理以及建设力度明显不足;内容功能单一,制约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作用的有效发挥;管理体制不健全,工作机制不完善,使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管理变得效率不高;部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管理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建设管理水平不高,难以满足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要求[2]。

3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制的策略

在界定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制研究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校园文化、网络文化同步建设,利用高校网络文化管理队伍与政府部门、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等积极合作,深刻掌握高校网络文化动态,构建更加稳定、高素质的高校网络文化环境。

3.1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

领导各大高校要增强对网络文化建设引导的意识,首先,设置与大学生需求或认知相关的议题。可以提倡一种精神,树立一种典型,发动一场活动。在设置议程的议题时一定要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息息相关,与他们当前的认知能力相当,在促进他们成长的同时实现对校园网络文化舆论主导权的有效介入。其次,注意网络媒介有效覆盖,特别是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应用。增强媒介的覆盖范围,有利于信息更快更好地传达给受众。当前大学生对微博、微信的使用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在信息上,除了常规的网站之外,更需要对微博、微信公众号中的内容及时更新和跟进。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校园网络文化安全、健康的发展与传播,为现代高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推动力量[3]。

3.2抓好网络信息化基础,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基础。各大高校应该建设应急预案,保持信息通畅。在任何原因下,信息系统安全中均不可控的因素就是突发事件。通过各种措施,尽量减少其带来的影响和损失,应采取应急预案的制订,明确职责,理顺内部管理机制和体制,特别是明晰信息传递路径和处理的基本原则。另外,加强人才的引进,尤其是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大数据采集和分析专业人员、网站内容编排专业人员等。系统地、有目的地培养网络文化建设有关人员,增强思想政治敏感度,提高编辑应对水平。另外,还应该结合当前社会时代背景,开设媒介素养相关课程或者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新媒介素养课程的讲座,面向全校师生和社会人员开放,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提升社会总体的新媒介素养,为创建优质校园网络文化奠定良好基础。

3.3规范监控及管理机制

在遵循国家相关法律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校园网络文化管理制度,规范其运作机制,进一步确保网络文化的传播规范有序。各大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的引导,注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自觉地增进对网络文化的认同和维护。同时还要严肃处理违反规定的行为,进一步规范网络秩序,严肃上网纪律。另外,高校还应统筹整合网络文化资源,建立有力的保障管理机制,确保归属明确,权限清晰,对有害信息予以屏蔽、过滤[4]。

4结语

网络文化的繁荣勃兴,在加速信息交流、促进知识创新、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各高校必须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网络文化,完善新形势下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制,使校园网络真正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促进师生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参考文献

[1]兰碧仙.关于网络对话的主体性思考[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84-86.

[2]葛晨光.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管理工作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46.

[3]李瑞记.论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J].继续教育研究,2008(1):99.

第4篇:网络文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网络;网络文化;文献图书

中国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12-047-003

自从网络遍天下之后,人们的阅读习惯似乎也随之改变,众多热爱读书的年轻人,一改古人手不释卷的传统,将阅读载体转向了手机、MP5、电脑和电纸书。随着网络的运用,人们越来越青睐于在网上查阅资料、搜索信息、阅读文章。而传统意义上的以印刷型书刊、文献为主的基层图书馆,受到发展规模、场地、环境、服务等要素的制约,已不能吸引多数读者的需求,导致图书馆日益门庭冷落,业务逐渐萎缩。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国民的阅读方式逐渐由传统媒体转向数字化阅读,并呈较快的增长势头。2011年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去年增幅均超过30%,其中网络在线阅读的接触率达29.9%,增幅65.2%。且阅读时长均有增加,电子阅读器的接触时长增幅达77.7%。易观智库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第2季度中国电子阅读器销量达31.12万台。今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的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国人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增长幅度最大,其中电子阅读器的接触率增长幅度达到了200%。汉王科技董事长刘迎建在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表示:“数字出版是未来大势所趋,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电子书和纸质书将并存。

若干年之后,纸质书或许会作为收藏品存在。”在网络文化

的时代,图书会不会消亡?这个问题很难绝对地作出回答,因为未来是谁都无法预见的,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网络文化的热潮对传统的图书市场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但是在短期内还不会完全取代纸质图书。专业人士认为,从发达国家的图书市场状况来看,传统图书不会消亡,总有一批优质读者坚守,纸质书只有保证内容质量,才能留住阅读人群。网络文化产业和传统的文献图书事业是两种不同的载体,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它们各自发展的一些瓶颈和优势。

1 网络文化发展的主要瓶颈

1.1 阅读习惯问题

众所周知,电脑始终不是一个良好的阅读界面,电脑荧幕是横的,传统书本的形状确是直的。如果把传统的书本制作成电子书形态,电脑荧幕装不下传统书本的一页。这是比翻书更麻烦的事情。捧着书本、报纸阅读是人们延续了多年的老习惯了,有谁想过改变一下阅读习惯。而且,长期对着电脑屏幕,太容易让人疲劳和损伤视力,真正抛弃书报选择网上阅读的人还是少数的。而且网络环境中人们的阅读注意力容易被分散、转移,人们持续阅读时间不断减少,阅读效率也难以得到保证。多数人认为看书籍读书才是真正的读书,而电子阅读器只不过是消遣的东西。

1.2 缺乏正确的引导

“网络文化产业,拥有比传统文化产业更加宽广惊人的创造力。”上海市社科院互联网研究中心负责人张健敏认为,然而,专家也指出,网络文化目前是一柄既能够激活文化创造力、又能够破坏文化生态的双刃剑。如代表网络恶俗文化的“芙蓉姐姐”等人蹿红后,影响力迅速被网络扩散放大。不少学者忧心忡忡的指出,“芙蓉姐姐”网络文化中出现的恶俗化、庸俗化倾向的集中表现。内容部健康的网络信息,更对公众(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了恶劣的影响,旺旺导致严重过的社会问题。当下,网络出现不和谐的因素诸多,需要加强引导,采用适当的制度安排,政策设计,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更好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1.3 版权问题

互联网时代,电子图书依存的网络传播不受国界和地域限制,“复制+粘贴”手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网络上的侵权行为,版权人难以查证。而且电子书大多数都是免费的,在网上任何人都可以随意下载,确实没有合适方法进行制止。电子书的大肆盛行给版权保护带来了极大的困难。2009年韩寒在博文《文化大国》中说:“都说以后靠数字版权,但是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我所有的图书,累积十年,所得到的数字版权的所有收益不超过1000元人民币。也就是平均每年100元,平均写一本书通过数字阅读可以赚10元。数字盗版比传统盗版更加影响作者的收益,如果每个读者都乐意于看到自己的作者的免费文字的话,那么很快你就可以看见这个作者转行再也不写了。”

电子阅读器有不可比拟的优点,但也有不足之处,在可遇见的未来,电子图书代替不了纸质图书。一是电子阅读器成本很高,同样多的钱可以买更多的图书,而读者只会选择自己需要的书来读,从这个意义上说,各种电子阅读器替代图书馆起一定的收藏储藏价值更合适。此外,电子书商并没有自己的版权,完全代替纸质出版,还涉及到很多复杂问题。

2 网络文化的优势

2.1 时下所需的产生

网络技术与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的普及, 使电子书拥有良好的传播渠道; 电子产品的盛行, 使大家习惯数字形式的娱乐方式。电子书的未来, 一页书就是一座图书馆; 书里不再只有图文, 还有声光效果满足感官享受; 读者也不仅仅是读者, 更是选内容、排版面的编辑网络上电子文库、百科全书、在线刊物、专题主页既是全体认知的产物。又是“网上共同体”成员利用速度极快的搜索引擎收集用于探索和研究的材料。大量而又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再加上即时交互式的探讨和宽松的研究环境,使群体认知的创新成为可能。

2.2 信息丰富

对于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出版物,对于价格昂贵的出版物,尽管各地图书馆每年都拿出相当大的资金来补充书报期刊,但所购置的书刊,对于读者的需求,对于总的出版量来说,只是九牛一毛。而网络文化产业的兴起,实现了网络化、信息化,“一次投资,终生受益”,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3 图书馆发展的主要瓶颈

3.1 图书馆场地不足的缺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商品房、商业区的大规模开发,城市中心土地面积正在急剧缩小。而传统意义上以印刷型书刊、文献为主的藏书方式对图书馆的面积、规模有很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有大面积的藏书室、借书室、阅览室等等,还要有采编室、收发室等相关办公科室。作为基层图书馆,既无权,又无钱,加上很多地方政府对图书馆的发展建设不够重视,因此,很难会在城市中心地段建设正规化、规模化的图书馆。而图书馆如果建在郊区,则又给读者带来很多不便。有些地方的老图书馆,地理位置虽在城市中心,由于建造年代较久,规模、面积都较小,也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图书室表现出了它特有的优点,基本上只要求有一个大规模的空间,装上相应的电脑设备,就能满足读者读书、看报、查资料等各项要求了。电子网络藏书容量大,对场地大小无特殊要求,无疑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首选。

3.2 基层图书馆藏书量在逐年减少

传统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每年都要投入相当一部分的资金去购买新书、报刊、杂志,随着物价的上涨,书籍、报刊、杂志的价格涨幅也很大,原来只需几元甚至几角钱一本的书现在要卖十几元甚至几十元,而政府对图书馆经费的增加远跟不上书本的涨幅,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图书馆的购书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以印刷版为主的书籍破损快、折旧率高,每年都在大量减少。旧书毁损,新书购买量下降,导致很多基层图书馆的藏书量在逐年减少。

4 图书馆的优势

4.1 获取信息的最佳选择

作为与阅读截然不同的一种载体,纸质书有所不能取代的优点。闲暇的时候拿着一本书来读,手指触碰书页的那种感觉是所替代不了的。我们还可以在咖啡屋等休闲场所,翻开一本纸质书籍来打发休闲时光,那种惬意也是无可取代的。读者的阅读习惯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得到改变,市场向出版转型,将会有一个很长的过渡期。

有些人看书时习惯划线、做标注、评点之类,书籍对于消费者来说,除了是吸取知识的媒介,更具备一定的收藏价值,而电子书籍都是看了就删,内容时时更新,所以不具备任何收藏的价值。2011年易中天在一个某个会上说道:“那种用手触摸精装书籍的美好触感,电子阅读永远无法代替。经典作品还是要靠纸质媒介呈现,就像满汉全席,能用塑料盘子装吗?”

图书馆积淀了人类历史上所有的文明成果,那些珍贵难得的第一手原始资料,昭示着人类走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而网络上虽然有海量的信息.但信息混乱无序,良莠不齐,且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图书馆是传统的文化和学习中心,有很多读者喜欢图书馆的文化氛围和人性化的服务,书籍形式的文化作品也更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对于上网不方便和网络技术水平不高的人来说,去图书馆是获取信息的最佳选择。

4.2 不断发展的文献图书

大家都看到了网上阅读的很多弊端,都在讨论随着技术的发展可以得到解决,因此认为,它取代纸质图书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还有人认为,传统图书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必定走向消亡。但是大家都忽略了,纸质图书也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从甲骨文到竹简,从线装书到平装、精装,实体书在装订方式、呈现方式、便于携带等方面,也是在不断地适应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在数字化席卷一切的时代,出版人和图书发行商已经意识到革新生产方式的必要性,已经开始探索在电子书冲击下自己独特的生存之道。

5 在“暗战”中寻求互利共赢之路

图书馆通过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挖掘、筛选与重组,形成并提供给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产品,不但减少了用户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引导了用户去浏览和使用高质量、健康的网页内容,在促进网络文化繁荣的同时,也提升了网络文化的正面价值,抑制了负面影响。

网络对图书馆的地位、职能、馆藏、工作方式、工作人员以及图书馆之间的联系等的冲击是一个必然趋势,它迫使图书馆界必须开辟新的发展方向。所以网络文化的繁荣给传统图书馆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网络文化信息资源:从根本上改变了图书馆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推动了图书馆迈向数字化的步伐;使单一图书馆文化走向多元图书馆文化;为图书馆提出了很多新的研究课题,给图书馆发展注入了一股新的动力。

我们不会忘记电视被发明出来的时候,所有的电影人惊恐的程度,公众都说电影完了,谁还会花钱去影院呢?但是这么多年过去,电影市场依然火爆,传统纸质图书也绝不会迫于网络电子书的压力而消亡。在科技高速发展、人们生活的各方面都受到极大冲击的时代,传统的阅读方式是否会被颠覆,网络文化产业能为我们的文化产业带来什么,对“无纸化阅读”该保持怎样的态度,传统的图书出版业又该何去何从,这都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作为信息资源的集中地,图书馆也将面对网络热潮带来的冲击。图书馆除了要不断丰富自身馆藏之外,还要关注读者的阅读注意力。网络对于图书馆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是考验也是收获,两者应该共同发展,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 周洁.包学友.叶诚.图书馆信息产业化的思考.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1, (6).

2 中国图书馆学会. 21世纪图书馆:发展与变革.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3 李霞.论信息时代图书馆的继续教育,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1(6).

4 王培风.邓清屹:对21世纪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思考,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1(4).

5 马费成.陈锐: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信息资源管理,中国图书馆学报,1998(1).

6 陈希.网络文化与图书馆读者服务[J].图书馆,2007(2).

7 胡舒莉.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创新[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6(10).

8 耿有进.网络文化与图书馆文化的融合、互补和竞争性叨.现代情报。2005(5).

第5篇:网络文化管理范文

1.1设备抽象层设计

考虑到需要提供一个高效统一的管理工具,那么就需要将过去分散孤立的脚本和软件提供的功能整合在一起。整合并不是简单地将原有功能罗列在一起,而应该是有机结合,结构清晰,设计风格统一,能够便于复用。根据对当前数据中心内网络设备管理的需求分析,设备抽象层的类大体可以分为主机、交换机、存储三大类[5-6]。再具体细分,主机类又可以根据其操作系统的不同,分为Windows,Redhat,Suse,Unix等等;交换机类根据厂商产品系列的不同可以分为Brocade,Cisco,Qlogic等等;存储也可分为EMC的Symetrics,vMax,vPlex,IBM的DS8000,XIV,SVC等[7-8]。无论封装实现的是什么设备,无论底层有多么大的不同,为了便于上层集成调用,应当对上层提供一致的接口。从上层来看,无论底层封装的是什么设备,对上层无外乎两个操作,信息收集与数据录入。因此,所有的设备类都需要实现两个方法,collect与import_to_data-base[9-10]。collect方法实现从设备收集信息的逻辑,而import_to_database实现向数据库录入的逻辑。

1.2协议适配层设计

由于文中设计的是一个集中统一网络管理的工具,必须通过一些网络协议来远程操控设备。常见的网络管理协议有SSH,Telnet,Winexe等。现实中,不同设备可能共用同一种协议,同一种设备可能在不同协议之间切换的现状,也就是说,特定协议与特定类型的设备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的[11]。这就决定了网络协议的逻辑不能在设备抽象层内实现,而应该独立出来,单独设计一个协议适配层。设计良好的协议适配层类能够在不同设备之间轻松调换使用,提供了极大的开发灵活性[12]。对于一个网络协议,常见的用户场景就是,建立连接,发送命令并接收返回的文本,关闭连接。所以,一个协议适配层类应当实现三个方法,open,cmd,close。open方法用于建立连接;cmd方法用于发送命令并接收文本;close方法用于关闭连接。在设备抽象类的对象实例化的时候,只需要通过目标设备的对象的属性将协议对象动态传递进去即可。由于协议适配层的类具有相同的接口,更换协议对设备抽象层的类来说是完全透明的。

1.3自动识别模块设计

管理众多的设备的静态登记信息,如果只是依赖管理员的记忆力,或者是Excel表格,费时费力,结果也并不可靠[13]。首先要设计一个能够从网络当中自动抓取的活动IP,并识别出运行在该IP地址上的设备类型的模块。当活动IP地址被从一个子网中扫描出来以后,进一步识别设备的类型可以分为网络扫描和远程命令试探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网络扫描主要是为了下一步的命令试探缩小范围。无论是主机、交换机,还是存储设备,都会对外打开一些固定的网络服务,这些网络服务通常都监听特定的端口,通过扫描端口可以大致了解设备打开了哪些网络服务,进一步可以猜测设备可能对应的类型[14]。在扫描端口之后,进入第二阶段,发送前期锁定的几种可能的设备类型上支持的命令,再通过Perl语言内置的正则表达式搜索特征关键字。如果成功捕获到了响应的关键字,就成功地识别了设备类型。类型识别成功后,才能调用响应类型的设备抽象类,对设备进行信息收集与管理。

2自动识别模块的具体实现

2.1网络扫描部分

在第一阶段的网络扫描中,首先由Subnet类负责活动IP的获取,之后将活动的IP地址实例化为IP类的实例,之后IP类会扫描该IP地址上的哪些端口已经被监听了。这两个类依赖于Nmap提供底层功能的支持。Nmap是一款用于网络安全审计的工具,可以列举主机,监控网络服务运行情况。Nmap不仅可以扫描单个IP地址,还可以对整个网络进行大规模扫描。同时,Nmap也是一款遵守GNU通用公共许可协议的软件,可以免费地在文中要设计的工具中集成使用。Subnet类在获取活动IP地址的过程中需要使用Nmap提供的Ping扫描,需要执行命令如下:nmap–sn192.168.1.1/24其含义是,扫描网络IP为192.168.1.1,而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的网络中有哪些可以Ping通的IP地址。IP类在扫描单个IP地址上被监听端口过程中需使用Nmap提供的Intense扫描,需要执行命令如下:nmap–Pn192.168.2.1其含义为,扫描IP地址192.168.2.1上所有已经被监听的端口号。命令执行完后返回结果:PORTSTATESERVICE80/tcpopenhttp1900/tcpopenupnpMACAddress:14:E6:E4:8D:2B:E2(Unknown)

2.2远程命令试探部分

这部分逻辑通过一组工厂类被实现。当设备类型被检测完成后就会实例化响应类型的对象来完成后面的信息收集与数据录入工作。考虑到设备类型较多,都在一个工厂类内实现太过繁杂,可以将具体工作分解到若干个类中完成,每个工厂负责某一大类设备的识别与实例化工作,形成一个三层的工厂树。处理具体大类的工厂类可分为处理服务器的ServerFactory,处理交换机的SwitchFactory,处理存储的StorageFactory等等。首先由顶层的基本工厂类接收一个IP地址作为参数,然后将IP地址像放上流水线一样,依次交给每一个负责具体大类的工厂类处理,当流水线上的某一个工厂类成功地处理了这个IP地址时,就用识别得到的类型为该IP地址实例化一个设备对象出来;如果当前工厂类无法处理,则交给流水线上的下一个工厂类继续处理。要发送远程命令首先涉及到选用什么网络协议的问题。网络协议一般都会监听固定的端口号,这就是所谓知名端口(见表1)。通过查找知名端口表就可以知道网络设备打开了哪些网络协议的服务。通常,打开22号端口意味着设备打开了SSH协议的服务器,这是一台Linux或者Unix系列操作系统的服务器的常见配置。这种情况下,工厂类就会调用SSH协议,发送Linux或者Unix系统上的命令,然后尝试从返回的文本捕获预期的关键字。可以看到,ServerFactory在处理的时候,首先检查22端口是否已被监听。发现22端口已被监听之后,则通过SSH协议连接目标IP地址,发送Linux和Unix系列操作系统上的uname命令,如果从返回的文本里捕获到“Linux”,表明目标服务器是一个Linux服务器,如果捕获到“AIX”,表明目标服务器已经安装了IBM的AIX操作系统。

3网络管理工具的完整运行流程

整个工具运行时的完整流程如图3所示。scan_network是整个程序的入口点,通过-n选项传递一个网络地址及其子网掩码,Subnet类会找出这个网段里的所有可用的活动的IP地址,然后为每一个IP地址调用scan_ip。在scan_ip中,BaseFactory会被调用,它会依次尝试使用StorageFactory,SwitchFactory,Server-Factory来处理这个IP地址。每个工厂类都会检查该地址上有哪些端口被打开了,然后使用命令尝试识别设备的类型。类型识别完成后,就会为该地址实例化一个设备对象,调用它的collect方法收集信息,然后调用import_into_database完成数据录入。

4结束语

第6篇:网络文化管理范文

1文档一体化是机关实现行政管理信息网络化的内在要求文件与档案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文件与档案同源一体。文书工作是档案工作的基础,文书工作的质量关系着档案工作的质量,没有文书工作就没有档案管理工作。档案产生于文书部门,是将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料经过立卷归档转化来的,它们是档案的前身和源泉。档案是文书的变体、精华和归宿。所以,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的物质对象是一致和统一的,二者具有内在的密切联系,是文件与档案实现一体化管理的理论基础。

文档一体化历来是档案界改革的热门话题,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档案工作者立足于系统理论的应用,借鉴西方文件与档案一体管理的模式,从理论上明确提出了文档一体化的可行性发展思路,并且断言:文档一体化是机关行政管理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趋势。这种预言正随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迅猛发展的机关行政管理信息网络化逐步成为现实,不断为人们所接受。这是因为以往的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的分流,已不能适应机关信息共享和管理信息网络化的要求。比较而言,文档一体化的管理方法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机构改革后机关在减员增效的要求下,人们只能去寻求科学的管理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今天,人们正从机关网络信息共享和效能建设的视角,再次关注文档一体化和机关行政管理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2文档一体化与机关行政管理信息网络化互为条件互为补充

所谓“文档一体化”就是将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纳入一个网络化办公系统,特别是计算机管理系统,一次输入,多次输出,从公文产生到运转的每个环节上,尤其是在公文向档案转化的关键环节上,都能体现档案工作的要求,使文档实体一体化、管理一体化、利用一体化、规范一体化,实现文秘工作与档案工作规范化衔接和信息共亡当毛矜。

2.1文秘工作与档案工作规范街接是提高档案质量的基础

文秘工作是办公室的主要工作之一,机关行政管理信息网络化对文秘工作的规范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秘工作和档案工作衔接的主体是公文,公文是文秘工作的主要产品,档案来源于公文,高水平的档案管理工作是建立在规范处理公文的基础上的,文秘工作是档案工作的前提性、基础性工作,它们是既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两个基本方面。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规定,公文用纸一般用60克每平方米至80克每平方米的胶板印刷纸或复印纸,型号为国际通用的A4型。装订要求左侧汀,不掉页、漏页、压字等,钉脚整齐,否则就会影响公文的严肃性、美观性和档案的完整性。版记是文书部门和档案部门相互衔接、川页利实现“文档一体化”的一个重要标识,尤其是主题词的选用不准确或自拟自编,更会给文件归档拟写案卷标题造成困难,增加“文档一体化”的操作难度。《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公文有13种,但实际应用时“决定”和“意见”不分,“请示”和“报告”不分,“通知”和“通告”混用现象等时有出现,这不但削弱了公文的作用,而且也为档案管理留下了后患。此外,底稿不齐,编号不规范,归档原件是传真纸不经过复印就归档,撰写文件材料及领导签字不用碳素或蓝黑墨水笔等,都使档案的真实性受到威胁。

2.2保护电子文件安全是档案馆(室)的新课题

随着机关行政管理信息网络化的逐渐完善,电子文件将成为档案的主体,保护其安全自然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电子文件的形成、处理、收集、积累、整理、归档、保管和利用等各个环节都有信息更改、丢失的可能性,建立并执行一整套科学、合理、严密的管理制度,从每一个环节堵塞信息失真的隐患,对于维护电子文件的原始性、真实性十分必要。维护电子文件真实性的管理措施涉及从电子文件形成、处理、收集、积累、整理、归档到电子档案的保管、利用的全过程。

电子文件形成后即成为电子文件档案,应及时进行积累,以防止在分散状态下发生信息损失和变动。机关办公活动中形成的公文性电子文件,一经定稿就不得进行任何修改,CAD电子文件的更改要经过必要的批准手续。收集积累过程中的一切变更都应记录在案,对收集积累起来的电子文件要有备份,归档时要进行全面、认真的检查:查看内容是否齐全完整、真实可靠;相应的机读目录、伺服软件、其他说明是否一同归档;归档的电子文件是否为最终稿本;电子文件与相应的纸制或其他载体文件的内容及相关说明是否一致等。在技术方面,应查有无病毒,读出信息的准确性等。

归档的电子文件应使用光盘作为存储介质,对所有归档的电子文件应做写保护处理,使之处于只读状态。对电子文件要定期进行安全性、有效性检查,发现载体或信息有损伤时,及时采取维护措施,进行修复或拷贝。电子文件存档后不得外借,只能以拷贝的形式提供利用,防止无关人员对电子文件系统的非法访问,防止利用过程中的泄密和损历信息。科学有效地保护电子文件是文档一体化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能否科学有效地进行管理,将直接影响在机关行政管理信息网络化条件下的文档一体化进程。

2.3机关行政管理信息网络化推动文档一体化进程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政府机关中没有“文件”与“档案”的界限,按照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所有机关现行保存的是文件而非档案,从某种意义上讲,机关行政信息系统中文件与档案本来就是一体化管理的信息,也无一体化的说法。在我国机关,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同属国家行政信息管理系统范畴,是行政信息管理系统中互相衔接的工作阶段和环节,是两个密切联系的管理子系统。

文档一体化无疑将促进机关文件和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这是因为它采用的是科学的系统理论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是以机关行政管理的网络化为依托。机关行政管理信息网络化将从根本上消除各自为政、工作脱节和重复劳动对管理水平带来的负面影响,建立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新关系。对于档案部门来说,不仅能缓解档案库房的拥挤状况,而且能使档案工作者摆脱大量的重复劳动,{足进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文档一体化要求采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文件和档案实现由手工管理向现代化管理提供保证,进一步促进机关文件与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3文档一体化是机关行政管理信息网络化改革的重要方向

目前,机关文件和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文件和档案管理低水平、工作低效率和信息低利用,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机关文件和档案工作的彻底改革。文档一体化管理正是这些改革的一剂“良药”,是今后机关文件与档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办公自动化改革的重要体现。

3.1文档一体化有利于提高机关文件和档案孺索与戴践工作效率

文档一体化离不开办公自动化这一强大体系的支撑,因为它需要利用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存储、检索、数据处理、网络传输等功能,实现行政管理信息的有效共享。在文件、档案的各个管理环节,其效率都将比传统的手工管理有显著提高。同时,文档一体化也要求从系统管理理论出发,组织和协调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的运行,充分运用系统的整体效能,发挥系统最佳的管理效益,以提高机关文件和档案管理的能力与效率。因此,无论是从技术手段还是管理方法上,文档一体化都将提高机关文件和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3.2文档一体化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开发文件和档案信息资源

第7篇:网络文化管理范文

一般情况下,网络管理软件应用在网络管理的部分,其自动化的应用已经与电信、银行、金融、石油等很多部分结合在一起,成为这些企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网络管理软件的角度出发,能够将系统管理进行有效划分,对提升这些部门的工作效率有很重要的作用。市场上的网络管理软件很多,已经广泛使用包括聚生网络管理、北塔网络管理,对网络管理的正常更新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网络自动化功能管理技术分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他的整体结构和网络模式都需要采用以及管理模式,与交换机以及路由器的特点相同,能够实现总体效果的利用。当进行总体下载的时候会存在很多的隐患,当制定一个网络管理体系的时候运用组织功能模型,以及安全日志等方面的内容可以有效的负担相应的功能和方法。在应用过程中智能化的效果以及特点都很强,也是其中重要的管理协议,为网络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网络管理协议是网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SNMP和CMIP的形式,应用协议层需要面向无线连接,为管理员更好的分析和管理设备做好一定的分析,对收集相关数据以及显示数据都提供很大的帮助,其中网络管理的硬件以及网络标准管理协议与其他的管理内容结合一起,与SNMP存在不同的特点在于,整体的网络管理一些是标准化比较强。

3网络软件自动化管理的特点

网络管理软件的自动化管理在于这种软件在应用过程中,可以对下载进行控制,同时也可以进行快带流速等方面的建立,监控网页中发送的邮件等。在监控过程中,也可以实现对邮件的全面发送。上传工具在应用过程中也受到一定的管理,系统的内容在应用中可以通过FTP进行全面管理,在组织策略管理功能中,也可以跨越网络管理段,对整体网络进行有效控制,在改变权限,组成管理过程可以实现对实践以及网络跨越的自动化管理,在局部目录中将管理过程提升到更高的层次。自动化管理软件在结构方面需要相互遵循系统的规则以及优劣性指标,也是衡量网络集中管理模式的重要指南,一般包括三种分层形式。其中集中式的管理模式都是以网路信息管理作为集中管理的内容,在管理过程中有利于分层的集中管理。采用分布式管理的形式与分层的管理模式实现了网络传播的快速发展,对管理者的自动化管理工作提供更准确的管理信息,也是帮助管理者实现系统管理模式提升的重要方向。目前分布管理模式将多种集中元素集成管理,可以实现多方面的管理形式,每个元素在其中都有其特定的方向,对分布式自动化管理的提升有很重要的作用。系统在实现管理中,将多种管理者分为集中管理的重要因素,每个元素之间的相互渗透,可以与通讯协议组合起来,便于以后再开发。

4网络管理软件的自动化应用

从自动化应用的角度出发,可以将网络管理软件划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有网络存在的地方都需要进行网络管理,网路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行业都应用这些内容。另一方面,网络管理软件本身的管理对象不同,可以将其划分成不同的方面。按照网络管理软件管理对象不同,可以将网络管理软件划分成系统管理软件和设备管理软件。其中系统管理软件是针对网络进行全面管理,将软件设备深入到其中进行检测管理,其中还应用到服务器管理、网络设备以及应用系统等。很多网路管理软件的自动化应用,都是一种强化的管理软件,是自动化的根本保证措施。在应用形式方面,由互联网发出不规范性的网络信号,由于SNMP系统呈现一种简单性的管理模式,将其中的内容要与管理体系结合在一起,实现管理模式的有效提升。在灵活应用过程中,灵活性的特点在安全等方面存在很大的隐患,也就是在OSI中制定了与CMIP的形式管理结合在一起,对创建网络管理体系有重要的作用。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整体网路管理体系一般都运用三种模型进行管理,其中包括组织模型、功能模型、信息模型以及信息模块等多种内容,当安全日志以及总体治理方式改变的时候,由于CIMP的设计方案比较复杂,实用的费用很高,很难被广泛应用到系统管理中,应用过程也很难被推广,主要原因在于实施的费用很高。CORBA属于公共对象的请求,他与以前的网络结合对比,对技术的规范性以及网络的分布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对分布网络管理技术的产生以及对象网络管理系统的开放性提升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5网络管理软件自动化应用的详细分析

网络管理软件自动化管理涉及的内容。聚生网络自动化管理。客户可以根据具体要求在相关网站下载聚生网络管理软件,然后按照要求进行激活操作,激活以后就可以使用。聚生网络管理软件的好处非常多,最重要的是在应用的过程中并不用调整网络结构。这种管理软件的自动化应用可以实现对宽带的动态监测,精确控制。管理人员可以全面掌握网络资源的使用情况,有利于实现资源的自动化科学化利用。防止黑客,实现对网络的自动化管理。软件在控制过程中,集成了全面的自动化、智能化的节能监控,同时也强化了监控信息的安全性,是最有效的网络监控软件。控制过程中,操作简单,对网络的环境没有任何要求,可以安装在网络管理任何一个软件中,可以实现对外网站链接的全面监控。该种软件的控制力非常强,可以全面控制网络协议,对其中包含的一些国片软件等都进行全面监控,减少任意类别的软件攻击,反攻击性也非常强,可以检测到局域网的终结者,可以称为网络剪刀手。在应用范围这方面,网络系统自动化管理软件从宏观角度分析,主要应用在银行、电信、金融等很多行业,其中存在很多不同的划分方式。系统软件是对整个网络管理提升的重要保证,对实现网络自动化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系统进行深入管理的时候,会全面检测整个网络,相关的设备管理厂商在推出管理过程的时候,可以很好的对网络设备进行管理。市场上网络管理自动化的软件很多,很多软件都能满足广大人员的需求,但是从总体的效果出发,软件的费用过高,不能广泛的被推广,在家庭哨兵管理软件中,可以实现更经济的管理模式,具有广阔的应用环境,也是计算机网络管理软件自动化管理的根本方式。

6网络岗与家庭哨兵网络管理软件的自动化管理

网络岗自动化管理软件,在相关的网站下载,激活以后就可以正常使用,可以通过系统对整个网络进行全面监控,适合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进行自动化管理。这款软件具有以下功能:可以实现对邮件、传输文件、屏幕信息、注册表信息、流量等进行全面监控,同时也具有报表统计的功能。家庭哨兵是针对家庭进行管理的网络自动化管理软件,在应用过程中,占用的内存也很少,应用过程更加简单。可以限制上网的时间。在任务栏中也可以看到一些程序在运行。特点在于只能访问规定的软件,只能在限制时间内使用QQ,超出时间,QQ程序自动停止。

7结束语

第8篇:网络文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海洋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网络应用

在社会信息化的大环境下,数字化建设已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信息基础水平的重要标志。海洋档案的管理作为社会信息资源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正面临着数字化时代的挑战。随着电子文件的大量出现,档案理论界对于电子文件是否应该转化为档案材料也从争论转为接受,这一革新要求我们改变原有对文件档案的理解,顺应技术发展趋势,更好地进行海洋档案管理工作。

1海洋数字档案的概念和特点

在1996年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上,美国的《档案与博物信息》编辑D.比尔曼以《虚拟档案》为题,第一次提出了与物理档案(Physicalarchive)和实态档案库(Physicalrepositoriesofarchives)相对应的虚拟档案(Virtualarchives)。国际档案理事会对数字档案的定义是:通常以代码形式记录于载体,如磁盘、磁带或穿孔卡带之上的文件档案,它的内容只能通过机器来利用,并根据来源原则来组织安排。以此类推,海洋数字档案就是以代码数字形式记录于载体,如磁盘、磁带或穿孔卡带之上的海洋方面的文件档案。数字档案改变了传统的档案载体形式与档案工作意识。数字档案的载体与传统档案的载体有很大区别,包括存贮电子文件、信件、图纸、报表所形成的软盘、光盘、硬盘和磁带等。数字档案中的信息资料不以传统的笔墨纸张等直观的形象出现,而是通过二进制代码以数字形式存贮,成为肉眼不可直接识读的记录符号。档案信息传输平台数字化,当档案信息在完成数字化后以数字形式存在时,数字网络系统就将成为其主要的传输平台,为档案信息的快速流动提供可能,通常是以网站方式提供相关档案服务。海洋数字档案也有着与其他数字档案相同的特性。

2网络环境下海洋数字档案的安全隐患

在数字化的过程中,由于受载体的转换条件、存贮介质的稳定性和技术操作等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海洋信息的丢失或删改,却不易被察觉。

海洋电子文件的信息共享带来了一些不安全因素。以计算机为载体的电子文件,不同于以纸张为载体的纸质档案,它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和人员的限制随意阅读,并且信息容量巨大,传输快捷,这种电子文件的共享性和易用性是其网络化运作环境决定的,是一种进步和发展。同时,也给海洋电子文件带来了不安全和泄密因素。

目前的档案保护规程主要针对纸质载体制成材料的耐久性、保存环境等方面来进行,缺乏对电子档案长时间可靠保存的经验与技术。实践证明纸质载体的档案在一定的保护条件下可保存达上千年,而电子文件的物理载体寿命却远不如纸质档案,磁性载体档案的寿命最多只有十多年,光盘载体的寿命也不超过I00年。另外,纸张的损坏很容易被发现,但电子文件载体的损坏只能由设备检验。此外,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保存的格式和载体都在发生变化,使得早期数字档案难于“阅读”,例如现在面对一个保存在5英寸软盘上的Wordstar格式的文件,恐怕大多数读者都会束手无策,而这只不过是20多年前主流格式与存储载体。

由于网络技术本身的安全隐患导致泄密。Internet/Intranet技术本身就不是一种很安全的信息传输方式,网络上的任何信息都是经过重重网站分段传送至目的地,任何中介站点均可以拦截、读取、破坏甚至篡改信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攻击手段也越来越多,攻击工具的破坏力越来越强,而安全技术是一种在对抗中被动发展的技术,它总是滞后的,这样就导致了网络的脆弱性。此外,网络硬件也是经常被忽视的但风险极大的泄密途径,主要方式有电磁泄露、非法终端、搭线窃取·后门程序等。

管理人员不足,技术水平有限。据有关资料显示,90%以上的档案管理人员没有受过正规的计算机安全培训,他们缺乏计算机与网络的相关知识,缺乏对档案信息网络的安全意识。

3网络环境下实现海洋数字档案安全的对策

如前所述,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数字档案及海洋数字档案的安全保密问题日益突出,为严防密从网泄,确保电子文档安全,应在管理、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3方面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与措施。

3.1管理方面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海洋档案信息数字化是信息时展的必然趋势,海洋档案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网络中的档案信息,不能认为只要把电脑管好了,信息没有丢失,就是做好保密工作了。海洋档案管理人员自身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树立高度自觉的档案信息安全防范意识。海洋档案管理人员要更新知识、技能,努力学习掌握档案现代化管理、计算机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技术,加快从传统型档案管理人员向现代化档案管理人员的转化。同时,海洋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采取相应措施,从政策、待遇等方面培养和激励专业技术人才。要通过在职教育、短期培训和学历教育等多种渠道和方式,提高和更新在职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充分调动海洋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推进海洋档案信息化建设作贡献。

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在海洋数字档案安全管理中,除了采用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之外,更重要的是海洋档案管理部门还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完善一些制度。如,确定本单位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等级和安全管理范围,制定档案网络操作使用规程,用户身份认证制度,电子文件的接收、保管、检索、查询和网络安全等制度,使安全管理具有可操作性,形成海洋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体系。

3.2网络安全方面

硬件设备安全。涉及海洋电子文档的计算机应做到专人专用,使用的移动储存设备也应做到专用,不可混用。对于网络设备应该尽量使用通过保密检测的设备,不要盲目追求新产品、新技术,以减少泄密渠道。

操作系统安全。安全的操作系统是网络安全的重要基础,因为所有的基本应用和安全措施(如病毒防治、人侵检测、设置防火墙和安全岛)都依赖操作系统提供的底层支持。充分考虑海洋数字档案操作系统的安全性是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因为许多核心技术我国并不掌握,无法保证国外操作系统产品不存在后门程序。在海洋数字档案管理用操作系统方面要考虑以下两点:①采用的产品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源代码对政府公开;②定期利用漏洞扫描工具检测系统漏洞和配置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操作系统的安全主要通过增强身份标志与验证、细化自主访问控制、用户职责划分、强制访问控制、审计跟踪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措施来实现,这些措施都可以对基本安全功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安装杀毒软件。防病毒必须从网络整体考虑,主动防御,改变被动劣势,要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观念。从方便管理人员的工作着手,使其能够管理网络上的所有机器,如利用定时查毒功能,对客户进行扫描,检查病毒情况;利用在线报警功能,监测网络上的每一台机器,出现故障或病毒侵人时,网络管理人员都能及时知道,并作出反应。

内外网隔离。在内外部网之间,设置防火墙(包括分组过滤与应用)实现内外网的隔离与访问控制是保护内部网安全最主要的同时也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之一。无论何种类型防火墙,从总体上看,都应具有以下五大基本功能: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管理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封堵某些禁止的业务;记录通过防火墙的信息内容和活动;对网络攻击的检测和告警。

在必须使用公众网络时采用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VPN能够利用Internet或其他公共互联网络的基础设施为用户创建隧道,并提供与专用网络一样的安全和功能保障。在互联网上传输数据时,VPN可提供保密和数据加密。如果某机关档案系统设有两个或更多分支机构,或者希望用户远程访问档案网络,这种方法尤其有用。

3.3信息安全方面

海洋数据备份恢复系统。备份数据可以防止磁盘驱动器出现故障、电源断电、感染病毒和发生其他事故时丢失数据。一旦发生了数据丢失,如果按照备份规程进行了备份,那么就可以恢复数据。海洋数据备份最可靠的办法是完全备份和增量备份相结合,例如我们可以每周执行一次完全备份,每天执行一次增量备份。除此之外,还应该选择不同的数据存储介质,并将备份介质存放于不同的安全地点。

载体保护。海洋数字档案的记录载体由于它的磁性、光学性和磁光性,易受磁场、光线、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影响。海洋数字档案存储介质应存放在无强磁场干扰、避光、防尘、无腐蚀性气体的环境里,诸如温湿度的控制,存放载体的柜、架及库房应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加强工作人员责任心,提高操作能力避免不正确操作。例如,使用标识笔作标注时,会带来盘面的污损拿取时手法不正确,留下指纹中的油脂、盐分、微生物等长期依附其上,会腐蚀盘带。

数字签名技术。主要包括数字签署技术和验证技术,以解决伪造、抵赖和冒充等问题,在存储和流通过程中,保证了数字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目前常用的数字签名技术有光笔签名、电子签名、电子印章、数字指纹、数字水印、数字时间截和数字证书等。

信息加密。加密技术可以确保电子文件内容的非公开性,是保证电子文件机密性的重要方法,其目的是采取某种数字方法经信息伪装起来,使非法入侵者无法了解信息的真实含义。通常多采用“双密钥码”法。加密通信者各拥有一对密钥,任何发方可以使用收方的公开密钥加密明文后向收方发文,收方只用自己知道的解密密钥解密获得明文。由于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因此第三者很难从截获的密文中解出原文来,这对于传输中的电子文档具有很好的保密和保护效果。

双套归档制。实行“双套制”保存海洋电子档案,既在保存海洋电子档案的同时也保存对应的纸质档案,这也是在技术水平尚欠成熟的条件下解决海洋电子档案原始性、真实性问题的一种可行办法。

海洋数字档案的销毁。目前,数字档案销毁现状不容乐观,销毁随意性较大、方法不规范,为信息保密工作留下了隐患。数字档案的销毁可分为信息销毁和载体销毁两大部分。数字档案的信息销毁即逻辑删除是通过软件系统改变载体的状态,将数字档案数据从记录载体上彻底消除的一种方法,对于非保密性的数字档案可用逻辑删除的办法;数字档案的载体销毁是将数字档案的载体连同信息一起销毁的方法,主要适用于载体、一次写人不可更改的记录载体及受损伤不可修复的载体,此方法销毁比较彻底,不会留下失泄密后患。对应销毁的在网络上处于流转状态的电子文件、电子档案,属于非保密性的可做清除处理;对属于保密范围内的,要做彻底清除处理,连信息的微量信号也一点不能留,以防泄密。

第9篇:网络文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8.176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8-0-01

1 高校学生网络管理工作现状

当今时代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互联网在各个领域内都取得了不小的发展,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方面也被很好地加以利用,创建网络化信息平台解决学生的教务以及生活问题已是高校首选的管理方式。因此,本文就目前高校管理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

1.1 辅导员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

大学不同于初高中的班主任制度,一般采用的是辅导员辅助班主任工作的形式,甚至大多数都是辅导员和同学进行沟通。因此,辅导员的工作不仅仅是教育学生,还要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校的校规、奖惩制度和学生的生活琐事等,几乎包含了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为止的各种事情,任务繁多,压力较大。例如,前期的入学准备、奖学金名额、各种大型比赛的安排以及解决生活中纷争等,是“多技能、高技能复合型”的人才。

1.2 高校学生的新特色

当代大学生已不再是仅满足于书本知识的传统学生,他们快速接受网络技术技术,在如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高校学生同样具有较大的信息量,且在这样的“快餐”时代,学生做事也十分迅速,讨厌繁琐复杂的办事方法,愿意接受新的管理方法。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也发生了变化,心理年龄较过去的大学生要小,但生理方面却愈加成熟,追求自我真我,崇尚快捷方便。

1.3 高校学生熟练使用网络技术

如今的大学生是网络技术的坚决拥护者,手机、电脑、平板电脑早已流行。QQ、微信、微博以及人人网等都是学生目前交流的主要软件,高校学生现在普遍愿意在网络上进行交流。研究发现,高校学生100%都有手机,甚至相当一部分同学有多部手机,所以,高校管理工作应从网络下手,符合当今潮流,贴近高校学生的生活状态。

2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的优点

2.1 减少了辅导员的工作时间,提高了效率

传统的管理模式是辅导员通过班委开会通知等各种事宜,再由班委传达给同学的形式,如果辅导员只管理一个班级,不会出现问题,但随着大学生扩招计划的进行,辅导员供不应求。一个辅导员需要管理多个班级,此时再逐个通知就耗时、耗力,且容易发错信息,不易于管理等。但通过当今网络技术,辅导员可以建立几个微信群、QQ群,将要的信息在群消息和群公告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出错率。

2.2 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因材施教

在网络不发达的传统高校内,辅导员为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常常需要去学生的寝室,面对面进行交流,或者学生去办公室寻求辅导员的帮助等。但存在学生害羞、不愿意面对面表达自己的心情,不能全面了解学生思想,谈话内容也浅尝辄止,没有意义的现象。当今时代的高校大学生都愿意在社交网络上发表自己的即时心情,通过手机宣泄自己的情感,辅导员可以通过社交软件进行交流,避免了面对面带给学生的压力以及各种尴尬情况,还可以通过流行的表情包和搞笑段子拉近彼此的距离,这有利于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动态,以因材施教。

2.3 避免了魍撤⒉枷息模式的漏洞

传统消息的方法是层层递进的公布信息,很容易造成传话中心偏离,内容真实度降低的漏洞,且这种方式还要求辅导员与班委、班委与同学之间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只有这样才能使管理工作有条不紊。但是当出现事假、病假和时间不协调的问题时,常常会因为互相口头传递信息的不准确性影响工作结果,而高校利用信息化进行学生管理工作,可以避免这情况的出现,弥补了传统方式的不足。

3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存在的问题

学生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身影,例如,校园网、一卡通的使用,学生考试信息查询、学生基本信息查询及录用等都离不开网络技术。网络技术渗透已到决策管理、过程管理、信息管理、生活管理等领域,并将管理者从繁重复杂的工作中“解救”出来,提高了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同时也节省了工作时间。但网络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为人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隐患。

3.1 相对减少了师生交流

当今社会人们已熟练使用了各种社交软件,QQ、微信、微博、人人、知乎、天涯等各种各样的社交软件为人们提供了多元化的交流方式,高校学生更是其中的重要使用群体。现在的学生更愿意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社交工具等向辅导员请假,辅导员也更倾向于用网络社交信息,建立网络社交群,直接快捷的通知同学。这一措施有有利的一面,但也减少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情、同学情相对冷漠,不再像初高中那样以班级为基本单位,而是以宿舍为小群体,减少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难以产生深厚的情谊。

3.2 管理者网络技术不熟练

相对于高校学生网络化的普及程度,高校管理者的网络化程度并不能与之匹配。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上网时间不固定,随时可能登陆网络平台寻求帮助,即使管理者下班后仍要关注网络平台的信息,无意中延长了工作时间,占用了过多的私人时间,而高校管理者建立网络信息技术平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时间。二是高校学生是网络技术的主要使用群体,也最频繁的群体,而高校管理者并不能熟练使用网络技术,在网络技术使用方面与学生存在很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