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獭兔养殖新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养猪户应从心态上要牢记“大落预示大起”这句话,别放弃。其实现在的只是养猪微利将取代养猪暴利,生猪市场价格还在正常范围内。稳定规模,抓好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是最重要的事情。价格高的时候多赚钱,价格低的时候少赔钱。养殖户可以做好以下工作:
淘汰不良种猪,引进优良种猪。如果财力允许,猪价下跌时趁机弃旧换新,买下又便宜又好的种公猪、种母猪。加强种猪管理。母猪配种等管理工作应继续进行,因为从配种到肉猪上市至少也要9个月时间,到时猪价如何,神仙也难料,何况种猪的繁殖循环一旦打乱,往往很难恢复。仔猪行情不好时,可以考虑让母猪跳过一次期,减轻当前资金压力。做好环境管理。将健康状况欠佳的猪尽快处理掉,降低饲养密度,减少支出,改善饲养成绩,降低成本,趁此时机规范猪场管理,改善设备,净化猪群,进行如早期隔离断奶法、净空14日法、统进统出法、分段隔离饲养法等新技术的尝试,提高养猪水平。算好饲料账。饲料支出占饲养成本的75%以上,要综合考虑,降低饲料支出不能靠降低配方营养水平来实现,否则容易得不偿失。
对于小猪,要不就趁早淘汰,少损失一些,要不就用好饲料好好饲养。体弱多病的小猪应毫不犹豫淘汰,健康小猪,饲养管理则不宜做任何改变。生长前期的肉猪仍然需要好的饲料、好的管理来饲养,才能发挥最好的生长潜力。生长后期肉猪饲料配方可以适当降低营养成分,蛋白质可以酌减0.5~1.5个百分点。当然,以上只是一个基本原则,最好的饲料配方仍要依据猪的品种、采食量、季节和猪价等因素做调整。■
今春兔产品市场预测
兔毛仍将在100元/千克上下徘徊去年兔毛价格(统货)一直在100元/千克,这个价格已接近饲养成本,与饲养者期盼的价位有较大差距。虽然国内兔毛产量与已有大幅下降,但价格却没有反弹,主要是因为需求减少。今年1~8月兔毛出口同比下降20.01%,兔毛衫出口单价同比下降37.78%。兔毛及兔毛制品大多销往欧美等发达国家,受金融风暴影响大,出口数量及金额将呈持续下滑态势。去冬有收购商停收、拒收现象,目前兔毛价格短期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离不开妇女的参与、妇女的智慧、创新,农村妇女素质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全面提升她们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全社会和谐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近年来,余姚市妇联以培养新型农民为己任,“越位思考,定位工作”,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走出“三八”线,以社会发展大局为背景,积极寻找与社会各界联系的衔接点与切入点,全面开展农村妇女素质工程,教育引导广大农村妇女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提高综合素质,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
现状篇:夯实基础,形成妇女教育培训新格局
——底子掌握清。为了有利于学习培训活动组织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市妇联要求各基层妇代会组织对本村(社区、居)的女性的基本情况做到个个清。年起,为切实加强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组织开展了五星级妇代会创建活动。其中即要求基层妇代会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全面建立女党员、女代表、女能手、巾帼志愿者、全体妇女群众等群体的基本档案,促使基层妇女干部对本辖区内每个妇女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女性劳动力的培训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要求制订了相应的分类学习培训制度、计划。
——阵地建设广。为确保妇女学习培训有地方可学,市妇联要求各基层妇联、妇代会重视资源的整合利用,除了乡镇(街道)劳动力培训中心主阵地外,切实加强基层妇女组织的阵地建设,因地制宜,建立妇女学校、家庭教育妇女教育点、远程教育接收点等。目前,全市已建有216所妇女学校,957个妇女家庭教育点,305个远程教育接收站点。这些阵地在组织农村妇女开展素质工程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同时,我们还积极借助全市各中小学、幼儿园256所家长学校,女性组织、企事业单位的社会教育培训阵地等,加强妇女素质的综合培训。
——培训形式多。为满足不同层次农村妇女在求知和就业发展方面的需求,我们要求基层妇女组织因地制宜,大胆创新,逐步形成了提升女干部能力的综合型培训、提升广大女性文明素质的知识型培训、促进就业转移的的技能型培训等培训模式,努力做到多管齐下,将知识传授与科学导航相结合,将提高自身素质与就业上岗培训相结合,将基本技能培训和订单、定向培训相结合,努力提升广大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
——培训内容丰富。面对基础素质参差不齐的众多农村妇女,我们坚持因人而宜,在农村妇女中开展以转变观念、提高素质、技能和创业能力等为主题内容的多层次、多门类、多样化的综合素质培训。近年来,全市各基层妇女组织开辟了计算机、家政服务、农家乐、插花艺术、缝纫、文明礼仪等30余种不同门类的培训课程,努力实现素质培训、科技致富、文明礼仪,绿色环保、科学教子、普法维权等“六进”农家。
——专家队伍优。为努力提高学习培训效果,近两年来,我市妇联组建了多个专家队伍组织。一是加强与大专院校的联系和合作,邀请高校有关专家组建高校专家技术指导队伍,目前全市有獭兔养殖、名茶培植及制作等方面的高校专家技术指导队伍10支;二是健全完善市镇两级科技指导服务中心、服务站的市内各级专业技术培训队伍,全市有科技指导服务队伍23支;三是组织专业大户形成专业技术帮扶队伍,目前全市有蜜梨种植、水产养殖等专业技术帮扶队伍8支;四是邀请全市40余名教育专家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成立家庭教育讲师团、“教子有方”专家组织等;五是巾帼志愿者队伍由法律工作者、教育、卫生等部门组成。
——培训实效好。20年,我市各级妇女组织主办、协办农村妇女实用技术培训班250余期,培训妇女2.1万余人次,有近万名妇女就业;组织开展远程网络培训600余场,受益妇女近3万人。市镇村三级妇女组织共组织各类短训讲座农业新技术等知识讲座、咨询120多场次,发放各种资料5多万份。
特色篇:务实创新,打造妇女教育培训新阵地
——以各类政府培训中心为主阵地,促进农村女性就业、创业
一是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目标,用足用好政策资源,联合乡镇(街道)社保中心因地制宜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农村妇女职业技能培训,推动农村妇女转产转业。近两年,共有3.7万名女性接受培训,近万名妇女实现再就业。如朗霞街道妇联培训的100名缝纫工全被当地一家公司录用;泗门、梨洲等乡镇(街道)开展丝袜花的制作培训,培训妇女150多人,现有近100人在为企业加工丝袜花。
二是整合就业服务中心资源,为农村富裕女劳动力创业就业服务。利用大岚镇的丹山家政服务中心,阳明街道的就业咨询服务站,梨洲街道的巾帼就业服务站,临山镇临浦村的村级巾帼家政服务站等资源,开展职业技术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供职业咨询,介绍岗位,今年已服务近5000名妇女。如临山镇临浦村巾帼家政服务站,首期培训的50名农村女家政人员,在结业典礼上当场被当地企业一一雇用;丹山家政服务中心培训的大岚保姆,在宁波、余姚两地供不应求,出现了一保姆难求的局面。
三是开展实用技术等综合能力培训。充分利用各级培训网络、阵地资源、依托各类专家队伍,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实用技术,法律知识,文明礼仪,农业生产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生产标准化、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相关技术知识,农业经营管理、市场贸易和信息收集与应用等方面知识培训等,开展手把手的技术传授、经验交流等互助活动,提高农村妇女综合素质。
——以远程教育网络为平台,提升妇女综合素质
一是定方案抓试点。结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开展,市妇联把通过远程教育开展教育培训作为提升广大农村妇女综合素质和致富能力的重要途径。成立了农村妇女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余姚市农村妇女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对妇女培训工作的目标、任务、要求、措施、方法和步骤进行了明确,形成了完整的运用远程教育开展大规模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工作方案。为推动全市农村妇女远程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市妇联还由主要领导亲自主抓,确定了试点乡镇、街道,邀请远教办技术人员上门进行技术指导,先行开展试点工作。在试点过程中,逐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学习计划、工作措施,健全教学组织、活动登记、信息反馈等制度,在全市普及推广。
二是建阵地强保障。市妇联把建设妇女远程教育阵地,提高组织保障能力作为落实农村妇女教育培训效果的重要环节,分别在市、乡镇(街道)二级妇联设立了农村妇女远程教育辅导中心,在村一级结合妇女活动中心、妇女学校等建立农村妇女远程教育辅导站,并延伸到“妇字号”农业龙头企业、“双学双比”女能手和妇女家庭教育点20余个。目前,305个远程教育接收站点遍及全市各个村、居、社区,并已开始向有关妇女家庭教育活动点、文化中心户延伸,以确保远程教育对全市农村妇女的教育覆盖面。
三是重质量求实效。为提高教育实效,确保广大农村妇女能“进得来、坐得住、学得会、用得上”,市妇联针对当地农村妇女需求特点,收集了妇女维权、科技致富、妇幼保健、社交礼仪、家庭教育等各类课件12部,20余小时,并制作了以案说法、妇女维权、反暴力等法制宣传课件。年9月、07年3月,市妇联还分别邀请省家庭教育专家朱棣云教授、杭州市委党校马晓秋副教授作“家庭教育”、“妇女维权”等专场报告,高质量的培训讲座,同时惠及全市10000多名妇女。全市各乡镇、街道妇联充分利用各种时机,广泛组织农村妇代会委员、女干部、女党员、妇女代表、女能手、女能人、外来妇女骨干等利用远程教育开展教学活动。各村也相应制定了各自的学习培训计划,如市凤山街道胜一村妇代会,计划通过远程教育每年对全村1500余名妇女进行1遍轮训,目前,该村妇女已基本接受1次培训。
——以女性创业组织为依托,发挥培训辐射效应
一是利用女性创业示范基地,开展实地培训。如依托市科农獭兔场这个省级女性创业示范基地,一改常规培训理论与实际脱节的弊端,把课堂设在了獭兔养殖基地中,学员历时一个多月学习包括配种、养育、常见病预防和治疗以及兔皮的采收等所有实际养殖技术,使学员学到的技术更具有实际操作性。如:本地实地培训的6个女能手都发展了养兔业,其中苗美娣已有年出栏獭兔10000多只的规模。
二是利用妇女专业合作社,开展行业技术培训。如黄家埠镇果蔬专业合作社,由龙头企业——银树蔬菜有限公司为社员统一供种,统一技术培训,进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户科技致富能力;杭州湾兔业专业合作社每年组织社员进行兔业信息交流、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周边农户的养殖技术,推动了一方产业的形成。
三是利用女性创业技能培训中心,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如余姚市女性创业技能培训中心,依托市欣农兔业有限公司开展裘皮深加工培训,第一期培训100人都将在该公司就业。
目前全市共建立各级女性创业示范基地、科技示范基地6个,两年来,已开展各类专业技能培训2000余人次,其中市科农獭兔场共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兔农300多个。
——以家庭教育活动为着力点,导航现代生活新理念
一是充分发挥妇女家庭教育活动点的阵地作用。妇女家庭教育活动点是妇女代表联系户制度的深化和完善,是按照“地域相近,便于联系,便于服务,便于管理”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宝塔型组织网络,以妇女代表、妇女骨干、妇女积极分子为中心户长的每个“袖珍型”培训基地,有相对固定的10—12户妇女家庭参与,以其教育规模小,灵活性强,对应性强的特点,深受广大妇女的青睐。在教育培训中,我们充分发挥这块阵地的作用,要求基层妇联、中心户长通过充分听取广大农村妇女的意向,采取因群而异、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针对不同的年龄和文化层次,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有针对性地组织妇女群众培训学习,每年不少于4次。教育内容的安排上,除每逢中心工作时,必须及时传达市、镇、村的中心工作,宣传沟通,营造氛围外,其余相关的家庭教育等科普知识按类别进行针对性培训,注重实际需求,收到较好效果。
二是充分发挥主题性活动的家庭现代生活理念导航作用。自去年以来,市妇联着眼提升妇女群众的综合素质,在广大农村家庭中积极倡导现代生活新理念。通过编发宣传资料、组织法律进村、开展法律电视大赛、制作维权专题片等方式,倡导学法守法理念;通过发放“知荣辱,扬新风,共创和谐家园”全市家庭倡议书,组织“知荣辱,扬新风,共话和谐家庭”电视论坛,开展“十佳新余姚人家庭”评选活动等,倡导家庭和谐理念;通过组织东风小学“1+6节能环保进家庭”主题现场会,开展“绿色家庭”评选活动等,倡导家庭环保理念;通过组织科学营养生活方式咨询活动,开通“教子有方”家教心理咨询广播热线等,倡导科学生活理念;通过组织“文明余姚”组合型单亲家庭陶艺大赛,开展“浦发之约”困难母亲家庭子女冠名助学活动等,倡导全社会团结互助理念。
探索篇:正视不足,寻求妇女教育培训新举措
——调查研究,了解存在不足
一是农村妇女教育培训普及面还不够广泛。虽然各级妇联和教育、科技、劳动、农业等相关部门千方百计为农村妇女教育培训提供服务,但由于农村妇女人多面广,且文化层次及经济发展程度参差不齐,教育培训环境差别很大,目前,其接受教育培训的普及面还不够广泛,甚至还存在着教育死角。
二是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经费缺乏。由于有些乡镇(街道)行政村对提高农村妇女综合素质的认识程度不高,重视程度不够,开展教育培训所需的经费难已得到保障,限制了此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三是农村妇女教育缺乏有效的工作机制约束。农村妇女教育培训涉及面广,妇联、教育、科技、农林都担负着相应的教育职责,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工作机制,影响了各种教育资源的充分整合和合力的形成。
——积极探索,寻求良方举措
一是要大力加强面向社会,尤其是广大妇女进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教育的宣传力度,进一步促进性别平等意识及妇女自我发展意识的觉醒,培育“四自”精神,帮助妇女转变观念,增强接受教育培训、学习的自觉性,以实现“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⒈生猪出栏万头,存栏万头,分别比去年增长和;
⒉商品肉牛出栏万头,比去年增长;
⒊家禽出笼万羽,存笼万羽,分别比去年增长和;
⒋禽蛋产量吨,比去年增长
⒌肉类总产吨,比去年增长
⒍水产品产量吨,其种水产品产量吨,分别比去年增长和。
二上半年养殖业运行特点
⒈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上涨,仔猪补栏快。全市生猪散养户空栏率小于,规模养猪场生猪生产总量呈上升趋势。原创:上半年生猪生产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⒉家禽生产逐渐恢复。今年年初,由于受禽流感的影响,家禽特别是水禽生产明显滑坡,禽流感过后,家禽养殖呈恢复性增长。目前,家禽生产比去年同期略有增长,所有山塘水库边形成了有水就有鸭的良好局面。
⒊牛、羊及牧草生产有所突破。今年以来,活牛及肉牛市场保持平稳增长势头,奶肉牛工程项目的实施和各乡镇办出台的一系列扶持种草养牛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户养牛的积极性,一批种草养牛户、繁殖小牛户发展起来。养羊生产由于小尾寒羊、南江黄羊在我市落户并持续发展,养羊、养牛成为畜牧业增长的一个亮点。
⒋水产养殖模式发生变化,名优特新水产品养殖力度加大。水产养殖由过去的混养、人放天养向主养、单养、精养模式改变,立体化养殖模式在我市的一些山塘水库得到了推广。今年上半年,水产品价格直线上扬,养殖效益大大提高。名特优新水产品如:樟树银鲫、彭泽鲫、鳜鱼、淡水珍珠等一些特种水产品落户我市,并形成规模化养殖势头。
三上半年工作成绩
⒈畜禽生产由数量扩张向注重质量的无公害方向转变。
在生猪生产保持良好增长的过程中,我们以无公害生产为突破口,培植养猪大户发展无公害优质生猪,并在硬件建设和软件服务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扶助,今年,我们以发展生态牧业小区为重点,加快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步伐。
⒉种草养畜和奶肉牛工程建设有一定的发展。今年,全市种草养牛、养羊发展势头较好,养牛、养羊生产在畜牧业中的比重提高,特别是奶肉牛工程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善了肉牛品种,还培植了一大批养牛专业户,为今后牛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⒊动物防疫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今年年初,我市对口蹄疫、猪瘟实施强制免疫,使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迈出了新的一步,全市牲畜强制免疫密度达。特别是月份实施的仔猪调入准调证制度,有效地控制了我市动物疫病的传播和流行,大大地促进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⒋名优特新水产品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樟树银鲫已初具产业化规模,全市异育银鲫(樟树银鲫)养殖水面达多亩,其它特种水产如彭泽鲫、鳜鱼、叉尾鮰、中华绒蟹、南美白对虾、淡水珍珠等发展速度较快,经济效益可观。
二、下步工作要点
一抓疫病防治,严控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在动物疫病防治上,一是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抓好重大动物的防疫工作,加强消毒灭源,做到不留防疫空白点,确保防疫密度达,严防病、病发生和流行;二是狠抓动物疑难病的诊断,不断提高兽医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诊断准确率,及时为养殖户排忧解难;三是严把检疫关,重点把好“五关”,即产地检疫关、进场点检疫关、宰前检疫关、宰后检疫关、市场监督检查关,防止畜禽购销中疫病的流入和病猪死禽进入市场交易。
(二抓市场整顿,确保畜禽产品安全。
认真执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严厉打击制造、出售、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假冒兽药及其它破坏养殖业生产、经营环境的不法行为,确保养殖业顺利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三)抓队伍建设,提高畜牧兽医人员服务水平。
一是加强兽医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从业水平和服务意识;二是大力开展新技术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养殖技术和养殖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三是建章立制,狠抓全局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对本系统工作人员严格行岗位责任制和目标考核制,实行竞争上岗,优胜劣汰。
(四抓好科技下乡服务,大力推广新技术。
大力宣传和推广养殖业新技术、原创:新成果,积极指导群众引进良种,调整品种结构,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深入养殖户,开展各项技术服务,以此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为优化产业结构,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
1民和县规模化养殖业发展现状
2008年民和县规模养殖户达到6110户。其中存栏5头以上的奶牛养殖户达到466户,存栏1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户达到187户,存栏10头以上的养羊户达到4158户,存栏10头以上的养猪户达到679户,年出栏獭兔100只以上的养殖户620户。特别是生猪规模养殖步伐加快,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有年出栏万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2个,出栏千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10个,出栏百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10个,千头肉牛养殖场1个,千头奶牛养殖场1个,百头奶牛养殖场4个,万只鸡场3个。这些规模养殖户(场)的涌现,使畜牧业生产开始了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式的转变。
1.1扩大了畜产品生产总量。由于民和县经济不发达,农业生产尤其是畜牧业生产还处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过渡阶段,家庭副业式的散养生产导致了生产性能低、产品总量少。而规模养殖是农户以养殖业为主业,将主要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放在了养殖业上,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和产品总量。民和县近几年生产的畜产品中,30%的肉类、50%的禽蛋和70%的鲜奶都是由规模养殖户(场)提供的。
1.2提升了养殖业经济效益。家庭散养方式的畜牧业生产,不具备应用现代科技的能力和条件,也不注重养殖效益,如养一头猪需10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出栏,饲养时间长,产出不高,若进行成本核算,其利润几乎为零。规模养殖由于注重科技,将养殖效益放在第一位,养一头猪4个月即可出栏,利润在300元以上。
1.3对农村生产力进行了合理分工。专业化生产是现代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农民也已经开始认识到,小规模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规模生产的形成和发展,种粮大户、养殖大户、劳务付出等的涌现,使农民得以专职从事各自有优势和特长的生产,农村的劳动力得到了合理的分工。
1.4有效解决了农民组织化问题。伴随着规模生产的是逐步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专业合作社、协会、经纪人等各类社会组织的不断涌现和功能的不断加强,使农民依靠组织的力量去闯市场、参与市场,并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充实、完善和成熟。在民和现有的27个养殖业合作社、协会中,由养殖大户(场)发起的就有24个。
1.5加快了畜牧产业化进程。产业化经营是现代畜牧业的核心,规模养殖户(场)又是这一核心的有效载体。规模养殖户(场)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生产手段、科技含量,追求利益最大化,逐步形成了在一个村、乡镇或一个地区具有强烈辐射和带动能力的产业“龙头”,为畜牧业产业化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加快了产业化进程。
1.6带动了社会资金向畜牧业的投入。社会资金是畜牧业投入的主要渠道,2008年民和县投入畜牧业的资金总量达到5700多万元,而其中80%的投入资金来自社会融资。随着规模养殖的不断壮大,企业、个体业主、老板等从事畜牧业生产,投入畜牧业经营将成为一个新的亮点。
2发展规模养殖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规模养殖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一个新生事物,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尚有以下几个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2.1长期而稳定的政策支持问题。在我国,畜牧业是一个弱势产业,其做为一个产业被提出和发展的里程,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因此,抓住当前规模养殖发展较快的良好时机,各级政府和部门,要从事关农村经济发展,事关农民脱贫致富的高度,及时出台一系列的扶持、激励和优惠政策,给予广大养殖户积极的支持,营造发展规模养殖的良好氛围,并将这种政策真正落实和长期延续下去,是很有必要的。
2.2必要和长效的资金扶持问题。一个产业的兴起、发展和壮大,既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巨额的资金投入。相对于林业和种植业,畜牧业生产是一个高投入的产业。但在民和这样一个贫困县,地方财力十分据拮的情况下,依靠地方资金的扶持发展规模生产,既不现实,也不可能,依靠农户自我积累,显得十分缓慢。同时,规模户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等前期的投入过大,导致后续的生产资金严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年的生产投入,延缓了规模的形成和效益的产生。
2.3强有力的动物疫病防控问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是规模养殖的生命线,同时一些常见病、多发病也困扰着规模养殖的健康发展。在目前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及时、高效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对保证规模养殖的健康持续发展显得十分重要。
2.4标准化无公害生产问题。畜产品质量安全是当前和今后消费市场一个永恒的主题。虽然近几年通过一系列的措施,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但由于市场准入制度没有全面落实,质量标准没有强行推行,绿色无公害生产刚刚起步,使用违禁投入品的现象依然存在,标准化无公害生产的目标还没有达到。为此,在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建立生产标准和检测标准,组建一条“饲料原料—生产—畜产品—肉制品”可追溯的、全程可控的产业链,最终确保食品安全,也是发展规模养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3创新机制,促进规模养殖的持续快速发展
规模养殖是刚刚兴起的一种养殖方式,各地都在结合本地区的特点,探索着适合本地实际的模式。笔者认为,就民和县而言,要促进规模养殖的快速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创新规模经营形式,构建现代畜牧业发展新机制。首先,政府要结合产业优势、发展重点、区域布局等,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规模养殖发展规划,使规模养殖的发展在政策上得到保证;其次,职能部门在做好争取国家项目资金等“份内”事情的同时,要以企业做为主体和龙头,加强对现有的湟乳公司、獭兔公司、盛达万头猪场、永兴养鸡场、天际千头肉牛育肥场等一批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完善产业化经营体系,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通过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促进规模养殖的发展;三是积极倡导、吸引社会力量和民间组织参与规模养殖,如个体老板、私营业主、各类合作社、专业协会等,以“公司+小区+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养殖户”等的经营模式,促进规模养殖持续、快速发展。
3.2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渠道,为规模养殖的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一是建立政府投入为辅,社会资金投入为主的投资体系。即以国家的投入,吸引社会资金向畜牧业集中,使国家扶持资金起到“四两拔千斤”的作用;二是推进农村信贷体系的改革。由政府搭建、或与龙头企业合作搭建养殖业贷款担保公司,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银行与担保公司达成协议,以放大5倍、10倍的方式向规模户提供发展规模养殖所需要的资金;三是引进县外资金、加强社会融资。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改善经营环境和让利于投资者的方式,引进县外资金投入到畜牧业生产中。
3.3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强化社会服务功能,为规模户提供便利、准确、及时的服务,解决规模户在生产中遇到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使规模生产走上产业化经营之路,也是发展规模养殖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3.3.1加大畜牧科技推广普及力度。要将先进的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品种改良、饲草料生产加工贮存等一系列实用科技以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普及到生产一线。同时,在生产中大力推广适合生产需求的高新技术,如性控冻精配种改良、整株玉米裹包和苜蓿草半干裹包青贮、生物发酵床养猪、现代化经营管理技术等,提高生产水平和科技含量,提升养殖效益。
3.3.2建立比较完善的产品销售网络。根据不同地区畜产品的产量,以政府扶持和经纪人自筹相结合的办法,建立一批畜产品收购站(点),扶持一批销售经纪人队伍,形成比较完善而系统的销售网络,为养殖户提供就近、便利的销售服务。同时,要彻底改变以料抵款的做法,切实解除养殖户销售困难和收不到货款的局面,进而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
3.3.3尽快健全饲(草)料生产供应体系。一是推广整株玉米裹包青贮,苜蓿草半干青贮,以开发草业经济,培养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高度,抓好饲草的生产、加工、贮存环节,最大限度的缓解饲草供应季节性不平衡的矛盾;二是扩大套种、复种面积,通过在果园中套种、二茬复种优质牧草如燕麦、豆类或块根、块茎类饲料如胡萝卜、甜菜等,挖掘饲草潜力,保障饲草供应;三是规范饲料生产、整顿饲料市场。以政府行为依法介入饲料市场的整顿,饲料生产配方要由业务部门提供并进行定期检测。同时,扶持建立质量好、有一定规模的饲料加工厂,确保饲料市场的规范、有序。
3.3.4建立健全疫病防控体系。将重大疫病的防控放在突出的地位,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疫病防控体系,为规模养殖的健康发展提供及时、有效和有力的保障。
一、一年来所做主要工作
(一)传统农业平稳运行、稳步发展
1.今年全镇完成单季晚稻播种面积56750亩,单晚直播55600亩,其中免耕直播42356亩,机耕直播13244亩,移栽1103亩,平均单产548公斤。
2.新品种推广,按照中心统一采购,各农资点分散销售的原则,经过与市种子公司联系,经全体农资销售点人员开会统一思想。共引进单晚良种34吨,品种分别为秀水33、秀水128、祥湖914。全镇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3.示范方建设。今年在儒林村建立区级水稻高产示范区120亩,平均单产558公斤。建立村级高产示范户60户,面积234.6亩,平均单产552公斤。
4.配套技术应用,实施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面积42000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6000亩。统防统治面积1083亩。
5.发展种粮大户179户,面积10597亩。其中10亩以38亩,464亩,20亩以上141户,10133亩。
6.做好种粮大户保险工作。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参保户68户,面积7009亩,参保率达86%,完成区下达的70%的任务。
7.做好良种资金发放工作。今年共发放良种资金132万多元,其中国家级良种补助14516户,资金88.6万元,省级良种资金4362户,资金12.6万元,10亩以上大户38户,资金4640元,20亩以上大户141户,资金28.7万元。
8.蚕桑生产,全年饲养蚕种19504张,由于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比去年饲养张数略减。建设规模蚕桑小区1833亩,品种全部为“农桑—14”。
9.渔业生产在抓好全镇内塘381.5公顷、外塘精养面积61.6公顷、稻田养殖606.6公顷常规水产品养殖的同时,重点做好国家油价补贴发放工作,共发放资金115.26万元,受惠户数1400户。
10.林业生产抓好了赵家兜村、千亩山村市级绿化示范村建设,已通过验收。做好了坞仁村,邢窑村平原海防林绿项目建设。
(二)效益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快速发展,无公害基建设、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1.效益农业发展迅速。全镇农业总户数1800户,总面积18000多亩,设施栽培面积达2356亩,主要涉及水产养殖、瓜果蔬菜、果树苗木、葡萄等几大类。预计总产值9000万元,净收入4500万元。
2.特色农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以“金牛农庄”为主体的食用菌基地今年发展面积达65万平方尺,预计产量达130万斤。水蛭养殖面积达50亩,新兴产业苹果梨种植出一现良好势头,今年种植的40亩,效益可观,市场批发价达到每公斤5元。
3.农产品品牌战略得到重视。农产品品牌战略在现今农业生产中已引起广大种、养殖大户的重视,到目前全镇已注册农产品商标6只,分别是双晶梨、奥丰蘑菇、双桥水产品、得源葡萄、鑫勤稻米、中琏珍珠等,其中“中连珍珠”还获得省农产品无公害优质奖,“双晶梨”获得农业部优质产品奖。为农产品走向市场,提高品位奠定基础。
4.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取得成效。我镇今年新增省级无公害稻米基地一个,面积16000亩;新增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一个,面积1995亩;新增无公害蘑菇生产基地一个,面积85亩。到目前止全镇已认定面积已达到59640亩,分别是无公害稻米基地面积56750亩,无公害梨基地面积430亩,无公害葡萄基地面积380亩,无公害水产品基地1995亩,无公害蘑菇基地85亩。5、农业产业化生产得到全面提升,今年我镇新成立了农业产业化专业合作社3个,分别是华桥蚕桑专业合作社、赵家兜粮食专业合作社,利农湖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到目前全镇已成立专业化生产合作社有10家。其中食用菌专业生产合作社生产基地被南浔区评为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使广大种植、养殖户得到了极大的好处,统一了管理,统一了技术服务,全面提升了产品质量,走向了农业产业化之路。
(三)科教兴农工作得到加强,农民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1.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针对我镇食用菌、水产二个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发展趋势,在镇农办、镇科协的组织下,农技中心参加了吴家庄村蘑菇栽培技术和西阳村牛蛙养殖技术的科技下乡活动,10月19日又参与了市、区农业系统组织的大型科技下乡活动。活动参加人数390人,发放技术资料800份。
2.做好农民信箱工作。①完成2300人任务注册,已注册3071人,②买卖信息721条,一年来发送信件46172条,发送短信44205条,③开展万村联网工程建设,首批16个村已落实,④完成全镇6个村的农村信息化示范村建设工作。
3.做好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根据《南浔区农村劳动力培训技能培训工程》的实施和考核要求,在加强领导的同时,依靠全镇村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依托*综合高中的劳动力培训机构,全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有序推进,为了配合做好此项工作,农技中心抽调工作人员和任课老师进行技术辅导。科教兴农工作的加强,为我镇培养21世纪新型农民创造了条件。
(四)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
1.土地整理工作。*年全镇完成土地整理面积6200亩,总投入625万元,搬迁土方38万方,排灌渠衬砌49公里,主支公路填筑36公里,绿化带35公里,投入劳工20万工,新增土地指标1240亩。
2.加固加高圩堤。采用人工与机械相结合的办法加固加高标准圩堤4.5公里;完成三田洋砌石护岸341米、*塘1000米、邢窑塘200米、千亩山油车洋港400米,小农水工程拆建机埠4座,更新机泵2台。
3.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确保安全渡汛。对汛前检查发现的6方面安全隐患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制订改进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务必要求在汛期到来之前保质保量地完成,保证安全渡汛。
(五)大力发展规模化畜牧生产,加大群防群控力度,控制畜禽传染病的发生
全镇年末存栏生猪:17726头,其中母猪存栏:1249头,当年出栏生猪:44300头,产值6645万元;湖羊存栏:13450头,当年出栏4210头,产值505.2万元;兔存栏:23470只,当年出栏:37800只,产值181.4万元;家禽存栏:349877羽,年出栏:38.1万羽,产值952.5万元;禽蛋产量:5744.1吨,产值9764.97万元;肉类总产量4470.65吨,畜禽生产总产值18049.07万元;生猪生产同比增加68%;湖羊同比增加28.3%;家禽同比减少33.6%;兔子同比减少41%。全镇养猪户1959户占农户13.3%;养羊户2175户占农户14.7%;母猪养殖户443户占养猪户22.6%。
1.积极发展规模型养殖户。全镇现有规模场户:50头生猪以上养殖户67户,存栏生猪4538头;20头以上湖羊养殖户29户,存栏湖羊2717头;100只兔以上养殖户19户,存栏兔子19545只;500羽家禽以上存栏养殖户166户,存栏237170羽,分别占存栏25.6%;20.2%;83.27%;67.8%。②做好规模场的污水处理工作。在07年300头生猪规模场的治理基础上,08年确定200头治理场4个,100头治理场2个,总投入资金23万元,完成沼气池6个,计260立方,集污池180立方,氧化塘240立方,并在11月、12月分别通过省、市验收。③同时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污染零排放养殖,在周介兜设试点240平方饲养棚,生猪180头,投入资金20万元,经半年的饲养证明从饲养成本、污染处理和养殖效益都有明显的提高。④做好畜牧生产的政策性保险。特别是能繁母猪的保险,召开2次村级兽医会议专门布置对规模场动员参加生猪保险,对母猪养殖户要求保险,08年能繁母猪参加保险949头,占存栏的75%,规模场生猪保险占29%。⑤指导养殖户提升品位,提高质量,打出品牌,在原有2个二级种畜禽场的基础上,今年又申报2个二级场,并在9月份全部通过市级专项验收。到08年底止全镇共有二级场4个:其中樱桃谷种禽场1个,湖羊种畜场1个,獭兔种畜场2个。⑥开展对全镇水禽规模养殖场的调查,全镇现有水禽规模养殖户154户,存栏20.1万羽,逐步提倡转为旱养。
2.做好畜禽防疫工作,在做好春秋两季全面防疫的同时抓好平时的防疫。全年共进行禽流感、口蹄疫、蓝耳病、湖羊亚洲I型口蹄4次,组织人员524人次,①全镇划分3个防疫包干片,每片落实1人负责协调,监管,线办公室2人负责疫苗收、发调配,组织33个防疫普查免疫组,建立村级台帐33本。对规模场做到送苗到场,监督做好免疫工作,散户有村级兽医逐户做好免疫。对全镇畜禽进行免疫注射,累计免疫H5禽流感142万羽次;猪瘟3.3万头;猪蓝耳病3.1万头;猪O型口蹄疫3.4万头;湖羊亚洲I型口蹄疫2.5万头;羊痘1.1万头。同时开展兔瘟、鸡瘟免疫2次,共预防兔瘟3.48万只次,鸡瘟1.3万羽次,确保全镇畜禽生产的健康发展。②做好落实好经费,为确保免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村级防疫体系的建设,镇政府落实村兽医工作经费7.92万元(镇、村各占50%)全年防疫经费2.2万元保障了防疫工作的有效开展。③组织好疫苗的调配,今年共组织H5疫苗112万ml;O型口蹄疫11万ml;亚洲I型2.6万ml;猪蓝耳病3.2万ml;猪瘟3.3万ml;羊痘2.1万ml。超额完成任务指标,确保我镇免疫工作的数量、质量。④开展畜禽疫情的调查。面对周边地区疫情复杂的情况下,开展对全镇规模场和养殖户进行调查,共四次,特别是下半年羊痘疫情大发的情况下,做到了边调查边预防,发生羊痘有30个村728户,发病2233头,占存栏18.3%,死亡139头,占发病数6.2%。生猪发生伪狂犬病8个村,16户发病432头,占存栏2.4%,死亡194头,占发病数44.9%,消毒场地1.2万平方,用消毒药10箱。⑤做好免疫抗体检测,送省、市、区检测6个批次,采猪血清350头份;湖羊血清250头份;鸡血清250羽份;鸭血清750羽份;猪尿样400头份,通过检测都达到上级提出的要求。并分别在5月份、12月份2次通过市防疫质量专项验收。
一、解读政策,民意所向
自从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之后,各项惠农政策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等,涉及到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各个层面,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优惠条件。
作为对农电视节目,我们要在这些政策出台后的第一时间向广大农民做详细的介绍性报道,并通过对专家的采访解答农民对政策的各种疑问;此外,还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接续报道,让农民了解政策的实施情况以及好政策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的长远影响。2007年12月17日,吉林电视台乡村频道制作播出了《农机补贴这几年》,反映了从2004年开始在全省实施的农机补贴政策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如九台市农民李雨田通过农机补贴的帮助,由原来的种粮大户发展成了带领周边农户一起种植300多公顷有机水稻的公司老板,公主岭市朝阳坡村在农机补贴政策的扶持下成立了自己的农机合作社,实现玉米耕作的全程机械化,从而促进镇里的外出务工农民由7000多人增加到了1万人以上,劳务经济得以充分发展。通过这样的节目,展现出好政策给农民的利益带来的影响,给农业生产方向带来的影响,从而使农民朋友对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有进一步的理解,受到鼓舞,得到激励。
二、市场调查,找准项目
如今的农民已经不再满足于一亩三分地给他们带来的收入,搞点什么样的项目能挣钱更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但具体该种什么、该养什么大家心里就不是那么有谱了。电视节目在这个时候就应该给农民一些提示、一些指导,这些提示或指导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呢?那就是记者对市场的分析和调查,加上专家的建议。
2008年1月14日,吉林电视台乡村频道制作播出了《寒冬里的热销菜》,记者通过对长春市蔬菜批发市场以及人们常去的火锅店进行走访调查后发现,像生菜、香菜等叶菜冬季里销售得比较火爆,价格也比夏季时高很多,蔬菜批发市场每天都有30吨左右的新鲜叶菜流入市内的饭店、市场,但仅有很小一部分是由吉林当地农民提供的,大部分都来自山东寿光以及辽宁一带,专家解释说,在吉林,冬季也完全可以通过温室大棚生产叶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通过记者的这一调查,让吉林的农民清楚地看到了市场上这一实际情况,为进一步的发展明确了方向。
三、预测预报,科学防治
保证粮食安全一直是我们这个人口大国的一贯方针,粮食安全不仅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吃饭问题,更是影响经济安全、社会和谐的关键因素。吉林省作为一个产粮大省,每年受“玉米螟”危害的玉米地面积高达2000多万亩,每亩减产10%~15%。此外,水稻、大豆等大田作物每年所面临的病虫害也是非常复杂的,这些无疑对我们的粮食安全构成了威胁,那么,如何才能降低病虫害所带来的损失呢?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作好预防。
2007年末,吉林电视台乡村频道制作播出了《2008年病虫害预测预报》,专家详细地对2008年容易发生的病虫害做出了预警,如玉米螟、大豆食心虫、稻瘟病等等,并给出了相应的预防时间以及防治方法,让广大农民做到心中有数、预防有谱,这样的节目对粮食安全起到一个有力的保障作用。
四、传播技术,致富有道
对农电视节目从其诞生的那天起就担负着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教农民学技术。吉林电视台乡村频道的《乡村四季》栏目有过一句开篇语叫“要想富,学技术,学会技术好致富”,这句话随着《乡村四季》播出的这几年深深地印在了广大农民的脑海中,栏目播出的《温室大棚的保温技术》、《架子牛育肥》、《茄子嫁接》等等一系列教技术的小片子,涉及到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取得了非常好的口碑和效果。
技术是永远也学不完的,尤其是在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提出之后,各项政策对“三农”的倾斜使广大农民有更多的机会去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也就有更多的人需要从电视节目当中学习技术,同时,各项产业自身的发展也推动着新技术的不断变化。因此,现在的对农电视应紧跟产业发展的步伐,制作出短小精炼的技术片,让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迅速地应用到自己的生产实践当中。
五、倡导和谐,建设小康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目标和任务,而农民收入的增加无疑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电视节目应当号召全社会的力量帮助农村的低收入人群,这种帮扶不应该是仅仅停留在物质上的,更应该倡导帮助低收入农民一个致富的好项目,让他们也能亲身参与到劳动中去,感受到全社会的温暖,从而积极投身到小康社会的建设当中。
吉林电视台乡村频道《乡村四季》栏目曾经启动过一个电视扶贫工程,内容是让某个大型的獭兔养殖公司无偿提供给长岭县、白城市一些低收入农民种兔,并承诺如果农民养得好公司肯定回收,经过两年的运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也起到了非常好的社会效应,可以说,电视节目在这方面有其自身特有的优势。
然而,养兔作为传统产业,在全球一体化、市场瞬息万变的今天,也经历着市场、技术和成本的竞争。王道红以坚定果敢、剑走偏锋的逆向思维,大胆投身兔子养殖,目前长毛兔笼存量万只以上,引领县内外数百农家女走上养兔致富路,也使自己从一名“下岗女”嬗变成誉满一方的“养兔王”。
离城返乡为养兔
没有谁愿意享受苦难,然而苦难的确能够磨练人,王道红或许就是一个例证。20世纪60年代初,王道红出生在黄海之滨的射阳县临海镇双洋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就在王道红进入少年,梦想着通过读书改变自己命运之时,勤劳俭朴的母亲积劳成疾,一病归阴。作为家中姐弟三人中的老大,正在读初二的王道红只得辍学回家,以瘦小纤弱的肩膀与父亲一起扛起参加集体劳动、料理家务的重担。
随着弟弟妹妹们渐渐长大和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落实,王道红肩上的担子轻了许多。在县城工作的姨妈将她安排进县属海鸿集团轧花公司质检科上班。从农民到工人,这是当时很多人羡慕的事情,王道红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工作上认真负责,技术上精益求精,多次被公司表彰为“先进职工”“技术能手”。
1998年,就在王道红安心本职工作、构筑美满家庭之时,原本红红火火、效益很好的公司因不适应市场变化和迅速转型,好似一座大楼瞬间轰然倒塌一样成了一个破产企业。“下岗没什么,在家当全职太太,我养活你。”面对痛苦、不甘、无奈和彷徨的妻子,当教师的丈夫安慰她。倔犟的王道红瞒着丈夫,自己上街找事做,先后在邮局投递过报纸、在超市当过售货员。
2004年春节,王道红到长荡镇拜访好朋友王立霞,看到王立霞家喂养着上百只雪白可爱的长毛兔,又听说当地很多人家凭养兔致富时,不禁眼前一亮。
“饲养长毛兔是一项技术活,即便我支持你喂养,县城里哪有养兔的地方和条件?”丈夫对她说。
“城里容不下,我就到乡下去养。”王道红回答。在众人的不解中,丈夫只得四处托人找地方,最终在离县城十多公里外的兴庆村找到了一块地方,并拿出积蓄新建一幢拥有160个笼位的兔舍。王道红兴高采烈地带着被褥行李,在兔场安了家。王道红在养兔上是个“门外汉”,她的好友王立霞在提供仔兔和养殖技术上帮了她很多忙,加之她勤奋好学,首批20对仔兔喂养成功,当年收入6000元。后来,她又在原地建起第二幢兔舍,兔子笼存量发展到四百多只,她成了闻名当地的“养兔大户”,吸引众多农户效仿。
低潮逆势忙扩张
创业路上坎坷多。就在王道红离城返乡养兔的第三年,坚挺多年的兔毛价格一路下跌,养兔不但不赚钱,还得倒贴。她开始不理解,后来想通了,既然躲不开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倒不如积极面对它、利用它。
王道红坚信,市场既然有低潮便会有,同时认定低潮正是发展时。2009年8月,她在多次与王立霞沟通后,决定搬到养兔历史悠久的长荡镇甲候村,与王立霞合作创办一个规模兔场,兔场取名为“泓苓”,当时笼存量仅为1200只。
2010年9月,为了兔场生存,王道红与王立霞商量,另辟蹊径,从浙江、江苏引进主要供食用的獭兔1450只,取代长毛兔,边喂养边繁殖,当年出售肉兔、仔兔收入二十多万元。2011年开始,国际兔毛价格回暖,王道红敏锐地看到了商机,决定重养长毛兔,可资金问题一时成为“瓶颈”, 县政府及妇联、人社、农委、兔协等部门全力支持,先后给予她二十多万元的创业贴息贷款,帮助她扩建兔舍,支持她从浙江嵊州引进300对德系优质杂交种兔,当年就繁殖发展到五千多只,第二年便形成了万只以上规模。
规模养兔不同于零星饲养,对喂养技术尤其对疫病防治要求很高。对此,王道红有着血的教训。2012年春天的一个早晨,王道红与工人正准备进兔舍给兔子喂食,突然听到有只兔子尖叫,寻声走近,只见那只尖叫的成年兔嘴里流血,后腿蹬动几下便倒毙在笼中。她连忙逐笼查看,发现上千只兔子已经死亡。王道红一下子瘫坐在地上。她抹了一把眼泪,从地上爬起来,随即拿出手机,向曾来兔场考察过的江苏省农科院薛家兵教授求救,薛教授听完介绍,断定是疫苗出了问题。王道红明白了,为了在防疫上省点钱,她们购买了一家小厂生产的疫苗,没料到因小失大,造成如此损失。王道红在薛教授的指导下连夜补用药剂,方才保住了其他几千只兔子的性命。如今,泓苓兔场已被江苏省农科院确定为家畜疫苗临床试验基地。
“单凭老经验养不出好兔,发不了大财。”这是王道红发自内心的话。
在规模养兔上,王道红注重兔种的提纯复壮,每年都要引进纯种安哥拉中系长毛兔一百多对,与本地的德系长毛兔后代进行杂交。待仔兔长到170~180天时进行选种。她还积极推广人工授精配种技术,兔场的人工授精率已达65%以上,被国家兔业技术体系南京综合试验站授予家兔人工授精示范基地。在饲料喂养上,王道红坚持采用全价料,这样能根据不同的兔龄,按需添加维生素、微量元素,既保证了长毛兔生长需要,又降低了饲养成本,提高了产毛周期的产量。目前,泓苓种兔基地培育出的优质长毛兔每只60天剪绒最高达450克,平均只产量250克以上;90天剪粗毛最高达650克,平均只产量400克以上,较常规长毛兔产量提升30%左右。
培植产业勇担当
饲养长毛兔是射阳县农民传统副业项目,曾有过辉煌历史,然而,随着现代农业特别是高效农业的兴起,传统的养殖模式、饲养方法、经营手段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许多农户也因为养兔效益低下而空笼弃养,使得最多时拥有百万只长毛兔的“中国兔乡”空有其名,最少时笼存量不足5万只。
不愿重蹈覆辙的王道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趟出一条现代高效养兔之路,先后投资六百多万元,新建标准兔舍28幢,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笼位10 088只,内设自动供水和食槽翻转装置,既清洁卫生又减轻了工作量。所建的18吨兔肉速冻保鲜库、30吨兔毛仓储房、60吨饲料仓库、两间人工授精室和器具消毒室,以及配置的40千瓦成套饲料加工设备,为规模养兔和兔产品适时应市创造了条件。2011年5月,王道红再次投入8万元,将两幢三百多平方米的旧兔舍翻新改造成“宾馆式”种兔繁育中心,内设六百多个笼位,乳白色的扣板吊顶天花,一字形悬挂着12盏节能灯,1.2米直径的排风扇安装在墙上,4台水温式立体空调置放在兔舍两端,400个木质仔兔保温箱排列在笼位前面。舒适的环境,健全的设施,使母兔繁殖能力较常规提高近50%,仔兔成活率高达98%以上,可年向兔农提供优质种兔近万对。同时,其他兔舍也全部安装上冷风机,有效解决了夏季兔舍气温高死兔多的难题。
“技术就是效益,不服就得吃亏。”无数次的经验教训,使王道红更加懂得了科学养兔的重要。她不仅购置了大批关于养兔技术方面的书籍报刊反复研读,将新技术新经验用于实践之中,还多次挤出时间到河南、山东、浙江等地知名兔场考察取经、开拓眼界、引进种兔。她还专程到江苏农科院、扬州大学、南京畜牧综合试验站及有关市、县畜牧部门邀请畜牧专家到场指导,虚心拜他们为师。
“一人富了不算富,众人齐富心方安。”王道红以泓苓兔场为平台,在全县第一个牵头组建兔业专业合作社,先后吸纳168位有养兔积极性的农民(主要是妇女)参与。合作社定期邀请大家到兔场参观,举办养兔技术培训班,优惠提供种兔、药剂、饲料,签订兔肉、兔毛保价回收合同,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模式,解决了农户养兔的后顾之忧。在她的带动下,目前仅长荡镇笼存成兔总量突破15万只,其中千只以上规模的养兔大户已达13家。规模养殖不仅赢得了市场,而且也提升了价格话语权,给群众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2013年尽管国内兔毛市场总体不佳,但泓苓兔业合作社年产销兔肉仍达33吨、兔毛126吨,长毛兔每只年纯收入平均达到160元。今年5月上旬,在盐城市创业项目推介活动中,王道红的现代高效养兔项目荣获一等奖。
根据会议安排,现对年农村牧区及扶贫开发工作安排如下:
一、年农村牧区工作预期目标
按照盟委、行署下达的“十二五”期间农牧业工作责任目标要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不低于300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18亿斤以上,完成退耕24.4万亩,新发展绿色农业9万亩,有机农业0.8万亩,特色农业4.5万亩,完成设施农业建设1万亩。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控制在315万头(只、口)以内,其中,奶牛存栏4.5万头,肉牛存栏18万头,肉羊存栏269万只,生猪饲养量达到24万口,肉鸡饲养量达到100万只。年完成高标准旱作基本田20万亩,新增水浇地5万亩,原水浇地节水改造8万亩。完成人工造林及封山育林30.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2.6万亩,封山育林18万亩。支持新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30个,其中,以土地流转整合为主的种植业合作社11个,其他养殖业和产加销一体化合作社19个,培养盟级示范合作社6个、级示范合作社8个。“新网工程”新建乡村连锁店50个,实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950元。
二、突出重点,力推进农村牧区工作再上新台阶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深入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和规模化经营。今年政府继续安排20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和整合农牧业产业化扶持资金20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资金326万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化专项资金297万元,退牧还草二期工程项目资金1020万元,盟本级和鄂尔多斯援建补助资金3000万元,革命老区产业化建设资金500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1000万元和正在积极争取的“兴边富民”农牧业产业化资金、扶贫产业化资金、整村推进资金及自治区级奶牛养殖小区、生猪养殖小区建设资金,重点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
一是设施农业方面,结合我“十二五”时期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年新建种植面积450平方米的标准化温室大棚3000座。每个园区建设规模达到100座以上,并达到验收标准的每座大棚补贴1万元。任务分别落实在发展设施农业条件较好,群众积极性较高的镇、归流河镇、镇、镇、很镇、、镇和镇。同时,投入5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和整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资金,在农区、半农半牧区苏木乡镇建设450平方米标准化冷棚2500座。每个园区建设规模达到50座以上,并达到验收标准的每座棚本级补贴2000元,有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化项目的地区可享受项目资金扶持;投入35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通过“一事一议”的形式,重点解决设施农业示范园区的水、电、路等配套设施,使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功能更加齐,发挥更好的效益。此项工作由农业局牵头,国土、规划、财政等部门配合落实。项目实施必须做到先规划审批,后再建设,确保各项程序不漏,建设质量不差。
二是畜牧业五大基地建设方面,结合退牧还草二期工程,按照整村推进的模式新建户户养畜专业村30个,新建棚圈3400处,其中,每个专业村必须达到100户以上,每户圈舍面积不低于80平方米,每户肉羊存栏达60只以上,验收合格的每户补贴3000元;投入15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新建标准化肉羊、肉牛、奶牛(托牛所)养殖场共计15处。每个养殖场棚舍面积均在2000平方米以上,肉羊养殖场年出栏肉羊达到500只以上,肉牛养殖场年出栏肉牛达到200头以上,奶牛养殖场或托牛所奶牛存栏达200头以上。验收合格的按照棚舍面积每平方米补助50元;投入6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和整合畜牧业良种补贴资金,对新建的15个规模化养殖场引进优质种公畜,加快改良步伐;投入4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新发展养殖规模在5000只以上的肉鸡养殖户20户,每户鸡舍面积均在500平方米以上,验收合格的每平方米补助40元;投入6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新建年出栏300口以上的标准化生猪养殖场15个,每个养殖场猪舍面积均在800平方米以上,验收合格的每平方米补助50元。以上畜牧业产业化项目由畜牧业牵头,其他涉农部门和各苏木乡镇(场)力配合,严格按照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规范操作。
三是土地规模化经营方面,投入44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在农区、半农半牧区苏木乡镇新建规模化土地流转面积在3000亩以上的种植业专业合作社11个。新建合作社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并土地流转经营规模达到验收标准的,政府责成农机部门解决30%农机具购置补贴的同时,奖励40万元的购置大型农机具补贴资金。此项工作由供销社牵头,农机局、农业局等部门配合实施。
四是新技术推广方面,年重点推进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机具的推广引用和技术指导。结合农业科技体系示范县、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继续完善乡村两级农技队伍建设。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等项目,年内建设农业科技示范户500户以上,培训农民10万人次,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300亩。加快推进农村新能源建设,提高太阳灶和沼气的投入利用率。继续推进玉米一增四改、大豆垄三栽培、水稻精确定量栽培、马铃薯大垄栽培等粮食增产四大核心技术,推广测土施肥200万亩。围绕“亩千元田”工程,加大大田蔬菜、架豆、甜玉米等特色种植业和庭院经济推进力度,年内以镇、索伦镇、、镇、镇、镇、镇为重点,种植甜玉米、架豆、中草药、油豆角等特色农业4.5万亩。推广农业保险230万亩,继续实施260万亩良种补贴项目,使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良种化。
(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大力改善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基础条件。年我整合涉农部门项目资金1.16亿元,重点推进中心村、移民村和项目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整合粮食增产项目资金1100万元,旱作基本田建设资金30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2393万元,财政现代农业项目资金2000万元,土地整理项目资金4157万元,巩固退耕还林后续工程中的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资金800万元,小型农田水利和牧区节水灌溉项目资金850万元,年新增水浇地5万亩,节水改造灌溉面积8万亩,实现高标准旱作基本田20万亩。
以上已经落实的项目分布13个苏木乡镇的50个嘎查村,总建设面积为16.73万亩。通过上述项目建设,年预计完成打机电井1382眼,配套潜水泵1382台套,建设井房1382座,配套变压器126台,配套柴油机发电组292台套,架设高低压线路276.9公里,铺设节水低压管道426.8公里,修建机耕路115.97公里,补植农防林15.15万株。结合项目投资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广泛调动群众积极性,在范围内坚持不懈地抓好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有效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
(三)以实现生态文明化为目标,力抓好林业发展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年上级下达的退耕任务为24.4万亩,人工造林12.6万亩,封山育林18万亩,实施禁牧530万亩,落实草畜平衡704.04万亩,草原围封95万亩,完成水土流失治理48平方公里。为完成此项工作,整合林业部门的“三北五期”防护林、退耕还林建设资金,水利部门的水土保持建设的各类资金,畜牧业部门的退牧还草封育和人工种草项目资金,盟、本级安排的林果业发展资金及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中的农防林建设资金,搞好农村牧区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和区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
一是各地将今年的退耕地块的相关信息务于3月1日前上报林业局,林业局汇总规划和GPS定位后,上报委、政府,并组织落实。
二是继续加强乡两级公路和四旁绿化工作。林业局要抓紧将今年的义务植树和国家项目造林任务指标分解下达,调动各地各方面积极性的同时,重点治理“三山两河”视线区域。投入3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鼓励发展2万亩林果产业。继续加大防火、防虫宣传力度,严格控制野外火源和森林有害生物源头,确保年无大的森林草原火灾的发生,无重大森林病虫害疫情的出现。
三是加大林地禁牧和封山禁牧政策的落实。结合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年农区、半农半牧区面实行年禁牧,牧区达到“草畜平衡”。这项工作的责任主体就是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要进一步完善生态管护队伍建设,落实管护人员和管护责任。森林公安、草原监理等执法、监督管理部门要集中力量,对偷牧、夜牧、乱开滥垦等违法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
四是继续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争取上半年完成登记发证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国有林场棚户区改造项目,使国有林场职工能够早日住进新房。
五是认真组织实施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委、政府要求每个苏木乡镇必须完成一条流域的治理。要通过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重点解决水土流失严重、山洪灾害频发区域的治理问题。水务局要帮助基层搞好规划和项目储备。镇要努力建设好首期农业开发水保治理项目,完成治理坡耕地30.12平方公里任务,镇要完成水土保持治理14.28平方公里任务,归流河镇要完成黑土地治理4.84平方公里建设任务。
(四)以促进耕作机械化为目标,加快提升现代农机化装备水平。紧紧抓住国家的惠农政策,年内计划争取农机具购置补贴1000万元、自治区牧民购机累加补贴200万元,加大对现代农机具补贴力度的同时,投入460万元实施保护性耕作4万亩。年完成机耕作业280万亩、机播作业270万亩、机收作业90万亩、深松100万亩,使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73.2%。加大农机安生产监管力度,年内完成拖拉机安技术检验17000台、无牌拖拉机注册2000台、无证拖拉机驾驶员培训考核1700人,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农机安生产事故。
(五)以抓好“三个工程”为重点,加快推进生态畜牧产业发展。一是抓好牲畜“种子工程”,以肉羊、肉牛改良为主,年完成大小畜改良配种130万头(只)以上,完善宝格大山种畜场建设,年内向牧户提供2000只以上优质大尾羊种公羊;二是抓好“增草工程”,年内在牧区建一处3000亩的优良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在农区建一处秸秆转化示范点。完成人工种草50万亩,其中,种植多年生牧草10万亩,种植一年生牧草40万亩;三是抓好退牧还草工程,年完成围栏封育95万亩、草地补播35万亩、人工饲草料地建设2万亩,棚圈建设3400处。同时,以防治牲畜口蹄疫、布病、猪蓝耳病、猪瘟、禽流感和鸡新城疫等六个强制免疫性疫病为重点,面做好畜禽免疫工作,各项免疫密度必须达到100%。特别加强布病、炭疽病防治工作,对检出的布病羊部进行扑杀,对健康羊进行灌服免疫。同时今年4-5月份对所有的牛和炭疽病疫区内的其它易感动物进行炭疽免疫,免疫密度要达到100%,确保年布病、炭疽病发病人数下降40%以上,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
(六)以整村推进为突破口,扎实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七)以扶持优势产业为抓手,加快推进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畜产品加工合作组织建设。积极扶持3000头奶牛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力争4月份开工建设,实现当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依托三江农业1万吨马铃薯深加工项目,以土地流转的形式在镇建设2000亩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并带动周边地区15—20万亩马铃薯种植发展。继续扶持永润畜类加工有限公司,促进我肉羊产业健康发展。争取黑龙江建鑫牧业有限公司在我投资发展黑毛猪养殖产业。加快推进王集团在我建设的新农村獭兔养殖项目,争取年内开工建设。
(八)以深化农村牧区综合改革为重点,增强农村牧区发展活力。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引导农民多种形式适度规模化经营;经营管理部门要力配合畜牧部门,做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后续工作,依法依规发放《草原使用证》;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大案件受理及裁决力度,确保农民的案件逐年减少,政府的负担逐渐减轻;稳步推进农村牧区集体经济组织“三资”清理登记工作,力争年底面完成“三资”清理登记工作任务。认真实施农村牧区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努力改善农村牧区的基础设施条件;积极探索惠农惠牧政策落实的体制机制,加强资金管理,规范软件建设,及时足额发放各项惠农惠牧资金,面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
三、提高认识,力做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
今年扶贫开发工作的任务是,围绕实施连片开发、整村推进、移民搬迁“三大工程”和加快推进产业化扶贫,力争今年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32%,贫困人口减少1.6万人。
(一)扎实推进扶贫开发“三大工程”。第一,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工程。要抓住机遇,研究政策,吃透政策,盯紧项目,抓好启动。一是编制片区规划。目前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与扶贫攻坚十年规划初稿已经形成,正在进一步完善当中。层面要加强与国家和自治区的协调对接,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规划,力争国家和自治区大型项目、重点工程和新兴产业化项目优先向我布局安排。二是抓好启动实施。今年我将启动11个嘎查村的连片开发项目,集中改造危房840户,涉及财政扶贫资金4088万元。三是创新开发模式。坚持连片开发与工业布局、城乡统筹相结合,与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相结合,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涉农部门年度项目相结合、村容村貌整治与优化农村牧区发展环境相结合,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整体推进。第二,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程。今年我要完成12个贫困嘎查村整村推进任务。首先要落实具体扶贫措施。以促进增收为核心,根据具体情况和贫困户意愿,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逐村逐户落实扶持措施。其次要保证集中投入。结合今年盟启动实施的新农村新牧区试点及我确定的中心村建设三年规划,融合各种涉农涉牧资金、厅局帮扶资金和集中连片资金,集中组织投入,重点实施水、电、路、气、房和优美环境“六到农家牧户”工程,确保抓一个成一个,力争到年实现78个特困嘎查村基本达到新农村新牧区标准。再次要实现“四有三带动”。每个嘎查村要有一个科局定点帮扶,有一名副处级以上干部联系,有一名驻村干部包扶,有一名大学生村官,通过企业带动、能人带动、党员带动的方式,扶持贫困嘎查村整体脱贫,确保整村推进工程取得实效。第三,易地移民搬迁扶贫开发工程。坚持规划先行、群众自愿的原则,整合利用生态移民、草原补奖、扶贫开发等方面资金,重点对水库移民、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和条件成熟的村屯实施易地移民搬迁和移民扩镇。兴安村要在完成整体搬迁入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主导产业建设,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年底顺利通过自治区验收,为争取下一批移民项目打好基础。同时,抓好中胜村四社移民搬迁工程,将危房改造、草原生态奖补安置转移等项目资金进行整合,力争年内将中胜村四社153口人转移安置到兴安村。积极争取游牧民定居工程和草原生态奖补转移安置项目资金,支持满族屯满族乡移民安置工作。
(二)加大产业化扶贫力度。涉农涉牧项目要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要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积极推广“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规模化生产模式,力争实现每户有一项增收项目、嘎查村有特色产品、苏木乡镇有产业化基地。据统计,目前境内的23家砖厂、金昌公司大米加工、绿蓁公司脱水蔬菜加工、白辛沙果深加工等已经投入生产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和正在争取建设当中的牛屠宰加工、镇三江农产品深加工、集团3000头奶牛养殖示范项目等面启动后,中小型企业年就地转移安置人数可达3800人以上,人均务工性收入达8000元以上,为当地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搭建了平台。所以,各地、各部门要加大对本地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力度,促进贫困嘎查村农畜产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努力开展公益性岗位,促进新生劳动力和就业困难人员稳定就业,稳步增收。
(三)继续做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本着动态管理的原则,一部分脱贫户需要销号,部分返贫户需要继续录入,特别是国家提高贫困标准后,我贫困人口达13.9万人,录入工作加重。同时,启动片区国贫国家贫困监测工作后,需要定村定人对生产经营活动和收入支出情况进行面监测,录入国务院扶贫办扶贫统计监测系统。我需要确定5个嘎查村,每个嘎查村抽20户进行定点监测。这两项工作系统性强,涉及面大,工作量大。各苏木乡镇(场)和直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安排专人负责,确保按时完成统计、录入工作,保证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和连续性。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现状;经验;问题;对策;江苏泰兴
中图分类号 F32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325-03
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式,是推进农村改革、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在我国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与加速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意义重大,有利于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科学发展。
1 泰兴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概况
近年来,泰兴市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指导服务,创新工作机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截至2013年,全市共组建各类合作组织403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08个,成员总数3.38万人,销售农产品4.88亿元,带动农户7.6万户;土地股份合作社98个,入股土地面积1 653.33 hm2,入股农户1.44万户,连片20 hm2以上的54个;社区股份合作社37个,折股量化村组集体经营性资产6 800万元,入社社员9 200人。泰兴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有以下5个特点。
1.1 发展势头迅猛
自泰兴市2005年第一家合作社成立以来,每年都以新增几十家合作组织的速度发展。特别是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农民合作组织发展速度迅猛,再加上多种利好因素的推动作用,2009年增速明显,新增各类合作组织128家,新入社农户1.38万户,全市合作组织及入社农户数迅速增长。
1.2 产业覆盖面不断扩大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经营项目从成立伊始的家禽、生猪养殖发展到水产、蔬菜、粮食、水果、林业、农机等多个产业,带动了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培育出生猪、特色水产、葡萄等一批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此外,不少合作社开展了产前、产中、产后合作,提升了合作层次,延伸了产业链。
1.3 合作类型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合作社的兴办主体有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技术能人、基层涉农部门、村级基层组织等,使得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在各自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在发展“三大合作”的基础上,部分地区萌发了开展资金互助合作及劳务合作的新趋势,合作内容更加丰富。
1.4 带动作用日趋明显
全市统一销售成员80%以上产品的合作社有115个,占总数的55.3%,统一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比例达80%以上的合作社有99个,占总数的47.6%。合作社销售农产品总额达4.58亿元,参加合作社的农民人均增收额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96元。
1.5 运行日益规范
新成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都能依法办理有关登记手续,认真制定章程,建立了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制度,实行民主管理决策制度、完善财务管理及利润分配制度等,全市合作社的发展已逐步走上规范化道路。
2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主要经验
2.1 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一是根据产业特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结合泰兴市资源优势与实际情况,发展具有泰兴特色的生猪、家禽、水产、蘑菇、獭兔、葡萄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产业化、市场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依托优势产业资源,进一步开拓市场。二是围绕产业链延伸不断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升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加速农业产业的转化升级。如泰兴市兴泰源鹅业专业合作社,在原来单纯养鹅的基础上,分步建设了种鹅基地、苗鹅炕孵场、肉鹅屠宰场和冷冻房,集鹅苗销售、养殖、初加工、贮藏、肉鹅销售等一条龙服务。成员在养鹅产业的多个环节都能得到一定利润,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三是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水平。各合作组织积极开展信息技术等各项服务,给社员带来新技术、新观念、新品种,提高生产的专业化水平。并根据市场制度要求,制定统一的质量安全生产标准,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进行农产品品牌化发展,统一注册商标,同时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等产品质量认证。
2.2 加强规范管理,确保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运行
一是强调农民的自主性。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过程中,由农民自主决定合作的形式、规模、产业、类型等。各级政府、部门和基层组织积极创造条件,尊重农民的选择,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使农民合作组织真正成为自由联合体。二是突出农民主体。要求合作组织成员包括管理人员必须以农民为主体。严格遵循民主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成员参与管理的权利,重大事项由成员讨论决定,使农民真正参与合作经济组织的决策和管理。三是坚持办会宗旨。坚持“致富为本”的办会方针,各合作经济组织对内最大程度地服务成员,对外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追求利润最大化,保证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四是规范运行机制。按照法律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的规定,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经营决策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帮助其规范和完善组织关系、利益分配机制、运营机制等,使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逐步走上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2.3 强化引导保障,优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环境
一是舆论推动。通过电视台、电台、报社、板报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广泛宣传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相关内容,提升广大农民群众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认识;宣传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积极作用,倡导农民自主自愿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宣传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优秀示范,使广大农民群众了解到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在促进增产增收、发展农村经济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二是政策驱动。泰兴市委、市政府先后下发了多项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政策性文件,确立了各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并将农民专业合作工作列入全市乡镇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同时,还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在财政、税收、信贷、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三是典型带动。积极探索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途径,选择不同类型的合作社进行指导帮助,提升发展水平。及时总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成功经验,召开现场观摩会,通过典型示范以点促面。全市涌现出广陵镇兴盈葡萄专业合作社、分界镇七贤家禽养殖合作社、元竹镇诚信兔业合作社、刘陈镇东进乳业合作社、横垛镇禽蛋合作社、曲霞镇蔬菜合作社、黄桥镇祁巷肉鹅养殖合作社、珊瑚镇镇前土地股份合作社等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特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四是培训推动。积极开展各种专题培训,普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相关知识,邀请省农林厅领导和有关专家教授,加大对成员合作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培养了大量技术水平过硬、管理方式到位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骨干人员[1-2]。
3 泰兴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整体带动力不够强
总体而言,泰兴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合作组织覆盖面及规模偏小。据统计,全市入社农户数为3.86万户,占总户数的12.8%,与省定2012年入社户数达总户数40%的目标相差较大。大多数合作社规模偏小,带动辐射范围仅限于本村,局限于周边几十户经营同一产品的农户,跨村、跨区的合作经济组织不多。合作组织稳定性差,服务功能发挥不够,开拓市场能力不强,不能实行有效的农超、农企对接,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中的作用发挥不够。有的合作组织在市场行情低迷时就不能正常运转,甚至停止运转。
3.2 组织运转不够规范
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管理结构不完善,组织活动流于形式,成员出资不到位,民主管理难以落实,财务管理不规范、不公开,存在少数人控制合作组织的决策管理和利润分配的现象,一般农民成员从合作组织得益不多。
3.3 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一方面,部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淡化了为成员服务的宗旨,服务意识较弱,服务领域狭窄,服务手段落后,没有把农民较好地组织起来。同时,泰兴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横向联合以及纵向产业链延伸上尚未取得较好突破,没能实现合作社的做大做强。另一方面,有的社员存在“重得益、轻参与”的思想,并没有以主人翁的心态来看待合作社,使得合作社的功能和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合作社发展后劲不足,少数合作社出现“一年合作,两年红火,三年散伙”的情况。此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面临资金瓶颈制约,社员出资以及合作社积累不足,导致难以持续扩大生产,不能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市场竞争力[3-4]。
3.4 农村社区股份合作推进困难
一是村组经营性净资产总量偏小难改制,泰兴市大部分村组集体经济薄弱,没有集体企业、物业、农业生产资源等经营性资产,不具备开展社区股份合作的基础条件。二是部分村组干部存在思想障碍,怕社区股份制改革搞出矛盾,怕失权,怕麻烦。三是城中村、城郊村难推进,这些村已变为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社区,农民与居民混合居住,社区成员难界定。
3.5 未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
农民合作组织作为弱势群体的联合组织,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扶持和帮助。泰兴市的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在财政、信贷、税务、工商等方面得到的支持还不够。目前还未安排财政专项资金直接扶持合作组织发展,合作社向金融机构贷款存在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税务上的报税手续对合作社而言相对较繁琐,影响了泰兴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
4 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的对策
4.1 强化组织领导和宣传引导
各级党委、政府应设立专项领导小组,由党政分管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成员由农经、农业、宣传、工商、税务、财政、民政、供销和农村信用联社等部门的领导组成,各部门要各司其职,积极配合,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排忧解难,搞好服务,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应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相关知识,宣传合作精神,提高农民合作意识,使更多的农民积极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可在泰兴市各类媒体上常年开设“三农”专栏,开展致富技能培训,宣传先进典型经验,解析合作社运行过程等[5-6]。此外,应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各级主管领导、工作人员以及成员开展主题培训,努力培养一批组织管理能力强、能够积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领导干部,培养一批具有合作精神、熟练掌握农民合作组织生产模式的农户,培育一批熟悉市场经济规律,具有营销、生产、技术本领的专业人员,有效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
4.2 强化政策支持和服务
一是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资金与项目支持。认真落实《江苏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安排专项扶持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对于功能较全、带动面大的合作经济组织,可在其他农业相关资金中合理分配出一定份额,用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建议扶持的合作组织必须是列入合作社名录的合作社,防止翻牌成立的伪合作社骗取财政扶持资金。二是引导、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提供信贷支持。有关金融机构应安排一定额度的贷款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并实行优惠利率,政府可对符合条件的合作社贷款实行贴息。三是优化合作社发展环境。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定期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掌握了解合作社发展的情况,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大力治理经济环境,切实维护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不打折扣地落实合作社登记、税收、前置审批、用地、用电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坚决杜绝向合作社乱收费的行为。
4.3 完善合作社运行机制,促进规范发展
在增加合作组织数量的同时,积极提高合作组织的质量,积极引导合作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科学制定章程,坚持按章办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确保合作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健全收益分配制度,坚持惠顾原则,充分调动全体成员的积极性;健全财务核算体系,实行财务公开,引导合作组织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健全运行机制,放大合作效应[7-8]。
4.4 围绕培大培强,提升合作组织发展实力
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紧紧围绕“做大做强”发展思路,多重并举,促进合作组织发展壮大。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依托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必须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和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紧紧围绕特色产业,选择市场开拓能力强、综合效益明显的项目来兴办和扶持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二是要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突破传统的生产合作的局限,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兴办加工企业应制定专门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促进其快速发展,才能真正发挥合作组织发展产业、带动农民增收的作用。三是大力发展现代营销业,促进农产品销售,政府应引导和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物流配送中心、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销售网络,通过订单形式建立契约关系。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社产品推介活动,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有条件的还可以加大境外促销的力度,使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四是要强化科技支撑,提高产品质量。要增强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必须顺应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的新要求,顺应社会对生态农业、绿色食品的新要求。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做到以标准化推动商品化和产业化,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围绕“规模―质量―特色―营销―策划”等多个环节培育优势、特色、品牌产业,做强做大合作社,努力把泰兴市打造成农业大市和农业强市。
5 参考文献
[1] 张雯,衣莹.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变迁的研究[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5):56-58.
[2] 孙浩杰,王征兵,汪蕴慧.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生成机理探析[J].商业研究,2007(10):155-158.
[3] 孙浩杰,王征兵,汪蕴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生成的博弈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0-42,93.
[4] 于华江,魏玮,于志娜.试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资金短缺的解决途径[J].中国农村经济,2006(6):14-19.
[5] 徐彦,赵凯.陕浙两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比较分析[J].农村经济,2007(5):121-124.
[6] 汪洁,栾敬东.安徽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分析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