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日常管理范文

大学生日常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日常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日常管理

第1篇:大学生日常管理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 日常管理 新媒体 工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7.077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College Students’ Daily Management

Mode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YU Yong, YE Yugang, XUE Yakui

(College of Science,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Taiyuan, Shanxi 030051)

Abstract The new media age brings new idea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daily management. The college counselors should march forward courageously in the face of new challenge. Medias of the study were wechat, fetion and microblog. The college students' daily management of the patriarch-college-dormitory new mode was designed in this study, and the working practice was carried out, which promoted the working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daily management.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daily management; new media; work mode

高校大学生的日常管理是一项十分具体、繁杂而又细致的长期性工作,主要涉及到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各个方面。90后作为当今大学生的主流,由于其成长环境的特殊性,具有思维活跃、个性鲜明、独立自信、勇于表现、抗挫能力弱、辨识力不强等特征。①②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微信、QQ、飞信、微博等新媒体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的学习、工作中,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媒体以其传播平台的开放性、传播主体的平等性、传播对象的互动性、传播信息的虚拟性、传播速度的即时性、传播方式的多元性、传播内容的多样性等特点③④⑤而深受90后大学生的关注和喜爱,成为他们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这为加强大学生的日常管理提供了全新的环境和良好的机遇。但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无屏障性”、虚拟性、多样性等特征⑥⑦⑧⑨也使涉世不深的90后大学生不能及时、正确的鉴别和把握其本质,导致大学生被骗、被害的案例时有发生,虚实世界的差异带来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屡见不鲜,这都给当前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因此,深入认识网络,掌握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日常管理的影响,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日常管理的有益模式,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是摆在高校政治辅导员面前一项紧迫而重要的研究课题。

1 新媒体技术在大学生群体的应用现状调查分析

以中北大学理学院500余名本科生及500余名学生家长为调查对象,重点针对目前大学生及学生家长使用新媒体技术的现状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及家长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强学生日常管理的真实意愿;并从辅导员工作的角度,讨论分析了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强学生日常管理的可行性。本次问卷共发出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81份。分别从大学生和学生家长两个层面提出16个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使用飞信、QQ、微信等新媒体手段;41%的学生通过新媒体手段与家长日常联系;97%的学生家长使用手机通讯工具;29%的学生家长会熟练使用新媒体技术;53%的学生不介意学校通过新媒体手段与家长联系;94%的学生家长愿意通过新媒体手段与学校实时联系。调查结果表明,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强化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是切实可行且具备条件的,学生家长对此也是支持和赞同的。大多数学生家长还是希望通过新媒体手段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行为,共同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

同时,高校政治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管理的承担者与实施者,其既是科学、高效管理的研究探索者,又是利用新媒体手段加强学生日常管理的创新实践者。同时,辅导员也是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者,与学生有共鸣之处。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飞信、QQ、微信等新媒体手段的广泛应用,也为辅导员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日常管理的有益模式提供了可能,其可通过模式设计―实践检验―总结推广系列思路完善大学生日常管理的有效途径,以增强其实效性,提升工作质量。

2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日常管理新模式实践探索

传统的高校学生日常管理模式具有点对面单向灌输说教、信息延迟滞后、缺乏互动交流、教育实效不佳等缺点,⑩已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面向90后大学生的教育要求,亟待创新大学生日常管理的工作模式。同时,公寓作为大学生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其在公寓内的行为直接影响高校养成教育的质量,而目前学生公寓内沉迷游戏、物品脏乱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对学生的日常管理造成严重的影响。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因家长不在身边,游离于校园外做出不良行为等等。

鉴于此,本研究利用中北大学政治辅导员进公寓的契机,实现了辅导员在公寓内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同活动的预期目标。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飞信、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手段,联合学生家长对学生在公寓内、外的日常行为进行实时管理与监督,充分发挥家长、学校、新媒体技术三者各自的优势,实现公寓内、外学生言行一致的养成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此,本研究选取了中北大学理学院1000余名本科生及2000余名学生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选用飞信、微信、微博三种新媒体手段作为研究内容,提出家―校―公寓三方共管模式,针对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心理干预、网络舆情监控等方面开展了研究与实践。学生日常管理过程包括日常事务、公寓行为、课堂行为、学风案例、常识普及、舆论引导等方面,相关新媒体条件下的工作模式分为以下三种:

2.1 微信推送互动模式

本模式适用于熟练应用网络技术的学生及家长群体,可针对学生在公寓内、外的日常行为实现实时互动管理,工作流程图如图1:

图1

作为一个微时代下诞生的主流新媒体平台,微信以其极致的多功能体验而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本研究中构建了家(学生家长)―校(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公寓(学生宿舍)模式的班级微信群、年级微信群、专业微信群以及学院微信群,以学生公寓行为(网络应用、卫生习惯、生活作息、文化建设等)和日常管理工作(上课、早操早读、班级活动、制度落实、特殊群体等)的检查与开展为研究对象,发挥微信新媒体即时推送、实时互动、多点共鸣、音视频情感沟通等优势,联合家长,第一时间将学生不良行为消灭于萌芽状态。同时,多层面的学生―家长―学校循环“”型讨论群对学生的舆论督促力量更胜于制度约束,这对于加强学生日常管理以及良好公寓行为的养成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2 飞信通知模式

本模式适用于网络技术受限的学生及家长群体,可针对公寓内、外的学生行为实时通知,工作流程图如下:

图2

飞信模式的优势在于信息接收端不受网络限制,学生及家长可随时收到短信通知,这对于手机通讯工具广泛普及的今天,提高信息数量、质量及效率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基本实现了即时信息对学生及家长的瞬间全覆盖。

2.3 微博交流干预模式

本模式适用于网络虚拟班级建设,通过“人人是博主”的开放性管理形式,联合家长的教育力量,群策群力,提升日常管理工作质量,积极开展心理干预及网络舆情监控等工作,工作流程图如下:

图3

与封闭联络平台微信区别的是,微博是一种开放、高效的展示平台,其实现了博主与粉丝的差时交流与关注。本研究中构建了以“班级微博”为主的网络虚拟班级,实施“一周一人当博主”的工作模式,将现实班级工作有选择地搬迁到网络班级中,以博文的形式讲发展、谈建设、做工作,充分发挥每个人在班级建设方面的主体性,让每个同学都成为班风建设的主人。同时,鼓励家长关注并参与班级建设,关注学生的成长与思想,协同学校一起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此外,透过博文及交流互动内容,班主任和家长还可了解到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心理状态,在第一时间有的放矢地开展学生的心理干预、思想引导、网络舆情监控等工作,努力将学生的不良隐性问题及时纠正和治愈。

3 新媒体平台下的日常管理工作总结

中北大学理学院“新媒体中心”成立于2013年9月,当年10月开始构建微信、飞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12月开始试运行。历经一年的调试应用,到2014年12月已实现稳定运行,且在班级学风建设、团日活动、宿舍文化、特殊群体跟踪教育、安全教育与管理、心理干预、文明礼仪养成等方面初显成效,学生旷课、旷操、违纪比例明显下降,宿舍良好行为习惯基本形成,班风、舍风积极向上,比、学、赶、超的格局逐渐强化,部分团结、和谐、奋进的优秀班级已成为大学生成长的“优质摇篮”。同时,学生家长参与学生日常管理的热情极高,有些家长已形成“日刷微博日留言”的生活习惯,身临其境地感受着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总之,理学院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日常管理新模式得到了学校、学生、家长以及老师们的广泛认可,具有深度挖掘和积极推广的现实意义。

注释

① 刘笑.90后大学生日常管理创新模式探析[J].黑龙江科学,2014.5(10):257.

② 武月明.浅议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的有效方式与途径[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6):548-550.

③ 徐振祥.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64-66.

④ 张硕.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探讨[J].北京教育(德育),2012(1):41-42.

⑤ 毛近菲.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3.27(2):25-27.

⑥ 蒋蕾.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工作的管理方法[J].理论观察,2013(11):132-133.

⑦ 汪E.新媒体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J].思想教育研究,2010(1):71-74.

⑧ 蔡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构建[J].科教文汇,2014.6(C):8-9.

第2篇:大学生日常管理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有效方式;创新

大学时代是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黄金时期,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对大学生的优良综合素质的养成和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因此,高校要注重对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采取有效地教育管理方式,努力提高大学生教育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我们可以通过采取以下几种教育方式来提高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效果。

(1)在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原则

在高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渗透"以人为本"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本",即要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高校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标。在高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包含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工具、管理办法等多种要素,其中人始终是教育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基本要素,因此,转变高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理念,采取有效地管理方式,将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发展作为教育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成效的关键。高校在进行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和参与权。此外,高校负责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教师和部门还要对学生参与日常教育管理以及自主管理进行掌控,把握后管理的"度",同时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给学生充分发展个性的空间。

(2)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管理能力

高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要以学生为核心来开展,重点强调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复杂的社会环境以及学生个人发展需求的改变对于高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尤其是当今社会和企业对于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标准已经从单一的技能要求转变为学生知识层次、能力层次、个性、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和挖掘。而通过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管理能力,可以有效推动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很好提升。在高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学生作为被管理者,同时也是学校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参与者,因此在负责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方面要适当放权,可以将工作的注意力转移到学生组织和学生团体的建设中,由这些学生组织和社团进行日常管理,学生之间更方便交流,这样效果会更好。

(3)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创新主题内容和形式

要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学生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从本学校的具体情况出发,围绕本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组织各项活动,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够在开放、民主、和谐的环境下充分施展自身的才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通过开展主题社团活动的形式,比如英语文学协会、各类兴趣小组等,或者利用学校资源,组织各种大型的问题活动,比如知识竞赛、球类联赛、运动会等,提高学生凝聚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可开展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如领导力训练、心理突破训练等,让学生丰富自身阅历、全面提升自身能力,走出校园,走向社会。通过参加各种校园活动,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锻炼学生心理品质。

(4)打造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团队

在打造高效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团队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还要适当放权,让学生管理干部参与进来,这样不仅可以体现出学生在高校学生日常管理教育工作中的自主性和参与性,更便于与学生之间进行零距离沟通,取得良好的教育沟通效果。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要充分认识到教师自身能力水平对学生日常教育工作成效发挥的重要性作用,因此,高校对于学生管理方面的教师在聘用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把关。在聘用过程中,要设置严格的准入标准,包括对学历、从业资质、基本素质和思想政治方面等都要严格要求。其中,基本素质要求方面要体现出管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素质。同时,高校还要注重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不断强化教师的学习意识,推动学生管理师资队伍和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发展。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教师要对学生干部在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优势给予肯定,同时,不断强化学生干部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干部能够发挥一定的模范作用。此外,高校还要根据本院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干部选拔制度和干部培训制度,建立教师、学生监督制度,对学生干部的行为和工作作出客观的评价,推动学生干部的自律意识和服务意识。

综上所述,对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方式的有效与否对于学生的素质的提高、能力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不断研究和探索、创新大学生日常管理有效方式,对于我国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3篇:大学生日常管理范文

摘要 通过对大学生的2683条“说说”进行文本分析,并结合深度访谈发现,新媒介已嵌入到大学生日常生活管理的各个领域,大学生对新媒介的使用呈现出“随时随地”、“物尽其用”、“为我所用”的图景。在新媒介的使用中,大学生也充满了“个体自理性”,即从自己的目的、认知乃至想象出发,有选择地、自我矫正式地使用新媒介管理日常生活,而这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绩效和促进自我发展。

关键词 新媒介;自我管理;QQ说说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 汪黎黎,怀化学院外语国学院讲师,湖南怀化418008;姚劲松,怀化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副院长,湖南怀化418008

1)基金项目:湖南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辅导员专项课题重点项目“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自我管理研究”( FDY11013);怀化学院青年基金项目“新媒介环境下的大学生个体自我管理研究”( HHUQ2009-37)

一、问题的提出

按照Manz的界定,个体自我管理是指一整套认知和行为策略,其能帮助个体改变工作和生活环境、建立自我激励的机制,从而推动个体不断朝着理想的绩效水平发展。自我管理是强调在具体的阶段性目标或长期的整体目标(如自我发展)导向之下,采取自我评估、自我认知、自我监控、自我激励、自我悦纳等认知与行为策略,调节自己的思想、情绪、心理、行为乃至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实现既定的目标。

据CNNIC的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大学生周上网时长达到25.1小时/周,大学生群体使用各类交流沟通应用的比例均高于其他群体,是交流沟通类应用的主力军。此外,有研究显示,大学生对自媒体非常熟悉且依赖性较强,47%的受访大学生“手机绝不离身”,37.4%的大学生“天天登录,形成习惯”,40.4%的大学生“在无聊时登录”。呵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电脑、手机、IPAD等终端的不断普及,新媒介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改变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随时随地收发信息、浏览网页、沟通交流、互动娱乐正日益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那么,大学生是如何挖掘、利用新媒体这一平台来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的?或者说新媒介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产生了怎样的勾连?这种勾连对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又有哪些影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怎样引导大学生利用新媒介管理白我?这是本文所关注的问题。

二、研究设计

在已有研究中,较多地采用自我报告式的测量方法,但被试者的自我报告可能会与实际的网络使用行为存在较大差异。如Ebersole的研究发现,学生自我报告的网络使用动机与专家检查到的实际网络使用行为存在很大差异。所以,本文试图从大学生实际生产的网络文本人手,采用文本分析法,并以深度访谈作为辅助研究手段。

鉴于新媒介是一个模糊而动态的概念,本文以是否接入互联网作为界定新媒介的标准,只要用计算机、手机、IPAD等终端通过有线或无线的形式接人了互联网,便属于新媒介使用行为。大学生对大部分网络运用的使用率较高,新媒介使用行为多元而复杂。所以,本文拟通过研究大学生对“QQ说说”(以下简称“说说”)的使用,以管窥大学生对新媒介的日常使用经验及其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选择“说说”的理由如下:一是“说说”是腾讯公司开发的一款与QQ即时通讯相关联的工具,随QQ-起内嵌到电脑、手机、IPAD等多种终端中。此外,“说说”(最多140个字)与QQ签名(最多50字)能同步更新,且可同步到腾讯微博上。可见,“说说”具备新媒介的特征。二是由于与QQ相关联,“说说”在大学生中拥有较高的普及度和用户粘性,而操作简单、使用QQ时随手、创作门槛低、能得到QQ好友的关注和互动,又使其较之一般的博客、微博拥有更高的使用率。三是“说说”的公开性和可保存性,为文本分析提供了可能。

在样本选择上,综合考虑年级、系部、性别等要素,采用滚雪球的方式进行选择,即先挑出一个学生作为样本,然后再按一定要求从其QQ好友中挑选出新的样本。最终,样本总体情况如下:共选出12名学生,大一至大四每年级分别有3名,男女各6名,分别来自中文、物信、生物、教育、外语、工商、音乐7个系部。然后,选取一个完整学年度,对12名学生发表的“说说”及互动情况做文本分析。

在统计期间,12名学生共发表“说说”2683条。本文首先结合“说说”的前后语境及整体语境,对其进行逐条阅读、分析,通过资料浓缩,“将具体、零散的资料提炼为具有一定意义关联的资料……寻找类属之间的相关关系,将不同的类属合并成类群”,再根据“说说”的语境①,用NVivo软件对每条“说说”进行编码、归类,编码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88.4%。最后,进行相应的统计与分析。

三、研究发现

(一)“随时随地”的使用:嵌人大学生日常生活

“说说”的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对“说说”有着较高的使用频次,在统计的1年时间里平均223.6条,日均0.6条;最多的433条,日均1.2条;最少的123条,相当于3天发1条。

大学生对“说说”的使用呈现出随时(anytime)的特征(图1)。如图1所示,在分析的样本中,全天24个时段里都有“说说”,高峰期主要集中在非睡眠的休闲时段,382条(14.2%)“说说”于睡觉前的22-23点;其次分别为21-22点(7.5%)、12-13点(6.9%)、23-24点(6.1%)。值得注意的是,“说说”的量在学习时段并未明显减少,除上、下午刚上课的第一个小时内,比例相对较低外(8-9点为2.7%、14-15点为3.7%),其余时段的量在4.5%-5.4%之间波动,较为均衡。凌晨1点-6点,仍有少量“说说”在各个时段。在“说说”的渠道方面,分别有1012条(37.7%)通过QQ签名、863条(32.2%)通过QQ空间、808条(30.1%)通过手机QQ空间。至少②有30.1%的“说说”通过手机(图2),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学生对“说说”的使用具有随地(anywhere)的特征。

(三)“物尽其用”的使用:勾连大学生日常生活管理

文本分析发现,“说说”实际上已经嵌入到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与他们的思想、情感、心理及日常的生活、学习、社交等产生了广泛的关联。按照质化分析资料整理中的“互动模式”方法,结合“说说”的语境,经梳理、浓缩、寻找关联、循环修正等,最终提炼、总结出“说说”在日常信息管理、观点与愿望表达、情感管理、目标管理、关系管理等方面,勾连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图3)。

文本分析发现,785条(29.3%)“说说”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信息相关联。可见,利用“说说”管理日常生活信息,是大学生最普遍的应用,也是最重要的应用之一。大学生主要在三个层面利用“说说”管理日常生活信息:一是日常生活记录(占总数的23.1%,下同),主要记录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状态、遇到的各类事件、各种见闻、旅行游记等,大多是只言片语、碎碎念式的随手记录与,相当于一个日常生活的“记事本”、一个信息“平台”。二是信息公告(2.5%),即告知公众的信息,具有非常明确的信息传播取向,其目的就是为了传达和告知,而不是单纯的记录,相当于一个“公告牌”。下面这句便是典型代表:“通告:本人不慎发现自己近日有严重避世倾向,原因不详,在言行上如有冒犯或得罪,纯属无心,还请诸君见谅。”三是信息储存与分享(3.7%),储存、分享有价值的或有趣的信息,包括名人名言、歌词、台词、流行话语、老师课堂话语等;分享与QQ好友密切相关的信息。此类信息具有明显的分享取向,相当于一个供大家传阅的“摘抄本”。

研究发现,“说说”亦是大学生用以表达观点、抒发感悟和管理情感的重要场域。513条(19.1%)“说说”关联大学生的观点与愿望表达,其中444条(16.5%)是来自日常生活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及少量对时事发表的观点和看法;69条(2.6%)是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达的个人心愿、各类祝愿等,如希望考试通过、尽快病愈、求顺利等。492条(18.3%)“说说”关联大学生的情感管理,包括心情呈现与表达(7.7%)、情感宣泄与释放(4.4%)、心理活动呈现(3.8%)和自我情绪调节(2.4%)。在这里,大学生记录、呈现、表达着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宣泄与释放着各种情绪,呈现着内心深处的想法、疑虑、焦虑及内心的独白与交流等,安慰着自己、悦纳着自己以调节情绪。可以说,观点表达的管道、抒发感悟的空间、管理情感的场地,使“说说”非常鲜明地呈现出大学生“自留地”的色彩。他们在这块“自留地”里,生产着自己的话语、观点、思想和情感,甚或视之为倾诉对象而习惯性地“对话交流”乃至恣意释放情感,以此展示并塑造着自己的个性,也建构着一个自我的世界。

大学生把“说说”作为一个以具体目标为导向的自我管理工具,是本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426条(15.9%)“说说”关联着大学生的目标管理,内容包括目标设计(1.5%)、自我激励( 6.2%)、自我监控/规范( 5%)、自我反省(3.1%)。具体表现为,用“说说”记录日常生活中确定的具体目标尤其是学习中的总目标、分目标等;记录围绕确定的绩效和目标,对自己的思想、情绪、行为等进行的自我监控、自我规范、自我反省、自我激励甚至自我惩罚等。随手粘上一句:“没能力,分心的事很多,不过我会继续努力的,小小的心,大大的梦,加油!”如此,用“说说”进行目标管理,也就将原本属于心理层面的自我管理过程外显化,既可实现“记录在案,以资对照”的自我管理效果,也可通过这种外显与公开,将公众的关注、监督、评价等自我以外的因素引入,共同促使目标达成。

令人意外的是,大学生还充分挖掘并塑造了“说说”的社交、关系管理等功能。371条(13.8%)“说说”关联着大学生的关系管理,被用来传递指向特定人或人群的信息。这些信息,既有各种温暖的节日祝福、生日祝语,也有向特定人传递的普通信息、表达的谢意,还有少数针对性的指责、泄愤甚至谩骂。为什么会选择这种公开化的渠道传递个人信息?小婷在访谈中如是说:“在‘说说’上祝福别人会让别人觉得自己在公开场合表达对他(她)的爱,会觉得自己很重视他。’’可见,大学生选择用“说说”来传递个人信息,而放弃短信、QQ即时聊天等私密渠道,其潜意识里希望的不仅只是传递信息,而是将信息背后隐含的传受者之间的关系公开化,借此来管理、强化一种关系。

综上,“说说”的文本分析显示,尽管“说说”只是QQ即时通讯工具附带的一个信息平台,但其功能却被大学生给予了最大限度的利用与开掘,使其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产生了广泛的关联,达到了物尽其用的效果。阿晨在访谈中对“说说”做了如下描述:“‘说说’是一个倾诉者、一个陪伴者、一个记录者、一个苦难的承受者,有点儿像一个朋友、一个平台、一个日记本。我们记下了很多之前需要自己一个人承担、很少分享的事儿。”

(三)“为我所用”的使用:凸显大学生的主体性

从整体上看,“说说”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发生了广泛的关联,但并不意味着大学生对“说说”的应用是同一的、均质的。尽管12个学生对“说说”的5个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但使用的偏好和运用的力度存有差异(表1)。这种差异,说明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说说”的使用较多地呈现出“为我所用”的利己目的。也就是说,在这块“自留地”里,他们往往从个人目的、意愿出发,有指向、有选择地使用“说说”为自己服务。

研究发现,大学生对“说说”相较于其它媒介具有哪些优势,能在哪些方面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求等问题,都有着自己的体验和认知。这既构成了他们使用“说说”的基础,也是他们各取所需、有所侧重地使用“说说”的关键所在。结合深度访谈及“说说”文本,简要分析3个学生样本。

阿晨,大一,他认为,“说说”的优势在于能够隐晦含蓄地传递不能明言的观点和态度。基于“社交”取向的认知,他更多地用“说说”来维系、管理日常生活中的关系(占总数的29.5%,居首位),而其它的“说说”也大多有着一定的“社交”指向,即使是发表信息、释放情感,也是为了向特定的人或群体证明自己的存在、维系自己的身份或寻求一种群体认同。如他在“说说”中以倾诉的口吻,充分表达、释放了对靓颖的感情,其目的并非仅在于在“自留地”里恣意释放情感,而更在于寻求一种“凉粉”的身份认同感,因为其QQ好友里有几十位“凉粉”,这些信息是为他们而发。

小黎,大四,她认为“说说”可以表达、发泄情绪,能及时跟大家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并认为“说说”的优势在于:“是希望引起别人关注的一种方式,而且比QQ给人更多的期待,因为没有直接对话,所以发‘说说’的当事人会在期待中等待别人的回复”。可见,与阿晨的认知不同,小黎并没有预设信息的回复者,而是对“说说”公开、延时传播带来的“谁会回复”充满期待。这种寻求关注、充满期待、获悉自己的关注者、寻求未明确对象交流的整个过程,或许正是她使用“说说”的重要原因。基于此,她主要用“说说”来没有特定传播指向的信息,较均衡地使用“说说”来表达观点与愿望(28.7%),表达、释放情感(28.7%),记录、分享信息(24.2%)。相反,对有特定传播指向的目标管理(指向自我,2.5%)、关系管理(指向特定人,11.5%)使用较少。

阿毕,大三,他认为“说说”是为了记录自己的生活、“寻找被关注的优越感”,是一种“感情的寄托”,“每天一有时间都会不自觉地去看,也许看起来漫不经心,也不会经常去评论,但是这已是一种习惯了。”基于此,他对“说说”保持着较高的使用率,日均1.2条,且强调自我、有些个性的他还将“说说”完全构筑成一个“自我”的空间,含目标设计、自我激励、自我反省、自我监控/规范在内的,鲜明指向“自我”的“说说”居于首位(40.6%),而在情感管理、观点与愿望表达中也大多是“自我”的情感与观点。正是对自我的强调,“说说”日渐成了他的感情寄托和精神支柱。

综上,基于对“说说”的认知、体验乃至想象,大学生有选择地、“为我所用”地使用着“说说”,并在使用中进行自我纠偏、自我矫正与自我调试,呈现出较强的能动性,充分凸显了他们的主体性。孙冉的研究认为,“出于利他目的的作者似乎更偏爱于日记;出于利己目的的作者似乎更偏爱于日志”,这也为本文提出大学生使用“说说”呈现出“为我所用”的利己目的,提供了一定的证据。

四、结语与讨论

总体而言,本文以大学生对“说说”的使用为例,通过对“说说”进行文本分析,并结合深度访谈,勾勒了一幅新媒介勾连大学生日常生活管理的总体图景。基本结论是:伴随着移动新媒介、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普及,新媒介与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了全面而深入的勾连,已嵌入到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日渐成为Weiser眼中的“影响深远的技术”一一“是那些能够消失的技术,它们将自身编织人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以至于人们很难将其区分出来。”同时,大学生的新媒介使用是一个能动的“意义”行为:他们能最大限度地发掘新媒介的价值,用以满足日常生活管理的需要并延展日常生活空间;他们对新媒介有着自己的认知、体验与想象,并将其投射到使用行为中,有选择、有目的、有取向地利用新媒介的各种优势,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自我纠偏、自我矫正使用行为,从而实现“为我所用”的利己目的。简要地说,新媒介勾连大学生日常生活管理的图景可浓缩为:“随时随地”、“物尽其用”、“为我所用”,而勾连之间呈现的是大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

社会认知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个体自理性( personal agency)”,认为个体具有主动选择信息、决策判断并做出目标导向行为以实现既定目标的能力。Bandura认为,个体的自我管理功能正是通过对个体自理性的实践才得以展现。前面的研究揭示,大学生能够从自己的目的、认知乃至想象出发,有选择地、自我矫正式地使用新媒介管理日常生活,体现出他们对新媒介的使用具有较强的“个体自理性”。

第4篇:大学生日常管理范文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管理考核体系,由于受培养人才要求的特殊性决定,不能照搬照抄本科院校的经验。本文根据现行学生管理考核体系的不足,提出建立加减分管理体系来优化考核机制,从而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

关键词:日常管理考核体系;优化;探索

1 学生日常管理考核体系的指导意义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引导他们按照学校确定的教学培养目标和计划,积极完成教学环节的各项任务,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这是学校培养学生的一致目标,而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学生日常管理考核体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条件。构建学生日常管理考核体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有利于整合管理资源,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也是高校规范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在实际操作层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1.1 通过日常管理考核体系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

1.2 学生日常管理考核体系可以让大学生正确检测自己,全面评估和认识自己,树立信心。

1.3 学生日常管理考核体系可以在学生毕业就业时提供一个标准化评价体系,让用人单位因才施用,把人才安置在最合适的岗位,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2 现行日常管理考核体系存在的不足

国内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管理考核体系还是采沿用老的那一套,与时代脱节,一些问题和不足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测评方法大多是采用静态的模式,导致信息传输滞后,降低了考核的有效性,弱化了测评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指导作用。

2.2 强调和突出了评定功能,而反馈和教育功能被弱化。这就直接导致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产生一定程度的脱节,弱化了教育功能,达不到原定的教育目标。

2.3 注重教学计划内的学业完成情况,忽视对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的考核测评。结果是只注重考核学习的结果,忽视了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的跟踪测评,难以完整客观地评价一个学生。

2.4 忽视考评体系中一些凭证的传递流程及最终记载的载体设计,影响了测评体系的最终落实,使得考核结果容易产生误差。

3 学生日常管理考核体系优化的探索

3.1 加减分管理体系的建立。创建日常加减分管理体系,对现行学生管理体系进行优化。该体系主要对两部分进行有效管理,一部分是就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另一部分是就班风、班纪和班貌。

从个人日常学习、生活管理来看,主要项目有:①公寓管理;②旷课、旷操;③迟到和早退;④请假;⑤其他;⑥加分栏。各部门根据学生管理手册对学生违反扣分项目进行相应的扣分。

从班风、班纪、班貌管理来看,主要扣分项目有八个,班级学习、班级纪检、班级体育、文明行为、班级劳卫、班级公寓、生活部、团支部工作。由各相应部门对班级进行考核,以反映班级的整体情况。

为了使加减分管理体系起到应有的效果,学院专门成立统计部,以对个人和班级进行有效的统计。统计人员根据评分公式分别计算个人得分和班级印象得分,最后按照相应的比例算出班级最终得分。

3.2 加减分管理体系的操作流程。为了更加直观的了解本体系,特将体系流程图表示如下:

现以学生因违纪扣分而受处分的情况对流程图做一个详细说明。

学生由于旷课、旷操、迟到、早退、请假和其他原因违纪,学院学生会各个硬件检查部门将根据学生管理手册对违纪项目进行相应的扣分,填写扣分通知单,该扣分单一式三联,一份给对应的硬件检查部门留底,以备日后核对。另外两份分别传递给统计部和扣分者所在的班级记分员。记分员将在本班级记分册上对该同学的扣分情况进行记录,每周编制周报表两份,一份交给统计部门,由统计部根据各班扣分情况编制每周班级排名,公布在学院宣传窗(每月的25日,统计部又将根据周报表编制学院每月各班级文明竞赛排名);另一份交给班主任,让班主任及时掌握本班级同学一周以来的表现情况。同时每月25日,班级记分员将对本班各位同学的加减分情况进行统计,对扣分超过30分的同学,学院学工部将根据学生手册进行相应处理。在学期末,班主任将对每位同学进行综合素质测评(综合素质成绩=文化素质成绩*70%+思想道德素质成绩*30%+体能素质成绩*10%),对这三块内容有不及格的同学,按照学生手册进行处理,寄发预警通`[PIUYTREWQECXZ 知书,同时在学生的奖惩档案卡上如实登记。

到此一个完整的扣分处理流程介绍完毕,从中读者可以发现对违纪学生的处理分为平时预警和期末预警两块,这样即能实时有效的对违纪学生进行管理,又不会遗漏对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学生的监管,实现对分院每位学生的跟踪管理,有助于提高学生日常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孔杰.大学生评价模式创新的原则探析[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4(3):118

第5篇:大学生日常管理范文

关键词:日常管理 辅导员 方法 要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a)-0178-01

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琐碎、细致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说其琐碎,是因为其包含的内容较多,处理不好,会牵扯到我们很多的精力和时间;说其细致,是因为它不同于系统的党建工程、校园文化活动等那么规范,更不是简单孤立的工作,而是与其他一切工作密不可分、息息相关。辅导员是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主要负责人,这也就为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结合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总结和提出了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方法和要求。

1 讲究方法策略

1.1 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要学会思考、感悟、总结和创新。

首先,辅导员应该思考如何针对自己所带年级开展引导、指导性工作。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工作尤为重要,辅导员应该在每学期初让学生了解本学期的工作安排,引导并帮助学生设立切实可行的、可供选择的学期目标。其次,辅导员应该学会感悟,让自己的工作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真情投入才有回报,扎实的去做好每一件事情,不要觉得辛苦和寂寞,生活可以很精彩,关键是要靠我们自己去感悟、去创造。再次,辅导员千万不要忘记总结,而且这种总结一定要落实于文字上。深刻的总结使工作更加系统、立体、充实、持久,总结会发现自己思想深度的变化,即使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也会带给自己一个感叹,这种自身积淀的不断深刻无形中促进了个人成长。最后,辅导员要学会创新,这是保持学生工作生命力的唯一途径。创新可以让活动别具一格,可以让参与者乐在其中,也可以让工作提高效率,但是,不在丰富工作经验基础上的创新是漂浮的,不以有效的教育成果为目的的创新是空洞的,工作需要创新,需要的是脚踏实地、以人为本的创新。

1.2 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要有整体工作思路。

首先,要做分块、调心态,把握工作节奏提高效率。辅导员工作几乎没有空档期,经常很多事情堆积到一起,当多件事情需要处理时,很容易产生急躁厌烦的情绪,从而会降低工作热情。可以将大块工作先抓出来,如迎新工作、贫困生工作、奖学金工作、总结表彰工作、校园文化活动、学风建设、社会实践、就业等工作早预期、早准备,延长工作战线,缓解集中工作的压力。例如学校评选国家助学金文件还没有下发,就开始组织收取贫困生证明,对贫困生进行排序。所以对于那些开展时间较为固定的日常工作内容,可以提前做足准备,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工作系统化。其次,要抓全面,突重点,体现全面和重点的统一。要善于在抓全面工作的同时突出重点问题,例如,一年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核心和本质与其他年级一样,但不同年级其工作重点肯定不同,大一主要进行入学教育、专业思想教育等有关工作,而其他年级则不会将这些工作列为重点,所以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充分体现全面工作和重点工作的统一。最后,要亲示范、勤引导,在工作中与学生共成长。在具体工作中,坚持大胆放手,只给学生方向性的把握、思路和建议,具体协调、沟通、组织过程中不插手过多,但是学生们不会呈现1+1>2的效果,他们的集体协作意识还不够,作为老师这时候不能撒手不管,还需要亲自给他们示范,帮助他们分析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加以解决。

1.3 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要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法。

具体工作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如:定期排查制度,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特殊问题,妥善处理特殊问题;严明各项纪律及规章制度,及时对违纪学生或者不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现象提出要求,规范学生的行为;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指导学生干部协助辅导员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坚持学生周末、节假日去向登记制度及重要会议知情制度;坚持晚间查寝制度,防止学生上夜网或者校外留宿,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严格上课考勤管理,及时汇总处理逃课学生,改善学风;及时与领导和家长沟通、汇报学生在校的各方面问题,正确对待,及时处理,不能采取压、瞒、避的态度,必要时一定要联系家长,不要等到学生已经降级或者面临退学再联系家长,要经常性的联系家长说明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同时做好相关记录;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类竞赛以及鼓励学生考研和考证;规范毕业生的实习管理程序,加强毕业班学生的日常管理。

2 明确核心要求

2.1 既严又爱

对学生整体要统一纪律,严格要求,对学生个体要耐心细致,富有热情。只有这样,学生工作的“面”上才不会失控,学生工作的“点”也就不会出问题。

2.2 言传身教

辅导员一定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没有认真负责的态度什么工作也做不好,而且在学生面前不能发牢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讲话不能随意,要争取在学生中树立良好形象。

2.3 客观公正

处理学生问题,一定要客观公正公平,而且不能急躁,不能没经调查就轻易下结论,更不能凭个人想法及以往印象对学生进行简单评价。

会思考、常感悟、勤总结、善创新,掌握好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方法和要求,会让我们自己在日常工作中受益同时对学生的培养也会非常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吴世珍,郑树青.辅导员如何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5).

第6篇:大学生日常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思政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应对措施

0.前言

由于高校思政辅导员是与大学生接触最多,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实践者,也是对大学生心理变化和意识观念影响最多的人。因此,提高高校思政辅导员的自身素质,解决高校思政辅导员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以及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高校思政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及产生原因分析

目前,高校大部分思政辅导员综合素质较高,能够适应岗位的需要,能够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但是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高校思政辅导员也与大学生一样面临着各种社会问题,而且随着高校的发展,思政辅导员日常工作内容也逐渐增加。高校思政辅导员除了负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和就业指导等方面的日常工作,还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引导、贫困帮助、就业指导、安全问题等多方面的内容负责[1]。因此,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高校思政辅导员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下面,就高校思政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以及产生原因进一步进行分析。

首先,高校思政辅导员大多工作繁重,时刻处于紧张忙碌状态。高校思政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内容较多,大体上包括大学生的生活管理、组织学生活动、对学生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学生的政治思想和价值取向等。而从目前国内诸多高校的发现现状来看,由于许多高校招生数量急剧增加,为高校思政辅导员的工作开展带来了极大的负担。高校思政辅导员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各种学生活动的组织已经开始占用高校思政辅导员大部分的工作时间。高校思政辅导员在繁忙中还需要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准备,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辅导。造成了高校思政辅导员精神一直处于紧张和忙碌状态。许多高校高校思政辅导员身兼数职,对大学生日常生活、交际问题、学习问题、班级建设、党团建设、各种活动和竞赛组织与评比、大学生评奖评优以及与大学生的心理交流等内容时刻关注。再加上一些突发性问题和矛盾,导致高校思政辅导员精神时刻紧张,产生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精神疲劳[2]。

其次,高校思政辅导员即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也是学校干部。繁忙的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占用了高校思政辅导员大部分的实践,除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及情感的交流时间,高校思政辅导员几乎没有剩余时间对工作进行总结和思考,也不能够有效开展关于思政工作的科研活动和理论研究工作[3]。但是,在职称评定的过程中,对于高校思政辅导员的科研成果是十分重视的,缺乏有效科研成果和理论研究成果的高校思政辅导员在职称评定方面处于劣势。这也就直接影响了高校思政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导致高校思政辅导员面对繁复的工作常常失去耐心,情绪逐渐开始变得焦虑,产生了心理压力。

第三,高校思政辅导员地位普遍不高,容易产生心理负担。许多高校将课堂教学之外的各项学生管理工作均安排给高校思政辅导员辅导员负责,不仅增加了高校思政辅导员的工作负担,也导致高校思政辅导员缺乏有效的专业化教育,科研和理论研究基础较差。国内的大多数高校以学术研究作为职称评定、工资调整以及地位评价的主要依据。

最后,当今社会各种各样的信息传播速度快,大学生作为接触这些信息的人群容易受到误导,产生急功近利、浮躁的观念和意识。对于高校思政辅导员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常常从自身利益考虑,经常产生消极态度和逆反心理,甚至对高校思政辅导员不尊重或表现出反感的情绪。高校思政辅导员经过反复教育和交流,仍旧不能够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正确引导,不能够取得积极效果,容易给高校思政辅导员带来负面心理压力,产生挫败感,对工作产生心理负担。

2.高校思政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措施探讨

针对当前高校思政辅导员面临心理健康问题的诸多产生原因,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能够缓解高校思政辅导员的心理压力,为顺利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奠定基础。

完善高校思政辅导员的教育培训机制。虽然,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对于高校思政辅导员的招聘和选拔机制都较为完善,得到录用的高校思政辅导员自身素质也较高。但是缺乏明确的高校思政辅导员专业培训机制,导致高校思政辅导员入职后不能得到系统的教育和培训,严重制约了高校思政辅导员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群体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也越来越多,对于高校思政辅导员的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强高校思政辅导员的教育培训工作能够提高高校思政辅导员的素质,在工作中能够游刃有余,减小工作压力的产生。

对高校思政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疏导。由于高校思政辅导员工作内容较多,容易产生工作压力,面对许多突发事件,也让高校思政辅导员产生心力交瘁感。因此,注重高校思政辅导员心理健康的定期有效疏导高校思政辅导员的心理压力,缓解各种焦虑情绪的产生。

3.结束语

总之,面对当今社会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的现状,高校思政辅导员已经成为了实践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引导大学生培养健康心理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的重要群体。因此关注高校思政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高校思政辅导员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心理压力,提高高校思政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高校思政辅导员的健康发展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林伟毅.高校辅导员心理状况调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

第7篇:大学生日常管理范文

摘 要:高职院校的发展和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呼唤新的学生教育管理方式,本文在分析早间生活教育模式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发挥学生自律组织的功能,引导和监督学生进行自主管理,从而加强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管理,使之成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和素质培养的重要形式。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早间生活模式 学生组织 管理

课?题:本文系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高职院校“三早”教育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成果。

一、开展早间生活教育模式的意义

以早操、早餐、早读为主要内容的早间生活模式教育,是一项学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对早间生活教育模式的系统性和深入性探索,有利于高职院校职业化、专业化、高效化地培养人才。早间生活教育模式为大学生能力提升提供了实践平台,能够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班集体的管理职能和导向作用,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早间生活教育模式有助于深化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有利于辅导员发现问题,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促进学生管理工作。

二、充分发挥学生自律组织的职责,监督检查学生早间生活情况

大学生自律组织是在学校领导下,学生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群众性学生组织,其以服务学生为宗旨,协助学院教育培养学生的自理自律能力。

1.主要部门的工作职责

纪检部作为一个以纪律检查为主要工作的部门,以实现学生自律、自我管理、实现自我价值为目标。工作职能是负责早操、早晚自习出勤及纪律情况的检查、早餐秩序的监督。秘书部主要做好统筹、协调、监督,负责经费预算、档案管理、内部制度完善、日常事务管理(病事假的记录及注销)等工作。宣传中心负责公布每周纪检结果及评比结果。

2.早间生活模式的检查评比

评选出每周十佳优秀自律班级和十个需改进班级。优秀自律班级评选标准为班委态度、出勤质量、违纪次数为双良或以上(良良、优良、良优、优优),出勤率在该系内排前三,假条数量较少。需改进班级出勤率低、检查表等出现“双中”或是“差”,实到人数较少,假条多,出勤率低,违纪次数多。在此基础上,评选出每学期优秀自律班级和优秀系部。

三、建立学生自律组织管理下的高职院校学生早间管理模式

1.优化早间生活模式教育方案,建立和健全学生自我管理的相关制度

针对早操、早餐、早自习的早间生活模式教育,学校要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通过学生自律组织的检查、考核结果的每周公示、学生工作例会通报、日常管理工作文件的发放,建立考核结果反馈制度;建立表彰制度,将学生的表现纳入德育考评范围;发挥优秀集体和个人的榜样作用,带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2.建立健全学生自律组织,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

在制度合理、服务到位、队伍有效的情况下,注重学生自律组织管理模式的运作。在教师指导下,成立学生自律管理委员会、学生督导队等等学生组织,参与早操、早晚自习的检查和管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从而保证工作的有效性,同时也培养学生自律、自立、自强的精神。

3.注重学生自律组织的人员培训,培养素质过硬的学生自我管理队伍

素质优良、责任心强的管理队伍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保证。建立学生自我管理组织,要选拔具有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的学生,其个人修养、行为举止具有表率作用,能够给学生提供帮助。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学生自我管理指导评价和监督体系。

4.积极搭建信息平台,对学生自我管理给予支持

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建立班级QQ 群、博客、社团群、微博等信息平台,扩展思想教育阵地,有助于师生间交流沟通。同时,建立以学生为主的管理机构,形成网络工作体系,拓展教育途径,增强教育效果。

四、小结

高职院校加强早间生活模式的管理,使高职学生自觉、自主地投入其中,从关怀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品质和习惯养成方面的教育引导,增强其意志品质,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凌日飞,辛立章,曾丽萍.引导和关怀:基于高校“三早一晚”实施途径的思考——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2).

[2]齐莹.基于职业素养引领的高职院校“三早”教育的研究[J].职业,2014(4).

第8篇:大学生日常管理范文

【关键词】就业工作;高校;毕业生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2-215-01

近年来,我国高等学院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社会大环境对应届毕业生就业影响日益严峻,很多应届毕业生甚至在校学生对就业前景不乐观,随之带来了很多的学生日常管理问题。作为一名一线专职辅导员兼就业工作人员,感触颇多,特此对大学生的就业工作进行了思考和简单的研究工作。

通过最新就业调查问卷显示,在高等学校学生中,大一学生对就业工作基本不重视,没有就业概念。大二学生对就业工作不闻不问,没有提前做好就业准备工作。大三学生对就业工作持怀疑态度,认为学校的就业工作只是停留在表面,自己就业基本靠家里和其他渠道。大四更为甚至有的学生不知道学校有就业指导中心。

造成以上的局面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固步自封,停留在原地没有去分析现实社会的变化,以以前的工作经验来应对变化中的社会需求无疑是非常可怕的。如果任其发展,那很有可能面临学校整体发展的恶性循环。

为了改变目前局面,防止高校陷入由就业工作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特提出了以下几点意见,希望能为高校就业工作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一、加大国家就业工作政策落实

随着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激增,我国相关的一系列就业政策颁布出台,有利于我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开展。在这些政策文件中,有很多都适合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但目前的问题是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学生都不关心这些政策,没有就业创业的意识。如何加大宣传力度,贯彻就业方针政策,这就是我们就业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对就业工作提高重视态度

学生从大一抓起,引导学生重视就业,培养学生就业意识,从而让学生在整个学习生涯形成就业规划,以就业来指引学习和生活。在这个当中,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非常重要,目前我国就业指导课程分配很不科学,上课时间也很不合理,最好是在上学期间分阶段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求职择业的知识准备、能力准备、心理准备、材料准备进行讲授,为就业开展打下好的基础。

三、把就业工作融入到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当中

据统计,学生日常活动中,关于学生就业活动开展很少,这就间接导致学生对就业的意识不够。学生在校期间,最直接接触就业的就是各项活动,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到就业工作当中,非常有利,在学生开展活动同时,适当组织学生进行就业工作相关的活动,提高学生就业素养。

四、教学课程安排为就业工作提供便利

目前,高校各系基本上是最后一年或半年学生在校外实习。这种情况已延续好多年,有利有弊。在课程安排上,应该按照专业实习便利来安排,例如建筑工程系,学生就业比较好的月份集中在9-12月和3-6月,而在课程上,正好是就业单位要人的时候学生在上课,来学校招聘的时候学生又不在学校。目前好多就业单位就是因为课程安排而无法及时招聘。

五、建立完善的就业信息渠道

就业渠道有很多种,通过学校的就业主管部门获取信息、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获取信还有社会上的经营性就业服务机构获取信息等等。就业在工作当中,我发现并不是没有招聘单位来校,而是来校后学生不知道,这种情况有多种原因。学生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而老师通知学生的方式也比较局限,所以就造成了很多好的就业岗位白白流失。

六、“走出去”学习高等学校的就业优秀工作经验

固步自封,比然会导致学校发展不畅,好的高校在就业工作当中有很多经验,这些是我们急需学习的。面对当前生源紧张的供给情况,学生在选择学校时很大程度上都是看学校就业的情况,很多高校的硬件设施并不好,但招生非常好,这就是就业工作的开展顺利。

七、多渠道、多方位、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工作

就业工作一定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学生生源多样性,素质参差不齐,我们在开展就业工作时,要根据这些情况把毕业生分为不同层次,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来提供就业岗位。拓展就业渠道,全方位的开展就业工作有利于我们解决目前学生就业的难题,创新思维,根据社会环境的发展来制定就业计划是应对就业多样性的最好手段之一。同时,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

八、合理开展各系部就业工作的评比

现在高校每年的系部考评当中,就业做工作只是系部工作的一个内容,没有作为重要指标。而在系部就业工作数据统计当中,很多数据并不是真实情况的放映,这就导致的系部不重视就业工作,敷衍就业工作。所以,应该在考评中,合理分配指标,对就业工作制定合理的考评方式,制定奖惩制度,激励系部推进就业工作。

好的就业工作给学院带来的不仅是好的生源,学院的稳定、学生的安全都是和就业密不可分的,针对目前学生普遍存在“大学混日子”的现象,我们一定要进行深刻的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院的长治久安,为学院的建设发展提供好的基础。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才不会迷失方向。哈佛大学是一所世界名校,它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高的成绩与它的管理模式息息相关的。无论是晚上还是白天,学生都会在学校读书学习,是一座学习知识的“不夜城”。

在日常工作当中,学生管理和就业工作是重中之重,特别是就业工作,它是衡量学院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吸引生源的一个风向标。为了学院未来的发展,为了我们取得长足的进步,开展就业工作是我们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田芬.高校毕业生就业导航[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第9篇:大学生日常管理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自我管理成长与发展

1.问题的提出

中央集权制的国家管理模式延伸到高校基层的大学生管理中,主要表现为注重高校学生管理者对学生的管理,忽视大学生自身对管理的反作用;注重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忽视自下而上的反馈作用;注重教育管理者的管理功能,忽视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功能。尽管近年来,随着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高校对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方面给予了高度关注,大学生在协助日常的班级管理、社团活动、学风校风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学生管理的权力更多的是在学工部、学生处、辅导员之间游离,学生对自身的管理权力是极其有限的,并未充分调动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发挥大学生自身管理的功效。面临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特征及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挑战,有必要对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考察与反思。

2.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管理中价值取向的偏失

我国高校的大学生管理实践中,忽视大学生主体性、个性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官本位”思想严重,甚至把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作为自己的“政绩”来抓,操作上往往不顾学生态度、情感上的接受程度,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学生的逆反心理就必然产生,管理工作也就会事倍功半。同时这样还会导致一些学生功利化倾向,把评优、评奖、入党等作为自己的积累资本。

2.2管理中的形式主义

2.2.1大学生管理者工作的形式主义。

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直接从事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对学生管理工作缺乏真正的兴趣和热情,平时很少关心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交友等问题,遇到上级部门检查便临时部署学生工作,应急而设。

2.2.2学生社团活动的形式主义。

在大学校园里,有许多学生社团缺乏严密的监管机制,而且由于当前社团经费基本靠成员集资,实行自负盈亏的方式,为了扩充经费,各社团只是注重自身的宣传,以尽可能多地吸纳会员或社员和吸纳资金为目的,同时社团活动的开展并未做到有始有终。在社团活动中,有些学生社团并不能提供具有满足学生实际需求,提高学生能力的各种活动。因此,活动的质量、活动的效果难以得到保障,更达不到以此来发展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

2.2.3管理方法上的形式主义。

目前我国高校在对大学生的管理中主要注重特定活动及比赛,而忽视对大学生日常状态下思想及行为的考察。管理育人是高校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学生管理工作者主动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将教育、管理、服务融为一体,而不是仅凭几次活动、几场比赛来实现管理育人。

2.3管理的封闭性

大学生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存在着隔阂。高校领导往往忽视了大学生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学生管理者与学生分开,形成学生管理者阵营和学生阵营。有些直接从事大学生管理的人员往往把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作为实现个人某种目的的手段,因此与上层领导接触多,而不重视与学生的交往与情感的交流,管理的目的意图、方式方法、途径等往往只在管理者中流通,学生对此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大学生与管理者之间的鸿沟,往往使管理者和学生缺乏沟通,并在大学生中形成消极影响,致使部分学生个人本位价值观念更加突出,道德行为认知存在偏差,有意犯规行为增多等。

3.以“为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为中心,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高校对学生管理的主要功能是正确引导学生,促进其成长、成才,并把社会、家庭、学校等外在要求转化为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高校要以“为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为中心,增强大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需要特别重视大学生自身的内化和体验,注重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1建立完善的大学生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大学生的思想还处于尚未完全成熟时期,一直以来接受的都是理论和经验教育,对社会的复杂性和是非性还没有体验或者较深的体验,对一些事物的认识还浮于表面,因此大学生在乐于参与的同时却显得辨别力不足,容易误入歧途。因此,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对学生严而有格,取法乎上;尊重、理解而决不迁就,把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起来。

完善的大学生管理制度应该包括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奖惩管理制度、学生社团管理制度、毕业就业管理制度等。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制度,必须科学、完善并可行,一方面要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另一方面要符合教育规律和德、智、体培养的目标,并且管理制度要随时代形势及教育发展而不断完善,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有了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高校还必须坚持不懈、狠抓落实,避免管理制度成一纸空文。

3.2建立健全大学生自我管理体系

3.2.1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

学生骨干队伍是联系学校、教师、同学之间的桥梁与纽带,起着先锋模范作用,是完成学校各项任务的一支重要力量。学生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要公开、公平、公正,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杜绝一些学生走后门等不良行为,克服学生的功利化思想,将那些有热情为广大同学服务且责任心强、思想品德好的优秀同学吸收到学生干部队伍中来。

对于学生骨干人员,大学生管理者要尽力创造实践机会,通过实践的磨练,增长其才干,培养其能力,同时开展必要的培训活动,使其尽快进入角色,端正动机,并掌握一定的工作方法与技巧。建立公开公正、操作性强的学生骨干人员考核制度,采用教师、管理者、同学、自身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定期对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成绩、工作实绩、平时表现等进行多方面评议,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促进学生骨干努力学习、刻苦向上、不断进取、奋发成才,防止产生凌驾于其他同学之上的优越感,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能力。

3.2.2发挥班、团学生干部在日常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大学生日常管理是一项繁重琐碎且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如果大学生管理者事事亲历亲为,不仅易于陷入疲惫不堪的状态,产生职业倦怠感,而且没有时间对自身工作进行总结、反思与研究,不利于学生管理者能力的提高及长远发展。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生会、班、团干部的职能,大胆放权让学生干部参与学生工作管理的全过程,如早操、寝室、晚自习、上课考勤、教室、班级等方面的管理,发挥他们在处理、解决问题中的主导作用。这样不仅减轻了广大学生管理者的工作负担,而且培养了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其主人翁精神。

3.2.3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主动参与,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大学生不仅是高校管理的对象而且是管理的主体之一。缺乏大学生自身这一主体的任何管理活动,其成效必然是微小的,难尽如人意的,甚至管理是混乱的。因此,高校学生管理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学生服务的管理意识,做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的引路人,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全员参与,做自身管理的主人。高校应创造良好的竞争与育人环境,实行班级干部轮换制度,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进取心,扩大学生干部群体,给全体大学生以充分展示自身才华能力的机会。高校应通过为同学服务的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与时俱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与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3加强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力争以心交心,以理服人。

管理活动首先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如果在交流中忽视平等性与理解性,管理必然失灵。行政管理与大学生自我管理是大学生管理者们应当考虑的首要关系,学生管理层要简政放权,在学生的宿舍、伙食及环境卫生等方面提倡学生的自我管理,在发挥学生自身作用的同时给予恰当的行政指导及引导,以平等对话代替行政命令。在大学生的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能够积极进行对话的心理环境和氛围,始终以平等的态度关注正在发展、成长的学生,既尊重他们的思维方式、情感、志趣,又尊重他们的个性。大学生在平等交流的对话中即管理实践中,体验人格的尊严,真理的力量,交往的乐趣和人性的美好,进而张扬自己的主体意识,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

总之,大学生的管理理论要与时俱进,管理实践要因时、因校、因人制宜。既要有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又要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高校要结合本校发展现状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实事求是,既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鞭辟入里,恰到好处。高校应以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主线,把加强管理与教育结合起来,以管理活动来教育学生,以育人来促进更好的管理。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普洛瑟,基思・特里格维尔.理解教与学:高校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6.

[2]朱文.新世纪高校大学生管理初探[J].前沿,2003,(4).

[3]许明璋,彭卓,张毅博.加强自我管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