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设计与理论范文

城市设计与理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设计与理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设计与理论

第1篇:城市设计与理论范文

【关键词】城市设计;村庄规划与设计;乡土文脉;村庄空间

1 基于城市设计理论的村庄规划设计内容

基于城市设计理论的新农村规划,应该要能将村庄规划成为广大农民理想的生产园地、舒适的居住家园以及放松的栖息场所。其主要内容包括:

1.1 村庄空间格局及形态的营造:应设计出功能分区明确、空间序列丰富、朴素大方、自然舒适并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村落空间格局。

1.2 村庄和谐社会的构建:通过设计能营造出自由平等、具良好秩序的生活,以及营造合理的社会环境。

1.3 村庄经济的良性发展:通过设计能激活各种形式农业生产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1.4 村庄自然环境的维护:通过设计,能合理控制新农村发展,保护农田,保护农村的自然生态环境。

2 基于城市设计理论的村庄规划设计方法

新农村规划设计的目标主要有:(1)随着社会发展满足村民对经济条件、环境及生活区的需求,并能在可持续的自然环境中受益。(2)建立一个统一的以本土文化为公共领域基础的新农村规划设计方法(图1)。

图1 基于城市设计手法的新农村

规划设计方法框架

3 基于城市设计理论的村庄规划设计研究

村庄设计内容主要有:生态风貌特色、开放空间系统、空间脉络布局、重点景观节点、乡土文脉、人文活动体系等设计。

3.1 村庄风貌特色设计分析

中国乡村独特的自然风貌造就了独特的自然文化景观特色:如黄土高原、江南的水乡等。中国的乡村风貌瑰丽多姿,其风貌特色分为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两个方面,其中,物质形态方面的内容包括有:(1)村庄本身的自然环境;(2)村庄独具特色的自然形态,也就是其空间布置形式,包括村庄的多种不同的布局形态、空间布局以及交通脉络形态等;(3)村庄的物质组成要素,如村庄的建筑要素,由其组成的旧民居聚落、历史文化遗迹景点仍与新时代农村生活密切相关,甚至成为农村文化景观特色的最重要部分。

3.1.1村庄选址位置

从中国南方现存的众多古村落选址位置可看出,古村落选址或依山傍水,或枕山面水,或依山跨水,而且设计为开窗见山、槛外是水。即使在平原地区,许多古村落也是溪水穿村(傍村)而过,成为村庄的重要自然构成要素。

3.1.2 村庄布局

村庄的布局,具有如下特点:

(1)依山傍水,靠近自然环境。我国传统的都城是方正规整的布局形态,而村庄却与山群、溪流融为一体,即使是人工的建筑房屋,其屋顶曲线也是与山际线巧妙融合在一起。

(2)大小聚落均是聚族而居,民宅结构严谨。如岭南的古村落,以宗祠为中心,民宅以此中心环围营建(图2)。

图2广州沙湾古镇岭南传统建筑风貌

(3)具有象征意义,意境高远。我国传统的古村落普遍多采用象征手法,一位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考察完中国建筑后,他曾经感慨说:“中国城乡中建筑在田庄中的住宅,常会给人一种宇宙图案的感触,一种节令、方向和星宿的象征主义”。

3.1.3 村庄的建筑风貌

传统的村庄建筑特点与村民的思想观念、意识等文化背景有着密切关系,其所属的历史文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的外部形态及组织模式,村民的传统观念更是反映在传统建筑物质环境上。影响传统建筑文化的因素包括:乡土文脉、地方特色、社会体制、经济结构、文化观念、、风水理念、风俗习惯等,这些影响因素彼此融为一体,呈现在传统建筑文化载体上。

3.1.4 村口特色

村口既是村民进出村落的出入口,同时也象征着一个村庄聚落的盛衰荣败。现今众多村庄的村口,已成为常用来举办大型活动的场地,例如庙会举行、戏剧出演等,甚至还作为小型商品交易的场所。村口特色是影响村民获取记忆村庄的重要要素之一,村口设计好可以大大提高村民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感。此外,村口的环境面貌也会影响到村庄的整体形象。由此可见,村口形象是由村庄整体建筑风貌特色、整体布局特色等相关环境共同建立而成的主题形象。

3.2 村庄开放空间系统设计与分析

基于城市设计理论的新农村规划设计,应将开放空间的概念引入设计中,运用图底手法,能较好地对村庄建筑空间结构形态作分析,剖析出属于人们共有的生活空间形态和品质。村庄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共存而成的结晶,需要更贴切地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很有必要建立村庄开放空间系统。

村庄开放空间系统主要有:公园绿地、休憩活动场所、交通道路用地等。具体包括:村口开放场地、村庄绿地、村内道路系统、池塘、溪河、湖泊、荒地、农林山地等。

3.3 村庄空间脉络分析

基于城市设计理论的村庄规划设计,对于村庄空间脉络需要重点分析其空间布局、景观轴线、视线通廊等村庄要素的构成。

3.3.1 村庄空间布局

村庄空间布局重点主要在于村庄公共活动开放空间的组织。在公共活动空间规划中运用城市设计理论及图底关系手法,能更好地对进行系统分析,取得公共活动空间的基本要素和构成方法。譬如江南村落空间脉络与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经常呈现出水围村(或村包水)的空间布局。可见,在村庄空间布局中水是占据了主体地位;其次是村庄巷道、院落空间的应用,弯曲有序的巷道和灵活分布的院落,两者构成了人们活动的主体空间,构成了村庄空间系统的网络。

3.3.2 村庄景观轴线

村庄传统景观轴线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在村庄空间及其结构上传统景观轴线是村庄传统文化复兴理念的体现。

村庄景观轴线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筑风格的定位,建筑形体与村庄的关系,都必须和村庄轴线的时空维度和整体形态形成正向叠加。通过强化村庄的绿化空间,包括风景林、绿色廊道、绿化带等配合村庄建筑形成和完善村庄景观轴线。

3.3.3 村庄视线通廊

新农村规划设计中的村庄视线通廊,需要经过精心的处理,如村口与公共活动空间之间,可以通过绿化区、公共活动场地、设计标识等要素结合而营造出一条主要视线轴。此外,可以充分运用我国以往园林中的造景手法,来建立村庄水景、山景与主视线通廊之间的联系,使村庄景观与大自然环境形成理想呼应。

3.4 景观重要节点设计分析

景观节点设计应重视保护村庄传统景观节点,充分挖掘村庄原有的景观资源,确定村庄主要节点,包括村口、公共活动中心地带、祠堂周边修复改造、转角位建筑等,创建具有本土地方风格和浓郁传统特色、优美自然景观、良好生活空间的宜人居住环境。

3.5 村庄文脉的分析

农村聚落的的形成与发展是一种历史现象,不同的历史年代都会在村庄发展与演变中遗留下属于自己的轨迹。因此,保留村庄的传统特色,保护历史文化的延续性,也就等于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

村庄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文化景观。随着历史发展,人们在村庄内建造了很多具有传统特色风貌的建筑及巷道,这些都是维持各个社区结构的重要物质基础。村庄的历史环境及其住区,又把世世代代生活于此的人们联系在一起,这些历史环境及住区起到精神纽带作用。保护历史文化的延续性,保留乡土本身的建筑特色,保存乡村空间的回忆,是真正能够延续历史文脉及实现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村庄历史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应该在村庄规划设计中有效发挥其中重要作用。所以,基于城市理论进行村庄规划设计时,必须要传承村庄的历史文脉。

4 总结

基于城市设计理论及手法进行村庄规划时,必须注重村庄的风貌特色,必须对村庄的空间布局、景观轴线、视线通廊、重要景观节点、开放空间等城市设计要素进行研究和推敲,并且要能传承村庄发展的历史痕迹和文脉,保证规划后村庄景观风貌具有历史延续性。

参考文献:

[1] 王富更. 村庄规划若干问题探讨[J]. 城市规划学刊, 2006,(03) .

[2] 张京祥,张小林,张伟. 试论乡村聚落体系的规划组织[J]. 人文地理, 2002,(01) .

[3] 葛丹东,华晨. 论乡村视角下的村庄规划技术策略与过程模式[J]. 城市规划, 2010,(06) .

[4] 赵荣明. 成都城市边缘区乡村聚落规划设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06 .

第2篇:城市设计与理论范文

【关键词】 高层;建筑设计;外部尺度;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P42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高层建筑是否融洽,与所处的城市空间,人处在其所创造空间中的感受分不开。我国高层建筑的建设,开始了时代,随之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笔者从高层建筑形态设计出发,谈谈城市空间整合的问题。

二、高层建筑主体设计

承担着城市高级形象作用的是高层建筑。高层建筑天际线视觉趣味的独特性给城市设计有提供了机会,好的城市设计能够创造壮丽的天际线。建筑物的顶部一般服务于天际线,高层建筑"向无限延伸"之点是衬在天空上的形状,是塔楼的一个特色。没有天际线的摩天楼大概就像空间里一大堆不引人注目的体块。像一些高度发达的城市,通常都显得有一种堆砌感。对这些城市跟蓝天相接之处,显示出一种立体的美感,而且外观优美,为城市的天空构造出活泼生动、色彩缤纷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城市的天际线只是一个孤立的轮廓线,但是它具有一种艺术的欣赏价值,虽是单向的画面,但是它能反映出一个立体的城市三维空间和城市的整体特点。通常,一个市三维城的空间,不光代表了功能,还需要一些审美观的体现。在城市规划当中,需要有一些宏观的参照物,城市天际线就可以充当这个参照物,通过一些设计来体现出一座城市的美。

三、高层建筑设计原理

1、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外部尺度

(一)城市尺度

在一座城市当中,高层建筑是具有象征性和代表性的,高层建筑是一种城市的组成部分,因其巨大的体量,很高的高度,在城市中是一个重要的景观,能够体现出一座城市的整体形象。从一个城市的角度来说,高层建筑对城市的影响体现在城市天际轮廓线方面,城市的天际轮廓线有虚、实之分,建筑物的整体轮廓代表了实的天际线,建筑物顶部之间连接的光滑曲线代表了虚的天际线,高层建筑在城市天际线创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从距离一个城市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见城市天际线,这就是人们对一座城市第一印象。因此,高层建筑尺度的确定应与整个城市的尺度相一致,而不能脱离城市的实际,过分夸耀自我,唯我独尊,只顾高层建筑形成自己优美、良好天际线,却把城市景观直接影响到了。

(二)整体尺度

高层建筑当中的各种构成部分形成了高层建筑的整体尺度,对于设计师们来说整体尺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针对建筑整体尺度方面有各种理论,但是无可厚非的是,整体尺度的均衡性被摆在了重要位置。

(三)街道尺度

高层建筑面对大街的尺度对街道上的行人产生了什么样的视觉感受,这就是街道尺度。同时这也是人们近距离面对高层建筑时的感知,在高层建筑设计时,这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想要对临街道的高层建筑部分的尺度进行确定,重点就要鼓励到街道行人的舒适乘度,如果高层建筑主体的尺度很大,就要往后退,在沿街的地方放置底层的裙房,这样才不显得高层建筑对街道产生压迫的感觉。同时,要使得街道空间和视觉具有连续性,要参照沿街的其他建筑来进行设计高层建筑。

(四)近人尺度

高层建筑的最底部分和建筑物的出入口的尺寸给人的感觉,这就是近人尺度。这些地方为跟使用者的接触很普遍,所以就很容易被人们所赏阅,也是人们对建筑直接感触的重要部分。其尺度设计应以人的尺度为参考系,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易使建筑缺少亲近性,过小则减小了建筑的尺度感,使建筑犹如玩具。这样的话,就要求设计者和建造者在使用一些设计手法时具有巧妙性。

虽然高层建筑的塔楼部分没有很大的变化空间,但是还是可以运用一些精巧的手法来使得空间形式丰富起来。通常在手法上可以运用底层架空和入口缩进的办法。在现代建筑当中,底层架空办法是一个惯用的技法,它能够在高度密集的城市之下获取到宝贵的用地空间,结合了城市的道路、广场和建筑,形成一个具有通透性和公众性的,开放的空间,提供给市民一个休息的场所;对人流、视觉拥挤的状况是一个良好的改善,对一些主要的公共场所进行连接,对城市空间来说是一种层次的提高。在对高层建筑临近城市道路进行设置的时候,如果用地非常紧张,就可以在入口空间设置建筑下部凹入,这样就可以把主体后退的情况给避开,使得基地面积得到最大化的使用,对入口处多方矛盾的冲突起到一个缓解的作用;在设计建筑形体和空间组织等各方面的时候,要有一种新颖的构思,使得入口后退架开的处理方式达到丰富空间层次的目的,同时使人们一眼就能记住这样的形象。

四、设计规划

把高层建筑密集的状态给避开

密集的高层建筑可以带来便利的城市办公等条件,但是对城市空间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压力,城市空间和城市交通形成一种拥挤的状态,还有可能会造成一意外的污染和危害,像一些高层建筑大面积使用使用玻璃幕墙,就会造成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光污染;容易形成的风口和高压风带,以上这些因素会带来一些难以意料危害。所以要限制区域内的高层建筑密度,使得高层建筑的分散分布。

2、高层建筑与城市街道

通常在城市商业发达的地段才会分布着高层建筑,像那些商业区街道本身的交通荷载就非常负累,通道高层建筑又会把此类街道的交通压力增加很多,所以要尽量控制这些街道两侧的高层建筑,对楼层的层数和高度进行限制,同时在规划设计时要进行扩展这些街道,加大其通行能力。

五、高层建筑后退广场与城市空间

高层建筑的体积非常大,在街道空间上就会显示出一种突然的压迫感,并且有一种要压下来的感觉,这样的空间转换十分突然,让人们难以接受,因此在设计街道两旁高层建筑的时候,要做后退处理,并且设计一个广场空间,放置在已经做出后退处理的用地上面,这个广场空间就建筑本体来说起到了缓冲作用,并且是对建筑所处场所的标识;针对城市空间来说,在城市空间里面,后退广场发挥出了其重要的作用,而且通常能够以城市共享空间的形式存在,这样城市空间就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在针对高层建筑的后退广场方面,有些建筑设计师干脆把它设计为一个下沉式的休闲场所,建筑塔楼的形象特征就会很明显的凸显出来,使人们对这样的建筑产生深刻的印象。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广场和建筑应该作为一体来考虑。

六、高层建筑生态设计与城市空间

随着近几年来出现资源短缺问题,人们提出了全球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就环保节能方面来说高层建筑是很浪费的,因此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生态型建筑的概念就出现了,这是一种新思潮。在当今建筑设计思想中高层建筑生态设计,一些共同特点都注重建筑物的绿化,日照、防晒、通风以及与城市环境的有机结合。此外,近些年来比较流行的做法就是绿化屋顶,建筑物的第五立面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建筑物的增加,锐减了大块的绿地面积,愈加恶化相应的环境条件,致使人们对环境的重视和关注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因此,在城市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即便是将各块绿地充分利用,绿地面积增加。人们预期的目的还是远远达不到,现代建筑物大多数是平屋顶,屋顶预制板钢筋混凝土结构多采用,现代的建筑方法通常是做隔热防水层在预制板上面,从空中鸟瞰,好似戴着黑帽子的一栋栋楼群,居民也备受沥青之害,住在顶屋,过着夏热冬冷的生活。近两年许多人开始将屋顶建造成花园,让死气沉沉的屋顶变得生机盎然。

七、结束语

高层建筑外部影响的因素很多,设计师在设计高层建筑中应充分地把握各种尺度,结合人的尺度,满足人的观赏、使用的要求,必定能创造出优美的高层建筑外部造型。

参考文献:

[1] 文小凡.论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整合[J]. 住宅产业. 2010(Z1)

[2] 周轩.基于地铁站出入口综合利用的城市空间整合思考——以郑州市地铁一号线农业东路站城市设计为例[J]. 建筑与文化. 2010(03)

[3] 马中伏.城市设计与高层建筑的探讨[J]. 建材与装饰(中旬刊). 2008(01)

[4] 贾红艳.高层建筑为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J]. 山西建筑. 2008(22)

第3篇:城市设计与理论范文

【关键词】强化理论;电工电子实验;远程虚拟实验室

一、引言

中国大陆很多高校中电工电子实验以验证理论课本知识为目的,学生只需要按部就班即可。电子课程属于较难的工科课程,实验课往往和理论教学同时进行,学生在实验中尚不懂电路知识,造成了实验教学效果差,学生实验效率低。

因此,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信电分院在实验教学中基于新行为主义强化理论设计了多个远程虚拟电工电子实验,并用之于实验教学上,取得了不错效果。本文介绍了设计思路和教学效果。

二、新行为主义强化理论

1.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赫西、布兰查德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也称为行为修正理论或行为矫正理论。

巴甫洛夫在动物实验中发现了条件反射的作用,斯金纳把条件反射应用到人的学习中。斯金纳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理论的基础上,重新定义了强化。他提出了一种“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或动物在一定的环境中,为了达到一定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或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

某些行为可以使人们得到通常所说的奖赏,从而鼓励这些行为,这个过程这就是强化理论中的“强化”。

斯金纳认为,任何能够提高操作出现概率的事物都是强化,强化在有机体条件反应的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强化决定了动物的行为是否会发生变化,新的行为模式要练习多次才能形成,以及形成后能保持多久。

斯金纳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就是强化。

2.实验教学与强化

强化理论对当今的学校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对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强化,教师可以修正学生的行为方式,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教师不断地强化,引导其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电工电子实验室把强化理论应用到了实验教学中。

第一,在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把实验教材分为多个教学单元,实验教师设计了多个远程虚拟实验用来辅助教学,采用了程序教学的原则,在每个教学单元前,通过远程虚拟实验进行预习来强化学生对电工电子学的认识,每个虚拟实验包括“解释-提问-解答-确认”四个环节。

第二,在虚拟实验中贯彻了即时强化的原则。在远程虚拟实验中,在输入数据后,可即时印证正确与否。在心理学上,行为主义大师斯金纳指出:“教师也常常设想,自己的作用只是指出学生错在哪里,但是如果指出学生对在哪里,常常会使课堂的气氛和教学效果产生巨大的差异。”为了强化学习效果,虚拟实验中,学生正确的行为会得到鼓励。

第三,在虚拟实验中多用正强化,当学生正确,予以鼓励。

第四,在现实生活中,更大量存在的是间歇性的强化。用问歇强化形成的行为相当稳定,也极难被消退。可以对个体的行为根据时间或行为次数来进行间歇强化。虚拟实验主要用在学生的课前预习中。

三、远程虚拟实验的实现方法

1.基于LabVIEW8.6的远程虚拟实验

LabVIEW是美国NI(National Instrument)公司领先的图形化系统设计软件,凭借图形化的设计模式和强大的系统模块完成各种设计和控制程序。

通过LabVIEW软件,把LabVIEW嵌入到WEB网页中,从而实现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的远程电工电子创新实践平台。通过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通过交互式控制完成远程实验。

在LabVIEW中,使用源代码(LLB)的方式目标VI,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将目标VI(am.vi)和它所调用的子VI一并打包生成为一个LLB;同时,修改HTML文件,将此LLB作为嵌入网页的目标。这样,当客户端的浏览器链接至此HTML时,会自动从服务器端下载LLB至本机的临时文件夹中,并在本机上独立运行其中的指定VI(a1.vi)。另外,在生成LLB时可以选择去掉所有VI的程序框图,这样可以保护程序的源代码。

2.远程虚拟电工电子实验室简介

目前远程虚拟电工电子实验室上开发了32个虚拟实验项目,可以虚拟14个数字电路实验,13个模拟电路实验和5个电工电子实验。实验可以操作,可以记录数据,大部分实验有练习题,

3.远程虚拟实验设计方法

首先定义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数据模型,仿真数据可以通过公式拟合,也可以读取实验数据数据库。然后使用LabVIEW 8.6编码实现虚拟小实验;再次通过LabVIEWLLB文件;最后建立一个网站,将对应实验LLB嵌入网页中。

如图1是虚拟电工电子实验室首页。

4.设计案例-三瓦法测功率

每个虚拟实验包括“解释-提问-解答-确认”四个环节。

首先对三瓦法做出解释“三相四线制电路中负载所消耗的总功率需用三只功率表分别测出A,B,C各相负载的功率,然后相加,即分别为A,B,C相负载消耗的功率,这种测量方法称为三瓦计法”。三瓦法主界面如图2所示。

其次,定义数据模型,本实验数据比较简单,直接编程实现模型,将真实测量数据预定义给瓦特表。设计程序框图如图3所示。

第三,提问-解答,程序中设计了输入数据表格,学生在仿真以后,需要填写表格,回答数据。、

第四,学生正确回答以后,将会获得积分。用来鼓励学生。

四、远程实验学生反馈

1.学生使用情况

启用后,在2010-2011学年第2学期每个实验学生平均每周有4学时的实验教学,共有322名学生参加实验。学生在教师教学前,已经对实验内容和实验效果有了了解,减轻了实验教师工作量。在2011-2012年第1学期共有314名学生参加实验。

2.学生反映

在学生使用远程实验系统以后,对上课学生做了问卷调查,答卷中88.2%的学生喜欢远程虚拟实验 ,欢迎这种教学方式。72%的学生认为远程实验强化了对电子电路的知识。

五、结束语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信电分院,基于强化理论设计了远程虚拟电工电子系统,用于学生学习电路知识。学生对此反映良好,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取得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1]付瑜.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8(4).

[2][美] 斯金纳著,施良方译.自由与幸福的学生[A].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学(上) [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521.

[3]兰继军李磊 论新行为主义强化理论与教师的行为[J].社科纵横,2004-6.

第4篇:城市设计与理论范文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协调管理

Abstract: due to the municipal engineering general within the city limits for construction, often have period and a greater influence, tight, design range, is difficult to coordinate more features, the project's influence than gener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ore big, so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and management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taking an example countermeasures study, fusion human, technology,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so on various factors are analyzed, and a more effective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method.

Keywords: municipal engineering;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Coordinated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市政工程项目的影响比一般的工程建设更大,因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而也就可能对项目管理带来更大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必须按照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进行管理,保证项目的管理程序和步骤都能够切合工程自身的特点。

一、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概念及要点

市政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是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为核心,以项目管理为重点,依据现行市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实施市政工程全程管理。其主要内容包括:市政工程施工准备工作、流水施工组织、工程网络计划技术、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市政工程竣工验收等。工程施工组织必须能够融合人力、技术、设计、资金、信息、设备、施工、验收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才能为工程的顺利完成奠定基础。

二、实例分析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要点

以某市政道路施工为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①必须在施工前编制;②必须有上一级负责人审批,并加盖公章,填写审批表,有变更时要及时办理变更审批;③施工组织设计应组织科学,技术先进,费用经济。

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应包含的要素有:①工程概况应明确工期要求和参建单位。②施工平面布置图,应具有明显的动态性特性。③施工部署和管理体系;施工部署包括:施工阶段的区划安排、进度计划、工、料、机、运计划;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机构设置,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管理负责人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等岗位职责、工作程序等。④质量目标设计:在多个专业工程综合进行时,工程质量常常会相互干扰因而设计质量总目标和分项目标时,必须严密考虑工程的顺序和相应的技术措施。⑤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主要包括: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的确定,还应包括季节性措施、四新技术措施以及所应采取的相应方法与技术措施等方面的内容。⑥安全、文明施工、环保节能降耗措施以及辅助、配套的施工措施。

三、市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要点

针对雨季施工及各类不同的市政工程施工的要求,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而以本项目的市政道路施工为例,就涉及《雨季施工方案》、《房屋爆破拆除方案》、《高空作业施工方案》、《地下暗挖施工方案》及《交通导行方案》等等。

专项施工方案编写的要点有:①充分分析工程规模、特点及设计意图,抓住工程的特点、难点及工程施工的主要矛盾,作为编制专项方案依据;②进行必要的专项设计与计算验算,对于模板支架、基坑支护、降水、施工便桥、构筑物推进、沉井、软基处理、预应力张拉、大型构件吊装、混凝土浇筑、设备安装等分项工程,应按规范标准进行结构稳定性、强度等内容的核算;③对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进行技术经济比选,对于关键环节应详细分析、论证,确定工艺操作方法,材料要求,技术质量控制指标和安全保障措施,同时考虑季节施工的影响,制定冬雨季施工措施;④对工程进行危险源识别评价和分级,实行危险源分级管理,针对重大危险源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⑤制定工程的变形监测控制、支护监测控制措施,确保施工安全;⑥制定工程试验检验方法和计划;⑦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

专项施工方案一般由施工单位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编制,由施工企业技术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后,由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签任后实施。而对于一些深基坑工程、暗挖工程、30米以上的高空作业、深水作业、土方爆破等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则需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专家组应不少于5人,根据专家组的书面结论审查报告,施工企业进行完善,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方可实施。

四、市政工程协调工作要点

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一般涉及到交通导行、雨季疏导、平面布置调配等难点,随着工程施工进展的不同,与各政府部门及相关单位的沟通协调工作也有不同,下面就主要从这几个方案入手进行案例分析:

1、交通导行方案

市政工程施工期间交通导行方案设计,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①确保车辆行人安全顺利通过施工区域;②保证交通流量、高峰期的需要;③获得交通管理和道路管理部门的批准。

在工程施工时,除了获得交通管理和道路管理部门的施工批准外,考虑在施工时对交通的影响减到最小,因此,除交通部门的法令外,现场也必须采用得力的安全保障措施:①施工现场必须严格划分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作业区、下游过渡区、终止区范围;②统一设置各种交通标志路障、隔离设施、夜间警示信号;③严格控制临时占路时间;④对作业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并应与作业队签订施工交通安全责任合同。

2、雨季施工措施

除一般的工程雨季施工措施外,市政工程施工还要补充增加一下手段:①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掌握天气预报和施工主动权;②施工现场应准备好防雨设施和材料;③对于焊接和土方回填等工序,应制定重点工序作业措施;④配合交通疏导,应增加雨天交通疏导措施。

3、平面布置调配

如工程拆迁量大,施工技术复杂,在确定施工过程、机械台班数和劳动量、主要工种劳动力需用量计划及施工机械、辅材、主材、构件、加工品等需用计划方面必须跟踪检查,依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必须建在现场勘查和信息惧、分析研究基础上,特别是合理布置现场运输通道,做好交通疏导,把对社会交通、环境保护、文明施工作为重点因素来设计安排;合理布置生产、生活临时区域,布置好仓库和材料、构件堆放位置,设置好临时给水、排水、用电管线,动态进行调整。

五、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难点及应对措施

市政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与难点,在制定组织设计方案时必须针对这些难点进行设计规避。

1、施工监理力度不够、职权受限,不能充分发挥监理作用

监理不仅仅是对现场施工质量的监理,还要对工程的进度计划、人员设备配备情况、工程款的拨付进度等进行监理。但是有些监理对质量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工作畏手畏脚,不能尽职尽责。在施工组织方案设计时,除了突出监理的监督作用,更要加强施工单位内部的多层检查机制,并且加大检出问题出发力度,才能有效发挥监理作用。

2、专业遗留问题未能及时处理

市政工程是多个专业的统一体,如道路工程还包括各种管网工程、交通工程以及街路两侧的衔接及亮化等。因此,必须力争各项工程的同步实施,才能减少重复工作,避免投资浪费。如某专业的问题未解决时,其他专业无法进行隐蔽作业,因此施工设计方案中必须考虑多专业间的协调,安排合理的项目施工进度计划,并且要留有充分的裕度。

3、未重视工程移交工作

很多市政工程都存在竣工工程移交滞后现象,导致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上的遗漏。因此在施工组织方案中,也要重视工程项目的竣工移交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费用控制和工程结算管理与工程施工应当保持同步,而且设计变更与监理签证必须当月解决,以免因为资金结算问题、施工质量等问题影响工程移交。

六、结语

由于市政工程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常会得到广大市民和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而这也决定了市政工程施工必须要根据建设标准和程序,除了圆满完成施工任务外,还需要不断探索更为经济、更为安全、更为高效的施工方案及组织措施。

参考文献:

第5篇:城市设计与理论范文

【关键词】:经济发展;思想意识;现实情况;海绵城市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整体都取得令人骄傲的进展,其中,城市建设的质量也越来越高,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差距也在不断的缩小,由于部分城市降水较多,对城市日常运转产生严重影响的现实情况,我国的城市管理理念通过创新,创新出海绵城市的雨水管理理念,实践证明,海绵城市理论的运用,能够切实的预防和治理城市中的内涝问题和长降雨问题。海绵城市理论应该被广泛的推广与应用,促进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鉴于此,本文围绕这一题目展开论述,以期能够为海绵城市理论的实际应用提供帮助。

1海绵城市理论的运用原则

1.1优化规划

城市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其主要构成部分包括三项内容,第一个是城市雨水,第二个是雨水灌渠,第三个是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三者之间是互相合作的关系,三者对海绵城市建设的作用十分突出,因此,在城市园林设计过程中,要保证三者之间的协调统一,并促使三者之间的衔接到位[1]。具体而言,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要兼顾绿色设计与灰色设计,同时,在注重从源头减少地面雨水径流的同时,也要注重在设计末端对雨水进行调解,与此以外,要充分认识并且在规划过程中要综合兼顾考虑到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复杂性,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更为重要的是,城市中相关的政府部门,要积极配合海绵城市的发展建设,最大限度的对海绵城市规划进行优化。

1.2注重生态性

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保证和提高整个城市的生态性。在城市建设领域中,将管道、沟渠,以及泵站类等工程,称之为灰色工程,而海绵城市理论下,是通过更加灵活、更加贴近自然的工程设施,实现对城市雨水的处理,我们将此种方式称之为绿色工程,从而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兼顾人类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能够兼顾生态效益。尤其是在城市中的老城区地带,由于建设时间较为久远,管理不到位,雨水设施大部分都年久失修,较为落后,在雨水天气过后,雨水径流问题严重,因此,要在保持生态性的基础上,建设和发展雨水系统,保证雨水处理设施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1.3安全第一

现阶段,无论是何种工程,安全性都是居于首位,海绵城市建设也不例外,在建设过程中,要将城市居民的生命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海绵城市的设计过程中,要立足城市的水资源实r,并结合城市的降水规律,遵守城市对水资源保护,以及城市对内洪处理的具体制度,设计出安全、科学、高效的海绵城市。

2海绵城市理论的实际应用

2.1城市道路设计规划

在海绵城市理论应用过程中,道路规划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道路景观绿化,第二种是人行道雨水排放[2]。针对道路中的凹陷绿地,可以将其中存积的雨水,通过引流的方式,引入城市绿化带当中,将其看作天然的储水箱,减少雨水的下渗。同时,在利用城市道路中的渗透道路时,可以适当的强化它的雨水渗透作用,但是,若是城市道路路面上有大量的淤积泥土泥沙,或者是有其他垃圾污染,则要认真思考,渗透路面的可行性。

2.2自然排水系统设计规划

这一系统的工作原理,从本质上而言,就是在城市中固有排水系统的基础上,促使雨水通过不同的集水管直接被排放到城市外部的河流当中,但是,在排放过程中,将城市中的雨水视作地下水,为城市中的土壤还有植被提供水源。这一系统的构成包括城市中的植被,以及城市中的坑洼地,还有经过人工改良的土壤,最后,还包括城市本土的土壤,以及城市排水系统中自带的排水管道。

2.3雨水花园设计规划

海绵城市理论下,所谓的雨水花园,即是指以浅凹陷的方式,栽植城市中的各种植被,如灌木、话木,还有花草等等,以及城市其他基础设施中,带有植被的地带。雨水花园,充分发挥了土壤和植被对雨水具有过滤的作用,切实保证了雨水的充分渗透,并且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雨水的径流。在雨水花园中,充分的将城市的雨水管理系统与城市园林设计两者结合,一方面,有效的解决了城市的雨水问题,另一方面,又起到了美化城市的作用。

2.4可渗透路面设计规划

从本质上分析,海绵城市理论的运用,对整个城市园林设计而言,可渗透路面的实质,就是综合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将原有城市道路中那些不可渗透雨水的路面,转变为可以渗透雨水的路面,主要的形式是通过增加渗透量,从而减少地表的雨水径流量。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在城市雨水管理系统中,应用可渗透路面,就是对实际的雨水问题展开的一种具有缓和性质作用的措施,在此基础之上,能够切实减少对其他雨水管理技术手段、技术方法的使用,从源头上解决城市的雨水问题。目前,在可渗透路面中,被广泛应用的材料有水泥砖块,以及具有渗透功能的沥青,还有可渗透混凝土等[3]。

总结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理论,是时代不断前进背景下,城市建设发展的产物,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充分应用海绵城市理论,具有积极的影响和意义,一方面,能够降低城市园林建设的经济支出,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提高城市园林的运行管理质量,更为重要的是,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可以促进城市园林的建设质量,使其朝着更加自然、更加和谐、更加美观,更具实用性的发现发展,能够充分发挥城市园林的各种功能,体现城市园林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孙威.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理论的运用与思考――以银川滨河新区黄河外滩公园休闲旅游观光道和木栈道工程景观设计施工为例[J].现代园艺,2015,11:74-76.

[2]王萌.节约型园林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6.

第6篇:城市设计与理论范文

关键词: 供热管道; 设计施工;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当前,我国的能源形势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如下,能源年增长约4%,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年增长8%-10%的要求:能源缺口大。2000年约缺能4.6-5.4亿吨标煤,2010年缺能8% , 2050年缺能24%;节能任务重,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贯彻执行节能措施,22010年约为8亿吨标煤,2050年约为17亿吨标煤。由此可见,节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目前,我国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约有57%的城市总悬浮微粒超过国家限制值;约有48个城市S02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排放标准;约有82 %的城市出现酸雨。能效低,能源浪费,环境恶化与可持续发展极不相称,只有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才能使经济建设、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才能实现良性循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歩,19世纪末,在集中供暖技术的发展基础上,开始出现了以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由热源集中向一个城镇或较大的区域供应热能的方式一集中供热。目前,集中供热己成为现代化城镇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城镇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集中供热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艰苦奋斗、竞争发展的历程。我国传统的集中供热主要釆取热电联产、区域联合供热和小区锅炉房供暖等几种方式。20世纪80年代以前,从北方采暖地区大城市來看,以分散锅炉房供暖为主。许多城市的大型热源已不止一个,如北京、沈阳等集中供热系统比较发达的城市,匕经实现初级多热源并网运行。但是与国外的供热相比我过的集中供热仍然存在问题。因此,加强居民楼供热工程设计与施工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1.室外供热管道的敷设方式

室外供热管道的敷设方式可分为架空敷设与地下敷设两类。

1.1架空敷设

架空敷设适用于地下水位高,地质为湿陷性黄土及临时性管道或其它原因不适于作地沟时。架空敷设是将供热管道敷设在地面上的独立支架,或利用建筑物外墙及其它永久性构筑物上。当架空管道横越交通运输线时,应保证净空高度的要求。越过公路时净高为4.5m;行人频繁地段净高为2.5m;不妨碍交通和行人地段净高为0.5~1.0m。架空管道固定支架的作法与土建工种密切配合,并必须进行推力计算。

1.2地下敷设

厂区或街区交通特别频繁以至管道架空有困难或影响美观时,或在蒸汽供热系统中,凝水是靠高度差自流回收时适于地下敷设。地下敷设一般分为有地沟供热管道工程广泛应用敷设及无地沟敷设。有地沟敷设又分为通行地沟,半通行地沟和不通行地沟三种敷设形式。因通行地沟及无地沟敷设在住宅小区用的不多,所以只介绍半通行地沟和不通行地沟二种敷设方式。

1.2.1半通行管沟敷设

当管道根数在六根以下,并需要进行一般检修工作时,应采用半通行地沟。地沟净高一般为1.0~1.2m。如采用横贯管沟断面的支架,其下面的净高不应小于1.0m。管道应尽量采用沿沟壁任一侧单排,上、下布置。通道宽度为0.5~0.6m。管道距沟顶净空距离一般为200~300mm,距沟底净空距离100~200mm。距沟壁净空距离100~150mm,半通行地沟长度超过60m时,应设检查出入口。

1.2.2不通行管沟敷设

管道根数不多,管径较小,又能同向坡度的热水采暖管道,高压蒸汽和凝结水管道,应尽量采用不通行地沟,以节省造价。

不通行管沟断面尺寸是根据管道布置情况而定的,应满足施工安装需要。管沟宽度一般不宜超过1.5m;地沟内管道或保温层外表面到内壁表面的距离为100~150mm;地沟内管道或保温层外表面到沟底的距离为100~200mm;到沟顶为50~100mm,管道外表面间距为100~150mm。

各类管沟均应在结构上尽量作到严密不透水,管沟盖板应作出0.03~0.05的横向坡度,以便将地面渗下的水排至沟外。盖板与盖板之间,盖板与沟墙之间,应抹严密不漏水。沟底应有不小于0·002与管道的坡度坡向一致的坡度。管沟集水坑可采用固定或移动水泵,将水排至下水道。集水坑应设在检查井内或其附近。管沟的覆土深度及盖板顶面至设计地面的深度,一般不应小于300mm。

2直埋供热管道保温材料的选择

选择供热管道保温材料时,应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气候条件;保温材料的性能;材料的造价;敷设形式等方面综合考虑。目前,我国供热管道常用的保温材料较多,有岩棉、石棉、玻璃棉、聚氨脂硬质泡沫塑料、泡沫橡塑等制品。根据多年来实际应用的效果和国家对保温材料选用上的有关规定,室外供热管道采用直埋敷设形式时,设计选用聚氨脂硬质泡沫塑料进行管道保温最为合理,它具有导热率小;容重轻;有一定的抗压强度;吸水率小;施工方便;可在生产厂家预制或现场发泡制做等优点。由于外层保护层采用的是聚乙稀塑料保护层,可起到防水防潮和耐腐蚀的作用,解决了保温材料的防水问题。它的主要缺点是造价比较高,但考虑该保温材料的使用寿命长;维修成本低;保温效果好;散热损失小;可以大大降低运行成本。因此采用直埋敷设的供热管道,在设计时选用聚氨脂硬质泡沫塑料和聚乙稀塑料保护层进行管道保温是合理的。

3室外供热管道安装质量控制

3.1管道组对焊接的质量控制

在管道组对焊接施工中,经常出现的质量问题有,管道组对焊接前不清理管内杂物;管口打磨不认真;错边量超差大于1mm;因固定焊口间隙过大引起的强行组对等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就要严格执行工序报验程序,质检人员和监理应对已完成工序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管道焊接前的清管工作十分重要,因管道均为露天存放,管内经常有被风吹进的废弃塑料袋

及各种垃圾砂土,不清理干净容易使管道支管和阀门在运行中发生堵塞或导致阀门关闭不严。因此在管道组对焊接前,必须使用清管器或其它方法对管内的杂物进行清理。在停止施工时应对未连接管口进行临时封堵。

管道对口焊接前,管口处应进行打磨,打磨至管口边缘10mm范围内无铁锈、油污。坡口角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或焊接工艺要求。焊口错边量超差问题解决的办法是,尽量使用对口器进行管道组对,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错边量超差问题。

为了能有效避免管道焊接中的强行组对现象,首先应尽量减少固定焊口的数量,其次应测量准确,认真细致的修口。如不可避免时,可加短管,但短管的长度不得小于500mm。

3.2管沟挖掘及下管的质量控制

在管沟挖掘和下管施工中,存在管沟的断面尺寸达不到设计要求,沟深、沟宽不够;向沟底下管时野蛮操作,导致保温层和保护层破损;沟底有砾石不处理直接下管等问题。沟深达不到设计深度会使供热管道的散热损失增大,宽度不够会使供回水管道间距达不到要求,一般供回水管道在沟底的间距不小于200mm。因此在施工中要严格控制管沟挖掘深度,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下管。在管道运输下沟时应采用尼龙吊带进行吊装,不得使用钢丝绳和铁链吊装,确保管道保护层不被破坏。在沟底遇有砾石地段,应将砾石向下挖出200mm,再用好土回填夯实后下管。

3.3管道保温质量控制

目前,直埋敷设供热管道多选用聚氨脂硬质泡沫塑料进行保温,一般是在生产厂家预制好后

运至施工现场。在运输和布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保护层和保温层破损,另外管道焊口、管件处的保温是现场发泡,也会存在不符合要求的质量问题,常见的问题有,不认真检查修补破损的保护层便下管;焊口、弯头及现场发泡的部位发泡厚度低于管道的保温层厚度;塑料保护层粘接不严起不到防水作用。

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做到在管道下沟前认真检查保护层破损情况,对破损处要认真修补。对管道焊口、弯头现场发泡的部位要认真施工,配料量要充足,保证与管道的保温层厚度一致,并应与管件形状吻合,粘接牢固。

4结束语

总之,合理的选择供热管网的敷设形式和保温材料,加之施工质量的严格控制,会使热网在输送热媒过程中的输送效率得到提高,并可降低运行成本,节约能源。

参考文献

[1]何水清.现代住宅建筑节能与应用[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解鲁生.供热锅炉节能与脱硫技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孙长玉,袁军.供热运行管理与节能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第7篇:城市设计与理论范文

关键词:心理契约;班级融合;卓越工程师;深度访谈;跟踪调研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3-0277-02

在当代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家为造就培育一大批创新意识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高水平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开展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而卓越计划试点班所采用的“末位淘汰”与“分级介入”相结合的动态学籍管理模式导致班内同学频繁变动,班级融合出现困难。我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内容,也是促使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转变的重大方针。该计划的目的是:造就培育一大批创新意识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高水平各类工程技术人才,服务于国家转向新型工业化道路、构建创新型国家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湖北省武汉市某部属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在本科阶段的前3年采用“末位淘汰”与“分级介入”融合的动态学籍管理方式,以保证学生培养素质。试点班学生学籍变动一般在每学年初期,试点班学生学籍变动一般是在学院相关专业内部调整。依据学生学分及综合考评结果,对试点专业班级学生进行“升级”变动,对学分未满足最低要求的学生进行班机调整。目前,在心理契约的研究领域内,有关高校班级管理的探讨仅停留在新生入学后的班级管理、课堂教学或学风建设等方面,缺乏关于分班导致的融合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一、心理契约理论简介

1.心理契约的内涵。“心理契约”(Psychological Contract)是由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E.H.Schein)提出的。心理契约的概念,是指存于组织成员之间的一系列无形、内隐、不能书面化的期望,是在组织中各层级间、各成员间任何时候都广泛存在的没有正式书面规定的心理预期。

2.心理契约对管理实践的影响。研究显示,组织成员在心理契约得到实现情况下,会显示出较高的工作满意度、组织信任度和留职意愿。相反,组织破坏或违背心理契约的情形下,一般将会给组织内成员的工作行为或态度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①心理契约违背,在一般情况,当组织成员主观上认为完成了组织的工作要求,而组织却没有兑现承诺相应的义务时,就可能会产生心理契约的违背。心理契约违背之所以出现,一般是因为员工主观上认为心理契约没有兑现,或没有体验到平衡的收获与付出。因此,为了保持“公平”的认知,员工有可能改变行为和态度,甚至通过减少付出的行为和降低努力的成都来获得主观上的平衡。②心理契约构建,在组织成员和组织管理者之间,如果存在良好的沟通或理解,心理契约有可能比任何文件都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因此,组织管理者要建构一个稳定、牢固的心理契约关系,组织就需要从根本上去激励员工。

二、心理契约理论在班级建设的作用

大学班级心理契约的界定和特征,大学班级建设中的心理契约,其内涵是大学班级管理者在班级建设过来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的校生双方之间彼此期望的主观信念。它是一种心理认知和感悟,是联系师生的纽带,也是影响教育行为、教育态度和教育结果的重要因素。

三、大学班级心理契约的构建策略

本文对武汉某高校为案例分析,对同学进行了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班级成员变化、学生平均分情况、四六级成绩、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跟踪调研,分析班级融合的因素、活动和对应解决办法,并给出了“卓越计划”下为促进班级融合可能采取的针对性举措。构建恰当的班级心理契约,是保证班级心理契约功能实现的基础。在卓越工程师计划下的班级心理契约形成过程,要做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交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校的班主任或辅导员,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构建良好的发展要素。

1.洞悉班级学生的心理预期。构建师生间的心理契约,首先要充分调研学生心理预期,学生心理预期是学生心理需要的体现,也是实现班级建设内容和班级建设路径选择的基础。大学生是一个特殊受教育群体,其认知、情商和人格事日趋完善的过程,自我实现意识逐步增强,并逐步走向完善和成熟。他们的需要,更倾向于精神满足和人文关怀而非物质需求,只有尽可能从情感关注和心理关怀的角度来构建契约,才能加强教育管理者和学生之间的信任度,才更利于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主管能动性和创造才能。而卓越计划下班级的学生有着融入班级和与新老同学友好和睦相处的需要。班级管理的关键,在于发掘学生潜能、完善学生个性、加强学生素质,实现以人为本。因此,一方面要调研学生对班集体及管理者的合理预期范围,与此同时,也要让学生知晓班级融合以及班集体和管理者对他们的期望,最终使师生双方的期望达到统一、和谐的状态。整个过程,就像同学间签订“心理契约”,这种契约越平等、公开,发挥的效果也就越好。

2.增进新老同学间的交流,培养积极健康的班级精神。心理契约是班级关系建设双方之间多次交流、积极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为推进班级融合、构建良好的心理契约,必须要建设和培育和谐的同学关系,而形成良好同学关系的关键是同学间的平等交流。通过同学间的平等交流,可以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双方有了相互信任,才能以积极、主动、热情的方式接受并尝试相处。同时也要发扬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班级管理中一定要讲正气,抵制歪风邪气,及时发现和纠正班级中存在的各种例如地域歧视、小团伙、宿舍抱团等不良现象,避免不当舆论的渗透和传播。这个时候就要求班主任或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全方位了解和关心,引导学生相互尊敬和包容,重视并实现彼此的预期,促进形成完善的性格和人格。在规章制度建设上,要保证每个人获得公平的待遇。同时,积极的班级精神还需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作为基石。

3.定期组织班级活动是构建的契机。当同学已经了解了彼此的心理期望和需要,班级内也已经建立了良好的班级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就一个契机来加强沟通并创造相处的机会――定期组织班级活动。参考以上问卷调查的结果,班级管理者如班长、组织委员可以定期组织外出聚餐或“农家乐”、开展趣味性较高的心理班会,以一同进餐或进行竞技类游戏的形式使同学们放松心理防备,敞开心扉交流感情。同时,学习委员可以协助班主任或辅导员在班级内组建学习小组,实行“一帮一”互助学习模式,此举不仅能提高班级整体成绩,还能让同学们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此外,组织春游、秋游,也是一个让大家一起放松心情、享受自然的不错选择。

为配合国家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部分高校工程技术人才卓越计划试点班所采用的“末位淘汰”与“分级介入”相结合的动态学籍管理模式导致班级融合出现困难。

本文对武汉某高校为案例分析,对同学进行了2012年9月至2016年7月本科四年期间,对班级成员变化、学生平均分情况、四六级成绩、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跟踪调研,分析班级融合的因素、活动和对应解决办法,并给出了“卓越计划”下为促进班级融合可能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参考文献:

[1]陈宏波.班主任如何运用心理契约构建班级文化[J].教海,2011,(10):109.

[2]朱其志.心理契约视角下大学班级管理新探[J].管理学刊,2011,24(1):103-105.

[3]马明霞,李涓.“心理契约”理论在研究生教青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9(5):138-140.

[4]华南.心理契约:大学班级管理新境界[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15(1):76-78.

[5]吴云龙,钱凯.当代大学班级契约管理模式初探[J].高校教育管理,2009,3(4):88-92.

Study of Class Integration Based on Psychological Contract

LI Shun-xi,ZHOU Xin-yu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Hubei,Wuhan, 430070 ,China)

第8篇:城市设计与理论范文

关键词:化工过程及设备;理论;实践;双轨教学

职业技术学校试用教材《化工过程及设备》(赵锦全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是在大、中专教材《化工原理》的基础上编写的,其结构、内容都具有极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其中,化工设备内容所占的比例大于任何一种《化工原理》教材,许多化工设备单元操作是新增内容。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不仅理解掌握化工过程的基本理论和规律,而且熟悉化工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操作条件以及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职中学生知识基础薄弱,学习本课程感到困难,会产生严重的畏难情绪,最后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迫切需要探索一种适应《化工过程及设备》课程的教学方法。

笔者拟探讨一种适应《化工过程及设备》课程的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双轨教学法,即在《化工过程及设备》(以下简称《设备》)教学过程中以理论教学为中心,将实践放在首位,教学分为理论与实践两部分,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使二者相辅相成,密切联系,通过互相反馈、相互补充,实现教学目标。

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是提高《设备》课教学质量的前提,是实践教学的指南。要使深奥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接受,关键是要深入钻研教材,对教材烂熟于心,同时要深入了解学生,找到理论教学的突破口,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搞好理论教学必须狠抓三点,并可用“疏理”、“剪裁”、“论证”六个字加以概括。

疏理:即理出头绪,抓住主线,层层展开每个化工设备单元的操作内容都很广泛,包括设备的化工过程与计算、分类结构、工作原理、操作条件等,如果不假思索地平铺直叙,照本宣科,既不达到教学效果,又会减弱学生的兴趣。要解决这一矛盾,要求教师在备课之前全面审视教材,对化工单元操作内容进行一次疏理,理出头绪,分清联系。讲授时,先易后难,抓住主线,层层展开。如“气体吸收”一章内容多,知识面广,学生在学习时一头雾水,理不出头绪。笔者对本章众多的内容及相关知识进行了整理,并用下图简单清楚地表示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讲述时,抓住“气相转入液相”这条主线,并按照为什么能从气相转入液相(GA=KA)转入的程度、规律(亨利定律)转入的好坏(L的选择)总费用(L的确定)在工厂中怎样选择设备(设备的分类、结构、工作原理、操作条件)的顺序层层展开,将“气体吸收”的理论知识讲授给学生。复习时,也应采用这样的方法,使学生在对知识纵向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横向联系,既有助于全面了解本章内容,又可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剪裁:即恰当的省略学生能明白的,哪怕是一整节,也可以不讲;学生不明白的,难以理解的,哪怕是一句话、一个公式,也要讲深、讲透,千万不能绕道而行。如“强化传热途径”一节,尽管比较重要,但学生自己能看懂,所以仅对“GA=KA”的公式加以提示即可。但是,对于为什么根据此公式可以确定吸收剂的用量,确定的原则是什么,怎样确定,在讲授时除了告诉学生结论外,还必须讲清道理。由于吸收剂用量的确定与吸收速率、操作线方程、操作线、平衡线联系较紧密,分析较复杂,且与实际联系密切,为了使学生下厂实习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L,笔者花了将近2个课时讲授和复习有关内容。另外,板书该写的一定要写,不该写的一定不写。这样,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使本节课内容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当然,教师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适当删去某些内容。

论证:既围绕中心,全面论述论证是推导定律、公式的主要方法。在《设备》的教学中,有许多重要定律、公式的理论性极强,应用很广,但教材中没有详细的推导过程,或者不很清楚,有的甚至仅写出结论。为了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这些定律、公式,必须对这些公式进行全面讲述和推导,让学生弄清楚这些公式的来龙去脉。如气体吸收中全塔的物料衡算——操作线方程式Y=LX/X+(Y1—LX1/V),在讲授时就应该围绕操作线方程进行全面论述,使学生知其因果,豁然开朗,从而加深对操作线方程的理解,为方程的灵活运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指让学生深入车间、岗位,亲身实践,请教工人师傅与教师现场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对理论教学的检验和补充,是《设备》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课实践教学可以采取短期下厂实习与现场教学两种方法。

短期实习指教师按照学习计划带学生短期下厂,进行亲身实践,在生产实践中巩固、消化所学知识,解决理论教学中的部分疑难问题。我校多次组织学生短期下厂实习,已初见成效。如2002级两个化工班,在工厂中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习,学生按照学习要求与学习任务,在工人师傅和技术员的帮助下,搞清了主辅管路、各阀门、液体和气体输送机械及换热器等典型设备的操作运行情况,并且收集了不少生产理论资料,与教材中的单元操作内容进行比较,找出其异同,从而加深了理解,达到了融会贯通。化工021班学生将树脂厂烧碱车间岗位的“三效四体顺流蒸发”与教材中关于“蒸发”的内容进行比较,加深了对蒸发的原理、目的、流程、计算及设备性能等知识的理解,并解决了“为什么化工生产通常采用顺流蒸发”、“为什么多效蒸发通常为2—3效”等疑难问题。

现场教学现场教学是指教师根据《设备》课教学大纲,按照授课计划和教学进展情况,带学生去工厂车间进行现场讲授的一种实践教学方法,具有灵活机动、见效快等特点。如某设备或化工原理学生不能理解,教师就可以带学生到具有此典型设备的车间现场讲授,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巩固、消化所学知识。另外,在学习“传热原理”、“蒸发”、“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和搅拌”、“精馏”等章节前,可带学生去车间进行现场讲授,学生很容易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如学习“传热原理”之前,笔者先带学生去工厂,对照列管式换热器讲解其结构、物料走向、换热基本方式、换热原理等基础知识,使学生对传热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再讲授有关理论知识,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在学习这些典型设备的原理之前,先到工厂进行现场讲授,再回到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的确不失为帮助学生掌握深奥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好方法。

实践是提高《设备》课程理论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和必要途径,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有条件的学校应加强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是《设备》课程教学两个不可分割的环节,理论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化工生产过程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熟悉各种设备的性能、结构、工作原理,并可补充与完善理论教学。通过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过程,可使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理论。这样,不仅可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的兴趣,而且可很快掌握深奥难懂的理论,并反过来用理论指导实践,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提高《设备》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化工生产所需要的合格的中级技术工人,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双轨教学法。《设备》课要搞好理论与实践双轨教学法,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二者缺一不可。在教学中要及时反馈,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相互补充,不断完善,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在具体实施双轨教学法时,应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课时分配上的问题,做出合理安排,并且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制定整改的具体措施,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使教更有助于学,力求达到教与学的高度和谐统一,以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中级技术工人。

第9篇:城市设计与理论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 深基坑支护 设计与施工 管理

目前的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还存在着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现针对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现状,进而提出了深基坑支护工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设计上对基坑支护设计单位、设计方案的提交、坡项堆载、结构施工临建的布置等的要求进行了明确说明;在施工上对施工方案编制与下发、施工过程控制、地下水控制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1 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现状

目前的建筑施工,其中的深基坑支护因其专业性较强,一般都分包给了岩土专业施工公司,比较大的公司一般是当地的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另外,还有一些规模和实力较强的专业公司,当前市场上,个人岩土公司也有一些。从设计和施工资质上看:比较大的岩土专业施工公司既有施工资质又有设计资质;而一些小的岩土专业施工公司只有施工资质,而没有设计资质,这种情况在当前的岩土工程施工中为数较多。

最近两年,一些业主为了提前开工等多种因素,在招标时改变常规,对地下岩土工程部分在结构主体招标前先进行招标,随之而来出现了一些新现象:许多大的建筑总承包单位为了抢占市场,纷纷参与了投标,一些大的建筑总承包单位进入了岩土工程施工。然而,不论是业主还是监理单位,他们都忽视了建筑总承包单位一般都没有岩土工程设计资质的问题,这给将来的施工造成了很多隐患。从承包模式看:基坑支护施工一般都实行分包,有些是业主直接将基坑工程分包给了专业公司,然后纳入总承包单位管理;而另一种模式是业主将基坑任务交给了总承包单位,而由总承包单位进行分包。前一种模式因业主将任务直接分包,故在总包单位管理时易出现管理难的问题,而后种模式容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

从深基坑工程特点看:深基坑开挖深度大,很多深基坑紧邻其它建筑物(或构筑物),施工难度较大,除了合理设计外,必须加强施工管理,确保严格按设计和相关规范施工,必须对基坑边坡和周围建筑物(或构筑物)加强监测,实现信息化施工。

2 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2.1 基坑边坡坍塌。

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基坑施工阶段和基坑支护施工刚结束不久。在北京朝阳区洼里某一工地,基坑支护刚完工不到两天,边坡从上至下整体坍塌,长度达五十余米。究其原因,支护施工单位没有经过合理的设计,也没有严格按设计施工,从坍塌的坡面看,尽管是土钉支护,但是没有按土钉支护规范进行。大多数土钉没有注浆,只是打了一些孔把钢筋去;有些土钉虽然注了浆,但是孔内浆体没有注满;有些土钉孔位置根本没有打孔,只是将土钉杆体直接击入土体。

2.2 边坡水平位移较大。

一些基坑边坡水平位移较大,达到 4cm以上,并且经监测,水平位移还在继续加大。面对此种情况,结构主体施工单位停止了地下主体施工,业主不得不立即召集基坑支护设计、施工单位和专家对基坑重新进行稳定性分析,并就出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措施。

2.3 附近建筑物变形。

在城市建设中,很多基坑紧邻建筑物,处理稍有不当,附近建筑物就极易变形。一般来说,建筑物变形都是其地基沉降引起的。建筑物出现较大变形后,不仅危及楼上的居民或工作人员的安全,而且也对在施的工程造成威胁,使得工程难以继续进行下去。

3 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的几点建议

针对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出现的一些情况,为了后续的结构主体施工能够顺利、安全、有序地进行,特对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3.1 明确基坑支护设计单位。

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而深基坑坍塌的事故也频频发生,为防止深基坑工程事故,地方主管部门出台了许多有关深基坑的强制性文件。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深基坑工程事故的严重性和做好深基坑工程的重要性。在包括深基坑支护在内的岩土工程专业施工单位,同时一般也是设计单位。只有明确了深基坑支护设计单位,提交了深基坑支护设计单位资质,这在将来的施工中如出现问题时才能容易找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可追溯性强。

3.2 投标和施工时提交基坑支护设计。

深基坑支护施工的依据是深基坑支护设计,故加强深基坑工程设计的审核和监督非常必要。无论在基坑支护投标时还是在基坑支护施工之前,都应单独提交基坑支护设计,设计封面和设计图上均应有设计人、审核人和审批人签字。这样,在基坑支护施工中如出现问题需做设计变更时,才能够很快找到设计人,也便于快速解决问题,同时也便于追究责任。

3.3 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与下发。

在基坑支护施工时,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考虑到上报、审阅与返回周期,专项施工方案应在施工前几天编制,并及时上报监理。监理应抓紧批复,在批复后及时返回施工单位,以便施工单位能够及时准确下发到各相关部门和人员。施工单位在接到正式批复的施工方案前不得进行施工。在当前的基坑支护施工中,施工方案未批复前就开始施工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作为深基坑支护规范化施工是应当避免的。

3.4 施工过程控制。

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应加强过程控制。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基坑支护设计、基坑支护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和相关规范等进行施工。施工中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由现场技术负责人根据情况的性质和大小,向基坑支护设计人汇报,设计人应及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变更,将问题消灭在萌芽中。

4 结论

对于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必须加强管理,要做好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4.1 设计应全面考虑深基坑支护的设计依据和条件,这是做好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前提条件。

4.2 深基坑支护应重视设计,加强对设计的全面管理;投标时应单独提供基坑支护设计。

4.3 基坑支护施工是工程得以安全、顺利进行的保证,应加强施工过程控制。

4.4 “4水”是深基坑支护的大敌,应重视对地下水的控制。同时,作为宝贵的地下水资源,应限制盲目、过度的抽降。

4.5 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管理目前还没有得到人们的充分重视,做好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丁管理对减少甚至杜绝基坑工程事故、规范建筑施工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上接第38页

地基基础设计和地基处理是否合理、安全?

1.房屋高度是否超过最大适用高度?超限设计应进行抗震设防专项审查。

2.结构平面布置的规则性:不规则建筑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

3.结构的竖向抗侧力构件连续性、规则性;对竖向不规则性采取了哪些有效处理措施。

4.主、裙楼连接问题。

5.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应用和处理。

6.结构布置的原则:抗侧力结构体系布置、刚度、质量分布应均匀、对称,框架、剪力墙均应双向布置;砌体结构宜简单对称、上下连续。

7.不合理结构体系宜尽量避免:框架-短肢墙结构、异形柱-短肢墙结构、纯短肢墙结构、砌体-混凝土框架……等。

8.基础选型、桩的类型选择。

2.3结构计算

1.计算模型和计算简图;

2.计算软件;

3.结构计算的分析判断:总信息输入参数、自振周期、振型、位移、侧向刚度比、楼层剪重比、位移比、周期比、轴压比……是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4.钢结构与砼结构的整体建模问题。

2.4结构构造

各类规范都对各种结构工程作了大量的构造规定和要求,目的是除计算外,更加有效地保证结构的承载力(强度)、刚度和稳定,从而保证结构设计的安全,从根本上维护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

参考文献:

[1]蒋根谋,熊燕.基于建筑结构设计的工程造价控制.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