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沉浸式教学理论范文

沉浸式教学理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沉浸式教学理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沉浸式教学理论

第1篇:沉浸式教学理论范文

沉浸式理论运用于语文教学研究还是首创。研究者把沉浸式理论的“高峰体验”原理运用于语文教学研究,以他们对沉浸理论的独到见解,以及对语文教学的深刻体悟,提出了“沉浸式语文教学”的主张,积极探索一种切实可行的语文教学思路,并力求建立起符合现代教育理论并经过实践检验的操作模型,这是颇具新意的。

“沉浸”,是个人出于对事情本身的兴趣而投入到某种情境之中,获得特殊体验的心理过程。语文学习需要“沉浸”的状态,因此可以说,“沉浸式”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回归。

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是阅读和写作,阅读和写作的习得均讲究体验和感悟。阅读教学必须植根文本。在文本中,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一个个自然的或生活的图景,于是便形成了一个个有情有境、能引发读者想象和思考的典型生活空间。我们阅读这些作品,应通过对语言的感悟和情景的想象,进入其境界,“把文字化成有声有色的事,有血有肉的人,色彩缤纷的景,感人肺腑的情”,从而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也与作者一起思考,一起发现,一起抒情。写作则更需要关于生活与情感的“沉浸”体验。生活中的一个细节、一种感悟、一次对话、一回阅读……都能引起情感的波澜、思想的火花.倘若“沉浸”于此,就会有不断的发现。

沉浸式语文教学从语文学习规律入手,追求“浸润”的氛围,努力创设全身心投入的情境,使师生共同享受静静的读书和静静的思索。通过经典语言的输入、含英咀华的品味、高峰对话的感悟,引导学生真正走进作品,走入人物内心世界。当前,在纷繁杂乱的语文教学模式、种种偏激的口号和理念的冲击下,语文教学,似乎已经迷失了自己的方向。语文学习需要摆脱急功近利的解读方式,需要高度重视学习“内化”,需要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本身产生浓厚兴趣并使之过滤掉所有不相关的知觉,达到学习的最优化效果。因此,沉浸式语文教学的研究对凸显语文学科特色,回归真实的语文学习状态,是很有意义的。

这里,重点推介沉浸式语文教学的两大特色:

一、注重“语文的”浸濡式环境氛围的营造,以促进学习交互作用的产生

一般来说,态度是人们对某一对象的心理倾向,它决定着人们行动的动机和效度。一个人的学习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学习态度的制约。我们注意到,沉浸式教学特别讲究语文兴趣的激发与情感的浸润。

沉浸理论认为,只有极少数人具有“内在自我体验”的个性,能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中获得沉浸的体验,大多数人都必须在他们的活动和自身技能都有利于进入沉浸状态的时候才能够进入这种状态。这就意味着大多数学生沉浸体验的获得需要教师为他们创设合适的“场”。沉浸式教学尤其注重对沉浸式环境氛围的营造,努力创设适合于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良好氛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研究者所创设的环境氛围是“语文的”,即“用语文去激发兴趣,又用兴趣去学习语文”。比如,加大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量,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让文学作品直接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再如,教师与学生一起品味文学经典的个性,体会文学作品独步古今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受到艺术之美的震撼和熏陶。还比如,教学中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有创意地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提高阅读兴趣和读书质量。这与《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途径”的理念是吻合的,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强调了学生学习过程中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力求建立起符合现代教育理论和语文教学规律的沉浸式语文课堂教学的操作模型

研究者试图用“诵读吟咏入文入情体悟品味研习解疑自由表达”这样一种基本的课堂教学流程,引导学生首先以诵读吟咏的方法“沉浸”于文本,然后通过进一步的“体悟品味”获得“高峰体验”。这样,因“诵读”而“体验”,因“体验”而“感悟”,因“感悟”而“融情”“启智”和“明理”,在润泽心灵、提升境界的过程中,“实现其从不成熟的‘读者’到‘理想的读者’的跨越或蜕变”。

古代语文教学讲究熟读精思,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成诵的过程是语言、情感和理趣内化的过程。反复诵读,能“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从而内化为学生身心的一部分,并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自动地转化为语文能力。当然,“沉浸式”教学与古代传统的语文教学法也有不同之处。首先,沉浸式教学十分重视拓展学生的视域、丰富学生的体验、关注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智慧。结合了更广阔视域的朗读,就加快了学生阅读视域与文本视域的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顺利地沉入文本。其次,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沉浸式教学十分重视引导学生主动接近经典的语言环境,积极创造“诗意的生活”,在课堂内外都能沉浸在祖国纯正的语言氛围与高雅的文学艺术殿堂中,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语文素养。他们的种种探索,如以读书活动课推动名著阅读的探索,视听阅读有效方法的探索,网络主题阅读活动探索等等,都是很有创意的。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研究根植于传统语文的肥沃土壤,突出了语文学习的本质特征;同时,对传统语文教学又有所创新,适应了时展的需要。课题研究的意义也在于此吧。

第2篇:沉浸式教学理论范文

>> 浅析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评价 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评析 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探讨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探讨 网络环境下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尝试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研究性学习 浅谈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 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模式探索 网络环境下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探讨 网络环境下高职教育的研究性学习探索 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学习效果在线评价研究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研究性学习模式研究 探讨在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的几个问题 沉浸理论对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平台构建的指导 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究 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探究 建立网络环境下中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探索 网络环境下语文课程的研究性学习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征国忠.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研究式教学初探[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7,(1).

[3]冯湖.论干部教育培训中的研究式教学方法[J].理论视野,2007,(2).

[4]张万仪,张莉.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策略[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2).

[5]王传宝,方宇通.基于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成人研究性学习[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

[6]胡延芳,刘建设,勾学荣.基于Sakai的现代远程教育协作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6).

第3篇:沉浸式教学理论范文

摘要:“内容依托式教学”(Content-based Instruction,CBI)是一种把语言和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的外语教学模式,在我国外语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关注,并在很多高校得以实践和应用。本文在分析内容依托式教学理论及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实施内容依托式教学的理论问题,期望通过该研究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英语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关键词:CBI;高校英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引言:目前我国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尤其是国际社会需要的人才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将高校学生培养成专业与外语能力都有的复合型人才是必然的,因此,高校英语教学方法便成为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主要研究课题,目的在于使学生真正成为能熟练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领域信息并能参与各种学术交流能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人才,所以必须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探索适合高校英语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而CBI教学理念对高校英语教学具有借鉴意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实施内容依托式教学的理论问题,例如在转变授课方式,师资培养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应用。

一、CBI教学理念及其理论来源

1.CBI教学理念概述

CBI教学理念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开展的沉浸式教学实验(immersion programmed) 。该实验通过目标语对学生进行诸如数学、自然科学等各个学科的教学,使其在获取学科知识的同时,获得外语运用能力。

由于使用目的语进行教学,在当今外语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交际法,无论从理论上还是教学原则上,都忽视了交际的主体内容。而CBI,即“内容依托式教学”。它区别于以语言技能的学习为主的传统英语教学,以学科内容为依托,学习第二语言或外语的语言教学方法。正如袁平华所描述的:教师用内容话题而非语法规则或词汇表作为教学的框架,它将语言教学建基于某个学科或某种主题内容教学之上,把语言学习与学科知识学习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学科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同时,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袁平华,2006)。在CBI教学中,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学习语言是其教学的重点所在(Brinton,eta.l,19 89)。

CBI的成功经验在世界很多国家受到外语和二语工作者的关注,并被广泛实践和实验。迄今为止,很多非英语国家教授英语和英语国家教授其他语言的实践都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环境下以内容为依托的外语教学模式研究尚处于摸索阶段(俞理明、韩建侠2003)。

Leaver和Stryker(1989)归纳了CBI的四个显著特征:(1)主题核心(subject matter core) ;( 2 )使用原汁原味的材料 ( use the authentic contents ) ;( 3 ) 学习新信息( learning of new information) ;( 4 ) 适合学生的具体需求 ( appropriate to the specific needs of students) 。

根据课堂教学中内容和语言所占的不同比例,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种模式:(1)主题模式(Theme- based language Instruction)(2)辅助模式(Adjunct language Instruction);(3)保护模式(Sheltered content Instruction)。在这三种模式中,语言所占的比重依次逐渐递减,内容所占的比重依次逐渐递增(Richard s& Rodgers ,2008)。

2.CBI的理论来源

CBI的理论依据主要来源对认知科学以及二语习得的研究。

认知科学界研究表明,只有当语言被作为了解信息的途径而非为了语言学习而学习时,语言学习才会成功,人类所有的智力活动,如思考沟通解决问题以及学习等,既需要过程又需要内容知识,仅仅依靠诸如读、写、批判性思维等“过程”不能将人们的认知能力提升到较高水平,内容知识是保证这些“过程”良好运作的基础。(Sticht,1997)

在二语习得研究中,Krashen(1982)的二语习得理论对CBI教学理念影响最大。Krashen认为语言习得中最重要的是向习得者提供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同时,只有当学习者接受到可理解的、有意义的信息输入,而非被动去死记硬背第二语言词汇和语法时,才能真正习得语言,所以二语习得应专注于意义,而不是语言形式。此外,他提出了i+1原则,i是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i+1表示语言输入,应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强调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既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从而逐渐提高其使用目的语的技能。

二.CBI教学理念在高校教学中的实践

1.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的英语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收教师所灌输的内容,这种传统的学习模式想要得以改变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自行探索性地学习,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这符合束定芳教授指出的:外语课堂教学最基本的目标是要培养和保持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因此老师在进行传道授业的时候,必须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每个阶段,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在实施CBI教学模式的时候,需要将学生的性格特征考虑其中,通过了解学生性格、能力、兴趣爱好来实施CBI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运用CBI模式过程中,还需要精心采集和分析学习者的各方面信息,特别是他们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需求,准确找到以下这些问题的答案,包括学习者真正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是什么?他们认为有用的学习内容是什么?怎样的学习方式最适合他们?学习者的学习水平在哪里?他们的学习策略中有哪些优势和弱点?(程丽波,2013)

2.以内容为载体,语言与内容相结合

传统的英语教学,教师基本都是以课本为主,围绕教科书的内容来进行被动教学,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传统英语教学将容易的单词和常用的语法放在前期的课堂上学习,而将较难的单词及不常用的语法放在后期的课堂上学习,在教学方法上,传统英语教学则侧重于语言技能的教授。而CBI教学模式则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认为学科内容与语言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学科内容的学习可以促进英语语言能力的提升,英语语言则可以作为内容讨论的载体。例如:我们在进行旅游管理这门学科的教学时,可以通过相关书中的具体内容掌握英语表达的专业术语,比如英语中常用的各种语法,词汇,句型,这些专业内容是学生学习的载体,这样既学习了专业的知识又掌握了我们所需要的第二语言或外语。

3.重视教师培训及师资力量的壮大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其惑者也。由此可以看出,教师从古到今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教育如何改革和发展,教师始终发挥重要的作用,而内容依托外语教学的顺利开展则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内容依托外语教学不仅要求授课教师具备良好的语言功底,同时应具备课程所需的相应知识体系。因此基于CBI教学理念的高校英语教学应该重视教师培训。高校中不乏英语基础好、专业能力强的青年教师,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教师人才,对这些教师定期进行英语培训(杨洁,2013)。培训过程中,切忌单纯地进行语言培训,而应与教师专业特长相结合。培训完之后对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综合评估,评估合格者才能着手进行CBI教学模式。

同时,壮大高校师资力量也是实践CBI教学理念的关键一步。我国高校的专业性比较强的师资储备有:留学归来的教师,国外访学归来的教师,还有外籍教师,这些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外语水都很高,尤其是外籍教师,英语是他们的母语,所以他们的英语非常地道,故在CBI教学模式下,他们都是高校CBI教学首选的理想师资,这些教师经过培训并评估合格后,可以和专业教师一起在CBI教学模式下,进行合作教学,这些强大的师资力量有助于高校CBI教学理念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4.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估体系

良好的评估方式能有效地激励学生,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在CBI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是个性化探究性的自主学习过程这就要求建立全面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能够对课堂教学的达成结果进行恰当的评价,比如对一个单元,一个模块,或一个学期的教学结束后对最终结果所进行评价。而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能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能够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完善评估体系,将终结性评估和形成性评估相结合,加强对学习者个体内差异的评估,加大形成性评估的力度,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语:依托式外语教学以学科内容知识为出发点,将语言学习与学科知识学习相结合。在大学英语的教学环境中,实施依托式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使学生成为自觉的语言学习者。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在外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和需要,并根据不同的环境和条件,及时调整授课方法与内容,让更多的学生能从中受益,从而发挥该教学方法的教学优势。不过,要求学生用所学语言知识去做有关事情,以及如何将CBI教学理念与其他教学理念很好地运用于我们的教学中,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参考文献:

[1]Brinton,D. eta. l Content- Based Language Instruction [M]. New York: New burry House,1989.

[2]Leaver,B. &S. Stryker.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for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s [J].Foreign Language Annals,1989:269-275.

[3]Krashen 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Oxford: Pergamon,1982.

[4]Richards,J. C,and T. S. Rodger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 M ] .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 216

[5]Sticht T G.The theory behind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J].Focus on Basics,1997,1:6-10.

[6]程丽波,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大学体验式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9)

[7]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刍议[J]. 外语界,2006,( 4) :21-29

[8]杨洁.美国芝加哥大学对外汉语教学“第二课堂”考察与思考―― ―基于跨文化交际目标[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2)

第4篇:沉浸式教学理论范文

关键词:初中政治;体验式教学;教学策略

在当前风起云涌、如火如荼的课改大潮中,体验式教学方式以其独有的亲和力彰显着生活化政治教学与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改理念,在创建和谐课堂师生关系的同时也得到了诸多教育教学工作者的肯定与赞赏。本文中笔者就如何在政治课堂上施行体验式教学展开论述,以期能够得到相关人士的关注,抛砖引玉,为初中政治教学的改革与深化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一、思想品德课课程特征呼唤“体验式教学”

在初中阶段的各门学科之中,政治学科的地位与意义有其独特的一面,一方面在加强学生的政治素养、养成教育和社会生活常识等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一面;一方面也以其完整的知识体系与脉络在培养学生的智育方面展示着自己独有的价值,并且体验性学习摒弃了枯燥的说教,通过各种体验活动将学生由课本引向自然、引向生活、引向社会,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感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知识。另外,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新课程把学习“只能意会”的知识提到了重要地位。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最难教的就是这些“只能意会”的知识,如:调节心境、培养意志、全面看待气质等,这些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获得亲身体验才能习得。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传统意义中的政治课堂上只注重政治知识系统的灌输与传授,而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于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培训,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致使出现了相当一部分学生政治成绩很高却知行脱节,思想品行与实际行为很差的现象。而体验式教学能够很好地摒弃这一弊端,为深化政治课改另辟蹊径。可以说,体验式教学是时代的需要,也是课改的必然,体验教学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二、体验式教学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意义

在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之下,在初中政治学科中实施体验式教学的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首先,体验式教学注重书本理论与生活经验、心灵体会的互相结合,我们在困惑于传统教学方法与方式的单调与低效时,体验式教学无非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手段,并且与时代精神合拍,吻合了当今社会条件下的学生心理与求知特征,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实施初中政治素质教育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路子。其次,由于体验式教学更多地注重学生政治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形成,故而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在提升学生能力方面有其独特的功用,使得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避免了传统意义上知行的分离,为初中政治教学理论联系实际走出了一条蹊径。

三、初中政治教学实施体验式教学的策略

1.让学生亲身体验,贴近生活,感悟生活乐趣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内容都是出于对学生实际生活和发展的需要产生的,涉及实际生活的道德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的亲身感受和体验,现身说法来调动自己的主体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尊敬老师友爱同学》一课讲到了建立真正的友谊,我课前先请同学们准备好材料“夸夸自己的好朋友及发生在我和朋友间最感动的一件事”,在课上进行交流,这节课我还特意打破常规,让好朋友们自由组合手拉手一起坐,致使学生热情高涨,激情高昂,情绪饱满,认真诚恳。因为是学生自己的素材,同学们愿说、肯说甚至抢着说,而且内容真切感人。有位同学说到自己生病,好朋友冒着大风大雨、长途跋涉去看她,竟然哭了,特别是好朋友是借读生,一年后就要分离,更是珍惜之情油然而生……这样,同学们也就轻而易举地体会到了“真正的友谊是怎样的”及“友谊的重要性”,而我也就轻而易举地达到了教育他们友爱同学、珍惜友谊、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教学目标。学生个体品德和社会道德的提高与发展要通过他们自己的生活,脱离生活的道德和品德必将导致道德和品德的抽象化、客体化,脱离了生活去培养人的品德也必将使这种培养因为失去了生活的依托和生活的确证而流于虚空、形式、无效。

2.注重上好“讨论课”

第5篇:沉浸式教学理论范文

英语互动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在自主与合作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讨论中形成知识、方法及结论,在交流中产生情感共鸣,在运用中获得成功的满足。互动式高中英语教学模式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课后学生的自觉学习注入了动力,从而对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师的责任是给学生提供交际情景、场合,帮助学生创造性地、自由地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思想。互动教学法不仅具有反馈和双向互动的特点,而且学生还可能直接获取老师没有讲授的外部信息。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高中英语教学互动模式的方法。

一、让学生“动”起来

高中英语互动教学模式强调互动性,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动”起来。现代教育心理研究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是两位一体的。如果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没有兴趣或欲望,那他们所取得的学习成果也必然是肤浅且表面化的。由于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老师预先选定的知识和抽象的概念,学生未必能够体会到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让学生理解学习的意义和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前提,而实现这一点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活动。

二、教师的启动和指导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互动教学的合理运用,前提就是教师的启动和指导。教师的启动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各项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和监控者,可以起到反馈性指导的作用,教师应随时查看学生学习的进度和方向,使之朝着共同的教学目标前进。在促进差生转化中,教师应始终坚持激励原则,做到少批评、多表扬,少下结论、多帮助,少抱怨、多鼓励,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双向交际的机会,使他们都能畅所欲言。

三、学生自学

英语互动教学是以学生自学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首先,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去阅读材料,然后再思考问题和探求知识。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大多数学生都有很强的依赖性,不懂得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如不改变这种学习方式,他们必将在英语学习中陷入被动状态。在英语互动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会慢慢地感受和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使他们更加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和信息,这是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的互动过程,是英语教学互动模式的基础。

四、创设情境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理想的外语课堂教学应使学生“沉浸”在使用外语的环境中,进行有意义的交际。因此在英语课堂中,教师要创设英语语言环境,在教学操作中,坚持用外语组织教学,可使外语教学在课堂这个小环境中,将外语教学系统中的主体(学生)、客体(外语)和环境三要素联系起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学生不断地接受一些新的语言材料,并主动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有选择地感知这些外在信息,建构对最新信息(材料)的理解。

第6篇:沉浸式教学理论范文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 英语听说 高职英语

一、引言

体验式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不只是一种认识过程,更是一种体验过程。这种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感知、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体验式教学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切身体验和积极参与。

对于没有英语学习环境的英语学习者,听、说的挑战往往要大于读和写。教师离不开教材,但也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应该有大教材观,应按照教学要求和学生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的取舍,补充大量教材以外的材料,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束定芳,2004:191)。

体验式英语听说课教学模式就是要给学生带来新的感觉、新的刺激,让学生体验英语,体验成功,体验快乐,让英语语言能力在“体验”中升华(刘援,2003:44)。

二、高职英语听说课教学现状

1.英语教学方面。虽然对于听说课教学的研究一直不断,但至今无法在教学实践中普及。在高职英语听说教学中,依然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讲解听力材料中的生词,然后播放材料让学生做练习,最后检查答案。这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和程式化,课堂气氛很难活跃,学生也提不起劲,不能有效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尽管现代化教育技术迅速发展,比如网络资源,但是其在真正的教学中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难以实现教学目标。主要原因在于教学理念落后,很多教师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用上,无法真正让学生进行语言输出,用英语交流探讨的机会很少或没有,学生无法在动态、生动的英语语言环境中真正学习使用语言。

2.教材和教师问题。市面上可供高职院校选择的听说材料不多,而且内容陈旧或重复,与现实脱轨,内容重听而轻说,练习模式单调乏味,学生很容易丧失兴趣。如果教师不选择合适的拓展资料及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就很难实现教学目标。

因此,该如何创造一种情境交融、生动逼真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参与进来,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这是英语听说教学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体验式教学不失为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法。

三、体验式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实施

体验语言的实质就是“语言/交际知识”(包括语音、语法、词汇、语篇、语用等知识)和“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技能)在解决实际交际问题时的组合过程。以“语言体验”为基础的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就是学习者在学习使用“听说读写译”解决交际问题的过程。根据体验式教学的原理,在听说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设置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愿意参与到活动中,在课堂上多开展互学互动的活动,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展现自己(邹为诚,2009:61)。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借鉴以下几点。

1.整合教学资源,创设真实情境。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应避免按部就班,而要根据单元主题重新整合资源,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结合目的语国家的生活真实情境问题和语境,让学生真正体悟语言。学习英语不仅是要掌握语言,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语言所处国家的文化,这些都值得关注、了解和探讨。真实的问题情境可以创造轻松活泼的氛围,让学生主动自如地将情感和行为融入到情境中。比如在讲授话题为家庭观的单元时,可以播放一小段体现家庭观的影视片段,让大家直观地感受到中西家庭观念的不同,然后结合实例进行讨论。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形式。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和网络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活动,在体验式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来组织课堂实践活动。图片、英语歌曲、影视片段、新闻节目、小剧本之类的资源可以推动课堂气氛,辅助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预先对资源进行分析,分成具体任务,不仅能让学生全员参与,还能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发掘他们的才能。

3.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仅仅通过课堂的教学来学习语言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有机结合课内外活动,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参与到各种英语活动中,比如宿舍英语、英语角、英语兴趣小组,英语俱乐部等,在课堂外沉浸在语言环境中,体验英语,体验文化。

四、结语

体验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虽然时间不长,但其在教学中的效果已有体现。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真正将语言运用起来,在培养团队合作的同时,促进了自身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听说课教学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需要大量的真实语境让学生体验和实践语言。体验式英语所采用的真实语境和大量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了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和自主学习,真正体验了英语语言的魅力,并提高了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第7篇:沉浸式教学理论范文

论文摘要:任务型教学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法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在大量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有重要影响的学习理论,其理论基础是“任务型学习”(Task—basedlearning)理论,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强调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理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为了更好理解并在教学活动中准确运用这一先进的教学方法,阐述了支撑这一教学方法的哲学心理学和语言学方面的理论依据。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指导作用。学生在完成任务活动时,教师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这样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任务内容过分单调、死板,学生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和想象,这样造成课堂气氛不活跃,不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进而影响教学任务活动的有效完成。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种涉及到学生理解,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课堂活动。在这种活动时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语言的意义上,而不是语言的形式上,这与语言练习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任务型教学所谋求的效果不是一种机械的语言训练,而是侧重在执行任务中学生自我完成任务的能力和策略的培养。它重视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参与和在交流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根据语言习得的规律,任务型语言教学使语言知识加交际的机会比仅仅讲语法更能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流利程度与语法的准确度,学生的参与与语言熟练程度的提高关系极大。任务型教学是基本上以“交际”为导向的课堂教学,但同时也有明确的语法讲解,这要比只注重语法教学或回避语法讲解的沉浸式教学都更好。当学生积极地参与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尝试时,语言也被掌握了。当学生所进行的任务使他们当前的语言能力发挥至极点时,习得也扩展到最佳程度。根据上述理论,外语课堂教学应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活动,即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对话性互动,进而产生语言习得。

任务型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提高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目的。

任务型语言教学源自于“任务型学习”(Task—based learning)理论,该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法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在大量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有重要影响的学习理论,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随后,兴起了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法即任务型语言教学。它是以学生活动为课堂主体,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先进教学模式,是当前外语教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任务驱动式语言教学分为以下两个基本环节:第一,创设基本情境:让学生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学习,使学习更加直观性和形象化。与事实相关的生动直观的形象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唤起学生头脑中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高效地获取新知识,发展更大的能力。第二,确定预定的任务。根据预定的设置的情景,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

任务型语言教学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侧重语言的内容含义更甚于语言的形式结构,因此课堂语言活动更接近于自然的习得;二是执行任务或任务的结果都离不开表达技能,即说和写的技能;三是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习者提供了自我评价的标准。也就是说,任务以意义为中心,重视学生如何沟通信息而不强调学生使用何种语言形式;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交际问题,它在现实生活中有发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假交际”,要贴近学生生活和经历,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积极的欲望;任务的设计和执行应注意任务的完成,即交际问题的解决;任务的完成结果是评估任务是否成功的标志。

2007年9月教育部制定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以下简称新《课程要求》)明确指出:“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课程要求》明确了大学英语教学将朝着个性化、立体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它更加注重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把英语当做一种交际工具,用于对外交际沟通,服务于专业、科研的要求或者是满足毕业后所从事的某种职业的需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实用能力。任务型教学理论恰恰倡导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通过他人即老师或同学的帮助,在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新知识和各种能力。在采用任务型教学时,教师不可能脱离教学目的与教材,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必须考虑语言知识目标、语言能力目标;要考虑如何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语言点,并把这些与任务活动结合起来,而脱离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培养而谈论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语言教学逻辑的。为了落实和实现《课程要求》的目标,在提倡任务型教学的前提下,大学英语教师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施教,主动从自身主导型向学习者主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形式的转化,使学生能在任务型教学方式下感受成功,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和调整学习策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其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人为本”,其哲学心理学的依据是当前流行的“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建构主义是一种有关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它以心理学、哲学和人类学为基础,认为知识是暂时的、发展的和非客观的,是经过学习者内心建构并受社会文化影响的。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是与经验共同发展的,知识是经验的重组与重新建构,是一种连续不断的心理建构过程,是体验、发现和创造的过程。课堂上的教学任务正是为学习者提供了这种宝贵的体验过程。由于任务真实自然,它必然容易激活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图式;由于它包含有待实现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必然会激发学习者对新知识、新信息的渴求。学习者正是通过实施任务和参与活动,促进了自身知识的“重组”与“建构”,促进了摄入的新信息与学习者已有的认知图式之间的互动、连接、交融与整合。而且一旦学习者体验到完成任务的意义,感受到新知识建构的成功,他们会更加主动积极,从而加速知识的内化。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学生观决定了建构主义新颖的教学观。这体现在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巨大改变上。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兼顾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和合作者。教师不仅应该给学生提供需解决的真实问题,还必须认识到这些问题有多种答案,并激励学生对问题的多种答案进行思考。教师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展开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其次,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且通过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任务型教学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 and interactionist hypothesis)(Ellis,1999)。Krashen(1982)区分出了两个语言学习概念:学习(learning)和习得(acquisition)。学习是指通过教学有意识地学得语言;而习得则是指通过交际无意识地接触语言系统而掌握语言。Krashen强调,掌握语言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Krashen认为:学生掌握语言必须通过“可理解性的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假如输入在一定限度上超出个人的现有水平,习得就自然而然产生。而Long(1983)随后又提出,语言必须通过“对话性互动”(conversa-tionalinteraction)才能习得。Long比Krashen更重视输入如何被理解。他认为,语言习得不可缺少的机制是“变化性的互动”(modified interac-tion),比如,学生通过改变话语来理解并获取信息。这样,学生所需要的并不是简单的语言形式,而是可理解的输入与输出的机会。从教学法的角度上看(Pedagogical perspective):任务是人们在学习、理解、体会语言之后所开展的活动(Richards,Plattand Weber1986:289)。而从语言学习的角度看:任务有助于完成语言学习目标的一系列计划,是语言学习的过程(含有特定目的、设定教学目标以及具体的教学计划)。

参考文献:

[1]Willis 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Longman Limited,1996:23,42.

[2]王文君.试析任务型教学法[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S1.

[3]崔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第8篇:沉浸式教学理论范文

论文关键词:独立学院经济学,双语教学

 

所谓双语教学是指将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双语教学实现了专业知识和外语学习的有效结合,以专业知识为主、外语水平提高为辅,满足了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1]。在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尤其是加入WTO 的新形势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对学生外语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与外语能力,是摆在应用型技能型本科院校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经济学课程作为起源于国外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进行双语教学改革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一、独立学院经济学双语教学实践的必要性

(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选择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国际化成为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化,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教育部高教司在相关文件中提出教育教学论文,今后本科教育20%以上的课程必须进行双语教学小论文。双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而在双语教学课程的选择上应更多的体现课程的广泛应用性。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基础课,为学生学习和应用经管类专业知识做了良好的铺垫。因而经济学的双语教学实践是一种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开放式教育理念,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多元、开放、融合,在教学方式上强调灵活,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外语水平和教学艺术要求较高,在教学目标上注重培养学生用不同语言进行思维和创新的能力。同时,通过使用学界较为认可的经济学外文教材、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双语教学会有力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向规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二)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和教育自身发展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过渡的产物,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培养大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历史重任。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独立学院能否在激烈的高校竞争中站稳脚跟,关键也在于能否培养出有别于研究型院校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演进,应聘者在工作中既精通专业知识又能够熟练掌握外语的技能越来越受到青睐。因而在对本科生的培养中运用双语教学可提高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并使其更符合国际化人才的标准。

(三)经济学课程本身的需要

经济学本身源于国外成功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原理和框架均源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而国内高校本科教学中讲授的经济学原理几乎都是从国外著作中翻译修订而来的。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不同,有些翻译与原文表达的意思不完全一致,这对学生掌握和应用经济学原理产生不利影响。此外,由于经济学本身是一门发展较快的学科教育教学论文,使用翻译修改而来的教材大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其教学内容无法体现经济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借助经济学双语教学,一方面可使学生站在英语思维的角度,用英语去理解原著和思考各种经济学原理,从而更好地把握经济学的精髓所在;另一方面,通过采用国外经济学教材,可以增加学生的专业见识,使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吸收到经济学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增强教学的时效性。[2]

二、独立学院经济学双语教学实践改革模式

(一) 教学模式的选择

根据授课时外语使用程度的不同,双语教学可分三种不同模式:1、沉浸式双语教学(Immersion bilingual education)要求用学生所学第二语言/外语进行教学,本族语/母语不用于教学之中,乃至校内也不使用本族语/母语,以便让学生沉浸于弱势语言之中。[3]2、过渡性双语教学(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要求在学生刚进校时,部分科目或全部科目使用本族语/母语教学;但一段时间之后,则使用所学外语/第二语言进行教学。因此,过渡性双语教学即指开始前有―段非双语教学作为过渡期,以避免学生刚进校因不适应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而产生许多困难,其目的仍是逐渐向沉浸式教学过渡。3、保留性双语教学(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要求学生刚进校时用本族语教学,以后逐步部分科目使用外语/第二语言,部分科目仍用本族语教学。

独立学院的学生较普通高校的学生入学成绩较低教育教学论文,英语水平相对较差,在课堂教学中应对其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因而我们在教学的第一阶段可以主要采用“保留性双语教学”模式小论文。在双语教学实施的第一阶段,为了不使学生在双语教学模式下影响对经济学知识的理解侧重运用“保留性双语教学”模式,即在注重学习专业知识和运用英语的同时,以母语来维持理解与交流过程并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经济学专业英语词汇的渗透,专业概念和理论模型公式的表达,以及部分英语释义;双语教学实施的第二阶段,可启用“过渡性双语教学”模式,在第一阶段取得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在经济类课程中推行双语教学模式,不断扩大独立学院双语教学课程的范围,灵活地互用汉语和英语两种主体语言,努力促进学生逐渐通过专业英语理解关。

双语教学推行的第三阶段,在总结经济学双语教学前两阶段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渐探索出符合独立学院自身情况的双语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在学生能够基本通过英语关,掌握一定经济学专业英语词汇的基础上,逐步推行英语沉浸式教学法,采用全英语授课或逐渐增加英语在经济学课程中运用的比例。毕竟独立学院的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并不十分擅长因而具体模式还得视双语教学实施前两阶段的效果和学生的接受情况而定。当然在使用“沉浸式”教学模式过程中,经济学教师应注意运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教学教育教学论文,把复杂的经济学理论和案例等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发音标准且语速较慢,使学生能顺利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和知识。

(二) 教材的选择

选用合适的原版教材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基础。双语教学教材应当使用外文版的教材,在内容上直接与国外院校接轨,避免因间接引用而产生歧义。要选择既紧密结合实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原版教材,在原汁原味的语言中了解另一种文化,掌握专业知识。目前多数进行经济学双语教学的院校把曼昆教授编写的《经济学原理》(第三版)作为固定教材使用。该书被美国百余所大学用作经济学原理课程的教材,可见其全球影响力之大。此外,该教材的语言表达比较规范、简单、用词准确,内容更新颖,作者能站在经济学初学者的立场,激发学生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这也比较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学习知识的兴奋点。但原版教材的选编思路和编写形式与国内教材的风格完全不同。虽然国外教材知识较新,反映了学科前沿,但国外教材在一些内容上说明得过于详细,与国内同类教材相比,内容相对较多而且比较零散。因此,教学中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筛选,抓住学生必须掌握并与国内教材主要内容相契合的部分进行学习,这样有助于专业课程的学习。[4]而对于相关案例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

(三) 教学时间

根据教学计划和各专业的实际情况教育教学论文,一般在大一下学期开始学习微观经济学,但是独立学院大一学生的英语相对比较薄弱,开展双语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大学英语一般开设两年,

大二上学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英语已达到了大学英语四级水平,学生普遍有着较好的英语基础,这时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采用双语教学对学生来说困难相对要小些,可避免学生一开始就产生畏难情绪。另外,从大学二年级上学期起开始连续、合理地部署和安排双语教学,可延续英语学习,使英语学习四年不间断,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可起到一定的促进和提高作用小论文。而且,可在基础英语学习之后,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移到自己的专业上来。

此外,国外的经济学课程一般是从高中开始,到了大学每学期只学习教材内容的几个章节,将整个经济学课程分散到大学的各个学期,更有助于学生的消化理解。而我国经济学课程一般是针对经管类学生开设的,时间为一年左右,如果进行双语教学的话应该考虑适当延长学时,以便于教师更好的准备课堂内容教育教学论文,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

(四)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双语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教与学互动,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而高素质的师资是实施高质量双语教学的保证。从近期实践看,全国绝大多数的独立学院是在母体普通本科高校的直接支持下,以母体高校的品牌、师资、管理和其他资源为依托而发展起来的,借助“母体”师资、外聘名校教师是独立学院最常用的做法。但随着独立学院社会化的趋势不断发展,建设自己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已迫在眉睫。除了外聘归国经济学研究生外,独立学院也应重视本院经济学双语教师的培养,一方面大力引进英语水平高、学科知识强的复合型教师,另一方面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特别注重青年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的培训和提高。如可采取教师自费及学院委培相结合的形式选派英语基础良好、经济学专业知识扎实的青年教师赴国内外相关院校培训。

参考文献:

[1]白世贞,沈欣.素质教育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模式研究.物流技术.2010

[2]梁燕红.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实践探索.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

[3]李榕.我国高校双语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8

[4]乔虹.“经济学”双语教学实践探索.教育与职业.2008

第9篇:沉浸式教学理论范文

关键词:创造性,英语,教学,思维,素质教育,活动

在教学的广泛领域中,素质教育已经融入各个英语主题教育中。素质教育从其目的性方面来定义,是指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特征的教育。那么,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存在于哪些方面呢?创造性是一个主导因素,使之区别于传统教育。实施英语创造性教学是以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接受、理解英语知识和基本上领悟前人获取知识的方法,通过创造性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塑造创造性人格,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1、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活跃课堂的灵魂。

教材版本的不同使教学内容大相径庭,老师也各自施展教学方法的优势所在。人教版和其他版本的英语教材不再单纯地强调学科的完整性与严密性,而是把重心放在现实生活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上,强调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主动积极性成了联结实际生活与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英语教学效率会不断提高。要把创新性体现在兴趣的培养与维持上并非简单之事。英语老师加大力度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举对英语的具体要求教学学起着导航作用。

2、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英语教学比语文、数学更为特殊,可以定义为一出舞台剧,富有色彩才能显示出英语教学。英语教学的方法形形,如,联想法,比较法,看图对话法,自由会话法,等等。要实现初中英语的教学目标,同时又不违背外语习得的规律,教学方法多样化有以下要求:

a.符合教学要求:教学目的实现是衡量教学的标准之一,如果教学目的没达到,老师再别出心裁使用教学方法,课堂也是不能算是成功的。在实现教学目的的前提下,老师可以自由策划课堂的结构,及实施策略,使英语教学富好学气息,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

a.注重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无论是比较法还是会话法,英语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解决问题,进行交流。所以,现在的英语课堂提倡活动式教学,老师把课堂作为一个交际活动场所进行英语教学,从而摆脱的课堂只授知识的重负。

b.尽量使用英语:中学生的英语水平还是学习的一个初级阶段,但老师应用英语教进行教案的撰写,用简单英语授课,用日常口语和学生交流,使得整个课堂多用英语的思路组织起来,使学生沉浸在英语的氛围中。英语教学才能有效地排除母语的干扰,使学生能不断地适应英语外音。

3、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排除学生心理问题也体现了英语教学的创造性。

汉语和英语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一致的地方。从科研的角度上看,学习英语实质是使英语资料在头脑中与汉语系统相通,进而才能产生种种心理过程。

语感是影响阅读能力的根本。

外语语感,包括灵活式和机械式语感,它的强弱是衡量阅读能力的有效渠道。老师在学习过程中,根据授课的内容,充分利用学生语感这一要素,培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能根据老师出示的语句、段落在脑海中浮现出不同的概念和意象,这属于灵活式的语感。“We are having picnic on the beach.”有些学生可以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与野炊有关的画面,仿佛身临其境。对于另一部分同学,固定结构成了识记或巩固知识的主要方式,从而形成了机械式的语感。相对来说机械式语感也有优势,适合于应试教育。灵活语感适用于英语的推广特性――交际性。

正确使用学生的迁移心理。

不同技能是否具有共同因素,是迁移的基本条件。前面学到的知识对后面知识的积累产生影响,即为学习迁移现象。这一问题已成为英语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正负迁移从字面上就可以得到准确的理解。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正迁移。例如,陈述句语序在汉语和英语中基本一致,“We are polite students”与“我们是懂礼貌的学生”。在面对负迁移现象时,老师应谨慎处理。同样拿语序作为例子,“Are you students?”和“你是学生吗?”所遵循的规则是不一样的。注意英语与汉语的区别,把握英语中的特有现象,这样才有助于英语的学习与进步。同步学好汉语也是其中的一个前提。

4、学生成为英语教学中的主体

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习的内因,老师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在学生意识到英语学习的实用性和必要性时,学生开始有充当英语课堂的主人的意识,教师的角色从表演者转换为观看者。部分人认为学生在课堂中开了口就算是进行了交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其实这是一种有误的观念。实践证明,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可以达到素质教育,民主教育的目的。老师应有意识地设置情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索、发现和创造的机会。Student-centred(学生为中心)课堂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鼓励学生获取更深层次的运用能力。

5、创造性教学是师生关系沟通的桥梁。

和谐师生关系是一堂高质量英语课的前提。富于创造性的课堂是从兴趣到教学方法革新的一种新课型,师生关系在此过程一步步提升。教材的新颖性带动了整个教学过程的开展。符合年龄阶段,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等等,使老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提供民主的管理方式。中学生在生理、心理上都有变化,老师尊重学生的钻研精神,鼓励学生不断进取。学生能在自己喜欢的情境中学习,从而使师生之间的交流障碍得到

参考文献:

[1]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 《英语教学法》胡春洞,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 人教版教科书《Junior English Book2》,人民教育出版社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