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操作问题范文

护理操作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操作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护理操作问题

第1篇:护理操作问题范文

【关键词】喉部疾病患者;气道湿化;护理操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472-01

由于异物、肿瘤等原因,喉部疾病患者需要切开气管进行机械通气以保证患者的呼吸通畅[1]。然而因为气管在切开之后导致上呼吸道的加温、湿化、咳嗽以及湿化等功能的消失,就使得下呼吸道的黏膜比较干燥,影响排痰功能[2]。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气道进行湿化有利于促进呼吸道的管壁纤毛的活跃运动,对依附于纤毛上的黏液向上推移,促进痰液的排出。因此对喉部疾病患者进行气道湿化是保证患者呼吸顺畅的一个重要手段。

针对当前对患者实施气道湿化在临床上存在着一些问题,该研究以本院2013年10月-11月喉科的14名护理工作人员就湿化护理中所发现的问题做了调查研究,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我院喉科14名护理工作人员作为研究的对象。均为女性,年龄为21岁-47岁,平均年龄为54.4±3.9岁。护龄为0.5年-29年,平均护龄为8.1±4.3年。学历分布:中专3名,大专5名,本科6名。职称分布:护士8名,护师及以上6名。对60名患者的气道进行湿化。由3位专家对问卷内容的效度进行分析评价,其中护理专家1人,临床专家1人,统计专家1人,并对问卷进行修订。在正式进行调查之前先进行预测试15例,信度系数为0.89.。

1.2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对护理工作人员在气道湿化的过程中发现的客观问题和主管感受进行了调查问卷制定,该问卷调查以不记名的方式进行。在开展问卷调查之前,由专门人员对该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填写的方法等进行讲解。问卷包括以下内容:I 护理工作人员的性别、年龄、职称、护龄等个人信息。II 在进行湿化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相关原因。III 护理过程中的主观感受以及体验。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对所得分值以及数字采用均数、频数±平均数的形式表示,当P

2结果

2.1 进行气道湿化失败的主要原因

再看每日为每位患者进行湿化的时间长于5分钟的有8人,占全体研究对象的57.1%。也就是说湿化护理相对耗时较长。

3讨论

气道湿化作为喉部疾病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如果湿化不足就会影响患者的痰液粘稠而无法顺利排出,甚至还会造成呼吸困难,更严重者会导致窒息[3]。如果湿化过度则会导致痰液稀薄,加重发绀[4]。护理人员如果湿化操作方面经验不足操作可能会出现失败,并且会使得患者出现呛咳,费时费事。

本研究是对我院喉科的14名护理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经分析发现湿化护理占据了他们工作时间的很大一部分,加大了护理的工作量,而且对每一位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所需的时间也比较长。所以,对护理人员来说,湿化操作是他们每天工作量所占最大,时间所占最多的工作。鉴于上述情况,护理工作人员在面临患者较多,特别是危急患者比较多的情况时,应该对各项护理操作进行合理安排计划,确保各项护理措施都能够落实到位。

使得护理人员无法进行正常的操作的原因也有很多种:第一,因为患者出现呛咳现象而产生恐惧心理,不配合护理人员的操作,有的甚至拒绝。第二,患者因为外出、进食、入睡等情况也降低了患者的在医疗依从性。这也会大大浪费护理人员的时间。第三,在湿化过程中因为需要对患者的姿势进行调整,而部分患者由于之前出现过呛咳现象或者部位固定无法服从,或者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对其进行解释才能够接受。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需要进行健康教育的宣传,对患者及其家属对湿化护理操作的目的以及意义进行耐心详细的讲解,帮助他们正确并且充分的认识该项操作的重要性,并且对护理人员的操作进行更好的配合。

对于在湿化护理的过程中出现的痰液飞溅现象也是需要进行研究探讨的问题。在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部分护理人员会产生担忧和恐惧心理,给护理操作造成了心理负担。再加上患者由于呛咳而惧怕湿化护理,给护理人员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在本次调查中,有时会遇到痰液喷溅的护理人员8人,占全体研究对象的57.1%,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的护理人员4人,占全体研究对象的28.1%。经过分析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的主观感受以及体验,患者在湿化过程中出现呛咳及主诉不适现象,患者对护理工作没有积极的配合甚至拒绝,不仅会加大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也对患者的病情造成了延误。上述情况就需要管理工作人员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等加强教育,特别是护龄较短的护理人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一不怕累,二不怕脏的工作精神,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本职工作。

相关文献以及临床上推荐进行的“持续性的气道湿化一般需要辅助设备”,多适用于床边活动或者卧床的患者[5]。这一点对喉科患者的活动进行了束缚。当前临床上采用的湿化护理方法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很多困扰,特别是延长了护理工作时间,加大护理工作量,增加了护理负担等。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也会经常遇到患者进食、入睡以及外出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湿化效果。从护理人员自身来讲,间断性的湿化护理会让临床的护理人员觉得有缺陷[6]。所以,对间断性的湿化护理技巧进行研究改进,以降低对气道产生的刺激,减少呛咳现象,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为气道湿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贵艳玲. 胡俊玲. 邵静. 喷射雾化器持续雾化对气管切开气道湿化作用的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 2009.03:133-135

[2] 罗倩. 喉部疾病患者气息湿化护理分析[J]. 医学信息. 2013.4:226-227

[3] 王凤琴. 影响喉部疾病患者气道湿化护理操作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10:118-120

[4] 华玮. 喉部疾病患者气道湿化护理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 2012.8:740-741

第2篇:护理操作问题范文

有研究报道,通过临床实践教学进行护理伦理渗透的方式是一种较好的补充,有利于学生对伦理学基本理论和原则的理解和掌握,能提高他们实际工作中解决伦理冲突的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临床专科教师仅仅是在有时候简单提起伦理道德与专科护理的问题,并没有把伦理道德的相关知识真正的与实际操作联系起来,那么学生也就出现对伦理知识‘‘不重视、不应用、不会用”的状况。

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学基础操作中已存在的和可能出现的伦理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案,并寻求将护理伦理学知识渗透到护理学基础操作中的有效教学方法,从而为今后改进护理学基础教学方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昆明医科大学护理专业(专科)3个班的学生160人,每个班分为5组,共15组,每组10〜12人。随机抽取8组共84人作为实验组,剩下的7组共76人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1.2.1教学方法设计

加强床边沟通护理:采取模拟病房的形式,要求护生加强床边沟通护理。通过主动巡视病房而不是依靠呼叫器、到床旁采用沟通技巧收集病人资料、组织一次健康教育活动等练习,从病人的角度出发,以自己良好的情感、语言、态度、行为对待病人,以病人利益为重,体现出护理人员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情境案例教学:在每种护理操作中设置一个案例,让护生根据这个案例的具体情况,把相关的护理伦理知识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应用到该项操作中。通过教师在示教过程中的点拨,护生在操作课之前寻找相关护理伦理理论,在操作中护生就能很好地将尊重病人、知情同意、保护隐私等伦理原则通过有效的沟通技巧应用到整个操作过程中。具体表现在出进病房敲门,合理称谓病人,操作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病人,操作时保护病人隐私、合理暴露病人身体并不断告知病人操作到什么程度并请求合理配合,操作结束时告知操作很顺利并向病人致谢等,整个过程表现出护士对病人的关心和爱护,这样的护理既能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更能提高护理操作质量,从而展现护士的天使形象。

模拟伦理道德现场:在开始示教时,由两位老师模拟完成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一个处处体现出关心病人,尽量把伦理知识渗透到每一步操作中;另个则仅仅完成护理活动。通过不同的表现,让护生直观感受如何在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伦理知识,同时讨论有意识地在护理操作中应用伦理知识和无意识应用伦理知识的护理结果。例如在临终关怀和尸体料理中,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使护生在模拟操作时,能够主动了解病人的性格,鼓励病人表达内心情感,以恰当的方式让临终患者正确面对死亡。对有痛苦的病人尽最大努力解除病人痛苦,并给予心理精神方面的安慰。当病人去逝时,我们应在现场,表现出同情,对亲属给予安慰,用严肃认真尊重死者的态度进行尸体料理。

1.2.2实施教学

开展护理学基础操作教学,共24次课,专业教师分组进行带教。实验组采用课题组设计的把护理伦理学知识渗透到护理学基础实践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实验组,要求:

在每次基础护理实践课开课前组织带教老师进行相关的护理伦理学问题学习讨论,提出可能出现的伦理问题和解决方法。同时要求学生提前复习护理伦理学知识,并针对不同的实践课找出相关伦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每次实践课前,提问或鼓励学生主动陈述本次实践课所涉及的护理伦理问题和解决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指导。课后组织教师进行总结讨论,并学习及讨论下一次实践课的护理伦理问题,作好记录。

1.2.3教学效果评价

采用理论考试、操作考试和场景模拟考试的方式进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护理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对伦理学知识理解和认识程度、临床思辨能力等进行评价。

1.3统计分析方法

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X2检验。

2.结果与分析

    2.1人口学特征

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问卷160份,有效问卷为160份,有效率为100%。研究对象均为女生,生源地情况为:安宁1人(0.6%);保山2人(1.3%);楚雄34人(21.3%);大理25人(15.6%);红河13人(8.1%);昆明10人(6.3%);丽江2人(1.3%);临沧3人(1.9%);普洱3人(1.9%);曲靖28人(17.5%);腾冲2人(1.3%);文山8人(5.0%);宣威8人(5.0%);玉溪16人(10.0%);昭通5人(3.1%);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21.10岁,年龄分布情况为:18岁1人(0.6%);19岁2人(1.3%);20岁40人(25.0%);21岁册人(40.6%);22岁46人(28.8%);23岁4人(2.5%);24岁1人(0.6%);27岁1人(0.6%)。

2.2 护理操作和护理伦理学知识认知情况分析

上护理学基础实践课之前学习过护理伦理学的有133人(83.1%),未学习过护理伦理学的有27人(16.9%)。115人(71.9%)认为护理带教教师提高护理操作能力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伦理知识与护理操作技能的学习;103人(64.4%)认为护理带教教师提高护理基础知识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伦理知识与护理操作技能的学习;131人(81.9%)认为护理带教教师提高伦理学知识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伦理知识与护理操作技能的学习。

2.3护理学基础操作教学中融入伦理学知识的效果分析

对护理操作实践课结束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操作能力、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对伦理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以及临床思辨能力进行比较;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操作能力合格率进行卡方检验,,2=0.229,P=0.6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把护理伦理学知识渗透到护理学基础实践的教学方法对护理操作能力无影响,结果见表1。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合格率进行卡方检验,X=6.977,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把护理伦理学知识渗透到护理学基础实践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与患者沟通的能力有促进作用,见表2。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伦理学知识理解和认识程度合格率进行卡方检验,X=9.530,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把护理伦理学知识渗透到护理学基础实践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对伦理学知识理解和认识程度,见表3。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思辨能力合格率进行卡方检验,X=5.003,P=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把护理伦理学知识渗透到护理学基础实践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临床思辨能力,见表4。

3.讨论

随着日新月异的医学技术和护理专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对护理专业的认可,护士在临床实践中的责任越来越大,面临的伦理问题也越来越多,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相关伦理问题如专业思想的稳定性、与同事和其他医护人员之间、与护理对象及其家庭之间的伦理矛盾也日渐突出。因此,近些年来对伦理学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各医学院校及各级临床机构的重视。

在以往的教学方法中,护理伦理课主要是在教室里的课堂上完成,采用的教学方法常常是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辩论式等多种教学法。尽管目前许多学校采取了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护理伦理课教学质量,但始终与临床实践相脱节。而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教学,其教学方法有别于伦理课教学,上课地点主要在学校建立的实验室完成,许多实验都是模拟临床实际工作来完成教学内容,重视学生每项操作的熟练程度和操作技巧,偶尔渗透一些伦理道德、沟通交流技巧等人文科学知识,但并没有系统地将人文科学知识应用到护理操作中。因此,学生在实验室完成各项实验操作时基本不用人文科学知识,在临床实习中有78.68%的学生偶尔想起来运用和从来没有运用伦理学知识解决自己所遇到的护理问题,这些情况都说明学生把护理伦理知识转化到实际工作中运用的能力较差。同时也说明护理伦理的教学必须与临床专科课程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伦理道德的巨大作用。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以护理学基础实验操作为切入点,针对护理学基础实验操作的教学特点,分析在护理实践教学中缺乏护理伦理知识应用的问题以及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进行基础护理操作时经常遇见的伦理问题,尝试性地把护理伦理知识应用到护理学基础实验操作课的教学中,寻求把护理伦理知识渗透到护理学基础操作的教学方法,为改进基础护理实验教学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帮助学生把所学的伦理理论知识与基础护理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目的是在护理实验操作训练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辨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提高护理教师应用伦理道德知识进行基础护理操作教学的能力,从而潜移默化地把伦理道德观念深植于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中,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伦理道德知识的内化过程。

第3篇:护理操作问题范文

[关键词]ICU护理;安全问题;措施

基于国家对基层卫生医疗的重视及相关政策的扶持,我院通过整合资源于2009年起成立了重症监护病房(ICU),集中收治各类危重患者,经过努力,ICU病房现已具备一定规模,病床数量已达6张,护理人员13人,有力地承担起危重患者救治的重任,为当地民众安康提供了确切的保障。由于ICU病房尚属我院新兴科室,医护人员配备不足,经验欠缺,同时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多变,护理安全问题突出,成了护理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1]。这几年我们通过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根据问题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防微杜渐;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及专业技能,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基层医院ICU护理安全问题分析

1.1 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大多数医院都存在有护理人员短缺这个问题,ICU病房作为各种危重患者集中治疗点,工作量大,护理技术繁多,操作复杂,需要大量的护理人员才能满足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根据调查表明,医护人员的匮乏已经成为ICU发展的巨大障碍[2]。作为西部基层医院,人才资源尤其匮乏,我院ICU病房成立时的护理人员基本由其他临床科室抽调组成且严重不足,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有限,难以满足ICU病房日常工作的需要,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护理人员结构欠合理,流动性大,根据统计我院ICU成立3年来,外流护理人员多达12人,缺乏稳定性,难以系统执行相关护理流程,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风险性。

1.2安全制度执行不到位:虽然医院对新进ICU病房的护理人员进行了护理安全专门培训,并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但是由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护理监控不及时,安全考核流于形式,缺乏约束力,导致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执行不到位,现时期患者对自身权益保护意识提高,一旦违反操作常规,就可能带来不必要的安全问题。

1.3护理文书件书写不规范:ICU病房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多变,护理记录繁琐,如果没有采取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一些抢救操作、用药上,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记录不全或漏记,而且部分护理人员由于工作年限较低,缺乏书写经验,对一些专业术语及病情描述不当,进行不必要的删涂改,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则难以形成有效依据。

1.4职业素养缺乏及违反操作规程:ICU护理人员看护的多为危重患者,一旦疏忽,就会酿成差错,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及精神压力,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应急能力,才不至于延误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时机。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若是思想松懈、缺乏责任心及对有关护理操作执行不严格:如有些护理人员违反“三查七对”制度,未认真核对患者姓名、床号、诊疗等,导致检查或给药错误,对一些侵入性操作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及对特殊感染或多重耐药菌患者未严格消毒隔离措施等,从而埋下了重大的护理安全隐患,另外与患者沟通、交流不良也常常导致纠纷的发生。

2提高ICU护理安全的应对措施

根据上述在护理工作中产生的安全问题,笔者认为,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安全系数:

2.1提高ICU护理人员配置:我院所在地属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囿于环境所限,护理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为满足正常护理工作的需要,导致原有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成倍增加,生理、心理均需承受较大的负担,据有关研究表明ICU错误的发生和工作负荷过重密切相关。而且由于无法提供优厚待遇吸引高学历人才,我科护理人员学历结构多以大专、中专为主,学历层次较低,且多为80、90后,理论水平的差距和工作经验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对危重患者病情的预判、护理操作的质量。我们通过增加护士编制,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根据岗位特殊性,适当提高薪酬待遇,加强人文关怀,降低工作压力。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即外派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进行专科学习,同时定期请外院专家前来指导、培训以扩大视野,提高技术水平。通过一系列举措,我院ICU护理人员数量虽未能按照《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中规定的患护比例配置,但已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高效的团队,满足了病房运转的需要。

2.2加强风险意识、提高职业素养及责任心: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律知识培训,增强法律意识,规范护理的行为。加强医疗安全制度的落实,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明确岗位职责,奖惩分明,做到谁出问题谁负责[3-4]。学习风险管理知识,并就已有或潜在安全问题进行讨论,加深对安全问题的理解,提高风险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从而有效地减少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避免护理纠纷。基层医院ICU护理工作环境特殊,压力大,长期从事ICU护理工作,易导致职业性疲劳。而且我科年轻护士比例大,安全意识相对缺乏,情绪波动较大,抗压能力差,一遇波折极有可能产生退避心理,推卸责任。但是ICU护理是件严谨的工作,需要一如既往的专注和耐心。我们根据年轻人可塑性强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疏导和培养,提高其职业素养及责任心。根据工作资历、性格特点及能力合理搭配排班,掌握危重患者的病情,做好安全评估,严格查对制度,制定好各项应急预案,定期演练,做好防范,以备意外之需。

2.3护患沟通、严格技术操作及规范护理文书:严格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成立了护理质量检查小组,定期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技术操作考核,并对护理文书进行检查,一旦查找到问题即督促进行整改。ICU患者多有焦虑、悲观情绪,护理人员需适时与患者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情况并给予适当的处理,避免潜在危险因素的暴发。

3小结

基层医院ICU护理安全问题突出,现有环境无法有效改变,但是通过整合护理资源配置、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增强职业素养及责任心,深入学习及规范技术操作,使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有效预防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提高了基层医院ICU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粱晓曼,童德军,李金凤,等·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9(21):2489—2490.

[2] 马朋林.西太平洋国家和地区危重病医学现状与发展—第l3届西太平洋危重病医学会(WPACCM)会议纪要[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16(9):518--519.

第4篇:护理操作问题范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问题;措施

手术室,是医院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进行危重症患者急诊抢救以及手术治疗的主要场所。这就使得护理工作在其中的作用和意义也更加重要,一旦护理操作中出现问题或事故,就容易导致患者的手术治疗失败或出现其他的并发症情况,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手术室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和标准较高。下面,文章就当前医院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尽可能的减少护理工作中的差错,保证患者的手术治疗成功以及临床诊治效果。

1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1.1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不足 有些手术室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因不注意自己的言语、行为等,在手术过程中不避讳患者,随便谈论手术敏感问题或同手术无关的问题[1],导致患者的身心受到伤害,引起患者的不满,严重的还会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1.2缺乏充分的术前准备 有些护理人员在手术开始前,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护理要求和条例将手术所需的器械、设备等充分准备好,导致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器械使用不正常、手术材料缺失、物品质量不合格等问题,从而影响和阻碍到手术的正常进行,严重的还会造成手术的被迫中止,从而造成患者手术风险的增大。

1.3缺乏全面的无菌理念 有些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无菌手术操作的重视不足,缺乏全面、充分的无菌操作理念,在手术过程中没有严格的依据手术无菌操作的规定和要求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对手卫生的重视和落实不到位,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医源性感染,也容易造成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问题。

1.4缺乏先进、创新的护理技术 目前,由于许多医院手术室的护理人员较为年轻,缺乏充分的临床实践经验,对护理技术的掌握不全面、不精湛,导致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不能很好的配合医生治疗,造成临床手术效果的不佳。同时,有些护理人员年龄过大,对当前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一些先进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缺乏了解和认识,导致其在运用新设备时不能熟练的配合医生手术,从而影响到手术的进展[2]。

1.5缺乏有效的安全监督 目前,有些医院手术室对其护理工作的安全监察和管理措施不完善、不到位,导致监督力度不足,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尤其是对手术过程中相关辅料、器械以及遗留组织标本的检查管理不到位,导致出现敷料遗留体腔、器械消毒不合格、组织标本混淆遗失等问题的发生[3]。同时,在手术过程中对药物的使用不当也是当前临床上常见的一类手术安全问题。

2 手术室护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2.1加强同患者的交流沟通工作 手术室护理人员要秉承耐心、亲切、安抚的态度同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交流沟通,并在沟通过程中注重语言艺术的运用,尊重和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了解和掌握患者在手术治疗中的实际需求,从而展开针对性的护理工作,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从而更好的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还要注意自身的言语行为,避免在手术中交谈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以便于更好的减少纠纷问题的发生。

2.2加强手术室护理制度的落实 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和落实手术室的相关制度要求和规章条例,遵守手术室内各项护理工作的流程步骤,从而更好的确保手术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护理人员要对手术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病史、病区、住院号、床号、手术时间、病症情况以及手术部位等进行严格、仔细的核实记录,确保患者及手术信息的准确性。同时,还要加强落实“三查、七对、一注意”的手术室用药规定,避免出现药物过敏、药物用错等事故的发生[4]。

2.3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 手术室护理人员要积极做好相应的术前准备工作,以便于临床手术开展的顺利。例如,护理人员要提前准备齐全手术所需的设备仪器(心电监护仪、手术台、电子内窥镜等)、器械(手术刀、钳、针、氧气罐、吸气管道等),并对其运行情况以及消毒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其在手术操作中的正常。同时,还要注意相关设备器械的科学摆放,使其能够更加方便医生进行手术操作,避免因器械摆放不当造成的患者灼伤等问题的发生[5]。此外,还要做好手术室的术前消毒灭菌工作,以确保室内环境的卫生安全。

2.4加强手术室的无菌操作 医院手术室要大力加强无菌操作管理,通过知识讲座、宣传教育、规章制度等途径,提高护理人员对手术室无菌操作的重视,真正树立全面、科学的无菌护理观念。同时,还要加强对手术室无菌操作的监督工作,对手术室内相关手术器具、设备、环境以及其他物品的消毒、灭菌情况进行每天检查,并严格检查的标准,确保手术室内物品和环境的消毒合格。同时,还要加强对手术药品质量的管理,坚决杜绝过期药品的使用,并严格手术器械的处理流程,避免出现污染器械对患者及医务人员的二次感染。

2.5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医院要定期的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职业再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不断丰富护理人员的手术室护理专业知识、强化其临床护理操作技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以及职业道德修养。同时,还要加强护理人员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他们对手术室职业感染问题的了解和认识,并使他们熟练掌握全面的安全防范措施,从而更好的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此外,还要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创新意识,不断在临床实践中优化、改革和创新传统的手术室护理模式、方法等,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化护理理念,积极推行和落实全面、优质、个性化的手术室护理模式,从而更好的配合临床手术的顺利进行,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舒适度和满意度。

3 小结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核心观念,真正将患者需求做为护理工作的中心,实施针对性的个性化临床护理模式。同时,还要严格遵循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针对一些常见性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的予以预防和处理,从而更好的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更好的帮助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吴锦才.基于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的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11(04):167-168.

[2]倪向红.浅析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常见类型及预防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3,10(33):122-123.

[3]田薇,李美,王凤华.浅谈手术室护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完善措施[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03(01):210-211.

第5篇:护理操作问题范文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护理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护理专业人员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并且护理范围的不断变化使护理水平相应的也发生了变化,护理水平的变化同时也是对护理教学的一种挑战。作为一名护理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根据护理学实践性很强的特点,还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所以在护理专业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这也是护理教育的最终目的。但实际上目前的护理教学中并没有突出实践的重要性以及还存在着其他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护理教学的发展和护理专业学生就业有着严重的影响。

1 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目的不明确

对于基础护理来说,其主要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目标,而相当一部分的临床实践内容被老师只在课堂上讲授并没有让学生去进行实际的操作。科技的进步使护理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新,以往的操作不能适应新的护理设备,也有的不能用了,但在护理教学中,对设备的操作并没有随着设备的更新而有所变化,一些操作项目随着技术的更新已经被淘汰,但仍然存在与护理教学中。在护理教学并没有体现出来教育大纲中要求学生应该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相对应的一些技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缺乏指导。从而导致老师在教学中随意性很强,没有计划,对学生的教学目标缺乏考虑。会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的实践中不知该从哪里着手,对许多操作要素不明白等许多不好的影响。

1.2 教学方法的问题

现在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以老师讲为主,老师讲学生听,再不然就是老师操作学生看,很少有学生操作老师在一旁讲解的情况。而新的教学理念就是要求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是起一个指导的作用,多让学生动手,而不是在课堂上的死记硬背。另外老师要根据每个科室和每个学生的特点合理的安排工作。但一些老师把学生的护理见习课变成了小的理论课,不给学生见习的机会而是重复的讲一些课堂理论,忽视了实习的重要作用。老师自己的原因,由于讲课经验不足在课堂上不能很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学生兴趣不足积极性不够,甚至有的学生会有厌学的心理,从而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也有的老师让学生去实习,但是在实习中他们忽视了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他们当做免费的劳动力来使,这些问题都是由教学方法不当引起的。比如在学习心血管系统疾病时,不光要在课堂上讲述有关高血压病、冠心病等病情的有关症状,还要让他们在实践中去学会如何对血压进行测量,在实践中多让他们正确认读常见典型异常心电图以及掌握高血压病、冠心病的临床特征,这样在以后的实习中才不会慌乱,不会不知从何下手。

2 解决护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重视教学模式的改变

老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见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在课堂上要使学生敢于发现并提出问题,这样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激发作用,有了兴趣之后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护理教学要把课堂讲授与实际操作紧密的结合,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培养,同时使学生除了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抛弃以往的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多开展一些讨论、实践等活动。

2.2 重视实训教学

护理教学在课程的安排上可以做一些改变,增加实训课时以突出护理专业较强实用性的特点,大大增加医院见习和实训课,大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就需要学校及时的对学校设备进行更新,多模拟病房的设施,同时对老师也要进行适时的培训。此外,增加学校的实训课减少讲授理论知识所占用的时间,按照课程的有关要求,把理论课和实训课相结合,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教学,每组学生不要过多这样不但能使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动手操作,有更多的时间联系,还方便老师指导。以往的教学是老师讲后,学生模仿练习,最后又由老师总结,这种教学模式完全是以老师为主,这不仅与新的教学理念不符,还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的机会,所以在护理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第6篇:护理操作问题范文

关键词:护理 实验教学 学生 综合能力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实践对护理人才的要求也从单一的疾病护理逐步转向多元化的健康服务[1].为适应这一新的医学模式,就要求医学院校培养出来的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

一、教学方法

1.《护理学导论》为主导

《护理学导论》是以护理发展概况、护理理论、护理人文等作为基本框架,围绕人类基本需要加以编排,并突出培养目标,以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它是引导学生进入护理领域的一门启蒙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主干必修课程。

为学生进入护理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对提高护理职业道德修养,促进护理专业自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护理学生的专业学习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4].采用的教学方法多以学导式、学讨式,即教师提出思考题,提供适用的参考书,让学生以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的自我感觉面对问题,认真阅读参考书,查找资料,从中学会自己归纳、整理学习内容,再分组进行讨论,拟出最佳方案,以小组代表发言的形式进行总结,最后教师讲评,各小组写出实验报告。这种教学方式可贯穿护理专业课的始终。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近几年的实践教学中,我们采用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护理学基础》为主线

(1)引入竞争机制[5]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应把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作为首要任务。应用学生的竞争心理,实验操作引入竞争机制。各班自行小组抽签,班内层层选拔,获得前3名的同学可以在期末操作考试中加分,并将比赛结果记录的实验室设立的“护理操作竞赛结果栏”内。以后我们每学期还会安排2—3次护理操作技能竞赛。此举强化了学生的参与和竞争意识,促使学生课堂认真练习,课后自觉练习,营造了互帮互练的良好学习气氛,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2) 引入情景教学[6]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景教学是以临床问题为中心,采用角色扮演和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提高教学效果及培养学生应变能力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在上出入院护理这一章节时,教师课前布置作业,学生自行设计,应用双语进行角色扮演。要求学生演示病人入院或出院的整个护理过程,角色有病人、病人家属、导诊护士、门诊医生、住院部护士、病房责任护士、护士长等。

学生以宿舍为单位,形成一个学习小组,就所设情景排演相应的护理工作,各人明白自己的角色后进行准备。病人及家属角色扮演者提出的许多问题,激发了其它角色扮演者的学习积极性。她们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进行排练。在正式教学的时候,按小组进行表演。表演者落落大方,有条有理;观看者目不转睛,认真记录。同学们都被这新颖有趣的表演所吸引。表演结束后实验教师进行评分,获得前3名的同学可以在期末操作考试中加分,并将比赛结果记录的实验室设立的“护理操作竞选赛结果栏”内。

(3) 开放练习实验室,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技能学习的速度一般较慢,需要大量的练习才会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课后练习,不受课时的限制,形成的动作思维容易回忆。全天开放护理实验室,为学生自觉主动的操作训练创造了条件。

(4)改革实验考核标准,注重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

考试是一条指挥棒,教师会遵循考试的标准去教,学生会遵循这样的标准去学,因此,确立新的评价教与学的质量标准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问题[7].让学生针对具体情况思考应该做什么以及操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以此考核学生技能知识、技能操作、个性品德、态度及交往技能。这样,既能对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进行检验,又能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考核充分体现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医学教育网 收集整理

二、结果

1、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态度表现

以2000级教学班57人为例,从实验报告中的学生感想得出:学生对本课程学习同其它学科相比,比较感兴趣(F=0.68>0.5);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对有竞赛的项目比较感兴趣(F=0.67>0.5);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表现在上课比较认真、课后练习较多(F=0.57>0.5),对所学内容大部分能掌握(F=0.66>0.5)。学生对本课程学习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引入了竞争机制、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等较新颖的教学方法,以及实验室的全天开放。

2、实验教学质量效果分析

护理学实验室近五年来在实验课教学中,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室实行全天开放。 100%的学生动手练习,考核以单人操作进行。实验课成绩占本课程期未考试总成绩的30%.以我系自编教材《中西医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为衡量标准,对近五年来已毕业的两届大专学生及毕业的两届本科生实验操作考试分析,四届学生均未出现不合格现象,合格率达100%.由此证明我系的实验课教学效果达到良好以上。

三、讨论

实践证明,以《护理学导论》为主导,以《护理学基础》为主线,以外语及计算机教学为辅助的护理实验教学体系是可行的。它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无疑起到推动作用。现代系统化整体护理在临床的普及,要求学生掌握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教师必须将系统化整体护理贯穿于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与操作对象的沟通和交流,注意对学生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将对学生的成长和适应护理工作的需要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河北省衡水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 李继平 护理人际关系与沟通教程[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1:3

2. 甄兰素 医学生能力培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中国卫生人才 2003, 58(2):43-44

3. 潘孟昭 护理学导论[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1

4. 谢 虹 徐淑秀等 《护理学导论》的学科地位和教材改革探讨[J] 护士进修杂志 2004,19(4):351-352

5. 郭瑞霞 提高学生护理技能水平的实践与探索 现代护理报 2005.11.10 6版

第7篇:护理操作问题范文

关键词:护生带教 普外科 方法 体会

带教老师评定护生的工作态度、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掌握情况,把评定结果及时反馈给护生,让她们了解自己的进步与不足,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同时认真听取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师生座谈会再反馈给带教老师,而不断地改进带教工作,提高带教质量。

1.制定科学合理的科内实习计划

1.1带教老师的要求 严格选择带教老师,根据护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有一定工作经验、护师职称以上、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沟通能力强的护士进行具体带教,在带教中既教技术,又带作风、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同时在生活上主动关心、帮助她们,使她们在步入社会的初始阶段就得到正确的价值实习观、人生观的熏陶;老师要有未来意识和创造意识,要有与时俱进的观念,着眼护理未来发展需要,培养合格的人才。

1.2对实习生进行岗前培训

1.2.1培训护理规章制度与职业道德及技术操作规范。

1.2.2培训无菌操作观念,培养无菌意识。

1.2.3培训相关医院感染控制知识。

1.2.4培训法律意识与护理安全的相关知识。

1.2.5培训护生的沟通能力。

2.具体带教实施方法

根据护生实习的时间做好安排,一般护生在普外科实习的时间为一个月,入科后带教老师根据护生的特点,明确带教目标,评估护生学习需求,制定相应的实习计划及要求。

2.1第1周 护生入科后带教老师主动热情接待,并介绍科室其他医护人员认识,消除其陌生感;第一天带护生主要熟悉病区环境,包括病房结构、治疗室、换药室、抢救室、库房、急救药品、物品及设备的位置和相关要求;其次了解本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名、病情及护理;再了解各班次工作流程。此后几天护生主要以看为主,带教老师要勤讲、勤动手,每做一项治疗、护理操作,都向护生讲解其要点和注意事项,注重规范操作,注重与患者沟通的技巧,认真实施健康教育,让护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脑海中形成一种印象,为以后自己操作打下基础,鼓励护生不懂就问[1]。

2.2第1-2周 对护生进行普外科常用技术操作演示讲解和指导:包括氧气吸入、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导尿术、备皮、灌肠法、胃肠减压术、雾化吸入、引流袋的更换、血糖的监测等。因为护理操作相对其他科室更繁多一些,所以带教老师更要认真仔细地讲解护理中的每一个问题,让护生做到当场体会消化,所有操作都要一步一步规范操作,认真演示,特别强调无菌观念;每项操作让护生学习两遍,然后采取提问式复习,让护生了解其操作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下次操作时由护生自己动手操作,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对护生的操作给予肯定,不足之处指出来,多表扬护生的优点,提高护生的自信心,加强练习,熟练掌握操作技巧,不断提高技能操作水平[2]。

2.3第2-3周 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教学,一方面开展普外科疾病护理知识讲座,由临床经验丰富、讲解能力强的老师对护生进行专题讲座,内容包括普外科常见病、急危重症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常见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出院指导及健康教育等;另一方面由带教老师在日常工作带教中以临床病例为引导,针对病例设置问题,启发护生思考,让护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并学会正确的思维和推理方法,提高自学能力。老师运用启发式教学,鼓励护生认真思考,仔细观察病情,提出护理措施,鼓励其将理论联系到实际,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做好患者的相关护理工作[3]。还可采用两种不同疾病作比较提问,以此加深护生的印象,并让护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2.4第4周 出科前的总结讨论和考试,了解护生有哪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哪些操作不够熟练,与患者的沟通方面有哪些欠缺等,对她们给予鼓励,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让她们不断进步;出科前抽考普外科常用护理操作技术1-2项,常用护理理论知识以试卷的形式考试,操作和理论考试合格方能签实习手册转科。

3.带教体会

采取上述分阶段学习方法和措施,能使护生在较短时间内熟悉普外科工作环境,掌握严格的操作技术,调动学习积极性,学到更多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提高她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她们在实习生涯中体会竞争、体会挑战,养成较强的适应力和心理承受力,早日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为在毕业后的竞聘中立于不败之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范建新,王海燕,王海江.PBL: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国外医学教育分册,2001,22(2):37.

第8篇:护理操作问题范文

    随着现代社会网络和信息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患者和家属的法律意识和自我意识不断加强,对医师、护士期望值也不断提高,稍有不满意就易引发医疗纠纷。护理实习生初次参加临床护理工作是医疗纠纷的高发阶段。成都市金堂县妇幼保健院2005年5月至2009年5月由护理实习生引发的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共6例。下面就这些案例进行总结和分析,以发现临床护理教学和工作中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以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1临床资料

    2005年5月至2009年5月带教护理实习生40名,发生护理差错,投诉共6例,护理差错有护生发错药,加错药,(未在带教老师监管下操作),投诉主要原因为护患沟通不完善引起误解。

    2分析于防范措施

    2.1导致护理安全隐患因素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2.1.1理论知识与实践未能有效结合,所学知识不扎实,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氧1~2L/min,她不明白为什么?凭主观臆断写成3~4L/min,影响治疗效果。如糖尿病患者则将生理盐水想当然输成糖水。

    2.1.2法律意识淡薄,风险意识不够,护生擅自独立操作,未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如发错口服药、接错液体、抽错血。护生进入临床,对各种法律,法规了解不够,重视不够,部分护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带教老师忙于处理急诊患者,此时护生容易脱离带教老师的视线而独自进行操作,导致护理差错。在实习后期护生对各个班次的护理工作比较了解,带教老师许多方面已经放手,护生有较多的实践机会,由此放松了防范护理差错的警觉,也因带教老师疏忽带教意识而导致护理安全问题。

    2.1.3护理基本功不扎实,理论知识欠缺,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护生因操作失败或反复操作而引起护理投诉占30%,其中反复静脉穿刺输液、抽血,特别是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家长很紧张而引发医疗纠纷,护理投诉。护理实习生来自不同的学校,水平层次不一,部分带教老师在因材施教方面做得不够,让操作生疏的护生单独操作,当操作不顺利时,患者及家属常感觉把他们作为学习,练习的对象,因而产生不满情绪,进而引起护理投诉。

    2.1.4护理操作流程不严谨,如给新生儿洗澡,人工喂养时,不注意水温,造成新生儿皮肤黏膜烫伤。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导致差错的发生。护生仅凭自己习惯性思维,认为温度是合适的,不注意检查水温和室温,忽略了“三查七对”易发生护理差错。

    2.1.5护患沟通欠缺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在有效的沟通基础上。部分护生由于语言生硬,表达不严谨,服务态度不端正,从而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而引起医疗纠纷。如一些癌症患者,家属要求对病情保密,但一些护生和患者交流时不注意语言表达方式,将病情透露,导致患者出现较大的情绪变化;护生对患者提出的问题,随意说不知道,而未及时报告带教老师,帮助解决,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导致医疗纠纷发生。

    2.2防范措施2.2.1加强带教老师安全带教意识明确带教老师职责及带教方法,带教过程中要求带教老师做到“方眼不放手”,在给护生提供充分实践锻炼机会的同时,坚决不放松对护生的监督和指导。

    2.2.2加强法制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护生法律意识差,护理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学习《执业护士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护生的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安全意识,使之懂法、知法、守法。确实明白工作中存在的法律责任问题,充分认识到护理行为受法律约束,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

    2.2.3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常规这是防范护理差错的最基本措施,要求护生严格查对制度,严格遵守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规定带教老师认真履行带教职责,不允许护生单独操作。

    2.2.4注意三基训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贯穿整个临床护理教学全过程。要求老师多讲,通过操作示教和床边指导对护生进行操作训练;鼓励护生多问,虚心求教。

    2.2.5加强护患沟通技巧培训在护理教学查房中注意培养护生的沟通技巧和口头表达能力,要求护生在工作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经常深入病房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遇患者拒绝护生操作时,不要勉强,如有技术操作不成功时,应及时致歉,避免因沟通不当引发的医疗纠纷。

    2.2.6定期检查,严格管理护士长每天巡视护理安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反馈给带教老师和护生,带教老师要善于发现安全隐患,将各种医疗纠纷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已发生的差错行为,要与护生一起分析发生的原因,避免以后出现同样的问题。

第9篇:护理操作问题范文

【关键词】 实习 护理 临床工作能力 态度

护理学是将护理理论通过实践运用到人体的一门实用性学科,实习生在临床科室的实习过程,也就是将学校学习的护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作为教与学中起主导作用的带教老师能否适时有效地对护生进行临床护理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护生以后的工作能力。合格的带教教师不仅要教授护生精深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操作技能,更要着眼于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引导他们做一个“有知识、有能力、重实践、高素质、高情操”的护理人才。为此,需要用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对临床带教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明确自己在实习带教中的神圣职责和重要作用。

1 注重对护生的专业技术训练。带教教师在带教过程中,用护理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并正确运用到基本技能上去,在专业技术带教中要立足一个“严”字,使护生练就一身过硬的技术操作本领,培养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带教教师必须熟悉实习计划,制订出实习的内容及要求,建立检查和考核护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制度,安排各种必考的理论及技术操作的学习。带教教师不定期进行技术操作示范和提问,在操作上做到放手不放眼,严防差错事故发生。定期召开护生会议,在会议上检查实习计划的执行情况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听取护生对教学的意见,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对疾病护理尽可能多让护生亲自操作,定期进行操作考核或理论考核,检查护生的实习效果。

2 完善教学手段,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首先营造“爱学习”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我们应完善各种教学设备,安排实习护生参加医院举办的各种讲座的学习和各种知识竞赛活动,举行护生临床护理操作演练及示范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医院应不定期举行先进事迹报告会,使实习生感到自已所选择的护理事业的伟大与崇高。再次应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带教教师应指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让护生以独立的个体面对病人,收集各种信息,进行归纳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对护生错误的分析和判断,带教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启发和指导,使护生始终处于一个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中。

3 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带教老师要针对护生的特点,选择有代表性的病例,采取以提问的方式,使其分析、探讨,让其说出其要注意观察的重点和内容,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和需要做哪些准备等,最后由带教老师给予指导和补充,以逐步培养护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以一个实际临床问题为起点进行教学引导,带教老师的作用不是提供参考答案和单纯地回答护生提出的问题,而是启发护生的思维,锻炼其工作能力,为以后独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 培养护生的思考和观察能力

培养护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在护理观察过程中要养成爱思考的习惯,在工作中勤动脑,从被动观察变为主动观察。临床大量实例证明,护理观察渗透着思考,思考有促进观察的深入。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护士才能在深入观察中结合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做出正确分析和判断。[2]针对临床具体病例,指导护生如何进行护理观察以及观察的重点和具体内容,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和需要准备的物品等,讲解护理观察的规律,逐步培养其临床思维习惯,提高护理综合分析能力。

5 培养护生正确的专业态度,促进临床能力提高

态度认知的形成过程在于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其来源可以有学校的教育过程、教师的影响、社会的影响等,有效的教学是促进护生形成积极专业态度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护生从学习内容中认识到护理专业的价值。另外,教师角色榜样的作用,不论是课堂或临床,对于学生专业态度具有非常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态度情感的形成对于形成积极的专业态度和良好的临床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护生只有在情感上接受并喜爱护理职业,才能对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形成积极的态度[3]。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护生的态度认知向态度情感转化,使护生喜爱本专业。

6 不断提高护生的沟通技巧

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护士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将服务对象看作是一个具有生理及社会心理需要的整体,我们需要更新带教观念,注重护生沟通技巧的培养,通过老师示范,再让护生临床实践,要求做到口齿清晰、表达准确、礼貌谦虚,多用礼貌性语言,巧用安抚性语言,逐步掌握与患者沟通的艺术性。同时,教师要注意指导护生运用倾听、表情、眼神、仪表、姿势等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提高护生的非语言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1] 程静华 新世纪护理教育培养目标的研究进展 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606-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