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临床实习目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CT薄层平扫;钙化;儿童
[中图分类号] R44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0(c)-0116-02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儿童眼球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视网膜,组织学上大多属于未分化型。其生长方式可分为内生型和外生型,肿瘤有钙化倾向,发生率在96%以上[1]。临床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有的出生后不久即被发现,偶见于成年人,主要表现为“白瞳症”、视力下降、失明等,少数患儿可因斜视和眼球震颤而就诊[2]。十余年来笔者搜集了较多视网膜母细胞瘤病例,现讨论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本院1998年1月~2010年6月有完整病史资料的视网膜母细胞瘤84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9例;5岁以下儿童80例,成人4例;年龄最小为2个月,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经过随访,80例儿童患者中已有23例发生颅内侵犯,占28.75%;11例行眼球摘除术,占13.75%;5例患儿放弃手术,6例患儿已经死亡。
1.2 方法
因MRI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不如CT敏感,本院临床怀疑此类疾病时一般都采用CT平扫。CT机型号为GE.Prospeed.FI,扫描设定层厚、层距均为2 mm,扫描时间1 s,患儿大多在睡眠状态下完成扫描。因视网膜母细胞瘤多发生于儿童,所以常规采用轴位螺扫,较少采用冠扫及增强扫描。
2 结果
84例患者中,除4例成人行增强扫描外,其余80例患儿全部采用CT平扫和B超检查。跟踪随访,75例患儿采取手术治疗,均经病理证实。视网膜母细胞瘤早期仅显示局限性视网膜增厚,但患儿就诊时CT已显示眼球内实质性肿块,大多起自眼后部眼环内缘,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肿块在玻璃体内呈较高密度,边界多数较清晰,同时伴有斑片状或点状钙化,此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特征性表现。经统计,80例患儿球内肿块钙化者达78例,占97.50%。每例患儿都不同程度地伴有眼环增大变形、球壁增厚、视神经增粗、视网膜脱离症等,占100.00%;肿瘤非钙化部分增强扫描可显示轻中度强化,本院接诊的4例成年患者均呈中度强化表现。肿瘤如与眼内渗出并存,则边界显示较模糊;如果病灶占据整个眼球,则呈弥漫性球内密度增高,致眼球增大、前突,晶状体前移或脱位,此类患者62例,占77.50%;肿瘤可沿视神经向眼眶发展,侵及眶锥甚至蔓延至中颅凹,致视神经增粗,视神经管扩大;也可经蛛网膜下腔脑脊液直接侵及颅内,出现鞍上池结节状肿块、脑膜增厚、脑室扩大等异常表现;若肿瘤向前生长可穿破角膜或巩膜进入眶内,显示眶内软组织肿块影,占据整个眼眶,致眶内正常结构显示不清,在眶内的肿块亦可出现不均质钙化[3]。经统计,肿瘤向眼眶内侵犯25例,占31.25%;向颅内侵犯23例,占28.75%。
3 讨论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儿童眼球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视网膜核层,组织学上属于未分化型,肿瘤常围绕血管生长,常发生缺血坏死,然后钙化沉积[4-5]。肿瘤可在眼内多灶发生,由于肿瘤易侵犯脉络膜血管,使血行转移至颅面骨、躯干骨、肝、肺等多见。临床上此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占98%),偶见于成年人,性别差异不大,此病可有遗传性。患儿多以眼内黄光引起注意,大多表现为白瞳、眼内黄光反射、眼球突出、视力下降或失明等,一小部分患儿还出现头痛、呕吐症状。眼底检查可见球内肿块,眼内浑浊。一般单眼发病,若双眼发病且伴有松果体胚肿瘤,临床上称为“三边征”[2]。有的患儿出生后不久就被发现,本科接诊的最小患儿为出生后2个月。
应用CT检查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术前诊断并不太难,婴幼儿眼球内发现肿块且有钙化时多可确定。但少数眼球内其他病变也可产生钙化,而且极少数视网膜母细胞瘤可无明显钙化,均应予以鉴别:
3.1婴幼儿眼球内出现钙化的其他病变
3.1.1 眼球外伤或炎症后眼球萎缩:多为单侧,眼球内不规则软组织增生,密度增高,视网膜剥离,眼球萎缩变小,晶状体和眼球壁可出现钙化[6]。
3.1.2 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多发生于早产儿有吸氧史者,一般双眼发病,可不对称,在晶状体后和视网膜间有条索状的机化纤维组织增生带,常伴视网膜剥离,玻璃体密度增高。
3.2 婴幼儿眼球内非钙化病变
3.2.1 渗出性视网膜炎:多见于5岁以上较大的儿童或成年人,也以“白瞳“就诊,但病灶边缘清晰,有时呈弧形从眼环后缘向前生长,病灶内无钙化,视神经一般不受累,视网膜呈翼状或V形剥离。
3.2.2玻璃体增生症:CT上常见患侧眼球较小,眼内因出血和渗出致密度弥漫性增高,晶状体较小或不规则,注射造影剂后明显增强[7]。
视网膜母细胞瘤最关键之处在于早期发现,早期定性,提高鉴别要点,以减少误诊和不必要的眼球摘除,最大限度地降低致残率。CT检查发现病灶已转移至颅内,患儿生存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MRI对此病的诊断不如CT,但MRI在显示肿瘤向球外、颅内侵犯及显示视神经、视交叉时效果较好[7]。MRI T1加权显示眶内软组织肿块呈低、等混合信号,T2加权呈高、低混合信号,T1和T2加权图像上的低信号提示钙化,但敏感度不如CT[8]。经统计,1岁以下幼儿发病率最高,但预后较好,致残率偏低。3~5岁以上小儿大多已发生眶内球外或颅内转移,预后较差,所以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关键是及早发现,准确定性,提高鉴别诊断率,降低致残率。
[参考文献]
[1] 彭仁罗,方昆豪,刘顾岗. 简明实用CT诊断学[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76-77.
[2] 陈星荣,沈天真,段成祥,等. 全身CT和MRI[M].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244-245.
[3] 张超,张新中,韩小改,等. 嗅沟脑膜瘤术式选择及长期临床预后随访[J].医学信息,2007,1(20):11-12.
[4] 向红,凌佳龙.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和临床表现分析[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4,4(11):156-158.
[5] 靳梅,杨阳,翟东胜. 三侧性视网膜母细胞瘤1例[J]. 罕少疾病杂志,2007,7(4):36.
[6] 赵天平,程敬亮,张勇,等.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MRI影像系统特点与鉴别诊断[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5(2):169-171.
[7] 周康荣. 胸部颈面部CT [M].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297-298.
[关键词] 射光弱视治疗仪;精细目力训练;旁中心注视
[中图分类号] R778.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2-0021-03
Clinical analysis of laser therapeutic instrument of amblyopia combined with fine eyesight training in treatment of eccentric fixation
HUANG Xiaozhen
Department of Ophtalmology,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Pingyang Country in Zhejiang Province, Pingyang 325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laser therapeutic instrument of amblyopia combined with fine eyesight training on various of eccentric fixations classified by characteristic of amblyopia. Methods Laser therapeutic instrument of amblyopia were applied in combination with fine eyesight training for 20 minutes per day, and a month for a whole course. The effectiveness was finally tested after six courses. Results Laser therapeutic instrument of amblyopia combined with fine visual training can greatly transfer the non-central attention into central attention. The curative rate, progressive rate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paracentral fixation were 30.00%, 64.00% and 94.00%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versus, 0, 25.00% and 25.00% in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Moreover,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paracentral fixation display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χ2= 4.52,P < 0.01). The curative rate, progressive rate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central fixation were 0, 85.71% and 85.71%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versus 0%, 16.67% and 16.67% in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Again,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on total effective rate (χ2= 5.31,P < 0.01). Whereas, recovery rate,progressive rate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peripheral fixation were 0,25.00%,25.00%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ompared with no effec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n total effective rate once more (χ2= 3.03,P < 0.05). Conclusion Laser therapeutic instrument of amblyopia combined with fine eyesight training on various of eccentric fixations classified by characteristic of amblyopia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reatment with fine eyesight training alone.
[Key words] Laser therapeutic instrument of amblyopia; Fine eyesight training; Paracentral fixation
弱视是一种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根据2010年7月18日修订的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共识弱视定义:视觉发育期由于单眼斜视、未矫正的屈光参差和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的年龄视力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及以上,不同年龄组儿童视力参考值下限:3~5岁为0.5;6岁及以上为0.7。据统计学龄前儿童及学龄儿童弱视患病率为2%~4%[1],我国大约有三千万的弱视儿童。所以弱视应早发现,早治疗。我院近年来新引进院式射光弱视治疗仪治疗旁中心注视,效果好,疗程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实验所有病例均选自 2012年1月~2013年5月在本院就治的患儿。凡是经散瞳验光配镜,6岁以上矫正视力
1.2 治疗方法
采用杭州当代应用光学研究所研发的RSY-02型(医院仪)射光弱视治疗仪,频率 40~50次/min,光谱波长:红光 610~710 nm,绿光 530~570 nm,有单眼和双眼两种,闪光光源在遮光眼罩内,能使患者注意力集中。根据瞳距调好闪光点正对准眼睛的中心点。旁中心注视者,将眼罩内闪光点中心偏离斜视角度的反方向。按注视点离中心凹偏离的角度反方向调整偏离斜视角度,若是单眼者,训练时遮盖对侧眼,每天1次,每次 20 min,30 d为1个疗程。联合家庭精细目力训练:遮盖健眼,戴镜联合手、眼和脑训练穿珠(从大孔到小孔)、剪纸、拼看图、视力、插板、刺绣、描图、画画、书法等训练[2]。每天1次,每次 20 min。而对照组采用单纯家庭精细目力训练。每月复查视力及注视点的改变。6个疗程后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不同性质、程度、年龄弱视的临床疗效,疗效评价标准:治愈:矫正视力≥0.9,注视点由旁中心注视转变为中心凹注视;进步:矫正视力提高2行或2行以上;无效:矫正视力不变或仅提高1行[3]。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处理,并使用χ2检验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同性质弱视疗效比较
从表1可见:观察组旁中心凹注视转变为中心凹注视,治愈率30.00%,进步率64.00%,总有效率94.00%,而对照组则分别0、25.00%、25.00%;旁黄斑注视转为中心凹注视,观察组治愈率0,进步率85.71%,总有效率85.71%,而对照组则分别0、16.67% 和 16.67%;周边注视转为中心凹注视,观察组治愈率0,进步率25.00%,总有效率25.00%,而对照组则无效。观察组旁中心凹注视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χ2= 4.52,P
表1 不同性质弱视疗效比较[n(%)]
2.2不同程度弱视疗效比较
从表2可见:矫正视力为0.3~0.5的旁中心凹注视转变为中心凹注视的,观察组治愈率27.27%,进步率65.45%,总有效率92.72%,而对照组则分别为0、24.44% 和 24.44%;矫正视力为 0.1~0.25 的旁中心凹注视转变为中心凹注视的,观察组治愈率0,进步率77.14%,总有效率77.14%,而对照组则分别为0、13.33% 和 13.33%;矫正视力
表2 不同程度弱视疗效比较[n(%)]
2.3不同年龄弱视疗效比较
从表3可见:年龄3~6岁旁中心凹注视转变为中心凹注视患者,观察组治愈率 21.67%,进步率75.00%,总有效率96.67%,而对照组则分别为0、24.00%和 24.00%;7~9岁旁中心凹注视转变为中心凹注视患者,观察组治愈率6.67%,进步率60.00%,总有效率66.67%,而对照组则分别为0、12.00%和12.00%;10~12岁旁中心凹注视转变为中心凹注视患者,观察组治愈率0,进步率26.67%,总有效率26.67%,而对照组则无效。年龄3~6岁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χ2= 3.43,P
表3 不同年龄弱视疗效比较[n(%)]
3 讨论
弱视是临床儿童眼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在 2%~4%[4]。弱视是一种由于在视觉发育关键时期进入眼内的光刺激不够充分,导致视觉细胞发育受损,进而影响黄斑形成清晰物象的疾病。另外一种原因可能为视觉输入不相称引起清晰与模糊物象之间产生竞争抑制从而导致单眼或双眼视力的下降[5]。许多因素影响临床治疗弱视,如弱视的程度、性质、患者年龄、弱视的原因、治疗方法的应用等。旁中心注视的治疗是弱视临床治疗中最为困难的一种。旁中心注视根据注视点的不同可分为旁中心凹注视、旁黄斑注视和周边注视等。临床上现多采用综合疗法来治疗旁中心注视患儿。本文采用射光弱视治疗仪联合精细目力训练来对该症进行治疗。
杭州当代应用光学研究所研发的RSY-02型(医院仪)射光弱视治疗仪基于应用视网膜黄斑区锥细胞对红光敏感的治疗原理,利用对弱视眼视网膜感光细胞进行敏感光谱高反差来刺激视网膜黄斑区的视功能,激起弱视眼相应的外侧膝状体细胞兴奋,改善视觉信号传导功能,增加弱视眼的感觉输入,使其脱离抑制,从而达到提高视力而改变异常注视点的目的。另外,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视力,进行穿珠、穿针、描画等精细目力训练可以明显提高弱视眼视网膜细胞的敏感性[6]。
研究表明,儿童的弱视程度与治疗疗效呈正相关,即弱视程度越轻治疗效果越好[7,8]。本研究的结果也证实了该结论。观察组中矫正视力 0.3~0.5 患者治疗的基本治愈率为27.27%,进步率为 65.45%,总有效率为 92.72%;而矫正视力
目前,许多学者都认为人类视觉系统敏感期在 2~3 岁可塑性最高,4~6 岁开始明显减弱,9~12 岁敏感期逐渐结束[9-14]。因此,临床上较注重年纪较小患儿的治疗,而且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在本研究观察组中,3~6岁弱视患者的基本治愈率为 21.67%,进步率为 75.00%,治疗总效率高达 96.67%,而 7~9岁和 10~12岁弱视患者的基本治愈率、进步率和治疗总效率分别为 6.67%、60.00%、66.67% 和 0、26.67%、26.67%,3~6岁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7~9岁(χ2= 4.21,P < 0.05)和 10~12岁(χ2= 5.43,P < 0.01)患者;而且,7~9岁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 66.67%,显著高于10~12岁年龄组 26.67%(χ2= 4.35,P < 0.01)。该结果表明年龄越小,患者的治疗效果越好,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论相一致。
此外,本研究还证实患者的弱视性质也会影响治疗疗效。采用射光弱视治疗仪联合精细目力训练对旁中心凹注视的治疗效果最为明显,观察组基本治愈率和进步率分别为 30.00% 和 64.00%,总有效率高达 94.00%。其次为旁黄斑注视,基本治愈率和进步率分别为 0 和 85.71%,总有效率为 85.71%,旁中心凹注视和旁黄斑注视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不显著(χ2= 3.01,P > 0.05)。但该疗法对周边注视无疗效。
综上所述,本文从弱视性质、弱视程度和患者年龄三个方面研究了射光弱视治疗仪联合精细目力训练疗法对弱视治疗的疗效,结果表明该疗法对治疗旁中心凹注视和旁黄斑注视有较好的疗效,而且弱视的治疗年龄越小、弱视程度越低其疗效越好。
[参考文献]
[1] 韦云昌. 综合治疗弱视临床效果分析[J]. 中外健康文摘,2012,8(28):132.
[2] 饶晓风. 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279例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21):56-57.
[3] 武广智. 大龄弱视儿童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2,22(5):365-367.
[4] 惠延年. 眼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17-218.
[5] 阴正勤. 弱视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4,12(1):45-48.
[6] 郝淑琳,朱赛林. 儿童弱视326例的综合治疗效果[J]. 国际眼科杂志,2012,5(6):1266-1268.
[7] 李倩. 基层医院弱视儿童综合治疗效果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9,11(9):98.
[8] 赵纪伟. 影响弱视儿童疗效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1):2665-2666.
[9] 阴正勤,余涛,陈莉. 斜视性弱视猫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 NMDA-R1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电镜观察[J].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8):472-475.
[10] 谢剑萍,印湖莲,张振平.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系统(ERKs)在正常发育和单眼剥夺大鼠视皮质蛋白表达的研究[J]. 神经解剖学杂志,2002,18(1):8-12
[11] Rossi FM,Bozzi Y,Pizzorusso T,et al. Monocular deprivation decreases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immunoreactivity in the rat visual cortex[J]. Neuroscience,1999,90(2): 363-368.
[12] Maffei L. Plasticity in the visual system:role of neurotrophins and electrical activity[J]. Arch Ital Biol,2002,140(4):341-346.
[13] Berardi N,Pizzorusso T,Maffei L. Critical periods during sensory development[J]. Curr Opin Neurobiol,2000,10(1):138-145.
关键词:药物临床试验项目管理系统 受试者检查检验模块 医院信息系统 信息化
Research of the informatization upgrade of the subject inspection module based on the drug clinical trial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LAI Yao-wen LIU Ping XU Guo-fang ZHAO Yue LI Guang-hui GAO Pan LIAN Jun-ying ZHANG Si-sen HAO Yi-bin
Drug Clinical Trial Institution,People's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Zhengzhou People's Hospital; Beijing Nuoming Technology Co.,Ltd.;
Abstract:In this study,the support system of the subject inspection and inspection module was upgraded from the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to the drug clinical trial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and the entire proc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and settlement of the drug clinical trial inspection project was upgraded to realize the subject inspection. The information settlement of the project has made the management process more standardized and promoted the efficient implementation of drug clinical evaluation in hospitals.
Keyword:drug clinical trial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subject inspection module;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informatization;
目前,大部分机构依靠手写检查检验申请单或在医院信息系统(HIS)内建立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零费用物价等的半信息化流程开展药物临床试验[1-3]。本文以作者所在医院为例,探索在保证受试者检查检验结果可溯源、降低医院经费投入、减少信息系统管理漏洞风险的前提下,实现受试者检查检验的全流程信息化规范管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受试者检查检验模块是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建立的支持临床试验受试者在医技科室进行方案相关检查检验的流程。药物临床试验项目管理系统(CTMS)是药物临床试验项目的常见信息化管理软件。医院信息系统是以HIS系统为代表的医疗机构临床业务管理软件。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1.2.1 问题调查
2021年3月前,本院受试者检查检验流程管理用基于HIS的方式,即患者持机构办自拟打印的特殊检验检查单和研究者在HIS端开具的GCP零费用检验检查单,医技科室核对2份检查单,为受试者执行检查检验,事后医技科室、机构办和项目组三方人工对账,并报销结算。通过梳理本院原流程管理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3类问题:财务收支不符风险、信息系统零费用权限漏洞风险、账目结算效率低。
1.2.2 原因分析
通过对基于HIS的受试者检查检验模块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缺失药物临床试验项目信息、检查单为纸质、手工对账流程繁琐、信息财务风险高、人员工作量大、出错率高、缺乏纠错机制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全流程信息化。
1.2.3 对策制定
上线基于CTMS的受试者检查检验模块可以解决上述不合理的问题。流程主要包括:项目受理-伦理审批-合同签署-项目启动-项目实施-受试者管理-受试者筛选/入组-电子检查单-记账管理-自动结算,且支持电子溯源等环节。
1.2.4 对策实施
具体实施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1步:在医院部署药物临床试验项目管理系统。CTMS用B/S应用架构部署,内外网络互通。从HIS系统同步的数据种类包括:患者信息(含人口学信息、医疗档案索引号和医疗卡号)、检验/检验报告(含收费标志和单价)和医嘱信息。
第2步:CTMS系统与医院现有医疗信息系统建立数据接口,财务处建立CTMS受试者检查检验费用报表。医院现行检查检验功能涉及的医疗信息系统包括:H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和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ACS)等。
第3步:向申请科室和执行科室进行功能培训,并为相关人员建立CTMS用户。检查检验的申请科室,需登录CTMS系统开立电子检查单;检查检验的执行科室仍在原工作系统处理CTMS检查检验。临床试验机构每月向财务处提交CTMS检查检验报表。
第4步:功能上线。
2 成效
本院建立了基于CTMS的受试者检查检验模块,在CTMS系统内建立临床试验项目,项目审批流转到项目实施阶段,研究者与受试者完成知情同意后,将该受试者通过CTMS-HIS接口纳入CTMS受试者管理模块。在该模块内研究者可为筛选期和入组期的受试者开立检查检验申请单,检查单经数据接口推送至PACS系统,检验单经数据接口推送至LIS系统。受试者按照临床常规完成检查检验,获得报告单。CTMS系统通过数据接口完成系统记账,并自动扣减项目经费。
3 案例分析
3.1 受试者管理
全流程之前,医院医疗系统无法识别受试者。医技科室识别机构办签发的GCP标签执行GCP医嘱。然而GCP标签无法实现受试者信息的事前标记,存在误用风险。全流程之后,CTMS系统向HIS发送受试者标记,实现受试者信息化识别。
3.2 研究者权限
全流程之前,任意医师用户可以在HIS系统内开具GCP零费用检查,医技科室通过该GCP零费用检查单是否附GCP免费标签来审核是否执行该医嘱。全流程之后,仅有在CTMS系统内获得授权的研究者方可为该项目的受试者开具检查检验医嘱。
3.3 经费管理
全流程之前,受试者检查检验费结算周期长,工作量大,收支不符和项目经费透支的财务风险。全流程之后,支付方式方面,CTMS系统分别以项目为单位和以医技科室为单位生成日、月报表,确保二维报表的收支一致。同时,项目经费中的受试者费实现单独科目管理,对该科目经费不足的项目进行经费不足预警,有效降低了受试者费用超支的财务风险。
4 讨论
对比基于HIS的临床试验免费医嘱系统,基于CTMS系统的受试者检查检验模块,在项目启动时无需在模块中重新维护项目信息和授权科室信息,而是直接调用受理、伦理阶段的项目信息,简化了项目启动流程。同时,基于CTMS系统的受试者检查检验模块,能够满足门诊和住院受试者的随访需要。通过引入CTMS系统,实现了受试者检验检查全流程信息化,账面结算自动化,受试者数据的分区管理,有效降低了临床试验机构各部门的人员工作量,最终实现了受试检查检验模块的高效运行,显著提高GCP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婷,刘相武,李欣,等.药物临床试验医院信息系统免费医嘱系统的应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35(7):712-713,717.
[关键词] 医学生境外短期交流项目;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12- 0112- 02
1 我校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制度的历史沿革
协和首次将八年制医学教育制度引入中国,也是中国医学教育史上长学制医学教育历史最悠久的医学院。然而,现代医学教育,八年制教育制度不再是协和特有,我国已有13所医学院校采用八年制医学教育模式。北京协和医学院作为中国大陆医学院校中八年制学生人数最少的医学院,始终坚持“精英教育”思想与小班教学理念。大力尝试开展小规模特色办学,摸索出具有独特协和特色的长学制医学教育模式。
当国内各大医学院校纷纷加强与海外医学院校的联系时,我校也在积极建设具有小规模特色办学特点的海(内)外临床见习实习制度。本文旨在对北京协和医院医学院自1986年来海(内)外临床见习实习项目的管理经验、工作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为小规模特色办学下海(内)外临床见习实习项目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近27年来,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海(内)外临床见习实习项目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86年起,我校建立了成体系的八年制学生交流学习项目,第二阶段自2004年起,我校建立了成规模的八年制学生交流学习项目,与哈佛大学医学院、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等多所医学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目前的海(内)外临床见习实习项目即是这一体系的延续。
在这27年中,共计188名学生通过该项目前往澳大利亚西澳大学(1986-1992,共25人)、美国哈佛大学(1986-1989,2004至今,共46人)、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院(1989至今,共71人)、密歇根大学(2005,共1人)、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2004至今,共45人)进行短期交换学习。其中北美约占62.77%,香港约占23.93%,澳大利亚约占13.30%。 美国的3所学校在最新公布的全美医学院校排名上分别为第一名、第四名和第八名。
自2012年起,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协和开始实行小规模特色办学计划,我校海(内)外临床见习实习计划取得重大突破。在原有项目的基础上,我校进一步拓展交换学校合作范围,支持、发挥同学自主能动性,开拓了新模式。2012年,除原有的3所学校外,我校目的学校扩展为6所(美国哈佛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加拿大Baycrest老年医学中心、荷兰Erasmus大学医学中心、墨尔本皇家医学院)。同时,我校教务处、国际合作处与多所国内外著名医学院校取得了联系、签订了交流合作协议,在未来的数年间我校海(内)外临床见习实习项目目的校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自2012年起,我校开始支持学生自主申请交换,学生自主申请成功境内外医学院校间交流项目,所需费用学校给予资助。通过自主申请,联系到了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耶鲁大学医学院、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UCSD)、马里兰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MDACC)等在内的11所境外著名医学院校进行轮转学习,当年参与海(内)外临床见习实习项目学生人数由原本的13人增长到了72人。
2 我校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制度的成果
通过交换项目,开阔了学生眼界、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针对现实问题积极思考。通过多年跟踪随访交换学生的职业发展情况,可以看出,参与海(内)外临床见习实习项目、从中得益的学生,整体的职业发展都较为成功,其中不乏中国医学界中青年代表人物。我校针对27年来被学校选派进行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的部分学生代表进行了长期跟踪随访,这58名医师中,留在协和医院或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内工作的共37名,占63.79%,他们在走上临床岗位后受到了业内的广泛认可和好评,其中高友鹤、杜斌教授等杰出代表已经成为专业领域的学术带头人;选择留在国内其他医院工作的医师共10名,占17.24%;选择赴国外医院或医学院工作、学习的医师共9名,占15.52%,其中6名医师就读或供职于在哈佛大学或哈佛大学附属医院;选择从事医学相关的金融行业的学生共2人,占3.45%。在针对这些学生的回访中,他们无一例外提到了,学校提供的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机会让他们开阔了眼界,成为了事业的新起点。我校坚持选择最优秀的学生赴海(内)外最优秀的医学院和医院进行见习实习,其成效通过长期学生随访得以肯定。
学生短期收获方面,每年学校交换学生归来之后,学校都会要求交换学生举办交流会、提交交流报告,进行经验分享,评估学习效果。在同学的反馈中,共有5点对于境内外交流项目的收获共识。
2.1 开阔视野
通过对2012年2006级学生赴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后的总结以及调研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几乎100%的学生认为,通过交换项目,让他们得以近距离的接触国外的人文风情、医疗体制和医学教育系统,看到了不同于中国现有体制的一面。这些印象中,有的是国内可以达到同样水准,但是表现形式不同的。有的是国外医学院校及医院领先我们的,值得我们加强提高的。这对于学生充分认识中国医学的不足与优势、客观评价自身优缺点、不断提升与完善自身很有帮助。
2.2 感受异同
通过与国外的医生与医学生一起在临床一线进行学习轮转,学生对国外医院的信息系统、病房设置、医师分工、医疗保险、医学教育、医师培训、医患关系等方方面面都有了最直观的了解和感受。学生在轮转过程中,了解了社会医学工作者和家庭医生这两个在美国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但是在中国并没有广泛出现的角色。他们也看到,在国外的医学院校中,医学生在病房的工作中承担了更积极、更重要的责任。与国外医学院校不同的是我们的医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的角色更趋于“学生”的角色,学生更喜欢被动接受知识胜于主动发问和自学,临床学习的效果也因临床医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兴趣有很大不同。
2.3 自我反思
通过对2012年2006级学生赴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后的总结以及调研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53.6%的学生认为交换项目帮助学生开阔了眼界,看到我国现况与国外的不同,促进了学生对于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医学中心、如何成为优秀医生、我国目前医疗现况、如何提升医学教育质量等问题进行较为深刻的反思。
2.4 职业选择
出国交换的经历给了学生定位自身、建立自信的机会,为很多学生打开了职业选择的大门,成为了其职业腾飞的新起点。大部分学生在交换过后更加坚定了在中国成为医生,奉献与奋斗终身的信念,他们将在交换中所思所得应用于自己的临床工作和学习中。
3 我校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项目的经验
北京协和医学院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开展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其长期与短期成效都得到了肯定。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地总结与摸索经验。
3.1 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学校的选择
北京协和医学院多年来坚持只与海(内)外少数医学院校开展项目,与我校开展交流的医学院中,美国3所医学院(哈佛大学医学院、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院、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在最新公布的全美医学院校排名上分别为第一名、第四名和第八名。澳大利亚西澳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在所在国家和地区的医学院排名中也名列前茅。自2012年起,我校支持学生自主申请交换项目,学生自主申请联系到了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耶鲁大学医学院、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UCSD)、马里兰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MDACC)等在内的11所境外著名医学院校进行轮转学习,在最新公布的全美医学院校排名上,学生自主联系的部分医学院校综合评价分别位列第一名、第二名、第七名、第八名、第十五名,部分为某些热门领域中的顶尖院校。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学校的总体水平维持在较高水准。这一制度有效地保证了学生学习的效果与质量。
3.2 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项目具体实施
北京协和医学院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项目具体开展上,要求学生无论是通过学校选派还是自主申请方式至其他院校学习,必须首先完成全部临床见习轮转。在海(内)外医学院学习过程中,必须深入临床一线工作,进行实习见习。项目时间一般在1~2个月,由学校全额资助。这一制度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学生在赴其他医学院校学习前做好充分的知识和能力储备,在见习实习的过程中深入一线真正有所收获。
3.3 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成果的转化
我校学生在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制度中获益的同时,也将在国外的所思所得进行分享和转化,成为了我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我校过去27年间部分交换学生的长期随访,可以发现其中63.79%的人选择了留在协和医院或协和系统进行工作,其中不乏热心于临床教学的中坚力量,他们积极参与我校教学事业的改革与实施,在走上临床岗位后,将在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中的收获应用于临床工作、教学中,使更多学生得以获益。
4 进一步完善我校海(内) 外临床实习见习
4.1 制定更加明确、量化的交换生选拔标准
在交换学生选拔中,交换生的平时成绩和英语交流能力占较大比重,此外在评分系统中也应给予科研经历和社会活动一定权重,但各项评分与权重并无固定模式。制定量化、与学校教学目标要求相一致的交换生选拔标准不仅可以保证选拔制度公平性,更可以起到正面积极的学生引导作用。
4.2 完善对交换学习经历的认证
交换项目替代本校相应的课程、轮转,或给予学分认证,这对于促进交换项目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保障短期学习质量的必要途径。如果交换项目因影响既定教学计划而不能替代相应轮转或课程学分,则项目运作者应当对项目的时间、内容等进行更多的调整。
主要参考文献
[1] J Frenk,L Chen,Z A Bhutta,et al. Health Professionals for a New Century:Transforming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Health Systems in an Interdependent World[J]. Lancet,2010,376(9756):1923-1958.
[2] T P Lam,X H Wan,M S Ip. Current Perspectives on Medical Education in China[J]. Medical Education,2006,40(10):940-949.
[3] 张蕾, 杜伟伟, 李晓佳,等. 医学生境外短期交换项目的管理与思考[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4).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7~2011年共接收临床实习学生160人。其中初中起点的3+2大专生152人,高中起点的本科生8人,女生156人,男生4人,年龄20~23岁。
实施方法:带教方法是将实习生在本科室的实习分为6个步骤即物品认识、具体操作、学习健康教育方法、理论讲解、实绩考核、总体评价。
物品认识:实习生在学校接触到实践的机会较少,理论课中间的见习也是在示教室模型人身上训练与练习的,没有真实的、面对面的临床实习的实际感受,许多常用的物品名称回答不出来,操作术语不会表达,根据这样的实际情况,实习生来到科室的第一个培训环节是通过讲解、看图谱、拿实际用物来认识常用30多种物品的名称,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有理性上升到感性。
具体操作:在认识物品之后,带教老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结合实例讲解、分析、指导,讲解每一个操作的目的、意义以及注意事项,护士在操作中如何与患者沟通,患者如何与护士配合,沟通的对象,沟通的时机以及沟通的效果。操作中要求带教老师必须以基础护理课本为依据,以医院的操作规程为标准,耐心讲解指导,老师与学生之间相互问答,直至学生理解、熟悉或掌握为目的,并且反复训练,带教老师要放眼不放手,学生记录下实习心得,带教老师及时给予帮扶指导,使学生不断进步。
健康教育学习:实习生没有临床工作经验,语言表达能力待提高。健康教育在现代临床护理工作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培养实习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教会她们讲解疾病健康知识和患者交流的技巧,提高实习生动手、动脑的综合能力和技能,为她们走向临床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患者入院后把患者领到指定床位不是目的,而稳定患者的情绪、放松患者的心情、帮助患者积极完成各项检查,让患者在热情、温馨、亲人般服务的氛围中治疗疾病,才是护理工作的更高要求和目标。因此,健康教育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锻炼了实习生的沟通能力,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
理论讲解:实习生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在实习过程中一味地进行临床操作,而往往又忘记或丢失了理论知识,二者不能很好的联系起来。160名实习生中,提问理论知识时,有约70%的人回答不清楚,或者比较模糊,甚至讲不清。出这样的问题要求带教老师拿出书本,结合实际操纵步骤具体、细致讲解,让实习生提出问题一起讨论分析,加深实习生的印象,更加扎实理论知识,强化记忆。160名实习生对此带教方法表示十分赞同。
实际考核:实习生在科内实习结束的最后1周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一是考核老师的带教成果,而是考核实纲中对实习生的要求来考核实习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和操作技能掌握情况,护士长检查考核结果,并对带教老师和实习生进行指导,提高带教老师的带教能力。针对考核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延伸讲解、有点带面、深入浅出,引导实习生掌握知识,加深思想认识,更加提高技能,提高人文素养。
效果评价:在实习生结束本科室实习的前一天,对实习生的实习成绩给予总体评价,肯定成绩,提出表扬,指出不足,每一位实习生都有优点、亮点,鼓舞他们的士气,再接再厉,也要重点提出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教育实习生在临床实习工作中不仅要掌握各种护理操作技能,而且要提高综合素质,重点培养实习生的评判性思维的工作方法,实际工作中的动手能力,以及处理临床疾病的护理技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沟通技巧,沟通能力。采取多种带教方法相互结合,相辅相成,形成一套的有效的带教方法,从而使实习生在实习中理论知识与实践同步,教育与人文共融,更好地提高了实习生的实习效果。
【关键词】医学生;实习医院;临床实习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001-02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医学生从课堂走向病房、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过渡阶段,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临床实习对医学生的成长极其重要。实习医院是接触临床工作、将理论联系实践的第一个地方,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临床技能、树立医生良好职业道德的的实践场所,如何正确选择实习医院对医学生实习、工作有着极大的影响。调查了解医学生关于实习医院的选择情况,对指导学校、医院做好医学生的实习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作者对2011年5月―2012年4月在某三甲医院实习的100名不同学校的大专及本科医学生于步入临床前进行了问卷调查,对结果统计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现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某三甲医院实习的100名大专或本科的临床医学、护理学、影像学、药学专业学生,其中女72名,男28名;大专14名,本科86名;临床医学专业28名,护理学专业45名,影像学专业14名,药学专业13名。年龄在22―25岁之间。
1.2方法
1.2.1 调查工具 自行设计本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2个部分:①参与问卷调查的医学生的一般资料;②医学生实习医院选择的情况:选择实习医院的首要依据、对将要前往的实习医院的了解程度、进入临床实习前的心理、对实习医院的期望值(学生实践操作方面,带教老师学历、工作年限方面)、主要担忧的问题。其中问题为单项选择题。
1.2.2 调查方法 调查者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并逐条讲解调查内容,在充分理解问卷内容的基础上自行填写。于医学生到达实习医院时开始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问卷100份,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 统计学方法 所得资料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描述。
2 结果 医学生关于实习医院选择情况见表1
3 分析
3.1关于选择实习医院的首要依据 调查显示:53%医学生是根据医院等级、名称来选择实习医院的、15%根据生源地,32%根据意向地点。医院等级、名称,尤其是医院等级,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该医院对实习生的教学能力,跟医学实习生比较相关的则是医院实习带教实力与就业前景。一般说来,医院等级越高,其规模大、带教师资力量强大且带教规范、招收实习生多,带给实习生就业机会相对增多。53%医学生选择实习医院首要根据医院等级、名称,说明很多学生意识到实习与就业的关系,就护理专业而言,近来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要求将护生的毕业实习和就业结合起来,通过实习全面、深入了解和考察护生各方面能力、素质,挑选符合本单位用人标准的优秀人才,减少参加工作后的培训时间,而有的医院只在实习学生里招收护士用人单位更加重视实践和教学环节及实践教学质量,有在高等级医院实习的经历,对学生在其他地方就业提供了一个好的背景[1]。由此可见在等级高的医院实习对就业的影响极大。无论是根据医院等级、名称选择,实习医院还是生源地、意向工作地点选择实习医院,都体现了医学生对实习与就业关系的认识,这与高校人才培养上的创新模式――“以实习带就业” [2]不谋而合。
3.2对将要前往的实习医院的了解程度 调查显示:5%医学生对实习医院很了解,44%基本了解,51%不了解。了解实习医院是医学生选择实习医院应做好的准备之一,对实习医院的了解,不仅是知道该医院的等级、地理位置,还应知道该院最强的学科领域、特色领域及在实习带教方面的水平等,只有知道了这些,才能准确地选择实习医院,才能很有目的性的实习,才能更好地掌握临床基本技能。而调查表示,医学生对实习医院的了解还不够。
3.3进入临床实习前的心理 调查显示:①56%医学生紧张、担心不能适应新的环境;②32%医学生激动、迫不及待;③12%医学生感觉没什么想法。56%学生表现的不自信心理及对其社会适应能力感到担心,而之所以会担心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其实是对实习的准备不够充分。32%医学生表示激动、迫不及待,可以看出医学生渴望将理论知识投用到临床实践中、渴望为患者服务,因积极性高,故医院在实习带教中应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并注意防止因其过分的积极性而带来的差错、纠纷。12%医学生对进入临床实习表示无所谓,此类学生,多数是志不在医疗行业、想转行,如何做好就业指导是个大问题。
3.4对实习医院带教老师的期望
3.4.1在让实习生实践操作方面:36%的学生希望带教老师手把手教,59%的学生希望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者,5%的学生希望带教老师放手又放眼。
3.4.2在带教老师的学历方面:27%的学生希望带教老师学历在本科及本科以上,5%的学生大专学历,68%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只要经验丰富就行。
3.4.3带教老师工作年限问题:6%医学生希望带教老师工作3―5年,36%希望带教老师工作5―10年,58%表示无所谓、只要带教老师技术好就行。
3.4.3带教老师的带教能力是决定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关键[3],带教老师是实习生模仿的榜样,带教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是在技能的培养上,还应包括在医德医风的影响上。临床带教老师是实习生接触专业实践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带教老师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双重任务[4]。了解医学生对实习医院带教老师的期望值有重大意义。
3.5主要担忧的问题 调查显示85%医学生担心自身动手问题,12%担心与带教老师及其他医务人员的沟通问题,3%担心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方面的问题。医学是一门很需要实践能力的学科,基本技能是学生立足本专业的重要内容之一,担心自身动手能力表明了医学生对临床基本技能的重视;无论哪一行业,沟通都是不可缺少的,美国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开发了一个自愿的医疗事故报告系统,通过对十年搜集信息的分析发现,70%的案例与沟通不畅有关[5],而在医院,沟通主要是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与患者的沟通,从调查可以看出,医学生更加担心的是与其他医务人员的沟通,对与患者的沟通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
4 对策
4.1学校应采取的措施
4.1.1关于实习医院的选择,学校可以开展介绍实习医院基本情况的讲座,如为医院的环境、重点科室、师资队伍、实习生生活条件等,为实习生提供实习医院更多信息,增加其对实习医院的了解程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实习观,此外,还应为即将实习的医学生邀请实习结束返校的毕业生参与座谈会,由这些刚结束实习的医学生讲述临床一线工作的感受、引导建立正确的实习观、及实习医院、实习地点与工作的相关性,并向学生简述对实习医院的真实感受,以帮助学校圆满完成医学生实习前关于实习医院选择的指导工作。医学生个人也应积极主动地利用外部条件获取医院信息,如通过与其在医院工作的亲朋家属了解实习医院情况,通过加深对实习医院的了解程度以增强其实习目的性。
4.1.2针对依据生源地选择实习医院的医学生而言,此类学生多有回生源地医院工作的计划,要做好离校前的工作,如安全教育、实习积极性。的教育;根据意向工作地点选择实习医院,此类学生就业的目的性极强,学校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对于那些不能前往理想实习医院的学生,学校要重点做好这类学生的思想工作,告知其将要去的实习医院突出的一面,以消除其抵触心理,消除其负面情绪,以防其将负面情绪带入临床工作中,影响其实习生活。
4.1.3学生下临床实习和配合心理指导:调查显示医学生临床实习前紧张、担心不能适应新的环境的心理占多数,反应了大多数医学生的实习心理及对实习的社会适应能力,加强对实习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指导其对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对于培养心理素质良好、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医疗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4.1.4调查显示实习前医学生所担心的主要问题中自身动手能力占85%。在校期间应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对即将下临床实习的学生开放实际操作训练室,并配备指导老师进行指导,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的训练,使同学们减轻自身动手能力的担忧。学校可以扩宽教学、实习途径,增加课间见习机会,鼓励学生在学习临床课程后假期自择医院进行社会实践,使其能及时的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并注意见习、社会实践后总结。
4.2医院应采取的措施
4.2.1向学校传递更多关于医院的资料,比如重点学科、师资队伍、实习生生活条件等,以协助学校更好的完成医学生实习医院的安排工作。另外,医院要与学校做好实习生实习医院选择情况的沟通,如了解哪些学生是来到非其所期待医院实习的学生,对此类学生要做好其思想工作,可以向其展示医院特别突出的一面,并且在实习轮转的安排上,将其第一个轮转科室安排在实习带教做得最为突出的科室,以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
4.2.2在医学生进入临床之初,做好岗前培训工作,可以召开临床一线工作的带教老师与实习医学生的座谈会,减轻医学生的紧张情绪,并告知其必须遵守的相关医疗制度,如无菌制度等,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心理状态下严格、规范的学会各项操作、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4.2.3考虑到大部分医学生担心自身实践能力问题,可以在岗前培训中加强临床技能的培训,并开放示教室,方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提高临床技能。另外,鉴于沟通的重要性,在岗前培训中还应强调沟通――与医务人员的沟通及与患者的沟通,良好的沟通利于患者的病情观察与减少差错的发生,调查显示医学生对医患沟通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因此,在灌输医患沟通重要性的同时,要向医学生传授沟通的方法。
4.2.4在对实习医院的期望上,考虑到带教老师的带教能力是决定临床实习质量的关键,医院应创造符合实习生要求的师资条件,选择工作经验丰富、技术好、职业道德良好的医护人员做为医学生的带教老师,上好医学生医学生涯的第一课,以通过带教老师完成向实习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教学,完成培养任务。
5结论
如何做好医学生的实习工作,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教育、管理问题,因此调查了解医学生关于实习医院的选择情况,面对实习的心理状态,并针对其进行分析,及时准确的作出理论辅导、操作指导及心理疏导,对学校、医院成功完成医学生实习工作及医学生圆满完成实习任务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玉生.在实习与就业互动模式下本科护理专业实习管理实践和探索[J].临床合理用药.2011.4(8B):165―166:1201―1202.
[2] 张中兴,赵琳杰,赵丽娜,等.抢抓机遇 占领市场 搭建良好就业平台[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1):133―164.
[3] 郑洁,郜玉珍,武文静,等.临床实习与带教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中华护理教育.2008, 5(3):99―102.
【摘要】目的:探讨在实习带教工作中应用临床路径的效果。方法:将医院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比较两组护生实习带教效果。结果:实验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实习带教;临床路径;应用
临床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综合的整体护理模式,让病人从入院到了出院都按一定的模式进行治疗护理[1]。我院护理部将临床路径的理念引用到实习带教工作中来,取得了较好成效,现总结如下。
1 对象、方法
1.1 对象:2007年6月~2008年4月,我院共有护生48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24人,实验组24人,分8个科室进行实习。所有护生均来自同一学校,同一年级,学历、年龄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每个科室的带教老师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人,带教老师学历、职称等资质均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科室对照组老师带教对照组护生,实验组老师带教实验组护生。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根据实纲要求完成教学内容。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方法。各个科室根据各自科室特点,分别制订出《##科室临床路径教学表》。表中将科室环境、常见疾病护理、常用护理技术操作、消毒隔离知识、专科特殊护理等内容,从易到难进行细分。每天都有相应的教学任务及具体考核量化标准。护生从一入科便发放《##科室临床路径教学表》,带着问题学习。带教老师按表格内容进行带教,随时与护生沟通,了解护生对知识的掌握情 况,未掌握的及时补课,直到学习任务完成通过出科考试。
1.3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每个科室第四周的最后一天为出科考试时间,所有护生均参加理论和操作考试。结果表明实验组护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
3 讨论
3.1 临床路径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3.1.1 增强了老师的带教行为。实施临床路径教学法加强了带教老师的工作责任心,严格按照表格内容进行教学,避免了以往只做少讲或只讲少做的教学格局。
3.1.2 增强了护生的学习主动性。护生一入科便持有《##科室临床路径教学表》,使实习更有目标性,带着问题实习提高了学习兴趣。每一个实习任务的完成又增强了护生的学习信心。大大提高了护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实习质量。
3.1.3 提高了护生的出科考试成绩。从表1中可以看出,实验组的理论的操作成绩均优于对照组。《##科室临床路径教学表》将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贯穿于整个实习过程中,老师的带教和护生的学习均为同一目标,提高了带教和学习的目的性,提高了出科考试成绩。
3.2 临床路径教学法使带教更科学化。将《##科室临床路径教学表》应用于实习带教过程中,使带教工作更程序化、更标准化。将教学内容从易到难进行细分制成表格,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带教,教学内容全面细致,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护生持有《##科室临床路径教学表》进行实习,也有计划、有目的。《##科室临床路径教学表》明确教学双方的目标,增加互动性,使带教工作更科学化。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实习路径; 骨科; 教学; 实习质量
[中图分类号] R248.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临床实习是将医学理论联系到实际的桥梁,是培养和提高实习护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逻辑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在医学护理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临床实习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护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骨科教学内容繁多、概念抽象、专业性强而复杂、涉及面广、实践性强,新理论、新技术、新业务发展快,因此学生学习时普遍感到困难,学习较为被动,积极性不高。为提高教学质量,搞好骨科临床实习教学,我科将临床护理路径理念引入到实习护生带教中(以下称实习路径),建立有效的临床实习带教模式,取得较好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5月-2010年4月在我科实习的护生110人,男护生6人,其余均为女生,年龄范围17-23岁,其中本科生6人,专科生41人,中专生63人,临床实习前护生在年龄、学历、在校成绩方面有显著差异均排除在本研究之外,实习时间为3-4周。
1.2 方法 将110名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55人。两组护生均由具有护师以上职称、具备丰富带教经验的老师带教。对照组按传统法带教,护生跟班不跟人或始终跟一位带教老师,班次定,教学内容按实纲随机完成。实验组采用实习路径模式的方法。具体如下:
1.2.1 评价 带教老师在认真学习各院校的实纲、掌握骨科各种疾病的护理常规、各种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新理论、新技术、新业务发展等,并了解2008年在我科实习护生对实习内容、带教方式、教学活动、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反馈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科实际情况及自身带教经验,进行分析论证和取舍,按制定临床护理路径理论和方法,首先确定科学的实习内容和实习目标,明确实习重点和难点,制订详细的实习与评价方法,然后以时间为横轴,实习项目为纵轴,制定出实习路径表,表中时间以周为单位,实习项目的内容主要包括实习内容、实习目标、实习方式、考核方式、考核成绩、教师和护生签名等。
1.2.2 实施 将实习路径表发给实验组的每位护生,详细说明使用方法,护生和带教老师严格按实习路径进行实习和带教,每天或每周教学双方签名确认实习完成情况,护士长按实习路径和教学要求随机对教学双方进行检查。
1.3 实习效果评价 (1)自行设计调查表,参考文献资料[1],调查护生实习满意度。(2)理论知识:平时成绩占40%,出科考试占60%。(3)操作技能:平时操作占40%,出科考试占6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中的四格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护生实习后的效果比较 2组的评价工作均在实习后2周和出科前1-3d进行,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由教学组长进行测试,得分>80分的护生达标。在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技能、对疾病的认知态度,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表12组护生在实习后的效果比较例(%)
2.2 2组护生的满意度的比较 出科前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
表22组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注:χ2值=8.18, P
3 讨论
3.1 实习路径教学法的优势
3.1.1 实习路径规范临床实习的实习内容和教学流程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新的质量效益型医疗管理模式,具有“降低平均住院日、控制医疗费用、规范医护行为、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等作用,在国内外已被广泛接受和应用[2]。该管理模式有严格的工作顺序,准确的时间要求,详细的预期结果,通常表现为以时间为序的表格式程序或路径图,病人从入院到出院都按此预定的程序接受治疗护理[3]。引入临床路径理念,制订实习路径,使临床实习的教学流程标准化、程序化、最佳化,带教老师每天或每周的教学内容规范化和标准化,从而避免带教的随意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带教老师在教学深度和广度上的个体差异,尽可能地消除带教老师能力和资历差异造成的教学质量偏差,,全面提高科室的整体教学质量。
3.1.2 实习路径增强护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 实习路径以图表的形式细化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并具体到每周的每个教学环节,护生从实习开始就知道在实习期间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清楚达成目标的方法、时间以及考核的方式,这样护生就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实习目标完成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加强护生在习过程中的自我管理,保证实习能按计划有序高效完成。
3.1.3 实习路径促进实习质量的持续改进 如同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过程中对变异的分析和处理[4],在实习路径的教过程中,要求带教老师及时评价并记录护生每日或每周的达标情况。对没达标者,及时与护生进行沟通,一起分析其原因,制订和落实处理措施,并将原因、处理措施和结果记入实路径表,护士长或教学组长对每批护生实习完成后汇总分析,进一步修改、完善实习路径,使教学过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随着实习路径不断完善和优化,实现实习质量的持续改进。
3.1.4 实习路径充分保证实习管理的有效性 实习路径实习期间的实习内容、实习目标和实习活动有具体细致描述,对完成时间有明确的规定,完成情况师生双方签名认可,克服了传统带教计划不具体、无明确完成时间、对计划目标的完成情况教学双方认可可能不统一、无客观评价依据等缺点,从而保证实习评价和管理的及时、准确和有效,避免传统带教可能存在实习活动不按时完成或漏缺实习活动的情况。有效实习管理产生的压力,促使带教老师责任心,护生加大对实习投入度,提高实习双方的满度。
3.1.5 实习路径有利于提高带教老师的业务水平 负责实习教学的临床教师一定要认识到临床实习教学的重要性,明确实习的目的和要求,端正教学态度,定期为护生进行业务讲课和护理查房, 具备不断获取最新信息的意识和能力,随时了解本学科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向,掌握先进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国内外最新方法及进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制订出满足临床路径合理要求的最佳实习路径。
3.2 应用实习路径的注意事项
3.2.1 重视入科宣教和出科座谈会 充分认识入科讲解的重要性,努力做好入科讲解工作。实习的第一天安排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入科宣教,由护士长或教学组长完成。内容:讲解骨科在医院中的地位、各项规章制度、科室环境、人员配备、相关设备、开展的业务(新业务、新技术的引进)、各班职责、各种疾病护理常规、护理礼仪,介绍实习方法、考核方式和考核时间,发放实习路径表,说明使用方法,介绍带教老师,说明实习注意事项,解答护生提出的问题。目的:护生充分认识骨科在医院中的重要性,尽快熟悉实习环境,进入实习角色,对我科的实习工作有一个整体了解,明确实习完成方式,培养护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出科座谈会是总结教学经验、改进带教工作的重要措施。在实习的最后一周举行,由护士长或教学组长负责。主要内容为:护生谈实习感想和实习中未解决的问题,老师给予解答,护生对教学提出合理化建议,老师总结实习情况,表扬优点,指出不足。会后将座谈记录存档,以便改进现行实习路径,正确指导今后的实习带教工作。
3.2.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优良的学习方法是优良的科学素质的具体表现。实习路径的教学方式不是让护生们遇到的问题照搬课文,纵向思维较多,模向联系不够。而是让护生们在实习工作中能及时发现、独立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在临床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助于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而创新思维本身是一种突破传统工作的新方法,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探索和完善设计性实验工作,同时也促进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带教能力的提高,使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参与或独立开拓创新,从而使创新思维的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3.2.3 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骨科实习教学要加强护生的医德医风教育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为毕业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老师要时刻以身作则,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以人为本、救死扶伤”的思想,指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团结协作,协调、处理好医、护、患三者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同情、关心、爱护患者,同时树立行医的法律意识。医德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影响过程。因此,骨科带教老师应加强自身修养,其业务能力、医德品质对实习生有明显的“榜样”的作用,教师的言行、思想意识对学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3.2.4 建立有效的临床实习考核模式 骨科临床实习教学效果考核内容主要包括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理论考试主要是检查学生对骨科临床治疗理论的掌握情况,技能考核主要是检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本科生和大专生每人按时完成一份完整大病历的书写,完成一次简单的业务小讲课和一次护理查房。出科考核:理论考试由教学组长负责命题并组织考试,技能考核由带教老师负责监考、评分。最后采用平时表现与出科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取得最终成绩。这就可以促使护生重视平时积累,避免护生存在“临时抱佛脚”、“临场发挥”等侥幸心理,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客观。发挥评价对教学的促进和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红,李爱萍,何仲等.本科生社区护理实习带教方法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04,1(1):32.
[2] 田丽.临床路径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4,18(4B):734-735.
[关键词] 骨科;临床实习;三基训练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c)-118-02
许多人认为临床实习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实习生学会独立分析问题、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重要阶段,是医学生由学生过渡到医生的重要环节[1~3]。
1 实习目的
笔者认为临床实习确实重要,但没有必要过分夸大其作用。因为想仅仅通过4年的课堂学习加上1年的临床实习就成为一名医生,那是不可能的。医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要想成为一名临床医生需要5~10年的临床实践。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医学生实际上还是一名学生,还不会看病,还没有真正成为临床医生。工作后只有不断地学习、实践、总结,才会逐渐成为一名临床医生。因此临床实习实际上只是不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接触临床的初始阶段,学习的目的和方法就显得很重要。不能过分夸大实习的作用,使同学存在这样一种想法,即认为经过这1年的实习,就能成为一名医生,为此在短短的实习期间求大求全,要求学会马上看病,简单模仿老师的思维过程,忽略了一些最基础的东西,到头来常因为这些忽略的东西而束缚自己的工作。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常会碰到许多内科和外科医生不会骨科最简单的换药术、引流术、绷带包扎术,要请骨科医生会诊处理;甚至有的医生连肋骨骨折是胸外科疾病还是骨科疾病都分不清,会诊时常常请错对象;骨科的简单摄片部位不会开单,连个摄片单也要会诊等。这些医生有的甚至是高年资、高学历的医生,他们对本专业知识不可谓不精,而对骨科的基础知识却如此之差,恐怕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因为现代医学已经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医学,出现这种情况可能和实习阶段如何学习有一定的关系。
因此在实习时最重要也是最需要了解的是实习的目的。明确了目的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学习,印象才会深刻,而不是漫无边际或面面俱到,看到哪学到哪,最后没有掌握最需要掌握的东西。
那么实习的目的是什么呢?有人认为是让临床实习生尽快完成从“医学生”到“准医生”的角色转换,为毕业后独立工作打下基础[4];有人认为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复杂,不容易掌握[5]。其实很简单,就是掌握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术、对临床沟通进行初步的认识和训练。其中临床沟通很容易被实习同学忽略的。很多同学认为只要学好医疗技术,还怕以后没有“饭”吃?因此实习时不愿或害怕接触病人和病人家属,缺少必要的交流时间。那么为什么要特别强调临床沟通呢?因为医学模式已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发展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疗成功的关键不仅仅是医疗技术本身的问题,还和患者的心理、家庭、社会等因素关系密切。
2 临床沟通
临床沟通不完全是一个医德医风问题,它还涉及医学伦理、实习生自身的心理状况以及一些沟通技巧等,其中实习生自身的心理状况对实习非常重要。有人认为“带教老师为了给予学生足够的重视,就在称呼上把实习学生称为医生,特别是在给病人介绍实习生时更应这样”很重要[6]。笔者认为实习同学更应保持一颗平衡心态。学生就是学生,连孔子都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又有什么放不下的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能增加与病人之间的信任感。其次医院有着严格的医疗分级制度,一个实习医生要去做住院医生甚至主治医生的事情,一则是能力有限做不了,即使做得了执业医师法也不允许。虽然每个患者都有选择医生的权利,都希望技术最好、态度最好的医生为其诊疗,但医院的医疗分级制度与人才培养的梯度化制度,决定了患者诊疗方案的顺利实施需要一个团队的共同努力。这个团队包括从主任医师到实习医师的所有医护人员。实习医师如何在这个团队中摆正位置,学会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的理解和支持,是决定能否在这个团队中发挥自己应有作用的关键,也是实习获得成功的关键。有人提倡对待患者的态度要像对待亲人一样,这确实很难做到。如果我们能做到常以换位思考的方式来对待患者并与之沟通,就很简单了。
在骨科实习时,临床沟通除了一些共性外,还有哪些特点?首先,笔者认为在与病人沟通时除了让病人认识到骨骼本身的疾病外,还要让病人认识到肌肉、神经、血管、韧带、软骨、关节等伴随骨骼损害而产生的其他病理变化。有时这些病理变化通过摄片、体格检查难以引起患者的注意。患者往往认为,不就断了“骨头”吗?只要“骨头”接好了就能完全恢复。事实上这些组织的损伤是造成肢体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治疗时沟通不好就会产生医疗纠纷。其次,在手术方式和内植物的选择上一定要充分征求患者的意见。从法律上讲患者也是有知情权的。目前没有哪一种外科的手术方式和内固定器材比骨科的手术方式和内固定器材更繁多,这也是骨科的医疗纠纷高居于其他外科之上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在同一种疾病上,每个医生使用的方法、器材可能都不尽相同,治疗的结局却可能都相同。例如老年人肱骨头的严重骨折,可采取非手术治疗,也可采取手术治疗钢板固定或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的结局可能都有肩关节的功能障碍,如果你仅仅告知患者手术治疗的方案,没有告知非手术治疗的方案,病人花了高额的费用却没有达到“理想”的肩关节功能,并从别的医生那里了解到非手术治疗的结局也“不过如此”时,他一定不会善罢甘休。因此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一切都是为了病人好,无需征求病人的意见,最后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3 骨科实习的重点
医学生在骨科实习的时间为4~6周,有的仅有3周。那么骨科实习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又有哪些呢?四肢、脊柱的解剖学知识是重中之重,但想通过短短的实习,全面掌握解剖知识是不可能的。即使是骨科专业医生,长时间不复习也会遗忘许多解剖知识。因此重点掌握一些有用的解剖知识很有必要,这些知识不在多而在精。四肢血管、神经的走行和损伤表现是重点,这些组织的损伤将严重影响肢体的功能,延误治疗会造成肢体的残疾。骨折及离断肢体的急诊处理原则是重要理论,没有掌握这些就有可能造成医原性的损害,加重患者的病情。常见骨折脱位,肌腱损伤的基本临床表现也是掌握的重点,知道这些你至少不会开不来检查单,请错会诊。这些重点不是集中在一起,而是分散在每种疾病当中的,所以实习时就要对疾病中的这些重点特别留意。至于手术方法、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内植物的选择、手法复位的方法、骨病、骨肿瘤、骨科新技术的发展等只要了解即可,除非你以后立志做骨科医生,否则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
很多同学刚到骨科就想马上学会看影像片,甚至做出诊断,这也是可以理解的。现代影像辅助诊断越来越重要,但如果仅仅从一个一个的病例上学习,可能帮助不大,时间长了或脱离了这个环境就会忘掉。笔者认为从正常影像片上认识掌握影像学知识才是最重要。看多了正常影像片就知道有没有异常,在此基础上要知道良恶性肿瘤的最基本的区别,骨折脱位的基本描述,也就是你要能大概描述一张影像片的基本要素,即骨、软骨、肌肉、韧带、液体等,但不一定要做出准确诊断。阅片时千万不要一拿到片子就仅仅想到骨骼,而忽略了其他东西,造成漏诊、误诊。
骨科实习时基本技能操作非常多。有石膏固定术、小夹板固定术、手法复位术、骨牵引术、皮牵引术、清创缝合术、换药术、骨科特殊的摆放等。要全部学会不容易,但清创术和换药术应该掌握,这是外科的基础,而且对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有计划的训练基本操作,尽可能多地参加一些门诊手术和急诊手术。对另外一些基本操作只要了解即可,但它们的并发症要知道,因为骨科医生不会天天来会诊。
目前,我院已充分认识到三基训练的重要性,已对实习同学、住院医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三基训练。如果每个科室结合自身特点,将三基训练进一步量化,具体到每一个重点,有目的、有步骤地去完成这些指标,相信对实习同学会有更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张艳玲.影响临床实习质量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7:46.
[2]王志伟,蔡郑东,李明.搞好骨科临床实习的几点建议[J].医院管理杂志,2005,12(2):118.
[3]靳明林,赵冰海,杨顺兴,等.临床问题教学与实习生素质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101-104.
[4]代远斌,霍芊竹.外科临床实习的教学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0):942-944.
[5]李存孝,钱济先.加强骨科实习医生临床技能的培养[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2):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