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病案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Abstract: The status of community file 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s is analyzed and the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are explored. The status of the file 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 in Zigong City is analyzed and the file management features of chronic disease are summed up.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 file is the tool to promote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and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s the guarantee to improve chronic disease file management.
关键词: 慢性病;档案;管理;对策
Key words: chronic diseases;files;management;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5-0321-01
0引言
我国70%的死亡为慢病致死,由慢病导致的早卒占全国YPLL的63%,我省慢病的流行也呈现上升趋势,慢病占总死亡的构成已由1989年的61.67%上升到2005年的70.63%。加强慢病防治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社区是进行慢病防治的平台,是健康促进的基本场所,因此加强社区慢病档案管理对慢病防治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社区慢病档案管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1.1 人员及基础设施不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在慢病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一是人手不够,二是办公场所和设施不足。以一个常住人口20000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高血压病管理为例:每年要进行高血压病筛查4000人,并做好筛查记录。按高血压病的建档率计算应该900人,按四川省慢病绩效考核指标每人每年随访12次计算,应有10800次随访,并进行档案记录,按考核指标,至少应该对630名慢病病进规范管理。可想而知,按现在的配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力物力远远不够,很多人身兼数职,可能出现的则是为了完成随访记录的任务而闭门造“访”,臆想造“档”除了高血压病以外,常见慢病性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二十多种,若因人力物力不足而有上述情况,则很难保证辖区内所管理的慢病病人的真实随访档案的记载,势必造成“活档”变为“死档”,甚至出现大量虚假档案。
1.2 队伍不稳定,具体工作脱节慢病管理政府强调很重,落实到社区很轻,没有把慢病管理列为重要岗位,反应在人员问题上就出现安排人员很随意的情况,年轻人看不到工作的重要性,觉得干这个工作技术含量低,前途不大,故而不安心。这些都造成了慢病管理队伍不稳定,经常更换人员,导致慢病管理医务人员不熟悉慢病管理相关知识,社区配备的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有限。
1.3 档案意识不够,责任心不强档案是直接形成的真实历史纪录,具有凭证价值的重要属性,对慢病的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就会导致责任心不强而使档案质量不高或不实。由于责任心不强的原因,常常造成档案记录不实。已建的慢病档案,或无治疗记录,或治疗记载不全,或治疗记载不实。
1.4 健康促进环节薄弱健康促进在社区内居民的入户随访开展不力,有的无法完成入户随访,无法完成随访档案记录。健康促进的物力与财力的支出相当有限,把健康促进工作简单化,以搞点宣传、造点声势、讲点知识来代替健康促进,没有从民生的角度着手健康促进工作。
1.5 慢病人员管理困难社区慢病人员的管理客观上存在几大难点:一是慢病人员流动性很大,经常更换住处;二是管理人员上班的时候,病人经常不在家;三是有部分病人不愿意接受管理。
2慢病档案管理的对策
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2.1 领导对慢病管理工作的责任。慢病防治管理工作,是国家民生系统工程的内容之一。政府是慢病管理工作的主体,政策、基础设施、人员配备、经济安排、方案制定、目标任务等,都由政府负责。
2.2 慢病档案管理的督导考核:慢病档案管理是纳入了政府公共卫生能力考核指标的,由于种种原因,目标档案管理工作的督导考核常常网开一面。应该根据目标任务,加强督导,严格考核,这样才能规范慢病档案管理工作,并根据考核结果,给予相应的专项经费支持。
2.3 社区要将积极争取到的专项经费做到专项专用,人员、设备、场所等要有保障,建立完整的居民健康档案和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努力提升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使慢病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和做到可持续发展。
2.4 加强直接责任人的档案意识和责任心。社区是是慢病档案的责任者,社区医生既是档案的记录者,也是档案管理员。档案就是历史,是他人身体健康与否的晴雨表,是为治疗病人提供科学依据,要提高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
2.5 慢病档案是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十分必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建立和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和合作,改变服务方式,变被动型服务为主动型服务。
2.6 加强健康促进工作。健康促进的主要目是改变服务对象的生活方式,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让慢病病人自己主动参与“书写”慢病档案,从而使慢病管理做到服务对象与管理者的互动。通过对慢病病患者进行病症管理和日常干预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从而达到慢病档案管理的目的。
2.7 稳定慢病管理医务人员队伍,提高待遇。要有激励机制鼓励全科医生在社区搞全科医疗,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指明业务和学术发展的方向。全科医生的管理要到位,在社区开展合乎医学业务要有一个逐级抬头的业务管理,为医生的业务发展提供全程服务。
2.8 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对慢病管理医务人员团队的专业培训,完成知识更新。转变原来的专科医生的概念,对社区医生进行统一的全科规范化培训。
2.9 加强慢病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建立社区内部考核机制。2011年,四川省统一启用“四川省社区卫生管理信息管理系统”,这对慢病档案的管理提供了便利,统一了书写内容,减少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人力物力。
总之,搞好社区慢病档案工作,对居民的慢病预防及身体健康状况的掌握是一个很好的获取信息的平台,对全民健康、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熊鸿.当前社区慢病现状分析及综合防治措施的探讨.中外健康文摘,2011,(21).
[关键词]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曲安奈德;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7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4(b)-009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vitrectomy combining with 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at proliferating phase.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4,70 patients who were definitely diagnosed as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The corrected visual acuity,and examinations of intraocular pressure,ocular fundus examination and B ultrasound were applied before surgery.They were even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 random.In the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vitrectomy was used,whil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vitrectomy combining with 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was adopted.The incidence of macular oedema,average intraocular pressure,and vision improvement after surgery were compar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macular edema (14.4%)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31.4%)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05).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rate of vision improvement was 65.7% (23/35),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rate was 42.8% (15/35).The rate of vision improve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hich was displayed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Key Words]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Vitrectomy;Triamcinolone acetonide;Complication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为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会导致玻璃体出现病理性改变,严重者甚至导致失明。对于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的治疗,特别是出现视网膜脱离,伴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以及黄斑裂孔,一般采取玻璃体切割术。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常见原因,也是玻璃体切除术的常见适应证。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但易有残留,效果欠理想,且术中易反复出血,并发症较多[1-2]。 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是一种长效的糖皮质激素,研究证实,曲安奈德具有抑制炎症反应和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3]。本研究旨在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注射治疗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确诊的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70例,术前均行矫正视力、眼压、眼底及B超检查,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及玻璃体混浊症状,视力光感以上。70例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其中男40例(76眼),女30例(54眼),年龄范围40~66岁,平均(46.13±7.20)岁;糖尿病病程1~31年,平均(16.5±2.3)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分期:Ⅳ期38例,Ⅴ期24例,Ⅵ期8例。将入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行常规玻璃体切除术,观察组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注射治疗。两组对象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分期等基础资料对比分析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表1)。
1.2 治疗方法
积极完善术前准备,术前空腹血糖控制在8.3 mmol/L以下,餐后2 h血糖在10.0 mmol/L以下,术前血压控制在165/90 mmHg以下。观察组在眼部行三通道巩膜切口,切除前段和中央部位的玻璃体,将曲安奈德混悬液0.5ml注入中央玻璃体腔中,见曲安奈德颗粒黏附在后段玻璃体的凝胶样结构上,予玻璃体皮质后脱离,或切除残留在视网膜表面上的玻璃体皮质。对照组使用光纤和玻璃体切除头分离玻璃体皮质及视网膜前膜等增殖组织,在负压下以玻璃体切除头吸引视盘颞侧制造人工玻璃体后脱离,尽量切除可见的玻璃体皮质及视网膜前膜,眼内光凝,注入膨胀气体或者硅油。术后静点或口服抗生素5 d,术后第1天开始观测视力、眼压情况, 局部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每天4 次, 晚上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及阿托品眼用凝胶。眼内填充14% C3F8 或硅油者保持俯卧位或低头位。
1.3 观察指标
术后进行随访,时间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黄斑水肿发生率及平均眼压、视力改善情况。
1.4 视力改善情况评价
改善:在标准视力表上视力提高2行;下降:在标准视力表上视力下降≥2行;不变:视力变化≤1行[4]。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黄斑水肿发生率及平均眼压的比较
观察组黄斑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2 两组视力改善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视力改善率为65.7%(23/35),对照组患者视力改善率为42.8%(15/35)。观察组患者视力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情发展较慢,病变过程患者往往不容易发现或者以为是普通眼科病,因而对其没有重视,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并且长期的高血糖会导致视网膜组织得不到足够的氧供,后期可产生大量能够对视网膜生长起到刺激作用的新生血管因子,最终导致血管出现活动性出血症状。此外,显微血管组织经刺激后会出现收缩现象,促进了牵引性视网膜不断脱离[4]。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引起严重的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增殖膜、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或视网膜裂孔等,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5]。
玻璃体切割术又称玻切手术,是一种通过照明系统、观察系统、手术系统在直视下给予前房、玻璃体腔、视网膜前、视网膜下等眼内空间进行手术操作的一种治疗手段。玻璃体切除是治疗PDR的主要方法,但由于玻璃体的透明性,纤维增生血管膜与视网膜紧密粘连性,术中完全切除较为困难,易引发各种并发症,特别是医源性视网膜裂孔[6]。
曲安奈德是一种强效的水溶性激素,其与相关受体结合具有减少前列腺素、白三烯等炎症因子产生和释放,从而减轻充血,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同时还具有稳定溶酶体膜阻止补体参与炎症反应,减轻急性炎症反应和抑制炎症后组织损伤的修复作用。曲安奈德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辅助治疗一些内眼手术及控制视网膜、葡萄膜和视神经的炎症,抑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脉络膜及虹膜的新生血管形成,并治疗各种病变所致的黄斑水肿等[7-11]。TA附着于玻璃体,可清楚显示玻璃体,将其清除干净。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术后玻璃体出血发生率较低,且未见继发性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发生[12]。
本研究观察组于玻璃体切割术后应用曲安奈德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黄斑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4.4% vs 31.4%,P
李恒等[16]对45例47眼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液2 mg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74%的患者、术后6个月57%的患者视力均分别较术前显著提高,且术后眼压及黄斑中央凹厚度较术前明显改善,证实玻璃体切割联合曲安奈德2 mg玻璃体腔内注射能减轻黄斑水肿,改善视功能,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综上,玻璃体切除术中应用曲安奈德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视力,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寅伟,韩丽英,徐燕.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曲安奈德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12-13.
[2] 郑大风,冯敏,李琳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7):1289-1291.
[3] 陈世久,秦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联合玻璃体腔药物注射治疗新进展[J].医学综述,2015,21(17):3188-3189.
[4] 许红霞,梅妍.曲安奈德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1):2955-2956.
[5] 易全勇,赵培泉,魏爱民,等.小剂量曲安奈德在复杂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0, 28(9):1022-1025.
[6] 李龙,李秋明,王梦华.曲安奈德辅助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3):23-24.
[7] 彭娟,沙翔垠,杨瑞明,等.玻璃体切割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J].中国医学工程,2012, 20(6):1-5.
[8] 孟堞,刘雪芳,韩晓冬.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疗效观察[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2,28(5):5l7-519.
[9] 许立帅,刘东敬,兰长骏,等.玻璃体切除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J].国际眼科杂志,2010, 10(12):2346-2347.
[10] 张英楠,陈晓隆.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J].眼科新进展,2012,32(1):56-58.
[11] 李旭东.曲安奈德引导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2,19(16):13-14.
[12] 孙忠伟.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5):604-605.
[13] 刘百臣,张卯年,彭秀军.玻璃体切除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J].重庆医学,2010,39(7):832-833.
[14] Margolis R,Singh RP,Bhatnagar P,et al.Intravitreal triamcinolone as adjunctive treatment to laser 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 for concomitant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and clinically significant macular oedema[J].Acta Ophthalmol,2008,86(1):105.
[15] 梁敏,纪惠谦,李玲丽.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术后并发症的治疗[J].齐鲁医学杂志,2009,24(1):41-42.
关键词:卫生信息管理;人才需求;岗位能力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10-0078-02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处理分析、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医疗信息化技术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卫生信息化管理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目前,我国卫生信息化人才缺乏,特别是基层社区卫生信息化技术人员短缺、素质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高职院校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卫生信息管理人才正是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的生力军。
1.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市场调研
为了解目前卫生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状况,我们对湘潭地区的多所卫生医药单位、基层社区的有关部门负责人、卫生信息管理技术人员和医务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与从业人员共同探讨目前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和岗位能力培养要求,以促进我院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本次调研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卫生信息管理人才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及能力
目前,我院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划分为五类,如表l所示,请参与调查者选择其认为重要的选项(可选多项)。
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由此可见,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该侧重于卫生信息的采集、检索、归类和分析等能力的培养,而这些能力的培养要以一定的医学知识和医院信息流程学知识为基础。
1.2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应该重点学习的课程
目前我院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开设的课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分为四类。计算机类课程(7门):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计算机应用基础、PHOTOSHOP、网页制作、网络构建、数据库管理系统、JAVA程序设计;医学类课程(1门):临床疾病概要;卫生信息管理类课程(2门):卫生信息管理学、病案管理;工具类课程(1门):卫生统计学。请参与调查者选择其认为重要的课程(可选多项)。
由此可见,多数人认为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课程应该以卫生信息管理类课程(卫生信息管理学、病案管理)为主,计算机课程也要合理开设,但医学类课程和其他工具类课程不宜过多开设。
1.3卫生信息管理岗位工作任务
为了解目前卫生信息管理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项目组设计了“卫生信息管理工作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有哪些?”的调查选项,请参与调查者根据所在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可选多项)。
由此可见,卫生信息管理岗位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医院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计算机和网络运行维护、网站建设与维护、病案管理。
1.4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
为了解当前社会环境下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在问卷中设计了“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就业形势”调查选项,请参与调查者选择其认为正确的项目(单选),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
由此可见,多数为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就业形势持乐观态度。
经过调查发现,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中,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对应的工作岗位主要有病案管理员、医院信息系统维护员、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维护员、医院行政人员等。卫生信息管理人员的岗位能力主要包括医院信息系统的安装与维护能力、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安装和使用能力、病案管理能力、数据库管理能力等。总而言之,卫生信息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的建议
2.1专业培养目标的设置
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培养的是专业技能型人才,侧重于培养具有医学和信息学基础知识,掌握管理学基本理论,具备计算机应用技能、病案管理技能和卫生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技能,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维护、分析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本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够协助卫生信息管理部门对本单位进行科学管理,毕业后可在各级各类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行政部门、医学科技信息中心等单位从事病案管理、医药卫生信息的管理、医院信息系统的维护与管理等工作。可以担任医院病案室、医保科、医务处、统计室等部门工作,也可从事行政管理工作。
2.2课程设置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岗位能力的核心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应用类课程的开设应该以网络为核心。根据我院目前的开课情况,建议继续开设卫生信息管理学、病案管理、l生统计学、网络构建、数据库管理系统等专业核心课程,计算机类课程要合理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网页制作、网络构建、数据库管理系统课程继续开设,而计算机语言类课程不宜过多开设,同类课程可加以整合。在教学中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3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非常重要,目前我院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教师大多是由计算机教师转型而来,没有在医院工作的经历,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很难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融会贯通。因此,应当安排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老师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要聘请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从事信息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到学院担任兼职老师或举办专业知识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课堂更好地与实际工作衔接。
2.4教学模式的改革
(1)产教研相结合,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建立情境实训室,使学生的实训与实际工作环境接近,有效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在教学中要渗透职业素养教育。
【关键词】 病案回收; 管理流程; 归档率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1-0157-02
doi:10.14033/ki.cfmr.2015.21.086
病案归档在病案管理工作中存在两层定义,其一是指将医师书写完成的病历由病房归至病案室;其二指回收后的病历通过病案室工作人员的整理装订、质控、录入等环节后形成一份完整的病案上架储存。本文旨在浅谈前期的回收工作。病历回收工作作为整个病案管理流程的基础环节,关系到病历的整理、质控、扫描、编码、归档等后续工作的及时性,同时影响到病案复印、医保调取、卫生部信息上报等病案的再利用,而归档工作一直是病案室管理难点[1]。自2013年至今,笔者所在医院针对病历回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现与大家共同探讨。
1 临床资料
数据来源于某院HIS系统,通过HIS系统中“病历归档汇总表”设定每季度出院病历的起止日期,及时归档天数分别设4日和8日为条件,此天数需扣除国定假日及双休日,查询得出2013年和2014年每季度各科3日归档率和7日归档率,运用Excel表格通过对2013年每季度和2014年同期的各科出院病历回收归档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实施改进措施前后的归档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了解措施改进后的效果[2]。
2 结果
2013年全年出院病案共119 669份,每季度3日归档率平均85.51%,7日归档率平均98.96%,归档率均偏低,但总体呈上升趋势;2014年全年出院病案总数增至133 260份,每季度三日归档率平均98.48%,7日归档率平均100%。可见,在2014年比2013年出院总数增加13 591份的情况下,归档率却有了明显的提高,达到三级综合医院三级评审标准的要求,见表1。
3 讨论
3.1 问题分析
3.1.1 病历回收流程墨守陈规 近年病案出院数量逐年递增,而病案回收工作长期以来采用不变的管理模式,由病案室工作人员下科室回收,而整个回收过程常常因为与临床工作衔接不畅而费时费力,又难以保证病历归档的及时性及准确性,同时影响回收人员后续的整理,装订工作。由表1可以看出,2013年全院共回收病历119 669份,月均9972份,全院科室共
74个,分布于综合楼、外科楼、儿科楼及脑科院区四处,科室分散,同时手术科室医师不定时上手术,为病历回收工作增加了难度,而病案室仅3名工作人员进行回收、整理工作,工作量与工作人员数量不能成正比趋势发展,严重影响了病案管理流程的正常运行。
3.1.2 临床医师重技术轻记录 医师是客观记录病历的主体,对病历书写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病历的完成质量。部分医师重医疗技术、轻病历书写,法律意识差,未认识到病案作为法律文书的重要性,以担负着繁忙的诊疗和手术工作为客观因素,而将病历记录作为附加工作,时常拖延[3]。
3.1.3 病案监管制度落实不到位 长期以来由于临床工作繁忙,科主任的袒护不重视,实施扣罚的相关机构碍于面子及人情未予以执行,而形成了病案室空喊扣罚口号,临床医师也习惯了听而未动,使病案归档管理有制度而得不到有效实施。
3.2 改进措施
3.2.1 革新病历回收方式优化管理流程 自2013年开始,为了保证病案归档的及时性、准确性和三甲评审能够达标,通过多方努力,病历回收工作由外包公司工作人员进行回收。外包人员回收病历的过程笔者通过反复思考及实践,病历的安全问题是重点。外包人员与临床医师每天要有回收病历的交接签字,每个科室要有单独的工作包分装归档病历,回收的病历交接装包后用磁扣封存运回病案室,再由病案管理室工作人员与之进行开锁交接,病案管理室工作人员将收回的各科病历通过条码扫描枪存入HIS系统,打印当日归档病历名细单双方核对签字。整个过程中,外包人员每天按规定转完所有临床科室,归档病历当天全部录入HIS系统,为病案监督制度的落实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病历回收组的工作人员也能全身心的着手于病历的整理、装订等工作中。病历回收方式的改变,提升了病案管理水平。
3.2.2 病历回收电子化管理为病历监管提供准确数据信息 条形码、扫描枪及HIS系统的使用,为病历的督促和制度的落实提供客观真实的数据。住院处建每份病历时在首页左上角顺序编排条形码,病历回收至病案管理室后通过条形码扫描枪对条形码进行扫描存入HIS系统,通过HIS系统可随时查询病案的归档情况,同时HIS系统与医生工作站对接,每天定时在医生工作站中弹出相关科室三日未及时归档病历信息,以警示其尽快完成及时归档,直至此病历归档后提示信息会自动消失。条形码技术的应用避免了错误信息的录入,同时将病案归档及时率纳入全院综合质量考评系统。
3.2.3 实行“承包责任制”督促跟进 对少数未建病历而因电子病历误操作,致使病历出院信息长期显示未归状态的;对科主任外出不能及时签字影响归档等特殊情况,为了加强沟通,避免影响归档率的准确性,在不影响病案管理室各组工作的前提下,将全院74个临床科室交工作人员分别“承包”管理,负责每月病历归档率的统计、病历的督促,追踪、沟通等相关工作,加大病历回收监管力度,时时掌握病历归档动态,步步跟进。
3.2.4 严格落实病案归档监管制度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医院管理的需要,重新制定符合本院实际情况的病案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病历回收监管机制,加强监管[4]。每月通过HIS系统对病历3日及7日归档率进行统计,统计结果排名汇总后经内网通报,考虑到临床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扣罚以7日归档率为基准,扣罚与个人奖金、职称晋升挂勾,并纳入科室年终考核。扣罚只是达到目的的经济手段,为了让医师认识到此点,改变观念,将病历书写变被动为主动并形成习惯,以季度为时间段汇总各临床科室的归档情况,将扣罚所得金额奖励归档情况优秀的科室。同时病案管理室每月对归档不达标的科室下发“未及时归档病历情况反馈单”告知科主任,反馈单中标注科室、过期归档病历的住院号、出院日期、归档日期、主管医师、未及时归档原因及整改意见、签字等项,反馈单由科主任查明过期原因后注明,并提出整改方案。反馈单作为考核资料进行保存并重点追踪这些科室后期的归档情况。对于归档率过低或屡次不见成效的科室,由主管院领导进行诫勉谈话直接沟通,找出问题所在以便及时解决。
科学的回收管理流程、合理的人员配备、信息系统模块的建立、监管制度的严格落实为病历的及时回收提供了保障,保证了病案的有效利用,提升了临床对病历书写的积极性,杜绝归档病案不及时带来的不良后果,使病案管理日趋规范化、科学化,优化了病案归档流程,提升病案管理水平[5]。
参考文献
[1]王淑平.病历回收管理系统的研发及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09,4(7):38-39.
[2]杨梅.住院病案归档现状分析与持续改进[J].中国病案,2014,15(3):5-7.
[3]王秀莲.病案延期归档的原因对策[J].中国病案,2013,13(5):6-7.
[4]伍平.住院病案回收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病案,2013,13(7):4-5.
【关键词】病案;环节质量
病案质量与病案的利用直接相关联,完整的病案管理可以为医院的临床、管理、科研、教学等方面做出很大贡献,因此病案质量应受到医院以及医务人员更多的关注[1]。如何加强病案环节质量控制,提高病案管理水平,发挥病案信息为医院经营管理与提高医疗质量服务,是病案管理者永恒的课题。我院通过加强对病案环节的质量控制,有效地提高了病案管理水平。
1重视病案环节质量控制
1.1增强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对病案质量的认知目前病案资料作为解决医疗纠纷的有力证据,因此规范的书写病案,提高病案质量,这不仅仅是对患者负责,同时也是对自身负责,详细清楚的病案记录能使医务人员避免处于被动状态;由于病案质量控制的难度较大,因此需要护士长以及科主任直接参与其中,强调病案质量的重要性,规范病案书写,为各级医务人员树立良好的榜样。只有真实完善的病案资料,才具有应用价值[2]。
1.2定期组织开展学习病案的书写规范我院的做法是提倡个人自学、科室组织学习、医院举办专题讲座、聘请专家授课等方式,对医务人员及病案管理人员,特别是年轻住院医师、新招聘人员、调入人员、进修医师、实习生等,组织他们学习《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以及医疗核心制度与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其专业水平意识,提高病案管理水平。通过学习,首先,规范病案首页填写,病案首页是病案的精髓,是病案信息最集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医疗、统计、医院管理的原始资料。其次,医院还规范了病历的书写内容以及格式,使医务人员详细记录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杜绝在病案上书写“诊断明确,无需鉴别”、“同意诊断、治疗”等没有实质性内容的记录。
1.3制定严格的病案审签制度首先,严格审查病案书写者执业资格,未获得相应执业资格的医务人员(新招聘人员、新调入人员、进修医师、实习生等)不得单独从事诊疗活动,不得书写入院记录和首次病程记录等;其次,规范各级医务人员的职责,经管医师作为病案记录的关键人物,应对病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客观性、规范性承担主要责任;主治医师要有提高病案质量的意识和责任心,并负责审阅以及修正由经管医师所书写的病情记录,从而决定患者的治疗方案,并记录某些重要的病情,要对病情记录的正确性承担主要责任;主任医师则负责诊断和鉴别各种疑难病例,审核危重、抢救病人的病情记录,同时指导下级医师病案规范书写。实施上级医师带病历进行查房的制度,上级医师应一边审阅病历一边查房,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性评估,制定详细的诊疗方案,发现不足应及时告之经管医师进行修改。
1.4履行告之义务,填写知情同意书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如患者的特殊体质、病情严重、治疗费用昂贵、需做手术等情况下有义务告之患者和家属,并详细填写知情同意书,明确患者与医务人员的义务与责任,保证双方的权益[3]。加强医患沟通与技巧,全面提高病案管理水平。
2贯彻落实检查制度
2.1加强对病案质量的监管力度定期组织相关的病案管理人员对各医务人员的病案管理水平进行抽查并通报,检查医务人员的病案书写的规范性、完整性以及真实性等。通过对病案质量的检查,可以加强医务人员对病案质量的重视度,从而有效地提高病案管理水平,保证医疗水平,同时也能促进管理人员之间的经验交流[4-5]。通过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增强医务人员的病案书写规范,提高责任心以及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对待,保证病案书写的质量以及真实可靠性,从而保证患者的安全。
2.2加强对病案环节质量控制的检查力度院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应定期突击性检查各科室病案书写的规范、质量以及真实性等,将该科室的病案书写情况及时反映给科主任,并参照《住院病案质量评审表》对各科室的病案书写进行评分,检查结果应进行全院通报并纳入科室考核评分。
2.3加强对病案终末环节质量控制[6]明确质控重点,病案室设立医务人员对病案终末质量的及时性、规范性以及完整性等方面进行检查评估。如需修改病案,应详细说明修改理由、时间以及内容等,保证病案的真实性。建立健全病案接收、归档、保存、借阅、复印等规章制度,对接收、归档的及时性进行督导;对病案归档后的形式审查、整理、编码、录人、上架、借阅、复印等环节进行控制和管理;对病案资料的完整性再把关,严防遗漏、缺项等,保证病案完整回收、及时归档;重视病案的保存及管理,确保科学分类、完整规范、管理有序、保存科学;特殊病案单独登记并统计,进行重点质控。
2.4制定缺陷反馈制度每一个质量监控小组应按照《住院病案质量评审表》对病案质量进行评审,并对本组所检查的病案书写结果及时反映给科室,及时更正问题以及错误,建立健全病案质量奖惩制度,不定期举行优秀病案评比活动,对优秀病案进行展示、奖励,对重大缺陷病案予以曝光;同时将个人以及科室的考评与奖金挂钩,坚持赏罚兑现,从而达到提高病案管理水平的目的,保证医疗的水平和安全,体现病案质控结果。
随着医学的发展,公众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因此往往存在着许多的医疗纠纷,从而迫使每一个医务护理人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原则,用客观、及时、真实的病案书写以及严谨的工作作风,加强对病案环节的质量控制,有效地提高病案管理水平,营造出一个更和谐的医疗环境[7]。
参考文献
[1]李恬,张龙友.提高病案质量,从源头抓起[J].中国病案,2009,10(7):17-18.
[2]孟凡龙,余丽川.做好环节质控,保证病案质量持续稳定提高[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4(13):320.
[3]董凡秀.从法律角度完善病案管理[J].中国病案,2012,13(3):17-18.
[4]段丽芳.健全管理制度是提高病案质量的保障[J].中国病案,2010,11(7):24-25.
[5]王保华,曹颖.环节质量是提高病案质量管理的关键[J].中国病案,2011,12(1):28.
1.社区档案管理内容
社区档案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种人群的档案:老年人健康档案、慢性病人(高血压和糖尿病)健康档案、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档案、孕产妇健康档案、0~6岁儿童健康档案、结核病患者健康档案。社区医院档案主要由社区资料、社区医疗情况以及社区内居民的健康状况这三部分组合而成,①社区资料。社区资料中含有社区位置、社区的环境以及社区教育等。②社区医疗。社区医疗主要就是指社区内医疗机构的种类、数量以及社区居民就医情况等。③社区居民健康。社区居民健康包括社区居民数量、性别、年龄以及职业等。
2.社区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社区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档案管理意识浅薄。社区医务人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没有对工作涉及到的内容进行及时的记载,对于档案的保存也没有概念,不能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不仅如此,对于档案管理中的具体要求也没有进行全面的了解,导致不管是病例的书写还是医案的内容都出现不规范现象,尤其是对原始资料的处理更是不加以重视,在进行资料整理的时候也是敷衍了事。第二,档案管理人员流动性比较大。社区医院档案管理中的人员兼职的比较多,流动性比较大,都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的了解,也没有进行系统性的档案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在进行短期的档案管理中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第三,缺少完善的档案管理体制。社区医院档案管理中涉及到的档案管理方面的制度是比较少的,由于没有完善的档案管理体制,就会导致档案管理标准的不确定性。第四,对社区医院档案管理的内容没有进行全面的了解,导致管理的范围不明确,往往会出现许多应该纳入到档案管理中的内容却没有纳入,致使资料的丢失。而归纳到档案管理中的内容也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导致资料的陈旧。第五,档案管理设备不先进。居民的健康信息更新不及时。
3.社区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措施
3.1 建立社区医院档案管理相关体制。社区医院的档案管理必须要建立在完善的档案管理相关体制之上,所以,一定要建立社区医院档案管理相关体制。在进行体制建立的时候要结合社区医院自身的特点,通过参考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制度的建立。要对病案的记载、护理日记的书写以及业务报告等进行规范,完善档案管理的归档、保管、利用、鉴定、销毁、保密、库房等管理制度,以此来保证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每个环节都能够有章可循。
3.2 加大资金投入。社区医院在档案管理方面要进行资金的投入,购买先进的档案管理设备以及信息梳理设备,比如,计算机、自动防火防盗O备等,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的达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需求。除此之外,档案管理部门可以把纸质档案的保管转变为以电子形式的方式来进行保存,这样也方便对个人档案的查找,省去人工翻找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的提升工作的效率。
3.3 加强对个人档案隐私的管理。社区医院在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取得社区居民的信任,尤其是关于社区居民个人隐私更是要加以重视,可以设立个人隐私保护制度,倘若出现隐私泄露的情况时,要对相关负责人员进行严厉的处罚,造成的后果比较严重的时候,要移交到当地的公安机关进行处置,通过建立个人隐私规定来确保社区居民个人隐私的安全性。
3.4 注重“活建活用”。社区医院档案管理中的“活建”主要体现在档案率要活以及档案内容要活这两个方面。第一,建档率要活。针对社区内的高危人群以及老年人群发病情况等,来建立建档率考核指标,在考核期间要加强电话核查以及走访核查方式来进行,从而确保档案的真实性。第二,档案内容要活。社区中大部分人都处于健康状态,所以,针对这类人群在档案管理中可以适当的简化,而对于患有心理疾病或者是传染性疾病的人群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档案管理。“活用”主要体现在建立社区联网档案信息系统,要保证该系统的网络化以及电子化,从而使社区医护人员能够通过档案信息系统随时在线查询社区人员的健康状况,不仅如此,还可以在档案中加入新的档案内容。社区医院档案管理的主要作用便是能够为社区人员提供服务,倘若档案没有进行有效的运用,档案的建立自然也就失去了作用。
3.5 居民档案的利用。社区档案管理中一定要对居民的档案进行充分的利用,通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来防止出现盲目追求建档率所进行的建档行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科室布局和诊疗流程要合理,可以把居民的档案柜放置挂号、病案室,并派专人进行管理,这样不管是提取还是管理都是比较方便的,也有利于社区居民档案利用率的提升。
3.6 制定统一的社区医院档案管理标准。社区医院档案的管理一定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对应该归纳到档案管理中的内容进行明确,这样能够有效的解决档案信息不完整以及只注重形式的现象。除此之外,对于收入到的档案中的文件不仅要保证文件的统一性,还要进行编号的编排,这样对于今后的查找阅读工作能够起到一定的协助作用,其中,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关于过时的档案资料要进行及时的销毁,从而保证档案资料的先进行。
4.结语
当前的社区医院档案管理的发展空间还是比较大的,尽管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的话依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但是,这种现象主要取决于我国人口众多,再加上医疗卫生的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社区医院档案管理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政府部门也加大投资力度,提高档案的利用率,从外,还要提高社区医院档案人员的待遇,增强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吸引力,使大批优秀人才主动参加社区的档案管理工作,以此来保障社区医院档案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以社区为单位,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在南宁市江南区的6个社区中,随机选取两个社区,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两个社区中随机选取1个社区作为干预社区,另1个社区作为对照社区。研究对象:本组55例无亲缘关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管理组29例,年龄58.34±7.73岁,男18例,女11例;对照组26例,年龄55.04±10.14岁,男14例,女12例,年龄均数(t=1.368,P=0.177)及男女构成比(X2=0.381,P=0.53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具有可比性。
方法:⑴由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组织患者,建立电脑病案资料,采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习惯、职业、病史、病程、治疗药物等。⑵开展健康教育,包括:①每1~2周为糖尿病患者安排1~2小时的糖尿病防治知识学习课程,由专家授课。②开展热线咨询,通过咨询电话向糖尿病患者解答问题,传授糖尿病防治知识。③由社区医生发放给患者由我院提供糖尿病知识的各种资料,使患者对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及治疗有了重要的认识,增加其治疗的依从性。④每周由社区管理医生为糖尿病患者测1次血压,每月为糖尿病患者测1次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BG)、血脂谱(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体重指数,每3个月测1次HbA1c、检查眼底、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
结果
管理组各项临床及生化指标的比较:管理前后SBP、DBP、月费用、BMI、HbA1c、TCH、LDL、FBS、PBS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管理后SBP、DBP、月费用、BMI、HbA1c、TCH、LDL、FBS、PBS均有较前下降,见表1。对照组管理前后月费用、尿蛋白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经管理后月费用及尿蛋白均较前上升。
病案科工作设计包含特殊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方法,即明确工作岗位的描述。它用于工作和科室内每个人的工作关系中。在科室内,每个工作岗位应集合成工作单元,同样,科室内的各工作单元也必然合乎逻辑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全面的组织框架。最终,科室内的个人工作方案和工作单元以及整体框架必定受到医院内或社区内环境的影响。它包括:
1.领导体制的影响,如领导的管理水平、业务能力、专业程度等。
2.医院机构设置的影响,如机构是否完善、合理,是否能够相互协调,是否有病案委员会及其职能是否能发挥。
3.物质资源的影响,资源是否丰厚,设备是否先进,职工待遇是否较高。
4.工作环境、条件的影响,如病案科室的位置是否利于开展工作,各岗位的工作条件的好坏,以及现代化设备在病案管理工作中应用的程度等。
作为病案科室的负责人,在组织病案工作、进行工作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科室每个工作岗位都应备有一份岗位职责,并在这一基础上使其日臻完善。
2.改进工作满意度 如何引导工作人员做枯燥乏味、不满意的工作应是病案科室负责人非常关心的事情。工作满意度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课题,任何过分简单的解释或解决方法对它都无济于事。有许多可变因素能帮助负责人确定做或不做某一项特殊工作,它能够改善工作人员对所从事工作的满意度。
3.与工作有关的可变因素 一个暂时模式说明可变因素对工作满意度有明显的影响,它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多样性:包括工具、设备、活动及工作场所的条件。
(2)自治权:指工作人员从事工作的独立性及所受限制的程度。
(3)相互影响:指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其影响所涉及范围(人数)及类型(工作人员的层次、性格、人格等等)。
(4)知识与技能:从达到熟练工作水平所需的时间上反映出工作人员的知识与技能。
(5)责任:能够体现对职责的履行及对规章制度执行的情况,以及监督执行的严密程度,并反映出现错误后所付出的代价。
(6)工作价值:工作人员往往从个人工作对整体工作产生的作用上去衡量自己的工作价值,并可从中获得对工作的满意感。
(7)反馈:工作人员能否不断得到领导的反馈信息是很重要的。及时的表扬和善意的批评意见会使他感觉受到了重视。
(8)报酬:这是对工作人员工作质量的肯定。包括工资、奖金及其他附加的利益。
(9)工作条件:指自然工作环境对工作人员的影响。
(10)周期:指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时间。单调、枯燥、冗长的工作会影响工作人员的情绪产生厌烦的心理。
上述10种可变因素,病案科室负责人应当掌握,并尽可能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及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不断进行调整,协调和改变,以期将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加强工作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更好地开展工作。 转贴于
4.工作人员之间的差异对于领导者来说,主要的困难是如何增强由于工作人员之间的差异所产生的不同的工作满意度。能力、背景及社会条件的差别使工作人员产生不同类型的心理需要,而且每个工作人员会从工作中寻找出特殊的回报。由于这些差异,对某个人某一种工作是厌烦、重复、平淡的感觉,但可能使另一个人会感到满意。因此,使用增加满意度的方法时,不仅要考虑工作条件和结构,也要考虑个人的需要。病案科室的负责人,应清楚工作人员的这些差异和不同的心理需要,做出恰当的工作安排,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缩小差别。例如:给工作人员提供提高学历和深造的机会,给他们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注意让他们不断学到新的工作技能。工作人员之间的差异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
(1)能力的差异:一些具有工作能力的工作人员常常会从工作中获得满意感。但这需要科室负责人为工作人员提供充分发挥其全部才能的机会,使其大显身手。不能充分体现能力和发挥其作用是不满意的根源,这样,人才将会从你身边离去。你的工作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这个影响也许在短时间内不明显,但迟早会显现出来。
(2)态度和人事适应的差异:能很好调节自身情绪的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比较容易满意。但是,如果对工作不满意是由人际之间的关系引起的,靠改变工作的设计或工作环境也不可能大幅度地提高满意度。这样的人也不可能通过单位调动解决他们的人际关系。病案科室负责人在选择工作人员时,应对其有所了解,了解他与周围人的关系,与周围人的接触是否很随和、很融洽。紧张的人际关系是无法正常进行工作的。
(3)平衡承受的差异:在工作中,工作人员在经济和心理方面所得到报酬的公平感是很重要的。经济报酬体现多劳多得,体现知识、技能的差异,是应与其工作质量,工作价值相适应的。心理方面的报酬是对工作人员工作质量的肯定,对其所付出的努力给予良好的评价及赋予应有的荣誉,这两方面的报酬包括工作人员自己的要求和他从工作中得到的报酬两个方面。尤为重要的是,这些报酬要被工作人员看做是公平的。否则,有效的工作分配和工作人员之间的工作搭配所产生的满意感和利益可能会因报酬的不公平被很大程度地抵消。
(4)职业自豪感的差异:工作人员可能从他们的职业声望或工作单位的声誉中得到满意感。他们的朋友或熟人知道他们是一个声誉很高的单位成员并在为之做出贡献是满意感的源泉,即使其所从事的工作贡献不大。事实上,一份研究表明,职业声望对满意度的影响比工作的自治权、权威或收入的影响更大。但如果你的单位缺乏这样的声誉,作为科室负责人你应该培养自己这样一种能力,即要使你的工作人员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使其有一种自己选择职业和供职单位恰当的感觉,这样他会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之努力。
5.工作内容丰富的满意度 工作内容丰富主要是指工作的扩展度,它包含增加工作人员的自治权和责任以及更大范围地参与决策的过程,它通过使工作人员更多地参与计划,指导和控制,为他们提供更大地发挥他们的知识和才能的机会。丰富工作内容包括赋予一个工作组自我管理的更大权力,也可包括增进交流,使工作人员知道好的行为能够得到认可,而且对个人的和组织的目标都可做出贡献。因此,丰富工作内容的最主要的贡献是使工作更有意义,使工作人员有更大的责任感,并更加了解自己的努力成果。
参 考 文 献
[1]张力平,张世运,李健华.病案管理流程的探讨[J];中国病案;2003年02期.
[2]伊惠荣.浅谈病案流程的规范化管理[J];中国病案;2006年S1期.
1 甲型H1N1流感档案管理主要的内容
甲型H1N1流感属乙类传染性疾病,其档案内容包括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标准、住院出院指征,疫情报告、流行病学调查、预防控制措施,会议记录,上级批示、宣传材料等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和声像记录等不同的材料。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档案应包括患者姓名、家长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居住环境、联系方式、诊断依据、治疗措施、疫情报告及转归情况。
2 甲型H1N1流感档案资料的收集
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秋末、早春和冷冬易发生,其档案收集归档范围也较广。
2.1 医院甲型H1N1流感的档案收集
2.1.1 医院按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成立甲型H1N1流感领导小组,专家组及分管领导的职责和相关科室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召开的专门会议记录、人员调整、制度、预案、简报、信息、在重大疫情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等文字性资料及声像资料。
2.1.2 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治疗工作的标准、指导原则、方法及上级有关部门与本单位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收发文件(上级有关疫情防治工作中作出的重大决策、批示、制订的预案、内部明电、传真、上级领导的重要指示)、内部会议文件、记录、简报、统计报表、重要的电话记录、宣传材料、电子文件等。
2.1.3 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调查、预防控制方案、工作总结、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疫情报告、隔离、消毒、护理、治疗等资料。
2.1.4 对门诊就诊病人、住院病人及其家属进行筛查、确诊、隔离、消毒处理、治疗形成的材料,其中,住院病人形成的病历由病案室保管,门诊病历则由患者本人保管,以便复查时查阅。但医院应有详细的登记记录,包括姓名、性别、家长姓名、联系方式、住址、治疗、隔离措施等,对疑似病人、接触者要进行跟踪观察,并有相应记录。
2.1.5 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情况,考核的记录及预防和治疗甲型H1N1流感医院各项经费的开支,相关设备的利用,如呼吸机、监护仪等。
2.2 学校及托幼机构甲型H1N1流感的档案收集。立即启动晨检制度,落实因病缺课追踪,并做好登记记录。婴幼儿每日的体温监测记录,对园内的教室、幼儿活动室、各班阳台、洗手间、门、窗、床、栏杆、办公室、餐厅、厨房、厕所、地面、大型玩具等进行消毒,清洗、消毒登记;对孩子可触及的桌、椅、矮柜等进行消毒擦洗,专人负责记录;流行期间,教室、宿舍进行通风、清扫、消毒的记录;发现患儿及时就诊的时间,并对其所有用品消毒记录;患儿增多时采取的措施、报告、上级指示的记录。
2.3 社区甲型H1N1流感的档案收集。社区居委会对甲型H1N1流感的宣传材料及相互间交流的材料;对预防传染病发生所采取的措施记录;社区患者的就诊、治疗及转归及接触者的预防消毒情况;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报告记录以及接触者家长的心理反应。
3 甲型H1N1流感档案的归档
3.1 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需住院治疗形成的住院病历则由病案室归档保存,保存30年。
3.2 甲型H1N1的流行病学的调查、疫情报告,甲型H1N1防控领导组电话会议记录及统计报表、简报,各医疗机构、社区、学校的各种宣传材料、预防措施、工作总结,反映防控工作的录像、电子文件、照片等。卫生部关于甲型H1N1的诊断预防指导原则、标准方法,医疗机构对甲型H1N1的治疗、消毒、隔离措施,接触者、疑似病人的处理记录均由档案室保存,文字材料实行一文一件整理归档,声像、照片使用专用装具归档,电子文件则按国家并实施的《公务电子邮件归档与管理规则》的相关要求整理归档。
4 建立甲型H1N1流感重大疫情档案管理方式
4.1 建立甲型H1N1流感重大疫情档案目录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局域网上实现对疫情突发事件档案资源共享。
4.2 应设立甲型H1N1流感重大疫情档案大类,对所保管的疫情档案进行单独组卷,形成专门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