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债券风险防范范文

企业债券风险防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债券风险防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企业债券风险防范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特有风险;风险防范

一、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发行现状

中小企业私募债券试点业务启动至2012年底,上交所和深交所共有81只私募债券完成发行,覆盖12个行业,募集资金达93.75亿元,该类债券平均年限2.3年,票面利率大多保持在7.5%~10%之间,最高发行利率13.5%,平均票面利率9.14%,发行数额最大一笔为3亿元,最小一笔只有0.1亿元。总的来说,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的发行主体范围广泛,发行年限较短,发行利率较高,发行数额分布不均匀。试点初期发行私募债券的企业大多是一些拟上市企业,是券商最好的储备资源。但是随着中小企业私募债券试点范围的不断扩大,在资质优良规模较大的企业数量有限的前提下,中小企业私募债券融资方的资质势必逐渐降低,相应的风险加大,市场出现有备案无发行的停滞局面,试水大半年就举步维艰,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由发行初期的备受追捧经历过低谷到目前为止表现平平。

二、对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现状成因的探究

探究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现状的本质,无非是投资者普遍认为私募债券的风险和收益不对称,针对当前私募债券的高风险,相对应的收益应该要达到20%左右,而从已发行的私募债券来看,发行利率普遍处在9%左右,明显对投资者吸引力不足。但是如果保证了发行利率,反过来会使企业承担更高的发行成本,企业就不会再选择私募债券进行融资,由此看出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的风险防范机制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三、加强私募债券风险防范机制的若干建议

(1)加强私募债券监管及制度建设。虽然我国目前尚未出现债券到期不能付息的情况,但随着中小企业私募债的推出,市场潜在信用风险加剧,除现有的《试点办法》和《业务指引》外,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有关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的法律法规,并进一步完善《证券法》、《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和《破产法》等,放开债券的市场范围,提高流动性。其次,建立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的专门监管部门,证监会及证券业协会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的监管力度,规范交易环境,约束交易主体,并要求债券发行者定期进行信息披露。统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对中小企业的分类统计、监测、分析和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动态等信息,逐步建立中小企业市场监测、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两大证券交易所要及时对私募债的各项信息进行整合与分析,定期向投资者提供市场分析报告,加强对已发行私募债的企业及债券的后续跟踪与监督,探索出一套持续的风险预警与风险监测报告体系,进而提高这一市场的监管透明度。(2)健全债权人权益保障机制。作为我国交易所债券市场的高收益债品种,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的高收益就意味着其融资成本相对较高;另一方面,吸收的社会资金也多,如果经济形势出现滑坡,债券违约率就会急剧上升,投资者将因此蒙受极大损失。而健全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债权人的权益保障机制还需从设立偿债基金条款入手,不能流于形式,对基金的来源及运用进行规范,再约定提前偿还部分本金、投资者有优先受偿权、为债券潜在损失提取法定损失准备、设立资产抵押及其他债务融资条款和控制权变更强制赎回条款等,包括为偿债风险设立准备金并提前提取、发行人利用自有资产进行抵押、对发债企业的财务指标进行约束、引入第三方担保、银行备用授信等制度切实规范债权人权益保障机制,加强债权人权益保护,反向促进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3)完善私募债券增信担保机制。中小企业私募债券能否深化推行,有赖于是否有权威的评级机构对其进行真实客观准确的跟踪评级,如此不但有利于发行人及承销商募集销售,而且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问题,为投资者辨别风险,了解产品流动性、收益性等提供依据。另外,私募债券的发行可在通过运用第三方担保、应收账款担保、资产抵押质押等形式实现债券增信的同时,发挥私募债券的个性化优势,通过发行者和投资者谈判协商,设计出相应的债券契约条款实现债券增信。担保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商业性担保机构的发展,建立中小企业之间的互助担保机制,政府发挥其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免税等优惠政策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对担保机构的支持,完善反担保和再担保条款来分散担保机构存在的风险。

参考文献

第2篇:企业债券风险防范范文

[关键词] 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信用风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3. 070

[中图分类号] F83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3- 0126- 02

私募债券的发行,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途径,但由于私募债券自身的特点,导致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的发展,对此要引起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信用风险的研究力度,找出私募债券的信用风险因素,并有的放矢的制定信用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这将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的科学发展。

1 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信用风险特点

深入分析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的信用风险,尽管其风险因素较多,但从中小企业的角度来看,私募债券的信用风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特点。

1.1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具有行业性特点

深入分析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其信用风险具有行业性的特点,这种行业性的特点比较突出的表现在,不同的行业其信用风险不尽相同,从传统行业来看,由于中小企业缺乏品牌,因而比较依赖于大型企业,生存能力较强,因而其信用风险主要由其竞争能力所决定;从新兴行业来看,由于其缺少规模优势,因而新兴行业中的中小企业信用能力较强;从高科技行业来看,由于其受技术影响较大,因而其信用风险较大,无力偿还债务的较多。

1.2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具有经营性特点

从中小企业发行私募债券的情况来看,中小企业的经营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其信用水平。从总体上来看,经营能力较强、具有很强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其信用风险相对较小,反之其信用风险则较大。据全国工国商联2015年对30家中小企业的调查显示:在21家经营能力较强的中小企业当中,没有出现违约现象,而9家经营能力较差的中小企业,都或多或少出现了信用风险。

1.3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具有主观性特点

对于中小企业发行私募债券来说,中小企业普遍都是为了融资,解决自身资金不足的现状,特别是由于中小企业普遍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因而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的信用风险还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个别中小企业为了达到融资的目的,存在着一定的造假行为,由于其偿还能力较弱,必然会出现信用风险。还有极个别中小企业存在着不良倾向,在发行私募债券之后,甚至出现携款潜逃的问题。

2 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信用风险防范措施

2.1 加强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

要想更好的防范私募债券中的信用风险,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大力加强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机制建设,特别是要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符合中小企业实际、能够有效防范风险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体系,这将有利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债券市场。这就需要我国大力加强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制机制建设,要健全和完善有关组织机构,可以采取市场化的方式,政府委托信用评价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对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识别,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培育中小企业的信用环境。

2.2 创新中小企业债券融资方式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私募债券的推行,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重要战略性举措,使中小企业有了新的融资渠道,而要想更好的防范和控制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还必须在创新中小企业债券融资方式方面狠下功夫,特别是要建立正规的债券融资方式,使庞大的中小企业能够运用正规的渠道进行债券融资,抵御不规范的民间行为,这也同样有利于促进我国债券市场的规范、稳定和健全。从总体上来看,只有扩大中小企业债券融资的数量,才能使更多的中小企业参与其中,进而能够使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更具有完善性,对中小企业的监管也才能形成系统性。

2.3 建立科学合理风险分摊机制

尽管我国已经开始重视中小企业私募债券融资,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券融资还没有形成科学的运行机制,发行链条还比较脆弱,担保机构、承销机构、政策三者之间没有形成科学的风险分摊机制,而要想更好的防范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在这方面下功夫。在这方面要重点发挥承销机构的重要作用,信用评级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承销机构之间要协调配合,强化中小企业信息的基础性、准确性以及规范性,强化中小企业的信用标准,各家要对服务内容负主要责任,出现问题将由各个机构负责,这样能够建立起比较科学的风险分摊机制。

3 结 语

尽管私募债券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具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私募债券的特殊性,导致中小企业存在着一定的信用风险,这种信用风险具有行业性、经营性以及主观性的特点,对此要引起重视,特别是要在加强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创新中小企业债券融资方式、建立科学合理风险分摊机制等方面狠下功夫,强化对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信用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主要参考文献

第3篇:企业债券风险防范范文

关键词:企业债券;筹资风险;防范措施

1企业债券筹资风险特点

企业债券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利用企业债券筹资所要承担的风险。

1.1债券融资的风险相对较大

由于债券必须偿还本息的义务性、固定性和难以展期性,决定了债券融资必须充分依托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因此,相对于股本的无偿性、股息红利支付的非义务性、非固定性,债券融资的风险要大得多。

1.2债券融资的风险具有主观性

债券的各种发行条件如偿还期、利率等因素均是发行者主观确定的。

2企业债券筹资风险种类

2.1发行风险

企业债券筹资在发行债券阶段,由于发行单位信誉、债券发行总量以及债券发行时机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债券发行不成功而形成风险。由于债券发行时的经济条件、公众的购买能力和购买偏好、其他的债券发行数量、同期的银行存款利率、个人收入调节税税率、企业形象、企业债券的可转让性等的影响因素,有可能会导致企业花费大量发行的费用、广告宣传费用、各种手续费用等,却没有筹集到需要的资金。

2.2经济环境风险

企业对所处的经营环境总是无法把握或确定其变化规律的。影响宏观经济环境的政治、文化、金融、税收、政府政策等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

2.3通货膨胀风险

通货膨胀风险是指由于通货膨胀而使债券到期或出售时所获得的现金购买力减少的风险,它是形成债券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在适度的通货膨胀下,企业可以通过筹集债券来实现资金保值,从而增加了对债券的需求,导致债券市场价格上涨,但是因受到债券本身利率及市场利率的制约,这种上涨是有限的。如果过度的通货膨胀,任何市场都不会起到保值的作用,从而导致债券市场价格的下跌。

2.4经营风险

(1)企业销售和盈余是否稳定;

(2)企业是否面临原材料、能源、电力等的短缺;

(3)员工是否有不安定情况或存在罢工的潜在因素;

(4)债券期限安排是否合理。

如果利用债券筹资的目的是新建项目,应考虑债券期限的长短,如果过短,债券期限到时新项目可能刚刚建成,还未投产,或刚刚投产,还未见效益,则还本付息出现困难;如果债券期限过长,则要付出相当多的利息,给企业还本付息带来很大压力,甚至出现危机。

(1)产品是否适销对路;

(2)主要顾客是否稳定;

(3)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否稳定。

2.5可转换债券的转换风险

可转换债券是指在发行时标明发行价格、利率、偿还或转换期限,持有人有权到期赎回或按规定的期限和价格将其转换为普通股票的债券性证券。其风险特征:

(1)转股失败。如果发债企业的股价表现不好或股市低迷,正好股价低于转换价格,投资者就会宁愿承受利息的损失,要求还本付息而不转股,这会直接导致企业的财务负担过重,资本结构变差,从而增大筹资风险。因此转换价格的设计十分重要,尤其是企业分红配股的情况应灵活调整转换价格。

(2)收益削减。因为可转换企业债券转换后,需在更多的股权人中分配收益,使每股利润稀释,减少企业收益。

2.6派生性风险

派生性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外部的其他因素的变异而引发出来的市场风险。它们通常是无法预期或无法预防的。

3企业债券筹资风险计量

债券筹资风险的计量通常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即将情况的分析判断和数据的整理计算结合进行。

债券筹资风险的计量分析常用概率分析法。由于风险与概率有直接的联系,筹资风险程度可以用概率论的方法即引用期望值、均方差和变异系数来计算。

4企业债券筹资风险分析

4.1债券利率不稳定会造成筹资风险

(1)没有恰当地估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对生产经营的长远趋势估计不足。如果按现在的情况确定的债券利率是正常的,但发行债券后,如果企业的生产经营不景气,资金利润率下降,但企业仍须按照债券固定的利率支付债息,将给企业财务上带来更大的压力。企业一旦出现财务危机,濒临破产时,债权人则有权优先索偿本息,这样就会加重企业财务危机和加速企业破产。

(2)确定债券利率时没有与企业的销售、利润指标衔接。一般地讲,当企业的销售、利润等指标比较稳定,预计未来的销售和利润将会有所增长且增资的收益率大于债券利率时,企业没有筹资风险。如果未来销售和利润收益率增长低于债券利率时,筹资将会面临风险。

4.2债券发行时机欠佳造成筹资风险

债券发行时恰逢经济不景气时期,会降低投资人的收入水平,削弱投资人的购买欲望,对债券的销售带来不利影响,难于筹到资金,面临筹资风险;债券发行时,债券的利率应该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水平,如果债券发行后,银行存款利率下调以及贷款利率下调,就会使企业发行债券筹资成本相对偏大,带来筹资风险。

4.3债券筹资顺序安排欠妥造成筹资风险

这主要针对股份有限企业。在筹资顺序上,要求发行债券必须置于普通股票融资之后,即必须先行筹措一定数额比例的股本,然后才可以利用发行债券筹措资金,并且要注意保持间隔期。如果发行时间不当或筹资顺序超前,那么必将带来筹资上的困难,为后面的筹资带来不利影响。

4.4债券发行条件考虑欠周造成筹资风险

(1)债券发行额,应考虑发行者的资格、信用、知名度以及债券的种类等因素来确定。发行额定得过高,则不仅会造成销售困难,而且对该债券发行后的流通市场的价格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带来筹资困难。

(2)发行人对综合市场形势缺乏判断会造成筹资风险。

(3)债券发行价格与票面利率相配合,来调整认购者的实际收益率,以与当时的市场利率保持一致。如果债券票面利率相对较低,而发行价格没有作到相对较低,则会造成债券难以出售,造成筹资风险。

(4)债券期限的确定与债券销售情况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期限较长,销售较困难,也会有筹资风险。

5企业债券筹资风险防范

5.1提高债券资金成本的途径

(1)合理安排筹资期限。如果企业的筹资期限和使用周期能与生产经营周期想匹配,则企业就可以避免因负债筹资而产生的到期不能支付的偿债风险。对于债券筹资来说,一般多属于长期投资,由于投资是分阶段进行的,企业可以按照投资的进度合理安排筹资期限,即通过资金占用与资金来源期限的合理搭配,用较短期的资金来满足

长期资产占用的需要,也同样会使风险保持在适当的水平,同时减少资金不必要的闲置,且能降低资金成本。

(2)注重企业信誉,提高信誉等级。企业信誉对企业的竞争地位使非常重要的,只有恪守信誉的企业才能有长远的发展。企业需要积极参加信誉等级评估,努力提高信誉等级,让企业走向市场,这样才能为在资金市场筹集债券创造条件,才能增加投资者的投资信心,有效的降低资金成本。

(3)提高筹资效率。首先是正确制定债券筹资计划,企业既要掌握债券筹资的基本法规,筹资程序,还要周密安排债券发行的数量、时间,以制定具体实施步骤,节省时间和费用;其次,要组织专人负责具体实施,以保证筹资工作的顺利开展。

5.2发行可转换企业债券,是部分企业防范债券筹资风险的一条蹊径

(1)对于可转换企业债券的发行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以避免转股失败。一般来说,由于可转换企业债券自身的优势,投资者乐于接受,发行风险不大,企业要预防的是转换失败的可能性,因此企业要选择合适的发行时机,确定合适的转换价格,此外为保护双方利益,还要制定有关赎回、回售的附加条款以及转换补贴等措施,以确保转换的成功。

(2)合理利用筹集资金,正确选择投资项目。无论在可转换企业债券转换前还是转换后,企业都面临还本付息的压力,而转换后,又面临更多股东对收益的分配。因此,企业发行可转换企业债券后,要合理利用筹集到的资金投资于利润较高的项目,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收益,从而使债券人增加信心,顺利实现转换,并且避免转换后股利的稀释,可以通过配股继续融资。

参考文献

[1]杜萍,周剑杰.筹资风险与防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王化成、张新洪.现代企业筹资实务[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7.

第4篇:企业债券风险防范范文

10月16日,记者从安徽省发改委财政金融处(以下简称省发改委财金处)获悉,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公开发行45亿元企业债券申请,这是我省迄今单支融资规模最大的企业债券。

数据显示,自2000年企业债券发行实行国务院特批制以来,2006年安徽省首批获准发行企业债的3家企业——安徽省投资集团、皖北煤电集团、合肥城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就各自分别发行了10亿元企业债。据统计,截至目前,安徽省76家企业已发行780亿元企业债券。

省发改委财金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企业想要公开发行企业债券的门槛并不低。根据《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规定,公开发行企业债券的企业必须要满足股份有限公司净资产不低于3000万元、有限责任公司和其他类型企业的净资产不低于6000万元、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企业净资产(不包括少数股东权益)的40%、最近三年可分配利润(净利润)足以支付企业债券一年的利息等基本条件,且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还须符合产业选择、成长潜力及信用评级等一系列要求。

今年以来,国家为加强地方债务风险防范,更是从严审核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企业债券的发行申请,安徽省也已根据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明晰了“加快和简化审核类”和“从严审核类”两类条件的债券。

“项目属于当前国家重点支持范围的发债申请和信用等级较高、偿债措施较为完善的发债申请都属于‘加快和简化审核类’。”上述工作人员表示,诸如节能减排和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保护项目;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等都属于当前的鼓励范围。

相比之下,募集资金用于产能过剩、高污染、高耗能等国家产业政策限制领域的发债申请;企业信用等级较低,负债率高,债券余额较大或运作不规范、资产不实、偿债措施较弱的发债申请就有可能被“拒之门外”。

第5篇:企业债券风险防范范文

接下来,通胀的持续回落,和发行人企业以及银行等机构投资者都对债券市场有高度的认可和强劲的需求,都将使接下来的债券市场仍将在“细水长流”的慢牛中稳步前行。

同时,债券市场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市场规模已经今非昔比,初步实现了国务院5年前提出的“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的构想。今年,我们注意到 ,国务院关于债券市场发展的提法已变为“积极发展债券市场”。一词之差,意味着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重点,已经从过去单纯追求数量上的增长,转变为积极主动地从提升市场化程度、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完善市场机制建设等三个方面去发展债券市场。

首先,提升债券市场的市场化程度,是国家“利率市场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发行利率水平的市场化和发行程序的市场化。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发行利率的市场化。债券的发行利率视当时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债券市场利率水平而定,甚至部分债券已经突破了“利率不得超过同期居民银行储蓄存款利率的140%”的规定,如今年3月发行的11超日债(5年期),其发行利率达到了8.98%。

另外,发行程序的市场化也在积极推进之中。比如国家发改委早在2008年就将企业债券先核定规模、后核准发行的两个环节,简化为直接核准发行一个环节;再比如证监会也提出即将推出的高收益债券采取备案制。我们相信,在发行程序上,未来我国的债券市场将越来越市场化。

其次,在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上,今年我国债券市场将会有一些里程碑式的时间窗口。比如国债期货仿真交易的启动、中小企业高收益债券的筹备、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重新推出等等都有望在今年实现。

国债期货的推出有助于机构投资者通过期货市场更好地对债券现货市场提供价格发现的功能,同时有助于其控制债券的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及流动性风险;高收益债券的推出对于完善我国的利率期限结构、便利中小企业融资都具有一定的正面意义;而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重新推出将丰富我国固定收益市场的品种,同时为未来整个市场的发展打开广阔空间。

第三,市场机制的建设也是我国债券市场在中长期需要完善的一个重要方面。深化债券市场改革,需要完善债券发行、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一些不合时宜的条例和规定,以适应当今债券市场的发展。市场机制的与时俱进也是债券市场持续向好发展的重要保障。

第6篇:企业债券风险防范范文

一、公司债券概述以及公司债券的风险

公司债券是企业为了融资而发行的一种有价证?唬?是企业的一种融资手段,也是金融市场的一种金融工具。公司债券具有债券的偿还性、流通性、安全性和收益性,与其他债券相比,它还具有提高资本市场融资效率,稳定资本市场的能力,同时它也有利于改善企业资本结构、优化企业管理的效果。

公司债券它本身是一种债券,存在一定的风险。负债公司对于债券的偿还能力、信誉及自己自身资本的运作都具有不确定性,这些都增大了债券的风险因素。常见的债券风险有以下几类。

1.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公司债券的价格和收益会随市场波动变化有所变化,国家银行的汇率、利率以及商品价格的变动,都会直接影响债券到期偿还实际数量、公司债券价格和收益率等。

2.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债券发行人在债券到期时无法还本付息,从而让投资者所遭受的风险行为。一般如果公司经营不善或是其他财务重大异常都会导致还债危机,这时公司的偿还能力不足,就容易发生信用风险。

3.流动性风险。公司债券的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所持有的资产,在变卖过程中因为价格因素的不确定所遭受的损失。债券的流动性差会导致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内无法及时的以合理的价格买出债券,从而遭受到一些损失,引起流动性风险的原因一般有,公司债券期限结构设定的不合理;投资者投资理念和投资手法的不正确;金融市场发展的限制等。

4.资金使用的风险。公司债券的发行是为了融资做更大项目,这些资金必须要尽快有效地利用,不可以轻易的挪用、占有。一旦使用方向出了差错,不但完成不了原定任务,还会造成新的债务危机,增加企业风险。

二、加强公司债券风险控制体系的建设

我国目前的债券风险管控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债券信息披露不充分,市场透明度不高,投资者很难在信息公开的前提下,准确地评估出债券的真实价值和风险,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其次没有形成合理的信用评级机制,信用评级机制缺乏统一的规范,各公司的信用评级往往没有实际的参考意义。另外,对债券投资人的法律保护不健全,债券投资相对于股票来说是低风险,低回报的。但是它一旦发生危机,投资者的利益将损失严重,为此需要尽快建立一个完善的公司债券风险控制体系,保障企业和投资者的双重利益。

1.对公司债券风险实行内部控制。首先,将风险防范融汇到企业文化中去,风险控制不应该只是风险管理部门的责任,它需要整个企业从上到下的关注和维护。每个人在工作中有意识的回避风险,自觉的预防风险,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风气。其次风险控制委员会一定要切实发挥作用,对于公司董事会的决议、制度、风险控制流程、风险监督控制体系等进行细致的梳理,各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风险防范的管控。定期的向董事会报告风险管理的状况,及时对潜在风险异常做出判断,建立风险信息数据库,在公司相关规定下,保证各部门风险管控信息的畅通。最后,建立一个风险评价体系,通过各部门内部自我评价,风险管理部门实施有效地风险控制评估以及内部审计的独立评价将这些方面有机的结合,形成信息的共享,达到预防风险的效果。

2.对公司债券风险实行外部监控。我国当前的公司债券的信息披露还欠缺一定的透明度,投资者对于债券发行企业的信誉还存在一些质疑。所以改革公司债券的发行程序,适当的放松对公司债券一些流程,这样会有助于投资者选择购买。随着大众对投资理财知识的不断了解,公司适时的引入注册制度,这将有效地促进企业债券的发行。此外,完善公司债券运行化机制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规范公司债券发行的信息披露,发行人在信息披露时应该要公开接受咨询,确保信息的真实有效,同时将尽量多的信息传达给投资者。

其次,就是建立投资者保护机制,维护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投资者对于公司债券的购买,是需要投入较多资金的,如果能够将保护性条款作为标准写入公司债券的契约中,这对于企业和投资者都将是极大的保障。还可以通过规范债券人的资格,由于保荐人和发行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利益关系,所以,保荐人应该回避,债券人最好是由律师事务所担任。企业设立自律组织,从法律和制度的角度对公司债券风险防控进行监管和补充,从而保障企业和投资者的双方利益。

第7篇:企业债券风险防范范文

[关键词]准市政债券;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风险

一、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需求和效应分析

(一)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需求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庞大,工程的投资额往往超出了一个城市的年度财政收入,而且建设周期较长,是一般税收无法支撑的,因此需要多种融资方式加以保证。目前,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依靠政府财政、银行贷款、企业自筹,债券融资占基础设施投资额不足3%。而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额中,基础设施债券融资占1/3左右。例如1989年美国州和地方的资本支出中只有20%依靠当年税收,大部分(55%)资金来自借贷(Cranford,1992)。如果禁止债务融资,此类工程就很难开工,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数额就会低于社会最优水平(Peletier,DurandSwank,1997)。所以这类工程可以主要依靠包括证券化在内的金融运作。我国基础设施资产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企业大都是国家骨干企业,投资收益的可预测性强且相对稳定,并能够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所以基础设施支持证券的违约风险比较低。因此从投资者角度看,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需求也是乐观的。

(二)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效应分析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实际上等于把不能分割的基础设施资产变成可分割的资产,把不可移动的基础设施转化为可流通转让的有价证券。这一方面为一般投资者提供了共享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收益的机会;另一方面通过把社会短期货币资金转化为长期稳定的资本金,也扩大了社会的投资渠道。作为一种融资工具,其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首先,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可以集中社会闲散资本,弥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短缺,缩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回收期,回笼资金用于新的市政建设,从而实现市政建设的良性循环和滚动融资。其次,由于资产证券化实现了破产隔离,将项目现金流的风险与建设企业的风险分离开来,与发行普通的企业债券相比,提高了债券的信用等级,降低了融资成本,而且审批手续没有那么繁杂。最后,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还有利于扩大投资渠道,缓解社会资金投资难的难题。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有政府信誉作担保,投资风险较小,收益又比国债略高,是社会资金稳健的、理想的投资渠道。

二、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尝试——“准市政债券”

我国1995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28条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因而无法通过发行市政债券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在地方政府所筹集到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难以满足实际需要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积极寻求替代性的融资方式,在现行法律体系下,如何通过金融创新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资金难题?近年,一些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证券化方面进行尝试并取得了局部的成功。在这些尝试中,“准市政债券”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准市政债券”是指那些由和地方政府有密切关系的企业发行,所募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债券。名义上虽是企业债券,但发行单位是政府直属企业(实际上相当于政府部门),政府也提供了事实上的隐性担保,具有相当程度的市政收益债券性质,属于“准市政债券”。这一融资方式在一些城市已经得到了运用(娄涛,2004)。

从这些城市的实践可以看出,“准市政债券”呈现出如下主要特征。

1.完全按照企业债券的流程操作。尽管准市政债券募集资金的投向是那些投资额大、回报期长、带有公益性特征的市政项目,与一般的企业债券差异很大,但从债券的设计、审批到发行、流通与清偿,其模式和企业债券是一样的。

2.具有明显的政府行为特征。地方政府一方面在债券发行计划上给予发债企业极大倾斜,另一方面为发债主体提供诸如隐性担保、开发许可和税收优惠等各种政策。一旦出现兑付问题,地方政府有强烈的责任代为清偿。因此,准市政债券的发行并不是纯粹的企业行为,它带有很强的政府行为。

3.信用级别高,筹资成本较低。以地方政府信用作为最终保障的准市政债券在信用级别方面具有相当优势,再加上大型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提供的直接融资担保,所以信用级别比较高,使得准市政债券的融资成本低于一般的企业债券。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一方面中国地方政府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而另一方面市政债券的发行存在法律保障。因此可以预计,随着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市政债券借助资产支持证券的形式出现,满足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需求,将成为近期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三、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运作

基础设施证券化主要以基础设施的未来收费所得而产生的现金流收入为支持发行证券进行融资,又称为基础设施收费证券化,为保证现金流的充足和稳定,应该选择城市基础设施中有稳定、长期收益的经营性公共品着手来进行,下表给出了理论上可以通过证券化融资的公共品范畴,之前列举的“准市政债券”多属于这些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收费权质押已在各类贷款业务中得到广泛运用。1999年《国务院关于收费公路项目贷款担保问题的批复》规定,公路建设项目法人可以通过收费公路的收费权质押方式向国内银行申请抵押贷款,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收费文件作为公路收费权的权力证书,地市级以上交通主管部门作为公路收费权质押的登记部门。该批复同时规定,质权人可以依法律和行政法规许可的方式取得公路收费权,并实现质押权。所以基础设施收费权的证券化在中国是一个可以尝试的项目。其基本运作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由上图可知,基础设施收费证券化的基本运作过程是:(1)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营方(一般是当地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这类原始权益人)将与融资规模相当的一定期限的收费权转让给以资产证券化为唯一目的的特设机构(SpecialPurposeVehicle,SPV),目前该角色一般由信托投资公司或券商来充当;(2)SPV聘请信用评级机构进行资产支持证券(ABs)发行之前的内部信用评级;(3)SPV根据内部信用评级的结果和基础设施建设经营方的融资要求,采用相应的信用增级手段,提高ABS的信用级别;(4)SPV向投资者发行ABS(如信托受益证书),以发行收入支付收费权的购买价款;(5)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营方或其委托的服务人向基础设施的消费者收取费用,并将款项存入指定的收款账户,由托管人负责管理;(6)托管人按期对投资者还本付息。

四、基础设施证券化的风险及防范

(一)违约风险

基础设施收费通常是比较稳定的,但与贷款、应收款等资产支持证券不同的是它的现金流只是未来收入,而不像贷款等作为债权有合同规定,有法律保障,因此未来现金流的不足或不稳定有可能影响其本息的支付,导致违约风险。对于违约风险,可采用对策有:调高收费水平或以地方政府的城市建设资金进行弥补等。不过后者可能引发地方财政风险。

(二)公共风险

1.影响宏观调控。现阶段的市场参数还不具有充分的有效性,宏观调控还离不开行政手段。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放开将使地方的投资权进一步扩大,这使得行政性的宏观调控将大打折扣,因为地方政府完全可以绕过银行来筹集所需的建设资金。

2.影响宏观经济。通过资金供求形成的利率水平也可影响货币供应量。在大量发行基础设施资产支持证券的条件下,往往会抬升利率,利率水平的提高会挤压其他领域的资金供应,可能迫使货币当局增加货币供应量。

3.影响区域发展。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发行基础设施证券化的限制条件就越多,诸如可发债规模、信用评级、中介服务、债务管理等方面都有明显差距,这很容易导致“马太效应”,进一步拉大区域发展差距。

(三)财政风险虽然,一方面因为证券化的发债主体与地方政府有着密切联系从而降低了证券化产品的违约风险,但另一方面如果由于宏观经济波动、政策改革、项目管理不善等不确定因素而导致债券违约(Fisher,1996),那么地方政府难以置身事外。因为通过证券化融资来建设的基础设施都是地方政府决策的结果。所以,一旦发债公司不能按期还本付息,基础设施支持证券作为地方政府的或有负债可能大部分转化为地方政府的直接负债。地方政府对资产支持证券的这种“或有连带责任”,便构成了地方财政风险。

(四)工程建设、经营风险

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往往涉及大量的征地拆迁工作、大量的地下管线处理等,因此在工程建设费用及建设质量方面会存在工程建设风险。基础设施投入使用后,包括收费和成本控制在内的运营与维护管理工作都是相当复杂的,所以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导致项目效益低下的经营风险也是值得关注的。

(五)风险防范和发展建议

1.应适时进行市政收益债券发行试点,同时将发行市政债券与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制度相结合,避免扩大地区之间的差距。

2.最大限度引入市场化机制来防范和控制风险。国际经验表明,完善的信用评级和信息披露制度等市场化机制是有效防范资产证券化风险的重要手段。因此要进一步完善信用评级制度,培育信用评级机构,增强评级机构的公信力,保证评级结果客观公正;加强发起主体的财务信息披露,保证发行人准确、及时地披露一切对偿债能力和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使参与者能够及时、准确地识别风险。还要建立、健全资产支持证券的财产抵押机制、债券保险制度等事后清偿机制,以保证债务的偿还。

3.实施有效、科学的监管。为防止地方政府滥用举债权盲目扩大债务融资,促进基础设施证券化市场的良性发展,有必要加强监管,主要包括:发行主体资格审核和项目审批。不过在发达国家,一般并不对发行主体进行严格限制,因为市场化机制会把风险过高的发行主体自然排除在市场之外。鉴于此,随着市场化机制的完善,我国也应逐步取消对发行主体的严格审批制度,把能否发行和发行多少的决定权交给市场。

五、结论

1.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缺口巨大,单一的融资方式无法满足需求。考虑到目前收费权质押在各类贷款业务中的广泛运用,所以基础设施收费权的证券化在中国是一个可以尝试的融资方式,而且凭借诸多优势,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第8篇:企业债券风险防范范文

关键词:税收筹划;筹资;风险防范

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会计人员由于对税收筹划的方法与途径方面知识欠缺,导致在办理纳税申报的过程中,企业多缴或少缴税款,最终加大企业税收成本或被税务机关处罚,因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大力提倡纳税筹划对搞活我国企业经济,扶持其多种经营具有促进作用。筹资活动作为现代企业财务活动的一部分,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在企业筹资决策中,由于税法对不同的筹资方式获取资金成本的列支方法的规定不同,是在税前列支还是在税后列支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负担,进而影响企业资本成本和最佳资本结构。因此,在筹资决策中,预测资金需要量和选择筹资方式,确定资本成本和最佳筹资结构时,必须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筹资活动税收筹划有利于企业选择最佳的筹资方案和做出财务决策。

对一个企业来讲,筹资是其进行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的先决条件。企业的筹资方式一般分为负债筹资和权益筹资两种,但无论是哪种筹资方式,都存在着一定的资金成本。筹资决策的目标不仅要求筹集到足够数额的资金,而且要使资金成本达到最低。企业的资本结构是由筹资方式决定的,不同的筹资方式,形成不同的税前、税后资金成本。现代企业的筹资方式主要有:向银行借款、向非金融机构或企业借款、企业内部集资、企业自我积累、向社会发行债券和股票等。企业的筹资渠道也是多种多样,如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利用留存收益、向银行借款、商业信用、发行债券、融资租赁等。由于我国税法对不同筹资方式取得的资金成本的列支方式不同,这便为企业筹资决策中的税收筹划提供了可能。

1企业筹资过程中税收筹划的主要方式

(1)资本结构是由筹资方式决定的,不同的筹资方式,形成不同的税前,税后资金成本.企业的筹资活动,总是以提高经济利益为出发点的。筹集资金是企业运动的起点,是决定资金运动规模和生产经营发展程度的重要环节。经营管理者趋于回避风险,初始投入的资金多由自我积累的方式提供的。这样,企业的财务风险和融资成本会降低。但从纳税筹划的角度来看,企业内部集资和企业间拆借资金方式效果最佳,向金融机构借款次之,自我积累最差。从税收筹划角度来看可以选择内部集资和企业间拆借资金筹集。这是因为采用企业之间的相互融资及结算中形成这种筹资方式的企业,一般相互间是有一定关联的,因而各方必然要从各自利益的角度出发,来分摊投资而带来的利润,使税收负担达到最少。从而为企业寻求降低融资成本和实现纳税筹划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动作空间。向金融机构贷款的效果虽不及前两种方式,但企业仍可利用良好的银企关系寻求一定规模的税负减轻。我国税法规定:企业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按照实际发生数扣除;向非金融机构的借款利息支出,不高于按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以内的部分,准予先扣除。因此企业偿还利息后,应纳税所得将有所降低,而且在企业的投资生产后,出资机构实际上也需要承担一定税收,从而使企业实际税负降低。(2)借款费用的纳税筹划。按现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借款费用如果是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应当根据其发生额先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然后在开始生产经营当月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如果该借款费用属于在生产经营期间、为生产经营而发生的,应当根据其发生额全部费用化,计入财务费用。其中,与购建固定资产有关的,在资产尚未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之前,应计入所购建固定资产的价值。众所周知,财务费用可以直接冲抵当期损益,而长期待摊费用和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价值则需分期摊销,逐步冲减当期损益。因此,为了实现纳税筹划,企业应尽可能加大借款费用支出计入财务费用的份额,缩短筹建期和资产的购建周期。

(3)发行债券,可选择折价,溢价的摊销方法进行纳税筹划。发行债券也是企业常用的筹资方式。在债券各期的摊销的计算中,常用直线法和实际利率法。实际利率法与直线法的主要区别在于,直线法下,每期利息费用固定不变,债券的账面价值,在折价摊销时逐期增加,在溢价摊销时逐渐减少;而在实际利率法下,每期利息费用和债券账面价值都在不断变化,在折价时会逐期增加,在溢价时会逐期减少。正是这种差异,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提供了可能性。在折价发行的前提下采用实际利率法,在溢价发行的前提下,采用直线法进行核算。虽然说最后的摊销总额一定,但筹划之后却可达到延期纳税的目的。“延期纳税有利于资金周转,节省利息支出,以及由于通货膨胀影响,延期以后缴纳的税款市值减少,从而降低实际纳税额。”

案例:发行票面利率为10%,5年期的总面额为800,000万元的公司公司债券,债券利息在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支付,发行时市场利率为8%。

①债券的发行价格:

800000×DF0.04,10+(800000/5)×ADF0.01,10=540448+324436=864884元;

②采用直线法摊销债券溢价:

每半年溢价摊销额=(864884-800000)/10=6488元;

③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债券溢价;

④在溢价发行时,采用实际利率摊销法可以递延税款几千万元,如果把它折算成现值,则这两者间有更大的差异。

2企业筹资税收筹划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

(1)财务风险。企业为了更好地发展,会扩大筹资规模,而且从税收筹划收益角度来看。企业筹集的债务资本额越大,则税收筹划的空间越大,可能获取的筹划收益也就越多,但由此带来的财务风险也相应增大。

(2)市场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拥有自主经营权,其主要是依据市场状况进行各项理财活动,而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且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如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贷款利率、通货膨胀率等在不同的时点是不一样的,这样就可能增加企业筹资的难度及资金成本,导致筹资风险。例如:某企业通过税收筹划拟发行企业债券筹集资金,但实际操作中出现银根紧缩,筹资难度增大,此时若仍选择发行企业债券筹资,虽能获得税收利益,但筹资成本必然增加。因此,企业所处市场环境的变化影响着税收筹划方案的实施,筹划活动必须面对由此可能产生的风险。

第9篇:企业债券风险防范范文

【关键词】企业 负债问题 措施

企业负债不仅是一种财务战略与理财技巧,而且也是现代企业的一种重要经营手段。只要合理运用,就能为企业带来财务杠杆利益,从而实现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更好地提高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之目的。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则将产生财务风险,导致企业陷入困境,甚至不得不面临破产清算。

一、当前我国企业负债经营的现状分析

鉴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不断完善,我国国民经济在整体上呈现出了持续、快速和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然而,还是有一部分企业陷入到了高投入、高负债、高风险与低效益的困境,形成了经济快速增长与经济运行质量却有所下降的巨大落差,主要体现在企业进行大量举债上。当前,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将企业资产负债率是否达到50%作为衡量一家企业负债程度的标准,但我国目前一部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甚至已经达到了80%以上,可见我国部分企业已处于过度负债经营阶段。从企业负债结构比率来考虑,我国企业普遍流动负债过度,而长期负债水平则偏低。依据经验判断,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之比率一般应达到50%,但我国企业平均却为92%,超过经验标准42个百分点,可见,我国企业出现了流动负债过度。同时,长期负债率一般应保持在30%至70%之间,但我国企业却均为20%,这就证实了我国长期负债尚处于较低的水平上。

二、企业正确应对负债问题的几点措施

1. 依据企业实际选择合理的举债形式

我国企业所具有负债能力只能依据其自身情况并结合融资环境来加以判断。假如确定了应当改进负债经营,那就应当明确举债的额度,并合理地掌握负债之比例。同时,还应当考虑到借入资金所具有的来源结构。企业在进行举债筹资之时,一定要考虑到合理的举债方式与资金类别。企业应当依据借款之多少、使用时间之长短、可承担利率之大小等因素来选择各种不同的举债形式。

其一是向银行借款。这是企业举债的一条主渠道。但是,因为商业银行贷款不仅要受到资金投资之限制,而且又要受到贷款额度之制约,因此,贷款的难度相对较大,特别是一旦国家开始实施信用紧缩政策,那么首当其冲受到调控的就是那些借债大户。

其二是向资金市场拆借。主要是金融机构组织通过资金市场运作,将一部分企业的闲散资金加以集中,然后再借给短期之内急需得到资金的企业。其缺点是通过这一渠道所获得的资金普遍使用时间不长,而且拆借的资金成本偏高。

其三是发行企业债券。发行企业债券主要有企业内部发行债券和向社会公开集资等两种方式。前一种发行方式的优点是能够将本企业员工紧紧地团结起来,从而为企业的未来发展而共同奋斗,但是,缺点在于能筹集到的资金相对来说较为有限。后一种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在短期内筹集到数额比较大的资金,但是,缺点在资金的成本较高且债券到期后必须要按期予以偿还,一旦资金链不小心断裂,就会为企业带来非常大的风险,甚至造成企业破产。

其四是使用商业信用。这一方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被普遍采用,其优点在于成本低廉且相对灵活。在商业交易活动之中能够背书转让,一旦在企业资金紧张急需现款之时,又可到银行进行贴现,但其缺点在于使用时一定要有健全的经济法规与良好的商业道德。

2.切实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在举债经营时应当做到居安思危,切实树立起风险观念,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并制定出适合于本企业实际状况的风险规避措施,并及时地对财务风险加以预测与防范。具体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是要做好负债经营的预测与决策分析工作,从资金运行的起点开始控制负债风险。其次,是要对负债筹资实施计划管理。企业应当结合筹资与投资活动、生产经营活动现状来制定出负债筹资计划与还款计划,使还本付息额能够控制在货币收支的顺差之内。再次,是要建立起企业财务预警机制。企业应当动态地监控反映本企业短期与长期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依据这些财务指标出现异常变动等情况,应当及时运用相应的防范措施以规避财务风险。最后,是要建立起偿债基金。企业应当以稳健理财为原则,建立偿债基金,增强企业偿还债务之能力。

3. 建立最优化的企业资本结构

企业一定要依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对于企业最为有利的资本结构。要以最低资金成本和最小风险程度来换取最大的投资效益,从而在风险与利益之间实现最佳配合。在良好的市场环境当中,应当积极进取,对有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充分估计与准备,并适当多地借入资金;而在不利的市场环境下,应当小心谨慎,耐心地等待有利时机的到来,以此来调整资本结构,从而做到胸有成竹,有效地控制企业财务风险。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运用负债形式开展经营,对于企业和国民经济将产生双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能够弥补本企业资金之不足,从而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提高企业所具有的净资产收益率,进而提高国家的财政收入,服务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则将降低企业自身的稳定性,妨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甚至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鉴于此,企业一定要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在努力发挥负债杠杆效应的同时,应当积极降低负债风险,并且保持合理的负债运行状态,从而在最大限度上避免由于负债经营风险而造成的不利影响,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吴艳萍. 企业财务战略分析[J]. 现代审计与会计,2008(2).

[2]王玉英. 负债相关问题剖析[J]. 财会月刊(综合),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