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冬瓜高产栽培技术范文

冬瓜高产栽培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冬瓜高产栽培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冬瓜高产栽培技术

第1篇:冬瓜高产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 黑皮冬瓜;搭架;栽培技术;黄淮地区

中图分类号 S642.3.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112-01

黑皮冬瓜肉质厚嫩、细腻,备受消费者青睐。利用搭架种植黑皮冬瓜,具有通风透光性好、坐瓜率高、不易烂瓜的优点。同时免受地下害虫的侵扰,而且受光均匀、瓜色好,产品产量高、质量好,不但节约了土地资源,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有利于实现优质高产高效,一般产量可达90~105 t/hm2,实现收入10.5万元/hm2左右。

1 整地育苗

黑皮冬瓜属葫芦科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喜温耐热,根系发达,生长势强,品质优,适应性广。其生长期适宜温度为25~32 ℃,开花至结果一般需要60~70 d,全生育期为150~170 d。

1.1 选种

黄淮地区适宜种植的冬瓜品种有黑钻630、黑先锋等,其抗疫性强,品质优良、高产、抗病,耐储运,适合市场销售。

1.2 浸种催芽

浸种前先晒种2~3 h,促进种子出芽。然后将种子置入65 ℃的水中浸种,用水量以浸过种子为宜。同时倒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用药量是种子量的5%,以杀死种子表皮的病菌。当水温降到30 ℃时停止搅拌,12 h后捞出,再用湿布包好放入28~30 ℃的催芽箱内,3~4 d即可出芽。

1.3 整地施肥

黑皮冬瓜根系发达且生长期长,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疏松、排灌方便、有机质丰富的砂质壤土,最好是未种过茄果类作物的田块,以防止土传病害的发生[1-2]。然后施足基肥,基肥宜用沤制过的优质农家肥,施30~45 t/hm2、过磷酸钙750 kg/hm2+三元复合肥(15-15-15)450~600 kg/hm2,再旋耕耙平制成底宽130 cm、高25 cm、面宽80 cm的垄。

1.4 育苗移栽

黄淮地区采用营养钵育苗的时间是4月中下旬,将配置好的营养基质装入穴盘(8 cm×8 cm)内,营养基质一般用草炭或秸秆发酵后的有机物掺入适量细土组成,每穴放1粒出芽的种子,后覆盖2 cm厚细土,将播好的穴盘放好后喷1遍适量的清水,然后用塑料薄膜包好保温保湿,5~7 d就能出苗。出苗后及时揭膜并保持营养及水分,1~2 d喷1次800 mg/kg三元复合营养液。幼苗子叶展叶期及时控制水分,促进根系生长,穴盘保持见干见湿,使瓜苗稳健生长,当幼苗长到2~3片叶时即可移栽。移栽应选择根系发达、茎粗苗壮、子叶完好、无病虫害的幼苗,最好在阴天进行,以利缓苗。采用单行定植,株距55 cm,定植13 500株/hm2左右,覆土后盖地膜,并用细土将膜面压实[3-4]。

2 田间管理

黑皮冬瓜生长势强,抗病性好,易结瓜,产量高,因此适时做好田间管理,是获取高产的关键。

2.1 定植后管理

苗期水肥以控为主,防止植株营养生长过旺,若基肥不足可在植株长到6~7片叶时,结合中耕松土进行追肥,施尿素120~150 kg/hm2、磷酸二铵150 kg/hm2,并及时浇水。苗期虫害主要有蚜虫,可以用70% 吡虫啉水分散颗粒75 g/hm2,对水450 kg/hm2喷雾防治。幼苗期容易发生蔓枯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5~7 d喷1次,连喷3次。在6月中下旬当主蔓长到30 cm时,要进行插竿搭支架,搭架前先浇透1遍水,将竹竿在畦中搭成三角形架子,竹竿直径1.5~2.5 cm,长1.5~2.5 m,深25~30 cm,然后用绳子将竹竿系牢且整齐一致,再横放一排为吊瓜做准备。其作用是通风透光好,能提高光能利用率,坐瓜率高且管理方便,不易烂瓜,高产稳产。瓜秧上架后追施1次促秧肥,用三元复合肥(15-15-15)225 kg/hm2、尿素150 kg/hm2,施肥后浇水并及时中耕松土。

2.2 中期管理

6月中旬进入黑皮冬瓜管理的重要时期,结合理蔓将侧枝和腋芽抹掉之后,采用“S”型引蔓,绑蔓、整枝打杈同时进行。黑皮冬瓜以主蔓结瓜为主,在2~5节处留一养根杈,在中间15~18节处留一养瓜杈。实践证明,多留杈不仅增加了叶面积,预防早衰,提高产量和品质,而且能避免强光对嫩瓜灼伤而影响其商品性[5]。

2.2.1 授粉。黑皮冬瓜开花授粉的时间在6月底至7月初,人工辅助授粉应在7:00―9:00进行,需摘当天早上开放的雄花,将花粉轻轻涂在当天开放的雌花柱头上,注意避免擦伤幼瓜茸毛,否则易造成幼瓜黄萎而落果,每朵雄花可授2~3朵雌花,有条件的可利用蜜蜂授粉。

2.2.2 留瓜。留瓜的最佳节位是第22~30节,当幼瓜鸡蛋大小时最好留第3个瓜,其余抹掉。

2.2.3 整枝。当坐瓜节位后长20片叶时需打顶,并保留以后再生出的侧枝,以此更新老叶,使瓜保持旺盛生长状态。

2.2.4 追肥。7月上旬随水追1次肥,追硫酸钾150 kg/hm2、磷酸二铵150 kg/hm2、尿素75 kg/hm2。7月中旬果实进入迅速膨大期,为满足植株对水肥的要求,需随水追1次膨瓜肥,施硫酸钾225 kg/hm2、磷酸二铵225 kg/hm2。在水分管理上要保持畦面见干见湿,多雨季节防雨排涝。

2.2.5 防治病虫害。此期病害主要为疫病和一般真菌性病害,可用60%百泰(咪唑・代森联)450 g/hm2对水750 kg/hm2喷雾,在每天10:00―11:00连片施药防治效果最好[6]。虫害主要有白粉虱、蚜虫、斑潜蝇等,可用22.4%亩旺特(螺虫乙酯)450 mL/hm2对水750 kg/hm2喷雾防治。

2.3 后期管理

8月是黑皮冬瓜生长的高峰期,黑皮冬瓜个头大、生长快,这时要用较宽的布条将瓜柄系牢固定在支架上,也叫吊瓜。为了预防瓜越长越大压倒支架而影响生长,植株生长后期一般不再追肥,可用0.2%磷酸二氢钾+0.5%尿素水溶液进行叶面追肥补充营养。并挖排水沟雨天注意排水。9月下旬黑皮冬瓜进入成熟期,这时停止一切药物使用。

3 适时采收

当瓜毛脱落、皮色变老,开始变硬时,将瓜带瓜柄一起剪下来,注意轻拿轻放,避免瓜面受到机械伤害而影响商品性能。

4 参考文献

[1] 骆焕彬,易文红,卢文佳,等. 特黑杂交黑皮冬瓜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07(8):22-23.

[2] 黄智福,王福春.台湾黑皮冬瓜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13):98.

[3] 孟燕.鲁南地区黑皮冬瓜早春大棚高效栽培技术[J].蔬菜,2014(11):48-49.

[4] 傅启海.黑皮冬瓜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2(12):210-211.

第2篇:冬瓜高产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冬季温室黄瓜;高产;栽培技术

目前谯城区设施蔬菜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日光温室黄瓜的栽培面积发展更为迅速。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提高谯城区温室黄瓜栽培的产量和效益,已是谯城区设施蔬菜生产中的重要问题,现将冬季温室黄瓜的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精选品种

根据谯城区的气候条件选择抗病、耐低温的品种;根据当地的消费习惯或生产的黄瓜销往城市居民的消费习惯选择黄瓜是否密刺、颜色深浅、把柄的长短等特征,选择适销对路的品种;根据茬口选择品种的属性,一般越冬茬栽培应选择耐寒性强、早熟、早中后期产量均高的品种,冬春茬栽培应选择苗期耐寒性强、早熟前期产量高的品种,秋冬茬栽培应选择苗期耐热、结瓜期耐低温的中晚熟品种等。谯城区目前种植比较多的是冬美-2、冬棚巨峰、冬冠等品种。

2施肥整地

施足肥料是高产的基础,正常情况下施尿素1 500kg/hm2、硫酸钾4 500kg/hm2、标准磷肥2 500kg/hm2、钙肥2 700kg/hm2、镁肥500kg/hm2、有机肥150t/hm2,以上肥料除磷、镁、钙肥全部作为底肥一次性施入外,氮、钾肥留1/2在黄瓜结瓜期进行追施。整地一定要精细,一般黏土或两合土整地做垄时,垄高15cm左右即可;如果是沙土地,做垄时一定要做高垄,一般垄高25cm以上,以利于排水降低土壤湿度,促进黄瓜根系的生长[1,2]。有条件的利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栽培更好,在黄瓜定植行上按行距开沟,沟深25cm,宽60cm,在沟内填入25cm厚的作物秸秆,可以是新鲜的玉米秸秆、麦秸等,然后踏实,这样不仅节省肥料、改良土壤,而且增产效果明显。

3田间管理

在正常苗期管理的基础上,在营养土中适量加入氮、磷、钾速效肥,能促进壮苗,增加雌花的形成。根据多年的实践,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4份、肥沃的非菜园土6份配成的营养土中,添加尿素300g/m3、磷酸二铵1.5kg/m3、草木灰5 kg/m3,能促进壮苗,促进雌花的形成。在黄瓜苗期,温室内增施CO2气肥,使白天棚内CO2的含量达到800~1 500mg/kg的浓度,可增加黄瓜前期和中期的雌花数,增加产量。黄瓜苗期在防治病虫害时使用烟雾剂,能有效地增加CO2的浓度,也具有促进雌花增多、减少雄花的作用。利用揭盖草帘的早晚来控制日照时间的长短,创造短日照,一般日照时间每天8~10h,有利于雌花的形成。一般上午温度23~26℃,午后22~30℃,前半夜16~18℃,早晨8~10℃,昼夜温差为8~15℃,有利于雌花的形成[3,4]。

4水分管理

土壤湿度70%~80%时,有利于花芽的分化和雌花的形成,比土壤湿度90%以上时雌花多1倍以上,比土壤湿度40%以下的条件下雌花多2~3倍。因此,在育苗时土壤湿度要控制在80%左右,定植后土壤湿度要控制在70%~80%,以促进花芽的分化和雌花的形成。一般根据黄瓜的生长情况,当卷须呈弧状下垂,叶柄和茎之间的夹角超过45°,中午叶片有下垂现象,此时应该浇水,宜安排在连续晴天的初期。浇水要考虑水温,一般地温与水温的差要小于4~5℃,大于此温差对根系生长不利。因此,应选择上午10时左右进行浇水。采取膜下浇水,在宽行里覆秸秆,以减少水分蒸发面积,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早上揭帘后,棚内温度在10℃以上时,进行短时通风,然后关闭通风口,温度升到20℃时,继续通风降湿,到棚内没有雾气时,关闭通风口进行升温,进行温度正常管理。

5植株管理

在植株缓苗进入正常生长期后,要及时整枝打杈、摘除瓜须,正常情况下,叶片的功能期为70d左右,之后开始老化、黄化,不但失去光合功能,还要消耗许多能量。因此,对于功能期超过70d的叶片,要及时摘掉,以减少不必要的营养消耗,并有利于通风透光,减少病害的发生。在黄瓜4叶前喷施50~80mg/kg的乙烯利,能有效控制徒长,促进花芽的分化,增加雌花的比例。

6病害防治

温室黄瓜的主要病害为霜霉病、细菌性病害、灰霉病,这几种病有时单发、有时混发[5],防治时应注意区分,防治霜霉病可选择霜霉威、甲霜灵、冠菌清等防治;灰霉病可选灰霉净等防治;细菌性病害可选冠菌清、DT、细菌灵、农用链霉素等防治,在阴雨、雾、雪天气或晴天浇水后,采取烟熏或喷粉防治效果更佳。

7参考文献

[1] 马长云.冬季日光温室黄瓜超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08(1):35.

[2] 薛世库,张胜菊.冬季日光温室黄瓜高产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08(3):17,26.

[3] 钟松林.日光温室黄瓜高产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02(4):44-45.

第3篇:冬瓜高产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 黄瓜;越冬茬;栽培技术;日光温室;苏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64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4-0097-02

苏北地区越冬茬黄瓜主要采用日光温室进行种植,生长周期为8~9个月,产量可达345 t/hm2以上,产值高达123万元/hm2以上,效益达91.5万元/hm2以上,成为当地蔬菜主导产业之一。但越冬茬黄瓜在生长期间容易受到冬季低温寡照、病虫害严重等不利因素影响,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黄瓜的生物学特性

黄瓜是葫芦科一年生蔓性植物,根系浅,须根多,茎方型中空,叶掌状,五角形,浓绿或黄绿色,黄瓜属异花授粉作物,雌雄同株,但具单性结实现象。

1.1 温度

黄瓜是典型喜温植物,最适光合作用的室温25~32 ℃。白天最高温度不得超过35 ℃,夜间最低温度不得低于10 ℃,在10 ℃以下时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产物的运转及受精等生理活动都会受到影响,甚至停止;低于5 ℃,黄瓜将发生生理冷害、冻害甚至整株死亡[1-2]。黄瓜对地温要求较严格,生育期间黄瓜最适宜地温为20~25 ℃,最低温度约15 ℃。

1.2 光照

黄瓜属短日照作物,但不同品种对光照反应亦不同。一般中晚熟品种属中光性或长日性,在较长或较短日照条件下均能开花,适于设施栽培。黄瓜为瓜类蔬菜中较耐弱光的一种,最适光照强度为2万~6万lx,设施种植品种光补偿点最低为2 000 lx,但在生长期间,如出现连续低温阴雨,易徒长和大量化瓜,充足的阳光有助于提高产量和质量,在设施栽培中尽量延长光照时间。

1.3 湿度

黄瓜生长适宜的土壤湿度为持水量的60%~90%,在苗期为60%~70%,成株期为80%~90%;黄瓜的适宜空气湿度是60%~90%,可以忍受95%~100%的空气相对湿度。但是空气湿度相对大时很容易发生病害,造成减产[3]。黄瓜怕旱、怕涝,必须经常浇水才能保证黄瓜正常结果和高产。但一次浇水过多又会造成土壤板结和积水,影响土壤透气性,特别是深秋、隆冬、早春季节。

1.4 土壤

宜选富含有机质、中性或偏酸性的肥沃土壤种植。在pH值5.5~7.2范围内都能正常生长发育,但以pH值6.5最适宜。pH值过高易烧根死苗,发生盐害;pH值过低易发生多种生理障碍,黄心枯萎;pH值4.3以下不能生长。

2 越冬茬黄瓜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

要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水资源条件、农民的种植习惯以及市场需求来确定。在苏北地区,特别是有20多年种植历史的新沂市,越冬茬黄瓜的种植面积较大,在品种选择上,常规的越冬茬黄瓜品种有密刺黄瓜、油皮黄瓜、水果黄瓜[4]。密刺黄瓜的代表品种有以色列沙龙、寒秀、园春2号、园春3号、津优35等津研系列;油皮黄瓜的代表品种有日本的绿星节成、全盛节成、太郎节成、银轨节成;水果黄瓜的代表品种有以色列的萨瑞格(R-454)、4685、9976等。这些品种通过多年的种植,其抗逆性、丰产性和效益表现较为突出。

2.2 种子处理及催芽

越冬茬黄瓜因连年重作,要用高抗重茬的南瓜根代替黄瓜根。其种子处理及催芽应从黄瓜和南瓜的种子2方面着手。播种前先将黄瓜和黑籽(白籽)南瓜种子在太阳下晾晒2 h,再根据播种时间分别对种子进行催芽。催芽可采用温汤浸种、高锰酸钾等方法消毒杀菌。黄瓜种子用55 ℃热水(用水量为种子的3~5倍)浸泡15 min;黑籽南瓜用70 ℃热水浸泡20 min。其间搓洗3~4次,任水温冷却至30 ℃,继续浸泡12 h后,在28~30 ℃条件下,黑暗催芽16~24 h即可。

2.3 育苗土的准备与消毒杀菌

合理选择无菌土,用未种过蔬菜的大田土与腐熟的有机肥按6∶4混匀,并按苗床土100 kg加入杀菌剂金雷20 g和适乐时10 mL一起拌土过筛混匀,可避免苗期病害发生。

2.4 播种

黄瓜和南瓜的播种时间要根据不同的嫁接方法来确定,目前最常用的嫁接方法为靠接法,注意此法黄瓜播种要早于南瓜,最好使用基质育苗,在拱棚内播种[5]。待黄瓜子叶展平后,开始浸南瓜种并催芽,南瓜种子胚根长至0.5 cm时,播种在直径12 cm的苗钵里,钵土要求肥而疏松,土量为苗钵的70%左右。黄瓜心叶直径长至1 cm、南瓜出苗后第1片真叶半展时,为嫁接的适宜苗龄;同时要注意温度的调控,一般情况下白天温度控制为25~28 ℃,夜间温度控制为16~18 ℃。当光照不足时要及时补光防止徒长。如果2种苗嫁接适宜苗龄不遇,可以通过调温和控湿使其相遇。

2.5 嫁接

运用靠接法嫁接越冬茬黄瓜,一是要使嫁接切口切面吻合后,用嫁接夹固定,假植到营养钵中,按苗床的宽度排好且浇足水,并扣好拱棚;二是嫁接操作应一气呵成,并注意刀片的清洁;三是操作时要细心,不损伤瓜苗;四是向营养钵内浇水时,水不得灌入嫁接接口处,填营养土不得埋没接口;五是嫁接苗要随嫁接随放入苗床随扣拱棚保湿。

2.6 嫁接苗的管理

2.6.1 温湿度的调节。黄瓜嫁接口愈合的最适温度为25~27 ℃。嫁接后3~4 d内,白天温度控制在24~28 ℃,最高不超过30 ℃;夜间温度控制在18~20 ℃,最低温度不低于15 ℃。嫁接后5~10 d,嫁接苗伤口基本愈合,白天温度可降至24~25 ℃,夜间温度降至14~15 ℃,昼夜温差应保持在10 ℃左右。嫁接苗栽植要随栽随扣拱棚,栽植后3 d内不能放风,保持拱棚内湿度达到90%以上,3 d后开始通风,起初通风量要小,以后逐渐加大。放风后如发现秧苗萎蔫,应立即关闭风口。9~10 d后伤口已完全愈合,可正常管理。

2.6.2 遮荫。嫁接后,要及时遮荫。嫁接3 d内,一般每天9:00开始遮荫,17:00后揭草苫见弱光。遮荫总的原则是发现秧苗萎蔫立即遮荫。3 d后逐渐减少遮荫时间,一般7 d后不再遮荫,进入正常管理时期。

2.6.3 南瓜砧木心叶的剔除。嫁接前,南瓜心叶虽已剔除,但在嫁接后,如南瓜生长点长出真叶要及时摘除。

2.6.4 及时断根。嫁接8~10 d后,黄瓜的第2~3片真叶已经展开,用刀片割断黄瓜苗根部以上的茎,下刀位置在嫁接刀口下0.5 cm处,断根后随手拔出黄瓜根。断根后5 d左右,黄瓜接穗已长到4~5片真叶时就可以定植。

2.6.5 低温炼苗。定植前5 d,进行低温炼苗,白天温度降至15~20 ℃,夜间降至12 ℃左右,增强其抗寒能力。

2.7 栽培管理

2.7.1 整地作畦。使定植行尽量水平,便于定植后施肥和灌水。①施足底肥。对于地温式日光能温室,第1年施腐熟有机肥225 m3/hm2左右,第2年及以后年份适量减少到150 m3/hm2,但要多施杀菌剂。②深翻土地。一般深翻到35 cm以下并耙匀。③作畦。一般应作南北畦,同时要根据棚内的地下水位情况确定是高畦还是低畦,若地下水位较高,应采取高畦种植。

2.7.2 定植。采取大小行定植,大行70~80 cm,小行50~60 cm;株距30~35 cm,定植4.2万株/hm2左右,可据品种特性对栽培规格进行适当地增减;同时要选择晴天带水栽植,在缓苗期间发现死苗、病苗,要及时补栽,然后开始覆盖地膜,覆膜时要将设施内的所有地面全部覆严。

2.7.3 覆盖地膜。在选用薄膜时要针对设施内黄瓜进行越冬生产的要求,大垄覆盖选用0.007 mm厚的透明膜,在小垄选用0.02 mm厚的黑地膜,以达到提高地温、降低湿度、控制杂草的目的。

2.7.4 整枝。①吊蔓。定植后,在植株长到50 cm高、6片真叶、植株龙头出现倒伏现象时开始吊蔓,用尼龙绳一头系住钢丝,另一头系在黄瓜苗上,注意拴成活结,松紧适度。②除卷须。卷须一般比雌花出现早,容易与雌花争夺养分,尤其是黄瓜龙头部位的卷须,应及时掐掉。③除侧蔓。黄瓜以主蔓结瓜为主。对侧蔓应全部摘除,但黄瓜吊蔓前,去除侧蔓不能过早,因为还要利用侧蔓上的叶片制造养分,以供给根系生长。可在侧蔓长到5~6 cm时将其摘除,黄瓜吊蔓后,对主蔓上萌发的侧芽要及时摘除。④摘除老叶。落蔓前及时将植株下部老叶、病叶摘除,但摘叶不能过度,以免影响果实和植株的生长,正常情况下,每株应保持12~16片功能叶即可。⑤适时落蔓。越冬茬黄瓜生长期较长,茎蔓较高。落蔓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落蔓适时,当植株长到180 cm左右,接近吊绳所用钢丝时进行。把茎蔓落下50 cm左右时再系好,尽量保持瓜蔓“龙头”上齐,北高南低,其落差约为20 cm。一次性落蔓不要太多,使叶片均匀分布,互不遮挡便可。二是选择晴天落蔓,落蔓前3 d不要浇水,且待气温升高茎蔓变软后进行。要顺着茎蔓的弯向引蔓下落,盘绕茎蔓时,要随着茎蔓的弯向把茎蔓打弯。三是瓜蔓不触土壤,更不允许将瓜蔓埋入土中。四是抑强扶弱,把植株生长势强的瓜秧适当下缩,减弱生长势;生长势弱的瓜秧落蔓少些,适当上提,促其向上生长。五是落蔓后及时喷药,要喷施链霉素与百菌清等药液1次,以防止病菌从伤口侵染引发茎叶病害,并且落蔓后的2~3 d内,适当提高棚室内的温度,以促进茎蔓的伤口愈合。

2.8 水肥管理

越冬茬黄瓜需肥水量较大,要根据生育期、产量、长势、气候等因素适当追肥。要做到冲肥与喷肥结合、化肥与生物肥结合、小水与大水结合。

2.8.1 水分管理。低温时期黄瓜生长缓慢,需水量小,一般情况下10 d左右浇肥水1次。深冬期间温度低,光照弱,浇水时间一般间隔15 d左右浇1次,只能在小沟内浇小水。开春后进入3、4月,气温回升,需水量增大,上水次数与浇水量要大,6~8 d上水1次,并且膜下整沟浇水。

2.8.2 追肥管理。肥料一般随水冲施,要施容易被黄瓜吸收的肥料,各种肥料应配合使用。在结瓜早期每次追肥量较少;进入盛果期,可搭配追施氮、磷、钾配比为5∶3∶7的不含氯复合肥450~750 kg/hm2,结瓜中后期视生长情况等调节用量与配施有机肥,以提高黄瓜品质,防止早衰。

2.9 温湿度管理

进入结瓜期后,设施内温、湿度要尽量满足最适要求。进入深冬季节,温室内最低气温要在10 ℃以上,灌溉水温也要在12 ℃以上。将湿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开春后4月底前,设施内气温不能长期处于32 ℃以上高温,以防止病毒病的发生。另外,在加大通风量的同时,还要保证温室内75%以上的相对湿度。

2.10 蘸花防化瓜、病瓜

深冬季节遇低温、连阴、雪天,为防止化瓜、病瓜,可用氯吡脲醮花处理,进行保花保果。同时加入定量适乐时、万霉灵等药剂,可有效防治灰霉病危害。

3 参考文献

[1] 李凯琴,李永宏,张花.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3(5):80.

[2] 欧阳文.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3(5):175,228.

[3] 杨红娟,邹小斌,刘小娟.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综合配套管理技术[J].西北园艺:蔬菜,2011(3):10-11.

第4篇:冬瓜高产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冬瓜;宏大1号;施肥水平;产量;化瓜

冬瓜在浙江省象山县栽培面积较大,也是该地区菜农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但在生产中经常出现施肥过量或施肥不平衡现象,既造成冬瓜产量和品质不高,又造成肥料的浪费。2009年浙江省象山县丹东街道农业技术推广站开展的“冬瓜新品种‘宏大1号’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经象山县科学技术局立项实施后。为探索不同施肥水平对宏大1号冬瓜经济性状的影响,特进行此试验,以期为宏大1号冬瓜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宏大1号冬瓜,由象山县丹东街道农业技术推广站、象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共同育成。商品有机肥由象山龙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生产,含N 8.2%,P2O5 3.5%,K2O 3.9%;尿素(N 46%)、过磷酸钙(P2O5 16%)、硫酸钾(K2O 48%),在丹城市场购得。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4级施肥水平即4个处理,1级:每

667 m2施商品有机肥18 kg、尿素1.8 kg、过磷酸钙2.4 kg、钾肥1.2 kg;2级:667 m2施商品有机肥12 kg、尿素1.2 kg、过磷酸钙1.8 kg、钾肥1.2 kg;3级:每667 m2施商品有机肥6 kg、尿素0.6 kg、过磷酸钙1.2 kg、钾肥0.6 kg,每个处理施肥时对相同水量;以不施任何肥料为空白对照。商品有机肥、磷肥、钾肥均作为基肥,翻耕后在细耙前一次性施入,充分入土。尿素为追肥,分4 次进行,第1次在植株成活6~7 d后对水施用;第2次在坐果前施;第3次待幼瓜长至4~5 kg时穴施;第4次在定瓜施,4次用肥比例为5∶25∶50∶20。小区面积40 m2,东西向,四周设保护行,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

1.3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09年3月25日在象山县丹东街道中家河村袁宝全承包田里进行,前作水稻。采用小拱棚地膜覆盖育苗,4月15日定植,定植苗龄21 d(2叶1心),定植前7 d进行通风炼苗。双行“品”字形种植,株距0.9 m,每个小区种植冬瓜9株。定植时覆盖窄幅薄膜(0.6 m)。其他管理同常规。田间定点观察瓜蔓生长及化瓜情况。8月21日采收,实测成瓜个数、单果质量和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肥水平对产量性状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2级施肥水平下小区结瓜数最多,达9.7个,单果质量较大;1级施肥水平下单果质量最大,为43.6 kg。综合来看,2级施肥水平下的产量最高,1级次之,3级为再次之,空白(CK)最低,4个处理折合667 m2产量依次分别为6 761.7, 5 597.8,5 426.0,2 766.4 kg。

2.2 各施肥水平瓜蔓生长情况观察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施肥水平下,宏大1号的瓜蔓长势表现不同。在1级施肥水平下,苗期生长较好,坐瓜期开始表现过旺,定瓜后更旺,后期仍有过旺表现;2级施肥水平下,整个生育期瓜蔓生长正常,且不早衰;3级施肥水平下,生长后期植株出现早衰。

2.3 各施肥水平对化瓜的影响

生产上,化瓜对冬瓜产量的形成影响重大,尤其是前期出现的化瓜。从表2看,1级肥料处理的化瓜最为严重,平均每株达到1.44个,其次是空白对照(CK)为0.84个,2 级与3 级基本接近,分别为0.77个和0.66个。因此,前期肥料丰足,以致瓜蔓旺长,或者肥料欠缺,造成瓜蔓生长弱势,均会引起化瓜。

3 小结

宏大1号在本试验设计的不同施肥水平下,以2级(667 m2施商品有机肥12 kg、尿素1.2 kg、过磷酸钙1.8 kg、钾肥1.2 kg)施肥水平下的产量最高,说明2级施肥水平可以满足其冬瓜整个生长期的生长需要。1级(每667 m2施商品有机肥18 kg、尿素1.8 kg、过磷酸钙2.4 kg、钾肥1.2 kg)施肥水平下,瓜蔓生长过旺,前期化瓜严重,影响坐瓜,产量降低。3级(每667 m2施商品有机肥6 kg、尿素0.6 kg、过磷酸钙1.2 kg、钾肥0.6 kg,)施肥水平下,植株后期出现早衰,单果质量不理想,产量不高。

参考文献

[1] 温庆文,钟霞,鲍卫东,等.架冬瓜的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5(2):6-7.

[2] 李贞霞.冬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西南园艺,2001,29(3):27.

[3] 陈君茹.麦茬冬瓜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5(5):12-13.

Effect of Fertilizer Level on Economic Characters of Hongda No.1 Wax Gourd

ZHANG Ruixiang1, LI Fangyong2, HU Lingshan3

( 1.Dandong Street Agricultural Technical Stations, Xiangshan, Zhejiang 315700;

2.Xiangshan Agro-technique Extension Center; 3.Nanchang University )

第5篇:冬瓜高产栽培技术范文

1 特征特性

生长势强,喜温耐热,适应性强,全生育期

120天,丰产。植株蔓生,叶掌状有浅裂、深绿色、披白毛。雌雄同株异花,鄂南地区大田栽培5月中旬开花,花白色,雄花最早着生于4~5节,每节1朵;第1雌花着生于12~18节,间隔4~5节再现雌花,以22节左右的雌花结果最好。瓜长圆柱形,瓜型较大,一般长50~70 cm、横径20~25 cm、肉厚5~7 cm,果肉雪白色、组织致密结实、味清香,外皮青绿色披白霜,一般单瓜质量20~25 kg,最大的可达40 kg。种子卵形、白色、压扁状、有边缘,长9~10 mm、宽4.5~

6.0 mm、厚2 mm,千粒质量约80 g。抗枯萎病、霜霉病,耐日灼,每667 m2产量6 000~8 000 kg,耐运输,易于栽培管理。

2 栽培要点

2.1 土壤选择

粉杂冬瓜09-3根系发达,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为了达到高产的目的,宜选择有机质丰富、土层深厚、保肥保水力强、排灌方便,pH值6.0~6.5的壤土或砂壤土[1,2],不宜连作。

2.2 播种育苗

鄂南地区露地栽培,一般于3月上中旬在大棚内播种,4月上中旬露地移栽,7月采收。每667 m2定植400株,用种量50~60 g。

因冬瓜种子皮厚肉薄、吸水慢、出芽率低且不整齐,所以在催芽时宜先用20~25℃温水浸泡10 h,再冷水浸泡24 h,揉搓洗净沥干后用棉布包裹好,外套塑料袋扎口,置于恒温30℃催芽2~3天,部分种子露白后即可将全部种子直播到备好的大棚苗床上,育苗床用50%多菌灵10 g拌土10 kg杀菌消毒。育苗期温度,白天控制在25~30℃,夜间15~20℃。早期温度低时可用地热线增温,室温育苗10~15天。1叶1心时选晴天移植到50~72孔的基质穴盘,穴盘基质湿度控制在70%,大棚套小拱棚密闭3~5天。低温阴雨天湿度过大时苗易沤根,缓苗发新根后苗吸水力增加,每天10:00或16:00浇水。

2.3 整地定植

种植冬瓜的大田,深耕30 cm,整细耙匀,起高畦,畦宽3.0~3.5 m,沟深25~30 cm,宽40~50 cm。畦中间开沟施肥,每667 m2条施农家肥3 000 kg,或腐熟饼肥100 kg、48%三元复合肥50~100 kg,施肥沟覆土高于地面7~10 cm作成瓜苗定植行,整平后覆盖地膜。一般采用爬地栽培,每667 m2定植350~400株,每畦定植1行,株距0.4~0.5 m。瓜苗3叶1心,地表温度10℃以上时,选晴天定植。定植前2~3天用0.2%磷酸二氢钾+0.1%尿素配64%杀毒矾500倍液淋苗,带基质移栽。

2.4 田间管理

缓苗期,施稀薄粪水1~2次提苗。伸蔓期,每667 m2追施粪水加尿素3~5 kg。主蔓上留1条侧蔓,其他侧蔓摘除,在主蔓的20~25节选留1个瓜,定瓜后任其生长。花期温度过低或阴雨天须人工授粉,或用植物药剂保花坐果。当瓜秧生长过旺,坐瓜率低时,可用50%矮壮素对水8~10 kg喷雾1~2次,促进营养向瓜体转移。坐果期,看苗势追肥,667 m2穴施48%三元复合肥20~30 kg。每间隔12~15天每667 m2用40 g盖草能(吡氟氯禾灵)乳油对水30 kg除草1次,慎用其他内吸触杀类除草剂,防止产生药害。瓜坐稳后,瓜体用草或其他材料覆盖,防日灼和烂瓜。果实膨大期看长势追施三元复合肥,遇干旱,及时浇水抗旱,保证水分充足。

2.5 病虫害防治

苗床期主要病害是猝倒病、立枯病,可用64%杀毒矾(f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挂果前期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有零星疫病发生,发病初期用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600倍液喷雾防治。结果末期生长势衰弱,如果发生白粉病,可用2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 1 500倍液防治。

主要害虫有蚜虫、黄守瓜等,蚜虫宜用黄板诱杀,每667 m2于行间高于植株顶部挂黄板20~30块,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防治。防治黄守瓜可用90%敌百虫晶体6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灌根。

2.6 采收贮运

一般花后40~50天瓜身生成厚厚的白粉时采摘上市。最好在连续晴天的上午用剪刀采收,留2 cm瓜柄,轻拿轻放,避免机械损伤。冬瓜运输前先垫好稻草,搬运时小心轻放,将冬瓜倒放叠实。在阴凉、通风、干爽的条件下贮藏可保持品质45天左右。

参考文献

第6篇:冬瓜高产栽培技术范文

冬瓜为葫芦科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其根系强大,须根发达,深度50~100cm,宽度150~200cm,根系吸收能力强,容易产生不定根;叶互生,叶片宽大,掌状,5~7个浅裂,绿色,叶面叶背具茸毛,宽30~35cm,长24~28cm,叶脉网状,背部突起。叶柄明显,长14~18cm,直径0.5~0.7cm,被茸毛;茎蔓性,五角棱形,绿色,密被茸毛。茎分枝力强,每节腋芽均可抽发侧蔓,侧蔓各节腋芽也可抽发副侧蔓。

冬瓜一般为雌雄同株异花,个别品种为两性花。一般先发生雄花,随后发生雌花。雄花萼片5个,近戟形,绿色,花瓣5片,椭圆形,黄色。雄蕊3枚,在花的中央三角形排列,顶生花药,几度弯曲开裂。雌花瓣与雄花瓣相同。子房下位,形状因品种而不同,有长椭圆形、短椭圆形,绿色,密被茸毛,花柄较雄花柄短而粗,被茸毛。花柱短,柱头瓣状三裂,浅黄色。冬瓜一般靠主蔓坐瓜,侧蔓坐瓜的可靠性差。冬瓜花一般在晚上10时左右初开,翌日上午7时盛开,花瓣约经2d凋谢。

2春季栽培技术

2.1选地

冬瓜应选择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的砂壤土或粘壤土上栽培。同时应避免在前作为瓜类作物的田块上种植,最好是几年未种过瓜类作物,以减少病害的产生。

2.2播种

2.2.1播种时间。五华县春种冬瓜应选择在1月下旬至2月上旬播种,既可提早上市,又可获得高产。

2.2.2浸种催芽。浸种前须先用细砂擦洗种皮,除去粘附物,然后再将冬瓜种子浸在55℃温水中,维持稳定的温度15min,任其冷却至30℃左右,继续浸种10~12min,将浸种后的种子搓洗干净,再将种子混合湿润细沙后放在30℃左右温度下催芽,待种子露白、芽长至0.3~0.8cm时即可播种。注意在催芽过程中,应经常将种子翻动,并保持湿润,以利于出芽齐整。

2.2.3播种。冬瓜种植一般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方式。所需营养土要提前制备,可选用烤晒过筛的肥沃园土,即腐熟猪、牛粪渣,谷壳灰或椰糠等,另可加少量氮磷钾复合肥,其加入量一般以控制在0.2%~0.3%为宜,并要求细碎混均,以防伤种伤根。配置营养土时应进行消毒,每1000kg的营养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30g溶于水中进行喷洒,喷后拌匀营养土,再用薄膜覆盖2~3d后即可使用。播种前1d要将钵中营养土浇透,播种深度2~3cm,每个营养钵播发芽种子1~2粒,种子要平放或芽尖向上,播后随即盖上遮阳网或稻草等覆盖物;若遇寒潮或阴雨天气,则宜用塑料薄膜覆盖。播种后至出苗前,要注意浇水,但切勿水分过多,以防沤种烂根,只须保持土壤潮湿即可。出苗70%左右时,要及时揭除覆盖物。在幼苗破心前适当控制水分,促进根系生长;破心后经常保持营养土呈半干半湿状态,使瓜苗稳健生长。约25~30d即可移植入大田,种植前2~3d,可用10%稀薄人粪水和80%代森锌8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淋苗,做到带肥带药移植。

2.3定植

2.3.1整地。起畦种植,畦面宽2m,沟宽0.4m,畦高0.5m。在畦中央开沟条施有机肥,一般施用土杂肥15.0~22.5t/hm2、过磷酸钙或花生麸750kg/hm2。种植前施土杂肥15t/hm2、过磷酸钙450kg/hm2或复合肥300kg/hm2。

2.3.2定植。五华县生产上栽培的冬瓜品种现多为大型品种,冬瓜栽培方式一般采用单行植,于畦面中央种植,株距80~100cm,可栽植8250~9000株/hm2。冬瓜的种植密度与肥水管理水平也有关系,肥料充足、排灌方便、管理水平高,则应着重于长大果,以争取高产、优质,而不宜太密;在摘除全部侧蔓的基础上,主蔓打顶比不打顶可以密些。

2.4田间管理

2.4.1选择栽培方式。冬瓜栽培方式有地冬瓜、棚冬瓜和架冬瓜3种。结合实际,一般采用矮棚冬瓜栽培方式。以棚高0.6~0.8m、2.5~3.5m为宜。

2.4.2整蔓、引蔓和压蔓。冬瓜靠主蔓结果,但冬瓜分枝力强,应进行整蔓,在坐果前后摘除全部侧蔓,坐果后保留若干叶后打顶。冬瓜引蔓主要采取每株植株在自己的株距范围内环形引蔓,冬瓜上架后,要勤引蔓,以免断蔓。大型冬瓜在引蔓的同时应进行压蔓,在茎节下方土壤挖5~10cm浅沟,将爬地绕圈生长的1.6~2.0m的茎蔓用细土盖住。

2.4.3肥水管理。冬瓜追肥时应注意氮、磷、钾的合理配合,植株生长旺盛可少追或不追,如果叶色淡或发黄,应及时追肥。冬瓜生长前期应少追肥,植株雌花开放前后应控制水肥,1~2个瓜坐果后应重施肥,施尿素225~300kg/hm2和复合肥225kg/hm2,以后至采收前10d左右每隔15d追肥1次,追肥数量可适当减少。冬瓜进入抽蔓期后需水量较大,应灌1次跑马水,开花期一般不浇水或少浇水,果实膨大期需水量最大,应保持土壤湿润,以保证产量。

2.5病虫害防治

第7篇:冬瓜高产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屏边县;草果;栽培;管理;对策

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是姜科豆蔻属多年生常绿丛生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食用、药用、经济和生态价值,为我国重要的食品调料和传统药材。草果是阴生植物,不耐强烈日光照射,喜有树木庇荫,温暖而阴凉,雨量充沛的山区气候环境,以林木荫蔽度为50~60%,海拔650~1500米,年平均气温18~20℃,空气相对温度80%以上的亚热带林下温润而富含腐殖质的森林黄壤、棕壤的阴坡最为适宜。云南省是我国草果的主产区,其草果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80%。屏边县多雨湿润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草果的发展,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使屏边成为云南草果的主产区之一。特定的地理环境制约着草果的生产发展,导致我国草果市场供不应求,每年都要从越南等国进口一部分草果,用于补充市场。草果产业,是屏边巩固造林绿化成果,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绿色经济强县的重要产业之一,这是当地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屏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根据屏边县目前草果产业发展中暴露出的许多突出问题,为保证草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针对性措施。

1、屏边县草果产业发展的历史及现状

屏边县栽培草果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大规模的种植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当时屏边和全国一样,正从动乱年代的后期进入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初期,对经济发展的渴求,促使全县千方百计寻求发展经济的路子,但一个没有任何工业基础的边陲小县,税源极其匮乏,发展经济,困难重重。经过认真调查和筛选,发现种植草果是一个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的致富项目。因此,政府鼓励农户种植草果,信用社给予贷款支持,全县上下掀起了一种植草果的热潮。到1990年,天然林下草果种植面积达到2000多公顷,进入盛产期,平均每公顷产鲜果1650千克,年总收入990多万元。在当时,对于一个财政收入只有400多万元的小县来说,无疑是一项了不起的功绩。之后,种植面积继续扩大,草果产业的收入也在成倍增长,到九十年代中后期,靠种植草果致富的农户达3200多户,年收入4万元以上的就有380多户。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在天然林下种植草果,既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是增加了农民收入和财政税收,不利的是,对天然林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因为草果要求周围的林木具有适当的荫蔽度,多余的荫蔽度会导致草果生长不良。同时,草果周围的草本和藤本植物及幼树必须全部清除,多余的荫蔽度也必须清除,才有利于草果的生长。因此,在天然林下种植草果,必然要伐除部分树木,导致天然林内由乔木、幼树、草本、藤本等构成的复杂林层结构变成只有乔木层的单一结构,这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极为不利的。县委,县政府意识到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1996年,出台文件,及时叫停天然林下草果种植项目。文件规定:在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内种植的草果一律清除;在其它天然林内种植的草果,不允许进行管护,有多少产量采收多少,让其自生自灭;今后的草果产业在人工林下进行发展。

1997年至2001年,在人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和旱冬瓜(Alnus nepalemis D.Don)林下种植草果试验获得成功。经对比试验,旱冬瓜林下草果的产量远高于杉木林,同样的经营管理水平,旱冬瓜林下草果每公顷产量达3375千克,而杉木林下草果产量每公顷只有1607千克,前者是后者的2.1倍。究其原因,一是旱冬瓜林内空气湿度高于杉木林;二是旱冬瓜有根瘤菌,是一个很好的涵养水源和改良土壤的落叶树种,落叶作为绿肥,腐烂后,增加了土壤肥力,其根瘤菌可以固氮,补充土壤肥力。2002年,屏边县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主要树种就是旱冬瓜。屏边多雨潮湿的气候特点,使旱冬瓜生长迅速,2-3年即可郁闭成林。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增加农民收入,屏边县积极引导农户在退耕地旱冬瓜林下大面积种植草果。县林业部门每年培育草果苗1000多万株,无偿提供给农户种植。至2012年,退耕地和荒山荒地旱冬瓜造林保存面积达7355.32公顷,旱冬瓜林下草果已发展到4830公顷。

2、屏边县旱冬瓜林下草果种植存在问题

过去,屏边县在天然林下种植草果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是因为天然林腐殖质丰富,土壤肥力高,林内湿度大,农民不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甚至不需要投入什么技术,稍加管理,就可以获得很好的收成。但人工林就不同了,它的立地条件和天然林有天壤之别。旱冬瓜人工林,在造林之前,有的是农地,有的是荒山,土壤肥力低,腐殖质很少,林内湿度也比较低。但决策者、规划者和农户都没有更多地去思考过二者的区别,对草果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认识不足,导致草果种植出现很多问题。

2.1 规划不够科学合理

2004年,县人民政府决定将旱冬瓜林下草果种植培育成为全县百万亩绿色产业之一。加之,农民过去也从种植草果中得到很多实惠,因此在政府的大力倡导、林业部门无偿提供草果苗的大力支持之下,农户种植草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一时间,全县遍地开花,退耕地旱冬瓜林下种植的草果面积占到该树种造林面积的66.6%,但是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为草果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比较苛刻,特别是对空气湿度的要求就更加苛刻,如果空气湿度低,草果生长缓慢,即使能生长,也只开花,不结果。因此,草果的发展,同样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在山梁等水湿条件差,以及难以修建灌溉设施的地方,就不宜推广种植。

2.2 旱情严重,成活率低,报废面积大

草果最怕的是干旱,据统计,2010年大旱,屏边县当年新种植的300多公顷草果,基本全部报废。多年连旱,死亡面积达1893公顷,占总面积的39.19%。成活率在95%以上的只有2100公顷,仅占总面积4830公顷的43.48%,其余面积都要重新种植和补种。

2.3 技术推广力度不够,栽培技术落后

在退耕地内种植草果,农户仍然沿用过去在天然林内种植的老办法和土办法。种植时,不打大塘,不施底肥,天旱时,不浇水,导致成活率低、生长缓慢。

2.4 经营管理粗放

大部分农户在种植之后,不闻不问,任其发展,日常管理随意性大,重栽轻管的思想严重,管护投入很少。没有规范地对草果苗进行除草、扩塘、松土、培土、施肥、浇水等生产管理活动,导致产量很低。

3、加快屏边县草果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抓示范和科技培训,带动产业整体经营水平的提高

每个乡镇确定1至2名草果产业发展技术带头人,把这些带头人集中起来进行培训。以早实、优质、丰产为目标,加大县级草果科学种植和集约经营管理示范区建设力度,以示范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技术作为培训教材。再在每个乡镇建立乡级示范点和村级示范点,让农民到示范点参观、学习草果栽培、管理的先进实用技术和经验,以及丰产致富的实际例子。用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推得开的成功经验去带动和指导面上生产,全面提高草果种植和集约化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层层抓示范,促进全县草果产业向标准化、规范化迈进。

3.2 加强园地整理,抓好补植补种

对干旱造成的草果报废面积和成活率不足95%的种植面积,林业部门要继续提供草果苗扶持和技术指导,做好补植补种。一般以夏末、初秋为宜,此时雨量少、气温高、日照长、杂草生长量大、种子尚未成熟,这个时段整地有利于曝晒挖出来的空塘和土壤,达到改善土壤通透性和充分消灭病、虫、草害的目的。打塘后15-20天回塘,回塘时先填放杂草、枯枝落叶物和地表土,约占塘总深度的一半,然后用取出来的表土拌堆肥、厩肥和火烧土等作底肥,回填至呈龟背状待移植。采用盲苗移栽:一般株行距为2.5×2.5m,种植塘规格为50×50×30cm。选择生长健壮的幼苗,苗高35-40厘米,地径1厘米以上,根系8-12条,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每塘栽植2-3苗。要使苗木根系在塘中自然舒展,填土后用脚踩压实,浇水。

3.3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建设配套设施

为了提高抗旱能力,旱冬瓜林下草果种植,除了分布在阴坡、半阴坡,并且水湿条件较好的沟箐地段之外,其余的都要修建水池、水窖等灌溉设施。按目前10公顷草果园,配15立方米水池(水窖)1个,平均每个水池(水窖)加水管等附件设备共需3400元计算,全县建483个水池(水窖),需投资164.22万元,采取农户投工投劳和自筹60%,县财政补助40%的办法,按目前的经济水平,是完全可以办得到的,也是不难办到的。

3.4 加强园地管理,提高草果产量

草果的茎,分直立茎和根状茎。直立茎由横走根状茎上的叶芽生出。根状茎在地下匍匐延伸,又称匍匐茎。由直立茎基部膨大处和根状茎节间向两侧对称生出新的匍匐茎,起支撑和储蓄养分的作用。如果不做好草果园地的施肥和培土,就会造成草果营养不良。为了得到足够的养分,草果的匍匐茎就会拼命向四周扩展延伸,匍匐茎生长到一定的程度便会向上抽出新芽,次年长成新的植株,这种现象叫“散蔸”,如果“散蔸”现象出现,就意味着丛生的草果变成了散生草果。散生的草果一般很少结实,即使结实,产量也非常低。因此,草果进入成龄期后,必须及时施肥、培土和截根,并采用滴灌技术,增加土壤和空气的湿度。

为了避免“散蔸”现象的发生,每年都要进行施肥和培土,并截断多余的匍匐茎。一般在11-12月草果采收后进行,把老植株割除后,每丛施腐熟干细农家肥1.5-2公斤,钙镁磷氮等复合肥0.5-1公斤,腐植土(山基土)3-5公斤,拌匀后直接撒施于草果丛周围。并在草果植株四周1米处进行15-20cm深度的松土,截断过多过长的匍匐茎,防止“散蔸”现象发生。

第8篇:冬瓜高产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 丝瓜 高产 栽培技术

丝瓜属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原产于南洋,明代引种到我国,是人们喜爱的日常蔬菜。丝瓜所含各类营养在蔬菜类食物中较高:每100g果肉含水分92.9g、蛋白质1.5g、碳水化合物4.5g、脂肪0.1g、粗纤维0.5g、维生素C8.0mg、胡萝卜素0.32mg、钾156.0mg、钠3.7mg、钙28.0mg、镁11.0mg、磷45.0 mg、铁0.8mg,还含有人参中所含的成分――皂甙。仅蛋白质的含量就比黄瓜、冬瓜高出 1~2倍 ,钙的含量也比其他瓜类高出 1~2倍。

丝瓜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丝瓜性凉、味甘,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经络、行血脉、美容等功效,并可治疗痰喘咳嗽、乳汁不通、筋骨酸痛等病症;丝瓜独有的干扰素诱生剂,可刺激肌体产生干扰素 ,起到抗病毒、防癌抗癌的作用;丝瓜含有的皂甙类物质,具有一定的强心作用;所含丝瓜苦味质、黏液质、木胶、瓜氨酸、木聚糖等物质对人体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近几年,随着人们对丝瓜认识的提高,丝瓜的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对丝瓜栽培技术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要达到高产优质,必须采用配套的栽培技术。

1.选地、选茬

丝瓜的生物学特性为喜温暖、耐高温、高湿、忌低温。丝瓜喜肥,对土壤适应性广,应选择在向阳、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湿润、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壤土或粘壤土地块种植。要求地块3年内没有种过葫芦科作物。

2.品种选择

选择耐热性强、抗病毒病能力强、产量高、品质优的品种,如翠玉丝瓜、五叶香丝瓜等品种。

3.播种育苗

在大棚内育苗,一般于3月下旬播种,播前准备好营养钵。

3.1苗床营养土配制 可用3年内未种过瓜类作物的大田土60%与优质腐熟有机肥40%混合配制,每m3苗床土加入尿素0.5kg、过磷酸钙1.5kg、硫酸钾0.5kg,混合拌匀后过筛。每m2苗床用50%多菌灵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10g,拌匀消毒。尽量不要选用菜园土。

3.2种子处理 浸种消毒:将种子投入到25℃~30℃温水中浸泡4~6小时,再将种子表面的黏液搓洗干净。然后用0.1%高锰酸钾液浸种2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催芽:用布揉去种子表面的水珠,用拧干水的毛巾包好,置于30℃~32℃,自然通风的环境中催芽,催芽时要根据毛巾的干湿情况及时喷清水,保持毛巾湿润;播种:芽长0.5cm时播种。先将每个营养钵用水浇透,水渗下后每钵内放2粒芽种,覆土1cm厚,然后覆地膜保湿。播后苗床温度控制在25℃~30℃;苗床管理:一般播种后一周即可出苗,待小苗出现第一片真叶时,间苗1次,去除老、弱、病苗,适当追施10%左右的腐熟人粪尿液促苗生长。苗期要通风降温,白天保持25℃~28℃,夜间保持15℃~18℃,防止徒长。保持钵内见干见湿,不要浇水太多,防止沤根。定植前一周降温炼苗,白天保持20℃~25℃,夜间保持13℃~15℃。

4.定植

深翻土地30~40cm,每667m2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3000~5000kg,整平作畦,畦面宽120~150cm,畦沟宽30cm。小苗长到3~4片真叶、气温稳定在20℃左右时即可移栽,在畦面两侧各栽一行,株距40~50cm,每667m2植1500~1700株。定植后马上浇活棵水。

5.田间管理

5.1肥水管理 丝瓜生育期较长,对养分需求量大,丝瓜定植成活后5~7天,结合浇水追施浓度为10%~15%的腐熟人畜粪1~2次为提苗肥,每667m2用量为750kg,促进根系的发育和抽蔓。随着秧苗的生长,可每隔7~10天追肥一次。当开始结瓜后,必须加大施肥量,以满足正常生长和开花结果对养分的需要,每采收1~2次追肥一次,每亩施碳酸铵15kg或尿素7.5kg或三元复合肥10~15kg,追肥应结合浇水进行。丝瓜需水总量比较大,尤其在干旱期,必须及时灌水才能保证多开花、多结瓜、结大瓜。在无雨情况下,结果期间每隔5~7天浇水一次。浇水要均匀,切忌大水漫灌,雨天要及时排水防涝,以免对植株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5.2搭架引蔓 丝瓜是蔓生植物,性喜通风透光。丝瓜需搭架栽培,一般在丝瓜蔓长30cm以上时搭架,根据品种生长势强弱及分枝情况采用不同的搭架方式,生长旺盛、分枝力强的品种以棚架为好;长势弱、蔓较短的早熟品种以“人”字架或篱笆架为好。丝瓜蔓上架之前要随时摘除侧芽,将蔓引到架上,上架后及时绑蔓,采用“之”字形引蔓,使茎蔓分布均匀,提高光能利用率,以利于养分集中,促进瓜果生长。

5.3植株整理 丝瓜的主侧蔓均能连续开花结果,提高丝瓜的产量和质量,要进行植株调整。一般用先单蔓后多蔓整枝。为确保主蔓生长、结果,应除去所有侧蔓。植株爬上架后,保留必要的侧蔓。受伤、畸形、长势弱的主蔓可以打顶摘心,由健壮侧蔓取代。在整个丝瓜生育期要结合丝瓜理蔓、采收,不断疏去适当数量的雄花。丝瓜是雌雄花同节位着生,雄花数量多,为减少养分消耗,可将70%以上的雄花蕾及时除去,去雄时要谨防碰伤同节位上的雌蕾。并除去卷须,摘除老叶、弱叶,以及过密的叶片。每株丝瓜每期只选留幼瓜1~2条,选留的幼瓜要上下均匀、条型直、瓜柄粗壮不细长,同时在选留的小瓜前几个节位上暂留一个幼瓜,当选留的优质瓜长到不会破裂时再除去前面的小瓜。对结下的瓜不能任其搁置在架顶,应及时放下悬空,若瓜型出现弓形,需人工整直。

6.病虫害防治

6.1霜霉病 春末夏初高温多雨,丝瓜进入初收期后是发病高峰期,防治霜霉病的关键是抓住时机,合理用药。预防性喷药可选用百菌清、多菌灵等农药,每隔7天喷一次;发病后要加强药剂防治,防止病害迅速蔓延,尽量争取在发病初期全面喷药,可用代森锰锌或百菌清600~800倍液或多菌灵500倍液等杀菌剂喷雾防治,每隔5~7天喷一次,并把叶面和叶背全面喷湿,根据病情可连续喷3~6次。也可以选用克露、普力克、安克等药剂进行防治。病情严重的田块可先摘除病叶集中处理后再喷药。

6.2褐斑病 主要为害叶片。温暖高湿、偏施氮肥、或连作地发病重。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进行防治。

6.3猝倒病 可用敌克松300倍、百菌清800倍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溶液喷雾防治。

6.4炭疽病 可用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或多菌灵1500倍溶液喷洒防治。

6.5美洲斑潜蝇 用1.8%虫螨克3000倍液或1.8%阿巴丁3000倍液等内吸性强的药剂进行防治,注意药剂要交替使用,每隔5天喷一次,连续喷4~5次,药剂品种不可单一或多种混配;也可用灭虫灵、农地乐等含阿维菌素类药进行防治。

6.6黄(黑)守瓜 成虫可用乐斯本防治,幼虫地面撒施米乐尔或用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灌根防治。

6.7蚜虫 在蚜虫的初发阶段选用3%啶虫脒1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1%印楝素水剂800倍液喷雾防治。

第9篇:冬瓜高产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勐龙;冬季农业;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146

勐龙镇是景洪市10个乡镇中最典型的农业乡镇。也是冬季农业开发面积最大的乡镇。近年来,勐龙镇把冬季农业发展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全镇耕地总面积1217km2,有适应发展冬季农作物的水田有4343.53hm2。适合种植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作物。

1 发展现状

1.1 冬季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近3a来,勐龙镇冬季农业开发累计面积达10984.13hm2,总产量265881.85t,产值7.02亿元。其中:早稻1971.4hm2,总产量10689.7t(2.4元/kg),产值2565.5万元;冬玉米1003.7hm2,总产量4936t(2.8元/kg),产值1382.1万元;蔬菜814.3hm2,总产量 14068.9t(4 元/kg),产值5727.6万元;水果2613.2hm2,总产量167073.9t( 2.5元/kg),产值41768.5万元;黄豆23.3hm2,总产量28t(3.5 元/kg),产值9.8 万元;花生38.1 hm2,总产量95.5t(8 元/kg),产值76.4万元;豌豆8.1 hm2,总产量23.6 t(8元/kg),产值18.9万元。

1.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冬季农作物种植品种由单一向繁多发展。由往年主要以西瓜、青椒、茄子品种单一发展到现在的葡萄、无筋豆、豇豆、番茄、冬瓜、南瓜、火龙果、灯笼果、青枣等40多个品种。

提高了农作物抗灾害能力。种植模式由以前的单一品种连作到现在的多个品种轮作、间作、混作、套作,提高了复种和土地利用率。种植过程大多采用喷灌、滴灌、微喷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遮阳网覆盖栽培技术;大棚栽培技术;无纺布、防虫网覆盖栽培等方式。大大提高了作物的抗病虫害、抗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农业增效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其中大棚栽培的农作物有1098.41hm2,使用地膜覆盖、滴灌的农作物有9885.72hm2。

1.3 生产经营模式多样化

龙头企业带动型。由企业(公司)牵头发起,充分利用企业(公司)优势,在联结基地和市场的服务环节上,发挥合作社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紧密的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生产体系,以“公司+合作社+基地”为运作模式;专业大户创办型。由种植大户牵头发起,依托种植大户的管理经验及资金、技术、销售等优势进行带动,以“合作社+农户+基地”为运作模式;农户自发组织型。以亲戚或朋友自由组合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农户+农户”的运作模式。截止2015年6月,勐龙镇共有33家专业合作社。其中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有12家;农机专业合作社2家;其它专业合作社19家。企业(公司)11家;规模种植农户 9家。

1.4 作物布局合理化

全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适应了省内外消费的需要;坚持发挥地区优势,因地制宜,采用轮作,间套作等耕作方式;坚持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保护生态环境,实行可持续发展。合理布局种植作物的种类及其种植地点,兼顾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2 发展优势

2.1 自然条件优越、^位优势明显

勐龙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静风少寒,土壤肥沃。年平均气温21℃左右,年降雨量1200mm,1a分干(11月―次年5月)、湿(6―10月)2季。最低(1月)月平均温15℃以上,有利于农作物正常生长,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少,用药量少,产品质量较好;辖区内及周边农业资源无污染,水源清洁,优良的生态环境十分利于无公害和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开发。

勐龙镇地处祖国的西南端,位于景洪市西南部,北邻嘎洒镇,西北与勐海县布朗山相接,东南面与缅甸接壤,与泰国、老挝相邻,国境线长64.4km。境内的240口岸是中国进入东南亚各国的主要通道。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零关税的实施,抓住云南省“桥头堡”战略的契机,积极打造我镇冬早蔬菜、高山蔬菜等特色优势蔬菜产业带,带动勐龙镇冬季农业快速发展。

2.2 基础良好、市场广阔

勐龙镇冬季农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勐龙镇农民群众已积累了一定的冬季农业生产经验,而且冬季农业生产与其它农业产业无劳力冲突,填补了本区域长达4个月的劳作空白期;地处坝区的农户,橡胶种植面积较少,“种粮食只能解决温饱问题,经济收入还是要靠冬季作物种植”、“大春抓粮、小春抓钱”的意识已在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中形成。近年来,勐龙镇丰富的冬季农业产品深受景龙市消费者喜爱,也引来了各地收购商。其产品主要销往景龙市和国内大中城市昆明、四川、重庆、上海等地。销量逐年上升,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价格逐年提高,经济效益明显。

2.3 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

经过国家对水利设施建设的多年投入,勐龙镇水利设施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修建了总库容为86.72亿L的小二型水库10座,库容为6.3亿L的坝塘11座;修建了灌溉面积达2798.9 hm2的长180km的主灌渠26条,拦河坝16座,形成了纵横交错覆盖面广的水利灌溉网络;完成了1933.3hm2农田平整项目,项目建设内容为:田间灌溉渠系23条,总长12.4km;机耕路25条,全长16.8km;土地平整29.5hm2;修建便民桥涵42座;分水闸2077道。目前,全镇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798.9hm2,其中,保水田2436.1hm2。

2.4 补贴农机具投入到冬季农业生产

勐龙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已深入人心,补贴农机具的投入为冬季农业生产增添了新的动力,有力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近年来,完成农机购机补贴400余台。其中大型拖拉机20台、小型拖拉机89台、耕整机13台、米机50台、机引犁5台、1254旋耕机3台、机动喷雾机45台、电动喷雾机5台、大型拖拉机配套农具12套,联合收割机1台、割灌机1台、挖机4台、茶叶加工机械35台、插秧机3台、小型电动喷雾机30台、抽水机11台、旋耕机10台。

2.5 规模示范、样板带动突出高产高效

水稻百667m2核心区平均单产达531.5kg,比非项目区每667m2增产135.47kg,增幅为34.21%。水稻测土配方施肥同田对比示范项目,配方施肥区折合667m2产672.6kg,习惯常规施肥区折合667m2产631.1kg。配方施肥区比习惯常规施肥区每667m2增产41.5kg,增幅为6.58%。优质水稻基地建设项目,平均单产达587.7kg,比非项目区单产548.8kg,增38.9kg,增幅为7%。蔬菜基地完成无公害蔬菜播种面积63.1hm2,生产无公害蔬菜132kg,同比增3kg,创a值336万元,同比增26万元,使农民增收74万元,同比增12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起到了高产示范带动作用。

3 存在的问题

3.1 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低

我镇冬季农业开局零星分散,无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的产业化种植。难以形成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的大生产、大基地格局。与实现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开发存在很大差距。

3.2 农民科技意识和品牌意识不强

受传统栽培习惯的影响,加上目前在家种植农作物的大多是年长的妇女,对科学种植、标准化生产意识淡薄,接受科学栽培新技术能力差,生产和经营管理较为粗放,科技含量少,生产力低,产量、质量参差不齐,营销手段不高,未能形成品牌效益。

3.3 农业基础设施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依然脆弱

水利化程度低,节水灌溉设施普及少。导致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靠天生产”模式一旦遇到少雨干旱的冬春季节,很难实现高产稳产。

3.4 营销环节薄弱

农产品以自产自销为主,无销售规模较大的公司或经纪人介入,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等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未形成联合体,组织化程度低,无固定的营销网络。

4 发展对策

4.1 培育龙头,带动发展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其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开拓市场、配套服务的综合功能,通过龙头企业与农户的有效衔接、组合,引导基地、农户进行生产结构调整,培育或种植优质特色冬季农产品,实现冬季农作物的规模生产、深度开发和转化增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2 强化服务,提高科技含量

要把提高冬季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农民素质作为促进冬季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手段。利用简报、黑板报、标语、技术资料传单、采取专题培训、以会代训及田间地头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劳动者的科技培训力度,建立科技培训项目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培训机制,从根本上加强农民的科技意识,提高农民的素质。努力营造氛围、树立典型、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镇农民积极投入到冬季农业开发中来。

4.3 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狠抓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激发农民积极性,整合多方资金,多层次、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加强排灌设施建设;结合上级项目扶持,加强高产稳产农田建设,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4.4 树立品牌意识 创名牌特色产品

面对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要发挥农产品的质量优势,充分认识树立品牌的重要性,创建品牌,积极引进销售和深加工的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设法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积极发展种植、销售大户,很好地彰显冬季农业开发增产增收效果。努力创造出在国内外市场上有较高知名度的名牌特色产品,让勐龙镇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5 建立信息网络,增强市场功能

建立信息网络,及时向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提供科技信息,并建立专家系统,提供快速、准确的科技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