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校园欺凌规则范文

校园欺凌规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园欺凌规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校园欺凌规则

第1篇:校园欺凌规则范文

鼓励学校对“校园欺凌”采取全校范围的干预措施,如制订课堂规则,对学生行为进行限制,组建教师职业发展小组,与学生开展有关同辈关系与行为的班会活动,为欺负者、受害者及其家长提供心理咨询等。挪威于2002年通过了一个宣言,号召国家、地方政府以及家长和教师团体加入到尽快根除“校园欺凌”现象的行动中。

澳大利亚

建立了政府支持的组织和网站,如“反欺凌网络组织”和“澳大利亚无欺凌计划”,以帮助学校了解欺凌现象,为学校制订相关政策,提供教师培训的指导大纲。澳大利亚政府通过增进师生们对社会正义问题的理解来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其理论依据是:只要认识到骚扰、折磨与自己不同的人是错的,那么欺凌问题就得到解决了。

以色列

以色列为解决“校园欺凌”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要求学校建立全校范围的反欺凌政策,并对在职教职员工进行培训。以色列还对正在进行的调查和研究提供支持,以求寻找到个性化的解决办法。调查发现,欺凌现象多发生在放学后的走廊和厕所,以及教师监控不力的时间段。很多学校采取增加警力,保证照明,让父母接送孩子,休息时间在走廊上安排更多教师等办法遏制“校园欺凌”。

美国

在美国,“校园欺凌”在初中(6~8年级)阶段最严重,高中阶段逐渐减少,但依然存在,是中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学校对“校园欺凌”十分重视,每年开学时,会培训教师如何处理欺凌事件,发放指导材料。对学生也会有预防性的教育,告知他们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

日本

日本文部科学省加强了对教师进行有关“校园欺凌”的培训,增加了合格辅导员和护理员的数量,以帮助学生处理各种问题。同时,允许学校对那些给同学带来身体或心理伤害的学生停课,并为此制订了更加明晰的指导原则和程序。

法国

法国人认为自己的民族是一个有暴力倾向的民族,应该从根本上加以改进。这与世界上公认的法国人只懂得浪漫的感觉大相径庭。法国人在杜绝“校园欺凌”上作出的努力,的确是认真并且逐年有新成效的。国际上流行的暴力玩具、有暴利行为的电玩等,在法国都不受欢迎。法国人认为,小时候如果经常用玩具“模拟杀人”、用血腥解决问题,长大后难以成为爱好和平的好人,至少会远离善良与仁慈。

韩国

针对越来越严重的中小学“校园欺凌”,韩国教育部决定向一些中小学生提供免费“警卫服务”。除了警察之外,政府还动员民间保安公司的保安、体育馆协会的人员来承担“警卫”工作。只要学生向学校或教育厅提出身边保护申请,政府就会安排“警卫”到学校或特定地点保护学生。

德国

德国学校对校园里出现的恃强凌弱的“小霸王”的关注态度鲜明,打击力度也很大,其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包括美国在内的不少西方国家。在德国,对两次记过后仍不思悔改的“小霸王”,校方有权把他送到“不良少年管教部门”给予强制性管教。

对孩子传授“善良教育”是德国儿童接受人生启蒙的第一课。爱护小动物通常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很多父母都会特意送孩子小狗、小猫、小兔、小金鱼做礼物;幼儿园也会养很多小动物,由孩子们轮流负责饲养和照顾。家长和老师要求他们一方面与小动物一起游戏,一方面学会细致地照顾弱小的生命。而虐待小动物的孩子轻则受到批评,重则可能受到惩罚。这种以亲自动手喂养小动物为载体的“善良教育”,已经成为德国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2篇:校园欺凌规则范文

学校,是人的精神港湾,是应该让学生感到自由、放松和快乐的地方。然而,当种种欺凌行为不断伤害着学生甚至教师的身心健康,冲击着社会的道德底线时,我们在痛定思痛对施暴者进行谴责的同时,也不得不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年轻稚嫩的孩子变得如此暴戾?究竟谁该为这些事件负责?学校又应该怎样给学生营造一个纯净、安全的校园环境?在这个几千年来尊师重教的国度,教师何时变成了弱势人群?为什么很多教师不敢管学生了?

一、校园霸凌、校园暴力事件的成因

校园霸凌、校园暴力事件是学生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的外显,既是未成年人处于青春叛逆期,逆反心理外化的反映,也是社会问题在未成年人心里和行为中的蔓延和反映。在一些学生行为失控的背后,是家长、学校、社会道道关卡的多重失守。

1. 独生子女特殊的成长环境对其成长不利。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娇生惯养、备受宠爱,再加上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身心发育尚不完全,自我调节能力差,情绪容易暴躁失控。他们虽然心理上不成熟,但自我意识却在逐渐增强,他们在渴望得到别人认可的同时,却又偏偏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念,甚至有些青少年对施暴行为的认知出现了偏差,这是导致青少年暴力行为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2. 家庭环境的影响是校园暴力发生的根源。

有调查显示,爱欺负人的“小霸王”往往来自充斥暴力因素的家庭。还有些留守儿童因缺乏亲情的抚慰,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更接受不到应有的教育而变得飞扬跋扈。有些被打学生的父母不在身边,缺乏安全感而变得沉默寡言,这恰恰助长了暴力的气焰。有些学生由于父母的过度溺爱、纵容,使得他们缺乏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自我约束力、控制力,这些学生在人生观最需要正确塑造的时候,却没有得到及时矫正而误入歧途。

3. 学校管理不到位对校园暴力的产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传统教育中,片面强调分数至上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他们常常处于焦虑状态,身心受到摧残,以至于有些学生在茫然中学会了拉帮结伙,在欺负弱小同学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学校在管理中忽视对学生的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管理不到位,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要求学校和教师依法慕蹋不得体罚学生的要求变成了教师管理的“紧箍咒”,以至于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法律地位上反而常常处于弱势地位。

4. 社会上不良文化的影响对校园暴力的产生起到助推的作用。

正如美国波士顿维洛克学院的一位社会学家所说,小孩子们仅仅是干了社会教唆他们干的一些事情,他们不是越轨者,而是循轨者。成人世界中的做事不讲规则,处理问题简单粗暴、缺乏沟通,诸如此类的社会大环境,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成为校园欺凌、校园暴力滋生的土壤。现代传媒上的一些电影、电视剧、动画片中出现的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情节,网络游戏里大量的打斗、杀人的情境,对缺乏信息筛选能力、是非判断不明、自制力较弱的学生们来说是致命的诱惑,一旦生活中出现了矛盾,他们就会不自觉地将暴力行为模仿到现实中。

二、校园霸凌、校园暴力事件的解决办法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已经发展到令人发指的地步。毋庸置疑的是,这些频繁爆发的校园暴力事件,显然与缺乏惩戒教育有关,我们缺乏一套系统的教育惩戒制度。虽然各学校都有所谓的校纪校规,但是却没有相应的、执行性强的法律法规依据。当学生违反校纪校规甚至轻度违法的时候,除了说服教育,再没有其他在法律上授权的惩罚措施。立法、惩戒机制和教育机制的缺失,对校园暴力干预机制的滞后和犯罪成本过低,对施暴者的惩罚措施过轻,使得国内对校园暴力的处罚长期以来仅仅停留在道德层次。大部分学校在遇到校园暴力后,多数以口头警告,或者说服教育为主,这对施暴者的震慑几乎是微乎其微的,在“零处罚”的惩戒机制下,校园暴力屡禁不止。由此可见,校园惩戒机制亟待加强!

在我国,化解校园暴力,预防是捷径。而要从根本上杜绝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还是要立足教育和惩戒。

1. 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未成年学生之间的相互伤害案,反映出有的学生对他人缺乏同情心、关爱心,动辄恃强凌弱,采取暴力手段解决同学间的小小冲突和矛盾。因此,我们应切实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紧密联系中小学生的思想实际,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中小学生从小知礼仪、明是非、守规矩,做到珍爱生命、尊重他人、团结友善、不恃强凌弱。消除中小学生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的错误认识,养成他们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

2. 依法落实家长的监护责任。

管教孩子是家长的法定监护职责。父母要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尽量多与孩子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日常表现和思想状况;要注重孩子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教育孩子有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要切实加强对孩子的管教,尽量让孩子远离暴力游戏、暴力影视剧、暴力动画片;家长有责任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批评和惩罚;要落实监护人责任追究制度,根据《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未成年学生对他人的人身和财产造成损害的,依法追究其监护人的法律责任。

3. 学校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校规、校纪。

在一些恶性的校园暴力中,由于涉及的大多是未成年人,因而最终被学校采取的制裁方式也仅仅是苍白无力的警告、处分、说服教育,施暴者既没有被这样的制裁所震慑,也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失去必要惩戒功能的校园,催动了施暴者畸形心理的萌发,他们性格中致命的弱点非但没有因为制裁而消失,反而因为纵容被放大,最终酿成悲剧。所以,根治校园霸凌、校园暴力不能单靠说教。学校要努力创造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要加强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开展内容健康、格调高雅、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学校要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推进依法依规治校,努力建设无欺凌和暴力的平安文明校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注意他们可能发生的情绪变化,对可能的欺凌和暴力行为尽量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对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必须依法依规采取适当的矫治措施予以教育惩戒,既做到真情关爱、真诚帮助,力促学生内心感化、行为转化,又充分发挥教育惩戒措施的威慑作用,从而使学生明白:遵守规则是一个人在社会生存的必备品质,做了错事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接受相应的惩罚。

4. 国家应该对严重的欺凌和暴力行为建立健全的处理机制。

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法律的约束是防治校园欺凌不可缺少的一环,他们都采取了立法的形式,加大对施暴者的惩戒力度。一些必要的法律惩戒尽管不会如德育工作那样教会学生该如何变得高尚,但是可以警告学生有些事情绝对不要去做。这既是对问题少年的保护,也是对受害学生的保护。

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2016年5月9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2016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教育预防、依法惩戒和综合治理,切实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发生。

第3篇:校园欺凌规则范文

日前,教育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意见》强调,对屡教不改、多次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应登记在案并将其表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必要时将其转入专门学校就读。对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必须依法依规采取适当矫治措施予以教育惩戒。对犯罪性质和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必须坚决依法惩处。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可谓频发。校园内的暴力和欺凌问题经常见诸网络、报端等媒体,有些还造成了严重后果。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成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成以上。

校园暴力事件发生后,从公开报道的对暴力事件的处置结果来看,因恶性犯罪最终承担刑事责任的案件占比不到3成。而校园暴力事件的实施者,往往因为其未成年人特殊身份的保护,加之一些执法部门错误理解针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从轻、减轻处罚的法律规定,和稀泥般地理解为“等于不处罚”,造成了许多校园暴力事件的施暴者,往往以受到简单教育了事,最后不了了之,而其O护人也顶多担负一些民事赔偿责任。这样的处置结果,造成社会上形成了一种错误短视的认识:未成年人犯罪成本低,法律也奈何不了他们。

此次9部门联合综合整治校园暴力问题,区别不同情形,依法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尤其对于构成违法犯罪的学生,提出予以收容教养等行政、刑事处罚;对犯罪性质和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坚决依法惩处。上述措施从法律上进一步强化了惩戒力度,建立起责任制,改变了过往对于校园暴力犯罪案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未成年人“宽大无边”的不当处理方式,让施暴者得到应有的惩罚,使未成年人对法律心存敬畏,彰显了整治校园暴力的力度与决心。

现代社会是文明社会,更是法治社会。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不仅严重危害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严重破坏学校教学秩序,影响学校的教学进度及学习氛围,而且会使青少年产生错误的法律认识,沾染上不良社会风气,最终走向犯罪,危害社会。只有依法严惩校园暴力肇事者,才能让施暴者及其家长对触犯法律的严重后果有足够畏惧,从而有效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只有法律惩戒不落空,才能让未成年人逐渐树立起“犯法必被惩罚”的规则意识,产生对法律的敬畏,从而促成未成年人从小树立正确的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彻底杜绝校园暴力。

第4篇:校园欺凌规则范文

为确保春季学期开学继续抓好学校各项安全稳定工作,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是第一步,学校按照中心校转发XX市教育局《2019年春季学期开学前校园安全隐患排查紧急通知》要求,对照《春季开学季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清单》逐项自查,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日常安全管理,扎实开展安全教育,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学校结合实际对学校园安全隐患安全进行自检自查,现将安全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组织,明确职责

学校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XXX任组长,XXX任副组长,其余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担任成员,使安全工作有了组织保障。为更好地发挥学校安全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我校组织学习开学安全稳定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工作要求,明确领导小组各自的职责,组织、协调学校开学安全排查、教育等工作。做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层层压实责任,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二、开展学校全面排查整治。

学校通过对教室、食堂、厕所、围墙、栏杆、旗杆、功能室、运动场、体育设施、幼儿园教室寝室、食堂、学校周边环境、水电线路、电器开关插座等开展拉网式排查。

1、学校现价段幼儿园寝室旁和厕所前正在施工,已对施工使用的各种器械工具做好整理和摆放,加强对建筑物、用电线路等重点部位的认真检查,检查灭火器的使用有效期及配备情况,检查应急照明灯和安全疏散指示牌是否正常运行;检查灯头是否有松动,经查,学校教学楼、围墙完好无损;各功能室、教师宿舍、办公室无任何安全隐患,室内电路无破损漏电现象。

2、学校对各功能室及设施进行细致地检查,视频监控系统正常工作。学校食堂内部设施干净整齐,正常工作运行;体育器材牢固耐用;楼道栏杆结实、牢固;电教室设备完好。所有设施摆放有序,无任何安全隐患。

3、学校周边无影响师生安全的道路塌方、危险水域、山体滑坡等安全隐患。

4、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继续坚持学校教师轮流值班制度,并认真填写好校园安全记录。学校安排教师担任交通协管员,在学生集中上、下学时间做好交通疏导工作,维持好校门前的交通秩序,确保全体师生的安全。

三、加强学校食品安全检查。

1、食堂从业人员持有有效的健康证,并定期进行体检,各项操作规范,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校食堂储藏室洁净干燥,货物分类摆放整齐,接验收、保管、发放各环节规范。保存的食物无霉变、过期现象。在开学前食堂已做好清扫、消毒工作。

开学前学校做好食堂的清洁卫生工作和餐饮具的消毒工作,清除过期、变质的食品原料和调料,坚决杜绝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事故。要加强师生饮食卫生管理,本学期学校食堂采购由教育局和中心校指定供货商进行采购,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管理的各项规定,确保食品、水源安全。要进一步落实卫生防疫措施,做好夏、秋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

2、学校食堂严把饮食安全质量关,保证饮食卫生。严格学生饮用水管理,保证水质合格。学校严禁携带小食品进校园。

3、学校有健全的传染病防控报告制度,认真晨检记录,健全缺课、旷课学生的健康档案。发现传染病迅速报告。市教育局及疾控中心。

四、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检查

学校周边附近无网吧、台球室、录像厅、电子游戏室、歌舞厅等娱乐场所。无非法经营的书店及饮食摊点。校园周边环境治安良好。

五、防校园欺凌和暴力侵入。

建立健全校园防欺凌投诉箱和群众来访意见箱,集中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和防暴力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开展管制刀具、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排查收缴,严防学生打架斗殴等暴力事件发生。

六、加强学校安全教育

学校好学生返校后的行为规范教育,从食品卫生安全、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火灾、防暴力伤害、防、防雷电、防洪等专题教育,对学生进行防暴恐、地震安全等教育,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安全应急逃生能力。增加学生安全知识,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从思想上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1、上好开学第一课,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

学校把安全教育作为秋季学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结合近期安全事故通报的案例警示,制定学校安全教育计划,充分利用开学典礼、集会活动、班队活动等形式上好开学安全第一课,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有效提高安全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2、加强交通知识安全教育,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不横穿公路,在公路上靠右边行走等规定;教育学生不在公路上追逐、打闹。

3、做好消防安全教育工作。在开学安全教育中强调严禁学生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进校门,严禁在山上、田地玩火。

4、做好防溺水安全教育。开学初仍为溺水事故高发期,学校高度重视防溺水工作,切实加强预防溺水教育,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学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发生。教育学生远离水潭、河沟,严禁下水游泳、玩耍,若发生意外要及时呼救,不可贸然相救。

5、努力提升对校园欺凌的防治意识,教育学生规范行为,严禁校园欺凌的发生。游戏、活动时不推搡、不追打、不爬高处,上下楼梯靠右行,严禁发生践踏事故。要严格落实门禁制度、教师巡查、值班值宿制度,学生请假等安全管理制度,筑牢校园内部安全防范屏障,坚决防止不法分子入侵校园和学生打架斗殴等暴力事件的发生。

第5篇:校园欺凌规则范文

那时候被老师安排和班级里最顽皮的男生做了同桌,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得罪了他,他就想了一个非常有羞辱意味的外号来称呼我。一开始只是在他的小圈子里传播,后来像病毒一样扩散到了全班范围。所有人都用那个外号称呼我。甚至我的好朋友,在和我吵架的时候也会冷冷的丢下一句那个外号。大家狂欢一般消费着我的难堪、不安和羞耻。甚至于有次在老师的课堂上叫人回答问题,不知道是谁带头,突然间所有人一起高声狂叫那个外号,全班同学钉子一般的目光扎住我,那一瞬g我好想掀桌打人。

就这样,整个初中时期,我都没什么朋友、成绩不好、老师刁难、同学欺负、父母也是整天冷眼相待。至今想起来,还是恨得咬牙切齿。这些情况以初二时期最甚,同学抢我吃的、拿沙包把我逼到墙角去打,老师能因为我只是和同学嬉闹就打电话跟家长告状,家长也是每次只把我狠骂一顿了事。当时在我眼里,教学楼是黑的,教室是黑的,再亮的地方都有阴影。那段日子,我从来都不掩饰自己的情感,冲老师咆哮、冲家长哭号、跟同学大打出手,否则感觉自己再不发泄就会疯掉。

总算熬过了初中,上了另一所学校的高中。虽然学校并不是很好,但起码校风正。我也开始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高中还是很快乐的,应该说,过完初中那段日子之后,无时无刻不感到快乐。

大学里面和大家玩得都不错,也变成了所谓的“社交狗”。进单位实习,感受到了昂扬向上工作的状态,我现在过得很好很充实。

初中时候被欺负,我捱过来了,而且总结了很多。

第一,既然别人不待见你,你就别去理他们;第二,必须要有理想,哪怕是天马行空,也可以用来调节自我;第三,集体不一定总是对的,大多数时候相信自己的判断;第四,把自己的定位拉低一点,常用绿叶的心态来处理人生。学会这些,我现在的心态变得更好了。社会丰富多彩,有那么多圈子,总有适合自己的,大学之前我们没法选择,上了大学既然有法选择,那就按照自己的心意来。

但那段黑暗日子,我绝不会忘,而且每每想起,都是怨恨。而且我想不明白,到底是谁在欺凌我,或者说是我们这些弱势者。后来我看了日剧《legal high》的第一部,那是一个校园欺凌事件。里面的剧情对我有所触动,我也逐渐找到了答案。欺凌的元凶,就是气氛!

按照我的见解,其实集体是一种妥协的产物,妥协的程度随着两个轴而成倍增长,这就是集体中个体相处的时间,以及集体人数的多少。 初高中班级往往是一个朝夕相处的大团体,团体越大,妥协性就越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类似于规则的气氛。不符合这种气氛的人,就会被无情的排斥,被排斥者越希望妥协,就越助长了这种气氛。而气氛的领导者,往往是老师的好恶或者是一个班里最强势学生的气质,无论他们想还是不想,都会不由自主地进入这个漩涡里面。

第6篇:校园欺凌规则范文

创建平安校园的倡议书

老师、同学们,我们是学校的主体,也是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主体。为营造学校安全环境,创建扶中平安校园。校团委、校学生会特向全体师生提出如下倡议:

一、提高个人安全意识。安全就在我们的身边。要时时想安全,事事讲安全,树立自我安全意识。让安全走进我,们的生活。

二、认真学习交通安全常识。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来校、回家做到文明行路,骑自行车不带人,不乘坐农用车辆、无证车辆。

三、提高个人和集体卫生要求标准,不购买、不食用变质、霉烂食品。

四、自觉维护宿舍纪律。不在宿舍违章使用热的快、电热毯等。不违章私拉电线,夜间上下高层床辅要注意安全。

五、加强自我防范意识。注意在公共场所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不把珍贵物品、现金放在教室和宿舍,晚上回家和同学结伴而行。

六、认真学习,珍惜时光。远离网吧,远离游戏厅,远离吸烟、赌博等不良嗜好,远离危险地带,远离坏人。

七、全面提高个人思想素质,团结同学,和舍友和睦相处。善于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不因小事和同学争吵,甚至打架斗殴,争做文明中学生。

老师、同学们,校园是我们的家!自觉维护校园安全的稳定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维护好我们的校园环境,共同构筑校园坚固的平安长城!

校团委、学生会

创建平安校园的倡议书

同学们:

安全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事关大家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校园安全是保证师生员工正常学习、生活的基础,也是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这就要求我们携起手来,营造关注校园,关爱生命,关心自己的氛围,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为了让学校安全警钟长鸣,为了我们能有一个舒心、优雅、文明的学习环境,班委会向全体师生发出倡议,希望大家加强自我防范意识,为创造一个文明安全的校园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加强宣传教育。要时时想安全,事事讲安全,提高我们的安全、文明意识,树立自我安全意识,让安全走进我们的生活。

二、提高个人思想素质。主动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不和同学争吵,不打架斗殴,争做文明学生。

三、关注课间安全。上下楼梯靠右走,做到右行礼让不追逐嬉戏,不打闹,不攀高,不拥挤,不抢道;不在教学楼内打球踢球等。

四、严格规范操作。体育课、活动课,上早操,及其他户外活动严格服从老师指挥,严守操作规程,不擅自行动,防止各种妨害安全的事件发生。

五、遵守交通规则和交通秩序。过马路走人行横道,做到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来校、回家做到文明行路,不乘坐农用车辆、无牌无证车辆,不乘坐超载车辆。

六、讲究饮食卫生,养成良好习惯。不吃腐烂变质食品,不吃零食,不喝生水,不在校外的摊点上就餐,不喝酒,不暴食暴饮;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

七、强化防火灾、防触电、防侵害、防自然灾害意识。不吸烟、不玩火,不焚烧废弃物;不随意触摸各种电器,不私拉电线;上下床铺注意安全。不接受陌生人接送与来访,遇到形迹可疑的人要及时报告保卫人员、值周老师或班主任。

八、学会自护自救,提高防御能力。学会简易的地震防护等自救方法,遇到偶发事件要冷静对待;不下河游泳;敢于批评、指正一切违反安全要求的行为和现象,做维护校园安全的主人。

九、加强自我防范意识。注意公共场所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不把贵重物品和危险物品带进校园,手机、现金随身携带。

十、认真学习,珍惜时光。远离网吧,远离台球室,远离营业性歌舞厅、远离游戏厅,不赌博,不同社会闲杂人员交往。

十一、全体同学们友善相待,顾全大局,遇事分清是非,在校期间不以任何名义参与各种形式的老乡会,同学会等聚会,节假日参加聚会或宴请不饮酒,不到娱乐场所逗留。

同学们,为了创建安全、文明的校园,为了大家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严格要求自己,改正不良的行为,共同维护好我们的校园环境,共同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Xxx

创建平安校园的倡议书范文

为进一步加强院校环境综合管理,创建一个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广泛发动全体在校师生,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合力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倡议如下:

一、防止校园暴力行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引导学生建立互助团结的集体观念,陶冶情操,实现自我修养提升,理性对待问题和化解矛盾,防止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行为。

二、自觉抵制不良校园贷和传销行为。学校要积极开展金融理财知识及法律法规常识教育,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严禁在校园内进行各种校园贷业务宣传和推介;规范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防止传销人员渗透和滋扰,加强舆情、警情以及投诉举报工作,防止传销进校园。

三、坚决抵制。学校要结合新时期青少年学生特点,创新教育内容和形式,运用新媒体、新手段和新形式开展预防教育工作,深入剖析对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的危害,引导学生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四、加强安全和防火防灾意识。学校要做好各种安全隐患排查的日常巡查工作,维护和完善安全设施,做好防火灾、防拥挤工作,完善应急预案。同时,做好安全预防和科普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五、做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学校要建立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落实食品安全及食源性传染病防控责任,做好学校食堂及周边食品经营单位监督管理,推进明厨亮灶建设,提高食堂食品安全量化评级。学生购买食品要注意食品状态,有变异情况拒绝食用,不购买三无食品,不在街头流动摊点购买零食,防止误食不卫生食品、过期变质食品,避免造成食物中毒。

六、做好实习学生照顾管理工作。学校要严格按照《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要求,加强学生实习全过程管理,规范实习单位用人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实习责任保险,严禁六不得行为,维护人身安全和劳动权益。学校和家长要共同配合,督促学生如实有效参与实习活动,通过实践磨炼技能,帮助学生转变角色,尽早适应社会工作环境。

七、强化交通安全意识。学校要经常性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教育指导学生遵守道路交通规则,安全驾驶、避让车辆、尊重行人,拒绝乘搭非法交通工具,做到文明安全出行;在学生出入校园高峰期,做好人流疏导和交通指挥工作;校园内应禁止未经批准的外来车辆进入;制定特殊天气对师生出行的应对措施,防范台风、大雾、暴雨、阴雨等天气对学校周边交通的影响。

八、共同做好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发放监督管理工作。目前,我市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文件要求,落实免学费、国家助学金、建档立卡等资助政策。符合申请条件的在校学生,均可提出申请,经上级部门审核后,由所在学校落实待遇发放工作。学校要通过课堂、网站等开展政策解读和宣传,使广大学生及时了解资助权利,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困难。同时,欢迎同学们对待遇发放工作进行监督,对违规违法行为进行投诉举报。

第7篇:校园欺凌规则范文

在此,我想以儿子所在小学的行为守则为依据,谈一谈加拿大的小学生守则。

言传身教,强调责任与尊重

儿子所在的小学,每年新学年开始之后的几个星期,老师们每天会腾出专门的时间和学生一起复习学校的学生守则,提醒学生这是他们在校时应该遵守的规则。

为了让学生掌握守则的内容,教师在全校范围之内,常常用以下方法把守则中抽象的内容通过自己具体的行动和事例开展守则教育。首先,教师坚持言传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用行动引导学生遵守规则,潜移默化;同时,和学生一起练习遵守守则;在自然的环境中督促学生并积极加强学生正确执行守则的意识。

此外,教师还会向学生解释,在具体的场合之下,从细节上做起的提示和要求。比如,在尊重别人方面,教师会告诉学生,在教室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在走廊不要跑;在爱护公共财物方面,教师会解释在食堂吃饭后要自己打扫干净,在操场活动后要保持干净整洁;在尊重自己方面,教师会举例说在校车上要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奖惩分明,成绩与评优不挂钩

在加拿大,为了防止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对于小学生,学校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评优活动。在我儿子的学校,学生有被选为“一日之星”、“一周之星”的机会,但很多时候和学生的成绩和品行并不完全挂钩。特别是小学,当选“一日之星”、“一周之星”的学生常常通过抽签而定。因此,加拿大的小学没有把学生是否遵守守则作为学生评优的标准。

但是,如果学生违反了学生守则,则会受到惩罚。有一次,儿子的同学在上课时推了旁边的同学,老师就让那位学生坐在教室的一角进行“计时隔离”。尽管“计时隔离”的时间不长,只有10多分钟,但让学生独自一人坐在角落,不能参加活动,足以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起到引以为戒的效果。如果学生多次违规,则会被送至学校专门为违规学生所设置的教室,暂停进入课堂。如果学生屡教不改,校长就会把父母请至学校,和父母一起商讨帮助学生的方法。情节实在严重时,学校有权开除学生。当然,通常来说,加拿大的学校开除学生的几率非常低,很少听到这样的个例。

细微入手,符合不同年龄特点

在加拿大,关于学校的普遍认识是:一所学校应该是让孩子在安全的学习和教学环境之中,培养孩子“责任”、“尊重”、“文明礼貌”和“优秀的学术成绩”等价值体系的地方。因此,每个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实行学生行为规则。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各种不同的教育需求,在制定学生守则时也应该突出对于那个阶段最管用的、最基本的东西。比如,初入学的小学生,第一次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生活,他们还没有完全掌握如何在这个大家庭中与人相处的技巧,因此他们首先应该学会的是如何与人相处,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在平等的理念之下和平共处。而进入青春期的高中生,更注重自己的衣着打扮,有时也喜欢穿性感的衣服。因此,许多高中都会对学生的衣着有所限制,例如裙子不能高于膝盖15公分等。

近年来,在加拿大,学生经常碰到校园欺凌这一问题,因此许多学校的学生守则别强调:学生不得“用手打人,用脚踢人,使用肮脏的语言对人”。

第8篇:校园欺凌规则范文

责任区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xxx

一、责任区安全工作管理职责:

全面掌握学校安全工作状况,制定学校安全工作考核目标,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检查指导,督促学校建立健全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及时了解学校安全教育情况,协调政府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指导和督促辖区内的中小学幼儿园构建学校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保障学校安全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二、中小学安全工作管理的内涵(含档案建设)

1、健全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事故预防措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不断提高学校安全工作管理水平。

2、各项安全工作有组织机构、有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管理人员打桩定位,压实工作责任,有专题会议记录。

3、每周有安全隐患排查记录、每月28号前向局安全办月报、整改做细做实:学校围墙、建筑物、运动场地、休息场所、教学设施、教学用具、生活设施和饮用水源、用电、燃气、水管、消防器材;学校周边环境。在校内高地、水池、楼梯等易发生危险的地方要设置警示标志或者采取防护设施。学校无力解决或者无法排除的重大安全隐患,应当及时书面报告主管部门。

4、管好“一张门”:政府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花大气力为农村中小学幼儿园(第一批144人农村完全小学初中)配备专职保安,学校要进一步健全门卫制度,建立校外人员入校的登记或者验证制度,禁止无关人员和校外机动车入内,禁止将非教学用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品、动物和管制器具等危险物品带入校园。有寄宿生的学校应当建立住宿学生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人负责住宿学生的生活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上学放学时间段,二名保安、主管安全副校长、值班老师、有乘坐校车的班主任必须到岗到位。学校要建立低年级学生、幼儿上下学时接送的交接制度,不得将乘坐校车或者晚离学校的低年级学生、幼儿交与无关人员。

5、寄宿制学校应当对学生宿舍实行夜间巡查、制订值班制度,并针对女生宿舍安全工作的特点,加强对女生宿舍的安全管理。

6、学校在下课、就餐、放学应当合理安排学生分时间段、分批次疏散和注意楼道上下顺序,同时安排人员巡查,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伤害事故。学校要加强实验室危化品、放射物质的管理。中小学幼儿园应当配备具有从业资格的专职医务(保健)人员或者兼职卫生保健教师,购置必需的急救器材和药品。学校要建立学生的健康档案。

7、确保师生的饮食安全:食堂工作人员必须有健康证,工作时间内必须穿好工作服,按规范操作。学校食堂、学校饮用水保持良好卫生状况、“三防”设施齐全,食堂进货渠道正规、定点采购、索证索票、台账齐全,柴米油盐菜的放置、垃圾处理得当、食物留样的数量、时间、记录完整。

8、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是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责任。由校车服务提供者提供校车服务的,学校应当与校车服务提供者签订校车安全管理责任书,明确各自的安全管理责任,落实校车运行安全管理措施。

学校应当对教师、学生及其监护人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向学生讲解校车安全乘坐知识和校车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技能,并定期组织校车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演练。

校车必须在规定的区域内按规定的线路、按停靠点停靠运行。出行前后要检查车况,车上有必备的逃生锤、干粉灭火器、急救箱等安全设备设施,车辆按时年检、按时续保,保持车况良好。

驾驶员具备驾驶校车资质,身心健康,无传染性疾病,无癫痫、精神病等可能危及行车安全的疾病病史,无酗酒、吸毒行为记录。要半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规定:校车驾驶员25—60岁,全镇的校车驾驶员年龄偏大,50岁左右的多),不饮酒驾驶、不疲劳驾驶、不超速驾驶、不超载驾驶;按照校车规则安全驾驶、文明驾驶。驾驶员要关注路况,校车在急弯、陡坡、窄路、窄桥以及冰雪、泥泞的道路上行驶,要谨慎驾驶,有险情迅速报告。驾驶员要关注天气遇有雾、雨、雪、沙尘、冰雹等恶劣气象条件时,要谨慎驾驶。

严禁校车在照管员缺席时运行。照管员要清点乘车学生人数,帮助、指导学生安全落座、系好安全带,确认车门关闭后示意驾驶人启动校车;制止学生在校车行驶过程中离开座位等危险行为;照管员要核实学生下车人数,确认乘车学生已经全部离车后本人方可离车。

校车运行要认真及时记录行车日志,学校、校车、家庭要完善好学生上下车的交接手续,中学要实行“包车”制度,认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开展专项督查,开好培训会、工作会。

9、学校教师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工作纪律,不得侮辱、殴打、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的,应当及时告诫、制止,并与学生监护人沟通。

10、学校应当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设置要求,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有组织有主题有针对性地经常性地开展学生安全教育,防疫情、防溺水、禁毒、防校园欺凌;用水、用电、防火;交通安全、饮食安全、学生进行实验用品的防毒、防爆、防辐射、防污染等的安全防护教育。

第9篇:校园欺凌规则范文

[关键词]主体意识;异化;可行路径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7)02000105

0引言

15世纪初,人本主义在西方兴起,影响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我国教育界复归,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被唤醒。经过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主体在理论上得到了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不断提高。从诸多的研究成果来看,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教育发展乃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起着关键作用。反之,学生主体意识的异化,不仅会使学生的主体发展受到损害,更会阻碍教育的进步,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忧患。近年来,关于学生的负面新闻报道见诸报端,校园欺凌、师生冲突、打架斗殴、虚荣攀比,不负责任等现象屡屡发生,不禁让人陷入思考,学生到底怎么了?因此,关于学生主体意识的探讨,在今天看来仍然十分必要。

1主体意识相关概念界定

人的主体意识由人的主体性衍生而来,人的能动实践活动使人成为主体,并具有主体意识。这种主体意识显现为主体能够充分认识自我、认识外界、认识自我与外界的关系,能主动参与现实生活,有不断改造世界与自我教育的意志、力量和能力。它既表现为主体对自身内在属性和内在能力的认知,又表现为主体在实践对象化活动和对象化认知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对客体的意识结构及行为操作结构。主体意识从个体的角度来看,是指个人作为主体的一种独立自主的意识。作为个体,其主体意识包括自我意识、自为意识与实践意识[1]。

自我意识,指的是主体对自身的内在属性和内在能力的认知把握,它是人的主体性意识产生的前提和基础。自我意识包括个体对自我的认识,以及与他人的关系中体现出的“为我性”――“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2]。个体主体的自我意识涵盖了所有个人对自身独有特点(生理状况和心理特征等)和性质的追求与把握。主体需要通过对象关系与和他人的关系中表现出来,因此,个体主体的自我意识不仅是一种个性化的意识,即个人对自我存在的关注和重视、对个体特点的察觉、对自身所处环境的了解,更是通过与他人、与社会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中所体现的意识,包括个人所认知以及认同的行为规范、道德标准、价值取向、责任意识等等。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在与外界关系的作用之中,能够进行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可见,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尤其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更为重要。

自为意识,在哲学的范畴里,自为指的是自由、自觉地掌握了事物的运动规律,按规律办事。自为意识指的是个体主体的自主行为、自主认知的意识。主要表现在个体主体对事物看法,对命运抉择的独立思考,通过对自身的肯定,坚持自身的独立性,不受外界干扰,不随意屈服,动摇自我的心智,能够自觉地对自己选择的前途负责,坚持实现自我价值的行为。强烈的主体自为意识,总是凸显出坚韧不拔的意志,面对困难永不退缩、顽强伫立的坚强品质,以及越挫越勇、敢于向命运挑战、不断实现自我的超凡精神。由于每一个个体都具有“未完成性”,在个体的世界里,总有可塑再造的可能,以及经过成长和发展中持续的自我建构的必然。因此个体主体在每个发展阶段都会显现不同的能力与价值,个体主体的自为意识也会随之提高,更增加对改造自我、改造世界的强烈体认。

实践意识,个体的主体是指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故而个体的主体实践意识指的是人能动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意识是自我意识的集中表现,个体主体在处于对象性的关系之中,会考虑自身所处的位置,依据自身的发展愿望、特点、目标等等制定规则,调整自身的活动,从而最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这一系列思维、探索、创造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实践的重点在于创造,关键在于落实到具体的行动,只有真正做到行动的落实,体现出创造的精神,个体主体才真正得以实现。

学生是特殊的个体主体,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更具复杂性与特殊性。学生的主体由于尚处于未成熟阶段,心理特征表现为懵懂、软弱、叛逆,其成长和发展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帮助。相应的,学生主体意识必然最大化地受到外界环境所影响和干扰而不断做出适应和改变。

只有健全的个体主体意识,才能塑造出完整良好的个体主体。只有培养出良好的个体主体,才能营造先进的社会主体。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亦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对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相关主体性品质的正确指引,显得十分必要。可以说,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及主体性品质的提高与进步才是教育的主要目的。学生的主体意识随着后天的培养与习得而不断成长,但是其l展并非是“顺其自然”的,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它受到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氛围与自我修养的引导和影响以及制约。学生尚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对外界的认识与看法尚未成熟,仍然处于朦胧与摸索之中,这必然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外界因素干扰,甚至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异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异化不仅会导致学生个体主体发展的受损,使学生主体不能健康成长,还会引发一系列校园冲突、社会矛盾等等,成为社会的忧患。

2学生主体意识异化表征及其隐忧

2.1主体自我意识的膨胀与扩张

改革开放以来,“以学生为中心”的口号打响,此后学生的主体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强。应然的学生主体自我意识是学生从自身特长、爱好、兴趣等出发,挖掘自己的学习需求,注重自我成长,从而在学习与生活中不断增加个人的经验,增强在学习与生活中的自主性,拓展发展空间,通过学习知识,增加阅历资本,增强个人的道德意识与责任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然而现实中,很多学生的主体自我意识出现异化。在与他人相处时,这些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膨胀和扩张,“自我”变异为“唯我”。由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获取的来源越来越广泛,很多学生认为,教师不再是知识唯一的权威与真理。在学习上不再需要依靠教师与同学。在与外界的交流中,由于网络“自媒体”交流平台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学生沉溺于网络社交,对身边的同学产生了漠视、疏远甚至敌意。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膨胀,对老师、家长不尊重,对同学欺凌、打骂,对学习不屑一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日趋冷漠化和紧张化。自我意识的异化,使学生对周遭人与事感到漠不关心,只有自我主导,学生的成长失去爱和关怀的滋养。学生的主体自我意识能否健康的塑造,不仅紧系学生的未来,更对学校教育的成败、社会风气的好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2主体自为意识的缺失与偏激

学生的自为意识理应具有“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能力、“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毅与“不坠青云之志”的宏愿。在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更具有时代使命感,加强学习,拓宽视野,进行自我教育,具备自我心灵的陶冶的素养,以及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能力。然而现状是:一些学生在面对困难时畏首畏尾,止步不前,不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一味地逃避,甚至毫不犹豫将之丢弃。在自我价值取向上,学生对于物质、外貌的热枕更胜于对知识的渴望,攀比、虚荣的风气成了校园的常态。“看脸”“颜值决定未来”等影响着当今青少年对个人价值取向的标准。更有甚者,认为“读书好还不如挣钱多长得好”。学生的首要责任是好好学习,但是很多学生以“对自己负责”之名反叛学校、对抗教师、违背家庭,忤逆远远超越了自主、自立。今天,学生对物质主义的崇呈现前所未有的狂热,当代社会转型产生的“消费主义”的不良反应深刻地烙印在学生的内在自为意识之中,转化在他们的思想与行动中,不仅严重制约着学生主体的发展,更是对社会不良风气的助长。

2.3主体实践意识的弱化与萎缩

人是实践的主体,无论是改造自我或是改造世界,人都离不开实践。实践则离不开行动与创造。因而,学生如要拥有强烈的实践意识,就必须具备行动力与创造力。阻碍学生实践意识发展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人才竞争激烈的的社会里,尽管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但是学生的课业压力与学习负重仍然没有多大改观,相反,学生承受了更多的学习重任。托管班、培优机构、补习课堂等教育产业的兴旺发展,许多学生连周末和节假日都让给了作业、考试、培优补习班以及特长班。在这样的状况下,学生很难通过走出户外观察社会、发现问题、探索经验。其社会生活实践能力必然受到影响;(2)无线网络的发展以及相关电子产品的普及,导致年轻一代极易沉迷于虚拟社交平台,更加封闭自我,不愿与他人交流,不愿与外界接触。同时,许多学习软件、知识问答网站的迅速发展,虽然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但是运用网络获取知识而没有经过亲身的实践与体验(例如收集资料、动手实验、验证问题等),学生的感受是不完整的,发现问题的能力也会弱化;(3)校园里井然有序的教育管理、教师的强势话语,培养了整齐划一的学生队伍,但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限制,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思维不敢“与众不同”,致使其创新能力萎缩,进而不利于创新型社会的构建,使个体与社会的发展失去活力。

3学生主体意识异化成因探索

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培养看似简明,但这种主体意识绝非孤立地单纯依靠内在进行生长,必定是社会、学校、教师等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人们所看到的学生主体意识异化的表征,无时不刻不受到时代环境的制约与影响。因此,若要真正实现学生主体意识的健康成长,必须要认清和分析当下影响学生主体意识问题的宏观背景与微观因素。

3.1时代背景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