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运营状况分析范文

企业运营状况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运营状况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运营状况分析

第1篇:企业运营状况分析范文

1 财务分析的含义和内容

1.1 财务分析的含义

财务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概念[3-4]:一方面,认为实质上的财务分析是对和决策相关的各种财务资料进行收集,并且对此进行解释和分析的一项技术;另一方面,认为财务分析属于判断的一个环节,具体是用在对企业以前的抑或者目前的运营成果、财务情况的评价,其主要目的在于更加精准的预测企业日后的运营业绩和运营状况。从整体上研究,财务分析具有很多的工具和方式,所以,需要根据分析人员的最终目的进行确定,一般经常采取的是以财务指标为重点所展开的多指标或者是单指标的统一分析,采用結构、方向、比率等分析措施,依靠目标、预算等信息来开展财务分析工作,使用比较直观的图文信息、报表等资料,在客户面前体现出来。所以,财务分析属于企业内部管理与运营生产时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1.2 财务分析的关键内容[5]

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有,首先,对资金应用的分析。根据企业的财务制度以及发展战略,监管及预测企业的各个资金应用于现金流状况,提供管理支持与资料给公司的统筹、调节、资金运转等。其次,对财务方针的分析。以各种财务报表为重要依据,由此对企业的经济收益风险展开预测分析,反馈给公司财务管理方针的调节与制定和业务发展。再者,对管理运营的分析。全面参加到企业生产和销售的业绩处理、预算执行研究以及财务预测研究,同时制定出规范化的分析意见,提供科学的财务支持进行业务决策。四是对融资投资业务的分析。参加到融资业务与投资业务的敏感性研究、成本研究、财务预算等工作中,和上级贯彻的融资投资计划相统一,防范和避免风险,最后将获得最佳的企业发展效益。最终财务分析资料会根据企业业务发展和财务管理方针的要求,对可行性分析报告、投资调研信息和财务分析信息进行撰写,反馈分析信息给公司的财务管理。

2 财务分析在公司内部管理中的作用

2.1 财务分析能够提升企业运营决策的科学性

财务分析重点是以会计报表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为依据,使用多种专业的分析技术与方式,对企业的经济行为、运营能力展开分析与评估,为企业管理人员的科学决策提供正确的资料与依据 [1]。企业运营者做一个决策要思考的因素是多角度的,根据过去的财务人员提供的财务报表资料,仅仅是在业务人员有效的信息和对企业有效的认识中提交的财务部门单一的财务分析与研究,如此给出的财务报表无法给企业的运营者和决策人员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提供完整正确的资料与依据。

一个企业发展的好坏可能就在某个决定当中,当企业处在非常极端的状态,例如偿债阶段,此时企业的管理人员可能会更重视偿债,不太注重及思考其他方面的内容,而此时便是财务分析者起作用的时候了,由于,财务分析者考虑整个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是把一个企业当作一个系统,经过财务的统一分析,科学集中企业资源,为运营决策人员提供合理的偿债方法,还不阻碍企业进行投资经营的资源配置计划,如此就防止了企业的决策想法出现盲区,防止了企业由一个极端迈向另一个极端。

2.2 财务分析有助于企业制定科学的财务体制

针对财务分析的业务职能来说,其对企业经营生产的预测、决策、规划、管理、考核以及评估等均起到了非常现实的作用。经过各类财务报表,研究历年来企业的财务收益与亏损,让公司的经营人员知道历年来公司资金的具体流动状况,投入费用后的盈亏状况,可以更加清楚地知道公司投资趋势的可行性,还能够分析统计公司内部各个部门的生产效益,研究各个部门的作用于贡献,重新分配各职能部门,调节相应的业务分配,综合所有工作内容,针对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最合理、最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财务分析体制。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公司制度的健全可以为企业带来更为精准的定位,可以在很大限度上预测公司将来的社会竞争力、将来生产运营的发展趋势。而在竞争逐渐激烈、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状况下,更需要完善公司的财务制度,创建更为合理的财务分析制度,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3 财务分析促使企业管理更加合理化

财务分析属于一个新兴的交叉措施,需要财务分析者了解整个公司的经营状况、企业的特征、公司的发展趋势,具体运营状况,唯有如此财务分析的可信度才会更高,财务分析者所付出的努力才会得到认可,企业的经营人员才会结合财务分析的资料,建立出使企业长远发展的规范制度,才会使经营决策更加规范化[6]。反之,就是数字说数字,不能很好地表明企业的具体运营状况,不利于企业内部相关问题的处理。因此,财务分析者唯有深入到公司内部的各个部门与具体工作的每个环节之中,才能确保财务分析全面、具体,同时富有价值。要想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建立标准的财务分析体制,确定财务分析者的工作职责,指出财务分析业务的质量需要,如分析措施的选用、明确分析指标等,制定一套合理与统一的标准,如此才可以从根源上提升公司的财务分析水平,真正发挥财务分析技术的现实作用。

对财务分析者的需求,决定了财务分析者要具备实干精神与调查研究的思想态度,有句话说得好态度决定好坏,一个公司的人员对待工作均有一份如此务实的态度,公司自然进到良性循环发展的状态,企业的凝聚力势必会提高,让企业具备较好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将财务分析使用到公司管理中来是个非常聪明的举措,实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成效,经过制定分析制度,提高了财务管理质量,还促使制度更加完善。

2.4 财务分析能够优化企业的经营状况,增加生产效率

企业实施财务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在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及企业特征的前提下,对公司的经营活动及运营能力等多方面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评估,找到企业现阶段出现的问题,为公司经营人员的决策工作提供信息依据[7]。不再和没有使用财务分析时一样,财务人员所编制的财务报表仅是财务人员思想中企业局部经营状况的单一分析整理,而财务分析是对于公司整个经营状况进行的深化研究。

在二十一世纪,数字技术不断发展的时候,企业引入先进的财务分析方法,根据当前现有的各种数据系统,集合多方面的信息,实现对业务信息资料的及时监控,分析工作进行环节的安全性,达到公司的数据不留死角的分析业务,并且电脑技术能够让大量的企业信息实现迅速的采集、处理、运算、分类以及分析,可以把各种研究结果实时反馈给公司的决策人员。经过计算机技术与财务分析技术的充分融合,不但可以提升财务分析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同时还可以很好的发现问题,从财务方面进行思考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完善公司的经营状况,提升效率。由此可见,财务分析在公司内部管理中的使用是大势所趋。

2.5 财务分析能够提升财务业务人员的综合素养

当前的财务分析属于一个综合性强的系统项目,并非大多数人对财务分析的理解,财务分析实质上只是财务部门简单的根据某个时间或是某个连续时间信息的一个分析与研究,是对多种状况下公司经营综合情况展开的综合研究,主要有公司的资产情况、资本流动、投资状况、盈利状况,还有市场变化、岗位调动等多方面的研究,财务分析出来的信息是能够预测公司日后发展状况的导向标。

原来中国公司的财务业务,仅仅是盲目注重事后的反映与监控,财务人员仅是提供几个财务报表以及有限的分析数据,而财务人员对公司的运营情况以及企业的发展特征了解的局限性,提供的信息也只局限在简单的信息罗列与表面情况。但是,公司引进现代的财务分析技术,就可以在较大限度上处理上述问题,由于当前的财务分析技术是一个吸取了现代经济学与公司管理理论和措施的新兴交叉内容,其是财务学和经济学的统一结合,是现代公司合理管理的重要内容与工具[8]。其可以为一个公司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资料,为事前决策奠定基础条件。财务分析业务不但包含公司多个方面的生產活动与多个生产环节,还包含其他方面的内容,比如设备、财经、经济情况、法律以及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多种信息。公司通过使用财务分析技术,可以拓展财务工作人员的眼界,清楚自己未来发展与学习的趋势,经过学习与实践,提升财务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知识面,并且,唯有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的整体素养,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质量才可以得到全面的提高,才可以为企业的经营人员进行决策提供更加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更有利于优化公司的经营管理,增加公司的经济效益。

3 加强财务分析技术应用的有效措施

3.1 财务分析的重要意义

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对财务分析业务引起足够的重视,需要把财务分析工作当作企业管理运行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努力的协调组织每个业务部门支撑和配合财务分析业务,需努力配合财务分析业务人员掌握公司的业务程序,尊重每个获得的各种劳动成果,由此在公司的整个管理过程中提升财务分析的水平,让所有人员都清楚财务分析工作是企业管理作用能够获得充分发挥的最佳途径,通过不断提升财务分析的水平和落实好财务分析业务,可以较好地改善公司的管理经营情况,同时提供规范化的依据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2篇:企业运营状况分析范文

关键词:财务分析;制造业企业;财务管理;应用

从当前情况来说,财务管理作为企业运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受到了诸多领域的关注。针对制造业企业而言,在财务分析方式的作用下,能够让制造业企业快速的掌握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财务数据情况,并通过设定运营方向,或者对发展战略进行修整,实现制造业企业的健康发展。基于财务分析在制造业企业财务管理中发挥着的作用,要求制造业企业管理工作人员给予财务分析高度重视,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优化应用方式,在全面落实财务分析工作的基础上,实现制造业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以此给制造业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条件。

一、财务分析在制造业企业经营管理中起到的作用

(一)给企业决策人员提供精准数据

在财务分析模式的作用下,能够对制造业企业近段时间内资产应用情况进行采集和整合,并把采集的数据利用财务报表的方式传递给企业运营管理层级,让企业管理层级能够对企业实际运营情况有所掌握。企业管理层级人员可以通过财务数据,及时找出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和漏洞,并给管理决策的设定和修改提供依据,确保制造企业的安全运营。

(二)防止各项运营风险的出现

制造业企业在运营发展中,常常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运营风险的出现。例如,资金周转水平相对偏低、大量资金积压,现金链断裂、资金应用效率不高等,都会使得企业盈利水平逐渐减少,进而无法更好的迎合市场发展需求。财务风险作为制造业企业运营风险中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企业各项风险的最终体现形式[1]。通过全面落实财务分析工作,能够有利于企业领导层级及时掌握企业运营情况,在领导层级理性分析的情况下,实现各项风险的防范和规避。

(三)促进企业运营的合理化

现阶段中,制造业企业在运营发展过程中,运营质量不单单会给运营者和国家带来影响,同时也决定企业职工的自身权益。企业财务数据的透明性已经得到诸多人员的重视,这也是实现企业健康发展的主要方式。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企业财务数据的公开性,也是国家税务部门的基本需求,所以,在财务分析模式的作用下,能够让制造业企业运营活动更加合理和规范。

二、财务分析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意识方面

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没有给予财务分析工作高度重视,并且也没有将其运用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即便部分企业把财务分析运用到财务管理工作中,但是缺少对财务分析作用的了解,依旧把工作重心放置在财务管理和核算方式中,没有实现财务分析自身价值的全面激发,使得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相对偏低。同时,部分制造业企业财务工作人员没有将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两项内容加以科学划分,过于注重新型财务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忽略财务分析,使得制造业企业不能在财务分析模式的作用下,给企业决策设定提供帮助。

(二)应用方式方面

注重流程或者注重结果,都不是实现事务处理的主要依据。当前,制造业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时,通常把企业运营效益情况当作财务分析的核心内容,并且一些制造业企业普遍认为,只要企业处于盈利状态,就可以预示出企业运营成果较为理想,而没有充分注重财务管理综合作用[2]。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资金链管理以及现金流量管理在运营成本管理中,对提升制造业企业资产投放比例和资本运营水平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但是单一的实现盈利并非为一件容易的事。

(三)结果应用方面

从实际角度来说,财务分析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进行落实,也就是事前、事中和事后。换句话说,在会计最初环节中,应该对企业财务数据状况加以采集和分析,并对可能会出现的财务事项进行评估,在财务事件出现之前,利用财务分析方式能够引导对财务事件的科学管理,以此获取理想的效果,促进运营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事后财务分析则可以引导企业对各项财务事物进行综合评估和考核,并及时找出存在的不足和漏洞,提出对应的处理意见。从目前情况来说,大部分制造业企业在落实财务管理工作时,没有注重对财务分析结果的应用,并且采用的分析方式主要以事后分析为主,也就是在会计周期完成之后对已经出现的会计事物进行财务分析,在这种方式下,将会给制造企业财务风险把控带来不良影响。

三、财务分析在制造业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一)树立良好的思想意识

为了将财务分析自身作用充分发挥,制造业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注重财务分析工作,让企业所有职工都能意识到财务分析在企业运营发展中发挥着的作用,并自主参与到财务分析工作中,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质量和效果。同时,要求企业职工对财务分析的实质有全面的了解,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把财务分析工作充分的应用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在财务分析结果的作用下,实现企业现有管理体系的完善,实现企业整体水平的提升[3]。另外,制造业企业还要结合实际状况,科学设定财务分析部门,配备对应的人员,定期举办财务分析内容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增强企业职工专业水平和素养。

(二)建立财务分析的指标评价体系

1.财务状况分析

针对制造业企业来说,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都可以从各个角度将企业运营规模进行体现。以资金周转为例,主要是从企业流动资金的角度入手,实现对企业现有资金应用情况的探究和分析,以此将影响企业资产流通的各项因素进行体现。通常来说,当该项指标越高时,则表示企业资金周转效率越高,应用效率越大。在较快的周转效率下,流动资金呈现出节省的状况,也就是流动资产投放量将不断提升,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制造业企业盈利实力。反之,当该项指标越低时,则表示企业资金周转效率越低,应用效率越小,造成资金的大量浪费,影响企业盈利水平的提升。

2.获利能力分析

获利能力作为制造企业资金运作的主要依据,企业管理人员给予其高度重视。通常来说,普遍应用的指标主要有主营业务利润率、营业利润率、销售毛利率等。当获利能力指标相对较高时,则预示着企业盈利能力相对较强。

3.现金流量分析

通过对现金流量的分析,能够及时掌握制造企业运营发展中各项资金的投放情况。近几年来,制造企业逐渐注重现金流量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并且也意识到现金流量可以更加精准的将企业运营情况进行体现,并且把现金流量分析当作财务分析的核心内容。现金流量已经成为了当前制造企业评估自身运营情况的主要指标。在现金销售比例、销售现金流量率等因素的作用下,可以精准的掌握企业运营状况,给企业领导层级制定决策提供条件,实现制造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保障财务分析信息的高效性

首先,全面落实新会计准则,并将财务报表披露范畴进行扩充,从财务报表角度入手,对制造企业运营环节中财务数据进行披露,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精准性。其次,人在整个运营环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制造企业稳定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所以,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也可以把人力资源状况进行披露[4]。最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时效性已经成为核心内容,通过把现代化技术运用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加强信息披露,实现信息披露时效性和全面性的提升。

第3篇:企业运营状况分析范文

中心词汇:运营系统、要害、绩效目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战略目的

1KPI评价系统的设计流程

1.1依据运营系统的绩效评价目的的实践状况。把运营系统要确定的评价目的列出来,下面我们列出企业运营系统绩效目的体系结构。

1.2运营系统绩效评价目确实定后,需求对其停止综合分析,企业运营系统里每个子单元都起到增值作用,因此要求分析企业价值真正增值的缘由究竟是运营系统的哪局部起作用,也就是要确定系统的执行性本钱动因,并分析本钱动因相对应的本钱和产出能否合理。企业战略目确实定后,要把企业目的分解到内部各单元以及运营系统里各个单元上,各运营系统在结合企业战略目的后制定相关措施,结合自身状况,制定要开展的临时的运营绩效目的。

内部运营系统的各个运营目的体系的树立是树立在一级目的的基础下去表现的,因此我们首先要确定一级目的体系的目的以及权重。内部运营系统目的虽然和战略没直接的关系,但是是战略分解的具体目的上的结果,因此起到对战略目的的监视的作用。

1.3内部运营系统应依据自身的状况,并结合组织的具体状况和特点,将模糊的战略目的具体分解到运营系统不同维度中,树立起顺应该运营系统维度(一级评价目的)。各维度(一级评价目的)下的要害绩效目的KPI(二级评价目的)的具体选择要自创企业全体运营系统的目的评价体系,并对不同运营系统真正驱动公司战略目的完成的具体要素停止开掘,表现公司战略对各个不同运营系统任务绩效的具体要求,增强目的选择的针对性和正确性。

1.4设定目的权重首先,应由熟习企业战略的专家将企业战略的分解落实到企业的目的和运营目的上的(可以有更多的目的的)依据多位专家的打分的结果,确定一级目的目的的权重,假定有n个目的,它们的权重区分为n1,n2……nn,这里它们的和等于1,n1+…nn=1。

假定企业运营系统绩效评价目的体系要评价两个一级目的:企业目的和运营目的。区分记为:甲,乙。它们的权重曾经确定。区分为:α和β且α+β=1。这是对第一级目的的分解。

企业目的直接由二级目确实定。

本钱、质量、时间、柔性来决议的。拿本钱来说:在第一级大目的的前提下有一个权重。而这四个要素在运营目的的前提下有一个权系数区分为:β1,β2,β3,β4。且这四个权系数有第一级运营目的的权重和其自身的权重来确定。同理这四个目的要素自身权重有运营系统里熟习这方面的专家一致给出的准绳,然后再依据统计学的角度得出。这里四个目的的KPI又两者同时给出。公式说明如下:

某二级目的的权系数=该二级目的自身权重×该二级目的所属一级目的的权重。

经过各项目的,可以清楚的知道运营系统里知道要害绩效对运营系统的影响。

第二级目的确实定和以上的评分方法一样。第三级目的的评分方法和第一级是一样的。公式如下:某三级目的的权系数=该三级目的自身权重×该三级目的所属二级目的的权重。

1.5确定目的规范值,停止内部组织单元平衡记分卡的绩效评价

1.5.1处置数据,确定记分方法。由于所选评价目的的类型不同,而且量纲也往往不分歧,在停止综合评价之前要对不同类型和不同量纲的目的值区分停止分歧化和无量纲化处置。可依据运营状况的不同,结合企业战略的规划和专家的意见,思考历史业绩,确定不同目的的标杆值及不答应值,并采用成效系数法、复杂指数法等处置方法。

1.5.2数据处置后,依据不同的记分方法停止计算,得出各单项目的的得分。

1.5.3评价结果的构成。依据各目的的得分和权重,应用综合指数法原理,计算各运营系统的绩效。参照既定的规范,得出该内部组织单元的综合业绩状况。

2运营绩效的KPI综合评价

在得出各项独自要素的评分后。由第三级目的综合推到第一级目的。可以失掉一个确定的数值,这个数值是在企业战略层面上停止的。所以有一定得价值。最后运营最终结果由这个公式确定:

m=α×x+β×y+u

其中x,y是经过KPI体系评价出来的分数,U为这个运营系统的调整项,这个调整项是有专家评分时所发作的战略的了解发作的偏向。

3结论及改良意见

这种方法发生的评价目的是迷信的,片面的,它第一次从战略的层面上论述了绩效的重要性,即有战略分解的目的的,又有独立的元素在外面。运用KPI处置企业运营系统的绩效时,要特殊留意区分运营系统绩效评价目的的不异性,不同的组织对应不同的绩效评价目的。

在制定评分规范的时分要留意评分的迷信性,也是有战略层面导向的,最好由德尔菲法来处置。

文章另一个优点是,可以对运营系统绩效停止横向比拟,添加了运营系统的横向的柔性。普通的绩效评价体系只能纵向比拟,这在一定水平上缺少了迷信性。企业的全体性也没有表现得很好。

意见1:运用KPI目的体系来确定运营系统的绩效目的时,特殊要确定要害绩效目的。

意见2:KPI目的体系评价系统不能脱离企业战略层面。

第4篇:企业运营状况分析范文

摘 要 随着港口企业集团迅速发展,如何发展和管理港口企业的财务分析与预算管理工作已成为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为此,本文从完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促进信息公开和共享、改进财务分析方法等几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港口企业 财务分析 预算管理

一、引言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沿海的主要港口吞吐量在大幅增长的同时,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外贸货物吞吐量出现增幅趋缓,并且我国许多港口一时还无法调整结构、盘活资源,再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港口之间的货源竞争、市场竞争越来越剧烈,导致资金需求压力同时也随之加大。使得财务分析与预算管理工作在港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但在实践中,港口企业的一些实际情况却使得财务分析的作用难以正常发挥。鉴于此,应从完善考核体系、完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促进信息公开和共享、改进财务分析方法等几个方面着手,不断完善与发展港口企业的财务分析与预算管理工作。

二、财务分析

通过财务分析,一是可以正确分析港口企业财务运行和财务管理状况,发现港口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为港口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可以及时掌握港口企业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利用情况和效益情况,为港口企业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财务管理,增加收入,降低消耗,节约支出,杜绝浪费,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提供具体的措施和途径;三是可以促进港口企业加强预算管理,保证单位收支预算的顺利实现,引导港口企业财务管理走向良性循环的道路;四是可以帮助港口企业正确把握本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了解宏观信息和投资效益,为科学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1)领导的重视。港口企业领导的重视是加强财务分析的关键。企业领导者应定期不定期参加理财知识培训,无论是港口企业的上级机关还是港口企业的领导,都应重视港口企业财务分析的参谋作用,可将其纳入考核范畴,并将此项工作作为考核相关人员的重要依据。这样,上至港口企业领导,下至财务部门负责人甚至一般财务人员,就会认识到财务分析工作的实际作用和意义,进而积极地开展工作。

(2)财务数据的共享。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下,港口企业的各项运营都逐步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企业的财务管理当然也不例外,尤其是对于企业的会计信息和财务信息都需要实现电算化管理,通过电算化管理可以对于港口企业的生产运营情况、财务情况进行及时、客观的反馈,并且通过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有效快速的发现港口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措施,保证口企业运营效益的提高。同时,信息化管理还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形成高水平的会计队伍,这支会计队伍不仅仅需要有现代化的企业会计知识,对于企业管理、生产运营、信息管理等各方面都需要有一定的认识,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企业财务分析,对于企业的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和经营决策都能够提出良好的建议,并且对于企业中的各项决策能够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严禁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分析。

所以,港口企业信息是进行财务分析的基础,没有及时、完备、准确的信息,要保证财务分析的正确性是不可能的。因此,完善信息披露体制是搞好财务分析的前提条件。各级港口企业主管部门可以在体系内共享财务决算报表等财务数据,让各港口企业通过分析兄弟港口企业的数据,从而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完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在年终财务报告的基础上,港口企业可以从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财务风险及资金运用绩效状况等四个方面进行财务分析,并设计相应的分析指标体系。

1.财务状况分析指标:净资产增长率=本年净资产增长额/上年净资产额×100% ;

当年支出中固定资产形成比率=当年资本性支出总额/当年固定基金贷方发生额×100% ;

固定资产增长率=本年固定基金增长额/上年固定基金余额×100%;

经费自给率=(港口企业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港口企业支出+经营支出)×100% 预算执行状况分析指标;

收入预算完成率=港口企业决算收入总额/预算收入总额×100%;

支出预算完成率=港口企业决算支出总额/预算收入总额×100%;

收入结构=各项收入/总收入×100%;

支出结构=各项支出/事业支出×100% 财务风险指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现金比率=货币资金/流动负债×100%;

其他应收款占流动资产比率=其他应收款/流动资产期末余额×100%;

其他应付款占流动资产比率=其他应付款/流动资产期末余额×100%;

2.资金运用绩效指标:资金运用绩效分析就是分析投入产出的效果,对于港口企业就是评价培养人的质量和效果,即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港口企业的运营实力。可从两方面体现:

一是员工培养质量方面指标:主要从对员工培训经费投入状况对员工的素质、技能提升等情况的拉动作用。

二是港口企业运营实力方面指标:指技改经费投入状况对港口企业整体运营实力的拉动作用。主要在港口设备的技改和港口(深港)扩建(增加船舶停靠吨位和船舶数量)上来体现。

3.信息处理设备与软件

现代财务分析技术体现了传统分析技术与现代分析技术的结合、手工分析技术与电算化分析技术的结合、规范分析技术与实证分析技术的结合、事后评价分析技术与事前预测分析技术的结合,因此,港口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应采用现代化的财务信息处理设备与软件,充分利用现代财务分析技术,以便高质量地完成港口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

第5篇:企业运营状况分析范文

关键词:统计分析;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统计分析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其统计数据、搜集信息以及分析结果、综合统筹的功能成为处理财务工作的有效方法,经过多年的发展经验,企业逐渐摸索出自己的统计分析方法和应用方式,简化繁琐程序,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和精确性,全面掌握信息数据的变化,为企业发展提供财务信息支持。

一、对统计分析的理解

统计分析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各行各业以及政府民间机构都会使用这种方式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统计能够对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方面的数据进行搜集和整理,通过综合分析汇总,将得到的准确结果提供给管理层或决策者进行发展的规划设计,由此可见,统计分析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统计分析并不是盲目搜集各种数据资料,而是带有明显的目标性来进行的,其研究的目的是由各种实际的需求决定,比如企业财务报表的最终报告,财务经营指标以及企业具体的运营情况,以这些为目标来搜集企业在日常经营中进行各种工作和活动而产生的数据信息,运用各种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整理好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找出企业发展运营规律及相关变化,发展过程中的缺陷和漏洞,为下一步的发展计划提供信息依据。统计分析的工作要求以统计的数据为主要依据,一切要靠数据的研究分析结果为凭,统计分析包括两层含义,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两者相互结合,是为了保证统计分析的目的明确,分析过程精准,研究结果达到统计分析目的,可以说是缺一不可,定量分析要求研究事物的数量表现以及存在的数量关系,比如增长率、存在比例问题等,其依据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密切的关注事物发生的各种数量变化,找出事物发展的本质是如何通过量变实现转变的,是企业发展积累过程中要重点研究的课题,掌握一般发展经营的规律,对于企业的持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要把握好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规划,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就要依据定性分析的研究结果,定性分析结合定量分析成果,深入开展对客观事物的逻辑推理,利用精确丰富的数据信息分析工作计划的实施条件以及相应结果,对事物的发展进行规律性的探索,尽最大的努力寻求事物本质发展规律。如果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运用好统计分析方法,就可以完善工作制度,保证财务工作持久稳健运行,也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二、财务管理中统计分析的方法

统计分析的研究成果关系到企业的长远经营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因此正确方法的选择,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抉择,财务工作需要企业日常运行中的各项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和分析,将其分门别类的保存起来,形成会计档案妥善管理,并将企业的发展规划纳入分析范围,对企业的资金周转和商业活动的运营要分清条理,逐一进行分析,利用统计学的分析方法规范财务工作的流程和相关规定,不断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一)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中常见的比率有:相关比率、构成比率和效率比率等。比率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在计算中将企业单位财务状况多方面的因素考虑在内后,通过计算得到企业单位经济指标的财务比率方法。这种方法的优势是在单位经济指标财务比率计算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单位经济指标的相互关系,同时还要兼顾各个经济活动的联系。相关比率的使用是通过将经济活动中相互联系或相互依存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经济业务的相关数据进行比对,并得出相应的财务比率。通过相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业务可以得知生产经营状况,从而实现适时的调整。而构成比率是通过对企业中单项经济指标和总体进行比较所得的数据,在构成比率的使用下,信息使用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单项经济业务在总体业务中所占的比重。效率比率是衡量企、事业单位利益得失的一种方法。

(二)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主要是将数据进行两个维度的分析和比较,即横向分析比较和纵向分析比较。而比较分析法只能在两个或多个具有相同性质的数据指标之间进行使用,对不同性质的数据和指标无法进行分析比对。横向比对是将同一期间的相关财务数据与其他企业单位的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在相同期间下不同企业之间存在的差距。企业信息决策者可以在对数据进行比对后得知企业的缺陷和优势,从而制订出适合企业运行方式的运营方案。纵向对比是指在本企业单位自身的不同期间,对历年得到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通过不同期间的数据分析从而得知企业在这一段经营期间资产的增减情况,盈利情况以及盈利的速度等。企业信息使用者通过对企业不同期间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就可以得知企业盈利的能力和企业盈利的速度和周期,从而为企业制订较为合理和高效的运营方案,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

(三)因素分析法

统计分析中的因素分析法是将影响事物发展变化的众多因素进行考量评测,对于这些因素要分开逐一进行考量,分析每个因素对于事物发展变化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同哪些因素存在主要或者次要的关系,找出影响力最大的因素加以重点考察或者果断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还要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其相互之间的关联,产生的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共同影响以及相互作用下引起的事物发展的特殊变化。对于企业的财务工作来说,对于影响企业经营的各种因素就可以采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出对企业经营产生的各种影响,有效的管控不利因素,高效的发挥有效因素的积极作用。

三、统计分析的具体作用

经过对统计分析及其分析方法的了解,相信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帮助一定是十分巨大的,根据科学适宜的统计分析方法,往往能够在财务管理中发现一些平常不曾关注过,但是确实存在并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的问题,企业财务的运营状况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可以形成清晰的认识,下面具体阐释统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具体作用。

(一)有助于认识企业总体的运营状况

统计分析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利用统计学的方法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利用企业各项数据对相关业绩目标和发展规划进行可行性研究,为了保证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将统计整理的数据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验证,以此来确保企业运营状况的平稳,现阶段的发展策略是否符合企业的长远发展利益。财务管理的工作就是企业中管理资金流向和有效利用的重要工作,利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搜集信息、调查和整理,能够明确真实的运行情况,通过对真实状况的了解和掌握,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就会慢慢形成并得出企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这是企业持续发展所需的最宝贵的财富,相当于为企业打开一扇发展的大门,为经营决策提供了可靠可信的信息来源,拥有了科学文件的运行模式和生产经营规律的重要依据,企业会更加自信,会激发全员的奋斗欲望。

(二)有助于发现企业运营中的问题

财务工作的指标体现了企业经营的水平,因此一旦经营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财务管理在例行的统计分析时就会及时发现。企业在经营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在起步创业的阶段,各项规章制度不是很完善,人员管理机制还不健全,容易发生各种遗漏和失误,为了避免损失,减少人力与企业费用的支出,就要对各项工作的开展实行统计分析,找出明面上的问题和已经埋下的隐患,只有战胜挫折,弥补漏洞,企业相应的管理机制才能够逐步的得到完善,企业才会甩开包袱,不受牵绊,迅速发展壮大。

(三)有助于探寻企业运营规律

企业的运营规律是通过持续长久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历程磨砺出来的,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不断的对企业的发展规划和运营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经过分析数据信息的不断积累和经验的增长,企业才能够逐渐摸索出一套比较稳健、可靠的运行模式,通过不断的努力经营才会发现企业运营的规律。统计分析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数据分析过程,一切以数据的变化为依据,客观真实的反映出事物发展的数量关系的变化以及最终的发生的质变,因此,统计分析才可以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统计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发挥着引导全局的重要作用,能够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能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决策以及规划提供规律性的认识。因此,本文也呼吁社会各界重视统计分析在实际工作中的推广和应用,希望各项事业都能够得到并掌握安全稳健的运行方式,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周利芬.统计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

[2]于丽伟.统计工作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5(11).

第6篇:企业运营状况分析范文

一、建设运营监控中心的必要性

在管理过程中,企业运营信息是管理和决策重要依据,企业运营监控中心的构建,就是要利用丰富的信息资产,监测和分析公司运营业务的开展情况与绩效表现,从而全面掌控公司运营状况,持续强化薄弱环节、加强分析控制,促进企业整体绩效提升。

二、运营监控中心的目标和功能定位

运营监控中心的建设目标是:利用信息化集成手段,全面监测公司内部运营状况,及时发现经营过程的异动和问题,督促企业相关业务部门或下属企业改善绩效,从而提高集团企业的集约化管控能力。

1 内部的信息化资源,对分散在各业务系统、各子公司、各部门的信息资源进行统一收集和整理,打破专业信息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实现企业运营信息的全汇总。

2 发现运营的异动和风险并快速定位其原因,通过全面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企业运营的异动和风险并快速定位其原因,提出改进建议,从而及时消除异动和风险,使企业运营更加高效、平稳。

3 推动战略目标的加快实现,理清集团整体发展战略与各业务条线、各子公司经营目标的支撑关系;明确影响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和环节,促使各业务部门与下属企业围绕整体战略目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确保战略落地。

三、运营监控中心核心业务能力的建设思路

运营监控中心的业务能力可描述为:以业务信息系统为数据支撑,以战略目标的落地为需求,对运营要素开展全面监测,促进经营风险预控和管理效率的提升。

1构建监测指标库

指标库是运营监控所需结构化数据的集合,它的功能是集中管理监测分析业务所需的各类型指标,确保各类监测和分析业务中使用的指标的唯一性与准确性。指标库的构建思路是:从运营核心要素出发,运用关键因素分解方法,逐级分解成相应的关注维度和关注点,从关注点再落实到具体指标,对指标事先规定定义、数据格式、来源、颗粒度等,最后汇总形成指标库统一管理。

2构建监测方法库

监测方法是指对某一监测指标或一组相关监测指标进行监测所采用的方法。利用设计好的监测方法,能够快速、方便地发现运营管理的异动和问题。常见的监测方法有:阈值预警、关联监测、比对监测、穿透查询等;针对不同的指标,也可同时采用多种方式灵活配置,组合使用,或设计出适合本企业的专用监测方法。多种监测方法组成监测方法库,以此指导全面监测业务的开展。

1.1 阈值预警

根据预先设定的阈值与采集的指标数据进行即时比对,当越限时进行预警,以便及时发现经营活动的异动。

1.2 关联监测

根据业务管理关系和指标体系定义,将多个相关指标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构建形成关联模型,或者关联到相关的业务指标,通过对指标的多维度解析,发现指标间的差异和问题,进行快速预警及定位分析。

1.3 比对监测

通过指标自身同比、环比、趋势、对标等不同形式的比对,查看指标所对应的业务变化趋势,发现异动与问题。

1.4 穿透查询

根据监测业务需要,对具体业务系统进行穿透查询,获取业务明细数据并进行多维度分析,进而发现异动的根本原因。

3构建分析模型库

分析模型是指对监测发现的异常或问题运用事先设计好的方法开展分析,以查找管理短板。在分析业务开展过程中,应全面收集、消化吸收先进通用的分析模型,并结合管理实际,构建分析模型库,用于指导分析工作的开展。

3.1通用的分析模型主要包括:

PEST分析:这是对所处宏观环境的分析,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主要用于综合分析中的外部环境分析。

SWOT分析:根据自身既定的内在条件,找出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所在,主要用于竞争能力分析。

波士顿矩阵分析:这是一种战略分析方法,将复杂的企业行为用市场增长率和市场份额两个指标进行分析,主要用于各种业务组合的战略制定。

波特五力分析:通过分析的五种能力,明确所处的竞争环境,主要用于竞争战略分析。

价值链分析:通过对构成业价值链的基本经营活动以及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确定核心竞争力,主要用于竞争能力分析和成本控制分析。

杜邦分析:通过财务指标间的内在联系,分析评价综合经营管理水平及经济绩效的好坏,主要用于EVA和绩效分析。

3.2除了通用分析模型外,针对需要分析的主题,还可以综合运用各种通用分析模型,构建适合实际情况的分析模型,不断丰富拓展模型库。

指标库、监测方法库、分析模型库的建设构成了运营监控核心业务能力的主要内容,其中指标库是监测和分析的对象支撑;方法库和模型库为监测分析业务提供业务指导。

第7篇:企业运营状况分析范文

关键词:财务预警体系 中小企业 构建

我国中小企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伴随着发展寿命短的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这其中与很多的中小企业忽视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为了促进我国的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建立合理的科学的中小企业财务预警体系,加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力,就必须得到中小企业的广泛重视。

一、企业的财务预警体系概述

1.财务预警体系的概念

企业的财务预警体系指的是企业通过运用财务分析的方法,利用财务报表以及财务相关资料的方式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通过对财务的信息的处理将数据化以及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与相关的信息相互结合,以得出企业在运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所具有的薄弱环节,这样能够比较好地分析出引发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同时更好地揭示其中的偏差环节所在,为企业在接下来的运营中提供优化决策以及资源重新配置的依据。

2.企业财务预警体系的功能。

(1)企业的财务预警体系有收集信息的功能

企业的财务预警体系的主要的数据来源就是通过企业在运作过程中的信息的收集,然后将这些信息转化为统一的能够衡量的数量模式,再根据这些数量所反映出来的信息进行判断。所以,企业的财务预警体系的最基础的功能就是对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2)企业的财务预警体系有检测企业运作的功能

企业的财务语境体系所建立的根本目的就是根据企业的运用中所产生的信息以及数据,对这些数据中所反映出来的企业在运作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决策性或者是操作性的失误的地方进行现象的查找以及原因分析的数据支持。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的财务预警体系是对企业的财务运营状况的数据有一种实时的反应以及及时的分析和跟踪的过程的。这个过程中就无形中为监视企业的具体运营状况提供了条件。

(3)企业的财务预警体系有实时的诊断功能

正如上文中所说的一样,企业的财务语境体系是一种根据企业的实时运营的数据以及信息的整理,然后在这些数据和信息中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企业的运营中问题的分析的系统。这个系统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为企业的决策性以及操作性的失误提供原因分析上的保证。因为企业的每一次的运营活动都会通过企业的财务预警体系而进入总的数据库,所以,企业的财务预警体系就可以做到实时的诊断企业的财务状况。

(4)企业的财务语境体系有实时的治疗功能

企业的财务预警体系除了功能性的预测之外,还有一个比较大的优点就是,企业的财务预警体系可以根据企业的运营中所存在的风险,实时地提供财务的风险排除的功能。在预警体系找出了企业的运营状况中造成风险所存在的原因之后,就会通过一系列的措施针对存在的各种偏差以及风险提供建议或者是决策上的支持,以防止企业的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从而达到是企业的财务部门达到规避风险、控制风险的目的。

二、构建中小企业财务预警体系的对策

1.选择合适的中下企业财务预警体系

中小企业因为其特有的性质和特点,使得中小企业在财务预警体系在选择的过程中需要适当考虑其本身的特殊性。现在的财务预警体系有三种,一种是将财务语境体系作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一部分;第二种是将财务部门或者是其他部门的财务管理过程中统一划分在财务语境体系之中,单独设立财务预警体系管理和分析的岗位;还有一种就是在企业中设立相关的财务管理和控制的小组,其人员主要是由公司内部的管理人员构成。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在组织结构方面还不健全,所以,在中小企业的财务语境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应该适当的考虑将第二种和第三种结合然后综合考虑起来。这样能够在保证人才资源的利用率的同时适当地削减相关的开支。如果在企业的内部单独的设置相关的岗位的话,就难免会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

2.构建合理的中小企业财务预警体系

首先,对于企业的财务预警管理体系,其职责和任务首先是要预估企业的财务运作中风险的存在,通过数据的收集与管理将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的风险进行规避。其次,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中能够出现的风险要对其影响的大小和范围进行适当的预估。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的语境体系主要的功能就在于能够预先判断和估计,使得企业能够在合适的时间和条件下做出适当的准备和对策。

其次,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来讲,在企业的财务预警体系发挥了适当的作用的时候,要根据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财务管理的实时的决策。这其实也是企业的财务预警体系的一个功能所在。在了解到企业的财务风险的存在之后。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和财务政策的制定人员要根据适当的条件制定应急策略。只有这样,企业的财务语境体系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8篇:企业运营状况分析范文

【关键词】风险管理;企业成本管理

一、企业运营风险因素分析

我国企业在具体的运营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影响总是会出现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风险状况,但是,从理论的角度上考虑,我国企业的运营系统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四个方面,即成本、质量、效率以及柔性。我国企业的运营风险因素具有一定的可以度量性,在风险转化成为真正的可以计量的损失之前,能够进行正确的防范与控制。研究与控制风险的目标是为了进一步设法减少风险的出现,继而进一步更好地阻止风险转化成损失,从而阻止可能性的危机转化成为现实性的损失。从我国风险控制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可以认识到运营风险是我国的企业在投入到销售的过程中并没有及时的控制企业内部的关键不足或者失误而导致的直接或者是间接性的损失。因而,我国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各种不确定的因素都很有可能会影响到企业运营系统的基本安全,并将进一步延伸到企业发展的成本、质量、效率以及柔性等各个方面。除此之外,企业的运营风险主要可以分为内部的风险以及外部的风险,我国企业内部的风险主要的造成因素是由于我国企业财务的管理者们对于财务方面的风险认识严重不足,继而在具体的做决策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企业资金的结构不合理的分配,导致企业的投资成本严重高涨,企业的应收款项的比重过大等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等。另外,这些因素的不良处理很有可能带来资产的流动性弱或者是库存结构方面不合理等导致的资金沉淀等问题,同时存储成本急剧上升以及费用的不断提升、利润的相对减少。同时,企业由于对风险没有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导致财务状况的不断恶化以及盈利能力的持续下降,企业的经营风险及管理风险最终将全面体现在财务的风险上,成熟期的企业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纳税风险及资产结构风险、分配的风险以及投资方面的风险上,在当今高度的货币化社会中,企业的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在十分集中地体现在企业风险对于企业现实性或者是潜在性的经济损失上,同时,各种非经济损失方面的情形也可以按照一定的折算方式折算为经济损失。

二、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企业成本管理的构建分析

以企业风险管理为核心的企业成本管理的构建首先要考虑到的是企业想要更大规模的规避风险,控制成本,就必须更好地构建企业的基本运营风险管理体系,积极分析企业的运营风险因素,对于企业的运营系统要进行相对合理的且真实有效的分析及专门化的研究,并积极确立企业的基本运营系统方面的流程。同时,通过对于这些流程及原因的分析,对整个企业的运行风险因素模型进行归类总结,确立好一个完整的企业风险因素管理的重要指标及体系,继而建立起企业运营的完整系统流程。只有将这些企业的运营风险因素模型完整的构建起来了才能更好地对于整个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进行全方位的重点把握,并且可以对于该企业在整个的风险环境分析的过程中,对整个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做出更为详细的分析总结,从每个企业所处的不同的行业环境中分析推断出该企业的风险具体落在哪个部位上,这不仅有利于对自身企业所处的风险范围有个更清晰详细的认识,还可以更好的检测出这些风险的具体范围,在对这些风险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明白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特殊之处,要详细分析各个企业的不同并进行一一对应的区别分析才不至于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出现纰漏。我们也不能凭借着一个企业的风险就武断地断定出其他个别企业的风险状况。若某一个行业在国民经济的体系分析中被称为是高风险的职业,但是其中的某个个别企业却依靠着自身的有利经营模式与企业管理者十分理智英明的投资并结合十分科学的治理方法大大降低了自身企业的风险,这样的企业就不算是一个风险企业。另外,各个不同的企业还要积极建立起自身企业的运营风险评估体系,并通过已经确定的风险因素即比较稳定的指标体系来完成对于整体型企业的流程的具体监管,并制定出相对量化的公式与规则,通过定位的数据来源制定出控制型的目标,对于区分管理方面的企业周期等基本步骤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可以通过采用控制图法的方式来实现对于关键性运营风险的有效突出管理,继而达到将整个企业推上更好更快发展的道路上去。

但是,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许多社会上存在的一般性企业,我们都要尝试着尽早发现经营中出现的风险型因素,并且尽早地对其作出有效的防范,继而更好地避免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损失。按照通常的原理进行分析,我国企业的主要经营风险都是依靠基本的财务报表及财务数值来完成分析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譬如客户现金的基本状况,应收帐的基本数额或者基本比率等情况,流动资产在我们公司总资产中所占的具体比例以及企业长期负债或者是流动型负债等基本情况等,更有甚者,还包括一些需要销售的产品在厂房内的滞销积压情况等。一个企业要更好地对整个企业的管理流程进行负责监管,就要对于已经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与解决,并进行相对及时的数据反馈,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可以在企业的内部形成一个更加强有力的循环管理的良性过程。我国企业的监理集成化风险管理系统,有利于将整体的风险管理进行实际化分析并及时有效地进行信息之间的沟通、传递与相互交流,从而更好地保证整个风险管理体系的正常运作。而在企业运营的具体过程中,有许多我们可能有遗漏的运营方面的风险,可以从资产的具体列表中获得。

一般而言,我们都是在企业运营之初,就综合分析该行业的大致特点,这些方面的把握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对于整个公司的整体运营情况有个大概的了解,从而更加清楚能为企业带来盈利可能的业务品种,将一个公司的收入总额与前一年的运营总额进行充分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比较标准的公司运营方面的变动趋势,这些变动的趋势也正是一个企业最基本的考察指标。简单来说,我们对于一个企业生产产品所销售的具体数量而言,由于其他的因素不变,市场对于企业产品的总体需求的基本稳定就足以带动整个企业经营的收入增加,从而进一步降低整个企业的运营风险。因而,相对稳定的产品销售会极大地减少一个企业的经营风险。众所周知,产品的最终销售价格受到了市场供求关系的极大影响。同时也受到了产品的质量以及技术含量等更多不同方面的因素的多重影响,企业生产的产品的销售价格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直接决定了销售收入的基本稳定,企业未来的经营收益也愈加稳定,稳定的销售价格就自然会减少企业的相对经营风险,如果单位变动的成本倘若不是十分的稳定,一个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经营的风险相对会增加许多,继而直接影响到整个企业未来的经营收益方面的基本稳定,产品销售的数量最终发生了变动,固定成本的总额比重就随之扩大,单位产品分摊获得的成本就随着变得越大,企业的经营性收益就随之减少,经营的风险也就莫名的加大了。反之,固定的成本总额如果占成本的比重越小,其经营的风险也就明显相对较小了。这正是更好地完善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企业成本管理对于我们的启示。

总而言之,企业的发展必然伴随着风险的存在,企业运营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中都有产生风险的可能,只有对于风险有着正确的清醒的认识,才能更好地采取措施,谨慎地对企业的行为进行决策,更好额规避可能发生的风险,把可能出现的风险降低到最小的等级,力争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魏朝阳.企业风险控制管理方面的分析[J].中国经济周刊.2005

第9篇:企业运营状况分析范文

1 财务报表分析概述

对一个企业而言,财务报表分析的对象是利润表、负债表等,在对这些报表实施分析之后,能对企业的盈利水平、财务状况以及运作状况实现判定,其分析内容对企业的运营十分重要。因此,可对企业制定决策起到指导作用,为企业向前发展做出贡献。盈利水平是判断企业盈利状态的重要指标,能分析出企业在一定阶段内能运营与管理状况是否符合市场要求。在对盈利水平实施分析后,企业的管理人员可从中找出企业运营的弊端,能及时发现问题,企业就可以采取必要的手段处理问题,让企业的损失得到控制。负债能力则反映出企业在面临风险时表现出的应对能力,体现出企业能承受负债的限度,对企业后续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开展财务分析时,能对企业的负债能力实施明确判定,对企业的运行较为重要。

2 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2.1 利润表分析的作用

利润表能体现出企业在一定会计阶段内的经营成果。对其内容实施分析后,能了解企业的经营效益、花费的成本等信息。此外,在对近几年的利润表实施观察后,总结盈利趋势的变化情况,可对今后几年的企业获得利润的情况实现判定。在对表中的各时段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可对企业今后的利润增加起到积极作用,也能让管理人员顺利处理决策问题。总之,利润表使能管理者知道某个阶段内的营收、成本等数据,可让经营手段得到灵活调整。

2.2 现金流量表分析的作用

此表能展示企业在一定会计阶段内现金及其等价物的具体情形。现金对企业的作用不言而喻,是企业的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市场变化十分迅速的背景下,导致较多应收账款都存在变化为坏账呆账的可能,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则不同于此种情况,其流动性和支付能力十分之强,此方面实力较强的公司更具有投资说服力,让投资人产生更高的投资安全感。因为,投资者也会担心发生资金链断裂的情况。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商业银行在对贷款方进行审查时,均是以此作为审查依据。财务管理人员要对此表现出应有重视,同时对资产现金回收率等数据进行考虑,制定科学的决策。要注意各类型表格彼此存在联系,在对某个具体事项展开分析时,也要从表中将相同指标结合在一起,对变化的关联的原因实施分析,全方掌握财务信息。

2.3 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资产负债表能反映出企业在一定阶段中的财务状况。中国的资产负债以账户式结构进行编制,可划分为左右两方,左方代表资产,右方则代表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对资产展开分析后,管理人员能知晓当前企业具备的资产类别和资金数额,此方面的企业价值也能结合财务状况分析得到判定。这些资产代表了企业的经营效益,是企业在运作中获得的成果。对资产实施了解后,可以分析出企业的关键资产、设备,同时也能对企业的经营信息实现判定,与资产周转率等信息组合之后共同分析,就能得出企业在利用资产时表现出的具体能力。右方的事项则是资产来源的体现。如果负债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企业就会面临较大风险,债权人在投资时就会顾虑重重。因此,要增加流动资产在总资产的比例,以此应对可能发生的偿债风险。如果所有者权益达到过高水平,则表明企业在利用财务杠杆时并未发挥良好效果,可能发生资产浪费的情况。要注意资产负债表的整体性,不可割裂左右的联系,放在一起综合分析才能顺利发挥作用,才可体现出某一时刻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企业价值,可让财务人员对企业的资产实施科学判断,合理分析企业负债等信息,进而更坚定地履行受托责任,在决策中有效避免各类风险因素的出现。

3 财务报表分析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报表数据缺乏可靠性

一般情况下,会计报表在编制过程中都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其中部分数据的准确性也就难以得到保障。同时,部分财务报表的准确性也受到人为因素干扰,在制定财务报表过程中,往往因为各种人为因素的干扰,导致报表数据与真实数据之间出现差异性,这将导致报表的可信度直线下降,影响报表利用。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报告难以达到精准的地步,造成数据文件的可靠性不满足现实要求,财务报表分析受到干扰,财务分析无法实现准确分析。

3.2 报表数据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对财务报表实施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判定企业的在各阶段表现出的经营状况,实现对企业未来发展进行预测的目标。但是,财务报表中的很多资料均是企业以往的资料,这些数据、文件都存在时间上的迟滞,往往报表数据都是通过搜集整理而来,这些数据都是属于早期数据,并不能代表现在的财务水平。因此,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财务分析被这种过去式的数据所干扰,降低了数据的滞后性,干扰了财务分析的准确程度,为企业发展带来隐患。

3.3 报表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对比率分析法进行分析可知,其有事后分析的性质。因此,在分析过程中所用的数据信息均是已经发生过的经济活动留下的数据,在实时性上存在缺陷,存在较为明显的滞后性。同时,此种方法一般应用于负债表、利润表,主要对某一阶段内企业的财务信息实施研究,无法对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实现分析。因此,比率分析法在使用时存在较大限制。趋势分析法在使用时要依靠企业财务报表才能顺利发挥作用,局限性较大。各阶段的财务报表和数据会在通货膨胀、计算方式等方面的影响下发生变化。因此,利用此方法获得的分析成果难以具备较高准确性。此外,比较分析法主要用于企业各项经济、财务指标的分析,这些指标会在行业、区域等因素的影响下难以实现对比。在此种情况下,使其失去应用价值。

4 处理财务报表分析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4.1 提升财务报表内容分析的客观性

在对财务报表实施分析时,要从实际出发,对报表的内容进行客观分析,不可将个人的主观因素掺杂其中。因为,客观性较强的财务报表信息能让企业的经营人员对企业的各类财务信息更加了解。同时,也能让投资人员、债权人等获得无误的报表信息,如此,才能以科学的方式开展投资等经济活动。让财务报表分析工作具备较强的客观性,不仅可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形成引导,也能为国家层面的宏观调控给予必要支持。因此,企业要对此有新的认识,让其客观性达到一定水平。

4.2 确保财务报表出报的时效性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在某个阶段的财务状况开展的分析。企业在决定推出新的决策时,财务报表的信息必须要及时、准确,由于其内容与企业的运营状况直接相关,必须经过精准分析,一旦出现差错,就会让企业做出错误决策,让企业与投资方遭受重大损失。在信息化时代,要对财务软件实施升级。同时也要提升财务人员的工作技能,如此才能让工作效率达到更高水平,为提升财务报表出报工作的时效性创造良好条件。要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国外的财务报表出报方法进行观察,适当引进最先进的处理方法,提升财务信息的搜集速度,让报表的出报的时间得到提前,使企业在制定决策时可获得最新的财务信息,切实提高报表出报的时效性。重视现金流量指标的使用,此指标包含的信息十分重要,可促使财务评价指标得到改善,能让报表应用人员顺利判定企业的具体偿债能力,也可获得企业的盈利信息,并据此对企业未来发展情况开展合理预测,让企业的决策制定更具客观性。

4.3 重视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全面性

在开展财务报表的分析工作时,可用的方法较多,要坚持分析方法的全面性。在分析时,不可忽略报表中的附注的信息。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均是企业已有信息,以货币的形式进行展示,在财务报表中占据重要地位,可使用整体数据对企业经济发展形势实施判定,也可实现对各部分信息的分析。比如,在应收账款中存在的应收明细、生产成本中包含的料工费等,这些数据都要纳入到分析之中,如此才能为企业后续发展制定政策时提供数据支持,确保企业能做出科学决策。此类数据详细地展示在财务报表的附注中。相关附注信息主要起到对报表说明及补充的作用。因此,在分析时要将辅助信息和其他信息结合在一起,如此才能得出对决策有利的信息。要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综合应用。前者指的是利用财务报表中的既往数据,在使用科学方法进行处理后,得出能对企业决策有利的信息;定性分析则指的是分析专家的经验,对企业运营中产生的不能进行量化的信息实施本质上的分析。在财务报表中,全部数据都是量化数据,但是企业的经营发展十分复杂,存在较多无法进行量化处理的信息,比如,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因素。这些方面的信息使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实施分析之后,并不能全方位反映出企业运营管理状况。因此,还需要结合的定性分析的方式判定企业经营状况。此外,在开展内部分析的同时也要兼顾外部分析。在企业经营时,企业面临来自内部与外部的各种影响,比如,存货积压、应收账款等因素均是企业需要面对的内部问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等外部问题会对报表分析工作形成干扰。因此,要对企业内、外部面对的问题进行全面考虑,确保分析达到较高水平。此外, 还要搜集企业的长期发展信息,与短期信息结合在一起,实现财务信息的总结。同时,也要坚持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方式应对财务报表分析中出现的问题。企业的发展过程具备动态特点,在对既有的静态资料实施分析的基础上,还要从动态的角度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情况实施研究,使报表的分析工作更加准确,让企业的运营信息得到全方位展示,为企业从更多方面提供信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