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会基础知识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面对现实,努力转变思想观念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和规律性非常强的学科,在中职教育中,我们不该仍象过去一样过多地强调会计理论,而应该将重点转移到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与培训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改革课程内容,以技能为核心组织教学。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而且还要诱导学生转变其原有的受教育模式,使他们逐步适应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这是首当其中要做的工作,也可能是难度最大的。
二、夯实财会学科的基本功,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
一般认为,财会学科可以借助计算器等辅助工作来完成涉及公式的运算,因此对数学知识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同时,在许多学生看来,这些知识都是枯燥单一的,而且理论性较强,往往对这方面知识的学习没有兴趣,就连最基本的财会知识,如逻辑运算,也不想自己去理解和记忆,因此,久而久之便忽视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甚至连本专业最基本的理论都不能理解和掌握,而这却是将来从事财政工作最基础的内容!因此,笔者认为,财会专业的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对于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引导学生重视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通过不断改善教学环境与教学方法,利用实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做好学生学习踪迹与交流的工作,使得财会专业的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财会专业的基础知识。
三、恰当选用教学媒体
在会计课程的教学中,有些教学内容如果仅依赖传统的黑板教学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这时就可以选择恰当的手段处理教学内容,将不能直接呈现的教学内容借助媒体直观地形象地展现出来。比如一年级学生学习利润表时,可以将他们已经掌握的利润计算公式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变形(由横向公式变化成竖式),再表格线自动生成利润表,这个方法便于学生很快掌握利润表的格式和内容,并且印象深刻,效果很好。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直接经验对学生有助益,但对一些新的概念性内容我们还是可以利用学生早期习得的语言和概念来同化,使学生把新知识与头脑中的已有知识联系起来.所以说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应注重效果而不是形式。
四、加强校企结合,真正做到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兼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学生在校期间顶岗在企业实习的可能性不大,各中职学校针对会计专业特点,纷纷组建模拟实验室,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由于缺乏与企业的联合,所用资料与实际尚有一定差距,故学生毕业后仍然不能很快地进入角色,不知如何下手,或是不敢下手。因此,中职学校应尽可能地与企业结合,收集实际企业的现实资料,并尽可能地模拟现实企业的财务环境,再经过一定的加工与处理后,借助于模拟实验室,分组分工由学生模拟完成,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当然,在取舍实习资料和分组模拟过程中,必须要注重资料的完整性、系统性与合理性,以弥补企业现实资料信息量不足的缺陷;注重会计岗位划分的合理性与完整性,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会计核算的氛围。这样才能使实习过程既不遗漏,又具体真实,从而真正打破学生毕业后无从下手,或是不敢下手的局面,打破企业无法从学校找到他们所需的人才,打破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怪圈。
五、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的过程是一种师生互动的过程,师生关系不应是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一种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统一体,师生关系需要师生的平等对话或相互合作。老师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人到学习中进行意义学习,启发学生,使之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的目的有关,督促学生负责任地参与学习过程也就是说,既要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影响,又要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培养其“快乐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因此在课堂的组织形式上也可以依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传统的“秧田式”,或采用便于学生讨论的“小组式”和“圆桌式”等。
六、财会专业教学改革的必备条件
上面讨论了财会教学改革所涉及到的一些主要问题,从中可见这种改革具有全面、复杂、艰巨和长期等特点,它做不得表面文章,也不能期望一蹴而就。能否付诸实践并取得比较理想的成果,尚取决于是否具有以下的必备条件:
(一)政府教育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和校、院、系领导必须比教
师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具有很大的决心和魄力并对这种改革提出要求及激励十分明显,这是一个先决条件。如果各级领导不能高瞻远瞩,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无动于衷,而是安于现状、满足于已有的成绩或热衷于做教改的表面文章,没有强烈的改革动力,这种改革就不可能更加广泛地进行,而我国财会专业教育的整体质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将会进一步拉大。因此,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和相关院校领导重视并研究这个影响广泛而深远的问题。
(二)教师必须具有足够的创新精神
一、素质教育及其特征
素质教育原是针对普通基础教育中的应试教育提出来的,其原意是不能只根据升学的需要进行中一片面素质的教育教学,而要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进行培养教育。素质教育作为指导教育事业最重要、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其特征如下:(1)普遍性;基础素质教育存在于每个人才的成长过程和每种教育形式中,面向全体公民,旨在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2)前瞻性;对整个教育事业和受教育者的群体,在教育内容的安排、教育方法和技能训练的设计上,充分考虑未来对人才类型、规格的需要。(3)针对性;要面对社会需要,面对受教育者成才的需要。(4)阶段性和层次性;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育阶段的划分将进行改革和调整,各教育阶段的任务将互相交叉、渗透,旱现模糊趋势,以再就业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形式体现;教育的层次性体现在培养不同规格文化素质人才的差异上和对职业岗位的适应程度上。
二、如何在中专财会教学中导入素质教育
(一)与时俱进,调整教学目标
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方向应该是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作为一名专业的财会专业教师,在自己实际的课教学活动中,严格按照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专业教学的规定,认真制定每节课、每单元、每学期的教学计划,把具体的教学目标细化到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把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训教学有机结合,不但向学生传输会计专业知识,而且特别注重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把规定的达标要求和社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使教学以及培养的目标都能和日常的教学有机结合。
(二)科学地进行课程设置
从课程设置的先后顺序看,课程设置必须能承上启下,任何一个专业都不能脱离其它专业而独立存在,特别是与计算机专业的联系更为密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各领域中已得到普遍的应用。因而,在开设财会专业课之前要开设计算机基础、专业基础课程,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并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为以后开设会计专业课程及会计电算化课程奠定基础。财会专业教学的时间毕竟很有限,而计算机的熟练操作及财会基础知识的具备又需要一个过程,如果学生不能熟练使用电脑,不具备财会的基础知识,网络会计所使用的技术手段就无法完成。同时,还应加强适应国际化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外语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增加国际生产和商贸活动规则的知识(尤其是外贸、金融、财务结算、税收等方面),把国际上先进知识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来。
(三)强化实训,提升综合能力
为了提升会计人才的综合能力,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把实训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实训形式主要有:模拟实验课、情景模拟课和校外实习课。具体如下:
1.模拟实验课。模拟实验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一种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把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专业技能,快速的适应会计岗位工作。具体就是:根据一个公司的财务流程需要,设置多种多样的会计岗位,包括会计机构负责人、稽核、出纳、工资核算、总账、会计电算化等岗位。并根据岗位对学生进行分组,定期按招程序轮岗,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熟悉各种会计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流程。此外,在学生学习掌握会计电算化技能的同时,还穿插一些手工业务处理,二者同时进行,使得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大大提高。
2.情景模拟课。所谓情景模式,就是指根据被测试者将要担当的岗位,设计一整套与其岗位比较类似的情景,将其安置在类似的工作情景中,采用多种方法对被测试者的心理素质、综合能力开展测评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有针对性的添加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情景墨笔。
(四)加强财会教师的电脑培训及行业会计培训
近几年来,各方面大力提倡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素质。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教育方法。目前的财会教师大部分都具有较好的理论知识,但知识理论体系、知识结构比较陈旧,对于各行业现行的具体会计实务操作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把理论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传授、示范给学生,不能更详细地针对目前财会行业存在的问题对学生作进一步的引导,从而不可避免的在课堂上出现单纯的讲概念、讲原理、照本宣科的情况,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要用专门时间对会计教师进行电脑培训以及专业理论和技能知识的后继教育。同时,尽可能地安排教师到企业、银行等各专业行业顶岗实习。
(五)运用案例教学,提升职业修养
关键词:高校;财会专业;校企合作;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F230.4;G64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高职院校将培养综合型人才作为主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培养实践性较强的人才。财会专业是当前高职院校较为热门的专业,该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众多企业要求财会人员不仅能够做简单的财务计算,同时能够通过财务统计数据对企业当前的形势进行分析,参与到企业的决策当中。当前,我国众多高职院校采取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实践机会。但是,当前高职院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不符合当前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重新审视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对财会人员素质的要求,改变当前的教学模式,培养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一、高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安排不合理
财会专业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实操性要求较高。财会专业的知识是一套完整的体系,各个部分的知识都环环相扣,联系在一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将基础知识学习与实践练习结合起来,从而能够更好地掌握财会专业的知识。在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在实训基地进行学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实习机会。但是,由于建设场地有限,学校的资源有限,学生不能够进行充分练习,一些学生留在校内的机房进行练习,在不同的训场地进行训练的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同,最终培养的人才也各有差异,这就违背了高校的教学目标。高校缺乏完整的教学体系,校企合作的项目无法完全实施,不能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习机会,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2.缺乏仿真实训基地
当前的经济形势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企业对财会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地发生变化。实训基地是将学生与社会联系起来的纽带,高校必须重视教学基地的建设,从而达到培养综合性人才的目的。但是,当前的教学实训基地有限,实训基地的仿真性较差,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不够,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的需求。校企合作建设的实训基地与当前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有较大的差距,不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以及当前工作的需求。财会专业的学生在实训基地中并不能够充分地应用自己的知识,也无法体验当前企业的环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无法得到提高。学校和企业都没有充分认识到实训基地仿真的重要性,没有对实训基地加大力度进行投资,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3.教学师资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高校教学中仍然以教师讲课,学生听课为主。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让教师为学生讲授知识,这种单向的教学方式不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地理解基础知识,同时教师并不了解学生知识的理解程度。部分高校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只是单纯地教授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这种与实践脱节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帮助财会专业的学生提高自己的能力。部分教师不具备在企业中工作的经验,讲课方式单一,不能够与当前的经济形势相结合,教学效果较差。
二、校企合作下高校财会专业课程改革的策略
1.改变当前的教学模式
高校与企业的合作能够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高校也应该结合这种方式,对教学模式和课程安排进行改革。高校应该根据当前社会的需求以及企业的变化,改变当前的教学模式。高校需要与企业进行对接,设置以岗位为导向的专业,根据财会专业的知识以及岗位的需求,制订合理的教学课程安排。财会专业的课程改革应该从理论知识出发,结合会计、出纳、财务、税务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根据核心课程的要求制订相应的考核方式。
高校在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除了应该应用以岗位为导向的教学方式,还应该根据案例教学的要求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考核,让学生结合实践学习逐步地提高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并且熟悉当前企业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的岗位要求,帮助学生尽快地熟悉工作的环境。
2.加强对实训基地的建设
正如上文所述,财会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非常高,学生必须经过实训之后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基础知识,将知识变成自己的专业技能。实训基地对财会专业教学来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和高校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实训基地的重要性,加大对实训基地的投资力度。企业在建设实训基地时应该按照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况,高校则应该根据当前的实际经济情况安排教学课程,及时地更新教学的设备。另外,在校企合作中,双方应该共同建设长期的、稳定的、资源充分的实训基地,方便学生进行学习,在高仿真性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学习,提前了解自己专业的特点,认识到工作中的难点,使其在实际训练中不断提高对专业知识的认识以及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高校与企业需要保持良好的交流,高校需要及时地对实训基地提出改变的要求,企业也应该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要求,双方之间保持畅通的交流,针对教学以及培训中的问题进行沟通,提出合理的改革方案,让实训基地在人才培养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3.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教师对财会专业知识的理解以及对当前经济形势的认识直接影响着大多数学生的认识,因此,高校需要充分认识到师资力量的重要性。一方面,高校需要不断地引进优秀的财会专业的教师,让优秀的教师参与到课程改革当中,为当前的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建议。另一方面,高校需要从企业当中引进优秀的工作者,为教师进行培训,改变教师对当前财会工作的认识。在校企合作当中,企业可以为教师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让教师能够到实际工作当中了解当前财会工作的具体情况以及财会工作与理论知识的出入,从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长期位于教学岗位的教师应该深入企业学习,成为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
财会专业是当前的热门专业,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财会专业,但是当前的高校财会专业教学中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地增加,高校需要认识到当前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不断地完善教学体系,深入建设仿真性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岗位,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积极应对教学中的问题,从最大限度地实现校企合作的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优秀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贾兴恒,杜 英.校企合作“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商论,2015(20):180-182.
关键词:财会人员 人力资本 提升指标 体系
但由于财会体系现有自身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财会体系在某些领域的运作,甚至有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财会体系的实用性显得特别重要。财会作为一个相对严谨的专业其实施的领悟已经超级各行各业,因此国家也越来越加大对财务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注册会计师,经济师,资产评估师等一系列专业人员诞生了,这些优秀的专业人士通过他们专长在某些领悟为财会行业做出贡献,当然在做出贡献的同时他们也获得了丰厚的报酬。
一、财会人员人力资本的特征
依据财会专业的专业性质和从事领域不同,基本表现出如下特征:
从事财会的专业人员一般都专业性较强,他们都是通过考试或者专门机构的专业培训从而获得资质证书和上岗证,并且有一定的财务方面的相关工作经验。
财会专业人员可以通过他们掌握的专业知识为某一领域在财会方面进 行内在价值的提升。
财会专业需要不断更新新知识,新的管理制度,作为企业要定期组织财会专业人员的专业培养及财会知识的学习。只有不断加大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才能经得起新形式下各种经济政策的考验。
财会专业人员的工作成果在一定程度有利于资源共享,其财会统计的显著成果专业性,适应性较强。能够得到某些领域的一致认可,成为当今时代不可或缺的专业领域部门。这也是其专业性所决定的。
财会专人的自身修养的道德修养,特别从事一些财会保密性较强的工作,一些机密一旦泄露就会给企业造成损失甚至自身也会受到法律的严惩。这提示每一个财会工作者要严于利己,在工作中加强自身道德的修养。
二、人力资本价值提升指标体系及应用
对于评价人力资本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作用也有很多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是反映会计人员的资本价值,有人认为还可以为今后的资本价值提升提供前进方向。确立健全的指标系统,能够对会计人员的价值取向有明确的了解,进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来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资本价值。指标系统的的设置包括五个方面,各个部分都有主客观评价标准,并提供修改结果指标体系。对于基础知识水平指标的设立,目的就是对会计从业人员基础知识的检测,即行政法规的修订及改进的掌握情况、税务控制与管理知识的了解情况、企业内部控制知识的理解等等,叫全面的对会计人员进行基础方面的考核。对胜任能力指标的设置,顾名思义就是考核会计人员是否具有胜任此工作的工作能力等,能否满足客户需要,主要的考量标准是工作热情度、信息咨询完成度、轮岗操作能力等。职业价值标准的设立,目的就是考核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变现出来的知识与技能价值,这些技能价值的评价标准就是一个工作人员在遇到问题后,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处理能力,好包括个人的创新能力及利用自己特殊的优越性将财会知识有效宣传给他人的能力;个人能力评价体系的设立,目的是对一个人在个人能力表现方面,解决突发事件能力上,与人沟通交际方面的能力进行综合考核,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个人能力的提升,充分挖掘财会人员的个人能力素质,有效的为财会事业做贡献,这个体系的评价标准就是一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个人专业特长、集体领导组织能力等等;职业品格标准的设立,目的是将一个人的优良品质、道德教育纳入考核标准,进而约束行业人员自觉履行义务,并实行行内监督政策,双管齐下,确保财会人员都具备高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具体的评价标准是财会人员的行为作风、道德情操等;利用刚刚论述过的指标考核标准,制定了一份调查问卷,考核目前会计人员的资本价值表现,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考核人与被考核人进行的互动评分方法。首先由被考核人根据自身的水平自己给自己打分,然后由考核人根据被考核人的表现给考核人打分。最后将被考核人与考核人的打分求和取平均值在乘以相应的考核指标就能科学的给考核人打出最佳分数。
根据每一个财会团队的年度总得分,可设每月为10分,年度团队满分为120分,分析每月财会工作人员的每月贡献分,最终得出年度每个员工的年度贡献分,得分最高者可以此认为是最有价值的财会工作者。
制定工作任务条形图。根据每个财会工作者完成的任务分析其工作能力及业务能力,通过计划工作任务,与已完工作任务的对比找出财会工作者的薄弱环节,进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护。从而提高整个财会团队的业务。
根据每位财会工作人员的自身工作特点,合理安排工作任务。让其在最擅长的工作上发挥本能,尽职尽责。在为团队增加工作效益的同时培养专项财会工作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根据一个团队的年度总得分,及各财会工作者一年兄完成任务的总完成量,制定为为符合本财会团队的财会运作新模式。在发展中求进步,在管理上求创新,实现利益最大化。
根据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统计,了解当前会计会计人员的资本价值表现情况,进而分析如何提高整体财会人员的资本价值。
三、结束语
有关数据统计,中国的注册会计师等优秀类财会管理型人才还是很少的,在某种成都上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因此作为财会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的态度,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资本价值,为中国迎接新的财会任务而做好充足准备。
参考文献:
[1]吴惠萍.出口企业反倾销胜诉的会计障碍及对策[J].经济师,2009,2
关键词:企业;财会人员;综合素养;提升策略
一、财务人员素质结构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也比之前更高了。企业财务人员相比过去必须要具备更专业更全面的素质。
政治思想结构
财务人员的政治思想关系到在工作岗位上能否保证自己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只有具备与时俱进的工作作风和政治思想,才能在岗位上严格要求自己,这是企业财会人员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有较高的政治悟性,才能热爱岗位,清正廉洁。财务人员必须要遵守国家相关法律制度,除此之外还要遵守企业的法律制度,严于律己,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时刻提醒自己在岗位上一丝不苟,重视岗位职责,在不断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重视思想觉悟的提升。财务人员在工作上要重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业余时间不断提升专业基础知识,多学习财会金融知识,还要多学习些外语知识,奠定自己扎实的工作基础。
专业知识结构
专业知识的学习研究是金融财会工作的关键部分,从业人员必须要系统的学习专业知识和企业规章制度,确保自己适应整体工作,财会工作人员专业知识要求很高,除了需要有会计理论基础知识,还要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学习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财务会计,工业会计以及管理会计等。财务会计专业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账务处理程序,而是要求财务人员要能掌握经营决策整个环节,能将财务知识学以致用。充分利用相关知识,如统计学知识,市场营销,投资与金融,经济法,税法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做好生产管理的帮手。
综合技能结构
除了以上两点,财务人员要重视自己综合素养的提升,让自己在做一个合格的账务处理人员的同时能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做好企业的好助手。综合素养的提升也是本文将在下面重点探讨的问题。
二、企业财会人员综合素质现状
尽管我国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会人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财务人员必须理顺自己的工作职责,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和道德素养,企业方面要定期对工作人员展开培训,让员工能尽快使用工作,不断提升自己。尽管企业方面经过长久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企业财务人员综合素养的提升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1.道德素养有待提升
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是最重要对于企业发展和稳定来说至关重要,同时也关系到企业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因为财务人员具备坚定的职业道德,在工作中能够独立负责开展财务管理,如果财务人员专业水平达不到就很容易出现问题,所以,道德素质是判断会计人员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虽然我国当前财务人员整体素养已经相较于原来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但还有一些会计从业人员没有道德约束,缺乏奉献感和责任感,对待工作态度不够认真专一,庸懒散问题还很严重;有些会计人员将自己的利益摆在了第一位,在会计工作中存在欺诈行为,不仅给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但也使自己走上犯罪的道路,这些都是当前企业财会人员道德素养不高的表现。
2.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一
虽然新会计准则上表明,我国企业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还不错,但是还是有很多会计从业人员顶风违纪,业务素养低下。比如,一些中小民营企业会计人员是交给自己亲戚来做的,存在一个“无证” 的问题,所以业务素养不高;还有的企业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技能欠缺,缺乏深入的学习,不能做到与时俱进,还是采用非常传统的方式,过于相信老经验,使财务工作存在较大偏差,甚至有信息失真的问题。
3.有些财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虽然国内大多数企业的会计人员都可以进行按照工法律要求进行账务处理,但仍有个别企业会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例如,个别企业会计人员限于领导的控制,一些操作无法单独进行,显出了其强大的“从属”地位,甚至出现了账务造假的问题;还有的企业会计人员责任心不强,凡事都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以自己的利益为重,即便是发现了违反法律法规的问题,也不闻不问,更不会责令停止。不这种状态必然导致企业财务工作不透明,质量降低。
三、提升企业财会人员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1.企业重视培养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
企业会计人员综合素养的提高离不开道德素质建设,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是为了更好的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更重要的是能不断优化人才队伍,职业道德教育对于完善企业管理机制有十分积极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财务工作的先行者。企业应当将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培训,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部分,通过一些案例给员工分析,让员工通过事实看到职业道德对于做好一份工作的重要性,企业也可以通过抓典型,树榜样来让员工正视违反职业道德的后果,以及在职业生涯中究竟应该怎么做。企业应当确立明确的奖惩制度,对表现优异的员工进行奖赏,对于违反管理制度的员工给与一定的惩罚,告诫员工要廉洁自律,不要因小失大。
2.提升企业财会人员业务素养
企业要重点解决目前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就要从培训和学习着手,让员工充分学习新会计准则的要求,积极开展培训,让员工能更加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企业应该针对不同的部门开展不同的培训,并且让教育培训相互交叉进行,加强财政、审计、税务知识的了解。企业可以通过开展一些知识竞赛,让各个部门员工能充分参与进来,不仅能提升大家的综合素养,补充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员工能充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通过培训让员工牢记身上的责任,以专业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发展。
3.提升企业财会人员法律素养
提升企业财会人员综合素养,必须把提升企业财会人员法律素养作为重中之重,积极引导企业财会人员加强对《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以及《会计准则》等一系列与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努力提高员工工作能力;企业要努力培养“独立”的会计人员,使他们能够独立开展工作,这有利于会计人员工作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加强企业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建设。会计人员应加强法律意识,做好财务信息的安全处理,远离经济犯罪。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尽管目前我国企业对财会人员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但目前仍然有很多财会人员综合素养不高,特别是在道德素养、业务素养以及法律素养等方面还很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着眼于提升企业财会人员综合素质,大力加强企业财会人员的道德素养、业务素质、法律素养建设,使企业财会人员更加适应我国新一轮市场化改革的需要,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步入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效能化轨道。(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潘小玲.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人员素质提升研究[J].企业导报,2012,15:210-211.
[2] 肖颂.对财务人员素质提升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01:101-102.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涵义 会计人员素质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2-245-02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会计工作发展的需要,会计信息化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会计信息化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模型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起技术与会计工作高度融合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具备更高的素质,来适应会计信息化工作环境,完成会计信息化操作,才能满足会计信息化工作要求。
一、会计信息化的涵义
会计信息化是在传统的会计电算化已无法适应和涵盖信息化社会和现代管理的发展这一客观现实的情况下,由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于会计领域的一种从形式到内容的根本性变革,它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上升发展的新的阶段。会计信息化是一项融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会计理论及实务于一体的边缘学科和系统工程。会计信息化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融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与业务流为一体,反映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高度数字化、多元化、实时化、个性化、动态化的会计信息系统;它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处理,具有账务处理职能集中化的特点,为企业组织经营管理、控制决策提供充足、实时的信息。其涵义是: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进行重整,并据以建立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这种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主动和实时地报告会计信息。
二、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会计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财务工作中运用的提升,是观念上、理论上的创新。在新形势下,会计人员如何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而更好地适应本职工作,是会计人员最关心的问题。
1.树立全新的会计信息化理念。一是树立新的时点理念。会计信息化使会计工作越来越多地采用实时管理、在线处理,具有时点观念才能与此相适应。二是树立新的时空理念。网络环境要求会计采用一种面向未来的时空观,即从面向过去的回顾型转为面向未来的预期型。三是树立信息质量理念。企业通过局域网、互联网分别在企业内外部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大量信息不断出现、不断变化,只有经过信息过滤、信息提炼,捕捉到有实用价值的信息,将工作重点放在参与预测、决策、经营分析等方面,在经济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为企业领导制定经济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和保证,从而实现预期的目标。
2.具有扎实的会计基础。会计工作专业性比较强,就其核算职能而言,会计工作的繁简会随着单位经营规模和业务量大小的不同而不同。但是,无论单位大小,业务繁简,其会计工作的基础都必须要扎实过硬。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经济管理工作对财务核算、财务分析和财务信息反馈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会计工作将向更高层次发展。作为会计人员,要明白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学会会计科目的运用和账户设置,正确运用复式记账和会计分录,准确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掌握账簿设置和账簿登记的基本方法,熟悉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和财产清查方法,熟练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熟知各种会计档案的保管年限等,每个会计人员都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各项会计工作。
3.对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有新的要求。会计信息化要求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只局限本专业,而是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有一定的广度,特别是信息化条件下,网络技术的革命带来企业管理、营销方式、财务管理的革命,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出现直接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处理和披露,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办公方式,财务软件向网络化、管理型发展,迫切需要会计人员掌握必要的网络和应用软件知识。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好比金字塔,塔尖部分是专业学科知识,塔的中间部分是专业学科的基础知识,塔的下半部分是应用专业性知识所需的其他知识。具体来讲,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人员需要掌握更丰富的常规知识(高等数学、外语、现代管理知识)、计算机操作、数据库、网络等一系列信息技术知识及专业知识和财政、税收、金融等相关知识。
4.会计人员需具备综合能力。在知识经济环境下,由于生产的知识化、资产的无形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会计人员的分析、判断、控制和抉择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会计工作中不确定因素的增多,业务处理的多样化,处理难度的增加,以及会计管理职能的增强,每个财会人员必须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因此,信息环境下的会计人员要有远见,具备分析、判断等综合能力,主要体现在: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学习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管理能力、想象能力、交流能力、智力与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善于运用经济管理及现代管理知识、方法和手段,解决会计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对处理各种具体问题要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向多能型方向发展。
三、提升会计人员会计信息化素质的途径
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不断调整,会计管理职能的不断深化,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与补充不论是对于会计职业的发展,还是对于会计人员个人的发展都日趋迫切,会计人员应通过多种学习途径,不断完善自我。
1.树立创新意识及更新知识的理念。面对网络技术带来的许多新知识和新的会计准则、制度的颁布,财会人员必须更新观念,必须从传统的会计转向计算机网络会计,应该精通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以及与企业经营管理有关的法律规范,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必须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监督,为领导经营决策当好参谋。可以说,在网络时代,能否熟练掌握这些财会专业所必需的新知识,将成为衡量一名财会人员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志,只有及时更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在新经济形势下还应该对其他国家的财务制度、具体会计准则进行学习和探讨,对中外的会计理论和实践进行比较、借鉴,更好地应用专业知识,为我国会计事业服务。
2.培养利用网络技术熟练进行业务处理的能力。在计算机网络化的环境下,会计人员作为重要的信息用户,学会一门编程语言并掌握其设计方法是很必要的。由于对数据的真实、可靠性方面及内控制度比较熟悉,将会参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设计,这就要求财会人员必须学习和研究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不仅应该熟悉计算机网络会计的知识,而且应该懂得计算机网络会计的分析与设计技术。会计要与国际接轨,必须实现网络化。网络财务模式下,财会人员既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同时也是系统的维护者。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人居于主导地位,因此,管理信息系统再好,财务人员的素质跟不上,只能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必须提升财会管理人员的素质,让财会管理人员具备与管理信息系统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以及数据库、网络技术及计算机软件设计、操作等一系列新技术和新知识。
3.培养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自律性和敬业精神。网络时代下,财会人员要面对各种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而这些数据都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具有实际价值的数据。因此,要求财会人员必须保证数据的合法安全,并具有良好的自律意识、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保证自身不会危害企业经济信息的安全。职业道德是财会人员从事财务会计活动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它要求财会人员应具有正解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健康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有强烈的责任心、敬业精神以及开拓进取的事业心和人生态度。财会人员必须具有客观公正的态度,实事求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客观、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不可调节、隐瞒、遗漏,避免提供偏颇的信息,损害他人的利益。必须廉洁自律、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依法履行职责,维护财经纪律,必须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4.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业务水平。所谓继续教育是指对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定期进行以提升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目标,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培训、再教育,这是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面对许多新知识和新的会计准则、制度的颁布,财会人员必须更新观念,应以自学为主,培训为辅;以专门培训为主,其他学习形式为辅进行职业教育。对会计人员的学习效果和工作绩效要进行定期考核,使会计人员为适应岗位要求而主动掌握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自觉遵守会计职业道德,为公众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努力做好自身职能的转化工作,学量新的专业知识,提升综合能力和素质,具有较强的时局洞悉力,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努力向参与管理、参与经营决策方面转化,利用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采用现代远程继续教育手段,使会计人员的终身职业教育成为可能。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实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会计信息化”成为其发展方向。总之,会计人员必须进行理念上的转变,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及创新意识,让自己更好地适应飞速发展的经济形势,紧跟时展的步伐,来促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快速和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会计从业资格;应试教学;实训教学;有机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2-0037-02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主要是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在会计、财务管理等工作一线,从事会计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要围绕以下两条主线展开。
一、会计专业课程的两条教学主线
1.加强应试教学,努力提高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会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和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会计人员必须深刻领会并熟练掌握各项财经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同时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的业务能力。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73号《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中担任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的人员以及从事相关会计工作的人员应当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第四条明确规定:单位不得任用(聘用)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由此可见,会计从业资格是会计人员进入会计行业的必备条件。
《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等课程不仅是财会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更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必考科目,学生对这些课程学习的好坏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今后能否如愿地从事财会工作。因此,加强会计从业资格的应试教学,努力提高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是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第一条主线。
2.加强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着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实践性教学是高职财会专业教学的重要特征。要办好高职财会专业,课程设置要做到理论课程和技能实训课程并重,以理论课程铺垫专业基础知识,突出会计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加强职业岗位技能培训。财会工作专业性、技术性很强,学生要胜任此项工作,不仅要掌握一般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报告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熟练掌握对固定资产、工资管理和购、产、销等与企业工作实际紧密结合的业务处理技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既有资格从事会计及财务管理工作,又有能力胜任会计及财务管理工作,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满足社会需求,实现零距离就业。为此,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会计账务处理能力是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第二条主线。
二、会计从业资格的应试教学与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财会专业会计从业资格的应试教学与实训教学存在以下问题与不足:第一,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特别是三门必考课程之一的《基础会计》课时不足,很难在计划课时内完成教学类容;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也有待进一步完善。第二,三门必考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知识内容与考试方法尚未做到无缝对接。如课程教学主要基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来讲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并开展会计模拟实训,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已实现无纸化计算机考试。这使得学生较难适应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形式,增加了考试的难度。又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注重考核考生对现实中经济现象的观察、思考的能力和联系企业实际进行计算分析的能力,而课程教学中虽有相关的案例教学,但教学案例有些已陈旧不符合现行财经的法律法规,造成学生困惑;而且案例分析也很简单,不够深入、系统,不能满足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要求。第三,专业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特别是实践性教学能力欠缺。少数教师,尤其是一些外聘教师或是主观上不负责任,备课不认真,上课不尽责;或是客观上教学能力欠缺,教学经验不足,把握不住重点、难点,上课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很难保证教学质量。第四,实践性教学设施投入不足,实训教学受制于实训设备缺乏,购置的教学软件因计算机配置落后而无法使用。第五,教学理论研究、教学理念的创新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等都没有广泛深入地开展。
三、加强会计从业资格的应试教学与实训教学有机融合的对策与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作为一名高职院校长期从事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多次承担《基础会计及实训》课程教学任务的会计专业的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如何提升学生会计账务处理能力?如何进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教学与实训教学的有机融合?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内容上进行了如下研究和实践。
1.调整课程设置,开设第二课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完成教学目标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适当增加《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等课程的教学课时;同时开设第二课堂。针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采用考证辅导教材,进行应试辅导。利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进行强化练习,使学生尽快熟悉考试题型并熟练掌握答题技巧,从而提高考试成绩。
2.结合从业资格考试的内容和特点,加强考证课程教学。《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等是会计从业资格必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内容和特点,适时补充新知识、新规定、新的核算方法。在注重讲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工具,熟练应用相关教学软件与考试软件,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使学生尽可能摆脱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思维模式的局限,尽快适应无纸化会计从业资格的考试。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是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因此,要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教育和各种专业培训,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理论水平;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公司进行调研、学习;鼓励专业教师通过下企业挂职锻炼,参与到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熟悉了解企业的经营、开发和管理流程,在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及实际应用,缩减校企之间的距离,提升教师实践性教学的能力。为了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年轻、有实际技能的专兼职教师,推行“传帮带”制度,做好新进教师的跟踪培养工作;同时要加强对外聘兼职教师的管理。着力打造专业素质优良、教学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从根本上保证会计从业资格应试教学和实训教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4.加大教学投入,完善教学设施设备。没有好的教学设施,就谈不上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操能力。应加强校内外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加大必要的教学设施设备的经费投入,适时更新会计实训软件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证软件,改善实训条件和考证条件,为提高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和学生的实操能力创作必要的条件。
5.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学理论的研究,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既要做到老师讲得好,更要做到学生学得好。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推行以能力培训为重点的教学模式。以应用知识为主,边做边学,以理论知识为辅,渗透学习。突出能力培养,以专业技能培养促理论知识学习。使学生在会计实务处理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的同时,系统学习并加深理解会计相关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从而能顺利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四、结语
高等职业院校是应用型院校,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其办学宗旨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满足社会对各行各业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而进入会计行业,从事会计工作的必备条件就是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同时用人单位更希望学生能做到“就业能上岗,上岗能顶岗”。因此,提高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助推学生实现零距离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盛,魏丹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对高校会计教学的启示[J].齐鲁珠坛,2012,(04).
[2]李昕.浅谈“三位一体”会计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8).
[3]王超.实行无纸化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后的会计专业教学[J].大众文艺,2011,(15).
本文通过对富阳市职业高级中学财会专业教育教学、招生就业等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教学、资源配置等方面改革建议。
一、我校财会专业现状调研
1.财会专业招生与就业岗位需求情况
目前,富阳市各级各类中职学校有5所,而开设财会专业的只有富阳市职业高级中学,专业方向主要是财会和会计电算化两个方向,近三年每年的招生数量一般保持在170~250名左右,约占整个中职招生数的17%-20.5%。而据2008年第一季度杭州市人才网的统计和对富阳市财会专业人才需求会计行业部分岗位中职生使用量情况调研,可以推测,富阳市会计行业每年需要中职财会专业毕业生大约2000―3000人,需求远远大于供应,因此,财会类专业具有很大的发展和上升空间,而中职学校也因此面临着为富阳市培养优秀会计人才的重任。
2.财会专业教学情况
我校开设财会专业多年,多年来为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各项专业技能和各项关键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但对照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的,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专业技能的培训重视不够、教材选用范围相对狭窄等。
(1)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目前,我校财会专业课程设置大多数仍采用学科课程体系,偏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对会计职业各岗位的工作分析不足,专业教学针对性不强,学生的会计业务能力水平较低,致使财会中职生就业对口率明显不高。
(2)忽视实践技能培训。据调查,富阳市职高财会类专业教学内容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忽视了专业技能的培训,教学内容滞后于会计行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同时,来源于企业的专业教师数量不多,大多数财会专业教师来源于各高校,并没有企业财务工作经历,因此,指导学生专业技能学是存在不足。
(3)教材选用范围相对狭窄。学校对于教材选择坚持择优选用的原则。选用质量高、内容新、有权威性,出版发行规范可靠,印刷装订质量好,并且适合中职学校使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教材。但是目前教材市场上适合中职财会专业学生使用、适合技能培训、适合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的财会专业教材极少,这也给中职财会专业高质量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4)缺乏关键能力的培养。关键能力是指劳动者专业技能以外的能力,也称做可携带的能力,如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创新能力等。目前,富阳市职高财会类专业还没有专门倡导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不注重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虽然学校也开设了部分选修课,以训练学生的关键能力,但这样的课程并不系统,难以真正达到目的。
二、中职学校财会专业改革建议
根据对富阳市职高财会类专业现状的调研及分析,中职学校财会专业的改革,应包括财会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方向调整、财会专业课程设置、财会专业教学改革和财会专业师资与实训条件配置。
1.财会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方向调整建议
本专业培养主要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能从事出纳、资金管理、预算管理、固定资产核算、存货核算、成本核算、工资核算、往来结算、税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管理、档案管理、仓库管理员、统计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
为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技能,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本专业积极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获得以下证书:
(1)《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考试双科合格证;
(2)《会计电算化培训考试合格证》(即初级电算化证);
(3)珠算普通五级证书(或更高等级);
(4)计算机一级证书(或CEAC――企业信息管理助理工程师)。
此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进一步获取会计中级等级证书,提高学生未来的就业竞争力,如表所示。
富阳市职业高级中学财会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一览表
2.财会专业课程设置建议
根据企业调研所获取的资料,财会专业应以就业为导向来设置课程,使专业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并与就业市场紧密联系。
(1)各专门化方向都设置基础会计、出纳、财务会计、计算机应用、职业指导、诚信教育等方面的课程。
(2)财会方向设置会计、成本会计、仓库管理和统计等方面的课程。
(3)会计电算化方向设置电算会计、会计电算化实训、计算机维护等方面的课程。
(4)税务会计方向设置税务实务、税务、税务法规等方面的课程。
各方向的课程结构可采用模块化课程,各模块化课程可采用递进式、并列式或流程式等结构来组成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学校可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训条件开设一定数量的选修课如收银、文秘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3.学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议
(1)构建“课证融合,技能递进”的课程教学框架。在专业基础和文化基础课的基础上,开设会计实务模拟实训课程、企业信息管理ERP模拟实训课程;开设证书培训课程,将“基础知识学习――岗位能力培养――从业证书培训”三项内容连成一体,以技能递进的课程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保障“课证融合”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落实。
(2)完善校内会计模拟实训的个性化教学平台。构建“基础+培训”课程体系,建立起从基础账务处理程序到会计综合业务账务处理程序的一系列的校内模拟实训教学体系,以此带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使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达到一致,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比例达到40%以上。
(3)建设会计诚信教育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会计专业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以美育、心智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的会计诚信教育体系,建立若干个会计诚信教育基地,将企业文化融入会计诚信教育的内容之中,确保100%的学生接受会计诚信教育。
(4)建设校企合作的运作模式。以校企合作为建设机制,做到“专兼结对,共建一门课;专兼联手,共编一本书;专兼协作,共管一基地;专兼互动,共育一方人。”
①按照“行业+校友”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打造适应区域经济特点和企业信息管理背景的会计专业特色。
②以会计专业为实现途径的弹性学制、产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训,获得初步专业技能,最后一年在会计岗位开展顶岗实习、专业综合实习等多种形式的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③按照学校、企业、行业三结合的原则,优化会计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人员结构,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会计标准制定、专业建设提供保障。
4.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建议
(1)构建以优质核心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计算机基础》、《会计电算化》4门课程作为优质核心课程,并以核心课程建设为龙头带动会计方向的课程建设。
(2)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和《EXCEL在财务会计中的应用》等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突出学生的应用能力与职业素质培养。
(3)将职业资格取证和岗位职业技能的内容作为课程融入教学计划,如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科目《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证考试科目《会计电算化》;计算机一级证书(或CEAC――企业信息管理助理工程师)等。
(4)组织编写、出版突出专业特色、体现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要求的教材,鼓励教师建设高质量、可共享的教学资源库。
(5)课程体系建设。打破学科框架,整合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建设“基础+培训”的新型课程体系,启动复合型会计课程建设。包括开发会计实务模拟实训课程、会计证书培训课程、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建立复合型会计课程体系,强化企业信息管理能力,为培养企业所需的复合型会计职业人才服务。
5.学校财会专业师资与实训条件配置建议
本专业师资队伍需由专业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双师型教师和企业中有一定会计经验的专家组成。本专业各类型的教师比例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配置。对教师的能力要求: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职业道德、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管理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
本专业需配置校内专业实训室:手工会计实训室、电算会计实训室、税务会计实训室、POS系统操作实验室、ERP实训室,以满足专业教学需要。
本专业需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本专业与企业单位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每个校外实习基地都能为学生提供顶岗操作,技术方面由企业工作人员实地指导,将学校教学内容与实习、实训内容衔接起来,起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作用。
(作者单位:浙江省富阳市职业高级中学)
【关键词】 财务文化; 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
一、狠抓物质文化,优化财务功能
财务物质文化是财务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是财务活动中所应用的方法、工具以及实体性的文化性设施和文化环境的总和。马克思指出:“任何一种文化都与物质技术相联系,以物质技术为对象而升华”。为此我们狠抓物质基础,研发财务技术,创新财务模式,优化财务功能。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日益先进的计算机已广泛应用到财务领域,成为当今财务文化的特征。我公司全面启用远光财务核算软件,实施会计核算“三统一”。制证、账簿、会计报表、预算报表等全部实现电算化管理,并依据省公司九项制度对一级会计科目进行了统一,二、三级科目进行了规范。我公司先后为基层供电所和下属多经单位财务全部配备了微机,并统一使用财务核算软件,统一了会计核算,使“三统一”工作延伸到各基层单位。
利用网络资源,安装网上银行,加速了资金的周转,降低资金安全风险,提高了工作效率。深入开展“三清理一规范”工作,撤并不必要的账户,减少资金沉淀,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长期挂账的往来款项进行了清理,有效减轻了企业资产经营的负担,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改变传统收费模式,实行委托电费收缴模式。公司与邮政部门达成共识,由邮政储蓄代收电费,利用银行卡划拨结算。截至这项收费改革的新探索,减少了客户按月交费的麻烦,确保了电费回收率和资金安全。公司将自有固定资产,低维费固定资产,低维费代管资产,一、二、三期农网资产涉及的上万张固定资产卡片全部录入微机,建立电子档案,实现固定资产数据微机化管理。
二、完善制度文化,创新监督管理
作为供电企业、作为国有公司,我们对财务制度始终坚持“四严”原则:立制严谨、执行严格、预算严密、审核严肃。
以省电力公司“九项财务制度”为指导,细化了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如《预算管理办法》、《现金管理办法》、《银行存款管理办法》、《电费回收考核办法》、《会计稽核管理制度》等,并汇编成册,下发各单位贯彻执行。
制定了与上述制度相配套的《预算管理岗位工作流程图》、《会计出纳岗位业务流程图》、《会议费开支流程图》、《材料费报销流程图》、《固定资产报废流程图》、《业务招待费开支流程图》等流程图,明确了各项经济业务处理流程,使业务处理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形成了以制度约束行为,以监督提升管理的会计监督体系。设定财务信息专责和财务稽核专岗。财务信息专责负责专机操作,定期维护,定期更新系统密码, 及时与市公司财务部进行信息沟通,确保了财务信息的安全;稽核专岗负责企业经济日常活动的监督和审查。加强资产的全寿命管理,注重购置、使用、维修、报废等环节的严格申报和跟踪监督。每年对企业资产进行至少一次清查、盘点,摸清公司资产的使用情况和权责关系,消除资产产权隐患,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
公司实行五级审核制。注重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合规性、完整性,由经办人、部室主任、财务部、主管副经理、经理五级层层审核,严格审核程序,严肃审核责任。
制度文化的建设,规划了企业的财务文化活动,明确了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的职责范围,形成了具有活力的理财规范。科学的财务管理规范制度切实贯彻执行,形成一个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三、深化精神文化,营造人文和谐
财务精神文化侧重于人员思想意识的培育,精神面貌的展示,业务技能的提高,团队形象的树立,职业道德的内涵。财务精神文化在财务文化中起主导作用,是整个财务文化的源泉和动力。
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升财会人员履职能力。在抓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同时,注重塑造精神文化,营造财会人文和谐,打造财会勤廉团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制度和教育计划,营造出实现自我价值的环境。通过自学、外出委培、技能竞赛、举办讲座和理论学习等方式,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每年公司轮换组织财务人员外出参加会计继续教育培训;举办专业培训班,通过聘请讲师,对会计基础知识、职业道德和新会计准则等内容进行培训教育,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公司还将培训考试成绩记录在案,作为个人评优的重要条件,形成培训学习激励机制。
深入开展以“忠诚企业、忠实事业、忠信职业、忠于职守”为主题的会计文化建设,对财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教育,激励信心、激发潜能,树立奉献意识和全局观念,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
财务管理年活动的开展,为构建财务文化提供了契机。构建财务文化又丰富了财务管理年活动内涵,我们创新思路,放宽视野,乘机而上,在构建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同时,着重从精神文化方面构建文化体系。筹建财务文化室,购置了报刊、图书资料等,制作了文化墙、展板,为财会人员交流学习提供了平台,营造良好的财务工作氛围,增加了财会人员的凝聚力、亲和力、战斗力。
建立例会学习制度。每月15日为公司财会人员学习日,对省市公司有关财务文件、新的财务规章制度进行贯彻学习,学员要有心得体会,确保了省市文件精神及新规章制度的及时贯彻落实,提高了财会人员的业务处理能力。
不定期开展会计基础资料评比活动,集中公司基层供电所和多经企业财会人员分组进行会计凭证、账薄等会计资料规范互评。开展技能操作比赛,如点钞、微机操作等实战技能操作演练,并评出优胜者给予奖励,营造出浓厚的“学、比、赶、超”氛围,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基层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互通有无,激发了基层财会人员学理论、练技术、争当先进的热情,充分调动财会人员的积极性。在历年市公司组织的农电财务技术比武活动中,我公司成绩都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