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常见疾病预防知识范文

常见疾病预防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常见疾病预防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常见疾病预防知识

第1篇:常见疾病预防知识范文

关键词:装饰施工;电气工程;质量通病;预防;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装修工程中常见的几种质量通病

1、楼墙地面方面

1)厨房与卫生间地面渗漏问题;原因是水在地面滞留,来不及排放而渗到下层;预留孔填充不实及防水层施工方法不当或遭到破坏等造成的。2)抹灰层面出现空鼓、裂缝,阴阳角不垂直、不方正,装饰灰不牢固、开裂、变形。3)木地板翘曲、变形,产生原因是木地板含水率过大或基层潮湿。4)公共部位临 空平直段未按GB50352―200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栏杆离楼面或屋面0.10m高度内不宜留空”的规定,极易造成安全隐患 。建议设计部门应增设满足 该条文要求的细部节点。

2、顶棚方面

1)吊顶脱落,产生原因是吊杆间距过大或固定不牢。2)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出现结构裂缝,这是因为轻钢龙骨有的出现变形,有的通贯横撑龙骨、支撑卡装得不够,致使整片隔墙骨架没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受外力碰撞而出现裂缝。

3、油漆方面

1)甲醛等有毒有害气体超标,产生原因是材料中有毒有害气体的含量,目前最突出的因素是甲醛含量超标,而甲醛主要存在于油漆、涂料、夹板及木工板中。2)油漆、涂料起皮,产生原因是油漆、涂料施工时基层未干,或为赶进度在阴雨天环境下进行施工。

4、门窗方面

1)门窗的刚度不够,起闭不灵活,气密性水密性较差等缺陷,主要原因是是选材不当,如:强度不够,型材断面偏小,制作粗糙,小五金配件质量不稳定等。铝合金或塑钢门窗硅胶 打注不均匀饱 满,厚度偏薄,不细腻、美观,有污染、橡胶密封条短缺,泄水孔不规范,窗台咬框,外窗台比内窗台高,极其造成渗漏 。

5、五金洁具方面

1)小五金安装不够细腻,有油漆污染,缝隙超标,铰链单面开槽,吃肉 少钉,木夹板门没有钻通气孔,油漆漏做,手感粗糙。2)抽水马桶、下水道堵塞,产生原因:施工人员为图方便乱倒垃圾、废料。

6、电气工程质量通病

1)配电箱安装的偏差配电箱的标高或垂直度超过允许偏差。2)电缆桥架(或线槽)安装问题支架和吊架固定不牢,支吊架焊接处未作防腐处理:电缆桥架(线槽)在穿过建筑物的变形缝时未作处理。3)电缆敷设易出现的问题电缆沿桥架敷设时,排列不整齐,交叉严重:电缆头芯线与线鼻子压接不紧圃。4)管内穿线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护口遗漏,破损及管径不符,导线连接处的焊锡不饱满,出现虚焊、夹渣等现象。5)防雷与接地安装焊接面积不够,焊接处不饱满,焊口有夹渣,咬肉,裂纹、气孔等缺陷现象:药皮处理不干净,漏刷防锈漆。

二、预防质量通病的措施

1、解决渗漏问题的措施

以上这些质量通病中,由为重要的是厨卫渗漏,其表现明显。厨卫渗漏质量问题却成了我国目前住宅建筑施工中最普遍存在的质量隐患,如管道漏水、墙壁渗水、地面渗漏等经常发生。其原因主要是厨房、卫生间内空间有限,而且水电管路错综复杂,其装修复杂而且往往造成较多的破坏。在装修时,因施工处理不当,破坏了原有楼地面的防水层,装修后出现楼地面渗漏现象。这就要求我们要按设计要求找坡,造成倒坡或凹凸不平而存水。应严格按照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进行预防,以确保厨卫防水的质量。

1)选用防水材料。根据工程性质及使用标准.由设计人员选用高、中、低档涂膜防水材料。常见的有:聚氨脂防水涂料、JS复合防水涂料(统称涂料防水或涂膜防水),SBS防水卷材、PVC防水卷材(统称卷材防水)。2)水管及配件。在布置给水系统时,要选购有品牌的、有质量保证的水管及配件,安装时按规范操作,且在墙体内尽量少埋接头,整个供水系统安装好后,把冷水管和热水管串接起来做压力试验,观察24小时如无渗漏现象,方能入墙埋设。3)排水坡度。地面向地漏处排水坡度一般为2%,高档工程可以为1%:地漏处排水坡度,以地漏边向外50mm处排水坡度为3%―5%;地漏标高应根据门口至地漏的坡度确定。必要时设门槛。4)地面防水。原则上防水层做在面层以下,四周卷起,高出地面100mm。管根防水用建筑密封膏处理好。5)墙面防水。墙面可做耐撩洗涂料或贴瓷砖等,高坡不得低于1.80m。墙面防水均地面防水必须交接好。面层防水材料由设计人选定.同时要加强施工管理:厨卫面积小,许多工种交叉作业,工种之间要相互配合,要有成品保护措施;防水层未干时,严禁进入工作面乱踩,以免破坏防水层;防水层做完后,要做好24h避水试验,确保不漏后再做面层及装修。

2、墙面的解决对策

1)首先要把墙面清理干净,对那些加气混凝土墙要用1:3水泥砂浆勾缝,混凝土结构表面凹凸部位补平剔平。2)墙面在抹灰的前一天浇水湿润充分。抹灰前先刷掺20%的802胶的水泥浆,然后随即抹灰,抹灰分三遍成活,避免在两种基层交接处开裂。3)混凝土结构和页岩空心砖交接处加挂300宽的9x25的钢板网。4)严格控制砂浆配合比,按重量比配制保证砂浆的和易性、粘结力。

3、吊顶顶棚方面的解决对策

在吊顶龙骨安装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罩面板铺钉工序。纸面石膏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点:1)纸面石膏板的长边(即包封边)应沿纵向次龙骨铺设,安装时用木支撑临时支撑,使板与龙骨压紧,射钉固定完,方可撤消支撑。从吊顶一端开始依次安装,接缝错开;2)射钉与纸面石膏板边的距离,用面纸包封的板边以10~15mm为宜,切割的板边以15~20mm为宜;3)钉距以150~170mm为宜,螺丝应于板面垂直,已弯曲、变形的螺丝应剔除,并在相隔50mm的部位另安螺丝;4)在安装双层石膏板时,面层板与基层板的接缝应错开,不得在一根龙骨上。面层板安装时,遇转角处,纸面石膏板应裁成7字形安装,不得直缝连接;5)纸面石膏板与龙骨固定,应从一块板的中间向板的四边进行固定,不得多点同时作业;6)螺丝钉头宜略埋入板面0.5―1mm,但不得损坏纸面,钉眼应作防锈处理并用石膏腻子抹平。

4、电气工程的预防措施

1)在安装桥架支吊架时,应将金属膨胀螺栓的螺母拧紧,焊接部位务必焊牢,不能有虚焊现象,焊接处及时刷好防锈漆;桥架(线槽)穿过建筑物的变形缝时应加装伸缩节作为补偿措施。2)电缆敷设前应将电缆事先排列好,划出排列图表,按图表施工,电缆敷设时应敷设一根整理一根,固定一根;电缆头压接时,线鼻子与芯线截面必须配套,压接模具与芯线规格一致,压接数量不得小于两道。3)在穿线前,应检查护口是否完好且与管径不符,如因操作不慎而使护口遗漏、破损或管径不符者应及时补齐,更换;在导线连接处焊锡时,温度要适当,涮锡要均匀。4)所有焊接处严格按要求处理,将药皮敲净,刷好防锈漆。

结束语

装修工程中的质量通病给房屋带来各种各样的质量隐患,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但这些质量通病不是不可克服的;只要我们认真选材,把握住各个施工环节,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很多质量通病是可以避免或降低其破坏力的。

参考文献:

[1]骆中钊.张仪彬.浅谈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吊顶施工技术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下旬刊)2013.12

[2]陈敏航.刘一江.浅谈装修工程的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12):20―21

第2篇:常见疾病预防知识范文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丝黑穗病;穗粒腐病;青枯病;症状识别;防治方法

玉米是粗粮中的保健佳品,对人体的健康颇为有利。玉米对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等都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对预防心脏病、癌症等疾病也有很大的好处。德国营养保健协会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所有主食中,玉米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最高的。因此,多年来玉米是我国农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由于种植品种更新不及时,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近年来玉米的病虫害时有发生,给广大的玉米种植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对此,笔者结合实践经验谈谈玉米常见的主要病害及防止措施。

1.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

1.1症状识别

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潮湿时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霉层。下部叶片先发病。在单基因的抗病品种上表现为褪绿病斑,病斑较小,与叶脉平行,色泽黄绿或淡褐色,周围暗褐色。有些表现为坏死斑。

1.2玉米大斑病防治方法

应采取选用抗、耐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重点施药保护待综合防治措施。

①选用抗(耐)病品种。兼抗大、小斑病的玉米杂交种有:京早7号,桂单16等。

②实行轮作。倒茬制度可以避免玉米连作,秋季深翻土壤,深埋病残株、消灭菌源;作燃料用的玉米秸杆,开春后及早处理完,并可兼治玉米螟;病残体作堆肥要充分腐熟,秸秆肥最好不在玉米地施用。

③改善栽培技术,增强玉米抗病性。夏玉米早播可明显减轻发病,适当增施磷肥,注意氮、磷钾肥合便搭配,重施喇叭口肥,实行玉米大豆间作,或与小麦、花生、甘薯等间作套种,宽、窄行种植;合理灌溉,低洼地注意田间排水。

④喷药防治。由于玉米植株高、密植等客观条件限制,可重点对制种田、间作田各高产试验田等进行药剂防治。一般于病情扩展前防治,即可在玉米抽雄前后,当田间病株率达70%以上,病叶率20%左右时,开始喷药。防效较好的药剂各类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敌菌灵可湿性粉或90%代森锰锌,均加水500倍,或40%克瘟散乳油800倍喷雾。每亩用药液50-75公斤,隔7-10天喷药1次,共防治2-3次。

2.玉米丝黑穗病

本病主要为害玉米的果穗和天花,一旦发病,通常全株颗粒无收。因此,该病的发病率即等于病害的损失率,为害相当严重。许多地区常将本病与玉米黑粉病混同一起,统称“乌米”和“灰包”,但两种病实际上是由不同病菌所产生的不同病害,应加以区别。

2.1症状识别

本病是苗期从玉米芽鞘入侵的系统性病害,症状表现主要在抽雄后。病果穗外观比正常果穗短,基部大而端部尖,顶部没有花丝抽出。有时一侧苞叶裂开,露出黑色粉末,病穗全部变成黑褐色的孢子堆,孢子不易飞散,其中混有玉米植株维管束的残余物。天花发病的植株一般无花穗,刚抽出的花轴顶端病变成一小堆黑色孢子堆,有时天花抽出后后小花畸变为叶状物。

2.2影响发病的因素

病菌以落入土中,混入粪肥或被种子携带的一种能够抵抗不良环境的特种孢子——厚垣孢子越冬,翌年在适宜的条件下,厚垣孢子萌发并通过芽鞘侵入寄主幼苗。入侵后,菌丝进入植株生长点,随植株生长,蔓延至果穗和天花,形成孢子堆,成熟后又散出孢子,完成其1年1次的侵染循环,无再侵染产生。

土壤和粪肥的带菌量以及土壤的温湿度条件是影响本病发生的最重要因素。土壤温度较低并且比较干燥时,玉米出苗迟缓,增加了病菌侵染的机会,发病率高,有利于丝黑穗病的流行。反之地温高、出苗快,发病则轻。

2.3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品种间对本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抗病品种有中单2号、中单14号、中单12号、辽单18号、丹玉13号、陕单9号、豫玉2号、豫玉11号等。

②实行轮作、深耕:连作多年易使土壤中菌量增多,发病重。实行3年以上轮作,基本上可消灭土壤中病的为害。另外,深翻土壤,将病菌孢子压倒播种层以下,再减少菌源,减轻发病。

③早期拔出病株:在病穗白膜未破裂之前拔除病株,并把病株拿出地外深埋或烧毁,以免病菌落入土中。

④药剂防治:此病是苗期一次染的病害,在苗期利用药剂预防病菌的侵入,将会有效地控制本病的发生。第一,用25%的粉锈宁或羟锈宁,按0.3%剂量拌种,防治效果可达90%左右。也可用玉米糊作粘着剂增加药效。第二,用70%五氯硝基苯做成含药量不超过0.7%的药土,播种时覆种效果较好。第三,利用种子衣剂防病。目前生产上有多种种子包衣剂,可有效地防治病虫害。据吉林省四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报道,玉米种子包衣处理后,对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可达63.3%-87.3%。

3.玉米穗粒腐病

玉米穗粒腐病由于为害玉米的病原不同而分为许多类型,但主要的有镰刀菌穗腐病、曲霉穗腐病、青霉穗腐病和色二孢属菌引起的干腐病等。

3.1症状识别

果穗从顶端或基部开始发病,大片或整个果穗腐烂,病粒皱缩、无光泽、不饱满,有时子粒间常有粉红色或灰白色菌丝体产生。另外,有些症状只在个别或局部子粒上表现,其上密生红色粉状物,病粒易破碎。有些病菌(如黄曲霉、镰刀菌)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毒素,由它所引起的穗粒腐病子粒在制成产品或直接供人食用时,会造成头晕目眩、恶心、呕吐。染病子粒作为饲料时,常引起猪的呕吐,严重的会造成家畜家禽死亡。

3.2影响发病的因素

由于病菌的多样性,因而造成病菌来源有多方面,带菌的种子、病残体以及其它作物的病残体均能引起田间发病,在后期多雨的年份易造成病害流行。

3.3防治方法

目前尚无很好的防治方法,但品种间抗性有显著差异,可选用抗病品种。第二,收集病残体,烧毁或深埋并实行2-3年轮作。第三,注意选种及播种前的种子处理,用200倍福尔马林液浸种1小时有杀菌作用,也可用50%二氯醌以种子重量的0.2%拌种。第四,加强田间管理,做到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另外应及时防治玉米螟,因为玉米螟是穗粒腐病菌的侵染媒介。第五,贮藏时,保持通风、干燥、低温。

4.玉米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主要发生在灌浆末期,是一种暴发性的、毁灭性的病害,易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4.1症状识别

玉米灌浆末期常表现为突然青枯萎蔫,整株叶片呈水烫状干枯退色;果穗下垂,苞叶枯死;茎基部初为水浸状,后逐渐变为淡褐色,手捏有空心感,常导致倒伏。

4.2影响发病的因素

青枯病的病因尚有争论,因内存在三种不同的看法:其一,是镰刀菌引起的;其二,是腐霉菌引起的;其三,是腐霉菌和镰刀菌的复合侵染引起的。但是,灌浆至乳熟期的大雨,对病害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土壤中的含水量高是青枯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4.3防治方法

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措施,但品种间抗性差异极为显著,可选用抗病品种。生产上常用的抗病品种有:豫玉4号、辽单18号、陕单9号、豫玉11号、豫玉18号等。在栽培措施上应促进全苗,注意排水。

【参考文献】

[1]徐利治.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方法[M].农业教育出版社,2010.

第3篇:常见疾病预防知识范文

【关键词】 妇科疾病;治疗;预防保健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19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05-02

当今人们经济水平显著提高,但女性缺乏基本卫生保健常识,妇科疾病发病率普遍偏高[1]。妇科疾病是女性健康的主要威胁,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妇科疾病种类繁多,治疗过程复杂多样,容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困扰[2]。为了提高社区内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疾病的复发率,保障社区内女性的健康安全。笔者在临床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妇科疾病普及宣传,以此探讨女性保健对社区常见妇科疾病的临床意义。现将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利用计划生育妇女三查的契机,随机选取社区内400名已婚女性进行免费妇科检查,并针对每名女性制作详细调查表,内容包括:年龄、学历、既往病史、生活卫生习惯、生育状况、避孕措施等,建立健康档案,跟踪观察患者病情发展并详细记录。

1.2 诊断 采用妇科常规检查、阴道镜检查、B超检查等方式确定患者的疾病类型。

1.3 治疗保健方法 对抽取的妇女体检结果进行分析论证,并予以相应的个性化诊疗。采取保健措施:①加强已婚女性的健康保健常识普及宣传,定期对社区女性进行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增强女性的健康安全意识;②规范饮食习惯,科学膳食。保证日常所需蛋白质、维生素、脂肪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的摄入,保持机体健康的营养状态,降低女性妇科疾病的发生率[3];③加强女性卫生保健,保持外阴洁净,勤换内衣内裤,养成卫生的习惯。如有身体不适,尽早就医治疗。

2 结 果

2.1 受检女性年龄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检女性学历和卫生习惯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2.1.1 学历 部分女性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卫生保健教育,对疾病常识认知不足,没有科学的生活行为习惯。社区内女性妇科疾病发病率偏高,如阴道炎、宫颈炎、尿失禁、盆腔炎等。女性普遍预防保健意识淡薄,妇科疾病早期不能较好的控制而继续恶化。女性卫生习惯与学历高低成正比例关系,学历程度高的女性具备卫生保健常识,卫生习惯良好,发病几率相对较小。

2.1.2 卫生习惯 受检女性具备坚持前清洗外阴习惯的很少。调查数据显示:前坚持清洗外阴的女性156例,占39%;前偶尔清洗外阴的女性190例,占47.5%;前不清洗外阴的女性54例,占13.5%。不洁是诱发女性妇科疾病的关键因素,不洁与妇科疾病发生率呈正相关。

2.2 体检结果 260名受检女性出现妇科疾病,占65%。其中以妇科炎症为主,包括阴道炎105例,子宫内膜炎35例,宫颈炎48例、盆腔炎72例。妇科疾病是困扰女性身心健康的最大问题,严重影响了她们的生活质量。妇科疾病发病率增高,发现病情晚,基层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尚不完善,医护人员缺乏和医疗设施不完善,导致社区女性患者妇科疾病的发生率居高不下。

3 讨 论

现代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健康要求指数也随之提升[4]。科学预防疾病、卫生保健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意义重大。中年女性妇科疾病的病发率居高不下,疾病治疗过程复杂多样,病程持续时间长,易反复发作。妇科疾病种类多样化,临床以妇科炎症、妇科肿瘤最为常见,这类疾病给女性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困扰,严重降低了她们的生活质量。女性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内分泌激素水平发生显著变化,生理和心理也随之变化,须注意科学合理的卫生保健[5]。

本组研究随机对社区内400名女性调查显示:女性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关键要素。女性卫生习惯与学历高低成正比例关系,学历程度高的女性具备卫生保健常识,生活行为习惯良好,发病几率相对较小。调查数据显示以阴道炎患病率最高,占妇科疾病总数的40.4%,是危害社区女性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原因:①外源性因素:前不注意清洗、性生活频繁、节育措施不当、机械性刺激损伤,引起病原菌反复感染所致。②内源性因素:生理功能改变、雌激素分泌水平等因素导致女性自我免疫能力降低。

加强社区女性的妇科疾病保健常识宣传,指导妇女日常生活中科学膳食,保证体内营养均衡,注意微量元素的有效摄入,维持机体正常营养状态;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免疫力,养成科学的生活行为习惯,保持女私部位的洁净,能较好地预防妇科疾病;加大保健预防措施宣传,鼓励女性定期体检,做到妇科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积极健全基层医疗保健体系,建立社区内女性健康档案,做好妇科疾病的科学防控。不仅有利于防治社区内常见妇科疾病,也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韩洁,方凡夫,俞超芹.老年妇女常见妇科疾病的预防与保健[J].中华医学杂志,2008,10(4):316-317.

[2] 万星明,谭小燕,王宏,等.珠海市香洲区1036名女教师常见妇女疾病调查分析[J].河北医学,2009,15(10):1167.

[3] 古丽巴哈尔,玉苏音.中年妇女常见妇科疾病的临床分析及保健策略[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6):245-246.

第4篇:常见疾病预防知识范文

亭湖是兼有“大城市、大农村”特点的典型城乡复合型城市区,常年种植蔬菜达到13 333 hm2。设施蔬菜、林果花卉和休闲观光并列为全区农业的三大主导产业。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休闲观光农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高效农业面积增长迅速,草莓也逐渐成为市民和果农的新宠。由于部分设施草莓连作年限增加,草莓病虫害发生越来越严重,加之部分种植户对草莓病虫害防控不够及时到位,影响了草莓的产量和品质,从而制约了本地草莓产业的快速发展。就本地设施草莓常见病虫害的发病症状、发生特点和综合防治技术作详细介绍。

1 主要病害

1.1 灰霉病

灰霉病是草莓设施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生比较普遍,一般减收20%~30%,重的50%以上,甚至绝收,给种植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①发病症状 灰霉病一般从花期开始发病,主要为害花、果实和叶片。生产中果实受害较常见,先在果实基部发病,病斑开始呈淡褐色水渍状,之后慢慢扩大,最后导致全果腐烂,病部表面在湿度大时生灰色霉层。

②发病规律 灰霉病的致病菌为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病菌以菌丝、菌核或分生孢子越冬和越夏,常借风雨及农事操作传播,可重复侵染,加重为害。低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发病最适温度18~23℃,相对湿度80%以上;连续阴天、降雨且温度在20℃时发病严重;在多年连作的设施栽培条件下,若氮肥施用过量,病残体清理不及时,密度大,排水、通风不畅等管理不当时病害发生较重。

③防治技术 a.农业防治。选择抗病性较强的欧美系硬果型品种;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 a以上轮作;合理密植,注意增施磷钾肥、控施氮肥;及时清除植株病残体,带出棚外销毁;设施选址避免选择地势低洼、通风不良的地块,要深沟高畦,覆盖地膜,以降低棚室内的空气湿度;做好温、湿度调控,在发病时期加大放风,将湿度降低到50%以下,闭棚将温度提高到35℃,闷棚2 h,然后放风降温,连续闷棚2~3次可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

b.药剂防治。在草莓第1花穗有20%以上开花,第2花穗刚开花时,为最佳用药时期,可选用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喷雾,每7 d 1次,连续2~3次,交替施药,以免发生抗药性。棚内湿度较大时,可采用15%腐霉利烟剂熏蒸,傍晚点燃,闭棚过夜,效果良好。注意浇水前后要喷药保护,重点喷施发病植株及其周围植株;花期用药需谨慎;采摘前7 d停止用药。

1.2 白粉病

白粉病是草莓上普遍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一般田间株发病率在15%~30%,重发田块株发病率在45%以上,一般减产30%,严重达90%以上,对草莓的品质和产量影响较大。

①发病症状 白粉病主要为害草莓的叶和果实。发病初期在叶片背面产生白色粉状小圆斑,病斑逐渐扩大为边缘不明显、不规则形的霉层粉斑,严重时整片叶布满粉状物,抹去受害叶片上的粉层,叶片一般表现为褪绿或变黄。果实染病,幼果会停止发育,成熟的果实表面密布一层白粉,严重影响草莓果实质量。

②发病规律 草莓白粉病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真菌羽衣草单囊壳菌(Sphaerotheca macularis f.sp. fragariae),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越冬越夏。发病适宜温度为15~25℃、湿度为40%~80%,高湿对白粉病的发生和蔓延有抑制作用。盖膜后即发生为害,草莓坐果期以后为害最重。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交替条件下,易大流行。

③防治技术 a.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耐病品种;清洁田园,及时清理病残果叶,并带出园外集中销毁;增施有机肥,避免过多施用氮肥;合理密植,及时通风。

b.药剂防治。防治适期为花前花茎抽生期,在发病前期可以用硫磺熏蒸,即在棚室中央每隔10 m放置1个电热自动控温硫磺熏蒸罐,于傍晚扣膜后熏蒸,每天不超过4 h,连续熏蒸3 d即可起到明显效果。病害发生较重时,可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25%乙嘧酚悬浮剂2 000倍液或36%硝苯菌酯乳油2 000倍液喷雾防治。药剂喷施叶片背面,重点喷施发病中心及周围,每隔7 d 1次,连续喷雾3次。

1.3 炭疽病

炭疽病是草莓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条件适宜情况下,造成草莓减产25%~30%,最高可达80%。该病已发展成为继灰霉病、白粉病后的第三大病害,草莓连作地发生尤甚。

①发病症状 炭疽病主要发生在苗期,可为害草莓的花瓣、花萼、匍匐茎、叶柄、叶片、果实等。初侵染时呈灰黑或黑色纺锤形或椭圆形溃疡状小病斑,稍凹陷,后扩大为深色、凹陷的硬病斑,严重时病菌侵入短缩茎,致使整株凋萎枯死,枯死病株的根冠部自外向内发生褐变。果实受害,产生淡褐色近圆形病斑,软腐状并凹陷。

②发病规律 炭疽病是典型的高温高湿型病害,其病原菌为真菌,已报道的炭疽病主要由草莓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agariae)、胶孢炭疽菌(C. gloeosporioides)或尖孢炭疽菌(C. acutatum)3种病原菌引起。病菌以分生孢子在发病组织或病残体中越冬。该病在气温28~32℃、相对湿度90%以上时易暴发流行。

③防治技术 a.农业防治。选用抗耐病品种;土壤消毒,避免重茬地育苗;清洁田园,及时摘除病老枯叶;合理密植,667 m2定植株数不要超过50 000株;覆盖遮阳网降温,多施有机肥和磷钾肥。

b.药剂防治。可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1 500倍液、35%二氰・戊唑醇悬浮剂1 500~2 0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800~1 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于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雾防治。

1.4 红中柱根腐病

红中柱根腐病,又叫红心病、红心根腐病等,是草莓连作区的毁灭性病害。

①发病症状 红中柱根腐病分为急性萎蔫型和慢性萎缩型。急性萎蔫型症状引起全株迅速枯死;慢性萎蔫型初期不定根中间部位表皮坏死,地上部基部叶的边缘先变为红褐色,然后逐渐向上萎凋死亡,将根茎横切,中柱部现针点样褐变。

②发病规律 红中柱根腐病的致病菌为疫霉菌(Phytophthora fragariae Hickman),以卵孢子长期存活于土壤中,经病株、土壤或基质、农具、灌溉水、雨水等传播,地温20℃以下时,卵孢子发芽,从草莓的根部侵染;地温6~10℃且湿度较大时,发病严重;连作地块、苗势弱的情况下容易发病。地温超过25℃,即使土壤湿度大,也较少发病;属于低温高湿型病害,在土壤潮湿和冷凉地区易发生。

③防治技术 a.农业防治。选择无病地块育苗,实行4 a以上轮作;采取膜下滴灌,忌大水漫灌;施足有机肥,重视磷钾肥施用;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将石灰氮按照150 g/m2的用量撒施,与土壤均匀混合,覆盖透明薄膜后保持30 d左右,揭去薄膜,10 d后定植幼苗。

b.药剂防治。栽植前,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苗根;发现病株,用30%精甲・嘧菌酯悬浮剂或99%f霉灵原药1 500倍液对根部浇灌,连续处理3次,每次间隔5~7 d。注意不同药剂交替使用。

2 主要虫害

2.1 叶螨

①为害症状 叶螨以成螨、幼螨和若螨群集于叶片背面吐丝结网、吸食汁液进行为害,导致叶片出现灰白色斑点,抑制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严重者叶片成锈色干枯,似火烧状,导致草莓严重减产。

②发生规律 为害草莓的叶螨主要为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和朱砂叶螨(T. cinnabarinus)。叶螨在20℃以上时,5 d左右即能繁殖1代,世代重叠现象严重,1 a繁殖10代以上。叶螨可通过种苗等进行传播,在老叶上越冬。

③防治技术 消灭越冬叶螨,减少虫源,摘除老叶、病叶和枯叶;喷施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或5%唑螨酯悬浮剂2 000倍液等杀螨剂,注意交替用药。

2.2 蚜虫

①为害症状 蚜虫为害草莓的叶片,在叶背吸食汁液导致叶片卷缩变形,削弱植株长势,使草莓生育受阻。蚜虫还是病毒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②发生规律 为害草莓的蚜虫主要有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等。蚜虫在25℃左右温度条件下,7 d左右能繁殖1代,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在高温干旱条件下会大发生,初夏和初秋时虫口密度最大。蚜虫以成虫在设施栽培的草莓株茎和老叶下面越冬。

③防治技术 及时摘除老叶,清理田间,消灭杂草;悬挂黄板诱杀蚜虫或使用银灰色地膜避蚜;可选用10%烯啶虫胺水剂3 000倍液、24%螺虫乙酯悬浮剂4 000倍液或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4 000倍液喷雾。

参考文献

[1] 李敏,刘士@.草莓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5(6):129-130.

[2] 陈迪娟,成英.大棚草莓主要病害的绿色综合防控措施[J].上海蔬菜,2015(3):76-77.

[3] 陈永凡,陶小祥.草莓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J].上海蔬菜,2011(4):61-62.

第5篇:常见疾病预防知识范文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预防治理

中图分类号: TU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由于沥青路面具有造价低、噪声小、行车舒适、施工快捷、维修方便等优越性,因而沥青路面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随着交通量迅速增加,沥青路面在铺筑使用后会产生各种各样裂缝,导致路表水的浸入,裂缝两侧的路面结构层和土路基的含水量增大,致使路基和路面强度降低。特别在冬季和春季,在雨、雪水渗入,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裂缝状态的路面病害越发严重。因此,为了提高路面质量,减少路面病害,必须加强对沥青路面早期裂缝的认识及防治工作。

1 沥青典型病害形式

1)横向裂缝:即与路面中线近于垂直的裂缝。裂缝起初大多出现在路面两侧的硬路肩,逐渐发展而贯通全路幅。贯通裂缝沿路面大致呈均匀分布。横向裂缝通常不是由于荷载作用引起的,而是由于低温收缩或半刚性基层收缩产生的。冬季低温冻缩是诱发横向裂缝的重要因素。

2)纵向裂缝:即与路面中线大致平行的裂缝。大多出现在半填半挖路基或路面加宽处。其原因是由于压实度不够,高填方路段路基土滑移,路基或基层出现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纵向裂缝。混合料摊铺时纵向施工搭接质量不好,也会出现纵向裂缝。

3)网状裂缝:即相互交错的疲劳裂缝,形成一系列多边形小块组成的网状开裂。龟裂的初始形态是沿轮迹带出现单条或多条平行的纵缝,而后,在纵缝间出现横向和斜向连接缝,形成缝网。

4)车辙:即路面表面沿轮迹的纵向凹陷。车辙严重是高速公路病害不同于一般公路的一个显著特点。沥青路面上的车辙,除了影响行车舒适性外,还对交通安全有直接影响。

5)波浪:即路面表面有规律的纵向起伏。产生波浪的主要原因是,路面材料组成设计不合理和施工质量差,使路面材料不足以抵抗车轮水平力的作用。

6)松散:即集料和沥青逐渐脱开并散失。松散可出现在整个路面表面,但由于行车的作用,一般轮迹带处比较严重。产生松散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合料中沥青含量偏低。沥青与集料粘附性差,或是由于沥青的老化,水的浸入也是产生松散的主要原因。

7)坑槽:即路面上出现的坑洞,是龟裂、松散等其他损坏进一步发展的结果。由于表面水从这些损坏处浸入,停留在基层表面上,在车载反复作用下冲刷基层的细料并逐渐形成灰浆,使沥青面层与基层脱开,灰浆被车载挤压,通过面层裂缝或面层混合料中的空隙挤到表面,使沥青面层产生网裂,一些碎裂的小块面层或基层材料被车轮带走,而逐步形成坑洞,并不断的扩大。

8)沉陷:即路面表面的局部不均匀凹陷。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路基土压实度不够,导致路面在横向和纵向产生不均匀沉陷和严重的纵向开裂,同时由于路基压实度差导致路基强度显著降低和路面承载能力不足而产生路面早期损坏现象。

9)泛油:即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在天气炎热时向上迁移到路面表面,而在冷天时又不存在逆过程,因而沥青积聚在路面表面,形成一层有光泽的沥青膜。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过多,混合料空隙率过小,沥青的高温稳定性差,是产生泛油的主要原因。

10)磨光:即路面在行车作用下集料棱角被磨成圆滑或平滑状。路面表面纹理丧失,路面抗滑能力下降。路面磨光,是由于路面抗滑层集料组成设计和采用集料抗磨性能差所造成。

2 病害产生原因分析

2.1 设计原因

1)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或厚度不足,路面强度无法满足行车要求或者对路面设计年限内交通量年均增长率估计偏小,致使路面强度不足,满足不了交通量的迅速增长和汽车载重明显增大的需要,以致沥青路面产生裂缝。

2)地下管道设计深度不够,导致基层压实不平引起沥青路面的横向裂缝。

2.2 材料因素

1)沥青混合材料过细,其结合料过少(即油石比过低);炒制过火。

2)沥青混合料中集料级配不佳,石料偏少。

3)沥青材料配合比不正确。

4)沥青原材料低温延性差或沥青混合料粘结力低,造成路面早期裂缝。

2.3 气候因素

冬季气温下降,沥青面层或半刚性基层低温收缩易产生收缩裂缝或干缩裂缝,这种裂缝在路面重复荷载作用下使沥青路面表面形成横向反射裂缝。

2.4 施工因素

1)路基或基层结构强度不足,路基局部下沉路面掰裂。

2)半刚性基层在铺建时随着混合料水分的减少产生干缩应力,形成干缩裂缝。

3)基层混合料的离析或碾压不密实及机械组合不合理,造成基层上部细粒料上浮,形成强度较弱的薄层,在行车荷载作用下,易产生龟状裂缝。

4)半刚性基层保养不当直接影响干缩裂缝的产生。产生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a.水泥的安定性不稳定,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水灰比过大,降低了表面强度,施工完毕一 经使用磨损易起砂。b.在施工过程中,收抹压光时间过早或过迟,人为在混凝土表面洒干水泥或水,养护不及时或路面未达到足够的强度就施加各种荷载等引起表皮开裂或脱皮。c.砂、石、水泥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混凝土搅拌时间短,灰料拌和不均匀,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d.未按操作规程浇筑混凝土,下料高度不当,漏振或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的气泡未及时排除。e.模板拼装不严密,表面清理不干净,不牢固,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或局部漏刷。

5)混凝土面层产生的裂缝主要有:干缩裂缝和施工缝留置不当引起的裂缝。可以采取以下施工措施:a.严格控制水灰比,掌握好面层的抹压光时间,严禁在混凝土表面洒干水泥或水。b.保证施工现场有一定的水泥存量,以确保水泥安定性的稳定。c.模板面清理干净,脱模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浇筑,严防漏振,并应振至气泡排除为止。d.严格控制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控制砂石含泥量,混凝土振捣密实,及时对板面进行抹压。e.选用水化热小和收缩性小的水泥,尽量选择温度较低的时间浇筑混凝土,避免炎热天气浇筑大面积混凝土,按规范规定正确留置施工缝。 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覆盖草帘、草袋,避免暴晒,定期洒水,保持湿润。

2.5 超载因素

1)由于超载车辆引起累计轴次的增大,从而引起设计弯沉值减小。

2)由于超载造成正常设计的路面基层或底基层抗拉强度不足,使其提前在层底产生拉裂。

3)由于超载,加之车辆的振动冲击作用,可将路面压坏,即一次性破坏作用。4)由于超载,车辆在上下坡、刹车时将加速沥青路面层的剪切破坏。

3结束语:

影响沥青路面破坏的因素很多, 也很复杂, 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在实际工作中, 应根据其成因从路面设计、原材料进场到具体施工, 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预防和改善措施。同时必须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从管理部门、设计部门到施工部门, 层层重视、层层控制、层层落实。只有这样, 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沥青路面破损现象的发生, 使城市道路建设质量全面提高, 更上新台阶。

第6篇:常见疾病预防知识范文

关键词:建筑消防;设施安装;施工;质量通病

中图分类号: TU99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作为建筑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消防设施的安装是建筑施工中的重要安装过程。对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要求不仅仅是针对小康的追求,而是转向于对生活质量的提高,尤其是对居住条件改善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并且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配套设施也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而趋于严格化。严格意义上讲,建筑工程的消防用水抗火灾能力,是基于建筑设计和材料选购方面的,但是最关键的因素是工程施工的安装时的质量。如果消防设施安装的施工质量没有做好有效的控制,会严重影响设施的正常运行,但是,根据我国的数据资料显示,安装施工过程中依然存在建筑质量通病,具体如下:

1.建筑消防设施安装过程中常见质量通病

1.1建筑消防供水系统的设施安装管理方面的质量通病

建筑消防供水系统的设施安装是按照建筑工程规划进行的,在对管网试压做强度检测和检修措施时,试漏步骤是在常压和起压两种状态下分别进行的,但是对于强度的试验是有工作下压力以及试验条件下压力两种条件的,如果单方面只对建筑工程现场的管网做试漏试验又或者是试验压力的试验是否非相关设定和规定相符合,就会启动整体运行的系统。由于消防设施对于水资源的采集途径和方式特别的重视,因此,对于有些无法满足正常消防安全的建筑群体,以及室内消防安全设备不全甚至是缺失的建筑楼层,在建筑施工没有按照正常要求进行安装的,会导致建筑后期使用的一系列问题。

1.2建筑消防应急室消防安全系统方面的质量通病

对于建筑消防应急室,也就是通常建筑中的室内消防栓存放处的安装以及压力是否符合墙体的消防栓东扩存放处的设置过梁标准,是否会因物理压力从而导致消防箱体的变形,以致于在火灾或者其他灾害发生时箱门打不开等问题的出现。其次,由于消防栓箱体的底部预留位置的设置,是用气焊焊接的割孔,是在消防安装后,消防栓的焊接洞口方向是不能能与墙面呈90度倾斜角的,也不可以与墙体之间的距离拉小,这会对消防栓的防水袋不能够正常安装,或者是防水袋在长时间放置以后发生弯折,这种安装情况会影响实际应用防水袋的水流量。最后一点,建筑室内消防栓的附件问题也时常发生,主要体现是在建筑装修过程中因设计效果而对消防安装设施进行修饰和掩盖,或者是在进行装修时房建主题色和消防栓的颜色相融合,很难进行区分和使用,最严重的是,将消防栓位置进行改装,把防水袋和家庭使用水管连接,或者是在消防墙口用来摆放物品等现象也是在整个建筑消防设施安装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1.3建筑消防设备的质量通病

第一,建筑工程中的消防电梯的定位标准不规范。在工程标准中有明确规定,消防电梯的电源,电源的线路铺设,电梯的自动转换设备,承载质量,电梯的承载运行速度,消防电梯的挡水设置,排水量控制,消防栓的位置设定等细节必须正确进行操作和管理,如果不满足正确的施工安全标准,都要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并且修正或者是重新安装。第二,消防中的防火帘,防火门的质量监管。在对消防装置质量的安全控制上,要严格对其材料进行检验,已达到安全标准后方可继续施工。例如:在常见的消防安装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消防填充材料采用的岩棉没有达到国家相关标准,没有进行专门的防火试验,防火门或者是防火帘不能够正常开关,防火帘没有达到背火面的安全要求,在使用喷水式的防火系统装置时其使用方式不是独立进行的系统等,如果一旦发生建筑消防安全问题,在短时间内,只能是人为控制电路,而不能线路自行熔断控制。

1.4建筑消防设施中的自动喷水装置系统的质量通病

第一,建筑工程中的消防管材的质量监管以及管径没有符合安全建筑的相关规定。自动喷水的灭火系统装置没有根据国家的采用“热镀锌钢管”标准进行采购实施,有的钢管甚至出现管壁的厚度不均匀现象,系统的喷头不符合规定标准,喷水的只管过多等现象。第二,在焊接处,没有正确操作,如果水管的直径≤100毫米时就应该采用标准的螺纹式连接方法,当直径≥100毫米时就要采用焊接技术,但是水管的直径≥50毫米时就要配用防晃支架,如果管子的方向进行调整时,防晃支架也要随之增加,但是实际建筑消防设施安装过程中,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并没有因标准而增加防晃支架,,甚至对防晃支架的忽略。第三,自动喷水系统的连接方式没有根据标准执行。在国家建筑施工对连接方式有明确的规定,均采用丝接或者是沟槽式的机械连接法,而非实际工程中的大批量焊接流程,并且在一次焊接后没有进行二次镀锌的焊接。第四,消防安全设施中的自动喷水感温喷头与周围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不符合标准,致使火灾事故发生时,感温原件对楼板的灭火起不到消防作用,导致火势的蔓延。但是消防灭火的喷头里建筑物过近,又会使喷水效果达不到正常水量高度,消防灭火不彻底。

1.5消防材料的使用错误

在有些消防施工中,存在使用塑料材料的供水管道作为建筑的基础建设设备,还有在建筑工程中使用塑料装置的供水管连接。由于塑料的物理性质,导致受热后的强度和硬度会降低,甚至出现软化现象,如果发生火灾,水管在没使用之前就被建筑高温损坏,消防输水系统会崩溃,对火势也不能够及时的控制,其次,如果使用塑料管连接水道,在发生消防问题时,由于建筑的损坏,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坏管道结构,会造成水量的流失,在实际工程中不能够保障水压的需求标准。

2.建筑消防设施安装中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

2.1建筑施工队伍的素质差异性

由于对建筑施工进度的加快和效益,建筑单位对基础设施建设和结构方面重视度不高,标准也针对需求程度有所改变。其次,消防建筑施工的人才培养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在消防设备的性能和试验检测方面技术不成熟,对工程的施工技术停留在建筑表面,而没有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管理。

2.2建筑施工的消防管理的欠缺

在建筑工程消防体系中应该保持正常工作运行状态,在管理中需要对消防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做阶段性的检测和维修,在火灾发生之前做好设备的高性能状态,达到及时灭火,控制火势蔓延的目的。但是在实际建筑管理中,建筑单位并没有做到及时定时的检测,设备试验,报警系统的维修,喷水装置的清洗等工作,导致在火灾发生时不能够正常使用。

3.质量通病的对策

制定可实施的管理和治理措施,针对特殊问题,作出重点性的解决方案,实事求是。从建筑消防的施工着手,严格把关。利用媒介手段普及消防安全意识,营造消防氛围;其次,加强与政府的联系和协调工作。相关建筑部门对施工现场的勘查工作;加强消防检验机构的产品发展和售后保障。

结束语: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提升,建筑消防的施工,验收机制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标准,需要各个部门消防责任意识的增强。对于消防中的管道材料的使用,技术工艺,设备的改进措施,需要我们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断吸取教训,对消防安全的提供可靠,安全的防火设施基础建设。

参考文献:

[1]金志成.基于建筑消防设施安装过程中常见质量通病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3(01-08).

第7篇:常见疾病预防知识范文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 到了晚期,由于骨与关节遭到广泛破坏,关节畸形、融合或脱位,引起局部疼痛、功能障碍甚至丧失行为能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是晚期RA的一种公认疗效比较肯定的治疗方法。围手术期出现的并发症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较易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如下。

1肾上腺皮质危象

大部分患者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会使肾上腺皮质萎缩变薄,分泌激素功能受损。患者会因疼痛、低血压或缺氧等应激反应,出现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对持续使用激素者,或在术前6~12个月内曾使用皮质激素超过1~2周者,在围手术期均应采用激素补充疗法。具体方法是术前1天静滴氢化可的松50mg,手术当天分别于术前、后各静滴氢化可的松50mg,术中关节腔内留置得宝松1~2ml,术后前两天每日静滴氢化可的松50mg,同时恢复常规口服药量,此时酌情减量或停用静脉用药,维持口服药量。有资料报道,在围手术期暂时的激素补充治疗,不增加术后伤口感染率。

2应激性溃疡

因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胃肠道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加之围手术期精神焦虑,大量使用激素及手术创伤等很容易诱发应激性溃疡。术前2周停用非甾体抗炎药,或改服对胃黏膜刺激小、抑制环氧化酶-2的非甾体抗炎药物。围手术期使用奥美拉唑等药物,以减少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对术后出现黑便或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者,应立即禁食,施行胃肠减压,用冰盐水洗胃。

3假体周围骨折

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较低,该类患者具有明显的骨质疏松,对该类患者均补充钙和维生素D,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

4感染

晚期RA患者,病程较长,活动减少,机体抵抗力下降,加之长期服用药物,皮肤营养不良,容易继发感染。血肿形成、接受免疫抑制剂和抗凝剂治疗易发生术后感染。术前尤其应及时发现并治疗泌尿系感染,男性患者如有前列腺增生应予治疗,以防术前导尿引起感染。THA后可长期存在血源性感染的危险性,必须时刻警惕着身体任何部位的感染,早发现早治疗。

5风湿活动

手术前、后以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评定风湿是否活动。活动期患者术前应进行正规抗风湿治疗,待病情稳定3~6个月后再行手术治疗,术后仍应继续进行正规抗风湿治疗。ESR、CRP持续升高及高滴度的RF患者,病情较重,应暂缓进行THA手术。另外还有些并发症如血管神经损伤、术后关节内血肿、假体松动、脱位、变形、断裂等均少见发生。

参考文献

[1] 邱贵兴,戴克戎,骨科手术学 第3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0

第8篇:常见疾病预防知识范文

关键词:疾病控制;有效措施;卫生机构;健康

就我国目前各地乡镇卫生医疗机构而言,疾病的控制和预防在日常工作中尤为重要。乡镇卫生医疗机构是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的中枢部分,其职能主要包括乡村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基本医疗服务工作以及居民预防保健工作[1]。当前乡镇卫生医疗机构需要做出更高的要求和改变[2]。

1 乡镇卫生医疗机构的组成及职能

首先,乡镇卫生医疗机构的组成有两种:①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基本设备主要为功能科室以及基础的临床科室,可用于日常工作中的基础开展,可以进行普通的医疗手术。该类卫生院的来访对象为普通居民,所记录的疾病看访也为一般的疾病[3]。中心乡镇卫生院一般放置有80~100张病床,工作人员大约有110名左右,其优点为交通便利且拥有一定的财政能力,在拥有基础设备的前提下也能够解决较多数的常见疾病问题,因此,各地该类的卫生医疗机构都能够稳定地进行运作;②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也能够在日常中开展基本的常见疾病治疗工作,众多的乡镇卫生院一般都由儿科、妇产科、内外科组成,条件好的卫生院还会设立化验室、配备X光室、口腔科以及五官科等,其工作人数大约在30~50名左右。但乡镇卫生院局限于基本的配置当中,在满足一些小手术的情况下,由于缺乏创新的医疗机制和激励等就使得许多医疗进度及能力受到了阻碍,因而发展力度举步不前,其发展的进度过于缓慢。

总的来说,乡镇卫生医疗机构主要工作为公共卫生服务,为居民提供综合的医疗保健服务和疾病预防服务等,首要的工作就是要加强对农村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力度,对于威胁力度大的慢性非传染病及传染病要做出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对于新型的合作医疗工作也要积极做好,提高本地居民对疾病的了解及自我预防的意识。

2 乡镇卫生医疗机构在疾病控制中的问题分析

2.1乡镇卫生院的疾病预防控制机制不够完善 根据目前的疾病控制情况来看,造成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难以实施的主要原因在于医院机制及配置、疾病控制工作人员的不完善,事实上,还有很多乡镇卫生医疗机构都没有积极建设传染性疾病科室,而且发热门诊的设立也有待实施。尽管大多数的乡镇卫生医疗机构都建立了一套关于疾病预防控制的制度,但还存在着管理问题,形式大于现实,因此,执行力的不足严重影响着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有序开展。

2.2乡镇卫生医疗机构的不合理病房及门诊布局 在任何医疗卫生机构当中,内部合理的布局是预防疾病传染的前提条件,然而很多乡镇医疗卫生结构在设置病房等过程中都没有做好相关的设计,并没有将病房内的污染区进行分开,相关门诊也没有严格按照要求来进行布局,大大增加了疾病感染的概率。

3 乡镇卫生医疗机构对疾病预防控制的有效措施

3.1明确医院及医护人员的医疗职责 首先,各个乡镇卫生医疗机构必须要完成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所传达的有关疾病预防控制指令,及时地将事件的发生信息进行采集和报告。组织一支专门的紧急重大疾病预防控制队伍,协助疾病预防和控制的医疗救治工作。同时,要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仔细明确每位员工的职责及医院的总体职责,让防控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其宗旨就是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积极开展有关健康教育的讲座,安排工作人员进行疾病预防控制的指导,将健康教育及疾病预防控制知识普及至大众,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意识。乡镇卫生医疗机构要接受相关的业务指导工作以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考核。

3.2病房及门诊的合理布局 医院内部的办公区、无菌区、清洁区以及污染区等都要进行严格并且合理的划分,每一个区的标志要一目了然,同时设置缓冲隔离带。回收的医疗污染物和净物要严格分开,精洗和粗洗也要分开,已灭绝的和未灭菌的也要分开,休息间和工作间也要分开。上述四分开要严格执行,保证人流由洁净到污,物流的方向要从污到洁净再到无菌,严格做到人流与物流之间不产生交叉且不逆行。

3.3强化医疗机构疾病疫情信息管理系统及人员培训 乡镇医疗机构的组成部分由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管理系统,其构建了疾病发展情况的网络报告,便于管理和分析,代替了过去手工的记录形式,能够保证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疾病控制管理水平。而在疾病控制工作中,专业的人员需要不断提升专业知识,为此,注重人才管理及培训是也是提高疾病控制的水平。在医疗条件较差的医疗机构中,可以实施政策倾斜,留住和引进人才,重视岗前培训、在职教育、考试考核,要求每一位医疗机构人员都能够进行知识和技能上的更新,提高专业水平,带动医疗服务的水平,同时,还要加强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学术交流,提高理论和实际操作的技能水平。

4 总结

新型社会的发展下也要求着卫生医疗机构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必须严格、严谨,不仅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发展的机会。因此,乡镇卫生医疗机构的疾病控制必须要日渐改善,强抓细节,而如何更好的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我们需要一直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彭迎春,王晓燕,黄昊,等.乡村卫生人力资源的执业伦理境况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2):2568-2574.

第9篇:常见疾病预防知识范文

【关键词】军训;疾病;运动损伤;预防措施

对新入学的大学生开展军训活动是我国高校加强国防教育的重要举措。军训是提高入学新生综合素质的其中一个方法,在学生生涯中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每一个大学生都不可忽视军训这门必修课。军训不但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军事技能、意志力等方面素质,而且还能有助于高校学风和校风的建设。同时,对大学生进行军训是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要求,是国防后备力量储备的必然需要,有助于将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合格型人才,这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无法达到的。然而,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来说,军训是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而且军训时间一般在 9月中旬,温度较高,学生非常容易发生一些紧急疾病及运动损伤情况[1-2]。再加上参加军训的大学新生在年龄、饮食及作息、居住情况和训练科目等方面几乎相同,大学生在军训期间发生的疾病及运动损伤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特点。本文对我校大一新生军训期间的伤病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0-2013我校大一新生1985人,男1154人,女831人,年龄在18-21岁之间。对全部新生入校时进行体检。183例患者由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肝炎、肺结核以及肾病等器质性疾病的学生免军训。经体检,183人免参加军训,实际参加军训的新生为1802人。学生年龄、性别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我校的军训时间在每年的九月中旬,共计14天。在新生军训期间派两名医生和四名护士跟随,对军训学生在军训期间发生的疾病和运动损伤进行全程跟踪并记录。

1.3判定标准

本次跟踪调查的判定标准如下:所有疾病和运动损伤均发生在训练过程中,发生疾病和损伤后,由医务人员处理者;未经处理但休息半天以上者;皮肤出血自行进行处理没休息者。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对大一新生在军训期间发生的疾病和运动损伤的数据进行搜集,利用SPSS16软件进行分析,并进行 检验,实验结果采用(x±s)表示。

2.结果

本次研究中,大学新生在军训期间发生的主要常见疾病和运动损伤情况如表1和表2所示。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新生在军训期间常见的疾病有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皮肤病以及晕厥等,常见运动损伤有扭伤、摩擦伤、碰撞伤、骨折等,这与其他高校相关研究结果类似[3-5]。

为了降低大学新生军训期间常见疾病发生率,应该做好以下措施,具体如下: 军训前,向新生进行疾病预防、运动损伤方面知识的教育,讲解以往军训中经常出现疾病和运动损伤的预防知识,提高大家的安全保健意识。提高军训期间的后勤服务,改善军训新生的生活、居住环境,改善学生的就餐条件,加强食堂的卫生管理。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军训期间,除对新生进行军事化训练,也要训练其生活、饮食、就寝等习惯。 训练后同学们出汗较多,请不要立即洗冷水澡,应先将汗擦干,再洗温水澡,以防感冒,军训期间由于长期于烈日下训练,学生要做好防晒预防工作。

运动损伤也是军训期间的常见伤病,为减少军训期间运动损伤发生率,必须加强学生军训的合理化管理:(1)训练前。相关部门应安排科学合理的训练内容,根据情况进行针对性训练,做到因人施训。(2)训练中。应该循序渐进,逐渐加大强度等。尽可能做到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综合。对致伤率较高的训练项目要科学安排,避免超强度训练[6]。(3)训练后。对训练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不适应情况要及时处理,避免因小变大,严重伤病者要请假休息,绝不可带病军训。

综上所述,军训过程中应注意个体差异,循序渐进,全面训练。同时,还应加强安全卫生教育,严格军训纪律,做好安全保护,加强医学监督。

参考文献:

[1] 李敏,于威,乔玉梅. 大学新生军训晕厥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2] 龚霆,吴琳,丁秀丽,马丽,吴飚,崔淮玲. 高中生军训常见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2(05)

[3] 魏北星,姚蕾,覃英姿,李祥蓉,王涛. 大学生军训期间疾病就诊情况分析[J]. 预防医学杂志. 2006(05)

[4] 刘后根,刘楠,涂明华,苏力华. 江西农业大学2008级新生军训期间躯体损伤情况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1(01)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