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安全隐患概念范文

安全隐患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隐患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安全隐患概念

第1篇:安全隐患概念范文

关键词:电梯进口、栅栏、安装、防护设施、技术

中图分类号:TU229文献标识码: A

1电梯井口防护设施常见形式与发展

1.1电梯井口的基本概念

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在改善居住和工作条件的同时,就不可避免地占用耕地。尖锐的耕地占用与保护的矛盾,促使建筑物会长得越来越高或钻得越来越深。在现代建筑物中,电梯成了人们的上下楼的主要手续。

电梯井道是一个上下对齐、中间无阻隔的空间,来满足电梯上下运动的需要。电梯井道通过其围护结构与井道外界相分隔。围护结构既是满足电梯的上下运行的需要,又阻止梯外人员和物件的高空坠落。

电梯井道的围护结构主要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及其他新型结构。钢筋混凝土的电梯井道通常随主体施工,砌体的电梯井道通常在二次结构时施工。在进行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只要能从区外进入井道的入口就称为电梯进口。电梯进口的防护可归为:电梯井防护、电梯井口防护两种。

1.2电梯井口的安全隐患

在工程建设开始至电梯安装完成前,电梯井口的安全隐患十分突出。由于误闯误撞电梯井口,发生井道内的高空坠落事故亦较为频繁。

经过相关资料统计,电梯井口防护栅栏的形式选择和安装方法不当,是发生此类事故的主要原因。

1.3电梯井口防护设施的基本概念

根据《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1)第3.2.1条规定:进行洞口作业以及在因工程和工序需要而产生的,使人与物有坠落危险或危及人身安全的其他洞口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按下列规定设置防护设施。

电梯井口必须设防护栏杆或固定栅门;电梯井内应每隔两层并最多隔10m设一道安全网。

墙面等处的竖向洞口,凡落地的洞口应加装开关式、工具式或固定式的防护门,门栅网格的间距不应大于15cm,也可采用防护栏杆,下设挡脚板(笆)。

1.4电梯井口防护栅栏常用的几种方法

电梯井口的防护栅栏是项目施工过程中必须搭设的,而且随着项目建设的进程会不断产生改装或拆除。根据相关规定,防护设施的高度应在1.5米到1.8米范围内。

在满足安全防护功能的前提下,电梯井口的防护栅栏的制作结构、安装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提高,电梯井口的防护栅栏也从简单到复杂、从个体搭设到工具式的一个发展过程。

不妨对电梯井口防护栅栏进行如下分类:依搭设难易程度,可分为简易栅栏、钢筋焊接栅栏、钢管搭设栅栏和方钢等制作定型化、工具化的栅栏;依安装部位,可分为正装式栅栏和侧装式栅栏;依栅栏的固定方式,移动式栅栏、固定式栅栏。

移动式栅栏还可细分为:离位式栅栏、下翻式栅栏。

钢管搭设正装栅栏 钢筋焊接正装栅栏方管焊接侧装栅栏

2电梯井口防护栅栏的正装技术与侧装技术

2.1电梯井口防护栅栏正装与侧装技术的基本概念

2.1.1电梯井口防护栅栏的正装技术

安装于井道围护结构正立面的栅栏就是防护栅栏正装的基本概念。安装方便,栅栏宽度尺寸要求较宽松。

2.1.2电梯井口防护栅栏的侧装技术

安装于井道围护结构门洞侧面的栅栏就是防护栅栏侧装的基本概念。安装复杂,对栅栏宽度尺寸要求较严。

2.2 电梯井口防护栅栏的几个部件与相互关系

2.2.1电梯井口防护栅栏组成的几个部件

电梯井口防护栅栏由成品栅栏、膨胀螺栓、销轴、连接板组成。

2.2.2电梯井口防护栅栏部件间的相互关系

成品栅栏是整个电梯井口防护的外观形象,造价占总价比的90%以上;膨胀螺栓是整个电梯井口防护的基础,造价占总价比微小;连接板与销轴是整个电梯井口防护灵魂。几者是相互依存,共同发挥作用的。

2.3 电梯井口防护栅栏正装与侧装间的优缺点比较

2.3.1电梯井口防护栅栏正装的优缺点

1、栅栏形式可以多样。

2、栅栏的宽度尺寸要求范围广。

3、膨胀螺栓安装方便,安装孔定位范围较广。

4、在进行抹面装修阶段占用较大面积正墙面,拆改频繁。

5、拆改安全隐患大。

2.3.2电梯井口防护栅栏侧装的优缺点

1、栅栏形式受限制。

2、栅栏的宽度尺寸必须比洞口宽度小40~50。

3、膨胀螺栓安装困难,安装孔定位范围较小。

4、在进行抹面装修阶段不占用正墙面,拆改次数少。

5、拆改安全隐患小。

3 结语

根据本文探讨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以后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应推广使用电梯井口防护的侧装栅栏。电梯井口在满足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栅栏存在而影响工程的施工,减少工作量、缩短施工工期、消除拆改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第2篇:安全隐患概念范文

关键词: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建议

1.引言

事故源于隐患。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较为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底数分级分类监管、排查治理标准、各部门职责明确、隐患排查治理考核制度、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和隐患自查自报。在国务院、国家安全管理局等相关部门的带领下,我国在煤矿、非煤矿山和易燃易爆等方面的隐患排查工作取得巨大进展,但面对新形势下安全生产隐患的新特点,还应提出适宜建议,降低生产事故隐患带来的人身财产损失。

2.隐患排查治理相关概念及意义阐述

2.1隐患排查治理相关概念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主要内容包括:隐患分级、隐患排查和隐患治理三部分。其中隐患分级,是指以隐患的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影响范围为标准进行分级,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隐患排查,是指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人员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隐患治理,是指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

2.2隐患排查治理的意义

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都有巨大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有助于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其次,建立安全隐患排查体系有助于加强和改进政府安全监管;最后,建立安全隐患噢爱茶治理体系有助于综合推进安全生产工作。

2.3当前我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

200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这是我国首次对安全隐患做出具体的立法规定。2007年12月,国家安全管理总局颁布《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2008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治理工作的通知》;2011年10月,全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现场会在北京市顺义区召开,总结推广北京顺义等地的经验和做法;2012年1月,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通知》,决定在全国推广北京市顺义区等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争取2-3年时间,在全国各地基本建立起先进适用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3.我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议

3.1建章立制

体系的建立和维护需要健全的规章制度予以固化,各地要统筹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出台相应的实施方案、管理办法和奖惩规定。其中,有立法条件的地区可以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管理办法、企业分类分级监管办法、责任考核与绩效考核评估管理办法纳入地方性立法;对没有立法条件的地区,可以以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固化下来,有利于工作的推进。建章立制的内容包括:制定管理办法或方案;确定隐患排查治理的上报途径、时间和流程;制定培训教育方案并组织培训;制定行业、属地、综合监管部门日常抽查、核查对象、内容和频次;确定奖惩规定。

3.2明确政府职责

理顺生产经营单位、行业、属地、专项以及综合监管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明确履行安全职责的范围、内容和要求,解决职责空缺、责任不清、职能交叉等问题,从而形成"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监管工作格局,实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监管工作的全覆盖和无缝化管理。政府职责的划分和责任机制的建立要通过政府规范性文件确定下来,并建立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制来督促责任落实。责任的划分要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企业类型,根据行业管理部门"三定"职责进行划分,做到"责任到户"。

3.3加强教育培训

教育培训作为促进隐患排查工作更好进行的前提条件,应放在重要位置。教育培训的构成包括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形式和培训组织四方面。以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负责人等为主要培训对象。教育培训的内容有:首先,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工作内容、工作方法、职责要求等;其次,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标准的解读与应用;再次,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操作等专业知识。教育培训的形式大多采取集中授课、教学视频、书面课件、上机实操培训和现场指导等方式。

3.4考核与奖惩

考核与奖惩是推动政府关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贯彻执行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的重要举措。

首先,建立政府部门职责考核机制。政府部门考核主要包括对各级政府的考核、地各职能部门的考核两方面。目前,全国各地已经将安全生产考核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各项内容所占比重不同,特别是大部分还只是采取"一票否决"式的"一刀切"考核方式,应逐步向过程考核、量化考核转变。其次,建立对生产经营单位奖惩机制。建立生产经营单位奖惩机制是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和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的重要保障。可以结合安全生产责任险、风险抵押金、税率浮动,黑名单等手段强化奖惩、制约机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采取必要的责任追究。

3.5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以建立国家、省、市隐患排查治理数据库为核心,开展面向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的综合应用,实现全国范围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共享,从而提高各级各地各部门隐患排查治理监管能力,提高服务社会的水平,促进管理机制改革,并逐步实现日常管理、预警、决策的信息化、科学化。建设思路可以分为四大块:首先,以实现全国范围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共享为目标;在国家、省、市三级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数据库;对主要业务数据进行集约化储存与管理;设置全国统一的数据交换功能。

3.6开展企业隐患自查自报

企业开展隐患自查自报必须按照排查、登记、监控、整改、评价、销号再报送政府的闭环流程进行。对于企业隐患自报方式主要采取基于信息系统的自报和小微企业自报两种方式。其中有条件的企业,要将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与政府隐患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借口,定期接通上报网络,按信息管理系统的提示和要求进行填报。而不具备基于信息管理系统上报的小微型企业,可以采取书面上报所在地的政府及其政府的形式,但这会带来巨大的工作量。从北京顺义区的经验来看,基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直接到企业中去,收集和书面记录小微企业的隐患情况,形成标准的记录格式,并整理汇总后向上一级管理部门报送。这样既可以减少小微企业的负担,也保证了隐患上报的工作质量。

安全生产事故产生的根本原因则是从业人员的差错行为,如何从根本上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数量,降低事故带来的各项损失,不断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体系势在必行,这不仅关系企业自身发展,同时也是关乎社会稳定发展和群众日常生活的大事。

参考文献:

[1]高春学,曲志清,张建文.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方法探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8(6).

[2]刘艳萍,曲福年,田敏.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4).

第3篇:安全隐患概念范文

关键词:变电运维;存在隐患;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TM13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电网建设工作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对电的需求量在不断的加大,作为电网工作中最前沿的变电运维对整个电网是否能够安全稳定的进行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变电运维作业中任何不规范的工作程序都会影响电力的正常运行甚至整个电网的安全和重大人身事故的发生,所以我们应高度重视存在变电运维中的各种安全问题并及时进行分析解决,使变电能够在科学合理的维护中更好的运行,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提供更大的能量。

一、隐患的概念和来源

变电运维中一切不安全事故发生的诱导因素都称之为安全隐患。常见的安全隐患来源通常分为四种:

1、错误的操作

由于相关工作人员错误的判断,导致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已经屡见不鲜,再加上设备过于陈旧,或者对其养护工作不到位而导致的拒动或者是误动等,这些安全隐患轻则造成财产的部分损失,严重的则将会对设备电网甚至是人身安全造成危害。错误的操作是导致变电运维出现危险的最直接的原因,而误操作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职业素质不高导致的。

2、相关的防备设施不到位。

任何一部设备都有老化的时候尤其是在投入工作之后由于养护管理等工作不到位将会加快设备的老化速度,缩短了使用年限这些过旧的设备严重影响着变电工作的安全运行,再加上设备更新不及时都加大了安全隐患。如果进行变电工作时,相关的防备设施不到位,就会使工人的身体安全直接受到危害。

3、管理疏忽出现的安全隐患

淡薄的安全意识,不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工作动作,使得危险的出现率加大,为一些电力系统人身安全带来了非常大的损失。最新的管理理念认为: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不到位、不完善的安全管理工作造成的,工作上缺少科学性、控制工作不严密,所以管理上的问题也是在进行安全事故分析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由于多种原因,使较多的企业在对安全隐患进行防范时认为只将技术水平提高上去就可以达到排除隐患的目的,这是不太现实的。还要对工作中的各种管理工作进行完善,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不科学的制度,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不到位,失误的决策管理以及对设备的管理力度不强造成。

4、一是作业场所未按照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要求进行设置

高温、噪音、气味等作业环境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而诱发职业病。

二、隐患解决方案

由于安全隐患问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对隐患进行预控的概念也就由此而生。通过相关手段将各种危险点在作业之前就找出来并给予详细的科学的评估、分析,从而制定出可行的严谨的控制方案。这就是防患于未然。对出现的各种危险的控制分析,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将各种危险,及时进行排除减少给电力系统以及人身财产安全带来的危害。

1、加强技术管理

进行技术方面的管理工作主要是靠企业进行的通过相关的企业培训班以及定期的规程学习和技术讲座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熟练的掌握相关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原理操作程序系统连接以及必要的养护工作的学习等,而且要对各种事故进行模拟练习,牢固掌握应对策略加强工作人员的应变能力以及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落实各种制度和责任。

2、提高危险点预防和维护意识

变电运维作业中应结合现场实际强化安全理念不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实现创新管理将操作人员心理状态变化因素等纳入危险点预防工作范围内。变电运维中的常见危险点有:

(1)变压器

操作危险点及隐患 变压器的操作是变电运维操作中最常见的典型的操作之一它的内容包括向变压器充电带负荷切断空载变压器等 通常情况下操作变压器时在切合空载变压器的过程中存在操作过电压情况的出现而影响或危及变压器的绝缘的现象以及变压器的空载电压升高而导致变压器绝缘遭受损坏的危险和隐患。变压器的操作应谨慎小心避免因疏忽而产生难以挽回的后果 变压器采用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为了避免产生操作过电压。

(2)母线倒闸

操作的危险点 母线是变电运维设备的汇合场所其特点是连接元件多操作工作量大,在母线的送电、停电以及母线上的设备在两条母线之间的倒换过程会产生危险点和隐患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操作。

(3)直流回路操作时的危险点及防范

取下直流控制熔断器时,为防止产生寄生回路避免保护装置的错误动作应严格按照先取正极,后取负极的操作顺序。装上直流控制熔断器时,应严格执行先装负极后装正极的操作,在进行装取熔断器时,判断正确后应果断和迅速避免反复地接通断开的操作方式。

(4)环形网络的并解列操作危险点及其防范

环形网络的并解列,即合环、解环操作是电力系统变电运维中由一种方式向另一种方式转变的常见操作。环网的并解列操作中,除应满足线路和变压器自身操作的一般要求,还应正确预计每一步骤的潮流分布对各元件允许范围进行安全控制,确保环网并解列操作后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3、加强人员危险性教育和培训工作

要使员工切实感受现实存在的危险,开展实用性技术培训是提高人员整体素质,防止人员误操作对危险点有效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手段,此外还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学习力。

4、落实各种制度和责任

通过各种教育工作进行培训,利用各种宣传手段提高安全意识,严格按照各种规章制度进行变电操作,而且还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合理的改革,制定新的规章制度。此外,还要明确各种奖罚机制以及安全责任制。根据各种细化量化的工作加强工作的可操作性责任落实到人指标指定到人。

5、加强设备管理措施

要对设备的选型工作认真落实,一定要用性能较高的电气设备,注重检验各个设备的试验和监造工序,保证设备具有最高的适用性,而且,各项功能全面一定要对新进的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和质量监督,严禁由于设备质量问题导致的安全事故,还要对已经运行工作的设备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维护,对光字信号表计,以及音响出现的不正常的现象要进行认真的分析检查,在巡视检查设备的工作情况时要注意总结经验,通过设备出现的各种振动声音、气味等进行设备运行状况的判断,对已经判断出有问题出现的设备要加大巡查次数,监视跟踪问题出现的频率,及时解决问题。若问题不能得到解决,要及时进行设备的更新。

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生产一直是变电运维中的主题将永远作为这类工作的工作中心思想,我国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关的电力系统以及各类电网设备和工作人员的数量也在随之猛增。由此出现的安全事故也在不断的增多,只有全方位全过程同时还要动员全体的工作人员才能保证变电运维工作的安全进行,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和指标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汤卫荣.变电运维中的隐患问题与解决方法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4)

第4篇:安全隐患概念范文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输油管道;安全运行;具体应用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当下各类产业建设和群众生产生活对能源开发的要求,相较以往而言,也有了更加明显的调整和转变,不再以简单的量化生产为本位,而是更加强调质量的提升与安全管理的进步,这一变化也给企业的创新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思路。输油管道作为支撑能源分配的重要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就其安全运行来讲,要尤为强调与精细化管理理念的结合。

1输油管道的安全隐患及成因分析

目前在我国较为常见的输油管道方面的问题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将其分成多种类型。按照位置可以将其分为内泄漏和外泄漏,按照泄漏的状态,可以将其分为动态泄漏和静态泄漏。无论发生哪种泄漏事故都会导致管道工程不能够正常的工作,甚至引发一定的安全隐患,使工作人员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如何才能加深企业对于管道输油的重视程度,是保障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企业只有不断地转变思想观念,将保障输油管道的安全作为企业的发展目标,才能使输油管道更好地为企业服务。管道在运行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容易产生不同的运行状态,只有选择合理、有效的管理方式,加强操作人员识别安全隐患的能力,才会保证输油管道顺畅地运行。输油管道之所以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与多种因素相关。首先是企业在安全管理过程中缺乏安全意识。一些企业的领导在管理输油管道时更加倾向于将提升生产效益放在企业发展的首位,对于相应的安全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甚至认为安全管理工作不足以对企业的运行造成影响。除了思想层面对安全管理忽视以外,也缺乏相应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没有在企业的发展和规划过程中将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作为重点来开展,更不愿意增加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来建立完善的管道安全管理体系,企业领导对于安全层面的忽视是安全管理问题存在巨大隐患的主要原因。除了企业领导缺乏安全意识以外,管道的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也不具备较高的专业文化素养,在工作和管理过程中对安全管理没有整体的概念,施工过程中为了避免麻烦,不愿意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存在侥幸心理。这种不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施工的行为,使安全管理机制形同虚设,不能发挥作用,最终导致输油管道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大大增加。输油管道缺乏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也会导致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管道在运行之前为了保障运行的顺畅度,需要遵循相应的管理制度,不断地对各个层面进行完善。在遵循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完成管道运行是避免事故发生的主要方式,使各项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更加规范和科学。但我国大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规章制度本身存在一定的劣势,操作过程中有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工作。建立的安全责任制主要是指,将保证管道安全运行的规定以及要求落实到相应的单位以及个人头上,一旦哪个层面出现了问题,可以准确地找到责任人,也便于在第一时间内解决问题。但大部分企业并没有按照预先建立的安全责任制执行规范,导致管道发生安全问题时各个部门出现推诿责任的情况。安全管理制度在实行过程中为了确保企业按照规章制度办事,需要相应的监管部门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安全制度的实行进行检查,监管部门监管力度不到位、对监管事项不重视以及发现问题后没有及时地采取解决措施,都是安全隐患逐渐放大、无法按时排除的主要原因,从而引发了输油管道的安全事故。

2分析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精细化管理,主要是以企业发展为基础,确保各个部门的职能明确,权责范围清晰,并以此来划分员工在工作中承担的责任,以精简和严谨的原则,加强对员工工作的内部控制和调整。并且,精细化管理还牵涉到绩效考核与量化考核细则。相较于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方式来讲,精细化管理在责任分工上要更加明确,能够让员工把握好自身任务的范围和尺度,并且也避免了任务交叉和重叠问题的产生。同时,精细化管理拥有更加完善的监督体系,能够约束企业部门和企业员工的言行,确保各项工作的严谨开展。在精细化管理落实的过程中,企业必须要确保上下层级行动的一致性,不应当急于求成,而是要确保内部的员工能够树立相同的目标,思想理念的发展也应当达到平衡的高度,把管理的思想与管理的实践深度结合到一起。另外,企业自身也应当确保管理的细致性,必须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尽可能从细化的工作中降低投资成本,节省不必要的步骤和流程。由于精细化管理要比粗放型模式更为全面,所以企业管理者也应当以身作则,调整经济化管理的手段和方法,确保管理细致的同时,也不能过于累赘。另外,企业必须要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实现信息的一体化,建设内部交流平台,各部门和各员工都能够在平台上获取需要的信息和数据,及时分析企业的市场发展情况,为企业的后续决策提供坚实的参考依据,让企业的发展能够真正适应时代的潮流和脚步。也就是说,精细化管理在本质上也是员工思想理念与行动统一的鲜明表现。

3精细化管理在输油管道安全运行中的具体应用

1)企业管理者应当用更加包容且开放的态度去吸收新的理念,并转变自身的思想,要推动企业从被动状态转化为主动状态,不以事后查处为主要处理手段,而是要针对安全事故进行预先的管理和防范。同时,企业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支撑精细化管理理念的落实,除了要实现生产的劳动力置换之外,同时也要完善现有的办公系统,让办公系统向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构建完善的线上网络办公平台,及时促进部门之间员工的交流和沟通,传递信息。另外,企业也应当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建立以安全生产为中心的管理制度和体系,深入贯彻落实部门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并合理分配队伍,调整人员的编制,确保安全管理这张网能够涉及上下层级的每位员工身上,建立起纵横交错的安全体系,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而且,安全责任人员也应当根据企业的生产情况,分析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凸显出安全生产管理的预测性,指导后续的生产作业。2)企业应当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指导,要确保员工的作业行为符合宏观上的标准和规范。从始至终,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工作都是引导石油企业安全作业的重中之重,所以企业也应当加强对现场的安全监督和管理,要不断抬高现场的质量标准化水平,以此来激发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监督人员也应当做好验收工作,强化对输油管道工程的现场检查,及时对施工现场的问题和隐患进行排查和筛选,避免主观因素带来的不良影响,及时与现场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确保整个输油运行过程的精细化发展[1]。3)企业应当针对输油管道在运行中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探究这些事故发生的成因。目前,较为常见的安全隐患,包括内部和外部的泄漏、设备自身的故障、外部的破坏等,这些风险不仅破坏了管道运行的稳定性,同时也有可能带来次生灾害,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危及社会安全。而之所以会出现以上这些问题,主要原因有两点,①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意识较为淡薄,②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存在不足,没有发挥出外部权力的约束作用。对此,企业必须要加强对内部员工的宣传和教育,除了要及时与安全生产相关的知识和信息之外,还应当鼓励员工针对现场的施工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总结自身在阶段性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另外,企业在施工的时候也应当注重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分析,尽可能降低作业带来的不良影响[2]。4)企业的施工必须要严格遵守输油管道的规章制度,并且要完善巡检体系,安排专业的人员进行日常监督,一旦在巡检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和隐患,应当立即向上报告,并与技术和安全部门商议解决方案。另外,企业要针对输油管道的运行状况进行定期的检测和保养,以此来维持管道运行状态的稳定,特别是对那些处于事故高发区域的管道来讲,应当根据安全事故发生的类型,制定针对性的监测方案,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企业也应当针对输油管道的安全隐患,展开阶段性的专项整治活动,并强化对员工的现场演练,让员工能够在实践过程中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技巧,提高自身的安全质量管理意识,优化现场管理流程[3]。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地对可能产生的隐患进行预测和评判是减弱隐患引发不利影响的主要方式,再通过完善应急救援制度,可以确保事故发生之后采取最优的应急预案减弱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与企业压力,使输油管道工程运行的更加顺畅。

4结束语

持续性推动精细化管理在输油管道安全运行中的应用是符合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的重要选择,并且也能够帮助企业调整现有的管理模式和结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通过观念的调整、作业行为的监督、安全隐患的分析、规章制度的完善这几个角度论述了精细化管理的应用方法,整体上符合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并且也结合了输油管道建设的特点,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时间上的可行性。在未来实践的过程中,企业也需要利用这一理念规避风险。

参考文献

[1]王超斌.试述精细化管理在输油管道运行中的运用[J].数字化用户,2019(5):69.

[2]沈彦曙,赵艺皓.谈石油管道工程物资交货期的精细化管理[J].消费导刊,2020(4):102.

第5篇:安全隐患概念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安全隐患;对策分析

随着大学生就业能力日益受到重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观念不断加强以及企业渴望借助高校扩大影响力等因素的驱动,校企合作作为学校与企业之间构建协调、互动关系的举措备受关注。而现在的校企合作仍然难于避免“单相思”的困境。这一问题除了与思想认识不到位、校企双方目标难于统一、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等因素有关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校企合作的安全隐患较多,双方责任较重大。如果能有效解决安全隐患问题,将会促进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

一、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

教学合作:毕业设计或毕业课题研究与企业合作,与企业协商指定毕业设计或研究生产技术的实习计划,内容应与企业生产必须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现主要以“双导师制”“校企合作办学”“六年制本硕连读”等形式落实。

科研合作:学校和企业通过教师和学生在企业进行设计或研究实现成果共享,教师在学校的科研成果、专利在企业进行转化以实施科研合作。

社会实践合作:实践内容较广泛,不同的年级有所侧重:一、二年级学生以了解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明确企业对人才的全面要求为主,激发学生适应就业而自主创新学习的自觉性;三年级学生以生产技术、经营管理能力实践为主,加强就业实训,提高生产或研发能力。

校企合作办班:结合专业与企业的特点,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办专业培训班共同培养大学生。由高校推动就业工作转变为企业拉动就业工作,有利于大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提升实际工作能力。

校企文化融合[1]:大学生从高校到企业是一个跳跃式的社会化过程。大学生对企业的不适应有多种因素,但文化因素是潜在的、主要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是校企深层次合作的需要,也是大学生适应企业文化环境、融入企业的需要。

二、校企合作中的安全隐患分析

人身安全:人身安全狭义上是指作为自然人的身体本身的安全[2]。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主要有路途上的交通安全、工作中的身体安全、生活中的健康安全和运动安全、交流中的身心安全等。

财产安全:财产权分解为物权、债权、知识产权和继承权等[3]。在校企合作中,财产安全隐患主要有财物丢失、个人财产被诈骗、知识产权被侵占等。

信息安全:信息安全的概念范围很广泛,从国家军事政治等机密安全到如防范商业企业机密泄露、防范青少年对不良信息浏览及个人信息泄露等[4]。在校企合作中,信息安全隐患主要有企业的人事和商业机密泄露、企业技术数据外泄、学生个人信息被利用等。

文化安全:文化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区域内,自身发展及传承下来的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独立性特征[5]。企业和高校均有自身的文化特征,两种文化差异会导致一些矛盾的产生,影响各自文化的安全和稳定,例如企业严格的工作规范与高校学生的活动自由、企业的利润首位与高校学生的以人为本。

三、校企合作安全隐患预防措施

1.提高思想意识,丰富安全知识,营造重视校企合作安全氛围

第一,学校和企业结合自身建设和发展使人人确立和强化安全理念,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第二,通过宣传标语、警示标志、安全展示等众多形式达到广泛宣传和警示的目的,引导教师、学生、企业领导和员工重视安全,营造人人关注安全的氛围;第三,将安全工作深入渗透到高校的课堂、实验、公寓、课余活动等校园学习生活中及企业的生产、研发、运输、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以丰富的安全知识内容,提高参与者的安全防范意识;第四,全面启动安全培训工作,在学校开设有针对性的企业安全、专业安全的课程,在企业要实行“经常的、不断的、反复的”安全教育;第五,依据心理学,用案例分析和心理指导等方式,激发大家担心安全隐患的心理状态,努力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性转变[6]。

2.规范安全管理,健全规章制度,保障校企合作安全运转

高校和企业要加强校企合作安全管理,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为校企合作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基本的保障。一是成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工作组。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学校教师、学生安全负责人分工明确,沟通渠道畅通,通力合作。二是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如《实习学生的安全管理条例》《实习学生安全事件处理预案》《校企合作安全责任分工》等,完善高校和企业的制度体系建设。三是层层落实岗位责任。管理人员需以身作则,加大监督力度,形成校、企共管局面。四是注重“以人为本”,做到刚性制度与柔性管理手段并举,尽量避免学生对安全管理人员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

3.强化安全网络,明确责任分工,奠定校企合作安全基础

建立思想统一、行为规范、信息畅通、成效显著的全方位、立体化安全工作网络,实行全员参与、全岗建网,不留安全工作盲点。一是建立一套“个人工作组项目组安全责任人安全工作组”模式的信息流通网络,层层建立信息服务员,保证安全信息时时、处处畅通;二是建立校企共管、责任明确的安全管理网络,从项目组开始设立校、企双层管理,将管理、责任与权利统筹安排,避免空管无效、乱管无章的现象;三是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监管部门为主体、安全责任人为基础、信息服务员为补充的安全管理监督网络,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的高效推进;四是建立以服务为宗旨、预防为目的、人力物力投入齐全的安全保障系统,尤其是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两方面更需要较好的软、硬件建设作为可靠运行的保障。

4.依托社会力量,争取政府支持,提升校企合作安全服务水平

高校和企业仅靠自身的力量解决安全问题,不仅会因力不从心而影响安全工作效果,也会因压力过大而影响校企合作的发展。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可提高校企合作安全服务水平,实现“自力保护与他力保护”的有机结合。一是利用保险资源。在校企合作中,选择短期、费用低的保险项目,可以缓解突发事件处理压力,并帮助提高安全关注度;二是充分利用政府支持政策。在政府支持社会安全设施建设、安全文化建设的大好环境下,学校和企业要及时准确地了解政策,利用适合的政策支持校企合作中安全管理工作,争得政府对企业的信息安全建设。

参考文献:

[1]谭?立.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关系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7(7):160.

第6篇:安全隐患概念范文

关键词:变电运行 常见隐患 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M131.6

变电运行作为一个综合性较强的行业,其中有很多对技术性要求较高的问题,也有很多对技术性要求较弱但很复杂琐碎的事情,要保证电力安全稳定运行,必须综合处理好方方面面的事情,不能马虎。任何不规范的行为,在电网运行中都可能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引发重大事故。

一、变电运行隐患及其预控的概念

变电运行中潜在的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场所、元器件、作业工具和操作等均称为安全隐患。

安全隐患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作业场所未按照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要求进行设置,高温、噪音、气味等危害的作业环境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而诱发职业病。

二是作业现场的机器设备防护不到位,如缺乏危险标识、机械链轮不设安全罩等,会对人体直接造成伤害。

三是安全管理不到位,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漠,违反安全作业条例所形成的安全隐患。

危险点隐患的预控就是在作业前采用技术手段,找出作业危险点,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估,制订严谨的、切实可行的控制方案、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方法。它既是将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或将安全隐患带来的风险和损失降至最低,也是确保电网正常运行的有效途径。

二、变电运行管理中的危险点与隐患分析

1、变压器

1.1、操作危险点及隐患。变压器的操作是变电运行操作中最常见的、典型的操作之一,它的内容包括向变压器充电、带负荷、切断空载变压器等。通常情况下,操作变压器时,在切合空载变压器的过程中,存在操作过电压情况的出现而影响或危及变压器的绝缘的现象以及变压器的空载电压升高而导致变压器绝缘遭受损坏的危险和隐患。

1.2、防范措施。变压器的操作应谨慎小心,避免因疏忽而产生难以挽回的后果。变压器采用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为了避免产生操作过电压。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倒闸应遵循的原则:

(1)当数台变压器运行时并列于不同的母线,为防止由于母联开关跳开发生母线不接地现象,要求每一条母线应有1台以上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

(2)当变压器低压侧配有电源时,要求变压器的中性点必须直接接地,以防止当高压侧开关跳闸时变压器成为中性点绝缘系统而产生安全隐患。

(3)应采用投入电抗器、降低送端电压和改变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等方法,避免变压器空载电压的升高。

2、母线倒闸

2.1、操作的危险点。母线是变电运行设备的汇合场所,其特点是连接元件多、操作工作量大。在母线的送电、停电以及母线上的设备在两条母线之间的倒换过程会产生危险点和隐患,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操作。

母线操作潜在的危险点有以下几点:

(1)带负荷拉刀闸事故。

(2)对继电保护或自动装置切换不正确而引起的误动。

(3)在向空载母线充电时,电感式电压互感器与开关断口电容之间所形成的串联谐振。

2.2、防范措施。

(1)当备用母线存在故障时,为防止事故扩大可由母联开关将其切除。

(2)在母线倒闸过程中,应将母联开关的操作电源拉开,避免操作过程中母联开关误跳闸,造成带负荷拉刀闸安全事故的发生。

(3)在进行将一条母线上的所有元器件全部倒换至另一母线上时,应根据操作机构的位置和操作人员的习惯,正确使用以下两种倒换次序:一种是将某一元件的刀闸合于一母线,而拉开另一母线刀闸;另一种是将全部元器件均合于一母线之后,再拉开另一母线的所有刀闸。

(4)当设备倒换使得母线上的电压互感器停电,因注意不可使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因失去电压而发生误动作而向不带电母线反充电,从而引起电压回路熔断器熔断、继电保护误动等情况的出现。

(5)由于设备倒换至另一母线或母线上的电压互感器停电,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电压回路需要转换由另一电压互感器给电时,应注意勿使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因失去电压而误动作。避免电压回路接触不良以及通过电压互感器二次向不带电母线反充电的现象。

(7)母线操作时应根据母差保护运行规程对母差进行保护。母差保护应贯穿于倒母线操作过程中,母线装有自动重合闸,操作中应根据需要对重合闸方式作相应改变。

3、直流回路操作时的危险点及防范

直流回路操作是变电运行操作人员常见的操作项目。直流回路操作方法不正确,致使某些保护及自动装置误动作等危险和隐患。

3.1、取下直流控制熔断器时,为防止产生寄生回路,避免保护装置的误动作,应严格按照先取正极、后取负极的操作顺序;装上直流控制熔断器时,应严格执行先装负极,后装正极的操作。在进行装、取熔断器时,判断正确后应果断和迅速,避免反复地接通、断开的操作方式,在取下和再装上之间应有不小于5s的时间间隔。

3.2、运行中需要停用直流电源时,应采取先停用保护出口连接片,再停用直流回路的正确顺序;恢复时采用相反的操作顺序。

3.3、断路器停电操作中,应在确认拉开开关做好了安全措施之后取下。

3.4、在断路器送电操作中,断路器的控制熔断器应在拆除安全措施之前装上。这是因为在装上控制熔断器后,可以检查保护装置和控制回路工作状态是否完好。

4、环形网络的并解列操作危险点及其防范

环形网络的并解列即合环、解环操作,是电力系统变电运行中由一种方式向另一种方式转变的常见操作。环网的并解列操作中,除应满足线路和变压器自身操作的一般要求,还应正确预计每一步骤的潮流分布、对各元件允许范围进行安全控制,确保环网并解列操作后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环网的并解列操作应满足以下条件:

(1)初次合环,或在可能引起线路相位变化的检修之后进行合环操作时,为保证相位一致,必须随时进行相位测定。

(2)应对电压差进行调整和控制,保证最大允许电压差不超过20%;特殊情况下,应将环网并列最大电压差控制在30%以内。

(3)合环后应保证线路各元件不过载、对各结点电压进行控制和监测,使之不超出规定值。

(4)继电保护系统应满足和适应环网的方式。

(5)解环操作时,应综合考虑解环对潮流电压、负荷转移以及自动装置继电保护的变化等。

以上这些潜在的危险点构成变电运行的隐患,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预控,将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变电运行作业危险点及隐患预防措施

变电运行日常工作中,应在建立规章制度执行危险点控制的同时,强化危险点预防工作。

1、提高危险点预防意识。变电运行作业中,应结合现场实际,强化安全理念,不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实现创新管理。将操作人员心理状态、变化因素等纳入危险点预防工作范围内。

2、实行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的安全管理是众望所归,它是企业实现长治久安的关键,是刚性约束与柔性管理的剂。合理运用人性化管理,可增强操作人员工作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激发工作人员爱岗敬业精神。

3、强化员工执行标准化操作的力度。通过严格执行操作票、流程卡工作制度等标准化作业模式规避操作危险点和杜绝隐患的有力保证。

4、加强人员危险性教育和培训工作。要使员工切实感受现实存在的危险。开展实用性技术培训是提高人员整体素质、防止人员误操作、对危险点有效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手段。此外,还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学习力。

5、将红外热像仪等新技术融入变电运行。红外热像仪可对变电运行的高、低压电气设备实时进行远距离的、非接触式的诊断。与传统的停电预防性检测相比较,红外热像仪更能对设备的缺陷进行有效地、真实的检查。由于红外测温仅仅是对物体发出的红外线进行接收而不对设备外加任何红外源,所以对运行中的设备不会损害和影响正常的电力生产、运行的连续性。

四、总结语

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常抓不懈、永恒不变的主题,是电力系统工作的中心。明确隐患的概念和构成是实现危险点的预控、确保变电运行的首要环节。只有对安全隐患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和预防,才能保证变电运行工作的正常运行,在给社会带来稳定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效益。

参考文献:

第7篇:安全隐患概念范文

关键词:电子公文系统 安全性 安全隐患 GAP技术 安全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2-0175-0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现代化的办公技术和措施也层出不穷。从电子公文、档案到各类信息,都在广泛地借助计算机来开展无纸化办公。在这过程中,政府机关和各类大大小小的企事业单位,借助电子公文系统开展重要工具处置公务。这样,政府就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高效、有序、大批量地处理电子化的公文,这也是政府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部分。

1 电子公文系统的安全隐患

目前,通过对我国电子公文系统的调查以及与国外电子公文系统的对比,发现我国的电子公文系统存在着一些弊端,比如其安全性存在问题等等。具体存在的问题如下:

(1)我国的电子公文系统基础设施不完善,其使用环境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不改进将会危及整个系统。(2)在电子公文系统中,保存着许多的机密信息。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政务逐渐的公开,一些机密的信息就会泄露粗出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就变得很重要了。假如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那么,大量的机密信息机会被一些病毒或者黑客所破坏。(3)一些电子公文上刻有政府机关的印章,然而,在电子公文上,电子印章的不安全也会给公文带来很大的隐患。在使用时,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解决这个安全问题。(4)在使用高科技设备传输信息时,一些高科技设备本身就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所以,电子公文系统就变得更不安全了。而且电子公文的传输涉及到了许多的环节,比如多个电子设备、多个技术人员等等。假如这些环节的其中一个发生了安全问题,那么,就会造成一些意想不到的安全问题。

一般来说,我们在信息时,利用一些先进的技术和软件来保障信息的安全性,比如GAP技术和TCP/IP协议。GAP的一般概念是:先将数据进行分解,切断网络之间的联系,对所传输的数据进行安全检查,一旦发现病毒就进行清理,保障数据的安全性。然后再传输到对方的接受端,接收方也需要进行身份的验证、安全检查等等。GAP的另一个特点是它只能与一个网络连接,或者是可信的网络或者是不可信的网络,绝不会同时和这两个网络连接的。两个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必须将TCP/IP协议剥离,将原始数据通过P2P的非TCP/IP连接方式,通过存储介质的“写入”与“读出”完成数据转发。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电子公文系统还有许多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些问题既有管理上的,也有技术上的。必须深刻了解到这些存在的问题,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让电子公文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

2 电子公文系统的安全保证措施

针对电子公文系统存在的问题,只能慢慢的来进行改善,不可期望短时间内就完全解决这些问题。一般情况下,以下这些措施也许会起到一些作用:一是利用CA来保障电子公文系统的安全;二是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三是利用GAP技术和TCP/IP协议剥离;四是制定一些预防安全隐患的补救措施。

2.1 内外网隔离和GAP技术的利用

在使用电子公文系统时,采取内外网隔离和GAP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它的安全问题。政府部门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办公软件实现办公的信息化、无纸化以及高效化,这主要是靠VNP技术的使用。然而,目前我国正在推行政务的公开透明化,公民要了解政府的一些工作、政策等信息,为了避免一些政府机密信息的泄露,使用内外网隔离和GAP技术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机密信息的泄露。但是,由于我国仍然缺乏一些先进的设备,需要进口先进的设备,所以仍然存在信息泄露的安全隐患。

2.2 电子公文系统与CA相结合

为了解决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一般采用CA认证体系。然而,目前我们还不能完全依靠它来解决这些问题。尤其是在政府公文中,它还需要政府的命令和正式的公文。另外,CA技术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它不能在信息传输的整个过程中监督信息的安全问题,仍然存在着一些安全漏洞。这些安全漏洞仍有可能致使政府一些机密信息的泄露,所以,目前我们还不能完全依靠它。不过,尽管CA技术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我们仍可以利用它来加强传输信息的安全等级。

2.3 安全管理制度

除了技术上的问题,我们在使用电子公文系统时也要注意管理上的问题。无论多么先进的技术,如果在管理上出现了问题,那么这个技术也会变得不安全。在此,本文主要针对电子印章的安全问题展开了讨论,针对电子印章的存放和使用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探讨一些预防安全问题的方法。一般来说,电子印章在传输的过程中主要使用CA系统来保障它的安全性。

(1)印章的存放问题。在现实中,我们可以把实物印章很好的保存起来,比如保存在安全柜中等等。

(2)电子印章的使用问题。为了更好、更安全的使用电子印章,避免电子印章的乱用现象。必须制定一些措施来预防电子印章的安全使用问题。

2.4 灾难响应和应急处理

无论多么先进的技术总会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电子公文系统也是一样的,我们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都不能保证它的绝对安全性。因此,预先制定一些安全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3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子公文系统必将越来越普遍,其相应的安全也会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一些保障电子公文系统安全的技术也必将会更加的先进。所以,电子公文系统的安全问题尽管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但是我们也不必担心。在我们不断的使用过程中,人类会不断地对电子公文系统进行改进、完善。最大限度的避免电子公文系统的安全隐患,使我国政府机关可以更加方便、安全地使用电子公文系统。

参考文献

[1]赖晓燕.安全电子公文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四川大学,2005.

第8篇:安全隐患概念范文

论文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措施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

(一)会计信息系

信息系统的概念暗示着在组织中应用计算机技术来为用户提供“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是用于将数据转换为

(二)会计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是一项融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会计理论及实务于一体的边缘学科和系统工程;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融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与业务流为一体,反映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

(三)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

1、复杂性<

会计信息化下的会计信息系统从技术手段上看,不仅要采用计算机技术,而且,

2、开放性

在网络环境下,由于采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数据处理高度自动化,会计信息资源高度共享。大量的数据通过网络从企业内外有关系统直

3、动态性

在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子系统只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它子系

4、集成性

信息化条件下,由于会计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分销、制造子系统的业务数据能够通过信

二、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是指系统保持正常稳定运行状态的能力措施,信息安全是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的核心。在信息化条件下,由于会计信息

(一)软件因素导致

软件是会计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灵魂,软件本身的正确完整是会计信息系统得以正常、

1、对数据的安全保密性弱。许多软件在开发过程中,只注重软件的功能性,而不注重其安全性,从而使得会计软件的设计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漏洞。例如,很多软件

2、有些财务软件是对现有单机版、局域网络版财务软件和硬件系统的全面升级。但这些网络财务软件不一定兼容以前版本或其他财务软件。由于数据格式、数据接口不同,数据库被加密等原因,以

(二)会计从业人员计算机知识

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采集会计信息的方式除了键盘和鼠标的传统方式外,还可以通过网上下载、电子邮件、语音输入、条码阅读等方式,而会计信息的输出除了传统的打印和屏幕查询外,也可以通过文件传

而我国的现实情况是一般会计人员业务经验丰富,而计算机专业知识和网络知识却很匮乏,难以胜任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处理会计业务工作,从而导致会计工作人员的操作不够规范严密, 对

(三)网络系统下道德因素

1、企业内部人员道德因素

网络会计信息的无纸化,缺少了手工操作时的内部控制所能依赖的书面审计线索,再加上计算机的自动高效使工作人员减少,各种手续都被合并到一起由计算机统一执行,从而不能像手工方式那样相互牵制,构成内控隐患,所以网络安全的最大风险来自于组织内部, 一些研究网络信息安全的调查人员发现,大部分的非法闯入者是

2、竞争对手的道德因素导

重要数据的窃取是当今商务领域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在许多高度竞争的行业中,对竞争对手定量和定性信息的挖掘从未停止过。在信息化条件下大量信息资料在因特网之间加以传送。这些信息很容易在传送途中被拦截或窃听。比如,在由计算机处理的信息中,有很

3、企业非相关人员的道德因

非相关人员道德因素导致的安全隐患主要是指对计算机的恶意破坏,计算机的恶意破坏对于任何信息系统都会造成严重的威胁,其以成为网络安全的主要问题。尽

恶意破坏的实施方式更是层出不穷:有比较古老的方法,比如说措施,逻辑炸弹。一枚逻辑炸弹含有一段嵌于程序中的、可以被特定事件激活的隐匿密码。另外还有表面正常的特洛

三、会计信息系统的安

(一)软件因素的安

1、慎重的选择符合企业

首先,应该选择具有财政部颁发的《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合格证》的软件。其次,软件指标应该符合单位特殊核算的要求和行业特性以及单位发展的

2、定时对软件应用进

应用程序和软件系统在执行前应进行严格的检查,在确保数据处理无误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会计信息化处理业务,在计算机工作期间要定期检查监控应用程序和系统软件的可靠性,确保软

(二)人才因素的安

信息化条件下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财会人员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和技能,还要有相应的计算机、网络及软件应用知识。当前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一大批既懂得网络信息技术,又具备商务经营管理知识,且精通会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要适应信息化会计发展的需要,国家必须注重这类人才的培养和开发,这是信

(三)道德因素的安

1、企业相关者的安全

首先,建立输入控制制度,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提供基础保证。具体

其次,建立操作控制制度,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提供操作层面保证。建立操作权限安全控制,防止越权使用操作对系统带来的影响;建立严格

再次,建立内部监督管理机制, 为会计信

2、非企业相关者的安

针对一些不法人士对计算机的恶意破坏,我们不仅要有一些被动防范,更要采取一些积极措施。被动防范主要有:不使用盗版软件;不打开和阅读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主动措施主要有:经常对计算机进行软盘和硬盘的病毒检测并对相关的软件进行及时的升级;设置防火墙,将黑客阻挡在内部网络之外;严格网内主机管理;设置好

四、结束语

总之,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已经完全于融合于互联网中,它在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同时,其自身的风险也在加大。分析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信息系统面临的主要风险,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网络环境,对操作命令的使用必须严格限制,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设置网络机关,把本单位网络与外网隔离。其次,可以利用信息加密技术中的非对称加密机制, 实现共同保守会计数据秘密。最后, 可采用一种主动控制技术即入侵检测技术,用来监听流动的网络上的数据包, 并能识别具有黑客攻击的数据包。

全防范措施

息系统的安全提供内部保障。

的操作控制来规范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措施,保证即使系统本身由于开发存在的不足引发的系统异常的情况下仍然能保证系统继续运行。

操作时分别建立会计确认安全控制和记账凭证的输入安全控制。

防范措施

全防范措施

息时代保证企业乃至国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所在。因此,要加快调整现行会计教育体系, 加大对现有会计人员关于网络会计知识的后续教育。为此,企业可以让财会人员进修计算机课程, 还可以让计算机人员、在岗人员实习并进修财会知识,以增加本企业的复合型知识结构人才,降低企业的信息安全隐患。

全防范措施

件输出结果正确,确保数据库不被绕开财务软件直接进行访问或使用数据库工具对数据库进行直接修改,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来自会计软件的风险,避免错误的会计信息产生。

行正确性检查

需要,能保证会计数据安全可靠,同时也应符合操作方便、通俗易懂、售后服务好、能及时提供日常维护、版本升级和软件二次开发等要求。

自身需要的软件

全防范措施

全防范措施

伊木马,以及与特洛伊木马相似,但可以将自身传递给其它程序的一种电脑病毒程序。在实际中,电脑病毒已经相当普遍,多数电脑每年至少遭受一次电脑病毒的攻击。

管各大企业每年用于网络安全的年费用支出很多,但黑客们对于互连网站的成功攻击还是有增无减。对计算机或软件的破坏足以导致一个公司的破产。

素导致的安全隐患

大比例是通过电信或电缆传输的。一些信息也许仅仅从一个房间传送到另一个房间,另一些信息可能通过因特网在不同的国家之间传送。这些路线都容易受到搭线密听者的袭击,它们甚至可以被一些廉价的安装设备驱动程序在不留任何线索的情况下被破坏。

致的安全隐患

企业雇员。在企业中,计算机维护员、程序员、网络操作员、信息系统管理员都有各种机会把威胁引入信息系统。他们常常通过在会计系统中输入虚构的交易,或与非雇员合作,转移资产,据为己有,从而形成欺诈性的财务报告。另外,对公司不满的雇员,尤其是已被解雇的雇员,也有可能是电脑系统恶意破坏的罪犯。

导致的安全隐患

导致的安全隐患

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不能及时排除,对于计算机网络问题更是无从解决,进而使系统不能正常运行,重要的会计信息丢失。这就给会计的信息安全问题带来了重大隐患。

输、电子邮件、多媒体等方式,种种这些都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企业在没有复合型,高层次的会计人员的前提下盲目的推行会计信息化的话措施,只会让会计信息系统面临更大的风险。

的缺乏导致的安全隐患

前的财务信息可能不被及时录入网络财务系统。对于若干年前保存的会计档案更不可能兼容,从而使得原有财务信息在新的网络财务系统中无法查询,致使这种会计档案面临失效风险。

都缺乏操作日志记录功能, 对操作人员、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完整记录下来,出现问题无法追究责任,软件质量的缺陷为外部恶意攻击提供可乘之机。

安全运行的前提条件。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会计软件主要存在以下安全隐患。

的安全隐患

系统具有开放性、复杂性、动态性、集成性等特点,使得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隐患更加突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

息集成直接传入会计子系统。自动采集业务数据,自动选择总账科目和明细账科目,自动生成记账凭证。

统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每个相关人员都可以动态的跟踪企业的业务变动。

接采集,而企业内外的各个机构、部门也可根据授权,通过Internet从系统直接获取信息,会计信息系统日趋开放。

更要以网络技术和通讯等现代技术为主,来进行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

br> 计信息系统的特点

、高度数字化、多元化、实时化、个性化、动态化的会计信息系统,是在新的会计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会计业务流程重组,并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建立起以“集成”与“互动”为特征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的内涵

有用信息的硬件和软件的总称。类似的,会计信息系统是基于计算机的,将会计数据转换为信息的系统。

统概念

概述及其特点

参考文献:

[1]于泽.会计信息化系统中的安全风险及对策研究[J].山西建筑,2009(06)

[2]王成,王世波,张凤玲.会计信息系统风险分析于防范[J].中国农业会计,2008(08)

[3]姜颖,曲晓桦.网络会计信息安全性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07)

[4]郝玉清.网络会计的信息安全问题及其防范策率[J].财务与审计,2007(08)

[5]王华娟.论网络会计信息安全系统存在的问题与管理[J].商业经济,2009(02)

[6]谢琨.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J].会计信息化专题,2004

[7]George H.Bodnar,William S.Hopwood.卢俊一译.会计信息系统[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54-155

第9篇:安全隐患概念范文

【 关键词 】 当前网络;安全评估;防护体系构建

The Current Network Security Assess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Protective System

Li Hong-yang

(Shandong Fire Corps Shandong Jinan 250102)

【 Abstract 】 in today's societ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protection system, impact factors are also increasing, such as illegal access to user accounts, network virus, destroy data integrity, interfere with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data theft etc.. In order to enhance network security protection system, the need to detect and find protection system for all links, hidden links to repair, the reasons for potential safety hazards assessment. This paper first explains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security protection system factors, and then analyzed the network safe protection system, finally analyses the current network security assessment.

【 Keywords 】 current network; safety evaluation; protection system

0 引言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网络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网络技术发展的同时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也面临着一些因素的威胁,这就对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先分析了网络安全防护体系面临的威胁。

1 网络安全防护体系面临的威胁

1.1 网络操作系统自身漏洞

操作系统对网络安全起到关键作用,它把用户界面、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三者进行结合。操作系统处在网络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安全漏洞。操作系统最容易出现漏洞的方面有Windows的调用RPC漏洞,缓冲区溢出漏洞。网络数据库和电子邮件比较容易受到网络攻击。操作系统出现的漏洞被攻击方式,可以分为远程攻击和本地攻击,其中远程攻击对计算机网络的带来的安全隐患远远大于本地攻击。

1.2 软件、网络硬盘存在缺陷

由于应用软件具有一定的软件缺陷,这种缺陷可以存在于小程序中,也可以存在于大型的软件系统中。网络硬盘设备方面也存着在缺陷,网络硬盘作为网络中必不可少的硬件设备,被人们使用的同时也存在着安全隐患,它包含的电磁信息泄露是主要的安全隐患。网络硬盘有四种途径进行数据的传输交换和通信活动,它们分别是光缆、专线、电话线和微波。相比于专线、电话线和微波,光缆的信息更加安全。网络硬盘与计算机系统组成的不牢固也能使网络安全防护体系面临威胁。

1.3 网络病毒的恶意传播

在一台电脑被感染蠕虫病毒后,会接受病毒发送的数据包,被感染的电脑由于进行过多的无关线程而降低了自己的运行速度,或者造成CPU内存占用率过高而死机。常见的网络病毒有木马病毒、邮件类病毒,木马病毒采用的是后门启动程序,它往往会隐藏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中,对用户资料进行窃取,比如对QQ密码、网络邮箱密码、网上银行账户密码、游戏账户密码等进行窃取。邮件类病毒通过网络电子邮件进行传播的,该类病毒会先隐藏于附件里,伪装成用户容易点击的虚假信息,当用户点击打开含有病毒的附件时进行病毒扩散传播。网络技术在更新换代,病毒技术也在发展变化,现在的网络病毒不像以前的网络病毒,现在的病毒有的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共同传播,比如集木马型病毒和邮件型病毒于一体的新病毒混合体。该病毒对网络的危害性更大,处理查杀起来也比较困难。

2 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构建

目前网络安全体系由防护体系、病毒检测及反应体系、反应体系构成。它可以突出时间的概念,对于网络安全体系保护的目标,防护时间长于检测时间与响应时间的累加和,在网络目标遭受入侵前网络安全体系就可以检测到网络入侵,然后处理掉它。目前保护网络安全的产品主要有防火墙、扫描器、IDS、Honeypot,它们具有各自的特点,实现网络安全体系的防护功能、检测功能以及反应功能。

2.1 网络安全防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