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培训业务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秋高气爽,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在这美好日子里,我们非常荣幸地迎来了市局的各位领导、兄弟县市的各位爆破作业单位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治安部门的同仁,共同商讨民爆物品管理工作。首先,我代表县公安局党委和治安大队全体同志,向专程来参加今天的会议,并为我局民爆物品管理工作传经送宝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民爆物品管理工作责任重大。我县民爆物品使用量大,爆破作业点多、面广、战线长,给监管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近年来,我局积极探索,狠抓民爆物品安全管理工作,2009年9月份在全县全面推行爆破服务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实现了民爆物品购买、运输、储存、使用、清退等"一体化"有偿爆破作业服务,确保了我县民爆物品管理的安全、规范、有序。2012年6月公安部实施"两个标准",
通过对公司所有员工实施必要的培训,使其掌握相应岗位需要的技能和服务质量意识,确保员工素质满足服务和管理要求。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物业管理公司所有员工的培训工作的管理。
3.0职责
3.1公司总经办负责年度培训计划的制定和监督实施工作,负责公司一级培训的组织工作。
3.2各部门负责人提出培训要求,并按照公司年度培训计划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组织的培训。
4.0程序要点
4.1培训管理的基本原则。
先培训、后上岗,培训合格方允许上岗的原则。
4.1.1公司的每一位员工在进行某一项工作之前,必须事先已经过相关的业务培训;培训考核未获通过的员工不准上岗工作。
4.1.2培训对公司的整体工作水平至关重要,必须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培训是确保员工工作技能达到工作标准要求最重要的手段。培训必须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才能确保培训的长抓不懈,从而最终确保培训的质量达到工作。
4.1.3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相结合,培训必须和实际工作需要及公司的整体工作要求相吻合。
4.1.4培训必须经过结果的验证,员工的培训必须和员工的绩效考评相结合。培训结果不验证就无法保证培训的效果;培训不同绩效考评相结合就无法确保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培训质量。
4.2培训计划的制定、审批与实施监控。
4.2.1每年12月20日之前,公司各部门、各管理处必须制定完毕各自的年度培训计划,报公司总经理审批。
4.2.2年度培训计划应符合下列要求:
a)有明确的培训内容和培训要求;
b)有具体的实施时间;
c)有培训的方式说明;
d)有培训考核的要求和培训结果的验收方法;
e)有培训费用的预算;
f)不违背法律、法规。
4.2.3年度培训计划汇人年度工作计划中报总经理,经总经理在公司经理办公会议上讨论通过后,由总经理审批。
4.2.4审批后的年度工作计划由公司总经办负责实施监控:
a)公司统一组织的培训由总经办具体组织实施;
b)各部门各自的业务培训,总经办一般均应派人到场监控。
4.3培训费用的保证。
4.3.1每年1月1日前公司总经理应当依据公司的年度培训计划,最后确定全年度培训费用额度。
4.3.2经总经理批准后,财务部应当将培训费用列为专项开支,调拨资金、专款专用,确保公司的培训费用落到实处。
4.4培训质量的监控。
4.4.1培训效果的验证
每次集中培训结束后,总经办均应对培训效果作出评价,评价的方法可以是:
a)发调查问卷。就授课的效果征询接受培训的员工的意见;
b)总经办组织专人对培训的质量、效果作出评价。
4.4.2员工培训后的考核
a)每次培训结束后,总经办均应组织对参加培训员工的考试,以验证培训效果;
b)考核可采用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两种方式;
c)对考核不及格的员工给予一次补考机会,补考不及格按公司《绩效考评实施标准作业规程》和《行政奖罚标准作业规程》处理。
4.5培训的类别。
4.5.1公司没置以下类别的培训:
a)新员工人职培训。所有新人职员工均应接受不少于二日的人职培训。培训后参加统一考试,不合格者作辞退处理;
b)上岗培训。管理处一线员工上岗前应进行严格上岗培训,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准,上岗;
c)在职培训。员工在工作期间应按各自部门的《培训实施标准作业规程》接受定期定时的培训。培训不合格按相关规程处理。
d)升职、调职培训。员工在升职、调职报到前,应接受总经办的专项培训。培训考试不合格不准上岗。
4.6培训的组织实施。
4.6.1由公司统一进行的培训由总经办组织实施。这类培训一般有:
a)物业管理基本法规、条例实施细则的培训;
b)物业管理操作实务培训;
c)相关法律知识培训;
d)文化知识培训;
e)礼仪服务培训;
f)外出参观。
4.6.2由部门统一进行的培训由各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这类培训一般包括:
a)标准作业规程培训;
b)专业理论、技能培训;
c)实际操作培训。
4.7培训结果作为员工和教师绩效考评和行政奖罚的依据之一。
4.8培训记录的管理。
4.8.1各部门保存本部门组织的培训记录,每季度汇总后报总经办存档。
4.8.2总经办建立并保存下列记录:
a)年度培训计划;
b)公司组织的培训记录;
c)员工培训档案。
4.8.3培训记录保存期:
a)培训计划(三年);
b)培训人员签到表(三年);
c)培训记录表(三年);
d)年度考核试卷(三年);
e)培训考试/考核成绩汇总表(三年);
f)员工培训档案(长期,但至此员工离开公司为止);
g)持证上岗人员培训汇总一览表及资格证件复印件(长期,但至员工离开公司为止
)。5.0记录
员工培训财务成本管理主要包括五方面内容,即培训成本估测、确定管理目标、培训成本计量、培训工作决策及建立制度保障系统。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认为具体实施要点如下:
(一)预估培训成本
培训成本估测是员工培训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开展培训工作成本控制的前提。成本估测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首先是“量”的预估,其次是“价”的预估。
①“量”的预估:根据企业所处的实际环境及生产经营周期,对员工数量进行估量,并根据人数计算培训成本;
②“价”的预估:首先,预估员工培训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变动成本。其次,预估企业培训工作总成本。
(二)确定管理目标
确定员工培训财务成本管理目标主要包括专业定向成本管理、岗位培训成本管理及脱产成本管理。具体如下:
①专业定向成本管理:新员工入职后,需要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企业须为新员工开展岗前培训,使其在短时间内掌握企业基本情况,明确自身岗位要求;
②岗位培训成本管理:为了使员工达到绩效考核,企业要对其进行培训,这部分成本即是岗位培训成本。确立岗位培训成本管理目标,能够有效提高培训效率;
③脱产成本管理:根据工作实际需要,有时可能需要部分员工暂离工作岗位,接受培训(包括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对这些培训成本实施有效管理,可有效减少财务成本。
(三)培训成本计量
将培训成本数量化,并对员工培训财务成本管理主要内容和项目进行确认,具体成本计量方法如下(以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为例)。
1.岗前培训成本=(培训人员每h平均工资率×每天培训时间[h]+被培训人员每h平均工资率×被培训人员数量)×培训天数+教育管理费+材料费+培训设备折旧费。
2.岗位培训成本:工资成本=(培训人员每h平均工资率×培训人员数量+被培训人员每h平均工资率×被培训人员数量)×每天培训时间[h]×培训天数。假设武汉念青教育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6月份新招员工30名,需要对这些员工开展为期2个月的岗前培训。假设新员工工资为30元/d,每日接受3h培训,模拟实习3h,每月按照26d计。培训教师1名,工资为每小时50元,其中教育管理费为1000元/月,材料费每人10元/月,培训设备折旧费300元/月,则6月份岗前培训费用=(50×6+30×30)×26+1000+10×30+300=31800元。假设7月份岗前培训费用与6月份相同,则为期2个月的岗前培训成本为31800×2=63600元。8月份,30名新员工正式上岗后,还要进行为期3个月的岗位培训。培训工作由3名业务骨干负责,100元/d,平均每天指导2h;新员工工资50元/d,每月按照26d计算。其中教育管理费为1000元/月,材料费每人100元/月,则8月份上岗培训工资成本=(100×3+50×30)×26×2÷8=11700元。假设9月份和10月份上岗培训费用与8月份相同,则为期3个月的上岗培训成本为11700×3=35100元。
(四)培训工作决策
重点对企业员工培训财务成本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管理依据,并根据实际数据反馈选择出最佳培训实施方案,进而有效控制培训成本。根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利用投资回收期方法进行决策分析,可收到良好效果。这是由于投资回收期方法简单易行,比较容易掌握,并可对企业决策者提供参考价值。但在实践中,这种方法忽略货币时间价值,得出的评价结果不能作为培训工作决策的唯一根据。因此,针对员工培训财务成本管理,在分析相关决策方案时,应充分结合企业具体情况,才能保证决策科学合理。
(五)建立制度保障系统
员工培训财务成本管理属于企业内部管理,需要建立一个保障系统,方便对其实施综合性管理。这个系统可详细记录企业员工培训财务成本管理活动具体实施情况,并对各类数据进行计量、整理、统计及分析。根据数据反映的实际情况,定期编制相关财务状况,及时向经营管理者反馈一定时期内培训成本管理成果。
1.建立健全培训成本审核制度根据培训财务成本管理实施方案,将相关培训费用进行细致划分,详细计算每项培训工作、每期培训内容所需要的成本指标。同时,遵循“动态化管理”原则,适当对企业员工培训工作计划进行调整,严格控制培训成本指标。应用费用预算约束职能有效降低培训成本,将实际费用支出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2.完善企业员工培训专用账户财务人员应及时记录企业员工培训费用支出情况,包括相关项目费用预估额、培训时间、各项费用支出、实际发生额、人均培训费用、相应指标达成率等。注意在记录时确保材料真实、准确,根据培训专用账户,及时向企业管理者提供各项培训费用使用情况,为指导企业培训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另外,建立员工培训财务成本管理制度不能脱离企业整体财务管理而独立存在,对于培训工作所消耗的费用(如设备、材料、管理人员、培训人员等),应作为企业财务管理范畴。而培训工作结束后,员工仍具备较大流动性。因此,应为培训成本管理制度规定一定有效期限。
二、结语
2015年12月10日~11日,省农委举办全省农业系统财务管理能力培训班。培训班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全省农业财务队伍建设,促进全省农业系统财务管理能力提升,确保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涉农资金使用安全完整有效。培训班邀请了省审计厅、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开展专题业务培训。省农委财务处副处长郑红霞作了动员讲话。全省农业系统财务管理人员140人参加了培训。
培训班上,省审计厅法规处处长成京平、省财政厅会计处副处长王丙全分别就强化涉农专项资金管理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进行了全面阐述,省农委财务处副调研员梁向军就全省农业系统“三农”统计工作进行了部署。
2015年省农委农业财务管理提升项目,实行分级管理,政策宣传培训市(州)牵头组织实施,农业投入调查统计以县为单位,自下而上进行统计汇总工作。随着财政支农投入的不断增加,各级财政也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资金监管任务日益艰巨。由于农业项目点多、面广、线长等原因,有的项目在落实过程中存在资金使用分散、重点不突出、效果不明显,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极个别的项目存在弄虚作假、不及时足额拨付、截留挪用、骗取套取财政资金;甚至有的利用项目进行权力寻租、。这些问题严重违背了项目设立的初衷,影响了资金使用的效果。
为此,省农委要求农业系统财务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依法理财依法行政;要进一步规范支农项目管理,从立项、申报、审批、使用严格把关,没有预算不得支出;要进一步加强支农项目监督,力争实现项目资金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管;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配合相关部门制定完善内控制度建设,让支农资金有法可依,在制度内管理,强化制度约束力和执行力,确保支农政策落实到位,项目资金使用合规安全;要增强全局意识,搞好团结协作,着眼内部、放眼行业,提高素质、推进工作,争做当家理财的好手、清正廉洁的模范;要加强业务培训,增强广大农业财务人员的履职能力,提高工作水平,提升管理能力。(省农委财务处 供稿)
将近半年的培训,从“心态”到“沟通”,从“细节决定成败”到“如何制定目标”这一系列非常精彩的培训内容使我想到了很多东西,但是想得最多的还是如何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更好,从以上的学习内容中我体会到了这些。
提高执行力就要做到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日常工作中,我们在执行某项任务时,总会遇到一些问题。而对待问题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不怕问题,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千方百计消灭问题,结果是圆满完成任务;一种是面对问题,一筹莫展,不思进取,结果是问题依然存在,任务也不会完成。反思对待问题的两种选择和两个结果,我们会不由自主的问到,同是一项工作,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做得很好,有的人却做不到呢?关键是一个思想观念认识的问题。我们常说,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观念转、天地宽,观念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些成功企业也认为,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工作效果。观念转变,思想解放具有“核裂变”效应,能够产生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转变观念,解放思想,企业才能始终保持快速发展,才能始终充满蓬勃旺盛的精力。综观我们福康大楼近年来所取得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正是思想先行、观念解放的必然结果。实践证明,如果不是破除了“等靠要”的旧的思想认识,树立了新的改革创新发展观念,正确施行了科学的管理手段,就不会有我们福康大楼辉煌的今天。由此,我们要认识到,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战略决策,经营规划等等,更重要的是各级人员的执行能力。对待日常工作,不要总是找借口,要从自身出发,不断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不断分析认识提高自己,改变不执行不作为的不良习惯,自动自发地做好本职工作。
提高执行力就要做到诚实做人,认真做事
我们常说,诚诚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做人要有一个做人的标准,做事也要有一个做事的原则。但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常常是有制度,有措施,也有违章。究其原因,就是一个态度问题,一个责任感强不强的问题,一个做人是否诚实、做事是否认真的问题。联系到一些企业“做强做大”的发展格局,就象我们
关键词:家政服务业;管理人才;培养;培训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01
根据家政服务的工作体系,家政服务业人才资源主要有家政服务人才、家政管理人才、家政研究与教育人才等组成。其中家政服务业管理人才是关键,决定着对家政服务业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且对家政服务人才的开发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家政服务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培训至关重要。
一、当前家政服务管理人才培养培训的主要形式
1.高校培养
高校是专业培训的摇篮,截至2013年,浙江省有15所本科高校、10所高职高专院校和12所中职学校开设了包括家政服务、老年护理、母婴护理、社区与家政管理等13个家政服务类专业及方向,并确定了12所高职院校、30所中职学校为我省家政服务人才培养培训骨干学校,初步形成了家政服务和护理人才的教育培训网络和工作机制。
但是由于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家政行业的社会认可度低已经成为了行业的普遍认识。这也影响到高校对于家政专业的招生。同时,高校家政人才培养产出的现实是:毕业生难以在家政专业市场中找到用武之地,市场急需的专业人才,高校又培养不出,家政毕业生看似样样都懂,实际样样都不精通,成了光会说不会做眼高手低的“嘴把式”。[1]因此出现了一头是市场上家政专业人才匮乏,家政企业重金难求一个专业人才,一头却是高校开设的家政专业招不到人和培养不出企业所需的人这样怪异的现象。
2.企业培训
当前家政企业管理人才的培训主要分为内部领导培训和外部机构培训。内部领导培训要求公司规模较大同时具备专业的培训老师,这对于公司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在我们调研的企业中杭州雷博家政主要采取的是公司内部培训的方式。目前公司管理层面的员工中没有一个是家政相关专业毕业的,对于家政在从事该行业之前几乎都没有接触,因此公司对于管理人才的培养培训是零起点,根据公司自身发展需求,自主培养。但是跟雷博家政一样有自身培养条件的公司并不多见,所以这种培训方面不是很能被大多数公司接受,更多的更是表现出“有心而无力”。外部C构培训是另一个办法,这就要求企业与其他培训机构合作,在我们调研的企业中爱巢母婴就与康禧教育联合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培训。爱巢的负责人直夸培训效果明显可见,但同时出现的是外部机构培训相对成本较高,时间较长,企业要投入大量的经济和时间成本,这对于企业的要求也不低,也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虽然每个企业的情况都相差较大,大部分限于自身的实际问题,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培养培训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共性的问题,缺乏职业家政管理人才;管理人才并非家政专业出身,入职后的培训周期较长;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晋升空间小。同时,机构培训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并不强,效果不明显。另外,培训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以政府引导为主,缺乏市场的介入。
二、当前家政服务管理人才培养培训的困境
1.缺少家政管理人员专有晋升路径
各种职业都应该有专属的晋升路径。晋升是有效的激励手段,是对员工上一段工作经历的认可,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是企业培养管理干部的重要途径。家政行业具有特殊性,家政管理人员区别于一般的企业管理人员,设立家政从业人员的专有晋升路径能够充分体现出家政管理人才在家政企业的专业优势和能力优势,充分激发家政从业人员对行业的热爱、对企业的忠诚和对工作的积极性。
各家政企业没有明确规划家政管理人员的专有晋升路径。职位晋升是指“组织赋予人才一定的职责和权利,将人才的素质、能力与承当的工作进行合理安排和优化,并给予相应的政治、经济待遇及社会地位。”[2]
而在我省大部分的家政企业中,缺少针对家政执业人员的专有晋升路径。家政企业的通常做法是把家政执业人员的晋升路径与其他职位的晋升路径混同或作为参考,比如参考职位情况相近的人力资源管理师的晋升路径和营销人员的晋升路径作为家政执业人员的晋升路径。这种做法的弊端是无法突出家政行业的特殊性,无法体现出家政管理人才在家政企业的专业优势和能力优势。
2.传统不正确社会职业观的影响
传统社会中的家政管理人员,人们习惯称之管家。社会地位较低,完全听命于主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社会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社会上的很多人对于家政从业人员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家政服务从业人员不能够正视自己的工作,不愿从事这个行业,即使做了别人问起也是遮遮掩掩。对于家政服务管理人员来说,虽然从事的依旧是管理工作与其他行业的管理工作相较并无不同,但是就是因为有家政二字,变的推三阻四。家政专业的学生也常常面临相同的误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政专业的招生,同时也导致了许多管理人才的流失。最终导致市场需求和供求不对等。
参考文献:
本课程的知识架构
第一章物业管理概述
第二章物业管理服务
第三章物业管理的基本制度
第四章房地产相关制度与政策
复习向导
《物业管理师资格考试大纲》(2014版)是我们复习的指导性文件,《物业管理基本制度与政策》科目修订后各章的知识点数如下:
第一章物业管理概述
第一节物业管理的概念
第二节我国物业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我国物业管理制度建设的历史沿革
第四节《物业管理条例》
第五节《物权法》关于“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规定
考试目的
测试应考人员对物业管理基本特征和制度沿革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物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物权法》第六章“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分析、处理物业管理服务工作中相关问题的能力。
第一节物业管理的概念
大纲要求:
物业管理的概念;
物业管理的内容;
物业管理的特征。
知识点一:物业管理的概念
广义的物业管理
《物权法》第八十一条:物业管理,是不动产管理活动的总称,是指业主通过自行管理、委托其他管理人或者物业服务企业等方式,对其所有的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进行维修、养护和管理的活动。
狭义的物业管理
《物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条:物业管理,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由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活动。(必考点)
一、对《条例》所称“物业管理”定义的理解
(一)前提:物业管理是业主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的管理方式
业主是物业的所有权人,有权根据不同情况,对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选择不同的管理方式:
第一种方式:业主自己进行管理;
第二种方式:将不同的服务内容分别委托给不同的专业服务企业;
第三种方式:统一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综合管理服务。
将业主选聘物业服务企业作为物业管理活动的前提条件,就是将物业管理与传统意义的行政管房模式区分开,强调物业管理是一种市场行为、市场关系和市场活动,必须遵守市场规则。不仅如此,业主选聘物业服务企业,必须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基础上,必须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进行,必须纳入市场秩序。
需要说明的是,制定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是政府履行物业管理市场监管职能的重要手段。业主通过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的方式来对物业进行管理的,必须遵守物业管理的市场秩序,服从政府主管部门按照《条例》进行的监管。
(二)依据:物业管理的依据是物业服务合同
物业管理活动的实质,是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以物业管理服务为标的进行的一项交易。市场经济条件下,交易的进行主要通过合同作为纽带完成的,交易的双方就是合同的主体。物业管理作为一种市场行为,是通过物业服务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得以实现的。物业服务合同,是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订立的关于双方在物业管理活动中的权利义务的协议,是物业管理活动产生的契约基础。
物业服务合同确立了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之间被服务者和服务者的关系,明确了物业管理活动的基本性质。
物业服务企业根据物业服务合同提供物业管理服务,业主根据物业服务合同交纳相应的物业服务费用,双方是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
(三)内容:维修、养护、管理物业以及维护环境卫生和秩序
物业管理的内容由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在物业服务合同中约定。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
二是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包括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的清洁卫生、秩序维护、装饰装修管理等服务。
在履行物业管理基础服务义务的前提下,物业服务企业还可以接受业主和使用人的委托,为其提供物业服务合同约定以外的服务项目。
例如,利用物业资源和客户资源开展多种经营,为业主提供租赁服务管理、物业招商、营销策划、销售等不动产投资理财服务。
单选例题
下列关于物业管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物业管理是由业主通过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的方式来实现的活动
b.对于房屋等建筑物的管理,业主都应选聘物业服务企业来进行管理
c.物业服务企业是基于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来为业主提供物业管理服务的
d.物业管理的内容由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在物业服务合同中约定
答案:b
知识点二:物业管理的特征(必考点)
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是物业管理的三个基本特征。
(一)社会化
物业管理社会化,有两个基本含义:
一是物业的所有权人要到社会上去选聘物业服务企业;
二是物业服务企业要到社会上去竞聘可以接管的物业项目。
物业管理的社会化,是指摆脱了过去那种自建自管的分散管理体制,由多个业主通过业主大会选聘一家物业服务企业的统一管理。
物业的所有权、使用权与物业的管理权相分离,是物业管理社会化的必要前提,现代化大生产的社会一专业分工,则是实现物业管理社会化的必要条件。
单选例题
物业管理社会化的必要前提是()
a.现代化大生产的社会专业分工
b.物业的所有权、使用权与物业的管理权相分离
c.物业的所有权人在社会上选聘好物业服务企业
d.物业服务企业社会上找到可以代管的物业
答案:b
(二)专业化
物业管理的专业化,是指由物业服务企业从解决专业难点人手,充分运用专业方法,通过提供专业的物业服务产品来满足业主的需求。
物业管理的专业化,要求建立市场准入制度,物业服务企业承接物业项目必须具备一定的资质等级,从业人员执业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资格。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和物业管理师制度,是物业管理专业化的两大制度基础。
单选例题
关于物业管理的专业化,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物业服务企业通过合同或契约的签订,按照产权人和使用人的意志和要求去实施专业化管理
b.专业化要求物业服务企业具备专业的人员、专业的组织机构、专业的生产工具、专业的管理方法
c.物业服务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资质等级,但物业管理管理人员不必具备一定的职业资格
d.要求物业服务企业运用先进的维修养护技术,实施房屋及其设施设备的运行、维修和养护工作
答案:c
(三)市场化(轮换考点)
市场化是物业管理的基本特征。
双向选择和等价有偿是物业管理市场化的集中体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业管理的属性是交易,提供的商品是服务,交易的方式是等价有偿。
物业服务企业的商业性和物业管理活动的市场化,是物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
多选例题
物业管理的基本特征包括()
a.产业化b.社会化
c.专业化d.标准化
以总分行关于建设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三支队伍和人才开发为总体目标,紧紧围绕全行中心工作,重点做好基层经营机构管理人员,业务板块客户经理、柜面操作人员业务技能培训的原则;紧密结合我行改革发展实际,完善岗位培训体系的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相结合的原则;专业素质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全员培训与全面提高相结合的原则;按需培训与业务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二、培训目标
为全面推进我行业务流程整合、业务板块建设及业务经营转型工作,着力提升我行市场竞争力,20XX年教育培训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实施全员培训目标,具体要抓好经营管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资产管理、个金业务、公司业务、结算业务、内控与合规、文明优质服务、人力资源、计算机操作、企业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团工作等14个方面的培训;重点抓好以下5个方面:一是适应业务流程整合、业务板块建设及业务经营转型和人力资源改革发展的需要,突出新知识新业务品种培训;二是提高综合柜员的业务操作能力,突出综合柜员业务技能培训;三是推动业务发展,突出展业培训;四是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突出对管理层领导能力和执行力培训;五是大力培训团队精神,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突出企业文化建设培训。
三、基本做法
1、依靠本行教学力量切实搞好培训。组织兼职教师、行部负责人、骨干人才按培训内容和要求认真备课授课,完成预计的培训内容,逐步提高我行自身办学能力。
2、组织和鼓励员工在线自学。随着省分行内部网站在线培训课程的开通及增加,组织和鼓励员工利用在线学习的便利条件进行学习。
3、利用教学光盘,进行个性化培训。为加强管理及业务发展的需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市分行提供自选培训课程,鼓励员工业余自学,逐步实现个性化培训。
4、加大培训力度,充分利用上级培训资源搞好在培训和转培训。一是结合我行目前实际,充分利用总、分行的培训资源加强对经营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技能操作类人员的管理、业务拓展和相关技能的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二是组织一线员工到系统内或同业兄弟单位观摩学习,使其得到直观的感受,学到别人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从而提高自已。
四、基本要求
【关键词】 石油教育; 培训机构; 内部控制; 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08-0049-0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文简称“集团公司”)于2003年起在上市公司开展内控体系建设,随后于2008年开展未上市第一批企业的内控体系建设,又于2009年开展第二批未上市单位内控体系建设,截止到2010年1月1日,集团公司直属各单位全部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建立起了现代内控体系。作为集团公司的下属单位,石油教育培训机构也必须建立现代内控体系。但是,石油教育培训机构有别于生产型企业,有其独特的行业风险,本文在对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内控体系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应重点关注的内控体系建设内容。
一、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内控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为了解集团公司下属培训机构的内控体系建设情况,笔者面向集团公司下属37家培训机构,采取发放电子问卷的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电子问卷37份,收到回复14份,回收率为37.84%。问卷的调查内容分为“培训机构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内控体系建设情况”两部分,第一部分“培训机构单位的基本情况”主要了解石油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概况、培训业务概况、内控体系建设及管理的总体概况。第二部分“内控体系建设情况”主要了解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内控体系建设的具体情况。通过统计和分析,对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内控体系建设现状得出了如下结论:1.教育培训机构重视内控体系建设。在回复的14份答卷中,9家成立了内控管理部门,约占样本总量的65%;设立专职人员的有7家,占样本总量的50%;配备兼职的有4家,约占样本总量的29%。2.建设的原因来自上级的要求。回复建设原因的11家中,全部来自上级的要求,约占样本总量的79%。3.培训规模大,需要内控体系建设。年培训量达到5 000人次以上的有8家,约占样本总量的57%,说明培训工作常态化,有必要建立内控管理体系。4.培训机构内控体系建设存在一定的研究空间。6家单位没有回复内控体系涵盖的培训业务,约占样本总量的43%,说明大部分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内控体系建设范围尚未包含主营的培训业务。5.对于如何改进培训业务内控体系建设缺乏认识。没有一家对“需要纳入内控体系的培训业务还有哪些”这一问题提出建议,表明在该问题的认识上缺乏思考和想法。产生这种情况的客观原因是,培训服务不属于集团公司的主营业务,因此集团公司层面对培训业务流程没有统一的规范,需要各教育培训机构自行建设。站在风险防范角度,教育培训机构需要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梳理培训业务流程,识别培训业务风险,从而健全和完善内控体系。
二、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内控体系建设主要内容
(一)建设考虑因素
1.管理制度。石油教育培训机构都存在既有的一些培训管理制度,需要将这些制度进行整理、分析、优化、修订,使得流程有制度可循。2.整体架构。分析和设计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培训管理业务流程架构时须考虑系统化、层级化的目标。3.潜在风险。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在实施培训过程中存在培训行业特有的内外部风险,只有对内外部风险进行辨识、评估和分析,才能综合应用多种风险策略规避或降低风险。4.控制措施。针对石油教育培训机构的各类风险,在业务流程描述时设置控制节点,提出风险防范措施。5.信息沟通。培训业务环环相扣,哪一环出了问题,都会对整个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流程设计时必须考虑信息的顺畅传递。
(二)建设总体思路
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内部控制建设现状表明无须再侧重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采购管理等业务的风险与控制的设计,这些在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手册(统一分册)》中已有相应的规范可依循,需要重点研究的是培训管理业务的风险与控制。培训管理业务作为石油教育培训机构的核心经营业务,是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内控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通常,内控体系建设按风险及控制所作用的层面不同,分为公司层面控制和业务活动层面控制,石油教育培训机构的内控体系建设也应以这两个层面来开展。
(三)业务层面控制建设的主要内容
首先,要对石油教育培训机构的业务流程架构进行设计。业务流程架构是对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全部业务流程分类和分级的结构化反映,包括流程总图、流程目录和流程定义。业务流程架构设计是开展内控体系建设的基础,也是反映石油教育培训机构整体业务走向、满足不同管理层次需求的重要工作。虽然石油教育培训机构的培训组织管理在文字表述上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都包含了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项目立项培训项目实施项目效果评估培训课程开发培训师资管理培训总结报告等环节。因此,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培训管理业务所涉及的流程目录可按表1设定。
然后,在流程目录基础上梳理和规范业务流程,评估业务活动层面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培训业务潜在风险示例见表2。
总体来说,培训业务非常琐碎,从了解学员名单、制定教学计划、制作培训手册、汇总接站信息开始,到落实学员住宿和用餐、落实课堂教室和现场教学、提交用车计划等事项之外,还需考虑各类应急事项的处置,如学员生病就医等。鉴于培训管理工作特定的琐碎性与不确定性,表1和表2的内容未涵盖全部的培训管理业务和风险,且不同的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在组织结构和运营方式上的不同也会导致差异,应依据单位实际业务状况进行具体设计。在实施具体设计时,可采取确定控制目标整合控制流程鉴别控制环节确定控制措施的方法,最终以流程图和风险控制文档的形式加以体现。
(四)公司层面控制建设的主要内容
公司层面风险是指公司层面上形成的与公司整体相关的风险。应根据企业性质和业务运行特点以及管理的需要进行分析。公司层面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石油教育培训机构面临的外部风险有客户需求变化、行业竞争、法规和政策的调整等;内部风险有培训观念风险、培训技术风险等。举例来说,在组织结构风险层面,可将其定义为“石油教育培训机构的组织结构不合理,导致运作效率低下,从而影响教育培训实施或者长期战略发展的实现”。其风险影响因素有:部门职能交叉、职能缺位以及部门考虑自身局部利益等因素所带来的部门与部门之间工作不协调;上下级之间集权与分权关系处理不当。此外,石油教育培训机构还会面临培训市场需求风险、健康安全环保风险、信息风险、舞弊及诚信风险、知识产权风险、内部基础管理风险等。对于公司层面风险,需要进行公司层面风险控制,公司层面控制是使得管理层确保在机构内部各个领域获得适当、有效控制的重要机制。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公司层面控制措施可以包括:
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风险管理文化。石油教育培训机构较于其他生产型企业,其风险意识相对来说是比较薄弱的,在大力推行全面风险管理的时代,培育和塑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将风险管理意识转化为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并融入石油教育培训机构的企业文化中,有利于促进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在激烈的竞争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2.建立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应设立内部控制管理部门,涵盖决策、管理、执行、监督四个层次管理架构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形成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网络。
3.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和规范。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应对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进行全面细致的规范,建立清晰的授权审批制度,编制权限审批表,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尽可能将内控纳入绩效考核,同时,加强监督,强调信息与沟通,建立反舞弊机制,完善信息系统控制等。
【参考文献】
[1] 韩伟静.培训部规范化管理工具箱[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2] 邹晓春.培训管理工具大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3] 时玉同.构建现代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研究[J].企业导报,2010(4):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