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基础笔记范文

计算机基础笔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基础笔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基础笔记

第1篇:计算机基础笔记范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除数是整十数商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经历除数是整十数商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书写整洁、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渗透新知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口算除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让我们先来复习一下。

出示题目:90÷30= 180÷90= 120÷30= 80÷21≈

师:先说算式,再说得数,其他同学判断对错。(注意引导学生说说80÷21≈4是怎么想的)

师:想乘法做除法真是一个好方法。(出示:57÷4 139÷8)这两道题你会做吗?谁能说说这两道题的计算过程?

师:同学们说的可真详细啊!刚才我们笔算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大家做得不错,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进而迁移到新的学习中来。]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想问你们一个小问题。你们喜欢读书吗?学校为了激励同学们多读书,买来92本连环画和140本故事书,准备各种书每班分30本。听到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生2: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这两个问题你会解决吗?谁能把算式列出来?

师:下面,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这里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

[设计意图:这样既把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融合在一起,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有用、有趣,激发学生爱数学、用数学的情感,又使学生对问题中的商有个初步的印象,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三、探究发现,学会新知

1.两位除以两位数

师:我们用估算求出92本连环画可以分给3个班,每班30本,余2本。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算呢?

师:对,我们还可以用竖式计算。在笔算之前,先拿出你的小棒,用小棒摆一摆、看一看、说一说,看看92本连环画到底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这样摆吗?

师:分给3个班还剩2本,这个3表示什么?

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摆的小棒试着列出这道题的竖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笔算过程。(让板书的学生说说自己的笔算过程,师及时追问“90是怎么得来的”)

[设计意图:通过摆小棒,让学生明白92里面有3个30,商是3个1,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算理。]

师(出示作业,引导学生进行错例分析):看到这几份作业,你想说些什么?

师(出示30÷10和64÷30):老师这有两道题想考考你们。(先让学生交流计算结果,再说第二道题的笔算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错例分析,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巩固新知。]

2.三位数除以整十数

师: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请同学们用笔算尝试解决,做完后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笔算方法,并说出你的笔算过程。

师:在同学们的作业中,老师发现了这样的一份作业,我们一起来看看。(多媒体出示作业,略)这位同学能自己改改吗?

3.观察比较,总结规律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这两道算式的除数都是整十数,被除数一个是二位数,一个是三位数,为什么它们的商却都是一位数呢?(学生小组讨论)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先看被除数前两位,前两位不够除就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出示练习:140÷20,280÷50。

(让学生展示计算结果,并说说第二道题的笔算过程)

[设计意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身实践”是《数学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探讨笔算的方法,并适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既提升学生对计算过程的认识,完善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又给学生提供了不断体验成功的机会。]

四、错题分析,应用提高

师:懒羊羊也做了三道题,我们快来看看。(课件出示“判断对错”,略)

师:同学们的眼睛真厉害,今后可不要犯和懒羊羊一样的错误啊!

第2篇:计算机基础笔记范文

一、出版信息管理——出版工作的基础

出版信息是出版工作有关信息的总称,它是出版行为的客观表征。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存在着出版活动,哪怕是最基本、最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就必然伴生出相关的出版信息。由此看来,出版信息实在是太广泛、太庞杂了。尽管我们无意于追求事无巨细的信息管理策略,但认识到出版信息的这一特征,对于正确理解出版信息管理的完整内涵则是有益的。

随着出版事业的发展,出版工作与出版信息的关系日益密切。如制定选题计划,如果没有图书市场需求信息,没有作者的有关信息,甚至没有同行出版情况信息,就会无所适从。这仅仅是人所尽知的一个方面。事实上,出版工作对出版信息的依赖是全方位的,出版信息关系出版活动的全过程,成为出版社经营管理的手段。面对浩瀚的出版信息,其管理被突出地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只有对出版信息进行科学的管理,广泛收集,赋之以便捷查询利用的形式,才能有效地加以使用。

出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给信息管理带来莫大的难度,为便于对出版信息有一个明晰的认识,我们可选取某种标准,划分出其主要种类。依照信息的直观内容形式它包括选题及作者信息、原稿和成型图书特征信息、印制信息、销售信息、市场信息、宣传信息、管理信息、过程动态信息、财务信息等。其中每一部分都代表着一簇同类信息的集合。另外一种划分出版信息的方法是根据出版社内部分工情况,信息的直接

使用者来进行粗线条的归类,如可分为编务信息、出版信息、发行信息、社务管理信息、财务信息等。这种作法的好处是将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和管理者结合在一起。它实际上已成为信息管理网络设计的基本思路。

出版信息经历了手工管理阶段、计算机管理阶段,目前正处在向网络化管理的过渡时期。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数字通信线路将若干单独的计算机和外部设备相互连接,从而实现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软、硬件资源共享。出版信息管理网络化开辟了出版信息管理的新纪元。出版信息网络不同于“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也不同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或者“中国公互联网”(CHINANET)等广域计算机网络,它是一种局域网络,用于出版社内部信息资

源管理。众所周知,出版社各个部门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有物的流动,更多的是信息的流动,各自为政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显然无法胜任现代化生产管理的要求。只有实现网络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信息交流和利用障碍问题。换言之,网络化是出版信息管理的必由之路。

二、出版信息网络的构成及其信息内涵分析

构建出版信息网络应以对信息资源的合理布局为前提,从出版社内部机构设置出发规划信息管理网络结构。出版信息源于出版活动,出版社所属各个分支部门既是相应信息产生的源头,又是相关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和管理者。出版行为和出版信息的依存关系,决定了出版管理网络与出版信息网络的重叠,两者是不可分离的。

出版社一般有编辑、出版(含装帧、校对)、发行、财务以及办公室等部门,在社长及其班子统一领导下,各部门相互联系同时又有相对独立的职能范围。因此,应以这些部门作为主干网点,组成出版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出版信息网络主要包括编务信息管理网点、生产信息管理网点、发行信息管理网点、财务信息管理网点、社务信息管理网点等。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一个基本的骨干网络结构,根据情况不同,各出版社还可补充其他特定部门的网点。这五大网点的信息内容主要是:

编务信息管理网点承担对与编辑活动有关的编务信息管理工作。这些信息包括作者信息、选题信息、出版合同信息、对外合作项目信息、发稿信息、稿酬发放信息、图书评奖信息、图书宣传信息、编辑劳动核算和付酬信息以及各种申报报表信息等。生产信息管理网点主要是围绕编辑部门发稿开始到完成图书产品这一生产过程开展信息管理的。该网点需要处理的信息有:封面装帧及版式设计信息、校样周转信息、付

印安排信息、生产周期执行情况信息、样书检查验收信息、版型管理信息、成本核算信

息、图书承印厂信息、印制员工作量信息、材料购置及发放信息等。

发行信息管理网点需要处理的信息有客户信息、市场需求信息、图书销售信息、销

售款回收信息、备货管理信息、发货进度信息、图书报废信息以及门市销售、邮购业务

信息等。

财务管理信息网点处理的信息量较大,涉及到财务管理、预决算规划,还要负责各

部门与财务有关的资金运营情况,包括成本信息、帐务信息、工资信息、税务信息以及

所有收、支款信息等。

社务信息管理网点主要有文件管理信息、员工档案信息、固定资产添置和使用情况

信息、会议信息、资料室信息等。

作为一种局域计算机信息网络,出版信息网络的拓朴结构可分为星型、环型、分布

式总线型几种类型。鉴于出版工作的特点,其中以分布总线型结构较为适宜。它采用分

散控制方法,不设中央控制结点,网络中任何一个发送信息的传送器都可以承担网络控

制功能。我国出版企业大多规模较小,需要处理的信息种类相对单一,信息量不是很大

,因此出版信息网络多为由若干微机组成的小型网络,其系统在局域网中属低档系统,

是一种较简单、灵活的网络。

三、出版信息网络的特征及其强大功能

出版信息网络最鲜明的特征在于充分实现了出版资源,尤其是出版信息资源的共享

。网络中的每一台计算机是一个工作站,它们各自独立执行自己的应用程序。但网络不

是计算机的简单相加,它们的联接使资源得以合理配置和共享。同时出版信息避免了相

同信息在多处重复著录、输入与存贮现象的发生,大大节省了信息存贮空间,减轻了工

作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

一个网络成员使用其他成员的信息就如同自己的数据库一样方便。若编辑需要了解

某书的销售情况,他无须再去发行部门询问;若他需要了解自己发出的稿子在各个环节

的运行情况时,只要在自己的计算机上便可一目了然。但网络成员并非是可以对其他成

员的信息无所不能及的,对一些不能“共享”的信息,每个成员都可通过网络限制其他

用户的查询,这是网络具有的良好保密性的一面。

出版信息网络还可方便地与外域联网,这为出版业面向社会,走向世界创造了十分

第3篇:计算机基础笔记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职业教育

一、什么是课程标准

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下发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的建议。”

二、当前职业教育单招考试的现状与形式

普通高校职业教育单独招生统一考试从2012起进行了改革,考试的科目由原来的语、数、外和中职专业科目变为语、数、外和计算机应用基础。也就是说计算机应用基础已经提高到了必学、且是第一学习科目行列的地位,从而也说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不能仅仅遵循教学大纲中的“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还得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试技巧和应试能力,在理论和实际应用并抓的前提下,对于高考生来讲,方向更应偏向理论,而不能是注重应用能力而轻理论。

另外,虽然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是理论和实训并驾齐驱的,但是高考考试试卷采用书面笔答闭卷形式,试卷满分为100分,答卷时间为150分钟。试卷采用常规卷,分为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五种题型。单选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多选题是在四个选项中有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写出结果;判断题要求判断对错;简答题包括基本的概念、原理及相关应用。试卷的分数分布为单选题20分、多选题5分、填空题20分、判断题20分、简答题35分。这也就说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不管过程中采取什么手段,到底是偏重了理论还是实训,到头来还得归位到理论上,教师如果把握高考的方向和教学的掌握层次,就必须要研读课程标准。

三、研读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必要性

为了最终既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能让单招生有一个理想的考试成绩,研读计算机应用基础势在必行。

1.准确把握考试说明中的考试要求

2012年、2013年陕西省普通高校职业教育单独招生统一考试的考试要求指出:a(识记):指考查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的识别和记忆能力。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并记住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中的概念、专用名词及其解释。b(理解):指考查学生对所学课程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要求考生在“识别和记忆”的基础上,理解所学知识和基本操作的具体含义及特点。c(掌握):指考查学生对所学课程相关知识的初步应用能力。具体包括:能灵活地应用所理解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正确地完成有关的应用操作,并能解释操作所产生的结果。d(综合应用):指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即要求考生能够灵活地应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判断、综合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对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考查。只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四个考查方面了解还不够,如何才能将考试要求转变为教师教学中的教学目标,落实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就要求教师对课程标准进行认真、细致的研读,控制好教学的三维立体目标,把握教学的进度和要求,分清教学知识点的掌握层次。

2.高考进行的年限短,高考题的命题规律和难度提供的线索少

到目前为止,单招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只考了2012年和2013年两年,完成的考试样题也只有考试说明中的3套,没有像其他科目一样配备相应的章节练习册

单元测试题和模拟试题。不管教师的能力水平是一桶水还是自来水,要想给学生倒这一杯水,这个距离和方向的把握必须要借助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

3.同一科目、同一要求,但教学对象多样化,必须针对职业高中的单招生研究教学

电子工业出版社,傅连仲、武马群主编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的新教材,所以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标准是针对所有的中职学生,而单招考试只是针对参加高考的学生,要想区别这二者的教学对象,必须在课程标准上加以细化。既不能无限制拓展知识,有延无收,也不能过分简单,达不到考试的要求。

第4篇:计算机基础笔记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计算教学 日常生活 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111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不断的将教材与实际实践相结合,借此创造出有效且高效的数学教学方式。初中数学教师通过不断地对教学进行研究,逐渐地发现了计算教学的关键在于“做”,因此进一步得出了“初中数学计算教学中‘做’比‘说’重要”的结论。本文就对“做”比“说”重要的提法进行深入分析。

一、初中数学计算当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数学计算本身就在人类的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其产生的根本目的就为了满足人们对于生产生活的基本需要,因此数学计算在日常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又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积极地促进作用。换而言之,数学计算同我们实际生活之间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使得数学计算渗入到了实际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从而成为了实际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数学计算发展至今,其不再是单纯对实际生产生活中问题进行解决的工具,也不仅是人们用于对相关问题进行解决的有效手段,而是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人类在思想上取得的进步及技术上的飞速发展,从某种程度而言,数学计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人们生活日益丰富的今日,大到国际贸易,小到个人收支,这些都需要运用到一定的数学计算知识。因此,当前的初中数学计算教学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基本生活能力,要在对学生的现有素质基础进行考虑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深化,注意在数学计算教学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初中数学教师要尝试着将实际生活引入到计算教学之中,采用具体的生活时间里来为学生进行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实际生活被转化成为相应的数学模式,从而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得到很好的还原,让学生能够顺利地将生活情境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进而将“做”付诸于实际的数学学习之中。让初中学生能够在获得必要数学知识基础之上,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数学知识运用体系,掌握一定的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的基本能力,让数学计算的相关知识能够更好地被运用到现实生活之中,为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知识保障。

初中数学教师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要做到大量的数学计算教学实践,并要学会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对教学节奏进行把握,从而让教学实践活动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开展,顺利地将数学计算教学和实际生活有机的联系起来。同时,教师要稍微地调整数学计算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对每个章节所涉及的数学知识背景进行了解,并学会对这些数学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从而用这些旧知识来催生更多的新知识。初中数学教师要能够在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感悟,从中找到数学计算知识要点和重点,然后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鼓励动员,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将数学计算知识予以合理的运用,借此尝试对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解决,从而达成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强化的目的,并让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相应能力。此后,初中数学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争取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学习中做到举一反三,从而让学生能够真切的感受到数学计算的魅力及实用价值。

比方说,初中教师在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时,想让学生真切的对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进行了解,并发现其中的相关数学原理,使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产生基本理论产生一定的认知,从而让学生能够从全新的角度去对教材进行理解把握。最后教师再将数学计算教学的重心迁移回课本,让整个计算教学能够回归到课本知识的教学之中,以此来使学生的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解题技巧得到有效的训练,从而让学生能够掌握到相应的数学计算方法。

二、初中数学计算教学应当重视学生的“做”

初中数学的计算教学中,不少数学教师对于“做”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他们理解成为了需要自己在教学中“做”,所以在教师总是不停地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对课本中的例题进行教学演算,而忽略了学生在计算学习中的重要性,没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去进行相应的数学计算。就目前的初中数学计算教学而言,教师应该让学生全程的参与到“做”中来,对相应的数学问题进行大量的计算,来对问题进行必要的解决。教师还可以适当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小组竞争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一定的规则来进行分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多种形式的数学计算比赛,从而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一种较为紧迫的氛围,让学生能够适当的将神经绷紧,专心的投入到比赛活动之中。从而达到对数学计算能力及数学综合素养进行培养的目的。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在数学计算知识的学习中进行良好的协调,从而让全班学生成为一个团结的整体,迸发出巨大的学习潜能。同时,在这种小组成员团结协作的过程之中,学生能够对数学计算知识有着较为深刻的切身感受,还能从多种角度对数学学习进行享受,在竞争之中体会到数学计算教学的乐趣所在。当然,在小组竞争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注意课堂气氛活跃对学生带来的积极作用,明白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在不知不觉间对学生产生影响,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并使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5篇:计算机基础笔记范文

关键词 绩效预算绩效评估

一、西方与我国绩效预算改革的概况及现状

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在财政危机、信任危机等多方面的压力,以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抱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行政改革运动,对政府的内部动作模式以及外部管理机制都进行了重大的调整与变革,尽管具体形式有所不同,但宗旨只有一个:提高政府绩效,重塑政府以及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在西方国家改革之风盛行的感染下,我国政府也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兴起了一些绩效预算改革的探索和实践,许多学者提出向西方国家借鉴经验以推动我国的绩效预算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相对缓慢。原因何在?笔者认为,中国政府以及社会环境与西方国家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某些差异甚至对实行绩效预算改革有着关键的影响,但在急功的近利的赶超心态支配下,忽视了自身的具体情况,倾向于寻找普适性的方法与技术。一味将国外经验套用于我们政府,不但收效甚弱,还有可能带来相反的结果。因此。要向西方国家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技术之前,必须认真分析两者现有条件的差别,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分析各项经验技术,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调整才能取得成效。

二、西方与我国实行绩效预算的基础比较

(一)经济基础:完善与市场经济与过渡中的经济体制

经济要素是影响一国行政的首要要素,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已经基本成熟与完善。而我国的经济结构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市场机制在很多方面还有待完善,并没有市场充分发挥出西方国家市场经济体制的特性。这种情况下,政府行为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许多非正常非市场因素的干扰,从而难以评价政府行为本身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绩效预算也无从谈起。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基础的明显差异将在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影响我国绩效预算改革的进程。

(二)政治制度:分权化的政治架构与集权化的领导

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是以分权体制为核心的,这种分权原则不仅体现在纵向的政府级次分权中。而且体现在的议会、司法和行政的三权分立以及民众对政治生活的参与中。纵向分权的各级政府“借助于于拨款问题展开、演化,并直接影响着绩效评估在不同层级政府间的借鉴与学习”。横向的三权分立导致的权力而相互监督、相互约束、相互制衡以及社会公众的监督与政治参与从不同的方面督促政府部门提高自己的绩效。整个绩效预算改革的过程中,来自各方面的强大的外部压力成了推动改革的主要力量。

中国的政治架构有明显的集权特色,这种集权与体现在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一是纵向上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二是横向上党对政府的领导。集权的形成是由我国建国以来国内外环境共同决定的,这种集权式政治架构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取得了相当辉煌的成就。由此,政府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来自政府自身要求改进的态度,主动向西方国家学习的强烈愿望,来自于党和中央的主动调控,改革过程更为明显地体现领导者的意志。

(三)人文环境:民主自治与“父母官”

西方国家政府从存在伊始就不断受到理论界以及民众的质疑与抨击,其“守夜人”的角色一直受到各学派的争论,民主理念也促使民众对政府保持着“非激进性”的特色,既怀疑政府,又不政府。一方面,他们担心个人的自由受到束缚而不愿意政府的存在,另一方面又必须建立政府来保证个人权利的实现,在这种心态下,就会苛求政府以最少的花费做更多更好的事。这种怀疑倾向使他们对政府官员的首先情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竞选者也经常通过节俭高效方面的承诺来赢得选民的支持。

二千多年封建统治的历史、儒家学说的传统教化和中华民族实现独立的辛酸历程使中国的民众更倾向于相信政府,相信“他们实行的是仁政,他们会像照看他们自己的孩子的利益那样照看人民的利益。我们放手让他们去处理一切事务,给予他们绝对的信任……再也找不出任何一个别的国家,其人民是这样仁慈地对待他们的行政官员们。”漠视了监督政府工作的重要性。虽然近些年来中国人对政府的信任态度发生了一些变化。民主意识日益增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府及领导者提升绩效,但与西方民众对政府所持的“怀疑”态度大相径庭。

(四)科技发展:“合乎逻辑”与“合乎情理”

“在一定程度上,美国政府不断推进绩效评估的历史就是政府管理中增加科学理性色彩的过程。”科学理性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公理或者原则,强调用科学规范、科学思维模式和科学方法等来认识世界解释事物。受此影响,西方学者关注绩效评估技术的发展,追求评估的定量化,更多地以定量化的手段来获得和表达绩效结果,而相对忽视定性的描述。在此影响下形成的西方完善的信息网络和评估体系为绩效预算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人文化倾向在中国超越了科学理性主义。也确立了我国管理实践的基调和特点。政府工作中缺乏科学的量化管理,更强调“合情合理”而不是“逻辑合理性”。由于科学体系发展的滞后,为追求“改革”而设计的量化指标人为随意性大,管理者通常没有清楚界定数据的统计口径及来源。优先选用一些有利于自己的数字来说明工作绩效,尽管这些数字有可能是片面的或者缺乏真实性的。

三、正确认识差异。找准改革途径

差异的存在是必然的,即使是已经实行了绩效预算改革的西方国家也有着不同的国情。如果正确认识这些差异,一方面确保发挥我国的优势,对西方国家的经验做适度调整,使之与我国国情更好地结合;另一方面,认识我国现有条件的不足,加快改善相关的配套措施,使之更适合绩效预算的要求。

(一)继续推动市场经济改革,尽快实现全面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是由我国历史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也是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选择。目前在一些领域还存在着计划与市场并存的局面,但这是渐进式改革的过程中无法避免的情况。应继续推动这些领域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快这一改革的进程,使“计划”和“行政干预”尽早从市场竞争领域退出,保证经济主体的自由,保证市场经济正常发展。

(二)拓展民意表达途径,听取各方意见

集中制的政治体制有着其特色和优势,在自上而下推动的绩效预算改革中,要充分听取下级及民众的意愿,广泛拓宽民意表达的途径,吸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现在各级政府中出现的投诉专线、意见信箱、听证会等就是政府为了拓宽言路而进行的创新,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下,这种创新会越来越多。更多的民意表达和意见采纳,有利于党和政府更全面地了解客观情况,寻找正确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三)唤醒民众的参与意识,强化民众及社会的监督

自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意识越来越深人人心,但公民的监督和参与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要完全唤醒民众的监督和参与意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仅要从制度上完善法制建设,保障民众监督和参与的权利;还要从教育上培养民众参与政治和监督政府的意识,一方面了解政府行为与自己权利的密切联系,一方面学习正确的表达民众意见的途径。

(四)加快科技发展,强化制度保障

第6篇:计算机基础笔记范文

当今科学技术大发展,材料科学、电子技术科学有长足进步。在现有计算机科学与软硬件科学水平的基础上,建造一间标准的多媒体教室,变成一件相对较为简单的事情,其成本也日趋下降,而性能越来越好。据资料统计,现在中国教育行业教育技术标准化多媒体教室,每间教室的价格己经逼近一万元的建造价格。由于现在教育理念和教育观念的改革进步,使得各大高校、中职乃至中小学都花大力气兴建各类多媒体教室,并将之作为一种学校的硬件设施实力。在此种情势下,多媒体教学基本已经普及到各个层次学校的各类课堂。中职计算机基础课到多媒体教室来上课,己经不成为问题。但是,近些年来,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上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反映出许多问题,其中的利弊问题较突出。

2.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特点

在全国各大高校、高专乃至中专,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一门必修课,已成为学生必须要上的一门课,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那么,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如何呢?

2.1 知识范围广,覆盖面大,知识深度不够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向已经入学的学生提供关于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使用以及网络的基础配置、应用、检索和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一些操作。但是教学要求不像对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对计算机的认识和应用达到专业的地步,在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时,对中职学生的要求仅限于基本认识和基础操作。

2.2 重操作和实用,考试以上机操作为主  相对于其他公共课程而言,本门课程更重操作和实用。目前,全国多数学校基本将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设定为上机考试考核为主,其他考试方式为辅。各任课教师在命题的时候也着重将考点设定为考查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认识、网络的基本配置和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操作程度,理论知识则设为第二位考查,毕竟本门课程以实用操作为主。

2.3 较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  通过有实物的体现和上机的操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这也是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和其他公共课最大的不一样。相较于其他公共课程的单调无味,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可以算是中职学生最爱的公共课了。因与其他课程相比较,有实际的操作机器,有实际的操作对象,有可完成的课程任务,而不像其他课程一样,全学期都是毫无吸引力的说教和理论。

3.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利

3.1 快速呈现计算机基础知识,更直观展示操作知识

说起多媒体教学,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能够通过多媒体如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在投影上快速展示相关知识,学生可以更直观地、快速地了解课程中的基础知识点、步骤和应用。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多媒体起着快速呈现知识、直观表现操作的作用,学生能从中能快速直观地了解到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相关的知识点和操作步骤。

3.2 生动形象地解决某些知识难点  如前面所表述的一样,多媒体教学方式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中能够快速呈现知识点和操作要点。如教学有关Excel中如何使用公式计算全班同学期末考试的总分数、平均分和排名这一知识点,过去只是通过教师在黑板上书写相关函数及结果,毫无疑问,对学生是不具有吸引力的,学生会觉得很枯燥、无聊。如果教师能在多媒体白板中直接通过计算机投影,展示其计算公式和推导过程,每一步都真实,每一个操作都非常明确,是生动而又形象的。

3.3 对操作复杂的媒体教学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Excel章节,可谓本课程最难的一章,如章节中的VLOOKUP函数,使用的时候因函数变量多,且横跨多个表,容易让学生产生混淆。为了让学生掌握得更清楚,教师用录像软件录下Excel操作的整个步骤,然后播放给学生观看,学生能够在屏幕上直观地看到每一步的操作,流水式展示更生动、形象;若一遍播放后,学生未能掌握知识点,则多遍播放,强化学生的记忆,对知识的掌握也就更牢固了。

3.4 言简意赅地展示非重点内容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知识范围广、覆盖面大。面对这样的一个课程特点,对课程的每一个大小知识点及内容都详细介绍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这样做既浪费教师精力,又让学生认识不到本课程的重点所在。多媒体展示的方式是多样的,既可以展示实物图片,也可以通过PPT展示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将本课程中不需要详细讲解的内容展示性略过,以达到节约教师精力、突出课程重点、明确学生任务的目的。

4.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弊

如前所述,多媒体教学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能比较好地适应本门课程的教学需要,但是也应理性地看到多媒体教学在课程中容易产生的问题所在。

4.1 容易忽视学生的情感引导  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教育目标中,前两个在多媒体教学中比较容易达到,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比较容易倍忽略。

4.2 多媒体尤其是PPT播放过快,容易引起学生知识倦怠  这个问题经常出现在刚入职的新教师身上产生。因经验不足,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往往注重课件的美观和知识点的充分,对知识的层叠、层次等把握不足,课件中充满知识的堆砌,不能合理架构;而在播放时,又不能把握上课进度,运用多媒体课件时,不能做到知识点扩展和表现,往往是索然无味地对着课件讲课件,甚至语气也是波澜无奇的直述。这样的课堂,因毫无悬念而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4.3 课件制作不合理,产生学习的负面影响  课件组织不合理是一方面,也有教师在课件的装饰层面花费较大精力,产生各类问题。如初入职的教师容易在课件中加入各种鲜艳的颜色,而主体文字却是淡色的,在当时加工的计算机屏幕上显示毫无问题,也显得特别漂亮,但到了多媒体机房,因投影仪的像素不如计算机的屏幕显示得那样鲜亮,因此就存在各种主体文字内容显示不清楚,看不到图片以及背景内容太鲜艳的问题,对课件效果产生不好的影响。

5.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建议

第7篇:计算机基础笔记范文

一、实习概况

在为期一个多月的实习中,我对出纳工作实务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之前,我以为出纳只是跑一下银行,算一下现金,认为只不过是些简单而琐碎的工作。在实习过程中的探索和工作后,我终于知道出纳工作并不是我想象中的简单。出纳工作是财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总的方面来讲,其职能可概括为收付、反映、监督、管理四个方面1、收付职能。出纳的最基本职能是收付职能。企业经营活动少不了货物价款的收付、往来款项的收付,也少不了各种有价证券以及金融业务往来的办理,这些业务往来的现金、票据和金融证券的收取和办理,以及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的办理,都必须经过出纳人员之手。

2、反映职能。出纳的第二个主要职能就是反映职能。出纳要利用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通过其特有的现金与银行存款日记账、有价证券的各种明细分类账,对本单位的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进行详细地记录与核算,以便为经济管理和投资决策提供所需的完整、系统的经济信息。

3、监督职能。出纳不仅要对本单位的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进行详细地记录与核算,为经济管理和投资决策提供所需的完整、系统的经济信息,还要对企业的各种经济业务,特别是货币资金收付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全过程的监督。

4、管理职能。出纳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能是管理职能。对货币资金与有价证券进行保管,对银行存款和各种票据进行管理,对企业资金使用效益进行分析研究,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金融信息,甚至直接参与企业的方案评估、投资效益预测分析等也是出纳的职责所在。

虽然出纳的职能对企业十分重要,但我的工作流程也不算复杂。我的工作主要有办理银行存款转账和现金的保管。

2.负责支票、发票、收据的管理。

3.登记银行日记账和现金日记账,并及时与银行对账。

出纳工作细则包括:工作事项及审核等程序,失误防范及纠正程序和现金收付现金收付的,要当面点清金额。

2.现金多付或少付金额,由责任人负责。

3.每日做好日常的现金日记账及盘存工作,做到账实相符,防止现金盈亏,下班后现金与等价物交还总经理处。

4.一般不办理大面额现金的支付业务,支付用转账手续,特殊情况需审批。

5.员工外出借款无论金额多少,都须总经理签字,批准并用借支单借款,若无批准借款,引起纠纷,由责任人自负。

日记账处理分为登记日记账时要先分清账户,避免张冠李戴。

2.每日结出各账户存款余额,以便总经理及财务会计了解公司资金运作情况,以调度资金。

3.保管好各种空白支票,不得随意乱放。

由于本学期在学校上过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这门课,上课时做过会计凭证的手工模拟,我凭着记忆加上学校里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努力做到对会计凭证熟练掌握。会计分录是会计工作中关键的一环,因此对会计分录更应加以重视,于是我加班补课,把公司日常较多使用的会计业务认真读透。毕竟会计分录在书本上可以学习,可一些银行账单、汇票、发票联等就要靠实习时才能真正接触,因此对相关票据反而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但并不是认识就可以了,还要把所有的单据按月按日分门别类,并把每笔业务的单据整理好装订好,才能为编制会计凭证做好准备。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用来登记账簿的依据,会计凭证按照程序和用途不同可风味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原始凭证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是取得或填制的,证明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合法依据。记账凭证是由会计部门依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填制的,记账凭证上最重要的内容是做成会计分录,指明经济业务所涉及账户名称、金额和记账方向的凭证,是作为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因此登记记账凭证是会计处理程序中的第一个关键步骤。为了提升工作效率,做账时我使用金蝶软件。我根据原始凭证所必需的要素认认真真审核了原始凭证后,进入金蝶会计软件的录入记账凭证的界面,先按此笔业务录入简明而清楚的摘要,然后按会计分录选会计科目,并在相应的会计科目的借方和贷方录入金额,最后在检查各个要素准确无误后保存。刚开始我制作的速度比较慢,而且在审核凭证时能发现一些错误的凭证,但是由于上学期刚刚学习了金蝶会计软件的操作和运用,所以使用起来也不会太吃力。通过几天的实践后,我在速度和准确度上都提高了不少。通过一段时间的编制记账凭证工作,我对各个会计科目有了更加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并且对我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也使我对会计凭证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我们会计部门的核算主要分为三个步骤:记账、复核与出纳。由于我是出纳,所以主要是办理支票业务。对于办理支票业务,首先是要审核,看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出票金额、出票日期、收款人要素等有无涂改,支票是否已经超过提示付款期限,支票是否透支。值得注意的是大写金额记到元的应在后面加”整”字,到分的则不能加”整”。支票核对后,我需要到银行填写支款凭证及银行进账单,并把相应联带回给会计作为登记入账的原始凭证。

二、实习收获

经过这次实习,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所经历的三年多大学生活中难以学习到的。比如如何与同事们相处,相信人际关系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出社会遇到的一大难题,于是在实习时我便多跟同学们打交道,而自己也尽量虚心向他们求教。要搞好人际关系并不仅仅限于本部门,还要跟别的部门的同事相处好,那样工作起来的效率才会更高,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会计是比较烦琐的工作,在实习期间,我曾觉得整天要对着那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而心生烦闷、厌倦,但只要你用心地做,反而会觉得越做越有乐趣,越做越起劲。因此做账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

这次会计实习中,我可谓受益非浅。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最基本的业务往往是不能在书本上彻底理解的,所以基础的实务尤其显得重要,特别是目前的就业形势下所反映的高级技工的工作机会要远远大于大学本科生,就是因为他们的动手能力要比本科生强。从这次实习中,我体会到,如果将我们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与的实践结合在一起,用实践来检验真理,使一个本科生具备较强的处理基本实务的能力与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这才是我们学习与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此次的实习为我深入社会,体验生活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让我学到了许多,也认识了许多,使我在模拟的社会活动中感受到了在实际社会中生存所应该具备的各种能力,让我在踏入社会工作之前做了一次全面而充分的准备。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我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财务人员请教,认真学习会计理论,学习会计法律法规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会计技能,从而意识到我以后还应该多学些什么,加剧了紧迫感,为真正跨入社会施展我们的才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相信经过这次模拟实习,我有能力也会以更好的姿态融入社会。

记账凭证是由会计人员对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按其经济业务的内容加以归类整理,作为登记账簿依据的会计凭证.记账凭证按其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或者按其反映的内容是否与货币资金有关可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会计人员填制记账凭证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进行,除必须做到记录真实,内容完整,填制及时,书写清楚之外,还必须符合下列要求:摘要栏是对经济业务内容的简要说明,要求文字说明要简炼,概括, 以满足登记账簿的要求,应当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确定应借应贷的科目. 科目使用必须正确,不得任意改变,简化会计科目的名称,有关的二级或明细科目要填写齐全,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的账户必须保持清晰的对应关系,一张记账凭证填制完毕,应按所使用的记账方法,加计合计数, 以检查对应账户的平衡关系,记账凭证必须连续编号,以便考查且避免凭证散失,每张记账凭证都要注明附件张数,以便于日后查对.这家公司用的财务软件是用友财务软件,所以日常凭证的制作都是用电脑完成的,具体操作方法

1、记账凭证的摘要栏是对经济业务的简要说明,又是登记账簿的重要依据,必须针对不同性质的经济业务的特点,考虑到登记账簿的需要,正确填写,不可漏填或错填.

2、必须按照会计制度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根据经济业务的性质,编制会计分录,填入借方科目和贷方科目栏,二级或明细科目是指一级科目所属的二级或明细科目,不需要进行明细核算的一级科目,也可以不填二级或明细科目栏.

3、金额栏登记的金额应和借方科目或贷方科目相对应或与一级科目,二级或明细科目分别对应.

4、过账符号栏,是在根据该记账凭证登记有关账簿以后,在该栏注明所记账簿的页数或划√,表示已经登记入账,避免重记,漏记,在没有登账之前,该栏没有记录.

5、凭证编号栏.记账凭证在一个月内应当连续编号,以便查核.收款,付款和转账凭证分别编号,对于收,付款凭证还要根据收付的现金或银行存款分别编号,如银收字第×号,现付字第×号,转字第×号.一笔经济业务需要编制多张记账凭证时,可采用分数编号法.

6、记账凭证的日期.收付款凭证应按货币资金收付的日期填写;转账凭证原则上应按收到原始凭证的日期填写,也可按填制记账凭证的日期填写.

7、记账凭证右边附件×张,是指该记账凭证所附的原始凭证的张数,在凭证上必须注明,以便查核.如果根据同一原始凭证填制数张记账凭证时,则应在未附原始凭证的记账凭证上注明附件××张,见第××号记账凭证,如果原始凭证需要另行保管时则应在附件栏目内加以注明.

8、对于收款凭证或付款凭证左上方的应借科目或应贷科目,必须是现金或银行存款,不能是其他会计科目.凭证里面的应借科目或应贷科目是与现金或银行存款分别对应的科目.

9、记账凭证 填写完毕应进行复核与检查,并按所使用的记账方法进行试算平衡.有关人员,均要签名盖章,出纳人员根据收款凭证收款,或根据付款凭证付款时,要在凭证上加盖收讫或付讫的戳记,以免重收重付,防止差错.制作完记账凭证以后还要必须把凭证一一的打印出来,然后把对应的相关票据贴在打印后的凭证后面,具体的操作如下:胶水抹在凭证背面的右上角以便贴凭证相应的票据,贴完票据后如果票据比凭证要大的话应按凭证的大小把票据整齐的叠好便与以后的装订,之后要按凭证业务号的大小有序的把凭证排列整齐,这样如果以后要查找也方便许多。

第8篇:计算机基础笔记范文

关键词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处理

一、固定资产的核算存在的弊端

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购建时一次性列为当期支出,这项规定对于必须使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核算而同时又要考核经济效益的单位来说,其最大缺陷是,由于费用和收入不配比,因此无法科学,准确地考核经营结余。固定资产账面所反映的价值是其购建时的原价值来反映资产的成本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无法体现资产的真实价值。其次,由于不折旧,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很容易被各方“遗忘”,特别是一些不常用的固定资产,等到国家组织对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时,由于平常疏于管理,最终会计部门很难寻找到其“踪迹”。因此,这非常不利于国家资产实物管理。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在购置时一次性列为支出,而在其使用期内不计提折旧,也不做减值测试,固定资产账面只反映原值,在处置和报废时,处置收入和报废时间没有相应会计资料作为严格的依据。这样的处理方法使固定资产价值的变动得不到正确反映,有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在工作实践中,因为缺乏必要的会计核算和监督,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处置较为“宽松”,可能使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和低价处置,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

事业单位的财务目标和管理方式不同于一般企业,其资产的核算与管理须与相应的预算管理体制相配套,因此,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要不要计提折旧的问题,目前尚不能急于定论。但为了正确反映其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状态,同时使有关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能够全面、动态地掌握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占有、使用状况,可在报表附注中对固定资产的现时状况加以披露。即每年年末对各项固定资产做减值测试,存在减值迹象的,会计上不作损失的确认,但在报表附注中披露减值的原因及扣除减值后固定资产的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减值判断与企业会计略有不同,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以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比较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减值,这里的“账面价值”就是固定资产原值。

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置,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不能为求方便或其他原因随意低价处置;同时,按照财政部对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收入“应当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新规定,处置固定资产取得的收入,不应再作“固定资产修购基金”,而是作“应缴财政专户款”。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会计处理方法

完善固定资产核算办法,使其既能体现国家资产的经济特性又符合事业单位的资产特点。

(一)购置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现行管理办法是根据资金来源渠道分别列支,会计分录如下:支付款项时,借记“事业支出”、“专款支出”、“专用基金一一修购基金”等科目,货记“银行存款”科目;固定资产人账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货记“固定基金”科目。这两组分录之间不存在勾稽关系,不能确切明了地反映业务内涵。在实际业务处理中,不少单位往往只作了付款分录,忘记作资产入账分录。其结果,导致账外资产形成,甚至给不法分予可乘之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制度如此硬性规定的依据是,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是由国家拨款形成的。

对于完全实现财政预算管理或不实行结余考核办法的事业单位,其固定资产核算,按以下办法处理:事业单位购建固定资产时,借记“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等,贷记“银行存款”等,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这种核算办法的优点是,事业单位支出与财政支出保持一致,同时还能反映国宝资产的真实价值。

实行结余考核管理的事业单位,其固定资产核算,按以下办处理:事业单位购建固定资产时,代记“长期等摊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平时,根据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分期摊销长期选择费用,借记“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等,贷记“长期选择费用”。这种核算办法的优点是,固定资产费用与收入能够配比,且能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

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筹资金的事业单位。其固定资产核算是与企业会计制度同步的,就没必要保持固定资产、固定基金的对应关系,故建议取消“固定基金”科目。购置固定资产不再按资金来源列支,而是比照企业会计,只通过一组分录反映,即直接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有关资产科目。

(二)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

按现行管理制度规定,事业单位不计提折旧,而为了保证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又规定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在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的修缮费和设备购置费中各列支5 O%。上述会计处理存在着三个缺陷:(I)价值背离。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与净值的差额越来越大,以固定资产账面原值反映固定基金,既虚增单位的净资产,又体现不出设备的现有生产能力;(2)成本不完整。由于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人为降低了与收入相应的成本支出,导致会计记录支出不真实、成本不完整;(3按收入比例来提取修购基金,不足以维持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也缺乏科学合理的计提依据。

事业单位作为非营利组织,具有公共事业和产业双重性质,其固定资产也需要保值增值,故应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在会计处理上,应取消“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增设“累计折旧”科目,以计提的折旧基金取代修购基金。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进行摊销,将每月应摊销的折旧价值作为费用计入有关的成本或支出中,从相应的收人中得以补偿。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时,借记“事业支出——折旧费”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三)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的会计处理

现行管理办法规定,事业单位向其他单位投资转出固定资产时,应按评估或合同协议确认的价格,借记“对外投资——其他投资”科目,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按固定资产账面原值,借记“固定基金”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这种会计处理,其目的是为了保持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的对应关系。但上述分录的对应关系显得有些牵强,未能直观反映各单位对外投资的增加与“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增加有什么必然联系,令人费解。同时,造成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与以其他资产对外投资会计处理方法口径不一。故建议取消“固定基金。科目,使事业单位用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的会计处理同以其他资产对外投资的会计处理趋于一致。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和大量现代办公设备的购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日趋增加。科学有效地搞好固定资产管理,可确保其安全和完整,充分发挥其效能,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单位的竞争力。这无疑十分重要,本文旨在抛砖引玉,改革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 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完善核算方法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的投资管理,进一步完善投资项目核算方法。

第9篇:计算机基础笔记范文

关键词:人民币 国际化 流通 金融 结算

金融危机使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极大动摇,这引发了人们对改革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随之日益高涨。从逻辑上讲,一国的货币要想成为国际化货币,最基本条件有两个:这个国家经济实力足够强大,值得别人信赖和依托;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发生剧烈震动,原有国际化货币的价值与地位受到置疑。对于人民币来说,现在这两个条件似乎都已具备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越走越快。而人民币要想成为世界性货币。首先应争取被用于国际结算。

2008年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2009年4月初,国务院决定将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内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5个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同年,国家为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在香港实施了两项非常重要的举措,一是国家财政部在香港发行了60亿元人民币国债,二是国家出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允许香港提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清算服务。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人民币作为储蓄货币的吸引力,进一步推动了人民币成为区域性结算货币的条件,也促使我国银行业要尽快担当和发展将要成为全球金融中心地位和功能,制定控制相关风险防范机制的初始工作。并作出相应的改革。

一、人民币国际结算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一)人民币国际结算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1 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将受青睐。随着中国内地资本项目的逐步开放和人民币国际结算的推进,人民币离岸存款业务终将登上历史舞台。国际经验证明,国际化货币的存款业务会受到世界各国的欢迎,“美元化”趋势就是有力的例证。美元被普遍用作耐用商品的记账单位,有时还被用作支付手段。这说明,国际化货币不仅具有良好的支付功能,而且其汇率相对稳定的保值功能也使其存款在国际范围内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2 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境外分行不断壮大。目前。中资银行在海外开设的分支机构已逐步增多,主要提供以美元为主的各类银行服务,但在当地的业务拓展情况不尽令人满意,如果中资银行海外分行可以开展人民币的国际结算业务,就拥有了外资银行所不具备的独特竞争优势,进而带动其汇兑业务等收费业务以及融资业务的发展,这将有利于它们在海外的逐步壮大。

3 将加大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中间业务收益。现代银行的收入主要来自存贷款利差和中间业务收费,而中间业务以其成本低、风险小、收益高的特点得以快速发展。发达国家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其发达的国际贸易和货币国际化密不可分。由于货币替代效应的存在,国际贸易和银行国际中间业务中对交易币种的选择,更倾向于那些流通范围广、在国际贸易中被广为接受的国际货币。人民币国际结算,可以大力发展国际中间业务,且能够减少换汇成本,降低汇率风险,从而分享经济高速发展和人民币国际结算带来的稳定收益。

4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将得以提升。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具有资金实力强大、清算系统发达和经营网点广泛的诸多优势,使其在本币结算中占有相对优势。自2008年12月起,中国央行已先后与韩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和印尼、阿根廷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截至2009年3月30日,央行与周边经济体已建立6500亿元货币互换安排,预计在不长的时间内就会超过1万亿元。若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充当计价和结算的比例越来越大的话,我国商业银行的人民币国际结算量会相应增加,结算网络会逐步延伸到国际,并带来许多派生的业务。增加新的盈利机会,这将有助于其自身竞争力的提升。

(二)人民币国际结算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1 对我国商业银行结算系统有更高要求。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按本外币分成两大系统,即国际结算系统与国内清算系统。国际结算属于国际业务系统,不能做本币业务。同时,也会出现人民币国际清算的业务量问题,如目前以纽约为中心的美元清算体系中,超过90%的清算量为美元的国际清算。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需要对系统进行修改和调整以适应业务运作需要。

2 将考验我国商业银行综合风险控制能力。我国的商业银行由于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能够及时对利率、汇率或其他宏观政策变化引起的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进行主动预警、精确定价和内在自我调节的机制,防范风险的能力有限,银行内部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也无法达到与外部经济环境有机融合的状态。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后,监管当局必将强化合并报表后的监管,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加强对海外分支机构的风险管理,这将考验我国商业银行合并报表后的综合风险管理能力。而国际会计组织IASB和FASB已针对各种风险工具在全球金融机构中推广应用“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披露与列报”等约束条款,对我国参与到国际竞争中的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都是极大的挑战。

3 账户问题。当参与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的银行主体范围扩大后,即会出现账户问题。这是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将关系到人民币国际结算能否按照监管当局的制度设计意愿开展的问题,也将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结算渠道安排和风险控制等问题。

二、我国商业银行应对人民币国际结算的改良举措

(一)逐步健全我国金融体系

宏观金融调控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金融业的稳定,进而影响着本币对外汇率和币值的稳定。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后,由于国际上各类大小程度不一的经济金融危机和动荡时有发生,使国内经济金融领域常常面临着外来的冲击,这将带给我国巨大的负面经济影响,而且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恢复。为了减弱和及时消化外来的种种冲击。我国必须加强有力的宏观金融调控和监管能力,各种冲击一旦发生。能够迅速地通过政策工具的运用予以吸收。而所有这些我国政府正在采取强力措施进行改进。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向世界先进中央银行的目标迈进,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加速处理,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业务创新能力的显著增强,一个健全的金融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二)增强央行对本外币市场监管调控能力

在银行监管层面上,应强化对法人的一体化管理,包括对我国商业银行境外分支机构经营状况的管理和强化合并报表后的综合风险管理。从对人民币跨境流动以及国内金融市场的管理角度来看,要求央行密切关注进出口贸易中人民币的使用情况,加强与相关国家央行的配合和联系。与

此同时,要研究如何与此相适应,进一步开放国内金融资本市场,加强对进入国内市场的各类主体的监管,而非当前单纯地对外汇资金的监管。还应根据海外人民币的规模情况分析研究调控的渠道和效率,适时调整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同时,要进一步缩短央行在货币政策操作上通常可能存在的决策时滞和行动时滞,对市场动态做出快速的反应。

(三)提升银行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

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由总行风险管理部门对同级机构和下级行进行分类管理和考核,按不同业务不同风险类别下设风险管理窗口岗位,落实各风险责任人,对所辖业务领域、经营区域进行全面监控并执行总行风险管理政策。建立风险经理制度。实现风险经理与客户经理的平行作业。在风险管理窗口岗位建立风险经理制度,培养一支合格的专业风险管理人才队伍,通过平行作业使风险经理和客户经理都能够按照各自的职责独立进行作业、独立承担责任,对应两套不同的操作流程,起到相互牵制核对的作用。

(四)建立完备的信息决策支持系统

通过该系统使商业银行实现远程信息的及时传输、数据的共享、业务的及时监控、风险的量化处理、资金的统一运作、成本效益的及时分析,提升银行的业务拓展能力、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为商业银行专业化、垂直型的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五)设计科学合理的清算渠道和统计监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