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市场发展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F4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我国天然气市场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
当前,我国天然气市场中,天然气的消费结构与消费量都产生了重大的变化。据统计,2012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达1070亿m3,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同时,随着我国天然气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天然气消费结构由过去的单一的以化工或工业消费为重心的结构逐步转变为多元化的消费结构。据调查,在2012年的天然气消费结构(如图一所示)中,化工燃气下降到26%,城市燃气(如商业、民用等)的比例增加了20%左右,发电用气比重增加到10%左右,我国天然气消费结构向多元化发展。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燃气将是天然气消费的主要增长领域。此外,随着近年来的天然气主干管道的建设力度增加,从而使天然气供应向着跨区供应的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了天然气区域市场。
图一2012年我国天然气消费结构示意图
(二)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形势严峻
一方面,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发利用天然气资源,希望以此降低对石油资源的依赖,这势必会引起国际天然气市场中对天然气资源的激烈争夺,从而对我国对海外天然气资源的利用带来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在我国能源发展中,对于煤炭资源的依赖性较大,从而带了了巨大的环境压力。为减少我国环境污染,优化能源结构,必然会大力开发与利用天然气资源。相对较低的天然气价格对于加快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我国,煤炭是天然气资源最主要的代替资源,我国拥有丰富且价格便宜的煤炭资源,国内的天然气利用必然会与煤炭展开价格竞争,加之海外天然气资源利用的高气价压力,导致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面临着巨大的价格压力。
二、我国天然气市场的发展特点分析
(一)多元化气源供应格局逐步形成
据我国油气资源评价显示,我国近海盆地与陆上的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以及远景资源量分别为22×1012m3、56×1012m3,近海地区以及西北西南地区是其主要的分布地区。随着天然气工业的发展,我国天然气的储量与产量都进入了高峰增长期。据悉,随着新气田的建设与投产,天然气管线的建设力度加大,2012年我国天然气产量可达945亿m3,在各类能源中处于领先地位。据预测,未来20年,我国天然气工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为满足我国对天然气的需求,我国将逐步加大对液化天然气(LNG)的进口力度。截止目前,我国已建成福建、广东深圳、江苏如东以及上海等六座LNG接收站,另有8座LNG接收站正在建设之中,这就使我国液化天然气的总接收能力大幅提升,据预测,到2015年,我国对液化天然气的引进规模可能达到2000×104t。此外,随着天然气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加大了对天然气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在过去十多年中,我国天然气骨干网已初步建成,西南地区环状输气管网、西北区域性管网以及华北区域性管网等三大区域性管网基本形成。2012年,我国天然气总干线长度达4.5万km2。可见,我国天然气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促进了我国多气源供应格局的逐步形成,为加快我国天然气工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区域性天然气市场局势逐步形成
随着我国加强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以及约束,低碳经济愈受重视。而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对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加大了我国的天然气需求量,从而使我国的天然气需求量步入了高速增长期。就天然气的区域消费结构而言,我国将来的天然气消费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据预测,到2020年,在我国天然气需求总量中,中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环渤海地区等东部沿海地区对于天然气的需求量占据的比例将达到70%左右,从而使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成为我国天然气的最大需求中心与消费市场,从而使我国天然气市场逐步向东南沿海地区拓展,促进区域性的天然气市场局势形成。
综上所述,为进一步解决二氧化碳减排问题,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应立足于我国国情,积极发展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逐步扩大天然气的开发与运用规模,提升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战略中的地位,优化天然气消费结构,强化我国国内天然气看他开发与国外气源引进的力度,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小丽.中国天然气市场发展现状与特点[J].天然气工业,2010,30(7):1-6.
[2] 成菲.我国天然气价格管制现状及其存在问题[J].现代商业,2009,(27):84,83.
盆景是以植物和山石为基本素材,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的艺术品。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我国的浙江余姚地区就有了草本盆栽形式(有出土陶器图案为证),这被认为是盆景的最原始形式。据历史记载汉代出现的木本盆栽被认为是盆景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成熟的树木盆景的出现不晚于唐代,宋代出现了山水盆景。至明清两代,盆景制作技艺不断发展,并在盆景理论上进行了总结与升华,出现了专门论述盆景的专著,使盆景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1949年后,广州、上海、苏州、扬州、成都、南京、杭州、温州、济南、沈阳等园林部门先后建立盆景园(场)培育、创作、展览盆景。
二 发展现状与市场分析
2.1 盆景产业化现状
改革开放的二十几年中,特别是近十儿年来,我国的花卉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逐步崛起,并成为一个朝阳产业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盆景作为花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一些具有悠久盆景制作历史和传统的地区,盆景在花卉产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以至于发展为一个独立的盆景产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如江苏省如皋市是我国传统的花木盆景之乡,历代以来,花木盆景素为文人墨客所喜爱,改革开放以后,花木盆景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并逐步发展成为致富农民的一个新兴产业。目前如皋市全市花木生产面积已发展到1133.33hm2,栽培品种近1000个,形成了年产6000万株绿化苗木、300万盆盆景的能力,其龙头企业“如皋绿园”现有三家合资企业,有园林式盆景展区0.85hm,,盆景生产加工场3.3hm2,盆景年生产能力达25万盆,其产品和劳务遍销全国各地,远销荷兰、意大利、美国、法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年产值1400多万元,创汇20万美元。与“如皋绿园”有直接联系的花农有6000多户,10000多人,花木盆景基地超过6O0hm2,每年花木盆景销售收入约3000万元,户均5000元,其中,亩收入超10万元的有60多户,超5万元的有200多户。
2.2 市场分析
1)存在的问题
传统手工生产方式不能满足国际市场需求,品牌意识不强、经营管理不够规范、品种结构不尽合理、盆景造型陈旧、创新与包装意识不强,宏观调控不力致使整体布局不合理、花卉市场建设滞后导致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科研及生产性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从业人员技术水平较低、产品以效益较低的中低档品种为主而难以形成产业优势、社会人文环境滞后、科技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着总量和结构的失衡以及设施栽培研究欠缺。
2)解决方法
盆景类型标准化、盆景生产批量化、盆景管理科学化、包装运输现代化。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动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基地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健全管理、技术和流通服务体系,走集约化、科学化、产业化经营的高效产业发展之路。积极开辟市场,搞好服务,正确处理好企业与产业的关系。
三 结论
从这些论述中,我们看到传统盆景的产业现状是南方盆景产业发展快,种植面积、年产量、产值都在呈逐年递涨趋势。而北方则呈现萎缩趋势,公司资金少、规模小。现在国际市场潜力巨大,我国的盆景目前在国际市场上仍具有明显优势,除日本外,其余国家尚不能与我国竞争。因此,盆景的出口前景非常广阔,尤其在我国加入WTO后,盆景作为我国农业的优势产品正面临着极为难得的发展机遇。从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些问题,比如品牌模式、经营模式、生产模式都有待改进,盆景风格缺乏创新和与时俱进,销售和售后服务落后,宣传和包装力度不够等问题。以后的发展战略是生产基地规模化、分过细化形成产业链条、自主研发创新结合市场的需要和人们新的审美观、扩宽销售渠道。丰富销售方式加强服务,使传统盆景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加强对传统盆景的宣传,让更多地区和层次的认识和接受传统盆景。
参考文献:
[1] 陈友文,仲跻凯.冲出国门的如皋花木盆景.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997(6):6一7
[2] 广州市园林局等.中国盆景艺术研究.北京:城乡建设杂志社,1981
[3] 葛浮桥.岭南盆景产业化开发的意义与对策.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23(4):296一299
[4] 胡乐国.温州盆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5] 李伟钊.广东盆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6] 川刘晨.对发展广西花卉产业的思考.花木盆景,1997(5):4
[7] 彭春生,李淑萍.盆景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8] 王克全.安徽盆景的发展与创新.花卉,2000(3):23
[9] 韦金笙.论盆景经营与商品化生产.中国园林,1994(1):9一n
[10] 魏绪珊,罗震宇.与时俱进,求新求变―中国盆景创新之我见.中国花卉盆景,2002(24):ll
[11] 叶兴绿 邢升清 略谈中国盆景的继承与创新 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 2007( 10)14-15
[12] 彭建 当今中国盆景发展的误区 中国花卉盆景,2006 ,2: 56
关键词:武夷岩茶;营销;现状;发展战略
1.前言
武夷山作为福建最古老的茶区之一,其所出产的武夷岩茶驰名中外,是历史上有名的入贡盛品。所谓的武夷岩茶是指出产于武夷山的乌龙茶的通称,它的品种众多,主要有大红袍、铁罗汉、武夷水仙、水金龟等等,武夷岩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在世界茶叶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影响。但是,在目前国内的茶叶市场中,武夷岩茶的市场前景虽然广阔,但其销售却并不走俏。为此,笔者将通过三姑游憩商业区的武夷岩茶的营销情况进行调查,进而分析武夷岩茶营销市场的发展现状,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2.武夷岩茶营销市场的发展现状
2.1武夷岩茶的销售概况
武夷岩茶的生产在改革开放之后得到快速的发展,茶园面积不断扩大,茶叶产量逐年上升,茶叶产值也随之逐年增长,为茶农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收益。武夷岩茶主要销往福建省、广东省以及东南也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其消费群体主要是中老年。从近几年武夷岩茶的销售情况来看,其销售值并未取得预期,其知名度和销售量远落后于其它名茶。
2.2武夷岩茶的包装情况
在市场营销中,包装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是吸引消费者注意,进而促使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因素。在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注重产品精美的包装所带来的美观和声望等方面的价值。通过对三姑游憩商业区内武夷岩茶的包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如下[1]:
从表1至表4我们可以看出,武夷岩茶的包装材料多以纸质材料为主,造型方面以圆柱居多,其包装袋的色彩则大多数为红棕色。武夷岩茶包装的品质良莠不齐,小茶叶店铺的包装色彩单调,图案单一,材料简陋,而大型的茶叶公司的包装则较为精美且富有时代气息。此外,由于武夷岩茶的外形多为条索状,因而不能像铁观音等其他茶叶那样进行压缩和真空包装,以在保证茶叶品质的同时减小体积便于包装、携带,因而武夷岩茶的包装体积普遍偏大。总的来说,武夷岩茶的包装在体积、材质、图案等方面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才能适应茶叶市场发展的需要,对武夷岩茶的市场销售带来积极影响。
2.3武夷岩茶的营销宣传
武夷岩茶在我国茶叶市场的流通方式为:生产商――茶叶门市店――酒店、茶馆、商场、家庭用户等等。由于武夷岩茶这些年来没有成为茶叶市场的宠儿,使得茶叶经销商对武夷岩茶的营销并不热衷,三姑游憩商业区内直接挂牌专营武夷岩茶的店铺数量很少,而且并没有进行深度炒作以取得更大的利润,大多数的店铺是兼营利润更高、知名度更广的铁观音等其他茶叶,而且三姑游憩商业区内武夷岩茶的价格参差不齐,定价较为混乱,如表5所示:
再加上行销环节落后,都是先生产茶叶再寻找买家等等,这些都导致了武夷岩茶的销售不畅。由于我国茶叶市场的茶叶种类繁多,不乏品质优、口碑好的优质名茶,因而武夷岩茶要想抢占市场,取得较好的销售成绩必须进行一系列的营销宣传,使更多的消费者认识、了解武夷岩茶,进而选择消费武夷岩茶[2]。
3.武夷岩茶营销市场的未来发展策略
3.1 转变营销观念,树立品牌形象。武夷岩茶要想抢占市场,取得较好的销售成绩,就必须转变营销观念,在行销方面下大功夫。我们可以借助武夷山地区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利用“茶博会”之便进行大力宣传,在减少宣传成本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宣传武夷岩茶,实现双赢。同时,武夷岩茶的生产商还应在茶叶质量上下苦功夫,向消费者承诺茶叶保质保量,树立起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消费者对武夷岩茶品牌的认知度、关注度和忠诚度,拓宽武夷岩茶的销售市场。
3.2 加强研发,引入现代技术。应积极引入现代化的栽培技术,提高品质好的春茶的生产比例,为名茶、优茶的生产提供高品质的原材料。积极研发武夷岩茶的包装技术,改变传统包装体积大、不便于携带、包装等缺点,在包装上提高武夷岩茶的品牌形象。积极研发武夷岩茶的新产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别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开发果味茶、保健茶等全新产品,全方位、多层次进行新市场地开拓,实现武夷岩茶生产与销售的同步增长[3]。
3.3 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武夷岩茶在包装、宣传、流通、销售等许多方面存在与其品牌不符的诸多问题,例如:武夷岩茶的质量等级划分不明、定价参差不齐、竞争无序混乱等等,种种这些问题都急需政府采取手段进行宏观调控,规范武夷岩茶市场。
3.4 细分市场,进行精确宣传。武夷岩茶应该实施走出去的发展策略,对武夷岩茶市场进行细分,将其划分为针对长期消费的旧市场以及针对新兴消费的新市场。对于新旧市场的消费群体应进行精确的需求定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宣传。比如,对于旧市场,应着重宣传传统岩茶,注重保证茶叶品质,留住老客户,同时增加新品茶叶以吸引新的客户;对与新市场,则应着重宣传中轻焙火的岩茶,同时搭配火攻味较重的岩茶,不断丰富产品线。总之,针对不同市场的消费者采取针对性的宣传策略,用岩茶的优良品质征服消费者,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赢得青睐。
4. 结语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注重养生,茶叶逐渐成为健康、养生的代表,这对于武夷岩茶市场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机会,武夷岩茶应借此机遇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抢占中国茶叶市场,促进武夷岩茶更好地发展。(作者单位:福建商贸学校)
参考文献:
[1]王晓岚.郭雅玲.武夷岩茶营销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茶叶加工,2007(1)13-16.
如今的国际棉花市场,棉花分析师经常强调棉花价格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这应该与国际棉花市场的分割有密切的关系。从一个角度来看,有太多的棉花,而从另一个角度,棉花供给太少。国际棉花市场分割成两部分,中国和其他国家。问题是中国拥有世界一半的棉花库存,而需求为世界棉花需求的1/3,而其他国家拥有另一半棉花库存,使用2/3的棉花。
【关键词】
棉花;棉花供需;国际棉花
一、引言
棉花作为中国仅次于粮食的重要农作物,其价格波动非常大,2014年中国棉花近期期货价格从19270元/吨开启新篇章,2月19日创每吨20060元的高价位,年底降到最低价为12860元每吨,这一年中价格振幅度达到55%。国际棉花市场动荡同样剧烈,作为国际棉花期货大本营的洲际交易所棉花近期期货价格从年初的84.04美分/磅,4月30日达到最高价格94.14美分一磅,11月19日降到最低价59.11美分/磅,当年价格振幅达到59.26%。与此同时中国棉花的价格也显示出与国际棉花的高度一致性。中国棉花价格的“疯狂”引起专家学者和市场人士的广泛关注(丁建刚等,2010),多数学者认为棉花价格的暴涨暴跌的根源是收到了供需缺口、国内棉农和涉棉企惜售囤积(瞿雪玲,2010),以及出口限制、美元贬值、以及流动性过剩等(马建雷等,2011),本文旨在分析全球棉花产业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棉花大国棉花生产和贸易基本面以及全球棉花供需状况。
二、世界主要棉花生产国及贸易国现状
世界主要棉花生产国是中国,印度,美国,巴基斯坦,巴西,乌兹别克斯坦,澳大利亚。这些国家的总产量占世界棉花总产量的占比约为86%。其中中国是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其次为印度。中国和印度的棉花产量总和约为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中国是最大的棉花生产国,也是最大的净进口国和消费国。中国的棉花期末库存占世界总库存的约为1/2。虽然中国的产量和消费量居于世界第一位,但是单产并非那么高。中国的单产1995/96年为880千克/公顷,排名世界第十名。当年排名第一的以色列单产已达到1770千克/公顷。中国的棉花单产经过10年的种植到2014/2015年单产为1527千克/公顷,排名世界第四,但是仍未达到十年前的以色列的单产量。印度是一个主要的棉花出口国,连续两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出口国,因为较高的最低支持价格(MPS),2008/09年印度棉花价格在国际市场的失去价格优势,进而出口降为450,000吨。2005/06年印度棉花出口量为751,100吨,随后的两年继续增长。(2006/07年度和2007/08年度分别为1,060,000、1,630,000吨)。2008/09年度棉花出口量降到515,000吨。2009/10年出口量增加到1,420,000吨。2011/12年度和2013/14年度出口量突破了2,000,000吨。印度棉花主要出口到保加利亚,巴基斯坦,中国(大陆)以及远东国家。美国全球棉花产业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根据2014/15年的数据美国是第三大棉花生产国(仅次于印度和中国),消费量位于第六位(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巴西之后)。最重要的是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美国是最大的棉花出口国。棉花出口量从2000/01年度的370万吨增长到2005/06年的520万吨。由于主要棉花种植地区种植面积的下降,棉花产量出现大幅下降。另一方面,棉花美国棉花消费量从2000/01年的190万吨持续下降到80万吨。2014/15年度,美国棉花出口量为240万吨,约占世界总出口量的30%。美国棉花的主要进口国是中国。其他出口市场分别为土耳其,墨西哥,印尼,泰国和越南。巴基斯坦是第四大棉花生产国以及消费国(仅次于中国(大陆),印度,美国)。巴基斯坦的棉花产业是该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巴基斯坦的经济对纺织业的依赖性很高。因此棉花是主要的农作物。棉花消费量从2000/01年的190万吨增长到2014/15年度的240万吨。2007/08年度达到历史最高值约为270万吨。2014/15年的产量大约为210万吨。
三、世界棉花供需状况
供求关系决定价格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棉花产业链从农民开始,他们种植棉花并收割籽棉,棉花生产体系在全球范围不尽相同,非洲、亚洲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体系,澳大利亚、巴西和美国属于高度机械化的生产体系。2014/15生产年度,世界棉花产业进入了连续第五个产量超过消费量的年度。世界产量下降100,000吨至2624万吨,虽然消费量增长4%至2442万吨,但是仍有盈余200万吨。自从2010/11生产年度至2014/15,世界棉花总产量累计超过消费量共1426万吨。之前大部分盈余由中国政府部门持有,但是2014/15生产年度,盈余被中国私人部门和其他生产国持有。由于累积盈余,世界棉花期末库存已到达2201万吨,其中中国的期末库存以2255万吨创造了新的记录。在中国继续抛售其储备棉花的情况下,在世界范围内的这种盈余扩张将会给价格带来负面的影响。至2013/14年度,国储棉花的抛售量已达到230万吨。在2014/15年印度跃身成为世界第一棉花生产国家。这是由于印度洋季风的延误,种植季节延长以及与2013/14生产年度相比种植面积扩大1.3%至1180万公顷。因为对新疆之外的棉花种植地区的政府支持的终结,中国棉花种植面积降低8%至420万公顷。2014/15年度中国棉花总产量为644万吨,单产为1527千克棉绒每公顷。在美国,由于充足的雨水,减少了大面积的废弃种植地,棉花种植面积与去年相比增加了945,933公顷(约为31%)。世界棉花消费量2013/14生产年度并没有增长反而下降了12.9万吨(0.5%),2014/15年度世界棉花消费量增长了4%至2442万吨。中国的棉花消费量由2013/14年的753万吨增加至793万吨,是因为国际和国内棉花价格的一同下降和对海外棉花下游商品的需求的增加。2014/15年度印度的消费量达到527万吨,这是需求的第三个连续增长年度。2014/15年度,世界棉花贸易量下降100万吨至786万吨,这主要由于中国棉花进口量下降36%至198万吨。由于棉花在美国和印度的丰收,2014/15年度这两个国家仍然是最大出国。表格2世界棉花供给与需求单位:公顷(面积),1000公吨(重量)来源:InternationalCottonAdvisoryCommitteeWorldCottonDatabase。2014/2015年度,全球75个种植棉花国的棉花总产量为26340000吨,其对全球社会和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约80%的世界棉花产量主要6个国家生产,即2014/2015年度,印度以6804502吨的产量成为领头羊,其次为中国,总产量为6436133吨,依次为美国(3539081吨),巴基斯坦(2103277吨),巴西(1507062吨),乌兹别克斯坦(940000吨)。印度与中国的棉花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27%,其余四个国家的棉花产量总和占世界总产量的27.14%。棉花在我国是大产业,关系国际民生,纺织业是中国的优势产业,中国的纺织业也已经融入全球化市场竞争,在世界棉花产业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保持我国棉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客观上要求充分了解国际棉花产业链,加快国内外棉花市场融为一体,在国际棉花市场上形成很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并且在全球棉花市场上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参考文献
[1]王淑民.近年世界棉花市场态势概论[J].中国棉花,2000,(27):28-31
[2]侯海燕.国际棉花市场:纤维行业的另一挑战[J].中国纤检,2010,(3):72-73
[3]S,Petrowski(德国).全球棉花市场之美国、中国和印度当前发展趋势[J].国际纺织导报,2010,(5):4-9
[4]罗海滨.我国棉花国际贸易对世界棉花价格影响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5]王雪,樊朝杰.中国服装产业出口贸易市场势力研究———以美国市场为例[J]国际经贸探索,2011,(1):24-29
[6]卢锋.我国棉花国际贸易“贱卖贵买”现象研究[J]经济研究,2000,(2)3-9
[7]丁建刚,赵春晖.疯狂的棉花[j].瞭望,2010,(42):12-16
[8]马建雷,韩一军,刘岩.对棉花价格剧烈波动的分析与建议[J].中国棉麻流通,2011,(1):23-26
[9]瞿雪玲.正确认识、判断和对待高棉价[J].农业展望,2010,(11):21-25
一、关于保险经纪人
保险经纪人属于保险中介行为中一种较高层次的服务形式,与保险人、保险公估人构成了保险中介市场的“三大主体”,在整个保险市场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保险经纪人的内涵
根据《保险法》第123条的规定:“保险经纪人是基于投保人的利益,为投保人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提供中介服务,并依法收取佣金的机构。”在我国,保险经纪人主要是公司法人,即保险经纪公司。
2.保险经纪人的特征
与保险人和保险公估人相比,保险经纪人具有以下特征:
(1)保险经纪人代表的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利益,忠实维护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合法利益是保险经纪人的基本要求。而保险人代表的是委托其行为的保险人的利益;保险公估人通常不代表保险合同当事人任何一方的利益,以独立第三方的立场处理保险赔案;三者的法律地位和责任、意义都不相同。
(2)保险经纪人独立从事中介服务,在法律上具有独立性。保险经纪人都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有一定的资金作为保证金,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若因过失导致被保险人利益受损,保险经纪人须依法独立承担责任。所以在展业过程中,对经纪人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性要求更高。保险人是以保险公司的名义从事中介活动,按照保险法的规定,人过失由保险人承担相应责任。
(3)保险经纪人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保险经纪人为客户提供风险评估、风险管理、保险安排、协助索赔及分入分出等全过程服务;而保险人一般只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产品、代为收取保险费。
(4)保险经纪人的收入方式与人不同。一般来说,人销售保险产品,收取保费之后,从保险公司获得手续费;而经纪人在为投保人安排保险后,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佣金,也可以从投保人获取佣金,对于某些大型项目所提供的专业顾问服务,还可以从客户一方获得风险评估、风险查勘等专业顾问费。
二、保险经纪人的作用
保险经纪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五点:
1.维护投保人的利益。保险经纪人可以利用其中介身份、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从业经验帮助投保人作出正确的投保选择,从而避免因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给投保人带来的不利影响,改变投保人的被动地位,维护投保人的利益。
2.降低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保险经纪人不占用保险公司的人员编制和职场费用,只是按照保费的一定比例收取佣金,据统计,财产保险公司的销售成本大约是保费的30%-40%,而支付给经纪人的佣金约在10%-25%之间。此外,保险经纪人分布面广,不受网点及地区的限制。因此,通过保险经纪人开拓市场,保险公司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提高承保效率。
3.提高投保人风险管理水平。保险经纪人通过对风险标的分析,提供风险管理建议,从而改善投保人的风险管理水平,通过定期的访问和咨询,可有效控制承保风险发生的概率与强度。保险经纪人还可根据业务需要,提供金融、法律、财务等多方面的综合咨询服务,将风险管理与保险保障有机地结合到企业及个人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将保险在企业经营和社会生活中的效用提高到更高的层次。
4.有利于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根据法律规定,保险经纪人不是个人,而是法人,其必须按规定缴存营业保证金,必须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保险经纪机构因过错给投保人和被保险人造成损失的,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这使得保险经纪人在从事保险中介业务时,更加注意谨慎和规范操作,从而能有效避免像保险人一样经常出现违规行为,同时有利于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
5.促进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保险经纪人可以利用其专业优势,熟练运用市场分析技术,对保险市场的需求进行调查,对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进行评估,向保险公司反映市场的保障需求,从而有利于保险公司开发新险种、完善保险条款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实现保险市场的有序竞争和健康发展。
图1. 保险经纪人作用示意图
三、我国保险经纪市场的发展现状
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保险经纪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在保险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保险经纪市场的发展现状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两增、两低、两化和两扩张。
1.两增
(1)市场主体快速增长。我国保险经纪业起步晚、成长快,从2000年6月第一批专业保险经纪公司开始建立到2012年底,我国已批准设立的保险经纪公司达到434家,彰显了保险经纪公司从无到有的惊人发展速度。在保险经纪主体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一些全国性的保险经纪公司的分支机构也在快速扩张。这在一定意义上为完善保险市场,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保险经纪公司的质量不高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与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目前我国保险经纪业的发展仍远远滞后于整个保险业的发展。
(2)业务收入迅速增长。全国保险经纪公司实现的业务收入从2000年的0.3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63.68亿元,10年翻了212倍,是保险业中发展最快的子行业之一。但我国保险经纪公司收入规模整体上仍然偏小,年业务收入过亿元的经纪公司不到10家,仅占机构总数的2.3%。同时涉及的业务范围较小,主要集中在企业财产险、大型工程险等项目上。
图2. 全国保险经纪公司2000-2012年业务收入趋势图(亿元)
2.两低
(1)业务规模较低。随着保险经纪公司数量的逐渐增加,保险经纪业的产能得到不断提升。全国保险公司通过保险经纪渠道实现的保费收入从2000年的3.12亿元增长到2012年年底的421.06亿元,年均增长60.13%。虽然通过保险经纪业实现有保险费收入规模与自身相比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其在保险业总体业务规模中的比重仍然微乎其微,全国保险公司通过保险经纪渠道实现的保费收入占当年全国全部保费收入的比例从2000年的0.16%增长到2012年底的2.72%,多年来始终徘徊在2%左右,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60%-80%的比例。
图3 全国通过保险经纪渠道实现的保费收入情况
(2)经营层次较低。我国保险经纪市场由于起步较晚,缺乏富有保险经纪从业经验的人员,同时由于利润压力大,各家保险经纪公司往往把精力都放在抢占市场上,忽略了对专业技术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加之国内保险经纪公司普遍规模小,福利待遇水平低,难以吸引优秀人才,以至国内保险经纪公司一时无力开展带有保险经纪特色的技术水平高、专业性强的业务,更无法提供各种价值增值服务。同时由于部分保险经纪公司的短期行为、信誉度低、服务意识差,售后服务与客户维护跟不上,又进一步降低了保险经纪公司的社会形象,保险经纪公司仍停留在低端的经营层次上。
3.两化
(1)业务经营从两极化逐渐迈向多极化。从我国保险经纪市场集中度的变化趋势来看,可以发现两点:第一,目前市场集中度仍处于较高水平,2007年收入前十名保险经纪公司的营业收入共计10.33亿元,占全部保险经纪公司营业收入的55%,数量只占3%的十家保险经纪公司占据了保险经纪市场的半壁江山,“马太效应”凸现,一些经营较差的公司出现亏损;第二,市场集中度呈现下降趋势。随着市场集中度的下降,多极化竞争格局日益明显,逐渐形成三类保险经纪市场群体:一类是行业资源型保险经纪公司,其特点是主要为某个特定行业提供专门服务,股东业务在业务总量中占主导地位,如英大长安保险经纪公司主要从事其股东国家电网的保险业务、北京联合保险经纪公司主要经营中小学生保险业务、昆仑保险经纪公司主要经营石油化工保险业务、航联保险经纪公司是以航空保险业务为主、北京华信保险经纪公司从事的是以股东的电力保险业务为主等等;第二类是市场型保险经纪公司,其特点是股东业务占比不大,主要靠市场化运作来维持发展,如江泰保险经纪公司和华泰保险经纪公司;第三类是外资保险经纪公司,如中怡保险经纪公司(Aon)、韦莱保险经纪公司(Willis)和达信保险经纪公司(Marsh)等。
图4. 排名前10位的保险经纪公司营业收入占比(%)
(2)业务来源同质化。在保险经纪公司的业务结构中,来自保险公司的保费业务始终占据主导地位。2012年,在所有保险经纪公司的业务中,来自财产险的佣金收入占76.13%,来自人身险的佣金收入占12.58%,而再保险类业务和咨询费收入仅占11.29%。业务同质化导致各家保险经纪公司的业务对象都集中在相同的几个主要险种上,而且大部分经纪业务保费又来源于“股东背景”的业务,保险经纪公司的业务结构过于单一。
图5. 保险经纪公司业务收入来源占比情况
4.两扩张
(1)外资保险经纪公司迅速扩张。占据国际保险市场70%以上份额的三大保险经纪巨头,美国达信保险经纪公司、怡安保险集团公司和英国韦莱保险经纪公司都以合资、控股或独资方式进入我国保险经纪市场。在市场集中度下降、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三家外资公司依然保持着较高的、稳定的市场占有率,市场排名稳居前6名。据业内人士预测,外资保险经纪公司在中国市场的下一步发展计划,很可能是收购、兼并一些国内保险经纪公司,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2)内资保险经纪公司积极寻求上市融资和集团化扩张。2007年10月,参股国内20多家保险中介机构的泛华保险集团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成为中国保险中介走向国际资本市场的首次尝试。目前,一批具有行业领先优势的经纪公司也纷纷准备借助上市探索发展之路都陆续提出了上市计划。与此同时,各大保险经纪公司也加快了兼并与收购步伐,规模化、集团化发展趋势日渐明朗,出现了一批保险经纪集团和覆盖保险、保险经纪和保险公估等多项中介业务的保险中介集团。
保险经纪公司是我国保险市场的重要新生力量,它的诞生对促进我国保险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规范,维护广大投保人的利益,推动国内保险市场与国际保险市场接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崔惠贤.保险中介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何惠珍.保险中介[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3]胡为民.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案例与评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4]万忠国.我国保险经纪行业发展现状研究[J].经济研究,2010:159
[5]郭影.浅析中国保险经纪行业[J].经济研究,2009(2):38-40
【关键词】物流市场 物流商 第三方物流
一、我国物流市场发展现状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全球化开放的背景下,我国社会物流需求出现持续高速增长的局面。社会物流总额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已经达到48万亿元,“十五”时期比“九五”时期增长了近1.4倍,年均增长23%。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6 年物流业占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7.1%,现代物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已处于重要地位。据国家发改委测算,我国物流需求系数2005年已经上升到1:2.64,表明目前我国每单位GDP产出需要2.64个单位的物流总额来支持。从发展的趋势看,社会经济发展对物流的需求不断加速,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现代物流的发展。预计“十一五”期间中国物流行业生产总值年均将增长23%,明显高于GDP的增长速度,物流市场将继续向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及渤海经济圈集中。
与此同时,中国物流业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水平相比还较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费用的结构很不合理。2005年的数据表明,我国物流总费用(包括库存费用、运输费用和管理费用)中管理费用所占比例(13.4%)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美国1999年该比例仅为3.8%)。除在市场、设施装备、制度等方面受到约束外,中国物流业发展尚存在一定盲目性,缺乏系统规划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尤其是对现有路网、传统物流节点等开发和改造力度尚显不足,物流资源未能充分利用,具备很大的改善和增长空间。
物流行业具有典型的网络性,物流企业将从全国物流行业的整体发展和体系完善中获取提高业务量的机遇。
二、我国物流市场竞争态势
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骨干产业和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行业竞争也日趋激烈。主要体现在:首先,一些物流子行业进入门槛较低,造成行业结构混乱。例如货运行业几乎没有门槛,若能找个大公司挂靠,更可成为一级货代。加上各地无照经营的地下货代,使得货代公司数量非常庞大,竞争环境恶劣。其次,我国物流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逐渐加大,国际大型物流公司在中国市场抢滩的步伐将继续加快。例如,2005 年底商务部颁布的《外商投资国际货物运输企业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货运市场完全对外开放。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国外货代巨头将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通过控股收购和网点建设开拓市场。再次,货运价值链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对货主关系的争夺导致航空公司、综合服务商等纷纷介入物流业务的开发,这类由物流业上下游介入的新竞争者通过成本优势、服务创新和提高服务水平,来争取市场份额。
物流业行业结构混乱、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特征,决定了一些物流子行业效益低下的同时,也为优势企业实施行业整合提供了必要性和较多的可能性。这种形势要求在行业内已经具备了一定竞争优势的物流企业在既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生存空间,在业务发展上着眼于增量,并追求相对量的增加,积极采取行动,完善软硬件条件,整合拓展自己的业务网络。
三、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趋势
1、物流市场特别是第三方物流市场机会显著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贸易壁垒不断减少,全球和本地市场管制放开,企业跨区域的业务活动日益频繁。各个行业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运行效率、降低库存,不断改善企业的物流方案,越来越多的企业集中于核心竞争力,将非核心的部分外包,导致了第三方物流市场的繁荣。对第三方物流的服务需求几乎存在所有的行业。以美国为例,各类公司使用第三方物流及服务的比例分别为:电子/高科技87%、化工原料79%、消费品79%、医药/医药产品64%、汽车55%。
2、供需双方的变化使得市场竞争环境发生变化
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完善,物流需求方的追求日益倾向于整个供应链的管理、一站式物流服务、流程的可靠性、附加值的解决方案以及对所有的服务提供简洁的计价方式等方面。而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竞争环境随之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供应商提供各种物流服务,大量新的竞争者进入市场。供需双方的变化使得市场竞争日益集中于:物流成本的控制、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水平、连续的改进能力、对需求改变的灵活应变能力。
市场竞争中,影响物流企业业绩最主要的因素转向:客户关系的质量、业务处理的灵活性、业务功能的适应性、流程和系统的可靠性、服务的连贯性、价值和收费、交付时间的可靠性、经营运作的效率。
3、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变化催生新的商业模式
目前,物流需求方更多地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来平衡物流的成本,需求的驱使导致物流定义正在不断地扩大其内涵到整个供应链,这使得物流商需要将整个供应链的相关人员都连结起来,以最小的成本来为客户服务。正是由于这种变化,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将由目前的以合同为基础的物流转向以供应链管理为基础的物流,即由过去简单的契约式物流向集成式供应链管理发展,如图2所示。
四、带给第三方物流商的启示
第三方物流商的发展必须稳重应对行业发展。物流市场环境、商业模式变化的核心要点在于:(1)客户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一站式的供应链管理服务;(2)第三方物流商未来利润的来源不是资产而是信息;(3)第三方物流商未来关键的能力在于合作,与供应商之间进行整合和合作,协调多项同步经营活动,进行实时信息交流;(4)第三方物流商中的一部分向第四方物流商改进;(5)第四方物流商是供应链的整合者,将本企业与其他辅助的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和技术集中起来进行管理,以此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因此,对市场中的第三方物流商而言,必须关注下列问题。
第一, 第三方物流商需要发展新的方式扩大地域的覆盖面,以应对客户市场覆盖面的扩大和公司的国际化。
第二,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需要重新定义业务组合以满足货主的要求或某些行业特定的要求。
第三,一些物流提供商正在通过联盟或者并购的方式来联系那些与自己互补的服务商以争取更多的客户。
第四,成功的物流商与承运商的关系已超出了某个单纯服务领域。
第五,新兴的第四方物流商与客户建立长久的战略伙伴关系,为客户提供了整体的物流方案,发展成物流商(物流总承包)。
第六,IT技术促进了供应链信息发展的自动化。
【参考文献】
【提要】以人均GDP进行比较,东亚金融市场发展水平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进一步说,东亚银行和股市发展良好,但债券市场存在不足,尤其是金融市场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中介功能存在诸多问题。不过,当地政府和市场为发展本币债券市场所作的努力表明,东亚新兴国家和地区的本币债券市场也会取得长足的发展。
东亚金融市场的全球比较
亚洲开发银行(ADB)新近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尝试解释新兴东亚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市场,并认为其已超出了人们普遍认为的发展水平。这些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中国香港、印尼、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及越南。在报告中,亚行将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作为衡量金融市场发展水平的关联因素。
对于东亚金融市场,人们持有以下认识:与美国、日本等其他经济发达国家与地区相比,亚洲国家在全球金融资产中所占的比例偏低,包括银行资产和企业资产的股市资本化程度;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报告,2004年东亚地区本地货币债券总额仅占全球44万亿美元本币债券总额的3%,而美国、欧盟(15国)和日本则分别占44%、26%和20%;总体而言,东亚新兴经济体的金融系统以银行业为主导,资本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小。
亚行承认这些国家在金融体制方面的发展滞后,但建议东亚国家将金融市场指标与经济发展水平挂钩,以便对此进行更客观的比较。
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是一种通行的方法。亚行选择1995年至1997年(该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2002年至2004年两个时间段,通过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挂钩的方法,将东亚金融市场规模与亚太经合组织、拉美、中东、东欧的其他46个国家进行了比较。
总体上讲,亚行在此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东亚新兴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市场发展水平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泰国和中国发展水平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菲律宾、中国台湾、韩国和新加坡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印尼总体发展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股市发展良好,债券市场存在不足
从行业和市场来比较,东亚金融市场的银行业发展表现最为突出。东亚新兴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发展水平总体上达到或超过世界水平;整个东亚新兴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水平于世界保持同步;新兴东亚国家证券市场发展水平,尤其是近几年的发展水平达到或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新兴东亚国家债券市场、银行业和证券市场的发展水平,仅马来西亚超过了国际标准。近年来,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的债券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平均评分对多数东亚新兴债券市场的评定划分了政府和机构两个债券市场,仍然只有马来西亚机构债券市场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这种通过与人均国民收入挂钩来进行比较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争议性。例如,像中国香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这些人口规模相对较小的经济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往往会很高。用金融市场规模(按金额计算)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金额的比率对金融市场发展水平进行调整,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就会显得偏低。此外,亚行也承认,通过这种比较方法很难了解这些国家和地区金融市场的发展质量。
金融市场的中介功能
亚行并没有对新兴东亚金融市场将本地储蓄有效转化为本地投资的中介能力进行评定。这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交易成本高。总体来看,东亚新兴国家和地区呈现的趋势是企业和家庭的过剩储蓄流到了海外全球金融机构,从那里这些资金被导回东亚地区用于投资,尤其是在基础设施方面的长期投资。因此,东亚国家的企业往往要承担风险溢价(通过国际债券市场)来融资,而实际上他们融到的资金来自东亚国家储户。
依赖性。另一个影响新兴东亚金融体系将储蓄有效地转化为投资渠道能力的原因,是过度依赖本地或国际银行的短期借款。这是加剧亚洲金融危机的一个催化剂。
股票市场。相对于当地债券市场,东亚新兴国家股票市场的发展更完善,特别是在中国。有时可以将这种情况归结于当地特有的“投机”本性。更准确地说,东亚新兴市场更关注于股市的发展,而不是债务市场,这导致新兴市场的股票基金不断扩大。
【关键词】并购市场 现状 趋势
一、近年出台并购政策解读
近年来,中国并购市场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方面,相关政府部门相继推出政策鼓励并购重组,2014年3月24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从行政审批、交易机制等方面进行梳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全面推进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2014年5月9日,国务院了《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发展多层次股票市场,鼓励市场化并购重组,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的作用,拓宽并购融资渠道,破除市场壁垒和行业分割。2014年10月23日,证监会修改并了新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以及《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大幅取消了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行为的审批,体现了“管制政策放松、审批环节简化、定价机制市场化”的特点。2015年8月31日,证监会、财政部、国资委、银监会等四部委联合《关于鼓励上市公司兼并重组、现金分红及回购股份的通知》,提出在并购重组监管中将进一步简政放权,进一步优化市场化定价机制,鼓励支付工具和融资方式创新,并通过多种方式为并购重组提供金融支持。
二、中国并购市场发展现状概述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鼓励、资本市场的鼎力扶持和行业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近几年,我国资本市场运作活跃,大量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特别是市场化的并购重组进行产业整合,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中国并购市场呈现出国内并购、海外并购及外资并购齐头并进的趋势。
大中华区著名创业投资与私募股权研究机构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并购市场再创新高,活跃度与规模量双双突破历史记录。2015年中国并购市场共计完成并购案例2,692起,同比大涨39.6%;披露金额的并购案例总计2,318起,共涉及交易金额1.04万亿元,同比提高44.0%。其中,国内并购案例共完成2,409起,较2014年上涨38.7%,披露金额的2,090起交易共涉及并购金额8,145.72亿元,同比大涨63.7%;海外并购产生222起案例,同比涨幅达46.1%,披露金额的184起案例共涉及金额1,936.99亿元,较上年微降2.8%;外资并购本期完成61起,同比出现52.5%的涨幅,其中披露金额的44起案例涉及金额354.54亿元,同比增长22.0%。
三、中国并购市场行业分析
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从行业来看,IT行业活跃度跃居首位,共完成案例352起,占并购总案例数的13.1%;在并购规模方面,互联网发生多起大额合并案,位居第一,披露金额的235起案例涉及交易额1,455.66亿元,占总并购金额的13.9%。VC/PE相关并购共计1,277起,较2014年上升41.4%,披露金额的1,128起交易共涉及金额5,893.39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39.9%。
在并购所处领域上,中国企业并购逐渐由传统能源及矿业领域拓展至新兴领域,日渐凸显并购交易资金的筹措能力。中国并购市场规模逐渐膨胀、参与机构日益增多、行业范围不断扩张,为并购基金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标的资源和坚实的市场根基。
下表列举了2015年中国并购市场十大最受关注交易。在这十大并购案例中,绝大多数属于新兴产业的并购,如在线旅游、在线婚恋、出行行业等。
表1 2015年中国并购市场十大最受关注交易
资料来源:投中集团报告
四、中国并购市场未来趋势分析
从近几年中国并购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几年将继续持续2015年的上升势头,创造并购市场的新高度。一方面,国家正逐步实施并购重组审核制,从行政审批、交易机制等方面进行梳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全面推进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证监会修改并的新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以及《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也体现了“管制政策放松、审批环节简化、定价机制市场化”的特点。另一方面,2016年产业协同的并购逻辑将进一步演绎深化,注册制落地或促价值投资得到更大重视,基于价值投资和产业整合的并购有望持续升温。经济转型和消费升级将成为并购市场发展的持续动力,跨境并购的热潮仍将延续。
参考文献:
[1]孟祥宇,李响.当前经济环境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必然性和存在问题分析[J].特区经济,2014,(02).
[关键词]技术市场 技术交易 影响因素
[分类号]F273
技术市场是国家技术创新、技术转移及技术成果产业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的商品属性意识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技术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发展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渠道。
1 技术市场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
1.1国外技术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在技术市场交易过程中,实现技术成果转化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它包括了从技术成果的开发到技术商品流通和应用的全过程。在一个国家技术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支持力度往往起着同样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发达国家,政府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支持研发工作,比如相关法律法规的确立;扶持政策等。最明显的就是直接资助大学和国家实验室的研究工作,这些投资大多集中在投资收益较快的基础研发阶段,并且政府充当了研发技术成果的主要购买者,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补偿研发部门的研发成本,激励技术成果的研发。
本文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美、英、日三个国家的技术市场发展现状,并列举典型的技术交易机构,其功能对比如表1所示:
1.1.1美国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就十分重视国内的技术研发活动的开展,经历了几十年的技术开发和转移活动,已经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技术转移体系。目前美国形成以160家非盈利组织、240家技术转移办公室及研究技术应用办公室、500多家民间中介、顾问机构为主干的技术转移机构。
在美国的技术转让市场中,国家设立的科技中介机构数量较少但规模和作用较大。大多数的科技中介机构都是民间设立的非营利综合性的中介机构,业务相当于我国行业协会、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创业服务中心、有形技术市场、人才等多种中介机构职能;只有少量的较专业的非盈利中介机构。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包括国家技术转让中心(NTTC)和联邦实验室技术转让联合体(FLC)等。
美国国家技术转让中心NTTC。1989年由美国航空航天局资助建立,专门为促进联邦实验室和工业界之间技术转移而设立的专职机构,做为美国技术转移及技术成果产业化领域的先驱者,负责向全社会各行业提供技术成果转让咨询服务、网络信息服务、专题培训服务技术交易事项辅导(包括技术授权辅导、技术评估、技术评价等)、技术商业化辅导(包括产品设计辅导、原型试验、生产制造等)以及教育培训等,从而使联邦政府资助的国家实验室、大学和私人研究机构的科研成果迅速推向社会和工业界并尽快成为产品。
美国联邦实验室(FLC)。成立于1974年。目前是依据1986年联邦技术转移法建立的转移模式,其宗旨足:推广促进联邦实验室将研究成果转移到企业界,并满足FLC实验室会员、机构及其技术转移过程中潜在合作伙伴的技术转移支援需求。其主要目的是提供政府技术商业化发展策略与机会。FLC在美国联邦实验室的技术转移体制中主要提供网络整合、咨询服务、顾问咨询以及中介服务功能等。
1.1.2英国 英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工业化国家,通过国际贸易,外国投资及技术合作等方式,转让技术和技术设备,其技术市场的中介机构大多数是跨国性质。英国的技术市场中介机构可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大类,其中,非营利技术中介机构包括政府支持类中介机构和民间的非营利性中介机构。民间非营利中介机构一般注册为慈善机构(Charity)或担保有限责任公司(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如英国科技开发中心(CEST,The Center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tudies),注册为慈善机构,而英国大部分专业学会、协会和联合会等一般注册为担保有限责任公司。营利类技术中介机构就是私营公司,如英国技术集团――BTG(British Technology Group,简称BTG)。
英国科技开发中心(CEST)。英国科技开发中心于1987年注册为慈善机构。主要从事科技中介服务工作,现有会员27个,由政府部门、国际大公司、大学和研究院所等不同类型部门和机构组成。任务是寻找和实现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新商业机会,社会价值和环境责任是其工作的出发点。
它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其一既不附属任何其他机构与组织,也不局限于某一特定行业或学科领域的中立性。其二是,它没有股东,没有知识产权,也不对具体工作收取费用(除收取会员费外)。工作重点是使各类不同科技组织机构建立起联合伙伴形式,寻找和开发新的科技商业机会,使各组织间达成共识,并探讨实现的可能性。
英国技术集团(BTG)。英国技术集团是由1949年建立的国家研究开发公司(NRDC)演化而成。它主要是一个专门以高效风险投资支持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的机构,享有国家授权的保护专利和颁发技术许可证的职能权利;有权对政府投资的研究成果和它认为需要的研究成果提出索要、掌握、处理以及颁发许可证;在国家需要的领域和它认为可能导致用户实际应用的研究领域,可以对有关研究项目给予资金条件支持。
BTG现已成为英国技术发展和技术转移的核心权威机构,在国际上也是知名度很高的技术贸易机构。它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技术的商品化,包括寻找、筛选和获得技术、评估技术成果、进行专利保护、协助进行技术的商业化开发、市场包装、转让技术、监控转让技术进展等。
1.1.3日本 20世纪80年代后,在美国拜杜法的影响下,日本开始重视促进大学研究成果向企业的技术转移。在日本的技术转移体系中,政府、大学以及民间力量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各类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及活动均是在法律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日本的技术转移体系具有依法行事、职责明确的特点。
日本技术交易所主要为技术的购买方和需求方提供信息服务,并建立了技术交易和转让系统。他们的业务活动主要通过会员制方式开展,分为普通会员和资格会员。为了提高与国外公司的技术交易,便于技术交易所向国外企业和机构提供日本技术信息,并同时从海外引进技术需求和销售信息,技术交易所还不定期地举办技术研讨会和商会聚会。广泛完善的信息网络和数据库成为其服务特色,联网数据库中提供了日本及世界各地的技术转让资料,为参与者顺利的交易和转让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1.2国内技术市场的发展现状分析
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中国技术市场,在经过了10多年的艰苦探索后,从2002年起,终于走出
低迷和徘徊的局面,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相对繁荣阶段。
据中国技术市场管理促进中心《全国技术市场统计简报》统计,2007年全国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有220 868项,同比增长7%;成交总金额2 226.51亿元,同比增长22%。平均每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01万元,同比增长15%。2008年全国技术市场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226 343项,成交金额2665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5%和19.7%,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由上年的101万元上升到118万元。成交金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0.89%,较上年增长0.02个百分点(依据国家统计局《关于2007年GDP最终核实结果的公告》和2008年GDP初步核算结果),全国技术交易质量和规模不断提高。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
自2005年以来,随着技术市场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技术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技术交易进一步活跃。虽然2008年我国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但我国技术市场依然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单项技术合同交易规模也越来越大,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逐年递增,技术产权交易额也在持续稳步的上升,从表2中可以看出,2008年平均每份技术合同的成交额是2005年的2倍,成交金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较2005年增加了0.05个百分点。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技术合同交易充分发挥了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技术合同种类从单一的技术开发、转让、咨询和服务,开始地不断向工程设备、技术投融资、企业并购等多样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技术交易的内容不断丰富。
随着中国技术市场的发展和科技产业的进步,科技体制的不断深入,以科学技术的开发、转让、咨询为主要服务内容的科技产权市场逐步在全国各地兴起,沈阳、深圳、上海、北京、山东、四川、武汉、江苏、天津、郑州、海南、福建、吉林、江西等全国很多地区纷纷成立技术产权交易场所,全国产权交易所达200多家,并形成了以地区为划分的长江共同体和黄河共同体等区域性同盟。
具有代表性的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自1998年12月28日成立以来,仅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就创造了上千亿元的成交额。随后,包括北京、广州、深圳、上海、成都等地纷纷成立了技术产权交易机构,技术产权交易正发展成为超越原来技术市场并演化成为类似于国外柜台交易市场(俗称三板市场)的创新资本市场,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技术市场目前承担了大量的技术产权化的推广工作。但是,总体来看,大量的科技成果并未有效的转化。技术市场发展的步履为艰,其原因与科技成果“二次转化”的机制缺陷有关,同时也与地区单一主管部门管辖限制、地方技术交易机构市场主体地位不平等有关。
那么,是哪些因素影响了我国技术市场的发展呢?本文认为,影响技术市场的因素可分为两大类,即环境因素和市场因素。
2 技术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2.1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很多技术是依赖于环境的,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环境可以使一项技术毫无价值。环境因素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因素,如图1所示:
2.1.1政治因素 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这是客观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发展技术市场必须遵循党和国家有关经济、科技方针政策,贯彻政府颁布的各项方针、政策、法令和条例,尤其注意掌握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政策的调整和新的规定。
与技术市场发展相应的法律支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健全的法律体系保障了市场环境和平台的公平性,可以提高技术供应主体和购买者的利润。由于法律规定不到位,造成场外交易屡禁不止,而场外交易由于无法解决交易成本、交易价格、交易信用等问题,对正常金融秩序维护和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造成不利影响。
的政局变化、社会运乱乃至战争等都是重要的政治因素,会对国际技术贸易产生严重影响,不可忽视。
合理的政府激励机制,有利于促进政府有效配置资源,有利于社会福利向最大化增进。尤其是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在国家建设与发展方面有鲜明的代表性。它们经过长期的实践,最终发展成为现在比较完备的市场经济体系。
2.1.2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主要指企业的经济活力,尤其指企业能够投到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上的经济实力。这与一个地区和一个行业或企业的生产发展和经济繁荣有关,也和企业体制改革的顺利开展有关。
2.1.3社会因素
行业竞争。它包括同行业技术研究开发机构的状况:开发能力、技术水平、技术队伍、经营管理水平、提供的技术商品的质量等。
组织结构体系。技术经纪机构、技术评估机构等中介技术贸易机构总体不强,研究开发型技术贸易机构发展缓慢,制约了技术市场向更高层次发展。要使技术市场正常运转,必须使银行、财税、司法、物资、科技、计划和组织人事等管理行为之间都达到最平滑的协调,技术市场的管理应是一个横向联系较强的功能系统,不能指望任何一个单一的部门来完成其管理职能。
技术商品需求者购买行为。购买行为是受一系列相关因素影响的连续行为。一般购买行为经历如下四个阶段:唤起需求一判定选择一购买决策一买后评价。最终的购买行为是由经济的、社会的和心理的因素综合作用于购买者产生的结果。
2.2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市场因素的主要要素是供求规律,它在市场机制中居于主体要素的地位。供求规律是市场机制中的核心。对于技术市场来说,就是技术商品的有效供给和技术市场的需求拉力所形成的供求关系。
我国的技术市场中存在着技术商品的有效供给不足和技术市场的需求拉力不足的问题。我国的科技成果供应机构――各类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受传统科研体制的影响,技术成果的商品化率低、技术商品的“含金量”低,表明技术商品的供给难以满足各类企业的需求。而由于我国企业的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较低,企业消化技术和后续开发能力较弱。企业在购买技术时,自然是寻求技术成熟度高而且相对简单的项目,这最终导致了技术市场的需求拉力不足,对技术商品的购买力较差。
是什么原因使技术市场供需关系出现了偏差,进而影响了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呢?本文引入了一些学者提出的技术供给曲线和技术需求曲线来说明这个问题,如图2所示:
2.2.1技术供给的影响因素 技术供给曲线描述技术供给量与价格的关系,对一特定的技术来说,技术供给曲线表述的是技术供给次数与价格的关系,称之为技术供给次数曲线(见图3);对多个技术或整个技术市场来说,技术供给曲线表述的是技术供给种类与价格的关系,称之为技术供给种类曲线,如图4所示:对于技术供给的影响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专利制度。专利技术市场是技术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专利制度的作用是它能鼓励发明,但它也有缺点,由于它授予发明者对发明的垄断权,所以它可能使技术的扩散速度减慢。但是,从技术供给方面来看,由于它保护技术发明的权益,减少其风险性,所以能增加技术供给,使技术供给次数和种类曲线发生移动。
市场规模和潜力。市场规模和潜力对技术供给的影响很大。技术的有效需求规模和潜力对技术供给的影响是直接的,且往往是技术发明与产业化的最基本出发点。市场规模扩张能直接促使技术供给增加,市场需求潜力可保证技术需求的持续性,都会导致两种曲线发生移动。
2.2.2技术需求的影响因素技术需求有两种:同一技术的需求即对技术需求次数,不同技术的需求即技术需求种类。也就是存在两种技术需求曲线:技术需求次数曲线和技术需求种类曲线(两种曲线与图3、图4类似,文中不再列出)。
影响技术需求的因素有如下三种:
企业管理和研发能力。企业管理和研发能力直接影响对技术的消化、吸收、实现创新和推出新产品的能力,从而影响对技术的需求,导致技术需求次数曲线和技术需求种类曲线移动。
市场进入障碍。市场进入障碍是一个社会中企业自由化的量度,市场进入障碍越大,说明在该社会创办新企业、生产新产品所需要的进入成本越大;市场进入障碍越小,说明在该社会创办新企业、生产新产品所需要的进入成本越小,最终引起两种曲线上下偏移。
技术研发风险。利用技术进行创新,生产新产品,存在种种不确定性,例如产品的不确定性,产品市场的不确定性等,因而也就存在风险,进而影响技术需求,风险大小使技术需求次数曲线和技术需求种类曲线发生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