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言的艺术性范文

语言的艺术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言的艺术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言的艺术性

第1篇:语言的艺术性范文

一、使用口语化的语言表达方式

美国语言学家DAVID COHLER曾把广播语言的实质概括成“为耳朵写话”,这既是对广播语言特色的概括,也是对广播语言的基本要求。广播使用的是听觉语言,听众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既看不见文字的形体,又看不见活动的画面,所以广播的语言必须要口语化。

(一)口语化能使广播语言更加生活化、更亲切,易为听众接受。群众的口头语言直接反映了实际生活,有真情实感,简洁明快,丰富多彩,使人听起来既感自然亲切又通俗易懂。所以广播的语言要少用书面语言,尽量不用文言和半文言。如有书面语言及文言词语,要把它们转换成百姓喜闻乐见的口语,使一般知识水平的受众能听懂、能接受。比如将“桑梓”改为“故乡”,将“司职”改为“担任”,将“其”改为“那个”,将“该”改为“这个”。可以看出,口语化的词汇更生活化、更亲切,也更有利于受众在瞬间领悟其确切的含义,避免因一两个词语造成对整句话理解上的障碍。

(二)广播语言要简洁明快。广播语言应按听觉要求来组织语句,把丰富的内容,集中概括在最有表现力的语句里,干净利落,言简意赅,语句清晰。不要博士卖驴,下笔千言仍未见驴字,因为废话太多,造成信息冗余,影响听众对主要内容的理解。

据资料介绍,播音以四五字到八九字一句最合适,十几二十字以上的句子,口语表达就很吃力了,所以广播语言要多用语法结构简单的短句,尽量少用或力求不用结构复杂的长句、倒装句等句式,力求做到文句利索、活泼有力、易听易记。比如“张莉是一位有着三十多年教龄的、有丰富经验的、多次获得省市优秀教师称号的老教师。”这样长的句子,不仅播音困难,而且听起来也让人前后难以照应。不如改成:“张莉是一位老教师,有着三十多年教龄,经验丰富,多次获得省市优秀教师称号。”句子简短、整齐,效果好多了。

(三)广播的口语化是对口头语言的加工提炼。人们日常说话往往是随意的,无规范的,来不及仔细推敲,因而难免有用词不够准确,语句不够完整,逻辑不够分明,以及过分省略或重复啰嗦等现象。广播语言是来源于生活的规范的标准语,遣词造句既要符合口语习惯,又要像书面语那样讲究语法、修辞和行文结构。所以广播语言必须对口头语言加工提炼,合并不规范、不健康的语言现象,使之准确、通顺、严密、精炼,更加规范和健康,更加有效地传播信息。

二、广播语言力求形象化

广播的语言表达要形象化,不仅让广大听众听到语言的声音,还能看得见形象,摸得着物体,想象出情景,从听觉感受中,能获得视觉感受、触觉感受。这样的广播,群众容易理解和接受,方能爱听留下鲜明印象。

(一)遣词造句新鲜活泼、生动有趣,恰当地采用修辞手法对枯燥生涩或不容易理解和记忆的内容进行加工。比如尽量回避生硬的数字,必须用时,应该以群众较易领会的方式做出补充说明;对于抽象的概念,可以用具体的例子来代替,也可以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说明。比如我国加入世贸的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就曾用一个形象的比喻,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他说,中国加入世贸是取得了进入国际贸易市场的营业执照,而不再是过去无照经营的“小摊小贩”了。这样形象化的语言能使听众在脑子里形成鲜明的印象,并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二)要准确地使用动词,让形象化的语言产生“动感”。要是句子生动,一个重要的要素就是在句中使用有力的动词,这种表达比静态的句子更具吸引力,更能形象地表现事物的特征。如暴雨袭击、台风登陆、汽车拥堵等等,都能引起人的感官反应。

(三)对声音进行形容也是广播语言形象化的一种方式。丰富多彩的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时不有、无时不在。如果我们把自然界的各种声音,通过模拟声音的象声词直接引用到广播语言中来,就能给听众一种形象的立体感受。比如:树绿了,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小河的水哗哗地流淌。显然拟声词的使用使句子更加富有生气。

三、广播语言应具有清晰的感知性

收听广播,是言语感知的活动。所广播的语言要便于听觉的辨析和鉴别,听其声便能解其意,避免造成听觉模糊,音近相混和误听误解,广大听众只有正确地解释语音,才能正确地理解语意。

(一)要避免同音想混。有时同音想混往往造成误听误解,如“注明”——“著名”,“证件”——“证件”等,同音词往往不同义甚至意义相反,如“老王走进了大火炉”,跟“老王走近了大火炉”就是截然不同的意义了。除同音词之外,有些音近的词也容易产生混淆,如“微观”与“围观”,“东京”与“东经”等。要避免发生这些情况,就要尽量避免容易听混的记号,选用语意较确切的双音词代替,或者用上下文语境来限定词的涵义,有时对一些同音词还需做具体的解释,一些不可避免的同音词,要尽可能读出音调上的细微差别,消灭各种歧义。

(二)在广播中,对略语要有选择,有节制地使用。不少简称,用在书面上借助上下文可以看懂,但用在广播语言里,往往让人不知其意。如“招生办公室”简称“招办”,把“医疗保险”简称为“保险”,这一类简称只能为特定的小范围群众所理解,如果它们汇入广播语言,势必造成大多数受众的不解或误解。因此广播中使用简称缩语,更要考虑通用性。不能在社会范围内普遍使用的,广大群众不熟悉的略语应尽量不用或少用。

第2篇:语言的艺术性范文

―、语言准备,注重科学性

数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每个要领都有确切的含义,每个定理都有确定的条件。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务必清楚、准确,符合科学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正确地掌握要领、运用定理,并逐步养成严谨、缜密的思维习惯。否则,可能使学生产生误解,甚至造成错误。

数学教师教学的语言不准确,不符合科学性常见现象有:

用日常用语代替专门术语。如讲分式的约分时,常说:“约去上面和下面的公因式。”这句话容易使学生产生这样的错误:

以省略的方式代替完整的语言,遗漏命题的前提条件。如说“等边对等角,大边对大角,”忽略了“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的条件,导致学生解题时常因此出错。类似的错例还很多,在此就不一一例举了。

数学教学语言准确,符合科学性,是对数学教师的基本要求,作为数学教师首先要在这方面下功夫,特别是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新教师,应注意克服上述几种不良现象。

二、语言精练,提高效率

所谓语言精练,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少说废话”,用最少的词句表达更丰富的内容。有的教师唯恐学生“消化不良”,讲课语言繁琐罗嗦,面面俱到,其实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更不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须知,语言精练并不是单纯地消减语言的数量,而是要提高语言的质量。这就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化难点。如在讲解垂径分弦定理及其逆定理时,教师只需讲清扇形与等腰三角形之间的联系:任何一个扇形都对应着一个等腰三角形,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点是圆心,顶角是扇形的半径。至于垂径分弦定理及其逆定理,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自己去导出。实践证明学生对于这些知识都能较深刻的理解和牢固地掌握。

语言精炼必须服从于教学规律,采用最优教学方法。放心大胆的让学生思考、讨论、猜想、总结,教师的语言只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语言亲切,富有情感

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最能唤起学生的热情,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正如古人讲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讲究知识,还是对待学生,语言都要亲切,富有情感。特别是对待差生,更应做到这一点,以此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应细心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从而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即使错了,也用委婉的话语指出其不足。当然,表扬、激励、鼓舞都必须有的放矢,不失分寸。相反,教师如果对学生的错误过多的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挖苦,那么就会使学生失掉学习数学的信心,由厌恶数学老师到厌恶数学学科,这不能不说是教学的失败。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非常注意这一点,有时他一眼看出学生的计算是错误的,但却还是喜欢以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慈祥的目光和学生一行一行地查看:“你一开头做得很好,你的第一行是对的,第二行也是对的,你做的这个那个。现在关于这行,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回答问题时,用“你答的很好”、“你并不比别人差”、“你也许忘了课前忘了复习,若课前看了,我相信你能够回答的”等、这样做到了多鼓励少指责;多进行正面指导,少板起面孔训人。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有奔头,有积极性,使他们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四、语言生动,确保通俗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高度抽象的数学内容又可以凭借十分生动具体的材料作原型。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尚处在“开放期”,他们纯真、活跃,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口诀、脍炙人口的名言以及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把教学内容讲得生动、通俗,学生就更能深刻的理解知识,如:不等式组x>a且x>b(a>b)的解是x>a。初学者只是死记“同大取大”这一法则,对其实质则似懂非懂。善教者举例说:“教室门框要能让全班同学不低头而通过,那么门框的高度必须一一”学生立即会接着说,“比个头最高的同学还要高”,一点隔膜感也没有。

但不要片刻的追求语言的生动、通俗,出现粗俚的语言,而应该文明、规范、高雅、蕴含着丰富的知识乳汁。

五、语言幽默,增大趣味性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一种俏皮、含蓄、机智的方法,使人感到有趣可笑,意味深长,启迪心智。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的风趣、诙谐、睿智,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如讲有理数的运算,学生往往不注意先确定符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幽默地说:“有理数的运算,先问一问你的得数,有没有姓?若有它是姓‘正’,还是姓‘负’[学生笑声]。”又如,一位教师在讲授了“作已知直线段a、b、c、d的第四比例项”的内容之后,给学生布置了一道已知线段a、b、c的数字很大,求做第四比例项的作业题。讲评课上,一位学生提出问题,他懂得如何做图,却因已知线段数字太大,在那小小的作业本上“画不下”而不知所措。面对这样一个出乎意料的局面,这位教师给了一个“顾左右而言他”的答复,指着悬挂的墙上的中国地图说:“请看,咱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面积达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但却能够把她描绘在这样大的一张纸上!你想这是为什么?”那位学生恍然大悟,会心的笑了,激动地说:“啊,老师,我知道了!”这样抓住问题的要害,利用流畅幽默而风趣的语言答疑总比直接给出标准答案好的多吧!

第3篇:语言的艺术性范文

1.教学语言要严谨简约,精心锤炼

教学语言既要有书面语言的精确,又要有口头语言的通俗,易于被学生所接受。教师要做到自己的教学语言严谨简约,通俗易懂,就必须对教材上的书面语言进行加工、改造,这是一个创造性过程。既要渗透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和需要调整讲授知识的先后,还要把书面语言转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从而使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

如徐长青老师在执教《退中数学》这一课小结中说道“孩子们,你们说的真棒!敢情华罗庚爷爷说的退,并不是真的要你们退出研究,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 换一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他还有后半句,他说退退退,退到事物的最简单,而不丧失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地方,从头再来,在渐进中寻找规律,最终用规律来解决问题。敢情不是要我们退回去,而是要我们换一种方法,换一种思路,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退到事物的起点,从头再来。”徐老师用口语化的语言将“知难而'退'回头看看”这种学习数学的思维方法清晰形象地阐述出来。

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学生。名师们讲课,最大的特点是语言准确、精炼且有魅力,发出的信息十分明确,让学生一听就知道要怎么做。正因为如此他们的课堂才如此精彩。

要精心锤炼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数学教学偶尔出现几句诗情画意的语言,效果更是不同凡响。如数学王子张启华老师在执教《抽对称图形》这课中最后这样小结的"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轴对称图形"的世界。其实,大自然对于对称的创造,还远不止这些,仰望苍天,俯瞰大地,拥有生命的地方,何处没有对称的足迹?看花丛中翩翩的蝴蝶、蜜蜂;那翱翔天际的大雁、白鸽;那横跨天空的彩虹、片片翻飞的落叶,以至于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张绽开的笑脸,你难道没有感受到对称的力量吗?有人说,是因为美,大自然才选择了对称,同学们,如果你们深入地想一想,这当中,仅仅是因为美吗?诗情画意的教学语言让人沉浸在数学美中不能自拔。

2.评价语言要激励启发,富于变化

评价语言是课堂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也是对各个学习环节和内容的一种引导,更是对学生有效学习的一种激励。教师课堂评价语言不能单一,不能老套,左一个“你真棒”,右一个“你很棒”,学生听后肯定感到腻烦。反之,评价语言灵活多样、随机变化、注重创新,学生就想听、爱听、听不厌烦。如鼓励孩子发言时可以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会提问问题的同学就是爱动脑子的同学。”“谁能用你的聪明才智,帮助我解决这个问题。”如学生回答的很出色可以说“你的发言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真谢谢你!”或者“你真聪明,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注意探索新方法、新思路,真了不起。”适时进行肯定;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让我们牢记这句话,在课堂上适时、灵活、有针对性地运用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营造一个个优化的教学氛围,开启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实现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

3.课堂语言要幽默风趣,生动形象

“幽默是智慧的闪现”。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的课堂语言不能单调,应富于变化,寓庄于谐,要能更好地调节课堂的气氛,激起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想听,爱听,百听不厌。如特级教师刘德武老师在执教《有用的搭配练习》这一课时,揭示知识点时就说,“有经验同学都知道屏幕上的字是留不住的要消失的。对不对?但重要的话都要留在黑板上。”短短一句话看似幽默地解释为什么要板书这些内容,但学生的注意力却被吸引了过来,同时也暗示了板书的内容很重要。

又如魏书生老师主张,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力求使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不仅使优秀的学生因成功而发出笑声,也可以使差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受到触动。幽默而富有情趣的语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热情。使课堂充满活力。

4.无声语言要默契配合 恰到好处

第4篇:语言的艺术性范文

    一、渲染情境的煽情语

    作为母语课程的语言素质训练,需要从语言文字入手,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的情感世界,调动学生的语言积累,使之产生自主的情感体验,在情感融入中感受语言的真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一方面,语文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学科,语文积极的思想情感熏陶对育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学生欢乐的情绪,浓烈的感情,能使他们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带来良好的学习效果。反之,消极的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学生一旦对学习活动失去情感,思维、想象、理解、记忆等机能便会受到压抑。

    二、出其不意的新颖语

    导入语所用的材料与教学内容类比点越少、越精,越能吸引人。一位教师在指导作文“招聘会”时,创作了这样一段新颖的导语:“唐僧师徒四人取经归来,师傅开了一家书店;沙僧开了一家矿泉水公司;猪八戒开了个火锅城,专卖素食火锅;孙悟空呢,要在小区里开个超市。”这段话像磁石一样,学生被牢牢吸引住了。教师这才引入正题,“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招聘会,董事长委托我为招聘会负责人。”此时,学生的情绪被点燃,他们带着积极的情绪参与整个学习活动。

    三、动态生成的评价语

    在教学设计中有很多语言无法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模式一成不变地使用,而是要根据课堂实际进程临时增加或删减。特别是评价语,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呈现出复杂性、差异性、多样性,教师即时性的评价语需随机生成,张口就来,或冷静客观,或热情洋溢,或指点精微,或拨正思路。

    1.客观性判断

    现代教学论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这无疑是准确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如果片面地理解和运用也会为此带来弊端,评价应该有一定的价值标准,不能光给出“好”、“很好”、“不太好”之类的评价。

    教学过程是一个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最初的印痕是不易抹去的,有可能是根深蒂固的。因此,首先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这是无需争辩的事实。那么判断是与非,对与错是必不可少的。如肯定学生“动了脑筋”,但也清楚地表明“答案有误”;赞同学生“这个问题答对了一半”,同时指出“另一半还要想一想”。这些着眼于发展和全面的评价,学生所感受到的不仅是客观、公正,更是关注与期望,并由此产生进步的内驱力。

    2.多方面涉及

    学生的学习活动及结果不仅受智力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非智力因素,如情绪、态度、兴趣、动机等影响。新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也从知识转向了学习能力。那么,体现学生情况的数据就很难用数字精确地表示出来,而多用语言加以描述,因此课堂上这样的评价多起来,“你真会读”,“你很会思考”,“这种理解很独特”等。

    四、和谐双向的共鸣语

    新课标提倡学生阅读时重在感受体验,整体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处理好收和放的关系。

第5篇:语言的艺术性范文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将人的素质要提高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度。

倡导人文性,意味着语文教学必须凸显教师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文化和个性的尊重,而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又是体现语文学科人文关怀的重要表现形式,它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效果,对学生个性发展将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学评价语言的成功运用,不仅能够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而且还会增强教学活动的感染力,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

再来看名师们的课,看着他们在方寸讲台前激情挥洒,运筹帷幄。看着平时并不活跃的一群孩子,在名师的课堂上,真像着了什么“魔”,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思维活跃,妙语不断。我不禁深思: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他们的秘诀在哪里?他们的课堂魅力在何处?捧着新课程标准,领悟新课标的精髓,深入细致地解读他们的课堂,于是豁然开朗:且不说他们那精心巧妙的课堂设计,光是精彩的课堂评价语就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些艺术化的评价语深深地打动着孩子们的心灵,产生心与心的交流,从而使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学习的乐园。

一些名师课堂评价语言艺术性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评价语富有激励性

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取激励性的评价,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因此,教师充满激励的评价语言能让学生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在自信中走向成功。

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上《宇宙里有些什么》一课时,有学生提问:“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些恒星系大都有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恒星’,这里的‘万万’是多少?”话音刚落,全班学生都笑了。问问题的学生很后悔,责怪自己怎么问了这么一个蠢的问题,谁不知道,“万万”是“亿”的意思。于老师笑着说:“这个问题不用回答,可能大家都知道了。可是我要问:既然‘万万’是‘亿’,作者为什么不用一个字‘亿’,反而用了两个字‘万万’呢,谁来解释?”教室里安静下来,同学们开始积极思考起来,发表着各自不同的意见。于老师最后总结说:“通过对‘万万’的讨论,我们了解到汉字重叠的修辞作用,它不但读起来响亮,而且增强了表现力。那么,大家想一想,我们今天这个知识是怎样获得的呢?”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将视线集中到刚才反问的学生身上。这个学生如释重负,先前那种羞愧、自责心理一扫而光,仿佛自己一下子又聪明了许多。于老师在这个案例中的行为、诱导,无疑是对学生最大的激励,值得我们好好地学习。

老师发自内心而富有激情的表扬与鼓励,远远比形式上的让学生鼓掌说“嗨、嗨,你真棒!”要来得有实效。当然激励式的评价还应常结合体态语言来给予激励性评价:翘翘大拇指;鼓鼓掌;发自内心的微笑;连连点头。一个鼓励性的点头和赞许的笑容,都会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生动丰富的激励性评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评价语富有准确性

有的教师由于理解上的偏差,认为课堂上如不大张旗鼓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奖励,就是与新的教育理念相违背,于是课堂上出现“好”声一片,不管学生的思考是否到位,也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有可取之处,便盲目地进行表扬与奖励。甚至片面地认为,只要对学生肯定了,表扬了,奖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其实表扬和奖励也应有个“度”,教师应准确把握评价尺度,准确、及时、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准确性是评价语的灵魂。没有“灵魂”,教师的评价语就没有了生命力,无论你说如何生动,如何有吸引力,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定要让学生知道哪是好的,哪是不好的;哪是对的,哪是错的,错在何处。

一位老师上《咏华山》这篇课文,在理解诗句“回首白云低”时,请了一个小朋友上黑板去贴白云。只见这个小朋友胸有成竹,不假思索地把白云贴在山顶上。老师询问下面的小朋友,这样贴对吗?几乎是全班小朋友回答,对!因为在孩子们的眼里,白云总是高高地飘在天上,当然应该贴在山顶上。老师没有简单地否定大家,而是进行了引导:“小朋友,平时我们都是站在平地上看天上的白云,可文中的小诗人是站在哪里看白云呀?”“山顶。”“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到的白云会在哪里呀?再仔细读读这首诗,你就明白了。”在一阵小声的读书和议论声后,原先那位贴错的小朋友兴奋地说:“老师,我知道了!”老师就请他来重贴,这回是真正理解了,他把白云贴在了山腰间。老师就及时给以了表扬。在刚才老师的评价过程,针对性很强,通过引导,提醒学生处在不同地方,看到的东西的位置就不一样,及时帮助学生纠正了错误。

三.评价语富有幽默性

第6篇:语言的艺术性范文

数学教学语言的准确性是指在叙述数学事物时用词应贴切,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不违背数学学科的科学性要求。数学语言是一种科学语言,是表达数学概念、判断、推理、定理的逻辑思维语言,具有准确、严密的突出特点。与富有弹性的文学语言相比,数学语言有一副“铁板的面孔”。它的每个字、词都有确切的含义,不容混淆。“直线和射线”、“坐标与坐标轴”等等,一字或一词之差,就表示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词序颠倒,也会表达两种不同的意思。

二、数学教学语言应口语化,而且应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

数学教材上的书面语言是写在纸上的,在设计的时候,考虑的是学生阅读的习惯,因为可以反复阅读,所以,有时往往使用稍抽象的、较长的、较复杂的句型,本文所指的数学教学语言是相对书面语言而言的。适当运用语言修辞技巧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教学语言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数学教学中,常用的语言修辞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1、比喻和拟人。比喻法就是指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把数学事物或数学过程描绘得更形象更生动,而借助另外的事物来“打比方”。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中学老师沈元是这样向学生介绍二百多年来难倒无数数学家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自然科学中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使学生一下子就了解了数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哥德巴赫猜想"的深奥.拟人法指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拟人的语言修辞手法,根据想象,把数学对象当作人来讲述,以增加数学教学的亲切感和情趣性的一种数学教学方法。

2、引用。引用就是在说明数学事物时,引用古人和名人的诗词、民间谚语甚至歌曲等,使讲解变得具体充分,教学气氛变得更热烈,学生容易接受,也容易记忆。如在计算两直角边为3和4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时,笔者常常会引用“勾三,股四,弦五”这句话,既方便了计算,也使学生为我国古代灿烂的科技而自豪。3、幽默。幽默是语言的调料,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幽他一默,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是,运用语言修辞技巧要适可而止,不能滥用,否则就有可能起反作用,如比喻和引用用得太多,不仅会给学生以卖弄的感觉,而且还有可能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幽默用得太多,那么上课给人的感觉就会象演滑稽小品一样纯粹是在逗乐。

四、教师的语言应饱含感情,而且还应富有节奏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师在三尺讲台上必须全身心地“进入角色”,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融于数学教学之中,以声传情,以情传声。

语言表达还应富有节奏感。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如果四十五分钟都是一个调子,平铺直叙,像流水般地淌,淌,淌,学生也会感到乏味,打不起精神。”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使教学语言具有千种风情:时而平缓如行云流水,时而急促如山雨欲来,时而激昂如万马奔腾,时而戛然而止,“此时无声胜有声”,用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唤起学生心灵的感应,“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第7篇:语言的艺术性范文

平时我们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愿意学习他们喜欢的老师所教授的科目,而抵触学习他们厌恶的老师所教授的学科;学生因获得老师的赞扬而努力学习,因受责备,奚落挫伤了积极性和自尊心而影响学习;学生因与老师的友好合作而增进自身学习的责任感,因与老师的僵化关系而逃避学习。因此,成功的教学总是以融洽的师生情感,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后盾的。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就必须蓄意运筹师生情感交流的方法和途径。首先,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充满激情,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渴求知识的学生的热爱,对所教英语学科知识的热爱,创造一个有情感的学习氛围。其次,要取得师生情感的良好效应,还必须密切注视学生的情绪变化,知他们之所想,释他们之所疑,一切为了学生,尤其是“落后生”,我们不应该歧视他们,而应对他们启发和扶持,使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求知欲望,充分发挥甚至夸张其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教师要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进而激起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英语教学活动进行得生机勃勃。

二、教师要不失时机地使用英语

英语是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尽可能的采取多种表达方式使用英语授课,让课堂充满“英语味”。这样学生会带着对老师的敬佩和对自己的自信投入到交际活动中,从而深深地爱上这门语言。初学阶段,尽量采用直观教具和表演等方法,促使学生直接理解英语。随着学生英语知识的增长和运用英语能力的提高,更应使用英语进行教学。教师所使用的英语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要利用学生已经学的英语来表达或解释新的教学内容,这样也是向学生提供活用英语的的真实教学情景。对于用学过的英语不能解释清楚的教学内容可以适当地利用母语,但不宜过多地进行英汉对比。

三、语言要严谨,简练,富于逻辑性

讲课的艺术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语言的艺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就需精心修炼课堂语言的艺术特色,像一位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后,让回答一对一错的两位同学坐下时,分别用了“Sit down,please.”和“Sit down。”两句口语,一词之差含义不同,恰到好处,反映出该教师课堂语言的精练和准确。此外,课堂教学中语调的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能使语言有声有色,增强感染力;合适的停顿能起到叙述清晰,引起思考的作用;关键词的重读能起到引起注意,促进思考和重点记忆的作用;语言准确无误,不绕圈子,可以以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多的信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发展,教师在使用语言时一定要言简意赅,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提高能力的目的。

四、教师口语要流利,语音语调要地道

一位优秀的英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学生往往会被教师一口流利的英语,纯正的语音语调所吸引而产生羡慕之情,同时一种渴望象老师那样讲一口流利英语的心情便会随之出现,这种羡慕与渴望首先表现在对英语教师的崇拜与欣赏,随之便会转化到对英语学科的喜爱,慢慢的就产生了学英语的兴趣。

五、语言要有幽默感,富于情趣性

课堂教学语言的风趣幽默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反映,是一种对事物高超把握,对知识随心所欲的驾驭,是对教材透彻的认识,它充分体现了教师高度智慧和极高的审美内涵。英语是记忆性较强的学科,教师要善于用幽默的艺术进行教学,消除学生的厌倦情绪,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保持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体讲,语言的幽默感能起到以下作用,(1)他能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趣,激励大脑皮层活动,深化记忆。欢乐的气氛能使学生心情舒畅,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2)它能提高批评效果,让违纪的学生心悦诚服。如果一味的训斥批评,可能会造成学生的逆返心理,对于脾气倔强的学生也许回起到相反的作用乃至影响一节课的教学和该生的学习。但用幽默的语言来处理,其作用和效果就大不一样了。(3)它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思维质量。教师在运用幽默语言时,必伴随其深刻的见解和最新的知识,能促进学生深刻思维,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但幽默语言要与耍贫嘴区别开来。

六、把书面语言运用到批改中。

教师在批改作业和试卷时要注意到他们的作业态度及学习水平的变化,同时给予学生恰如其分的激励语,这些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甚至可以改变学生的一生。如:

No pain,no gain.

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

Self-trust is the first secret of success.

It is never too late to mend.

Whatever you do,do with all your might.

第8篇:语言的艺术性范文

    固步自封只有死路一条,而刻意创新则可能走火入魔。故而在黄格胜心目中,风格创新绝非刻意为之的突兀创新,而是在自觉的探索精神指引下,经过多年思索、尝试,最终厚积薄发的水到渠成的状态。欲卓然自立于天下,在于积理而练识。他“山水线描”语言风格的形成,便是这一理念的典范。在他看来,风格是一个画家成熟的标志,而绘画难就难在风格的创新上。他在《山路弯弯》中谈到:“作品能有古意、已经高雅、有文人气、有现代意味固然好。但这些路子都不太适合我,因为我的出身,我的经历,我的学画过程和师从,我的追求,我对山水画的认识等等,使我形成了目前的风格。我的画首先是人世,而且人间烟火味越浓越好,这些题材是我看得见、摸得着、嗅得到的,越土越好,土得掉渣;越俗越好,俗得到位。”

    一、植根于生活的民间情怀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而对景写生又是画家贴近生活、丰富感受、积累创作素材的最直接的手段。中国画家历来坚持师法造化,并且以独特的方式来领悟大自然。早在唐代即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论断。荆浩面对太行山之奇松,因惊其异,遍而赏之,携笔复就写之,凡数万本,方如其真。一宋人赵昌善画花,在花栏边手中调彩色写之,自号“写生赵昌”。通过写生的形式,作者在与自然山水的对话中,领悟天地的千变万化,挖掘自身的感悟,探询心灵与自然的共鸣。在此基础上主动体现一定的创作意识,使山水画写生变得更自由、更畅意。因惊其异,遍而赏之。明日携笔复就写之,凡数万本,方如其真。

    “黄格胜的创作语言是独特的,是从生活中发现、提炼出来的,是他个人情感的物化,所以有很强烈的个性。他以突出的实景山水写生特色而着名,使得作品获得了鲜明的风格。当今画坛弥补装神弄鬼的黄格胜反而标格突出,这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好处。”黄格胜可以说是当代山水画家中以突出的写生特色而着名的画家之一。他也因为用这种独具特色的写生方式画独具特色的山川,而使自己的作品获得了鲜明的风格特色。因为来自真山水,而桂西桂北的山水、木屋又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不装怪不炫奇的黄格胜的画反而标格突出,独具特色,在当代画坛自成一体。这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好处。画家的环境独特,生活独特,学养独特,体验独特,表达独特,自然就有独特的形式语言和独特的风格。这是自然而然的过程,而不是追求独特乃至装怪装酷,“欲作新诗强说愁”的结果。唐人张彦远把绘画分品,就说,“自然为上品之上”。他说的“自然”,就是上述自然而然、不装巧趣之意,而黄格胜山水线描正是自然而作。

    我们的确可以从当代无数的山水画作品中一眼就认出黄格胜的作品。对黄格胜来说,这也是很自然的事,因为黄格胜只在为传达自己的感情作画,只在为自己喜爱的山水作画,自然造成风格的独特。“我的表现语言也是独特的,因为他们都是我从生活中发现、提炼和锤炼的,是我个人情感的物化,所以有强烈的个性。我组成画面的树、石、舟、桥、房屋、水、云、舞以及笔墨色彩章法韵味都是我特有的,不雷同于任何个人和今人。”

    在黄格胜大量的写生作品中,有不少作品中作为中心主体物象出现的木屋,则更以西南特有的“干阑”式木楼的独特样式,为黄格胜的山水画带来了独特的题材。他那些以木屋为主,辅以古树、石桥、小溪与小径的山水线描,形成了黄格胜对景创作方式的独特风格。这类写生作品取景较为单纯,以木屋为主,辅以他景,因直接对景创作,画法较为单纯统一,略有虚实黑白关系处理,画风质朴、淳厚,是非常优秀的山水线描作品。

    对景创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生,不是素材的收集和技巧的锤炼。把一般锻炼激发,收集素材的方法,升级到一定高度就成了创作。写生创作法的要点在于对象只是给你情思,形态、画面构成样式甚至笔墨等方面的启发,并不是完全照搬对象,而是需要面对对象经过仔细观察、分析、构思取舍后才进行创作。要抓住对象的结构和造型特点,适度夸张地域地貌特色。有时候风光太奇美,画家更容易被其震慑住,束手束脚地模拟大自然的杰作,不甘将对象做主观的理解、归纳、取舍从而升华为艺术的美,结果失却了自身的主体精神。画家对艺术规律的理解和个人的心胸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如图1)

    二、黄格胜山水线描语言形成的三个阶段

    (一)研究生毕业之前的酝酿准备期

    1、自学探索阶段

    黄格胜在考上研究生之前是广西灌阳县电影院的美工,大量的电影广告宣传画锻炼了他扎实的造型基础。这期间他也多次被抽调到区里集中创作学习,创作班里除了黄格胜之外都是当时广西画坛的精英们,黄格胜有机会与这些一流的画家在一起学到了不少全新的观念和技巧。“黄格胜开始与画友一起画素描,经常在市场、路边、桥头画速写,以他对绘画的狂热,无论到哪里他速写本都不离身,因此造型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尽管这时期创作的作品政治成分很高,风格特征是红光亮、高大全。正是这种集中创作方式使得黄格胜这种有着强烈的创作热情和天分的人得到了很好的学习途径,为以后的山水线描语言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研究生阶段

    经过努力拼搏,黄格胜于1980年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广西艺术学院第一届研究生,师从岭南派国画大师黄独峰先生。黄独峰先生不囿于古人,不囿于成法,不囿于师传,热爱写生,踏遍祖国大江南北终得“写生妙手”之美名。有了好的环境、好的老师、好的同学、好的条件、好的机会,黄格胜愈加奋发图强。黄独峰为人耿直,画风淋漓潇洒、豪迈雄健,师法自然,酷爱写生也深深影响了黄格胜。

    两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活,系统地学习了中国画传统,包括中国绘画和导师所传授的岭南画风与张大千的传统笔墨要求,随导师走遍了大江南北寻师问道。大量的写生,拼命的作画,实验中国画材料所提供的可能效果。除了写生作画,开阔眼界和胸怀,画了一大批写生稿,他其余的时间完全用在了看书和作画上。1981年,黄独峰带黄格胜等去山东荷泽牡丹之乡写生,黄格胜是第一次用线描进行写生。“在黄山的写生,应该说黄格胜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山水写生。玉圃同学的北派传统画法,用线勾勒古松及裸露的山石是非常适用。于是黄格胜就以玉圃技法为范,疯狂地用山东皮纸画了一批写生稿。”这一时期黄格胜山水线描还很幼稚,亭子等建筑画得很正,树也是照搬自然画得笔直,石头和其他的景物等没有一套有效的办法来处理。但这一时期大批量的写生稿与对中国各个地方地形地貌的研究为黄格胜山水线描形成提供了基础。

    (二)形成和发展时期

    从1983年开始,黄格胜为了创作《漓江百里图》,二十多次从南宁到桂林,沿着漓江考察作画,写生一千多幅,对着名山峰景点的造型、结构了如指掌,并研读大量的文史资料,以把握漓江的人文足迹和民俗风情。这一时期的山水线描有毛笔的、水墨的、钢笔的,甚至有圆珠笔的。经过精心准备,最终创作了《漓江百里图》。《漓江百里图》以宏大的气势,变换无穷的笔墨,精巧的构思布局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使他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画家,有了代表自己艺术水平的代表作。而《漓江百里图》的问世,使得黄格胜的国画表现内容由花鸟慢慢转向了山水。“我考研前是画人物的,考的却是花鸟画研究生,画了《漓江百里图》以后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山水画家。”

    如果说《漓江百里图》是黄格胜一个学习、创作中国画题材、主题做课题深入研究,把自己学习心得放在创作时间中检验的经过,那么《漓江百里图》就是黄格胜有意识地在写生中寻找自己核心符号,慢慢到成立自己的一些观念的过程。这个过程黄格胜山水线描趋于成熟,画了大量的山水线描,这一时期的山水线描线条漂亮、熟练、流利,于1990年出版了《黄格胜速写集》。速写集里作品主要使用美工笔进行绘画,自由流畅的线条狂放具有节奏,景物的点、线、面与造型结合恰到好处。(如图2)

    (三)逐渐成熟并且不断进行探索的新时期

    1993年至今。这一时期黄格胜的山水线描画风进入了成熟阶段,他从黄宾虹画的线条里体会到它的含义。在这阶段之前,黄格胜的线描线条漂亮流利,但他已经画腻了,就开始进入用短线、颤抖的线和生、拙、涩的线来画。作品里的感觉是线条比较乱,比较笨,比较短,但是“乱”而不乱,“笨”而不笨。题材也由广西本土延伸至本土之外,这一时期作品越来越写实,越来越精到。有桂北少数民族古老、淳朴、多姿多彩、依山傍水那种参差错落变化自然的村落,有漓江两岸、空灵秀美的喀斯特风光,也有中原以北大山大水的雄壮、惊奇险峰。

第9篇:语言的艺术性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教学语言;艺术性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汲取了诸如人本主义教育的理念,教育民主的理念,教育公平的理念,主体性教育的理念,个性发展的理念等,但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数学教师。教学实践表明,如果教师的语言平铺直叙,没有激情,没有跌宕起伏,那只能像一支催眠曲使学生昏昏欲睡,课堂上没有丝毫活力;反之,如果教师的语言像磁铁一样能吸引学生,则学生很快能进入兴奋状态。教学语言是一门独特的艺术,表现在能捕捉最佳的教学时机,达到完美的教育学生的目的和高效的教学质量。因此,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语言中要讲究艺术性。

一、数学教学语言应准确规范,言简意赅

数学语言是一种科学语言,是表达数学概念、判断、推理、定理的逻辑思维语言,具有准确、严密的突出特点。与富有弹性的文学语言相比,数学语言有一副“铁板的面孔”,它的每个字、词都有确切的含义,不容混淆。“直线和射线”、“坐标与坐标轴”等等,一字或一词之差,就表示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词序颠倒,也会表达两种不同的意思,如“全不为零”与“不全为零”、“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等等,所以教师对有关数学定义、定理、公理的叙述一定要准确,不能使学生产生不必要的疑惑和误解。作为教师就必须首先做到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有较为透彻的了解。例如,“对应角相等”与“角对应相等”,“切线”与“切线长”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又如“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这类语言就缺乏准确性,把“线段的中点”讲成“在线段中间的点”也不够准确。

语言的规范首先要语音的规范,即讲课要用普通话,不用方言,更不能说白字。如长方体、正方体特征之一的“棱”,多数同学都习惯把它读成“líng”,标准读音应是“léng”。还有“矩形”的“矩”多数同学都把它读成“jū”,还有的同学把这个字读成“jù”的,它的标准读音应是“jǔ”,还有三角函数中的正弦和余弦的“弦”,有的同学把它读成“xuán”,它的标准读音应是“xián”。其次是不能对数学概念、定义、定理随意误读。

二、数学教学语言应口语化,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初中学生一般是很难听懂抽象的、又长又复杂的句子的,教师如果“照本宣科”的话,就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语言是那么僵硬、难懂,缺乏亲和力,学生听着这种声音很容易“犯困”,所以在数学教学时,教师必须把数学书面语言改造成能让学生明白易懂的口语。在设计教学语言时,一般是用几个较短的、较简单以及较具体的句子来代替一个较长的、较复杂的、较抽象的句子,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几个较小的问题来讲,如初中数学教科书中,对其中一个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是这样叙述的: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这句话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不管是读起来还是理解起来都有一定困难,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常要出错,因此在教学时把它分成“两个角”“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这几段来叙述和理解,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这个定理的含义。因此,在教学时老师的语气还是应柔和一些,语速应慢一些,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教师的语言产生亲切感。

三、优化数学教学过程,注重衔接性语言的设计

(1)各知识点间衔接性语言的设计。在各知识点间设计必要的衔接,不仅使新知成为有源之水、为新知找到生长点,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例如:在通过抽奖游戏等活动后学生理解了可能事件的基础上,教师提问:裁判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哪个队先发球真的公平吗?自然引发学生思考硬币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否相同问题的探讨及操作,从而得出这类可能事件称为等可能事件。在学生理解了等可能事件后,教师提问:我们知道了等可能事件。那么同学们知道如何来求生活中等可能事件的可能性大小呢?实现了从可能事件等可能事件求等可能事件的可能性大小各知识点间的层层推进。其实,衔接性语言的设计中揭示了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使公式的产生显得那样的较松与自然。

(2)新知与例题间衔接性语言的设计。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数学知识的理解、深化与拓展也只有在应用中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新知与例题间的衔接普遍存在,是呆板地“搬出”例题、或毫无感召力地说出:“下面给出新知的应用”,还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衔接性的语言使整堂课,结构环环相扣、严谨有序呢?在等可能事件一课中,为了使学生饶有兴趣,我这样设计:有了公式后,我们就可以用公式来求生活中曾经碰到过的等可能事件的可能性大小。同学们都玩过扑克牌吗?其实在扑克牌中也蕴涵着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

四、发挥板书作用,实现教学语言的直观化

板书是教师配合讲授和练习的需要。一堂数学课,教师就是通过口授和手写等多种媒介来表达思想,启发学生,传授知识的。好的板书其意义在于它是教学内容的精华,开启思路的钥匙,解题格式的楷模,视觉美感的享受。教师精心设计的板书,能使学生产生类比、联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证明题如何写?计算题有什么格式要求?作图应遵循哪几个步骤?诸如此类的问题,只有通过教师板书的示范和讲授时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才能逐步解决。如果学生从课堂上看到的是教师一丝不苟的板书,作业上老师要求的是规范而认真的书写,学生必能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板书井井有条,前后呼应,富于连贯性,作图清晰,直观,不仅使学生易看易董,而且学生会从内心产生一种由衷的敬意,还能创造一种美感,使学生喜欢数学,从而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语言艺术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联,作为数学老师,要讲究教学语言艺术,善于运用语言技巧,课堂上的语言要形象具体,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幽默诙谐,富有感染力,启发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