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规模经济范文

企业规模经济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规模经济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规模经济

第1篇:企业规模经济范文

借鉴国内外企业发展的经验,可以探寻中国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重要途径和措施。

一、扩大经营和生产规模

规模经济的存在驱使企业不断扩大规模,企业追求规模化将推动某个行业乃至整个工业集中度的提高。企业要达到规模经济的形式有几下几种:

1.多样化、一体化、差别化经营

国外大型企业大多采用多样化经营方式,这是在竞争环境下广泛获得盈利及分散风险实现规模经济的重要手段。企业集团经营的业务有的互有联系,有的则毫不相关。企业生产经营多种产品,每种产品的生产都力求达到最佳规模。企业进行多样化的大规模生产经营,可以提高综合利用资源和信息的水平,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组合生产中获得规模经济利益。但是,企业的多样化发展须防范资源过于分散、运作费用过大、产业选择误导、人才难以支撑、时机选择难以把握等弊端。

上下游一体化是实现规模经济的另外一种重要方式,企业不断向生产的前向阶段和后向阶段扩展,把依次对产品加工的各个工厂联合在企业内,实现产品纵向生产一体化,可大大降低成本、节约开支,获得统一的质量管理的经济效益。

产品差别化也是企业规模经济的一种方式。产品差别化是企业根据某些消费者的特别偏好而产生的与其它企业产品有不完全替代关系的产品。企业推进产品差别化策略,如改进质量、提高技术、改变外包装,其结果是企业最大限度地占领各个可能的市场,从而有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张和市场份额的提高。

2.水平扩展、集中化生产

目前,国际上的大型跨国公司为了降低经营风险,实现规模经济,基本上都采用扩大经营。一些企业采用水平扩展的方式而实现规模经济,通过单品种大规模生产,有利于迅速提高企业在这一生产领域的技术水平,提高商标信誉,同时,企业产品占有率达到较高水平,有助于稳定企业市场地位,获得价格竞争优势。

除了采取单套装置能力增大的方式外,还有许多企业将几套装置建在一个厂区,或者多个企业在一个地区集中形成

“城市化经济”。这种方式能够更为有效地利用原材料,节约运输费用,促使下游产品也达到规模经济的规模。

3.提高开工率

企业为了实现规模经济还应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装置提高开工率。国外一些成功的企业开工率几乎都在90%以上,如埃克森近年炼厂的开工率达89%,壳牌和BP冶炼厂的开工率更达到了96%,个别年份甚至超过了98%。

4.关停并转低效益企业

关停并转低效企业是实现规模经济、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步骤,会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明显改善。我国近些年对生产技术水平较低、与大型企业争资源、争市场的“五小”企业采取关停的措施,对于我国企业规模经济的实现某种程度上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改善产业组织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实现规模经济的重要手段。在世界范围内,大企业集团都实行股份制,组成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份有限公司的规范开展经营活动。集团公司直接控股、集团公司间相互掺股、持股,构成了一个上下纵横、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经济联合体。

资本经营是实现规模经济的重要途径。通过资产重组把具有生产技术经济联系的各个独立的法人单位,以资产联结和契约合同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大规模、多种形式、多层次结构的企业法人联合的组织形态即企业集团是实现规模经济较为合适的产业组织形式。

市场经济越发达,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间的兼并就越频繁,规模就越大。大规模兼并、联合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合理组合,从而产生互补、协同效应。未来工业企业的特点是:公司数量更少、规模更大,公司进一步实现全球化经营和上下游一体化经营,成本进一步降低,优势领域更集中和更加依靠技术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一些经济实力比较强的企业相继探索适应发展需要的组织形式和企业联合形式以实现规模经济。但是我国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仍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产业集中度低,企业生产规模偏小,许多企业达不到合理的经济规模,普遍未能采取大规模、大批量的生产方式。资金和技术投入分散,企业“小而全”、

“大而全”,专业化水平低,尚未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

第2篇:企业规模经济范文

关键词:湘南地区;信息技术;企业;规模经济

一、在生产管理中应用

主要是进行生产观念、生产计划、流程控制和生产决策过程的创新。湘南地区企业使用适合自身条件的生产管理系统,使企业在组织生产活动时,能够科学合理地投入各种资源,通过生产管理系统,可对企业生产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并可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完善,使之更适合自身需要,能够适时适地投入适量生产力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生产。这其中涉及到信息技术的许多方面,如遥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智能化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等,并通过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特别是信息系统技术和互联技术,使得企业进行生产计划、产品开发、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及营销等一系列活动构成一个完整有机系统,使企业生产与经营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加紧密,并互相渗透,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从而使企业管理更加有效,能够更加灵活地适应环境变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企业的生产速度,而且通过信息系统提高了整个生产作业系统的工作效率、效能,包括提高速度、降低成本、提高准确度、提高质量、提高服务水平、辅助决策等,以此形成产品、服务的竞争优势,这对企业规模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二、在营销管理中应用

湘南地区企业借助于信息技术进行营销管理,突破以往的营销理念、方式和规模,有效提高了企业市场营销信息处理速度和决策能力,使企业营销管理更加有效,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库存,提高交易速度、规模和效益。

在营销手段上,扩展企业传统的营销手段,通过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使企业、厂商、客户、其他相关部门等之间的业务往来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实现,方便地传递各种规格的文件,交换所需的营销的信息;使用电子订货系统使企业方便地获得订货信息;通过互联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企业可动态地获悉各地市场、各分销处、各个客户及各类产品的销售、存货、回款等情况,及时对企业营销策略进行调整;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广告宣传,接受订货等,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要求的商品和服务,并且可以采用调查抽奖法、注册中奖法、会员优惠法等激励措施,使访问者能及时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使访问者访问的次数、频率提高,对被访问的公司的忠诚度也随之增强。

企业的营销管理,在内部使用基于内联网的营销管理系统,包括库存管理系统、销售系统等。在外部,主要是应用基于外联网的营销措施,一般有:设立网站,进行信息交流;在网站上开设有关售后服务、技术指南、问题解答等咨询服务;进行网络贸易管理,让客户可以在网上订货、设计产品、支付等。对于企业客户,建立客户信息资料库和销售产品信息资料库,并同时应用于以上各信息系统中,便于客户管理与跟踪、市场客户定位和个性化客户服务。

三、在财务管理中应用

在信息经济时代,基于互联网的财务管理信息系受到湘南地区企业的欢迎。现在,许多企业主管、经理们在企业外面工作活动时,要用到企业内部的许多适时的财务信息,就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只需通过互联网,便可达到与在企业内部开会一样的效果,商讨、获取相关资料信息。企业内部还将有关财务信息输入电子公告板,即时传达到各分公司,各分公司也一样能从公告板上获取所需的其他部门的信息,了解每日各地分公司的营业状况与供货状况,完成订货与财务清算,为企业的重要决策提供依据。

四、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

为了管理复杂环境下多样的、重要的人力资源,湘南地区企业广泛应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帮助管理者解决人力资源问题,为高层管理者提供战略计划信息和决策依据。

在开发应用这些系统时,一般先建立职员信息资料库,并将它与其他信息系统进行集成,更能促进系统有效地运行,如工资系统、业绩系统等,充分调动职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人力资源管理从传统的从属地位、事务性静态管理转变到战略性、前台式、动态的管理。如,企业内部的人事流动、晋升、培养等,可从信息资料库中对职员的教育程度、培训情况、工作表现、专业技能等进行分析,从而发现潜在的合适人选,减少“大材小用”,“小材大用”的情况出现,以便进一步培养发展,使企业人才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企业员工的招收,可利用网络远距离获取相关信息并加以分析、评价和反馈,再进行录用、培养、考核、分配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虚拟企业和虚拟组织将不断出现,员工甚至可通过互联网在家办公,完成工作任务,一个员工也可同时为几家企业工作,届时,互联的人才资源信息系统的应用将会更有利于湘南地区企业人力资源配置。

五、在组织结构优化中应用

传统管理组织结构是金字塔型,存在组织层次过多、信息的渠道过长、反应迟缓、各职能部门相互隔离、各级之间的信息常常扭曲、失真等弊端。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则使湘南地区企业的管理层次较少,以网络型的扁平化组织结构代替多层次的垂直型组织结构,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工作效率,加强了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提高了企业的决策速度和整体的反应灵敏度,从而使企业能够迅速抓住市场机会。这些应用,都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录入等。通过信息系统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加工,得出新的有用信息,为企业管理实践服务;将信息直接通过计算机程序,生成可以在网络中方便查询与检索的数据库文件,方便信息的传输和再利用等。这个阶段应用,主要是要通过信息系统的应用、创新来带动企业管理的创新、优化,力求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实时、准确、共享和互动的信息,来明确和优化企业的各项管理流程,达到降低业务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收益的目标。

六、在战略管理中应用

面对变化莫测、激烈竞争的市场,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着湘南地区企业战略的制定、规划、实施、评价和修正等。

一是信息技术使企业快速方便地获取外部环境信息,及时分析企业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实现战略调整与转移。运用信息技术使企业对其所处的产业环境、行业吸引力、盈利水平做出快速、准确的分析,从而及时地调整经营战略,有力地采取紧缩战略、稳定战略或发展战略等,及时地投身于优势产业中去。二是信息技术使企业发现内部优势与弱势,培育企业核心能力。企业的竞争优势的根源在于组织内部,只有良好的内部运转管理,才能使企业具备竞争优势。

七、在企业文化中应用

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湘南地区企业文化的内容及其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代企业文化强调:协同与创新、共享与利用、竞争与联合并存。在传统企业中,这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而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将赋予个体更大的权力和空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主要是资源互动关系,组织将不再会冻结个性,而是将激发人的潜能。另外,虚拟企业的出现,使各个独立的企业组成网络联盟,使企业能运用自身最强的优势和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种通过联盟、合作来形成竞争优势的新观念打破了传统“有你无我,势不两立”的竞争观念,减少了企业内耗,充分利用各种可用资源。

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将本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及员工的优秀事迹、优良传统和作风,通过文字条例信息在企业中显性化,以便将企业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融为一体,形成特有的企业文化,并利用企业信息网络进行有意识地倡导、宣传和发扬,使这种管理理念根植于企业全体员工中,贯彻到实际行动上,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培养员工积极向上、勇于开拓的企业精神。

八、在企业管理方法中应用

信息技术发展使湘南地区企业管理涌现出许多新的管理方法。如在企业经营预测、决策方面有:回归分析法、运筹分析法、决策树法、投入产出法、德尔菲法、时间序列分析法等;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X理论、Y理论、X+Y理论、Z理论等;在生产管理方面有: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智能化控制系统、柔性制造系统、虚拟开发制造系统、资源计划系统等;在质量管理方面有:IS09000系列质量体系认证、全面质量管理、零缺陷管理等;在设备管理方面有:设备更新选择、全员设备管理、动态规划、故障分析法等;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有:投资成本效益分析、量本利分析、现值分析、投资回报分析、投资风险分析、投资组合分析等。这些管理方法的产生、应用与现代管理信息技术息息相关,它们与数据处理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计算机模拟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等相结合,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了更大作用。

九、在企业集成化管理中应用

当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达到了较高水平时,企业需要集成化管理。同时,还要通过互联网使众多的企业能进行结盟、交易和业务协同,充分利用互联网提供的信息共享和实时交互,完成协同式的商业运作,减少中间过程。为了实现企业集成化管理,企业规范了内部基础管理,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实现了基本管理流程。整个大系统下的子系统的信息交流灵活、互为共享,同时又互为制约。

企业在集成管理内部资源的同时,还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对客户、市场、供应商、同行进行跟踪、联系甚至是联盟,以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反应灵敏度,从而获得领先的地位和竞争优势。实现企业间的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

结语:正是信息技术在湘南地区企业的深入化应用,促使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强化企业的合纵连横,企业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效益逐步提升,产业协同与创新得到落实,整个湘南地区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企业规模经济范文

摘要:长期以来,企业数量与规模一直是产业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研究内容。笔者利用中国31个省级区域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探讨了企业数量、规模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企业数量的增长对区域产出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呈现时序递增趋势。研究还发现,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企业数量对经济的影响存在差异,越是发达地区,企业数量对产出的弹性越强,即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越应当重视企业与产业的培育,而不是片面强调“做大做强”。本研究还为理解地方政府与国家产业主管部门在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上的冲突提供了区域经济增长角度的解释。

关键词:工业企业;数量;规模;区域经济

一、引言

从亚当・斯密开始,分工、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就是经济学与管理学重要的研究内容。劳动力、资本是最重要的投入,通常情况下,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与劳动力、资本的投入量和增长速度正相关,而且根据新增长理论与新贸易理论,存在投入的规模报酬递增效应(Fujita,Krugman and Venables,1999)。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较大的企业数量常伴随着较大的经济总量。但企业数量的增长同时也意味着平均意义下企业规模的下降,导致规模经济的损失。通常管理学研究企业规模的目的在于探讨不同生命周期(发展阶段)企业规模对其市场竞争力与经营绩效的影响。经济学中对企业规模与数量的研究主要归属于产业经济学。与管理学主要从企业角度进行研究不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产业整体,关注产业结构、产业竞争力、产业经营绩效与发展阶段(钱德勒,1999)。管理学与产业经济学的研究结论在企业经营决策与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区域层面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企业数量,最早可以追溯到马歇尔对企业空间集聚效应的研究。以后产业集聚的研究得到较多的关注,成为区域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但区域经济学很少关注企业规模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从企业与产业层面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否同样适用于区域层面?举例说,是将有限的资源投入现有企业“做大做强”更重要呢,还是推动企业数量的增长对区域经济更重要?根据管理学的研究,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数量与规模的重要性是不同的。投入期与成长期的企业需要重视量的扩张;对进入成熟期与衰退期的企业,深入挖掘其规模经济效应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与盈利水平(黄修权、顾银宽,2004)。那么,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企业数量与企业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如果差异确实存在,是否有规律、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否有相关性、又是通过什么机制影响区域经济的?以上就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文章结构如下:在提出问题后,第二部分介绍了研究模型与研究方法;第三部分是数据的来源与处理;第四部分将全国作为一个区域,分析企业数量、规模对经济的影响;第五部分对全国31个省级单位企业数量、规模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之所以分省进行研究,主要出于两个考虑:一是汇总数据可能会损失个体信息;二是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别较大,面板数据的分析可能揭示出企业数量、规模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最后一部分是本文的研究结论。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第4篇:企业规模经济范文

摘 要 本文应用马克斯和斯尔博斯曲线和中国汽车产业2008年、2009年的数据研究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状况,发现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不佳,绝大部分企业未达到最小规模经济;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正在改观;生产分散、市场分割、零部件产业发展滞后、市场需求不足是规模经济不佳的主要原因。最后,本文提出了可行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规模经济 马克斯和斯尔博斯曲线 集中度

2009年国产汽车产销突破1300万辆,同比增长创历年最高,乘用车产销首次超过1000万辆,商用车总体呈良好表现。2009年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国。汽车工业是一致认为的最为典型的规模经济的行业,汽车业的生产规模和长期平均成本呈很强的相关性。那么,我国产销规模迅速扩大成的同时,汽车工业规模经济状况如何呢?

一、文献综述

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对其它产业具有强力的带动作用,其规模经济实现情况受到了国内外学者共同的关注和研究。

19世纪60年代时,马克斯和斯尔博斯在他们所著的《汽车工业》一书中,结合当时英国企业状况,提出了“马克斯和斯尔博斯”曲线,来描述汽车产业中的规模经济产生过程:汽车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一条变形了的U型线,开始时随着生产量的增加,成本会急剧下降,但下降的幅度渐小,到达最低点(最优经济规模)后,会经历一段产量增加但成本不变的时期,再随着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会带来成本缓慢上升,即规模不经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对于汽车工厂最低经济规模(即MES),排气量为1-2升的单系列生产轿车制造厂为25-30万辆,中型货车制造厂为6-8万辆,轻型货车总装厂为10-12万辆。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1990年测算出轿车的MES为年产30万辆。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生产技术,要素配置等因素的变化,这些测算的MES已经不符合现有的情况了,现在的MES应该大于这一标准。

杨志明(2006)认为我国汽车企业处于长期成本递减的阶段,即马克斯―斯尔伯斯线的 f(x)段;邹田(2007)分析了中国汽车行业的市场结构的状况,认为汽车工业中小企业众多、达不到规模经济,主导企业“大而全”、国际竞争力不强;何元贵、张捷(2009)采用多重回归分析法对影响中国汽车生产企业规模经济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中国汽车企业最优规模经济较小是因为受制于比较低的研发投入以及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二、2008年、2009年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

(一)2008年汽车产业绝大部分行业未达到最小规模经济,没有企业达到最优规模经济

如表1所示,2008年中国产量最大的十大汽车企业产量,排在前三名的分别是上汽172.2万量,一汽150.4万量,东风132.1万量,而后七名的都不足100万量,吉利和哈飞只有二十多万量。2008年中国的汽车生产企业有130多少家,后120名则分享了其它的156.8万量,平均每家不足1.5万量。

从2008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有三家企业产量超过100万量,即达到最小规模经济(EMS),其它企业均在100万量以下,未达到最小规模经济;没有一个企业达到200万量,即最优规模点。同时,中国汽车企业的产量相差比较大,上汽产量几乎是吉利的8倍,超过了后120名企业产量之和。2008年中国汽车工业规模经济状况不佳,大部分企业没有达到最小规模经济。

(二)2009年中国汽车行业大部分行业仍未达到规模经济,但比2008年有很大的改观

和2008年相比,产量排在前七名的企业仍是上汽、一汽、东风、长安等七大企业,第十名仍是吉利,第八、九名分别由2008年的金杯、哈飞变成2009年的比亚迪、华晨。同时,前十名的产量相比2008年均提高,上汽提高近100万量达到270.55万量,一汽提高近50万量达到194.46成量,而比亚迪提高幅度相对较小只有10万量左右。十名之后的企业则分享了190.03万量。

2009年中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产量大幅度提高。从数量上看,有五大企业产量超过100万量,达到最小经济规模板;一个企业超过200万量,达到270万量,达到最优经济规模,三个企业产量接近200万量。其它企业产量都比100万量低,没有达到最优规模经济。同时,不同企业产量上的差距拉得更大。

总体上看,相对于2008年,2009&年中国汽车行业规模经济状况有所改观,仍处于较低水平,大部分企业没有达到最小规模经济。

(三)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的整体特点

从整体上看,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不佳。中国汽车总产量大,企业数量多,单个企业数量产量相对较少,同时不同企业产量相差很大,除了为数不多的几个企业能够达到最小经济规模外,大部分企业产量低于最小规模经济。但是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正在改观,企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达到最小经济规模入最优经济规模的企业数量正在增加。

三、影响中国汽车行业规模经济的主要因素

(一)行业集中度较高与生产分散并存

2008年的集中度 =0.58,2009年的集中度 =0.61,根据贝恩的分类应属于寡占Ⅲ型,集中度相对较高。但是中国汽车市场结构呈现出极端现象,即产量最大的少数企业产量占市场份额比较大,市场比较集中,而产量较小的大多数企业产量则极为分散,这是影响中国汽车产业整体规模经济的重要原因。

(二)地区割据使竞争不充分,资源分散

据统计,我国的25个省市都有自己的汽车产业。因为汽车产业与其他产业关联性很强,产业链长,对地方经济带动作用很大,很多地方政府都把汽车产业做完其支柱产业。同时,实行地方保护,鼓励本地汽车企业的销售,限制外地汽车品牌进入本地市场。

地方政府的不合理干预对汽车产业造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构建了市场进入壁垒,造成了市场的地区性壁垒,市场过于分散;二是降低了产业进入壁垒,地方政府积极扶持地方企业进入汽车工业,致使汽车产业有产能过剩的风险,同时生产能力低、产能落后的企业数量增加;三是,不利于汽车工业的地区积聚,汽车工业在空间上过于分散,不利于形成积聚效应和外部规模经济;四是不利于汽车工业的横向调整,地方保护主义增加了并购、重组的难度。

(三)相关零部件产业发展滞后

中国汽车工业零部件投资仍显不足,投资比重占不到整个汽车工业的30%。地方、部门零部件工业自成体系,投资分散重复,没有形成按专业分工、分层次、合理配套的产业结构,难以体现规模效益。很多零部件企业面对的是本地的汽车生产商,没有将自己定位在面向全行业甚至国际市场的大汽车零部件生产集团。所以大规模生产的企业数量很少,很容易出现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生产,带来的结果是生产批量小,技术及装备落后,产品质量差,生产成本高,不利于汽车企业建立完整的上下游的生产链。

(四)市场需求不足

市场需求实现规模经济重要影响因素,如果最优生产规模对应的产量大于现有的市场需求,此时为规模经济而扩大生产显然是不理智的。各个企业应该致力于扩大市场需求,使自身面对的需求与最优产量尽量匹配。企业可以通过大力发展国际贸易,增加汽车出口,来弥补国内市场的需求不足。同时也要开发国内市场,及时升级换代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性需求,降低生产成本与销售价格,使更多的消费者能够负担购置车辆的费用。政府在这一方面,也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如调整汽车购置税等来刺激市场对车的需求。

四、改善我国汽车规模经济状况的建议

(一)汽车产业的发展要一个总体上的空间规划,形成积聚效应

国家政策多向有条件、有优势的地方倾斜,构筑进入壁垒控制没有优势的地方盲目上项目,促成地区积聚,形成中国的汽车产业区,形成外部规模经济,充分发挥积聚效应。

(二)通过兼并重组、战略联合提高汽车工业竞争力

中国汽车工业目前呈现出总产量大、企业个数多、单个企业产量小、经济效益低等特点,不利于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的发挥。因此,需要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提高市场的集中度和生产的集中度。通过企业的并购与战略联合实现市场的集中和生产的集中是很好的途径。并购能够优胜劣汰,实现汽车产业的战略重组。通过破产兼并淘汰一批劣势企业,以加快汽车产业的市场结构调整步伐,提高整个产业的规模效益和竞争实力。

一方面,应当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减少政府对于并购的行政干预,尤其是地方政府构筑的退出避垒以及政府行政主导的并购行为。另一方面,完善市场机制和法律条件,促进合理并购,抑制不正当并购,通过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规律,使更多的社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从而提高其规模,但也为有发展前途的小企业留下生存空间。

(三)有效地利用合资、合作机会,全面提升自身实力

在与外国汽车企业进行合资合作的时候,要从产品生产、技术、管理、企业文化、营销理念、维修服务全方位发展完善自己,充分抓住有利机会进行全面的改革和整合。

(四)规范地方政府在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消除地区性市场分割

要规范地方政府的作用,让地方政府为汽车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条件,而不是直接干预企业的进入、退出以及市场的划分。

(五)充分发掘农村市场的潜力,扩大产销规模

一方面,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对汽车需求提高;另一方面,家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了对汽车的需求;再则,国家积极鼓励汽车下乡。因此,农村市场非常有潜力,是中国汽车市场的一个重要的增长点。中国国产汽车相对于外国汽车来说在农村市场更有优势:首先是价格优势,价格和质量仍然是影响农民购车选择的最重要原因;其次是更熟悉农村市场;再次是渠道优势,许多中国汽车厂商一定程度上拥有农村市渠道。汽车产业要充分把握农村市场,提高农村市场占有率,从而为提高产销量、形成规模经济找到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邹田.中国汽车行业市场结构分析及启示.时代经贸(下旬刊).2007(8).

[2]杨志明,钱世超.国内外汽车企业规模经济的比较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S2).

[3]何元贵,张捷,陈健.影响中国汽车企业规模经济因素的实证分析.工业技术经济.2009(4).

第5篇:企业规模经济范文

笔者当年服务海尔集团时,对“速度冲击规模”有刻骨铭心的体会。众所周知,海尔诞生的时候,就是一家破败的冰箱工厂,家底几乎是一穷二白。当时,洋家电已经是群雄环伺,海尔一出生面对的就是这些实力强大的、国际级的家电大鳄。海尔之所以能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在强势洋品牌的夹缝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的标杆企业,“速度冲击规模”的竞争法则功不可没。

在2002年举行的一次互动培训课程中,面对70多位中高层经理,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提出了一个很像“脑筋急转弯”的问题“你们说,如何让石头在水上飘起来?” “把石头掏空!”有人喊,张瑞敏摇头。“把石头放在木板上!”张瑞敏说:“没有木板!“做一块假石头!”大家哄堂大笑。张瑞敏说:“石头是真的。”此时,海尔集团一位副总裁顿悟:“是速度!” 张瑞敏斩钉截铁地说:“正确!”他接着说:“《孙子兵法》上有这样一句话:‘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速度能使沉甸甸的石头飘起来。何况是大石头,我们经常看到洪水来临时,水面上甚至飘着几顿重的汽车。

海尔对“速度”的执著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贴满海尔工厂、办公室各个角落的是海尔的行动理念“迅速反应,马上行动”。海尔历年的战略口号里,无论如何变化,总是少不了“速度”二字。海尔是“速度”的最忠实的践行者和最大的受益者。“速度能使沉甸甸的石头飘起来”的潜台词是“速度可以冲击规模”,速度可以以弱胜强!

一位曾服务海尔的广告公司的老总对海尔的速度感触颇深。据这位老总讲,他下午刚在海尔青岛总部确定的一个营销方案,第二天飞回北京,吃惊地看到所有的北京家电卖场里这套方案的所有POP(活动物料)已经在卖场全部布置完毕。这就是海尔速度从一个侧面的剪影。

大企业是航空母舰,运行平稳,抗风险能力强,这是大企业的优势,但这也是大企业的劣势,就是船大难掉头:对市场反应速度慢,决策流程长、决策慢,执行周期长,执行力度很容易逐层递减。小企业相当于小舢板,天生的基因和优势就是机动灵活,船小好调头。小企业要想用好“速度冲击规模”的竞争策略,应该具备什么样的速度呢?

一是对市场反应的速度。小企业千万不能做温水里的青蛙,要有广泛的触角深入市场、深入终端一线、深入消费者,对市场的变化和风吹草动能马上感知到,能快速地反应和对策。对许多小企业的老板来说,向娃哈哈的老总宗庆后一样,一年三百多天时间,两百多天都在终端行走的风格,不一定都去效仿,但确实值得学习。

二是决策的速度。小企业的优势就是基本是老板一个人说了算,决策链条特别少,决策时间可以特别短。认定了正确的方向和策略之后,就应该迅速组织资源,迅速决策,当断则断。

三是执行的速度。这是所有中小企业都欠缺的,这也是海尔做得特别到位的地方。就拿海尔中国式管理中的最简单、最容易的“OEC日清管理”,笔者在海尔总部的时候,每天都看到若干的企业来海尔参观学习,但真正能做到的,寥寥无几。所以,海尔敞开给你看,知道你看了,也学不会!很简单,让海尔集团上下,五万名员工二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日清管理,只有海尔能做到!思想统一、步调一致,执行动作到位的执行力,是随着企业规模扩大而成反比关系的。所以,对小企业来说,更值得珍惜和倡导的,就是执行力。这让笔者又想起了在企业里边关于执行力最霸道的一句话: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在执行中理解!

四是修正的速度。小企业确实是船小好调头,但并不能保证每次调头,方向都是正确的。没关系,只要在运动中调整,运动中修正就行了。当然,每次错误的调头,都要耗费企业的资源,都要有机会成本,所以小企业虽然好调头,相对而言,还是要谋定而后动,匹夫之勇的速度并不是真正的速度,运筹帷幄的速度才是真正的速度。

第6篇:企业规模经济范文

企业经济管理是发展变化的,会随着经济形势、社会发展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经济管理工作要顺利地开展,就必须要符合时代和社会的需求,结合企业实际状况,对经济管理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关联性强

企业的经济战略目标是经济管理的工作导向,所有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都以其为中心。由于企业运营的各项目和各环节都会涉及资金管理和资金运用,所以一切的管理工作都与企业经济管理密不可分,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管理的成败。

2.指导性强

企业中高层领导的决策往往是通过财务指标来体现的。财务目标可以看做是企业经济管理的指导,经济管理者通常都是以财务指标为依据来规划企业的发展计划,并制订出发展方针和发展目标。由此可看出在企业的发展中,企业经济管理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3.综合性强

利润最大化是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最终目标,现代企业经济管理贯彻于企业运营的每个环节,体现出了很强的综合性。通过经济管理,企业可科学规划、有效控制其经营过程和生产过程,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迅速提高。

二、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探析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已经严重滞后,无法满足企业在现代经济中的发展要求。传统经济管理模式下,企业的盈亏、收支都由国家统一负责,这样的模式不仅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更会对现代企业效益的提高产生严重的影响。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现代企业逐渐实现全球化、市场化,市场环境和竞争局势复杂多变,其经济增长模式逐步转变为集约型,因此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经济管理的地位越发重要。因此,企业的当务之急是要转变经营理念,应用科学的经营管理办法,对经营管理体系加以完善,提升管理水平,构建起适合自身特点的、规范的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

三、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现状

从当前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现状来看,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

管理制度的建设在很多企业中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虽然企业都制定了管理制度,但这些管理制度大部分都流于表面,过于形式化,操作性和实用性较差,并且在实际管理中也未得到切实的执行。由于长期存在着无人执行、无人监管的问题,所以严重阻碍了经济管理效能的发挥。

(二)组织机构僵化

很多企业的组织机构都不够灵活,它们不能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进行自我调整。企业管理者也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组织机构的调整,这就使得目前的企业组织机构问题颇多,且得不到及时解决。

(三)人力资源问题

在人力资源方面,大多数企业都面临着员工素质低、人员动荡大、激励机制缺失等问题。第一,频繁的员工流动影响了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第二,企业中的很多员工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素养普遍低下,缺乏必要的培训,在影响企业形象的同时,也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最后,激励机制的缺乏会大大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管理模式落后

很多企业还未实现向集约型管理模式转变,仍然采用粗放的管理经营模式。在该模式下,企业要想扩大规模、提高企业效益,就只有采用扩大投资的手段来实现。显而易见,这样的方式会严重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甚至会导致企业的倒闭。

四、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的具体措施

(一)构建经济管理体系

企业的最高层管理者是经济管理的核心主导者。首先,企业的最高层管理者要熟悉并重视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和相关经济的法律法规,并同时强化企业各中、高层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的经济管理意识。在制定经济管理方针和模式时,要保持与企业宗旨的高度一致。对于制定后的经济管理模式,管理者必须要保证其执行落到实处,评估经济管理模式的执行力和效果也是非常必要的,通过与各层级管理人员、普通员工的有效沟通,不断对经济管理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必要情况下,管理者还要指派一名人员协同自己来制定和执行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以及后期的评估、改进工作等。

(二)出台经济管理的相关文件

合理的企业经济管理文件是企业经济管理正常、高效运作的根本保障。经济管理文件应包括文字形式的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计划书、企业经济管理的方针政策和目标、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记录手册、企业经济管理的执行手册等。

(三)经济管理体系的评价

对于构建后的经济管理体系,最高管理者要定期对其进行评审,从而保证经济管理体系有效性、充分性和适宜性的持续。经济管理体系的评审内容包括:经济管理体系变更和改进需求;经济目标和方针;内部审核结果;客户反馈;结果和业绩的符合性;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执行状况;以前的经济管理评审措施;可能对经济管理体系的改进与变更产生影响的建议。

(四)经济资源的管理

规范化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建立,不仅需要物资与资金的合理配置,管理者还必须选择具备相应的教育水平、工作经验、技术技能并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来从事与经济管理工作相关的各种活动。通过培训等方式,提升并保障从事影响经济管理结果的人员的能力,从而保证评价措施的有效性。强化员工意识,要让员工对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和相关性有充分的认识,并认识到怎样为实现经济目标做出贡献。另外,还要对培训、教育、经历、技能保持适当记录。

(五)策划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

为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经济管理模式要进行以下内容的策划:确定企业的经济需求和目标;确定资源、文件及过程的需求;实现经济目标所需要的监视、检验、复核活动;相关方的沟通与要求确定等。同时,企业还需要定期开展内部审核,指派合适的审计人员独立、公正地进行内审工作,从而保证经济管理模式的正确与有效实施。

(六)事件处理措施

在结果测量和监视、经济管理或者内部审计过程中,发现有违经济管理模式的现象时,要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处理:首先,要查明事件原因,再采取措施解决已发现的问题;其次,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件影响的蔓延。对于不符合经济管理制度的事件,对其性质及采取的相关措施都要进行记录并予以保存。

(七)进行数据分析

第7篇:企业规模经济范文

关键词: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存在问题;有效举措

任何企业都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为了实现企业的正常有序运转,仍需要做好经济管理工作,尤其是创新经济管理的模式,才能够实现高质量的发展,面对当下现在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了保障经济管理工作的效果,应该对管理模式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和改革,从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现代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制度体系不够健全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企业的竞争日益加剧,很多的现代企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发展生产以及科研方面,因此对于经济管理工作缺乏重视程度,导致了各项管理制度体系不够完善,一旦出现问题时无法进行有效处理,不仅造成了企业管理的混乱局面,也不能够对企业的资源进行优化使用,最终限制了企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1.2企业管理模式相对单一,尤其是信息化水平不高

在网络信息时代,企业只有建立了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才能够对资源进行优化利用,并且对各种信息进行统一管理,但是当下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比较低,无法对各种经济信息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共享,最终影响到了企业决策的科学性。部分领导思想观念保守,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程度不高,限制住了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也影响到了经济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1.3管理人员相对较为匮乏

现代企业在运营的过程当中面临的国际形势也复杂,而且人员管理工作也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如果经济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那么很难去应对各种问题,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一些挑战。尤其是部分企业缺乏对培训的重视,导致现有人才的业务水平停滞不前,很难采用创新的观点以及科学的方法来推进经济管理工作,企业内部的文化建设也比较滞后,容易造成人才的流失,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全面加强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的有效举措分析

面对当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存在的漏洞和问题,为了实现现代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应该创新经济管理模式,因此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2.1要进一步创新观念,完善经济管理的制度和体系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保证现代企业能够正常的处理生产运营过程当中的一系列问题,应该建立相关的经济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健全经济管理体系,确保管理人员能够结合制度要求推进各项管理工作。企业在进行经济模式确定时既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方向,也能够及时的借鉴同行企业的一些优秀的管理办法,保证制度的科学和全面性,有效的指导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

2.2要对责任进行细化并且坚持责任到人的原则

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时,必须要对一系列的责任进行进一步的细化,才能够明确每一个人的职责所在,进而保证了各项管理事业的有效推进,尤其是在出现问题时,也能够及时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保障了工作的效率,也能够全面推进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所以企业应该在进行经济管理时,对一些优秀管理人才、财务管理人才以及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通过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所在,保证各个部门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责和义务,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2.3要建立网络管理平台

随着我国进入了网络信息时代,现代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时也应该建立网络经济管理平台,从而实现对经济管理工作的合力,通过在网络管理平台一系列的信息,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确保对各种数据资料的有效整合,能够为企业的科学决策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尤其是通过对网络信息平台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保证企业的发展方向,确保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更加具有社会上的竞争力。通过建立网络经济管理平台实现对企业业务、资金的全面管理,即能够实现对企业运行的监督,保证了企业的各项制度公更加公开和透明,也能够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的内部凝聚力,保证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4要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都是通过管理人员来完成的,因此必须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要建立人才的吸引机制,能够通过招聘等方式吸引一些高质量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充分的调动起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规范的推进经济管理工作。为了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水平,企业应该制定出培训的计划,能够结合岗位上的需求,对相关的管理人才进行业务培训,既可以通过外派考察以及网络学习的方式,也可以进行轮岗实习,确保管理人员能够真正的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并且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企业应该加强投入完善培训机制,为员工们创造良好的发展途径,也能够实现现在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更加规范运行。同时要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让员工们产生一种归属感,避免出现人才的流失。通过进行一系列的慰问以及各项活动全面增强企业内部员工们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保证员工们能够在自身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也能够全面提高经济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减少经济管理过程当中存在的阻碍。

第8篇:企业规模经济范文

 

一、从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主要特点来看,工业企业有转型升级的潜力

 

(一)经济总量稳中有升

 

近几年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增加值一览表单位(亿元)

 

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

 

年报36.1841.940.22844.6548.8950.8961

 

半年报16.3516.8415.3119.43420.13320.201818.1134

 

表上说明,五年来规模以下工业生产仍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73.2361亿元,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达155.17亿元,在全市排名第一位。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29.36%,相当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1.5%,根据抽样调查,工业产品销售良好,销售率逐月上升,企业经济效益同比增长,亏损额大幅下降。

 

(二)主导行业后劲十足

 

2015年第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39.89亿元,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8.113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一个百分点,规模以下工业同比下降两个百分点。其中玻璃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5.4%,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同比增长2.8%,通用设备制造业规模以下工业采矿业同比增长9.6%,由于受大环境影响,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中采矿业全部停产,非金属制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影响了规模以下工业经济增长。

 

二、就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看,工业企业有转型升级的必要

 

2015年第一季度,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0.42亿元,去年同期完成增加值10.1亿元,同比增长0.3个百分点,第二季度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达18.1134亿元,去年同期20.2018亿元,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引起政府和企业高度重视。

 

(一)融资问题依然突出。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由于受到规模小、经济实力不强、产品市场不够大等因素影响,难以得到金融信贷支持。而民间融资又利息高、风险大,企业难以承受。

 

(二)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个体工业规模较小,经济实力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难以抵御市场风险,多是产产停停,形势变化较快。

 

(三)生产设备陈旧老化,产品档次低。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低,设备老化,产品档次不高,粗加工产品、一般产品、低附加值产品较多,市场竞争力弱。

 

(四)企业人员素质低,管理不规范。长期以来,尤其是私营个体工业,以家族式管理、手工作坊式生产经营为主,疏于成本、营销和资产等方面的管理,信息闭塞,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五)开工不足。今年以来,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设备利用率都在70—80%间徘徊,另外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治理污染矛盾明显,半年以来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相反人均应付薪酬同比上升3个百分点。

 

(六)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缓慢,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2013年以来,沙河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工业企业高新技术工业企业有7家,产值达75.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1.5%,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有7家,产值达60.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7.1%,玻璃深加工企业大部分规模较小,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玻璃行业更是工艺粗糙,技术落后。面对这些问题企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三、适应新常态,力促工业企业转型升级

 

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2015年已经进入“下半程”。保持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大局,为“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开局奠定好基础,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而规模以下工业的健康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城乡就业,维护社会稳定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

 

半年来,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部分企业对生产持观望态度,规模以下工业经济回升的基础尚需进一步牢固。因此政府和企业需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才会大有作为。以下谈几点建议。

 

(一)创新融资方式,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针对规模以下工业融资难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协调金融部门建立一套完善的运作机制,积极扶持有发展潜力又缺少资金的小企业。金融部门要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建立新的信誉评价标准和风险评估标准;担保机构要加大担保融资力度,降低担保费率,扶助中小企业渡难关;创新融资模式,促进多层次信贷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多方合力,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同时政府要逐步将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的覆盖面扩大,进一步充实工业发展基金,全面提升小企业融资环境。

 

(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投资补贴、加速折旧、税收减免、提供长期政府贷款和优惠利率等措施,倾斜扶持主导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引导企业主动进行战略性调整,加强主导产业的分行业规划和指导,推动工业产品结构由初级为主向中高端和高附加值为主转变,发展方式由资源消耗为主向创新主导型转变,并发展节能工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不断转换升级。

 

(三)依靠技术创新,推动高新产业发展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力保障,规模以下工业发展必须依靠技术、产品创新。要积极引导企业重视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加大技术改造的投入。

 

(四)创新人才机制,加大人才培训力度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人员素质整体低下是制约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自身应认识到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一要创造条件,努力为外来务工人员在工资福利、社会保障、居住环境、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同城待遇。二是政府有关部门也应创新培训模式,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全市劳动力的劳动技能,为企业提供各类急需人才。三是鼓励成功人士回乡创业,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五)加强创新改革,创建良好发展新环境

 

加快规模以下工业扩大规模、上档升级,逐步合并小企业,加快入统规模以上工业的步伐,另外发展非农行业的为农业服务的新兴产业,以新作为引领新常态,不断发展新境界。

 

(六)开拓新市场,发展新行业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性发展,我们可以借京津冀一体化模式,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工业业务拓展策略,挖掘市场先机,发展新产业。如手工织布作坊业,多数是散户自产自用型,急需集中整合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改进生产设备,提高水平“走出去”;我们可以利用山区绿色资源,兴修水利,搞好生态旅游业;以项目促发展,加快紧固件产业升级,推动紧固件产业单纯依靠规模发展向高精尖研发展转变。总之,新常态、新趋势、新思维,认识把握引领新常态,是当今一个时期做好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长动力转换,力促企业转型升级是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必然趋势。

 

第9篇:企业规模经济范文

要:制度产品供给的规模偏好、追求规模经济的成长动力、追求信贷规模扩张的收益最大化成为国内城市商业银行规模扩张的重要动力。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跨区域经营背景下的异地分支机构扩张及金融市场上的主动负债是城市商业银行规模扩张的两个重要途径。随着城市商业银行规模的增长,主动负债逐渐成为其重要资金来源。然而,一味追求规模扩张并不等于持续的价值创造,建立适应自身市场定位及战略目标的商业模式才是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规模扩张;路径分析;商业模式

Abstract:Scale preferences of system supply,pursuit of economies of scale and revenue maximization of credit expansion are important driving forces for the expansion of domestic city commercial banks. Through analyze the mode of expansion of city commercial banks in recent years,we can find that expansion of off-site branch and liability from financial markets are two important ways. And with the growth of scale of city commercial banks,liabilities from financial market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expansion of city commercial banks. However,blind pursuit of scale expansion does not mean the sustained value creation. In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of banking sector,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business model to adapt to their own market positioning and strategic objectives is the key to g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

Key Words:city commercial bank,scale expansion,path analysis,business model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2)12-0065-05

一、城市商业银行已成为国内金融业不可或缺的力量

2012年6月,网易财经了“2011年中国金融500强”名单。在中国金融500强名单中有101家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上榜,上榜城商行总资产达到9.05万亿元、占国内城商行总资产的比重为90.68%;平均资产规模超过800亿元、中位值超过500亿元;101家上榜城商行除位于四川的达州商业银行位列第320位外,其余100家全部位列前300位,占中国金融前300强的比重达到1/3;北京银行以9564.99亿元的总资产排名第19位,超过广发银行,成为20强中的一员;上海银行和江苏银行分别以6558亿元及5141亿元位列第21位和第24位。可见,城商行已经成为中国金融行业一支重要力量。

二、城商行规模扩张式发展的利益诉求

在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的背景下,更大的规模意味着更多的政策红利,特别是对处于成长壮大期的城市商业银行而言,规模更是其最重要的考量目标之一。目前,一定程度上“规模为王”的发展思路还在主导着许多城商行,这个特征在股东的利益诉求及地方政府的政绩要求上表现尤为突出。同时,就城商行本身而言,一定的规模是政府及同业认可的重要标志,更大的规模意味着更高的地位,这种基于高增长速度及规模扩张的游戏规则及利益平台进一步强化了股东及地方政府对城商行的资源投入力度。对于绝大多数城商行而言,规模逐年扩张已进入既定发展路径,它们认为只有沿着这一路径发展下去才是经营成功的标志。在此背景下,宁波银行2011年资产规模的下滑在业界成为一个重要新闻就不足为奇了,这也是至今为止唯一报忧的城商行。

三、城商行的跨区域经营及金融市场业务情况

下面选取几家有代表性的城商行,通过剖析其年报信息来展示城商行规模扩张的路径。

(一)跨区域经营是城商行规模迅速扩张的重要手段

2009年4月,中国银监会下发《关于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政策的调整意见(试行)》,规定符合条件的中小商业银行设立异地分支机构将不再受数量指标控制。由此国内城商行开始大规模推进跨区域经营,城商行异地分行数量明显增加①,跨区域经营从此成为城商行规模迅速扩张的重要手段。许多城商行在自身管理能力及相关资源允许的条件下积极谋划跨区域经营,逐步突破城商行区域经营限制,并利用宝贵的跨区域分行牌照推动同城支行开设。以异地分行为中心,建立“异地分行—异地同城支行”二级链式规模扩张模式,在经营规模上实现快速扩张,从而领先于其他尚未实现跨区域经营或跨区域经营有限的城商行发展。

1. 北京银行异地分行资产规模堪比大型城商行。北京银行于2006年成立第一家异地分行天津分行,随后又在上海、杭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或省会城市设立八家异地分行。其中,2007年成立的上海分行目前已成为一家下设9家同城支行、资产规模达到656.68亿元规模的分支机构,接近温州银行全行的规模(2011年温州银行总资产为670.63亿元),而深圳、西安两家分行的资产规模也超过400亿元,并已分别设立了4家及3家同城支行。截至2011年底,北京银行九家异地分行资产规模达到2754.55亿元,超过宁波银行全行资产规模,与南京银行(2817.92亿元)相近,占全行总资产的比重超过28%;2012年上半年,九家异地分行的总资产规模增长了约56%,达到4132亿元,占全行资产规模的比重达到37.53%,较上年末增加近10个百分点,异地分行的贡献可见一斑。

2. 日照银行以跨区域经营为契机实现规模扩张。截至2008年底,日照银行存款规模约为130亿元,虽然在日照地区市场份额居于首位,但相对于国内其它地级市城商行,日照银行存款规模还较小,且增速也不快(见图1)。然而,在接下来的两年,日照银行很好地把握住了城商行跨区域经营的黄金期,跨区域设立了两家异地分行,成功实现了存款规模的飞速增长:2009年4月,日照银行第一家异地分行——青岛分行正式开业。到2010年末,青岛分行的本外币存款余额突破60亿元,贡献了2009年及2010年全行存款余额增长的34.29%;时隔一年,第二家异地分行——济南分行开业。当年年底济南分行存款余额即达到33.15亿元,贡献了当年全行36.83%的存款余额增长。截至2010年底,两家异地分行的存款余额合计93亿元,超过2006年日照银行全行的存款余额,占2010年底全行存款余额的比重达到30.56%。成功跨区域经营为日照银行规模的迅速扩张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截至2010年底,日照银行存款余额突破300亿元,资产规模超过378亿元②。

2011年是日照银行规模扩张的第二个转折期。当年,银监会全面停止城商行异地分行设立审批。受此影响,日照银行当年未新设立异地分行。反映在规模扩张上,2011年存款余额仅增加了23亿,增速降到近六年最低,远未达到2010年末制定的25%的增长目标。受负债低增长的拖累,当年资产仅增长不到5%。

3. 跨区域经营受阻,城商行寻求异地支行扩张。始于2011年的城商行跨区域经营审批收紧到目前仍无解冻迹像。关于城商行异地分行设立的量化评估标准至今尚未出台③。因此,很难判断监管层何时会重启城商行新设异地分行的审批。即使未来监管层重启跨区域经营审批,相关条件的设定将会更加严格,通过跨区域经营实现规模扩张难度将加大。

然而,正如前面的分析,通过跨区域经营业已建立起来的异地分行将会成为实现跨区域经营的城商行“异地分行——异地分行同城(异地)支行”二级链式规模扩张的有力武器。通过新设异地分行下辖同城或异地支行,城商行同样可以实现现有约束条件下的规模扩张,而这一路径俨然已成为特定政策环境下许多跨区域经营城商行的默认扩张路径。2011年12月,哈尔滨银行新设了成都双流支行等5家异地支行;2011年北京银行全年新增分支机构17家,其中除南昌分行外,新增异地分行下辖同城支行11家、异地支行1家,共计新增异地分行下辖支行12家,占当年新增支行数量的75%;2012年成功更名为广东南粤银行的湛江商业银行,2012年把重点放在异地同城支行的布点建设上,该行已规划广州番禺支行等14家异地支行网点 。

(二)金融市场业务是城商行规模扩张的第二渠道

毫无疑问,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机构扩张是城商行规模扩张的首选路径。然而,单一的规模扩张路径容易招致增长困境,规模增长不具可持续性。如何在机构扩张、从而吸收更多的存款这一被动负债资金来源之外寻求第二规模增长渠道,是城商行规模稳步增长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城商行规模扩张历程中负债结构的分析发现,随着城商行规模扩张及同业交流日益频繁,来自金融市场的主动负债逐步成为这些城商行的重要资金来源。

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主要包含五类,即证券投资组合管理、代客资金交易、以债券和黄金等为交易对象的自营交易、证券承销业务,以及以短期流动性管理为目的的货币市场拆放与回购交易。以国内某中型城商行的金融市场业务为例,该行金融市场业务就包括融资业务、同业业务、债券业务等在内的五大类常见金融市场业务。其中的融资业务就是城商行规模扩张的一项重要金融市场业务。

融资业务中的同业拆借所形成的同业拆入款项以及同业存款,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形成的主动负债都是城市商业银行融入短期资金的重要途径,是城商行主动负债的重要来源,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城商行做大规模提供了重要手段。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及商业银行发展金融市场业务的战略需求,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往来日趋频繁,同业负债业务日渐成为城商行资金来源的一个重要渠道,特别是同业存款中的结算性款项,券商、基金、期货等第三方存管和托管业务在银行体系的沉淀资金不断上升,由于其成本较低(采用活期存款利率)和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已成为众多银行青睐的资金来源。下面以两家代表性城商行的负债规模及其结构变化来展示城商行规模扩张的第二渠道。

1. 广州银行:资金来源日趋多元化,资产规模迅速扩张。经历2007—2010年的规模快速扩张,广州银行资产规模2011年末增长至206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3.45%。在这一资产规模快速扩张过程中,负债来源日趋多样化,除吸收除居民及企业存款外,其他负债来源成为资产规模迅速扩张的重要推动力。

2008—2011年间,广州银行存款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0.22%,同期来自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入款项以79.51%的年复合增长率迅速增长,这一项资金来源由2008年的63.12亿元激增至2011年末的365.14亿元,在负债中的占比由2008年末的6.12%提高至2011年末的18.76%;与此同时,卖出回购金融资产从无到有。2009年达到46.40亿元,2009—2010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31.73%,至2011年末达到249.16亿元、占比达到12.80%。上述两项来自金融市场的主动负债占比从2008年的7.64%提升至2011年的31.56%,逐渐成为广州银行的重要资金来源。吸收的存款在负债中的占比则由2008年的92.36%降至2011年末的65.52%(见图2)。分析表明,来自金融市场的主动负债对广州银行负债扩张贡献逐年提升:2009—2011年三年间,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入款项、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对广州银行负债增长的贡献度分别为19.14%、59.80%和78.01%。上述两项主动负债对负债增长贡献度迅速增长,而同期存款贡献度则由82.35%降至28.84%。

2. 厦门银行:主动负债成为规模扩张的第二路径。与广州银行这样的大型城商行类似,中小城商行也在积极寻求主动负债来扩张自己的规模,主动负债逐渐成为中小城商行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

厦门银行在规模扩张的过程中同样经历了负债结构多元化、金融市场主动负债逐渐成为规模扩张的重要生力军,而存款对规模扩张的贡献则逐渐下降。2007—2011年五年间,厦门银行的负债规模从171亿快速增长至670亿,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增长最快的2008—2011年间,年复合增长率超过63%。在这期间,包括同业存款及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在内的主动负债实现了111%的年复合增长,在负债中的占比从13.3%上升至28.2%,而同期存款年复合增长只有51%,其占比则由85.17%降至67.41%。

可见,无论是大型还是中小型城商行,在规模扩张过程中,包括同业存款及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在内的金融市场主动负债都成为其规模扩张的重要手段,成为其规模扩张路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变量。

四、规模扩张背景下的发展模式思考:规模为王还是模式制胜

经营及盈利模式的单一化使城商行严重依赖于传统存贷款业务。为了维持利润的可持续增长,一定的规模扩张成为重要手段。制度产品供给上的规模偏好④进一步成为倒逼城商行持续扩张的重要推动力。

(一)规模扩张不等于价值创造

仍以北京银行为例。2012年上半年九家异地分行贷款余额占全行比重达到40%⑤,可是创造的利润仅占20.39%;即使考虑设立时间,以成立时间相近的上海和天津两家分行为例,上海分行资产规模730.85亿元,创造的利润总额为3.36亿元,而规模仅有396亿元的天津分行同期利润总额则达到3.63亿元。因此,机构的扩张、从而实现规模扩张并不代表价值创造能力的增加。因为不同资产的价值创造能力是不同的,资产越大并不代表价值创造能力越高。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配置于不同区域的不同资产所能创造的利润具有质的差别,资产创造价值不仅考验其规模大小、是否能够达到规模经济,它还考验创造价值所需花费的成本大小。一味不计成本的追求规模扩张,最终可能导致价值创造能力的大幅下降。

(二)商业模式制胜:建立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价值创造贵在可持续,短期利润增长并不能代表长期的价值创造能力。只有构建与自身定位、战略目标、客户群体相适应的商业模式方能建立起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正如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指出的那样,“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竞争”。

1. 商业模式助推城商行竞争优势的培育。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商业模式是其经营活动的基本模型和蓝本,是指导其创造价值的完整商业逻辑框架。成功的商业模式所产生的差异化营运可以为城商行创造一整套属于自己的系统、流程和资产,有效避免竞争对手的复制和模仿,使其具有“异质性”,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当前,以小微金融为信贷发展转型主题的国内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小微金融产品的开发。因此,单从产品的差异化上很难区分不同城商行的商业模式。因为无论是从其产品的构成要素还是客户及市场定位都难以达到差异化的发展标准,而且即使在产品趋同的市场竞争中,营运的差异化并不代表产品差异化。但是这种一整套的由系统、流程及资产构成的全价值链整合性营运模式的差异化,更能创造出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的竞争优势。比如以差异化、专业化的信贷调查技术解决小微信贷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难题,诸如“三品”、“三表”等专有信贷调查技术,以及专业化的培训及绩效考核模式,这些小微信贷的专业化营运模式都已成为这些技术拥有者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2. 不同商业模式下的优秀城商行代表。在小微信贷方面,地处浙江台州的台州银行是典型代表之一。这家连续四年荣获“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先进单位”的城商行以其创新的信贷调查技术来解决小企业贷款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以客户账户现金流测算技术“测”客户经营现金流、以客户财务数据分析技术“算”客户资产负债账、以客户信息交叉检验技术“验”客户信息可靠性,基本能够真实地摸清客户真实经营信息,有效地解决小微信贷调查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台州银行这一商业模式为其带来了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及发展能力:台州银行单户融资额在500万元以下的中小企业贷款客户占比超过99%,金额占比超过85%。2008—2011年,全行总资产收益率分别为2.74%、2.46%、2.67%和2.60%,达到同业平均水平的2倍。与此同时,其不良贷款率从2008年的0.43%降至2011年的0.33%,成本收入比从26.73%降至25.69%⑥。

南京银行则以发展资金业务、构建债券市场特色商业模式在差异化竞争中培育竞争优势。南京银行是国内最早设立“资金营运中心”这一独立专职营运机构的城商行,“资金营运中心”全面负责全行资金业务的日常交易、投资、管理等工作,实现资金业务的专业化、高效率运作。正是凭借在这一领域的先发优势及后天经验的积累,南京银行在债券交易、债券结算、债券做市及债券承销等各个方面均位于国内商业银行前列,更是领先于国内其他城商行⑦。

注:

①2009年共有27家城商行设立了36家分行、2010年则有45家城商行设立了59家分行,即使在跨区域经营审批受限的2011年仍有至少28家跨省分行、55家省内分行正式开业(2011年开业的异地分行多为2010年获批筹建的)。上述数据来源于城商行网站、《金融时报》等公开年报披露信息。

②数据及相关信息详见日照银行官方网站及年报。

③《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于2011年5月底透露,银监会正在就城商行设立异地分支机构拟定新的评估政策,各城商行正在进行自我评估,6月底或出阶段性数据,之后还将进行复评和抽评,最早8月底或有结果。但至今,具体的量化评估标准还未出台。

④如部分金融市场牌照对商业银行网点的要求、商业银行资本金规模制约其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规模、证券资金清算及基金托管业务资格的规模要求等等。

⑤详见《北京银行2012年半年度报告》。

⑥数据来源于台州银行2008-2011年各年年报。

⑦丰富的债券交易经验及高素质的交易团队使南京银行能够对债券市场走势做出及时研判,通过主动的资金交易、规模及结构调整获取市场超额收益。截至2011年末,南京银行资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4.9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4.09%,占全行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39.24%,较上年同期增加5.32个百分点。

参考文献:

[1]刘惠川,陈一洪.城商行跨区域经营之管控模式浅析[J].福建金融,2011,(9).

[2]程晓云,王红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发展研究[J].投资研究,2011,(3).

[3]林舒.同业存放与同业拆借业务的比较分析与改进建议[J].中国货币市场,2011,(8).

[4]朱建武.中小银行规模扩张的动因与行为逻辑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7).

[5]程愚,孙建国等.商业模式、营运效应与企业绩效——对生产技术创新和经营方法创新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7).

[6]陈一洪.城商行小企业金融产品开发探析——兼对北京银行“小巨人”产品体系的案例分析[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