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轨道交通应急预案范文

轨道交通应急预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轨道交通应急预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轨道交通应急预案

第1篇:轨道交通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工学结合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1

近些年随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人才的需求已经全面扩大,这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就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为了解决长春轨道交通集团的用人需求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于2011年被批准开设,2012年开始面向全省正式招生。为了更好地建设和发展该专业,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按照“工学结合”的特点和要求,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进行了精心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思路

我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通过进行广泛深入的企业调研,依据企业的人才需求要求,岗位的能力要求,按照“工学结合”的思路就如何进行专业定位、构建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和教学模式创新等问题,与企业专家进行了共同研讨,以制定出“工学结合”特色鲜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的“工学结合”特色应在教学模式上充分体现理论知识的学习与顶岗实习的深度融合,在教学过程上,重视教学的内容和工作任务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有机地结合,通过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的形式,来完成教学计划,这是对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能够培养企业所需求的具有综合素质的高技能型人才。

2 “工学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2.1 以轨道交通行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科学地结合长春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来进行专业定位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长春经济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培养所需求的人才,其体现方式是科学地对专业进行合理定位。与此同时,合理地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科学的专业定位的前提条件,必须要进行企业的人才需求分析和行业市场调研。长春轨道交通3号线是吉林省长春市第一条轻轨线路,自2002年10月30日开通以来,长春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截止到目前,仍然急需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的人才,需求量非常之大。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直接地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企业的调查,并对本次调查的结果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我院完全针对长春市现阶段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情况,成立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本专业以长春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需要为依据,从培养具有本地区特点的人才入手,主动的寻求与长春轨道交通集团的合作途径,共同商讨专业的科学定位。同时,实时关注长春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动态,合理地调整专业的发展方向,形成了具有长春市特色的专业特点。

2.2 注重岗位的专业能力的培养,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我院始终坚持着以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基准的办学理念,课程体系的建设始终以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培养为中心来进行,这样可以达到使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与职业岗位的定位相结合的目的。具体的实施计划如下。首先,邀请长春轨道交通集团的运营部门的领导,专家及其一线的技术人员与在校教师,领导共同组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程体系开发小组。其次,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开发的流程进行合理化的规范。在开发的流程上,大概可以分为4个流程。(1)专业的定位及分析。小组人员要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有关的岗位进行定位,所谓定位,就是在学生毕业后具体要从事的工作岗位的确认。一般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基本包括行车岗位和客运岗位两大岗位体系。行车岗位包括行车调度员,行车值班员等。客运岗位主要包括车站值班员,售票员等。(2)职业能力分析。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毕业生所就业的岗位都是轨道交通系统在运营当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岗位,所以要求学生要具备比较丰富的人文社会及自然科学知识;掌握比较系统的工程领域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特色知识;具备安全有效运营管理能力;具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实践综合分析能。(3)具体课程的设定。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的需求增加,所以课程的设置并非是固定的,一定要切合实际地按照企业的用人需求来设置.一方面,要以市场的调研作为基础,加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的建设.要实时观察企业的动态,并聘请企业核心员工作为外聘教师,参加专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另一方面,要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以上综合分析,依据该专业职业能力体系,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和开发步骤构建课程体系,按照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工作内容,将为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归属到相应的课程,形成以学生工作能力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

2.3 校与企深度合作,推动“工学结合”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第2篇:轨道交通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安全事故 地铁抢修 安全管理 应急预案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世界各地的大城市相继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城市交通轨道纵横交错,大大提高了人民的出行效率。但万物都是双刃剑,有利就会有弊,地铁在方便人民出行的同时也给城市交通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本文针对城市地铁在安全营运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科学的、合理的分析,阐述了三种应急预案及应急预案中关键情况的解决措施,对增强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性,以及保障乘客的生命安全,强化城市轨道安全运营应急管理机制,为安全营运地铁等交通工具做出了重大贡献以及相应的参考。

【正文】

一.地铁抢修预案的三大类型

1.应急报告程序。应急报告程序是具有手册性质的一种程序,它主要是简单的阐述应急行动之前应该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应该建立在已经意识到事故的危险程度以及能够很好地预测事故带来的后果。这是地铁抢修预案中的第一种预案,这种预案比较简单明了,主要是针对现场的工作人员制定的,与现场的设备以及现场设施关系不大,主要针对的是相关人员。

2.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不像应急报告预案那样针对的是现场工作人员,专项应急预案针对的是在事故现场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现场设施或者是现场设备,甚至是一些像操作规章制定的应急响应预案,这种预案被我们称之为专项应急预案。它与上一种预案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事故的描述情况,上一种应急报告程序只不过是简单的对事故作出描述,而专项应急预案对事故的描述及其详细,预案中会很详细的规定事故发生时以及事故发生后的恢复工作,这项预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地铁抢修应急预案是衡量一个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方面之一,合理的应急预案对国民生命安全有着直接影响。专项应急预案是应急预案中比较关键的一项预案,我们要重点实施。

3.应急管理预案。此项预案与上述两种都不一样,是一项比较全面且综合的事故处理预案。应急管理预案有四个小步骤:分别是事故预防,事故预备,应急响应,以及事后维护,也可简单的阐述为预防,预备,响应以及恢复。此预案主要应用于国外其他交通水平较发达的国家,中国的各个地铁公司几乎不曾出现,即使出现过也是少数,但并不是我国交通不需要此项预案,而是我国并没有达到能够启用这项预案的交通水平。但从应急事故处理角度来说,建立且完善应急管理原是十分必要的。地铁是现代交通最为便捷的交通工具之一,其安全性对乘客的人身安全至关重要,制定严格的地铁抢修预案是对人民生命安全负责的表现,是地铁安全营运的保障。

二.地铁应急预案关键举例

各地地铁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如1995年发生在日本首都东京的沙林毒气案件,让许多日本民众汗颜;再如2003年发生在英国首都伦敦的特大区域性停电事故,当时导致地铁运行故障,地铁高速行驶撞向月台造成特大火灾事故;还有发生在2005年的伦敦地铁连环爆炸案件等,都是震惊世界的地铁安全案件,地铁安全事件不仅仅光导致人员伤亡和重大的经济损失,其造成的社会舆论影响是更加夸张的,不可估量。就中国目前的交通营运情况而言,我国部分城市对地铁交通营运突发事故的应对能力有限,无法做出较好的解决方案,我们固然不希望事故发生,但当事故意外发生的时候,抢修应急手段就尤为重要了。导致地铁事故频发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火灾、列车脱轨与变压器爆炸。所以,地铁抢修预案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合理的对火灾以及列车脱轨时间进行科学的响应程序。针对上述三个关键事故,我将结合我国一些地铁公司制定过的有关应急预案或者是响应程序,给出对地铁应急预案关键的理解。

1.火灾.

地铁发生火灾一般由爆炸引起,爆炸可能是设备老化导致的,也有可能是人为的恐怖行为。但抢修方案大体一致。(1)及时报告灾情。不论是地铁的哪个位置着火都应该及时报告给值班班长,在车站管辖范围内直接报告给本站值班站长,详细的说明起火时间,起火地点,火势大小等明细情况;如果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火情,应该由列车乘务员报告给列车长,再由列车长报告给前方最近车站的站长,除了详细说明时间地点火情以外,还要讲清楚列车车次以及现在所处的位置。(2)站长接到信息后,应该制定应急预案合理安排人员开展营救工作。首先应该拨打火警电话119,之后再向控制中心、安全主管部门、运营中心以及就近医护治疗中心等部门依次汇报,顺序不可颠倒。(3)安排事发地点就近人员对火灾进行先期扑救,在扑救的同时报告给上级,避免因扑救不及时导致二次火灾发生。

2.列车脱轨.

就像火灾发生时一样,当列车脱轨的时候首先应该报告灾情,详细说明脱轨地点,列车车次,列车号等问题,并由司机或者是时间目击者报告车站站长,目击者找不到站长就应该立即联系110,120,119等紧急救援电话请求救援。列车长要安排人员守护现场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做好事故现场的紧急处理,避免事故进一步扩大。重点强调,当事故发生时,合理的报告顺序如下:行车部门,控制中心,安全主管,维修部门,以及地铁医护部门。该顺序不可打乱,一定要严格按照此顺序进行应急管理报告,列车脱轨后,最紧张的应该是广大乘客朋友,此时的乘客是最容易才产生恐惧心理和紧张心理的,待在车上的列车乘务员应该放平心态,耐心的安慰乘客,这是乘务员的必修课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课。

3.变压器爆炸

2014年5月20日,韩国驶往4号线最北端的地铁列车在驶入军浦市衿井站时,车厢顶部的变压器发生爆炸,给乘客带来了身体与心理上的损伤。变压器一旦爆炸,从变压器内部的绝缘体会碎裂,从而向外部溅射,对乘客造成一定的伤害。就这次事故而言,当时一共造成了11名乘客受伤。变压器爆炸一定会导致火灾的发生,一般是设备老化导致变压器爆炸,变压器爆炸导致火灾的发生。所以,变压器爆炸应该第一时间将受伤乘客送往医院,再按照火灾发生时的响应预案进行救护即可。

结束语

不论是地铁公司内部安全营运管理体系不完善,还是地铁外部安全环境不近乎完美,都可能会对地铁安全营运造成一定的威胁。而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需要各级人民政府,城市管理部门以及广大乘客三个群体共同努力构建,为了更好地建立和完善地铁营运体系以及增强城市交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我们要做的还很多,只有不断进取,才能够为明天创造更好地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I]孙彩红.基于网络化的地铁应急救援资源配置[D].北京交通大学.2010.

[2]张蜻,申世飞,杨锐.基于偏好序的多事故应急救援资源调配博模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第3篇:轨道交通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城市交通;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安全保障

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无锡市轨道交通第一期线网由5条线组成。其中1、2、3号线为骨架线路,三线呈放射状,与城市“北展南拓,东联西优”发展规划及既有沿沪宁高速公路发展带相适应;4、5号线为辅助线路,加强了城市次级中心之间的衔接,增加了线网在中心区的覆盖率。规划线网总长157.77km,设车站111座。保障无锡地铁轨道交通网的运营安全是轨道交通建设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2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因素

2.1 技术设备

对于轨道交通运营系统来说,对于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是影响其运营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轨道交通系统中包括车辆、线路、供电、通信等设备都会对其安全运营产生影响,所以必须要加强对技术设备的管理,才能有效的提升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的安全性。

2.2 网络运输能力

网络运输能力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效率的重要体现,促进城市轨道网络运输能力的提升,不仅可以为乘客提供更加便捷和快速的交通服务,同时也可以保证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尤其是在客流量较为集中的时间段,如果轨道交通系统具备较强的运输能力,则可以在某一车辆发生故障时进行快速排除,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运输,减少由此而产生的不良影响。

2.3 突发事件的预警能力和应急处理

当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中遇到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突发事件时,其自身的预警能力和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会对其安全性产生重要的影响。突发事件的发生对于乘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都会造成威胁,如果交通轨道系统具有完善的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则可以极大的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

3 无锡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思路

3.1 提早介入,注重工程介入工作

运营分公司2014年各部门共参加工程介入2026次,共计7204人次,共发现各类问题6303个,工程介入现场协调解决3024个,向集团提交问题反馈112份,反馈率100%。有序推进“三权接管”工作。

3.2 扎实推进1、2号线试运营准备工作

(1)有序开展综合联调工作(测试功能性指标)(2)稳步推行试运行相关工作(1号线16项试运行演练项目,2号线17项试运行演练项目)(3)扎实开展万人试乘工作。

3.3 着力强化阶段性安全工作

(1)强化节假日期间安全保障力度(宣传、增加安捡设备和人员)(2)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宣传展板、安全知识考试、安全知识手册、培训教育,组织342名员工观看了警示教育片《生命的红线》、《盲洞.迷途》,参加了市政府组织的“安全生产宣传日”活动,邀请了市红十字会专家,组织近200名员工开展了一次应急救护及职业健康的安全培训等)。

3.4 全力推进安全管理工作

(1)大力强化安全体系建设。(《干部安全生产包保责任制》 (2)着力开展员工培训教育工。(三级安全教育工作:1350名新入司员工和20名转岗员工的三级安全培训;65名中层及各部门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管理人员复审培训,30余人进行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员工进行17次安全培训计2240余人次;16个特殊工种394人次,60人次已取,消防管理证等;166家施工单位546人次的培训考试工作,1号线委外维保单位16家,108人的培训考试工作)。

4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保障措施

4.1 加强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涉及到土建、供电、通信以及运营管理等多方面的安全问题,所以处在不同工作岗位上的人员,他们的安全意识对于轨道交通系统整体的安全性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强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按照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各种培训,三季度无锡地铁组织公司各职能部门与参建单位做了全员安全培训,从安全管理体系、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安全管理重点等方面做了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更加明确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与管控重点。从设备技术的应用、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培养等几个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培新工作,提高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的安全则的人意识。

4.2 提高轨道交通运输设备的技术水平

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可以有效的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的安全性,因此,提高设备的技术水平是十分重要的。在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提升设备技术水平的表现,如设置屏蔽门可以避免人群拥挤时有人跌入站台下;在轨道交通系统的管理活动中应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也可以减少由于人工操作失误而导致的事故;在车辆中安装自动检测系统和自动报警系统,可以在发生火灾时自动启动灭火装置,降低人员伤亡的几率,等等。

4.3 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的常态化训练

为了有效的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性,必须要将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进行常态化训练,以此来提升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尤其是针对地震、火灾、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可以降低有此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例如无锡地铁开展消防安全月系列活动(“找火灾隐患,保家庭平安”为主题的消防培训,开展一次覆盖分公司所有部门共147人参加的消防知识竞赛,组织障碍接力灭火比武与三人两盘水带连接消防技能比武等。首先,要从轨道交通运营系统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编制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且通过宣传工作的开展,引导轨道交通的工作人员和乘客提高对突发事件的认知程度,并且有意识的学习自救与救援知识,可以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自我保护;其次,要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报警系统,设立24小时轮班值守制度,定期开展消防、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提高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扎实推进应急演练工作(截至2013年10月底,1号线完成16项试运行演练项目、48项部门级演练项目,2号线完成17项试运行演练项目、50项部门级演练项目)。

第4篇:轨道交通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轨道交通 运营安全 风险 分析

中图分类号:P135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轨道交通的发展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同时,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城市的建设。但是由于轨道交通自身的特点,其安全性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公众的密切关注。安全是服务乘客的基本要求,也是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永恒的主题。运营安全不但反映了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水平和运输服务质量,而且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实现顺畅、高效运营的前提。运营安全有序是每个轨道交通运营公司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满足乘客需求、获得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因此,分析轨道交通运营存在的安全风险,制定预防事故的相关对策及处理措施,对于改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现状、预防事故、降低事故损失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人员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部分从业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中存在推诿扯皮的现象。少数干部管理松散,好人主义现象严重,安全检查走马观花,流于形式。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注重表面的总结汇报,缺少实际的细化管理。职工中存在惯性违章现象,缺少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对于乘客违反安全的现象不愿管、不敢管,害怕承担责任。同时,乘客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给轨道交通运营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也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2.2设备问题

安全稳定的设备对于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发生设备故障就有可能中断行车、影响站车秩序,甚至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等严重的运营安全事故。

2.3法律、法规的缺失

目前轨道交通系统方面的专门法律法规匮乏,许多严重影响轨道交通的因素没有得到及时的排除,未能对危害行为予以有效的遏制,无法保障轨道交通的正常安全运营。

2.4意外情况

近年来不断增多的恐怖事件以及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的火灾、爆炸等灾难性事故,都会对公共安全与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

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影响因素

3.1技术设备

技术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直接影响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较长、站间距较短,车种单一,涉及到线路、车站、供电、通信信号、售票、检票以及报警消防等设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一般采用了高可靠性的设备和软件,构成的系统具有“故障导向安全”的特征,使整个系统具有应对设备故障及突发事件的高度安全性。因此,整个轨道交通系统的设备维护和管理是十分关键的。

3.2网络传播性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效率建立在其网络运输能力之上。网络的运输能力主要影响轨道交通运行系统的可靠性,列车一旦发生延误不仅会影响到自身线路的正常运行,而且会影响到网络中其他列车的正常运行。正是因为地铁运行延误具有传播性,在发生列车运行延误时,列车到达晚点或者取消车次都会降低线路与车站等设备的通过能力,限制系统设备能力的充分利用。将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严重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安全和社会声誉。因此,提高网络的运输能力,减少列车的运行延误对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是很重要的。

3.3运营组织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应为乘客提供满意的出行服务,乘客的满意度是轨道交通运营质量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如何组织好运营是保证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运营方案应该在现有的网络结构与设备条件下,针对客流的实际情况,逐渐提高运营效益与可靠性,为乘客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的服务。

3.4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作为一种不能预测的潜在风险,对于运营安全有着重要影响。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恐怖袭击、人为破坏等,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将会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以及运营中断。因此,必须加强对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或人为破坏事件的预警和应急处置,最大程度地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对策

由于轨道交通具有线长、点多、面广、客流密集的特点,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往往后果不堪设想,危害相当严重。因此,对轨道交通来说,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4.1广泛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安全责任意识

通过各种方式, 加强对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技术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大力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氛围,树立“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安全理念。全员培训,持证上岗,完善职工安全教育档案。对员工、乘客要进行突况处理的教育与培训,使广大乘客了解掌握轨道交通工具中紧急状态下的疏散方法,规范乘客的乘车行为,提高乘客的安全意识,提高员工和乘客的安全责任意识。

4.2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强化设备保安全

在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被广泛应用。利用这些科技成果,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例如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环境监控系统(BAS)、防灾报警系统(FAS)等等。轨道交通系统所依赖的设备都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通过冗余设计软硬件系统来增强系统的可靠性。但是由于外界环境具有很多不确定的干扰因素,因此排除故障就必须对系统的各种设施进行日常的保养与维护,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最大限度的降低故障发生的可能性,有效的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

4.3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保障制度

首先建立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责任体系,使安全生产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进运营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其次,建立安全检查和培训制度,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综合检查与专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做到检查前有计划,检查中有记录,检查后有通报,隐患整改有落实。同时,建立安全评价制度体系,客观地评价运营安全状况,针对薄弱环节,提出具有安全性、正确、可靠性的改进措施,全面治理安全隐患,提高运营安全综合管理水平。

4.4完善轨道交通的法规体系

由于每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不一样,因此应该根据其自身特点尽快出台城市轨道建设管理与运营方法,减少对于乘客可能造成的各种危害,对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各种行为做出具体规定,要明确规定运营方人员所应履行的各项职责。尽快出台地方性法规,针对一系列安全问题做出规定,包括试运行导则、抢险指南、专项审查等内容,法规与规章做出规定的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应该制定包括规划、建设、运营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

4.5加大查处力度,打击违法犯罪。

在城市轨道交通中,乘客跳轨、携带危险品以及违法分子偷盗设施都对运营安全带来较大的隐患。工作人员及公安人员必须加大查处力度,对上述违法违规进行阻止,对犯罪分子进行严厉打击。

4.6完善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并不可能完全排除故障或隐患,因此确保轨道交通的正常营运必须以预防为主。应对不同的交通事故,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制定不同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一般包括指挥系统组织架构、人员及设备的配置、事故(故障)处理程序和方法、运营调整策略、信息汇报程序等几个方面。并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以检验各类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演练可采取有计划的桌面演练、实作仿真演练、实操演练,还可采取突击性演练,在实施者完全不知情的前提下,设置虚拟设备故障或虚拟行车事故,以检验员工的应急应变处置能力。

4.7加强业内外的监督检查,全面督促安全工作的落实到位

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强化依法监督检查。定期组织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生产督查,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各方主体,加强实施安全生产管理技术规范标准以及安全生产管理措施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建立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联络员制度,利用信息技术搭建信息共享、网络指挥的平台,定期组织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座谈会,总结工作,分析形势,交流经验。同时通过坚持开展不同层面的安全检查,采取定期、不定期、季节性及节假日前、专业与综合检查等多种形式,突出重点,讲究实效,以有效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5.结束语

城市轨道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安全、快捷和舒适的优势,对有效缓解城市拥堵、方便群众出行和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对安全运营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的分析总结,以期望提高城市轨道的运营安全水平,推动城市轨道管理向更加安全、科学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殿业,金键,杨京帅;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研究体系[J];都市快轨交通;2004(04).

[2]吴道章;香港地铁的安全风险管理[J];都市快轨交通;2007(06).

第5篇:轨道交通应急预案范文

随着新开通线路的增多,线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广州地铁线路运营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一是线路客流量越来越大。从1999年地铁1号线开通的日均17万人次,到2014年的日均620万人次,客流量飞速翻倍上升。二是地铁运营场所处于地下,形成封闭的环境,聚集密集的人员,通风和疏散都受到极大限制。近几年,地铁又成为破坏与恐怖袭击的主要目标之一,地铁安全工作的特殊性和脆弱性日益突出。三是运营设备系统复杂,导致故障的潜在环节和因素多。地铁内部有车辆、信号、电力、环控、火灾、自动售检票、屏蔽门、防淹门等多个专业系统,任何一个系统故障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随着建设规模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广州地铁安全隐患和风险也呈现了上升的趋势,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

为了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强化应急处置能力,推动广州地铁安全生产管理向科学化、制度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提高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的管理水平,广州地铁提出从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向科学安全管理模式的转变,于2010年开始进行安全预警与应急平台的工程建设。

体系结构介绍

广州地铁安全预警与应急平台是以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科技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应急管理流程为主线,软硬件相结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技术系统,是实施应急预案的工具。该系统具备风险分析、信息报告、监测监控、预测预警、综合研判、辅助决策、综合协调与总结评估等功能。

广州地铁安全预警与应急平台的建设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应急管理的特点出发,具有轨道交通行业特点。遵循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相关标准,建设中力求符合国家及省市对安全与应急管理的要求,支持异地、异域、异构数据交换,能够与上级政府部门实现互联互通;全面涵盖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与应急管理的业务范围;“大系统、小机构”的建设与管理工作模式,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应急管理提出了新思路;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应急管理提出了技术平台和应用示范,提供了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更加实用的技术管理手段和方法。

广州地铁安全预警与应急平台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依托于该体系,应急指挥场所内设大屏幕显示系统、应急通信系统、数字会商系统、图像接入系统、综合控制系统、音响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并接入各条运营线路的综合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以及建设线路的各工点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建设与运营现场视频等信息的实时监视,各安全监测子系统信息的实时查看;通过网络、电话、传真、短信息等多种方式,实现预警与应急处置信息的准确、快捷传递。如图2所示。

综合应用软件系统的总体功能架构可概述为“九五一”模式,遵循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按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事前――事中――事后”的处理主线,划分为9个核心功能模块:预警预测、日常事务、预案管理、资源管理、应急值守、应急处置、事态评估、模拟演练和系统维护。结合广州地铁日常安全检测子系统的建设情况,实现5个安全监测子系统的无缝接入:建设安全管理子系统、设施安全监测子系统、运营机电设备安全检测子系统、运营关键设备安全检测自系统、安防子系统。此外,基于满足政府的需要和企业管理的需要,依据广州市各类重大活动,应急平台还可定制不同专题功能,如“春运专题”“广交会专题”等。如2010年亚运会期间,广州地铁结合特殊安保要求,设置了1个针对亚运安全保障的亚运专题模块,实现亚运期间场馆周边、亚运抢险组织、资源配置、救援点布置等的管理。安全预警与应急平台综合应用软件系统的总体功能架构如图3所示,综合应用软件系统的实现界面如图4所示。

创新和探索

应急平台综合应用软件系统建设中遵循SOA(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集成了当前先进的各类软、硬件及通信技术,主要在以下9个方面做出了创新和探索。

实现了建设期应急和运营期应急统一管理,打造了新线从建设期到运营期的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应急管理模式。

符合国家、住建部及省市对安全与应急管理的要求,具有轨道交通行业特点,遵循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标准建设,可以实现与上级政府部门间的平滑对接和互联互通。

解决了多个监控系统间的海量异地、异域、异构信息的共享,实现重大风险源预警和应急处置的紧密结合。

集成了电话、语音、短信、图片、视频等各类应急通信技术,实现了突发事件信息的快速,提高应急通知的效率。

探索了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应急资源的分类和图符标准,并基于WebGIS(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各类应急资源的统一管理、快速定位和动态调度。

探索了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突发事件的分级分类处理标准,采用数字化预案技术,实现应急预案的动态生成。

建立了覆盖“突发事件接报――视频会商――处置――总结”这一全过程的应急管理,实现了事件相关的数据、话音、图像等各类信息的留痕管理,为事后总结和统计分析提供了基础。

第6篇:轨道交通应急预案范文

一、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雨雪冰冻次生灾害的防治,制定和完善相关应急预案,健全应急指挥机构,完善应急值守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和指挥及时;要认真落实各项防灾应对措施;一旦发生可能危及人民生命安全的重大事故,要立即启动预案妥善应对,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建设主管部门。

二、保证水、气、热管网和设施安全。各地城市供水、供气、集中供热等企业要组织力量加强巡查,及时排除故障隐患、抢修受损设施,保障供水、供气、供热设施的正常运行。加强对居民安全用气的宣传,严防中毒、爆炸、火灾等事故发生。

三、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和市政桥梁安全。各地城市轨道交通管理、运营和城市桥梁养护维修单位要注意检查城市轨道交通和市政桥梁受损情况,特别是要检查各类桥梁的结构安全,发现隐患,及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结构强度检测和鉴定,及时加固和抢修,确保安全。

四、保证城市供水安全。饮用水水源为地表水的城市,要加强水源保护,加强水质监测,防止冰雪融化后污水或有机污染物污染水源。各地供水企业要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消毒药品,做好应对水源污染事件的各种准备。各地污水处理厂要储存一定数量的活性污泥,在恢复供电后及时恢复生产,保证污水得到及时处理。

第7篇:轨道交通应急预案范文

1车辆出入段组织专题研究

列车出入车辆段的能力受段内线路设计、信号系统功能、出入段线布置方式及长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出段时还要考虑列车投入服务点里程长短等因素。通常情况下,首班运营载客列车需提前1~2小时出库才能满足线路运能要求。该专题应侧重研究分析列车出入段组织方式,对不同信号状态及工况下的行车组织进行对比,旨在结合运营单位线路实际制定合理、趋向于最优的行车组织方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段内行车组织和出段效率,降低行车安全风险。

2终点站折返模式专题研究

在日常运营过程中,最小行车间隔主要受限于线路终点站的通过能力和信号系统通行能力。因此,分析运营单位线路信号系统在各种等级、模式以及故障情况下的终点站折返能力,理清终点站行车组织中的安全关键点和应对措施,对于合理选择折返模式,优化运行图编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通常对站前折返模式采用解析法研究,对站后折返模式则适用于图解法,专题研究目标导向最大限度提升运能,实现服务与运营效率的双赢具有较强促进作用。

3车站防洪排涝专题研究

轨道交通车站水淹严重影响运营及行车安全,因此在筹备阶段专题研究车站防洪排涝尤显重要。该专题应结合当地气象、水系特征、地形地貌等数据,梳理本线车站地理位置、车站结构、站位地势和周边水位等情况,研究车站防洪排涝设计,对车站出入口、区间风亭等进行逐个排查,以尽早确立车站水淹风险源。专题研究结论多应用于运营单位建立车站水淹应急体系,制定相关应急预案,设置出入口防洪挡板,便于明确车站防洪沙袋数量和设置、存放位置等。

4票务事务处理流程专题研究

结合本线自动售检票系统设备(AFC)功能及相关参数,对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普通单程票退票、普通储值卡退票、设备少找零/卡币/卡、闸门误用、非当天进站、车票失效、超时或超程等乘客事务进行逐项研究,力求在确保票务安全的基础上,尽力优化处理流程、提升服务质量。研究结论多用于轨道交通票务政策起草阶段作以参照,也可作为运营单位制定票务管理规章和操作流程的基础文件。

5TVM(自动售票机)找零系统专题研究

TVM找零系统直接影响乘客购票便利性,与硬币需求量和车站员工工作量直接关联。为了给乘客提供方便快捷的购票方式,减少对硬币供应量的刚性需求,运营单位应结合TVM性能和相关参数对找零系统进行研究。该专题应从当地市民对于纸币、硬币的使用习惯入手,基于本线预测客流数据和平均票价等参数推导每日单程票使用量,根据TVM不同找零方式组合计算日均硬币消耗量。研究结论既可作为试运营前的TVM参数设置基础文件,以便于提高乘客购票满意度,也可用于运营单位与当地银行、公交公司签订硬币供给协议前作为参考依据。

6备用车存放位置专题研究

在运营过程中,常因车辆或信号故障、突发性大客流等原因,造成运营秩序紊乱、行车间隔不均匀等问题。为了应对各类突况,及时采取有效的行车调整手段,最大限度确保行车组织和客服质量,备用车就成了调整行车间隔、有序疏导客流的关键工具。该专题应首先明确备用车使用原则和时机,根据本线特征和基本条件,分析车辆段备用车、折返站存车线备用车和中间站存车线备用车的运用特征,确定加开组织方式,通过对比推导出最佳的备用车存放位置,研究结论一般用于起草《行车组织规则》,并作为编制《列车运行图》的参照依据。

7车辆段调车组织专题研究

调车作业是车辆段内行车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影响车辆检修、工程车开行、车辆调试、货物装卸等作业,间接影响正线行车、施工和抢修等工作。该专题应基于车辆段运用线布设和车辆配属情况,分析转轨、调试、扣修、装载等各类动车作业路径,对调机停放位置、调车作业程序、压信号调车等进行研究,梳理列车冒进信号、电客车调入无电区等危险源及卡控措施,以明确车辆段调车组织原则。该专题研究结果一般运用在编制《车厂运作手册》、《工程车司机手册》等规章文本,并可用作车辆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参照材料。

8轨道交通与公交应急接驳专题研究

当轨道交通运营出现重大行车技术设备故障或突发事件导致停止服务,或造成行车能力下降较多导致运力不足时,采用应急公交车作为运送乘客的载体,利用公路把乘客运送至目的地站称为应急公交接驳。在运营筹备期提前研究公交接驳的组织办法、做好公交接驳的相关准备工作,对于开通试运营之后提供优质服务、降低事故对市民出行的影响有重要意义。该专题应结合沿线常规地面公交运营情况,剖析启动和终止轨道交通与公交应急接驳预案的时机,研究不同接驳范围内的车站客运组织、全线行车调整,深入探讨站内和车厢内的广播播放、站务接驳点的客流引导、线网其他车站的对应措施等。运营单位应依据研究结论,与当地城市交通主管部门、公交企业对接,尽早制定应急预案并建立联动机制。

9车站大客流客运组织专题研究

车站是轨道交通线网的客流集散点,大客流情况时有发生,为了确保车站发生大客流时乘客安全和车站运营秩序,运营企业有必要提前为车站大客流的客运组织制定完善、合理的应对预案和措施,消除安全隐患,避免了客运事件的发生。在筹备期深入开展车站大客流组织专题研究,有利于客运管理规定和大客流应急处置预案的编制。该专题研究应结合运营单位的线路特点、客流预测数据、车站结构布局等实际情况,从大客流组织方法、客运组织模式等方面深入研究,明确发生突发大客流时的安全风险点控制点、客运组织技巧、票务应对措施、客运信息程序,从而推算出本线路开通运营的客运物资准备、人员配备需求。该专题研究结果一般运用在编制《客运管理规定》、《车务部应急处理程序》、《车站运作手册》等规章文本。

10车辆故障救援组织专题研究

因建设条件、城市规划、投资规模等方面因素限制,轨道交通线路配线无法做到每个车站均设置存车线路;地铁列车一旦出现故障在正线故障时,势必将影响到全线列车运行,影响邻线换乘列车正常运行;因此,如何快速、安全的组织处理故障列车,尽快恢复受阻线路,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在运营筹备期,各运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线路特点和车辆特性,开展正线车辆故障救援的专题研究。该专题研究应从救援时的行车组织方案、救援时间分析入手,并计算出启动列车故障救援的时间,分析列车在故障救援时各种行车组织的可行性和优劣点,提出本单位车辆故障救援时的行车组织方案。该专题研究结果一般运用在编制《行车组织规则》、《车辆应急处理程序》、《司机操作手册》等规章文本。

11结论

第8篇:轨道交通应急预案范文

为做好*年春运各项工作,今天,国务院有关部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各位领导做了重要讲话,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和城市公共交通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会议提出的“以客为主,安全为先,方便有序,服务满意”的目标和要求,切实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努力做好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工作。下面,结合建设部门的工作分工,我讲几点意见:

一、加强组织领导,合理调度城市公共交通运力

春运期间,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和城市公共交通企业,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制订春运工作方案,切实加强对春运工作的领导,做好城市公共交通组织、调度工作,安排充足的运力,确保春运期间城市公共交通正常运转。要针对国家节假日方案调整可能导致今年春运客流变化的新特点,合理调配公交车辆,提高运输效率,加强与铁路、民航、交通等部门协作配合,组织好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机场、码头等乘客较为集中场所的调度和接运工作。要妥善安排好高峰期间的客运服务,特别是凌晨时段的公共交通,确保乘客及时疏散。

二、强化安全管理,保障城市公共交通运营安全

安全运行是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要求和核心任务。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和公交企业,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安委会关于今冬明春安全生产的工作部署,按照建设部去年底下发的《关于切实做好今冬明春建设系统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强化城市公共交通安全管理,落实安全措施和责任,保障城市公共交通运营安全。春运前,要对所有城市公共交通车辆和安全设施、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及时排除隐患,确保设施、设备齐全、有效。

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一线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做到“安全行驶,文明服务”,按规定车速、规定线路行驶,有序停靠。严格执行交通法规,严禁酒后开车和疲劳驾驶。密切配合公安、武警及社会力量,强化公交、地铁等轨道交通沿线和车站、码头的治安工作,重点加强对公交场站等客流集散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查堵工作。

三、完善应急预案,做好恶劣天气防范及应对工作

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家处置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的要求,加强对地铁等轨道交通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工作的领导,制定完善预案,落实各级责任,加强预案的演练和监督检查,认真做好城市地铁应急管理工作。

去年冬季以来,一些地区持续大雾天气,对部分地区城市交通造成了一定影响。春运期间,各地建设部门和公交企业,要高度重视大雾、雨雪等极端、恶劣天气的应对工作,制定和完善防范应急预案,细化防范应对措施。及时掌握天气预报信息,防止重大事故发生,确保城市公共交通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安全有序运营。

四、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提升行业文明服务水平

春运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和城市公交企业要把做好春运工作作为全心全意为乘客服务、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进一步提高行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广泛推进行业规范化服务,做到行车有序、站风良好、礼貌待客、文明服务,大力推进“公交优先、公交优秀”,努力提高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和职工的文明素质,树立行业良好形象,促进行业精神文明建设,为“两会”及奥运会的召开,创造安全、文明、畅通、和谐的交通环境。

第9篇:轨道交通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ATP系统;安全可靠性

1.造成不安全行车的因素

1.1人占主导地位的因素

人的因素对于不安全行车的影响可以分成三个方面:检测和维修失误、操作失误和故意破坏。

(1)检测和维修失误

一种情况是检修列车ATP的过程中,如果检修组没有认真检查,错检或漏检列车ATP故障问题,错误地将本身有问题的硬件认作为是功能正常的硬件,或者是本身有故障的硬件根本就没有被检查出来:另一种情况是已经检测硬件有问题,或者可以判断出硬件即将损坏,却没有及时维修和更换。上述两种情况都有可能会导致恶性事故或者低效率行车。

(2)操作失误

当ATP系统发生故障(此处故障既包括倒向安全侧时的情况,也包括“故障-安全”本身发生故障),这时,属于ATP系统的工作就需要人工来做,例如,司机要自行确定停车点防护,并且根据控制中心的信息对速度进行监督,列车间隔控制和车门控制等,此时工作人员有稍微的疏忽一定会导致不安全行车。

(3)故意破坏

这种人为的故意破坏在现实中并不罕见,常常有因种种原因而对设备破坏泄愤或者娱乐

1.2机占主导地位的因素

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硬件设备对行车造成不安全行车可以分成两个方面:自身缺陷以及偶然和损失性失效。

(1)自身缺陷

一种情况是某些产品本身在设计和生产时,有一定的缺陷,没有及时被发现或重视,但是却投入市场使用:另一种情况是产品虽然已投入市场使用,使用过程中并不能完全符合使用单位的期望值,需要进行改进或更新换代。

(2)偶然和损失失效

是引起失效最重要的原因。任何事物都有寿命周期,对于日常使用的ATP的硬件也是一样,所以偶然和损失性失效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影响着行车的安全性。

1.3环境占主导地位的因素

环境对安全的影响有多种,如长期的空气污染、酸雨等会加快硬件损耗程度,间接地影响到行车安全;另一种情况,自然灾害会直接影响行车的安全。本论文只考虑环境的直接影响因素。自然灾害会引起ATP的故障、损坏,更有甚者会导致轨道交通停用,在环境因素中属于一个重要的影响安全因素。

2.加强设备故障预测

轨道交通硬件的选择是要经过多方比较的,大多选择国内外先进可靠的设备,质量是绝对可以得到保证的。要想有效地预防偶然性和耗损性失效给行车带来的不安全和低效率问题,日常检测和修理是相当重要的措施和手段。列车在运行后会产生磨耗、变形、老化和损坏等情况。为了使列车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就必须根据列车的损坏、老化的规律和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相关的修理时间,使列车总能以最佳状态运行。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和列车车辆的一部份,ATP也同样的有日常护,目前在国内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对于硬件的维护是按照定时定期的原则进行的。每条地铁线路车辆所安排的检修修程是不完全相同的,不管如何安排,大致都是有日常的检修到定期的大修,这样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检修,效率低下,虽然基本上可以保证行车的安全和效率,但是仍然避免不了硬件在途中损坏的情况,在运行过程中还是时有故障发生。因此我们要想办法在正确的时间点有针对性的检修,针对某一类部件进行检修,对可能出现问题的零部件提前更换。轨道交通ATP硬件故障随时可能发生,在此系统中硬件的维修是后发性的,即使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适当的检修,还是不能完全地杜绝硬件故障情况的发生。以目前的技术水平,要完全得知每个硬件的具体损坏时间还无法实现。但是在某个周期或时段内,相同硬件的群体故障率异常还是可以预测的。在得知群体故障率的高发期后,针对故障率可能偏高的硬件精心检修和维护,便可以降低故障的发生率,保证行车的安全和效率。灾变及预测方法则能够在这方面得到应用。

3.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和作业能力

针对于操作失误和人为原因的检修失误,有必要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质量,因此轨道运输公司要采用一些办法。对此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加强在运行途中驾驶人员和控制中心人员对ATP的监控,一旦发生故障,需要提高控制中心和驾驶人员应变能力和对情况的操控能力;二类是提高检修工作人员的检测和修理能力。

3.1提高驾驶人员和控制中心人员的工作能力

上岗之前要系统的学习,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终身教育和培训应该贯穿于轨道交通运输公司的人才管理过程之中。要提高司机和控制中心员工的业务水平,就必须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除对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另外,可以不定期的对各个岗位的员工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进行考核。

3.2提高检修人员的作业能力

检修人员在上岗之前要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学习和培训要终身不间断,可进行定期的技工大赛,对于优胜者进行表章,以激励员工的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对检修技术人员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质量考核办法,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与酬劳挂钩,以督促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4.提高轨道交通运输公司的质量管理能力

质量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公司的自身形象和自身能力,既可以为旅客提供更优质和舒服的服务,更可以使企业处于良性循环中。安全运营不但反映了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水平和运输服务质量,而且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实现顺畅、高效运营的前提。运营安全有序是每个轨道交通运营公司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满足乘客需求、获得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总的来说,明确要在质量管理上加大力度,使轨道交通能以良好的姿态,更好地为乘客服务,为社会服务。

4.1建立安全质量小组

专门建立安全质量管理小组,小组内成员要经常参加学习和培训,学习和掌握系统的安全管理思路和方法,要在各自部门体系运行方面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促进部门整体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另外要加强地铁站内和线路的安全巡逻,增加车站和线路上的安全监控设施,尽量防止人为的故意破坏,在醒目处设立旅客安全乘坐标语牌,以及市民保护轨道交通设施标语牌。如遇到故意破坏行为,管理小组能够通过监控设施及时发现并制止这种行为,必要时可采取法律手段以保护设施安全。安全质量小组还必须负责对乘客和市民进行安全意识宣传,对有违反安全法规者要进行安全教育,情节严重者处以罚款。

4.2建立轨道交通设备质量跟踪制度

设立轨道交通设备质量跟踪制度,通过列车预防性检修、质量普查、质量跟踪、质量预检等方式进行,使列车车辆能够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和低故障率。为了掌握各种设备和零部件的损坏原因,平时要做好故障时间、故障原因、造成后果等资料的收集工作,这样既可以为日后的安全做好预防工作,又可以积累丰富的检修经验;对于国产化设备而言,收集到的资料还可以用于产品质量的攻关和工作积累经验,为开发商提供运行实践数据,以便于完善正在使用的这一代产品,也为下一代国产化的产品开发提供有力的依据。

4.3建立应急小组

城市轨道交通应对突发事件应具备应急能力。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在城市公共交通中所占的份量比重越来越大。一旦地铁中断运营,必然会对整个城市的地面交通造成巨大压力,影响广大市民的生活和工作。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建立一个反应快、保障有力的地铁运营应急抢险救援机制迫在眉睫。2006年1月,国务院了9件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其中包括《国家处置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为落实预案规定的各项保障措施,各城市轨道交通管理部门和运营企业在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公安、消防、医院、公交等社会力量积极配合,分工协作,普遍建立一个反应快、保障有力的地铁运营应急抢险救援机制。

5.增强应对环境的影响能力

拥有收集完整的天气信息能力,预先告知所有员工和乘客可能的天气情况,作好应付恶劣气候的准备,在可能具有恶劣气候的情况下,提醒出行公众。对因恶劣天气导致的突发事件,要具备完善的应急处置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影响程度。

结论

本文分析了造成不安全行车的因素,提出了通过加强设备故障预测、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和作业能力以及提高轨道交通运输公司的质量管理能力来增强ATP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对于地铁的安全运行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