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经济纠纷范文

企业经济纠纷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经济纠纷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经济纠纷

第1篇:企业经济纠纷范文

固液分离模拟试验装置工作原理

具体工作流程如下:钻井液由压力泵送入图中的螺旋入料口,再用高压注入(7)压滤罐内,充满罐体,此时在旋流效应的作用下,一部分密度相对较大的钻井液颗粒会产生一个惯性,惯性的方向朝下及压滤罐内壁,然后下沉到(10)沉降区;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部分大固相颗粒则被旋离压滤罐子中心区域,其主要目的是降低压滤顺中大固相颗粒率,改善过滤效果,延长压滤器滤网的使用寿命。另外一部分钻井液颗粒则会受压力差的作用进入压滤器进行过滤,其中颗粒半径较大的会被(6)压滤器滤网节流阻挡,透过滤网的滤液会流经(5)中心管,受到压滤罐内外压差的作用,再由端口流出罐体进行回收利用。

在整个压滤过程中,图中(3)自同步双电机会产生周期激励作用,促进(6)滤网振动,且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再加之滤网本身呈锥型,其与水平面形成60度的倾角,在其振动作用下滤网面上所沉积的固相颗粒受到沿滤网表面的切向分力,基于特定的动力学参数条件,颗粒会沿着滤网面下滑落入(10)自由沉降区;这个过程中,滤网表面还会有很多颗粒形成抛掷运动,距离上滤网表面落入自由沉降区。此外,下滤网表面所粘结的固相颗粒受到惯性激振力的作用后,会被从下滤网面抖落,此时压滤罐内外的大气压差不会对其产生合力作用,所以一部分固相颗粒受到综合重力的作用下自由沉降至沉降区。

上述过程中,固相颗粒沿着滤网面进行向下的滑动与跳动,所以滤网表面不会形成固相颗粒的堆积,防止形成滤饼堵塞滤网,保证了过滤效果;并且过滤过程中待处理的钻井液会沿着滤网面的切向相对流动,形成低剪切十字流过滤效应。此外,在该钻井液固液动压分离模拟装置下端,还设置了一个螺旋排屑机构,即岩屑后处理机,其主要作用是把从泥浆中分离出的岩屑固相颗粒从压滤罐中排出,再将液体回收到泥浆槽,从而进入下一个钻井循环。

废弃钻井液固液分离装置单元部件设计分析

本文所提出的试验机一共包括三个系统模块,即激振系统、动压分离系统以及循环系统,下面进行分别介绍。

激振系统

本装置激振系统采用的是双电机自同步单自由度激振器方案,在确定该方案前对各种激振器的优缺点进行全面分析,并深入研究固控组对振动筛双电机自同步激振器的相关理论,最终确定采用该方案。因为其具备下列显著优势:首先系统中未采用齿轮或皮带等传动装置,简化了设备结构,应用过程便于,后续进行设备日常的维护与保养也比较方便;其次,其驱动装置选择双激振电机,安装方便,且后续维护工作也得以简化;最后,选择这种激振方案为后续试验机装置实现通用化、系统化、标准化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而言,激振机构包括两大部分,即动力源与激振器,其中将动力源电机设置于钻井液固液分离装置正上方中心管的两侧位置,激振器在电机的带动下产生周期激振,中心管再带动压滤器进行周期振动,最终钻井液可以在动态的条件下被压滤罐进行压滤处理。

循环系统

整个循环系统以压力泵为动力源,因此压力泵要能保证系统运行所需的流量及压力等参数要求,并具备理想的泵特征曲线,压力泵保持在1-2个大气压比较理想;此外,循环系统还包括其它泥浆槽、泥浆输送管线以及辅助过滤装置等机构。

动压分离系统

整个钻井液固液分离装置中,动压分离系统最为复杂,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螺旋入料机构、压滤器、中心管、压滤罐、螺旋排屑机构、弹性支撑底座、蝶阀总成等基本部件,此外还包括压力显示及报警装置等辅助部件。下面对主要部件进行介绍:

1.参照旋流器的原理设计出螺旋入料口,当压力泵把高压泥浆注入压滤罐后,螺旋入料口会促使其形成螺旋流,螺旋入料口的相关参数,包括螺旋升角、螺距、旋流半径等,要结合钻井液的特性来设计,要保证大密度固相颗粒产生向及向压滤罐内壁方向的初速度,要求大颗粒在向下沉降的过程中不断向四周扩散,其主要目的是减少压滤罐中心区域大固相颗粒的含量,以提高过滤效率。小固相颗粒会继续悬浮于钻井液中,其在受到钻井液的脉动、压滤罐内外压差的作用后,被随时补充至压滤区被过滤掉。

2.滤网架机构,其位于压滤罐内部位置,是整个过滤器的主体结构,整个滤网架机构包括多个部件,主要有铰链、搭耳、上下环箍、外环与辐条、双层滤网等,还包括一些其它的胶垫及螺母等。整个过滤器主体结构一共包含四个滤网架,它们由中心管串联在一起。单个滤网架设计为锥型、双层的形状,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扩大有效过滤面积,将有限的过滤空间充分利用起来;并且滤网面与水平面保持一定角度的倾角,可以促使滤面上沉积、粘结的固相颗粒受沿滤网面的切向分力,尤其是滤网面周期振动,对固相颗粒滑离滤网十分有利。压滤器的工作原理如下:压滤罐内外压力差作用于压滤器中,从而四层滤网架之间会形成一定的过滤空间,钻井液在过滤空间上下滤网表面进行过滤,再加上双电机的周期激振作用,固相颗粒经过过滤后会迅速离开滤网面空间,自由落体至沉降区。这种设计方案可以促使滤网进行自洁,提高了透网率,保证了过滤过程的连续性。

3.介绍过滤器的另外一个核心部件,即中心管。中心管主要是数段空心钢管焊接而成,下段设置起到扶正作用的定位轴,中段管钻有过滤孔,上段则预留泥浆出口,并加接胶管。中心管的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上文中提到的支撑、串联压滤器的四个滤网框架;中心管还起到处理后滤液传导中枢的作用,经过过滤的泥浆通过上下滤网面进入中心管,然后滤罐内外大气压差会将泥浆沿中心管上端出口压出固液分离装置;此外,中心管还起到动力传输的作用,双电机由托板对称设置于中心管上方位置,当双电机进行同步振动时,中心管会受到电机托板传送过来的激振力,然后通过滤网架将激振力传递给滤网。在固液分离装置运行过程中,中心管、滤网架会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同步振动。

4.介绍压滤罐与螺旋排屑机构。其中整个固液分离装置就是以压滤罐为主体,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呈螺旋状的方形泥浆入口中、泥浆箱体、螺旋排料装置以及密闭接触部气囊等。压滤罐的主要作用包括:承装待处理的泥浆,利用扶正筒与压缩弹簧支撑过滤器以及双电机激振系统。压滤罐的工作原理如下:需要处理的泥浆被压力泵从螺旋入口压入罐中,对其进行初次分离处理,箱体中的泥浆具备一定的压力,与外界大气形成压力差,受到压力差与激振力的共同作用,压滤器滤网表面粘结的泥浆会进行固液分离,完成二次处理。经过处理的钻井液再经过中心管返回泥浆池。螺旋排屑装置位于压滤罐下面,其主要作用是把钻井液分离出的岩屑固相颗粒排出泥浆箱。螺旋排屑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螺旋推屑压实器、自动排屑阀门及相关的动力传递机构,工作过程中,螺旋推屑压实器通过高速旋转把固相颗粒进行压实处理,当其达到设置密实度时,再打开自动排屑阀的阀门进行排屑。

5.最后介绍位于固液分离装置上盖正中央位置的弹性支撑底座,其包括扶正筒、支撑弹簧、密封气囊、上弹簧盖以及其它附件等,其主要起来到一个支撑、限制及扶正的作用,支撑过滤器以及驱动电机部件,对各过滤部件起到限制与扶正作用,防止其左右摇摆;支撑弹簧产生双激振电机振动时的回复力,此外,弹性支撑底座中的密封气囊还可以防止压滤装置跑浆。

结语

第2篇:企业经济纠纷范文

关键词:财务报表;企业战略;企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2-0103-01

一、从财务报表看企业战略

(一)每个企业甚至是部门都会有自己专属的战略,企业战略是融入到它的骨髓里的,融入到企业所有行动中一个导向目标里的,但在企业中并没有人天天讲战略。两个企业家碰面的所聊的不是你的战略怎么做的,有没有效果等,而是关心市场营销问题和财务管理问题。这两个问题并不是强调战略部重要了,而还是强调的说战略重要在于它的引导方向。一个企业在成功的过程中不跟外界交流或与外界进行资源交换是不可能的,企业战略制定或调整应站在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我国进行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它不仅影响到房地产的发展,还影响到金融机构甚至如空调行业、电器行业等得发展。

(二)战略实施需要调动资源,资源的基础分为静态与动态。资源的静态(累积的战略执行资源)是指现有的资源结构它的战略含义,也就是资产负债表所展示给我们资源结构、资源规模。资源的动态是指一段时期内资源流出量的一种关系,在从现金流量表中可以了解企业的资源是更倾向于自主经营还是更倾向于对外扩张。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组织,而行业的选择决定了企业的基本资产结构,最明显的是固定资产与存货之间的关系问题。衡量一个企业的能力、各方面的情况,不能仅仅看资源结构或资源规模,更应该看利润的规模以及产品的市场定位等,如企业产品在市场定位非常高端,可能价格会比较高,这个时候它的存货周转速度相对会比较慢。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会影响企业的定位,产品的销量和营业额是作为产品的占有率的重要标志。

(三)企业的扩张战略以及扩张效应。扩张战略包括对内扩张和对外扩张,对内扩张一般会增加本企业的产能、在建工程、固定资产、营业额以及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但如果企业在在建工程上停留时间过长,企业未来前景堪忧;对外扩张一般会有对外控制性投资及(撬动效应以外的)效应、资产盘活效应(企业可以把帐内不需要的资源或者帐外没有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通过对外投资实现它的价值)、风险分散效应(企业进入风险较大的环境中,为了分散风险而对外进行投资)。

(四)从两个的视角来看财务报表所表现出来的战略信息,第一是站在全体股东的视角,从这个视角来看需要具备企业资源是一种系统性优化和资产变化盈利导向两个特征。系统性优化不会强调某类或某项资产的最优,也不强调这个资产本身特定的一种物理质量的优化,而是整体系统的优化。第二是站在控股股东的视角,如果控股股东与全体股东的战略视角不一致,那控股股东的战略实施就等于企业的不良资产的形成或占用,实际上是控股股东利用自己权利把企业资源进行转移的私人战略目的。

二、从财务报表看企业的竞争力

(一)企业的竞争力或者说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一种比较优势,是在某类或某个部分比别人强。从报表里面我们看企业的竞争力存在一种重要的关系,是企业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关系,度量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一耳熟能详的指标――流动比率。预付款项、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存货这几项是经营性流动资产的核心资产,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收款项是负债类的核心,这几者的关系是上下游的关系,也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企业的回款状况是关键问题,而恰恰应收账款跟应收票据和预收款项它们又与企业的营销策略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密切相关。如何计量回款状况呢?首先,把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先加在一起,看年初数额和年末数额的关系。假设在企业业务不断地扩大的情况下,假设年末和年初的债券规模相同,今年的赊销款全部回款的话,那么该企业的回款状况的良好的,规模的变化就以为这多收或少收的情况。其次,看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的结构,应收票据的流动性高、质量高、可回收性高、坏账率低,应收票据的质量远远高于应收账款。最后是付款的管理问题,付款状况是以存货为核心来衡量,预付款项、存货等。

(三)第一用基本营业能力来衡量企业的竞争力,基本营业能力也就是毛利(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而毛利率绝对表现了企业产品的盈利能力和企业产品的竞争力。第二核心利润表明企业经营资产的盈利能力,核心利润率是与营业收入相关的指标,两者代表经营资产的一种综合盈利能力。企业的竞争力还主要来自贯彻力、增长力和控制力等三种力量造成优质增长。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增长代表企业具有贯彻力;营业收入的增长代表企业具有增长力;利润的增长,代表企业据偶控制力。三力汇聚的企业才能创造持续的优质增长,也才是良好的长期投资的目标。

(四)企业竞争力有很多种,有些企业的产品市场有形象,但企业效益不怎么高;有些企业的市场形象不怎么好,但企业盈利能力很实惠。在本文种所讲的是财务表现,并不所讲其他评价,在竞争力的财务表现中要特别强调的是持续的盈利能力。在公司资产中,不论是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长期投资等各个项目,都存在着风险――坚硬的磐石可能突然变成流沙。对于企业来说,无论是资产、负债或是所有者权益,都对企业的竞争力的评估有着重大影响,尤其是无形资产的评价,尽管看不到实体,却也潜藏着企业的真实价值。对企业而言,未来的现金流量,不是一连串可任意假设的数字,而是发挥竞争力,在市场中获得实际经营绩效的成果。公司的磐石应该根基于:以无形资产结合优质有形资产,借以创造竞争力,再将竞争力转为具有持续获利的经营绩效。

参考文献:

第3篇:企业经济纠纷范文

[关键词]“一带一路”;酒店投资;俄罗斯;泰国;宏观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0073

1背景介绍

自主席 2013 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 以及提出共同打造“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来,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脚步愈紧。2015年11月6日,国家标准委与“一带一路”沿线多个有关国家标准化机构签署标准化合作协议,同时中国与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基础设施建设能 源、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工作也在逐步展开。伴随着国家间的合作,中国与多国的经济往来愈加密切,这为中国企业向海外市场的拓展带来了巨大的投资先机。

与此同时,中国酒店业的发展在近二十几年来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但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酒店资产投资还在起步阶段。随着中国企业的逐步壮大和“一带一路”的良好契机,许多中国企业都可能会将跨国扩张作为它们今后发展的战略举措。泰国和俄罗斯作为我国的邻国,又是“一带一路”上的重点国家,有着不可或缺的地理、旅游资源优势,可以作为中国旅游企业海外投资的重点市场考察。鉴于此,本文对两国的宏观投资环境进行了剖析,以期对有相关投资意愿的企业有所帮助。

2研究方法

在旅游相关的宏观分析中有多种分析工具,主要包括SWOT分析、PESTLE分析、波特五力模型、波士顿矩形(BVG Matrix)等。本文聚焦于在宏观层面判断一个国家的市场环境是否适合酒店投资,因此选定了PESTEL模型来分析泰国和俄罗斯的投资环境。PESTEL分析包括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旅游资源、旅游基础设施等多种因素的评测,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酒店投资市场的环境。

PESTEL宏观市场分析模型又称大环境分析,是分析宏观环境的有效工具,不仅能够分析外部环境,而且能够识别一切对组织有冲击作用的力量,是调查组织外部影响因素的方法,对分析泰、俄两国酒店宏观市场具有重要作用。其每一个字母代表一个因素,可以分为六大因素。

第一,政治因素(Political):是指对组织经营活动具有实际与潜在影响的政治力量和有关的政策、法律及法规等因素。本文主要包括政局稳定程度和外资投资政策两方面。

第二,经济因素(Economic):是指组织外部的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等。本文中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旅游经济l展水平和与中国的经济往来三个方面。

第三,社会因素(Social):是指组织所在社会中成员的历史发展、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教育水平以及风俗习惯等因素。本文中主要包括人口因素和文化因素两个方面。

第四,技术因素(Technological):技术要素不仅仅包括那些引起革命性变化的发明,还包括与企业生产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和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前景。本文中主要包括技术手段互联网普及率。

第五,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本文中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和基础设施两个方面。

第六,法律因素(Legal):组织外部的法律、法规、司法状况和公民法律意识所组成的综合系统。本文主要包括旅游相关法律条件。

3主要研究发现与分析

根据上述P模型中确定的因素,调研组通过回顾国别研究、世界旅游组织文献、各国政府官方网站等相关文献和信息渠道搜集资料并进行了编码。具体环境对比见泰俄PESTEL对比表。

从表中可知,泰国和俄罗斯的分值相差不大,但在总分23分中泰国得到14分,俄罗斯得到12分均达到总分的半数以上,这意味着泰俄两国均有较大的投资潜力。根据本调研在市场的稳定性及其他市场特征的对比分析后可以得出,在泰、俄两国的酒店投资类型及产品应有不同。

31泰国适宜医疗、度假及养生类型的酒店投资

医疗养生型酒店、养老型酒店、度假型酒店、有宗教特色的精品酒店。泰国地处热带,全年温差较小,拥有利于健康的温暖气候。并且泰国的医疗技术发达与国际接轨,可以为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而价格却低于欧美与我国,因此吸引了全球众多国家的人前往就医。但目前泰国提供医疗服务,或与医院合作的酒店少之又少,而需要此类型酒店的消费者数量却在不断增长。竞争者少、需求者多的现有局面为我国投资者投资泰国医疗养生型酒店提供了良好的市场进入格局。

另外,申请养老签证在泰国非常容易,只要年满50岁、存款不低于80万泰铢(约合人民币15万元)、有身体健康证明和无犯罪记录证明的外国人就可以轻松地申请到。并且泰国的消费水平不高,物价较为低廉,并不需要太多的积蓄就可以让老人在泰国享受一个舒适安乐的晚年。容易申请到的养老签证、优质的医疗条件、较低的花销都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愿意到泰国养老,这为养老型酒店提供了大量的客源,而人们对于养老养生的日益重视使得养老型酒店会在未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泰国有传统节日11个,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底蕴,同时95%的国民信仰小乘佛教,这大大地增加了人们对泰国文化旅游的兴趣,甚至有些游客专门为体验泰国节日、感受佛教氛围而去,这带动了文化旅游、宗教旅游在泰国的发展。而酒店业恰好可以借助文化的这一优势,在酒店选址、建筑风格、宗教服务上发展酒店自身的特色业务。

泰国旅游资源丰富,据著名的海岛世界知名旅游网站Tripadvisor评选,泰国的龟岛力压印尼巴厘岛等,荣获“亚洲最佳岛屿”评选第一名,而“亚洲最佳岛屿”前十名中,泰国就占了5个席位。高品质的旅游资源自然能为泰国吸引众多的旅游者,从而带动酒店业的发展。但是目前泰国酒店大多为此类型的旅游酒店,于是怎样做好市场拓展形成自身的酒店特色,同时拥有高品质的服务质量,从众多同类型的酒店中脱颖而出,才是广大跻身泰国酒店业投资市场的投资者需要思考的关键。

32商务酒店及为游客提供住宿的酒店应为俄罗斯投资较为适宜的酒店类型

俄罗斯是全球重要的商务旅行地之一,它的投资市场活跃度、进出口贸易额均处于较高水平,与其他国家有频繁的贸易往来,同时拥有全球范围内的投资谈判、展览与研讨、商品、技术与服务贸易、经营管理等大量商务活动。众多的商业人士到俄罗斯工作出差,为商务酒店提供了大量的客源。商务客人对于酒店的选择更偏重于品质而非价格,于是怎样让客人体会到宾至如归的入住体验,并且有足够的商务设施和服务来满足商务客人独特的宴会、会议的需求则是酒店投资者需要考虑的关键。

俄罗斯地跨亚欧两大洲,国土面积辽阔,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虽然众多旅游资源还未开发,但是潜力巨大。并且俄罗斯政府为吸引中国游客,于2014年启动“友好中国”项目,引导全俄旅游服务设施适应中国游客需求,鼓励宾馆、餐厅、博物馆、购物中心、旅游和导游服务公司等相关企业参与“友好中国”认证,发展面向中国游客的定制化服务,为中国游客创造舒适的旅游环境。中国酒店的本土品牌恰好可以借此契机投资俄罗斯旅游酒店,利用自身在国内的品牌优势吸引国人游客,快速拓展海外市场。

参考文献:

[1]陈伟新指数、新思维、新趋势[J].经济研究参考,2005(82)

[2]余密林对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若干思考[J].发展研究,2015(2)

第4篇:企业经济纠纷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困难 原因 对策

一、中小企业融资概述

1.中小企业的界定

我国中小企业的标准确认一直在不断的完善中,但是基本上都是以资产总额,销售额和职工人数作为界定标准的,根据我国中小企业界定标准暂行规定 对中小企业提出了以下划分标准:

我国中小企业界定标准

2.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融资主要有合伙入股、直接投资等形式。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是私营企业或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在创业阶段几乎完全依靠自筹资金,初始资金都来源于主要的业主。民营企业无论是在初创时期还是在发展时期,都高度依赖内部资金融资。内部融资的手续费低,程序简洁,融资速度快。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内源融资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时,企业的资金链随时面临脱节的危险。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无法成为沪深主板市场的上市公司,需要在深圳中小板市场来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要。目前的中小板规模层次仍比较单一,难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现行的中小企业上市门槛还相对较高。目前中小企业的绝大部分融资都是来自银行。但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它们在货币紧缩环境中,为保持最佳盈利水平,银行必然转变信贷偏好。中小企业由于项目较小、企业发展前景充满不确定性等原因,在竞争中必然处于劣势,银行信贷“保大放小”的做法成为必然,中小企业资金链面临严峻考验。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尽管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地位,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当然,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和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中小企业自身发展方面的原因,还有环境的因素。

1.中小企业自身局限性

1.1资本规模小,经济效益差,经营管理水平低

我国的中小企业大部分经过是国有、集体、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完成的,一般实行的是家族企业制度,企业主要职务由家族成员担任,经营决策权集中于企业主,企业行为主要以伦理道德规范来替代经济行为规范的制度。它不适于企业规模扩大发展后的经营管理的需要,限制了企业向较大的规模发展。企业的经营信息透明度差。

1.2中小企业投资风险高

2008年整个金融业不良贷款比率是2.4%,中小企业不良率达到了11.6%。所以对银行来说,做中小企业业务是一个高成本、高风险的业务。中小企业规模小,在公司治理,财务透明度,和企业家的管理模式上都和大型企业有着很大的差距,这些都加剧了中小企业的风险。在风险方面银行多数会抛弃中小企业的融资,选择大企业。

2.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发展环境差

2.1以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渠道不畅

国有商业银行为防范金融风险,上收贷款权限,大规模撤消基层网点,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机构信贷能力有限,国家金融资源分布与中小企业空间布局不相适应。

2.2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直接融资渠道受阻

中小企业难以进入主板市场,国家设立主板市场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资金支持,因此主板市场大部分上市指标被国有企业占用,通过公开上市进行股权融资的中小企业寥寥可数。以我国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为例,中小企业的股票融资大约只占国内融资总量的1%左右,民营企业直接上市的数量不足上市公司总数的6%,经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上市数量只占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的1%左右。

三、中小企业融资对策

1.建立健全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体系

加大力度支持创业板融资,创业板是地位次于主板市场的二板证券市场,以NASDAQ市场为代表,在中国特指深圳创业板。在上市门槛、监管制度、信息披露、交易者条件、投资风险等方面和主板市场有较大区别。其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性企业,为风险投资和创投企业建立正常的退出机制,为自主创新国家战略提供融资平台,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添砖加瓦。

2.发展中小企业债券市场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债券市场仍以国债和上市公司发行债券为主。让更多的中小企业有机会可以通过债券融资,企业的实际情况,可考虑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

3.提供风险投资

美国小型成长型企业还可通过引入以风险投资方式获得融资。具体做法为,由经过联邦小企业管理局认证的创业投资经理人募集至少500至100万美元私人资本作为风险投资初期资本,通过小企业管理局担保杠杆放大3倍后投资于合格的中小企业。该项融资通常持续7到10年,中小企业成功后,上述创业投资经理人需向小企业管理局返还援助资金并支付适当投资收益。

参考文献:

第5篇:企业经济纠纷范文

Abstract: In many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reforms, the enterprise annuity (supplementary pension insurance) system is very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is also for the Government to guide the enterprises to voluntarily decide to do the social security activities for their employees. According to the role of practice in the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 annuity, this study of motivation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annuity proposed that enterprise annuity could influence the loyalty of employees and had a certain influence on staff mobility and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incentive effectiveness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annuity ratio. Empirical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ormative annuity operation has significant incentive effectiveness.

关键词: 企业年金;员工激励;实证研究;规范管理

Key words: enterprise annuity;employee incentive;empirical research;standard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2-0117-03

0引言

在世界各国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多项改革中,企业年金制度(补充养老保险金制度)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密切相关。企业年金的蓬勃发展主要基于大范围内“老龄化”社会的来临、经济发展形势日趋复杂以及物价不断上涨带来的各种不稳定因素。

我国的年金制度改革除具有以上相同背景外,也还与因历史原因形成的个人账户“空账”问题急需解决密切相关。解决历史问题,预防老龄化社会日近的问题,采取灵活方式保障老年人生活和相关权益,引起国家对于此事的高度重视。

1问题的提出

从已有的材料来看,国外认为年金的功能有三:分配功能(是除工资之外企业对员工的一个重要的分配手段)、激励作用和保障功能。具体一点,在宏观上可以表现为改善退休人员生活水平、减轻政府负担和基本养老保险承受力、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完善以及支持资本市场。对于企业来说,则是从吸引和保护人才、奖励雇员、免税的报酬、树立企业形象等几个角度体现出年金的效用。

而在我国,关于企业年金功用则是一个相对含糊的范畴。尽管政府是颁布法规、做年金推广时也解释说年金“有利于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可以更好地保障企业退休人员的生活,增强企业的人才竞争能力。”尽管有国外对年金的功能研究成果可以借鉴,但毕竟缺少来自本土的实证材料。实际上,由于年金的实施时间较短,我国对年金的研究也大都停留在理论介绍和比较研究层面,来自实践一线关于企业年金实施效用的研究还属少见。这就使得这样一些问题在现实中得不到确切的回答。如:①企业年金在现实中究竟有些什么功用?②它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用有什么具体的影响?③年金对员工激励有或者没有影响的原因是什么?④如果我们预设前面所提年金在国外的功用是有效功用,则在本土化环境中,年金制度如何拟订才能使这些功用成为现实?本文的研究思路主要就是沿着解答这几个问题展开。

年金在我国的出现最早源于1991年的《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1]33号),国家首次提倡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真正引起注意,却是最近几年的事情,特别是2004年5月1日正式施行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以来,年金受到普遍关注。现实中,我国年金制度走的是一条政策导引于前、企业跟随于后的路径。宏观层面上,由于国家政策的大力引导,理论研究、媒体宣传包括基金机构都纷纷上马此项目,看去年金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在微观层面上,年金的具体实施主体――企业,却没有出现与宏观层面相对应的热度,存在着制度建设严重滞后的现象。无论在地方还是在行业,制定企业年金方案、出台具体实施办法的都是少数。在全国,目前大部分省、市和行业还没有出台相应的办法和税收优惠政策。

显然,这里的原因与企业对年金事物及其相关的运作和功用认识不足密切相关。毕竟年金是一种外来的事物,年金的推行需要企业支付数额不少的资金。对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来说,每一笔成本付出都需要作精确的计算,在对这一事物缺少充分认识的情况下,任何企业都不会贸然行事。本研究试图通过了解年金对员工的激励效用从而明确企业支付年金成本的必要性及积极性。

2理论预设

员工激励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职能,激励理论及其实际应用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诸多环节都息息相关。从应用角度说,亚当斯(J.S.Adams)的公平理论(Equity theory)、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Motivation-hygiene theory),弗隆(Victor Vroom)的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与年金效用比较接近。

根据以上理论阐述,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假设:企业年金制度与员工激励效用是密切关联的,这种关联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企业年金对员工忠诚度的具有一定程度的激励作用根据公平理论,员工根据自己劳动的所得与所出比例判断工作是否公平。为员工提供一定数额年金的企业,实际上是在员工总付出不变的情况下,所得部分得到了提高,自然就提高感觉上的公平感。这时员工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公平的待遇,甚至是得到了优惠。其工作状况会比没有得到之前更努力,更认真。

2.2 企业年金对员工流动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双因素理论的含义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无论激励因素还是保健因素对员工都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只不影响的区域和方向有所不同。激励因素是在人们常规情况状况之上产生的影响,其作用是增强积极因素,此类因素数量的增多和程度的加强,会逐步提高人们积极工作的热情;保健因素是在人们常规工作状况之下产生的影响,其作用是减弱消极因素,此类因素数量的增加和程度的增强,会起到削弱人们的不满情绪,缓解矛盾的作用。作为企业福利报酬的组成部分,年金应当属于保健因素,特别是在工资总额中所占比例较小的年金,一般激发积极性的作用不是太大。但它作为保健因素,却可以起到降低员工不满意度的作用,不满情绪的减少可以更好的维持企业工作秩序,为企业保持的忠诚度和凝聚力。具体的表现就是减少抱怨、缓解矛盾、降低迟到早退磨洋工的现象、一定程度上也能减少离职率。

2.3 企业年金的不同比例对激励作用具有较大的影响根据期望理论,激励程度来自人们对努力工作产生的期望及获得报酬的效价。企业年金作为一项制度来实施,也就将因努力而获得较好业绩、因业绩而获得相应报酬的期望变成了一个定数,所以激励程度的大小实际上取决于惟一的因素――效价,即员工对所获报酬的价值判断。如果他们认为这个报酬是他们需要的,则激励程度就高,反之,就低。准确地讲,就是因为由制度规定的企业年金项目(期望部分)是固定的,所以年金的激励程度便取决于年金数额(效价)的高低。而年金的交纳通常以占工资一定比例的形式出现,所以说,企业年金的不同比例对激励作用具有较大的影响。

3研究构思

3.1 总体构思本论文采用了文献检索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量分析法等不同方式来从事主题内容的研究。以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路径对企业年金对员工的激励效用做出探索与研究。

①通过检索和查阅国内外已有的文献资料及研究成果,加以整理和分析从中了解企业年金和员工激励的主要概念、理论体系以及知识类别,理顺它们之间关联性关系,设计本论文的研究路径和访谈提纲。②选择了北京市十一家不同行业、不同体制的已经实施年金的企业作为访谈对象进行实证性研究。先后访谈了这些企业中的财务人员、培训工作人员以及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人员,以访谈提纲为主要线索了解这些企业的实施年金制度的效用情况,访谈的重点在于年金对员工工作热情、企业凝聚力和忠诚度等方面的影响,作为延伸内容和研究基础,访谈过程中还涉及到了企业年金实施的原因、年金覆盖面、年金额度及比例等情况。③根据访谈情况的结果,制作“北京市企业年金实施效用调查问卷”,并请少数被访谈人员试填。对问卷中出现的不协调项目进行删减后。再行选择大量样本进行问卷调查。④走访多家人才市场,作求职意向和年金偏好的调查。调查通过对一个惟一的问题“你选择就业方向时是否会考虑年金因素?”作出的是与否的选择,试图解释年金对人员择业偏好的影响。⑤整理问卷,选择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最终结论。

3.2 研究工具本文章搜集资料主要采用了访谈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整理资料使用了SPSS统计软件。研究工具主要是调查问卷和SPSS软件的频数统计、列联分析。

访谈法针对前面所提到的十一家企业进行。为比较分析年金实施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访谈的同时还请被访谈者填写了一个四级李克特量表形式的“员工满意度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依照不同调查内容和调查目的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用“北京市企业年金实施效用调查问卷”对不同企业不同人员所作的大面积调查。问卷由问卷简况和问卷正文组成,简况中说明了本次问卷调查的调查主体和调查目的、问卷匿名填写的方式,为保证被调查者真实放心的填写。问卷正文部分分个人基本信息和有关年金信息两部分,前者包括了被调查人员的企业性质、所属行业、工作岗位、工作年限、工资额度、年龄以及受教育程度7个方面的信息。后者共有17个选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15条内容供“有年金”的企业人员填写,主要了解被调查企业年金制度的客观状况(有无年金?建立年金的原因?年金额度?年金覆盖面、计算比例?变动情况?年金模式?)和员工对年金给于的主观感受(工作热情、安全保障、流动限制、忠诚程度、主动工作的程度);另一部分只有4条内容供“没有年金”的企业的人员填写,主要涉及到不实施年金制度的原因?员工对年金向往程度?及作为择业偏好的年金意义的认识;其中有一条关于跳槽时对年金的考虑情况的内容,这部分前二者两部分人员都要填写。另一种是对人才市场上的求职人员所作的“你选择就业方向时是否会考虑年金因素?”惟一问题的选择调查。

3.3 问卷设计根据前面对本文研究内容所作的理论假设,我们在问卷设计中主要从四个维度对年金的激励效用做出调查:企业年金对员工工作的一般性激励效用,企业年金对员工忠诚度的激励效用,企业年金对员工流动的影响效用,不同企业年金的额度对员工的激励效用。每一个维度都设计了两到三个具体的选项,以一般陈述语设问的形式对调查对象做出调查。关于企业年金对员工工作的一般性激励作用,我们通过“年金的对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的影响”以及“员工对企业推行年金制度的态度”两个问题项来调查。

关于企业年金对员工忠诚度的激励作用,我们通过“是否会因为年金的原因选择续约?”、“重新选择工作时是否会考虑年金因素?”、“多大比例才会选择留任?”三个问题项来进行调查。 关于企业年金对员工流动的影响作用,我们通过 “跳槽时是否会考虑年金因素?”“如果你知道了其他公司有年金制度,你会不会选择跳槽?”以及“是否会因为年金的原因选择续约?”这些问题项来进行调查。关于不同企业年金的额度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我们通过“你认为年金占工资多大比例才会有保障作用?”、“你会在年金多大比例时才会选择留任?”两个问题项进行调查。

3.4 样本问卷分布情况为能够对企业年金效用的真实情况作出对比,我们在设计“北京市企业年金实施效用调查问卷”时,将问题分为“有年金”和“没有年金”两部分,分别调查不同企业员工对年金的态度和看法。

3.4.1 “有年金”部分企业的调查“有年金”部分样本的数量回收152份,其中因填写不规范费卷48份,项目填写不全者4份,有效问卷100份。因调查时每个企业按照高层领导、中层管理人员、一般员工1:4:5的比例填写,所以回收问卷从调查对象在企业中工作岗位来看,17%为行政领导岗位(含高层领导和中层领导),33%为普通管理岗位,28%为专业技术岗位,22%为一般操作岗位。问卷在企业性质的角度,国有企业员工占总数的50%;民营企业员工40%;外资企业员工占10%。从调查对象所属行业看,30%属商业,30%属于工业,10%为建筑业,10%为金融业,20%属于其他行业,显示此次调查行业分布较为均匀。另外,本次调查对象从比例分布看,本次调查中调查对象的年龄偏于年轻;从工作时间看,工龄两年至10年的占60;从工资分布看,中等收入者(2000~6000元)居半数以上;从年金实施时间看,实施时间不足的占到70%。

3.4.2 “没有年金”部分企业的调查“没有年金”部分的样本只有93份,这部分样本只要求填写个人基本情况和“公司没有年金制度的原因”(第15题)、“你知道了别的公司有年金制度,你自己可能采取的做法”(第16题)、“重新签定劳动合同时是否考虑年金因素”(第17题)三个问题项的填写。题目详情见附件1“企业年金实施效用调查问卷”。在这三个问题中,问卷结果出现了一边倒的状况:第15题中,93份问卷有90份显示“不知道有这会事”,另有2份显示“认为不必要”,1份显示“公司没有能力”;第17题,93份问卷中有89份显示“是”,4份显示“否”;只有第16题的绝对化倾向稍淡,有74份显示会“向公司提出要求”(见表1所示),占93份问卷的79.6%。

4调查总结

问卷资料经汇总处理后,可以得出如下集中性结论:

4.1 当前推行年金制度的企业,存在以下特点在体制上分布比较广泛,国企、民营、外资都有包括,其中国有企业占多数;在推行时间上最近两年居多数;在覆盖范围方面,绝大多数的企业是覆盖了全体员工,只为少数人设计年金的企业只是少数。

4.2 从整体上看,年金对员工的激励效用不是非常显著,或者说只在少数人(11%)中体现出非常显著,尽管大部分看来效用还是有的。具体的说,年金的激励效用与员工年龄成反比,年龄越大效用越强,年龄越小激励效用越低;与年金占工资的比例成正比,比例越高激励效用越明显;员工对“按工资等级划分年金比例”的表现出明显的兴趣,远远大于按工龄、职级或者平均分配的其他几种情况。

4.3 人们对年金保障作用的认识比较模糊统计数据体现了一种年金比例愈高愈好的倾向性,且在年龄分布、职位分布及工资等级分布方面未见显著性差异。

4.4 年金对员工忠诚度有着显著的影响作用从续约、留任等几种情况下对年金状况的考虑程度来看,年金对忠诚度的影响随年金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其中4%是一个关键点。在4%以下,基本上没有人会因为年金的缘故选择续约或者留任,但当比例超过4%以后,为此选择续约和留任的人也随之上升。与综合激励状况相似同,忠诚度的影响也因年龄不同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4.5 年金对人员流动有着明显导向和约束作用在对合同到期需要重新寻找工作时是否会考虑年金因素的回答中,“有年金”类型中有95.6%的人表示了肯定的意愿,而在“没有年金”类型的问卷中,对这一问题也有89/93亦即95.7%的人选择肯定的回答。

4.6 员工对年金的知情程度(包括年金的宣传力度)与年金对员工的激励程度有着密切联系该观点来自以下推断,统计结果显示在激励效用比较明显的两组数据中,人们对年金的知情程度依“宣传到位员工很了解”、“宣传不到位一般了解”、“宣传虽多但员工不关心”、“宣传很少员工完全不了解”的顺序依次递减。尤其是,在“没有年金”类型的问卷中,对于“没有年金的原因”的回答,93份问卷有90份显示“不知道有这会事”,占总数的96.7%。而且对于知情后的行为选择,有80%的人选择了“向公司提出年金要求”。充分显示了宣传导向的作用和知情状况对于员工行为的导向。

5本研究综合成果分析

结合问卷调查结果,结合之前所做的企业访谈调查,笔者对当前北京市企业年金的实施效用,得出如下结论:

5.1 年金概念大受欢迎问卷调查显示,无论是当前有年金还是没有年金的企业,在了解了年金的涵义之后,都对此持支持与欢迎态度。访谈过程中,个别人还对年金实施的远景做出非常的乐观估计。

在企业的角度,年金偏好主要基于两个原因:其一是宏观层面上的政策因素,国家通过政策导引、法律规范和税收优惠,为企业实施年金制度提供了实在地支持,使企业认识到建立年金制度和不建立年金制度的得与失。由此企业可以在国家提供的优惠政策范围内、以一种前瞻性的目光为自己的职工建立年金制度。其二是微观层面上的管理因素,通过建立年金制度为员工提供一份补充的福利待遇,丰富职工奖励约束机制,提高退休职工的保障水平。

在员工的角度,对年金制度的欢迎态度主要来自于个人收益的增加。在提供了辛苦劳动后,得到一份补充收益(无论现期的还延期的)总是令人高兴的事情,何况还企业主动为员工提供。年金作为养老金的组成部分,为员工未来的退休待遇增加一个额度,解除了人们对未来的部分忧患,也是员工对其认可的一个方面,尽管也有人认为“不如现在发现钱”,但得到可以享受税收优惠等问题的解释后,也不再有疑义。

5.2 年金对企业员工有着一定的激励作用,前提是年金的比例必须达到应有的程度问卷调查显示这个高度的限度是4%,低于4%时基本上起不了什么作用,高于4%以后激励程度随比例的增加而增加。这里的激励作用可以从员工的工作热情、积极性、对组织的忠诚度、满意度等方面体现出来。大范围的问卷调查显示,实施年金制度的员工大多数认为只要年金达到一定比例后就有激励作用,大多数员工在续约、留任等方面都会考虑到年金要素。即使现下没有年金的企业员工,也基本上全都表示再就业时会考虑年金因素。

不同的是,来自人才市场的调查在这方面的数据显示相对的低。我们在人才市场上发放的只提问一个问题“您在选择工作时是否会考虑年金因素?”的220份问卷(回收了203份,回收率92.3%),只有不到120份回答是肯定的。这里的原因与对年金了解不足有关。

5.3 年金的实施效果不尽人意年金的收益对象是员工,但是,与年金理念的大受欢迎相反,现实中年金的实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事先预设的各种激励效用并没有完全得到员工的承认。正如问卷调查中显示,尽管大部分63%的人觉得存在激励效用,但认为效果非常明显的却只有11%。在访谈中,绝大多数的企业也表示,无所谓,感觉不到什么。

之所以会出现年金激励效果不明显的现象,笔者分析原因应该有两个:一是年金数量少,占工资比例太低。国家考虑到企业对年金支付承受能力的问题,具体规定了年金占工资比例的大致限度,低于4%的部分可以在成本中列支,所以大多数企业的年金份额是控制在4%之内的。如果一位职工月收入2000,年金计数只有80元,还不如一月的误餐补助。即使月收入在5000元的职工,企业支付也就200元,确实不显眼。二是企业对年金制度的宣传不足。访谈调查和问卷分析中都显示了这一问题,在访谈过程中对这一问题更是感觉甚深。与社会上对年金的大幅度宣传不同,企业内部这方面工作相当粗糙。不仅未推行年金的企业不了解年金,即使那些已经实施年金制度企业,人们对年金的含义、对自己的退休后的保障作用、本企业年金的制度模式及具体比例都毫不知情。任何事物要形成一定的影响,大量的宣传和长期的试验是两个重要条件。其实年金数额虽少,也不属于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以大家已经熟悉的“三险一金”来说,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的比例都不高,但员工们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无论求职还是离职,抑或日常工作,保险都是大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现在人们对年金的认识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程度。

5.4 个别实施规范的企业效果相当明显在我们的调查中确实存在这样的企业,它们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年金比例高,都超过4%,最高的达到10%,低的也有6%、7%,且不同层级之间差距不大;二是建立个人账户,采用标准的DC模式,将年金数额记入个人账户;三是设专人对年金进行管理,企业配备专业人员设定年金制度、建立个人帐户、与有经验的专业机构相联系建立托管运营相关事务。这说明,年金的激励作用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之后,才会明显地显现出来。而且规范操作、有效管理,是保证其激励作用的必备条件。

参考文献:

[1]国际社会保障协会.全球企业年金(2003)[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2]殷俊.企业年金制度创新与发展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3]临义等.企业年金的理论与政策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4]谭立安.“激励机制”在重塑企业员工行为的作用研究[J].金融经济,2007,(02).

[5]兰琳.企业年金制度下员工满意度研究[J].优秀硕士论文,2006.

第6篇:企业经济纠纷范文

[关键词]心理预期 优化途径 高校毕业生

[作者简介]周丽妲(1981- ),女,山东淄博人,山东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团总支,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山东 淄博 255049)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3-0096-02

近年来,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特别是对大学生择业观、就业预期等就业心理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入,大学生就业心理已成为影响其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学生就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就业、择业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般心理特征。本文通过调查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预期,结合当前就业形势,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试图为解决当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一个参考和途径。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就业心理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和主观心理因素的双重影响,其中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当属当前社会的就业大环境和就业形势。自1999年高校扩招之后,高校毕业生成倍增长,从2001年的115万迅速增加到2012年的680万,预计十二五期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每年将达到700万人。如今高校毕业生待业率在15%左右,远高于社会平均待业水平。由于毕业和待业大学生日益增多,而劳动力的需求却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有所下降,导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发不容乐观。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也变得更加多元、复杂。相当一部分毕业生,随着对当前就业形势的深入了解,主动降低了薪酬预期,甚至有一小部分毕业生对自己的工作地点也进行了调整,不再坚持“孔雀东南飞”,而是选择“随遇而安,先确定工作再说”。

长期以来,社会形成的传统就业观念对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预期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多数毕业生依然期望能在体制内就业,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在这些部门和行业就业,工作、收入较稳定,同时有较好的个人发展空间,所以成为多数毕业生的首选。另外,当前中国地区间特别是东西部地区发展差异较大,大多数毕业生趋向于选择发达地区。然而,越是发达的地方,人才越是相对饱和,现实与毕业生的心理预期产生强烈反差。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预期调查

1.调查分析。笔者以山东理工大学等高校2011年、2012年两届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群体座谈、走访等方式对其就业心理状况进行调研,以期通过第一手数据的分析,掌握高校毕业生心理状况的基本分布。问卷调查根据各学年毕业生人数,按一定比例确定调研数量。其中,向2011届毕业生共发放5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64份,回收率92.8%;2012届发放问卷900份,收回898份,回收率99.7%。回收的有效问卷经处理后,笔者对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具体情况如下:在对当前就业形势的看法调查中,认为就业形势好,没有压力的占8.3%;认为就业形势较好,压力不大的占30.7%;认为形势较严峻,就业比较困难的占47.8%;认为形势严峻,就业很困难的占13.0%。调查结果说明,毕业生对于当前社会就业形势的认知与就业期待比较理性,在就业问题上比较有危机感。就就业目标而言,希望到国有企业的占34.1%,民营企业的占12.6%,外资或合资企业的占16.0%,考公务员、选调生或事业单位等地占12.5%,继续深造的占18.9%,自主创业的占2.8%,参加志愿服务西部、“三支一扶”等占1.4%,其他占1.2%。在择业观念上,要求一步到位,有固定收入的占33.7%,先就业再择业的占51.5%,暂时不就业,看看再说的占9.57%。同时,据问卷调查显示,多数毕业生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优先考虑的是薪资水平及个人的发展空间,说明毕业生不再单纯追求数字收入,而是综合考虑工作环境、福利待遇、升职机会等各种因素。

2.存在问题。通过分析调查统计的结果,结合与众多毕业生的交流,笔者发现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主要存在三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

第7篇:企业经济纠纷范文

[关键词]营销职业岗位能力;高职经济法;教学改革;特色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9-0061-0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发生的经济纠纷越来越多,或多或少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其中涉及营销环节的经济纠纷居首位。高职营销类专业的就业岗位群为销售代表、业务主管、市场策划、产品管理、售后服务等,这些岗位群需要具备沟通协调谈判、客户信息管理、销售管理、产品设货、市场调研、预防经济纠纷发生等能力。高职营销类专业经济法教学应着眼于培养学生预防经济纠纷发生的能力,这就需要转变高职经济法教学团队教师的教学理念,选取营销职业岗位能力所需的教学内容,修订营销类专业经济法能力标准与教学实施纲要,完善教学手段与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这对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营销专业学生依法经商理念的树立和预防经济纠纷发生能力的专业法律技能的培养,预防和减少企业经济损失的发生,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企业合法经济权益,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1经济法教学现状分析

经济法课程是市场营销、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表演艺术(汽车营销与模特艺术)、电子商务、国际贸易、金融产品营销、物流、工商企业管理、会计、财务等专业的职业能力支撑课,近几年,经济法已进行了能力本位课程改革和院级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经济法教学团队的教师多为法学(法律)专业毕业,在高职经济法教学中往往更多地注重经济法律知识的传授,而对于高职经济法教学应为专业服务的理念则有所缺乏,对教学所服务的专业培养目标、就业岗位群、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的了解也缺乏全面性。因为要考虑多专业教学的需要,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往往是适用于各专业的通类的教学模块。在经济法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与方法,但使用的“案例”多为模拟案例,缺乏企业全息化案例,案例以教师收集为主,很少有学生的参与。课程考核方式主要采用课堂书面考核形式,分为应知考核与应会考核,即知识题与技能题两大部分。

2营销岗位法律需求调研情况分析

21调研基本境况分析

结合浙江物产《非法律人员法律知识》培训课程的开发,课题组深入物产国贸、中大股份、物产元通、物产金属进行了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调研对象公司业务人员,共48人,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3份。

从调查情况看,企业业务人员法律知识了解途径:上网或看书查占545%;咨询法律人士占485%;到相应的政府机关查询占273%。比较了解的是《合同法》、《公司企业法》、《担保法》,分别占455%;333%;273%。其中,有两名被调查人员认为对现有法律法规都不是很了解,占6%。但是,在访谈中发现,对以上法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还是有模糊的。

22企业营销岗位法律知识需求情况分析

221物产国贸

国内贸易碰到最多的《合同法》,主要涉及合同条款、合同的履行(特别是货款的拖欠)、货物所有权的转移、风险的转移;还有担保;买卖合同之格式条款。国际贸易中主要涉及仲裁地的约定;市场价格变动时的毁约情况。

222中大股份

认为需要了解《合同法》、《担保法》、《金融法》等,主要涉及合同风险的防范。

223物产元通

认为需要了解《合同法》、《担保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内容。

224物产金属

认为需要了解《合同法》、《担保法》、《物权法》。主要涉及合同的规范签订,包括现货合同和合同的签订。

3基于营销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经济法教学改革目标

基于营销职业岗位能力即预防经济纠纷发生能力的需要,从转变高职经济法教学团队教师的教学理念入手,对高职营销专业经济法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完善、考核标准的制定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培养营销专业学生依法经商意识和专业法律技能。

4基于营销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经济法教学改革内容

41转变高职经济法教学团队教师的教学理念

高职营销类专业经济法教学与法律类专业经济法教学的目的有所不同,前者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服务,侧重于预防经济纠纷发生能力的培养;后者为法律专业人才培养服务,侧重于解决经济纠纷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经济法教学团队教师首先应转变教学理念,充分了解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在专业中的定位。为此,课程负责人应负责课程组教师认真学习和探讨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培养计划。

42选取营销职业岗位能力所需的教学内容

高职营销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应符合营销职业岗位能力所需,即教学内容与专业的契合。对现有适用于各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结合调研情况,企业营销岗位所需经济法律知识需要,在充分了解营销职业岗位所需能力的基础上,并结合高级营销员考证要求,选取教学模块内容。

经济法教学内容分四大板块:经济法基础知识、市场主体法、市场行为法、市场秩序法,其中,经济法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法人、、财产所有权、债权等营销活动中必须了解掌握的基本概念;市场主体法主要包括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当事人,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要求学生掌握这些市场主体设立、运行、管理等过程中应遵守的基本规则;市场行为法主要包括《合同法》、《担保法》、《商标法》、《票据法》等;市场秩序法主要包括《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43完善教学手段与方法

43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已经是经济法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与方法,我们改革的重点将是企业真实案例即全息化案例的收集与选用上,使案例更具真实性,以利于培养学生预防类似经济纠纷发生的能力;除教学团队教师收集案例外,发动学生参与全息化案例的收集,经教师指导后,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教师对案例分析主要起引导作用,不是直接分析答案,而是以总结纠错为主。

另外,采用案例教学法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师要给出案例问题的明确答案和法律依据。与其他学科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不同,《经济法实务》课程中案例问题的答案基本是明确的、唯一的,教师在每个案例教学后一定要给出明确的答案和相应的法律依据。二是注意循序渐进。教师要随着《经济法》课程的逐步深入、学生经济法律知识的不断增加,由简单到复杂地应用案例教学法,给学生一个从了解、接受到熟练、掌握的适应过程。三是要避免使学生形成不正确的概括化认识。可能某一两个案例所展现出来的信息非常吸引人,学生也深受影响,但他在这一两个案例上形成的概括化认识,远远不能说明经济法律的原理、概念,从而导致“过度概括化”现象的产生。应让学生明确我国是成文法国家而不是判例法国家,是用法学原理和法律条文来分析解决案例,而不是借先前的判例来分析新的案例。

432多媒体教学法

经济法实务课程的特点在于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和立法的需要,各类单行法律会不断修改,而教材的制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及时更新,给教师教学带来了不便。采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后可以及时对其进行更新,能够做到电子教案与现行法律的同步。由于多媒体集文本、静态与动态的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的优势于一体,是一种在功能上更为完善的信息传递体系,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内,可以通过图片、文字的演示,通过超级链接各种相关资料和互联网上的最新信息,传递给学生大量的信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多媒体教学也大大节省了板书时间,将老师从繁复的板书中解脱出来,以便集中精力给学生讲解概念的内涵等内容,还可以弥补某些老师板书不够清晰的不足。

433启发式教学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必须要有可供选择的材料,重视选材的典型性和生动性。例如,合同生效的条件通过合同成立是一个事实问题,而生效则涉及法律问题,不同的人或在不同情况下订立合同行为所具有的法律效力是有差异的,但有何差异,应与生活中的实例相联系,使学生在心中提出疑问,产生寻求答案的渴望,激起学生的探索兴趣。

434事务所咨询式教学方法

事务所咨询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实践教学法,是指可以参照律师事务所的咨询模式,由学生定期在事务所轮流值班,接待有关人员咨询,或当场处理有关经济法方面的纠纷、争议。事务所咨询式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灵活运用学习到的知识,使其对问题的认识加深并理解、巩固,而且这种方法也往往能使学生遇到一些复杂、疑难问题,从而迫使学生查阅大量资料、请教老师、与同学探讨等,容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另外,这种方法处理业务的仿真性强,对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业务处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也非常有益。但这种做法颇有难度,主要是咨询、投诉人员的来访频率及提出问题的复杂性等,为保证律师事务所的业务量,接待时间也不宜过频及过长。

44制定考核标准

依据营销职业岗位能力和高级营销员考证要求,制定考核标准。应知部分主要考核营销职业岗位所需掌握的基本经济法律知识,以卷面笔试形式完成。重点是制定应会部分考核标准。

5基于营销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经济法教学改革特色与创新

(1)体现高职营销类专业经济法教学团队教师与法律类经济法教学团队教师在教学理念上的差别,这是高职营销类专业经济法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与根本保证。

(2)高职营销类专业经济法教学内容的选取,与营销职业岗位能力和高级营销员考证相结合,而不是通类的适用于各专业的教学模块,充分体现课程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宗旨。

(3)师生共同参与全息化案例的收集与分析,一方面,使教师有更多机会接触企业,提高经济法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明确学习目标,使整个教学事半功倍。

(4)学生在应会考核标准范围内,自行收集、分析、总结企业营销岗位容易发生的经济纠纷案例,这是对课程技能考核的一种尝试。

参考文献:

[1]纪炳南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咨询导报,2007(8):220-224

[2]刘玉 高职《经济法》多媒体教学方法利弊思考[J]. 高教高职研究, 2007(19): 91-92

[3]李霞 高职“经济法”课程实践性教学初探[J]. 职业圈, 2007(17):78-186

第8篇:企业经济纠纷范文

关键词:冶金煤气 事故原因 预警系统 应急预案 应急装置

中图分类号:X7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2-033-02

1 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钢铁企业、冶金行业的发展尤为迅速。在考虑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人们对于安全问题的关注也与日俱增。冶金煤气成分复杂,其中一氧化炭、氢气、甲烷既是重要的有用成分,又是高危险性的危险源。因此,冶金煤气对人员安全和财产设备安全有极大的威胁。近年来,煤气事故频发,主要体现为煤气中毒事故、煤气着火事故和煤气爆炸事故。钢铁冶金行业煤气预警技术的研究、预警系统的探讨、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应急装置的改进完善对企业安全管理和人员设备安全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2 事故原因分析

3 钢铁企业冶金煤气的泄漏情况分析

3.1 煤气生产过程中的泄漏

原料煤经筛选和磁选,进入发生炉并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主要泄漏点归纳如下:

(1)管道焊缝开焊、法道内外局部腐蚀;

(2)煤气发生炉探火孔、手孔、人孔、接点泄露,包括法兰、膨胀器、记器盘后压力、流量表接管;

(3)附属设备接点出现问题。如水封缺水、开闭器、放散管腐蚀;

(4)与水管、蒸汽管窜漏;

(5)操作失误:如放散管开后忘了关等。

3.2 煤气使用过程中的泄漏

煤气是高炉、焦炉等冶炼用和加热炉用的主要燃料,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也会造成泄漏。

3.3 煤气在设备维修过程中的泄漏

冶炼炉定期维修时,煤气泄漏主要发生在停炉后切断煤气和蒸汽的过程中。停炉检修时,必须先用蒸汽排除炉前管道中的煤气,并用氮气检验是否排除干净,这一环节易于发生事故。

4 预警系统

首先,对于企业生产系统所产生的安全隐患,以即时动态的形式反映到厂区的安全监控部门。一线安全技术人员对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后,通过一线管理部门直接对厂区情况进行即时调度,应急组织机构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展开救援,以期在第一时间即时对现场情况进行监控和处理(详见应急预案的构想)。

第二步,隐患信息由一线安全部门反映到监测中心,由监控网络对情况进行进一步分析,主要是确定隐患等级,分析严重程度并发出预警信号。然后由监控系统进行信息检索,自动提出解决方案,安全指令。之后预警提示和安全指令会一起反馈到生产一线,对现场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指导。与此同时,监控系统会将现场情况、处理意见、应急指令等传送至领导层和企业安监机构,对领导层进行汇报。

另外,整个系统用日常安全检查来进行监督和保障。随时监测隐患的监测和处理,并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工人安全意识,加强企业风险管理。

最后,系统用效绩监督和业绩考评来检验其效率和运行。

该预警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全方位多角度进行考虑,从安全基础监管保障、安全动态即时监控、隐患排查、危险预警及安全指令下达和反馈等各个层次来保证系统的安全。

(2)分两层传达安全指令处理隐患。首先隐患信息由一线安全技术人员分析后即行处理,最大限度保证人员安全和财产安全并控制险情。其次由监控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提出更为缜密的处理方法。

(3)系统简明优化,便于操作,实用性高,可行性好。

5 应急装置设计

在车间容易泄露的管道旁设置一氧化碳检测仪,经过温度补偿和取样放大矫正后转化为可匹配信号,进入A/D转换,得到被测对象的数字量信号,再由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最终的室内环境CO浓度值。把转换出来的电信号输入计算机,在计算机里电信号与事先设定好的标准值进行拟合比较。

当信号不在所给阈值时,可认为发生煤气事故。此时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所给信息进行反馈。如果超标立即向光隔离接口输出控制信号,通过继电器打开排气扇,对发生泄露的地点进行地点排风。如果超出下限值,切断阀关闭。

6 结语

本文结总结了近5年内发生的重大煤气安全事故,根据事故致因理论制作模型,做出了冶金煤气泄漏原因分析表;并综合运用安全学原理与事故致因理论,使冶金煤气的研究与治理更加具体化。在研究了多个冶金事故、结合国内现有应急方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更为完善的预警体系,从安全监管、安全动态监控、安全指令下达和反馈等各个层次来保证系统的安全。

在预警装置中,以集成A/D转换等多种功能的89C51单片机为核心的简单结构设计,实现了煤气检测的数字化,为实现智能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一步提高了煤气检测可靠性。此外,设计还具有数字化、智能化、微型化等特点。

预防冶金煤气泄露是一项十分重要并且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尽管本文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

(1)关于预警系统,没有得到实际的应用验证。

(2)关于预警装置,零点漂移的抑制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周涛.煤气泄露自动检测系统[J].2005.

[2] 张兴荣.冶金企业煤气泄漏及预防对策[J].工业安全与防尘,1997(8):21-22.

第9篇:企业经济纠纷范文

【关键词】合同管理;问题;措施;石油企业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合同管理已经贯穿了任何一个企业管理的始终,并且俨然成为《合同法》的重要一部分,加强合同的管理才能更好的稳定社会秩序,更好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使合同管理在石油企业的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石油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1.由于实行专业化管理反而使得当下我国很多石油企业在合同管理的程序层面上出现问题。比如合同管理没有遵照相应程序被执行的时候,会使得石油企业的管理在某些方面受到社会中其他一些方面的影响,为了更好的推动石油企业发展,必须改善石油企业合同管理的秩序环境。2.因为很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一些团体或者机关人员私底下给别人去担保,这也造成了非常严峻的经济损失。针对这种情况,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制裁这种情况的发生,防止不具备法人资格的随便为别人去担保,尤其是贷款的担保,往往造成后期无法偿还贷款,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是成为刑事犯罪。3.某些石油企业在实行专业化管理后,人员减少,任务繁重,导致了后期一些紧急项目实行先开工再立项,项目进行一半时才开始补签合同,这已经违背了合同管理的正确流程,直接影响了企业整体的成本控制和企业合同管理,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二、石油企业管理中合同管理的作用非常巨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合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经济能够更好的管理起到了剂的作用。1.加强企业合同管理,提高合同的履行率。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升企业的形象,提高企业信誉。任何一个企业签订合同都是合作的第一步,关键是后期如何履行合同内容,做到言行一致,不违背合同要求同时努力完成客户每一个要求,这是一个企业生存根基。2.加强企业合同管理,在某些层面上还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专业化。我国很多石油企业实行的是经济合同管理形式,使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3.加强企业合同管理,可以让企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及时的解决合同中的一些问题,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这样也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4.加强企业合同管理,避免经济纠纷,我国经济合同纠纷比较多,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没有很好的对企业合同进行有效合理管理,比如由于一些不完善的合同条款或者因为内容表达不清楚引起的纠纷,都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必须更好的掌握一些合同管理的相关知识,提高法制观念,自觉地履行合同内容,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或者减少经济纠纷,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1]。

三、石油企业加强合同管理的措施与手段

为了充分发挥合同管理在石油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必须建立完善一套合理的、科学的、强有力的合同管理体系。1.领导起到带头作用,领导的重视程度是整个管理工作中的关键。企业的领导干部应该努力学会依法管理企业,带头学法,守法,依法办事。对于合同的签订领导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对于一些特殊重要合同,必须要亲自参与审批才可签订。2.定期的组织人员培训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特别是经营管理人员,让其熟悉合同的法律法规,成立企业法律机构或者聘请外界律师担任企业法律顾问。3.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体制,培养高素质的合同管理专业人员。石油企业都应该以总经济师为核心建立相应的经济合同管理机构,同时配备专业的合同管理人员。配备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且经过考核过关持证上岗,依次来保障合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4.推行完善合同规范模板,严格把控签约环节。石油企业在自觉履行合同的同时,应该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完善合同规范模板,加强自身合同管理,保障签约合同质量,保障签约合同条款内容合法。5.加强完善相关企业制度,石油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一套切合实际的合同管理制度,规范石油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对于合同的签订必须依据建立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不能盲目无依据的随意签订合同,这样也促进了企业的相关程序顺利进行,间接的保障了石油企业的正常运行,为石油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6.为了防止一些企业利用合同漏洞进行诈骗,当今社会存在一企业或者团体专门利用签订合同的漏洞来诈骗,获得非法经济利益,所以石油企业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首先石油企业必须认真审查对方的履约能力、主体资格、生产能力、业务范围、技术能力及资金财产状况,辨别对方提供有关材料的真实性;其次,对于特殊特别是金额较大的合同经济来往,如果没有充分的了解对方情况,不可以轻易进行交易,应该通过其他渠道去了解对方,比如可以通过派人查询或者电函查询对方上级主管部门,确保充分了解对方的诚信及经营情况;最后,对于合同中的内容及条款必须表达清楚,不可以含糊其辞,避免后期造成不不用的麻烦,引起经济纠纷,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2]。结语综上所述,合同管理在石油企业管理中的地位非常重要,针对当前石油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一定要充分认识并了解其重要性,意识到石油企业加强合同管理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