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文化管理规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合同管理规范化制度;合同管理体系;合同管理人员;合同示范文本;合同编码规则
最新修订版《国家电网公司合同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电力企业内部合同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建设的历史新阶段。电力企业合同管理的规范化建设,是电力企业依法治企的核心环节。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由来已久,但长期以来,国家统一的电力企业合同管理规范性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规范化问题没有列入日常议程,导致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非规范状态运行。针对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客观问题,在新版《国家电网公司合同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之际,就电力企业合同管理规范化建设的相关事项谈谈笔者的粗浅看法。
1.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若干主要问题
电力企业系统内部众所周知,电力企业从各自为战走向区域并网,直至现在的国家电网运营,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为时还不长,电力企业内部合同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刚刚起步。就笔者在电力企业法律顾问岗位上的工作实践情况看,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目前普遍存在的规范化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电力企业内部合同管理工作机构需进一步健全
按照现行体制,电力企业内部没有专门设置合同管理工作机构,配置的合同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日常合同管理与审核工作人员是由电力企业法律顾问兼任。从严格意义上而言,电力企业系统内部应有一个完善的合同管理工作机构和一支较高业务水平的合同管理队伍。
1.2 电力企业内部合同管理工作中的内部会签制度与工作流程效率低下
在电力企业系统内部现行的合同会签制度与工作流程中,在每一份合同的最终签定之前,都要经过电力企业内部的承办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其他相关部门、法律事务部门专职、办公室、分管副局长、局长的签章,按照这样的会签工作流程,一份合同会签完毕至少一整天,快则三、五天,慢则不可预计。如果遇到某个部门负责人或局领导外出开会、出差、病事假等特殊情况,甚至几个月还无法会签完毕。在此产生一个规范与效率的极大矛盾。
1.3 电力企业合同规范性文本类型不全,适用文本严重欠缺
目前可供基层电力企业选用的电力企业系统合同文本有国家和地方电力行政部门制订并强制适用的示范文本,还有国家电网公司的统一合同文本。现有的电力企业合同文本,仅局限在电力企业主产品为核心的产前、产中、产后相关的产、供、销等环节。而电力企业资产社会化服务经营(如房地产租赁)、电力企业职工福利后勤保障供给(如劳保服务用品采购)等方面的示范性文本严重欠缺。此外,现有可供选用的强制适用示范文本中,存在很多不需要或不适用的条款,显得过于繁琐,不符合经济合同简洁明确的表述要求。
1.4 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中的合同编号缺乏科学设计
就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中的合同编号实际做法而言,普遍存在各自为战、自以为是的严重问题。既没有对各类合同分类设定编码,也没有对合同设定系统编码规则,这给电力企业的日常合同管理工作和档案管理造成了极大的难度和混乱。
2.电力企业合同管理问题形成的基本原因分析
前述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中客观存在的若干主要问题,从总体上而言是电力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无可避免的。但就其合同管理工作本身而言,形成这些问题有着主客观方面的很多原因。笔者认为前述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中问题的形成基本原因为:
2.1 电力企业系统对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
长期以来,电力企业系统对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仅仅作为电力企业内部一般的日常事务来设计安排,没有将合同管理工作作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枢纽来科学设置专门的组织机构,使得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长期处于非规范状态,就最新修订颁布实施的《国家电网公司合同管理办法》而言,也尚未将合同管理组织机构与合同管理专业队伍建设提出专门要求,这将使我国电力企业合同管理规范化建设很难快速完成。
2.2 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规范性制度不健全
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制度,长期来都处于探索与不断修正与完善过程中,至今尚未形成专门的成熟的科学的电力企业合同管理规范化建设纲要,这将使我国电力企业合同管理规范化建设还得再继续探索中前行。
2.3 电力企业内部合同管理专业力量严重不足
在电力企业内部绝大部份职能科室都有一定量的合同承办或会签业务,但承办合同起草、审核、会签、登记管理的人员几乎没有合同管理专业人员配置,这是长期以来电力系统忽视合同管理专业队伍建设的结果。没有合同管理专业队伍,合同管理规范化建设将成为纸上谈兵。
2.4 电力企业系统“政企合一”的现行模式制约
在电力企业系统,名义上已经列入国家电网公司的现代企业模式运作,但实际上还处于行政管理电力企业。因而,电力企业内部的合同管理仅仅作为行政管理的一项工具,而并非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手段。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必须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合同管理机构,将合同管理作为核心枢纽来建设。
3.电力企业合同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从我国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现状出发,电力企业合同管理规范化建设任务非常艰巨,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但是,按照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对合同管理规范化的要求和依法治企的发展必然,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尽早尽快地推进电力企业合同管理规范化建设。笔者认为,推进电力企业合同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对策措施主要有:
3.1 加快制订电力企业合同管理规范化各项制度
针对电力企业内部合同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按照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对合同管理规范化的内在要求和依法治企的市场经济发展必然,加快制订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从组织机构、专业人员配置、标准合同文本、会签工作流程、合同分类编码规则、合同档案管理、合同信息传递与保密原则,至规范化工作机制与效率的关系协调方法各环节的具体制度,科学的制度是推进电力企业合同管理规范化的基础。
3.2 建立健全电力企业合同管理专门工作体系
从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实际出发,电力企业内部的合同种类繁多,合同数量巨大,客观要求建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配足配好合同管理的专业专职人员,建立一支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市场经济发展趋势、依法治企要求相适应的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专业队伍。健全的工作体系是合同管理规范化建设的组织保证。
3.3 科学建立电力企业合同编码规则
合同编码规则是合同签订后有效管理和信息传递利用不可或缺的前提。合同编码规则设计时,应充分体现电力企业的区域、网级及合同的年份、类别、属性、序位等因素,便于对电力企业合同的信息化处理。
3.4 进一步修订完善电力企业合同示范性的标准文本
综合素质高的经营管理人才在企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很多企业的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缺乏,而且企业又不重视对内部人才的培养,导致企业经济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不高,而且有些企业经济管理人员流动性大,在经济管理中不能充分发挥经济管理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的企业经济的发展。
二、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的重要意义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现代企业生产中原材料的成本、劳动力成本、运输成本等都在不断的增长,这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提出了挑战,现代企业如果不能实现经济管理规范化,企业的经济效益将难以提高,企业也将难以长足发展,而且根据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发展状况,现代企业经济管理规范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企业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怎样实现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
(一)完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还能够有效地优化整合企业内部资源,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企业的管理人员首先要对市场环境进行深入的调查与了解,掌握企业的外部环境,同时对有关企业经济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再结合本企业发展的现状制定出适应本企业发展的经济管理制度,从而提高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实用性,充分发挥经济管理制度的作用,并让企业员工都参与到企业经济管理制度落实的全面监督行例中,以保证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充分落实,从而保证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制定和完善企业经济目标规划科学合理的企业经济目标规划,能够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从而促进企业经济管理规范化的实现,企业经济目标规划要根据本企业自身发展的具体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目标以及有效的相关资料来制定,还要对企业经济目标规划进行验证、监督、检验、复核等,以确定企业经济目标的可行性、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从而保证企业经济目标的顺利实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建立有效的考评体系企业管理者通过建立有效的考评体系和激励机制,激发和调动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员工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进员工的考核绩效与职位升迁、职业等级、年终奖励挂钩,对考核成绩突出的员工给与一定的物质与精神经历,对于那些考核成绩差的进行批评和适当的惩罚,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奖优罚懒的价值导向。企业经济生产经营与管理活动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企业管理人员要针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尽量消除其造成的不良影响,防止不良影响的蔓延,如果是人为疏忽造成,对负责人进行适度的处罚。
(四)提高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高素质的企业经济管理人员对企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可以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两种方式来提高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外招聘和吸纳企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在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中选拔出管理经验丰富、管理能力较强的人员作为经济管理人员,同时通过培训提高其管理能力,通过教育增强其责任意识,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以防止人才的流失,以及激发经济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热情,从而保证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四、结束语
关键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会计基础工作作为企业会计工作和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企业规范化的会计制度建设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不断革新,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工作形式对于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企业在会计基础工作的开展上,必须创新完善现有工作体系,以会计模式和会计方法的革新,推动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化发展。
一、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主要内容概述
会计基础工作就是会计工作的基础性环节,主要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以及会计监督等方面的基础性工作,会计基础工作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企业各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按照企业业务情况合理的设置会计科目以及总类、明细分类账户;登记日记账、明细分类账以及总分类账;清理核对企业的各项账目;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进行清点和盘查;按照相应的会计方法进行摊销和预提费用处理,记录企业的收入、成本、费用以及财务成果;按照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需要,完成财务报表的编制;整理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会计档案。当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企业经营模式的改变,会计基础工作也不断扩展,现阶段,实施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则重点是在会计机构管理、会计人员管理、会计核算规范、会计凭证、账簿与财务报告规范,以及会计信息化规范等方面强化管理来提高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水平。
二、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会计机构设置不科学。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的相关要求,企业需要单独设置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的会计机构,并配备具有资格的会计人员。现阶段我国企业虽然设置了会计机构,但是往往存在人员不足的问题,尤其是未能遵循不相容岗位分离等内部牵制的原则,甚至在会计凭证的制单、记账以及复核均是由一人完成,而且会计管理也没有相应的定岗轮换制度,很容易出现风险问题。
2.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核算是企业会计的基本职能,但是一些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由于会计机构不完善,因此会计核算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一些会计核算不以实际发生业务为依据,存在着随意性列支以及虚列、多列的问题,造成了账实不符等问题的发生。
3.监督力度不足。会计监督也是重要的会计职能,但是由于很多企业都普遍存在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问题,造成了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缺乏有力的内部监督。而且,对于会计事务所等外部社会监督的使用不足,造成了企业会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三、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
1.完善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以及会计工作人员的管理。企业的会计机构是企业根据自身经济业务需要从事会计事项办理的职能部门,在企业的会计机构设置上,应该根据企业的营业收入额等具体情况确定会计机构的规模以及岗位设置,如果企业的规模较大,业务工作较为分散,应该设置二级核算机构,例如在采购部门以及销售部门等设置物资会计,在生产部门设置成本会计,细化会计机构的分工。对于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管理,重点应该按照精简高效以及内部牵制的原则,明确企业会计人员的会计核算、监督、凭证填制、审核、监督以及档案整理等工作职责,确保会计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2.提高企业的会计核算水平。对于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应该遵循一致性、真实性以及可比性的原则,严格以实际业务发生作为依据,按照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以及统一的会计制度开展会计核算工作。会计核算内容必须全面,应该涵盖企业经济活动中的账款收付、财产收发、资金收支、债权债务核算、利润计算、财务成果核算等内容。其中,由于款项收付是会计核算工作中最频繁的业务,而且涉及到的资金数额较大,因此针对企业的款项收付管理还应当制定单独的管理规范,确保企业资产、资金的安全可靠。
3.强化企业会计工作的监督管理。首先,在内部监督上,应该不断的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尤其是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通过不相容岗位分离、财务收支审批、全面预算控制、财务稽核以及财产保全等制度,对企业的会计工作进行规范化、程序化的管理。其次,在企业会计的外部监督上,应该合理的利用好会计事务所,聘请专业的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会计工作进行审计监督,尤其是对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损益情况进行监督,防范企业会计风险问题的出现。
4.重视企业会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中,提高信息化的水平可以大幅减轻会计基础工作任务,提高会计工作质量。通过在企业内部构建完善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依靠智能化的软件完成会计核算、监督以及预算决策工作,同时由于会计信息数据的高度自动化,能够实现会计信息在业务流程的直接收集整理,减少了会计信息沟通环节,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时效性与准确性,进而确保会计信息质量,避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出现。
四、结语
会计基础工作作为会计工作的核心,对于企业的经济管理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上,企业管理部门应该深刻地分析当前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制约问题,并重点在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内部控制以及信息化建设方面采取措施,提高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与精细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杜娟,饶兴明.会计信息系统理论与实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17~18.
关键词:“两融・四化”;校园文化;育人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5)04-0069-03
引入优秀企业文化,实现校企文化的有效对接与融合,构建富有时代特征和“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对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以江苏省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对接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特色项目建设为例,探索“两融・四化”的文化育人新模式。
一、“对接企业文化的
校园文化”特色项目建设实施背景
(一)实现职教培养目标的需要
职业学校是为企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通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两融对接,营造仿真的企业环境,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多渠道、多层面直观感受企业文化,接受企业文化熏陶,了解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自己应具备的素质,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一步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成才的自觉性,从而缩短学生从校园到职场的距离,是职业院校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二)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的需要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激发员工的使命感、凝聚员工的归属感、加强员工的责任感、赋予员工荣誉感、实现员工的成就感。[1]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使之与校园文化对接、融合,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和认同文化的多元化,逐步培养学生――未来职业人应具有的竞争求生存、质量谋发展的职业意识,团队协作、科学高效的职业能力,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品德,为他们更快地适应社会需要,更好地服务企业奠定良好基础,这是职业院校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的需要。
(三)创新特色校园文化的需要
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职业学校由于其培养目标的需要,不能照搬普通高校或中小学校园文化。只有根据专业设置,吸收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校企文化的融合、对接,形成“植根于企业,养成于校园”[2]的特色校园文化系统,才能树立良好学校形象,才能有助于家长对学校产生信赖感,增强企业对学校的认同感。学校良好形象的塑造又必然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创新发展。
二、“对接企业文化的
校园文化”特色项目建设的主要内涵
(一)“两融・四化”育人模式的构建
基于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学校将企业文化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整体规划,丰富载体、创新内涵,充分吸取行业、企业专家意见,通过学校文化(精神、环境、制度、专业)与企业文化的两融对接,可构建“两融・四化”的育人新模式(见图1)。如此,逐步形成创新型精神文化、系统型环境文化、规范型制度文化和仿真型专业文化。“四化”一体,其中各种文化既相对独立自成育人系统,又相互关联形成育人体系,有利于助推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学生的职业生涯启航。
(二)企业化的校园文化体系建设
企业化的校园文化体系建设应突出“四化”共融,形成高度渗透优秀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体系(见图2),通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载体,实现精神文化激励人、环境文化熏陶人、制度文化规范人、专业文化充实人的“四化一体”的建设目标。
(三)“两融・四化”育人管理机制建设
根据校企文化对接融合建设的要求,需调整学校育人组织结构、管理机制、考核体系和工作网络,提高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能力,形成“两融・四化”的育人管理机制(见图3)。
三、工作途径与方式
学校成立“企业化校园文化研究”课题组,开展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调研,在充分吸取企业文化精髓、知名职校校园文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企业化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并培养校园文化建设骨干力量,提高建设成效。
(一)创新型精神文化建设
以创建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目标,融合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念,完善校园精神标识系统和校园精神激励系统。
1.校园精神标识系统建设。在“启航”主题的校训、校徽、校歌等学校标识设计上体现时代精神与职教特色的办学理念;在专业名片(包括专业训词与专业标识)制作上体现“一专业一特色”的品牌宣传效应;在班级标识设计上凝聚班级精神,形成“一班级一风格”的班级特色。
2.校园精神激励系统建设。以建设校园明星墙、校园星光大道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导向,培育、评选“创新、创优、创意、创业”校园“四创明星”;开展师德师风教育,进行文明办公室评比;收集学校优秀毕业生创业的典型事例,开发《从校园到职场的跨越》校本教材;总结办学传统与成果,整理校史资料,建成校史馆与荣誉室,彰显榜样、示范作用,物化学校精神文化。
(二)系统型环境文化建设
以体现企业特色和时代特征为目标,重点突出校园人文育人环境建设,创设校企文化融合阵地,助力学校培养的人才从校园到职场的跨越。
科学规划校园景观布局,完善道路、楼宇标识系统,进一步提升校园环境品位。重点完成主广场、音乐广场、沿河(湖)景观带、主题公园和迎宾大道景观小品建设工程;以传承学校办学历史为主题,命名学校主干道;以体现行业、企业精神为主题,重新命名学校主要楼宇;丰富楼宇环境文化,在各专业教学楼内分专业张贴专业名片和优秀毕业生(成才典型)简介,教室门口悬挂班级标识,冠名班级增加冠名企业介绍标牌。在楼宇周围、沿河(湖)景观带开辟企业长廊,各重点专业均建有对应的优秀企业文化展示阵地。
(三)规范型制度文化建设
汲取优秀企业的管理文化精华,以落实三项管理规范为抓手,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各项制度,明确各院系、部门职责范围及人员岗位职责,推进各环节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
1.落实三项规范,强化日常管理。依据《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江苏省职业学校学生管理规范》、《江苏省职业学校后勤管理规范》的要求,明确师生行为规范,强化诚信、守纪、敬业、团结等与企业文化有密切关联的教育内容,强化日常管理和过程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2.持续改进,建立并有效运行校本特色质量管理体系。学校根据机构设置和管理层级状况,调整、理顺院系、部门的职责范围,建立基于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理念的质量管理体系,编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质量记录》四级文件;每年组织两次体系运行内部审核和一次管理评审,督查体系运行情况并持续改进,推动学校管理的良性发展,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四)仿真型专业文化建设
1.建立仿真实训环境。模拟企业生产经营要求,创设“教室与车间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的仿真实训环境。引企入校,双主体办学,学生参与校办安博机电有限公司和宏远旅行社的经营管理。
2.尝试公司化班级管理。建立公司化班级管理办法、工作流程和考核机制,每个重点建设专业选择1-2个实验班级,按照企业生产管理制度,规范学生实训行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并顺利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3.建立学生技能、创新、实训作品展示中心,开展“技能竞赛月”活动。学校在技能竞赛月组织学生参与已建成海洋港口文化、汽车文化、水晶工艺3个展厅的讲解活动,让学生在接受专业文化教育的同时,锻炼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4.教师企业实践。分批选派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使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实现“无缝”对接;严格执行实训实习教学计划,定期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见习或“顶岗实习”,感受职场氛围,熟悉生产要求。
参考文献:
营造企业文化的浓厚氛围
湖北石油在全省系统开展了企业文化的宣传、研讨和实践活动,使之成为广大员工的共识,成为中国石化良好形象的一面旗帜,成为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强大动力。
首先是强化宣传,加强引导。充分发挥企业内刊《湖北石油》的舆论引导作用,连续在《湖北石油》杂志上刊发阐述中国石化企业文化核心内涵的的文章,在广大员工深入进行灌输和引导。同时,大力宣传体现中国石化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人物事迹,使中国石化的企业文化深入人心,成为广大干部员工的共识。
其次,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面临问题的研讨活动和对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近年来,该公司每年召开一次全省系统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研讨交流各单位宣传思想工作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的情况和成功经验,就进一步加强全省系统宣传思想和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了研究探讨。还通过参加中南片区政研会和评选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等方式,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宣传研究活动。此外,组织考察学习活动,借鉴运用海尔等其他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提升中国石化的企业文化。
塑造企业精神 统一员工价值观念
湖北石油把中国石化“爱我中华、振兴石化”的企业精神融入到本单位的企业价值观中,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提出了在经营创效上,要追求销量、价格、费用各经营要素组合的最佳,把零售作为企业的饭碗工程、生命工程;在企业管理上,遵循“强化省公司宏观调控能力,增强整体合力,追求全系统整体效益最大化”的基本原则;强化“质量是命、计量是钱、效益是本、安全是天”的意识;在资金运作上,树立“省下的就是挣来的”思想,认真管钱,把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在安全生产上,坚持“安全是天大的事”原则,铁面无私地执行安全纪律;在投资管理上,树立“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成本”意识;在员工队伍建设上,营造“领导把人当人,员工把事当视企业为家”的良好氛围,彻底改变正式工没压力、临时工没动力的现象,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在工作方法上,坚持与时俱进,立足争取主动,在前进中发展,在发展中前进。这些包含深厚底蕴的企业理念和文化,已经成湖北石油广大员工的共同理念、行动纲领。
近年来,他们深入、持久地开展“四个三活动”:一是发扬“三种精神”,即埋头苦干,争先创优的敬业精神;精诚团结、密切配合的协作精神;勇于开拓、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二是强化“三种观念”,即责任观念,群众观念,自律观念。三是坚持“三大作风”,即求真务实的作风,雷厉风行的作风,精益求精的作风。四是树立“三个形象”,即规范、诚信、安全、高效的企业形象;团结奋斗创一流的班子形象;思想好、业务精、作风实的个人形象。
该公司以服务社会、回报社会为宗旨,通过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关心下一代、植树造林、青年志愿者行动等活动,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湖北石油承担着革命老区湖北麻城的对口帮扶任务,在人、财、物等方面对麻城给予了大力支持,先后投入资金数十万元,用于麻城市黄土岗等乡镇扶贫开发项目。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开展送温暖活动,为扶贫县的人民群众捐赠棉衣、棉被1万件,捐款21万元。对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之中
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坚持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项工作中,推动企业的改革发展。把零售作为生命工程、饭碗工程,创造推行“加油站五化管理”模式。
一是星级加油站经营策略特色化。主要目标是树形象、创品牌、建特色。对这些站统一管理,重点监控,不断提出新目标,不断完善约束机制,不断调整经营策略,以利于他们创建特色,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是达标站经营管理规范化。对具备达标条件的加油站按照《加油站管理规范》严格管理。坚持“跑、笑、迎、唱、送”五字服务,落实规范服务“八步法”。
三是小规模加油站契约管理个性化。在确保市场统一和销量上升的前提下,实行“劳动用工放开,工资分配搞活,费用收支自理,经营策略灵活”的经营管理办法。
四是租赁特许加油站连锁经营一体化。在国道、水道、城区相互影响较大的销售区域,对系统外加油站采取租赁、特许等方式纳入公司旗下,实行连锁经营,实现价格、促销方式和内容、标准及时机一体化。
五是水上加油站目标考核标准化。针对水上加油站航汛和水运市场的特点,逐月下达量、价、费等经营管理目标,统一考核标准综合考核,奖惩兑现,月清月结。
五种管理模式的创立,使湖北石油加油站实现了由粗放型的“一刀切”单一管理方式向精细化、差别化“切几刀”分类管理方式的转变,
全面提升了加油站管理水平。
努力创造有利于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环境
【关键词】矿山;安全;企业文化;管理效率
1.加强矿山企业器物层次建设
器物层次一般也被称作物态安全文化。其是指人类因生产、生活、生存和求知的需要而制造并使用的各种安全及防护、保护人类身心安全的器具、物品和工具。矿山企业的器物层次主要包括:用于劳动生产的工具和设备,如:提升绞车等。用于示警和检测设备的安全运行的安全装置,如:防跑车、瓦斯监测仪装置等。用于保护个人安全的劳保用品,如:个体呼吸器等。反映矿山安全生产力水平和安全技术水平器物层次的建设,矿山器物层次要从三方面人手:一方面,要加快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创造多种多样的高可靠、高性能的安全科技新产品。第二方面,要加大对现有老旧设备进行全面细致安全检测、评价工作的力度,发现生产过程中已经存在或者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而对设备进行定性、定量预测,找到系统安全的最优方案,能促进实现设备安全管理系统化、标准化,从源头上消除事故的再发生主要因素。第三方面,全面积极开展机房标准化建设,做好设备保养、维护、检修工作,保证设备安全运转,解决设备的不安全状态。
2.加强制度层次的建设
制度是企业的安全文化的有力支持和保证。安全文化制度层次的建设是对矿山企业安全文化整体的补充、完善和提升,因为它具有实现社会凝聚和社会控制的功能。因此搞好安全文化建设的保证就是搞好制度层次的建设。想要搞好制度层次的建设,就应做好下面几项工作:安全责任法制化,安全管理规范制度化,安全信息反馈制度化,安全班组(机房)建设标准化、安全档案管理规范化来保证安全管理目标全面实现。
3.加强精神智能层次的建设
由于人的不安全操作,导致造成众多重大安全事故。很多原因造成了人们产生一系列不安全行为,有人的生活、心理问题,还有技术水平、生产环境问题等等,据统计数据表明,其中占重要地位的是生理因素。
在人们进行众多有目的的生活活动或生产劳动时,有三个阶段是一般会经历的:首先是感觉阶段;第二步识别判断阶段;第三步是行动操作阶段。而人体的信息处理系统就是由这三个阶段来构成的,人们所说的不安全行为就是错误的判断引起的错误的操作。
人们想拥有准确的判断能力,就必须要具备正确的思维,要会用辩证思维方法去分析和了解客观事物,人们去认识客观外界时,总要由感性转换为抽象,抽象再回到思维,又转而去支配行为的特殊的心理过程。比如相同的一场事故,就会使不同的人因为各自感性认识和思维方法可能得到完全不一样的行为,所以加强精神智能层次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精神智能层次建设要做好两方面内容:
3.1树立安全标兵形象,开展岗位竞争
鼓励员工学习安全生产技术,加强自我安全保护意识,树立起安全标兵,给予经济奖励。
3.2做好矿山安全监察工作,评选优秀企业
商人逐利无可厚非,相关部分应该大力开展矿山监察,看各个矿山企业设备、生产条件是否合格,是否做好员工安全教育工作,并对优秀矿山企业授予荣誉称号,让优秀企业起到带头作用,形成良性竞争氛围。
4.加强价值规范层次的建设
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养成的许多习惯亦或者说安全观念和行为准则,一定会带入到工作生产之中,进而对安全生产的观念和行为发生不小的作用和影响。所以必须开展价值规范层次的建设,才会在矿山企业全体员工心中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实现人与安全生产的价值统一,培养员工的社会道德,来改变自身的不良习惯。
实现安全管理,必须把价值规范层次的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联合起来进行。结合法制宣传教育、典型案例分析,运用多种多样、生动形象的宣传活动,培养起“讲安全光荣、违章可耻”的积极氛围。
价值规范层次的建设应从三个层次进行: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
近年来,大部分矿山企业安全教育忽视了领导层和管理层的价值规范教育,只针对企业中生产操作人员,并且只看中操作规程的学习,这是很值得谨慎的。许多矿山发生的重大事故,表面看是显现在操作人员违章操作,其实实质上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不善造成的。特别是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矿企发生的重大事故大多是由于:
(1)只看重企业利益,不管不顾国家安全规定,见利忘义。
(2)完全不具有安全生产的条件和环境,只是为了眼前利益,凭借侥幸心态违规开采。
(3)领导层胡乱指挥,自身都不具备安全生产素质。
(4)一些国家主管部门对那些不完全具备安全生产能力的矿山企业执法不严,轻易“放行”。对领导层应加强安全法规、安全知识教育,调整好领导的安全价值观,树立起“当官只为造福一方”的价值观,自觉地把“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贯彻安全生产的各个生产环节里,不存一丝侥幸心理,完善自身的管理素质。只有管理人员掌握了更多的安全技术知识,提高自身管理能力,才能正确引导员工开展安全文化工作。
对于操作人员,应重点加强安全态度与安全操作的教育,提高其认识危险和解决危机的能力和素质,树立自居的安全观念。
5.总结
矿山企业文化与安全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矿山企业文化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和背景,也是理想和精神支柱。企业文化与安全管理其目的都是为了保证员工的生产安全,在安全管理过程中企业文化不断发展和完善,然后又指导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从而提高安全管理效率,二者不可取代,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企业文化的培养、形成和发展,直接影响着矿山安全管理效率的高低,关系着我国矿山企业能否健康有序的发展,利用好矿山企业文化,一定会提高矿山安全管理效率,实现矿山企业长治久安。
1.促进管理氛围的构建。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作为优秀企业文的特征,以人为本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内容,这要求企业应当采用更加符合人性特点的管理方式,有效强化企业的凝聚力,改变企业传统的指令式的管理方式,同时促进企业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关系的和谐,并为企业留住了优秀人才。同时,优秀企业文化具有导向性特征,能够规范企业人员的行为,有利于企业管理目标的达成。
2.促进整体管理目标的设立和达成。企业文化应当以管理目标为核心,更好的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从而实现企业文化的重要价值。优秀、健康的企业文化可以全方位体现企业的管理标准、管理要求。企业管理者利用本身拥有的号召力、影响力,来促进、指引下级实现发展目标,这种影响与相关企业文化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此外,普通员工间拥有不同的出身背景和社会经历,进而具有差别较大的价值观念,企业必须对普通员工的思想和观念进行系统化的影响,使他们具有一致的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价值观,才能更加顺利的开展各项企业管理工作。
3.有效规范员工的行为。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有效激励员工行为,伴随着文化发展,企业能够形成优良的企业环境,并激励人们进行自主的学习和创新。同时管理者还可以利用奖励、竞争等方法,使企业形成共同发展,努力进步的优良氛围,进而有效的指引员工的行为。企业文化是价值观的重要展现,能够将管理规范转化为员工的自我约束行为,从道德层面对员工进行规范,进而实现凝聚作用和约束作用。
二、企业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对企业文化缺乏深刻的理解。当下,虽然大多数企业已经认同企业文化的发展,但大部分企业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到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简单将企业文化等同于政治思想工作,发展企业文化的目标仅限于让员工接受企业的管理。还有部分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只注重浅显的、外在的东西。这些问题让企业文化发展缺乏实质性内容,没有被提升到精神的高度。
2.没有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行业中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寿命周期变短,需不断进行升级和创新,因此企业将管理重点放在核心业务竞争力的提升上,不断扩大竞争优势。对待非重点业务一般采用外包的方式来实现,但却很难找到合适的承接方,故而企业不得不全力进行技术更新和产品生产,无法投入更多精力发展企业文化。同时由于企业文化发展周期长、收效慢,一些企业逐渐放弃了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不再进行相应的建设活动,使得企业文化止步不前。
3.发展过程缺乏体系性和科学性的规划。企业文化发展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沉淀。在短期内无法获得明显成效。但现阶段的企业文化发展的理论体系和发展实践都存在较多问题,部分企业没有深刻理解企业文化建设,简单认为文化发展活动能够立刻获得成效,不注重企业文化发展体制和机制的建设。系统性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特点,企业必须从管理、制度、执行、战略多角度进行系统的企业文化发展工作,才能最终达成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但很多企业存在执行力度不强、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等现象,阻碍了企业文化发展。
三、提升优秀企业文化发展对企业管理影响力的策略
1.进一步强化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影响力。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对企业本身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企业管理者应当强化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影响作用。首先,企业管理者应当加强对员工培养的重视,优秀的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必须将员工培养置于重要位置。员工素质的提高不仅能为企业创造更多利益,还可以促进员工发展,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度和忠诚度。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当提高企业文化的影响力,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让员工之间、员工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进而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的发展。其次,应当提高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发展的积极性,让全体企业员工共同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为提高企业管理效果打下基础。
2.构建和谐的企业氛围。第一,广泛宣传企业文化,并建立即时、高效的信息交换平台。进行企业文化宣传时,可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企业报刊进行企业文化发展状况的展示,并对主要内容进行详尽介绍,进而强化企业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还可利用报告会、座谈会的方式为企业成员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加强企业文化理论的研究的深度和实践活动的广度,进而实现促进企业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标。第二。构建符合企业特点和社会需求的优秀企业文化。企业管理者应当组织员工进行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建设学习型企业,并将其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重新认识和修改企业文化原有的建设体系,让企业文化更好的渗透于企业管理工作,促进员工意识的强化和素质的提升,最终实现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3.对企业管理制度之间的配合予以高度重视。通过企业文化发展的力量来强化企业内部管理,需要企业制度的有效支持,达到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的系统结合,并利用企业文化的影响来推动企业管理目标的达成。一方面,合理设置企业内部的职能体系,进而实现企业制度的有效连接和配合。从发展实际出发,以企业文化为核心,明确员工的职业态度、目标和责任,并予以相应鼓励。另一方面,以人为本进行企业的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不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并对其进行体系化的链接,促进制度间的有效配合,进而强化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
4.企业领导应做好示范带头作用。发展企业文化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企业管理者的示范在其中具有突出作用。所以,企业管理者应当加强对自身示范带头作用的重视。首先,管理者应进行良好的言行示范。作为企业形象的代言人,应当主动的将优秀企业文化传递给企业员工,为员工树立榜样。并将企业文化引入企业管理,进而推动言行示范作用的发挥。其次,企业管理者应当加强企业文化的构建,保证企业全体员工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确保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正面影响。
四、结语
1、问题是什么?
通常来说,大家通常嘴上念叨的,确信无疑的“问题”,都只是问题的表象,是根源性系统性问题的征兆,是冰山浮在水面的部分。而为了把问题说透,审计师必须把问题界定清楚,想清楚: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深层次,根本性的因素是什么?
2、是人的问题吗?
企业的管理问题往往不是一个制度,一个流程那么简单。如果这个问题是老总的管理思路,个人风格和企业文化问题,审计师提起来就要慎重。
3、问题的边界和方向在哪里?
审计是为管理服务的。如果审计建议提的问题界定范围不清或太广,从企业文化扯到工人薪资就让人不愿意读下去;如果不符合企业现阶段的发展方向,管理层就不会接受。
4、这个问题有什么数据支撑吗?
你说是问题,别人可能不觉得是问题。怎么办?用数据说话―就是我们成本比对标对象高了?还是周转率下降,呆滞存货增加了?
5、这个问题存在多久了?
审计要把问题的起源弄清楚,是以前遗留的,还是公司新近发展中刚出现的。以便对症下药。特别是反复出现的老大难问题,就要注意深入分析了。
6、大家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通常,一线员工对问题本质最清楚。如某狗粮企业研究狗粮卖不动问题,管理层从推广、渠道、定价讨论了半天没结果,一个一线员工轻描淡写一句:“狗不爱吃”―说出了问题的根源。
7、大家的看法是否参杂了个人的利益因素?
审计是站在股东利益的。不能为局部的利益格局所牵绊。审计师要考虑,这个人这样说,有木有代表他自己的私人利益呢?如果有嫌疑,审计师就要小心啦!
8、问题怎么解决?
做下属的要给领导做选择题,不要给领导做填空题。没有解决方案的管理建议都是耍流氓,最好拿出几个解决方案让领导来比较。是IT系统的问题吗?
9、解决问题需要哪些资源投入?
做企业不是过家家,管理规范并不是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长期的赚钱和盈利!如果为了管理规范投入过大,管理层可能就会迟疑。
10、问题解决后有什么好处?
一、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管理影响
(一)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管理目标实现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所在,合理的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不仅能够促进企业快速的实现企业管理目标,而且还能充分体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企业相关负责人通过自身所具有的影响力以及号召力,来引导促进企业各项发展目标的实现,然而这种影响却与企业文化建设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在企业内部,由于每个员工社会经历以及出身背景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进而在价值观上也表现不同,因此,企业必须要有效的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转变员工价值观念,才能促进企业各项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二)规范员工行为
良好企业文化不仅能够约束员工行为,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员工自主学习以及创新能力。同时,企业相关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竞争以及奖励的方式,使得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努力进步以及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除此之外,企业文化作为员工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形式,其能够将企业相关管理规范转化成为每个员工自我约束能力,增强企业凝聚力。
二、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文化缺乏深刻理解
从目前我们国家各企业开展企业文化的现状上看,虽然每个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开展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但是对于企业文化的内涵却未能进行深刻的领悟。一些企业将文化建设与企业内部政治思想工作进行混淆,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仅仅是让每一位员工被动的接受企业各项管理目标;还有一些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员工心中的形象,在开展企业文化过程中过度重视外在、肤浅的东西。以上这些问题使得企业在开展文化建设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实质性内容,企业文化没有真正的升华到精神高度。
(二)企业文化开展过程中缺乏科学性规划
企业文化作为一项长期的建设工程,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长期的沉淀以及积累。短时间内企业文化建设将不会具有明显的效果。现阶段,在大多数企业内部,企业文化理论以及实践建设过程中都存在着诸多问题,绝大多数企业未能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充分的理解,认为开展企业文化活动就能达到应有效果,而忽视企业文化?C制体制建设。同时,系统性作为企业文化的重点内容所在,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必须要从战略、执行、制度以及管理等多角度进行企业文化开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企业文化目标建设,然而,大多数企业内部都存在着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以及执行力不强等现象的出现,制约企业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三、提升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渗透作用及有效措施
(一)增强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力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管理者必须要重视对员工综合素质的培养,优秀的员工队伍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所在,企业要将员工的培养放在公司发展的首要位置上。员工素质水平的提高不仅能够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提升员工自身的发展空间,增强对企业的忠诚度以及认可度。因此,企业必须增强企业文化的影响力作用,使得员工在企业内部能够感受到一定的归属管、领导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能够相处的更加融洽,从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除此之外,也可以鼓励员工积极的投身到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为企业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构建和谐企业氛围
第一,宣传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建立高效、即时性的信息平台。在企业文化宣传过程中,可以通过企业报刊、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进行企业文化内容展示。同时也可以组织座谈会以及报告会等形式进行企业文化交流以及学习,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度以及广度。
第二,构建与企业发展目标相符企业文化。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定期的组织企业员工进行新知识以及新技术的学习以及培训,构建学习型的企业文化,并将其作为企业发展以及管理的目标所在,从而使得企业文化能够更好的渗透于企业管理工作当中,提升企业整体素质水平,促进企业能够健康发展。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