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园欺凌政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于类似的新闻,近年来可以说常见于报上。仅统计近三个半月公开报导的,就有17起事件浮出水面,而且手段之残忍,都跟这起案件不相上下。
为什么会愈演愈烈?大概是因为对于未成年人,处罚手段还是太轻了,以至于他们对施以暴力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自己的行为在法律定性上不过是“小事一桩”。
美国:立法先行,依照法律进行规制
在美国,校园欺凌被称为“bullying”,根据美国教育部门2015年5月公布的最新报告,发生在12-18岁孩子身上的校园欺凌事件在减少,2014年大约有22%的学生被欺凌,是2005年开始收集这类数据以来首次显著下降。一名独立于该调查的欺凌预防专家称,学校进行的各种反欺凌项目和努力收到了效果。那么美国在预防校园欺凌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明确校园欺凌受害者的法律救济和施害者的法律责任,主要表现在不断完善有关欺凌的法律法规。早在2000年到2002年,加州等15州就通过了禁止校园欺凌的法案。美国绝大多数州也在现实中不断通过立法来加强对校园暴力行为的预防和惩罚,使学校安全成为法律规定的政府目标。,
美国官方有专门的反校园欺凌网站,和各类预防欺凌、研究欺凌的机构,很多公益性组织和专家也参与其中。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的防控体系。除此之外,美国近年来也向部分州的学校派驻警察,警察除了维护学校秩序外,还负责督学工作。
前不久,一群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因为群殴、欺辱同学而面临最高终身监禁的新闻也引发广泛关注。而当事人之一翟云瑶直到出庭时,还没弄清自己所犯罪行的严重性,在她看来,这不过是在校园司空见惯的学生恶作剧或打群架之类的小事。
她从未想过竟然闯了一个可能“终身监禁”的大祸,因为同样的群殴行为,在美国加州被定性为“酷刑折磨”重罪,对酷刑的惩罚是判处终身监禁,并处最高1万美元罚金。同样都是面对未成年人,都具有保护的天然责任,然而在最后的处理方式上却差距悬殊。
英国:学校为主,结合家庭、社会、司法的综合模式
在国家政策上,英国制定了专门针对校园欺凌的政策法规。在社会层面,创造出有助于有效治理校园欺凌的社会环境,从2005年起,英国每年的11月会举行反欺凌周活动,集中开展各种宣传活动,
在教育者层面,强调教育工作者在关注青少年学生成长上的法律责任。近年来,英国教育当局高度重视老师在服务管理学生行为上的地位和作用,拨付专项经费用于老师的培训,帮助老师掌握识别校园欺凌和进行早期干预和行为矫正的方法。
学校不仅关注学生的校内行为,也关注他们校外的表现,对学生校外行为进行管理,如果学生家长发现老师在校园欺凌方面处理不当,就可以向校长乃至地方教育当局申诉,以追究教师和学校管理疏漏的责任。
2007年,英国启动了一项小学自助反欺凌工程,主要是请高年级学生帮助低年级学生,协同老师,一起反对同学间欺凌行为。
德国:从人性入手,从源头上解决
德国对校园里出现的恃强凌弱的“小霸王”关注态度鲜明,打击力度也很大,其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包括美国在内的不少西方国家。在对两次记过后仍不思悔改的校园“小霸王”,校方有权把他送到“不良少年管教部门”给予强制管教,
德国特别重视从根源上寻找问题解决之道,幼儿园和小学一开始就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善良教育”是德国儿童接受人生启蒙的第一课。从爱护小动物开始,通常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这种以亲自动手喂养小动物为载体的“善良教育”,已经成为德国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同情和帮助弱小者。对于身边需要帮助的人,都要尽力相帮,培养他们做人的基本公德。
挪威:政府支持,学校干预,全民行动
在挪威,政府鼓励学校对包括网络欺凌在内的校园欺凌问题采取全校范围的干预措施,学校建立了全校范围的反欺凌政策。
例如,对学生行为进行限制,组建教师职业发展小组,与学生开展有关同辈关系与行为的班会活动,为欺 凌者、受害者及其家长提供心理咨询等。
一、组织领导
按照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的工作要求,我市教育系统成立了防范中小学欺凌专项治理行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责任分工
此次防欺凌专项整治行动,各校要积极配合相关科室工作,按照省厅要求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市教育局由安全科牵头,联系人:吴晓宇电话:6656807
安全科:负责配合协调相关部门做好中小学生欺凌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指导中小学校建立防治学生欺凌应急处置预案,协调公安、综治等相关部门做好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政策法规科:负责中小学生欺凌防治工作的舆情控制和对外宣传工作,依据相关法规的有关要求对相关欺凌事件提出法律意见,压实教职工防治学生欺凌的职责、校规校纪中明确不同程度欺凌情形的处罚规定。协调联系司法部门、法制副校长等进校宣传教育活动。
德育办: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学生欺凌事件的预防处理、班主任培训和学生德育工作,努力提升班主任应对、处理和解决中小学生欺凌事件的能力。指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加强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小学生守则》教育,并对德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
信息办:在单位学校门户网站公布学生欺凌防治工作宣传信息,保证举报信息能多渠道被收集。
督导科:将防治学生欺凌工作纳入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督导指标体系,制定专项督查方案和评估细则,加强对防治校园欺凌工作的督导检查。
人事科:负责将预防校园欺凌纳入校长和教师培训计划,提高学校防控校园欺凌工作能力。
基础教育科:负责落实好法律进课堂,做到有计划、有课时、有师资、有教案。
职教科:负责配合做好相关案件的处理工作。
学校校长负责具体实施和落实学生欺凌防治工作,是学校防治学生欺凌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德育副校长和班主任是直接责任人。
三、工作目标及工作任务
详见《省防范中小学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四、时间安排
我市集中开展整治校园欺凌专项行动从2021年3月16日开始至7月2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摸底阶段(3月16日至3月24日)。
各校要高度重视,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进行全面动员部署,集中开展排查摸底,建立台账。3月24日前将排查报告排查摸底情况及时汇总上报,上报内容详见附件2:校园欺凌排查统计表,(内容还包括近三年发生的欺凌事件时间、人员、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等)安全科邮箱:。
第二阶段:集中整治阶段(3月24日至6月25日)。
针对摸排结果,开展集中整治,宣传教育,法制教育,组织全体师生集中学习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等。发挥家校牵手、警校联手的教育宣传作用,形成共同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良好氛围。健全完善防治工作机制和制度措施等。6月25日前将附件2:2021年全市教育系统集中整治校园欺凌专项行动统计表和整治报告,报教育局安全科。
如何才能有效地消除校园欺凌呢?
一、内外结合,三层普教
法治意识淡薄、法律知识匮乏,是一些青少年误入歧途甚至走向犯罪的重要原因,所以,必须让学生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
我们的法治教育实行“内外结合,三层普教”。“内外结合”,即在学校内由政治教师课堂讲授,德育处主任专题讲座;外部邀请律师、检察官、法官到校给学生作报告。“三层普教”指对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法治教育,努力使学校、家庭、社会互相融合,齐抓共管。
二、制度先行,常规管理
我们采取制度化和常规化措施。“制度化”,就是依据相关法律制定学校的反欺凌政策。学校出台了《学生违纪处罚条例》,对不同形式欺辱同学的行为施行不同的处罚;班级制定班级公约和纪律,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课堂上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规范管理和激励性评价。“常规化”,即宣传法治教育内容和学校处罚条例;对全体教师进行反欺凌培训,让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制止欺凌行为;班主任召开反欺凌主题班会;学校专门召开有针对性的家长座谈会,与家长保持及时的沟通。这些活动要定期开展,确保反欺凌政策宣传到位、落实到位。
三、内外有别,惩处有度
学校平时实行“内外有别,惩处有度”的原则,如果是学校内学生之间的欺凌行为,不严重或者非有意的,一般执行《学生违纪处罚条例》,以惩处的方式进行教育;对故意恃强凌弱、组织多人围殴同学者,则处以记大过、保留学籍加强教育等处罚;若造成轻微伤害,则要求施暴者及其家长承担赔偿责任;情节严重,已构成伤害罪的则交由派出所处理。如果是校外不良青年进入学校或者在校园附近欺凌学生,学校直接报警,由司法机关依法进行惩处,决不姑息。
由于初中生尚未成年,只能以教育批评为主,如果惩罚措施把握不当或者力度不够,就有可能导致被伤害者遭到二次伤害。为此,学校执行同类伤害惩处累加的原则加以震慑。同时,对施暴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法治教育,如邀请派出所民警找其谈话;对被欺凌的学生进行反欺凌教育和有效的保护。学校还安装了摄像头,增加教师巡查,加强对厕所、寝室、楼后等特定地点及特别时间段(下课、晚上熄灯前等)的检查,对欺凌现象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处罚。
四、立德树人,文化引导
纵览对于校园欺凌的成因解读,不难发现,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从动因、导向、制度等时髦的元素入手侃侃而谈,似乎抓到了诸如“升学指挥棒”、泛化的成功意识、防治管理制度缺失之类的“命门”,发生在校园的暴力现象就能迎刃而解,实则不然。学生道德情感的养成相比以上元素,是一个常常被忽视、甚至无视,却又是必须面对的教育议题,它才是最终消弭校园欺凌的“金钥匙”。毋庸置疑,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产生的心理基础,也是最有“人情味儿”的地方。正如孔子所言“人者,仁也”。显然,先贤晓谕我们,人之所以为人,仁爱之心、恻隐之情便是根本,没有这份仁爱、恻隐之心,人就成了禽兽。所以很难想象,富有仁爱心的学生会成为道德情感冷漠的校园施暴者,或冷眼旁观的看客。
如此一来,不难发现,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应为中小学当务之急。遗憾的是,作为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关键施教者,学校在这方面的工作着实差强人意,德育方法缺乏创新尤被诟病。情感教育既需要在时间上日积月累、步骤上层层递进,还需要在方法上审时度势、推陈出新,创设道德思考的心理场域,模拟道德两难的现实困境,激发学生的“共情”意识,方能有所成效。从教材内容上审视,无论是原先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的《思想品德》,还是不久前统一修订更名的《道德与法治》,均不乏饱含深情、充盈价值判断的德育个案,如若方法再能创新,完全可以取得不俗的实效,而非当下教师讲、学生听,看似一切安好、实则并无多少成效的伪成果。如此德育方法,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轨迹就像两条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学生道德情感的唤醒、驱动、培养会在静得可怕的课堂中化为泡影,又当如何堪用于消弭校园欺凌的发生?
研究发现,应对校园欺凌的成功经验最大的共同点莫过于从心理上剔除欺凌的主观意识。学校重点进行道德情感培养,在方法上力主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共同剖析道德两难案例,通过层层深入的道德分析,学生完全把自我融入案例中所设定的道德困境,通过不断体验案例人物的内心痛苦,达到培养、升华自我道德情感的最终目的,取得了防范校园欺凌的良好预期。对比我国中小学的德育课堂,道德情感的培育方法并没有得到同步开发,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犹如“穿越”而来的落伍的德育方法凑合在一起,形成颇有讽刺意味的教育场景。反之,如果学校能够更多地关注学生道德情感对遏制校园欺凌的实际价值,教师能够更多地投入于师生互动,诸如道德两难情境方法的创新运用,想必会得到学生真诚的回应,道德情感的萌生也就多了一分,而可能发生的校园欺凌自然也就少了一分。这是客观存在的心理涟漪现象带来的教育实效,有必要花心思去研究。
当然,说学校是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关键施教者,并非意指它是唯一元素。道德情感的培育既无法、也不可能局限在学校里,还需要把培育方法延伸到学校以外的大环境中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言“社会即学校”,此言不虚。学生所在的家庭、社会是道德情感养成的“点”和“线”,无数点线相交才能织就一幅维系、塑造学生情感培养的大网,只是我国的这张大网尚未完成,漏洞还很多,这张大网织不好,校园欺凌便无法遏制。《关于防治中小学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开始意识到治理需要形成合力,不仅要“推进校园及周边地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还要“依法追究其监护人的法律责任”,这无疑是与国际治理校园欺凌思路高度契合。但若要最大程度地扼制、消弭校园欺凌,织紧、织密学生道德情感养成的大网,就不能只在治理的“形”上下功夫,还要在全面覆盖、上下连结、里应外合的系统化执行的这个“神”上多用些心思;不能只关注校园周边的社会环境,需延伸到社会的全部肌w,形成向学生传输道德情感正能量的场域;不能只在子女成为校园施暴者后才追究父母监护人的责任,而是要让父母也成为家庭环境中子女道德情感培育的关键施教者。如此形成的合力会给学生提供道德情感教育的持久动力,对减少校园欺凌自然是大有裨益。
【关键词】校园欺凌 教育惩戒 司法介入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不但给受害方身心带来巨大创伤,从施暴方看,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矫正,很可能走上犯罪道路,影响自身健康发展,危及社会。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也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和学校教育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必须采取积极措施予以防治。教育部等九部门的《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我国τ谥行生欺凌和暴力积极防治的态度,同时,抓住我国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防治的着力点,针对实践中存在的制度缺陷和现实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有利于相关主体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
明确了国家对于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的积极防治态度
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是各国都无法忽视的社会问题,需要国家持明确的反对态度。长期以来,对于中小学生的欺凌和暴力行为,在教育和司法实践中多是以加强教育、赔礼道歉、经济赔偿了结。基于未成年学生心智发展的不成熟,在对他们的欺凌和暴力行为进行处理的同时要强调保护,这是必须的,也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但必须明确保护并非不处理、不惩戒、不追究法律责任。一方面,惩戒与追究法律责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只有在中小学生中树立“欺凌和暴力害人害己”“违纪违法必究”的观念,才能引导其正确判断、不参与、制止发生在身边的欺凌、暴力现象,从根本上消解欺凌与暴力行为滋生的土壤。另一方面,对实施欺凌和暴力行为的未成年人的保护,更多地应体现在惩戒与追究法律责任与成年人的差异性、程序正当性、保密、犯罪记录封存等方面,以促进其积极改过和回归社会。
《意见》强调要“消除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的错误认识”,明确指出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中社会各方主体的义务与法律责任,明确了国家对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坚决反对态度,从而为各级政府、司法、教育等领域积极应对和处理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还应该认识到,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国家立法、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影响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因素。随着未来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复杂化,需要通过针对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专门立法,进一步明确公、检、法机关,各政府部门,相关社会组织,学校,父母及监护人在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防治中的义务和法律责任,促进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防治的法治化。
确立了强制性“转入专门学校就读”的惩戒与教育方式
教育惩戒是通过对失范行为施予否定性制裁,从而避免失范行为再次发生,以促进合范行为产生和巩固的一种教育措施或手段。英、美、德、日、韩、新等世界教育发达的国家,都通过立法确立了学校的教育惩戒权,并明确规定了学校采取的教育惩戒的具体形式、所遵循的原则、正当程序等。对学生来讲,惩戒的目的不是为了束缚,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社会化、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我国教育立法并未明确规定教育惩戒,只规定学校有“处分”学生的权力。这种立法模式造成当下学校对学生管理的困境,越来越多的老师不敢批评学生,对学生的违纪、违法甚至犯罪行为无能为力,“请家长”成为各中小学校最常用、“最有效”的无奈之举。针对学校实施教育惩戒这一薄弱环节,《意见》首次在国家文件中正式提出“教育惩戒”的概念,并强调“对实施欺凌和暴力的中小学生必须依法依规采取适当的矫治措施予以教育惩戒”,“充分发挥教育惩戒措施的威慑作用”,这对于指导中小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强化学校规则教育,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意见》对教育惩戒的明晰,也要求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积极行动,制定有关教育惩戒的规范性文件,具体规定惩戒的法定形式以及惩戒权行使的主体、条件、程序、惩戒的原则和要求、惩戒的监督、违法惩戒损害的责任与救济,保证学校与教师积极履行职责,合法合理进行惩戒,维护学生权利。
专门学校是为那些具有不良行为习性、不适合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的未成年人提供特殊教育的机构,其责任之重大在于它承担了普通教育不能胜任的职能──挽救失足青少年,维护社会和谐发展。在普通应试教育无法针对性地矫治问题学生的情况下,社会需要专门的教育来挽救这些失足青少年。《意见》强调了学校可以对屡教不改、多次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实施“转入专门学校就读”的惩戒方式,既是对学校教育惩戒形式的具体化,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维护,也为专门学校学生入学制度改革指出了方向。未来应对我国专门学校教育制度进行改革,发展和建立现代专门学校制度。在学生入学上,确立由特定机构决定的强制性;在学校教育内容、师资以及学校评价上,要将学校的矫治教育与心理疏导教育作为重要的内容及考量标准,使专门学校适应不良行为矫治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专门学校的教育矫治功能。
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公、检、法机关、父母及其他监护人不能缺位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中的指定辩护、附条件不、犯罪记录封存等规定彰显了未成年人保护的司法理念,但不能回避未成年人案件的立案标准。欺凌和暴力行为已经涉嫌违法、犯罪,应该由司法机关介入,依法追究,绝不能以保护为名放纵犯罪。惟有如此,才能教育广大未成年学生确立明确、清晰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公、检、法机关不能缺位。
《意见》要求“各级公安、检察、审判机关要依法办理学生欺凌和暴力犯罪案件”,并“对犯罪性质和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必须坚决依法惩处”,有利于指导司法机关深刻领会国家的“不容忍”政策,采取积极行动,严格依法处理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除了严格依法处理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还要采取措施通过国家威慑力预防违法犯罪行为。针对我国基层中小学校在管制刀具、危险品以及的排查过程中面临的执法权限的问题,建议建立校园警察制度,一方面配合学校进行管制刀具、危险品以及排查,另一方面,及时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处理发生在校园及周边的暴力事件。
研究表明,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与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惯用暴力的家庭、冷暴力家庭、溺爱家庭、放任不管家庭。家庭是未成年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的学习源和发生源,家庭对预防和矫正未成年人越轨行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不能只局限在校园内,也必须强调和明确父母的义务。同时,对小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的处理,不能只追究学校和教师的责任,还要追究家长作为法定监护人失职的相关法律责任。须明确国家对监护人监管失职的追责权,相关职能部门在处理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时,应该厘清家长作为法定监护人的责任,督促监护人履行自己的监护权。
《意见》一方面为父母及其他监护人指明了预防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中应有的行为范式;另一方面强调落实监护人责任追究制度,包括依法追究监护人的法律责任,使社会充分认识到,父母有法定义务让孩子掌握作为一个社会的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认知与态度。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与家庭教育方式紧密相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家庭教育存在较多的问题。我国虽然颁行过不少相关的家庭教育政策法规性文件,却没有家庭教育方面的专门法律。未来需要积极推进家庭教育法治建设,促进国家对家庭教育管理的规范化,保障家庭教育符合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
【参考文献】
1.组织师生按时返校情况。
教职员工是否及时到岗(校办)
学生是否按时返校(学生处)
2.落实学生资助政策情况。
是否积极落实国家资助政策;是否出现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学生处)。
3.教材和教辅材料符合国家规定要求情况。
是否及时在开课前将课本发放到学生手中;是否违背自愿原则强制学生订购教辅材料(教务处)
4. 实验室及实习、实训保障情况。
实验室、实习场所及其设施设备配置是否符合教学需要,运行维护是否符合国家规范(教务处、设备处)
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条件是否满足教学计划需要,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双师型’’教师是否满足教育教学需要(教务处)
5.后勤保障情况。
学校网络、多媒体设备、教学终端等各种教学设施设备是否检修到位(网络中心、设备处);
学校生活设施设备是否经过检修;饮食、住宿、用水、用电等各项后勤保障工作是否到位(总务处)
6. 经费保障机制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高职生均拨款制度;是否建立中职生均拨款制度(计财处);
7.开学主题教育活动情况。
是否做好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和心理危机排查工作,对心理危机事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学生处)
二、校舍安全管理
8.校舍隐患排查情况。是否建立高校危旧房屋排查整治台账,尤其对高校老校区危旧房屋建立整治规划,及时维修、改造和加固,对D级危房是否及时封存并落实拆除措施(总务处)
三、食品与饮水安全管理
9.食品与饮水安全管理情况。是否加强食品安全和卫生防疫工作,不断完善学校食堂就餐环境。学校食堂食品采购环节、运输环节、储存环节、加工环节等是否存在卫生和安全隐患。自备水源、二次供水及直饮水设施、食堂蓄水池等是否清洁、消毒,是否进行水质检测(总务处)
四、校园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
10.学校“三防”建设落实情况。
学校是否配齐必要的安全防护、应急处置装备,校园重点部位是否安装视频监控,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保卫处);
是否设专职宿舍管理员(服务中心)
11.重点领域治理情况。
是否严防溺水事故,坚决避免群体性溺水事故。是否防止校园拥挤踩踏事故,维持好高峰时段学生上下楼秩序。是否强化校园消防安全防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和器材配置及完好有效情况,组织开展消防演练和应急疏散演练,消除安全事故隐患(保卫处)
12.高校校园安全稳定情况。
是否落实反恐工作责任制要求,强化应急处突工作准备(保卫处);
是否加强网络安全和舆情引导,确保高校安全稳定(宣传部、网络中心)
是否加强危险化学品及特种设备的管理,及时处理学校实验用废弃危化品,并落实处置备案制庋,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卫处、设备处)
13.防范非法入侵校园导致学生伤亡情况。
是否制定健全舆情信息分析安全预警快速反应和排查化解联动处置机制和工作责任制,是否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队伍建设,是否定期开展安全应急演练工作,是否经常性对师生开展法制教育和公共安全教育(保卫处)
14.校园欺凌和暴力治理情况。
是否集中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是否建立学校安全风险预防、管控与处置制度和工作机制,是否制定完善安全预警快速反应和联动处置机制,形成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工作合如(保卫处、学生处)
一、 成立督导自查领导小组
组长:宋xx
副组长:田xx
成员:宋xx 刘xx 刘xx 王东xx
二、 具体分工及自查内容
项目内容
责任人
组织师生按时返校情况。教职员工是否及时到岗,学生是否按时返校。
田xx
落实学生资助政策情况。是否积极落实国家资助政策,是否出现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田xx
教材和教辅材料是否符合国家规定要求;是否在开课前将课本发放到学生手中;教辅材料的选用是否符合《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有关规定。
田xx
后勤保障情况。学校网络、多媒体设备、教学终端等各种教学设施设备及生活设施设备是否经过检修维护,饮食、住宿、水电暖等各项后勤保障工作是否到位。
刘xx
经费保障机制落实情况。
刘xx
开学主题教育活动情况。是否认真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7年修订)》,做到上墙、入屏,并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三爱”和节粮、节水、节电“三节”教育活动以及安全防范主题教育活动。
刘xx
校舍隐患排查情况。是否建立中小学校舍安全年检制度,定期对校舍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并将排查信息录入全国中小学校校舍信息管理系统,消除所有D级危房。是否建立高校危旧房屋排查整治台账,尤其对高校老校区危旧房屋建立整治规划,及时维修、改造和加固,对D级危房是否及时封存并落实拆除措施。
刘xx
食品与饮水安全管理情况。是否加强食品安全和卫生防疫工作,不断完善学校食堂就餐环境。学校食堂食品采购环节、运输环节、储存环节、加工环节等是否存在卫生和安全隐患。自备水源、二次供水及直饮水设施、食堂蓄水池等是否清洁、消毒,是否进行水质检测。
王xx
管理制度建设情况。是否制定《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和省级校车服务方案,校车管理机构及协调工作机制是否健全。
宋xx
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和校车安全管理情况。是否存在使用拼装车、报废车、未取得校车使用许可车辆接送学生,以及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人员驾驶校车、超速、超员、不按许可路线行驶等违法行为。是否按照要求设置校车站点,校车运营是否按照要求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学校门口道路是否设置警示牌、减震带。是否针对不同季节交通安全特点,完善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开展事故逃生演练和应急处置演练。
王xx
学校“三防”建设落实情况。学校是否配齐必要的安全防护、应急处置装备,校园重点部位是否安装视频监控,寄宿制校园是否设专职宿舍管理员,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
刘xx
重点领域治理情况。是否按照要求切实加强学生预防溺水事故的宣传教育;是否采取措施有效防止校园拥挤踩踏事故,维持好高峰时段学生上下楼秩序;是否强化校园消防安全防控,进行电器火灾综合治理,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和器材配置及完好有效情况,组织开展消防演练和应急疏散演练。
刘xx
防范非法入侵校园导致学生伤亡情况。是否制定健全舆情信息分析安全预警快速反应和排查化解联动处置机制和工作责任制,是否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队伍建设,是否定期开展安全应急演练工作,是否经常性对师生开展法制教育和公共安全教育和反警示教育。
刘xx
校园欺凌和暴力治理情况。是否集中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是否建立学校安全风险预防、管控与处置制度和工作机制,是否制定完善安全预警快速反应和联动处置机制,形成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工作合力。
王xx
校园周边综合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警校联动机制是否建立,校园周边公安机关高峰勤务、“护学岗”和群防群治机制是否健全,校园周边警务室民警是否经常到校沟通联系、指导工作,是否经常协调有关部门对重点区域和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隐患进行专项排查整改。
刘xx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情况。是否利用开学初对中小学生集中开展安全教育,是否突出防溺水、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安全教育重点,是否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应急疏散演练。
宋xx
三、 要求
各分管责任人,要站在政治的高度认真做好自查工作,为2017年秋季顺利开学提供有力保障,其实保障全体师生的生命和学校的财产安全。各分管责任人需要提交分管内容的自查报告,于明天中午报7355.
一、案例背景
临近放暑假的某日,一位妈妈神色慌张地进入心理辅导中心,急不可耐地说:“教师,女儿遇到了这样的事情,我想要报警,可以吗?”我为她倒了杯水,请她坐下来慢慢说。在她的述说中,我了解到――
女儿萌萌,17岁,高二物理班的女生,暑假后要升高三了。中等身材,皮肤雪白,长相清秀可爱,性格较腼腆。萌萌小时候是个可爱的乖乖女,到了青春期后,开始有些叛逆,情绪起伏,情感方面也有不少分心,导致中考在外省市考得不理想。父母亲为了女儿能享受到上海高考近三年考生数跌入谷底的“高考福利”,放弃了在外省市舒适的工作、房子、人脉关系等,在母亲45岁、父亲50出头的年龄以“人才引进”的方式,2013年获批到上海工作,重新打拼人生。
萌萌是高一寒假后来到上海的,之前在合肥的一所市重点中学就读,因为考试科目不同,转学上海后,学习上她一下子感觉轻松许多,每天晚上八点多就可以完成作业。但由于两地教材内容的不衔接,她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
在学习上,她觉得上海的教师过于迁就学生,只要学生一叫今天作业很多,教师原本要布置的家庭作业,就不布置了。教师上课节奏慢,慢到她可以睡一觉,所以对父母抱怨:在上海的学校里读书简直就是浪费时间,浪费青春。
在生活上,她觉得上海太大,人口太多,交通拥挤,无论去哪里,路上至少花费一两个小时,觉得上海的生活远不如原先的城市便捷。
在人际交往上,她与其他学生不多言语,仅与同桌(也是转学过来的女生)比较投缘。在整个班级中显得有点落寞、孤独,内心非常排斥上海,觉得现在这一切都是父母一手造成的,根本没有考虑过她的感受。处处觉得上海不如合肥好。
正因为此,高二上学期班级中有一位男生与她挺谈得来,看问题角度与她接近,慢慢地萌萌觉得总算在上海的新环境中有知音了,班级中基本上只跟这个男生一起说话,聊天,同进同出。母亲问起,她总说“你们不要用大人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交往”。母亲也算开明,觉得通过与这个男生的交往能够让孩子逐渐接纳新学校、新生活,她也不反对,只要女儿开心,只要考试成绩还可以。所以有几次双休日男孩约萌萌去打羽毛球,母亲也没有阻止,觉得一起锻炼锻炼身体也挺好,甚至他们俩打球结束,母亲还开车去接他们,并把男生送回家。期间还邀请男生到家里为女儿庆祝生日。于是一段时间内,萌萌因为心情好了,不再是脸色苍白、弱不禁风的样子,考试成绩也稳步提高。后来其实两人在恋爱了,母亲因为工作忙碌并不知情。
但是最近发生的事情让母亲和萌萌一下子被打懵了,根本无法接受!导火线是萌萌觉得马上就要高三了,没有太多时间花费在恋爱交往上,与男生提出了分手要求。
单纯的女儿因为与男生无话不说,把之前在合肥与男生交往的情况也如实告诉了这个男孩。男孩接受不了分手要求,居然盗取了萌萌的QQ号,把萌萌与合肥男生的聊天记录全部截取下来,打印出来,又把萌萌与他交往的聊天记录也全部复制一份,更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平时萌萌与他打电话,他都录音了,其中有不少很亲昵的语音。现在男孩以此为要挟,威胁萌萌要么继续与他交往下去,要么把这些聊天记录(文本、录音)公布在班级QQ群里,或者互联网上,让全班学生都知道萌萌是个怎样的女孩。
母亲根本没想到男生会这么有心机,手段卑劣,气愤得不得了。萌萌更是吓得期末考试后几天不敢来学校上课。马上要升入高三,临放假前要进行高三的各项学习内容布置,萌萌却吓得惶惶不可终日。这次的异往打击对她来说是她无法应对的。因为已不可能再分班了,高三是加一科目高考,学校只开设了一个物理班,高二选修课已经加学了一整年的物理。
讲完这些之后,母亲急不可耐地问我:“我想要通过报警来阻止男生将女儿的隐私暴露,可以吗?或者找这个男生谈一下,看看男生有哪些条件,我们是否可以满足?”
事情的前因后果听下来,感觉还是比较错综复杂。转学事件给萌萌,包括给她的家庭带来一系列的变化:(1)对新环境适应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存在比较严重的排斥心理;(2)在父母高期望值下引发了较严重的学业压力、焦虑,使其生活压抑,对整个家庭为了她而搬迁来上海的得失(是否有必要,是否值得等)存在质疑;(3)存在不合理认知,片面认为上海处处不如合肥,怀念以前的学校、教师和学生。萌萌采取“鸵鸟政策”的心理防御机制,自以为是,自我封闭。一方面,她觉得上海的女学生比较幼稚可笑,与她们之间缺乏共同话题;另一方面,又将全部的情感寄托放在这个男生身上,陷入情感危机。母亲来求助的主要目的想解决网络欺凌问题。
二、认识网络欺凌及其危害性
(一)网络欺凌的含义
所谓网络欺凌,是指个人或群体利用网络的便捷性,通过电脑或手机等电子媒介,以电子邮件、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对他人所进行的谩骂、嘲讽、侮辱、威胁、骚扰等人身攻击,从而造成受害者精神和心理创伤。
本案例中,男生准备对萌萌实施的网络欺凌方式主要是:向受害者发送带有嘲笑性的或是威胁性的短信;发送恶意邮件;利用QQ空间等传播媒介擅自他人敏感的或是私密的信息,包括他人的个人资料、照片或音频、视频等;将他人的信息资料上传到网上,多为对他人造成伤害的隐私等资料。
(二)网络欺凌的危害性
网络欺凌不像传统欺凌那样公然明显,它是一种冷暴力(cold violence),一种精神虐待,伤害的是青少年的心灵,而心灵的伤害是非常不容易消除的。受害者中普遍存在的“沉默文化”更使得问题变得严峻。网络的无国界性导致欺凌行为影响范围更广,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导致网络欺凌现象更为严重,网络传播的匿名性使得监控网络欺凌行为变得困难,被欺者对欺凌事实的隐瞒导致对网络欺凌行为的干预更为困难。
轻微的网络欺凌会造成青少年压力重、紧张、自尊心受挫、失败感,严重的欺凌行为则会导致学生退学、接受心理治疗,甚至自杀。
网络欺凌受害者会产生心理社会适应不良,发生在同班的网络欺凌导致学生拒学、不再信任同学。发生在校外的话,也会影响其在校表现,比如学业成绩下滑,害怕和避免参加社交活动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孩子变换学校,搬离原来的社区以及原有关系网的破裂。
三、心理教师支招
鉴于母亲来访时,男生尚未在QQ群里,我给母亲的建议是:暂时先不要报警,也不一定非要找男生聊,可以冷处理。因为放假在即,或许是男孩一时头脑发热,情绪激怒而利用言语发泄一下。一旦女孩及家长采取过激举动,反而可能让男生觉得既然你这么害怕,担心网络后的破坏性影响,我非要实施不可,从而导致事态朝着不可接受的方向发生。
对于萌萌的心理辅导,我采取了认知疗法:我请萌萌用“幸好”从以下几个角度去造句――
“时间上,这件事情幸好发生在高二结束,还有一个暑假及高三一年可以调整自我。幸好发生在17岁而不是27岁正当恋爱之时,对事情可能造成的后果不必无限放大。”
“空间上,幸好放暑假,两人各自在家里,不像平时上学在班级里抬头不见低头见,彼此难堪。当面威胁无法发生,即使短信骚扰,可以不予理睬;或者干脆换一个手机号码,彻底清静。”
造句后,萌萌长吁了一口气,感觉好像卸下了一块大石头。暑假中,萌萌被母亲带回合肥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又参加了高三学科的补习,还安排了一次去西宁青海湖的旅行,慢慢修复了由这件事情造成的烦恼心绪。
对于母亲的辅导,侧重在促使其无条件地接纳女儿,给予宽容和更多的关爱,化危为机,将这一事件作为母女沟通的突破点,无论发生什么,女儿都可以告诉母亲并且与母亲一起商讨解决办法。同时,引导母亲和女儿注意防范网络欺凌,进一步增强上网、手机聊天等新媒体使用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关于网络欺凌的思考和应对
果然如我所料,后来男生并没有把这些资料到QQ空间及互联网。尽管这是一起网络欺凌未遂案例,但对女生萌萌的心理还是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之后的一年高三生活,她一直郁郁寡欢,没有任何好朋友,不信任所有的同学,更加排斥上海及上海学生。拍高三毕业照的前一晚,她哭了一个通宵,跟母亲说:“我想拍照的人,拍不到(指合肥学生),我不想拍照的人偏偏要我跟他们一起拍。”导致第二天眼睛肿得像葡萄一样,因此没有去参加高三毕业照的拍摄。当其他学生都在留恋母校,感恩师生情谊,将三年高中生活定格在一张张照片之时,她独自在家流泪。填报高考志愿时,所有上海的大学,她一概不填。原本她想报考的合肥大学,今年又恰恰不在上海招生,于是她把郁闷、气愤一股脑儿撒在父母身上。填报志愿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萌萌天天痛哭流涕,情绪低落,二模、三模成绩一降再降,对自己毫无信心。最后高考成绩揭晓,370多分,二本,母亲说或许只能到江西农业大学去读书了。高考结束,萌萌就回了合肥,学校举行的高三毕业典礼,她也没有参加。
(一)案例引发的思考
随着社交网站、移动互联等的盛行,网络欺凌在青少年中的危害越来越大。网络欺凌已经开始演变成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网络欺凌的形成原因很多,有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也和个体自身的人格、当时的情境有关联。青少年时期,贪玩和好奇的心理以及做事时不考虑后果,使得很多人在成为施害者的同时也成为了受害者。加之青少年此时是非观念尚不牢固,情绪又极易受外界刺激所影响,他们或许有时并无恶意,但却在无意中造成了对他人心灵的伤害。青少年的攻击性人格以及爱愚弄的性格也使得欺凌行为得以发生。
(二)网络欺凌的应对举措
1.青少年――增强自助与互助意识
当发生网络欺凌时,青少年自助意识和行为显得十分重要。青少年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尤其是隐私保护意识,不轻易在网络上公布自己的隐私及各种个人信息。认真对待网络骚扰和欺凌,一旦遇到严重情形,立即报警。妥善保护好聊天记录、QQ留言及短信记录,以便日后可以作为被欺凌的证据。一旦发生被骚扰和欺凌,立即更换账号,不予回应,不参与跟帖等,并马上告诉父母或主动向学校举报。同伴间的支持和帮助也有助于遏制网络欺凌,受害者可主动向同伴倾诉,目击者应提供指引和协助,主动向学校举报,增强全体学生的网络道德和网络责任意识。
2.学校――研究、培训和教育
首先,要摸清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情况,掌握学生们到底在网上干什么。为此,我们学校设计了“上南中学学生网络欺凌调查问卷”,申报了区级课题“高中生网络欺凌预防和干预机制的实践研究”并开展实践研究。其次,要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素养教育,提倡“文明上网”,开发针对学生、家长和学校的《青少年应对网络欺凌指导手册》,制定反对网络欺凌行为的校纪校规。对校园内发生的网络欺凌现象采取“零容忍”态度。对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学生和家长开展抵制网络欺凌相关知识的培训讲座,帮助家长和学生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增强防范意识。师生共同学习应对网络欺凌的解决方法,当学生遭遇网络欺凌时,及时给予当事学生安慰和支持。加强道德思想建设,打造以“尊重、宽容”为荣,以“辱骂、欺凌”为耻的校园网络道德风尚。
3.父母――关爱、接纳和防范
家长要掌控孩子信息通讯技术的使用,经常留意孩子的电脑、手机上网时间、聊天对象以及孩子的情绪、行为或身体方面的异常情况。与孩子共同营造和谐、民主、相互信赖的家庭氛围,一旦孩子遭受欺凌时,及时给予孩子必要的关怀和关心,而不是批评和谩骂。掌握一定的网络安全知识,当孩子被欺凌时,可以拦截和截屏收集证据,联系网络运营商过滤后续信息等。同时教育孩子恪守网络道德和礼仪,防止孩子成为网络欺凌的肇事者。
4.社会――树立规范和责任意识
借鉴国外的经验,可利用法律和规范来约束青少年的网络行为,从制度上杜绝网络欺凌现象的发生。比如美国在2003年由克林顿签署了《儿童互联网保护法》,英国、日本等国家均已出台特别针对网络欺凌的相关法规,美国有议员还建议将欺凌行为列为犯罪。我们首先应当对网络欺凌的各种行为、性质做出比较明确的规定,当出现侵权事件时,可立即追究其法律责任。
另外,要加强网络提供商、服务商的社会责任意识。比如,2002年日本开始实施《提供商责任限制法》,当网络出现对他人名誉造成侵害的网页、BBS、跟帖等,受害者有权要求网络服务商公开信息者的信息、相关IP地址等时,信息主管部门有权要求网络提供商迅速删除不良信息,这样可免于承担经济责任和第三方指控等。
一、督导范围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园)。
二、督导时间
2017年9月1日(星期五)。
三、督导内容
(一)开学条件保障
1.组织师生返校情况。教职员工是否及时到岗,学生是否是按时返校。
2.落实资助政策情况。是否积极落实国家资助政策,是否出现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开学收费是否规范。
3.课程开设情况。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是否在起始年级全覆盖使用,小学科学一年级、小学书法是否开设,教材与教辅资料的选用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在开课前将教材发放到学生手中,是否按要求设计课程表。
4.后勤保障情况。学校网络、多媒体设备、教学终端等各种教学设施设备是否经过建修维护,饮食、住宿、水电暖等各项后勤保障工作是否到位。
5.开学主题教育活动情况。是否认真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7年修订)》,做到上墙、入屏,并开展“三爱”和“三节”教育活动以及安全防范主题教育活动。
(二)安全管理到位
6.校舍隐患排查情况。是否组织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认真整改,并实行台账化管理。
7.食品饮水安全与卫生防疫管理情况。是否加强食品安全和卫生防疫工作,饮用水是否经过水质检测。
8.校车安全管理情况。是否制定管理制度,是否加强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和校车安全管理。
9.校园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是否落实学校“三防”建设,是否抓好重点领域治理(防溺水、防踩踏、防火等),是否防范非法入侵校园,是否加强校园欺凌和暴力治理,是否对学生集中开展安全教育。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和环境保护工作推进情况
是否按照进度要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是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是否宣传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满意度测评,是否抓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和落实。
四、人员安排
本次督导由联系片区领导带领各联系学校干部组成督导组,深入各联系学校进行开学工作督导。
五、工作要求
1.规范督导流程。督导组要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检查、座谈访问等方式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结束后各片区督查组要认真填写《xx县2017年学校秋季开学督查表》(见附件),并按照基本情况、亮点工作、存在问题与困难、整改意见和工作建议的格式汇总,于9月4日(星期一)上午12:00前交督导室。
2.严肃工作纪律。各校及督导组要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树立良好教育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