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态旅游市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摘要:本文以汉中略阳为例,提出了汉中略阳生态旅游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对略阳生态旅游的实践有一定的启发性,对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生态旅游是指"为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到自然区域所做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让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使当地居民受益"。生态旅游产品是一种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物质实体和非物质形态的服务,它是旅游者支付一定的金钱、时间和精力所获得的一种特殊的经历和体验。
一、汉中略阳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问题
1、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
略阳生态旅游景点少而乱,布局不合理。生态旅游尚处于低层次、粗放型的发展状态,造成了旅游资源的极大浪费。
2、旅游配套产品稀少,旅游花费结构不尽合理。
在旅游者的旅游花费中,用于餐饮、长途交通、游览等基本旅游消费的支出所占比重达67.4%,而非基本旅游消费支出所占比重仅32.6%。
3、客源市场不均衡。
客源主要来周边地区,汉中、甘肃、四川等。从2001年起国外旅游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
4、无序竞争久禁不止。
由于旅行社数目的剧增,使得旅行社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有些旅行社为了生存,采用了"零"团费、"负"团费的办法将旅游收益转嫁到导游和旅游客车驾驶人员身上,依靠景点门票和购物的回扣或宰客增加旅游收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地影响了旅游者的旅游质量和败坏了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形象。
旅游资源的破坏和浪费现象严重。由于忽视对当地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和生态旅游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使得一些旅游景点和酒店只顾眼前的利益,不考虑长期发展,最终导致旅游资源的破坏和浪费;旅游者对生态旅游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走向大自然,对生态旅游的价值缺乏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忽视了生态旅游的环境保护和文化保护。
同时,据专家预测,在未来的一个时期,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对旅游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特别是国家采取鼓励发展的"假日经济"政策,假期的延长,为人们出门旅游提供了的机会,而生态型度假休闲旅游将是人们(特别是城市居民)的一大需求。随着"中五路"的即将完工,"十天"高速、"西成高铁"、"309"省道等重点交通项目的相继开工,以及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亚行贷款"等建设资金相继到位,五龙洞国家公园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面对发展及时编制及修订完善公园建设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构建略阳生态旅游区是《汉中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之一。这为略阳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和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
二、略阳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一)产品策略
1、科学评价生态旅游资源。
略阳生态旅游处于起步阶段,生态旅游产品存在类型单一、档次低、低水平重复等问题。结合略阳地区的实际情况,立足资源优势,建立一套资源评估体系,正确评价资源的类型,开发独具特色的热带生态旅游产品。同时还要对生态旅游景点的环境承受能力进行评估,以保护环境不受游客的破坏。
2、明确产品定位。
略阳生态游客的组成结构,显示出不合理的目标市场结构,因此要重新调整目标市场的组成结构,将略阳生态旅游从以观光旅游为主向以休闲度假旅游为主的结构升级;向高档次、高消费的旅游市场目标转变;挖掘出富有地方民族特色和民俗风情的文化内涵,丰富生态旅游内容。
3、改进产品组合。
略有丰富的亚热带森林资源和温带资源,但开发的生态旅游产品却没有完全利用这些资源,仅是开发一些低级,大众的旅游观光项目,旅游产品线比较单一,应结合略阳生态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开发形式多样的旅游项目。
(二)价格策略
1、建立合理的旅游价格体系。
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价格杠杆为略阳旅游发展服务,政府有关部门要配合旅游协会组织会员协商由企业自行定价的旅游项目价格及浮动范围,通过协调机制,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对于国有的生态旅游产品应以政府指导价作为价格。
2、加强价格监督。
既要防止低于成本价倾销,又要防止高价联盟坑害旅游者,使价格水平既体现价值又符合市场。通过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促进略阳生态旅游区发展。
(三)渠道策略
改变略阳生态旅游产品单一的渠道现状,实行多渠道策略。与全国有影响力的旅行社、交通运输部门联手,实施双赢的"留客计划 ";充分利用因特网资源,建立略阳生态旅游的专有网站,加强对略阳生态旅游的整体营销。
(四)促销策略
促销策略的关键是联合企业和政府,加强生态旅游的促销力度。要改变目前各经营单位各自为政、零敲碎打的局面,实施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营销战略,开展有计划、有重点、有主题的宣传促销,形成合力,有的放矢,将有特色的旅游产品进行组合设计包装,统一向外展示略阳生态旅游新形象。具体操作方式有:(1)进行文化营销。可以利用略阳独特的地方民风民俗。(2)进行知识营销。略阳动植物丰富,可以通过召开一些研讨会或举办一些公益活动,扩大其在全国的影响。(3)联合强势旅行社在主要目标市场进行营业推广活动。
参考文献:
[1]谢文平,李轩,赵琨,等.汉中市旅游消费结构分析[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1):279.
[2]刘田天,乔凡梅, 袁婷玉,等.汉中观光农业旅游的开发与研究[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1):264.
[3]陈瑞,刘军波,许军让,等.浅谈我国旅游环境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3):314.
[4]陈瑞,许军让,刘军波,等.浅谈我国在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相关问题[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4):384.
[5]刘军波,范亚静,张姣,等.关于不发达地区旅游业发展的若干问题--以汉中为例[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1):277.
[6]陈瑞,何磊,许军让,等.关于西北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4):303.
[7]赵丹莉,陈小丽,李晓萌,等.以商洛为例谈欠发达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问题[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0):265.
[8]邱晓艳,王沛,刘田天,等.论旅游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0):258.
[9]李琰,秦婉君,任睿,等.谈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其保护[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1):281.
[10]孙莹,王芬,王沛,等.汉中市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0):256.
[11]李耀战,邱晓艳,孙莹,等.汉中旅游评价与结构分析[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0):255.
[12]刘盟,许军让,刘军波,等.浅析汉中天台山的深度开发[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4):308.
[13]谢艳凤,李耀战,吴琳,等.浅谈旅游与区域的发展[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8):34.
论文摘要:本文以汉中略阳为例,提出了汉中略阳生态旅游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对略阳生态旅游的实践有一定的启发性,对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生态旅游是指"为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到自然区域所做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让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使当地居民受益"。生态旅游产品是一种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物质实体和非物质形态的服务,它是旅游者支付一定的金钱、时间和精力所获得的一种特殊的经历和体验。
一、汉中略阳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问题
1、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
略阳生态旅游景点少而乱,布局不合理。生态旅游尚处于低层次、粗放型的发展状态,造成了旅游资源的极大浪费。
2、旅游配套产品稀少,旅游花费结构不尽合理。
在旅游者的旅游花费中,用于餐饮、长途交通、游览等基本旅游消费的支出所占比重达67.4%,而非基本旅游消费支出所占比重仅32.6%。
3、客源市场不均衡。
客源主要来周边地区,汉中、甘肃、四川等。从2001年起国外旅游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
4、无序竞争久禁不止。
由于旅行社数目的剧增,使得旅行社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有些旅行社为了生存,采用了"零"团费、"负"团费的办法将旅游收益转嫁到导游和旅游客车驾驶人员身上,依靠景点门票和购物的回扣或宰客增加旅游收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地影响了旅游者的旅游质量和败坏了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形象。
旅游资源的破坏和浪费现象严重。由于忽视对当地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和生态旅游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使得一些旅游景点和酒店只顾眼前的利益,不考虑长期发展,最终导致旅游资源的破坏和浪费;旅游者对生态旅游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走向大自然,对生态旅游的价值缺乏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忽视了生态旅游的环境保护和文化保护。
同时,据专家预测,在未来的一个时期,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对旅游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特别是国家采取鼓励发展的"假日经济"政策,假期的延长,为人们出门旅游提供了的机会,而生态型度假休闲旅游将是人们(特别是城市居民)的一大需求。随着"中五路"的即将完工,"十天"高速、"西成高铁"、"309"省道等重点交通项目的相继开工,以及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亚行贷款"等建设资金相继到位,五龙洞国家公园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面对发展及时编制及修订完善公园建设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构建略阳生态旅游区是《汉中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之一。这为略阳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和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
二、略阳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一)产品策略
1、科学评价生态旅游资源。
略阳生态旅游处于起步阶段,生态旅游产品存在类型单一、档次低、低水平重复等问题。结合略阳地区的实际情况,立足资源优势,建立一套资源评估体系,正确评价资源的类型,开发独具特色的热带生态旅游产品。同时还要对生态旅游景点的环境承受能力进行评估,以保护环境不受游客的破坏。
2、明确产品定位。
略阳生态游客的组成结构,显示出不合理的目标市场结构,因此要重新调整目标市场的组成结构,将略阳生态旅游从以观光旅游为主向以休闲度假旅游为主的结构升级;向高档次、高消费的旅游市场目标转变;挖掘出富有地方民族特色和民俗风情的文化内涵,丰富生态旅游内容。
3、改进产品组合。
略有丰富的亚热带森林资源和温带资源,但开发的生态旅游产品却没有完全利用这些资源,仅是开发一些低级,大众的旅游观光项目,旅游产品线比较单一,应结合略阳生态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开发形式多样的旅游项目。
(二)价格策略
1、建立合理的旅游价格体系。
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价格杠杆为略阳旅游发展服务,政府有关部门要配合旅游协会组织会员协商由企业自行定价的旅游项目价格及浮动范围,通过协调机制,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对于国有的生态旅游产品应以政府指导价作为价格。
2、加强价格监督。
既要防止低于成本价倾销,又要防止高价联盟坑害旅游者,使价格水平既体现价值又符合市场。通过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促进略阳生态旅游区发展。
(三)渠道策略
改变略阳生态旅游产品单一的渠道现状,实行多渠道策略。与全国有影响力的旅行社、交通运输部门联手,实施双赢的"留客计划 ";充分利用因特网资源,建立略阳生态旅游的专有网站,加强对略阳生态旅游的整体营销。
(四)促销策略
促销策略的关键是联合企业和政府,加强生态旅游的促销力度。要改变目前各经营单位各自为政、零敲碎打的局面,实施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营销战略,开展有计划、有重点、有主题的宣传促销,形成合力,有的放矢,将有特色的旅游产品进行组合设计包装,统一向外展示略阳生态旅游新形象。具体操作方式有:(1)进行文化营销。可以利用略阳独特的地方民风民俗。(2)进行知识营销。略阳动植物丰富,可以通过召开一些研讨会或举办一些公益活动,扩大其在全国的影响。(3)联合强势旅行社在主要目标市场进行营业推广活动。
参考文献
[1]谢文平,李轩,赵琨,等.汉中市旅游消费结构分析[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1):279.
[2]刘田天,乔凡梅, 袁婷玉,等.汉中观光农业旅游的开发与研究[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1):264.
[3]陈瑞,刘军波,许军让,等.浅谈我国旅游环境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3):314.
[4]陈瑞,许军让,刘军波,等.浅谈我国在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相关问题[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4):384.
[5]刘军波,范亚静,张姣,等.关于不发达地区旅游业发展的若干问题--以汉中为例[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1):277.
[6]陈瑞,何磊,许军让,等.关于西北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4):303.
[7]赵丹莉,陈小丽,李晓萌,等.以商洛为例谈欠发达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问题[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0):265.
[8]邱晓艳,王沛,刘田天,等.论旅游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0):258.
[9]李琰,秦婉君,任睿,等.谈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其保护[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1):281.
[10]孙莹,王芬,王沛,等.汉中市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0):256.
[11]李耀战,邱晓艳,孙莹,等.汉中旅游评价与结构分析[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0):255.
[12]刘盟,许军让,刘军波,等.浅析汉中天台山的深度开发[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4):308.
[13]谢艳凤,李耀战,吴琳,等.浅谈旅游与区域的发展[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8):34.
[关键词] 生态旅游产品 市场营销策略 海南兴隆
一、生态旅游及生态旅游产品的界定
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指“为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到自然区域所做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让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使当地居民受益”。
生态旅游产品是一种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物质实体和非物质形态的服务,它是旅游者支付一定的金钱、时间和精力所获得的一种特殊的经历和体验。广义的生态旅游产品由吸引物(景观)、设施和服务三类要素所构成。本文中的生态旅游产品指的是以生态旅游资源为中心吸引物,按生态学目标和要求,以实现环境优化组合、物质能量的循环、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而又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旅游产品,是狭义的生态旅游产品即生态旅游吸引物,有时可以粗略地等同于通俗意义上的生态旅游景点(区)。
二、海南兴隆生态旅游产品的营销环境分析
营销环境是生态旅游产品市场营销取得成功的因素之一。任何生态旅游产品营销主体的营销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下进行的,都要受到内部和外部条件的制约,这一系列条件,就是生态旅游产品营销主体的营销环境。只有主动地、充分地使营销活动与营销环境相适应,才能使生态旅游产品的营销活动产生最优效果。
1.优势(Superior)
兴隆生态环境保护完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兴隆地处热带,森林覆盖率达到65%以上。美丽的石梅湾、日月湾、南燕湾和神州半岛,配上优质的温泉、洁白的沙滩、宽阔的海域、碧蓝的海水、千姿百态的动植物,是休闲、度假、疗养、观光、科学研究、教育、探险的绝佳选择。同时兴隆还是多民族地区和东南亚侨乡,在其土地上衍养生息着19个少数民族和21个国家、地区归侨,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民风民俗和浓郁的东南亚风情。良好的气候条件,众多的热带植物,配上独特的民俗风情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位于三亚和海口两个城市之间交通四通发达),使得兴隆生态旅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2.劣势(Weakness)
(1)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兴隆生态旅游景点多而杂,布局不合理。生态旅游尚处于低层次、粗放型的发展状态,造成了旅游资源的极大浪费。(2)旅游配套产品稀少,旅游花费结构不尽合理。在旅游者的旅游花费中,用于住宿、餐饮、长途交通、游览等基本旅游消费的支出所占比重达67.4%高于发达国家30%~40%的比重;而非基本旅游消费支出所占比重仅32.6%,趋近了国际上30%的最低警戒线水平。(3)客源市场不均衡。在2004年接待旅游过夜人数中,接待国内旅游过夜人数约214.4万,客源主要来自广东、北京、上海;接待境外旅游者仅18658人,港澳台同胞为23618人,且从2001年起国外旅游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表明客源市场重国内轻国外的现象较为突出。(4)无序竞争久禁不止。由于旅行社数目的剧增,使得旅行社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有些旅行社为了生存,采用了“零”团费、“负”团费的办法将旅游收益转嫁到导游和旅游客车驾驶人员身上,依靠景点门票和购物的回扣或宰客增加旅游收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地影响了旅游者的旅游质量和败坏了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形象。
3.机会(Opportunities)
(1)生态旅游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据专家预测,在未来的一个时期,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对旅游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特别是国家采取鼓励发展的“假日经济”政策,假期的延长,为人们出门旅游提供了的机会,而生态型度假休闲旅游将是人们(特别是城市居民)的一大需求。(2)基本形成了协调配套、功能齐全的旅游设施供给体系。在2003年,粤海铁路与全国的铁路实现联网,粤海铁路的修通将为进出海南的人流提供了一个比乘飞机省钱、比乘轮船省时的空间巨大的新通道,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全国大部分省区的普通消费者来海南旅游的门槛儿,因而势必增大到海南旅游的旅客流量。(3)构建兴隆生态旅游区是《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之一。这为兴隆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和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
4.威胁(Threaten)
旅游资源的破坏和浪费现象严重。(1)由于忽视对当地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和生态旅游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使得一些旅游景点和酒店只顾眼前的利益,不考虑长期发展,最终导致旅游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如:生活垃圾和酒店污水的排放导致了穿越兴隆中心的太阳河的污染。(2)旅游者对生态旅游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走向大自然,对生态旅游的价值缺乏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忽视了生态旅游的环境保护和文化保护。
三、海南兴隆生态旅游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
1.产品策略
(1)科学评价生态旅游资源。兴隆生态旅游处于起步阶段,生态旅游产品存在类型单一、档次低、低水平重复等问题。因此应吸收国外生态旅游的先进经验,结合兴隆地区的实际情况,立足资源优势,建立一套资源评估体系,正确评价资源的类型,开发独具特色的热带生态旅游产品。同时还要对生态旅游景点的环境承受能力进行评估,以保护环境不受游客的破坏。(2)明确产品定位。兴隆生态游客的组成结构,显示出重国内轻国外不合理的目标市场结构,因此要重新调整目标市场的组成结构,将兴隆生态旅游从以观光旅游为主向以休闲度假旅游为主的结构升级;向高档次、高消费的旅游市场目标转变;挖掘出富有地方民族特色和民俗风情的文化内涵,丰富生态旅游内容。(3)改进产品组合。海南兴隆具有丰富的热带森林资源和海洋资源,但开发的生态旅游产品却没有完全利用这些资源,仅是开发一些低级,大众的旅游观光项目,旅游产品线比较单一,应结合兴隆生态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开发形式多样的旅游项目。(4)策划旅游形象,建立旅游品牌。随着旅游业发展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品牌将成为生态旅游产品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要让兴隆生态旅游真正成为中外游客理想的旅游目的地,仅有良好的旅游产品和旅游环境是不够的,还要逐步形成具有兴隆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品牌。良好的旅游品牌和形象有一定的关系,成功的品牌必须要以良好的旅游形象作为基础,因此必须先要策划和形成良好的生态旅游形象,并加以巩固和提升最终形成品牌。生态旅游形象的策划主要从生态旅游形象的设计和构建两方面进行。①生态旅游形象的设计。在兴隆生态旅游形象设计中要对目标市场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并能把握整个时代的潮流,使整个形象能反映时代的特征。同时,注意形象策划实施效果的反馈、修复,提高兴隆生态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可识别性。②生态旅游形象的构建。首先,要解决兴隆旅游地的旅游形象的定位问题,对生态旅游形象要进行挖掘和审慎抉择。研究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认知状态,设计一套有效传播旅游地目标形象的方式。其次,主要通过区域旅游产品体系、区域旅游行为识别系统、区域旅游视觉识别系统和区域旅游节庆等方面的规划与建设来实现。由于旅游形象的构建涉及范围广,影响面积大,要通过全面动员,才能保证兴隆旅游形象营造的最终实现。
2.价格策略
(1)建立合理的旅游价格体系。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价格杠杆为兴隆旅游发展服务,政府有关部门要配合旅游协会组织会员协商由企业自行定价的旅游项目价格及浮动范围,通过协调机制,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对于国有的生态旅游产品应以政府指导价作为价格。(2)加强价格监督。既要防止低于成本价倾销,又要防止高价联盟坑害旅游者,使价格水平既体现价值又符合市场。通过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促进兴隆生态旅游区发展。
3.渠道策略
改变兴隆生态旅游产品单一的渠道现状,实行多渠道策略。(1)与全国有影响力的旅行社、交通运输部门联手,实施双赢的“留客计划”。(2)充分利用因特网资源,建立海南兴隆生态旅游的专有网站,加强对兴隆生态旅游的整体营销。
4.促销策略
促销策略的关键是联合企业和政府,加强生态旅游的促销力度。要改变目前各经营单位各自为政、零敲碎打的局面,实施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营销战略,开展有计划、有重点、有主题的宣传促销,形成合力,有的放矢,将有特色的旅游产品进行组合设计包装,统一向外展示兴隆生态旅游新形象。具体操作方式有:(1)进行文化营销。可以利用兴隆独特的地方民风民俗和浓郁的东南亚风情举办兴隆文化节。(2)进行知识营销。兴隆动植物丰富,可以通过召开一些研讨会或举办一些公益活动,扩大其在全国的影响。(3)联合强势旅行社在主要目标市场进行营业推广活动。
参考文献:
[1]钟林生等:生态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第1版
[2]张建萍: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第1版
[3]马耀峰,旅华游客流动模式系统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第1版
[4](德)赫尔曼・保罗著:市场营销.南开大学,1990第1版
一、研究原理
目前,学界逐渐重视区域旅游业发展的趋势预测,在入境游客量预测、国内游客量量预测等方面,建立了各种方法和模型。在对国内旅游市场游客量需求的预测中,常用的方法有多元回归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灰色预测模型、引力模型及一般时间序列模型等,这些方法可以反映游客变化的一般趋势,但预测结果受突况(如SARS事件)的影响比较大。ARIMA作为统计预测中的一个重要模型,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由于ARIMA模型则能够较好地克服随机干扰问题,近年来,也被运用与旅游业游客量的预测中。
ARIMA模型全称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n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由博克思(Box)和詹金斯(Jenk-ins)于70年代初提出。其中ARIMA(p,d,q)称为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是自回归,p为自回归项;MA为移动平均,q为移动平均项数,d为时间序列成为平稳时所做的差分次数。
ARIMA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将预测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形成的数据序列视为一个随机序列,用数学模型来描述,模型被识别后可以从时间序列的过去值及现在值来预测未来值。
二、研究步骤
(1)根据时间序列的散点图、自相关函数和偏自相关函数图以ADF单位根检验其方差、趋势及其季节性变化规律,对序列的平稳性进行识别。(2)对非平稳序列进行平稳化处理。如果数据序列是非平稳的,并存在一定的增长或下降趋势,则需要对数据进行差分处理,如果数据存在异方差,则需对数据进行技术处理,直到处理后的数据的自相关函数值和偏相关函数值无显著地异于零。(3)根据时间序列模型的识别规则,建立相应的模型。若平稳序列的偏相关函数是截尾的,而自相关函数是拖尾的,可断定序列适合ARIMA模型;若平稳序列的偏相关函数是拖尾的,而自相关函数是截尾的,则可断定序列适合ARIMA模型;若平稳序列的偏相关函数和自相关函数均是拖尾的,则序列适合ARIMA模型。(4)进行参数估计,检验是否具有统计意义。(5)进行假设检验,诊断残差序列是否为白噪声。(6)利用己通过检验的模型进行预测分析。
三、研究假设
(一)预测指标的选择
本文选择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旅游外汇收入,进行模型分析,对未来入境旅游市场发展进行预测。
(二)研究假设
假设1:利用ARIMA模型预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入境旅游市场发展趋势是可行的。
假设2:基于时间序列模型的拟合度较好,其预测值具有可信性。
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入境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本文选择1998-2013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5年的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为实验数据(见表1),构成研究对象的时间序列,采用ARIMA模型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并预测至2015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发展;农业旅游;建议
按照市委确立的“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哈尔滨将以松花江为纲,“百里生态长廊”为两翼,实现“一江居中,两岸繁荣”,为促进这一发展战略的实施,以“百里生态长廊“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农业旅游将是一个重要举措。“百里生态长廊”是指沿江的“四区一县”(道里区、松北区、呼兰区、道外区、宾县)123公里江段建设生态长廊。农业旅游则是以农、林、牧、副、渔等农业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产品,集观赏、游览、品尝、休闲、体验、购物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形态,是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对农业产业升级和旅游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发达国家农业旅游已占有相当比重,我国农业旅游正蓬勃发展.全国已有200多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哈尔滨市有北方现代都市农业旅游示范园、松北区东金集团葡萄王国等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日前,国家启动星级农业旅游示范园区创建行动,哈尔滨市“百里生态长廊”中的“四区一县”,应抓住机遇,在保障农产品安全基本功能基础上.突出面向城市、服务城市、提升城市品味、完善城市形象的观光休闲旅游功能和城市及水生态服务功能,打造星级农业旅游区,努力成为国家农业旅游的精品。为此建议如下:
一、建设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区
“四区一县”农业旅游资源较好,拥有长岭湖、呼兰寒地黑土、自渔泡湿地公园、巨源牧场、天恒山、满井山等自然资源。多年来,这些资源得到一定开发,但规模不大,目标不够明确,建设进度缓慢,设施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尚需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为此,应依托资源条件,以国家星级农业旅游园区为目标,在“百里生态长廊”中重点加快开发和建设长岭湖休闲度假区、新农镇观光农业示范产业带、松北区现代农业科技区、呼兰寒地都市农业体验区、黄土山林游憩区、白渔泡和巨源牧场、金文化观光区、天恒山旅游度假区、环坝综合旅游区、满井山林游憩区等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区。
二、发展观光休闲种植业
“四区一县”沿江区域宜发展集生产、生态、观光等多功能的观光旅游生态种植业。对滨水区域的水稻、蔬菜、牧草、花卉采取有机化、规模化种植方法,形成“江水波连波”、“田里浪接浪”的优美田园景观。在道里区新农镇加快建设农业观光产业带,在松北区万宝镇发展水稻连片种植的现代农业旅游。依托市农科院迁址松北和科技创新城建设的良好条件,建设集观光、休闲、科普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农业科技园区;将道里、道外、松北、呼兰花卉生产进行整合,扩大规模种植,形成良好观光景观,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建设农事体验区
农事体验是农业旅游发展的较高层次,旅游者由观光到动手劳动;原汁原味体验农业生产生活,春种秋割。捕鱼捞虾等。近年,各地相继出现“假日农场”或“开心农场”,城里人到乡下租种土地.假日进行翻土、施肥、浇水、耕种,平添生活雅趣,忙碌中得到休闲。农事体验旅游产品市场前景广阔,“百里生态长廊”旅游开发应着重在“四区一县”选择一批有特色的村庄,可考虑在道里区五一村、新江村,道外区沿江村,松北区化家村等有农业旅游基础的村庄,建设农事体验区.满足城里人回归自然,休闲娱乐的需要。
四、发展具有观光休闲旅游功能的立体生态农业
立体生态农业是多层次、多物种农业。开发沿江立体生态农业旅游,即利用江水和陆地及滩岛进行多层次开发。动植物循环共生,提高经济效益,兼具旅游功能。沿江“百里生态长廊”区域中。应加快滩涂开发,适度开发江心滩岛,在滩岛发展观光生态农业,建立生态循环农业区。可考虑在兴隆岗滩发展立体生态循环农业,把种植业和养植业结合起来。在民主乡发展立体循环农业示范区,利用阿什河、天恒山、草地、鱼塘、江堤、滩涂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把有机稻田与养植业结合,实验示范稻田养鱼等生态农业种养模式。近期,沿江生态循环农业以生产功能为主,生态功能为辅,兼具观光休闲旅游功能。远期,随着畜牧业逐步退出,生态循环农业的建设应以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功能为主,着力保护沿江生态环境和旅游区发展。
五、适度发展具有观光休闲旅游功能的生态水产业
以生态循环为发展方向,发展水上休闲、水中观光、水下养殖的水产业。因地制宜发展观光休闲水产业,建立名、优、特种养殖场,进行规模化、产业化、生态化、效益化养殖。在充分利用已有养殖水面的基础上,适度利用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在道外等形成的广阔库区。调整水产业生产模式和养殖品种结构,发展无公害、绿色水产业,加快发展观光休闲渔业,开发湖上观光和垂钓,形成特色鲜明的优势产区。着重发展呼兰商品鱼生产;在北国水城建设过程中,科学发展观光休闲渔业。
六、开发农业旅游线路并举办农业旅游活动
促进“百里生态长廊”的农业旅游的快速发展,关键在于加快线路开发和品牌建设及宣传,在松花江两岸开发农业旅游线路,如开发松北区从万宝镇东金葡萄观光园、雪狐养殖场,至松北镇的东北虎林园,至松浦镇梅花鹿、鸳鸯鸭、地热温泉,自西向东的集摘果、赏花、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村屯相连的观光休闲生态农业旅游带。在江南岸也可开发农业旅游精品线路,同时,开展以“住农家屋、吃农家菜、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题的绿色“农家乐”活动,开展观光休闲、果蔬采摘、农田租赁等活动,举办“民俗文化节”、“稻米文化节”、“蔬菜文化节”等特色优势农产品节庆活动,打造农业旅游品牌和农产品品牌,满足人们小长假观光休闲旅游需要。
关键词:国内 生态旅游 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a)-0153-02
1 研究背景
旅游业可能是当今潜在影响最大而且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由社会和自然科学家倡导的“生态旅游”可能是有效保护目的地社会和自然世界免遭破坏的一种有效方法。我国的生态旅游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4年开始正式出现“如何开展生态旅游”的研究,方兴未艾的生态旅游直至2000年研究开始多起来。生态旅游是实现可持续旅游的有效方式之一,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因此对生态旅游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数据来源
国内权威的旅游学术期刊数量不多,《旅游学刊》是国内创刊最早的旅游类学术期刊,亦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旅游学术期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我国旅游研究的基本情况、反映了中国旅游研究的水平和发展动向。本文的检索范围是2002年1月1日至2012年5月1日的《旅游学刊》,使用的检索工具是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以“题名”作为检索项,“生态旅游”作为关键词,得到文献36篇,因本文是研究国内的生态旅游,所以排除研究国外的文章4篇,筛选后剩余有效文献32篇。本文主要对这32篇文献进行分析讨论。
3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的内容分类
笔者对得到的32篇有效文献按研究内容进行分类,统计出对生态旅游的基础性研究、发展研究、相关评价体系研究三个方面的比例,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对生态旅游发展方面研究最多,其次是基础性研究,而对生态旅游相关评价体系的研究却很少。
3.1 生态旅游基础性研究
生态旅游基础性研究主要指对生态旅游的概念、内涵、特征、学科融合等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对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上至今还没有达成共识,致使生态问题的研究出现“宽”“泛”“乱”“浅”的局面。2007年,吴楚材、吴章文等估计国内学者提出的概念也有近100种。[1]但至今还没有令大多数人信服的统一的定义,这些概念的表述或层次不同,或出发点不同,或范围不同,或陈述的角度不同,或要达到的目标不同。业界基本认为生态旅游是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活动。同时,有学者提出“对生态旅游的严格定义需要使用一些可测量的参数去界定什么是生态旅游。”
3.2 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主要是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经营管理、现今的开发模式、面临的问题以及基于生态旅游原理各个领域的发展现状、生态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等。目前来看,生态旅游已经发展到“瓶颈”境地。2005年,李天元认为,所谓生态旅游市场其实只是整体旅游市场当中的一个亚类或细分市场。[2]对于如何估价我国旅游业生态旅游市场的现状和潜力(包括入境生态旅游市场和国内生态旅游市场),到目前为止,似乎尚未见到这方面的统计和调研。例如,2004年,杨桂华认为,在生态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的责任关系上,将生态旅游者与生态旅游目的地置于同一协调的系统,构建生态旅游的双向责任模式。[3]
3.3 生态旅游相关评价体系研究
生态旅游相关评价体系研究包含生态旅游区分区评价、环境质量评价、环境承载力评价、开发潜力评价、评价因素等,目前的研究不成体系、不够完善、不够科学或者建立的标准体系无法实际开展。2006年,刘静艳以生态系统平衡理论为基础,建立和分析生态旅游系统共生界面的结构关系和行为模式,揭示各利益相关者矛盾运动和利益冲突的焦点,在游戏规则框架下规范各参与主体的角色扮演行为是非常必要的。2007年,徐红罡、杨彦锋认为,标准的权威性极端重要,现有的生态旅游认证项目在我国的实施普遍面临旅游消费市场认知度不高和权威性不足的问题。现今,澳大利亚生态旅游协会制定的《国际生态旅游标准》,其中的生态旅游认证体系已在世界局部地域采纳。
4 现有研究的不足
4.1 研究广泛,内容失衡
从检索到的文献去分析,无论从研究内容还是研究的数量来看,学术界和业界对生态旅游的关注越来越大,尤其是在2000年以后研究的文献成果数量大增,研究的内容也涉及到生态旅游的各个方面,如生态旅游的概念、内涵、生态旅游资源的归类评价、生态旅游的开发经营、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建立、对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的阐述过多,而对其他基础性、专业性的问题,如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的理论基础、认证指标体系、生态资源等级评估等鲜有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2002年,赵新民认为目前就是对生态旅游认识不清、不深。具体讲,什么旅游产品是属于生态旅游的范围?哪些资源现在可以开发,哪些资源目前还不宜开发?对能够开发的资源,应开发到什么程度等等。对这些问题未能澄清,导致了我们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过度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
4.2 研究方法,定性偏多
从筛选得到的文献来看,专家学者对生态旅游的研究偏向定性研究,通过定量的研究少之又少。定性描述占76%,数理统计占18%,采用模型构造和3S(RS、GPS、GIS)技术的仅占6%。如2004年全华分析出,生态旅游发展过程方面,研究方法会定性研究-定位研究-实验研究-定量研究-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历史过程。
4.3 指标体系,建立困难
认证标准是生态旅游认证项目的灵魂,目前流行的认证标准主要有两大类,即基于表现的标准和基于过程的标准。由于制定这两类标准时所采用的形式不同,从而导致了两种标准评估模式在成本、效果以及标识授予方面的差异。对此,无论是业界还是学术界一直是存在争议的。如,2007年徐红罡指出,需要发挥对我国的生态旅游发展引导与规范的功能,这决定了不能盲目采用舶来发达国家的标准。只有将环境作为生态旅游的研究对象,将环境资源作为生态旅游开发的主要内容,从旅游动机、旅游目的、旅游市场出发进行研究,才能将生态旅游落到实处,才能在市场上具有可操作性,也才能使生态旅游真正实现可持续的目标。
5 未来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未来生态旅游的发展仍旧是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要点。目前,我国国内生态旅游发展与国外相比较为落后,也没有生态旅游示范点和能实际操作的认证体系。所以,对生态旅游定义、认证体系、生态旅游资源等级分类标准、生态伦理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应该是今后生态旅游发展的主攻方向。
参考文献
[1] 吴楚材,吴章文,郑群明,等.生态旅游概念的研究[J].旅游学刊,2007,1(22):67-71.
旅游业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非常优秀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利用当地的环境、自然、人文资源向游客提供独特的审美体验服务,在满足游客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以目标地独特的社会人文环境为旅游资源,不仅能够为游客提供独特的审美体验,同时也能满足游客探索式旅游的心理需求。但是在这种旅游形式中,因为涉及到社区的人文服务和人文活动形式的现实展现问题,是一种“人对人”的旅游服务方式,与传统的“人对景”的旅游方式截然不同,所以对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管理进行研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2.文献综述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这一概念被提出,并从此不断与社区旅游和社区发展等理论相融合。在《生态旅游》一书中,杨桂华提出这样的观点,她认为生态旅游业的管理中应该包括社区管理这一范畴,并且社区生态旅游的假如能够进一步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而庄军、赖庆奎等人则认为,生态旅游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是也周边社区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为基础的,认为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才是未来的生态旅游的发展之路。社区生态旅游就是在旅游业发展的这一时期诞生的,因为社区旅游本身顺应了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特殊性发展需求,同时也满足了旅游者对旅游活动中人文环境因素的猎奇需求,向旅游者提供了一种参与式、探索式的旅游实践形式。所以这种旅游形式一经开发就受到广大游客的追捧。社区旅游与其他旅游形式相比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将社区的概念引入到旅游活动中来,不同地区的独特社区文化和人文环境成为了一种旅游资源,让旅游活动不再只局限于环境优美的郊外。
3.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管理影响因素
3.1社区生态旅游管理的内部影响因素
在社区生态旅游活动中,旅游管理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从其对旅游管理的影响方式来看,主要可以分为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其中内部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主要成分,分别是当地政府、旅游企业和社区居民,这三个主要的影响因素因为都处在社区生态旅游活动的内部,对社区生态旅游活动有着深刻而长远的影响,所以是社区生态旅游管理的主要管理目标。社区居民是社区生态旅游活动中的主要实践者,向游客展示当地的社区生态文化,保证社区生态旅游活动的实现,同时也从中获益。由此可见在社区生态旅游活动中当地政府、旅游企业和当地居民之间因为共同的利益需求而推动社区生态旅游发展,同时也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利益诉求是社区生态旅游管理的主要内部影响因素。
3.2社区生态旅游的外部影响因素
社区生态旅游管理的外部影响因素,一般情况下包括有旅游者、非政府组织以及外部环境。在社区生态旅游活动中,虽然当地居民的地位因为自身独特旅游形式而极大的提高了,但是社区生态旅游作为一个服务行业,游客的需求对其影响还是基础性的,在社区生态旅游活动中,其自身的组织形式、实现形式和管理形式从根本上来讲还是会受到游客需求的影响,会呈现出一种顺应游客需求发展的趋势。非政府组织作为政府机构和社会基层之间的一种积极交流方式,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有了极大的发展。
4.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管理出现的问题
4.1社区居民的主动性难以充分发挥
社区生态旅游与传统的旅游方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对旅游目的地居民在旅游活动中的地位进行了重新定位,这一全新的定位将旅游活动中的社区居民地位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社区生态旅游活动中社区居民基本上处于旅游活动的主体地位,其对社区文化的展示是社区生态旅游活动的主要“景观”.但是目前在我国社区生态旅游活动中,传统的旅游活动思想还是没有得到彻底的改进,在社区生态旅游活动中,忽视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将社区中的旧建筑和旧物件当作社区生态旅游的主要景观,歪曲了社区生态旅游活动的本质。出来。
4.2地方人文特色缺失
在社区生态旅游活动中,旅游业的发展虽然会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旅游业和游客的大量涌入会对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在社区生态旅游活动开展之前,具有社区生态旅游开发价值的区域往往都因为与外界的相对封闭,而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社区文化形式,但是随着社区生态旅游活动的开展,游客和旅游企业的大量涌入为当地带来了大量的新鲜思想和文化,导致当地独特社区文化存在的基础动摇,独特的社区生态文化形式开始进入退化道路。
5.加强社区生态旅游管理的改进措施
5.1净化旅游市场,为社区生态旅游提供有利的发展环境
旅游市场作为旅游活动进行的主要环境,其自身水平的提高和品质的净化,能够保证社区生态旅游活动的健康稳定发展,所以在加强社区生态旅游管理的活动中净化旅游市场是一个必然选项。当前我国的旅游市场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大多数都是受国民旅游需求爆发式增长驱动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性进步,旅游热将会逐渐降温,人们的旅游需求会逐渐呈现出一种理性化的形态。所以对旅游市场的净化是一种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较高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首先要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以法律的形式对社区生态旅游活动进行监管,做到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活动的“有法可依”和“依法管理”.其次是对广大旅游消费者的旅游消费观念的教育,让消费者在社区生态旅游活动中更加尊重古老而独特的社区文化,最大限度的保证社区生态文化的独立性和延续性。
5.2完善制度建设,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
社区生态旅游活动作为一个系统性的活动,需要当地政府、旅游企业和社区居民的通力合作才能保证其运作效益,所以在社区生态旅游活动中完善的制度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科学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社区生态旅游活动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活动形式,其在运行中必然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对于这些经济效益的科学、合理分配,是保证社区生态旅游活动发展可持续性的关键。
6.结论与建议
关键词:丹东地区;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生态环境
一、绪论
1.背景与研究
乡村生态旅游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对于农村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随着目前我国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差不断变大,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能够解决很多农村经济发展驱动力不够的问题,从而很好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事实上,丹东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本身就比较早,当地经济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旅游行业。但是丹东地区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层次并不算太高,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解决。
2.研究的方法
本文在写作之前先使用了文献综述法,即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心等网站搜集了论文写作需要的文献,其中有中文文献18篇,外文文献2篇。这些文献都对乡村生态旅游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但并没有针对丹东地区的研究。我国各个地区的发展层次不同,乡村生态旅游的展开遇到的阻碍也不一样。因此,有必要针对丹东地区进行乡村生态旅游的研究。本文在写作的时候还使用了SWOT分析法,即在掌握丹东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对丹东地区乡村生态旅游进行了战略发展分析,从而更好的了解丹东地区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环境,进而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
3.相关概念
生态旅游主要是指在自然环境中开发的一种旅游活动,并且这种旅游活动能够改善当地人的生活情况,并且还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太大的破坏。乡村旅游则是依托于乡村区域而进行的一种旅游活动,其旅游基础主要是乡村区域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等,从而给城市居民带来自然和谐的旅游体验。乡村生态旅游结合了上述两个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具有生态保护作用的乡村旅游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旅游活动的展开就不能以经济最大化为主要目标,而应该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各类旅游项目,保障l村生态环境的和谐与协调。
二、丹东地区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
丹东地区的乡村旅游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最早的时候大概在20世纪80年代。到了现状,其旅游发展形式已经转变为了乡村生态旅游,旅游模式也从以往的“农家乐”变成了现在的集团开发阶段。虽然说,目前丹东地区的乡村生态旅游对比与国内外来说只是初级阶段,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依然在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
综合来看,丹东地区的乡村生态旅游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旅游精品项目过少,在国内外并不出名。对比国内外所有的乡村生态旅游项目,丹东地区并不具备太强的优势,因此在多年的发展中一直停滞不前,旅游影响力只能被局限在东北三省。第二,旅游宣传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当前的时代已经进入了互联网信息时代,但是丹东地区的乡村生态旅游宣传在互联网中做得并不好,并且传统宣传渠道也有所欠缺,阻碍了旅游在国内外市场中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维护自身的品牌形象。第三,丹东地区在长时间的旅游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了很多生态环境污染的问题。但是丹东地区并没有充分重视这些问题,在后续的旅游开发中也没有进行必要的保护和治理工作,使得旅游发展已经偏离了生态旅游的内涵。第四,丹东地区的乡村生态旅游在融资和基础设施等各个方面还有较大的欠缺,使得旅游发展失去了基础环境的支持,旅游发展整体层次较低。
三、丹东地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首先,丹东地区有着非常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也比较明显。丹东地区距离辽宁和沈阳都不远,属于这两个经济体的交叉区域,并且内部还有鸭绿江,还与朝鲜相邻,因此具有非常显著的区位优势。交通网络方面,201国道和数条省道贯穿全市,并且丹东机场建设也比较发达,高铁项目和高速公路目前都非常完善。畅通的交通网络给丹东地区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其次,丹东地区还具有非常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丹东地区临近朝鲜,是多民族混合的区域。在历史的不断发展中,丹东地区也形成了很多具有鲜明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遗址,具有非常强的旅游价值。另一方面,丹东地区还拥有非常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地形优势,目前有非常多的4A级景点,还有一些景点正在申请5A级景点。特别是以鸭绿江为核心的旅游资源群,已经成为了丹东地区的特色旅游资源,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2.劣势分析
首先,丹东地区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时间虽然比较早,但是目前的发展层次并不高,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知名度还远远不够。就目前的游客群体来说,大部分游客还是东北三省的游客,其他地区的游客比例太少。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丹东的乡村生态旅游并不出名,在下一步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其次,丹东地区对于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不深入。目前丹东地区具有很多其他地区没有的特色旅游资源,比如鸭绿江等。但是丹东在进行旅游规划和发展的时候,并没有真正重视这些旅游资源,相应的开发行为也没有针对资源的特性进行研发。这就使得丹东乡村生态旅游产品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无法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中制造自己的品牌。最后,丹东地区在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时候,并没有真正认清生态旅游的内涵,依然沿照传统的发展模式。这也使得丹东地区乡村生态旅游并没有真正的将生态环境放在第一位,从而使得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3.机遇分析
目前,我国宏观政策正在不断导向有条件的农村积极展开乡村生态旅游。事实上,这种旅游发展模式对于农村来说本身就是一项双赢的事情。如果丹东地区能够抓住国家政府在政策方面的支持,那么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必然能够更快的占领旅游市场份额,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中打响丹东乡村生态旅游品牌。其次,随着近几年来“东北振兴”等战略的不断发酵,东北三省的游客群体也会变得更加庞大。丹东地区本身就属于东北三省比较出名的旅游区域,在这个浪潮中必将迎来更多的游客。最后,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丹东地区的乡村生态旅游也将进入国际市场。虽然说我国各个地区的旅游产业相对于国外来说,还有较大的差距。但是如果丹东地区能够正视这些差距,积极吸取国际上的一些先进经验,对于自身的生态旅游开发必然有着极大的帮助,也是该地区乡村生态旅游高速发展的一个大契机。
4.挑战分析
我国各地的乡村生态旅游在上个世纪一直不温不火,而在新世纪到来以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可持续的发展、低碳生活等一系列环保理念的不断推广,生态旅游市场也得到了拓展。因此,丹东地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在目前我国的环境中将会迎来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丹东地区不能快速的定位自身旅游发展方向,整合区域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规划,那么必将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其次,目前很多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他们已经不再满足单一的观光旅游,旅游需求开始趋于个性化。这就需要丹东地区投入更多的力量去研发相应的旅游产品,但可惜的是,目前丹东地区旅游产品单一的现象还非常突出。最后,乡村生态旅游需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但是丹东地区的一些区域还存在着牺牲环境发展旅游的行为,生态环境的污染现象比较严重,不利于生态旅游的发展。
5.总结
总体来说,目前丹东地区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具有非常多的优势和机遇。但是就实际现状来看,丹东地区并没有充分的利用这些优势和机遇,使得目前其旅游发展还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因此,在下一步的发展中,丹东地区应该立足自身现状,充分发挥自身在旅游资源和国家政策等各个方面的优势,真正在国内外市场中建立乡村生态旅游的品牌,达到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共赢。
四、丹东地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策略
1.提高品牌知名度
首先,丹东地区应该充分利用区域内部的特色旅游资源,从而促进旅游产品多样化。目前丹东地区拥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特色自然风光资源,因此在旅游资源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这个时候,丹东地区就应该结合这些民俗风情,在旅游景点开设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民俗活动,并衍生相应的特色民俗旅游产品,增强乡村生态旅游对游客的吸引力。在特色自然风光资源方面,丹东地区可以考虑从鸭绿江旅游资源群和自然保护区为核心,利用资源的稀有性来吸引游客前来旅游。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旅游项目开发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特别是对于自然保护区来说,内部拥有着很多珍稀动植物,旅游开发一定要建立在不对现有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的前提下进行,不要被一时的利益所吸引。
其次,丹东地区可以从游客个性化需求为核心构建旅游品牌。前文已经提及,目前城市游客的旅游需求正在向着个性化发展。因此,丹东地区的乡村生态旅游在下一步的发展中也应该朝着这个方面进展,开设一些健身旅游、养生旅游、度假旅游、科研旅游等各个形式的旅游。特别是这些旅游方式本身对于环境的负担都比较小,因此可以考虑在下一步的发展中深入推广。在这个基础上,丹东地区就可以考虑不断细化乡村生态旅游的市场,亩在旅游市场中构建自己的旅游品牌。在这之中,丹东地区可以考虑先推出几个精品旅游项目搭建品牌核心框架,一步步的形成品牌效应。
2.加强宣传力度
首先,在传统宣传渠道方面。丹东地区应该不断拓展乡村生态旅游的渠道,一方面要不断维持传统渠道,另一方面也应该向着各大高校进发。目前高校大学生已经慢慢成为了旅游市场的主力军,在未来的多年时间里还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大学生群体虽然拥有较多的时间,但是旅游资金并不多。而乡村生态旅游对比与其他旅游来说,花费本身就不高,因此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丹东地区拥有很多的自然保护区,立足于自然保护区的旅游项目也有着教育和科研功能。因此,这些自然保护区景点可以考虑与高校进行深层次的合作,推出一些具有教育功能的旅游项目,从而拓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渠道。
其次,在现代化的宣传渠道方面。丹东地区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在网络环境中宣传乡村生态旅游。在这之中,旅游宣传可以考虑跟国家提倡的环保公益广告等类似活动联系在一起,加大社会公民对于乡村生态旅游的认识,在接受乡村生态旅游的同时也积极参与旅游活动。另一方面,丹东地区在进行旅游宣传的时候,应该与那些大型旅游网站结合,在网站上进行旅游推广。通过这些网站,丹东的乡村旅游景点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不同游客的旅游需求和旅游体验,从而不断的改善旅游规划。
3.积极进行生态环境保护
首先,丹东地区应该针对目前已经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必要的治理与修复。在这之中,如果是那些破坏严重的地区,应该立即停止旅游活动,全力进行生态旅游的保护与治理。治理过程也应该严格遵循当地的生态环境特征,以还原生态系统本身面貌为出发点,严谨的进行治理作业。对于那些污染不太严重的区域,应该适当的降低旅游活动频率,严格控制游客容纳数量,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对于这些景点的生态治理工作可以慢慢进行,秉着先控制后改变的策略,一步步的改善旅游景点的生态环境。
其次,丹东地区还应该在旅游策划与开发的过程中就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旅游开发行为对生态环境带来影响。即在所有乡村生态旅游开发之前,就应该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体系进行充分深入的分析,从而明确当地生态环境的容纳量。在这个基础上,制定生态旅游发展的游客容纳数量,并在开发的过程中注重施工行为,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另一方面,丹东地区还应该和加强对于生态旅游的全过程管理,提高游客、旅游管理者和当地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在旅游过程中自觉的约束自身行为,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
4.完善投资融资和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乡村生态旅游是促进丹东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各级政府一定要重视生态旅游,并在之后的发展中不断加大乡村生态旅游的资金投入。但仅仅依靠政府进行投资是远远不够的,地方政府还应该营造一个激励性较强的融资环境,利用税收等优惠政策引导资本市场进行旅游项目融资,充分吸收市场中的民间资本,从而形成一个多元化的融资格局,促进乡村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其次,目前丹东地区的乡村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程度比较低。而在旅游融资环境不断优化的背景下,丹东地区还应该加大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这之中,各个乡村旅游景点应该不断提高住宿、餐饮等相关基础产业的卫生要求,加大旅游景点的设施建设程度,从而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在这之中,基础设施的建设幅度也不应该太大,严格遵循不破坏生态环境的相关要求,保证生态旅游的内涵能够在旅游活动中充分展现。
五、总结
乡村生态旅游是保障乡村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够切实的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层次。而目前丹东地区在这方面还有很多的欠缺,因此在下一步的发展中,丹东地区应该结合SWOT分析的相关内容,立足于丹东地区的实际情况和乡村生态旅游的内涵,从生态环境保护出发,有效的整合区域内的旅游发展资源,从而保证丹东地区能够在国内外的市场中打响乡村生态旅游的品牌,真正走向品牌化和国际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丽娜.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互动发展模式构建[J].生态经济,2013(11):106-109+144.
[2]吴力.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互动发展模式思考[J].农业经济,2015(5):57-58.
[3]李孟娣,李洁.浅析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保障[J].农业经济,2016(2):99-100.
[4]吴飞美,黄力.福建省乡村生态旅游项目营销推广分析--以莆田“笛韵森林人家”为例[J].闽江学院学报,2013,06:99-102.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法律保障
国家统计局经济数据显示,2014年末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在农村居住的人口仍占近一半。繁荣农村,必须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密不可分。2015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工作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乡村生态旅游使3000多万农民成为受益人群。2015年还将推进美丽乡村富民工程,选取重点扶持村与扶贫办共同开展乡村旅游扶贫试点工作。既要促进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又要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而面对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和难题,如何用法律保障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则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重点内容。
一、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意义及现状
1、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
中国美,农村必须美。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其中提到要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创建水平,加大美丽乡村推介力度,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乡村生态旅游连接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能够直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村各类产业融合发展,使单一农业向多元农业转变,使粗放经济向效益经济转变,能直接富民、快速富民。很多贫困村通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摆脱了贫困,很多农村通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实现了富裕。2、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增长,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态势迅猛,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年均增幅都超过20%。据统计,2014年,全国共有乡村生态旅游经营户超过200万家,乡村生态旅游特色村10万个,接待游客12亿人次,约占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的1/3。乡村生态旅游营业收入达3200亿元,同比增长15%。乡村生态旅游正成为我国旅游消费中发展最快、潜力最大、带动性最强、受益面最广的领域。
二、我国乡村生态旅游法律保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是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乡村生态旅游要具备长远发展眼光,在满足当前旅游者的需求基础上,更要保护乡村生态资源和环境。目前,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分布广泛,缺乏整体规划和布局,更缺少有效的管理和监管,策划和管理人才缺乏,致使纷争和纠纷时常发生,难以吸引乡村生态旅游者对外宣传和多次光顾,这就对我们提出了乡村生态旅游的法律保障问题。我们应在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乡村生态旅游的各项规律法规制度,促进我国乡村生态旅游真正通过法制化和规范化的途径,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也为新农村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2、是我国乡村生态旅游稳定有序发展的保障。
我国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势头迅猛,但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和监管,导致乡村生态旅游市场存在盲目无序开发、服务水平较低、市场秩序混乱等现象。其一,一些地方乡村生态旅游市场没有专门部门进行管理和规划,盲目、重复、过度开发现象屡禁不止,出现了农家游、农家乐等低层次重复建设,仅仅是通过采摘等内容来吸引旅游者,没有深入挖掘人文内涵,往往很难促成旅游者再次光顾。其二,一些地方乡村生态旅游配套服务不到位,卫生环境差,还存在所售农产品价格欺诈、特色农产品以次充好等现象。这些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需要通过法律保障来进行整改,规范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行为,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创造稳定有序的环境。
三、我国乡村生态旅游法律保障存在的问题
1、乡村生态旅游法律体系不健全。
乡村生态旅游起步晚且发展快,目前我国现有的旅游法中并没有专门针对乡村生态旅游的相应法律规范或相关措施规定。现有的旅游法对旅游企业、旅游经营管理者、旅游者等相关行为者权利义务进行规范,并未有具体涉及到乡村生态旅游等具体措施规定,尤其是涉及到乡村旅游规划、乡村环境保护条例、乡村旅游业服务标准等法规尚没出台。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关意见,但此类意见多是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政策或扶持政策,极少涉及具体管理措施和办法的。由于乡村生态旅游缺乏政策法律保障,很多乡村生态旅游经营者行为得不到规范,出现了无证经营、环境卫生不达标、脏乱差的现象。因此,为了满足乡村生态旅游对法律的需求,应当尽快制定与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相适应的旅游法律规范。
2、乡村生态旅游缺乏有效监管和执法。
乡村生态旅游的管理和监管涉及多个领域和部门,若没有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进行布局规划和管理往往会引起无效管理或混乱管理。乡村生态旅游管理体制不到位,相应地出现了执法不严、执法不力的现象和问题。目前就乡村生态旅游而言还没有专门的执法机构,从地方政府到相关管理部门并没有划分清晰各自责任归属,自然出现了执法空白区或执法不力现象。一是部分乡村生态旅游地区私搭乱建,影响整体景观,破坏自然风光;二是过度开发,浪费资源现象严重。换言之,目前各乡村生态旅游地区的管理部门和执法部门缺乏有效统一管理,没有形成统一集中执法管理。
3、乡村生态旅游法律意识淡薄。
乡村生态旅游的经营者、管理者依法经营和法律意识直接关系着乡村生态旅游健康稳定发展。由于乡村生态旅游的经营者和管理者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和规模,盲目无序开发,破坏乡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不到位,垃圾处理不及时,乡村生态旅游者找不到垃圾处理箱并为了便利随处破坏环境丢弃废弃物,使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环境被破坏问题、自然资源流失问题不降反增。乡村生态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通过法律途径对乡村生态环境加以保护和治理。
四、我国乡村生态旅游法律保障路径探析
1、建立健全乡村生态旅游法律保障体系。
建立我国乡村生态旅游相关法律、法规,是乡村生态旅游法律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石。只有具备健全的法律保障体系才能引导和促进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和产业的合理有序开发和发展。面对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例如盲目无序开发、恶性竞争、资源环境破坏等问题,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都应从加强整体规划设计、加大环境卫生监督,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及时制定有关的行政法规及实施条例,如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纲要及实施细则、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乡村生态旅游市场管理条例等,为乡村生态旅游的生态资源环境、乡村生态旅游人文环境保驾护航。
2、加强乡村生态旅游监管。
促进乡村生态旅游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必须比以往加强乡村生态旅游监督和管理,这是乡村生态旅游法律保障的关键环节。尤其是加大对乡村生态旅游的检查密度和处罚力度,美化乡村生态旅游经营环境。同时,还可以引入乡村生态旅游行业协会组织,多渠道多手段加强加大对乡村生态旅游中涉及到的游玩、购物、娱乐、饮食、住宿、交通等全方位监管,通过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维护乡村生态旅游市场秩序,规范开发者和经营者的行为,提升乡村生态旅游服务质量,达到促进其健康稳定发展的目标。
3、加大乡村生态旅游执法力度。
除了加强乡村生态旅游监管以外,强有力的执法同等重要。乡村生态旅游只有拥有强有力的执法,才能保障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其一,乡村生态旅游涉及多个部门、多个行业,相应的执法也应是跨部门、跨行业的,这就提出了联合执法、综合执法的要求,涉及到公安、交通、质监、林业、工商、环保等职能部门的联合执法。其二,乡村生态旅游执法人员应具备基本的法律、政策、管理素质,同时要有高度责任意识,积极的生态环保意识,因为执法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乡村生态旅游地区的发展。其三,乡村生态旅游执法过程也要受到监督,既要提升执法力度,又要保证权益得到合理维护。
4、增强乡村生态旅游法律意识。
增强乡村生态旅游开发者、经营者和旅游者的法律意识是乡村生态旅游法律保障建设的重要基础。增强乡村生态旅游法律意识要在具备法律保障体系基础上,分领域、分层次、分对象通过集中学习、考察、实践等方式进行乡村生态旅游法制教育,结合当地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真真正正去懂法、学法和用法,使乡村生态旅游从开发者、经营者到旅游者都做到尊法守法,合理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首先是乡村生态旅游开发者要依法开发,保护乡村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基础上有序合理开发;其次是乡村生态旅游经营者依法经营,热情诚信敬业;最后是乡村生态旅游者旅游过程中遵纪守法,爱护环境和资源,遇到问题依法进行协调和解或申诉。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朝气蓬勃,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只有拥有健全的乡村生态旅游法律保障体系,才能拥有稳定有序的乡村生态旅游市场和环境,才能保障乡村生态旅游健康、稳定、有序、可持续发展,才能为新农村建设增砖添瓦。因此,我们要加快新农村建设中乡村生态旅游的法律保障体系建设,真正实现乡村生态旅游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二艳.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法律制度的完善[J].人民论坛,2015(3)中:142-145.
[2]梁虞,吴小平.浅谈我国生态旅游法律制度[J].法制与经济,2012(2):53-54.
[3]马存利.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及法律保障[J].法制之声,2012(5):43-45.
[4]丁硕.浅议生态旅游的法律规制[J].法治与社会,2012(7)下:27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