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工安全基础知识范文

化工安全基础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工安全基础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化工安全基础知识

第1篇:化工安全基础知识范文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六枝特区煤炭系统始终坚持安全发展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为主线,以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为目标,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执法、安全生产治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三个行动”;立足于治大隐患、防大事故,继续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和瓦斯治理专项整治,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政府监管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并以安全发展推进全区地方煤矿科学发展。

建章立制,完善管理,逐步实现规范管理、科学管理。

六枝煤炭局对煤矿的安全管理,一是建立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明确业主、矿长、工程技术人员、矿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班组长、工人的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为一级负责的安全生产氛围。二是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安全责任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局机关各股室、各煤管站和煤炭局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各煤管站和煤矿签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煤矿主要负责人与矿级管理人员签定安全目标责任书;矿级管理人员与班组长签定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班组长与工人签定安全目标负责书。在签定的目标管理责任书中,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应该承担的责任,目标责任书签定率必须达100%。三是狠抓责任制的落实和隐患的整改落实工作,充分发挥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把安全工作做细、做实。对检查和自查中查出的隐患,要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资金、明确整改时限和整改负责人,复查时间、复查人员,直至隐患消除,严防各类事故的发生。强化监管,加大安全检查、

督察力度,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实行强化监管,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一直是六枝煤炭局监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局领导分片联系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专项检查制,营造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促进六枝煤炭产业的发展。全局分四个安全检查组和一个督察组,每月对辖区内煤矿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及督察。各检查组每月必须对工作范围内煤矿开展一次安全大检查,各煤管站每周必须对辖区内煤矿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各检查组要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井下一线,认真查找煤矿在生产管理和现场管理方面存在的隐患和问题,指导、帮助煤矿排除隐患,追踪督促煤矿进行整改,对在检查中作风飘浮、敷衍塞责的人员,一经查出,严肃处理。

第2篇:化工安全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化工设备基础;项目化;教学改革;高职高专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119-03

现代化工呈现出化工产品生产、机械设备操作、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信息技术运用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这就需要从事现代化工生产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相关知识。作为以培养一线产业工人为培养目标的高职化工教育,就要担负起培养能够胜任现代化工一线工作者的重任。《化工设备基础》这门课程主要教授学生化工设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化工设备选型、操作、维护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是现代化工一线工作者必不可少的知识结构[1]。《化工设备基础》是高职化工类专业学生所学的唯一涉及材料学、力学、机械传动、化工设备等相关知识“量大面广”的专业基础课,如何有效地开展该课程的教学,使本课程更好地为培养胜任现代化工生产的专业人才服务,一直是化工设备教育工作者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我院目前使用的教材是王绍良编著的《化工设备基础》,参考教材使用的是王志斌主编的《化工设备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力学基础、材料学基础、传动与联接、常用化工设备、化工管路、化工设备故障诊断等章节。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按照教材的章节编排顺序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然后安排期末考试进行理论知识的考核。这种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在于课程的理论性太强、知识点缺乏系统性、理论与实践脱节、考核手段单一,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欠佳、不能学以致用等[2]。

项目化教学具有项目载体、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等特点,受到了国内外职业院校教师的普遍认可。实践证明,采用项目化教学可以有效克服传统灌输式教学的弊端,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3,4]。正是基于项目化教学的思路,我们对《化工设备基础》课程开展了教学改革尝试,取得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路和方法,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教学目标设定

近年来,我院积极推动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在实现具有“现代班组长”及以上潜质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结合本课程自身特点和学院的现有教学条件,分三个层次制定了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常见材料的特性;掌握常见化工设备的结构、特点和适用场合;掌握压力容器的设计原理、校核原理;了解化工设备故障诊断的方法和原理等方面知识;

2.技能目标:能根据具体生产条件选择合适材料;能根据具体生产条件选配合适的化工设备;能根据具体生产条件进行化工设备的简单设计;能按照操作规范正确合理地操作化工设备;能对压力容器进行水压试验校核等。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用控制论、系统论的观点来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让学生达到基础知识扎实、技能够用、素质达标的水平。知识目标是基本目标,是每个学生经过本课程的学习都要达到的目标。技能目标是核心目标,是要通过项目化教学,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也是传统教学所忽视的地方。素质目标是终极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不是靠一门课的学习能够实现的,这是学生在学完本专业所有课程以后要达到的目标,本课程的任务是为终极目标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结构的调整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根据培养目标对课程结构进行了系统的调整,并按项目化教学思路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通过引入从生产实践而来的项目,使课堂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实现“零距离”对接,让学生直观地知道所学知识有什么用,怎么用,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模块一――知识准备。主要内容包括:(1)子模块一:化工制图基础知识。这部分知识是新加入的内容,因为通过教学笔者发现,在没有专门开设《化工制图基础》的情况下,大部分化工类专业的学生对认读化工设备图、工艺流程图存在很大困难,而对于仿真实训和现代化工生产而言,能够认读和绘制简单的工艺流程图是必备技能,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们增加了化工制图的一些基础知识。通过学习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均苯四甲酸二酐”的PID图,来介绍化工设备简图画法、化工设备图的组成和基本线型的含义、工艺流程图的认读与绘制等知识,最后通过让学生绘制我院精化实训工厂涂料生产设备的PID图来学以致用,巩固知识,同时为以后的精化实训课程打下良好基础。(2)子模块二:工程材料。通过引入项目“根据工艺参数为压力容器选材”,让学生学习在给定具体介质、温度、压力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压力容器用材,贯穿介绍常见金属材料的牌号知识,钢的热处理知识,金属防腐知识,为模块二反应器的简单设计提供选材知识准备。(3)子模块三:力学基础。通过引入项目“搅拌轴的尺寸设计”,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力学模型、进行受力分析的能力,进行强度计算和校核,最终选择合适的设备构件尺寸,为模块二反应器设计提供知识准备。(4)子模块四:机械传动与联接。通过引入项目“传动类型的选择与维护”,锻炼学生根据实际需要(传动距离、传动比、使用寿命、成本等)来合理选择传动类型的能力。(5)子模块五:压力容器。通过引入项目“压力容器壁厚计算与强度校核”,重点训练学生根据工艺参数来计算低压薄壁容器的厚度的能力以及对现存设备进行强度校核的能力,为模块二化工设备简单设计提供知识准备。

2.模块二――典型化工设备基础知识。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程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化工设备方面核心能力――知识、技能应用能力的部分,也是项目化教学最集中的地方。(1)子模块一:塔设备。引入项目“塔设备的类型选择”,引导学生从生产能力、分离效率、塔压降、操作弹性、结构、制造及造价等方面对板式塔和填料塔进行系统的比较,培养学生根据具体生产工艺选择合适塔型的能力(实例:设计一个生产工业酒精的精馏塔,相关参数给出,请选择合适塔型)。(2)子模块二:换热器。首先介绍换热器的分类,重点介绍化工生产使用最广泛的四类管壳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U型管式、浮头式和填料函式,采用对比教学法,从流体性质、温度、压力、允许的压降范围、单位换热面积、管程和壳程清洗难易程度、价格及安全性等方面系统比较四种换热器的优缺点,然后引入项目――炼油厂拟用一列管式换热器通过回收某油品的热量来加热原油,油品流经管程,冷热流体的平均温度差为54℃,请选择合适的列管换热器。然后指导学生查阅资料来判断要不要考虑管程和壳程的清洗和维修方便,要不要考虑温差补偿,要不要考虑设备耐压,逐步引导学生选出合适的换热器类型。(3)子模块三:反应器。首先介绍反应釜的组成、结构和搅拌器的类型,重点介绍搅拌器的分类与选型、机械密封的分类与选型,然后引入项目――为某PVC生产厂家设计聚合釜。我们首先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从反应釜的结构出发思考设计一台反应釜要考虑哪些方面内容,将项目分解成具体的五个任务:①根据工艺条件合理选材:对模块一的选材内容进行复习巩固。②确定罐体的结构尺寸:学习高径比的确定原理。③确定罐体壁厚:对模块一的压力容器壁厚计算进行复习巩固。④选择合适的搅拌器:用搅拌器的选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⑤选择合适的轴封装置:用机械密封的选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子模块四:化工管路。主要介绍化工管路的组成,重点介绍阀门的分类、结构与性能,然后引入项目――为某段管路选择合适的阀门。引导学生从介质的属性(状态、粘度、清洁度、腐蚀性)、温度、压力、阀门的功用(截止、节流还是调节)、价格和使用寿命等方面去选择合适的阀门种类。

3.模块三――故障诊断知识。这部分知识是对本课程的一个补充,不是本课程的重点,但考虑到后续课程要用的温度传感器方面的知识,所以我们重点介绍了几种温度传感器的原理、使用特点,然后通过一个项目来训练学生根据工艺条件和使用精度要求在热电阻、热电偶和红外测温仪之间进行合理选择的能力。

三、考核方式改革

实行过程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彻底打破“一考定终身”的传统考核模式。在每个大项目完成后,教师都下达任务书――即给出类似的项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任务书,并形成任务报告书上交给老师,教师结合出勤情况、项目参与情况、预习作业完成情况和项目完成情况(知识应用能力、资料搜集能力、项目设计能力及报告书写能力等)给出该项目的成绩。所有项目的成绩的平均值作为过程考核成绩,最终成绩=过程考核成绩×60%+期末成绩×40%。

四、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1.存在问题:本课程开展项目化教学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明显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得到了提升,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问题还有待解决,主要体现为:(1)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方案设计有一定难度,存在抄袭现象。(2)部分学生查阅资料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有限。(3)设计的项目实施方案雷同现象较多。(4)现场实践教学较少,学生缺少实操机会。

2.解决方法:针对上述问题,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拟采取以下方法改善教学效果。(1)不能只注重项目化,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的教学,要做到基础知识够用,即应让学生掌握解决项目化问题的充足的基础知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调整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例如,针对近年新生中文科生所占比例升高的情况,必须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安排,比如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就要给学生“补课”,否则,就会出现部分同学上课如听“天书”的现象。(2)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辅导。通过及时批改学生的任务报告书,发现学生存在的学习困难,一经发现,立即解决,不使问题积累。(3)分组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例如,针对抄袭现象,可在下达任务书的时候采取差别化措施,即整个班级的任务书的大体框架是一样的,但具体到每个小组的任务书在某些条件上会有差别,这样一来可以有效遏制抄袭现象。(4)加强与化工企业的合作,为学生创造过多的实操机会。我们与江阴的很多本地企业(迈康升华、四环生物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生可以到这些企业参观、实习。(5)加强实验室建设,建设更好的实操环境。2011年以来,我们对精化实训工厂进行了改建工作,拟用三到四年时间,建成反应器、换热器、塔设备、管路系统、分散器、干燥器齐备的实训基地,可以为本课程提供比较完备的实操环境。

五、结束语

基于项目化的教学改革,既充满了挑战,也为从事教育的教师提供了提升自我和施展才华的平台,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在项目化教学的思想指导下,不断探索、创新,着手编写基于项目化模式的校本教材,积极思考《化工设备基础》与《化工单元操作》两门课程的整合方案与措施,为现代化工生产培养更多的专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安改娣.高职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建设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1,(22):46-47.

[2]孙微微,闫碧莹等.《化工设备基础》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探索[J].科协论坛,2013,(5):176-177.

[3]蒋涛,陈群,李英利.《精细有机合成技术》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1,(1):102-103.

[4]赵其波.高职院校《化工设备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价值工程,2011,(26):185-186.

第3篇:化工安全基础知识范文

论文摘要:当前,在职业教育努力服务经济建设的大背景下,怎样创新中等职业学校的化学工艺专业教学,为地方经济建设搞好服务?笔者认为,应当认真把握专业课程教学和学生就业的关系,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化学工艺学科教学的特点,通过对专业课程的正确定位和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改革,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化学工艺职业劳动者。

一、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分析

中等职业教育其实就是就业教育,这已经成为人们的一个共识。也就是说,人们越来越感受到职业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认识到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的紧密联系,认识到市场经济对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利用。同时,市场也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着制约和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生源市场构成了职业教育的入口环节;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构成了职业教育的运行环节;就业市场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出口环节。市场已成为影响职业教育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讲,市场变化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变化的一个晴雨表。

二、 化学工艺学科特点分析

根据教育部面向21世纪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精神,以及培养高素质化工职业劳动者的要求,化学工艺课程立足化工工艺岗位操作工所需要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在介绍化工生产原料、阐述化学工艺基本知识与原理的基础上,选择可体现化学工艺特点的工艺,讨论工艺原理、工艺条件及工艺流程,使学生学习掌握化工生产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技术,为走向生产岗位奠定化工职业基础。

三、 经济建设与学生就业的关系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而地方经济的特色就直接影响到校企合作和学生的就业问题。例如:我们济源地区的工业企业以聚氯乙烯、焦化、多晶硅、金属冶炼等为主,在工艺学的教学中,主要应该介绍一些这方面的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的工艺。

四、如何改革化学工艺学教学

1.改革思路是要以市场为基础

以市场调研为基础,结合地方工业的特点对化学工艺课程内容及要求进行定位。首先,课程定位必须要实事求是。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就是依靠市场办专业,如果脱离了这个目标,那么课程定位就是无源之水。其次,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生的水平差距也比较大,学生缺乏兴趣,容易失去学习动力,所以我们要了解教学的主体即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应按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就业市场需求进行适当的删减,应着重介绍与实操和就业企业紧贴的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在此基础上确立课程的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重新进行课程定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和补充。紧抓当地重点工业、新兴工业项目,结合地方的主要资源从原料、产品、工艺特点、用工需求等方面入手确定教学内容。  2. 基本方法是要与地方经济相结合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教材中,化学工艺学教材中的内容大多是以一些相对完善,通用的一些工艺作为核心内容。由于不同地区化工行业的资源、人才需求和生产工艺不同。现行教材中很多内容并不能很好的被企业、教师和学生认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将一些本地具有代表性、基础性的工艺作为核心教学内容,将化学工艺中的工艺学基础知识融入核心工艺完成教学目标。如我们济源地区以树脂生产、煤化工和化肥生产为主。教学内容就应当与企业合作制定以树脂生产、煤焦化、煤气化和化肥生产的工艺作为主线,将工艺学基础知识和生产工艺相结合为内容的校本教材。

3. 实施化学工艺教学的几项措施

一是要加强教师的业务能力培训及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重视学历、职称的提高与实践本领和研发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主动到当地相关企业锻炼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种技术支持与服务。同时参与行业标准的制订,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其次,组建“校企互通、动态组合”的兼职教师队伍。拓宽兼职教师来源,建立校外兼职教师数据库,通过正式引进、柔性引进和与企业“共引共享”等方式,聘请当地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来校兼职上课。

二是要针对岗位特点使用特殊教学模式。项目教学、生产性实训等职业教育大力提倡的教育模式都是对传统理论教学、课堂教学的“颠覆”。随着项目教学和生产性实训等教学模式的推进,带动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学做合一学习模式和产教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许多项目教学实施安排在校内和校外企业开展生产性实训。开展项目课程和生产性实训不仅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科学创新精神的理想途径。

三是工学交替,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学科教育模式针对化学工艺基础知识进行教学,以实训、实验、现场管理教学进行针对性训练。将地方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是一种主要以专业技术工人为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化学工艺教学过程中的理论知识部分要在进行实践、实训时进行强化和讲解。将实际操作所需知识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理解。如在聚氯乙烯化工工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在学生掌握部分安全和理论知识后到企业观摩学习。在理解工艺和实际操作后回到学校重新对理论和操作知识进行学习和反馈,能够就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

4.关于专业教学考核与评价的方法

一是现场实训考核。以能否胜任岗位工作为标准。占总评成绩60%。二是对工艺的认识、理解考核。以在企业现场进行提问及考核的方式。占总评成绩30%。三是工艺基础知识笔试成绩考核。占总评成绩10%。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05]35号

第4篇:化工安全基础知识范文

我国在借鉴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经验和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变化和发展趋势,立足于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和国际实质等效性,制定了专业认证标准。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包括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两部分,通用标准是各工程教育专业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专业补充标准是在通用标准基础之上根据各专业特点提出的特有的具体要求。化工制药类专业认证标准分为通用标准的7项指标共35个观测点和补充标准的3项指标共19个观测点。这些观测点涵盖教育教学各个方面,体现工程教育的国际等效要求,是专业工程教育教学的指导性要求。近年来学院不断探索具有专业认证特色的化工制药类专业个性化教育新途径方法,将个性化教育与专业认证相结合,以认证标准为依据,设置多个具有工程实践特色的化工制药类个性化教育模块,开展满足认证标准的个性化教育教学。目前,学院设置了9个个性化教育模块包括14个个性化教育小组,其中7个模块均与专业认证紧密结合,实践教学内容符合认证标准,学生根据学习兴趣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自主选择相应的模块学习,指导教师负责个性化教育实施与考核。

2专业认证理念的个性化教育有效激发学生潜能,提升工程实践能力

2.1加强课程建设,强化工程基础知识

针对高等工程教育的新发展和新要求,设置个性化教育工程基础教育模块,不仅开设化工原理工程设计强化、化工过程控制、学科导论、反应工程等特色课程,还计划开设工程创新、工程导论等工程课程,部分课程聘请企业专家讲授,加强学生单元操作过程计算、设备选型、实验过程设计的工程基础能力的培养。

2.2开展实习实训,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校内实训:学院建有工程实践教学中心,配备各种常用的化工设备,如流体输送设备(泵、风机)、多种型号换热器、分离设备、反应釜、干燥设备、管道阀门等,并将设备剖解,使学生直观了解化工常用设备的内部结构和运行机理。在化工实训基地,学生根据现在有装置绘制设备布置图和管道布置图,安装设备管道,并且进行打压、试漏等常规操作,完成贴近实战的工程训练。通过实训,不仅培养学生的工程识图、制图、工程设计能力,而且系统训练学生的工程设计技能,提升学生的工程意识。学院仿照药品生产环境,模拟药品生产过程,建有药物制剂实训基地。实训基地设备种类齐全,有各种生产和检测设备100余台件,可完成片剂、颗粒剂、针剂、胶囊、软胶囊、滴丸等多种剂型中试规模的制备、包装以及质检工作。学生可进行固体制剂、液体制剂、现代制剂等不同的操作单元的学习实训,达到专业认证的工程实践要求。顶岗实习:依托学院合作企业实践教育基地,学生进入工厂参与实际生产,由厂方安排学习岗位,采取“一带一”模式(一名职工带一名学生),在2-4个不同的生产工段实习。学生先后完成安全教育、生产培训,生产工艺流程学习等环节,掌握实际生产操作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可研报告实训:学生在学习化工技术经济课程的基础上,指导老师给定某化工建设项目及其参数,指导学生开展市场需求预测、生产规模、工艺技术、设备选型;厂址选择、工程实施计划、组织管理及机构定员、财务分析、经济评价等工作。然后以经济效益为核心,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全面、系统的对拟建项目进行论证,并提出综合分析评价,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安全评价实训:针对化工企业安全评价讲授安全基础知识、安全评价涉及标准和安全评价实际工程设计文件,指导学生撰写安全评价报告,学生能够得到安全评价的基本培训,实现毕业生与企业零接轨。

2.3开展创新型、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学院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工制药实验中心,搭建自主创新实验平台。学生依托教师科研题目,在自主实验室独立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学院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学生独立进行资料查阅、设计实验方案、安装实验装置、动手实验、实验结果分析。学生通过创新型实验拓展了专业知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综合型、设计型实验以实际工厂为背景,完成合成氨厂造气工段的工艺设计,学生利用CAD软件,绘制物料流程图、管道及仪表流程图、设备布置图和管道布置图;然后学生进行合成氨造气工段的工艺计算。包括: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和主要设备工艺计,最后绘制合成氨造气工段的管道及仪表流程图。通过综合型、设计型实验使学生掌握化工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全面提升学生工程设计能力。

3符合专业认证标准的个性化教育实践成效显著

学院在个性化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逐步实现个性化教育模式与专业认证标准接轨,突出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特色。近年来,学生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节能减排大赛、全国化工设计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河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国家级、省级竞赛中获奖46项。学生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8项。通过课外科技活动、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工程训练等措施,发展了学生个性潜能,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保证人才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基础上,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就业,个性化教育调查显示学院个性化教育模式受到90%以上学生和企业的认可和支持,符合专业特色的个性化教育模块,满足了个性需求,与社会需求契合度非常高,促进学院化工制药专业排名,提升学院知名度。

4结语

第5篇:化工安全基础知识范文

(1)掌握1-2个化工生产工段的主要工艺流程,生产原理及主要控制条件;

(2)掌握1-2个主要化工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操作条件;

(3)了解化工生产中的检测知识和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原料、成品、半成品的性质规格与用途;

(4)了解化工企业供水供汽等辅助工段的状况、“三废”的基本治理方法和治理工艺;

(5)了解化工生产的组织方式及技术管理方法;

(6)培养应用所学基础课知识和技术去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

(7)建立初步的工程技术观点;

(8)实习结束,要求每位学生写一份实结,每个小组分别写一份小组实结。

二、实习目的和基本要求

工业实习是高等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或本地区)化学工业发展的现状,学习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及科技人员的崇高品质和敬业精神。工业实习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树立实践观念、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达到巩固、加深和拓宽课堂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目的,并通过工业实习,使学生更加热爱专业,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内容以生产实习为主,主要包括对化工企业生产特点、与实习内容相关的化工生产原理、生产工艺流程、主要设备、产品检测技术及厂房结构等的初步了解。另外,在进入厂区内参观生产装置之前,须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以确保整个实习期间的生产安全和人身安全。

三、实习地点:

*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四、实习方式及时间安排:

1、实习方式:集中实习(四组轮换)

2、实习时间:6周

每次轮换对调实习应提前安排好计划,不仅每个学生和教师要知道,还要提前递交实习工厂和车间。

3、具体时间安排:

第1周(7月16日—7月22日)

要求学生做好此次实习相应准备工作(如火车票联系、住宿地点的确定、生活用品的准备、应急药品的携带等);系里召开实习动员大会(7月19日,周四下午3:00,地点:化阶),布置专业实习工作要求,7月21日出发赴*。

第2—5周(7月23日—8月18日,为下工厂时间)

第一实习组:下到净化分厂;

第二实习组:下到合成分厂;

第三实习组:下到硝酸分厂;

第四实习组:下到硝铵分厂。

注意:实习1周以后各实习组岗位轮换对调!

第6篇:化工安全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化工工艺专业 课程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化工工艺专业的课程教学是向学生传授从事化工生产岗位操作所需的化工工艺专业知识,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品质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最终培养出能从事化工企业各岗位操作的技术工人。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之一,与国民经济各领域及民众生活密切相关。我国的化工行业发展很快,产品种类、数量大幅度增长,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南通地区化工行业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未来最具增长潜力的优势产业之一。化工行业对化工技术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我校化工工艺专业技术工人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分析我校现有化工工艺专业中技生的课程教学

我校化工工艺专业中技生课程教学包括在校理论教学和下厂实习教学两部分。在校理论教学给予学生从事化工企业岗位操作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安排在第一、第二学年。理论教学的学习内容基本适合中技生的学习和本地区化工企业的要求,但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性,需要实习教学的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下厂实习教学是技术工人培养计划的最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习教学,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和认识化工生产过程、化工企业、环保安全等内容,巩固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或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安排在第三学年。我校实习教学的形式为:①在指定的化工单位集中实习,实习程序固定,走过场较多,指导老师缺少工程实践经验。②在预就业单位跟班实习,它偏向于追求生产价值和经济利益,学生所学内容不多,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前两年进行理论学习,最后一学年下厂实习,造成了学生在理论学习中缺少化工工程的感性认识,下厂实习中又缺少再用心学习理论知识的机会,所以学生的课程学习达不到最佳效果。针对目前化工工艺专业的课程教学状况,我们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把握好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中的内容、时间和环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出高水平的化工工艺技术工人。

二、建议中技化工工艺专业课程教学的内容

中技化工工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理论教学应系统地学习化工工艺专业所需的各门课程,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工识图、电工电子基础、化工基础、分析化学、化工设备、化工电气与仪表、无机化工工艺、基本有机化工工艺、精细化工工艺、化工安全技术、化工环保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内容比较全面。另外,也需要学习文化基础课及职业指导等其他课程。课程的学习要体现出文化基础课为专业基础课服务,专业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宗旨。目前我校的理论教学内容基本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不过,针对如今的中技生学习基础较差、课堂学习能力不强的特点,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要简单易学,够用就好,突出实用性和趣味性,与实习教学紧密结合,依靠实习教学、教师课堂组织等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顺利地完成理论学习任务。

中技生更重要的是实习教学,根据技术工人培养计划的阶段性要求,从科学合理安排考虑,化工工艺专业的实习教学要分为化工认识实习和化工生产实习两个阶段进行。认识实习是让学生了解化工生产过程,接触各类单元操作过程和设备,使学生对化工生产过程及设备建立起感性认识。认识实习要从学生的兴趣和行业需求出发安排知识和技能点,先简单后复杂,循序渐进。认识实习的内容可选择如下项目:认识化学工业及化工生产;认识化工安全;认识化工管路和阀门;认识化工检测仪表;认识换热器;认识压力容器;认识塔设备;认识化工污染与化工环保,等等。认识实习过程可分为:①学生听实习老师讲授实习内容、要求、任务、安全,等等;②学生在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带领下进行现场观看,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介绍和说明;③学生查阅资料,提出问题,同学之间或与老师、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交流;④学生写实结,回答问题。通过认识实习,学生学到了化工工程知识,牢固树立起了专业观念,明确了理论学习的目的性,提高了专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好后续的理论课程。生产实习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人才培养,而不是致力于追求生产价值和经济利益,它是让学生全面了解化工产品生产过程的岗位操作、设备仪表等,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培养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社会能力,等等。生产实习过程为:①学生下到实习单位,企业技术人员作安全报告和技术讲解;②学生下到各生产车间岗位跟班实习;③学生轮换岗位进行跟班实习。在生产实习中,学生是准职业人,跟着师傅“做中学”、“学中做”,最后要能单独熟练地进行岗位生产操作。生产实习是一种真刀真枪的实践,企业要发挥其教育实践性及实用性,学生从学校走向企业,角色从学生变为准企业人。学生接受专业实践锻炼,接受对职业认识和职业精神的考核,接受对职业技术、职业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检验。学生针对实习企业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利用其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从工艺、设备、安全、环保、效益等方面进行了解、学习、操作,提高了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通过生产实习,学生具备了职业技能,养成了良好的工作态度、职业素养,大幅度地提高了就业能力,为能成为真正的企业职业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合理安排课程教学的时间

课程教学时间应根据学校情况、课程特点、社会就业情况来合理安排,遵循科学的认知规律,更好地发挥各课程的培养作用。第一学期学生进行文化基础课及无机化学的学习;第二学期进行部分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第一阶段实习课程的学习;第三学期进行专业基础课、部分专业课、实习课程的学习;第四学期进行各工艺专业课的学习;第五、第六学期进行实习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认识实习要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分别在第二学期末和第三学期末,时间分别为一周左右。第一阶段的认识实习,学生可进行如下项目的实习:认识化学工业及化工生产;认识化工管路和阀门;认识换热器;认识塔设备,等等。学生已学习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基础、化工识图等课程,这时进行化工企业和具体岗位及设备的参观认识实习,学生就能很好地认识化工企业及化工生产过程,了解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及设备,巩固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兴趣。第二阶段的认识实习,学生可进行如下项目的实习:认识化工安全;认识化工检测仪表;认识压力容器;认识化工污染与化工环保,等等。学生已学习了化工设备、分析化学、化工安全与环保、化工电气与仪表等专业课程,这时进行化工企业的进一步认识实习,学生可全面认识化工生产过程,理解化工工程,简单了解工艺与反应设备,了解三废处理,为后续工艺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生产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学生学习了无机化学工艺、基本有机化工工艺、精细化工工艺、工业分析等专业课程,已全面掌握了理解整个化工生产过程所需的理论知识,在生产实习中巩固、运用学过的专业知识,解释生产现象,较快地掌握岗位操作。经过如此的课程学习安排,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明确,学习兴趣浓厚,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又掌握了实践技能,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合理选择实习教学的企业,加强生产实习的过程管理

第7篇:化工安全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学习情境 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是化工类专业的核心技术课程之一,也是一门与生产密切相关的工学结合课程。但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学科体系编排的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脱离生产实践的教学模式,重视知识记忆而忽视过程的评价方式,这些问题的存在偏离了本门课程的学习目标,也偏离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必须对课程进行工作过程导向的重新构建,而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重点就是学习情境设计,以设计出用于教学的职业活动情境。通过创设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有效设计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载体、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于学科导向与基于工作导向的学习情境的比较

基于学科导向的课程,以学科逻辑为主线构架知识体系,以掌握学科知识为目的,其内容以学科知识点为主线,情境是传授式的课堂教学,教学方式以陈述说理为主,多以知识点的记忆或理解程度的书面考核作为评价。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以工作要求为主线构建学习情境,目的是掌握工作过程中必需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其内容以工作流程为框架,情境是理实一体的实践教学,评价主要考核必需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

三、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

1.调研工作岗位,定位课程培养目标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工设备操作、维护和管理的专业能力,同时养成“科学操作、安全管理”的职业素养,为今后工作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通过与合作企业共同探讨,以及对往届生就业的跟踪调查,学校医药化工类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群定位为从事化学品生产领域的生产操作和化学分析岗位,生产操作岗位主要工种为化工总控工、有机合成工等。在化工生产岗位职责中,任何一项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化工设备和机械的操作、维护和管理。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课程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认识工艺流程中常用设备的结构和功能,能够掌握化工设备的操作步骤和维护常识,能够具备化工设备管理的相关知识,能够查阅和应用相关技术资料,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

(2)方法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工程分析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我管理与发展能力。

(3)社会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形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2.分析职业能力,明确学习情境目标

课程必须与职业建立紧密的关系,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课程要依据所面向的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进行开发和设计,把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转化成课程目标。学习领域是经职业工作过程分析,由职业行动体系中的职业“行动领域”导出的,致力于开发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学习情境作为学习领域的具体化,应紧密围绕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目标、内容及总学时,进行具体化的分解和设计,进而形成每一个学习情境的明确的能力目标、内容要求和学时限制。学习情境的目标要以职业行动能力来描述,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面向整个工作过程,把职业需要的技能、知识、素质有机地整合到一起。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的功能是培养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化工设备进行操作,并且能进行安全维护、管理以及质量监控等,适应化工行业的发展的能力。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所确定的学习情境目标内容如下。

职业岗位:有机合成工、无机反应工、化工总控工。

职业能力:能认识常用化工设备的结构和功能,对设备进行操作和日常维护,能进行生产自动控制操作,对设备进行简单的故障分析及管理,具有一定的机械设备操作安全常识。

学习情境目标:能识读化工工艺流程图,能操作典型化工设备和机器,能根据工艺条件合理选用设备,能对常用化工设备进行日常维护,能进行简单故障分析和管理,能进行设备运行质量监控,能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工作程序与规范以及安全操作规程,有环保、安全、质量意识。

3.遵循认知顺序,重构课程学习内容

(1)基于学科导向的课程内容是以知识传授为目标,按照学科知识本身的内部逻辑结构展开的,体现的是以 “教”为中心的平行体系。在内容排序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学习者认知的心理顺序,但是知识排序的方式与学习者知识习得的方式是分割的、不一致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是以培养能力为目标,按工作过程的不同任务的相关性来实现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整合的“串行”体系,体现的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在内容排序上,依据行动顺序的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使学生把循序渐进学习课程的过程,变成符合或接近企业工作过程的过程。

(2)基于工作导向重构课程学习内容,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序化。我们使用任务调查法,通过对学生、一线工人、技术专家、行业专家几个层面的调查,结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及学校的教学条件,在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确定工作任务中涉及的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以及工作过程的排序,见表1。

表1 课程教学内容和排序的比较表

原有的课程内容和排序 基于工作过程的重构

第一章 化工设备基础知识 学习情境1:识读化工工艺流程图

第二章 化工设备结构(换热器、塔设备、反应釜、加热炉等) 学习情境2:化工设备操作

(换热器操作、精馏塔操作、反应釜操作等)

第三章 机械传动基础及运转设备 学习情境3:化工机器操作

(干燥器、离心机、泵等操作)

第四章 化工设备维护、维修与管理 学习情境4:流体输送

第五章 化工设备材料 学习情境5:化工设备安全

4.选择任务载体,创设工作学习情境

每个专业面向的是不同的岗位,每个学习领域内容又比较复杂,就需要承载学习领域的物质形体,也就是创设学习情境的载体。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依据企业典型工艺流程及其工作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序化,并转化为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课程学习情境。学习情境既涵盖传统课程体系的知识点,又使学生在 “工作情境”下进行学习,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全过程为目标,以具体实际工艺为载体,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现由工作过程向教学过程的转化。本课程学习情境划分见表2。

表2 学习情境划分表

工作过程 学习情境 子情境 教学载体

认识设备 识读化工工艺

流程图 工艺识图 阿司匹林工艺流程

规范操作

简单维护

质量监控 化工设备操作 换热器

操作 乙苯气-反应混合气换热工艺

精馏塔

操作 酒精回收蒸馏工艺

反应釜

操作 合成氨工艺

蒸发设备 浓缩果汁工艺

结晶设备

操作 制盐工艺

化工机器操作 干燥器

操作 奶粉干燥工艺

离心机

操作 结晶砂糖分离工艺

泵、阀门操作 流体输送过程

事故预防 化工设备安全 化工设备防护 化工事故案例

5.理实一体教学,突出学生学习主体

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设计,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才能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有效地落实“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为了使教学活动能够逐步有序展开并推进,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的实施过程是理实一体的。教学实施主要是在模拟企业真实职业场景的校内化工仿真实训室和实训车间中进行。在教学活动中,首先通过视频、实物、仿真软件让学生获得与教学相关的工作环境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获得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各学习情境的教学过程,真正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有目的地去学习,查阅相关资料,听取教师的理论讲解,与教师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获取资讯,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决策。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辅导,最后教师参与学生工作成果的检查与评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通过真实的工作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

下面以精馏塔操作学习情境为例。

学习子情境:精馏塔操作,学时:10课时。

学习目标:熟悉塔设备的结构、功能和使用原理;理解各类塔设备的工作特点和适用场合;掌握塔设备操作规程及DCS质量监控;初步进行简单故障分析和安全事故

分析。

教学任务: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讨论等方式理解塔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理解各类塔设备的结构特点和使用特点;能根据工艺条件,合理选用塔设备;利用仿真软件,掌握塔设备操作规程及DCS质量监控。

步骤:

(1)资讯――了解酒精回收蒸馏工艺,熟悉精馏塔结构,掌握工作原理。

(2)决策――分析精馏塔工作时的工艺条件,理解精馏塔的操作规程,并对相关故障和安全案例进行分析。

(3)计划――讨论操作规程,事故案例分析。

(4)实施――每组设置不同工艺参数,进行仿真操作,实训操作,并对工作过程进行质量监控。

(5)检查――实训过程反馈和控制。

(6)评价――根据学生的实训情况、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只有严格按照基于工作导向学习情境创设的标准,才能更好地实施基于工作导向的课程改革,使学生在学习情境下,能够对工作过程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形成终身受益的职业素养,完成知识能力的建构与迁移。

参考文献:

[1]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第8篇:化工安全基础知识范文

在全球经济不断发展以及工业化逐渐占领优势的新世纪,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已经从单纯的技工教育转变为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中等职业教育拥有更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成为提高中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在化工专业中等职业教育中,仿真实训基地为建设有高技能高知识的教师队伍提供根本保障。本文将通过研究化工仿真实训基地在中职“双师型”教师培训方面的作用,得到如何通过实训基地建设有效地提高中职教师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

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仿真实训基地

在全球形势不断变化的今天,我国社会经济和化工工业化飞速发展,化工专业中职院校的数量和规模迅速扩大,职业教育质量日益成为工业化发展的迫切需求。近年来,中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实践能力逐渐不能适应企业的实际生产需求,这就突显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利于中职学校的发展

为确保中职教育在社会经济和人才战略迅速发展的今天不被淘汰,并能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培养既有理论知识教学经验又有高实践操作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管理者的重视。国家教委《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要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教学水平,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同时要积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和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实际操作为主体地位的,既讲授理论知识、又培养实践操作技能的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建设的学生,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2.化工仿真实训基地有利于中职“双师型”教师培训

由于化工生产反应条件复杂,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不安全因素,在生产过程中会有安全隐患。化工仿真实训基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中职化工教师能够在仿真实训基地的教育教学中,全面讲解各种基础化学知识、化工原理的同时,并让学生掌握可能产生危险的操作方式,如何避免安全隐患,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目前中职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操作能力不足,在教育教学中无法将化工实际生产情况讲授给学生。在化工仿真实训基地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实际化工生产过程,更好的理解掌握化工专业知识并能够在实际操作中锻炼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以及更好的适应企业要求。积极培养中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能够更快的提高中职教育水平,提升中职院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现代企业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上岗能操作,下厂能干活”成为化工厂对于中职教育的要求。为了让学生能够达到学习理论知识,理论应用于实际,适应企业需求,就要求中职院校做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环境,以及在实训基地培养出的实训教师。化工仿真实训基地就是培养化工专业技术教师的重要途径。只有坚实的硬件设施作为基础才能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各种化工单元设备及化工仿真软件等是化工类专业的主要教师培养设施。化工实训仿真系统的诞生,可以很好的提高教师的能力,有利于教师教导操作具有危险性的工艺流程,帮助学生理解深奥的理论知识,并加深印象。

3.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双师型”教师

充分利用好化工仿真实训基地,要真正体现专业特色和水平,体现先进性、配套性和实用性,不仅要产生教育效益,而且要产生经济效益,形成教学、实训、生产、服务的一体化。

(1)政策支持

中职院校的主要职能是为企业培养第一线生产性技术人员,这就要求中职教师具有良好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生产实践操作教学能力。要提高教师实践操作能力,就要求中职院校及主管教育部门充分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激励教师提升教学水平提高自身能力。中职院校在进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应根据本学校实际情况和国家当前职业教育形势,制定紧密结合教师专业相关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鉴定标准。鉴定标准不仅要能够促进教师师德以及教学能力的提升,还要能够保证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技能。中职教育应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而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导向,以企业生产实际技术需求为导向,根据职业技能要求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师培养计划,以及相对应的评价机制。同时还要对教师的教学实践质量进行实时监控。中职教育的相关政策一定要保证实训基地为教师提供完备的培训、教学、职业技能鉴定的硬件保障。

(2)奖励机制

中职院校普遍存在教师安于现状,学习技能提升动力不足。根据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既能推动提升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又能对其他教师树立示范作用。利用化工仿真实训基地,培养激励更多的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对于中职院校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很多问题,专业教师自身所具备的技能与技术资格却不能相统一,从而影响了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形成。化工仿真实训基地的考核评价功能,实时量化专业教师具备的技能,通过考核激励专业教师积极提升自身实践操作能力。

(3)校内建设

目前,化工仿真实训基地在校内建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建设化工仿真实训基地的资金不足,教师培养相关设备落后,无法适应当代化工企业的飞速发展。“双师型”教师不足,技能型教师匮乏。中职院校对于实训基地的认识不足,学校对化工实训基地建设的不够重视。中职院校应转变观念,大力建设化工仿真实训基地,为不能到企业锻炼的教师提高优质的实践操作条件。只有将校内建设成为适应当代化工企业发展的实训场所,中职教育工作者才能教育出更有竞争力的学生,不仅能够提升本学校的综合竞争力,还能促使中职教育成为国家工业化发展的重要一环。

(4)校企合作

第9篇:化工安全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 化工设备 考核方法 实训实习 化工仿真

《化工设备》课程是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它综合了《化工容器与设备》、《材料力学》、《金属材料学》、《机械设计》等多门课程的内容,是一门理论与实用并重、工程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该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掌握化工设备的机械基础知识(如材料的性能、分类和牌号等);要有基本设计思想,掌握设计原则,具备基本设计能力,如能选择设备材料,进行基本结构设计,会查各种表格及常用手册;知道如何校核强度;具备化工制图的基本知识,能够阅读和绘制一般零件图、化工设备图;掌握各类化工设备的结构、用途及维护,具备更新知识的能力等。总之,本门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职院校的目标是造就一批又一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实用人才,甚至要培养出如庖丁、卖油翁、鲁班、养由基那样身怀绝技的特殊人才。高职生是高考的落榜生,他们虽不善于考试,但善于动手。《化工设备》如果采用传统的单一期末考试,就达不到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更不能满足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为此,本文从培养实用人才的目标出发,对《化工设备》课程的考核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1.加强实训环节的考核

《化工设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多实训、多实习,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此,我院建立了化工综合实训中心,包括化工设备模型实训室、化工管路拆装实训室、化工仪表实训室、化工仿真实训室、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室和甲苯歧化中试车间等。满足了校内实训教学要求,同时也能够满足课程生产实训和仿真实训的需要。它们为一体化教学提供了保障,为学生与职业对接创造了条件,为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奠定了基础。我们对每个实训项目进行考核打分,整个实训环节占总成绩的30%。通过实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1.1设备拆装实训

在设备拆装实训中,我们发现采用口试的方式是了解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采用简单的口试答辩方式,在生师比大的情况下,是评定学生实训成绩的最适用方法。例如:1.在压缩机的拆装中提出:(1)气缸冷却有什么作用?要求结合物理化学中的PV图解释;(2)气阀弹簧刚度系数对吸排气压力有什么影响?要求用物理知识解答。2.在离心泵的拆装中提出:(1)为什么开启泵前要灌泵?泵的蜗壳为什么设计成螺线型?要求用化工原理知识解答。3.在反应釜的拆装中提出,(1)为什么焊接夹套前要进行水压试验?(2)密封类型的选择依据是什么?要求用化工设备知识解答。总之,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实训考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临场发挥能力等)。

1.2设备模型实训

在化工设备模型实训室,我们采用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模型的方式来加深他们对化工设备结构的认识。当《化工设备》这门课快讲完的时候,指导老师带学生花两节课的时间到化工设备模型实训室进行参观学习,老师详细地讲解每个化工设备模型的结构及其特点。然后老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制作模型,并提出具体的制作要求(包括:1.可以采用单人或组队的方式制作,自由选择要制作的模型;2.每个制作的化工设备模型要附带一个化工设备模型制作说明书(内容包括制作者、设备模型名称、使用的材料、制作过程、时间等);3.模型的提交时间及其成绩评定规则等)。在制作过程中,指导老师积极地解答学生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发现,学生制作化工设备模型的积极性很高,他们用生活中的废弃物(例如硬纸板、塑料瓶、胶水等)制作出了各种各样精致的化工设备模型,达到了加深对化工设备结构认识的目的。

1.3化工仿真实训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化工生产逐渐向集中化、复杂化、连续化的方向发展。化工生产现场环境下集散控制系统DCS广泛地运用于现代的化工生产中,成为化工生产自动控制的最基本控制,是化工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操作技能。通过引入化工仿真实训,可以让学生练习各种设备的开停车及故障处理,比传统的理论教学效果要好很多,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对于每种设备的仿真实训,会安排2—4个课时的自由练习时间,然后采用仿真软件自带的评分系统对学生进行该设备的操作考核,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通过在化工设备课程教学中采用化工仿真的教学实践,学生能够掌握各装置的操作步骤,具备了独立使用该软件的能力,不但掌握了熟练的操作技术,而且学生在化工仿真操作训练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和灵活运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自学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为今后走上岗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对现代技术人才的需求,打下了良好基础。

1.4化工厂实习

工厂实习是高职化工专业学生学习的一个必要环节。通过实习,学生可以了解化工行业的企业文化,加深对化工设备的认识,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我们组织学生去市自来水厂、炼油厂、焦化厂等工厂实习,学生穿统一的工作服,佩戴安全帽,实习前要进行安全教育,并且告诉他们要多听、多看、多问,实习后要写实习报告。指导老师根据实习表现和实习报告给出成绩。这样学生就可以安全高效地实习了,也为学生将来与职业岗位对接创造了条件,学习也更有针对性了。

2.注重平时成绩的考核

高职学生一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常规的养成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加大了考勤的力度,考勤占总成绩的20%。迟到、请假、旷课分别扣不同的分值,如果学生一学期无迟到、请假、旷课,考勤这一块得20分。学校有很多助学金、奖学金的政策,但这些都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挂钩,因此学生对自己的成绩很在乎,这样平时迟到、请假、旷课的现象就少了很多。此外,作业占总成绩的1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通过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更能反映其能力和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的成绩区分度也更明显,很少出现以前成绩相同的情况了。学生要想取得好成绩,各方面就都要努力,不能像以前那样靠考前突击了,因此整个学风和考风都有了明显的好转。

总之,教学实践证明,高职《化工设备》课程的考核方法应该是多样性的,不应该是单一的期末考试。注重实训和平时成绩,淡化期末考试,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成长、成才。这也是我们高职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张艳君.高职院校《化工设备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5):45.

[2]黄冬梅.化工设备维修钳工实训教学方法探讨[J].广州化工,2010,38(07):25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