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文化管理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安全文化;企业管理;技防管理;重要作用
相较于企业中的一般性管理,安全文化管理可谓是一种“软管理”,通过安全文化建设来实现对企业职工思想和行为的有力规范。事实上,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我国目前已经将安全文化管理视为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党和国家针对安全管理制定了“安全第一,以预防为主,实施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的相关措施、建立相关的制度体系,但是大多数企业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安全文化建设对于企业发展来说非常重要,通过安全文化在企业职工中的推广与普及,可以有效提高企业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使其树立起正确的安全生产理念与安全价值观。可以说,安全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可以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作业、正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还能推动企业安全管理,使其向着更高的层次不断进步。然而,现在许多企业没有能够理解安全文化建设的深刻内涵,虽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是预期中的安全文化氛围与安全文化体系都没有建立起来,可见企业的安全建设工作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而在笔者看来,若要推进企业的安全文化管理,便需要从技防管理等细节入手,构建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管理体系。
一、企业安全文化管理的内涵分析
1.本质分析
以人类行为作为源头,由其所产生的生产行为、生产方式及其物态、安全生活、生产理念所构成的综合体便是安全文化。而企业安全文化则是企业在不间断的安全生产之中,凭借分析、总结等手段提出的一系列行为规范,这些规范一般是由企业高层管理者所倡导的,也得到了所有职工的认可,是企业安全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安全文化具有深浅不一的层次,浅显地讲,安全文化涉及了企业管理者与员工的态度问题,安全文化可以直接影响企业职工的思维方式、文化素养与办事态度、办事风格;深入地讲,安全文化涉及了体制、个人响应等多个层面,其中体制对企业高层的决策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个人响应则与制度的落实有关,即若无人响应或响应不积极,企业决策便无法落实。
2.内涵分析
在安全文化之中,人占据了主体的地位,文化不过是媒介,主体利用媒介的感染力来提升自身的安全价值理念,对自身的个体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事实上,企业中的安全文化包括了多个层面,无论是决策者、管理者,还是执行者,都有所涉及。在安全文化中,人可谓是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最主要的积极性因素,若能令管理者与决策者树立起正确的安全意识,令管理者、决策者与所有员工提高自身安全素养,将会为企业安全文化水平的提升建立起可靠的保障。3.重要意义首先,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可以体现企业先进的“以人为本”理念,其既是安全文化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也是推动安全文化发展的基本落脚点。安全文化氛围若是非常良好,便能确保企业员工的身心健康,使其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在安全文化氛围的影响下,人机平稳运行,安全事故得到了有效预防,企业因此而安全发展。其次,社会和企业的和谐发展要求促使企业进行安全文化建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才能实现职工利益与企业利益之间的统一,在安全文化的影响下,企业生产具有了安全的发展环境,企业职工不必担心在生产作业中出现生命威胁,而会对企业产生更高的归属感,企业也因此具有了越来越高的向心力与凝聚力。由于职工将企业看作是自身的命运共同体,所以企业职工只会对企业生产活动产生更大的依赖性,在工作中也会更加爱岗敬业。最后,企业与职工之间需要良性的互动,而推行安全文化建设恰好可以满足这种需要,通过推行安全文化建设,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管理向着更深的层次发展。可以说,坚持“安全文化建设”,既有利于安全生产观的树立与安全第一思想的确定,还能提高企业职工在生产活动中的安全防范意识,确保企业职工的生产安全,更能健全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促进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健全,为企业预防型生产管理的实施提供保障,确保企业、职工可以在安全发展目标上达到一致。
二、技防推进企业安全文化管理中的表现形式
1.巩固安全文化管理的既有成效
若要为企业安全文化提升其物态管理水平,便需要国家、企业持续性地加大自身的投入,除此之外还需要从舆论风气、社会活动以及职工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长期干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对于企业来说,若想令安全文化管理可以切实落实,仅依托于企业职能部门始终效果有限,必须调动其企业职工的主动性,使其意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积极参与到安全文化管理之中。鉴于人的“随众性”心理,企业可以通过部分员工的主动参与来引导更多员工参与到安全文化管理之中,企业与职工之间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必将给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事实上,技防人员可以借助网络技术来构建网络系统,为企业做好信息的监护与安全防范,以消除不良信息造成的负面影响。企业职工能通过网络了解社会、进行人际交往,企业自身则基于快捷方便的网络收集资源,为职工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活动,通过互动来巩固安全文化管理的既有成效
2.培养高级人才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依托于企业人才的培养,技防管理可以通过安全文化管理来为企业管理添加新鲜内容与其他表现形式,有助于企业文化形成一种新的、较为独特的文化氛围,从而陶冶职工们的情操,使其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在企业的引导和规范下有效提高安全素质、生产技能。3.提升企业的安全文化管理水平任何企业若想获得良好的发展,都必须满足安全这一前提,在新时期,企业若要开创更好的企业活动,必须首先加强自身的安全管理,通过建立健全企业技防体系来为企业发展与改革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可以说,以技防管理为主的安全文化管理可以为企业的不断进步提供环境保障,企业员工激发自觉性与安全意识,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实现企业的良好发展。
三、技防在推进企业安全文化管理中的作用
1.技防管理可以为企业安全文化管理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区别于一般性商业组织,企业具有厂房多、占地广、人员多的特点,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企业生产中具有许多安全隐患,需要给予重点防范,而当前存在的问题便是企业内部警力不足,难以全面确保员工生产安全与企业资产安全,而高科技的技防系统恰好可以弥补以上不足,通过科技强警来为企业创造安全的生产环境。对于企业来说,技防集中实际上是企业安全文化管理的一种物化状态,是企业实现安全文化管理的手段和重要物质基础,技防集中可以使组织、个人在安全文化管理方面充分发挥出主导作用。事实上,政府政策固然可以给予企业安全文化管理以支持,硬件设施与硬件环境随科技发展而更新换代,这样的状况也可以为安全文化管理奉献出一份力量,为其提供物质保障,因此应该针对企业物质基础管理加强技防管理,为企业安全文化管理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2.技防是安全文化管理的重中之重
大部分企业一直以来都是将人防、物防以及技防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体系,这在当时可以确保企业最基本的安全生产需求。然而,科学技术进步使得现代化的犯罪手段越来越先进、犯罪率越来越高,企业安全管理已经难以实现有效的防控,因此企业需要加大投入,通过建立消防控制、数码监控两大报警系统,再辅以网络监控系统与无线红外报警技术,形成更加全面的安全技防体系,从而来实现企业的监控自检以及与“110”之间的实时联动报警。3.技防管理可以反映安全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企业作为资产与人员极为密集、可以从生产获得巨大效益的重要场所,对安全文化管理有着“与时俱进”的根本性要求,技防管理作为安全文化管理的重要方面之一,需要紧跟时展步伐,随时满足社会物质生产需求。技防作为现代科技与传统防范手段结合的高科技产物,其未来必向着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而这也恰好是安全文化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
四、结语
技防管理对于企业安全文化管理来说非常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安全文化管理的本质、涵义以及重要意义,随后介绍了技防在推进企业安全文化管理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最后阐明了技防管理在企业安全文化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旨在促进企业安全文化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作者:刘松奇 单位: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朱芳.论技防管理在推进企业安全文化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生产力研究,2013,(5):152-153.
在从事烟草行业企业文化管理咨询的过程中,我们与许多烟草企业合作,它们在经历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春天之后却直接遭遇了寒冷的冬天,于是开始听到许多企业高层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评价,有人认为企业文化的最大作用在于给企业穿上了一件美丽的衣裳,有人认为企业文化的凝聚力也仅仅是一句空谈,然而这些评价无非是遭遇文化建设困惑之后的非理性认知。
究竟是什么让企业文化建设遭遇了寒冬呢?我们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许多企业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动机并不是为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烟草行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带有明显的行业特色,在国家局的倡导下,各省局、市局纷纷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响应号召成为企业文化建设发起的关键,因而行政色彩比较浓厚。相比而言,民营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往往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面对诸多无法解决的刚性管理问题时寻求软着陆的路径之一。企业文化建设的动机直接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
第二,企业文化建设陷入文字战争。
我们在给诸多企业提供企业文化咨询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往往挣扎于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具体遣词造句中,这实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词句精雕细琢固然重要,但要使企业文化真正发挥软实力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与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应有的价值。然而我们发现许多企业在这一点上并没有足够的认识。
第三,企业文化建设没有落地。
落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入脑入心阶段或称内化于心的阶段,即通过企业文化的宣贯以及企业文化活动的开展,让员工知道、理解、认同自己的企业文化;第二阶段是文化外化于行的阶段,是员工真正的把企业文化践行于工作中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文化与管理融合的阶段,真正意义上发挥了企业文化的作用,实现文化管理的高级阶段。然而大多数的烟草企业文化建设往往停留在第一阶段,甚至一些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度和感知度都比较低,更不用说是第二、第三阶段了。
第四,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有些要素落后于社会、企业发展速度。
企业文化建设的初期,首先即是对企业文化的定性——企业中有着诸多地域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的特征,也有着很多的时代特色,但经过3—5年,或者更长时间的发展,行业发展出现了新方向,企业也必然站在一个新发展时期,需要解决的问题已经不再停留在当初的阶段;也有些企业通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企业文化良好的解决了当初提出的问题,而在发展中又出现了新问题,这时就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来适应新形势、新阶段,促进企业更进一步的发展。
以上所陈述的问题,是多数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共性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企业唯一的出路就是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文化提升,是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必然阶段,是企业从低级阶段迈向高级、实现质的飞跃的过程。
那么究竟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应该做哪些方面的工作呢?
第一步,企业文化诊断。
企业文化诊断主要是企业要对企业目前的文化现状进行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调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具体调研的方式,可采用一对一访谈、群体座谈、问卷调研、活动效果分析等方式,主要考察企业文化手册和企业文化落地两部分内容。企业文化手册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企业文化手册的内容是否符合企业未来战略发展方向;企业文化手册是否与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相适应;员工对企业文化手册的认知度和认同度分析;企业文化手册的内容是否符合政策的变化。企业文化落地主要考查企业文化活动开展实施效果、企业文化与各项管理工作结合度分析、企业文化在员工行为层面表现因子等。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可请企业中专门负责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人员进行分析,也可以聘请外部专业咨询和调研机构进行专业性调研分析。
第二步,企业文化提升方案。
在第一阶段调研和诊断的基础上,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细致的归因分析,寻找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并对原因进行分类,对分类结果进行整理,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方案要具有可操作性,符合企业实际发展需要,直指企业面对的新矛盾、新问题,弘扬企业中优秀文化;要对原来不符合企业发展的要素大胆摒弃,并增添新要素,解决文化与管理的适应性问题。
第三步,企业文化提升规划。
企业文化提升规划主要针对提升方案展开,解决企业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问题往往会比较清晰的呈现出来。企业文化是管理的一部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文化的提升与变革必然会对企业的管理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往往在短期内不容易被发现,但价值观的改变却往往深刻的影响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要对企业文化提升进行规划,既不能急功冒进,也不能被动出牌,而是要有步骤、有节奏的向前推进。
第四步,企业文化提升方案落地联动机制建设。
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
今天,我们所着重要谈的就是狭义的企业文化。美国学者约翰.P.科特和詹姆斯.L.赫斯克特认为: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和经营实践,是指企业中各个职能部门或地处不同地理环境的部门所拥有的一种共同的文化现象。显而易见,就精神层面而言,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在企业内部的综合反映和表现,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影响下形成的企业特点和群体意识以及由这种意识所产生的行为规范。
但是,笔者窃以为上面的说法还不够通俗,不够通俗就不好应用推广。我们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公司)这一社会组织在运营过程中,组织内成员通过一定时期的积淀、整合而形成的风俗习惯。此“风俗习惯”可以表现为组织内成员共同认定且遵守的行为准则,也可以表现为一种信仰、一个信条。风俗习惯一旦形成,组织内成员便从表面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到危机处理的心态都会受到它的无形影响。 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才是优秀而独特的?
不同行业的企业,它们所要求的企业文化是不一样的;同一行业不同地域的企业它们所要求的企业文化也不一样;不同发展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又不一样。这正是企业文化所要求的独特性。此外,怎样才算优秀呢?我想,不妨引用一句名言:适合才是最好的!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文化适合你的企业而且最适合你的企业,那么我们便可以认为你的企业文化是优秀而独特的。
优秀而独特的企业文化又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创新型文化、团队型文化、品牌型文化、学习型文化。当然,这四者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这样划分的意思也并不是说创新型的就只重创新、团队型的就只重团队,而是说它们的侧重点是在这方面。
百事饮料国际集团、海尔集团都是创新型文化的典型代表。百事公司的理念深得“创新”之精髓,从“新一代的选择”到“渴望无限”,无不代表着百事独特、创新、积极人生的品牌个性,倡导年轻人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百事公司在全球的年销售额现已达270亿美元,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2001年“美国最受敬慕的公司”及“全球最受敬慕的公司”调查评选结果和各行业的排行榜中,百事公司蝉联双项殊荣并被排在饮料行业第一位;在该杂志公布的全球500强企业中,百事公司名列第63位。 海尔公司在它的“新经济理论”中如是写道:创新是新经济的核心,创新是海尔文化的灵魂。可见创新文化已经成为海尔致胜的有力武器。
美国惠普公司、日本松下公司都是团队型文化的典型代表。“惠普之道”:只有内部精诚合作,才能实现企业的共同目标;要建立一支遍布全球的团队,努力工作,去实现客户、股东及其他有关人士的期望;经营中的利益和责任将由惠普人共同分享。 “松下之道”:产业报国,光明正大,和睦团结,奋斗向上,礼貌谦让,顺应同化,感谢报恩;唯有本公司每一位成员和亲协力,至诚团结,才能促成进步与发展。
美国可口可乐公司是品牌型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美国可口可乐中国区总裁陈奇伟先生说,可口可乐的企业文化基本上可以用3个“O”和两个“L”来概括:三个“O”分别表示对前景充满信心、寻找机会和参与当地有意义的活动;两个“L”则是本地化和长远眼光。多年来,可口可乐一直位居全球最著名商业品牌之冠,从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美国精神和美国文化的象征。
奥美国际集团则是学习型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从奥美整合传播集团内部刊物《观点》 (Viewpoint)中文版就可以看出端倪。 怎样创建优秀而独特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不是美丽的外衣,也不是空中楼阁。企业文化基本包含三个层次: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要说创建这可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绝不是光喊喊口号、搞搞活动就能达成的。
一、企业诊断分析
创建企业文化,必须做到“对症下药”,也就是要对企业有个准确的把握和了解。这样进行企业文化设计时才能保证其适合企业。
1.企业内部诊断:
1)软件构成:企业现有的知名度、美誉度、价值观、管理制度、管理体系等;
2)硬件构成:办公环境、生产经营环境、各种设施、生产或经营的产品质量等。
2.企业外部诊断:
主要是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人文环境、行业竞争状况、主要竞争者情况等等。
3.企业诊断分析
通过企业诊断报告,来分析企业的未来走势和发展方向。接下来,我们便可以根据这个分析来对企业文化进行定位了。
二、企业文化定位
企业文化的定位是个关键,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要有针对性,别因为文化是个筐,便什么东西都硬要往里装。笔者建议最好针对企业组织内成员的精神状态来定位。
2.要有个性,要结合公司自身的特点,别人云亦云。
3.要切合实际,别好高骛远;
4.要有全局性,要能涵盖整个组织;
5.要有前瞻性;
6.要能保持相对长久而稳定。
总之,企业文化的定位应避免鼠目寸光、急功近利,因为这将关系到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前途命运。
三、企业文化的设计及其创建方案的拟定
从企业的物质、制度和精神这三个层面对企业文化进行设计,然后再拟定企业文化的创建方案。
1.企业文化的物质层设计
如: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品牌推广载体设计(如百事的足球),生产、经营和办公场地设计等;
2.企业文化的制度层设计
如: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各种运营手册(如麦当劳的《员工手册》)的设计等;
3.企业文化的精神层设计
如:通过经营宗旨、企业价值观、员工信条、企业歌曲(如山西省邮政局的《前进吧,中国邮政》)等来倡导某种精神。
4.拟定企业文化的创建方案
理想的做法:最好能从点、线、面各个角度,对企业文化的创建进行全方位的布局,并保持步调一致。此一条宜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可千万别打肿脸来充胖子。
四、企业文化创建方案的实施
—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开展“管理基础年”活动的工作总结
2005年是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正式运作的第一年,全处以积极参与“管理基础年”活动为夯实管理基础的平台,以“严密、科学、规范、效能”为主题,落实制度建立,规范工作程序,进一步开拓思路,大力开展群众性工作,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按照分公司关于开展“管理基础年”活动的安排意见》,制定了较为周密的活动计划,做到了任务明确,目标清楚,自查、自检、总结分阶段。全年围绕“基础管理年”活动,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八项制度”理顺内部管理程序。
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从理顺内部管理抓起,注重基础建设,先后制定并实施了《岗位责任制度》、《业绩考核制度》、《处务会议制度》、《公章管理制度》、《学习管理制度》、《请销假制度》等八项制度。
这些制度明确了处室人员岗位职责、岗位权限,建立了科室、领导之间的定期通联机制,对处室内部工作(资料台帐管理、工作派差管理等)进行了明确要求,约束了劳动纪律,避免了办公用品、设备的损耗、浪费,明确了内部管理程序。使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业务流程清晰。
二“四个到位”,落实内控体系建设。
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认真落实内控体系建设要求,控制部门风险,做到了“四个到位”。
一是组织建设到位。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虽然没有设立专门内控办公室,但是明确了工会副主席徐国安为内控小组组长,副处长王华、团委副书记余有金为副组长,各科室科长为成员的内控小组,并设立专人负责内控建设的协调和日常事务工作。内控建设工作落实到人,明确了内控小组内各人员的职责。处室虽然人员少,但是内控建设组织到位。
二是方案切实到位。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充分考虑处室实际情况,制定了包含工会、团委、宣传、企业文化全面的内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分别化提出了切实内控体系建设目标,对各部门职责等进行统筹策划、合理安排。处室虽然包含了分公司工会、团委两个大组织,但由于内控建设方案制定考虑得当,切合实际,有效保证了内控体系建设顺利完成。
三是工作细致到位。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认真按照制定的方案,开展内控体系建设工作,认真对各岗位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管理流程,完成了岗位描述、工作流程描述等等基础工作。在进行这些繁杂的工作时,细致到位,不遗漏、不夸大。特别是在建立岗位描述时,当时处内人员尚未到齐,处内人员兼职工作内容繁多,为了划分好岗位职,处内领导几次碰头商议,最终完成了对空缺人员岗位的描述工作,并对后来上岗人员起到恰当的工作指导作用。
四是测试配合到位。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积极支持内控测试工作,一是派人参加内控测试小组,参加其它单位的测试;二是认真按照测试要求,组织了一次自主的测试自检工作,查处问题4个并整改;三是认真股份公司聘请人员测试,主动出示相关资料台帐,积极参与测试抽样调查,积极向测试人员解释解答。由于配合测试到位,使测试人员全面的了解到了处内内控建设工作情况,及时发现了一个问题,对处内今后的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由于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领导高度重视,全员积极参与,团结协作,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按计划在下半年顺利通过了内控测试,对于在内控测试中暴露出的小问题,也落实整改,成功完成了内控体系初步建立工作。
三建章立制,规划远景,逐步规范党群工作。
由于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去年年底才成立,所以没有进行企业文化类制度的收集。但全年下发、转发企业文化、职业道德方面的制度七项,并建立制度登记。下发了《企业文化手册》、《职业道德手册》,编发了《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对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建设、视觉形象识别等进行了规范。团委对以往制度进行了清理,编发了《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共青团工作制度汇编》。工会对财务工作方面的下发制度进行了清理,并增加收集相关工会财务法律法规,编发了《工会财务制度文件选编》。同时还下发了四川省总工会的《〈劳动法〉法律法规汇编》。同时工会今年还新发了《劳模管理办法》等制度。这些制度文件的编制,对二级单位的党群工作起到了很好的规范作用。
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还编制了《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十一五”企业文化建设规划》,规划中除对精神文明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进行了长远部署外,还对制度建设专门拟定了计划,计划最终完成完整规范的制度体系。
一系列的建章立制,以及对今后的工作规划,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逐步将完成对处室职能工作的规范管理。
四深化“基础管理年”活动,不断提高工作成效
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积极参与“基础管理年”活动,并在深化活动方面开动了脑筋。处室一向认为,只有夯实了基础,才能立足实际,再取进步。在加强基础管理的同时,工作效果不断提高。
(一)“重点抓两头,中间不放过”,宣传工作进一步。
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注重在进行“基础管理年”活动,强化基础管理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深化工作。2005年宣传工作“重点抓两头”,一头是领导层,一头是基层,把握领导活动指导基层、基层情况反映领导层管理实际的思路,宣传工作又取得明显的进步。“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系列宣传,“劳模事迹”系列报道,“增强信心、加快发展”专题报道等等宣传工作,对鼓动分公司员工积极上进、为“52135”目标作贡献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宣传工作更上台阶。
(二)开拓思路,工、团互补,探索企业文化建设显实效。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corporate culture of electric power and moder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as analyzed and main experience of making corporate culture integrat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as discussed from visual angle of corporate culture in this article.
关键词:企业文化;高等职业教育
Key words: corporate culture;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4-0203-02
0引言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为广大员工所遵循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是在企业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企业的精神和灵魂。
1企业文化融入高等职业教育的背景
1.1 企业办学的内在要求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和灵魂,不仅决定着整个企业的发展走向,也指引着职业教育的方向。这对于企业办学的高职院校来说尤为重要。电力类高职是由电力企业办学的高等职业院校,企业办学的性质决定了必须融企业文化于学院的各项工作之中,以电力企业文化统领学院的教学模式和管理理念,以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
1.2 企业对人才的客观需要电力类院校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突出专业应用性、实践性的工科背景。学院所开设专业是专门针对电力行业以及与电力行业相关的各岗位进行设置。
1.3 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要塑造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培养学生全面的职业素养。认知企业文化是培养学生全面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人们对职业素养的理解仅局限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现代企业更看重员工的健全人格、诚信道德、团队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任何一家企业都将这些基本的职业精神融入到自己的企业文化中。
2企业文化和高职文化的内涵
2.1 企业文化的内涵对于企业文化的界定向来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较为经典的是西方学者希恩于1984年所作的定义,所谓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中为广大员工所遵循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是在企业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企业的精神和灵魂。在管理中起到“软约束”的重要作用。
电力行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多年来形成了以生产为导向,以安全为核心的行业文化特征。电力行业在长期的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确定了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发电企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司宗旨;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建设国际一流企业的奋斗方向。形成了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理念;发展公司、服务社会、以人为本、共同成长的社会责任观,以及全体员工应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员工守则》。
2.2 高等职业教育文化的内涵所谓高职文化就是以高职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全体师生员工为主体,以群体价值观念为核心,以职业教育为特色的一种亚文化,它既反映文化的一般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高职校园文化的核心是高职院校的内在精神,主要包括高职院校全体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价值取向、知识结构、实践技能等诸多方面,并通过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校风、学风等多方面来体现。
高等职业院校的双重特性,决定其校园文化,必然吸纳企业文化。只有融入企业文化,才能形成完整的高职文化;只有企业文化与高职文化水融,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企业与学校所长,共同培养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
3企业文化和高职文化的相互关系及影响
3.1 企业文化和高职文化的相互关系企业文化和高职文化之间有许多相同之处。两者都是围绕“管理”与“氛围”,从而形成特色。如何增强师生或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更好地为师生或员工服务,则是学校和企业管理的共同任务。企业文化指引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方向,对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和理念、思政工作、教学管理、校园文化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深远影响。同时,高等职业教育为企业直接培养一线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职文化又为企业提供服务,为企业文化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二者之间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3.2 企业文化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塑造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在。随着职业教育更进一步贴近企业,企业文化对高职教育影响愈加深远和广泛。首先是对学校、发展目标的影响。企业是高职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为职业教育提供平台。高等职业教育汲取企业文化精华,最大限度的实施职业教育目标。企业文化对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办学定位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次,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企业文化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尤为深远。具体体现在对高职的专业设置、专业建设、教学计划、课程开设、课程改革、教学实施、实训实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计划、教学实施和教学管理中融入行业企业的管理特点;在课程设置和改革方面更加注重应用性,突出与企业生产和管理结合。再次,对学生工作的影响。在校园中大力弘扬 “诚信道德”、“团队合作”、“吃苦耐劳”为核心价值理念的企业文化对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推进学生就业工作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4企业文化融入高等职业教育的具体实施
4.1 企业文化融入学院建设方案企业的发展指引着职业教育的方向。尤其对于行业或企业办学的高职院校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将企业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建设方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企业文化融入高职教育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4.2 企业文化融入教学工作
4.2.1 专业培养方案融入企业文化
①专业培养目标中体现企业文化各专业培养目标上都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专业设备操作的基本技能,熟悉所面向行业管理和运行过程,并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所从事工作要求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其中,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体现了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即价值观念和企业精神。在培养目标上,更突出面向企业的特色,培养企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②职业面向联系企业文化各专业均有各自明确的职业面向。最大程度地体现了企业的需求,彰显了企业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在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中点滴渗透着企业文化。
③培养要求中彰显企业文化专业培养要求可分为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素质要求三个递进的层次。学生综合素质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是整个培养方案的核心和灵魂。素质要求中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敬业精神、法律意识、团队意识、精神风貌恰恰涉及企业文化的精神层面,即企业的价值观念,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在培养方案中重视学生素质培养,本身就是企业文化在高职教育理念中的体现。
④课程设置、课程体系结构、教学计划中渗透企业文化在课程设置当中可以渗透企业文化,在课程系统结构当中可以体现企业文化。在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开设与企业和企业文化联系紧密的课程,譬如设职业技术拓展课程和校外实训课程。又如在职业技术课当中,突出实训环节,尤其是突出现场实训环节,感受企业的现场环境和文化氛围。
4.2.2 实践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中熏陶企业文化实践教学是和生产现场联系最为紧密的教学环节,是熏陶企业文化的最佳方式之一。首先,大力开拓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一批工学交替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外顶岗实习实训基地。师生直接到现场实训,切身感受生产现场的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对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企业文化有着最直观、最感性的认识。其次,在校内实训中熏陶企业文化。校企合作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在实验实训室内努力营造现场环境,使学生感受企业文化熏陶。如模仿企业现场建设实训室,将实验实训室改造或建成生产车间模式。通过模拟现场的校内实训,学生同样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生产企业的文化氛围。最后,学生职业技能鉴定中渗透企业文化。学生职业技能鉴定的工种类别以企业需求为准,职业鉴定的相关知识要求和考核方式、评分准则依照企业标准。在鉴定中不仅严格考核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注重对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等职业素养的考核。通过技能鉴定这种考核方式,也能向学生渗透企业文化,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4.2.3 师资队伍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建立和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即专职教师既有相应的学历学位和职称,同时也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鼓励校内专职教师深入企业提高技能。同时,聘请科研、生产单位的教授和高级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以调整师资队伍结构。兼职教师多有深厚的企业文化背景和底蕴,在教学过程中身体力行地弘扬企业文化。
4.3 企业文化融入学生管理
4.3.1 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融入企业文化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素质教育中融入和灌输企业文化,对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大有裨益。弘扬国家电网公司“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尤其是大力弘扬电建企业“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企业文化。培育学生良好职业素养,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标。
4.3.2 在各项学生活动中弘扬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是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体现,鼓励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如开展“文明修身”、“诚信”、“考风考纪”等宣传活动;组织文艺表演、书画展等等。通过上述学生活动弘扬了昂扬向上的校园文化,也融入了企业文化的精髓。
5结论
正确理解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中,同时,在企业文化融入职业教育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其途径和措施,我们就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才能不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育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高职学校人才培养应与就业市场实现零距离对接,这就要求培养过程必须与企业文化对接和融合,使学生不但适应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而且适应企业文化管理需求,实现毕业生零距离就业。本文结合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在深化校企文化融合过程中的实践,以宝马潍坊培训基地为例,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文化相融合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职;人才培养;企业文化;融合
高职教育定位为职业教育,特别要更贴近实际、贴近企业,迅速适应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和管理需求,即毕业生能实现零距离就业。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由于高职毕业生缺少企业文化的理念和素养,导致用人单位认为应届高职毕业生难以迅速融入企业环境。所以,高职教育在当前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背景下,把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过程,校企双方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施和实训基地建设,才能真正实现毕业生与就业市场无缝对接。本文结合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在深化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的实践,以具有德国职业教育模式的汽车技术培训基地———宝马潍坊培训基地为对象,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文化相融合进行探讨。
1高职人才培养中优秀企业文化的缺失
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非常迅猛,高职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明显提升,但是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的角度来看,方案建设脱离高职培养目标,不能体现高职特色,导致人才培养与企业文化脱节,创新与实践氛围缺失;没有把企业文化对人才培养的影响纳入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要求高职学院办学与就业市场实现零距离对接,这就决定了高职人才培养必须与企业文化对接和融合,以校企文化合作模式探索高职人才培养的创新点和突破点。
2将优秀企业文化融入到人才培养中
从培养目标上看,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一线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从培养模式上看,高职院校推行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模式,使高职院校与企业有了紧密的联系,使得将优秀企业文化融入到人才培养中会产生许多优势:1)增强高职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实现从技能到文化认同的“零距离”就业。将企业文化高职人才培养相融合,使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明细的规划,不仅要在专业技能上贴近企业的岗位需求,而且要对企业文化、职业素养等方面有一个逐渐了解、实行、认同的过程,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2)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实践和企业文化的陶冶,是养成良好职业素质的必要途径。要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培养职业形象、在分享展示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表达、在小组任务活动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要通过蕴含一定企业文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来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学生逐步了解、习惯和自觉遵守相关职业的素质要求。3)实现全方位深入的校企合作。通过企业文化与人才培养相融合,高职院校可以向优秀企业学习先进的服务理念和管理体系;同时,企业文化的融合有利于全方位的实行校企合作,吸引更多优秀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4)感受企业文化,自觉提升学习热情。通过在学生中营造与企业一样的文化氛围,实现与企业文化的渗透。让学生感受到企业的高效、务实精神,深知专业技能知识可以转换为企业的生产力,体验到企业中竞争与责任的重要性。5)形成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只有在文化建设上吸纳各种类型企业优秀的文化成果,才能形成自身独具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并促进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3实现高职人才培养与企业文化融合的途径
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理念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就要充分发挥校企文化的聚合优势,通过优秀的企业文化与具有特色鲜明的高职人才培养理念的最佳结合,更好地丰富校企文化内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全方位地借助和吸收企业文化中积极向上的内容,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打造校企深入合作典范。
3.1校企合作,建设人才培养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实训基地目前由山东交通职业学院与宝马集团共建的宝马潍坊培训基地,于2014年3月15日正式投入使用。该培训基地将宝马的企业文化成功的融入到宝马定向班学员的培训中,使其在获得宝马基础工作经验的同时接受宝马企业文化的熏陶。学校和宝马集团会每年深入全国宝马4S店进行调查,修订各相关岗位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要求的同时,也将宝马企业文化的培训融入到整个定向班培养过程中。
3.2校企合作,制定和实施与企业文化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宝马售后初级机电维修工的岗位能力要求为例,针对日常工作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针对每一个岗位能力要求都融入了宝马的企业文化,营造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培训氛围。引入了宝马企业文化中强调团队精神;创新与永不妥协的精神;“悦”的内涵等。并将这些融合渗透到学校的校风建设、学风建设当中,形成良好的职业教育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3.3实施工学交替,让学生直面优秀企业文化学工交替模式强调“同时与交替”,即“学习”与“工作”几乎同时进行。学工交替使企业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职业环境,将职业操作规范、工作纪律、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工作方法、工作角色等真真切切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企业文化与校园精神的共同熏陶下,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4情境导入,创建真实的企业文化育人环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模拟制定“企业制度”及“行为规范”。在潍坊宝马培训基地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制定了学员校内培训的管理制度,以企业“准员工”的要求来规范学生的实习行为,例如不佩戴胸卡、不穿工装工鞋禁止进入实训基地;将企业早会文化融入到培训过程中,每天培训前由基地负责人、培训师和班主任为所有学生开早会,明确一天培训任务注意事项。
4结语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与宝马集团共建的宝马潍坊培训基地将优秀企业文化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中。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到培训基地建设、课程开发、师资培训等各方面都与企业文化进行了融合对接的探索,经过两届定向班学生用人单位反馈,学生到岗后的适应时间明显缩短,真正实现了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相信在高职教学改革过程中,把企业文化融入高职人才培养的校企文化合作将成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点和突破点。
【参考文献】
[1]陈翔,朱玉强,等.宝马“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关键环节探讨[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76-79.
[2]武智,陈大斌.论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双向对接与融合[J].辽宁高职学报,2010(8).
[3]张昊.宝马汽车4S店售后服务管理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4]石青青,祝移民.高职汽车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与融合探索[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10-13.
【关键词】构建 企业文化 认识
构建企业文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正确认识和理解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的经营活动中,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通过长期的宣传教育和推行实施,逐渐形成的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员工行为准则等的文化体系。企业文化体现企业的精神面貌,能够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企业文化的精髓是以人为本,全员参与、共同遵守,不断创新。
认识企业文化应认识三个方面的内容:
1.1长期性: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组织日常经营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企业文化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塑造企业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员工素质,培育企业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力。这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积累过程。并且需通过一定的手段和途径促使它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指望在短时间就能形成了企业文化。它一旦形成,将在长时期内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企业文化不可能一成不变,企业文化需要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不断创新、充实和完善。
1.2人性化:企业文化的强调人的价值,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为基点。建立企业文化应该结合思想政治工作,经过长期的思想教育、培养与引导,将企业精神、价值观念、行为准则融入员工的思想,贯穿于员工的言行。企业文化所倡导的的价值观、行为准则是全体员工的共同愿望和自觉行动。决不能简单采取强硬的、高压的、严厉的经济和行政手段,推行企业文化。
1.3全员性:企业文化的建立需要企业全员参与,全体员工要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建设对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推动作用,积极主动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各级领导者更是建立企业文化的倡导者,激励者,模范执行者,要用自己的言行有意识地塑造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立和普及的标志,是企业全体员工全面接受和认可企业文化,自觉维护和共同遵守企业文化。
2.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与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企业文化的建立和普及,激发企业员工投身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氛围,员工技能得到提高,潜质得到发挥,自身价值得到体现,促使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一个企业要在激烈的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建立适应市场需要,适应行业特点,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建立,能够促进组成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管理、技术、产品诸要素的提高与发展。企业文化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是市场竞争力提高的基础。
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
2.1制度建设,通过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强制约束员工的行为。如:劳动管理制度、思想政治工作制度、职工违纪违规处罚制度、劳动保护条例、产品质量管理制度等。
2.2企业经营理念、价值观、行为规范建设。首先要明确制定切合本企业实际的企业目标,企业目标即有企业的需求也有员工的愿望。企业目标即是企业的发展方向,又是员工努力工作的动力;其次制定一系列的理念、价值观、行为规范等,如: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作风、管理理念、质量理念、品牌理念、发展理念、经营理念、研发理念、安全理念、环境理念、工作准则、礼仪规范等。这些内容应该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鼓动力,能够最大限度地把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增强员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用企业共同的理念、价值观、行为规范协调员工的言行,凝聚员工力量,为实现企业目标共同奋斗。
3.制定方案,扎实推进、建立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
拟定切实可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会大大缩短文化自发形成的过程,使企业文化建设快速健康发展。建设方案应包含下列内容:
第一、开展全员的宣传教育活动。将拟定的企业文化内容汇编成册,培养宣传骨干,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举办各种培训班,深入宣讲企业文化的各项内容,使所有员工深刻理解企业文化的和熟练掌握企业文化的内容。宣传教育注重下列方面教育:一是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明确建立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二是职业道德教育,明确员工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树立良好的职业行为;三是开展岗位技术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技术技能,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四是企业精神教育,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第二,开展企业环境建设,企业环境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文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在满足企业技术进步进行的生产技术装备建设基础上,创建安全文明的生产环境;其次在企业经济条件下,建设员工文化体育活动设施,满足员工文体生活的需要;第三搞好企业福利设施建设,满足员工生活需求,解决员工后顾之忧。人文环境建设一是建设制度管理、人文管理、员工勇于参与的管理环境;二是建立尊重员工人格,提倡个性发展的企业心理环境。
第三,组建企业文化建设领导班子,制定企业文化建设整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统一协调安排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使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健康有序进行,达到预期效果。
Abstract: Corporate culture is the core of enterprise to survive in a fierce competition. Diagnosis and assessment of corporate culture are two prerequisites for corporate culture's development in practice which is essential to shape the enterprise's harmonious culture. Diagnosis and assessment of corporate culture have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of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but their researches have some limitations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is article categorized some measuring tools of corporate culture, and summarized inadequacy of the researches at first, then proposed that we can discuss research trends in the future from this three aspects: measuring objects, measuring tools and measuring dimensions.
关键词: 企业文化;测量;诊断;评估
Key words: corporate culture;measurement;diagnosis;assessment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7—0167—04
0 引言
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的研究主要以探讨基本理论为主,1981年日裔美籍学者William Ouchi在其《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中最早提出企业文化概念。
20世纪90年代,随着企业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企业文化经过量化后,才能更准确的掌握和应用于企业可持续发展中。陈力华(1996)认为需要通过对企业文化的诊断,发现人们的行为在偏离他们的经营目标时所出现的早期症状,才能有效的寻找新的机会或方法来改革现有的文化或塑造新的企业文化。罗长海(2003)认为必需根据企业现状来诊断评估现有的企业文化,并在企业范围内建设一种更为完善的文化来替代过去曾经引导企业走向成功而现在却很难满足公司成长需要的旧文化,才能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黄河涛、田利民(2006)指出一般在企业发展的中期,企业面临各种内外部的调整和改变,而企业早期所形成的文化已被认为理所当然。随着各个部门文化或次文化相继产生,有的文化相互间可能产生矛盾或发生冲突。因而诊断文化、重新认识自我,成为企业科学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于是,他们将目光转移到企业文化与管理进程的关系研究,探讨与实行这些理论的文化基础,提出用于企业文化的诊断模型,继而开发出一系列测量工具,从而初步实现了对企业文化进行可操作化的、定量化的评估和诊断,并迅速应用于企业实践。
企业文化诊断与评估是企业文化工作的前提与基础,广泛而深入的文化调研工作能够更准确的捕捉从高层到基层各个层面的所思所想,更有效的指导企业文化体系的构建工作。目前,国内外关于企业文化诊断评估的研究很多,针对某行业或是某企业的企业文化诊断评估的专项研究却寥若晨星。
1 企业文化诊断评估概念的界定
关于企业文化诊断评估概念的界定,众多学者众说纷纭,但是具体什么是企业文化诊断评估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概念界定有: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结合子公司实际,加强文化创新,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凝聚、激励、约束、导向、辐射功能和纽带作用,为子公司实现“十二五”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总体目标
经过5年时间的努力,建立起符合子公司发展战略的企业文化,形成子公司“六自”能力,体现员工根本利益,实现企业文化建设五大目标。
1、形成子公司核心价值理念、主业发展价值理念、职能管理价值理念一体化的企业价值理念体系。
2、建立子公司企业文化考核评价标准,促进企业文化建设达标。
3、制订子公司不同主业岗位员工的行为规范,打造职业化的员工队伍。
4、打造子公司一流的企业软硬件环境,营造绿色、和谐的公司发展氛围。
5、做好子公司品牌的策划、定位和推广,培育具有子公司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品牌。
三、主要内容
1、子公司文化建设内容
子公司要加强文化建设,形成与主业相关的文化;加强企业文化核心理念、核心内容的宣贯,用先进典型事例教育、感染员工,激励员工自觉践行企业文化理念,规范职业行为,提高文化素质;统筹规划厂区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打造企业良好的软硬件环境;抓好品牌的策划、定位、设计、包装、宣传和推广,实施品牌战略,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2、各子公司文化建设特点
双柳武船重工要形成与主业相关的海洋工程船舶文化,开展关于海洋工程船舶文化的研究,开展海洋工程船舶品牌战略的研究工作和实施计划。重工公司要抓好桥梁品牌的策划、定位、设计、包装、宣传和推广工作,修改、充实、完善原有的桥梁文化相关内容,构建完整的桥梁文化框架,编辑出版《武船桥梁文化手册》,开展对上市公司文化理念及相关内容的研究,开展桥梁品牌战略的研究工作和实施计划。青岛武船重工要抓好大船和海工品牌的策划、定位、设计、包装、宣传和推广,开展关于大船文化和海工文化的研究,开展大船和海工品牌战略的研究工作。船舶工程公司要抓好公务船和工程船品牌的策划、定位、设计、包装、宣传和推广工作,开展关于公务船和工程船文化的研究,开展公务船和工程船品牌战略的研究工作和实施计划。重型装备公司要抓好重型装备品牌的策划、定位、设计、包装、宣传和推广,开展关于重装文化的研究,开展重型装备公司相关产品品牌战略的研究工作。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子公司在突出共性、兼顾个性的前提下,体现出各自主业发展的鲜明文化特点。如双柳武船重工形成海洋工程船舶文化,青岛武船重工公司形成大船文化,船舶工程公司形成公务船和工程船文化,重型装备公司形成重装文化。
四、实施要求
1、实施原则
一是以人为本、全员参与。要用企业愿景鼓舞员工,提高员工忠诚度、归属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团队精神,创造出优质产品与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赢得社会的信任。二是务求实效、促进发展。将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战略、管理技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促进企业全面发展。三是重在建设、突出特色。总结出具有鲜明个性的优良传统和经营风格,形成富有行业特点和独具魅力的企业文化。四是继承创新、与时俱进。继承发扬“拼搏、协同、严谨、奉献”的军工优良传统和“面向世界、不断创新、勇于战斗”的时代进取精神,与时俱进,着眼未来,全面建设和不断创新企业文化。五是、相融共进。丰富企业文化内涵,体现企业文化层次性,使共性与个性有机结合,相融共进,不断丰富公司文化。
2、实施方法
要将企业文化建设列入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年度目标计划、经营与管理责任制考核和经费预算计划。要贯穿经营管理工作全过程,互动共推,大力培养典型,营造良好企业文化氛围。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总体规划、宣传发动阶段
要制定总体规划,大力宣传发动,使每个员工知晓,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形成企业文化建设框架,具有浓厚的文化建设氛围。
第二阶段:系统建设、全面推进阶段
按照文化建设初步方案要求,扎实开展各项文化建设,形成完善的企业文化管理体系,开展企业文化达标考评工作,把企业文化的价值理念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成为广大员工的不竭动力和自觉行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企业管理步入决策理性化、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员工自主化的良性轨道。
第三阶段:总结成果、巩固提高阶段
对企业文化建设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认真总结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召开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交流会,表彰一批优秀成果,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向新的更高层次发展。
六、工作要求
1、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为加强领导,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成效。各子公司要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完成文化建设任务。
2、明确目标,完善责任
各子公司要根据本初步方案的要求,明确目标,完善责任,做到人人发动,人人参与,保证企业文化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如期开展,如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