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性化护理模式范文

人性化护理模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性化护理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性化护理模式

第1篇:人性化护理模式范文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2月我院骨科所收治的86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二组应用不同护理模式护理的效果。对照组43例患者,男21例,女22例;年龄28~76岁,平均(55.33±10.31)岁。观察组43例患者,男20例,女23例;年龄28~76岁,平均(56.13±10.34)岁。二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调查方法

1.2.1调查工具的选择

采用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护理满意情况实施调查与统计。以科室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对于治疗的态度、精神状态和疼痛不适等症状,每项10分,其中,疼痛得分越低则疼痛程度越低,其余各项均为得分越高越好;以科室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项评价指标,总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以美国特种外科(HSS)评分标准进行关节功能评价,分为优、良、中、差四级评价;于护理前及护理后以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

1.2.2调查方法

在骨科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前提下,对其进行一对一式的问卷调查,其中满意度评定表在护理人员协助下独立完成[1]。对资料、数据等进行整理研究,通过数据录入、数据分析等工作提高本研究的质量。对出院后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调查,时间定为出院后4周、8周以及12周,应用影像学诊断方法对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并观察患者骨折处恢复情况[2,3],探究康复治疗后的反应等。

1.3纳入以及排除标准

1.3.1纳入标准

本研究所收治骨科患者均为意外伤害患者;将国际骨科诊断标准作为研究纳入标准。所选取患者须具有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且为本地定期居住者(大于半年)及小学以上文化程度。患者实施手术前均在家属陪同下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加入研究。

1.3.2排除标准

中途转院患者不在病例选择范围内;中途停止治疗患者不在病例选择范围之内。

1.4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对患者实施24h实时监测以及尿常规、血常规测量等相关护理工作。观察组患者于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之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具体护理路径流程表述如下。

1.4.1护理准备工作

护理人员在为骨科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需严格执行无菌性操作,包括手术前穿戴无菌手术衣以及无菌手套、对器械以及仪器进行灭菌、用无菌手套拿取相应器材、固定螺钉等步骤。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重视螺钉的固定工作[4,5],防止螺钉脱落对患者切口造成污染。

1.4.2正确摆放手术

护理人员需在实施临床手术之前根据患者骨折病情正确摆放患者,以便在临床手术实施的过程中保证C臂X线透视机旋转对患者远端骨折段进行全面透视,进而实现正确的复位工作,强化患者手术效果。

1.4.3压疮的预防

骨科患者由于卧床时间较长、患肢疼痛不能自主翻身等原因,较易形成压疮。入院后护士使用Braden压疮评分表评估压疮风险,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使用气垫床、每2h协助患者翻身、按摩受压处皮肤、在皮肤受压处垫气圈等。平时要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单元平整、清洁干燥,防止压疮发生。

1.4.4术后不安全因素的预防

骨科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常存在着一些不安全因素,如患者不配合治疗、护理;安全措施不到位,发生跌倒、坠床;功能锻炼指导不到位影响骨折愈合等。因此护士需经常与患者进行适当的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及时排解患者的思想顾虑,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向患者讲解防跌倒、坠床的相关知识,正确使用床护栏,患者下床时应有人搀扶,保持病房地面干燥,防止跌倒、坠床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在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骨折部位摆放合适,使患肢抬高处于功能位,并确保患者感觉舒适。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舒缩及踝泵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根据骨折部位及手术方式指导患者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

1.4.5疼痛护理

患者手术实施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疼痛评估方法,根据患者疼痛评分,采取必要的镇痛措施。轻度疼痛者使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减轻疼痛,如与患者交谈、听舒缓的音乐、看电视等。中度以上疼痛应汇报医生,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用药后及时评估镇痛效果,观察不良反应。

1.4.6并发症护理

术后按骨科护理常规,麻醉未清醒时协助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使用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直至生命体征平稳。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当引流液>100ml/h时,考虑有活动性出血,应汇报医生及时处理。术后定期为患者更换床褥、身体按摩、翻身拍背、保持会清洁等,防止患者发生压疮、呼吸泌尿系统感染、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珚x±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二组患者的关节功能康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功能康复优良率相比于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二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前二组患者的SAS与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二组的SAS及SDS评分均较护理前获得显著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

2.4二组患者生理情绪状态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的疼痛不适症状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患者对于疾病认知、治疗的态度以及精神状态的评分相比于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

3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医疗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人们入院接受治疗时不仅会对医院的医疗技术进行考核,也会考虑此医院的护理质量,尤其对于骨科创伤患者而言,因为其多是在突发性严重外伤下而就诊,由于对创伤毫无准备,加之对疾病及治疗手段缺乏正确认识,生理及心理均经历了严重的伤害。患者常存在负性情绪甚至不愿配合治疗,影响临床治疗的及时性与有效性[6]。对于这类患者,在实施及时有效的诊疗措施的同时,配合高质量、全方位的人性化护理干预,考虑患者治疗后的肢体能动性以及疾病特殊性尤为重要。

3.1入院时

骨折患者在入院以后往往会因骨折部位疼痛而存在不配合以及情绪激动等症状,因此医生在为患者打石膏或者固定骨折部位的过程中,患者会因疼痛感而产生心理阴影[7,8]。此时,护理人员的安慰与呵护以及心理开导便能够成功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使其在了解疾病治疗情况、缓解心理压力的过程中提高钢板固定术的配合率。

3.2手术期

骨折患者在进入手术室之前以及之后均存在情绪不稳定状况,因此首先要做的工作之一便是平复患者心情,降低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然后再通过介绍手术详情提高患者术中的配合率,通过为患者注射适量的镇痛药进而缓解患者疼痛感[9,10]。在手术准备期间,护理人员要保证不触碰患者身体,且一切采取轻缓的动作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疼痛感。

3.3康复期

第2篇:人性化护理模式范文

关键词 年轻乳腺肿瘤 人性化护理 焦虑 满意度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275

近年来乳腺肿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同时这些来自生理和心理的变化,造成了乳腺肿瘤患者生命质量不同程度的降低。因此,对乳腺肿瘤的治疗应当强调整体治疗,不可忽视护理,同时护理支持应贯穿于整个治疗和康复过程,这对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评价人性化护理,对改善乳腺肿瘤患者术后生命质量的效果,为制定出适合乳腺肿瘤患者术后整体康复的护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资料与方法

2009年2月~2011年3月收治乳腺肿瘤患者60例,其中乳腺癌25例,直肠癌20例,肺癌7例,结肠癌8例。入选标准:个体知晓病情,能理解并配合完成问卷调查。年龄30~60岁;研究对象精神正常,神志清醒;无严重并发疾病。入选患者年龄32~58岁,平均36.5岁;文化程度:小学以下5例,初中10例,高中中专15例,大专以上30例。根据入院顺序,把上述患者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护理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主要为无护理流程、计划随意的护理模式。治疗组入院后除常规接受医院的正常治疗和护理外,还接受本研究者的人性化护理模式,每次和患者交流30分钟左右,护理过程中对重点内容反复强调,强调语言通俗易懂,并于患者一起讨论,每次护理前,用提问的方式帮助乳腺肿瘤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具体做法如下:入院1~3天: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结合医生的医嘱,针对患者可能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制定护理内容,每项护理内容都要与患者进行沟通。手术前1~3天:介绍病区环境及住院有关管理制度,讲解有关治疗的注意事项。做好心理护理,加强沟通。手术后1~2天:指导术后、活动程度及饮食;术后用药的护理;伤口、阴道流血处理情况;缓解焦虑,伤口疼痛的方法;适当活动,营养支持促进伤口愈合;嘱患者心情愉快,加强营养。

调查指标:①焦虑情况:《焦虑自评量表》(SAS)是一种分析人主观症状的相当简便的测评工具,能反映出焦虑症的主观感受,分数越低,焦虑情况越少。②满意度情况:《护理服务满意度问卷》参照三甲医院的护理服务满意度问卷及护理服务消费者满意度问卷,分为三个效果等级:满意,一般,不满意。

统计学处理:焦虑自评得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护理满意情况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0进行统计。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结 果

焦虑得分:两组治疗前焦虑自评得分无明显差异,经过护理后都有明显下降,但是治疗组的下降幅度更大(P<O.05)。具体情况,见表1。

满意情况:两组患者护理后,治疗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讨 论

乳腺肿瘤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当前已经成为了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前列。同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乳腺肿瘤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且与年轻化趋势;乳腺肿瘤的威胁、身体形象的改变及心理负面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妇女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人性化护理模式能使乳腺肿瘤患者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维持和促进患者健康。其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同时整体护理模式的扩展和延伸,转变受乳腺肿瘤患者的态度,使乳腺肿瘤患者在面临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问题时,有能力做出行为抉择,加强自我管理,也可以使自身更有利于配合护理工作,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

同时知道,焦虑伴随着乳腺肿瘤手术患者始终,缓解患者的焦虑程度是异常重要的。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焦虑自评得分无明显差异,经过护理后都有明显下降,但是治疗组的下降幅度更大(P<0.05)。同时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本文两组患者护理后,治疗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总之,年轻肿瘤患者的人性化护理模式能缓解焦虑程度,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4-116.

2 黄燕芳.妇科病人术前健康教育实施与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0(14):206-207.

3 黄伟华,涂聪梅,梁曦,等.护理模式对宫颈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护理,2009,10(7):670-671.

第3篇:人性化护理模式范文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探讨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以人为本、充分倡导尊重人格,满足人的需求,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同时,人们的健康观念不断更新,人们认识到人体和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疾病的形成是复杂的、由多种因素决定,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也需要立体的综合措施。在医疗服务中,强调以人和健康为中心,关注人的价值和需求成为举足轻重的重要环节,患者不但需要获得满意的诊疗,而且还有精神、心理上的舒适、安慰,治疗上的参与、选择和多元化的服务需求[1]。而人性化护理恰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手段和方式,这是社会进步引发护理模式改革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对护理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何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如何及时发现和满足住院病人的心理需求,如何实施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1病人的需求

1.1病人的护理需求人们患病时,从自己熟悉的社会环境走进陌生的医院,从家庭社会的多种角色变为病人。住院后,病人非常关注自己的诊治医生、责任护士、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希望尽快进行检查治疗并知道自己的检查结果;希望了解疾病的治疗效果;希望知道治疗疾病所需的总费用;希望亲人的陪护以及与护理人员沟通交流;希望护士的技术娴熟;希望住院的环境安全舒适等。

1.2病人的心理需求人们患病后,心理方面会产生焦虑、恐惧、孤独等心理问题,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需求。

1.2.1焦虑恐惧心理害怕疾病不能治愈,经常处于惊恐不安的紧张状态,有的甚至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精神压力很大。这时,他们希望医务人员多关心他们,给他们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指导他们如何配合治疗。

1.2.2孤独心理人们患病后进入医院这个新的环境,这里的环境及医护人员对他们而言都是陌生的,他们会感到茫然,无所适从,很容易产生失落感,他们希望有亲人的陪护,希望医务人员多与他们谈心,尽量缩短与医务人员之间的距离。

2满足病人的需求

2.1营造人性化的环境医院和病房应努力营造一种充满人情味的、尽可能体现家庭式的温馨和舒适的环境。一切本着方便病人,从细微之处入手。

2.2将人性化融入护理过程我们的医疗对象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病”。因此我们首先要尊重、理解、关怀病人。从入院那一刻起,我们就要把病人当作一个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来关注,帮助他们尽快熟悉环境及周围的人;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多与他们沟通交流,给予他们足够的心理支持与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刻苦学习,提高专业水平,以娴熟的技术服务病人。

3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方法和措施

3.1确立服务质量标准根据人文精神和健康新概念来调整、确定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强化对护理人员服务主动性和体现人文关怀等内容的评价指标,建立住院病人需求分析制度,出院病人跟踪随访调查制度以及护理服务质量讲评分析制度,将病人对服务是否满意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将病人的需要和期望转化为质量要求和质量标准。

3.2培养人文精神、强化礼仪修养培养人文精神,除了丰富专业知识外,还要不断丰富社会学、人文学、伦理学、心理学、公共关系、行为科学、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养成良好的性格,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以人文精神推动人文服务。强化礼仪修养,打造礼仪化的护理服务。护士礼仪是指护士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守的行为准则[2]。优雅的外在形象、过硬的护理技术、负责的工作态度、良好的沟通技巧是做好礼仪化的护理服务内在要求。一是基本礼仪,包括言谈、举止、仪容、服饰、个人和公共卫生等,做到语言文明、举止得当、行为规范、仪容整洁、服饰得体、庄重大方、和蔼可亲;二是职业礼仪,主要指掌握医学知识、遵守规章制度、制定工作计划、了解患者病情、加强护患沟通、保护患者隐私、注重心理治疗等。

3.3营造人文氛围,优化就医环境努力营造医院的人文氛围,使患者能感受到无处不在的人性化服务。一是营造人文化的医院环境,医院建设生态化、园林化,让患者有亲临大自然的感觉;二是建设人性化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以方便、舒适、美观、实用为准则,让患者在诊疗期间既有舒适感,又有亲切归属感;三是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温馨化、艺术化、人性化的布局和装饰,根据就诊人群的不同彰显不同的文化特色,体现出对患者的热情和关注;四是就医流程人性化,通过导医、分诊、全程、便民及特色服务,营造舒适、温馨、便捷的就医环境,良好的就医秩序,科学的就医流程,最大限度地缩短患者就医时间,提供优质的、人性化诊疗服务。

3.4努力提高护理艺术水平护理艺术的核心是研究和掌握病人的心理,做到因人而思、因人而护,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和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3]。我们不但要充分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知识,还要学习心理学、人文学科、社会学、操作技能,获得专科护理的专门技术和方法,成为一个有道德素养和艺术修养的护理人员,能够掌握病人的不同心理状态,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用高超的护理艺术完成不同的特色护理。

3.5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服务行为一是要热爱本职工作,忠诚护理事业,倡导奉献精神;二是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对病人尽职尽责;三是增强服务意识,提高为病人服务的自觉性,对诊治工作密切配合,对患者的生活精心照料;四是工作严谨,认真观察病情,防范差错事故;五是严格规章制度,遵守操作规程,规范服务行为。牢固树立制度、规程就是质量和生命的理念,严格规范服务行为;六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3.6健康教育人性化、个性化每个人不仅存在身体和心理的不同,更有年龄、职业、信仰、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等不同[4]。要针对不同的人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不仅要讲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还要针对其存在的心理和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和开导,使患者得到及时、科学的健康指导,能够在疾病的各个阶段获得相关的健康知识并逐步培养、建立良好的卫生行为方式及健康的心理状态,在获得良好治疗的同时,运用相关健康和卫生知识去更好地维护健康。

3.7服务方法多样化、服务内容层次化一是开展全程服务,将服务过程涵盖院前、院中、院后的全过程;二是坚持服务内容层次化,能够对有着不同服务需求的病人提供不同的服务;三是推行非专业服务后勤化、市场化,使医务人员全身心地投入专业服务;四是努力使服务质量最优化,强化人员素质培养、技能提高,不断完善质量监控和质量评价体系;五是推进服务方式亲情化,对病员做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呵护,使病人感到亲人般的温暖;六是坚持服务过程公开化,强化服务的监督作用,增强服务内容的透明度。

4评价

医院通过大力倡导人文关怀服务模式,一是大力推进了医院文化建设,全面提升了医院的社会形象,势必赢得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社会效益;二是在社会树立起良好的职业形象和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提高医院的信誉度,提升医院综合竞争力;三是有利于在全社会逐步形成以人为本的氛围,有利于人性、爱心、亲情的体现,有利于弘扬社会美德,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四是使人与社会的适应性不断增强,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健康知识不断丰富,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五是强化了护士的人文观念,提高了护士的思想道德水准、知识水平和服务能力,使护士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有助于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和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周君.未来趋势――护理人性化服务[J].中国医院管理,2003,23(12):48.

[2]戴晓阳.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09-110.

[3]施卫星.人文精神:整体护理发展的内在动力[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7):391-393.

第4篇:人性化护理模式范文

杭州市桐庐县中医院内一科 浙江省桐庐县 311500

【摘 要】目的:观察在糖尿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 年2 月~ 2015 年2 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200 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0%,小于观察组(97.0%),P<0.05,差异显著;对照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78.0%,小于观察组(97.0%),P<0.05,差异显著。结论:在护理糖尿病患者时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疗效显著,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 糖尿病患者;人性化护理模式;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作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的病理特征主要是血葡萄糖水平慢性增高,发病原因为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1]。近几年,我国的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糖尿病发病率也随之增高。患者除了会受到各种并发症的困扰,生活质量显著降低,还存在致死的可能性,为患者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我院采用了人性化护理模式护理糖尿病患者,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 年2 月~ 2015 年2 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00 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与有关的诊断标准相符合,即餐后血糖不低于11.1mol/L,空腹血糖不低于7.8mol/L,并且经过临床检查确诊。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0 例,对照组包括男性28 例,女性22 例;年龄38 ~ 77 岁, 平均( 47.6±5.2) 岁; 病程0.5 ~ 16 年,平均(6.5±1.4)年;Ⅰ型糖尿病16 例,Ⅱ型糖尿病84 例。观察组包括男性27 例,女性23 例;年龄39 ~ 75 岁,平均( 48.2±3.9)岁;病程1 ~ 16 年,平均(6.3±1.3)年;Ⅰ型糖尿病13 例,Ⅱ型糖尿病87 例。年龄、病程、性别等基本资料在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饮食控制、对症治疗、体育运动等,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环境护理。

(2)药物护理。

(3)健康宣教。

(4)沟通技巧。

1.3 评价指标与方法

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餐后2h 血糖与空腹血糖变化情况,并以此为依据评价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为:治疗前后,患者的餐后2h 血糖与空腹血糖未得到明显改善或降低幅度小于10% 的为无效;患者的患者的餐后2h 血糖降低幅度在10% ~ 30% 之间或者低于10mmol/L,空腹血糖降低幅度在10% ~ 30% 之间或者低于8.3mmol/L 的为有效;患者的患者的餐后2h 血糖降低幅度超过30% 或者低于8.3mmol/L,空腹血糖降低幅度超过30% 或者低于7.2mmol/L 的为显效。总有效率= 有效率+ 显效率。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问卷总分为100 分,按照分数可分为以下4 级:0 ~ 59 分为不满意,60 ~ 79 分为一般,80 ~ 89 分为满意,90 ~ 100 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度= 满意率+ 非常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将收集的数据录入Excel 表格中,采用(均数± 平均差)的方式表示计量资料,并用t 检验其组间比较,采用百分比的方式表示计数资料,并用X2 检验其组间比较。如果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为:对照组无效11 例,有效42 例,显效47 例,总有效率为89.0%;观察组无效3 例,有效38 例,显效59 例,总有效率为97.0%,远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为:

对照组不满意9 例,一般13 例,满意51例, 非常满意27 例, 满意度为78.0%;观察组一般3 例,满意35 例,非常满意62 例,满意度为97.0%,远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糖尿病不仅病程长,而且尚无法治愈,必须长期采用药物控制血糖水平,所以患者很容易产生烦躁、绝望等消极心理,心理压力过大,治疗依从性差,难以获得良好疗效[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维权意识的增强,在求医治病过程中对于护理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人性化护理模式逐渐得到了推广普及。采用该模式护理糖尿病患者,要求护理人员充分考虑患者的自尊、心理和生理三大方面,通过交流、沟通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与配合度,改善临床疗效[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0%,小于观察组(97.0%),P<0.05,差异显著;对照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78.0%,小于观察组(97.0%),P<0.05,差异显著。说明在护理糖尿病患者时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疗效显著,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徐静.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耳鼻喉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3,26(30):228-229.

第5篇:人性化护理模式范文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 有效性; 开展模式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5.032

人性化护理最早是由美国华生(Watson)提出的“人性照护”护理模式发展而来,所谓“人性照护”是指护士必须有人性科学的知识,给予患者人性化的照护。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为患者提供了最优质的服务,把以患者为中心推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发展轨道,对护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三分医,七分护”,随着患者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对护理人员工作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以“人性化护理的有效性及开展模式”为题,作如下综述。

1 人性化护理的有效性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医务工作人员需要长期的学习和积累,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有效地实施人性化的护理。在对患者的服务中,充满人性的亲切和温暖。人性化护理的有效性,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1 树立正确的人性化护理理念 在人性化护理中,医务工作者要树立患者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病”人的观念,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尊重患者、理解患者,给予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从接受患者护理工作的那一刻起,就把患者当亲人一样来关心帮助,使他们尽快解脱痛苦。护士不可以只是被动、呆板地执行医嘱,要对患者真正地进行人性化护理,解除不利于身体康复的种种担心和顾虑,培养乐观的心态,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1.2 学习并运用相关知识 有效地实施人性化的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具有多学科的知识,护理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业务知识,还要具备心理学、行为学、美学、伦理学、预防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因为这些知识的综合运用,可使护士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理解并准确地把握患者的心理需求;使他们在护理中的言行得体有度,让患者对护士产生信任感和亲切感;而符合伦理道德要求的护理,体现了护理人性化;教给患者预防保健知识,可以提高护理工作的前瞻性,延展护理的范围,这些也是人性化护理的高层次要求。

1.3 提高服务的技能 护士的护理技能,直接影响着患者对护士的信赖感和安全感,如果护士在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导尿、导便等基本技能上,操作不熟练或者操作失败,会直接给患者增加痛苦,并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导致患者不能配合治疗或者提出更换高技能护士的要求,因此,护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服务技能,这也是人性化护理有效性的基本要求。

2 人性化护理的开展模式

人性化护理的开展模式是人性化护理的关键,笔者认为,具体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2.1 确立人性化护理的服务质量标准 人性化护理的服务质量标准,要根据人文精神和健康的新概念来调整制定,要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以强化护理人员服务的主动性,体现人性化的关怀等内容为评价的指标,以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作为服务质量评价的依据,将患者的需求和期望转化为质量要求和质量标准[1]。因此,要建立患者需求的分析制度、出院患者的跟踪随访调查制度、护理服务质量的讲评分析制度等。

2.2 营造人性化的就医环境 人性化就医环境,才能使患者感受到无处不在的人性化服务。(1)医院的环境建设要实现生态化和园林化,使患者消除在医院的不适心理和压抑感,产生一种置身于大自然中、心旷神怡的感觉;(2)在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上,要本着人性化的原则,以方便、舒适、美观、实用为准则,使患者在诊疗期间产生一种家一般的舒适感和亲切感;(3)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根据就诊人群的不同,彰显不同的文化,温馨、艺术的装饰和布局,体现了人性化特色,使患者感受到医院的热情,感受医院对自己关注和尊重,从而对医院产生归属感;(4)通过导医、分诊、全程、便民及特色服务,使患者感受到医院提供舒适、温馨、便捷的就医条件,不仅缩短了就医流程,也缩短了患者就医时间,体现出了就医流程的人性化服务[2]。

2.3 树立良好护士形象,提高综合素质 树立良好的护士形象是实行人性化护理的首要因素。一个护士端庄整齐的仪表,会给患者带来美的享受,一个护士的仪表、言语、举止在人性化的护理中也不可忽视。护士每天都要和不同类型、状态和病情变化的患者及家属交往,一举一动甚至一个表情,都会影响着别人,所以,护士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术,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对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也要做到娴熟,训练有素。医院要经常开展技术比武之类的比赛,激发护士提高业务技术水平的热情,以保证护士具备精湛的技术和关键时刻的应变能力,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时间[3]。同时,护士还要注重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给予患者无微不至的关爱和服务,让患者和家属满意。

2.4 以患者需求为服务导向 在人性化护理的实施中,要针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难点、焦点问题,适时调整工作重点,将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的需求为服务导向的人性化护理理念,融入更多实际具体的工作细节,让患者在享受护理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也体会到“家”一样的感觉。比如,护士可以免费为患者热饭菜,为患者提供书刊、杂志等,体现对患者真诚的关心和帮助。使能为患者做什么的理念,深入到护士内心,融入到护理工作中,让患者真正体会到在家和亲人在一起的感觉。

3 结语

总之,通过实行人性化护理,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融洽了护患关系。人性化护理的实施,也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在大力倡导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时代,护理人员要提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让患者真正得到人性化的关爱和服务,达到最佳健康状态。

参 考 文 献

[1] 顾海杰.现代护理艺术性简论[J].实用护理杂志,2000(3):1.

[2] 王红.如何让护理操作培训更贴近[J].临床中国护理管理,2008(11):67.

第6篇:人性化护理模式范文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基层医院;护理管理

近几年来,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提出的要求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高。在医疗服务质量中,其最为重要的条件即为护理管理,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及医疗质量[1]。为此,在基层医院中开展合理的护理管理措施是提升医院护理服务质量及整体形象的重要步骤。本次研究旨在探究将人性化管理模式用于基层医院中的效果,为今后管理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抽选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工作的护理人员30名作为对照组,另抽选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的护理人员30名为观察组。上述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23.16±3.07)岁。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基线资料,未有明显差异存在,P>0.05。

1.2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对照组)我院在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该时间段内的不足进行总结,于2013年7月(观察组)开始,针对前期存在的缺陷,开展人性化管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护理质量由护理人员的护理技巧与技术、操作水平、基础护理及护理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估,由专家评审小组评定,分值均分为100分,得分与护理质量呈正相关。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过SPSS18.0版进行处理,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均采用()表示,用t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两组护理人员的各项指标对比存在明显差异,且统计学具有科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技巧与技术评分、操作水平评分、基础护理评分及护理操作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较高,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近几年来,医患、护患纠纷及医院中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不断上升,使得加强护理服务质量的管理备受重视[2]。在基层医院中开展一项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对提升医院整体服务质量及整体形象均具有积极作用。本院通过对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存在的护理管理问题进行总结,由2013年7月开始逐渐实施人性化管理,其具体措施如下:首先,通过营造人性化管理环境,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完善医院内的相关设施,为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确保护理人员可以在工作之余得到充分的放松;增加护理人员学习与培训的机会,定期组织护理知识、护理操作相关培训活动,同时可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对自身的护理经验进行交流,适当给予表现较好的护理人员奖励,同时将晋升及绩效等与护理质量挂钩,进而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加强关心护理人员的心理变化情况,对其生活难题及工作难题给予适当的关心,为存在较大心理压力的护理人员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并尽可能的排解其生活与工作中存在的困扰;由于护理人员的教育背景及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等均存在差异,医院应当针对护理人员的基本情况建立档案,在进行人力资源调配过程中需要结合档案中护理人员的个人特征、工作中的优势及情感变化等情况等进行,充分并合理的利用医院内的人力资源,争取做到不浪费每一位护理人才,使得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推行榜样作用,使得护理人员可以自觉的将榜样的工作内容、目标及任务等当做促使自身进一步发展的标准,使得护理人员可以主动的向榜样学习,激发其日常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将其责任心与专业素养提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人性化管理模式应用于基层医院中可以明显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质量,其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第7篇:人性化护理模式范文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模式;普外科;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住院时间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humanized nursing model in the application of general surgery nursing effect. General surgery methods: selecting a hospital surgical treatment of 100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y the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ethics committee approval and informed consent by the clinician to isometric random sampling method was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he team all the 50 cases, control group adopts the method of routine nursing, the team take humanized nursing mode, comparing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Results: the patients with team through the adoption of the humanized nursing mode, nursing satisfaction, nursing quality evaluation,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complication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humanistic nursing model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ffect of general surgery patients clinical car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has high clinical value, worth used widely in other departments in the clinical nursing work.

Keywords: the humanized nursing mode; General surgery;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care, nursing quality score, the length of time

普外科(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是当前我国卫生医疗机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前来就诊治疗患者树龄最多的科室之一。加之普外科患者多以手术治疗方式为主,术后临床护理工作成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键[1]。因而,如何给予普外科患者更加有效的护理,提高术后恢复时间成为医学界专家学者研究的热门议题之一。为此,本次研究针对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展开深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25岁~65岁,平均年龄(45.5±2.5)岁。手术类型:肝胆手术42例、胃肠手术38例、甲状腺手术20例。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类型,一般资料差异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日常生命体征的观察以及术后镇镇痛药物的使用。同时应着重强调患者采取正确的来提高自身术后恢复效果。

研究组采取人性化护理模式,其护理内容如下:

(1) 心理干预护理。由于手术属于有创治疗方式,患者在术前术后均会出现明显的心理波动。此时需要临床医护人员应着重向患者介绍术后可能发生的各种应激反应,从而疏导患者走出焦躁、恐惧、担忧的不良心理状态,正确面对疾病的治疗并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开展。

(2) 运动指导。普外科患者运动指导原则上应及早开展并尽早实施离床运动,以加快伤口愈合,提高肠道以及膀胱组织从麻醉中恢复速度,以此来降低腹胀以及尿潴留情形发生[2]。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患者运动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一旦出现身体不适则应即刻中止锻炼并返回病房静养。

(3) 饮食干预护理。患者术后临床护理期间应戒烟戒酒,禁食油腻、含糖量及热量较高的食物,日常应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纤维、高蛋白的食物为主,并辅之以营养丰富的新鲜果蔬来补充机体维生素含量,养成合理的膳食结构及规律[3]。临床医护人员应叮嘱患者切忌暴饮暴食以加重胃肠系统压力。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临床观察指标为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其中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采取该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和护理质量评价量表进行评定,得分越高表明临床护理效果越好。并发症内容包括出血、伤口疼痛、吻合口裂开。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住院时间比对情况

研究组患者通过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住院时间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对情况

并发症发生率指标上,研究组为8%,对照组为2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普外科患者术后护理是当前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难点之所在。一旦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则必将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并给普外科社会形象带来严重影响。所以,积极探索有效的普外科临床护理模式成为当前当务之急。人性化护理模式是贯彻以患者为服务中心的全新护理模式,着重强调满足患者需求、提高其满意度以促使护理工作能够取得理想效果[4]。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通过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上则显著短于对照组,表明患者身体恢复效果远远好于常规护理。此外,通过精心细致的呵护,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仅为8%,低于对照组的20%,并且并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最终研究结果证实了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普外科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其他科室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小英,王刚.人性化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12(36):190-191.

[2]商丽妍.人性化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实践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5(35):244-245.

第8篇:人性化护理模式范文

【关键词】人性化 无缝隙 护理服务模式 疼痛科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022-0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疼痛科病房住院病人424人为观察组,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化、系统化、人性化、主动式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在疼痛科病房住院病人382人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2组病人在住院性别、年龄、疾病构成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针对疼痛科病人的特点及病人住院需求,依据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人性化无缝隙护理服务内涵,制定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具体要求:全程、持续、主动、专业、及时、方便、系统化、流程化、人性化、个性化。

2 前期准备工作

2.1 转变观念 医院总动员,启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仪式;科室认真组织学习相关内容,展开疼痛专科疾病知识等相关培训,通过学习明确活动主题、工作任务,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从而转变了护理服务理念,变以往以疾病为中心的被动式护理服务为人性化无缝隙的整体护理服务,为病人提供安全、满意、优质的最佳身心服务。

2.2 评估规划 对疼痛科专科疾病的护理工作内容、标准、分工进行评估,统筹规划。制定疼痛科各项工作制度及流程,健康宣教内容,各项辅助检查须知,护理服务形式及内容等。工作制度细化到凡事有人管、有人做,凡事有章可循。

2.3 查找缝隙 找出以前护理工作存在的不足、护理服务的缝隙,寻求领导支持,集思广益,将工作落实到实处。

2.3.1 具体实施

2.3.1.1 整合人力资源 疼痛科为“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医院领导大力支持,先后有经过筛选不同层次的5名护士陆续进入科室,使医护比为1:2. 床护比为1:2.符合要求。满足了科室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对护士工作需求。

2.3.1..2 转化工作核心 核心是实行责任制护理,建立人性化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为此科室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行为规范、服务规范、操作规范和服务流程、并做到各项工作有效衔接,有效协作下的合理分工,使护士完成好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无缝隙整体化、系统化、全方位护理服务。确保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及整体性。

2.3.1.3 加强人文关怀 ①结合疼痛科特点,科室非常重视健康宣教及疾病知识指导,病人入院、出院、各种检查治疗、手术前后都能得到护士适时、耐心及专业的健康知识宣教及疾病知识指导;各项检查、手术、治疗及办理入出院手续,都有护士全程陪伴,即避免了病人环境不熟的尴尬,又能确保病人的安全、及时的完成。②基础护理,病人所有生活问题都有护士根据病人的个性化协助完成,护士第一时间为病人提供主动人性化的帮助,使护理工作达到了全程“有陪无护”护理效果。

2.3.1.4 把护士还给病人 结合本科室病人的疾病特点,疼痛科室自制表格式护理记录单,简化表格书写,大大缩短书写时间,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

2.3.1.5 服务人性化无缝隙 ①全程服务无缝隙 对日常护理服务、疾病护理等制定标准流程和临床护理路径,做好接口对接。②主动服务无缝隙 科室开展了文明服务、主动服务、便民服务、感动服务等。做到主动巡视、主动宣教、主动帮助,更注重细节服务,护士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病人面前,一句安慰的话语、一次耐心的帮助、一次离院时的送别等,让病人满意升华为让病人感动!③健康宣教无缝隙 采用多种形式宣教,让病人知晓并掌握疾病知识,大大提高了病人的疾病治愈率。④心理干预无缝隙 有计划、有步骤地针对不同病种及人群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和心理问题,做到主动观察病人的心理状况、鼓励病人树立疾病治疗信心,并向病人介绍成功病例,树立信心,乐观的积极配合医疗护理措施。

2.3 数据处理 进行x2检验,x2=8.9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2组各项指标比较见表1.观察组护理投诉率、护理缺陷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度、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

表1 2组各项指标比较

4 讨论

人性化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体现现代护理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主要目的是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完整性、优质性。根据疼痛科疾病特点采取了系列护理服务形式,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满足病人身心所需,最大限度的降低和预防了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所以人性化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为实施整体护理提供了有效地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韩永菊.1768例住院患者无缝隙护理效果分析.广西医学,2007,29(1):127-128.

[2] 顾则娟,张镇静,丁霞芬等,病房无缝隙护理模式的研究.中国护理管理,2006,6(9):21-23.

第9篇:人性化护理模式范文

【摘要】:儿童在很多方面都有着与成人不同的特征和需求,尤其在护理内容和护理技术要求方面,更是内容繁多。手术室儿童护理更是如此,以其专业特殊性有别于其他护理工作。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者应具备多元化的知识和以人为中心的关爱理念,根据儿童患者的年龄及心理特点,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手术室儿童护理 人性化护理模式 探索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机制的不断改革以及生物-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和要求也日益增加。特别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儿童患者,一旦入院接受手术治疗,全家担忧紧张,家长对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期望极高。如果护理工作达不到患者家长要求,往往会引发医患争端,特别是一旦出现护理者工作不到位,更易造成医疗纠纷。因此,护理工作者在严格遵守操作程序、规范医疗护理行为、明确自身在医疗护理中的法律责任与义务的同时,更应该树立人性化护理意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做到“以患儿为中心,以患儿家庭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以护理诊断为核心”。最大限度的体现生命的价值的人性化护理,不但可以减轻儿童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恐惧,也可以减轻儿童家长的焦虑,得到家长的理解、尊重、配合和支持,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1.人性化护理的内涵和外延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集创造性、个性化、整体性、有效为一体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的不适感,使患者在精神上处于满足的状态,生理上处于舒适的状态。人性化护理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必需要转变“以我为中心”的惯性思维模式,将“以患者为中心”作为整个护理工作的中心,这种护理理念完全与现代医学模式的视患者为一个生物、心理、社会的完整的人相符合的。

值得一提的是,手术室儿童护理工作中的人性化护理更是个性化服务的体现,个性化成为了人性化护理的内质。个性化服务就是充分了解每一位患者的需求,“患者需要什么,我就护理什么”,是人性化护理本质的体现。手术室儿童护理工作有着复杂性和特殊性,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儿童对手术前后的护理需求不同。以年龄为例,6岁以前的学龄前儿童由于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进入手术室后多表现为恐惧、焦虑,哭啼。这时,手术室护理工作者就要细致温柔的提供护理服务,可以给他们看图片、讲故事,并多说夸奖的话,使他们对手术室医护工作者产生好感、安全感。对于幼儿患者,护理工作者在护理时应尽可能多的抱一抱、轻轻拍一拍她们,这些都能很好的建立护士与患儿的亲密关系。对于6—14岁的学龄儿童,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适应能力,对手术治疗已不那么恐惧,往往更担心自己的病情,从而产生忧郁情绪。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努力取得他们的信赖,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儿的健康在短时间内恢复到最佳状态。

2.人性化护理具体实施模式

手术室儿童护理以其专业特殊性有别于其他护理工作,在护理内容和护理技术要求方面,内容繁多,护理工作者要将人性化护理贯穿于术前、术中、术后的全过程。

2.1术前患儿心理护理

手术室接到手术任务即手术通知单后,护士长应立即组建本台手术的人性化护理小组,护理小组主要进行两方面的术前准备。一方面是同手术医师交流,了解整个手术的麻醉方法、手术步骤、手术以及手术中需要的医疗器械及敷料;另一方面就是要走进病房,向病房护士了解患儿的护理计划,根据此来制定手术室的护理计划,同时和患儿及患儿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要耐心倾听患儿的主诉,使自己成为每项医嘱的把关者。根据患儿的年龄来采取适宜的沟通方式,尽可能与小病人建立其亲密的友谊,使小病人对护理人员产生信赖感。对待患儿要耐心、温柔、细致,要多说鼓励、夸奖的话,尽量消除其紧张、恐惧的情绪,使患儿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

2.2术中患儿关怀

当患儿进入手术室后,护理小组成员要热情、积极的迎接小病人。护理人员在做术前准备的同时,可以和患儿进行交谈,交谈内容应以轻松话题为主。也可以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向患儿介绍手术室环境,这样能更好的消除陌生环境给儿童带来的拘束感和不安感。对于学龄期儿童,可以告诉他一些手术过程中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同时也可以询问其喜好,适当的播放一些轻音乐。对于年龄较小的学龄前儿童,手术期间巡回护士可以对患儿术野以外的肌肤进行抚摸,让患儿感到安心。

患儿进入麻醉状态时,护士应给予更为周到的关怀。继续保持各项护理工作的合理有序,做到稳、准、轻、快。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心电监护,保持输液的通畅,同时也要注意调节室温防止患儿着凉。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在麻醉状态下,也不要随便议论患儿的病情,以保护患儿的自尊心。尽可能的满足患儿的要求,手术结束时做好手术的后续护理。由巡回护士与麻醉师一起安全送患儿回到监护室,与监护室护士积极沟通,全面交待手术中的情况以及手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

2.3术后探访

人性化的护理模式需要我们护理工作者切实的关心患儿的术后恢复情况,因此手术室护理工作并没有因为手术的结束而真正完结。手术后第2天应抽调护理服务小组成员对手术后的患儿进行探访,询问患儿感受,了解术后的一般情况,例如切口的疼痛程度、有无感染或者是否出现手术并发症等情况。对患儿的不适给予安慰,对家长的疑虑给予解释。另外,学龄前患儿多具有多动性,这就需要要求家长随时注意防护,防止患儿术后恢复过程中出现意外事故。另外,护士应多理解患儿家长的焦虑情绪,在和患儿家长沟通时应多说些贴心、关怀的话语,让患儿家长感受到护士对患儿的关爱和重视,从而达到护患和谐。最后,要积极了解患儿及患儿家长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尤其是当他们对护理工作提出问题时,作为护理人员要自我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要把他们的投诉、意见、抱怨、建议、表扬、赞美等作为宝贵的财富。

总之,将人性化护理模式纳入到儿童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去,对于患儿的整个治疗过程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将无温度的学科护理操作与温暖的人性化护理相结合,不仅有益于儿童患者的身心健康,促进儿童患者早日康复,也能不断的促进护理工的提高,达到护患和谐的良好状态。

参考资料

[1]孙燕,李丽娜.儿科住院病人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C]全国职业安全与临床护理新进展学术研讨会, 2007(7):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