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应收账款难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预收账款的核算与应收账款、预收账款项目填报的深层分析
根据账户的用途结构,应收账款明细账余额应在借方,但预收账款的特定核算方法会使应收账款明细账产生贷方余额,该余额实际上是预收账款。预收账款的核算在实际工作中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单独设置预收账款账户核算,第二种方法是不单独设置预收账款账户,而将预收账款的内容合并在应收账款账户内核算。按第二种方法核算,应收账款账户在核算内容上包含了预收账款,可能会因此出现应收账款明细账的贷方余额。贷方余额是已预收但尚未提供商品或劳务的预收账款,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包括在预收账款项目内。由于应收账款明细账贷方余额的存在,应收账款总账账户内真实的应收账款数额应是应收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之和,此数额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包括在应收账款项目内。应收账款总账余额实际上是上述应收账款与预收账款的差额,而不是真正的应收账款。
现举例说明以应收账款账户核算预收账款的情况。
例:某工业企业采用预收贷款方式向B公司开展销售业务,有关资料如下:
(1)3月30日预收B公司货款100000元,存入银行。
(2)4月25日向B公司交付商品,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内列价款300000元,税额51000元。差额尚未补收。
(3)5月31日收到B公司补付的差额并存入银行。
根据以上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1)3月30日收到预收货款时:
借:银行存款100000
贷:应收账款-B公司100000
(2)4月25日向B公司交付商品时,登记应收金额:
借:应收账款-B公司351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3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
(3)5月31日收到B公司补付的差额时:
借:银行存款251000
贷:应收账款-B公司251000
将上述分录的相关内容过入“应收账款-B公司”明细账。
4月25日向B公司交付商品时,“应收账款-B公司”明细账借方登记应收金额351000元,而不是借方冲销预收金额100000元,体现了会计管理的要求。即要求该明细账反映预收账款销售业务款项的预收、应收和差额补收的情况,以便通过该明细账实现对预收账款销售业务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仅就“应收账款-B公司”明细账而言,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项目于3月、4月和5月期末应镇列的数据如下(单位:元):
3月31日:预收账款100000
4月30日:应收账款251000
5月31日:应收账款0
按上述第一种方法核算预收账款需要设置预收账款账户,从账户用途结构分析,预收账款明细账应该是贷方余额,它反映期末预收账款数额。但是,按照会计管理的要求,预收账款明细账应反映预收账款销售业务款项的预收、应收及补收的整个过程,以便通过预收账款明细账对该业务实施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据此,预收账款销售业务应按每一销售对象设置预收账款明细账,收到预收账款时按预收金额记入该明细账户的贷方,交付商品或提供劳务时按应收数额登记在该账户的借方,补收应收数与预收数之差额时登记该账户贷方。若登记应收数额在前一个月,登记补收差额在后一个月,就会产生预收账款明细账的借方余额;该余额实际上是应收数与预收数之差,即应补收的货款或劳务款,也就是应收账款;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该余额应包括在应收账款项目内。由于预收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的存在,预收账款明细账的贷方余额才是真正的预收账款,它应包括在资产负债表中的预收账款项目内。预收账款总账余额是上述预收账款与应收账款之差额,而不是真正的预收账款。
现举例说明以预收账款账户核算预收账款的情况。仍以上例资料为例,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1)3月30日收到预收货款:
借:银行存款100000
贷:预收账款-B公司100000
(2)4月25日向B公司交付商品,登记应收金额:
借:预收账款-B公司351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300000
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
(3)5月31日收到B公司补付的差额:
借:银行存款251000
贷:预收账款-B公司251000
将上述分录的有关内容过人“预收账款-B公司”明细账。
仅就“预收账款-B公司”明细账而言,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项目于3月、4月和5月底应填列的数据如下(单元:元):
3月31日:预收账款100000
4月30日:应收账款251000
5月31日:预收账款0
根据上面分析,可以将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明细账余额的经济内容概括如下:应收账款明细账的借方余额为应收账款,贷方余额为预收账款;预收账款明细账的借方余额为应收账款,贷方余额为预收账款。编制资产负债表,确定表中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项目应填列金额时,务必记住这一点。
一、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该项目产生的现金流量可以通过下面两个公式来确定。
公式(1):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当期收到的销货款和劳务收入款(现销收入)+当期收到前期的销售款和劳务收入款(应收款的减少)+应收票据的贴现收入。这个公式容易理解但不够实用,实际操作中,会计人员无法依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有关数字进行计算。
公式(2):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1主营业务收和其他业务收入+2应收账款减少(减增加)+3应收票据减少(减增加)+4预收账款增加(减减少)+5以非金资产抵偿债务而减少的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6核销的坏账损失-7票据贴现利息+8当期收到前期核销的坏账损失
注意公式使用中“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减少”=期初数-期末数。下边我们进行公式推导。首先得出公式中的第1、2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当期现销收入+当期收到前期的销售收入=(当期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赊销收入)+(应收账款期初数+应收账款当期增加数即赊销数-应收账款期末数)=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应收账款的减少(减增加)。第3项应收票据同应收账款,即加上应收票据的减少(减增加),第4项预收账款同应收账款相反,即加上预收账款的增加(减减少);第5至7项属于公式中第2、3项的调整,即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的减少全部假设为回收数(即收到了现金),实际上企业的某些业务会使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减少,但并不是收回了现金。例如第5项,“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而减少的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中,假设企业以补偿贸易方式引进国外设备后,用应收账款抵偿长期应付款,其账务处理为借记“长期应付款”,贷记“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减少了,企业并没有收到现金。再如,以应收票据背书转让后抵偿前欠货款,则应收票据减少了,但带来的是企业负债的减少,企业现金并未增加。第6项核销坏账损失使应收账款减少,但企业并未产生现金流入。第7项中,应收票据贴现后收回的现金应为应收票据到期值扣除支付的贴息。从第5至7项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业务的发生都使企业的应收账款或应收票据减少,但并未使现金增加,而我们在第2、3项的计算中是假定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的减少全部为收回的现金数,因此,若企业有第5至7项业务时,应将这些项目全部扣除。企业核销的坏账损失若以后又收回现金,应重新加回,此即第8项业务。
二、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公式(1):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当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现购)+当期为前期支付的现金(应付款的减少)。该公式存在着同前述内容一样的问题,即容易理解但不实用。
所以,实际计算中采用的是公式(2):
一、预收账款的核算与应收账款、预收账款项目填报的深层分析
根据账户的用途结构,应收账款明细账余额应在借方,但预收账款的特定核算方法会使应收账款明细账产生贷方余额,该余额实际上是预收账款。预收账款的核算在实际工作中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单独设置预收账款账户核算,第二种方法是不单独设置预收账款账户,而将预收账款的内容合并在应收账款账户内核算。按第二种方法核算,应收账款账户在核算内容上包含了预收账款,可能会因此出现应收账款明细账的贷方余额。贷方余额是已预收但尚未提供商品或劳务的预收账款,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包括在预收账款项目内。由于应收账款明细账贷方余额的存在,应收账款总账账户内真实的应收账款数额应是应收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之和,此数额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包括在应收账款项目内。应收账款总账余额实际上是上述应收账款与预收账款的差额,而不是真正的应收账款。
现举例说明以应收账款账户核算预收账款的情况。
例:某工业企业采用预收贷款方式向B公司开展销售业务,有关资料如下:
(1)3月30日预收B公司货款100000元,存入银行。
(2)4月25日向B公司交付商品,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内列价款300000元,税额51000元。差额尚未补收。
(3)5月31日收到B公司补付的差额并存入银行。
根据以上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1)3月30日收到预收货款时:
借:银行存款100000
贷:应收账款——B公司100000
(2)4月25日向B公司交付商品时,登记应收金额:
借:应收账款——B公司351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3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
(3)5月31日收到B公司补付的差额时:
借:银行存款251000
贷:应收账款——B公司251000
将上述分录的相关内容过入“应收账款——B公司”明细账。
4月25日向B公司交付商品时,“应收账款——B公司”明细账借方登记应收金额351000元,而不是借方冲销预收金额100000元,体现了会计管理的要求。即要求该明细账反映预收账款销售业务款项的预收、应收和差额补收的情况,以便通过该明细账实现对预收账款销售业务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仅就“应收账款——B公司”明细账而言,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项目于3月、4月和5月期末应镇列的数据如下(单位:元):
3月31日:预收账款100000
4月30日:应收账款251000
5月31日:应收账款0
按上述第一种方法核算预收账款需要设置预收账款账户,从账户用途结构分析,预收账款明细账应该是贷方余额,它反映期末预收账款数额。但是,按照会计管理的要求,预收账款明细账应反映预收账款销售业务款项的预收、应收及补收的整个过程,以便通过预收账款明细账对该业务实施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据此,预收账款销售业务应按每一销售对象设置预收账款明细账,收到预收账款时按预收金额记入该明细账户的贷方,交付商品或提供劳务时按应收数额登记在该账户的借方,补收应收数与预收数之差额时登记该账户贷方。若登记应收数额在前一个月,登记补收差额在后一个月,就会产生预收账款明细账的借方余额;该余额实际上是应收数与预收数之差,即应补收的货款或劳务款,也就是应收账款;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该余额应包括在应收账款项目内。由于预收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的存在,预收账款明细账的贷方余额才是真正的预收账款,它应包括在资产负债表中的预收账款项目内。预收账款总账余额是上述预收账款与应收账款之差额,而不是真正的预收账款。
现举例说明以预收账款账户核算预收账款的情况。仍以上例资料为例,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1)3月30日收到预收货款:
借:银行存款100000
贷:预收账款——B公司100000
(2)4月25日向B公司交付商品,登记应收金额:
借:预收账款——B公司351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300000
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
(3)5月31日收到B公司补付的差额:
借:银行存款251000
贷:预收账款——B公司251000
将上述分录的有关内容过人“预收账款——B公司”明细账。
仅就“预收账款——B公司”明细账而言,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项目于3月、4月和5月底应填列的数据如下(单元:元):
3月31日:预收账款100000
4月30日:应收账款251000
5月31日:预收账款0
根据上面分析,可以将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明细账余额的经济内容概括如下:应收账款明细账的借方余额为应收账款,贷方余额为预收账款;预收账款明细账的借方余额为应收账款,贷方余额为预收账款。编制资产负债表,确定表中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项目应填列金额时,务必记住这一点。
二、预付账款的核算与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项目填报的深层分析
从账户的用途结构分析,应付账款明细账应是贷方余额,它反映期末应付账款数额。但是,预付账款的特定核算方法会使应付账款明细账出现借方余额,该余额实际上是预付账款。预付账款的核算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单独设置预付账款账户核算,第二种方法是不单独设置预付账款账户而将预付账款的内容合并在应付账款账户内核算。按照第二种核算方法,如果预付账款发生在前一个月,收到商品或接受劳务在后一个月,就会产生应付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该余额实际上是预付账款,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包括在预付账款项目内。由于应付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的存在,所以应付账款明细账的贷方余额才是真实的应付账款,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该余额应包括在应付账款项目内。应付账款总账余额实际上是上述应付账款与预付账款的差额,而不是真实的应付账款。
现举例说明以应付账款账户核算预付账款的情况。
例:某工业企业采用预付账款方式向A公司采购甲材料,有关经济业务如下:
(1)3月10日向A公司预付货款100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
(2)4月25日收到A公司交来的甲材料。随货附来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列明,价款300000元,税额为51000元。材料已入库,差额未付。
(3)5月31日以银行存款向A公司支付差额。
根据议上经济业务作会计分录如下(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
(1)3月10日预付货款:
借:应付账款——A公司10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0
(2)4月25日收到甲材料,登记应付金额:
借:原材料——甲材料300000
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1000
贷:应付账款一A公司351000
(3)5月31日补付的差额:
借:应付账款——A公司251000
贷:银行存款251000
将以上分录的相关内容过入“应付账款——A公司”明细账。
4月25日收到材料时,“应付账款——A公司”明细账贷方登记应付金额351000元,而不是贷方冲销预付金额100000元。体现的是会计管理的要求,即要求该明细账反映预付账款采购业务款项的预付、应付和差额补付的情况,以便通过该明细账实现对预付账款采购业务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如果仅以“应付账款——A公司”明细账的资料为依据,那么,3月、4月和5月底资产负债表中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项目应填列的数据如下(单位:元):
3月31日:预付账款100000
4月30日:应付账款251000
[关键词]应收账款,表现形式,风险转移,往来账,弊端消除
目前,我国企业应收账款总量大约有5.5万亿元人民币,占企业总资产的30%左右,而大多数中小企业资产价值的60%以上是应收账款。剧增的应收账款数字,触目惊心,严重破坏了企业的资金周转链条,成为企业无法摆脱的困境。资金不活,导致企业步履艰难的困境。
一、应收账款形成的根本原因
企业应收账款激增追溯起来是有其原因的:一方面是市场的原因。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把自己的产品销售出去,有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考虑,有占领市场的因素,被迫采用赊销,无奈用信用的方式去笼络客户,增加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扩大利润空间,购买该产品的客户并不总是诚实守信的,三角债很多不是买方无钱积累的,而故意拖欠账款成为后遗症,欠债光荣成为潮流。另一方面是企业自身的原因。买卖双方,你的产品有买方,自然生产产品的原料就有卖方,你欠别人的原料款,别人就可能欠你的产品款。互相欠款,日积月累,坏账无法避免。谁也不想赊销,但又不能杜绝赊销。完全交钱提货的经营方式无法实现,销售出去喜出望外,产品销售出去了,即使不能及时回笼资金,但总是业绩,应收账款比现金销售的流动性虽然差,却是企业资金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收回资金,企业流动性又增强了。有市场竞争必然有赊销风险,这是即矛盾又统一的经济行为。
二、应收账款的舞弊表现
第一、会计账户设置时设下埋伏
账户的隐患“险于明火”,主要症状为:1.不设应收账款明细账,将乱七八糟的债权都记入应收账款总账,这债权是不是应归入应收账款,随意性大,债权人无法核实也是漏洞百出,看似有账,查无其人,2.有的把不属于应收账款范围的往来款项也划拉到该账户内,企业有些不想让外人知道的不正常的经营活动通过这个手段试图掩盖。
第二、混淆会计核算的界限
主要表现为:1.应收账款的核算内容和使用范围会计法、会计制度、补充规定都有板有眼,而企业有时候是无意之中混淆,有时候却是有意混淆。如此而已,核算内容就必然失真,2.有的单位将应收账款的经济业务以外的其他科目错误的列入应收账款处理。如将应收票据列作应收账款业务、将其他应收款列入这个科目,这叫“鸠占凤巢”;3.有的单位明知故犯,虚构应收账款业务,本意是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粉饰经营业绩,目的无非是为上市、招商引资、引进人才等虚张声势。4.应收账款业务发生了,不进行核算,不核算,自然无账可查,目的是想虚减收入,虚减利润,偷税漏金;众所周知,收支相抵,就是利润,收入虚减,利润自然少,由此算出的所得税等就少。5.有的业务中本是现金销售,货款已取得,却不列现销,列入应收账款.将货款用于他处,账外循环,或积累到小金库。6.有的部门和财务人员擅长移花接木的手段,将股票、债券等长短期投资收益纳入应收账款范围,行偷税之实。
第三、非积极的态度对待到期本应收回的应收账款
这样的企业虽然不具有普遍性,但的确存在。1.有的单位的经办人为了谋取个人私利,欠债人使以许诺或给予好处费,即使账款到期,催收工作也不积极,借口是“钱也不是我的,何苦去催”,“催回了我也没什么好处”。责任心的缺乏,对应收账款长期挂账不闻不问;蒙蔽领导,领导也只了解财会报表中一个应收账款总数,至于谁欠的,也不知道明细。2.有的个人故意将已收回的应收账款,先不忙着结转,反正是挂账长短,也没有人去关心,公款私用泛滥成灾,炒殷、炒房、外借,无人过问,不出事就随意使用。
第四、在选择会计核算方法时做手脚
折扣销售是普遍存在的经济手段,折扣有现金折扣与商业折扣之分。在实行现金折扣的大前提下,会计制度规定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应该采用总价法,即应收账款按抵减销货折扣前的总额作为入账基础。在实际会计核算工作中,有的单位往往采取净额法入账,税务局不来稽查,无人发现,年终报表审计是抽样调查,发现问题的几率也不大,纳税能推迟就推迟。倘若数额巨大,企业资金周转自然就更迅速。
第五、上下年结转时的手法
会计制度规定了按部就班的启用新账、封闭旧账的制度,有余额的账簿,旧账都有“结转下年”、新账有“上年结转”章。除去收入类结平,资产类大多是转下年的。在本年度结束时,结转单位随意性地将某账户或几个账户的余额分解或合并到下年度新账的一个乃至几个账户中去,不必进行走账处理就可以达到其某种目的。会计人员所谓的“造账”、“做账”,有时候是违反制度的。如:某企业拨给食堂的310000元业务招待费支出,本应按照部分和业务性质下账,比如说:科室招待的开支类入管理费用,销售部门发生的列入营业费用,应有落实到户的“正途”,却记入“应收账款”明细科目(企业内部往来账项应记入“其他应收款”),到年底结转新账时,将此款项的余额合并到“在建工程”科目余额,而新账中“应收账款”明细科目也无此项记载,这样便将这笔招待费支出列在基建成本中了。乱进科目,会计人员疏忽大意的可能性小,故意而为的可能性大。“费用”进“资产”,是司空见惯的会计舞弊手法。
第六、处理坏账损失时换质移位
换药不换汤、换汤不换药都是违反会计制度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应该是死板的,经济业务发生后,科目怎么下,却有章不遵。怎么下,会计人员说了算,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执行与否没有人监督,国有企业有监督,民营就随意性大。主要表现为:1.会计制度明确规定核销坏账损失要报批,也就是要履行手续。很多情况下不履行手续就擅自核销坏账损失,借口是会计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想怎么弄,就怎么弄;2.坏账损失处理方法有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之分,会计制度规定一旦采用一种处理方法,一般情况下不能随意变更,因为随意变更,带来连锁反应,资产不实,损益不实,影响到税收乃至报表的方方面面。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的混用,带来的是数字缺乏一致性和指标的连贯性;3.备抵法下,会计制度不允许人为扩大计提范围和计提比例,而企业却通过多提坏账准备,多列管理费用,偷逃所得税;4.年末或定期调整坏账准备金额时,会计制度要求必须考虑坏账准备的实有余额,企业却置若罔闻;5.确认坏账发生是有具体的确认标准的,企业却不按坏账标准确认,如将预计可收回的应收账款作为坏账处理,将本该确认为坏账的应收账款长期挂账,资产不实、会计信息失真;6.会计制度严禁将收回已转销的坏账作为“营业外收入”或“应付账款”或不入账,应增加“坏账准备”,企业却背道而驰。
三、应收账款损失降低的途径和风险的转移
应收账款融资是企业降低损失,转移坏账风险的重要措施,目的就是为了盘活资金,寻找有利于企业的好的投资机会,主要有以下几条途径:
应收账款证券化。类似于过去的经济术语“债转股”。资产科目的“应收账款”变成了“投资”科目。这种折衷的融资方式,对资产负债表中具体项目进行调整和优化,盘活存量资产,增加了资产方的流动性。
“盘活”资金,是企业的一着妙棋。应收账款的抵借是将企业的应收账款作为抵押品向银行获得借款的一种融资方式,分为整体抵借和特定抵借。
追讨债务、债务重组、委托专业机构追讨或采取仲裁、法律诉讼的形式,是避免当应收账款发生重特大损失的招术,“拿到手的钱才算钱”,这个比喻用之于应收账款很合适,应收帐款不是走进了坏账损失,就是换回了现金或实物,这都是企业所希望的。
关键词:企业;应收账款;应对措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2月26日
一、应收账款现状
(一)应收账款金额过度膨胀。20世纪中国经济市场快速发展,企业的竞争力也越来越激烈,企业为了提高市场的占有份额,采取先提供劳务服务或者销售商品,后期再向客户收取款项。通过缓解客户资金周转压力方式来刺激吸引顾客,大面积的吸引客源,打造市场品牌、抢占市场份额,以此提高企业竞争力,因此应收账款金额居高不下,从本质上反映产品缺乏竞争力。
(二)应收账款回收风险系数加大。应收账款风险系数加大的原因:首先是企业本身风险防控能力薄弱,可能最初就没有健全应收账款风险评估体系,忽略赊销款不能及时收回带来的一系列危害,这种现象导致企业账面利润虚盈实亏,直接引发企业财务危机;其次对顾客资信度调查不够深入,一味盲目对顾客采取宽松的信用政策。
(三)不断滋生。总价法和净价法是企业销售产品采取现金折扣情况下,应收账款的入账款项核算方法。目前我国制度规定采用总价法核算,但在现实工作里,有些企业会选择采取净价法来入账,这样结果可能低估了应收账款和少记销售收入,@样会使企业利润虚减,减少企业所得税;这样客观上造成应收账款入账金额不实的结果,从而会被一些不法分子为从中牟利找到钻空子的机会。
二、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能部门责任不明确,相互推脱。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销售业绩量是作为企业销售部门的任务职责。财务部对各部门原始凭证进行统一登记,前者是交单子后者是记账,两者存在脱节。应收账款增加出现坏账准备时,两个部门间互相推诿责任,造成公司经济上的损失。
(二)僵化滞后的管理方式。纵观现代企业,会计职能的强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这是企业改革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国独具风格的企业管理制度发展方向。改革开放使经济不断发展,企业业务在频繁往来,会计核算中一系列应收账款管理的任务也复杂化,而有的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墨守成规,一味重视生产和打开市场大门,过分重视利润率,忽略对应收账款的管理。
(三)企业缺乏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措施。企业往往急于打开营销局面,在没摸清客户资信状况下,为了不流失客户订单采取盲目的赊销方法并且与客户签订合同,使得业绩呈现“高收入”、“高利润”。而后期到了约定付款日,对方又无力偿还或者毁约,企业将是最终的承担者与受害者。这是大部分企业盲目赊销和对客户信誉度、偿债能力调查不足所带来的风险。
由此看出,企业一方面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另一方面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应对风险机制。因此,如何加强企业自身风险意识并做出相应风险防范管理成为应收账款管理不可避免的难点。
(四)企业对客户信息收集能力较弱。企业在与客户签订合同之前,都需要对另一方信誉度等级和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汇总,从而更好的科学决策。基于我国企业中大部分都属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很多企业对客户信息收集能力偏弱。再加上企业种类多种多样没有较标准的信用考察制度来衡量,使得企业在决策中出现错误的判断,因此为企业带来损失。
(五)缺乏维权意识。应对逾期未收到的应收账款,部分企业不是运用相关法律途径进行维权而是采取妥协方式把此类账款归为坏账,归根结底是他们缺乏对法律知识的了解,让对方有机可乘。实际上客户如果有意不按合同要求在截止日前付款,同时拒付款项和违约金,在合同上处于违约,债权方可以走法律途径诉诸于法律仲裁。可见企业只有掌握相关法律才能使自己更好的维权。
三、应收账款管理不当对企业的影响
(一)企业流动资金流不足,周转困难。企业开出销售发票却不能真正确认收入,在没有收回款项的同时企业只能用有限的现金流来支付各项费用比如支付商品各项税金、运输费、销售费用。一边没收到款项,一边还需要支付。导致流动资金的减少,长期的应收账款拖欠必然会造成企业流动资金的短缺,经营状况出现困难,难以维持正常经营与销售。
(二)企业成本负担大。采用赊销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销售,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面对一些信用度低的客户,企业需要进行催账,在催账的过程必然会投入一定的物力、财力和时间成本,使得企业经营运行成本负担加重。催账时间拖得越长,对企业来说越不利。
四、如何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一)重视应收账款的管理。企业首先需要认识到应收账款的重要性,只有意识它的重要性才会加强管理。因此,为了更好的管理,企业应该一边提高销售人员在该方面的责任承担意识,明确划分责任范围,尽可能落实到个人,应明确规定在应收账款未收回前,责任人不能调离公司,让责任人在考虑责任承担意识中更加慎用赊销这种方法。另外,一边强化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的监督职能,为企业设立一定的财务目标同时提供相应财务信息。其次,企业自身要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把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率控制在合适范围内,从而更好地管理应收账款工作,稳定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加大客户信息收集力度,制定合理全面的信用政策
1、企业加大客户信息收集力度,可以采用“5C”评估法对客户进行信用标准评价。其中,“5C”是指客户的品行、能力、资本、抵押、条件。通过这些评定制定客户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一定程度上防止坏账发生。
2、信用政策,主要包含信用标准、信用额度、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四部分。信用标准是指企业授予客户信用所要求的最低标准,如果客户达不到该项信用标准,就不能享受公司按商业信用赋予的各种优惠,或只能享受较低的信用优惠。如果公司执行的信用标准过于严格,可能会降低对符合信用风险标准客户的赊销额,因此会限制公司的销售机会。如果公司执行的信用标准过于宽松,可能会对不符合可接受信用风险标准的客户提供赊销,因此会增加随后还款的风险并增加坏账费用;信用额度是指企业根据对方偿还能力给予的最大赊销额度;信用条件是指企业给予对方延期付款的若干条件,包括折扣期限、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收账政策是指企业对不同时期应收账款的催账方式。针对企业掌握客户信息的不同程度形成的资信情况,简单举例:企业进行一笔d销业务,给予对方信用条件为:“2/10,1/20,…n/30”意思是债务人在10天内还款可享受百分之二的折扣金额,通过给予对象现金折扣刺激债务人尽早还款,从而加速企业资金的回笼。
(三)鼓励创新,引进先进技术
1、加强市场调研,鼓励创新或引进先进产品技术,并将其应用到企业实际经营中,通过技术改造降低成本。当原材料等价格上涨时,通过技术改造,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增加产品含量技术,寻找降低生产成本的方法,既要在达到质量目的的同时,又做到成本控制。使得企业在选择对象时为减少对方资金的占有量更有主动权。
2、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随着科技不断的进步,企业信息化越来越深入,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针对企业的状况引进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计算机管理手段建立一整套账款记载程序,明确备录应收账款往来业务信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未来。
(四)使用法律武器维权。对于客户逾期所拖欠款,企业可以先通过打电话、发信函或者派相关人员去对方公司沟通等途径进行催账,当协商无效,对方也无任何表态时可认为存在恶意逾期应收账款行为,企业审计部门应该保留相关的合法证据,移交内部法律事务部门处理。在合法合理情况之下通过民事诉讼,请求法律仲裁,从而追回应收账款,维护企业自身合法权益。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凤军.企业应收账款的成因及应对措施[J].财务会计,2014.4.
[2]瞿涛,陈慧玲.论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及防范[J].企业发展,2013.11.
摘要:分析程序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常用的一种重要程序,如在进行风险评估程序时利用分析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利用分析程序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以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与注册会计师对其环境的了解一致。但在审计实务中,如何使用分析程序发现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报却一直是个难点。本文结合具体的案例资料,详细说明如何使用分析程序发现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报,以便相关人员更好地使用该程序来完成审计工作。
关键词 :分析程序;重大错报;财务数据
一、分析程序的定义
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分析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分析程序还包括在必要时对识别出的、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值差异重大的波动或关系进行调查。
二、案例资料
蓝天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张明和杨天浩负责审计青山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的财务报表,资料为:资料一:青山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甲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产品销售采用赊销方式,正常信用期为20 天,无明显产销淡旺季。在甲产品的生产成本中,甲原材料成本占重大比重。甲原材料在2013年的年初、年末库存均为零。甲产品的发出计价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
资料二:2013 年度,青山股份有限公司所处行业的统计资料显示,生产甲产品所需甲原材料主要依赖进口,汇率因素导致甲原材料采购成本大幅上涨;替代产品面市使甲产品的市场需求减少,市场竞争激烈,导致销售价格明显下跌。
资料三:青山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度未经审计财务报表及相关账户记录情况如下:
1. 甲产品2012 年度和2013 年度的销售记录(表一)。表一甲产品2012年度和2013年度销售记录
和坏账准备项目附注如下:2013 年销售甲产品的应收账款年末余额为16500 万元,对甲产品的应收账款计提的的坏账准备为66万元。
销售甲产品的应收帐款账龄分析见表四所示。
表二甲产品2013年度收发存记录表三甲产品相关的应收账款变动记录
三、分析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识别重大错报
如何通过分析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来识别重大错报呢? 根据资料三表一提供的财务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2013 年甲产品的相关数据如下:销售单价=55000/1000=55(万元/吨),单位营业成本=44000/1000=44(万元/ 吨),销售毛利率=(55000 -44000)/55000*100%=20%;同理可计算出甲产品2012 年的相关数据如下:销售单价=35000/700=50(万元/吨),单位营业成本=29750/700=42.5(万元/吨),销售毛利率=(35000 -29750)/35000*100%=15%。表四销售甲产品的应收帐款账龄分析
根据资料一,我们知道青山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甲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在甲产品的生产成本中,甲原材料成本占较大比重。甲原材料在2013年的年初、年末库存均为零。甲产品的发出计价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根据资料二:2013 年度,青山股份有限公司所处行业的统计资料显示,生产甲产品所需甲原材料主要依赖进口,汇率因素导致甲原材料采购成本大幅上涨;根据资料一和二,甲产品的成本应该大幅上升,但根据我们的计算,甲产品2013 年单位营业成本为44 万元/吨,2012 年单位营业成本为42. 5 万元/ 吨,上涨的幅度=(44-42.5)/42.5*100%=3.53%,根本没有发生大幅上涨,计算出的数据与背景(非财务数据)不符,说明营业成本可能存在重大错报。资料二说替代产品面市使甲产品的市场需求减少,但我们根据资料三表一的数据看到,2013 年销售的数量是900 吨,2012 年的销售数量是800 吨,市场需求增加了,说明数据与背景(非财务数据)也是矛盾的。
资料二说市场竞争激烈,导致销售价格明显下跌,但根据我们的计算,甲产品2013 年单位售价为55 万元/吨,2012 年单位售价为50 万元/吨,销售价格也是上升的,说明数据与背景(非财务数据)也是矛盾的。还有,根据资料一和二,甲产品成本上升,价格下降,销售毛利率应该是下降的,但根据我们的计算,2013 年的毛利率为20%,2012年的毛利率为15%,即计算出的毛利率是上升的,说明数据与背景(非财务数据)也是矛盾的。2013年度报表所示数据与资料中的背景(非财务数据)不符,预示着2013年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风险,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均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收入与成本不匹配。
根据资料一,青山股份有限公司无明显产销淡旺季,资料三表二中却显示甲产品在12 月有大量的出库,很可能表明存在虚构销售的重大错报风险。
根据资料一,青山股份有限公司的甲产品销售采用赊销方式,正常信用期为20 天,但根据资料三表三数据分析可知,2013 年12 月10 日赊销产生的应收账款在2014 年1 月31 日仍未收回(信用期早过了),应收账款可能存在坏账计提不足或虚构收入等重大错报风险。根据资料二,因为市场竞争激励,甲产品的市场需求减少,这与资料三表二中显示的甲产品2013 年度年末存货余额为零存在矛盾,该存货很可能被低估。
四、分析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识别重大错报
根据资料三,2013 年销售甲产品的应收账款年末余额为16500万元,对甲产品的应收账款计提的的坏账准备为66万元,计算出的坏账计提比例=66/16500*100%=0.4%,与会计政策规定的0.5 %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不符(更低),公司可能存在少计提坏账准备的错报。
根据资料三的表四,我们可以分析年初数和年末数的关系,然后看哪些数据是不可能发生的,如果表中存在不可能发生的数字,那就意味着错报的存在。根据逻辑关系,我们可以知道2013 年应收账款在1 年以内的年末数(10000 万元),应是2013 年新增加的应收账款,这个数与年初数没有关系,金额只要合理都不存在问题;应收账款在1-2 年的年末数1500 万元,是由1 年以内的年初数8300 万元演变来的,因为8300 万元是以前年度的应收账款,所以只能收回,年末数只能小于年初数,即8300 万元减少到了1500 万元,是合理的不存在问题;2-3 年应收账款的年末数2400 万元,是由1-2 年以内的年初数1200 万元演变来的,这里2-3 年应收账款的年末数2400 万元大于1-2 年以内的年初数1200万元,是不符合逻辑的,可能存在虚构收入,虚构应收账款等重大错报。同理,3 年以上应收账款的年末数2600万元,是由2-3 年年初数1100 万元和3 年以上年初数1400 万元之和(2500 万元)演变来的,因为3 年以上应收账款的年末数2600 万)大于2-3 年1100 万元和3 年以上1400 万元的年初数之和(2500 万元),是不符合逻辑的,可能存在虚构收入,虚构应收账款等重大错报。
在审计实务中,使用分析程序对财务数据之间和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能让注册会计师发现异常,发现错报,从而确定重点审计领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希望本文能更好地推广分析程序在审计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书慧,窦新顺.基于分析程序的审计技术创新例解.财会研究,2014,(2);66-68.
[2]张小龙.审计实务中分析程序的运用.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8);144-145.
一、当量利润考核的现实意义
(一)实施当量利润考核,能够有效规避财务风险
采取当量利润考核企业经营成果,能够有效控制应收账款和存货资金占用,避免或减少坏账,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保持科学合理的库存,促进产品销售并及时变现、避免存货积压变质损坏;实现企业经营净现金流量最大化,降低财务费用,防止企业经营管理的非理性化和随意性;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财务环境,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实施当量利润考核,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实行当量利润考核,能够从源头上监控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有利于实现利润与经营净现金流量同步增长;可以及时发现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减少潜亏现象的发生。同时,可以进行全方位成本控制,突出实效性,注重可操作性。考核当量利润充分考虑了应收账款和存货升降对企业效益的影响,即用银行贷款利率相应倍数乘以应收账款和存货资金占用增减额,来抵减或增加利润。这样,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经营者努力降低应收账款和存货资金占用,降低机会成本和产生坏账的风险。
(三)实施当量利润考核,有利于提高企业对现金流量的关注程度
实践表明,现金是企业资本财富的一种资产表现形式,是企业的血液;现金的循环运动是企业生存的基本前提和资本增值的关键环节。现金流转环节的阻滞会造成企业“供血”不足,轻则造成财务困难,障碍企业的发展,重则造成财务危机,威胁企业生存。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最终都会通过财务风险作用于企业,直接结果就是造成企业流动资金短缺,影响企业正常运作,甚至陷入停产和破产的结局。
(四)实施当量利润考核,有利于提高利润质量
常规状态下,一方面,企业根据权责发生制产生的利润,是账面结果,主观性强。另一方面,利润并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了多少现金流量。但通过当量利润考核,可以直接对利润质量进行评价。如果当期利润远远大于当量利润,则说明应收账款和存货有明显上升,利润质量并不理想;如果当量利润等于或大于当期利润,则说明应收账款和存货资金占用有所下降,通过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有所增加,会计收益的收现能力较强,利润质量就高。
(五)实施当量利润考核,可以提升员工的管理理念
实施当量利润考核不仅创新了企业管理流程,而且能转变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管理理念,实现从利润额大效益就好向只有当量利润额大效益才算好的认识上的转变;实现管理者从单纯追求利润额最大化向追求利润和经营净现金流量最大化的转变;实现从传统利润考核向以现金流为基础考核、评价企业经营状况的转变。
二、加强现金流量的控制,保证当量利润目标的实现
实施当量利润考核,重在实现当量利润目标,这是企业经济运行中的根本宗旨,各企业在其实施过程中,必须实现有现金支撑的利润。要实现当量利润这一目标,企业除了要完成生产、营销等任务实现应有的利润指标外,本人认为重中之重的问题是要加强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实现现金流量控制,这样才能使企业实现有现金支撑的利润。
本文所说的现金是企业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存款和库存现金。所谓现金流量是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量和流出量。企业现金流量的大小与周转的快慢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的生产循环是由现金开始的,依次转变为储备基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再重新回到现金状态完成了一次周转。每一次周转都能给企业带来利润。周转越快,积累就越多,发展空间就越大。企业为了生存,必须获取现金以便支付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开销。虽然企业可以通过股东和银行融资等外部渠道来获取现金,但是生产经营活动还是最主要的现金来源。长远来看,企业为了暂时的生存和今后的发展,现金的流入量必须超过现金流出量。而经营活动现金盈余则是企业具有活力的主要标志。纵观中国的上市公司,有很多公司的破产、衰败与现金的运作有着直接关系。事实表明,良好的现金流量和巨大的现金余额,会使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实施现金流量控制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一)加强应收款项的管理
科学管理应收账款,合理确定应收账款占用额度,这是企业增加现金流量的关键环节。众所周知,应收账款是因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应向购买单位或服务单位收取的各种款项,是企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应收账款对企业的不良影响虽然已被认识,但控制的措施还都在探索。应收账款不仅会使企业发生资金垫支损失,生产周转资金被购买方无偿占用,发生垫支资金的利息损失,而且一旦发生坏账,不但货款不能收回,就连垫支的税金及运费等也将一同损失掉。所以,必须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事前控制――建立客户资信管理制度;事中控制――建立内部授信制度;事后控制――建立账款监控制度。
(二)加强应付款项的管理或收回清欠物
应付账款应加强对账管理,以明确债务,避免个别款项账面为应付款实则为应收款和虚拟应付款客户等问题。通过对账还可以规避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应付款项的付出,应根据款项的性质带一定比例的清欠物资抵付现款,以活化资金减少现金流出。
(三)加强存货管理
财产物资定期进行盘点,核定一个合理的库存定额,以降低存储成本。及时掌握库存存货的动态和市场价格,确定合理的采购批量,经合理测算后,选择最佳采购时机实行低成本采购。采购的大宗原材料、辅料及库存产成品,应核定一个统一科学的途耗、库耗,形成制度,避免损失浪费和虚增库存。
(四)增收节支,增加现金流量
一是提高营销水平,采取必要的营销策略,加速资金回笼,避免三角债的发生。
二是要认真把握好投资活动的现金收入。不论是对外投资,还是固定资产投资,都是为谋求经济利益,没有收益的投资,企业要认真研究,果断处理。
关键词:债务重组;固定资产;用友U8V10.1;信息化处理
一、债务重组概述
债务重组,是指当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时,按照债权人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债权人作出让步的事项。
债务重组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方式:
(1)用资产清偿债务:①用现金清偿债务;②用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2)债务转换为资本;(3)修改其他债务条件;(4)以上三种方式结合。
本文以非现金资产--固定资产清偿债务作为分析对象,选择固定资产这一非现金资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在历年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固定资产是技能大赛中的一个重难点,而且固定资产在用友U8V10.1中的增加方式相比U8V7.2有很大的改变;另一方面是在今年5月1日全面推行营改增后,关于固定资产(不动产)的进项税也进行了重大调整(国税总局的第13号文---不动产的进项税按11%实行分期抵扣,购进当月抵扣进项税额的60%,剩余40%等购进的固定资产满一年后再进行抵扣)。因此,本文选择固定资产这一非现金资产作为典型。
二、以固定资产进行债务重组信息化处理分析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规定,债务人以固定资产清偿债务,债权人应以公允价值作为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与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损失。如已对重组债权计提坏账准备,该差额应先冲减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冲减后仍有余额的,再抵减当期资产减值损失(转回多计提的坏账准备);冲减后仍有损失的,应计入当期损益(债务重组损失)。债务人应将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增值税销项税额(视同销售)与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利得;而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资产处置损益。
样题:2016年6月8日,乙公司发生财务困难,其所欠甲公司的货款500万元(含税)不能按期足额偿还(甲公司已计提坏账准备30万元),现达成如下债务重组协议,乙公司以一固定资产抵偿债务,该固定资产账面原值420万元,已提折旧80万元,公允价值360万元。
1.甲公司(债权人)的业务处理流程
(1)①固定资产为动产时,理论上的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36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612000,坏账准备300000,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488000;贷:应收账款--乙公司5000000。
②固定资产为不动产时,理论上的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36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237600,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158400,坏账准备300000,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704000;贷:应收账款--乙公司5000000。(一年后: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158400;贷: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158400)
(2)在用友U8V10.1中,完成该固定资产债务重组业务的操作流程如下,以动产为例:
①固定资产增加。第一步:在供应链模块进行资产(固定资产)采购处理,首先在采购模块填写采购订单,根据采购订单生成采购到货单,然后在库存模块根据采购到货单生成采购入库单,最后在采购模块生成采购专用发票(依据采购入库单),根据采购入库单和采购专用发票进行采购结算;第二步:在固定资产模块进行采购资产处理,填写使用状况、部门等必要信息,保存后生成一张固定资产卡片;第三步:在应付款模块,进行应付单的审核和制单,生成凭证,借:固定资产36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612000;贷:应付账款--乙公司4212000(如果该固定资产为不动产,需要修改其税率为11%,并在最后生成的凭证上将进项税分为两部分)。
②坏账发生。在应收款模块,进行应收账款的坏账处理--坏账发生操作(意义:确认本笔业务的坏账损失),输入本笔业务的坏账金额30万元,生成凭证,借:坏账准备300000;贷:应收账款--乙公司300000。
③转账处理。在应付款模块,做应付款冲销应收款操作,生成凭证,借:应付账款4212000;贷:应收账款--乙公司4212000。
④录入收款单。在应收款模块,录入一张“虚拟的”收款单(不是实际意义上的收款),结算科目选择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结算方式:其他)。生成凭证,借: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488000;贷:应收账款--乙公司488000。
⑤核销。在应收款模块,选择手工核销,将乙公司的此笔应收账款核销。
2.乙公司(债务人)的业务处理流程,以动产为例:
(1)债务人理论上的会计分录为:
①借:固定资产清理3400000,累计折旧800000;贷:固定资产4200000。
②借:应付账款--甲公司5000000;贷:固定资产清理36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612000,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788000。
③借:固定资产清理200000;贷: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200000。
(2)在用友U8V10.1财务软件中,完成该固定资产债务重组业务的操作流程如下,以动产为例:
①固定资产减少。在固定资产模块,进行资产减少操作,选择减少方式为“债务重组”,生成凭证,借:固定资产清理3400000,累计折旧800000;贷:固定资产4200000。
②录入应收单。在应收款模块,录入一张“虚拟的”应收单(非实际意义上的应收款),表头部分(借方):金额421.2万元;表体部分(贷方):“固定资产清理”,金额360万元,“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金额61.2万元。生成凭证,借:应收账款--甲公司4212000;贷:固定资产清理36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612000。
③转账处理。在应收款模块,进行应收冲应付操作,生成凭证,借:应付账款--甲公司4212000,贷:应收账款--甲公司4212000。
④录入付款单。在应付款模块,录入一张“虚拟的”付款单(非实际意义上的收款),结算科目选择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结算方式:其他)。生成凭证,借:应付账款--甲公司788000,贷: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788000。
⑤固定资产处置利得。在总账模块,手工录入一张固定资产的处置利得凭证,借:固定资产清理200000,贷: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200000。
⑥核销。在应付款模块,选择手工核销,将甲公司的此笔应付账款核销。
三、结语
在用友U8V10.1中,正确处理以固定资产进行债务重组的关键有以下几点:(1)掌握营改增后关于固定资产(动产/不动产)进项税额的抵扣问题;(2)固定资产增加的操作,首先要从采购模块进行采购增加,然后在固定模块生成卡片,最后在应付款模块生成凭证;(3)期初设置时在存货档案中设置其外购、资产的属性。(4)注意信息化处理前后操作的连贯一致性。
当然,在实际工作应用中,关于以固定资产偿还债务的债务重组可能会更复杂,比如会涉及收到、支付补价。本文只是提供了一些处理思路,以供技能大赛学习和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16]36号文《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Z].2016-04-14.
[2]郭小芬.债务重组在用友ERP-U8.72财务软件中的实现[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9):212-213.
1. 强化销售财务管理力度,加强销售业务财务核算
1.1对财务应收账款进行控制和管理
公司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应收账款,为了生物企业效益的有效提高,在加强销售财务管理方面首先应进行应收账款的管理和控制。企业应收账款的健康运行,是企业正常发展的保证。在财务应收账款的和控制上,首先应对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分析,找出应收账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时寻找对策解决问题,减少在财务上坏账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流动资产账龄的分析和管理是销售财务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账龄的问题必须得到重视。在发现生物企业公司的应收账款账龄不断延长,未收超过期限的账款在不断增加时,面对这种销售财务管理中出现的漏洞,企业应及时采取措施,例如,可以把公司信用政策做出一定的调整,还可以增加账款的催缴工作,不断提高催款效率。
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公司在财务制度方面应作出有效规定,进一步强化公司组织管理工作,强化监督力度,促进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审查监督和审计工作,定时进行财务账款的核对,对财务工作中财务以及经营较频繁的活动进行重点审查,保证销售部门与企业的账目完整统一,有效避免问题的出现。
1.2为了保证生物企业效益,强化销售费用管理与核算
在现阶段的企业发展中,许多企?I存在着销售费用与企业效益的关系出现反比的问题,常规的销售活动中,获得的利益越大企业的销售费用越高,但是在不断发展中的企业却出现这样的问题,企业销售费用很高但是企业效益却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这是销售财务管理中严重的财务问题,这样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企业的效益将会越来越低,甚至出现亏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为了强化销售费用管理,主要可以通过不同的方面控制销售费用。首先为了避免在销售过程中出现徇私舞弊现象,应该在生物制品销售过程中了解返利的情况,财务管理方面进行适当补差,这样做能够避免销售中出现类似的问题。另外生物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制度对销售进行管理控制,例如,可以在财务上对经销商库存明细进行完善,另外还可以对经销商进行实地盘点,深入落实企业的补差政策。另外,为了企业长足发展,个人建议造进行补差、返利的操作中,应减少现金支付,对经销商货款实施采抵政策,从根本上避免出现误差和损失。
1.3控制销售财务管理中的价格
为了提高生物企业效益,必须加强财务管理中价格管理。为了有效加强价格管理,需要生物企业建立完善而真实的产品以生产原料的价格信息管理体系,能够掌握企业价格信息,促进企业销售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另外,企业要针对窜货中产生的财务活动进行针对性控制,避免问题出现[3]。
在销售财务管理中价格方面的问题,需要销售财务管理人员积极配合,销售部门要对销售中产生的财务活动进行清晰明确的标注,建立并完善销售台账,保证账务的明确和清晰,财务部门以及企业要对市场销售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结合实际对销售进行管控。
2. 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力度,对人员素质和管理制度进行强化
在加强销售财务管理的措施中,对财务方面的管理是进行强化措施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企业对销售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进行管理和控制,也能够有效避免销售财务管理中出现问题,促进生物企业效益的提高。只有切实的提高销售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加强对人员的控制,才能从根本上避免问题的产生。企业要提高利益,进行发展,法制和人治必须要有效的结合,才能促进企业健康良好的发展。
为了实现对企业销售财务人员的管理和控制,首先企业要重视提高人员素质以及万山川企业管理制度。目前许多企业都需要进行在销售财务管理制度方面进行强化管理,在不完善的制度中,管理人员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企业人员素质不能够得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管理出现漏洞,销售财务人员工作热情无法得到有效提高,企业部门之间消息不畅通等问题接踵而来,生物企业会出现很大的问题,造成企业中许多不必要的损失,降低企业的效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