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灌溉工程新技术范文

灌溉工程新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灌溉工程新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灌溉工程新技术

第1篇:灌溉工程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防冻管理;防冻技术;灌溉工程

中图分类号:S2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新疆塔里木流域气候属寒冷地区。其境内的盆地一年中最冷月1月份的平均气温为-10℃——-15℃,塔里木盆地1月份平均气温为-7℃——-11℃。由于气候寒冷,兴建的防渗渠道极易受到冻胀的的破坏。预制砼板护面防渗渠和现浇砼板护面防渗渠最易受到冻胀的破坏,浆砌石护面防渗渠和干砌石护面防不渗渠次之。无论是几十个流量的大渠道,还是1个流量的小渠道,都会受到冻胀的危害。有些冻胀危害发生在建成后运行初期的1~2年内,而有些却发生在工程建成末运行之时。冻胀破坏在巴州的2个盆地内均有发生,对渠道的危害也最大。因此进一步研究渠道冻胀破坏的机理,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它,对保证各级防渗渠道的正常运行,减少维修养护的费用意义重大。

通过分析研究,渠道的冻胀破坏是由土壤中的水、土体颗粒物理性质和负温所致。渠道防冻胀处理可通过改变渠道结构形式、改变渠基土体的基本结构、使用新型建筑材料等方法来实现。对渠道防冻胀处理方式的选择,关系到渠道的造价和施工的难易,应在今后的渠道设计与施工中不断地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新型材料的防冻理论和总结实际运用经验,为新型防冻材料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条件。

1.灌溉系统防冻胀机理

渠道冻胀破坏是由于渠基土受冻体积膨胀顶托衬砌而形成,渠基土受冻体积膨胀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⑴ 寒冷气候区持续的负温条件;

⑵ 土壤中自由水和毛细水的存在,并且有通畅的水分补给通道;

⑶ 土壤本身的物理力学性质,包括土的颗粒组成,矿物质成份等。

在以上三个条件中,土壤中自由水和毛细水的存在是冻胀发生的先决条件,也是必备条件。在整个胀破坏过程中,水是最活跃的因素。如果地下水埋深浅,土壤颗粒细,土体中自由水和毛细水的补给十分充足。一旦气温下降至零度以下,土体中的自由水和毛细水的体积受冻膨胀,引起土体膨胀,顶托衬砌,破坏渠道。冻胀破坏不但发生在挖方渠道中,在半挖半填渠道中也普遍存在。由此可以看出,毛细水的冻胀性也不容忽视。

造成北方防渗渠道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冻涨,这种状况与北方灌区普遍进行冬灌、秋浇等有直接关系。冬灌、秋浇一般定额较大,抬高了地下水位,特别是骨干渠道沿线的地下水位有时甚至高于渠底,致使冻涨量过大。国内外渠道防冻涨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不少,技术上似乎没有大的障碍,问题在于防冻涨措施的有效性往往和建设费用、运行费用成正比,对于发展中国家尚难以承受。北方灌区渠道防冻涨问题不宜单纯依靠防冻涨措施解决,应提倡针对渠段实际情况采用综合措施解决。例如,骨干渠道两侧地下水补给条件好,水质也较好,可以沿渠布设机井(或埋设水平排水管),将地下水提入渠中,一方面增加了可供水量,另一方面也可有效降低骨干渠道两侧的地下水位,减轻冻涨威胁,比单纯排水的经济性好。

综上所述,冻胀破坏是寒冷地区渠道建设中的一大难题,由土壤中的水、土体颗粒物理性质和负温所致。

2.灌溉系统防冻胀处理形式

渠道防冻胀处理可通过改变渠道结构形式来实现,即用“U”形或矩形断面来代替梯形断面。但这种处理形式只适用于小渠道,流量小于1m3/s的渠道。对于大渠道来说,若采用这种处理方式,难免造成造价和施工难度的加大,加大的幅度还较大。

从上述导致土体冻胀的的三个基本因素中,只有三个因素同时具备,才发生冻胀破坏。只要消除其中一个因素,就能防止和减轻冻胀危害。从目前新疆地区的气候条件来看,外部温度不达负温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采取保温措施达到内部不负温。切断冻土地基在冻结前、后的水分补给是过去防冻胀处理常用的法,此外改变渠基土体的基本结构也是保证土体非冻胀性的一种方法。

要切断冻土地基在冻结前后的水分补给,通常是采用高填或排水措施来减少水分的补给。但是由于土体颗粒及物理力学性质的决定,毛细水的作用不可忽视。毛细水往往上升至地下水面以上2~3m的平面上,同样会对渠产生冻胀破坏。例如库尔勒市哈拉苏农场的一个小渠道,流量1.5m3/s,旁边平行有一条深1.5~2m的排水沟,渠道为半挖半填渠道,在施工中就发生了冻胀破坏。因此对于细颗粒土体,要完全切断水分的补给是不现实的,毛细水的冻胀破坏不容忽视。

改变基土的基本结构的办法是进行渠基土的换填,就是用大颗粒的土体填入渠基,将原来的细颗粒土体挖走。这种换填工程量较大,换填厚度一般要大于等于冻土深度。如果在冻土深小的地区使用尚可,若在冻土深较大的地区使用,往往工程量是巨大的。

从目前情况看,任何工程要根本回避和解决冻胀三因素之一,从考虑经济和投资省的情况下,都是非常困难和把握不住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将几种工程措施结合起来使用。即以回避一种因素为主,辅之以回避另一种因素的综合措施进行防冻胀处理。如在汇要两面三刀侧开挖排水沟降供销水分补给的同时,对基土进行一定厚度的换填。用砂或戈壁层加塑膜进行保温,以减少冻胀破坏。

近来随着新型建筑材料的问世,苯板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渠道的防冻胀处理。苯板防冻胀的主要机理是它具有保温的功效,保证了渠基土不受负温的影响,同上述砂或戈壁层加塑膜保温的原理是一样的。根据现有对苯板的搞冻试验资料,10cm厚的苯板可起到100cm厚砂或戈壁层的保温效果。远大于相当于5~10cm厚戈壁、砂的塑膜的保温效果。

3.灌溉系统设备防冻胀措施

灌溉系统的防冻保护,实际上是在冷冻出现以前,把管道、阀门、喷头里的水排出,以防冻害对灌溉系统造成破坏。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灌溉系统的防冻措施不一样,但一般不外乎以下措施:

3.1采用手动泄水措施

使用这种办法,必须确信灌溉系统设计合理、能满足排水要求。手动泄水阀应安装在主管路最低洼的地方,假若系统有多处低洼地,都应该设置手动泄水阀,一般采用球阀、闸阀或带有堵头的一段管子,而且应保证施工过程中有一定的坡度条件,方便管道内的水汇集到泄水井。若泄水井安装在室外,应保证泄水井的干燥(可以采用井底放置砾石);若在室内应确保排泄的水量不致于溢出水井。方法是:关闭系统主阀,切断水源,依次打开各轮灌区的控制阀(如电磁阀),减少管路系统水压力,然后慢慢手动开启泄水阀。

注意:对于主阀门或各分区阀门(如电磁阀、闸阀)里的积水就需要采用压缩空气的办法吹出或采用包裹防冻材料的办法处理。对于有些园林喷头(如雨鸟T-Bird、1800系列)有侧面和底部进水两种,当采用侧面进水时,可在底侧设置自动泄水阀,以防止外壳冻裂;对于齿轮驱动的旋转喷头(如雨鸟3500、5004、7005等系列喷头),里面的积水需要人工排(提起升降体、轻微的晃动或拆除喷头来解决)或采用压缩空气的办法。

3.2采用自动泄水措施

在灌溉系统主管路最好安装手动泄水阀,而不要去采用自动装置。自动泄水装置一般安装在支管路或与喷头安装在一起(如采用侧面进水的埋藏喷头)。原理是:每次系统关闭后,自动泄水阀就会泄走喷头或管路里的水(如雨鸟16A-FDV自动泄水阀,开阀压力2m、关阀压力4m)。自动泄水阀若安装在主管路系统会造成灌溉水的大量浪费。

第2篇:灌溉工程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工程管理;技术;经济;高层建筑;应用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我国工程管理在设计思想、经济观念一级管理模式等方面仍然没有较大的突破,因此,在工程管理中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应用一直都较弱。在技术与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将丰富的经济知识与扎实的技术功底在工程管理中相结合使用已经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能够使工程实现最优的价值功能,例如在降低投资的情况下提高工程的功能;在保证功能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投资等。下面我们将分析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应用于工程管理中所具有的最优价值功能,同时对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在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一、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应用于工程管理中的最优价值功能

在工程管理中如何将科学的管理方法应用其中,使工程实现最优价值工程是当前工程管理中最受关注的问题。工程管理的最优价值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能够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提高工程的功能。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应用于整个工程中,即是对整个工程进行具体的分析,然后利用一些施工技术与自然条件,使工程在降低投资的基础上提高工程的功能。

②在保证工程功能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工程成本。在工程功能不能提高的时候,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应用于其中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措施降低工程的成本。

③在成本略有上升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工程的功能。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应用于工程管理中,可以对整个工程进行具体的分析,在成本略有上升的情况下工程的功能可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二、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应用

下面我们以著名的一项工程来详细阐述技术与经济的结合。

曼哈顿广场工程是世界著名工程之一,其以复杂的地形,高层、多层建筑,裙房组成,整个面积达到了88396㎡。标准柱网8.100mX7.500m,最大柱网10.000mX8.100m,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高层建筑的自重大概占到了建筑总重的40%左右,因此,降低楼盖自重对于建筑的受力与经济造价有很大的直接关系。

在设计之初,选择了几种的楼盖方案,下面我们进行比较分析:

第一种:现浇平板楼盖方案

现浇平板楼盖根据建筑的需要,板厚180~200mm。其缺点:板的自重大,配筋直径大,抗裂能力差,受环境影响程度大;其特点:造价比较低,支模方便,施工简单,混凝土容易振捣密实。

第二种:现浇肋板楼盖方案

现浇肋板楼盖根据建筑的实际需求,肋梁梁高位600mm,板厚100~120mm。其缺点:支模复杂,施工较现浇平板复杂,肋梁与框架梁纵筋交错,容易混淆出错;其特点:板的自重较轻,整体性良好。

第三种:无粘结预应力平板楼盖方案

无粘接预应力平板根据建筑需求,板厚需要200mm。其缺点:板的自重大,板内配筋多、复杂,预应力筋成本高,施工工期长;其特点:承载力高,抗裂能力强,施工支模方便。

第四种: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方案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根据建筑的实际需求,板厚需要250mm,板内放置150mm的筒芯,因此,空心板折算下来厚度为162mm。其缺点:板内配筋复杂,混凝土不易振捣密实;其特点:板自重轻,平面刚度大,承载能力强,施工支模方便。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根据建筑实际的需求,板自重轻,承载能力强,施工方便,支模方便是楼盖首选方案,当然,甲方也选择了第四种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方案。假如在该工程中,我们没有将技术融入施工工艺当中,还是一味的延承老式的楼盖方案,那么不仅仅损失的是施工时间,还会影响到施工的质量,更多的是经济的投入与后期的大量维护费用。

2.1现浇空心楼盖施工工艺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技术是最近几年在国内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技术,它适合大空间、大跨度柱网的住宅与公共建筑需求。其自重轻,能够有效地降低地震的副作用,可以增加楼板之间的刚度,还可以减少楼板的配筋量,从这一系列的特点上面将经济总造价降低,是目前巨大部分建筑项目业主的选择。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技术主要是利用了预制的空心楼板概念,将一些预先成形的空心圆管或者是方管先埋入混凝土中,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在现场浇筑成型,使原来的实心板变为空心板,而预先埋入混凝土中的圆管或者方管则因为几何形体的受力关系更加牢固,使空心楼盖的整体承载力达到要求。这样不但可以减少混凝土的使用量,还可以增强空心板的承载力,在混凝土板融入技术之后,经济投入反而降低,值得大力推广,下面就简单阐述其施工。

2.2.2施工要点

1)弹钢筋和箱模安放位置线

按照设计排箱图要求,在楼板模板上放线,保证后续肋梁钢筋绑扎和箱模安装的位置准确。依据轴线,放出纵横向肋梁控制线,肋梁间即是安放箱模位置。在覆膜模板上放线可采用白涂料等代替墨汁,以保证所放线的清晰牢固。

2)设置抗浮固定点

抗浮点设置的抗浮传力途径如下:箱模上浮力---楼板上铁---肋梁箍筋或铁丝连接---楼板底铁---抗浮点铁丝---模板体系。

3)砼浇筑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浇筑用混凝土,其塌落度应比普通实心楼盖稍大,可取18~20cm,不宜小于16cm;粗骨料粒径宜选择不超过5~25mm,且不大于箱模与模板间距的1/2,也不应大于肋梁宽的1/2。混凝土浇筑宜采用泵送。浇筑沿楼板跨度方向从一侧开始,顺序依次进行,布料尽量均匀,避免砼在同一位置堆积过高损坏箱模。

振捣棒沿肋梁位置顺浇筑方向依次振捣,比实心楼盖应适当加大振捣时间和振捣点数量,振捣同时观察空心箱模四周,直至不再有气泡冒出,表示箱模底部混凝土已密实;振捣棒应避免直接触碰空心箱模。

4)养护、拆模

混凝土的养护和拆模与实心楼盖相同,夏季采用浇水养护,冬季可用塑料布和草帘(厚度由热工计算确定)进行覆盖保温养护。

2.2应用实例及经济效益

2.2.1 BDF与薄壁管现浇空心楼盖的材料钢筋用量对比

薄壁管的外型尺寸为250*500mm,体积为0.0245m3/个;BDF薄壁箱体的外型尺寸为500*500mm,体积为0.0625 m3/个,一个薄壁管的体积与一个BDF薄壁箱体的体积相比大约相差了2/3,。由此可见,在同等现浇空心楼盖体积下,使用BDF薄壁箱体能节约2/3的混凝土用量。另外,BDF薄壁箱体成孔现浇筑空心板是将箱体直接浇注混凝土形成空腹小密肋楼盖中,板面钢筋中间埋置BDF薄壁箱体,楼板下设钢丝网防止板面开裂。这样可以大幅度的降低砼与分布钢筋的用量,达到节约的目的。

2.2.2应用实例

某小区的地下车库以及中心会所即采用的是BDF薄壁箱体现浇空心楼盖设计。该会所的占地面积为16000平米,估算造价为27800万元。但采用BDF薄壁箱体后,与有梁楼盖相比,其层高可增加350~500mm左右,这使得使用空间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空间内无纵横交错的梁,这使空间布置更为方便,不仅使地下车库增加了停车位,还增加了会所的活动产所。另外,采用BDF薄壁箱体进行现浇空心楼盖设计,大大降低了建材的用量。在该小区地下车库与会所的建设中,每平米钢筋的用量大约降低了12kg,商品砼的用量大约降低了0.1m3,装修费用每平方米大约降低了50元,而且整体的工期缩短了10%左右。采用BDF薄壁箱体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可观的。

2.2.3使用BDF薄壁箱体的经济优势

①降低了层高。与现浇有梁楼盖相比,现浇空心楼盖由于无主梁,周边梁扁平,减轻了建筑重量,可使层高降低350~500mm左右。

②节约材料,节能环保。使用BDF现浇空心楼盖,建筑体积发生了变化,建筑具有保湿隔热的功能,且装修简单,在电照、冷热空调通道等长久能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三、结束语

工程管理是整个工程建设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对工程的质量及资金投入方面都起着关键作用。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知识的不断进步,在工程管理中将丰富的经济知识与扎实的技术相结合已经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而工程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怎样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模式应用其中呢?这就需要工程管理人员不断的学习新技术、新标准以及新规范,同时还需要树立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整体观念。笔者通过对某小区的工程管理中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具体应用的分析,说明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优势,希望对今后的工程管理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杨玉林.谈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在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J].山西建筑,2008,34(1):215-216.

[2] 衡孝庆,谭清美.工程管理的生态界面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28(1):141-142,155.

[3] 尚美荣.加强技术改造工程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太原科技,2003,(5):6-6,8.

[4] 李振和,周学文.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实现最优价值功能[J].山西建筑,2001,27(2):90-90,109.

第3篇:灌溉工程新技术范文

现代农村水利灌溉工程建设中逐渐向节水灌溉发展,灌溉技术也逐渐实现了规范化、规模化和科学化,但实现这些目标的同时也会对水利灌溉工程的术要求有很大提高。现代的农村水利灌溉工程跟传统的水利工程施工截然不同,已经摒弃了传统落后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理论,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施工中提高了施工水平和施工效率。但在施工中由于对技术和理论的掌握尚未成熟,容易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因此,为了提高农村水利灌溉工程的施工质量,充分的利用水资源,就需要重视对灌溉技术的选择和应用。下面具体介绍灌溉技术的选择和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1.1农村水利灌溉工程施工技术的分析

目前在现代农村水利灌溉工程中主要是以土石坝为主体结构,随着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发展,灌溉理念逐渐发生了转变,开始向节水灌溉方向发展。为了满足当前灌溉技术的要求,需要加强灌溉渠道的防渗性能,减少水资源在运输渠道中的浪费和消耗,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目前,农村灌溉工程中采用的防渗技术主要是通过改变渠道的渗透性。其中,通过利用衬砌防渗墙来降低渠道的渗透性,具体通过抹光和压实技术来实现;通过混凝土防渗衬砌和膜防渗技术来实现,并用砌石水泥土等来作为防渗材料。根据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施工的面积、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等来选择施工防渗技术。

1.2农村水利灌溉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

农村水利灌溉工程的施工质量受很多种因素的影响,但首先要保证农村灌溉用水、节约用水的需求,同时要考虑到经济性的原则,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和地质勘探状况来选择施工技术,掌握原材料的供应状况,最终实现施工建设目标,满足农村水利灌溉的需要。

1.2.1土质勘探对施工技术的影响为了保证水利灌溉工程能够达到防渗的效果,需要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之前,对灌溉工程路线上的土质地质情况进行探查和研究,明确其特性和工程抗冲击性。如果土质良好的区域可以选择采用覆膜施工技术,如果是土质较为松散的区域,就需要选择混凝土衬砌和砌石施工技术,提高抗冲击性,保证渠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利于减少工程施工的成本。

1.2.2灌溉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要想使水利灌溉工程施工顺利完成,就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建立和完善灌溉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体系,因为在农村水利灌溉工程施工中技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必须要明确施工技术中的管理要点。利用灌溉工程技术管理体系作为依据,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根据土石水渠、混凝土水渠等施工技术的特点,明确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高农村水利灌溉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不利因素,使得施工现代施工技术能够发挥其优势和功能。

1.2.3强化施工技术管理,建立施工技术管理评测体系,提高技术水平施工技术管理是工程施工中最核心的环节:施工中建立和完善施工技术管理数据库,满足防渗膜施工和混凝土防渗衬砌技术的需要;在工程施工中必须要严格按照施工技术管理数据库进行,同时要遵循相关规范,避免出现因参数、数据疏忽等造成质量隐患;技术管理中还需要优化组织结构,提高组织技术水平;岗位和岗位职责的完善,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能顺利进行。另外,建立和完善施工技术管理评测体系,主要是评价技术管理中的问题,探讨技术管理的不足,制定措施来消除不利因素,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1.3注重农村水利灌溉工程的特点

农村水利工程灌溉存在其自身的特殊性,所以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技术分析和管理,分析农村水利灌溉工程的状况,然后优化施工技术,确定技术的管理方法和重点,保障工程质量。

2结语

第4篇:灌溉工程新技术范文

水源是节水灌溉工程中首要考虑的问题。对具体工程来讲,水源条件对工程类型选择影响很大,如山区中的一些果树种植区,大部分为微型水源工程,水资源量非常有限,若推广地面灌溉成大水漫灌,水量严重不足,控制面积很小,因此,推广果树喷灌、滴灌、水量出流灌等灌溉技术,尽量投入较大,但效益高,农民积极性高,应用就很成功。

2灌区的经济条件,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

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节水灌溉工程应由政府和农民共同投资,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投入是有限的,投资和受益的主体是农民,因此,要通过示范推广,提高农民的认识水平。政府要引导农民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在选择工程形式时,要考虑农民的收入水平,投资方面,不能在大面积推广中片面追求投资的工程形式。比如秀屿区丘峻地带,农作物多采用渠道防渗技术结合应用灌或沟灌技术,推广节水灌制度,按照规范要求确定防渗工程和田间工程标准,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会有大的提高,投资低,农民容易接受。但农村劳动力,又能使其他行业创造更高的效益。莆田市的节水灌溉工程形式的选择,不应当超越历史发展阶段和当地经济条件,在没有进行技术经济条件论证的情况下,不能简单地把两种不同的工程类型进行比较。

3与当地的生产方式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相适应

进行九十年代以来,灌溉工程建设已引起了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的高度重视,水利投入的加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尖锐化,促进了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现代化进程加快。为了保证农民的利益,中央制定了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这为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使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与现有的农业生产方式相适应?同时又要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相协调?比如大田喷灌技术,如果不解决种植多样化的问题,不形成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条件,是难以大面积推广的。要解决种植多样化的问题的方法是统一规划,适度规划经营和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或供水公司进行管理,解决了某些类型的节水灌溉技术与生产方式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不适应的问题。

4必须搞好效益分析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过程中,经济效益成为建设节水灌溉工程的敏感性问题,农民注重的是自身的经济效益,灌区注意的是管理单位的整体效益,国家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更重视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在节水潜力最大的粮食作物中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由于水价低、粮食作物的对比效益低,选择灌溉工程形式应慎重。同时,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必须多方筹集资金,实在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的统一。

5参考成功的经验,考虑技术的成熟程度

不管哪一种节水灌溉工程形式,都有其工程技术特点,也有其使用范围,对于类似条件的地区应优先采用应用成功的技术,对于应用不成功的技术,要分析总结原因,慎重采用。同时,在选择工程形式时,要重视设备水平,技术成熟程度,有些不太成熟的技术如嘇灌技术等要先试验,后推广应用。

6非工程节水措施和农业种植结构

节水灌溉的目的是提高水的利用率扣水分生产率,但仅靠节水灌溉工程提高水分生产率是很有限的,灌溉和农业措施的结合,不仅是提高水分生产率的需要,也是农民增收增效的需要。除滴灌和地下灌溉形式外,其余节水灌溉形式都难以减少作物的棵间蒸发,特别在作物生产前期,作物的遮阴率低,棵间蒸发量大。通过农业节水措施减少这部分蒸发,在相同产量水平下水分生产率会大有提高。通常推广的农业节水技术有:耕作保滴技术,如“虚实并存”耕作技术。吉秆、地膜覆盖技术。不同的农业种植结构,要采取不同的节水措施,同时要考虑扣非工程措施的结合。

7如何管理

节水灌溉重建轻管的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有的生产方式下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的有关专家认为,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占总效益的50%,由此可见管理工作的重要。事实上,工程建设好,因管理不善使工程效益难以发挥的例子并不鲜见,哪里工程管理好,其效益就高。

第5篇:灌溉工程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节水灌溉 管理体制 措施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IGY OF UATER

SARING IRRIG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Abstract:The pager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achievements,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also .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countermeasures which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such as reforming Management System and operation mechanism,practicing agriculture water saving encouragement-punishment mechanism,multi-channels financing,developing unsufficient irrigation and 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developing unsufficient irrigation and 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developing protected agriculture,considering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in middle-and-lower yield fields and emphasizing industrialization of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equipment.

Key Words:water saving irrigation,management system,measures,shandong province

1 引言

山东省地处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全省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76.5mm,年水面蒸发量1085mm,干旱指数由鲁东南沿海的1.0向鲁西北内陆逐步增大到2.4,属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全省主要种植冬小麦、夏玉米、棉花和花生等农作物,由于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和降水与作物需水耦合在时间上存在差异以及农作物的复种等,天然降雨不能满足作物正常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农业高产稳产必须依靠灌溉。

山东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05.8×108m3,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09%,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44m3,亩均水资源占有量307m3,二者都不足全国平均数的1/6,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山东经济发展的“瓶颈”。灌溉用水是用水大户,其用水量占全省总用水量的70%以上。发展节水灌溉是解决山东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山东省在这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随着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的增加以及农业持续发展对灌溉要求的提高,相应地对农业节水灌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随着农村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发展农业节水灌溉面临着新形势。

2 节水灌溉取得的成就

2.1 节水灌溉面积

山东省历来都十分重视发展节水灌溉,自1998年至2004年上半年,全省节水灌溉总投入累计达43.17亿元,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8.25×104hm2,至2004年4月底,全省总灌溉面积达到534.34×104hm2,占耕地面积的80.88%,有效灌溉面积483.60×104hm2,占总灌溉面积的90.51%,占耕地面积的73.20%。全省各种形式的节水灌溉面积已发展到306.35×104hm2,其中:喷灌面积21.17×104hm2,微灌面积8.34×104hm2,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190.33×104hm2,防渗渠道控制灌溉面积86.51×104hm2。近几年来围绕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项目、国家级节水示范市、国家和省级节水增效重点县、国家节水增效示范项目建设等,建成了400多个不同规模的以节水灌溉技术为支撑的农业科技示范园,这些科技示范园初步形成了从输水到灌水、从工程到管理、从微观到宏观的立体化、多样化、系统化农业节水格局。

2.2 节水灌溉技术研究

已由过去的单项节水技术研究发展到综合节水技术体系研究,把工程节水技术、管理节水技术、农艺节水措施作为农业节水体系的组成部分开展了综合试验研究。根据全省各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提出了缺水山丘区、平原井灌区、引黄井渠结合灌区、沿海经济发达缺水区等不同类型的节水模式。研制应用了农业节水工程规划设计专家系统、灌溉预报专家系统、工程运行管理优化模式等,获得了“农业节水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200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一大批科研成果。

2.3 节水灌溉设备

建成了节水设备开发中试基地,研制或引进了管灌、喷灌的系列配套管件,温室大棚微灌成套设备,低压喷水管喷灌成套设备,新型混凝土构件成型机等。同时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高新技术,引进推广使用了美国雨鸟、英特耐克、以色列艾森贝克、法国、澳大利亚、奥地利以及北京绿源等国内外知名公司或厂家的几十种节水灌溉设备。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节水发达国家的先进节水技术和设备山东都有所引进,建成了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高标准节水示范工程。

2.4 节水管理

结合水利产权制度的改革,对建立适合市场经济要求和农村特点的“多元化”运行管理机制作了尝试。其中平度市节水灌溉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枣庄市对灌区建设自主管理灌排区的探索都取得了成功经验。在井灌区推广应用射频卡控制灌溉,有力地促进了管理水平的提高。

2.5 资金投入

积极争取中央贴息贷款和国家对重点县项目的扶持,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相应的扶持政策。对省财政扶持的节水灌溉项目实行公开招标,加大了项目实施力度和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各地、市也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政策,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收益”的原则,积极鼓励农民发展节水灌溉。

3 面临的形势与存在问题

3.1 面临的形势

山东省水资源严重不足,工农业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争水现象较为突出。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在全省总用水量中所占比例虽然不高(约占25%),但其对用水保证率要求高,越是干旱年份或干旱季节,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挤占农业灌溉用水的现象越突出,而且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将大幅度增加,据预测,这三方面的用水量至2008年将占到总用水量的32%以上。目前峡山、米山、雪野等近一半过去以向农业灌溉供水为主的水库,不同程度地转为向城市或工业供水,因而可供农业灌溉的用水量越来越少。

目前的状况是一方面水资源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全省农业灌溉中仍存在着严重的浪费水现象,水的利用效率不高。据统计分析,全省灌溉水利用系数目前平均仅为0.45,有的灌区灌水定额仍达200m3/667m2以上。全省平均水分生产率一直在1.13kg/m3上下徘徊,在现行农产品价格体制下,农业供水收益远远低于工业供水和生活供水,随着用水“多元化”的加剧,农业用水的缺水局面有更加严峻的趋势。

随着国家对农村税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民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将被逐步取消,村内所需劳务实行一事一议,节水灌溉工程资金面临地方筹集和匹配困难难度增大,且不能向农户指令性摊派的新形势,发展节水灌溉如仍沿用过去的工作方式、工作习惯则难有成效。

3.2 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节水灌溉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力度小,喷、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目前也仅局限用于经济作物,只是作为示范工程,有待于在更大范围和更大规模推广。二是全省灌区和节水灌溉工程都程度不同的存在着产权关系不明、管理职责不清、政事企不分、监督激励机制缺乏、管理粗放、调度不灵活等问题。三是受经济利益影响,水资源相对充足地区的农民对搞节水灌溉积极性不高。凹是资金投入不够。已建灌溉工程维护资金不足、老化失修,灌溉面积及灌溉效益逐年衰减和降低;新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资金短缺,特别是配套资金往往不到位,达不到应有的发展规模。五是有些地方在推广先进节水技术过程中不能够因地制宜规划,可行性论证不够,存在针对性差的问题,致使有些节水工程不能正常发挥效益。六是节水灌溉工程设备质量参差不齐,设备不配套,标准化、系列化程度差,维修服务跟不上。很多工程因设备质量问题或维护维修不及时等原因,导致工程使用寿命短,损坏率高等,影响了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

4 加快发展节水灌溉的措施

4.1 改革现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采取的措施:对小型灌溉工程采取承包、租赁、拍卖及股份合作等形式;在大中型灌区推行SIDD(自主管理灌排区)管理模式;加大灌区用水者协会、农村供水协会、农民合作社等各种群众组织参与灌溉工程管理经验的总结推广和规范力度。

根据山东的实际情况,供水单位可采取以下三种组织形式:一是按照《公司法》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二是非公司法人性质的非赢利企业;三是事业单位实施企业化管理。广泛吸收用水产参与灌区经营管理,明晰产权,合理确定灌区专管机构与用水产协会的责、权、利,改革运营机制,以充分调动与激发用水产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4.2 全面推行农业节水奖惩机制

认真执行2004年刚刚公布的“山东省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标准,对灌溉超定额用水要加价收费。对节水灌溉工程要根据其节水效果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给予补偿,要使农民对节水灌溉的投资获得不低于社会平均投资利润,利用经济杠杆推动节水灌溉发展。

4.3 多渠道融资,加大投资力度

改革灌溉工程建设和维护的投资体制,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水利资金高效利用、滚动使用的合理方式,开辟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资、独资等各种资金渠道,实行“多元化”融资,改变过去灌溉工程建设和维护过分依赖政府的局面。

4.4 扩大非充分灌溉与调亏灌溉面积

实施非充分灌溉或调亏灌溉,人为地控制水量供给,不仅能够减少作物的奢侈蒸腾,抑制作物茎叶生长,有利于改善作物品质,而且可以将节约出来的水量用于扩大灌溉面积,实现灌区作物总产最大。据试验,对于小麦、玉米连作区,可以减少小麦苗期的灌水量,正常年份每公顷可减少750m3。棉花可在苗期或絮期减少灌溉水量,正常年份每公顷可减少700m3。水稻可在分蘖期减少灌溉水量或不灌。

4.5 进一步搞好节水灌溉规划

要根据各地区经济、水资源、土壤、作物种植等具体条件,选择适当的节水灌溉技术,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规划,切忌盲目引进、盲目搞不适合当地推广的“样板工程”。要根据加入WTO后国际市场的需要,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蔬菜、花卉、果树和珍贵经济作物灌水技术的研究,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4.6 搞好中低产田节水灌溉

中低产田改造已列为山东今后几年农业的主攻方向,向中低产田要效益,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对丘陵薄地重点搞好雨水利用,加强雨养农业和小水源综合利用研究。对盐碱地搞好以水冲盐、以水压碱和土壤改良,研究制定适宜的冲洗定额和节水技术措施。

4.7 加快山东节水灌溉设备产业化建设

根据山东省发展节水灌溉的总体规划,扶持和培育相应的节水灌溉设备产业,形成规格化、系列化,做到配套齐全,价格低廉,服务及时,为发展节水灌溉提供可靠的保证。

参考文献

〔1〕钱蕴壁等.节水农业新技术研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2

〔2〕郝仲勇等.浅析北京市农业节水发展方向[J].节水灌溉,2002(2):42-43

第6篇:灌溉工程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

引言

农田水利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高效节水灌溉则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但目前,节水灌溉工程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效节水灌溉的有效开展。因此,要理清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目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的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主要问题:

一是对农村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不合理。在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进行规划的时候,依据的资料常常是过时的,已经不能适应现如今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从而使得设计的水利灌溉工程并不合理;二是不够重视农田水利灌溉节水工程的管理工作。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工艺要求相对比较高,工程管理人员比较重视对灌溉节水工程的施工阶段,然而在节水灌溉工程建成以后,出现会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对其进行管理的现象;三是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种植结构不是十分合理。建立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然而因为受传统的种植方式以及种植观念的影响,节水灌溉工程的种植结构没有多少变化,采用的种植方式还以小麦和玉米为主,这就使得农田节水灌溉工程不能充分地发挥增效以及增产的作用。为了有效地提高农民的经济水平,在农田的节水灌溉工程的区域之内,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工作人员一定要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努力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进而改变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种植结构。

二、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具体发展思路

2.1 合理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农业健康发展

我国水资源相对来说比较贫乏,所以,设计人员在进行水利工程项目设计时,要了解当地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合理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在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树立农田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建设思路,促使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这样才能得到合理、科学地统筹,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在建设水利工程时要积极进行有效的环境监测和环境评估。在水资源的具体分配上,要始终坚持对总量进行有效控制,对配额进行有效管理的主要原则,使每一个用水单位的农田灌溉用水量和每一个灌区的农田灌溉用水量非常明确和具体。并努力让各用水单位和各灌溉区进行有效的管理,让他们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将有限的水资源科学地运用到每一个最需要利用的地方,实现高效用水的最终目的,促进农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2.2 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

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有利于带动整体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健康发展。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要特别突出高效节水灌溉的主要特点,对各项主要指标进行严格的控制,实行农业连片或分区,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促进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完美结合,成为现代化的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这就需要在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时,要进行合理、科学地选址,主要遵循以下比较重要的原则:对不能进行自流灌溉的地面高低不平并且严重缺水的地区,对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并且种植的农作物一般是经济作物的地区,对当地干部和群众的思想相对来说比较先进、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积极支持的地区,对社会治安整体状况较好的地区等有优势的地对进行优先选择。在这些地区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能够加快建设速度,提高建设的整体效果,对周边地区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2.3 积极引进先进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实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关键。因此,要积极引进先进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有效提高高效节水灌溉效率。要努力加强节约用水的灌溉工程技术、灌溉用水资源的优化调配技术等传统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还要积极引入先进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目前,新型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2.3.1 根据生物技术研究而成的比较方便的调控灌溉技术

这个技术主要是通过对农作物生理特征的认真研究,发现农作物的主要生理周期,让农作物逐步适应在特定的生理期内进行亏水生长,进而控制农作物的疯涨,改良农作物的品质,同时实现高效节水和增加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

2.3.2 利用3S 技术研究而成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遥感技术,简称RS,也就是通常所说的3S 技术,利用这些现代技术研究而成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利用3S 技术,可以对农作物生长的各种信息进行准确的掌握,并利用计算机对这些信息进行详细的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农作物在某个阶段最适合进行灌溉,从而实现高效节水的目的。

2.3.3 结合微电子及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和生物学

将微电子及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和生物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建立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通过全程控制植物的生长和实时监测农作物内的水分,以及土壤水分,然后经过计算机的精密分析,实施变量灌溉,实现高效节水的目的。

2.3.4 重视并加强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

这就要求建立健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管理制度,村组和乡镇协助进行管理,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切实落实到实处,落实到相关的责任人。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并促使其长期发挥积极作用。

2.4节水灌溉政策的制定

在我国,农村的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在实施节水灌溉新技术、新设备方面,需要国家扶持。对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农业节水灌溉设备的订购,需设立专项补贴政策。若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国家可以通过金融单位制定一些政策,也可以采用降低税收等政策,鼓励农民购买节水灌溉设备,提高农民节水灌溉的积极性。因此,我国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要得到大力发展,政策的制定十分重要。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努力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高效节水灌溉,不仅仅能节约用水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还可以节约能源,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参考文献:

[1]高静萍,姚萍.对农业节水灌溉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1)

[2]杨志刚,柳京华,姬燕茹.漯河市节水灌溉工程现状及发展思路[J].地下水.2010(05)

[3]陈芝键.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思考[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8(05)

第7篇:灌溉工程新技术范文

1.干旱地区推广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

1.1农户自身原因

大多数农户学历比较低,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不足,对不同的节水灌溉技术缺少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对于推广的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方法、运作模式、规章制度等都不太了解,因此,对节水灌溉技术不能完全信任。然而,节水灌溉技术本身是一项先进的技术,在农业节水灌溉的实际运用中,不同的情况对技术的选择和要求不同,这对于接受新技术比较慢的农户而言实施是有难度的,如果没有足够的引导和宣传下,多数农户不能切身体验到节水灌溉技术带来的好处。

1.2节水技术问题

首先,节水设备本身的质量问题。我国节水设备生产发展较西方晚,技术不够完全成熟,技术创新型也比较缺乏,因此,节水设备往往技术含量不高,加上很多设备厂商是小生产商,缺乏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无法及时给用户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户使用节水设备。其次,节水技术适应性不强。

我国部分节水灌溉试验点做面子工作,没有因地制宜,没有考察实际情况,就盲目投资,盲目建设高标准、高技术的节水灌溉工程,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些工程没有起到真正节水灌溉的作用,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让当地农户感觉节水灌溉投入成本很大,而实际上是“花架子”,没有多大的作用,因此,不被农户所接受,极大扭曲了节水灌溉项目推广的真正目的。

1.3资金投入不足

农业产业的投入、产出往往不成正比,对于投资者而言,农业投入的资金,产出的经济效益,比不上工业和服务业,因此,市场投资者对农业节水灌溉投资非常少,市场融资非常有限。与此同时,农户的农业收入非常低,而节水灌溉工程往往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从农户融资非常不现实。农业节水灌溉项目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国家和地方会有部分财政补助,然而,财政补助相对项目建设资金来说,比重非常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项目申请的商业性银行贷款,贷款资金发放比较缓慢,资金无法到位,财政补贴力度小,而且贴息年限较短,节水灌溉推广资金来源分散,资金多头管理明显,资金没有聚合力,导致节水灌溉技术落后,明显低于国外先进水平,显得后劲不足。因此,必须要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要建立资金投入机制,才能因地制宜使节水灌溉技术能在干旱地区得到大力推广。

1.4水管理制度缺陷

首先,水资源灌溉管理部门的行政体制改革不完善。我国对灌区管理部门采取“自主支,自负盈亏”的模式改革,单位主要收入来源是收取水费,而没有行政事业经费,多供水成为单位的获利途径之一。因此,水灌溉工程与单位的利益相矛盾,单位并不十分重视节水灌溉工程,导致设备难以维修更新,渗漏严重,节水效益不高。再次,水价偏低。目前我国农业灌溉水价没有按照水在农作物增产要素中所起的作用来核定,干旱地区用水供需紧张,而农业灌溉水价普遍低于实际成本,导致农田灌溉用水浪费很严重。最后,我国干旱地区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推广项目往往流于形式,主要精力放在试点推广,真的有效果的技术推广力度不够。

2.干旱地区推广节水灌溉的解决措施

2.1提高农户自身素质

农户承担农业节水灌溉的主要力量,其自身的能力素质和对节能灌溉技术知识的了解水平对节水灌溉有很大影响,所对必须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其参与积极性,在具体推广上要考虑农户的资金承受力,和对技术掌握水平,规避技术风险,解决其学习节水灌溉技术,和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使推广服务做得彻彻底底,让引导农户自愿参与节能灌溉技术,让农户在实际推广中体验到好的收益。另外要树立节能灌溉节水的典范作用,集专业节水协会,技术团体之长,打选典范节能灌概技术工程,对提高农户在学习知识水平与实际操作技能会有显着改善!

2.2建立节水灌溉体系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的干旱情况不一样。各级政府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建设节水灌溉体系,农业管理部门在引进节能灌溉技术时,应当结合当地情况与农户经济承受力,并且要对投资收益、技术的成熟度,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建立适合各地方的区域灌溉体系,使好的节水灌溉工程进行应用推广。在我国大西北,比如陕北,新疆,甘肃,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应推广低成本的节水技术,如低压管道输水,渠道防渗等。在技术与经济情况好的华北平原与河南中原平原发展喷微灌节水农业模式,在淮海平原井灌区,降水较多,在降水时有效储水,大面积推广低压管道输入技术与覆盖技术,发挥利用降水灌溉技术的优势。

2.3完善投资政策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投资政策必须进一步完善,节水灌溉设备投资、取水工程建设投资、输水工程投资、田间配套设施投资,人力资源投资,组成整个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的报资,是巨大的投入,农户资金承受力有限,地方财政有限,因些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需出台一些可持续发展的投资政策,建立多方位的融资渠道,农户可以出钱,出力,所有投入都计入水成本核算!

2.4加强政府主导作用

第8篇:灌溉工程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节水灌溉;农业;节水模式

Abstract: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technology is improving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water use efficiency, promote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to modem agricultur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strategic measure, is a field of water change. Through decades of development practice,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technology has already formed the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water-saving irrigation technologies mode, and have achieved some results.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our province agricultural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and the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so as to our province agricultural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of help.

Keywords: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Agriculture; Water saving model

中图分类号:DF4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省多年平均降雨量1200mm左右,是一个年降雨相对较丰富的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2230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830立方米,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增,势必会减少农业用水量,且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可能会带来频繁的气候灾害,其中不乏有大规模的干旱和持续的高温。为保证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须加大各行业节水的力度,而农业是我国用水户中的大户,农业用水量占了总用水量的很大一部分,目前我省农业灌溉用水率普遍偏低,年灌溉毛用水量494,700万m3,节水潜力广阔。

一、目前我省农业节水灌溉现状

我省有耕地面积6700多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240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445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36%。全省农田毛灌溉用水量494,700万m3,灌溉水利用系数0.43。目前,我省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和方式主要有渠道防渗、喷灌、低压管灌、滴灌四种方式。渠道防渗节水灌溉是目前我省普遍采用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据统计全省节水灌溉面积中90%以上为渠道输水,喷灌、低压管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则相对较少。目前节水灌溉工程累计投资34,578万元。

二、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

(1)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长期的资金投入不足,加上点多面广,资金缺口较大,造成我省节水灌溉的推广和发展十分落后,灌区渠系配套不完善,已有渠道损毁严重,老化失修,造成灌溉水浪费严重。在很多节水工程建设中,由于地方财政资金困难,影响了地方配套资金的到位,从而导致了整个节水工程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2)节水模式单一

我省目前节水灌溉主要还停留在传统的节水模式下,目前采用的节水措施主要为渠道防渗技术,没有形成多种高效节水灌溉措施相结合的节水灌溉措施体系,据统计,目前我省节水灌溉面积445万亩,其中渠道防渗灌溉面积398万亩,占节水灌溉面积的90%,而喷灌、低压管灌、微灌等节水措施面积仅有47万亩,占总节水灌溉面积的10%左右,其他农艺及生物节水措施更是少之又少。

(3)节水技术水平低

目前我省采用的节水灌溉措施多数都是通过减少输水过程中的跑漏损失来提高用水效率,从而达到节水的目的,还停留在传统灌溉模式下,未建立起高效节水的自动化节水灌溉模式,灌区缺乏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措施,没有很好的将土壤墒情监测、作物需水规律、输配水自动量测及监控、土壤肥力及土质、气候条件等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需配水自动控制,从而更好的实现节约用水。

(4)管理体制不完善

全省节水灌溉工程基本上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创新的经营模式,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运营体制不完善等,导致工程运行过程中不能正常的发挥效益,工程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养护,效益日益减退。

(5)法律体制不健全

目前在节水灌溉方面除了国家已出台的少数几部法规外,我省还缺少相关的适合我省省情的规章制度,节水法律体系不完善,水费的征收、供水价格、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缺少更有力的法律支撑,一些水事活动所引起的社会矛盾没有完善的法律来调整,水利建设的成果缺少健全的法律保护,制约着我省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

三、措施建议

(1)加大资金投入

节水灌溉是一项公益性项目,需要的资金量大,需要加大资金投入。一是加大国家和地方政府对节水灌溉的资金投入,政府要作为节水灌溉的主体,在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承担主要责任,发挥主要作用,切实加大节水灌溉的资金投入;二是通过拓宽投资融资渠道,积极争取社会资金,吸纳社会各界参与节水灌溉,建立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农业节水投资体系;三是通过争取信贷资金、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来减少节水灌溉资金的缺口。

(2)提高节水技术科技含量,加大技术创新

节水灌溉工程是一项综合的系统性工程,技术要求高,涉及到水源、供水系统、灌溉技术、作物需水规律等一系列过程,各环节都是节水灌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农业节水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的推广力度,对节水灌溉新材料、新设备及农艺节水技术等开展研究,探索出一套更适合我省山区的节水灌溉新技术,推动我省节水灌溉工程的向前发展。

(3)管理体制改革

创新的管理体制是节水灌溉工程实现良性运行的保障措施,要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管理体制的束缚,引入市场机制,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产权归属明确、管理主体到位、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工程竣工后通过引入企业管理,有效解决水利工程主体不明、责权不清、水费征收困难、维修养护得不到保障的问题,从而实现工程的良性运行。或成立节水灌溉协会,加强对工程的管理, 实行计划用水、科学用水、有偿用水。对于条件较好的地方,也可实行产业化经营管理模式,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由公司进行统一开发、统一管理、公司聘用农民的形式,实行规模化生产,公司根据种植结构科学合理用水,这种模式能很好的节水,也能很好的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4)建立健全法制体系

节水灌溉工程的顺利开展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来支撑。由于各种原因,节水灌溉法制体系还不健全,导致了工作开展过程遇到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我省节水灌溉工作的开展。政府应及时建立完善的节水灌溉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为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和运行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体系,对拒不执行规定的相关单位和个人,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使节水灌溉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5)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节水意识。节水灌溉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从某种程度上还是一种新的理念,很多人缺乏节水灌溉意识,没有认识到节水灌溉的重要性。由于受教育程度的不同,接受和执行的程度会不一样,应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运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简报、宣传标语、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让群众充分认识到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积极引导农民开展节水灌溉,让节约用水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变被动节水为主动节水。

四、结束语

农业节水潜力广阔,节水灌溉是实现农业节水的有效途径,但是,节水灌溉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需要政府的大力投入和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我省作为西部山区,节水灌溉发展滞后,加上特殊的地理环境,发展节水灌溉要从我省实际出发,加强新技术和新材料的研究,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农村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一套适合我省的节水灌溉技术和模式,使节水灌溉取得良好的节水效果,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志强、温雅琴. 现代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方向探讨. [J].节水灌溉. 2011(05).

[2]陈伟. 农业节水灌溉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02(04).

[3]刘建德,柳小龙. 节水灌溉技术与应用. [M].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7.

第9篇:灌溉工程新技术范文

农业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源泉,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农业建设过程中,高效节水灌溉成为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好地解决农业用水,开展水资源保护,需要全面提升节水灌溉的高效性。

1高效节水灌溉的优点

1.1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通过节水灌溉工程,可以让水力资源分配更加合理、更加均等化。在满足各灌溉区的实际需水量的同时,控制总水量,使每一份水都可以得到更好的利用,逐步实现节约用水的目标。

1.2提高农田生产率

在整个节水灌溉工程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引进新方法和新技术,这些新的技术手段使农民改变了传统的浇灌习惯及种植方式,大大提升了农田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民收益。

2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存在的问题

2.1灌溉工程中对水资源的浪费

目前,很多地区并没有引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仍然存在很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现象。特别是一些较偏远、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没有体系化的灌溉体系,甚至没有高效节水的概念,导致水资源的浪费比较严重。还有一些地区,是由于当地水利部门没有对节水灌溉工程提高认识,缺少对现代技术的引进,因此节水效果较差,没有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2.2.缺少后续管理

在节水灌溉工程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如果缺少后续的管理,很难保证节水效果。然而正是由于缺少这种管理,导致农田水利工程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比比皆是。缺少后续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节水灌溉工程投入使用之后,没有对当地农民进行专业性的指导和培训,导致农民对这种方式不认同,或操作上不规范,无法达到高效节水的效果;二是缺少专门的管理部门或管理人员,没有定期对相关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影响工程的正常使用。

2.3种植作物与灌溉技术不匹配

随着农田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农民开始慢慢接触到相关的节水灌溉技术,但是由于对这些技术没有深入的了解,常常会发生所用技术与种植物不相匹配的问题。例如将适用于生长密集的农田的灌溉技术应用于生长较稀疏的农田里,不仅没有起到节水灌溉的目的,还有可能会对种植物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资源和技术上的双向浪费。

3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措施

3.1输水过程的节约措施

传统的输水方法是通过土渠进行输水灌溉,这种输送方式由于水资源的入渗作用,造成浪费现象。因此,我们需要利用新的输水技术,尽量减少水资源在传输中的消耗与浪费。常用的节水技术包括以下两种:

3.1.1渠道防渗 在原有的渠道输水的基础上,利用一些防渗材料,如干砌石块、混凝土预制块等做好渠道防渗措施。对于常规尺寸的工程,一般会选用“三面光”渠道;对于尺寸较小的渠道,常会选择U型混凝圭渠。通过这种方式调整输水流量,减小过水断面,提升水资源输送率。

3.1.2管道输水 由于输水的渠道位于地表,水资源流经过程中,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蒸发,因此在解决完渗透问题之后,需要解决水面蒸发的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方式是进行管道输水,虽然施工过程相对渠道防渗更为麻烦,但可以有效降低输送过程中水资源的消耗。

3.2节水灌溉技术

3.2.1.喷灌法 喷灌法主要适用于种植密度较大的农作物,适合区域化控制。这种灌溉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提升农田利用率、增加农作物产量;缺点在于操作过程中能耗较高,水分蒸发严重,需要有大容量的水源,且对风力条件有要求,一般在低于3级时才能使用。

3.2.2微灌法 这种节水灌溉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浇灌农田的方式,而是针对农作物的需水部位进行浇灌。这种浇灌技术适用于经济作物,对于地形和土壤条件要求较低,具有增加产量、灌水均匀、容易实现水肥一体化等优点。

3.2.3滴灌法 这种灌溉技术是采用地下灌溉的方法,这种方法原先是用于城市绿化植物的浇灌,后由于效果显著,被普遍运用的农业灌溉方面。这种方法由于具有水资源损耗低、蒸发量小、能耗少、不易老化等优点而最被接受。

3.3耕作与栽培技术

3.3.1土壤蓄水工程 土壤不仅能够为农作物提高养分,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农作物提供水资源,因此,土壤本身可以被看作是个巨大的隐形水库,其调蓄潜力是十分惊人的。人们将其称为继地下水库和地面水库后的第三大调蓄水段。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好土壤,保证其蓄水量,使其成为农作物生产中的天然水库。

3.3.2耕作与覆盖保墒 这种方法通常是通过地表土壤耕作或提升地表覆盖率的方式,减少地面水资源蒸发量,通过控制杂草及田间的湿度,降低田间水资源消耗。通过耕作与覆盖保墒,不仅可以很好地提升对天然降水的利用率,更可以通过保持土壤水分,形成近地空间水环境,从而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3.3.3节水种植制度与种植结构 需要在节水灌溉工程设计之初,根据所在地区的地域特点,考虑到当地的土壤条件、气候环境及地区的发展状况等选择合适的节水种植制度与种植结构。例如在一个资源型缺水地区,我们需适当地控制灌溉面积,加强旱作植物的种植,减少高耗水、低效益的作物种植,可以有效缓解由于水资源的匮乏而导致的不良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