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商管理类的前景范文

工商管理类的前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商管理类的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商管理类的前景

第1篇:工商管理类的前景范文

管理类专业包括哪些专业

管理学类专业培养熟悉我国经济管理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数量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基础知识。掌握管理科学研究问题的定量分析方法和理论,具备复杂系统的管理、决策和优化模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管理学类包括的专业有: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农业经济管理类、公共管理类、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工业工程类、电子商务类、旅游管理类。

具体包括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工商管理、项目管理、军事管理、营销管理、物流管理、管理科学、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工程管理、财务管理、审计学等专业。

管理类专业就业前景如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各行各业的企业相继出现,相应的对管理学类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大。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地区,需求量更为紧迫。而中西部地区,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对管理类毕业生的需求也在逐渐上升。

管理类毕业生就业范围广泛,管理学不受各类组织形式的限制。不论是在竞争激烈的发达地区大城市,还是在发展中的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城市,都能实现自身价值与专业价值。对比而言,大城市的市场规范比较完善,待遇起点高;中小城市则市场发展潜力大,锻炼的机会多。

第2篇:工商管理类的前景范文

(一)问卷调查内容及结果

依照自制调查问卷的内容,分别对问卷中的10道选择题进行百分率分析,统计结果如下。专科(高职)院校工商管理大类专业的学生对自己专业的整体认知不够清晰,对专业的满意度不高,对专业的核心课程了解不多,对就业前景感到迷茫。

(二)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学生的专业认知不清,对专业只存在字面意义上的主观了解。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专业的整体满意程度不高。37.8%的受访者当被问及“对所学专业是否满意”时选择“不满意”,仅有7.0%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满意”,另有18.1%的受访者表示“无所谓”。更有46.5%的受访者表示对“专业核心课程”“不满意”,选择“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只占4.6%和27.7%。这充分说明学生对所学专业非常不了解也不认同,这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

2.专业核心知识或技能界限模糊,竞争力不强。调查结果显示,41.2%的工商管理大类专业开设了“专业实践类课程”,但仍有41.8%的学生对是否开设了此类课程或课程效果表示“不清楚”,即这41.8%的受访者可能对已开设的专业实践类课程根本不知道或不认可。换言之,此类课程在学生的学习中效果并不明显。何况在这41.2%的已确定开设此类课程的受访者中,又仅有14.9%的学生认为“效果好”。当然,这其中包括47%的受访者可能处在低年级,不排除他们有还未接触到此类课程的可能性。然而在专业核心知识或技能的问题中,高达41.0%的受访者认为“不知所学”,25.1%的受访者认为没有掌握专业核心知识或技能。由此证明,此类课程的核心技能不被大多数学生认可,或者专科(高职)层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知识或技能不够突出。

3.受访者就业首选是“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占比高达61.7%,选择“企业单位”和“自主创业或自由职业”的比率之和都不超20%。另有18.4%的受访者不清楚自己的就业意向。由此可见,除去所谓国家“体制内”的6成以上的受访者,大多数学生的就业意向是盲目的、迷茫的。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然而在“国考”越来越热的现实情况下,专科(高职)生考取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已越来越难,只有少数人能顺利通过“国考”,大部分人只能从事其它工作。这就必然导致此类专业学生的就业职位与期望不相符。

4.工商管理大类专业在专科层次设置的必要性及合理性有待考证。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8.0%的受访者认为在专科(高职)层次开设工商管理大类专业是“合理且必要”的,有33.5%的受访者认为“既不合理也不实际”。据不完全统计,专科(高职)层次的工商管理类学生的对口就业率低,且流失率高。

(三)原因探析

对调查结果分析探究,笔者认为导致工商管理类专业规模在专科(高职)层次迅速膨胀以及学生的专业认知不清的原因主要有四:一是经济、社会迅猛发展,高等教育普及,中学进入大学的绝对人数不断增长,社会需求增加的大环境所导致。二是很多专业性高校竞相朝着综合性院校发展,不断增设新专业抢夺生源。三是工商管理类专业办学成本相对较低,涉及的二、三级学科门类齐全、广泛,且绝大多数专业能文理兼收,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强。四是学生在中学阶段几乎接触不到工商管理类专业,只能凭专业名称来想象专业内容及今后工作性质,存在认知误解。基于以上原因,学生进校后抱怨所学与“想象”相距甚远,甚至感觉“上当受骗”,从而导致厌学,专业认可度低、满意率低。加之非工商管理类的专科(高职)层次院校在开设工商管理类专业后,师资力量薄弱,有些甚至是非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转向”后担任工商管理类教师的现象普遍,造成授课效果不好,课程的针对性和专业性都不强,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毕业后难以对口就业。

二、对策研究

(一)加强教育引导,明确学生专业认知

1.进行专业核心技能展示,树立专业形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普遍缺陷是专业核心技能模糊,这也往往导致学生对专业的核心或骨干课程认识不清。因此,此类专业要注重对核心骨干技能或课程的宣传展示。例如,可以组织学生甚至是教师的专业技能比赛。以此来树立专业形象,厘清专业知识或技能体系在学生心目中的构架,提高学生的认可度。

2.明确就业目标,鼓励学生对口就业。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使其明确自己的就业倾向。引导学生对专业产生信任和兴趣,鼓励学生把兴趣培养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并根据专业特点进行职业规划,从而为将来毕业后的对口就业奠定基础。对口就业的数量和质量是反映专业认同度和满意度的重要指标,因此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对口就业。尤其对于应届毕业生,学校要积极采取措施特别引导和鼓励学生对口就业,提高其就业质量。

(二)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注重与就业市场接轨

1.积极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打造专业核心技能。当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大类包括的诸如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行政管理、物业管理、社区服务与管理、工商(企业)管理等专业普遍的“软肋”是专业核心课程模糊。以上具体专业的课程相互交叉,大同小异,美其名曰交叉学科,其实是没有自己核心内容的具体体现。因此,此类专业要根据市场人才需求,主动调整已经不适应市场需求的部分专业课程,努力开发和打造本专业的核心技能,完善专业知识体系。避免学生所学广而不深,泛而不精,成为将来的“办公室勤杂工”。

2.分析市场需求形势,找准典型的职业岗位。大多数工商管理类专业是普适性的“万金油”型专业,几乎没有特别的专业技能,技术门槛低。因此,此类专业的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五花八门,但要认真分析人才市场需求,找准市场与专业对接的典型职业岗位,朝着符合“典型的职业岗位”要求的方向培养人才。强调学生毕业后能到企业一线,在工商管理的某个专业领域内能迅速上手,为企业创造出价值。摒弃传统观念,避免成为所谓的“行政助理”、“储备干部”、“办公室文员”,只能做些接听电话、发发传真之类的工作。

第3篇:工商管理类的前景范文

关键词 工商管理 独立学院 培养模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1 工商管理专业的基本状况和前景

1.1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定位

一般来说,工商管理这个专业的知识范围较广,学生所学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的很多课程,主要课程包括经济学、管理学、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统计学、计算机等,是一门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技术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叉科学。该专业主要培养能够独立从事各部门管理工作的管理人才。

我校作为独立学院对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培养的定位是:充分发挥现有工商管理专业群的互补优势,实施与一本、二本院校专业教育错位发展思路,面向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第一线,培养具备一定专业理论知识、较强实用技能、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人才。

1.2 全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开设状况

目前国内开办工商管理专业的高等学校可以分成四类: 第一梯队:全国领先的高校;二级梯队:老牌专业,省内领先的高校; 三级梯队:特色出位,注重实践的高校;四级梯队就是独立学院所开设的工商管理专业。

第4篇:工商管理类的前景范文

关键词:工商管理;实训内容;教学实践;实际操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7.067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商管理专业逐渐成为一个热门专业,其专业人才受到企业的青睐。在一定角度来讲,工商管理专业的设置与当前社会人才需求是相辅相成的,是在此基础之上不断发展而来的。其专业内容的设定有其自己的设定目的,对其实践过程中的实际操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为了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展需要,要求人才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相互结合,进一步培养管理类高技能人才。

1专业实训体系的基本架构

在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实效性,因此在设定教学目标时,需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基础,逐渐以培养当前市场的应用型人才为标准,实行针对性,以课程体系为抓手,优化资源配置,培养市场型人才,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设施利用效率。构建完善的实训体系建设,更多向社会需要型人才靠拢,大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构建明确的综合实训体系。其目的是培养适应信息经济时代中,多样化、创新性的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对于设定工商管理专业理论课程时,既要考虑具有独立特色又要与市场应用型人才相适应,使在接受企业管理培训时充分发挥自身所学专业的特色。

其次,体现在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更多的人才培养,最终目的是适应社会的需要。在设置课程、教学环节,注重帮助学生培养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同时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际情况,加强与专业知识、能力、方法等有关的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加强对实践教学内容的重视,注重提高学生在实际交流过程中的表达与沟通能力以及实际操作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实行管理定制定量方法的教学内容。

最后,对于教学方式应多层次,具有创新性。实行多层次的教学模式,可以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习中较为空泛性理论知识,可以减少在运用到实践活动过程中涉及的难度,可以通过“场景模拟+信息化”二元化的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知识,在现代化技术的辅佐下,提高工作的质量,有效开展企业管理活动。

2实训内容的重要性

课程的设置是为了使知识理论在实践操作中的更好的加以应用,定期对学生进行实训训练,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完美灌输,对理论课程的掌握能力。在学习这种类型的专业时,关键在于实训,通过开设实训课程,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适应技术型岗位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说,实训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对于学生能否适应现代化需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在工商管理专业设立实训课,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专门技能型人才,能够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和理论规律理解能力,通过实训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在长期的实训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以及对知识的求知欲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力,形成长期稳定的学习习惯。

其次,加深对企业管理的认识。实训课的设置,能够更好的将所学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中去,激发学生对于实际工作中动手操作过程的认识。通过实训课程的讲解,使学生对于技术如何运用实际生活有了整体上的理解,增加学生的认知能力。在通过边学边练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于实际操作的流程、步骤加以熟悉,这样一来,不仅能够理清工作思路,简化实际操作中的繁琐步骤,也能够在正式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再次,有助于提高学生职业竞争力。在实训该课程设置中,主要是根据各专业职业岗位要求的特点,所设计的实训目标和要求,这就使在设定实训课程时,将实训目标和就业目标相结合,培养社会需要型人才,实训要求与职业岗位相结合,从而能够加大训练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具备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通过这种方式的行使,让学生在实训找那个获得更多的职业经验,更进一步的培养了学生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也培养了所求职位的职业能力,缩短与工作之间的差距,借助实训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实训内容的设定一直都是工商管理专I类型中重中之重,如果单靠单纯的知识理论,并不能明确解决实践操作中的问题关键。在理论知识中加以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技术性策略,学以致用,把课堂知识有效运用到实践中去,才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当真正要具备的。

3工商管理专业实训内容选择的现状

对于在专业实训内容中,普遍存在类似的现状:

首先,内容模式选择较为僵化,形势较为单一。对于当前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中,模式较为单一,僵化,都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课程讲解,按部就班,模式较为固定,老师讲,学生听,根据老师的任务安排,完成作业。这种理论教学的组织形式还是以老师授课为主,对于学习的掌握能力,并不能真正发觉其问题本质所在,不能起到指导性作用。学生善于模仿老师在实践教学中的操作步骤,不善于思考,照葫芦画瓢,如果不能改善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知识能力,不能完全投入到实践生活中去。

其次,实训室建设流于形式。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在实训室建设方面,其资金主要来源于教学经费,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更愿意将资金投向效果显著的工科类实训室,往往忽略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对其关注度及投资力度明显不够。虽然,在实训室中也具备所谓的硬件设施建设,但是,除了几台必需的电脑和工作桌椅之外,并没有其他设施设备。对于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实质的实训室,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开发,并没有多大益处。

最后,缺乏“双师”型教师。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目前多数高校都在提倡建立双师型教师,理论实践相结合,但是,对于这种需求,仍然存在缺陷,真正具备“双师型”素质的教师依然是高校工商专业人才的缺口,在很大程度造成工商管理类实践教学的要求。

4工商管理专业实训内容的改善和提高

建立完善的实训内容,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对学生知识理论信息的接受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真正做到实训内容的全方面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点方面实行有效的实训教学模式。

4.1建立师生之间的双向式的信息交流模式

在实训内容中,可以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虽然这种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之初较为盛行。但是,这种双向式的互动模式,主要是解决对于知识理论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相对较差的一方,便于在实训中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但有人认为,双向式的互动模式并不能解决上述问题,对于学生受益能力也不尽相同,但不能以此来否定双向式的教育模式,不适用理论知识的传授,对于推动教学改革没有积极意义。

4.2实行团队式教学方式,建立全新的实践教育推广模式

一方面,为了构建学生之间在实训过程中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自由组队,这种方式的涉及一般主要是针对那些实际操作难度较大,教师单体难以完成的课堂教学,通过团队式的教学模式,能够调动每个团队之间的学习气氛,提高积极性,实行资源的优势互补,各自发挥其特长,培养团队之间的团结意识、竞争意识、拼搏意识。另一方面,对于缺乏的“双师型”教师下,可以提供富有实践管理技术人员作为实训内容培训的重要的兼职指导教师,使之共同参与到实训过程中,在实训老师、理论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将会更加强烈。而且,学生也可以到企业进行实践,学校通过与企业签订顶岗实训合作协议,让学生加入到课题项目研究中,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管理技能,及时解决企业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

4.3在条件允许的情形下,提供更多的电教教学和模拟教学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以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为主,传统教学模式为辅,二者有效结合,更加广泛方便的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设施设备建设不在只流于形式,而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电教模式中加入模拟教学,建立仿真的条件,通过静态与动态、情景模式互动的方式,提高学生在不同环境中的操作方式以及应变能力。实训教学内容通过电教教学和模拟教学,不仅能够提供更加链接的交流平台与学习平台,加强学校软件设施的投入,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主动参与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实训教学内容的优势,提供多元化的教学平台,在付出较少的投资方式下,获得理想效果,取得较大的教学实践成果。

4.4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

为了使实训内容的到最大限度发挥,应当建立大规模的实训训练基地。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基地设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工商管理专业重要的场所。而且,对于学生来说,借助训基地,可以进一步补充课堂教学之外的知识,是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对于场地宽阔、设备丰富、规模庞大的实训场地,能够帮助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充分理解课堂知识在实践中的具体操作。一方面,我们可以在现有的实验实训场地之上进行改进和完善,更加适应其需求。并且我们要不断的更新和配置新的实训设备,使之以当前的实训教学内容相适应,不断的与时俱进,制定严格的操作流程、程序,遵守严格的管理制度。另外一方面,随着专业的不断扩充,需要添加新的设备以及建立新的实训场地或者实训实验室,形成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适应所学专业的需要。通过对学校内实验、实训室进行重建和再建规划,形成设备配套完善、技术领先和极具专业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基地,从而起到发挥整体作用的强大优势,完成专业学习所必需的各种技能训练,形成专业培养目标的完整链条。

简而言之,在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专业实训,帮助学生将课堂知识与实践进行结合,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这样一来在解决就业前景的情形下,也能提高在选择就业中职业竞争力。虽然本文对于工商管理实训课程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概括。但是,在具体实践中,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开展实训课程目的是与教育理念相符合,建设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略。该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教学的全新尝试,需要全方位的配合和辅佐,仍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邸胜男.民办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综合实训体系构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2]刘静.浅析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开设多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必要性[J].经营管理者,2011,(10).

第5篇:工商管理类的前景范文

关键词:国内外;工商管理现状;发展建议

一、前言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将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对比和校验事务作为工商管理研究的主体,希望能够与一切的先进技术手段联合起来,大幅度地提高我国工商管理对外交流的引导和水准,指导性线索的内容更加充足[1]。因此,国内有关的技术人员与国内外工商管理的现状联合起来,细致地进行对比和验证,主动与工商管理国际变化趋势相适应,是直接的途径。

二、国内外工商管理的研究过程

(一)国内研究工商管理的过程

从国内研究的一些工商管理取得的成果可以知道,我国研究工商管理的活跃度很高,尤其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在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的领域,很快就会对营销进行开发和研究。最近几年,经济主体已经开始由政府转型为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个转型过程中,企业要面临许多不适应的情况,无论对于商业和工业,还是电力,都是主要的管理理念[2]。此外,我国将工程学科与工商管理学科合放在一起,从这些数据上可以看出,社会已经渐渐地认可企业管理,正在向更加成熟的道路迈进。

(二)国外研究工商管理的过程

国外分析工商管理的历史已经长达数百年,而且形成的企业管理理论体系已经很完善。根据调查的数据表明,国外在研究企业管理关键的问题上,各个时间段都不一样,当前社会是经济全球化,在广泛的地区,企业怎样才能够将资源合理地进行配置,怎样才能够将成熟稳定的客户更多地获得,从而使企业无论在操作资本的工商管理的研究市场上,还是其他的问题上,都能够更加具有竞争力,所以,占有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分析理论。

三、国内外工商管理方面发展现状的对比

在工商管理事务的处理上,西方的先进国家可以说是独具匠心,迄今为止,一类比较完善学科的规范引导体系已经形成。观察验证记录的文献材料,无论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内容和相关的国外企业多元化的技术结构,还是文化交流的体制等,都有本质性变化的发生,而我国对外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后,国际型的工商管理的思维模式,开始向我国转移,并且大范围地进行试用和拓展[3]。

(一)项目管理模式

与实践经验的整理判断相结合,在国际经济领域中,工商管理的专项研究始终围绕着调试既定项目集群化的规则,进行跟踪式的校验延展。特别是借助网络技术在不断地进行完善,针对于各类企业的传统运作管制的手法,也提出了严重的质疑,传统形式“一体化”的控制体系结构,与国际改造多元化市场的需求已经具有严重冲突的迹象。而我国对于调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和供应链的结构,具有独道的见解,但是,在研究这方面的内容上,我国起步相对比较晚,内部基层的工作人员无论是职业道德的素质,还是专业技能都比较有限,相关的各项实际要素的结合效率偏低[4]。

(二)市场营销领域

中西方国家在工商管理工作中,差异效应内容最显著的就是市场营销。新世纪以后,国际范围内的热点话题就是营销控制战略体验式的内容,客户适应生命周期的规则,搭建客户和谐的交流关系以及保护客户资产等相关的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效发展的背景下,相关的工商管理人员对于日渐成熟和机智的消费群体更加重视。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动比较激烈,与分析材料联合起来,实效性地鉴定传统样式的广告推广宣传和品牌营销工作,工商管理事务的有关热点始终在市场营销领域之中徘徊。对于打造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销售的渠道,我国工商管理事务的研究人员具有独道的见解,并且具有网络和涉猎关系等相关领域新型的营销模式,但是,与市场经济的实际发展条件还是不能够进行无缝的对接[5]。

(三)创新技术的要素应用

通过精确化的有关文献资料,细致拆解和提取重整发现,在国际领域中,我国的技术管理和信息成就是比较深刻的,同时,与我国市场结构也不会有任何的冲突产生。在这种背景下,国际化的市场竞争空间中,国企改革和国内企业的成长机制,将会有更多工商管理类的创新思维火花碰撞出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控制技术和创新形式的绿色营销都是国外首先公布以后,我国特定的经济管理机构才进行吸纳和沿用。从当前来看,国内的工商管理的研究主体需要做的是:尽可能适度解析我国市场结构独有的问题,有必要的话,可以结合自身长期的实践经验和与西方经济管理类文化主动联合,搭建多元化战略的服务指导体系,对于基层工作人员不良的行为及时进行纠正。如此这样,就会提高我国工商管理学科的世界先进性的竞争水准[6]。同时,在特性解析国际化经济项目和复杂项目集群化管制中,国外的有关学者投入了很大的精力。此后,管理模式将供应链作为基础,全面进行覆盖,不可计数的工商管理的研究热点也在同期引发出来。从总体上来说,当前国外重视的是物流链和供应链控制的层面,对应的热点话题相应地向精益生产的配送中心等相关的方向进行过渡和延展。透过宏观的角度,对我国的工商管理研究进行观察和界定,正在将一切的技术手段集中起来,吸纳国际创新规范的经验,对于各类项目工程施工现场的进度保障和安全防护,希望都能够做出优质化的指导贡献。在交叉控制该类异质化国度文化范围的内部,对于国内工商管理一段时期的核心理念,与国际对应的专业热点的掌控要求,都无法避免地出现背道而驰的现象。

四、促进国内工商管理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可持续发展既需要企业内部良好的控制和循环,又需要外部良好的发展环境,所以,企业内部管理的控制必须要加强。企业应该根据内外部的情况变化及时地进行应对,若想对企业内部腐化有效地进行防范,必须要进行独立的经济监督,并且要将企业风险防范机制的优化和内部的管理水平有效地进行提升。同时,还需要审计企业的内部,相对独立的审计机构设立起来,企业的资本运行和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定期汇报给企业,从而将企业内部管理进一步加强,同时,还要时刻具有警惕性[7]。

(二)借鉴国外优秀的研究方法

结合比较进行分析和研究,我国工商管理在研究方法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比较滞后。通常是国外工商管理领域的研究方法已经出现了,我国还在起步的阶段。例如,跨国并购和绿色营销等相关的领域,在研究方法上都是在国外研究热点首先形成了,我国才跟随在后进行研究,这对于我国工商管理可持续性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所以,我国应该结合国内实际的情况,根据国内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将国外工商管理研究方法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引入到国内来进行研究和改造及创新,成为国内独特的工商管理的创新模式,同时,对于我国工商管理学科在世界上的研究地位和发展水平也能够起到推动的作用。例如,国有企业股份制的改革,致使我国工商管理研究在世界上保持着先进的水平。

(三)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化的人才

随着时代的飞旋,互联网诞生了,我国的经济在快速地发展,经济结构也在不断地转变,需要更多地专业工商管理人才,所以,对工商管理专业化的人才应该加快地进行培养,来将这个缺口进行弥补。其一,在高等教育进行扩招的前提下,我国对于招收工商管理人才的规模应该进一步地加大;其二,在上层建筑的层面上,国家应该给予政策的扶持,对工商管理教育的活动有效地进行帮扶;其三,教育部门应该将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机制进行完善,课程内容及时进行更新,与时代的发展同步,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得,从而将素质型的工商管理人才有效地培养出来。

(四)改革工商管理体制

从当前来看,我国工商管理体制并不完善,还有很多的弊端之处,企业人性化的管理并没有实现,大多重视的都是企业的经济利益。若想使企业内部的管理有理有据,必须要将工商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才能够将企业管理的人性化和规范化得以有效地实现。所以,工商管理的制度在制定时,应该将企业员工需求和企业发展实际的情况作为导向,既要对企业的结构进行优化,又要对员工赏罚分明,使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得到有效地刺激[8]。此外,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系统化也在不断地发展,传统市场经营的管理模式的很多漏洞也出现了。此后,很多的企业领导的主体对于零库存的生产理念比较提倡,致使结构经济的危害得到了有效地解决,市场经济的损失也得以避免。因此,企业应该将学习力度加强加大,深入探讨和研究企业工商管理理念,让企业管理成为发展的动力源泉,走在发展的最前沿。

五、总结

综上所述,针对市场经济体系而言,维持经济秩序管理,企业管理非常重要而有效,因此,必须要继续探索企业管理,整合各种管理职能,建设更好的业务管理平台,优化管理,从而使市场资源能够将市场多元化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进行有效地促进。

参考文献:

[1]吴建华.工商银行大庆分行客户关系管理问题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

[2]陈铭.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电子书管理服务现状比较分析及发展策略[J].情报资料工作,2015,(04):70-74.[2017-08-16].

[3]朱雁.淄博工商银行中小公司客户贷款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

[4]倪颖哲.网络商品交易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管问题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5.

[5]王安平.浅谈国内外工商管理现状比较及发展建议[J].商场现代化,2014,(14):82.[2017-08-16].

[6]崔亚飞.工商管理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的国内外比较[J].中国外资,2013,(16):156.[2017-08-16].

[7]娄迪.安徽工商管理学院MBA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

第6篇:工商管理类的前景范文

近年来,有关人士建议应该“取消”高校中的本科管理类专业,其中比较有代表的观点有两类:其一是要将管理学教学全部交给MBA硕士教育和高级企业管理人员进修的EM-BA来实现“工商管理高级论”;其二则是强调大力发展“会计”、“营销”、“物流”等“实用型”专业,从而取代“大而全”、“万金油”似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工商管理无用论”观点。

前者认为:“一些学科,比如管理学,在研究生目录中有,但在本科不应该设置。”原因在于,“(学习教育管理、行政管理、工商管理的)本科生刚刚入校只有十八九岁,没有相应的知识背景,没有一定的阅历,对社会对公司都不甚了解,上来就学这方面的东西确实有点空。”对此,有学者甚至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经过50年的管理教育实践,我深深感到,从本科培养管理人才是行不通的,不管是清华、北大、南大还是哈工大,本科毕业生直接到企业或政府部门工作,基本上是不能很快适应的。”这类看法提出,应该将管理学教学全部交给MBA硕士教育和高级企业管理人员进修的EMBA来实现,因此可以称之为“工商管理高级论”。

此外,另一些人士则认为,仅仅通过现行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课程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公司,纯属有点理想化,因为几乎每家学校都只是纸上谈兵?这样的话根本没有必要花四年的时间学习工作后几个月就能掌握的知识。因此,不如突出对“会计”、“营销”、“物流”等“实用型”专业发展,而取代“大而全”、“万金油”似的工商管理专业。这类观点本文则称之为“工商管理无用论”。

2当前大力发展我国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2.1当前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的市场需求状况

工商管理专业虽然在我国从引进到现在历史并不长,1982年开始有学校引进欧美的MBA教育,1993年工商管理学科才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一级学科。目前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的在校学生全国大约50到100万,为实现社会主义“科教兴国”伟大战略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一方面,从总体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工商管理人才现实需求来看,自1998年以来工商管理专业连续十年在全国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榜上位居前五名,年需求量15-20万。另一方面,潜在需求量更大。这是因为随着我国企业宏观环境的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外资、国企将被彻底激活,企业总量将呈几何级数增加。同时对管理人才的现实与潜在需求也在裂变。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工商管理专业是有着广阔市场就业前景的热门专业之一。首先,从外部环境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中国加入WTO必将进一步带动国内市场经济的繁荣,外来资本正全力拓展中国市场,缺乏现代管理理念指导的中国传统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他们弥补缺陷的唯一出路就是引进人才,实现自我改造,向管理要效益也成了目前国内许多大中型企业的共识。其次,从国内经济形势看,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资源环境的代价太大”,经济的发展模式必须从外延式投资主导型逐渐转变为内涵式管理主导型。而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成功转变就离不开大批高素质的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

2.2当前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的市场需求主体

一般的,社会人才的需求层次是符合“金字塔”型结构的特点,即就整个社会人才分布来说,高学历和高学位人数少,低学历和低学位的人数多;当然,就学习的基本规律来说,从低到高需要经过严格的选拔,因此在数量上也体现出了同样的低多高少的现象,即社会总体意义上的人才层次结构应该是“金字塔”型的。具体从企业的管理层次看,一般管理层从高到低的设置是:总经理(负责全面工作)———副总经理(负责专项工作)———职能部门经理(负责一个职能的专项工作)———部门工作人员(职能的具体工作)。此外,还存在项目管理经理作为中层管理人员。很显然,相应的人员数量配备上也是明显的“基础宽厚、上层窄小”状。有研究表明,当前我国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需求“一般需要”的占51.9%,“较需要”的占23.1%。因此,其市场需求具有稳定、长期的特点。同时,在企业需要的工商管理人员的类型中,“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沟通能力的中层管理人员”占57.7%;“具有娴熟专业知识的操作层的管理人员”占34.6%,以及少数的高层管理人员。因此,不难看出中、基层管理人员作为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主要培养对象,其市场需求是非常有潜力的;因此,试图将我国的工商管理教育资源全部集中于金字塔尖端的“企业高管”,而对占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基层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视而不见的看法,实在是舍本逐末了。

2.3当前我国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如上文所述,今天我国市场对于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是有着长期而稳定的需求的,且需求的主体对象为中、基阶层的工商管理人才。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工商管理……等11个热门专业连续3年就业难”的现象呢?

首先,从教学体系来看,目前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为传统的单一知识传授的课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特征表现为:培养出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但由于理论课程中缺少有针对性的实习、实践环节,致使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较低,缺乏创新精神。

其次,从教学内容来看,学校教授的理论知识往往脱离工作实际,这些专业知识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这个问题在人才市场需求上体现十分明显。在人才招聘会上,用人单位对管理岗位人才往往要求很具体,如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然而,在现行的培养模式中,重基础、宽口径、知识结构全面一直是专业培养强调的重点,很容易导致专业学习没有侧重,结果导致专业纵深方向知识钻研不够深入,学生只能了解一些理论的皮毛。最终反映到毕业生实践应用能力没有形成,导致就业竞争力不强。

3我国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与特色

当前,我国高校现有的培养方案中已经开始注重暑期社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的教学安排,但由于时间短、资源少,难免流于形式。本文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困局,理论与教学界首先必须从根本上重新定位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并认识清楚自身的特色与优势。

3.1我国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目标在于“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培养高素质的创业人才与企业管理中坚队伍”

首先,未来中国的企业家(大部分为自我“创业者”)应该从“青少年时代”开始培养。教育的一般规律告诉我们任何学科的教育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递进式发展过程,完全指望某一专业领域的人才全部或大部分依赖于“半路出家”的形式来供应是不切实际的;恰恰相反,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大量管理人才,必须从“青少年时代”开始培养,最佳的培养时机当然是本科阶段的学习。当然,我们并不否认“MBA教育,即大学本科毕业后到企业先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再回来读书”的意义,这的确是管理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的是:

第一,今天,管理学的基础专业知识是近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对其的充分学习绝对是有利于工作者的实际工作的;甚至可以说,越早了解相关的理论,就越能够在实践中避免不必要的弯路。

第二,如“管理伦理道德”等教学内容,如果在学习者工作若干年后才进行“回炉”的话,对于思想认识早已固化的成年人而言,其效果不外乎“对牛弹琴”了。

第三,管理学知识是“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而国际上对于“创业教育需要趁早”的观点,早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如哈佛商学院、麻省理工、斯坦福大学等著名高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纷纷设置本科创业教育课程,以适应社会经济变革对教育的冲击。其次,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培养高素质的未来企业家与企业管理中坚队伍”中“高”的含义。现行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大致表述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掌握现代工商管理理论的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工商管理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素质的高级工商管理专门人才”。在这一培养目标提出的时期,本科生在我国被认为是“天之骄子”,因此那时的本科生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将在单位或企业中承担高位的“高级人才”。

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转变。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早已得到了缓解,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除了一定数量的研究型人才外,毕业生的流向更多是在公司或企业的中层或基层部门,而非高层部门。因此从毕业生就业趋向和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来看,“高级工商管理专门人才”的定位显然不切实际。问题的实质在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理解这一“高级”的表述。本文认为这里的“高级”应该是指“高水平、高素质”———即理论方面的“高水平”与实践能力上的“高素质”;而不是理所当然地把这个“高级”误等价为是“高职位”。所以本文认为本科工商管理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工商企业培养高层次(即指“高职位”)管理人才———已经不再适合,需要进行相应调整,把培养目标定位为“具备高水平、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中、基层应用型人才和创业人才”。

3.2我国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就是“一专多能”

1998年由教育部颁布的新的本科专业目录中把管理学从经济学中分列出来,将“工商管理专业”作为一级学科对待。目前,我们大体上可将该学科的内涵体系分成四个领域,并将这些学科的关系用图1来表示。图1工商管理学科的体系宽泛的学科特点使得在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国家设置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旅游管理等六个本科专业。其中“工商管理专业”要开设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会计学、财务管理、生产管理、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核心必修课程。本文认为这正是工商管理专业优势与特色。首先,有广阔的知识面是每一个管理者所必备的基本条件;其次,从经济学、市场营销组织行为学到管理伦理学。这种宽幅的课程设置,对充满求知欲望的大学生客观地说是件好事。当然,在对各种管理基础学科均有涉猎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从所学的课程中进一步找到自己的真正兴趣,从某个自己兴趣所在、相对小而实际的切面入手,集中精力攻读相关课程,让自己在毕业前成为某个方面的专家。这样工商管理专业相对于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培养某方面“专才”的专业来说,它培养的是具备优势“一专多能”的“通才”。

4对我国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发展的建议

4.1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目标是“金字塔”型的人才培养层次结构中的“塔基”部分

本文认为从企业管理的层次和职能来看,任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都分三个级别:高层管理者———把握战略全局,要求知识和经验技能必须全面;中层管理者———分管某一职能部门或具体项目,要求同时具有专业技能和整体视野;基层管理者———作为中高层的后备,执行具体职能工作,应有扎实过硬的具体专项工作知识和能力。其中基层管理人员的主要来源,或者说,对企业初级管理人员的教育,应该由我国高校的工商管理类本科教育来承担。实际上有一个观点必须转变,很多人一谈到“管理”,首先想到的是“管人”;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因为管理不仅仅是管人,对于大多数基层的管理人员而言,“管理”其实是“管事”。具体到教学实践中来看,由于各高校办学层次不同,生源质量不同,在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上,学校必须通过对社会需求的科学分析,结合自身办学实力的估价及各种教学资源的优化和合理配置,制定出既能适应环境变化,又符合自身实际的层次化人才培养目标。应该说,国内许多高校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水平层次化上已经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明确了工商管理专业各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本科生———实践就业导向,即注重工商管理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硕士生———应用和研究能力,即侧重工商管理研究能力和应用水平的提高;博士生———研究和创新能力,即重点在于工商管理理论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激发。

4.2以市场需求为向导建立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计划体系

首先,市场对基层管理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一专多能”的“通才”上。根据中国管理教育报告课题组在2000年9月所做的调查显示,54%的企业需要全面型管理人才,而需要专才型和技术型管理人才的企业分别为35%和10%。因此不难看出,“工商管理无用论”所认为的,应该大力发展“会计”、“营销”、“报关”等“实用专业”以“取代”工商管理专业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但是,如何解决市场对于“拿来就能用”的人才引进要求呢?本文认为关键在于实现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实践化”转变———即工商管理教育必须根本上改革教育模式,建立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计划体系。

第7篇:工商管理类的前景范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

    知识经济与知识的创新是息息相关的,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代言人。管理方面的专家曾说过,创新不是一定要跟技术相关,也不一定非得是实际的物质。所有能够让有限的资源产生发展的前景并且能够发生改变的都是创新。由此来看,创新不但只包含了科学技术的创新,还包含了价值系统的创新、商业管理的创新等特点。应用知识的更新,寻求新的发现、新的思考、构建新的学说等都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与经济上涨的重要支撑力量。近代的美国的经济能够维持了十多年的增长高、膨胀低的情况,就是因为构建了将知识作为基础的新时代经济。美国的经济已经不再将钢铁等一些行业作为主要的支撑,而是依靠了微软等IT行业。美国的这种新的经济方式就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原型。由于知识经济的时代环境,信息技术开始飞速地发展,信息的传递变得非常方便、快捷,工商行业的发展也变得非常快。信息技术已经不断地融入到了工商业中,并且已经成为了现代化商业发展的必然形式。如,信息技术跟财务方面专业的融合。还有新型的商业方式跟新型的工商业务的不断发展。现在的电子商务行业的高速发展就足以证明。

    国家之间新的国际经济竞争的关键因素就是知识经济,各个国家都想要体现本国先进的综合国力,所以,世界各个国家都开始强化科技创新和教育的战略性决策的制定与实施,特别值得注重跟各大高校的联合,把用于科学技术研究的费用都放在最好的大学与企业上,利用他们科研优势的转变能力,让技术的研发和使用能够合理地融合起来,并且能够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运用高校多专业学科的特点,培养更加富有创造力的人才,从而形成知识的创新系统的中心结构。

    知识经济与工商管理

    每个国家想要步入知识经济时代,首先需要有知识产业方面的专业性人才。我们国家如果想要在世界的先进技术发展中有一席之地,首要任务就是培养拥有创新思维与能力的知识型人才。我国的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发展时间并不长,它还处在高速发展和不断地变化中,而知识经济时代的出现给这种变化添加了更多新的含义,让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1.从传统的重视专业性的知识转变成为不但需要掌握专业性的知识,还需要尤其重视掌握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多样化的课外人文知识。在知识经济的时展中,工商管理人才在知识的框架与知识的系统化方面不但要拥有牢固的工商管理的专业性知识,还需要拥有广泛的基础性知识,以及掌握前沿的设备知识。拥有把工商管理的专业性的知识与多种学科的知识融合的综合性能力。

    2.从以往的重视传递与学习已经成形的知识,转变为不但需要很好地传递与学习已经成形的知识,还需要注重培养知识和技术的创新能力。

    3.从以前的主要按照理解知识的多少来评价质量,转变成为不但需要从理解知识的范围来评价质量,还需要重视从能力与素养的方面来评价。知识的创新与技术的创新都是知识经济时展的促进因素。在这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与培养方式和内容都被添加了创新化的概念。

    4.从以往的着重强调综合性的发展,转变成为不但要强调综合性的发展,还需要重视个性化的发展。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应该拥有创新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的相互补充的知识框架。不但要拥有实际肯干的精神,还需要拥有创新型的拓展精神,不但需要拥有高尚的品格,还要拥有效益的理念。

    5.在工商管理方面,信息和计算机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应用和不断创新,让人们取得信息与知识的方法和速度都产生了飞跃性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会使人们学习知识的模式产生改变,并且还会影响到以往的工商管理的教育方式、内容等,从而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习惯与思维的结构。这些影响都对工商管理的发展起到了推动和促进的作用,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8篇:工商管理类的前景范文

2022十大热门专业排名

1电子与信息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长沙牛耳软件教育是湖南最专业的电脑软件培训学校)。

2外语类:外贸英语、小语种。

3法学类:法学、社会学、治安学、侦查学。

4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5土建类: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

6会计类:会计学、财务管理。

7中文类:对外汉语、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

8医学类: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象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药理学、中药理论。

9环境、心理类:环境科学、生态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10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

女生就业前景好会计

女孩子一般比较心细而且有耐心。会计也是近几年比较吃香的一个专业,尤其是女孩子比较适合,找工作也比较好找。这种属于是越做越挣钱的,一开始实习肯定很辛苦,但锻炼出来比较实用又不会很累。

师范

女孩子选择师范也是比较合适的,中国很重视教育这一块的发展,师范毕业一般都是当教师,我们也都知道近几年教师的工资还有福利都有好转,休假时间又长,工作比较稳定。

护理

学习护理专业当个护士或者配药人员也不错,最起码工作可靠稳定,而且咱们国家的医药市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当然你必须学好过硬的专业知识及技术,这样才能有机会找到好工作。

金融

其实金融跟经济差不多,小编单独区分开来讲的,因为针对的专业不一样。学好金融专业,不仅可以投资理财,而且有机会的话可以进银行工作,这是很多人都比较向往的,福利待遇好。

男生就业前景好机械

男生一般对机械类的都很感兴趣,动手能力强,立体感也比较擅长。而且中国近几年的机械行业发展是很可观的,要求很高的技术性,所以男生学的比较快比较适合。

土木

土木建筑、设计也是大家日常生活离不开的一个行业,所以男生有兴趣的可以研究研究,生活有需要的那么就业前景自然比较乐观。

石油

能源专业这一块大家可能有些陌生,但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这个专业的待遇会更好一些,毕竟这关系着我们国家和人民的生活发展。日常生活也是离不开的,所以男生可以选择这类的专业。

物流

第9篇:工商管理类的前景范文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毕业生数量迅猛增加, 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仅为115万人,到2013年大学毕业生已达到699万人,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了不争的事实。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上升,就业指导工作已经成为摆在各个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新的形势下,结合高校和地方实际,针对经济管理类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展开研究,对提高该类毕业生的就业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就业指导;经济管理;毕业生

一、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就业的优劣势分析

(一)经济管理类毕业生的优势。(1)社会需求宽泛,就业面广。从本校经济与管理学院设置的专业及专业方向看,经济学类的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及其下设的国际商务方向、国际物流方向,管理类的有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四个专业,这些专业涉及二、三产业的很多专业领域,经管类毕业生的就业选择面是相当大的。(2)国家总体经济环境良好。从根本上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归根结底还得依靠良好的经济环境。国民生产总值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会提供80至100万个就业岗位。近年来,我国的GDP保持较高的增速,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的驱动力。

(二)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就业的劣势。(1)实践环节锻炼经验缺乏。理工科毕业生在参加工作后,由于专业特点,较短时间内就能上手工作并发挥作用。而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实践应用能力相对较弱,需要进行岗前技术培训,实践经验也需要不断的积累,管理经验更是需要较长时间积累的。目前很多企业缺乏自主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意识,不愿意招聘后花大量精力和时间进行培训,只愿招聘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管理人才。(2)经管类专业重复设置现象严重。全国高校开设数量最多的十大专业中就有四个专业属于经管类,分别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全国有一半以上的高校都开设这些专业。经管类专业属于社会需求比较宽泛的专业,就业面较大加之办学成本相对较低,很多学校都会根据市场需要开设多个热门的经管类专业。虽然高等教育消费市场巨大,但就业市场不可能充分消化这些专业的所有毕业生,毕业生滞销的情况在所难免。

二、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就业指导工作全方位和个性化相结合。我们应当对经济管理类的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进行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招生、教学与就业相衔接。新生入学前,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入学前咨询服务,为其提供包括学校专业设置情况、专业内容设置、专业就业前景分析等,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提供咨询服务。入学后还可以允许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调整专业或专业方向。这对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问,有利于今后顺利就业。通过全程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办学能力和地理位置,结合所开设专业、培养目标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等状况,确定毕业生的就业区域、行业范围,对毕业生进行市场定位,确定毕业生的就业目标市场。如我校依据浙江地区民营中小企业高度发展的经济结构特征,以及现阶段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的家族财富传承与管理人才缺乏的现状,于2013年1月创建了国泰安创业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突显自身特色。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参与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若采用传统的讲授方法及教学模式,很难取得显著的效果。因此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教育等方式,还要积极开展咨询服务、体验实训等参与性较强的活动。可以通过模拟式教学,将求职过程中的某些过程进行模拟,老师通过点评的方式来加深学生的判断能力;也可以通过案例式教学引导、教育学生。作为高校应该积极与重点地区、重点单位建立友好的联系,争取让重点地区、重点单位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实习岗位。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暑期实践活动,培养其实践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如我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非常重视学生的暑期实践活动。在大一暑假安排有专业认知实习、大二暑假安排有专业调查、大三暑假安排有暑期专业实习,为本专业学生更好的了解市场,了解专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就业技能培训与综合能力培训相结合。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技能培训活动,教授学生简历制作、笔试应对策略、面试礼仪与面试技巧等技能。同时也要开展互补性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培训,旨在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例如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强化其法律、英语、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因为这些知识在学生今后的工作中会涉及到。同时,高校还应注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训。

(四)就业指导与市场调研相结合。就业指导课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加强市场调研是保证就业指导正确方向的手段。只有加强市场调研,才能了解经管类专业的就业形势及专业发展状况。通过了解已就业学生的情况、掌握专业培养中的不足,可以最终改进学校的教学,还可以给学生在专业学习上提供建议。例如宁波大红鹰学院近几年开始都会委托专业调查机构,针对每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展开调查,形成调查报告。针对调查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分析原因,找出学校在人才培养上的不足,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教学,更好的开展人才培养、服务社会。

(五)健全就业指导机制,四方各司其职。人才的培养不能单单依靠高校。政府、高校、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都有责任和义务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各尽其能。四方应为大学生提供全面、高效并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与服务,积极推动大学生充分顺利的就业。

大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来自市场经济的冲击、不良社会风气的诱导,都会影响其对职业的看法。我们的就业指导工作,应该引导大学生更好地了解本专业的实际状况和社会需求,培养其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不断调整就业期望值,使其更加切合实际,实现由“精英化”就业向“大众化”就业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周焱.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商业文化,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