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英语教学规律范文

英语教学规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英语教学规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英语教学规律

第1篇:英语教学规律范文

【摘 要】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学习英语这一国际通用语言自然非常重要。研究表明:儿童早期是学习外语的关键期,切实利用好这一关键期意义重大。然而,现阶段的小学英语很显然是没能利用好这一关键期,甚至是严重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也忽视了语言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 语言习得规律;语言学习的目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学习英语这一国际通用语言自然非常重要。研究表明:儿童早期是学习外语的关键期,切实利用好这一关键期意义重大。然而,现阶段的小学英语很显然是没能利用好这一关键期,甚至是严重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也忽视了语言学习的目的。

那么语言的习得规律是什么呢?我认为,其规律是:先有大量语言输入再有逐渐的语言输出,听先于说,说先于读,读先于写,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那么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交流。想一想,正常情况下,孩子从出生到会整句说话一般至少要经过三年时间,那么在这三年中,孩子都在做什么呢?这段时间被称作“沉默期”(SILENT PERIOD),他们虽然不说话,却在用心地观察、听,大量收入信息,而大人很少会去逼迫孩子说话,相反总是耐心地以多种方式让孩子听懂对他们说的话,并不厌其烦地重复。等孩子开始发音说话时,大人总是给予高度地肯定及鼓励,即使说错也不会责骂批评他们。学习母语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呢?

再来看我们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不可否认,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听、说、读、写平行状。

在孩子刚一接触英语就开始听一点,说一点,再读一点,写一点。把语言当作知识来学大大限制了语言信息的输入,实质上删除了语言感知的环节,看似遵循了学习语言的规律,实际上是一种形式化的听说领先。例如:三年级英语中有这样一个句型:What’s the time ? 正常回答是:It’s….这个句型相对简单,在师生或生生操练句型的时候,几乎每个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而在一次考试中,出现了一个排序题,中间多出了一句:Let me see. Oh, it’s…。结果,三分之二的学生排错。尽管他们对“Let me see”的意思也是理解的,但就这么个小变化就让他们乱了阵脚。虽然现在的英语课堂非常注重学生的交际运用能力,教师们也精心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和课堂活动,但苦于没有先经过大量的语言信息的输入,而最后导致交流模式化,语言生硬,内容单调乏味,根本无法达到交际的效果。

2.为考试而学英语。

我们都知道,小学阶段的英语是主科之一,当然也就必须参加考试。虽说现在要实行素质教育,但有多少学校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呢?与素质教育对应的便是应试教育了。应试教育的本质则是以分数论英雄。老师们是兢兢业业,利用课余时间找出各种题型给学生练习;家长们不放过学生们的任何一个休息日,找家教,上培训班。补习什么呢?背单词,学语法,做练习。确实,这样做效果显著。在每一次的英语抽测中,英语成绩都是高不可及的。一般情况下,一所实验小学的五六年级英语均分能达95分左右,那么三四年级的英语均分能达97分左右。而普通学校的英语成绩也都能达到90分左右。如果低于85分,则名次一定靠后。这样的英语成绩应该是不错的了,实际上能真正用英语交流的少得可怜!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正因为现今的英语教学模式有误,因而导致了中式英语、哑巴英语、语法英语等情况的发生。一位在美国拿了英文博士学位的人讲了一个真实的事:他的一个朋友带了几个美国朋友去登长城,尽游兴之余,一位美国朋友内急,出于礼貌没有使用WC, toilet,lavatory等词汇,而是说:May I go some where?这位中国朋友便照字面意思理解,以为他要去其他地方逛逛,便回答:Of course.You can go anywhere(在哪里都可以)。其尴尬程度可想而知。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交流(熟练而正确的交流),如果我们所做的偏离了这一目标,那么所有的努力将是徒劳无功!那么,就尽一切努力,根据语言习得规律,来改变我们的教学模式。

首先,打好英语听说基础。

小学英语处于学习英语的最初阶段,学生正处于儿童早期,模仿能力非常强,在这段时期中,尽量以听说为主。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给学生创造一个听说氛围。比如课文录音,英文儿歌,英文小故事。老师适时和学生交流。交流过程中。以老师说,学生听的模式为主。当学生听懂了,他们自然能够模仿并说出来。

其次,多读英语课外读物。

中国有几句古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英语学习时说过:“与其多读语法书,不如多读文章。”又说:“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才容易记住,才知道用法。”课文是学习英语的“重要基地”。但是仅局限于课文中那几句日常交际语是远远不够的。如今,我们大力提倡小学生多读语文课外读物,学英语也应如此。通过读英语课外读物,去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人情世故和社会价值观,只有丰富了自己的英语知识,提升了自己的英语修养,才能更加有利于今后的英语交流。

再次,教会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

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语文教学时说: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要正确必须善于模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教师的任务是指点学生模仿什么,怎么模仿,检查学生的实践,是否正确,是否熟练。技能的获得要通过学生的活动,教师是无法包办代替的。语言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一步登天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同时,也希望上级有关部门,结合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研究并改革英语考试命题方式,使英语教学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实现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To develop the learners’ awareness of the language system and the ability of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Simon Greenall, 英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以及英国 Macmillan出版社主编之一)。

参考文献

[1]吕叔湘.关于语文教学问题.《人民日报》,原载于1964年2月17日。

第2篇:英语教学规律范文

我是一名职业学校一线的英语教师,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离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学生这样的学习程:即好奇——稍感感兴趣——失去兴趣——失去信心——厌烦——反感。这种变化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学习心理变化的一种正常现象,学生从一开始对学习英语的好奇心转化为逆反心理。如何防止英语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作为教师至关重要,必须端正教育思想,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努力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研究职业中学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过程,及时有的放矢地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精心矫正,消除学生学习外语的心理障碍,才能搞好外语教学,提高外语教育质量。

通过我几年的一线教学工作,我逐渐总结出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学生存在着引起心理困惑的如下原因:

1、存在矛盾心理:部分学生有学好的愿望,也下过决心要努力学习,而学习不仅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而且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力。由于他们缺乏毅力,一旦短期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便丧失继续进取的信心,形成了想学好又怕吃苦的心理矛盾。

2、存在怕羞心理:有的同学怕读错、怕讲错,因而不愿意开口。有的学生学习上有问题羞于向老师提问,久而久之,造成知识脱节,学习上障碍重重。

3、存在畏难心理: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学生会碰到许多困难,如果缺乏刻苦攻读,认真钻研的精神,全凭一时的热情学习,一旦遇到困难,或考试受挫,就会退阵下来,灰心丧气,便萌发放弃学习外语的念头。

4、存在自卑心理:由于学习基础差,个人的智力和非智力等各方面的原因,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即使努力了,也收效甚微,成绩不能提高;有时甚至还遭到同学的嘲笑、老师的批评,形成自卑心理。

5、存在逆反心理:由于教师的自身素质,对学生缺乏了解和关心,不尊重学生自尊心,或者由于教师不能公正地处理某些事造成学生心理创伤。使他们对老师有恐惧、厌恶感,并在心理和行为上采取反抗态度,由此转而对外语产生“反感”。

6、存在着骄傲的心理:刚开始学习时,比较简单,兴趣又高,故而成绩比较好,容易得到老师的表扬,产生骄傲轻视的心理。当难度不断加大,成绩不大理想,得不到老师的表扬时,有“失宠”之感,失去了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说,如果按规律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如果在学生面临困难的时候和地方给以帮助,如果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以便掌握,如果对掌握规定明确的标准,那么所有的学生事实上都能够学好的。对教师来说,必须认真研究心理学,采用适当的方法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下面着重谈谈我根据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点来设计、组织和进行教学的体会。

一、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学好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B.S.布卢姆说过,“学校学习中的许多个别差异是人为的、偶然的,而不是个体所固有的。只在提供适当的先前与现时的条件,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一个人在世上所能学会的东西。”对学生充满信心的同时更需要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是学生学好的重要环节。在目前这种状况下,这个问题尤其显得重要。“教师有权威性,学生有向师性,这两种心理状态决定了教师对学生有重大的影响。在具体的教学工作实践中可以发现,有些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往往源于对任课教师的人格、学识等方面的热爱和崇敬,这种‘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现象,在职中学生中尤为突出。”课上我坚持微笑教学,只要学生的行为能和课堂有一点联系我坚持以表扬为主,不批评、讽刺或叽笑任何一位学生。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现在和自己的过去比。努力创造条件使得各种不同才能的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这一点的关键在于是教师的模范作用。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在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做好的同时,还必须承认每个具体学生的差异性。所谓差异性,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是指人们之间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如性格、兴趣或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反映在外语教学上,即每个人的吸收与反应能力总有快有慢,理解与记忆总有强有弱,表达与创造能力总有高有低。因此,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以同样的速度取得一样的成绩。我的英语课堂采用的是分层教学。我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和特点,尽量给予不同的指导,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不同的培养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学困生能掌握教材最基础的知识,具有最初步的语言技能,基本能完成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中等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等生则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创造性地完成化学教材的学习任务。这样每个学生都知道分层教学的目的、意义,让各层次的学生确立各自的奋斗目标。几年来我坚持备课分出层次、讲课分层进行、作业分层练习、课内外分类指导、考核分类检测,我从未用过任何强迫手段去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进度。

三、要注重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热爱自己所任教的学科

学习的兴趣,是产生学习自觉性最好的动力。当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时,才能取得最佳效果。现代教育心理学非常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发展。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志,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杠杆:既是教改的重点,也是备课的重点。正如心理学所指出:“对学科内容本身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特别大的。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学科本身感到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什么是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就是指“学生有选择地、愉快地力求接近或探究某些事物而进行学习的心理倾向。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成为激发学生兴趣、保持学生持久的兴趣、帮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过程。

1.加强备课,尽力挖掘课文内容中的文化因素,即知识因素,增进课堂的趣味性。“学生学习外语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是否把语言因素和文化因素结合起来学习,外语材料是否有趣。

2.坚决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充分发挥青少年获得“成就感”的心理特点。大部分学生在开始学习外语时,目的性并不十分明确,只是出于一般好奇心。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和难度的增大,这种好奇心便会随之而去。而要保持这种好奇心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学生利用课文对话在教师的指导下创设新的情景,做有指导的复述和写作,组织英语节目演出等等。当他们真的感到英语有用,有成效,有“用武之地”时,于是就更主动自觉地学习。随着学生自信心增强,学习效果也就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负担逐渐减轻,学习速度不断加快,学习兴趣也就自然能得以持久。

3.根据我校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尽量采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课堂教学轻松活泼;认真设计每一个教学步骤和教学过程,想方设法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争取做到当堂巩固、消化,无形中逐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英语学习中来,使他们感到上英语课不是苦差事,而是乐于上英语课、爱学英语,并能主动积极地参加课堂实践。

四、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等提出的记忆原理和遗忘曲线的规律,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和复习工作

第3篇:英语教学规律范文

关键词:记忆规律;小学英语;词汇教学

都说英语学习的基础是词汇教学,其实更准确的说是词汇记忆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的时候,对词汇记忆采用的更多是机械记忆的方式,也就是说通过不断地重复来帮助学生进行记忆。从人类的记忆规律来讲,这种教学方式确实有可取之处,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枯燥的重复记忆方式,很容易使学生逐渐丧失对英语的兴趣,而英语又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学科,因此一旦失去兴趣,必然会给学生的发展和学习带来消极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充分的对记忆规律进行重视,并且加以运用,促进学生进行词汇记忆,是现代小学英语教师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1]。

一、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感觉记忆

在众多有关记忆规律的理论中,应该是信息加工理论的解释最合理。在这项理论中,将记忆分为三个环节:感觉记忆、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对于小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来说,感觉记忆是第一个步骤,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那么,应该怎样有效的帮助学生形成感觉记忆呢?比如在5BUnitl《Cinderella》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要掌握以下单词:why、because、clothes、puton、putoff等。在数量上来说,本节课需要学生记忆的词汇量并不大,采用重复式记忆方式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能有效的运用情景进行教学,那么教学效果将有更大的提升。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请两名学生上到讲台做一下示范,一名学生做出提问的表情,并向另一名同学提问why,然后另一名同学在做回答的时候就要说because...;通过这种简单的情境创设,学生不仅能记住相应的单词,同时当时的情景也会再次浮现,对学生加强词汇的记忆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2]。

二、精细加工,帮助学生有效的形成瞬时记忆

人的感觉记忆时间是比较短的,并且有专家曾将研究过,人的感觉记忆一般只能维持几十秒甚至几秒钟。之后,学生的记忆将进入到瞬时记忆,也就说瞬间形成的记忆,由此可知,这种记忆方式的时间也相对比较短,但是在英语词汇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来说还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对词汇或是信息进行记忆的过程中会和原有词汇信息产生相互影响和作用,这就使新旧词汇和信息之间产生了一个加工的过程,并且这个加工还是精细化加工过程,也正是因为这个过程的出现,帮助新的词汇知识在学生的记忆中得到了记忆和发展[3]。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虽然小学生有着较强的机械记忆能力,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机械记忆能力也将逐渐变弱,所以针对这种情况,进行精细加工对学生加强词汇的记忆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实际上,上文中的例子在教师指导学生的演示过程中就已经进行了十分有效的精细加工,因为学生在问和答的过程中和学生熟悉的场景都发生了相应的联系,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对词汇精细加工的过程,虽然这个时间相对比较短,但是这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词汇记忆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和影响[4]。

三、加强词汇练习,帮助学生形成长时记忆

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词汇量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发现,学生的机械性记忆的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并且即便是利用了强劲教学模式,学生的瞬时记忆也并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的要求。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教师的教学出现了问题,而是学生的长时记忆出现了问题,究竟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加强长时记忆呢?根据笔者对记忆规律的研究发现,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组块进行记忆。所谓的组块记忆就是将学生将要学习的词汇进行拼凑,比如,学生在学习why和because的时候,如果分开进行记忆就两个单词,但是教师如果将其进行组块,变成whydoyoueat?Becauseiamhungry,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组块,两个单词就变成了一个记忆单位,这样学生不仅能很好地掌握英文词汇,还能在这个基础上对更多的词汇进行掌握和应用,使得原本相对抽象的单词变得更加形象,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记忆,长时记忆的效果必然会有所加强[5]。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词汇教学,需要将本来没有联系的词汇进行组合,使之形成一个合理的组合,这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效的掌握各种教学方式,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应用,帮助学生对词汇进行更深刻的记忆。

四、结束语

第4篇:英语教学规律范文

关键词:英语 词汇 音变规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124

1 引言

目前,国内的英语教学在两个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第一,过度强调读写,忽视听说。所谓“哑巴英语”现象并无明显改观。第二,词汇教学缺乏理论指导,多数教师只是领读和讲解词义,而对于学生最迫切的词汇理解和记忆方法则在教学中很少涉及。

2 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探析

如何讲解词汇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人在学习之后,遗忘会即刻开始。而且在学习之后的遗忘速度逐渐递减,也就是说刚刚完成学习之后的遗忘速度最快,之后的遗忘速度逐渐放缓。那么人们在学习之后如果想延缓遗忘的速度,首先要增加重复率。其次就需要短时的刺激性记忆。刺激性记忆就是要采用各种方式,利用各种不同的信息符号,在短时间内对大脑形成刺激,从而加深记忆。一般来说,一些新奇的、在之前并不熟知的事物往往会起到这种“刺激”的作用。在词汇记忆方面,中国英语学习者缺少的恰恰是新的记忆方法。“音变规律”对于大多数学习者来说就是一种全新的方法。

3 用“音变规律”指导词汇教学和词汇学习

德国语言学家雅各布・格里姆(Jakob Grimm)提出的格里姆定律(Grimm's law)在词汇研究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1819 年,格里姆在《德语语法》里探讨了日耳曼语和其他语言的关系问题,提出了“格里姆定律”。[1]格里姆定律实际上描述的是印欧语系一系列辅音的音变规律。按照格里姆定律,印欧语系里的很多词根,通过音变扩展成词源变体。而词源变体所形成的同源词则进一步扩展了人们对于词汇的认知范围。依据格里姆定律,在研究词汇演变和词汇记忆方法的过程中,学者们逐渐将“音变规律”分为四个主要的方面:元音音变、b-p-f音变、g-k-h音变和d-t-th音变。

3.1 元音音变

英语中元音字母a, e, i, o, u 在词根中相互替换,替换后词汇本身仍然保持词根的基本意义。在英语中,元音音变包含几类不同的情况:单个元音字母之间的替换;元音字母组合之间的替换以及单个元音字母与元音字母组合之间的替换。例如one(一个),only(唯一的),any(任一的)以及unique(独一无二的)。在这一组词中,an, un和on的词根含义表示“一”,实际上来源于a(一,一个)。而an, un和on中a, u和o之间的替换体现出的就是所谓的元音音变。元音音变的意义就在于它可以让我们把那些辅音相同或相近,元音不同的单词联系在一起,从这些类似于“近亲”的词汇中寻找规律,从而加深理解。

3.2 辅音音变

3.2.1 b-p-f音变

在英语中,字母b通常发/b/音,字母p发/p/音, 两个音不论从发音上还是写法上都存在类似的“亲缘”关系。字母f通常发/f/音,另外在英语中ph这个复辅音组合也发/f/音。从词源学的角度探寻字母的来源,f与v, w也存在“亲缘”关系。闪米特及希伯来字母表中的第六个字母读作Waw或Vau, 其最初的书写形式为Y或y,它是今天英语字母F, U, V, W, Y的原型。[2]因为f和v, w来源于同一个字母,所以b-p-f音变中除了涉及这三个基础音之间的替换之外,还包括f, v, w之间的替换。如在foot, boot和ped这三个词根中,词义的近似非常明显,在此基础上,可以引申出pedal, pedestrian, expedition等。

3.2.2 g-k-h音变

“K”音是最远古人最早会发的音,由它产生的词汇最多,英语文字因为借词等原因,用c, k, qu等方式表示这个音。[3]汉语的多音字也可以作为这组音变的佐证。例如“学会”的“会”(hu)和“会计”的“会”(kui)之间存在k-h音变。咖喱(g lí)和咖啡(k fi)则反映出g-k音变。英文中表示“咖喱”的单词是curry, 这是g-k音变的有力证据,类似的例证不胜枚举。英语中head和cap是k-h音变的典型代表,在此基础上,可以引申出一系列表示“头”的单词,如headmaster(校长),forehead(额头),overhead(在头顶上),capital(首都),captain(船长)等。

3.2.3 d-t-th音变

在汉语中,调查(dio ch)和调整(tio zhng)是明显的例子。在英语中,tooth和dental两个词可以解释d-t-th三个音的音变规律。再如,two和double同样是这一组音变规律的有力证明。在此基础上,可以引申出一系列和“二”相关的单词,如twin, twenty, twelve, dozen等。

4 “音变规律”的现实意义

首先,“音变规律”使词汇学的研究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将看似零散的、无规律的字母和音标重新整合。在“音变规律”的指导下,词汇学研究领域得以扩展。

其次,“音变规律”使语言之间的界限模糊化,淡化了陌生语言的神秘感。通过“音变规律”的学习,学习者会发现很多同属于一个语系或一个语族中的两种不同的语言在词汇的拼写和发音上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对于学习者来说,“音变规律”使学习多种语言的难度降低。

最后,“音变规律”可以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词汇学习一直处于“背了忘,忘了再背”的循环往复之中。“音变规律”可以让原本枯燥的记忆单词过程更有趣味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5 结语

中国英语教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英语词汇教学方法。对于学习者来说,采用何种词汇记忆的方法也要根据个人的学习状况决定。但“音变规律”因为其特有的优越性和合理性必将成为英语词汇教学和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丛岩.古代和近代中西方语言学研究比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12).

[2]邓万勇.英语字母学研究[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第5篇:英语教学规律范文

摘 要:中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以及严峻的中学英语应试教育形势下,中学英语测试发生改革,使得国内英语中考命题出现了一定的倾向性。本文通过对近三年杭州、宁波两地的中考完形填空题进行分析,从测试点、发展趋势、对考生的能力要求三个方面得出了一定的命题规律研究成果,同时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反拨性建议。

关键词:中考完形填空;命题规律;教学反拨

一、引言

中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以及严峻的中学英语应试教育形势下,中学英语测试发生改革,使得国内英语中考命题出现了一定的倾向性,同时也为初中英语教学指引了方向。本文以近三年的杭州、宁波两地的中考为例,选取完形填空来分析出题规律,期望能为初中英语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建议。

二、研究背景

(一)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针对本文所重点研究的初中完形填空部分,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语言知识方面、语言技能部分、情感态度方面给出了非常详细的目标描述。(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11)。

(二)初中英语测试的改革

完形填空作为一种将词汇和结构测试灵活地放到了语篇环境中的题型,比单纯考单词更科学。(Hughes,1989)

然而现状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学生不仅对文章中微观层次结构不能很好把握,也无法从宏观层次对文章进行整体理解。(王小楠:43)

三、中考英语杭州、宁波卷完形填空命题规律的总体分析

(一)中考完型填空的主要测试点

1.语义辨析

旨在测试考生对词汇的意义和用法掌握的程度以及对它们之间细微差异的辨别能力,题型主要集中在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选项往往以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搭配相同词或形近易混词的形式出现。

2.固定搭配和习惯用语

以动词、副词、介词构成的词组居多,这些词组出现在完型填空中,主要以副词和介词为考点。

3.语法结构

近年来,完型填空题中常被命题的语法结构的重点有:句法方面:简单句的五种句型、并列句、状语从句、宾语从句、定语从句;词的形式方面:动词的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以及主谓一致题。

4.逻辑关系

完型填空中有相当一部分的题目是按语篇的逻辑关系来命题的。这要求考生注意理顺句子内部的关系、句间关系、句段关系、句篇关系、段段关系和段篇关系,找出线索词;主要考查考生对常见逻辑关系如转折、让步、因果、递进等关系的理解。

5.主旨大意

中考中也有相当一部分题只有在明晰主旨大意或文章背景的情况下才能解出。不论是杭州还是宁波,完形填空的命题测试点都开始由传统的词义辨析、固定搭配习惯用语、语法结构等语言知识题,转向逻辑关系和主旨大意等语义理解题。

(二)中考完型填空的发展趋势

1.试题难度保持基本稳定:相对于2011和2012年的试题,2013年杭州的试题难度保持稳定,而宁波的试题难度有所降低。比较有挑战性的是,考生的阅读速度平均要达到23词/分。

2.体裁与题材稳中有变。文章都是英语出版物的原文截取,偶尔稍作变动,语言十分地道。文体上主要以记叙文为主,时而有夹叙夹议的文章。杭州的话题比较偏向于社会价值观方面;而宁波则比较偏向于亲情、友情等人类最真挚的情感。

3.强调考生的通篇理解能力。大部分题需从全文出发,根据前后语境或行文逻辑做出判断,体现出了“突出语篇”的命题风格。

4.考查内容主要以实词为主,其中各词考查比例稍有变动。纵观三年两地的中考题,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和代词等实词的比例始终稳定占据80%左右。

5.有少量题目对初中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掌握了双基的基础上对英语知识有一定的扩展。要求初中学生在掌握双基的基础上必须扩展知识面,特别是要注重开发大纲内动词的用法。

6.选项多为一词,偶会为词组。四选项为同一类词或属同一范畴,或近义或异义,或与前后配成词组,干扰性、迷惑性大。

(三)中考完形填空对考生能力的要求

综上所述,中考生必须具备的能力有:

1.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词义的能力

2.略读了解大意的能力

3.快速阅读能力

4.对作者观点态度的感知能力

5.对语篇整体信息、情节的获取能力

6.前后语境、词句段篇之间关系的逻辑分析能力

7.知识面的大小

8.语言知识能力

四、中考完形填空命题规律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阅读技巧的训练

1.快速阅读:在平常的阅读文章教学之中,快速阅读的训练可以通过限时竞争性训练来完成。

2.预测大意:在每篇课文阅读或阅读练习开始之前,组织学生通过标题、开篇、结尾或是图表类信息预测文章大意和情节发展的各种可能性。

3.略读:与预测大意的步骤相似,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用整篇阅读所需时间的1/5时间,先通读文章的标题、起始段和结尾段,外加每一段的主题句,从而得出整篇文章的大意。

(二)日常教学的实施

1.阅读前:教师可以在日常每个单元的话题教学之前进行相应的拓展。教师可以在进行课本阅读之前,以该专题的趣味性内容引入,紧接着介绍该专题的一些背景知识用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然后通过情景呈现该专题的相关词汇。

第6篇:英语教学规律范文

论文关键词:合作学习;规律;项目化;英语教学

项目化教学以培养合格的高等职业专业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要求教学紧紧围绕真实可信的某一项目工程,在“双师型”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良性互动,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融合在完成项目工程中,实现从模拟实训到真实工作环境的教学场景转变。理工科专业的案例不少。然而,英语项目化教学实践并非像理工科那样乐观,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英语整体水平依然不高,人文知识普遍缺乏,英语教学的教育功效受到制约。

一、 英语项目化教学的局限性

项目化教学是否完全适合高职英语课程值得商榷。

教英语“不以教会几句英语或交会一种本事为目标,而要教怎样做人,是英语教育:用英语来学文化,认识世界,培养心智,而不是英语教学。”“语言之有魅力,风格之值得研究,主要是后面有一个大的精神世界;但这两者又必须艺术地融合在一起,因此语言表达力同思想洞察力又是互相促进的。”专家的话道出了英语学习的真谛。

英语的教与学首先是英语文化的教与学,而英语项目化教学的局限性首先就表现在它不服语言文化教学的水土。语言属于人文学科,“人文科学是指对人的自我追问(人/我从哪里来?在干什么?到哪里去?)而生起的现象及观念的认识和研究。这些现象和观念常常并不实有,就是说不具备成形的现实存在。(这里的存在指有形存在),是‘无有’的。它是人类自我追问的结果,因为有了问题,才有了被问题问出来的对象。意大利人、美国人称之为‘人道’或‘人性’,德国人称之为‘精神’,还有人称之为‘心灵’。诸多的界定表明了人文科学的对象不可界定(不可名)性质,它是一种‘无有的存在’。一问之下而题生。人文科学就成为人类自我反省,自我认识和自我觉悟的理性方式。”

教学法和在教学情景中使用的技能应该是互相促进的。英语课程项目化教学要成为适应目前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课程模式,至少有两个瓶颈,其一是所谓“项目来源”,其二是如何处理项目内容与英语文化教育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是项目化教学的目标,各专业都在提倡项目要来源于企业,这显然不符合英语教学的实际。事实上,除英语以外的其它高职课程中的多数项目大多是模拟项目,实训不过是重新换了一个名称而已,很难有实质性的突破。商务英语专业能否把“单证英语”作为项目呢?答案是肯定的,“单证英语”不是项目。

如何处理项目内容与英语文化教育之间的关系也是难题。一年的高职英语课程(一般是每周二节)能让目前的高职大学生吸收多少语言文化实在是一个未知数。以考试作为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无可非议,但是把考试结果看作是学习过程就荒唐了,将Qinghai-Tibet(青藏)翻译成“从青海到台北”的学生还不少。所以,英语项目化教学的局限性势必造成英语课程内容的简单化,降低英语教育的功能。

二、遵循合作学习规律,开拓新思维

要打破英语项目化教学的瓶颈,就要从提升教学理念着手。吕必松先生说:“从事语言教学必须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那么英语合作学习本身有哪些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客观的联系因素呢?

(一)英语合作学习规律的基本特征

合作性学习是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教学理念,而社会建构主义是对认知学说、人本主义和社会互动理论的整合与权释。该理念强调四个基本要素,即学生教师、任务和环境,它们在一个动态的过程,相互作用。处在中心位置的是知识建构的主体是学生。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对外语教学有以下深刻的启示: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自己进行意义的建构,而不是令其接受现成知识;教师应通过语言互动成为学生丰富的语料与语境之间的中介体;外语教学必须使学习过程充满真实的个人意义,并能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外语教师需加强自身的学习。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进行的学习。合作各方能通过多流、合作填补自身在信息、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心理健康、社交能力的培养。

(二)项目化教学要以合作学习理念为指导

合作学习规律有三个比较显著特征:合作学习着眼于教学过程的集体性,强调教学集体的成效;互动是合作学习的基本特色,优质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学”,而不是“教”,课堂教学成败不仅仅取决于教师个人有何作为,更加依赖于学生群体有所作为。

完成项目的项目化教学需要“相互依赖、个人责任、社交技能、小组自评、混合编组,”。

语言学告诉我们:“学习是一种行为;习得是一种过程,这种过程是特指学习行为中的一种过程。无论是习得第一语言还是习得第二语言,都需要一个通过学习而习得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就是语言习得过程。因为习得要通过学习,所以习得就包含在学习之中。”英语课堂教学是有意识的学习,而合作学习又进一步升华了这种有意识的学习,所以开展英语项目化教学必须从认识合作学习的规律开始。

三、“分组”、“互动”、“讨论”,提升英语项目化教学理念

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多次提到教学模式应“朝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然而,自主学习不能被简单地理解成个人完全独立的学习。一方面,个性化自主学习并不排除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提到“应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应重视教师的面授辅导作用”,学习者需要教师给予心理—社会支持和技术支持。另一方面,语言学习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学习者既要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又要学会在与他人积极合作的过程中加深对自身的了解、解决自身的问题。大学英语教学中一直不同程度存在着强知识、弱能力的问题。

项目化英语教学不能有悖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旨思想,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项目化英语教学应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项目内容)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相关性,开展个性化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在西方,麦肯齐大学的“合作、协作以及同伴学习”走在当代合作学习研究领域前列,对我们开展英语项目化教学具有指导意义。教育效率的“问题不在于教授如何更有效地向学生传授知识。”[7]“更确切地说,是学习者与教学者之间的互相影响问题。幸好,促进学习的相互影响并不只存在于学生与教师之间;同伴之间的互相影响往往更富有成效。”

提升英语项目化教学理念,就要遵循英语合作学习的规律。与传统的个人学习相比较, 合作学习毫无疑问地是一种高效率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学习,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完成项目需要团队精神),更对学生会今后的学习方式扩展提供了新思维。 转贴于

“讨论”在合作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使其成为英语项目法教学的最主要的教学形式,因为英语项目化教学关心的重点不是“项目”是否完成,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是否完善。“项目教学法是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在项目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过程一方面是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不断将所学知识内化的过程,另一方面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不断地将所学知识表现出来的外显过程,而学生的主体性正是通过内化和外显的无数次交替而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通过此法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讨论是需要推进的。例如:英语项目教学英语阅读课程推进讨论模式:

(一)分组。优质的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根本保证,有了合作学习,“推进讨论”才能够名副其实地开展;

(二)互动。贯穿阅读课程的教学主线是“主动性阅读”,合作学习为主动性阅读(active reading)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讨论。“主动性阅读”有五个步骤:概述阅读(初步了解章节大意);问题阅读(提出通过阅读想解决的问题);重点阅读(带着问题阅读);反馈阅读(写出通过阅读找出的解决问题的答案);核实阅读(核实“反馈阅读”的准确性)。

(四) 推进。“合作学习讨论”有四个方面:找出文章的论点(字面上);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中 找出“论据”;阐述读者观点;运用所读文章的观点开展“辩论”。

项目间缺乏有效提高学生能力的关联度是目前项目教学的通病。这是因为“简单把课程项目化理解为案例教学。虽然突破了传统以理论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弱化了知识点的讲解,采用案例教学法,但是案例过于分散,各案例没有内在联系,没有按项目规划案例群。同时,课堂上缺乏内容丰富的教学形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学生的互动性不足,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这样既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又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我们在英语项目化课堂上“推进讨论”,就能弥补上述的不足,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四、结语

在合作学习规律中探索英语项目化教学新思维,是因为合作学习的理念早已根深蒂固,并且在国内外的长时间教学实践中获得好评,成功的教学案例层出不穷。

(一)合作学习是教做人的教学理念。在语言教学中,许多传统的学习任务与个人兴趣无关,因而除了任务本身外很少有教育的价值。在合作学习中,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学生必须彼此了解、信任,能建设性地解决冲突,学习者通过共同努力,最后形成口头、书面或其他形式的产品。与此同时,合作学习尊重学生的个人需求和个人情感,鼓励学生的自我选择和自我责任感,为具有真实个人意义的学习创造了最佳条件。因此,合作性学习使外语教学更富有教育性:除语言本身的学习外,学生还获得学习能力的发展、积极的情感因素和健全人格的发展。

(二)弥补所谓双师数量的不足、促进英语教师自我提高。合作性学习要求教师在语言课堂上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提供任务和促进学习者之间的言语互动,教师还要善于营造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的心理氛围、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发展更恰当的学习策略。可见,开展合作语言教学的教师除了熟悉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以外,还要积极钻研并在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内在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过程,以帮助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说,这是促进个人发展。

(三)探索英语项目化教学新思维的意义。

1.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认为,人的智力发展和情感发展同等重要。合作学习的活动使学生能充分发挥个人潜力,同时也学习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合作学习活动,学生能增强自尊心,更充分了解自己的情感,在认识自己价值的同时也看到他人的长处和优点,从而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而且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情感环境,真正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英语项目化教学要实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就要注重完成“项目”的过程是否完善。

第7篇:英语教学规律范文

幼儿双语教育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进行的母语和外语(英语)两种语言的教育,母语和外语都成为教学媒介和交流的工具、能在学生掌握母语的基础上培养他们掌握第二语言的能力,增加实用技能。双语教学的特征在于通过良好的语言氛围,为学生塑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得到语言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对于幼儿的双语教学,应实行幼儿自然习得的原则,让幼儿在浓厚的双语氛围中,感兴趣的、积极主动的感受、理解语言。

二、儿童第二语言的习得

第二语言的获得既可以在自然的环境中,也可以在指导教授的背景下,可以通过习得和学习两种途径。在习得过程中儿童要运用内在的语言学习能力,不必专门的纠错,通过用接触语言的方式习得语言,无意识中掌握语言,从不自觉到自觉的一个过程。结合母语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的特点,首先要激发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驱使人去行动的动机。儿童的注意力和情绪的积极性都是由兴趣决定的。针对儿的教育活动,应当是生动、有意义和趣味的。因此教师要重视激发儿童对英语的兴趣,善于抓住儿童的好奇心,能够让他们像自觉使用学习母语一样,怀着想要知道相应的说法的情感来满足自己的求知需求。

在学习过程中要努力创造和轻松、生动和有真实意境的环境,使儿童在自觉、主动的心理条件下积极学习。儿童英语学习是主要以语音为主的,是学习语音的关键期,因此要抓住时机在语音方面打下一个好的基础。教师在传授中应善于使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音素并结合与儿童日常使用语相关的词语、短句,在真实的场景之下反复使用,逐步让儿童积累、辨别、模仿。教师是儿童主要的模仿对象,儿童在反复听、经常模仿的基础上,才会逐渐形成一定的语音语感。因此对教师的语音和口语首先要有较高的要求,如果老师发音本身有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音的规范性。

儿童的母语掌握的较快更多的依赖的是语境,通过身边的环境直接感知语音信息。因此老师要努力创设语境,使幼儿在视觉、听觉上始终受到大量语音信息的刺激,获得语言的感受。

通过儿童对母语的学习,我们发现不论是哪种语言,儿童首先掌握的是发音、口语,感受语言的器官主要是耳朵,如果在读写之前通过口语掌握了音位体系和一些基本词汇,今后系统的学习会相应的迅速的多,因此儿童外语教育教育内容要以发展幼儿的听说能力为主,同时要符合儿童他们的具体生活环境场景。教授内容里面应主要和幼儿生活中所接触的情景相关的词语和句子,而儿童因认知能力有限不易理解的词汇和句子就应尽量避开。和母语的掌握相似,教育内容要符合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语言的学习应该也经历由简至繁、由易到难的过程。教授中的内容还要兼顾生活中的语言需要去排列,因为如此语言知识能够得到较多的重复,语境也会反复出现。新学习的内容中最好要覆盖之前学习的内容,使儿童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相关的新知识,同样在新知识的基础上巩固原有的知识。整个教授过程中一定要以目标语言为主,避免过度的使用母语,这样会影响儿童的整个完整语感。

第8篇:英语教学规律范文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市场对涉外法务人才的需求增长,以及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高校增设了法律英语课程。与此同时,近几年新编法律英语教材不断涌现,其中不乏科学性和应用性的增强;也有一些院校结合本校需求自选了部分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素材作为教学载体开展法律英语教学工作。综合各大高校法律英语教学选材的现状分析,一方面由于缺乏权威的统编教材,另一方面各个院校开设此课程的学科背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受众背景不同,因此教学选材呈现一定的随意性,缺乏规范化的标准。据此,结合当前的涉外法务实践和市场需求去探讨高校法律英语教学选材的规范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教学选材的原则宗旨

综合涉外法务实践和课题组的调查采访数据,法律英语教学选材首先应秉持如下的一些原则和宗旨。

1.教学选材应当以涉外法务实践为基础,符合市场需求、学生需求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其中,以市场需求为主导。法律英语教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语言教学,是将英语学习融入到涉外法务活动中去的专业英语教学、,其自身的特性决定了法律英语教学选材应当以涉外法务实践的市场需求为导向来构筑整个内容体系。同时,还要把学生的需求(如调查显示不少同学 有考法律英语资格证书LEC的需求,那么在选材时就要考虑相关素材的选取)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整合在一起。

2.选材不仅涉及外国法律制度和法律实务的介绍,而且要有中国法律制度与实务的英文素材,必要时进行中外相关法律制度的对比。目前的法律英语教材以介绍外国法律制度为主体,事实上,对中国法律制度的英文表达的引入十分必要,因为涉外法务实践多集中于双边甚至多边贸易,那么不仅要求涉外法务工作者了解外国法律制度熟练应用相关法律语言,而且对于中国法律制度中法律术语及相关英文表达也要精通,所以二者不可偏废,涉外实务中的高频版块更要通过中外对比的设置,强化重点深入理解。

3.内容选择要有针对性,突出应用性。由于法律实务的主题庞杂多样,所以选材要充分考量本校或本专业的学科背景和学生的特性,如监狱学系的法律英语教学选材在介绍中外一般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应融入一些罪犯矫正、监狱管理等方面的素材。同时选材要加大真实语料的选取比例,强化素材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选材“规范化”建设中的几个关键点

1.选材内容应涵盖基本法律知识、重点英文表达和实务操练三大版块。法律英语的教学选材不仅应当介绍英美基本法律制度和相关背景知识,而且还应厘清涉外法务实践中涉及的高频领域,如合同签订、公司成立等,通过真实情境再现的方式(可以文书写作、视频播放等方法加以呈现)强化实务操练的比重,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重要的英文表达法。以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法律英语听说教程》为例,此书是在总结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培养涉外法律专业人才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涉外实务交际为重点编写而成。这本教材的可借鉴之处在于其上册主要介绍(legal system 和court system等)基本法律知识,而下册则以法务实践中涉及的高频主题为主体,选材真实, 应用价值高。归纳起来,法律英语教学选材应当以中英美基本法律知识和法务实践中重点领域的实务操练为主体,以重点英文表达为主线贯穿始终。实践证明,通过加强实务操练的比重,强化每个高频领域重要英文表达的输入与输出训练,的确可以规避当下不少高校开设的法律英语课程重阅读轻实务操练的弊端,改变学生兴趣低下、所学内容与现实应用脱节的现状。

2.结合所授对象的专业学科背景强化教材评估加以综合利用。依据针对性原则,法律英语教学选材应当结合本校本专业的学科背景开展,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微观操作层面,对于法律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在综合课的基础上,可以选取法律英语听说教程、口译教程、文书写作教程等开展专题训练。对于法学专业或英语专业的学生,则应以法律英语综合课为主体,综合课的选材内容应当涵盖第一个关键点所涉及的基本法律知识、重点英文表达和实务操练三个方面,其中,在实务操作环节强化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训练。对于专业特色突出的院校可以选编适合本校特色和人才培养方向的教材,如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编写的《法律英语 Legal English》,教材除介绍基本法律知识和以中英对照形式介绍中国主要部门法外,还结合本校人才培养方向加入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等内容,针对性强,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就法律英语教学选材来看,还应加大教材评估的力度。郭剑晶在《法律英语教材评价实践》一文中提出了从教学目标、语言点和技能选择、专业学科内容、文本材料类型、实践技能训练、词汇歧义解释和教学指导方面进行教材评价的标准,值得借鉴和推广。在实际的教学选材过程中,应当结合受众学生的专业特点,加强不同教材的科学评价予以综合利用,实现应用价值的最大化。

3.协调好教材利用与课外选材之间的关系。在实际的法律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学选材不仅包括对教材的综合利用,对课外素材的整合注入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教材虽然每隔几年会有修订版问世,但在一定时期内内容是相对固定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利用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所授内容主题适度选取时讯感较强的课外素材予以补充,增强课堂的活力与趣味性。以合同谈判为例,在传授教材内容的同时可以选取一则新近发生的引起媒介和大众普遍关注的典型案例,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时代感,突出其应用价值。其次,需要协调好二者的分配比例,总的指导原则是以教材内容为主体,课外选材为补充,具体分配方案以题材内容的不同、重要性程度的差异和用时长短的区别等因素具体安排。最后,法律英语的教材内容多以文本模式呈现,那么在课外素材选取时可以适度加大图片、音、视频等多模态素材的引入。如在介绍美国的整个刑事程序时,可以选取影片或美剧中的情景片段来辅助教材的利用,形象化授课主题,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第9篇:英语教学规律范文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注意规律 应用

1 前言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注意本身并没有自己特殊的内容,它表现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等心理过程当中,成为这些过程的一种共同的特性而与过程分不开。注意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术动作,完成和增加动作练习次数的必要条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使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活动都能指向或集中于教师的讲解、示范上,使他们注意观察所学习的技术动作,完成在课堂上所需完成的动作,而不注意其它活动。利用注意规律组织体育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应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无意注意是一种自然而然发生的,不需要作任何意志上的努力的注意。这种注意的最大特点就是主体事先无准备,当外界刺激突然发生后,立即引起主体的注意,并伴随着主体在情绪上的反映。体育课多在室外进行,各种干扰随时可能出现,学生在操场上所注意观察的对象目标较多,思维比较活跃,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教学中我采用了下面的一些方法,仅供参考:

2.1 消除“分心”,集中注意力。

2.1.1 上课前教师就应选择好队形的位置和方向,上课铃声响后立即使分散的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站好队形。教师在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时要言简意赅,富有号召力,让学生明白本次课学习什么,任务是什么,要求达到何种程度。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便集中到课堂上了。

2.1.2 以多种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语言、发出的口令、信号、手势等对上课学生是一种有声有形的客观刺激,这样能使学生分散的无意注意转向上课的无意注意之中。

2.2 采用适宜的练习方法,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体育课的练习方法既有直观性、新颖性、多样性、独特性和趣味性,动作具有优美性,这些都是吸引学生无意注意的有利条件。如短跑教材多采用竞赛、接力等练习方法来加强练习时的竞争与对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短跑教材本身单调、枯燥的弊端。

2.3 如前所述,体育课多在室外进行,各种干扰随时可能出现,学生的注意力易分散。根据体育课的这一特殊性,我们不妨用一些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如在教学中,经常采用评分法、评价法、目标激励法、鼓励法、游戏与比赛法、口诀法等来帮助学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 应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有意注意是一种有自觉的目的,需要作一定意志上的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与间接兴趣相联系。教学中使学生保持较长时间的有意注意,要依靠间接兴趣的支持。

3.1 经常强化体育的目的、任务的教育,是保持有意注意的重要条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动作的学习,而必须同时进行体育锻炼的基本科学知识和方法的教育,锻炼身体的合理方法,锻炼项目的作用与锻炼负荷安排的知识,体育保健与卫生的常用知识,以及运动竞赛中主要的规则和观赏比赛的知识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体育锻炼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才能获得锻炼身体的良好实效,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激发学生自觉地学习,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学生对体育的目的、任务认识得越清楚、越深刻,他们的意志力就越能得到发展,其有意注意的能力就越强。

3.2 组织纪律是集中有意注意的保证。体育课堂教学没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秩序和严明的纪律,是无法保证学生的有意注意的。教师必须建立规范的课堂常规,体育课必须有严密的组织程序,使每一个学生上课时必然没有分心的机会,学生的有意注意才能持久,教学任务才能顺利完成。

4 善于应用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来组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