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森林防火新技术范文

森林防火新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森林防火新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森林防火新技术

第1篇:森林防火新技术范文

林业森林火灾是林业的重大灾害,会给森林资源造成巨大的危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对陆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而森林防火的工作就是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重要性公益事业和基础事业,因此,森林防火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尤为重要。由于林区内地广人稀,有线通信、移动电话等通信方式有局限性,为了保障林区防火工作的需要,需要建设森林防火的专业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是保障森林防火指挥部门组织指挥和管理的基本手段,也是确保森林防火指挥部门完成防火扑火任务的重要条件[1]。

无线通信系统传输距离远、抗毁性强以及可快速部署等特点,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可提供强有力的通信保障。例如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汶川等多个县级重灾区公网通信系统全面阻断,抢险救援人员通过无线通信设备实现人员调度指挥[2]。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也确定了无线通信的数字化进程。

森林防火数字无线通信系统建设的整体思路如下:

构建超短波、短波、卫星通信等多种系统相互补充的无线音视频通信平台;构建统一调度指挥平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度指挥,保障日常防火需要;构建应急通信指挥平台——在扑火现场以应急通信车和便携式通信设备快速搭建前方指挥中心,即可建立与后方指挥中心的信息通道,又可同前方通信盲区以便携通信设备组成的临时通信网进行互联互通[3]。

1 系统组成

林业数字无线通信网主要包括超短波通信网、短波通信网、卫星通信系统和应急通信保障车几个方面,为森林防火提供了多种通信手段。超短波通信网为日常预防工作提供可靠的通信保障;在扑火应急方面超短波通信网结合便携通信设备、卫星设备和应急通信保障车可迅速在火场组建起以火场前指为中心的应急通信网络。系统应用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超短波无线通信网

2 超短波通信网建设

2.1 数字同播系统

2.1.1 数字同播系统介绍

随着无线通信专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解决日益增长的着专业无线通信用户的需求和日益枯竭的频谱资源之间的矛盾,新一代数字标准应运而生。基于数字技术标准的同播系统实现了模拟向数字的平滑过渡,从根本上解决互联互通及数字加密的困扰问题;尽可能保持了模拟系统原有的特色及使用习惯,发挥数字产品的优势,更能满足用户的需求[4]。

(1) 数字同播系统采用12.5 kHz TDMA双时隙,相对模拟大大提高了频谱利用率,缓解了频率资源紧张的局面;

(2) 数字同播系统采用大区制,建网成本低;

(3) 数字话音,抗干扰能力强,语音质量更好;

(4) GPS功能,终端有GPS定位功能,数字同播系统可实现GPS调度管理功能,对林业用户特别是扑火队员在紧急情况下更能保障其重大生命财产安全。

数字同播系统是为满足森林防火对专网通信的需要,解决用户从模拟向数字过渡的一种很好的专网通信解决方案。为了更好的切合林区应用,数字同播系统将充分利用并沿着集中式系统和分布式系统的混合组网,有线链路和无线链路的混合组网以及模拟模式和数字模式的混合组网方向发展。

2.1.2 林业数字同播系统解决方案

林区日常预防工作是林区为单位开展工作,需独立运行的通信网络;火场应急无线通信强调统一指挥、步调一致,要求具有调度指挥功能的多级通信网络。所以适合森林防火的应急无线通信网应该是在日常预防工作以县(林场)级为单位能独立通信,在有扑火任务时能立刻根据实际需要组建从火场到火场分前指、火场总前指的多级通信网络。

本方案设计了以县(林场)为单位组建数字同播系统网络,并在县林业局设置调度指挥中心,这是森林防火应急无线通信系统的骨干网络;在省、地市到县分别组建省?地市级、地市?县级的数字同播网络。省?地市级数字同播网通过调度管理平台分别同各地市?县级数字同播网络互联;各地市?县级数字同播网同样通过调度管理平台同各县(林场级)数字同播网络互联,实现了省、地市到县(林场)的行政级调度指挥网络。根据省、地市、县(林场)等地的自然条件不同,在省?地市、地市?县级的数字同播网络采用有线链路(比如E1、光纤等);在县(林场)级的数字同播网络采用无线链路(比如网络电台、网桥、微波等)。

数字同播网组网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 省、市、县三级数字同播组网图

在火场应急通信保障上以县(林场)级数字同播网络为骨干构建火场分级调度指挥无线通信网络。一般分为三级通信网络,一级通信网为以背负式中转台、背负式电台和对讲机等组成的扑火队专用通信网络;二级通信网为以火场分前指便携基站与临时中继站、应急通信保障车和背负式中转台组成的火场前指同扑火队进行联络组成的火场通信网;三级通信网是火场总前指通过县(林场)级数字同播网络与各火场分前指便携基站组成的调度指挥网。一、二级通信网络通过背负式中转台与前指便携基站与临时中继站、应急通信保障车等实现组网联通;二、三级网络通过便携基站同数字同播基站实现组网联通;三级网络通过数字同播网可实现与后方指挥中心的组网互联。

2.2 无线链路系统

2.2.1 无线链路种类

数字同播系统基站互联可通过有线IP(专线、E1、光纤等)和无线IP链路解决,满足数字超短波数字同播系统需要的无线IP链路包括网络电台、网桥、微波和卫星。

2.2.2 无线链路比较

无线链路比较见表1。

上述表格仅列举一般情况下的技术参数,不完全概括所有设备和情况。

2.3 数字超短波便携通信设备

2.3.1 便携式设备介绍

背负式中转台主要应用于应急火场组建火场一级通信网络,可快速方便的在火场以扑火队为单位组建临时通信网。

(1) 支持数字和模拟两种模式,能兼容现有常规模拟系统,保证模拟产品向数字产品平滑过渡;

(2) 支持多种呼叫方式,包括个呼、组呼、全呼、紧急呼叫;

(3) 具备北斗/GPS定位功能;

(4) 灵活组网,支持数字与模拟系统互联互通,能与固定基站组网中继,也能单独组网中继;

(5) 适应野外作业,防尘、防潮、防震、防雨淋等特性;

(6) 具备良好的 便携性。

便携基站主要应用于应急火场组建火场二级通信网络,在火场分前指非常适用此设备,可围绕各火场分前指组建应急通信网,即可方便的实现一、二级网的联通,也可实现与火场三级通信网(火场总前指)的接入。

支持数字和模拟两种模式,能兼容现有常规模拟系统,保证模拟产品向数字产品平滑过渡;支持多种呼叫方式,包括个呼、组呼、全呼、紧急呼叫;具备GPS定位功能;灵活组网,支持数字与模拟常规互联互通,能与固定基站组网中继,也能单独组网中继;适应野外作业,防尘、防潮、防震、防雨淋等特性;具备良好的便携性。

2.3.2 便携式设备组网应用

便携式设备应用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3 便携式设备组网图

背负式设备应用示意图如图4所示。

图4 背负式设备组网图

3 无线视频传输系统

3.1 系统介绍

视频技术应用到森林防火工作中是提升森林防火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对扩大监控范围、及时发现、及时扑救和提高指挥保障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林业视频应用主要在几个方面:

森林防火指挥中心视频会议指挥调度;火场实时无线视频传输;遥控摄像监测林火。

下面重点介绍依靠超短波通信网络实现的火场实时无线视频传输系统。

无线视频图传系统采用的是COFDM调制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和最具发展潜力的调制技术,可在非视距条件下进行有效传输,COFDM技术对噪声和干扰有着很好的免疫力,绕射和穿透遮挡物是其核心技术;在无线视频传输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5]。

采用COFDM技术的无线视频传输系统,具有良好的非视距传输和高速移动传输性能,能提供高质量的实时图像和声音。通过车载或便携式设备可灵活、迅速地将现场实况声像直接传输或通过转发台,经有线(光纤、网络)或无线(卫星、微波、网桥等)链路回传至指挥中心。

3.2 无线视频传输解决方案

本文介绍的无线视频传输系统采用先进的COFDM调制技术,非常适合在森林防火中应用。传输系统包括三部分设备,分别是视频采集设备、车载接收/发射设备或便携综合监控指挥平台设备、基站接收/发射设备。

视频采集设备一般是背负式的便携设备,由单兵背负进行火场视频实时采集,是前方的音视频采集发射设备,将采集的图像发送到车载接收设备活便携综合监控指挥平台;

车载接收/发射设备是配备在应急通信保障车上设备,火场视频可经过车载接收设备接收,并通过发射设备或卫星、无线链路等设备发送到后方;便携综合监控指挥平台是适合于部署在前指或火场前方的便携式设备,可在火场前方实现视频监控指挥,也可以配置在应急通信保障车上;

基站接收/发射设备用于建设转发台,组建专用的视频传输网络。

便携综合监控指挥平台设备是一款可与视频采集设备一起配备的便携设备,可单独携带也可配备到应急通信车上,使用方便。

本文提出的视频解决方案是依靠超短波基站建设视频传输网络,即利用超短波基站覆盖,在基站加设基站接收机,通过超短波网络无线链路将视频图像回传至后方指挥中心。

4 应急通信保障车

4.1 应急通信保障车建设目标

应急通信车即应急通信系统示意图如图5所示,其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小型化,这里的小型化并不是针对常规状态下的应急通信系统。常规情况下,系统是大区制的、广泛覆盖的,基站设备复杂,功能完善,可以满足工作要求。在特殊情况下,诸如地震、洪水、雪灾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面前,基础设施部分或全部受损,这时的应急通信设备需要具有小型化的特点,以便迅速运输、快速布设、节约能源;

快速布设,作为专用专网应急通信系统,应该具有能够快速布设的特点。

图5 应急通信系统示意图

节能型,由于某些应急场合电力供应不健全,完全依靠电池供电会带来诸多问题。因此,应急系统应该尽可能地节省电源,满足系统长时间、稳定的工作;

移动性,指挥调度中心可以随时接入到应急系统中。指挥调度中心可以达到指挥调度车辆、飞机,小到笔记本电脑、PDA等移动设备,利用无线链路远程监控整个系统;

简单易操作,应急通信系统要求设备简单、易操作、易维护,能够快速的建立、部署、组网。操作界面友好、直观,硬件系统连接端口越少越好。所有接口标准化、模块化,并能兼容现有的各种通信系统[6]。

同时,据GA/T528?2005《公安车载应急通信系统技术规范 》要求,省市级应急通信车除包含语音、视频、供电等子系统外,还应包含卫星通信、公网通信等系统,实现现场的音视频指挥调度以及与后方指挥中心的信息共享。

4.2 林业应急通信保障车

综合通信指挥车如图6所示。

5 无线通信技术在贵州林业的应用

根据贵州省地理环境和林区分布,结合现有的网络资源,贵州省的数字无线通信系统采取三级网络结构。在贵州省9个市(州、地)、89个县(市、区、特区)、10个省厅直属单位及省森林防火办公室共109个单位建设数字基站123个,以满足贵州省林业森林防火无线通信的需求。

图6 综合通信指挥车

数字无线通信网络的建设以省市县三级调度管理中心为系统架构:建成了从贵州省林业厅到各市州林业局的数字超短波通信网;建成了从市州林业局到其所属县林业局的数字超短波通信网;建成了从县林业局到下属林场、林区的数字超短波通信网。

平时各个县林业局独立管理自己的人员,实现人员的到岗查询、巡护联络以及信息的及时汇报,在发生火情的时候,可联动各个县或是各个市州单位进行统一的调度指挥。由于贵州省林业范围广,环境复杂,通过补充的移动中继台、背负式中继台、应急通信包、车载台等设备解决了基础通信网络存在的信号盲区问题。项目建成后,贵州省森林火灾预防、监测和扑救指挥综合能力将得到了显著提高。

6 结 论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专网通信解决了森林防火“听得清、看得见”问题,在森林防火上应用集音视频为一体的综合调度指挥应急无线通信网是必然趋势,合理的应用解决方案可为森林防火工作的预防、监控和扑火提供可靠的通信保障。

参考文献

[1] 周俊亮,张连生,肖非.我国森林防火无线通信的现状及今后的工作思考[J].森林防 火,2004(3):35?36.

[2] 孙玉.应急通信技术总体框架讨论[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3] 张伟,赵建伟,崔晓菲.如何搞好森林防火应急通信保障[J].森林防火,2011(1):53?56.

[4] 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做好超短波对讲机专用频率落实工作的通知[M].北京: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201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20815?2006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第2篇:森林防火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林区森林防火 火源 预报 扑救队伍 法制建设 火险等级 基础设施

中图分类号: S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b)-0000-00

1林区森林防火的现状

在林区的各项工作中森林防火一直处于核心的地位,近些年随着社会对林区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视,林区森林防火机构得到加强,领导和组织体系得到健全,初步的林区森林防火舆论和意识得到强化,林区森林防火队伍得到壮大和发展,消除火灾隐患逐步成为林区森林防火的核心,这一系列工作和措施的落实使林区森林防火工作得到巨大的提升,火灾的发生次数和危害正在得到初步控制,成为近些年林区森林防火的主要成果。但是也应该看到各类负面因素和制约条件依然存在,使林区森林防火工作出现组织、管理和落实方面的问题,为了更为客观地描述林区森林防火的实际,本研究将林区森林防火的主要问题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1.1长效机制建立困难

林区森林防火需要有长期的眼光,既需要广大职工和干部的积极参与,同时也需要林区群众的积极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建设起护林防火的体系和机制,做到对火灾控制、火源管理、科学扑救、合理指挥、实时决策等重要工作的支撑。但是很多林企将林区森林防火看做是日常性的一般工作,采用短期的眼光看待林区森林防火工作,由于对林区森林防火的长期性、特殊性和重要性存在认知方面的不足,导致对林区森林防火的安排和部署难于形成系统化和长期化,失去对林区森林防火艰巨性的预判和估计,导致林区森林防火责任难于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细节,出现林区森林防火浮于表面,防火工作和管理工作都表现出懈怠和散漫,一旦发生火灾将会出现无法应对、手足无措的局面,只能坐视火灾的扩大和蔓延。

1.2宣传教育不彻底

林区森林防火需要良好的社会氛围和企业文化,当前林区受到国家环保政策和资源政策的影响,经济条件和物质条件不甚理想,导致对森林防火的投入得不到基本的保证,造成社会上对林区森林防火出现意识淡薄,在林企企业文化建设上对林区森林防火没有重点强调,导致林区森林防火失去社会环境与企业共识的支持,落实林区森林防火工作要点就成为空话。

1.3基础设施落后

在林企经济条件困难的今天,很多林区存在有大量老旧、性能低下的防火器材和防火设备,特别是对火灾预报和预测的手段缺乏现代化技术和设备的支持,只能依靠传统t望塔、扑火器材进行灭火,出现火灾发生后难于控制和扑灭火灾的不良后果。此外,很多林区消防通道和防火道路建设严重滞后,通道多年不能得到修缮,防火道路密度达不到二级消防标准,容易在森林火灾发生后带来更大的风险和后果。

1.4火源控制不严格

很多林区处于偏远地域,生产和生活中需要大量使用火源,特别是少数民族农牧民在放牧、耕种、宗教等活动中用火频繁,导致林区森林防火工作出现重大隐患,出现火源管理中点多、面广,难于管理、难于控制的实际局面,一旦发生火灾,既不利于控制,也不利于扑救,更难于确定火灾的责任,带来对林企和林区的严重威胁。

1.5火险等级过高

我国大部分林区处于季风气候带,每年春秋是多风、干燥、局部高温的频发季节,特别是近些年推行的封育政策和资源保护措施使林区内可燃物数量增加,进而提升了林区火灾风险的等级,不但给林区森林防火造成实际的困难,而且给林区生产和生活带来火灾隐患,影响林业长期的稳定发展和资源的有效保护。

2提高林区森林防火的对策

2.1落实林区森林防火责任

要以组织结构为中心落实林区森林防火的组织领导责任,建立起行政领导和技术领导负责的林区森林防火责任制,把森林防火任务层层分解、级级落实,不但局与站负责人签订《森林防火目标管理责任书》,各站与辖区所在乡(镇)、行政村、护林员、学校、工矿企业等之间也要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层层抓森林防火的工作局面。同时,建立起林区森林防火的长效机制,加强林区森林防火的宣传,完善林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使林区森林防火得到意识、观念、组织、设施方面的落实。

2.2加强森林火灾的火监测预警

依靠科技支持,利用林火监控技术和网络通信指挥系统,建立先进的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实现局、站、个人三级联网、信息数据共享,提供最新、快捷、准确的信息,为正确判断和科学决策与指挥奠定基础。同时,健全严格的值班调度制度,建立以护林员为主体的巡山查火护林队,查禁违章用火,监督经审批的林区用火。

2.3加强林区范围内的火源管理

坚持森林防火“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基本方针,实行野外用火管理审批规定。探索野外火源管理规律,根据农、林事活动情况,养成有禁有放、疏堵结合的用火习惯。护林员要认真履行职责,把好入林“第一道关”。

2.4加强林区森林防火队伍建设

加强林区森林防火队伍的培训,既要进行理论知识培训,也要组织进行实战演练和日常器具检修。同时,要依托周边广大干部群众及职工组建应急扑救队伍,配置必要的扑救机具,以应对本辖区范围内突发的森林火灾和火灾初期的扑救工作。

2.5加强林区森林防火法制建设

要广泛深入地宣传和普及防火法规规章,使广大人民群众建立依法防火的意识,同时加强防火监督和执法检查,建立森林消防监督机制,以消除各种森林火灾隐患。严格执法,对违反防火法规的行为绝不姑息迁就。

参考文献

[1]吕秀莲.丰宁县森林防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林业,2009(6):6-7.

[2]段飒飒.提高综合防控能力加强昆明森林防火[J].云南林业,2010(1):52-53.

[3]付思明,马景龙.森林火灾与季候在护林防火中的重要性[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2):230.

第3篇:森林防火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营林技术;森林防火;运用

中图分类号: S76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2061

随着林业的不断发展,森林防火问题已经成为林业部门当下一直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森林防火采用营林技术能够使防火工作得到进一步落实的同时又能够给林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基于此,营林技术在林业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本文对营林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对未来的森林防火工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1 应用营林技术的必要性

森林防火工作是林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营林技术可以对森林的火灾发生防患于未然,采取的是一种开放和建设的方式。营林的开发与建设工作都离不开森林防火工作,所以对森林火灾的积极应对意识要进一步增强,对应对火灾情况发生的缺点和不足进行改善,此外,不同的林地,其实际地理形势也各不相同。防止森林火灾要全面的对其形势进行分析,使防火设施得到有效发展,森林火灾发生的几率降到最低。营林技术可以帮助改善我国的环境,利用多种植树造林的方法使植被的覆盖率增加,从而使森林防火措施进一步加强;营林技术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样才能对森林进行改造,为生产环境的安全做了一定的保证,使林业进行可持续发展。

2 森林防火中的应用营林技术的前期准备

2.1 森林防火初期实施营林建设工作

针对于土地造林和开发林业资源过程,一定要建设科学的建设一个防护林,将防火通道建设在林场中。而一些较大面积的幼林地区一定要采取适当而又科学的建设方案,对整体造林区域进行建设,使防火通道更加顺畅。防火通道通常是采用宽度为30~50cm的设计,结合实际地形对防火通道进行相对应的路径设计,一定要保证其对整个幼林地区覆盖。只有适应实际地理结构的宽度和长度才能有效阻隔地区的营林建设面积,使幼林的建设和开发工作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森林火灾发展需求能否满足取决于防火通道的设置情况,只有对扑火规划工作进行科学而又合理的设计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森林火灾的发生。

2.2 对可燃物进行细致检查并清理

为了使营林技术在森林防火中充分发挥其作用,林业部门一定要全面清理森林,清除可燃物,有效的避免森林火灾发生;通过割灌的方式使幼苗附中情况大大的减小,使其可燃性的几率进一步降低。彻底的清理杂草,能够使森林阳光的投射更加充足,又能够使森林的防火工作进一步加强。针对于幼林地的割灌,一定要以营林部门的设计方案为基本依据,按照方案从方式和时间角度出发对杂草进行合适的清理。清理杂草可以为幼儿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又能够将可燃物有效的清除。

3 森林防火中的运用营林技术具体表现

3.1 营林技术在幼林培育中的应用

在对幼苗进行培育时,郁闭成林的时间大约需要8~10a,继而开始正常生长,进入枝干茂盛的阶段。秋天,树叶渐渐凋落,这就使树木本身水分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枝干枯萎,增强了森林的易燃性,为森林火灾留下隐患。基于此,在这个阶段有效的利用营林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修剪幼苗,采用减掉侧枝不伤害幼苗本身的办法进行修剪。而对于一些比较高树木的修剪,要基于树高决定,使修剪尽可能的合理。接着要清理修剪过的树叶和枝干,使可燃物不在森林中存留。营林技术中的修剪功能可以在为林木进行良好的修型外,还能使森林可燃物进一步减少,使森林防火功能从根本上得到加强,为林业的安全提供了相应的保障。

3.2 营林技术在修剪过程中的应用

在对林木进行修剪时,全面性的带状修剪能够使林木的外观进行美化。在此过程中,修枝要具有一定的全面性特点,但是其损耗的人物、物力和时间都比较大,这对于林业的经济效益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根据整个森林的实际情况对林木进行带状修剪,其中宽叶树木制造多的可燃物数量要比正常的树木高很多,所以,对宽叶树木进行修剪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使可燃物的数量大大减小的同时又能够使其经济效益得到充分保障,从而使森林防火能力进一步加强。

3.3 对荒山地区的植被覆盖率进行改善

森林需要不断的对树木数量进行增加,使森林的植被覆盖率得以保证。但是一些比较荒芜的地区,因为没有受到有效的管理,使得树木枝叶和荒草一类的可燃物量大大提高,所以给森林带来了一定的火灾隐患,而火灾一旦发生,将会蔓延整个森林。因此,要对荒山地区的植被覆盖率进行改善,使森林的密度和水分进一步加强,经过有效的通风处理,使森林的湿润度也增加起来,这样即能够帮助植被生长,又能够使森林防火的目的得以实现。

3.4 对具有防火功能的植被大量种植

在一些所被种植的森林植被中,有一部分的植被是带有防火功能的,它的大量种植能够降低火灾发生的几率。以生长在东北地区的红松为例,由于其种植量比较大,使得森林气候形成,也就使林业的经济效益得到增加的同时又能够防止森林火灾发生;还要改造灌木林和纯林在森林中种植的比例,在改造过程中要对阔叶林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改造为红松阔叶林混交林,使森林防火的功能得以实现。

4 结语

营林技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它能够使保护森林的目的得以实现;森林是作为我国的宝贵资源存在的,所以更要对我国的森林资源进行保护。对森林火灾的防护工作加强是我国保护森林资源的必要途径,而营林技术在森林火灾的防护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基于此对于营林技术的研究将是值得我国一项长期研究思考的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时德群.营林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4(4):64-64.

[2]张子钦,刘少红.解析营林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4(2):87-87.

第4篇:森林防火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黑龙江省 森林防火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295-01

1.前言

黑龙江省大部地区地处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秋两季干燥、大风天数多,是森林火灾多发地区。据统计,近50年年均发生森林火灾300起左右。森林防火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火灾的预防和扑救,森林防火工作关系到森林资源安全和国土生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林区社会稳定。本文从分析黑龙江省森林防火的现状入手,并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2.黑龙江省森林防火的现状

2.1 思想认识不深入

对日益严峻的森林防火形势估计不足,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真正把森林防火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措施落实不够坚决。防火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存有侥幸心理,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中。

2.2 隐患排查不彻底

野外火源管控存有死角,隐患排查整治不彻底。近年来我省发生的森林火灾,大部分是人为引起的,这足以说明问题。从历次检查情况看,在林内及林区边缘随意用火现象普遍存在,迟迟得不到有效根治。特别是冬至、清明节期间,林内墓地仍存有大量上坟烧纸现象,春耕备播时在林缘随意烧地边堰,没有采取过硬的监管措施。有的地方火险隐患排查不彻底,对排查出的隐患整治不到位,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有些护林员不能尽职尽责,空岗离岗现象时有发生,不能及时发现、堵塞野外火源漏洞。

2.3 宣传设施不完善

宣传活动开展得不全面、不深入,没有做到全方位、全覆盖,林区群众森林防火意识还有待提高,防火责任书只签到村,没有逐户签订。宣传设施建设方面,没有严格按照《黑龙江省森林防火体系规范化建设标准》要求,在防火重点驻地设立固定宣传标牌。

2.4 资金投入不充足

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过多依赖国家、省、市投资,地方配套资金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科技含量低。森林防火观察了望、预警监测、防火隔离、物资储备等方面明显不足。

2.5 专业队伍不健全

多数乡镇和风景旅游区没有按要求组建专职防火队伍。发生火情时,到处凑人,有的队伍调动不力,不能快速拉动,有的指挥不畅,队伍的建设使用有待进一步规范。

3.黑龙江省森林火灾特点

3.1 春秋两季森林火灾多

森林火灾高发期春季主要集中在4月末5月初,秋季主要集中在9月末10月初。近年又出现一个新的现象,即夏季雷击火发生率很高。2000年夏季,北部林区因雷击共发生8起重大、4起特大森林火灾,持续燃烧了45天,过火面积达3.3万多公顷。大兴安岭林区2002年夏季连续发生了69起雷击火、2010年6月末呼中林业局3天内连续发生了26起雷击火。

3.2 北部大小兴安岭林区森林火灾多

黑龙江省森林火灾多数发生在北部的大、小兴安岭林区及其结合部黑河地区。

3.3 人为因素引发的森林火灾多

黑龙江省森林火灾绝大部分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近十年火因统计表明,人为火源占火灾总数的70%左右,雷击引发的森林火灾占21%左右。人为火源中,烧荒烧秸稞占8%、野外吸烟占18%、上坟烧纸占1%、烧隔离带占3%、不明火因占36%。

3.4 森林火灾蔓延速度快

北部林区为天然次生林区,森林分布特征是有林地与草塘沟交错分布,林分质量不高,林内卫生状况差,站杆、倒木、枝桠遍布林间,草塘沟内的蒿草繁茂。因此,林内林外聚集着载量很大的可燃物,易燃性强,燃烧过程中火强度极高,容易形成火爆、飞火和树冠火,而且风向多变、火行为十分复杂,危险性大,围控、扑救和清理火场都十分困难。北部林区的道路网密度较低,林区道路路况很差,交通条件严重制约着兵力快速调动,扑火队伍很难做到及时到位扑救,火场容易蔓延形成较大森林火灾。

4.黑龙江省森林防火的对策

4.1 强化火场督查工作

针对扑火过程中出现的出工不出力、推诿扯皮、灭火效率低等弊端,省森防指要求各地成立由纪检、监察、组织、公安等部门组成的火场督查组,在扑火一线全程监督扑火情况。目前,全省组建的各级火场督查组已经达到154个,落实督查组成员1312人,并对火场督查组成员进行了业务培训。火场督查组的人员组成素质高、能力强,各级防火办人员比例达到30%,纪检监察、组织部门、公安机关的人员比例达到70%,体现了火场督查组的权威性和执行力。在扑火实践中作用明显,效果良好。

4.2 建立扑火奖励机制

树立“打小火立大功”的理念,“有火必报、报扑同行”,改变了过去主要靠卫星监测热点反馈火情的被动局面,增强了扑救主动性。制定《黑龙江省森林防火扑火工作奖励处罚办法》,对年度内连续三次以上成功打小火的县级单位给予10万元的奖励;对防火措施不落实、火灾频发、问题严重的县级单位实行挂牌管理制度,在全省通报批评;对发生森林火灾单位的相关责任人依据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

4.3 落实扑火应急预案

全省各级森林防火部门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处置重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并且各地每年都结合实际情况,对预案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形成了一整套责权明晰的扑火程序。扑火前线指挥所应配备一定数量的通讯人员和通讯工具,特别是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如:手机、高音喇叭、话筒、望远镜、照相机等。扑火前线指挥所要配备专用车、安排运送扑火人员和物资供应及伤残人员的救护车辆。扑火前线指挥所要有专人负责扑火机具的补充、供应和维修,保障扑火前线生活物资的及时供应。

4.4 综合运用扑火手段

在扑火手段方面,我省除了使用二号工具和风力灭火机等传统灭火手段外,也积极探索以水灭火和机械化灭火等科学灭火措施。如:航空吊桶灭火和洒剂灭火,森林消防水车和履带式消防水车灭火,接力水泵、背负式水枪、风水灭火机灭火,人工降雨灭火等。省财政投入5300多万元,购置2台意大利阻隔带开带机、4辆俄罗斯蟒式全地形森林消防车、16辆多功能履带式森林消防车,在北部重点林区组建起4支机械化森林消防大队。努力实现由直接扑火向间接灭火转变、由靠人力扑救向实施机械灭火转变、由传统灭火向科学灭火转变的“三个转变”。

4.5 构建扑火指挥系统

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辅助决策的扑火指挥系统,在地理信息系统中配备了全省电子地形图和卫星影象图,可实现地图查阅、火场定位、火情标绘及森林防火数据查询、电子沙盘等辅助决策动能,为扑火调度指挥和决策分析提供了电子化手段。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应始终把火灾案件查处工作作为森林防火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加大查处力度,依法从快从严从重打击各种涉火违法犯罪,严惩森林火灾肇事者,减少人为纵火案件,有效维护森林资源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第5篇:森林防火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森林防火;3G技术

中图分类号:S7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569X(2010)04-0097-02

1 引 言

由于森林火灾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带来的危害,世界各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森林防火,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每年林火带来的损失仍然巨大,森林防火的工作任重道远。因此,提高森林火灾的扑救指挥能力,实现森林防火的“早发现,早报告,早解决”,减少环境和经济损失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目前世界无线数据传输技术飞速发展,在消防通信工作中采用新的设备取代传统的模拟话音电台是必然的趋势,现在无线数据技术已经开始从2G向3G前进,这将带来更快的传输速度。3G它是英文3rd 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采用数字讯号,而且还加入数据传输功能;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3G带来全新概念的移动通讯,鲜明的特点是高速度、多媒体、个性化。在传输速度上,第三代整整比第二代快上200倍。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国外研究进展

目前,发达国家林火扑救实现了机械化,组织指挥的信息化程度很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高新技术不断应用于森林防火和用火的各个领域。目前,卫星林火监测,红外探头,遥感技术,航空巡护,雷达探测,GIS,GPS等现代技术在森林防火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林火组织指挥的人工智能系统、预测预报系统、林火管理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等已经广泛运用于扑火组织指挥当中。美国是利用GIS进行林火扑救辅助指挥决策研究较早的国家。1972年美国研制出国家级火险预报系统(NFDRS) ,在全国得到广泛应用; 1988年,美国又在微型机上研制出了野外火管理辅助决策系统,90年代形成了森林消防高级系统技术,简称FFAST系统,取得了良好效果, 这个系统考虑了地面、航空和航天3个层次的林火和数据资料的处理传递。主要的功能有:能够将数据通过卫星通讯网和地方各级防火部门建立联系;指出相对的森林火灾强度;提供精确的定位信息;利用林火有关参数对林火模型进行核实和修正;同时也能对烟雾、病虫害和植被生长情况等非林火情况进行处理。 2003年也设计并完成了模拟林火空间蔓延动态的Farsite软件。比如美国正在进行一项叫做“野火空中传感项目(WASP)”的研究,这套监测系统建成后,飞机在3000m高空时,就能探察到直径仅为30cm范围的火情。

2.2 国内研究进展

国内目前对林火决策系统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是从规模上来讲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张贵等基于3S技术建立了广州市森林防火信息系统,能够全天候实时监测林火状况、预测火行为、提供关于火情的遥感图像信息以及扑救现场的实时图像信息,为森林防火做出决策支持(张贵,2004)。陈辉建立了青岛崂山森林防火调度与指挥系统,该系统利用GIS/GPS技术和专家数据库进行各种信息的处理,能及时发现火灾隐情并可根据火情变化信息提供各种扑火预案并协助指挥工作。林伟华等设计和开发了基于GIS的森林防火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火点的定位、火场信息的查询、扑火信息查询、辅助决策指挥和火灾评估档案的查询、统计和分析功能(林伟华,2004)。

3 研究及应用前景

森林火灾多发生在山高林密、地形复杂、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而且具有随机性、突发性的特点。当发生森林火灾后需要组织众多人员去扑救,其中有专业灭火队、部队以及地方百姓等各方面人员。这些人员到达现场后,指挥部要根据火场情况及时调派他们到达起火位置灭火,了解各灭火队的情况,适时调派人员和物资。特别是在夜间,成百上千的人到现场,为有效地进行灭火,解决现场通信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如果通信不畅,就无法了解现场火情随气候变化的变化,没有通信保障,就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达不到有效防火灭火的目的。

大面积森林火灾发生后,由于受地形、可燃物状况及气象综合因素的影响,火在风向的作用下,常以不规则的形状向四周蔓延,经常出现多处狂燃的大火头,有时南线或北线火势比较大,有时东线或西线火势比较强,这就要求现场消防员能够快速反应、即时通报。便携式通讯工具由于在体积、质量等方面具有优势而在消防战线被普遍采用。在3G网络中,移动主机可以在网中随意移动、关闭,加上天线类型、发送功率、信道干扰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移动终端间通过无线信道形成的网络拓扑随时可以发生变化,而且变化的方式和速度都不用预测,解决了由于火灾形势变化导致现场消防员之间频繁变动带来的通信困难的问题。现场指挥中心负责火灾现场的指挥,在整个灭火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通信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灭火进度。指挥中心既要能即时指挥现场又要能即时将现场的信息反馈给上层领导或远程灭火专家,以供他们分析现场情况并提出有效灭火方案。指挥中心在现场有终端通信工具与消防员便携通讯工具共连在3G网络中,利用3G网络与现场消防员实时通讯。同时为便于消防员以及指挥中心能与远程专家及时交流、指挥和反馈信息,可以建立具备Internet 接入功能的互联网关等与Internet 连接。消防员利用网络与指挥中心和远程专家进行图片、语音等交流,提高森林灭火的效率。

在遭遇自然灾害或其它各种灾难后,固定的通信网络设施都可能无法正常工作,利用3G网络可以通过临时组网的方式在恶劣环境中支持移动节点之间的数据、语音、图像和图形等业务的无线传输的优势,快速地恢复通信尤为重要。此时网络能够在这些恶劣和特殊的环境下提供临时通信,从而为营救赢得时间,对抢险和救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郑相全.无线自组网技术实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 何健刚.Ad Hoc网络在Windows环境下的应用实例[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8,25(1):270~272.

[3] 郭萍.森林防火中短波通信工作方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林业实用技术,2008(7):312~321.

[4] 邵晓凌.Ad hoc与Internet互联的网关发现机制研究[J].通信技术,2007,40(12).

[5] 冯家沛,刘步宽.火险天气等级预报方法的研究[J].森林防火,1998(1),37~39.

第6篇:森林防火新技术范文

2012年我局林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以国家重点工程为工作重心,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各项工作,现将各项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常规工作

(1)病虫害防治

计划在8月末完成病

虫害防治4000公顷次,现已制定防治计划。

(2)幼林抚育

计划在8月末完成幼林抚育4000公顷次,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

(3)林木管理

计划在12月末使滥砍盗伐率下降5%,林业局森林公安分局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设立群众举报电话。

(4)森林防火

计划全年无森林火灾。已于3月中旬召开森林防火会议,要求各林业站和国营场(圃)积极向广大林户和群众宣传防火知识。

(5)科技培训

计划培训林农人次,相关培训资料正在准备当中。

二、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

(1)农防林更新改造

计划完成植树面积236.51公顷,成活率95%以上。准备工作基本完成。

(2)新农村绿化美化工程

计划美化绿化村屯90个,成活率85%以上,面积208.97公顷。各项工作正在准备之中。

(3)集体林权改革

计划完成林权改革主体任务。调查摸底工作已经完成。

(4)农防林采伐整地工作

计划完成农防林采伐7万立方米,整地200公顷,正在制定初步计划。

三、创新工作

(1)推广育苗新技术

计划推广育苗新技术20万株,准备工作已完成。

四、争取上级项目资金

第7篇:森林防火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航空护林;移动航站;扑救森林火灾;优势效应

1、导言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即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又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屏障。近年来,我国森林覆盖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保护森林资源已势在必行,要育林更要护林。经过多年护林实践工作证明,集各种高新技术于一体的航空护林是现代化扑救森林火灾的有效手段,在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航空护林事业是绿色生态建设和森林防火工作的必由之路。

2、航空护林移动航站在扑救森林火灾中的优势效应

2.1完善森林火灾的预警管理

森林防火预警是通过对森林环境中温度、湿度、风速等数据的观察,推断出近期的森林环境变化,再正对时节的变化,做出森林火灾预防的预警管理。通过航空护林管理的应用,能够观测出预警监控未达到的盲区状况,完善了森林火灾的预警管理。

2.2协助森林失火时灾情的控制

森立失火时,由于树木的高度较大,乔木、灌木和杂草等都是易燃的物质,火势不容易受到消防人员的控制。并且在森林环境中,道路交通并不是十分畅通,往往在消防车队抵达时火势已经造成了较大的破坏。通过航空护林的应用,能够快速的抵达火灾现场,再通过高空灭火技术实施,能够快速的控制灾情变化。

2.3快速的搜集森林资源信息

在较多的森林资源管理中,由于树木的遮盖性较强,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等实时监测时,长由于信号干扰和天气变化,引起信息资料缺失的现象。这对于森林营林管理和防火管理等都有较大的影响,若是通过人员徒步或驾车检测会浪费较多的时间,在航空护林的应用中,能够在高空的驾驶中在时间与地点的限定中,获得准确的资料信息。

2.4供给物资需求

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较大,森林的分布区域都是比较险要的地势环境中,在发生火灾事故时,常通过航空护林的技术应用,为人们提供必要的生活物资和救援物资等。

2.5记录真实的灾情评价

在发生森林火灾时,由于燃烧的面积较大,火焰的高度较高,无法在近距离估计森林的灾情状况。在现代技术的革新中,无人遥感技术已经得到了应用,能够通过信息化控制,对远距离和复杂地势侦查和搜集资料,但是在实际的森林火灾应用中较少,与航空护林相比,复杂的环境中数据真实性和可控制性有限。

3、航空护林技术森林灭火中的合理运用

3.1直升机吊桶灭火技术

吊桶灭火技术是森林防火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对于西方先进国家而言,这是主要灭火手段。吊桶灭火有很多特征:首先,激动性灵活性强。直升机善于在低空飞行,这与它最初的设计理念有关,这正好对森林防火派上很大用场,它受地形影响更少,既可以低速飞行,也可以垂直降落或在空中悬停,这对于吊桶灭火来说是尤为关键的。其次,它取水较为方便且取水速度能得到保证。飞机飞行速度较慢也可以取水,而且取水要求较低,在大于1.5的水塘或湖泊就能取水。再次是喷洒位置精确。由于吊桶挂在飞机的下面,在空中飞行对火投、大火路线都一目了然。可以顶点喷洒,顺利的把水撒到最需要的地方,。最后是灭火效率非常之高。我国的很多山区,水系发达,森林资源丰富,吊桶灭火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其技术含量要求较高,必须严格按照吊桶灭火规范执行,才能保证“机到火除”的效果。

3.2航空化学灭火

航空化学灭火即;将化学灭火剂装载在直升机等灭火飞机上,主要负责辅助洒水机灭火,防止火势的蔓延,对直接扑火有着一定的作用。航空化学灭火的特点:首先是能够快速到达起火地点。对于发生在几百公里以外的火场,航天器能够在十几分钟内到达,对火场周边进行化学试剂的喷洒,使其不能在向周围蔓延。其次是扑灭火头。火头是大火的燃烧中心,也是温度最高的地方,燃烧最旺的地方,通过航空化学灭火技术对其有利控制。这样可以有力的降低火势。三是喷洒药液将火与森林分隔开来,为了配合地面消防活动,阻止火势的扩张,为地面人员的进入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3.3机降灭火人员实施灭火

飞机通过在空中高点的优势,视野更广泛,能够看的更远,能够将某地的火势尽收眼底。而火场环境往往是特殊的,环境是极为复杂的,许多地方地面消防员是无法进入火灾现场的,这就需要出动空中设备将地面的消防人员空运过去,由机飞行速度非常快,这有为灭火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例如;在2010年7月,俄罗斯的一场山林大火,使俄罗斯7个地区宣布紧急状态,俄罗斯境内出动救火动员8200人,动用近架次的航空飞机灭火,其中直升机200架,洒水飞机40架,机降2000多人,经过一星期的扑救才将大火扑灭,火灾结束后直接损失65亿卢布,有53人死亡、500多人受伤被送往医院,超过2000间房屋被烧毁,由此可见,“火灾猛于虎”一定要做好天保林火灾防范工作。

4、结束语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对国家资源的保护事业也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应大力钻研森林航护的新技术并进行推广,同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航空护林管理制度,清除航空护林事业前进中的阻碍。

【参考文献】:

[1]刘硕.谈提高航空护林效益的关键环节[J].森林防火,2013(3):22.

[2]杨林.南方航空护林现状及发展对策[J].林业建设,2014(4):108.

[3]魏振宇.对我国航空护林发展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2014(10):116.

第8篇:森林防火新技术范文

       一、坚持生态为先,统筹城乡绿化

       去冬今春全市共完成山地更新造林面积12100亩,其中迹地更新面积7700亩,人工造林面积4400亩;完成长防林国债项目人工造林2200亩;完成低效针叶林阔叶化改造1万亩;完成环城生态景观林造林、补植5080亩,封育改造3000亩;建设林缘生物防火林带100公里(20米宽50公里,10-20米宽50公里);完成50个村的村庄绿化;建设义务植树基地110个,折合造林面积1100亩;营造农田林网45公里;完成四旁植树135万株;城市新增绿地面积9.8万平方米,新建绿色通道55公里。

       1、早字当头,争取赢得工作主动。从去年7月底就开始部署今春绿化造林的相关工作。各地早部署,早动员,抢抓进度,春节前基本完成了造林山场的清理等准备工作。春节过后,各乡镇抓住晴雨相间的有利时机,迅速掀起绿化造林热潮,在一个月时间内基本完成了造林任务。

       2、健全制度,确保迹地及时更新。我市已多年坚持“采造挂钩”制度不动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们进一步细化和完善“采造挂钩”制度,将其延伸到村、队、户,并出台了严格的考核制度,确保了今年7600亩的迹地更新任务如期完成。

       3、严格把关,切实提高造林质量。在项目造林招投标前,对供苗圃地苗木进行现场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评标的重要内容,确保优质苗上山;大力推广容器苗造林,重点工程造林容器苗使用率达60%以上,松类造林容器苗使用率95%以上;严格执行苗木“三证一签”制度,证签不全的,一律不享受造林补助。

       4、调整政策,注重发挥导向作用。为鼓励发展高效林业,加大了毛竹、杨梅、马褂木等优质用材、经济树种的造林扶持力度;为提高森林生态功能,取消了松类纯林的造林补助,引导发展混交林和阔叶林。今年新造林中基本没有松类纯林,而经济效益高、生态功能强的竹林、经济林得以较快发展。

       5、创新载体,义务植树蓬勃开展。以开展“村庄绿化年”活动为契机,推进“十乡百村”义务植树示范基地建设。各地以村庄绿化为主题,以乡镇、村为单位,坚持标准,务求质量,建成10个乡镇级和100个村级义务植树示范基地。并在城区设立了20亩市民义务植树基地,组织自愿参加义务植树的市民前往造林。全市适龄公民参与义务植树人数达30.3万人次,尽责率达93%以上。同时,突出重点,把环城景观林景观林造林补植、长防林造林、村庄绿化作为全年的工作重点,全力以赴加以落实,确保建设成效。在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公益林建设、义务植树基地建设等方面建立示范点、示范区,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春季绿化造林工作。

       二、突出产业为重,提升产业水平

       今年以来,我们以竹木加工产业为重点,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广聚资源,外拓市场,内建平台”的思路统揽全局,进一步拓展思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产业总量迅速壮大,全市新增竹木加工企业11家,实现竹木加工产值12亿元。同时,以实施兴林富民示范工程建设为切入点,抓好其它诸多产业的协调发展。

       1、精心设置载体,致力做大做强竹木加工产业。一是做好科技项目对接的前期工作。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全市竹木加工企业进行技术难题、技术合作项目征集活动,并在全面分析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认真细致地对全市竹木产业科技需求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汇总了8大类共57项科技合作项目,为下一步高起点、宽领域、全方位地寻求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奠定基础。二是精心筹备在北京举行林产品推介会。本次推介会是我市首次组织的大规模全国性林产品推介会,由市政府主办,林业产业协会承办;以“生态江山、与你同行”为主题;重点推介人造板系列产品,包括指接板、细木工板、松木建筑模板、竹胶板、刨花板、欧杉板、庭院木制品等,目前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届时我市将组织近20家木业企业前往参展,推介竹木制品、竹制炭、森林食品、根书根雕艺术品和特色工艺等五大系列50多种林产品。1500平方米的展厅将分为家具世界、门楣生辉、板色相间、竹海茫茫、根艺无边、木之神韵、果色天香和林山秀水八个版块。还将精选96幅以林产品为主要内容的摄影作品,这些作品设计独特、装帧上乘、艺术高雅,突出现场感和视觉冲击力。三是开展林业高等院校前期联络工作。为切实解决企业所涉及到的木材及加工技术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把这些技术难题上挂到省网技术市场进行公开技术招标,另一方面积极广泛地开展与全国各林业高等院所的联系,以期就相关木材加工技术方面的问题、难题与高等院所进行学习交流。目前,已与45家高等院所的取得前期联系。四是继续深化业主素质培训工程。将提升业主素质作为提升做大竹木加工产业的着力点,深化竹木加工业主素质轮训活动,继续配合产业领导小组抓好“林工企业经济管理专业大专证书班”培训。上半年,37名竹木加工业主作为首期培训班学员,先后完成了《林业企业管理》等四门课程的学习。共4页,当前第1页1

       2、促进林业增效,加快花卉苗木等诸多产业发展。一是建基地。培育湿地松、山杜英、苦槠等容器苗近120万株,年生产能力达到150万株。结合杂交马褂木种子园建设,应用全光雾扦插育苗技术培育杂交马褂木扦插苗30万株。二是抓扩面。结合农田项目改造区的实际情况,遵循适地适树、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选择以塔柏、速生杨、山杜英、水杉等为主进行林网建设,共种植各类农田林网苗木26000多株,种植林带8万多米。三是提品位。抓好果园常规性管理和果树生产适用技术推广工作。编制完成“华塔早”特早熟蜜桔优质丰产技术研究的实施方案,并选定示范基地,开始进行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观察记载工作。

       三、强化依法治林,维护生态安全

       针对林业行政执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一步完善制度,狠抓落实,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全力保障全市森林生态安全。

       1、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绿锋行动”、“清火一号”行动(侦破森林火灾案件大会战行动)、林区禁种铲毒、破案攻坚战等四次专项行动,取得了良好成效。1-5月共查处各类案件64起,其中森林刑事案件3起、林业行政案件61起。依法处罚67人次,其中被追究刑事责任5人(取保候审5人)、林政处罚62人次。

       2、不断强化林政资源管理。今年以来,全市共审批木材采伐2714.1立方米(材积,下同),出运木材52.8万立方米,查验登记木材47.04万立方

米,依法审核审批林地征占用45起、面积168.5757公顷,调处山林纠纷6起、面积38.5亩,受理林权变更登记申请12起。一是积极稳妥地开展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转工作。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关于在全市开展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或使用权流转工作的建议》,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江山市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转管理办法(试行)》。目前,各项工作已基本准备就绪,将于本月在峡口镇开展试点工作。二是做好网上核发采伐证的有关工作。从今年的7月1日开始,采伐许可证将全部实行网上在线核发。为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1月份开始,行政服务中心林业窗口就在网上试行发证,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对各乡镇(街道)签证员进行了相关技术培训。三是规范木材流通市场秩序。新制定了木材加工剩余物再利用材出运指标使用规定和运入我市的境外木材落地后即时查验制度,使木材流通秩序得到了规范,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护。四是做好林地征占用审核审批工作。对重大项目做到提前介入,实行全程跟踪管理和服务,主要完成了黄衢南高速公路建设、浙赣铁路电气化提速改造等重大项目的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手续。五是做好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以开展保护野生鸟类为重点的野生动物宣传月暨“爱鸟周”活动为契机,加大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力度,今年以来,共查获放生野生动物38只,依法查处非法猎捕野生动物案件3起。

       3、认真做好森林防火工作。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工作方针,积极落实各项措施,努力保障全市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上半年未发生一起重特大森林火灾,仅发生6起受害森林面积4亩以下的森林火警,受害森林面积20亩,无人员伤亡事故发生。一是深入宣传,浓厚氛围。通过专题会议、广播、标语、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拓宽森林防火工作宣传教育面,浓厚森林防火工作氛围。全市开展敲锣警示宣传6280次,电视滚动播放宣传标语1500多条次,召开各级专题会议213次、广播会550次,刷写标语2320条,印发宣传资料68250份,宣传车巡回宣传180多次。清明节期间,还专门选用了几个因失火罪而被判刑的典型案例,制作成宣传片,在电视上滚动播放,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三是创新机制,规范管理。进一步强化乡村森林防火工作基础,逐步在全市458个行政村建立森林防火“村规民约”。层层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及时推广村级主要领导森林防火工作风险金责任制、“上坟无火祭”承诺和“田坎草统一烧除”等做法,全市共签订森林防火风险责任制300份、森林防火责任状588份、村与森林防火重点对象监护人的监管协议642份,承诺上坟无火祭1.9万多人,推行田坎草统一烧除做法80多起,焚烧田坎6万多米,审批野外生产性用火90起。四是加大投入,夯实基础。以浙西重点区森林防火综合治理、省万里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等项目为抓手,全面推进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建成了对讲机通讯区域网,并已投入正式运行;为10支500人区域性森林消防队伍和1支25人武警江山市森林消防支队添置了扑火基本装备,落实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着手建设远程视频监控体系,建设生物防火林带100公里。加大对森林消防队员的培训力度,对乡镇、村森林消防队员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培训,参加培训人员650人次,进一步提高了我市森林火灾的应急处置水平和扑救能力。共4页,当前第2页2

       4、切实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做好国家级马尾松毛虫中心测报点和省板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工作的同时,对马尾松毛虫、花木病虫害、毛竹病虫害等进行监测和防治。全市实施监测面积5064869亩,监测率达100%,完成预防性防治面积9000亩,防治刚竹毒蛾958亩。同时,根据《江山市外来松木及其制品检疫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外来松木的检疫管理,共检查电缆线盘32批次。通过上门宣传、张贴宣传画、分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防范松材线虫病的意识。

       四、推进科技兴林,挖掘发展潜力

       以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为依托,以林业高效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科教兴林战略,大力发展效益林业,不断增强林业发展的后劲。

       1、精心组织实施林业科技“410”项目。即推广10项林业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完成10项科研课题,规划10项竹木加工技改项目。目前已完成了有关项目方案的制订,并积极组织实施。

       2、兴建35个兴林富民示范点。其中,培育兴林富民示范乡镇5个、兴林富民示范村30个。目前,兴林富民示范点建设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各示范点已完成了相关的规划和论证工作,并启动了基础设施建设、整地施肥、改良土壤、改造树体等工作。

       3、做好林业科技服务工作。以林业绿色特色高效示范基地和森林食品基地建设为载体,以科技培训、科技下乡、现场指导为切入点,把林业科技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送到千家万户,提高林业科技成果到位率。做好毛竹园深翻垦复林地技术指导,到峡口柴村、柴家,保安、塘源口、廿八都、双溪口、碗窑、张村等地山场进行板栗、猕猴桃、毛竹、油茶等技术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共举办科技培训期数11期,各类现场会35多期,广播会15多期,联系富民示范村10多个,示范大户100余户,印发各类技术资料2300余份。

       4、抓好重点项目的实施。启动“10 万亩工业原料型毛竹基地林建设工程”。今年计划完成5万亩,新造竹林XX亩。目前已完成3.5万亩的毛竹林抚育改造的作业设计任务,新造林完成2160亩,完成投资129.6万元。同时,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大力推行定向培育的模式,促进毛竹种植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加快工业原料型毛竹工程建设。

       五、实施项目带动,实现借力发展

       结合各科、所、站、大队的实际情况,分解落实了XX年度招商引资任务,同时制订出台了《江山市林业局关于下达XX年招商引资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进一步完善深化了XX年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事业单位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及奖励政策,激发全局干部职工的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性,扎实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全员招商的浓厚氛围。1至5月,全局共完成招商引资项目7个,协议总投资7900万元,累计到位资金120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54.5%。同时,积极做好项目包装和对接工作,有针对性地向上包装项目21个,达成意向资金514.28万元。

       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

,我们将紧紧围绕年初既定的各项工作目标,逐项对照,一一抓好落实。

       一、抓好“六大”工程,服务兴林富民。抓好长防林、景观林等项目的建设,做好“回头看”,对质量不过关的,及时组织项目实施单位进行补植。联合财政、监察等部门,对公益林及造林抚育补助资金的管理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稽查,有效规范林业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切实维护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切实抓好村庄绿化及义务植树基地的后续工作,做好衢州市级以上绿化示范村的申报工作。同时,积极稳妥地开展兴林富示范工程建设,确保35个示范点在建设工程中,责任、人员、资金、措施等逐一到位。

       二、加快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发展。一是配合抓好竹木加工产业“410”工程建设。鼓励引导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加大技改和扩建力度,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切实转变职能,优化服务,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力求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出效益。二是全力以赴办好XX中国(江山)木业科技洽谈会。对木科会的各项筹备工作进行再分工、再细化,进一步明确责任,抓好各个环节的落实。三是抓好新技术的推广和新课题的实施。重点抓好柑桔“三疏一改”等10项新技术的推广,以及“华塔早”特早熟蜜桔丰产增质技术10项课题的研究,切实提高林业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助推林业产业全面发展。

       三、突出依法行政,保障生态安全。一是完成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转试点并在全市进行推广,进一步激活林业各项生产要素,为全省开展此项工作积累经验。二是以浙西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等项目为重点,全面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森林防火各项保障能力。三是逐步开展林地保护利用的规划编制工作,明确林地主导用途和利用方面,真正做到宜保则保,宜用则用。共4页,当前第3页3

       四、强化项目意识,立足机制长效。完善招商引资、争取项目工作机制,加大考核力度,确保完成市里下达的任务。对有意向的项目,要主动出击,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引进新项目;对已争取到位的项目,要按照“慎用钱,质为先”的原则,抓好项目的实施。同时,要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政策导向,分析形势,积极应对,包装一批有亮点、有特色的新项目。

       五、加强自身建设,提升队伍素质。加强森林公安队伍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提高保障能力,努力完成张村森林派出所二级所创建工作,并积极向上申报,力争使峡口森林派出所跻身一级所行列。从健全制度、强化职能等方面入手,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队伍素质,为推进新时期林业改革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组织保障。

   

第9篇:森林防火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林学类课程;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衔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93-03

Thinking on conjunctions between course on forestry and course on site investigation of forestry cases

Zhang Minxia

(Nanjing forest police college,Jiangsu Nanjing 210000)

Abstract:As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course reform,conjunction of different courses has become a noteworthy subject both in theory and practice.Based on the course on forestry and course on site investigation of forestry cas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conjunctions among related courses,clearly expresses the supporting effect of the courses on forestry on the course of site investigation of forestry cases.Besides,it raises some detailed measures for conjunction on aspects as building the cultivation plan,confirm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course design,as well as teaching practice,which provide reference for building refined course and special course.

Key words:Course on forestry;forestry case;site investigation;conjunction on different courses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作为全国唯一一所为森林公安机关培养人民警察和培训在职森林公安民警的院校,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办理森林案件所必需的公安的知识,还需要掌握相关的林业知识。《森林案件现场勘查》是学院的一门特色课程,其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主要讲授森林公安在办理盗伐、滥伐林木、非法占有林地、森林火灾等森林刑事案件的勘查方法。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完成要紧密结合我国破坏森林资源犯罪、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管理犯罪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吸收犯罪现场勘查实践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和新成果,根据森林案件的现场特点、勘验对象的特点以及勘验技术的特点对案件进行现场勘查,综合运用刑事技术、林业技术和动植物识别的基础知识来勘查。

通过对已学习过该课程的侦查学2010级两个区队68名学生的随机调查,学生一致认为本课程是森林警察学院的一门特色课程,是学校“立足林业,面向公安,服务社会”的办学定位的具体体现。该课程应以《森林资源管理概论》、《野生动物识别与鉴定》、《森林植物识别与鉴定》、《森林防火》等林学类课程为基础,辅助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相关课程的知识。在调查的68名学生中,有32名学生特别提到该课程的学习要以林学类课程为基础,才能真正学好。因此各门课程在制订计划时,要不断关注课程的实施过程[1]。如何做好林学类课程与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的衔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担任这几门课程的每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学生的建议,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森林公安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确定林学类课程的知识点

“衔接”一般指的是事物相互联系[2]。不同学者对课程衔接的理解不同。Oliva认为衔接性是指课程的不同层级之间的连续性;Ornstein&Hunkins认为衔接是指课程的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可以是垂直的组织,也可以是水平的组织[3]。笔者认为课程衔接首先要做好课程内容的衔接。林学类课程作为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的基础,在课程内容的讲授上应按照森林公安执法工作的需要,确定知识点。林学类课程应包括六大知识群,即我国森林资源概况及发展林业的方针政策;森林基本知识;野生动物保护;森林植物保护;森林资源管理;森林防火。六大知识群由四门课程组成,即《森林资源管理概论》、《野生动物识别与鉴定》、《森林植物识别与鉴定》、《森林防火》。其中《森林资源管理概论》主要介绍我国森林资源概况及发展林业的方针政策,森林的基本知识,涉案林地面积测算、涉案材积的测算、木材材积测算,森林区划与森林资源调查成果的应用,林地管理、森林采伐更新管理与木材管理的相关内容。《野生动物识别与鉴定》主要介绍野生动物形态识别(国家重点保护、省级和三有动物),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现场物证提取的主要技术要领,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在案件查处过程中的运用。《森林植物识别与鉴定》主要介绍森林植物的基本概念及其保护意义,植物分类基本知识,中国植物资源概况及其分布特点,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及其识别,防火树种,植物案件侦查及物证收集和样本保存。《森林防火》主要介绍森林防火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性,我国森林火灾的特点,林火基础理论,森林火灾的扑救及扑火安全,森林火灾损失的调查与评估,城镇消防基础知识等。通过以上知识点的介绍,为森林公安人员进行现场勘查提供帮助,提高现场勘查工作的质量。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在内容组织上,要注重对林学类知识的应用。

二、明确各知识点对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的支撑作用

课程衔接指的是不同学段或某一学科在课程内容、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科书编制等宏观与微观体系化上的最优组合[4]。从课程内容方面来考虑,在林学类课程涉及的六大知识群中,我国森林资源概况、发展林业的方针政策及森林的基本知识应作为学习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的背景知识,使学生明白自己所在行业的发展状况及方针政策,明白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对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中涉及到的有些名词术语有真正的理解,如森林的概念、森林特征的描述、我国森林采伐的方式及各方式的实施要点、森林更新、森林区划的概念等。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能更容易读懂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等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在制作卷宗时,能用专业术语来描述案件,提高专业能力和水平。

掌握涉案林木材积、木材材积的测算、林地面积测量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可以使学生了解有关森林案件定罪量刑的依据,区分刑事案件和林业行政案件,对案件进行准确定性。掌握基本的测算技能,可以在进行现场勘查时,准确判定物证提取的要点、记录涉案面积与材积相关数据更加准确到位,防止调查数据的遗漏,为技术人员进行下一步的详细鉴定提供更加全面翔实的资料。

学习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的识别与鉴定技术,使学生牢固树立野生动植物作为物证的意识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识别野生动物的能力,使学生掌握野生动植物的识别与鉴定的基本技术。在现场勘查过程中,可以明确涉案的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及保护级别,对一些物种和树种的认定提供了方法和依据,以对案件进行正确定性。在现场勘查中确定物证提取的技术要点,以正确获得涉案野生动植物物证,如何很好地保存物证材料,为下一步送检做好准备,对快速破案具有积极的作用。

学习森林防火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明确森林防火的重要性,了解森林防火的基本知识,熟悉森林火灾的扑救、扑火安全和森林火案的侦查等相关内容,掌握森林防火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在进行现场勘查中,能进行森林火灾现场特点分析,做好现场保护工作,根据植被的燃烧痕迹,确定是地表火、树冠火还是地下火,过火范围及火场总体态势,依据不同森林火灾种类特点,结合风向、风力、坡向、坡位、坡度、海拔、植被等对火势趋向的影响,分析研究现场急进火或稳进火的蔓延规律,结合现场访问情况和灾前现场基础资料初步判断森林火灾案件起火点,以准确判定案件性质。

三、认真研究,通过各种途径做好林学类课程与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的衔接

明确了各门课程介绍的主要内容及支撑作用后,就应该寻找切合实际的方法,做好两类课程的衔接。课程衔接应包括纵向与横向两方面。美国课程学者泰勒认为,要使学习经验的组织富有成效,课程编制必须符合3条标准,即继续性、程序性和统合性[5]。“继续性”是指在课程设计上应使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技能有不断重复练习和继续发展的机会。“程序性”或“阶段性”则强调后一经验需在前一经验基础上更加广泛和深化。“统合性”是指“横”的联系。它考虑各种学习经验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学生行为与所学内容的统一和连贯,即把学生某一学科的能力,作为学生全部能力的重要一环来加以促进,而不是把它作为孤立的能力。林学类课程作为《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的基础,后者应是前者的不断重复练习和继续发展,在前者的基础上更加广泛和深化,把两者的学习进行综合而不是孤立起来,为此,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将林学类知识与法律知识、公安执法知识进行综合,使两者相辅相成。但应注意的是要提倡两者结合,决不是学点林学类知识,学点法律知识或执法程序就可以,不是简单地林学类知识与公安类知识的相加,而应该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并合理利用。这就要求担任相关课程的教师均应熟悉林学类知识和公安类知识,讲授林学类知识的教师在介绍相关知识时,重点要讲清每一个知识点的内涵,着重从合理、合法的角度进行介绍,并讲清每一个知识点在办理森林案件中所起的作用。讲授《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的教师重点要讲清森林公安人员进行现场勘查的依据、原则、程序、人员组成、勘查工作的各个环节等,而且要注意对相关林学知识的后续应用(不需再详细展开),如涉案森林特征描述的专用词语、径阶、材积与蓄积量、出材率、主伐、抚育伐等,不能讲外行话和非专业用语。

2.在制订各年级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注意各门课程的时间安排,《野生动物识别与鉴定》与《森林植物识别与鉴定》课程安排在大一下学期或大二上学期来学习,《森林资源管理概论》与《森林防火》课程要安排在前两门课程之后,前面的课程为后面的课程做准备,在学完以上几门课程后,即安排《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不能相隔太远,做好各门课程的合理衔接,确保学习效果和质量。

3.收集大量案例,为学生提供样本,使学生尽快了解现场勘查的项目和内容,熟悉现场勘查笔录在森林案卷中所起的作用,掌握盗伐滥伐、野生动物、森林植物等不同案件中林学类知识在现场勘查中的操作技能和勘查要点,掌握现场笔录的制作方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林学类知识和法律、公安等知识在侦破森林案件中的具体应用。收集办理森林案件的图像资料,使学生形象、具体地掌握森林案件的侦查过程。

4.林学类课程与《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每门课程实践教学的比重都比较大,可以利用实践教学的机会,将几门课程结合,各任课教师相互配合,为学生设计出各种类型的模拟现场,从接报案开始到现场勘查、调查测算涉案现场的面积或林木材积、认定涉案的物种或植物种类,对案件进行定性,让学生确定处罚的方法和额度。通过综合实习和训练,使知识体系更完善,让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让学生自己设计案例。在案例中应用到林学类知识,如描述发案地点,要用到森林区划系统;描述涉案森林特征,要用到森林结构特征,并能根据林分调查方法进行某些特征因子的调查;会对涉案面积或材积进行测算,学会对案件进行定性。设计野生动物、森林植物案件,应用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确定现场的程序、步骤等。

6.改革考试考核方式,进行不同课程间的综合考核,在考核森林案件现场勘查相关知识时,增加对林学类知识的考核,具体考核林学类知识在森林案件现场勘查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系统化。

7.担任相关课程的教师应经常进行交流和沟通,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就如何做好课程的衔接进行研究,做到相互学习、相互补充教学中所需的知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注重应用性。通过课程间的渗透、联系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不会产生重复和某些漏洞,防止造成学生单向的、机械的、复现性的思考习惯,这样不利于发展他们多维的、灵活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8.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功能。在实验室建设中,打破系部、教研室的界限,做到资源共享,为学校节约场地和经费。开放实验室,满足学生课外学习和训练的需要。如在《森林资源管理概论》课程和《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中都用到的GPS、罗盘仪、全站仪、测树仪、绘图软件等,可由一个实验室购置,其他老师在教学和科研用到时,可以使用,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9.编写合适的教材,进行课程内容的衔接。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教师教学或学生自学的依据[6]。根据以上对林学类课程与《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教学内容的分析,建议结合教学内容和森林公安工作的实际,编写具有森林公安特色的教学,将现场勘查相关知识与林学类知识有机整合,编写出版教材。

课程横的衔接应发挥联结性与功能性。《森林案件现场勘查》课程的编排不仅要考虑与林学类课程的衔接,还应顾及其他课程间的联结,如痕迹检验、刑事图像、林业法与森林公安执法等。美国学者拉姆利曾经说过,人类知识具有完整性,即使在自然科学,其部分内容有时亦与社会科学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说明学科本身的知识不但具有统整性,且在不同学科或领域间彼此亦有横的联结关系。所以,编制课程时应多顾及不同课程间的呼应与联络。内容的选择要注意其功能性,重视其应用性,如不同案件的具体勘查方法的介绍是学生最受欢迎的。只有重视了课程的衔接,才能形成具有特色的品牌课程,体现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453.

[2]龚学胜.当代汉语词典[S].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8.

[3]林智中,陈建生,张爽.课程组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3-14.

[4]周仕德.课程衔接:亟待研究的课程视域[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9):57-60.

[5]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66.

[6]刘红梅.对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衔接问题的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高等教育),2011,(6):46-47.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