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整体护理模式范文

整体护理模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整体护理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整体护理模式

第1篇:整体护理模式范文

整体护理模式应用在手术室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术前访视病人,术中三查七对防范,术后随访关怀等。先介绍如下:

1 术前访视

1.1术前一天查阅病例,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大体掌握病人的病情、家庭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检查术前检查是否完善以及术前准备的情况(如术前备血,三检),了解病人的过敏史和既往史等等。

1.2访视病人:主要是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和术前指导,安慰病人,了解病情,有利于更好地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护理。征求病人的意见。对手术室的环境、麻醉医师及护士有什么要求 ,对自己的疾病有关手术方面有何疑问。根据病人的要求,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并尽量的安慰病人,减轻病人的术前焦虑。

1.3跟外科医师和麻醉医师沟通,了解手术所需要的常规器械和特殊器械以及特殊和要求,拟定好护理计划,以便做好充分准备,配合好外科和麻醉医师的工作。

2 术中配合和防范

2.1术前巡回护士接病人配合护工做好三查七对工作:核对病人的姓名、床号 、住院号及手术名称 、手术部位,清点由病房带至手术室的物品。交接班后,将病人送至手术间,当病人躺在手术床上后需要给病人盖好被子,轻言细语的给病人交代注意事项,不能离开病人,以防止病人不下心坠床。

2.2术日早上访视护士汇报访视情况,根据患者情况提出护理相应措施,由其他护士和护士长帮助完善 护理计划。准备常用物品、药品,严格检查手术 间的设备是否齐全、功能是否 良好调节适宜 的手术间温、湿度,根据手术类型准备特殊的器械及辅助设备等。热情接患者人手术室。并安慰患者。

核对患者及术前准备情况,再次向患者讲解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巡回护士建立静脉通道,安置好患者的手术。器械护士准备手术器械,熟悉手术步骤。手术结束前,认真清点纱布、缝针、器械,保管手术切除标本等。防止纱布和缝针遗漏,严格镇守手术室的规章制度,纱布缝针清点不清严禁结束手术,及时查找上报落实。巡回护士要严格要求自己,随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配合外科医师和麻醉医师对病人的救治。注意保持手术室的安静,不高谈阔论、大声喧哗,严禁谈论有关病人隐私的话题。注意病人的液体更换和输液速度,注意病人的保暖及遮盖隐私。

3 术后随访

术后随访 术后 48~72h到病房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手术切口恢复、疼痛及肠蠕动等的恢复情况,伤口愈合情况,有无感染及手术并发症等。征询患者对手术室工作的意见,并填写整体护理反馈意见表。对反馈意见表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对手术期护理做出客观评价,并提出相应意见,组织科室人员进行讨论。 4 讨论

手术室整体护理模式是针对不同手术患者手术期的心理生理功能的改变而采取的各种护理应对措施[1]。整体护理是一种护理行为的指导思想或护理观念。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去的指导思想,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 的需 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通过实施分阶段的手术室整体护理 ,使手术室护士对手术病人的病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通过术前探视,查阅病历,了解患者人院后病情 演变情况、各项检查结果 、病人的心理健康状态等。有利于做好术前准备,并能从护理角度预见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协助医师制定手术方案,对于手术的全过程做到心中有数,疏而不漏。术前的三查七对增强了护士责任心,落实岗位责任制。术前随访制度加强了医患的沟通,解除病人对手术不必要的精神负担,使其获得安全感。术前病人怕疼,对发生手术和麻醉意外,对医院技术水平不放心等。针对这些疑虑,通过护理人员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尽可能的安慰病人,使其解除精神负担,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顺利的进行手术。通过开展整体护理,沟通了医护患三者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建立起新型的护患关系,大大地缩短了过去因联系甚少而带来的人为的距离。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学的内涵不断丰富,要求护士不但要掌握技术操作作 ,更应注重“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操作过程。手术可以引起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应激反应 ,为消除其紧张心理 、更好地配合手术,手术室护士应从各方面对患者进行从生理到心理整体护理 ,减轻患者的焦虑,使患者的不良反应降到最低,获得最佳的身心状态去战胜疾病。

第2篇:整体护理模式范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健康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人们对口腔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的要求也不断增加,护理工作的内容也从生理服务扩展到心理服务以及社会服务。整体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以满足患者心身需要的新型护理模式,要满足各种各样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护理需求,就需要护士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患者心理需求的满足和人格尊严的完善,关注患者所处的家庭以及社会环境,围绕着人的生命全过程提供全方位的、最具有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作为口腔专科门诊,运用整体护理为患者提供温馨、安全、便捷、优质的服务,全方位高质量的做好口腔门诊护理成为护理工作的重点。

1口腔临床护理的新内涵

1.1转变服务理念。现代护理观强调人是一个整体,强调人的心理、社会状态对人健康的影响,更新护理观念,由单纯地配合医生治疗疾病,扩展到从心理、行为方面治疗,进行整体护理。

1.2强调以人为本,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以病人为中心,全方位为病人服务。把病人的需要作为护理内容,把病人的难处作为护理的重点,认真负责,积极与病人和家属勾通,做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解释工作。工作不顺利时,不埋怨、不推诿,不能把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与病人发生误会或冲突时要体现病人至上的护理理念。

1.3学习医学心理学、护理心理学,加强护理技能训练,不断将新的医学观念应用于护理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以优良的服务态度和娴熟的技术操作为病人服务。

2从病人的健康需要,制定病人的护理计划

2.1为营造温馨的就医环境,将诊疗室和候诊室分隔开,以减少治疗过程中机器噪声对病人的刺激,同时在门诊大厅、候诊室播放背景音乐,增设电视机、饮水机,摆放鲜花盆景、壁画彩灯,减轻病人恐惧、紧张的心理,使其感到亲切、安全、方便、舒适。

2.2提倡主动服务,详细了解病人病情、健康状况,掌握其诊疗方案、过程、效果。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了解其心理需要。详细告知病情及诊疗方案,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使病人能积极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治疗操作。

2.3在候诊室周围设立口腔健康教育橱窗及专栏,播放口腔专题讲座的科教片,发放《牙病小知识》、《爱牙专刊》等健康教育手册。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需求开展口腔健康教育,使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诊疗方案、诊疗步骤、愈后及康复以后的护牙知识,指导其正确就医。

2.4口腔诊疗需要时间长,复诊次数多,建立口腔门诊管理系统,可以及时将病人的病历资料、治疗方案、护理计划储存起来,方便查询和统计。通过回访系统及时给予病人健康指导,主动提示患者复诊时间,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还可以通过系统对护理流程、操作规范、护理计划实施效果做出及时的总结、分析、评估,不断更新护理内涵。

3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让病人满意

第3篇:整体护理模式范文

【关键词】 医院管理;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

在医院运行过程中护理模式的完善与否将会极大程度上影响到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因此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有效应用可以促进患者得到更好地的护理并且更好地得到治疗。因此医院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当对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有着清晰的了解, 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 更好地促进医院整体水平的不断进步。

1 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概述

责任整体护理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在我国许多医院的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通常来说整体护理这一理念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且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也应当注重护理的整体性, 即在具备完备的基础护理技能和专业的护理素养前提下特别注意自然界因素、气候因素、不同地区地理环境变化、生活习惯对人体的影响并且护理患者时要注意护理对象的整体性。除此之外, 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还要求医院护理人员应当具备人文、心理等多学科的职业素养, 这一理念是近代伟大人物南丁格尔提出的, 这一护理学的杰出代表认为在医疗过程中痛苦是较难避免的并且这些痛苦往往不全部是由疾病带来的痛苦, 而是由于需要新鲜的空气、温暖的阳光、清洁舒适的床铺、安静的疗养环境、及时的饮食等带来的, 即医院护理人员需要护理的不是疾病, 而是患者[1]。这段话指出医疗过程中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具体要求以及护理工作应当以患者为中心。另外, 在责任制护整体护理模式的发展过程中医院应当在日常管理中对这一模式进行有效的应用与渗透并且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护理工作制度和组织形式进行有效的实践。即在医疗过程中由一位责任护士对某位患者进行全面性、连续性的护理, 从而使患者得到个体化的整体护理并且更好地贯彻整体观察、整体治疗和整体护理的理念, 最终促进了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有效提升。

2 医院管理中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

在医院管理过程中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有效应用可以促进医院整体的医疗、护理水平得到极大提升。通常来说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护理模式优化、护理管理效率的有效提高、工作模式的有效改良等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 对医院管理中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2. 1 护理模式优化 护理模式的有效优化可以促进医院管理中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水平持续提升。众所周知医院管理中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目标在于对护理模式进行有效优化并且更好地落实护理职责, 从而更好地促进患者能够得到有效治疗。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应当确保责任护士能够对所负责的患者提供连续的、全程的护理服务, 具体而言就是医疗护理人员对自己负责的患者的所有护理工作负全责并且在病情观察、治疗、康复、心理状况了解、生活照护、健康指导等方面应当给予患者适当的帮助。另外, 护理模式的有效优化可以使患者对于护理人员更好地产生信任并使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交流得到有效加强, 从而在不割裂基础护理与专业技术的前提下促进医院管理中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有效应用。

2. 2 护理管理效率的有效提高 医院管理中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可以促进护理管理效率的有效提高。这主要体现在这一模式的有效应用可以更好地调动护理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从而有助于实现护理效果的最大化。除此之外, 在医院管理中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过程中医院还需要合理充实一线的护理人员队伍并且最大限度地保障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并且稳定护理人员的位置从而更好地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另外, 在医院管理中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过程中医院应当注重促使医院各部门围绕临床工作与护理工作做好本职工作。例如在工作中促使运营的总务、后勤、器械等部门能够全力配合医院护理人员, 从而做到切实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并且把护士还给患者, 最终为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奠定良好的基础。

2. 3 工作模式的有效改良 医院管理中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合理应用可以促进医院护理工作模式的有效改良。众所周知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的有效应用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大革新。因此为了更好地将这一革新的成果进行有效运用则需要医院护理人员更好地提高认识并且转变观念同时更好地达成共识。除此之外, 在医院管理中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过程中医疗护理人员应当注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价并且有效落实各级监督职责, 从而更好地促使优质的医疗护理得到应用并能真正起到示范作用同时为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环境。

3 小结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发展水平的持续进步和护理模式改良工作的不断进行, 在我国医院管理过程中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起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因此医院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当对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有着独到的理解, 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分析工作的有效进行促进我国医院整体水平的持续提升。

第4篇:整体护理模式范文

【关键词】整体护理模式;康复;股骨近端骨折;髋关节;手术并发症

股骨近端骨折好发于老年患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此类骨折的发生率不断增高。由于长期卧床带来的各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使得保守治疗的死亡率要成倍高于手术治疗组。因而对于可以耐受手术的患者,绝大多数学者主张积极手术治疗。老年人股骨近端骨折手术的治疗目的应是尽可能减少手术创伤,获得骨折的良好复位,早期坚强内固定,允许患者尽早离床活动,减少并发症,并尽早恢复髋关节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患者由于年龄偏高,往往担心自身承受不了病痛的折磨;怕得不到满意的医疗和护理;怕由此失去家人的关心或对恢复健康感到厌烦,因此会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压力,所以股骨近端骨折围术期的护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整体护理是一种护理行为的指导思想,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实践中。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诊断为股骨近端骨折并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33例。纳入标准:年龄大于70岁的股骨近端(包括股骨头、股骨颈及股骨的转子)骨折患者。排除标准:年龄小于70岁,合并其他部位骨折者。

1.2一般资料所选病例均符合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表现并经X线或CT检查确诊。按患者入院的时间为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全方位整体护理方式组)与对照组(传统护理方式组)。

1.3研究方法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于入院后,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于手术前及术后至出院期间给予传统护理方式;观察组于手术前及术后至出院期间给予全方位整体护理方式。

1.3.1全方位整体护理方式具体如下:(1)患者未出现失血性休克:患者应取平卧位,尽量减少患者的搬动,必需的检查及治疗应在床边进行,搬动时应将患者放置在平板担架上移动,以免加重不稳定骨折,增加出血机会,加重休克。应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快速给予氧气吸入,注意保暖,减少对患者的刺激,减少耗氧量,以维持重要脏器的血氧供应,尽快补充血容量,必要时两条静脉同时输血、输液,因下肢可能有血管损伤,严禁在下肢建立静脉通道。及时留置尿管,随时观察并且记录血压、脉搏、呼吸和液体出入量,在没有排除内脏损伤之前不可使用止痛剂。(2)患者焦虑情绪缓解: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往往都是遭遇突然的意外或摔倒而致伤,入院时都存在焦虑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一定要有充分的理解,对患者真正做到关心、耐心、热心,同时还要和患者家属多沟通,使他们了解病情,使之积极地配合治疗,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3)患者有无出现泌尿系感染: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手术后一般要留置尿管,严格无菌导尿技术,每3~4h开放导尿管1次,使膀胱保持一定容量、防止挛缩,保持导尿管引流通畅及密闭,可有效防止逆行性尿路感染,并鼓励患者每日多饮水,达到1500~3000ml,使尿液稀释,起到尿路自洁的作用。(4)患者未出现肺部感染: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且躯体移动障碍,加之惧怕疼痛,往往害怕咳嗽,极易发生肺部感染。在护理上应鼓励患者深呼吸,指导患者有效的咳嗽,协助定时拍背,另外可给予雾化吸入,以达到稀化痰液,湿润气道作用的直接效果,有利于痰液的排出。(5)患者无出现褥疮:股骨近端骨折的患者一般采取平卧位,手术后需要卧床制动3周以上,因患者活动受限,身体局部皮肤与床单位长期接触,骨隆突处极易发生褥疮,护理上应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燥、平整,污染的及时更换,以减少对局部皮肤的机械刺激。(6)患者有无出现腹胀、便秘:患者予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含纤维素高的食物,每天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训练患者适应床上排便,必要时服用腹泻剂。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多维生素食物。(7)患者有无坐骨神经损伤:凡是损伤侧远端感觉,运动异常者,均有可能发生坐骨神经损伤。护理时每天分时段给予患肢一定时间的按摩。(8)患者无出现静脉血栓形成及关节僵硬: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手术后取平卧位,早期在床上做上肢伸展运动和下肢肌肉收缩及足踝活动,术后1周可指导患者进行半卧位练习,同时做双下肢、髋关节、膝关节轻度伸屈运动,伤后2~3周可下床站立行走。对于不稳定型骨折患者可根据病情在以上基础上适当延后锻炼时间。坚强内固定患者术后3~5天可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及关节僵硬。

1.3.2传统护理模式按医嘱进行分级护理,患者得不到系统全面的护理。在传统护理模式中,治疗护理计划是一个人制定的,每位医生根据自己不同的观点、患者用什么药、做什么检查、何时出院等由医生自己决定,没有标准化,造成医疗费用高,住院日长,而引起患者的不满意。在传统护理过程中,缺乏共同的标准化流程,由于个人水平、能力的不同,使对患者治疗护理没有明确的目标,对病情了解不全面,对患者及家属所提出的问题,不能给予全面的解答,而造成患者的不满意。

1.4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人工髋关节疗效评分[3],从疼痛程度、功能、步态、平稳的适度活动范围进行评定,Haris评分90分以上为优,80~89分为良,60~79分为中等,60分以下为差。于手术前一天及术后1周、2周和3周分别对对照组和试验组患髋进行Harris功能评分。

住院期间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及术后发生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自制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量表,总分为100分,分为三个评定等级,90~100分为很满意,60~89分为基本满意,59分以下为不满意。

1.5统计学处理全部数据用SPSS13.0软件由天津医科大学统计学教研室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chisquaretest),均数以(x±s)表示,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一般资料观察组120例,男72例,女48例,年龄20~68岁,平均(40.3±13.7)岁;病程1~40天,平均(5.8±4.5)天;所有患者均为单侧股骨近端骨折,入院时髋关节功能评分(50.3333±4.9666)分;在本科治疗时间为13~42天,平均(20.2±6.7)天。对照组113例,男61例,女52例;年龄21~66岁,平均(39.9±14.3)岁;病程1~20天,平均(6.1±4.1)天;所有患者同样均为单侧股骨近端骨折入院时髋关节功能评分(51.8571±4.8795)分;在本科治疗时间为11~47(20.6±7.5)天。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术前髋关节功能评分及治疗时间等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于手术前一天及术后1周、2周和3周分别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患髋进行Harris功能评分。术前对照组评分(51.8571±4.8795)分和观察组评分(50.3333±4.966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分组科学,正确。术后1周、2周和3周对照组和试验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其中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全方位整体护理方式较传统护理方式更加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2.3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术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分为很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种。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χ2检验(chisquarete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全方位整体护理方式较传统护理方式更满意(见表2)。

2.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至患者出院期间,护理相关并发症主要是伤口感染,局部褥疮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泌尿系统感染等。对照组和观察组发生并发症各为10例和1例,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χ2检验(chisquaretest)。结果可见全方位整体护理方式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护理方式明显减少,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近年来随着骨科新技术的应用,基础护理的重点也由过去的生活护理逐步进展为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功能恢复的训练,使术后护理有了新的突破。人民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护理专业的发展,一种新的整体护理模式开始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与应用。护士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取得患者的合作,以便及时、准确、有效地完成各种治疗计划,并及时了解与解决患者的心理反应,以获得更好的疗效。现代医学模式认为医学研究的对象是处于一定社会条件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健康的内涵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4]。因此,护理着重点不仅在患者某一生物学意义的疾病上,更应把人视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根据患者身心、社会、文化需求,提供适合于个人的最佳的整体化护理。上述现代医学模式的推出以及现代护理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护理框架的四个基本概念的认识,并由此逐渐趋向整体护理观。

3.1整体护理特点(1)体现了对护士职业道德和专业形象的培养:整体护理使护士明确了现代护理观是以病人为中心,考虑患者的行为反应,用护理程序为患者解决问题,并通过共同参与理念的制定,追求自己的护理理念;(2)体现了护理程序的科学工作方法:整体护理是以护理程序为核心,把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和护理科研各项工作环环相扣,协调一致,使护理成为系统化、科学化的独立学科;(3)体现了护理工作的独立性和连续性:按照护理程序的思维方式,每个护士都要考虑为患者解决哪些问题并制定护理计划,实施与评价;(4)体现了各层次护理人员的职能差别:整体护理有利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护理人员充分发挥作用;(5)体现了护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与标准化:标准护理计划、标准教育计划和一系列规范的护理记录表格,将护理业务行为统一到科学的标准水准[5]。表1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表2两组患者对不同护理模式的满意度表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2构建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实施整体护理的关键沟通的定义是遵循一系列共同原则,将信息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的过程;沟通是双向的,互动的反馈和理解的过程,而护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的科学,护理的本质内涵就是“对人的沟通”(人性关爱),整体护理的人文内涵是:以人为本,强调以病人为中心,从患者的利益和需要出发,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护理。

护患沟通障碍的原因主要有:(1)交流信息量不足;(2)使用专业术语过多;(3)表述,解释不到位;(4)护理技术操作水平不高;(5)身体语言的错误传达。针对以上原因,护理工作要转变传统的服务观念,树立人文意识,强调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新理念.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和耐心为患者服务。对刚入院患者耐心细致地介绍入院相关知识及医院科室环境,负责医生、护士及本科室业务水平,协助做相关入院检查,使患者尽快熟悉环境,转换角色,建立良好第一印象,使护患沟通顺利进行,为以后的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新晨

3.3整体护理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骨科病室通过对手术患者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手术前对手术患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有利于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并且能从护理的角度预见手术中手术患者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对手术的全过程护理做到心中有数。系统化整体护理小组职责分明,各负其责,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通过对手术患者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加强了护士、患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相互依赖的关系。

第5篇:整体护理模式范文

[关键词] 整体护理模式; 晚期卵巢癌;化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33-009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holistic nursing mode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ovarian cancer chemotherapy. Methods A total of 80 cases of advanced ovarian cancer chemotherapy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0 to May 2014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care, on the basis of the routine care,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given holistic nursing mode, quality of life, anxiety, depression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wo groups patient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care. Results The QOL of two groups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but the improvement was even more obviou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Holistic nursing mode; Advanced ovarian cancer; Chemotherapy; Effect

传统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术后再辅以放化疗,不过对于晚期肿瘤以及耐受性差的患者,一般采取姑息性化疗。但抗肿瘤药物因多缺少选择性,故可引发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口腔炎、脱发等一系列毒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防治化疗不良反应,进而提高化疗效果。本研究对我院2010年1月~2014年5月间40例晚期卵巢癌化疗患者采取整体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1月~2014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晚期卵巢癌,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正常,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接受免疫治疗。观察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40~81岁,平均(54.8±6.2)岁;病理分期:Ⅲ期18例,Ⅳ期22例。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18~63岁,平均(31.5±7.1)岁;病理分期:Ⅲ期19例,Ⅳ期21例。所有患者病程0.7~12年,平均(3.37±1.25)年。两组患者在年龄、肿瘤分期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将整体护理模式应用到护理工作中。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抑郁焦虑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①生活质量评分采取肿瘤病人生活质量(QOL)评分,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卵巢癌患者生活质量越高[3];②采取焦虑自测表(SAS)对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行评定,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50则表示患者有焦虑情绪;③采取抑郁自测表(SDS)对患者的抑郁情况进行评定,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53则表示患者有抑郁情绪[4]。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值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

3 讨论

卵巢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死亡率位居首位,由于本病早期症状隐匿,加上缺乏有效的早期筛查手段,故绝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处于晚期,5年生存率仅为20%~30%[5,6]。化疗是晚期卵巢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患者多存在负面情绪,对化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7]。本研究在化疗的同时采取整体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具体措施如下。

3.1 健康宣教

护士详细向患者介绍卵巢癌化疗知识,说明化疗的必要性,化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与应对措施。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与饮食习惯的重要性,合理膳食,劳逸结合,可增强自身抵抗力[8]。同时,保持乐观的心态,提高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与化疗的依从性。预防性选用止呕药物,如格拉司琼、昂丹司琼等。

3.2 心理护理

由于化疗的毒副反应,患者多存在恐惧、焦虑、抑郁、悲观等情绪,故护士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要多与患者沟通,态度和蔼诚恳,充分尊重患者,鼓励患者间相互交流、倾听,采取注意力转移疗法或音乐疗法、深呼吸与自我心理暗示等来排除患者的恐惧、悲观心理。以语言引导为主,配合图片、幻灯片、音乐为辅,由头部开始,对患者各肌群进行放松训练直至双脚,每日进行1~2次放松训练,45 min/次,以达到放松全身的效果。鼓励家属关心爱护患者,适当探视,满足患者的家庭需求[9,10]。在治疗毒副反应较大或疗效欠佳时,鼓励患者暂时采取回避方式,待其逐渐接受事实时,及时指导其积极应对疾病治疗。嘱咐患者适当参加有氧运动,多去户外享受清新的空气与温暖的阳光。出院后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如参加团体与社会活动,增强其幸福感与归属感。

3.3 化疗全程护理

①化疗前护理:护士详细向患者介绍化疗的相关知识,做好健康宣教与心理干预,建立和谐互信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的信任感,进而提高化疗依从性;②化疗中护理:化疗前对患者的局部血管进行评估,选择腔大、流通顺畅的血管,但避免于关节、手背处穿刺。为减少消化道反应,化疗前要做好饮食指导,多食用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食物,保证营养需求,少食多餐,化疗前1 h禁食,遵医嘱应用止呕剂。护理过程中要做好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准备,化疗药物外渗会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导致皮肤溃烂,伤口难以愈合[11]。化疗前鼓励患者采取锁骨下静脉置管术,防止钢针对血管壁形成损伤,防止药物外渗,同时护士要做好严密观察。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早晚使用软毛刷刷牙,饭后漱口,维持口腔卫生,若存在口腔溃疡可应用冰硼散与锡类散涂抹溃疡面。化疗时,可让患者将冰块含于口中,促使口腔血管收缩,减少口腔内血药浓度,以减少化疗性口腔炎的发生。化疗时遵医嘱应用升白细胞药物以防骨髓抑制的发生,遵医嘱检查血常规,当WBC低于3.0×109/L时,及时告知医生,并遵医嘱停药,预防感染,当WBC低于1.0×109/L时,进行保护性隔离,禁止探视,防止出现交叉感染,每日采用紫外线灯管对空气进行消毒,每日2次,每次持续30 min。③化疗间歇期护理:做好出院指导,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进展,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适当运动,劳逸结合[12],保持充足睡眠,合理膳食,遵医嘱用药。积极为下一阶段的化疗做好身体与心理准备。

总之,经上述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明显提升,焦虑、抑郁情绪得以明显改善,化疗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蒋静,谢宛玉,曹建国. 中晚期卵巢癌的治疗现状[J]. 肿瘤药学,2013,3(6):416-421.

[2] Vergote I,Tropé CG,Amant F,et al.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or primary surgery in stage IIIC or IV ovarian cancer[J]. N Engl J Med,2010,363(10):943-953.

[3] 张鲲鹏,代莉莉,段艳芹. 2型糖尿病病人的健康信念和生活质量调查[J]. 护理学报,2012,19(9B):68-50.

[4]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194-197,235-237.

[5] 商莉. 晚期卵巢癌新辅助化疗与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2011,33(7):618-619.

[6] 张国梅. 新辅助化疗在晚期卵巢癌中的应用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31):62-63.

[7] 张慧,周郁秋,谢潇冰,等. 癌症患者康复期心理行为干预模式及效果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09,44(8):681-684.

[8] 陈爱钧. 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在晚期卵巢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0):79.

[9] 邱锡坚,王凯,黄耀球,等. 心理护理干预对卵巢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B):18-21.

[10] 龙伟,刘云贵,周锐,等. 心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的影响[J]. 现代临床护理,2010,9(9):11-14.

[11] 杨光,任既晨,席妍,等. 晚期卵巢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120-121.

第6篇:整体护理模式范文

【关键词】 APN排班;肝胆胰外科;效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护士的职责也随着扩大,随之而来的医院的护理人员编制不足的矛盾也随着增加[1]。医院之前的排班在工作质量上存在的许多缺点,例如:缺乏连续性、科学性、完整性和缺乏主观能动性等缺点。采用分层级管理结合APN的排版模式取代之前的旧的传统排班,是在2010年10月我科进行的改变。APN排班模式改革一年半以来,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团队协作精神,保证了护理工作的持续无缝隙性,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实现人性化管理,实现“三好一满意”即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更为病人提供更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1 实践的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显示 53张开放床位,23名在岗护士,1:0.43是床护比例,他们的年龄是21到52岁之间。7位护师和16位护士其中中专4人,大专学历17人,本科学历2人。在23名工作人员里面其中只有一个人的临床经验超过20年,2人得临床经验是10-20年,6人的临床经验在5-10年,5人是1-3年,只有3个人在一年以下。

1.2 APN排班模式的实施方法

1.2.1 三班倒是最传统的排班次序。每位护士的每周值班的次序如下:每周一个白班,一个大夜班,一个小夜班,一个加强夜班,然后连休三天。23名护士要按照排班表进行轮换,循环式搭配。

1.2.2 APN排班模式的分层结合

1.2.2.1 我们要根据护士的实际能力、工作经验、责任心和职称、资历等进行合理的分组搭配,这样能让新护士老护士进行搭配的分层、分组管理。要进行基础的临床护理,在23名护士中护士长、办公班、总务班可以不用参加,把参加的护士人员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挑选一名组长,组长的职责是:对自己所在的小组调配工作,对值班护士进行技术指导,对当班的护士的护理质量进行监控,分层管理的架构由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组成。在制定排班模式的时候要合理按照本科护理的实际情况:A班(2人)7:30-15:30;P班(2人)12:00-20:00;N班(2人)20:00-8:00(次日);班后连下夜班当天共休三天。临床白班(3人)8:00-12:0014:00-17:30;组长(2人)8:00-12:0014:00-17:30A班11:10-11:50为午餐时间。分别于8:00、15:30、20:00进行每位病人床旁交接班。每周安排一名组长或带教老师轮换带一名1-2年资护士上N班。在进行分组轮换的时候,我们要以组为单位。明确护理分层管理结构,分配要均衡,还要有固定的责任小组,还要有护理组长,根据护士的级别明确护士的职责。

2 结 果

经过开展APN排班一年半以来,通过实行APN排班可体现出:

2.1 APN连续性排班是将不同层级、不同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的护士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排班,以保证每班都有两个以上护士值班的排班模式。对于我科实行的APN排班的服务后,管床护士这个职位在每位患者和家属的认识更为清晰,同时,也将健康教育得到较好的落实。与此同时,因为每一个分组的有一个护理骨干(组长),他能及时的发现在检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第一时间解除存在的隐患。

2.2 护士工作得以保持连续性,同样的人力资源显得护理人力较为集中。传统的排班方法是每日间断排班,五班交接,交接班的次数多,护理工作不连续,不利于护士对病情的掌握观察。同时,每次交接班至少耗时半个钟,浪费了很多时间。APN班实行三班交接,减少了交接班的次数,护士对病情了解清楚,减少了安全隐患。

2.3 值班护士在值班室对于突发事件个众多的工作量容易引发护理问题,特别是在中午和晚上两个特殊的人力少的阶段。为了避免那护士少倒是无法应对复发状况的两个特殊的时间段,APN的排班模式非常科学的解决了这一难题。拖班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最棘手最难解决的问题,自从实施了APN排班,拖班明显减少。原因是传统的排班方法各班工作量的安排不太合理,而APN排班将各班的工作职责重组,使各班的工作职责更均衡合理。例如,我科下午的工作非常忙,手术病人基本集中在12:00-16:30回病房,需要处理;新收的平诊病人检查结果下午才能出具,医生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处理下新的医嘱,因此下午还要执行新病人的医嘱;同时16:00以后还要为次日的手术病人做术前准备,所以护士们很难在五点半下班前完成所有的工作,拖班1个小时是常有的事。对比现在,P班的人力很充足,特别是六点以后仍然保证有两名护士值班,可以保证护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2.4 以病人为中心,将满意度达到最高 APN的排班模式是连续性的,组长协调工作,处理并且减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谐了护患的关系。还有,组长要按照护士的经验、技术能力、层次合理分配,要取长补短,团结合作,资历较高的护士要在临床中发挥骨干知道的作用,姜差错事故最小化,要让患者得到最安全、优质的服务,才会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

2.5 减轻低年资护士心理负担,以往夜班只有1名护士,双人查对很难落实,遇急诊或者抢救时,常常应接不暇,实施APN排班后夜班有两名护士值班就可以避免这些困难了。高年资护士对于护理中高难度操作或者危重病人病情观察进行把关,给低年资护士起到一个传帮带的作用。同时也可加强新老护士的责任心,培养新护士的慎独精神。为独立上N班作好基础。

2.6 人性化管理,促进护士的身心健康 减少了护士夜班的次数,以往护士每周有三个晚上留在医院,现在只有1个了,夜班次数减少了,护士工作和休息时间较为集中,下班有时间买菜、做饭和接送小孩,可以更好的照顾家人,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也加强了上班护士的工作责任心。无形中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同时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

2.7 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 由于各班职责的分工调整,工作相对均衡,护士执行医嘱及时高效,查对工作落实到位,连晚夜班都有2人查对,增加了各项治疗的安全性,医护工作配合更为紧密和协调;护理组长参与科主任组织的查房,加强了护士与医生的沟通和协作;护患关系的改善,提升了患者对医院工作的整体认可度,促进了医患关系的改善,为医生开展工作创造了和谐的环境。

3 讨 论

实践证明APN排班具有在专业上、服务上的强大优势,我科自从实行了APN的连续性的排班模式,极大地改善了护理工作,保证了护理工作的优质和安全性,APN吧护理人员分层次分级别的进行培训与使用,最大化的改进且提高了护理质量,安全得到了保证,跟当代的护理模式接轨,这种排班模式值得大家推广。APN连续性排班一定会成为全国临床护理模式的主潮流,护理管理之路也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好!我们坚信。

参考文献

[1] 银桥,卢海涛.护理排班模式改革探讨[J].南方护理护学报,2002,9(4):85.

[2] 柳炎珍,黄春晖,文芬芝.儿科病房二线护士不同值班方式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7,14(11):40.

[3] 张细銮,周惠芬,杨衬.分组连续(APN)排班模式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0):5-6

[4] 黄美丽,葛妙玉,饶绣花.综合护理方式的临床实践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1):1945.

第7篇:整体护理模式范文

[关键词]主体间性;教育模式;双主体交互

[中图分类号]G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5-0021-03[作者简介]兰宏伟,女,河北承德人,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1级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模式是一种独特的研究范式,它力图从知识形态上解决理论与实践的连接问题。”[1]286思政理论课“双主体交互模式”是指在主体间性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教师和学生双主体之间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通过问答、讨论、辩论等形式进行的交流、合作,以至形成师生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教育模式。它主张教师和学生均是教育主体,两者并存共生、对立统一于教育活动之中,同时认为教育活动是师生在平等基础上进行的交流、互动活动。主体间性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思政理论课“双主体交互模式”是对传统思政理论课教育模式和新课程理论的扬弃,是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高校思政理论课“双主体交互模式”的特点

(一)平等性是“双主体交互模式”的基础

“双主体交互模式”强调的是教师和学生同为教育活动的主体,两者不是主体与客体或者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而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一方面,同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在人格尊严上是平等的。教师和学生都是独立自主和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不存在支配与被支配、服务与被服务、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另一方面,同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在获取信息的权利和能力上是平等的。在信息资源如此发达的网络社会,教师已经丧失了获取信息的优先权。现代思政理论课要求教师将学生看做可以与自己进行平等交流的另一个主体,并时刻保持一颗对信息的敏感之心,努力提高自己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学生也要将教师看成信息交流的另一个主体,改变以往只听讲、做笔记、回答问题的学习习惯,主动思考,主动获取信息。

(二)主体性是“双主体交互模式”的根本

“双主体交互模式”的根本是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均得到充分发挥。“主体性是人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2]教师和学生之所以同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因为两者均具备主体性,但两者的主体性表现不同。教师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为主动性、主导性、创造性、前瞻性,具体包括全面而客观的认识学生,积极而主动的运用教育介体,科学而准确的确立教育内容,公平而合理地进行教育评价等。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为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具体包括积极而主动地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全面而客观地对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进行审视、反思,客观而准确地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等。只有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均得到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双主体交互模式”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才能形成教学相长的理想效果,其中一方的主体性发挥不足都将直接影响另一方主体性发挥。

(三)交互性是“双主体交互模式”的关键

高校思政理论课“双主体交互模式”的交互性特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主体间性思想曾提出交流是两个主体同时存在、共同进步的根本所在。同时,“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也将组织活动和交往看作是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1]271。同为思政理论课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只有在主动掌握了知识和信息的前提下,积极地进行交流、互动,才能在此过程中发现自身认识的不足,从而进行自我认识重塑,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再认识和对价值观念的一致认同。交流、互动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效果得以实现的关键。传统思政理论课正是缺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才形成了教师满堂灌和学生被边缘化问题的出现。思政教育的关键不是教师教育学生,也不是教师引导学生,而是在教师和学生在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在对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形成对自我原有认识的扬弃和重塑,以至促进双方形成正确的价值认同。

二、高校思政理论课“双主体交互模式”实施的现实阻碍因素

(一)教育理念落后,师生主体性发挥不足

教育理念指人对教育本质、教育价值的观念和看法。教师的教育理念决定了学生对教育对象的态度,以及对教育方式的选择。学生的教育理念指的是学生对教育本质、教育价值的认识,其决定了其对教师的态度和对学习内容、方式的选择。传统的“教育工具化”教育理念决定了教师将自己看作教育主体,将学生作为教育客体和被动接收者,更多地以灌输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效果不佳。同样,在“教育工具化”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常常不假思索地接受,被动地接受式学习,使他们越来越不善于思考。教师和学生只有改变落后的教育理念,将教育看作人生发展的基本需要,将对方看做和自己一样的教育主体,积极交流互动,才能在发挥各自主体性的基础上,提高思政理论课实效性。

(二)教学机制陈旧,师生沟通不畅

目前,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机制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大班级授课制,这种方式严重影响了师生沟通。当一名教师面对着100名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时,想要进行交流、互动是十分困难的,而讲授法是唯一最易行、最简单的授课方式。大班级授课制在阻碍交流、互动的同时,使班级管理工作也变得异常困难。一些学校通过签到、点名的方式监督学生出勤,但效果仍不理想。除此之外,课时问题也是影响师生沟通的重要因素。大部分高校将思政理论课定为每周一节,面对着如此庞大的教学内容,每周一节课程显然满足不了教育目标的要求,教师只有采用灌输方式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缺少了合理教学制度的支撑,“双主体交互模式”只能是纸上谈兵。

(三)教材理论性过强,师生精神建构不足

思政理论课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渠道。“高质量的教材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重要前提”。[3]419目前,高校思政理论课教材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理论性过强。传统的思政教育受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影响,承认对道德认知可以形成道德思想,主张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获得道德认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赫尔巴特曾指出:“教学可以产生思想,而教育则形成品格。教育不能脱离教学,这就是我的教育的全部。”[4]12传统思政理论课更偏重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训练,过分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的培养,而忽略了精神世界的建构。实际上,精神建构才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根本目标,具备道德知识并不必然产生道德品格。

三、高校思政理论课“双主体交互模式”的构建

(一)转变教育理念,发挥师生主体性

“双主体交互模式”要求教师和学生主动转变自身落后的教育理念,正确认识思政教育的本质和价值。思政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其实践性。思政理论课并非简单传授知识,而是一门以“三观”养成为核心内容,以提高思想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的重要课程。因此,同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应以实践为基础,进行广泛的交流、互动,在此基础上提高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人才是主体,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均应主动发挥其主体性。教师和学生对思政理论课本质及价值的正确认识是转变教育理念的关键,而教育理念的转变是教师和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关键。

(二)改革教学机制,保障教育模式实施

针对目前教学机制存在的影响师生交流、互动的大班级授课制,学校应该果断改革,减少班级容量,为师生交流创造条件。小班授课使教师更容易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特点,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方法,提高每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格。一直以来对思政教育的评价都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十分困难的问题,因为思政教育的效果有显性的、影响的,有直接的、间接的。因此若想使“双主体交互模式”得以实现,必须改革思政理论课评价机制。按照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造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将师生互评和自评结合起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其他环节的健康运行。

(三)合理编排内容体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面对高校思政理论课内容理论性过强,与学生实际脱节的问题,教育部文件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凝聚力。”[3]377高校思政理论课不仅承担着社会教化功能,更重要的是帮助教师和学生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个体价值。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与中学内容重复的问题,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将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统一起来看待,层层深入。针对教材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目前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已经纳入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除此之外,对于内容体系的编排还应该发挥一线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征询意见,赋予内容科学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唐平,李智.论大学生主体意识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J].经济研究导刊,2010(5).

第8篇:整体护理模式范文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整体护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1】。糖尿病损害视网膜主要是由于血糖增高,小血管管壁增厚,渗透性增大,使小血管更易变形和渗漏,其严重性和视力下降的程度与血糖水平控制情况以及患糖尿病时间的长短有关【2】,患病时间长短尤为重要,一般患糖尿病至少10年后才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国内资料研究发现【3】,糖尿病患者患病10年后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大约为50%。本文通过对收治的10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完整、细致的整体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2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05例,其中男56例,女49例,年龄54-81岁,平均年龄65.1±3.2岁,病程6-18年,平均病程11.3±2.4年。观察组105例,其中男61例,女44例,年龄48-78岁,平均年龄61.4±3.1岁,病程5-17年,平均病程10.5±2.7年。所有患者均符合第三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制订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标准【4】,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1.2.2 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措施。

1.2.2.1 心理护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由于患病时间长,且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容易产生愤怒、悲观和失望的心理,对生活失去信心,我们作为医务人员应耐心的向患者介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知识,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问题也要一一进行解答,使患者明白紧张、焦虑对病情是有害的,心态放平和才有利病情好转,与患者多沟通,使患者建立自尊和树立生活的信心,从而积极地与疾病抗争【5】,配合治疗,从而促进病情的康复。

1.2.2.2 饮食护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蛋白质摄入要充足,摄入量要与正常人相当或稍高,食物中要富含食物纤维,其可使葡萄糖的吸收减慢,改善葡萄糖耐量,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浓度,多食富含维生素C、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一般盐的摄入量应限制在每日3-5克,病情较重者应限制在1-2克为宜,禁食富含单糖或双糖的饮食,如糖果、糕点等。

1.2.2.3 健康教育

向患者宣教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血糖控制不好、合并高血压有密切相关,积极控制血糖、血压可以延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对于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无论有无视力减退,都要借助眼底镜等仪器检查眼底,以早期发现和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测定尿糖,合理进行体育锻炼,合理有效使用降糖药,按需要调整治疗方案,糖尿病患者生活应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3 观察项目

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1.4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患者满意度采用非常满意(80-100分)、满意(70-79分)和不满意(<70分)。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给予整体护理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3%,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7.6%,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例) 有效(例) 无效(例) 总有效率(%)

观察组 105 60(57.1) 39(37.1) 6(5.7) 99(94.3)

对照组 105 31(29.5) 40(38.1) 34(32.4) 71(67.6)

X2 3.21 3.19 3.17 3.23

P值 P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给予整体护理后,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6.2%,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69.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例) 满意(例) 不满意(例) 总满意度(%)

观察组 105 79(75.2) 22(20.9) 4(3.8) 101(96.2)

对照组 105 30(28.6) 43(40.9) 32(30.5) 73(69.5)

X2 3.22 3.31 3.25 3.39

P值 <0.05

3 小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作为糖尿病重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相对不可逆性及对视功能的严重损害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影响。通过我院的研究发现,给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整体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6%,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6.2%,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69.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与有关报道相似【6】。结果表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除了治疗糖尿病外,对于初始出现的轻微视力模糊、视力下降决不能忽视,同时给予患者调整饮食和健康教育,从身心两方面进行整体护理,可以明显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Crosby-Nwaobi B,Sivaprasad S,Forbes A.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association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2012,(02):101-110.

【2】毛惠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患者临床护理要点[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12,12(04):234-235.

【3】Dihazi H,Muller GA,Lindner S. Characterization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by urinary proteomic analysis:Identification of a processed ubiquitin form as a differentially excreted protein in diabetic nephropathy patients[J].Clinical Chemistry,2007.1636-1645.

【4】黄少萍,刘丽雄,袁筱兰,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方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0),54-55.

第9篇:整体护理模式范文

1临床资料

患者,女,24岁,以"咳嗽、咳痰1 w,发热原因待查"于12月8日收入院。查体:体温:38.4℃,脉搏:122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105/90 mmHg,血氧饱和度83%。神志清楚,左肺叩清音,右下肺叩浊音,左肺呼吸音粗,右肺呼吸音弱,未闻及干湿音,未及胸膜摩擦音。动脉血气分析:pH:7.48,PaO2:45 mmHg,PaCO2:31 mmHg,HCO3-:23.1 mmol/L,Lac:1.5 mmol/L,BE:0.2 mmol/L,Na+:143 mmol/L,K+:3.7 mmol/L。入院后予氧气吸入,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万古霉素抗炎,无创机械通气,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病情进行性加重,12月13日患者在机械通气如下参数:模式:PCV,PC:20 cmH2O,PEEP:10 cmH2O,FiO2:100%,f:20次/min,血氧饱和度为88%,同时气管插管内吸出大量血浆样分泌物。此时经家属同意,立即予右股动脉、右颈内静脉插管 ,行动-静脉转流,应用ECMO治疗。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脱机拔管、行吹气球等呼吸功能康复锻炼,ECMO运行14 d后成功撤离,拔除右股动脉、右颈内静脉插管,患者病情恢复稳定,于12.29转至普通病房,1 w后痊愈出院。

2护理

2.1 ECMO管道护理 ECMO是体外循环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密闭式体外循环。ECMO管道应进行充分的预充,排尽空气,预防空气栓塞;应避免不必要的接头,以减少血细胞的破坏;专人护理,定时查看ECMO管路的衔接口,保持管路的密闭和通畅,连接管道初始我们就使用固定带紧密封闭连接口处,防止脱开,引起严重的大出血;严禁在管道上加药、输液、输血及抽取血标本;进行ECMO转流速度的监测,在该患者离心泵运转期间,初期保持血流速在4~5.5 L/min,转速4500~5000 r/min,相对稳定,后期逐渐降低血流速和转速,为停机做好准备,每调整一次血流速和转速,均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至少2 h,无明显影响时再进行下一次的调整,此过程我们注意发现有管路抖动、流速减慢时都及时通知医师进行了处理;同时应密切观察膜肺颜色的变化,有无血浆渗漏,甚至破膜的发生,本例患者治疗期间未发现膜肺有血浆渗漏的情况。

2.2血流动力学监测 在ECMO辅助期间要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因其暂时替代了心脏和肺脏的功能,以保证机体有充分的氧供和循环灌注,所以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对其很重要[3]。我们采用PHILIP多功能监护仪进行监测,监测患者的ABP在120~140/60~80 mmHg,MAP在80~100 mmHg,期间监测到MAP80 mmHg,保证了各脏器的循环灌注。

2.3机械通气的管理 为了避免肺泡萎缩,ECMO辅助期间仍采用呼吸机辅助通气,但易发生气道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因此这期间必须做好机械通气的管理。该例患者在ECMO治疗7 d时,发现降低或升高呼吸机参数,甚至试行脱机,不吸氧气,对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气分析均无影响,于是拔除经口气管插管,让患者的肺完全休息。此时患者感觉比较舒适,可以讲话,还可以经口进食,对疾病的恢复起到了多重作用。

2.4呼吸道的管理 该患者进行ECMO治疗前,从气管插管内吸出较多血浆样的痰液,所以应尽量减少呼吸机管道的断开、以减少肺部渗出,我们使用密闭式吸痰管给患者吸痰,并且要求在观察到呼吸机上潮气量

2.5抗凝监测 ECMO治疗时因血液引出体外后与管路、氧合器等大量非生理性的异物表面接触,因此必须采用全身肝素化的方法进行抗凝治疗,整个治疗期间,肝素以4~5.5 mg/h持续静脉泵入,初始每小时监测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后改为每4 h、每6 h 1次进行监测,根据ACT、PT、APTT的水平及时调整肝素的用量,寻找抗凝治疗的最佳点,治疗期间ACT维持在152~220 s,除右股动脉置管处有少量渗血外,无其它出血现象发生,拔管前B超检查也未发现局部血栓形成。

2.6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为了机械通气及ECMO的顺利进行,治疗期间对该患者进行了镇静、甚至肌松治疗,镇静程度较浅,患者了解整个治疗过程,不可避免引起其恐惧及紧张的心理,所以做好心理护理至关重要。我们对其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措施之前,都由责任护士和医师对其进行说明,讲解治疗、护理过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需要患者本人进行配合的内容等等,拉近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解除思想顾虑;同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每项措施的必要性,需要其本人特别注意的问题,如:要保护好管道 ,活动时幅度要小,动作要慢,必须在医务人员的协助下方可活动等。通过这些沟通与教育,患者能够在经口气管插管使用机械通气及ECMO治疗期间,无任何约束,很好地配合医师、护士完成各项治疗护理内容。

3其他辅助措施的护理

3.1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的护理 患者行ECMO治疗后1 w,为了观察支气管病变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拔除经口气管之前进行了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因患者清醒,在准备好各种物品器械后,向患者详细说明该项操作的目的、过程和可能发生的不适感,使患者消除顾虑,很好地配合。操作时先进行2%利多卡因麻醉,经气管插管进入,检查后发现患者气道内广泛糜烂充血,吸引分泌物后,用20 mL温生理盐水反复进行灌洗,温生理盐水灌洗可以防止因冷刺激引起支气管痉挛,造成患者不适和生命体征的变化。灌洗后吸出淡血性冲洗液伴粘液性分泌物。整个检查过程患者无血氧饱和度的降低,检查后第2 d拍胸片检查,肺部阴影明显减轻,第3 d肺部分功能恢复,ECMO治疗参数逐渐下调,直至顺利撤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在呼吸衰竭和严重肺部感染的危重患者近几年已取得了良好效果[4],该患者应用纤支镜进行直视下气道分泌物吸引和灌洗后,症状迅速改善,缩短了ECMO的治疗时间,对抢救该患者起到了较大作用。

3.2呼吸功能锻炼 呼吸功能锻炼主要指通过护理人员的有效指导,使患者学会如何通过自己的呼吸调节和训练来辅助改善呼吸不畅及呼吸能力下降等问题[5]。该例患者在拔除经口气管插管后予氧气吸入、停止氧气吸入,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氧分压均无明显差别,于是在ECMO第7~9 d未给予氧气吸入,血氧饱和度维持于>94%,自ECMO第10 d开始,要求患者练习吹气球,开始只能吹2个/次,逐渐过渡到吹10个,练习2 d后,给患者鼻塞氧气吸入,流量3 L/min,发现血氧饱和度上升至98%~100%,说明肺功能有所恢复,逐渐开始降低ECMO的运行参数,转速从5000 r/min逐渐将至1900 r/min,血流量从5.5 L/分逐渐将至降至1.5~2 L/min,FiO2从100%逐渐降至40%,停止ECMO之前查动脉血氧分压为110mmHg,患者顺利撤机。

3.3撤机的护理 该患者行右股动脉及右颈内静脉置管,停机后要及时拔除两根置管,因管径较粗(右股静脉21号肝素涂层管,右颈内静脉14号非肝素涂层管),插入深度较深(右股动脉插入深度40 cm,右颈内静脉插入深度11 cm),拔管时可能会引起血管损伤甚至血管破裂致大出血,所以拔管前制订了严密的应急预案。首先确定置管出有无血栓形成,经B超检查排除血栓形成后,在股动脉处预先留置逢扎线,用管钳双向夹闭血流管路,迅速将转速降为零,拔除右股动脉置管,专人按压30 min,相同的方法再拔除右颈内静脉置管,确定无出血后,消毒局部置管处,无菌敷料覆盖。拔管24 h内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避免大出血,该患者拔管后肢端血运良好,无感染、无出血。

4结论

ECMO技术是需要医生、护士及其他医务人员的密切配合,在救治成人重症肺炎中取得好的效果;是近几年的一种新的急救技术,可有效维持心、肺等重要脏器的血供和氧供,充当人工心和人工肺的功能,使心肺得到很好的休息,为心肺功能的恢复赢得了救治时间[6]。同时,在ECMO治疗期间,要积极采取各项综合措施,以促进心肺功能的尽早恢复,减少患者痛苦,降低住院时间,减少花费。因此在ECMO治疗期间做好管道管理、各项指标的监测,及时采取各项辅助治疗措施、甚至做好撤机前的应急预案都非常重要,这样才能为重症肺炎病人的成功救治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傅丽琴.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1,10(5):387-389.

[2]张春艳,王淑芹,权京玉,等.5例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46-48.

[3]刘志刚.38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2,4(2):153-154.

[4]周晓燕.应用体外膜肺治疗重症肺炎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3):689-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