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学的规律范文

教育学的规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学的规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学的规律

第1篇:教育学的规律范文

我国外语电化教学从起步至今已经历18年。18年来,外语电教工作者对这一领域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规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和总结,为今后的发展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理论财富和实践经验。笔者就上述主题谈些看法。

外语电化教学本身包含着语言教学和媒体应用两大部分。因此,它首先涉及到电教手段与语言教学的相互关系问题。我们知道人们的认识和思维过程是一个从直观到抽象,然后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外语电化教学完全符合这一认识规律。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物学和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等原理,通过电教媒体来沟通和控制教学信息,以创造最佳教学效果。也就是说,电教手段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把抽象的材料形象化,利用声、色、形、景来强化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并建立起信息联系,从而诱发大脑迅速反应,加速记忆过程,提高记忆效率,达到缩短教学时间,增大教学信息容量的目的。这个过程,就是在有关教学法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教学媒体自身的功能和特点,把设备的功能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的过程。因此它展示了电教媒体与外语教学之间业已存在的内在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不断的磨合中得以巩固和完善,并为外语教学水平的提高注入新的活力这一基本规律。

其次是外语电教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外语电化教学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换句话说,它是科技成果在教学领域的实际应用。正如人类进化的历史进程是以工具的革新为主要特征一样,外语电化教学的每一步发展同样离不开教学媒体的更新。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往往是创造和推动一种新的教学形态的直接动力。以听说教学法为例,行为主义教学流派根据“刺激-反应”理论提出的这一教学法则,要求学生通过大量机械性的句型操练来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应运而生的语言实验室成为从事这一活动的最佳“工具”。由此可见,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从根本上增强了电化教学的力度,推动它向更深层次发展。另一个方面同样不可忽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周期不断缩短,促使外语电化教学手段与技术的发展节奏日益加快。从教学媒体的沿革及其进展速度可以看出,从幻灯、唱片、电影、广播、录音、语言实验室、电视、录像、卫星传播、计算机一直到目前的信息高速公路和多媒体技术,在不足一个世纪的演变中,这些媒体已经从原始的单一信息形态发展到集声、光、电于一体的全息形态,变革的周期在不断加快,新老交替的时间由初期的几十年逐渐缩小到十几年,甚至更短,形成一种日新月异的快节奏趋势。这种趋势给外语电化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认识和掌握外语电教与科技发展之间的这种规律能推动我们所面临的工作。

第三是外语电教与人才素质的关系。电化教学从根本上说是一个人-机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与机之间需要相互适应,然而人是处在主导地位的。因此首先要在人这个因素上下功夫。要发挥好人的作用,首先要根据总体工作规划和要求,设定相应的岗位,明确每个岗位的任务和职责,根据不同岗位的各自特点选择相应的工作成员。在人员的物色和调配中,充分考虑其专业特长,学历层次和新老梯次,从整体上把握好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人员配备。同时,在工作实践中,注意选拨和培养知识面广并突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让他们在管好用好现有媒体的同时,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接触新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努力成为新手段新技术的探索者和开拓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新的手段和技术不仅能为我们创造更好的教学条件,而且也为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他们在适应新的工作手段中锻练自己,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为他们所从事的科研革新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因此,人员素质与设备技术之间存在的这种互为转化的辨证关系是直接影响到电教事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之一。发挥人与机这两个参数的最大效率是我们电教工作者永恒的目标。

从上述关系中得出的几条基本规律为外语电化教学勾画了粗略的轮廓。从总体上看,目前外语电教正朝着教学、科研与服务三位一体的综合型模式发展。然而,事实上每个单位的规模层次和工作任务是不尽相同的,因而在基本模式相近的同时,各显自身特色。比如有的突出声像资料的收集、积累与播放,为外语教学开辟第二课堂提供丰富的资料,营造出良好的语言环境和视觉氛围;有的集中精力搞教学片摄制,拥有一支精悍的编导队伍,为教材的立体化而努力;有的则大力加强语言实验室和视听教室的建设,为语音练习、口语实践以及视听资料的消化吸收创造条件;还有的充分利用设备和技术优势,在保障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创收活动,改善教学环境和条件,以弥补原有教学经费的不足,摆脱经济困境所带来的种种束缚。目前电化教学模式的多样化特点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显示了它的功能和作用,为它今后的标准化模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矗。

那么,从理论上说标准化模式应该具备那些条件和功能呢?我们不妨在这里作些探讨。

1、从工作性质上看,它要有:1)声像资料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卫星地面接收、无线电广播、资料采购(录音、录像、电影、光盘、磁盘等)与贮存管理,声像软件制作等。2)传播系统。它包括闭路电视播放,声像阅览中心,计算机网络等。3)语言实验室群。包括各种档次的听力室、视听室、综合型高级语言实验室和多媒体实验室等。4)教学与理论研究。包括外语教学(口语、听力、视听说课等)、电教基础课教学、电教理论研讨、教材与教法研究、课程教学设计等。5)设备技术保障与科研革新。包括所有硬件设备的保养、维护修理、改造与革新,以及技术开发应用、设备的研制与试验等。

2、从组织机构上看,它应该分为:1)教学研究室,侧重电教理论和应用研究,制定规划和计划,指导电化教学的开展和提高。同时为学生和教师讲授电教基础知识。2)技术保障室,负责电教设备的技术保障与维修管理,科研革新以及产品信息交流。3)声像资料室,负责资料收集与管理为教学服务。4)软件制作室,负责教学节目的摄、录、编,以及美术设计、动画创作与特技制作、声像资料加工复制等。5)有线电视台(站),负责闭路电视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和日常教学节目播放与信息传递。

3、从人员组成上看,外语电教队伍的配备应该围绕教学、科研、服务3项主要任务进行考虑。为此,第一类是教学人员。教学人员当中又分两种,一是直接从事外语教学、教学法研究、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软件编制工作;二是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并讲授有关课程。他们的职称系列为教师或研究员系列。第二类是技术人员。他们是设备的管理、维护与保障者。他们不仅要自身熟悉各种现代媒体的功能以及工作原理,而且要负责对使用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传授操作和维护保养方面的常识。他们的职称系列为工程师或实验师系列。第三类是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细分有3种,一是行政管理人员,他们是电化教学总体工作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包括人员的调配和设备的调用。他们一般都兼有行政职务。二是资料管理人员,他们是声像资料的收集者和管理者,同时要为教学提供经常性的资料咨询与服务工作。他们的职称大部分为资料员,挂靠教师系列或研究员系列。三是设备管理人员。这些管理人员中有财产保管员和财备管理员以及设备场地管理人员等。他们在管理好财物的同时,要做好经常性的服务保障工作。他们的职务或职称分别为保管员、会计、出纳;技术员、实验师等。第四类是软件制作人员。他们从事教学片的摄制与编导工作。细分有摄像、编辑、导演、特技、配音、美工等环节。他们的职称主要挂靠在编辑系列。

第2篇:教育学的规律范文

【关键词】心理认知规律;多媒体;英语教学

一、认识英语学科特点,把握英语学习的心理困惑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内在心理状态如何。

英语学习过程中,大量而枯燥的单词需要记忆,如果不利用有效地方法会使学习对象出现畏难情绪,长时期会形成自暴自弃的学习态度。英语学习在听、说、读、写、译几个方面均需要反复的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如果不能很好地练习,短时记忆无法转化为长时记忆。在强大的母语环境中学习英语,需要构建学习环境以有利学习,不去克服很多天然的障碍,长此以往,学习对象就会产生懒惰情绪。英语学习综合性强,如单词记忆、文章理解以及知识的干扰和迁移,这由外语学习的特点决定,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个难题。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焦虑、自卑、紧张、惰性等消极情绪,在学习中以学习障碍形式体现。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跨越心理障碍,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效果甚微。利用多媒体等好的教学手段和课堂组织教学形式是方法之一。

二、从心理认知规律看多媒体对英语教学中的影响

“多媒体”一词是英文MULTIMEDIA的中文译名。它用计算机把各种电子媒体(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动画、图像、音频和视频)集成和控制起来,并在这些媒体之间建立逻辑链接,协同表示更丰富和复杂的信息。

1.多媒体利于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

面向全体,发展个性,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挖掘学习英语的内在潜能,英语教学需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的两个著名心理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通过视听的94%中,88%通过视觉,12%通过听觉。在人类的交际活动中,语言的听、说、读、写各功能的分配比重依次为:45%、30%、16%、9%。多媒体英语教学能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四方面的综合训练得到加强,充分调动视听和其他感觉器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个性,提高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和感染力,从而获得最佳认知效果,达到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德育和文化背景知识也能得到更深层次的渗透。

2.多媒体有利于提高认知主体的认知效率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是人如何通过感知觉、注意、记忆、语言、思维与推理等心理活动过程,对信息进行加工、简约、转换而成为知识与经验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认知学习理论”指出:信息刺激作用于认知主体,其反应就是认知主体内部的心理过程——对信息的加工过程——认知过程。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和途径是人的感官系统,通过人机对话,充分发挥“唤醒、激励与鼓舞”的作用,使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情感等心理因素保持在良好状态。把学生的无意识学习过程转化为基于本人的学习意志努力的有意识活动。正所谓抽象知识具体化,枯燥知识趣味化、深奥知识通俗化、静止动态化、无形直观化。缩短信息在大脑中的加工转换过程,帮助学生用现有的概念、经验进行联想组合,有助于学生增进记忆和提高学习效率。

3.英语学科应用多媒体的优势

英语较其它学科,教材设置、课堂教学、课余活动等动态型居多。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生动、方便、快捷、实用等特点,完成了诸如看图说话拼图、填充、写作等趣味性练习,为教学方法的探讨提供广阔的空间,为英语教学增添姿彩。

人机对话,学生完成自行操作计算机,眼看耳听,实现了英语信息的表达,使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还有,学生根据能力爱好,选择相应的教学程序学习。遇到疑难可通过计算机直接查询解决;据反馈的信息了解学习情况。分析成败,改进方法,调整目标。智力超常、学习优秀的学生,还可用多媒体软件超前学习,提前完成学业。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不同的教学程序,因材施教。

世界范围内重要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信息交流几乎都有以英文作为首选的信息载体,为培养学生英语的各种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英语学科有别于其它学科引进多媒体教学的先天优势。

三、从心理认知规律看英语多媒体制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部优秀的英语教学多媒体课件,首先应具备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另外为增加课件的可读性,还应具备心理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心理学理论认为,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包含了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一类是有关引起学习积极性的问题,如动机、需要、情感、情绪、兴趣、意志等;另一类则是有关知识过程本身的规律性问题,如感知、知觉、思维、记忆。

1.多媒体的选择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对教学媒体的需求不一样,多媒体教学的设计和选择上要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小学生(6-12岁)处于认知发展的第三阶段,即具体运算阶段,其认知结构属“直觉思维图式”,且注意力不易持久集中。因此在进行教学时,就有必要选择那些直观性强、图像对比度大、易于分辨主次部分的媒体,以适应其直觉思维图式,维持注意集中。初中生(12-15岁)处于认知发展的第四阶段,即形式运算阶段,其认知结构属“运算思维图式”。思维能力有较大发展,虽还需有感性经验支持,但逻辑思维和自我控制能力增强。教学中要兼顾学生的认知阶段、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去呈现教学内容,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多媒体的设计要关注学生注意规律

与众不同、强度大、反差大、移动变化大、能感染学生情绪的刺激易引起无意注意。所谓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而产生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人们对那些强烈、新颖和感兴趣的事物自然而然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的指向与集中。

3.多媒体的信息量要遵循学生记忆规律

记忆理论表明:前面学习的内容会抑制后面的学习内容,而后面学习的内容又对前面的学习内容产生抑制。所以,恰当的课堂容量可减少学习内容之间抑制的产生,有利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中也并非容量越大越好,过多的信息量反而会因为抑制的作用降低学习效果。

四、多媒体课件在英语教学中使用的问题及解决原则

多媒体教学手段可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代替一切。比如: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揣摩、品味、联想,实现多姿多彩的再造想象和个性化的情感解读是必要的。如一味以标准化直觉图像取代语言感知,势必会淡化语言训练,弱化语言感知力,可能会无情地侵占想象空间,粗暴地践踏了独特而丰富的心理体验,背离教学目标。所以,多媒体使用及制作应注意防止以下问题:1.以辅助手段代替主要手段。尽量做到少而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宁缺勿滥。2.多媒体挤占学生的探索、分析、思考的时间。3.语言交流的缺失和形象思维代替抽象思维。4.注重外表忽略内涵。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制作要注意课题的选定和稿本的设计,避免只求课堂热闹。

为此,多媒体的应用与制作应遵循的原则:1.适度运用原则;2.适量信息原则;3.理论指导原则(对多媒体课件设计影响较大的理论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和教学理论);4.开放设计原则(通用性,可控性,科学性,容错性,可移植性)。只有遵循教育心理规律,合理使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

五、多媒体对英语教学的意义及发展趋势

今天,多媒体技术已发展到计算机为中心,语音、图象、视听技术集成一起,把语音信号、图象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字信号,方便计算机的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还可查询、检索。按认知学习理论观点,人的认识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人机交互、立即反馈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可立即反馈,有效激发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学习欲望,形成学习动机。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多媒体计算机对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非常重要。

国际上每年一次规模最大的多媒体教育应用国际会议——“教育多媒体与超媒体”世界大会提出,多媒体教育的发展趋势有:1.多媒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结合。2.多媒体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3.多媒体技术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结合。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的起源应追溯至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可谓源远流长。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日益普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引起人们广泛注意。

参考文献:

[1]谢幼如.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3篇:教育学的规律范文

在技校的教学当中,教学目的可以分为两个:第一个是提高学生思考能力;第二个是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技工学校毕业生,进入社会,参与社会建设,就要有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会遇到许多在学校没有遇到的复杂问题,这时就需要考验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了。所以在技工学校的学习过程中,培养、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迫在眉睫,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又与技工学校数学教与学的规律密切相关。

一、技工学校数学教与学是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数学是一门抽象又具综合性的理科基础学科,大多数技工学校学生感到学习困难,很难提起数学学习的兴趣,但技工学校学生提高专业素养和增强专业技能,数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环节。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对技校的数学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技校老师既要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标准来教学,也要考虑到技校学生入校时数学基础差的事实,对数学教学内容合理调整组织教学,优化教学方式,努力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一)数学教学开发技校学生的思考能力

技工学校学生年龄在十五到十八岁之间,正是智商、思考能力、实际操作能力逐步成熟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极具可塑性,发展空间很大。数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科学,抽象性、概括性和逻辑性很强。

在技工数学这门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紧紧把握四十五分钟,一步一个脚印 ,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思考,加强抽象概括训练,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根据教材对数学学科的知识点进行摸索、了解、熟悉、复习和应用,在解题时要推理、抽象、判断、综合和概括。通过以上过程增长技校学生的科学知识,提升学生思考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技校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二)数学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

数学在技工学校其他专业课程中的使用是最频繁的,如机械加工、模型设计、汽修技术、电工技术、自动化、计算机编程、电子维修等等,无法脱离数学基础的支持。使用数学思维去理解分析技术现象,解决专业技术学习和应用中的问题,是普遍、必须、必要的。专业技能好的技工学校学生,皆是打下良好数学基础,且具有较高数学水平。所以, 数学知识是促进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是技术教育、技术实践、技术强人的基础条件。

二、科学处理技校数学教材,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法

现代社会,工业技术促进工业企业高速发展,用工制度也随之变化。这就对技工学校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大专和大学教育的普及,技工学校生源缺乏,学生素质不尽如人意,尤其是技工学校学生的成绩两极分化现象明显,技校学生对基础课重视不够,更有甚者认为数学课程的学习是无用功,这给技工学校数学教育教学造成了困难。所以,为保证技工学校数学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研读相关教材,做好教材过渡、衔接

在学年伊始,技工学校数学教师需要仔细研读我国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及技工学校数学教材,制定符合实际的技工学校教学教育教学计划,重点突出数学教育教学作为其他技工学校重要专业课的基础性特点,并制定技工学校数学教育教学目的、重点和兴趣点。例如,在教学衔接方面,考虑到现阶段技工学校数学教学使用的课本,大部分学校使用的是全面技工学校通用教材《数学》(中国劳动出版社)、全国技工学校电工类通用教材《教学》和技工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数学》(机械工业出版社)等教材,以上教材都是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数学课本的基础上编写,现阶段技工学校学生初中阶段使用的数学教材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课本(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鉴于该课本内容与原有教材相比有一些调整,例如将原教材对数、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等内容删除,将统计知识的教学要求提高。所以技工学校数学教育教学不论选取哪个教材,必须做好教材之间的过渡、衔接工作。

(二)研究数学教学原理,与其他学科结合

考虑到技工学校毕业生的工资一般会与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级别挂钩,故技工学校学生把许多时间都放在考取等级证书上,从而忽视了对数学的学习。而且技工学校数学教育与义务教育数学教育区别大,技工学校专业多但教材单一,所以技工学校数学教育教学仅从学科特点和数学教学要求出发制定教学目标无法适应现有的教学特点,更需要结合专业课程的具体内容,根据技工学校教学大纲,重点针对数学基础知识、专业应用知识、能力培养知识,制定教学目标、要求及重点,提高技工学校数学教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1)复数、初等函数、解析几何等初等数学知识的学习

初等函数、解析几何、复数等都是初等数学中的学生必须掌握和了解的重要内容,是技工学校学生掌握初等数学知识的重要部分。技工学校数学教师在讲解上述内容时,需要根据教学实际,把握教学难度。(下转64页)

(上接62页)复数三角形式、集合交并等运算及集合证明,无需提出高难度要求或简要介绍。初等函数教学中,首先补充对数相关知识(概念、性质、运算法则、对数和自然数概念),在简要讲解五类初等函数知识的基础上,针对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进行重点讲解。对数运算法则、换底公式等较复杂的对数证明、化简、解对数方程等,无需提出过高要求,简要了解即可。

(2)技工学校数学教育教学着重为专业课学习及应用服务

技工学校数学是基础学科,一方面,具体教学内容需与其他技工学校专业进行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可按照教材进度推进,也可以结合技工学校其他专业教学进行调整。例如,空间、图形部分教学与纺织与服装专业、冷作专业等专业教学结合,三角函数性质及图象与电气类专业教学结合,解不等式、三角形与电气焊、服装设计专业结合,等比等差数列、矩阵、行列式与会计、统计等专业结合。在技工学校进行制图课程教学之前,进行数学空间图形内容教育,为技工学校学生建立空间概念,为制图课程学习提供数学基础知识。

(3)技工学校数学教育教学突出与专业密切的内容介绍

考虑到技工学校课时情况、学生特点、教材内容等情况,教师不可能对教材进行全面、深入的讲解,所以要在保证数学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重点突出与专业密切的内容介绍,对其他数学知识只做基础性介绍即可。

3.数学教学在未来工作中的应用

近年来,企业科技含量逐步提高,对技工学校学生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所以在技工学校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也要与时俱进,重点注意能力培养,例如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具体来讲,毕业生在工作中,可以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结合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上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毕业生在工作中的发展。

(1)结合工作实绩,数学教学重点举例

在学习立体几何过程中,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立体视图能力,重点掌握由立体图形构想实物形状、由实物形状画出立体图形的能力,特别掌握斜二测画法绘制几何图形的方法。在学习多面体、旋转体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直棱柱面积和体积公式、正棱锥面积和体积公式、正棱台面积和体积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2)结合工作实绩,数学教学可简要介绍的内容

第4篇:教育学的规律范文

关键词:识字教学规律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始阶段,是小学教学的基础,识字教学的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普通教育的水平,而且也影响到全民族的文化科学素质。因此,提高识字教学质量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小学生只有具有一定的识字量才能比较顺利地进行阅读,写作,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的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规律性的认识与做法。

一、注重基本笔画写法和认识的学习。

每一个汉字都是由一定的基本笔画组成的,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认识笔画和写好笔画是识字、写字的基础。认识和掌握“点、横、竖、撇、捺、提”几种基本笔画又是基础之中的基础。这几种笔画的写法规律是:“点”要顿,“横”要平,“竖”要直,“撇”出尖,“捺”尾大,“提”向上。除此之外,写这些笔画时,不同的笔画下笔和起笔的轻重力度也不相同。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将这些规律贯穿于整个识字、写字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去熟悉、理解和掌握它。

二、“常见偏旁部首”的变化要最为重点内容。

汉字的偏旁部首多数是由独体字构成,如禾、木、火、米、又、失、王、牛、几、竹、羊等。这些偏旁部首看起来很复杂,但只要我们掌握了它们之中的规律,就会由复杂变得简单。具体如下:

1、部分独体字做偏旁时,最后一笔要由“捺”变“点”,如“禾、木、火、米、又、失”等。

2、有的独体字做偏旁时,不但最后一笔由“横”变成“提”,而且笔顺也要发生变化,“王、牛、车、土、子、正、马、工、里”等。其中“牛、车”做偏旁时,不但最后一笔由“横”变成“提”,而且第三笔还变成了最后一笔。

3、“几、月”在汉字中处于不同位置时,笔画有变化,如果“几”在汉字的上半部时,第二笔是“横折弯”,如“沿、没”。如果它在汉字的下半部,那原来的笔画就不变,如“亮、抗、坑”。“月”字在汉字中处于左右结构时其笔画没有变化,如“朋、肚、肝”。而处于汉字的下半部时,它的第一笔由“撇”变成“竖”。如“有、青、育”。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三、教会学生怎样区分容易混淆的字

一遍又一遍的抄写识记常常会徒劳无功,有时动动脑子、找找规律,识字就变得如此轻松。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既”与“即”“拨”与“拔”“休与“体”等字形容易发生混淆,以致于在书写时,老是把“既然”写成“即然”,把‘即使”写成“既使”;把“拔苗”写成“拨苗”,把“挑拨”写成“挑拔”;把“休息”写成“体息”。怎样才能让学生巧妙区分这几个字?通过长期教学探索,本人终于找到了医治这“疑难病症”的“妙方”:“既”的右边部首是四画,而这个字的声调是第四声;“即”的右边“卩”有两画,恰巧这个字的声调第二声。我把这个规律欣然告诉学生后,大家如获至宝。一个经常写错字而被称之为“错笔字大王”的学生明白这一特点后激动地说:“以后我再也不用为写错这俩字犯愁了,真是太好了!”

对于“拨”与“拔”怎样区别呢?我突然想到邻班上有两对双胞胎,于是我灵机一动,对同学们说:“‘拨’与‘拔’是一对双胞兄弟,你们看它俩长得像不像?”我的话音未落,全班就齐声回答“像!”这时我趁热打铁地问:“他们哪一点像?”同学们回答:“他们都是左右结构,而且左边都是提手旁……”我又接着问:“我们再仔细看一下他们有没有长得不象的地方?如果有,就请同学们把它找出来,要不然我们怎么能认得出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呢?”话音刚落,就有同学抢着回答:“‘拨’是哥哥,因为它比弟弟‘拔’多吃一碗饭,所以它长得高一点。”“哥哥的力气大,所以只需要轻轻用手一‘拨’就行了,而弟弟因为力气小,所以要用双手去‘拔’。”通过这种讨论式的学习,既激活了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又达到引导学生找识字规律的目的。

第5篇:教育学的规律范文

关键词:记忆规律;小学英语;词汇教学

都说英语学习的基础是词汇教学,其实更准确的说是词汇记忆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的时候,对词汇记忆采用的更多是机械记忆的方式,也就是说通过不断地重复来帮助学生进行记忆。从人类的记忆规律来讲,这种教学方式确实有可取之处,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枯燥的重复记忆方式,很容易使学生逐渐丧失对英语的兴趣,而英语又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学科,因此一旦失去兴趣,必然会给学生的发展和学习带来消极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充分的对记忆规律进行重视,并且加以运用,促进学生进行词汇记忆,是现代小学英语教师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1]。

一、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感觉记忆

在众多有关记忆规律的理论中,应该是信息加工理论的解释最合理。在这项理论中,将记忆分为三个环节:感觉记忆、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对于小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来说,感觉记忆是第一个步骤,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那么,应该怎样有效的帮助学生形成感觉记忆呢?比如在5BUnitl《Cinderella》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要掌握以下单词:why、because、clothes、puton、putoff等。在数量上来说,本节课需要学生记忆的词汇量并不大,采用重复式记忆方式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能有效的运用情景进行教学,那么教学效果将有更大的提升。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请两名学生上到讲台做一下示范,一名学生做出提问的表情,并向另一名同学提问why,然后另一名同学在做回答的时候就要说because...;通过这种简单的情境创设,学生不仅能记住相应的单词,同时当时的情景也会再次浮现,对学生加强词汇的记忆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2]。

二、精细加工,帮助学生有效的形成瞬时记忆

人的感觉记忆时间是比较短的,并且有专家曾将研究过,人的感觉记忆一般只能维持几十秒甚至几秒钟。之后,学生的记忆将进入到瞬时记忆,也就说瞬间形成的记忆,由此可知,这种记忆方式的时间也相对比较短,但是在英语词汇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来说还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对词汇或是信息进行记忆的过程中会和原有词汇信息产生相互影响和作用,这就使新旧词汇和信息之间产生了一个加工的过程,并且这个加工还是精细化加工过程,也正是因为这个过程的出现,帮助新的词汇知识在学生的记忆中得到了记忆和发展[3]。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虽然小学生有着较强的机械记忆能力,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机械记忆能力也将逐渐变弱,所以针对这种情况,进行精细加工对学生加强词汇的记忆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实际上,上文中的例子在教师指导学生的演示过程中就已经进行了十分有效的精细加工,因为学生在问和答的过程中和学生熟悉的场景都发生了相应的联系,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对词汇精细加工的过程,虽然这个时间相对比较短,但是这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词汇记忆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和影响[4]。

三、加强词汇练习,帮助学生形成长时记忆

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词汇量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发现,学生的机械性记忆的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并且即便是利用了强劲教学模式,学生的瞬时记忆也并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的要求。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教师的教学出现了问题,而是学生的长时记忆出现了问题,究竟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加强长时记忆呢?根据笔者对记忆规律的研究发现,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组块进行记忆。所谓的组块记忆就是将学生将要学习的词汇进行拼凑,比如,学生在学习why和because的时候,如果分开进行记忆就两个单词,但是教师如果将其进行组块,变成whydoyoueat?Becauseiamhungry,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组块,两个单词就变成了一个记忆单位,这样学生不仅能很好地掌握英文词汇,还能在这个基础上对更多的词汇进行掌握和应用,使得原本相对抽象的单词变得更加形象,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记忆,长时记忆的效果必然会有所加强[5]。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词汇教学,需要将本来没有联系的词汇进行组合,使之形成一个合理的组合,这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效的掌握各种教学方式,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应用,帮助学生对词汇进行更深刻的记忆。

四、结束语

第6篇:教育学的规律范文

现象:小学减负越减越多,经常看到很多小学生的书包有学生身体的一半大小,重量也很重,大多只能由孩子家长帮忙背着,接送上下学,有些学生自己背着书包上下学,不见得锻炼了身体,反而把自己压成了驼背,一个个在身体没长成之前变成了小罗锅,小眼镜。甚至有些小学生不堪重负,自小就产生了厌学心理,导致了很多不良后果。

少儿期(3---12岁)是学习理解认知的阶段,而这个阶段,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小学走过的。小学教育,不能急功近利,要着眼于启蒙,立足于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启发诱导孩子,使其产生学习的乐趣。针对其爱好,施展不同的教育方法,达到“开导蒙昧,使其明白事理,传授基础知识和入门知识,培养孩子良好的兴趣爱好,使其有个可发展的方向”的目的即可,而这点西方教育很有可取之处,他们就是抓住了孩子的爱好,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思维力,让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法,去创造,才使他们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比我国多的多。

中学树德:

塑造人的性格与价值取向结构达到立德树人

现象:中学补课越不越晚,总是在晚上8,9点钟的时候,还能发现很多的中学生背着个书包,带着个眼镜走在回家的路上,或坐在回家的车上,他们身体得不到锻炼,正常上学的课程正常时间学不完,晚上却在多花着钱在补。所有的时间都是在学习,做题,再学习,再做题中走过,这样的生活,使他们分成了三类人,一类学成了目不转睛什么也不会的书呆子,一类彻底产生了厌学情绪,上课不认真听讲,补课花着家里的钱,却做着抽烟喝酒逃课说话攀比等等不良行为。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成为了家长老师们口里的“好学生和精英”。然后他们长大了,占据了好的单位、职位,甚至又成为了某某校长,老师,然后重复着此类的事情,收着这费那费,靠着手中偶尔出的几个聪明学生给自己填业绩,出成绩。

这不是我们要的教育,也不是国家要的教育。

青春期(12-18岁)是人生价值观形成期,这个时期,往往是塑造人的性格和价值取向的最佳时期,同时也是学生的“叛逆期”,在这个时期,学校在教导学生知识结构的同时,不能总是补课让其厌学,本来是想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反倒使其厌学逃课降低了学习成绩。也不能总是管教约束,使其产生逆反叛逆的心理。应该以沟通理解为主,同时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树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有个健康的信仰,有个健康的性格,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这样,学生在以后的成长中,才能健康和谐的有品质的持续性发展。

大学精身:

形成精英意识与开拓创新能力必须因材施教

第7篇:教育学的规律范文

【关键词】孩子教育;发展规律;科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3-0024-01

有不少人抱怨,现在的孩子难教,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在家里,他们是“小皇帝”、“小公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除了父母宠爱外,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姑姑阿姨等,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可是,一到了学校,或多或少就要求孩子的一些自理和自立能力,这时,孩子“娇生惯养”的特性就显露了出来。也有些家长,他们忙着工作,忙着挣钱,把孩子的教育就全托付给了学校,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任务。结果孩子们养成了放任自流的习惯,给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困难。学校固然是学生受教育的主阵地,但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也实在不可忽视。

一、针对孩子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也就是说,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理解力,因为各自的立场不同,看法也就不同。这对孩子来说也是如此,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个性,这是生活环境的不同或许是遗传因素的不同造成的。有的孩子怯懦,那么我们需要鼓励他勇敢;有的孩子冲动,那么我们就有必要教育他理智;有的孩子娇气,我们就要教会他如何学会自立……凡此种种,需要在教育过程中细心观察,做到“细心,耐心,有心”,尊重孩子的天性,根据不同孩子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做到有针对性地教育,更好地完善孩子性格。在家里,父母不可一味溺爱孩子,但也不可以“严格要求”为名,过于严厉,使孩子觉得缺少温暖,因而造成性格上的缺陷。

二、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因势利导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但是玩也可以玩得有意义,在小学生的年龄阶段,他们自己不知道玩中也存在着学习的道理,这就需要家长的正确指导。下面这些家长的作法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爱迪生小时候的“贪玩”是众所周知的,他喜欢“鼓捣”科学小把戏,被校长误认为太过顽皮而开除学校。这使爱迪生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打击。然而,她的母亲最了解自己儿子的兴趣,她不认为儿子的“贪玩捣蛋”是不务正业。她为儿子创立了良好的条件,并对他对科学的兴趣爱好加以积极引导,从而使爱迪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成为科学史上的巨人。居里夫人的孩子也爱玩,小时候拆掉了家里的闹钟玩,居里夫人懂得,这是由于孩子对钟表构造的好奇心引起的,她不但没有责怪孩子,反而对孩子的好奇加以肯定和引导。后来,她的孩子们都在科学上有所建树。因此父母在孩子们玩的时候,不要一味地加以指责,而要从中发现积极的内容,得出孩子的兴趣所在,加以鼓励,正确引导,让孩子在玩中培养兴趣,得到学习。

三、针对孩子的交往特点,健康指引

现在社会上对于孩子的教育,存在一个大的问题:就是孤僻的孩子越来越多,甚至有的孩子患上了自闭症,这是现代社会快速的经济发展和越来越多的空间隔阂给孩子们交往带来的不利因素。随着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各方面压力增大,人们之间交往减

少,孩子们就像笼中的小鸟,接触社会的机会就更少了。而且由于父母对孩子的过分关爱,使得孩子过分依赖父母,由于社会上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存在,有的父母甚至恨不得将孩子天天拴在腰间,带在身边。这种狭窄的人际交往很不利于孩子日后走入社会,孩子有孩子的天地,他们需要自己的空间,需要自己的朋友,需要自己的小集体,他们的生活天地不能只被父母和家庭占据,他们的人际关系不能只被父母代替。被自私的爱包围的孩子,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家长要鼓励孩子走上社会,要学会怎样和人相处,要学会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

四、针对孩子的智力特点,合理教育

第8篇:教育学的规律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风格 规律

1模仿性教学阶段

新教师在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往往比较茫然,对于课程的结构,教材的解读、学生纪律的调控和课的推进状态的把握都掌握不好,在这些时候,模仿成了新教师成长必不可少的法宝。对于一个新教师来说,模仿是必要的,但是模仿既有积极主动的模仿,也有消极被动的模仿,许多优秀语文教师的成长表明,他们一开始任教就避免不顾实际和自身特点而消极模仿别人教学经验的做法。在模仿的过程中也不能全盘照抄,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性的实施课堂教学,拿别人的优点为我所用。

模拟、借鉴别人的成功的教学方式方法,如教学语言、板书设计、教学内容的处理乃至举手投足,一招一式,无不打上他人教学影响的烙印。对绝大多数初出茅庐、刚走上教育岗位不久的青年教师来说,起初多少会感到迷惘、困惑,没有一个模仿过程,单凭自己苦思冥想、困惑,那只能如鲁迅先生所说:“一条暗胡同,一任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模仿他人是教学风格形成的起点。对此日本学者曾以作诗为比喻,说“作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偷是不成诗的。只有偷得巧妙,且偷与创作融为一体才能产生更美的诗”。

2独立性教学阶段

经过一段时间模仿别人的教学,通过独立思考,对他人的教学经验不断取舍、扬弃和改造、加工,开始逐渐进入佳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独立地、灵活自如地安排和处理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如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课外辅导、学业的检查与评定等)。随着教师教学工作经验的积累,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开始摆脱模仿的束缚,逐步进入探索阶段,作为有几年工作经验的教师开始有意识地研究课堂教学艺术的形式与效果,用怎样的导入形式,用哪些方法突破重难点,用哪些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怎样的言语刺激学生,与学生互动,怎样组织一个又一个比较流畅的教学环节可以不露痕迹。这些教学技法的问题就像一个个挑战摆在眼前,我们的教学技艺在探索中不断提高,逐渐形成自己的有规律、有特点的教学倾向。至此,别人教学影响的影子逐渐消失,自己的东西多了起来。独立性,标志着教学风格个性化的开端,孕育着创造性教学的萌芽。

独立性教学阶段,是走向创造性教学的必经阶段,这一个阶段奠定下良好的基础,创造性教学便不会悬置在虚空之中。有追求的语文教师们毕竟不会永远满足于常规性独立教学,而会产生“寻找自己”、“与众不同”的教学追求。我国著名作家王蒙曾多次谈到:“我面临着一个艰巨的任务:寻找我自己,在茫茫的生活海洋、时间和空间的海洋、文学与艺术的海洋之中,寻找我的位置,我的支持点,我的主题,我的题材,我的形式和风格。”

3创造性教学阶段

在独立性教学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的摸索和实践,语文教师创造性灵感不断地在教学中喷涌出来,这突出表现在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效果的提高上。在这个阶段,教师全身心投入,呕心沥血,殚思竭虑,真是艰苦备尝,而又义无反顾,乐此不疲。其中,既有挫折和苦闷,更有成功的喜悦,领略到创造性成果的幸福和欢乐!到了这一阶段,教师的教学逐渐进入个性化阶段,日趋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在语文教学风格形成的创造性阶段,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熟练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探索和研究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方法及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教学效果,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并且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创新与开拓,使教学艺术发挥明显的效应。在这一阶段,教师不单单在教学技艺上付出辛劳,或许更多的是站在理念的高度去设计教学,衡量课程的深度与广度。语文教学不单单是技法的教学,它的人文性、审美性,对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是具有很深的课程内涵的,因此在创造性阶段更要注重对理论的学习和教学理念的更新,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只有这样才能在创造性上有所发展,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创造性阶段是形成教学风格最重要的阶段,也是普通一线语文教师不断追求的阶段。

4有风格教学阶段

在形成教师独特教学风格阶段,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具有独特而稳定的表现,呈现出浓厚的个性色彩,散发出诱人的魅力。在教与学的规律指导下,教师能和谐恰当地把课堂教学艺术风格融入教学实践之中,教学活动中处处闪烁着创造性的火花和浓厚的个性色彩,课堂教学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地完美结合,教学成为真正的研究教学艺术的科学。具有教学风格的教师,他的课带有明显的、稳定的个性倾向性,或幽默、或沉稳、或活泼、或规整。所有成功的名师案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的探索、创新,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不盲从、勤钻研,这样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才能让学生获得教学艺术的享受!此时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教学艺术特征都有独特、稳定的表现,其教学带有浓厚的个性色彩,且处处闪耀着创造的光芒。此时的教学艺术可以说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并得到同仁的普遍关注和广泛的认同和赞赏。

这些语文教学风格形成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既不能躐等,更不能颠倒。当然各个阶段的时间长短,各个人是不一样的。从一个阶段过渡、发展到另一个新的阶段,都需要教师付出艰巨的智力劳动,离不开主客观条件(如领导的谅解、支持和同事、学生的配合等),其中主观条件(如锐意创新、坚韧不拔等)又是最重要的。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总的趋势是不断由量变到质变,模仿成分逐渐减少,创造成份逐渐增加,创造更高的阶段,直至形成自己独特的语文教学风格。

第9篇:教育学的规律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 自主学习 找规律 图形覆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31

“找规律――图形覆盖”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一个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用平移的方法自主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中的规律,使学生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有序列举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使学生能自主学习活生生的数学,我这样设计教学。如下:

一、生活导入

1.师出示兴化油菜花海图片及广告语“烟花三月下扬州,菜花四月到兴化”,并简单介绍兴化的风光。

2.师:我远在上海的亲戚一家准备参加“菜花节两日游”活动,猜一猜,他们会选择哪两天参加这个活动呢?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择?

3.师:选择两日游,有多种不同的情况。我们先从简单问题入手,选择1~10日这10天时间来研究,看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择。

【分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从生活现象中引入新课,教师既为学生创设了蕴含现实问题的生活情境――两日游的选择方法,又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使学生产生学习需求,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原型探究

1.第一次探索:1~10日这10天时间两日游,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况?

(1)在学生独立思考后,组织学生尝试完成练习(如下表),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2)组织学生在实物展台上演示自己的方法。

(学生可能用连一连的方法,即把相邻的2个数作为1组,有9种方法;可能用下划线的方法,也有9种方法;还可能用圈一圈的方法,也有9种方法……)

(3)组织学生用透明方框框一框,看看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况。

(4)师指名学生演示,并让学生思考:先框住哪两个数?为什么要这样?(引发学生说出这样操作有条理,又能不重复、不遗漏)

(5)课件演示后师追问:为什么只平移了8次,却有9种不同的情况?(生答略)

师:在平移的过程中,我们的方框框了几个数?平移了几次?

【分析:《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上述教学环节,学生利用原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选择了连一连、划一划、圈一圈等方法解决问题,但并未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其中的规律。因此,教师的适时引导是必要的,可启发学生用框一框的方法进行有序探索,使学生明白“方法数比平移次数多1”。这样教学,既尊重了学生,又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方法探究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2.第二次探索。

(1)师:如果他们选择三日游,上旬又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择呢?

(2)组织学生先用合适的方法表达,再进行小组交流。

(3)想一想:平移的次数跟什么有关?是什么关系?

3.第三次探索。

(1)如果选择四日游或五日游,又各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况呢?

(2)不用方框框,能知道答案吗?请把自己想法与同学交流一下。

【分析:“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学生经过第一次的探索,对于图形覆盖中的规律已有粗浅的认识,在第二次的探索中就更具形象化了,第三次的探索大多数学生已不需要借助操作来进行思考,达到了教学的目标――学生自主探索出了简单图形覆盖中的规律。】

三、归纳规律

1.思考:如果有20个数,每次框6个数,平移的次数就是多少?一共有几种情况?

2.师:你能说出一种情况给同桌听吗?(同桌互说后,指名说)

3.师:回忆刚才框数和思考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组织学生同桌交流后适时板书:总数-每次框的几个数=平移次数,平移次数+1=一共有几种情况)

【分析:“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因此从三次探索得出的答案到一般规律的总结还需要学生积极的思考。上述教学中,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与验证,在同桌互说与全班交流中巩固了学生对规律的初步认识。这样“扶放结合”的教学,为学生自主归纳所学知识做好了铺垫,使学生在观察与比较中自然地总结出规律。】

四、生活应用

1.师:四月份参加两日游,有多少种选择方法?前5天不参加呢?

2.一共m天,参加两日游,又有多少种选择方法?

3.一共m天,每次玩n天,又有多少种选择方法?

【分析:“学生应用知识并逐步形成技能,离不开自己的实践。”本组练习题从课始的问题到一些特殊情况,再到用字母表示,一步步引导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同时思维不断深入,使学生能“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真正学会了学习。】

五、总结延伸

1.师: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呢?

2.对比拓展练习。

(1)某区域一排有30个座位,小芳和小英坐在一起,并且小芳坐在小英的右边,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2)某区域一排有30个座位,小芳和小英坐在一起,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3)吃饭时10人围成一圈,小芳、小英还坐在一起,并且小芳在小英的右边,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分析:“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得到充分的自由,在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在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后,教师再适时出示一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现实生活题,让学生充分记忆、巩固图形覆盖中的规律,深刻体会到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进一步体验到学活生生数学的乐趣。】

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本节课教学,教师努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力求让学生自主学习活生生的数学。

第一,合理使用改编教材。“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因此,教师对教材进行了合理改编,用“兴化菜花节两日游”作为贯穿教学始终的主线,既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又在思维坡度上层层递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并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灵活渗透数学思想。课始教师先出示一个复杂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从简单问题入手,寻找其中的规律,最终解决问题,体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