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设计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质量工程学 课程设计 实践案例
质量工程学是面向质量与可靠性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波动对产品质量性能的影响,掌握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工具――控制图和质量稳健设计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1],[2]。课程设计是与理论教学配套的实践环节之一。在完成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实操性锻炼,采用制造企业或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和数据,要求学生完成某方面的实际设计内容,包括统计过程控制、试验设计等内容。通过本环节的设计锻炼,学生加深对本课程理论与方法的掌握,同时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运作系统问题的能力,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的现象。为了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其基本原理并得到很好的实际应用,下面分别从课程设计理论和实践案例方面阐述如何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1.课程设计理论
在完成《质量工程学》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选定生产或服务过程进行一次实操性锻炼。设计采用选择的项目所采集的数据,要求学生完成三大方面的实际设计内容:(1)对项目某一质量特性选择合适的控制图,并利用Minitab软件生成控制分析用图;(2)并用一定的方法分析过程、改进过程;(3)对改进后的过程采集新数据,更新控制图直至过程为受控状态,绘制控制用控制图。
通过本环节的设计锻炼,让学生加深对本课程理论与方法的掌握,同时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过程质量问题的能力,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的现象。较好地掌握质量工程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能灵活应用本课程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本课程设计,实现如下目标:(1)了解和掌握SPC理论和方法,理解对一个给定的过程消除异常因素的方法;(2)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以团队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对质量工程理论知识和方法与生产实践的结合有更深入的感性认识。
课程设计过程按分组的方式进行,由指导教师向学生发放有关的课程设计背景资料,并向学生讲述课程设计的方法、步骤和要求,设计过程采取课堂集中辅导,分散设计的方式进行。课程设计按四个人为一组,要求在小组内分工协作、充分讨论、相互启发的基础上形成设计方案,课程设计结束要求提交一份课程设计报告书,必要时可要求各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课程设计方案演示和答辩,评出若干优秀设计成果。
2.课程设计实践案例
下面给出实际中的具体案例,说明如何选取合适的控制图对网速进行监控,并实施改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以其资源能够共享、信息交流迅速与便捷工作与生活方式的优点,快速地进入日常生活中。但随着联入互联网的组织与个人的不断增多,网速成为大众生活中被关注的话题。以郑州航院东校区区域内联通网速为质量特性值进行监控,该质量特性值的数据能够通过软件方便地得到,且影响网速的原因有很多,诸如:双绞线的传输速率高低,电脑的硬件性能等,也可以通过适当改进提高网速,如更换质量更好的双绞线等。因此,该项目具有可控性、可操作性和可改性。网络这一质量特性值为计量型数据,可以应用均值―极差控制图对过程加以控制,查找原因与改进过程,并制成控制用控制图,用来监控网速的稳定性。
以网络瞬时速度为质量特性,由于事先不能确定网速的具体范围,因此不再设置规格限。具体过程如下:(1)准备器材:一台PC机,一个秒表计时器,笔记本与签字笔;(2)从小组成员中选定两位成员分工进行数据采集与记录,具体方法如下:①一名小组成员负责记录,另一名小组成员负责读取数据与计时;②每隔30秒时间,进行一次集中抽样,连续读取5个数值;③如此进行30次,记录下相应数据;(3)将采集到的数据输入至Minitab软件中,数据情况如下表:
由于小组选择对网速这一计量值数据进行测定,根据输入的数据及数据分组情况对该质量特性值作均值―极差(Xbar-R)控制图,如图1所示:
结果分析:由图可知该过程的极差控制图的中心线为829,控制上下限分别为1753,0。在图中可清晰地看到第17个点超出控制上限,对其当时所处的状态进行分析可知:该点出现的原因是同寝室的使用联通网络的电脑有两台断开了网络。将该异常点剔除掉,重新生成控制图,如图2所示:
从图2可知第10个点超出控制上限,控制图报警。分析过程发现异常原因是电脑几款运行软件运行不稳定。将该异常点剔除掉,重新生成控制图,如图3:
由图3可知该过程处于统计过程控制状态。
根据对前面异常原因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如下:(1)要确保过程处于稳态情况下,将已断开网络两台电脑重新接入网络;(2)保持本台电脑运行软件的稳定运行。图3确定的控制图延长之后可以用作监控改进后的生产过程的控制用控制图。
3.课程设计方案的选取
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首先要选取合适的质量特性值作为监控对象。一般针对计量性数据可以选择计量性控制图。当样本容量小于10时,可以选择均值―极差控制图;当n样本容量比较大时,选择均值―标准差控制图;当样本容量为单值时,可以选择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如果监控的对象为计数型数据,比如产品的不合格品率或缺陷数,则可以选择计数性控制图。当质量特性值服从二项分布时,可以选择不合格品率控制图或不合格品数控制图;当质量特性值服从泊松分布时,可以选择缺陷数控制图或单位缺陷数控制图。例如要对学生投篮的准确率进行监控,可以选择使用不合格品率控制图或不合格品数控制图。如果对电脑的开机速度进行监控,则可以选择均值―极差控制图或均值―标准差控制图。
本文从课程设计理论、实践案例及课程设计方案的选取三方面阐述如何提高质量工程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课程设计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增强学习技能。
参考文献:
关键词: C语言程序设计; 案例式教学; 计算思维;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01-55-02
Study and practice of case teaching of C language programming
Xiong Qijun, Ning Bin, Gu Qiong
(College of mathematics & Computer Science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Xiangyang, Hubei 441053, China)
Abstract: A feasible project of case teaching is put forward for C language programming. Its application in teaching is illustrated from various aspects. The result shows that it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improving the students' programming ability, computational thinking ability and creative ability.
Key words: C language programming; case teaching; computational thinking; ability
0 引言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学生进入大学所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实践证明,该门课程对引领学生进入编程世界、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产生编程兴趣和爱好、完成从传统学科的思维方式向计算思维方式的转变、培养编程意识、形成编程风格、提高编程能力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加强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与研究至关重要。
我校自2008年提出“211”人才培养模式以来,对教学的研究与改革如火如荼,秉持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原则,开展教学研究及实践。针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笔者曾提出了“四期六段教学模式”[1]、“多元教学模式”[2]等,有力地推动着教学的研究和改革。
1 案例教学法基本思想及特点
目前,案例教学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法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教学之中。案例教学模式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以案例分析为基础,解决问题为主线, 教学内容围绕案例的讨论、分析逐步展开,通过对案例的剖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思考,让学生充分讨论并发表各自的见解,教师适时引导和评判,最后推导出结论[3]。案例是实现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学案例并不是简单的举例,不仅要求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要丰富,并且要求案例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可实践性和启发性。
由此可见,比起简单的说教,将案例式教学引入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之中,可以起到示范、模仿、思考、启发、应用、拓展的作用。
2 案例教学法在C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的一般过程是“提出案例-案例分析-要点讲解-知识点导入-模仿-应用-拓展”。
2.1 通过案例上好第一次课
C语言教材的第一章是C语言概述,主要讲述其发展历史、特点、应用领域、程序结构、上机操作步骤等。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不需要按部就班,因为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历史、特点是纯文字的、抽象的、枯燥的,即使演讲得天花乱坠,在现阶段也是不能被学生所理解的,还可能让学生产生厌恶、畏惧的情绪。
第一节课就通过案例直接切入主题:让学生了解计算机解题的步骤、程序的基本组成和框架。
通过简单的算术运算导入计算机如何解题。譬如计算圆的面积。先用口头语言或文字进行描述:先需要给定圆周率、指定半径;然后才是根据固定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最后是显示结果。这种一目了然的计算步骤,既展示了解题的算法,又体现了顺序程序的基本结构,符合人的思维习惯,是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的,在此基础上,现场敲入代码,添加头文件、主函数,再进行编译和运行。以这个实例为基础,再去认识常量、变量、输入输出函数、主函数、语句等。这样,围绕一个简单的例子,既演示了解题算法、也讲述了程序的基本框架。上好第一节课,尽早将学生引入编程世界、尽早让学生开始模仿编程、尽早让学生建立程序框架的概念是可行的,也是必须的。
2.2 通过案例完成教学内容取舍和组合
以教材和教学内容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和组合,起到降低难度、分散难点的作用。
⑴ 单纯的语法教学向实用型教学转变。C语言的语法规则繁多且复杂,初学者很难理解、记忆、明晰和掌握。在讲述时可以化繁为简,只讲授最简洁、常用的格式,且嵌入到实际的例子之中,而不是单独去说教。譬如“输入输出的格式控制”,在教学中追求简单和实用,暂时剔除复杂和灵活方面的内容。即化语法教学向实用化教学方向转变。
⑵ 及早引入函数的概念和使用简单的函数。将库函数、自定义函数与数学上的函数进行类比,譬如“求平方根的函数sqrt”,明晰使用函数的原因和目标,再循序渐进地讲述函数的名称、参数和返回值等专业术语。
⑶ 及早引入指针和地址的概念。指针既是C语言的难点,也是其亮点,更是重点,及早建立指针和地址的概念和关系,了解指针最基本的用法,加强练习分散难点[4]。
⑷ 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必须列举大量的案例,花大量的时间进行讲授和练习。在讲授和练习过程中,务必采用手工执行循环体的方式,写下每次执行时循环变量、中间变量的结果,将循环体执行3到5次,循环体的功能自然能清晰明了。在这项技能掌握熟练之后,再讲述单步跟踪调试。学习过程中切忌“只动眼不动手”。攻克了循环结构,特别是多重循环这个难关,后续的函数、数组的教学就简单多了。
2.3 通过案例逐步建立计算思维的思想
求和、乘积,是讲述循环时的常例,求和时一般设置和的初值为0,乘积初值为1。必须将这个基本规律传授给学生,并加以灵活使用。
计算机解题的算法虽然来源于数学,但更是数学知识应用的升华。
例如:如何将一个二进制数字串转化成十进制数。可以这样引入:一个5位十进制整数12048如何用数学式子表示?数学上可以这样写:1*104+2*103+0*102+4*101+8*100,这要进行多少次乘法和加法(禁止使用pow指数函数进行运算);如果写成(((1*10+2)*10+0)*10+4)*10+8,需要进行多少次乘法和加法,谁的效率更高呢?由此再过渡到使用数组实现一个二进制数字串转化成十进制数。
在这个案例中,并没有高深的数学知识,只有思维的转变。然而,形成计算思维是一个长期引导、积累、思索、实践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
2.4 通过案例建立知识的关联
求最值(最大值、最小值、次大值、次小值)的算法,从讲授选择结构时就可以开始灌输和培养。从2个数、3个数求最值,到数组求最值,到选择排序,都使用了这样的思想——“将左手中握着的最值与右手中的一个个数进行比较、替换”,可见,知识之间存在强烈的内在联系。早早地灌输求最值的思想,为讲授后续算法做铺垫。
2.5 通过案例发现规律拓展应用
在讲述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时,通过求1+2+3+…+n的值,可以过渡到求1+3+5+…的值,再过渡到求1-3+5-7+…的值,过渡到求1+(1+2)+(1+2+3)+…的值;从求1+1/2+1/3+…的值,过渡到求1+1/2+2/3+3/5+…的值……。通过举例,让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寻找项与项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学会观察、思考、应用,最终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6 通过精选案例收获多重效果
精选案例,注重案例的实用性、趣味性、综合性,能达到立竿见影、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譬如:在讲述关系运算、逻辑运算时,列举的例子通常是简单的关系运算或者关系运算的逻辑组合,虽然容易理解,但缺乏趣味性,难以引人入胜。我们可以引入一些推理题,如“谁做了好人好事”、“谁是罪犯”[5]。通过这样的例子,既讲授了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又列举了知识的应用领域,极具实用性、趣味性、可引起学生的共鸣,自然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培养能力综合考核
为了提高学生对程序的编辑能力,必须要求熟练计算机基本操作技术。譬如:在实验课上、在C语言的集成开发环境中,必须强调对Tab、Insert、Home、End等按键的功能和使用,因为它们能加快代码编辑的速度和质量。
为了提高编程能力,必须增加课外学时,勤学苦练,将其与水滴石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点石成金进行类比,充分说明只有经历大量的程序阅读,编写、调试练习,才能成就文如泉涌、火眼金睛。
为了真正检验学习效果,必须改变只凭一次考试决定该课程成绩的做法。考试的次数要增加、考试形式要多样化,可以是机考、笔试、单元测验、答辩等,便于及时掌握教学效果,检查、督促和改进。
4 结束语
教学实践证明,采用案例教学,将抽象的概念、枯燥的语法、繁多的算法,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实例,再加上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多练习,就能够很好地解决素质教学中倡导的“3W1H问题(what,where,why,how)”,使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使后续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 熊启军,袁磊,谷琼.基于“四期六段”模式的C语言教学[J].现代计算机,2012.5:40-42
[2] 曹文平,熊启军.多元教学模式在C语言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2012.6:31-32
[3] 丁海燕,袁国武,周小兵,白孟尧.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案例式教学模式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1.4:65
【关键词】城市交通;交通管理;规划设计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证城市交通合理、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外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来进行合理的交通管理规划。具体而言,应从城市结构与土地利用、城市交通结构、城市交通网络的完善与充分利用三个层次,从供给和需求量方面解决问题。因此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是城市总体规划设计中重要的环节,制定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也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
一、城市交通需求管理规划方案设计
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是政策性管理,通过交通政策的制订与实施来影响整个城市的出行交通总量。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方案设计要包括城市交通需求总量分析与控制、城市交通结构管理与优化和道路交通运行组织三个方面。
(1)城市交通需求总量分析与控制。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居民人均收入的增加,城市交通需求总量和机动车的拥有量将会继续增长,但由于城市土地资源有限,道路规模不可能无限扩大。因此,针对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的矛盾,可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一是从城市交通系统内部结构、功能、特性出发,分析具体城市道路网络系统(包括道路、停车场等交通基础设施)所能适应的交通需求量;二是从城市交通系统发展的外部环境特性出发,分析在一定的资源约束和环境保护目标条件下,城市交通系统可能的发展规模及容许的机动车保有量。
(2)城市交通结构管理与优化。根据交通调查得到的当前城市客运交通结构状况及未来城市交通需求发展预测结果,科学地运用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策略与管理措施,制订当前交通结构合理引导及未来交
通结构优化的政策性实施措施及发展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方法及应用研究战略。在城市交通结构管理与优化过程中,通过对本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速度、车辆拥有量发展速度及车辆结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各年度各类车辆拥有量控制规模及各阶段各类车辆拥有量发展速度控制值。
(3)道路交通运行组织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组织是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的主体之一,道路交通运行组织涉及到交通需求管理和交通系统管理两方面的管理措施,可结合具体的道路网络及交通流量、流向,综合运用交通需求管理、交通系统管理策略及措施(如局部区域内道路在某一时段内禁止某种车辆通行或出行、单行线、公共交通专用线、各种禁行线、交叉口转向限制等)。制订交通运行组织方案,合理组织交通流,均衡交通负荷,从而提高道路网络运输效率。
二、城市交通系统管理规划方案设计
城市交通系统管理是一种技术性管理,通过对交通管理硬件设施的建设及相应技术措施的实施,来提高交通设施容量,均衡交通负荷。道路交通系统管理措施是城市交通管理方案实施的基础,在制订城
市交通系统管理规划方案时,应根据规划方案的要求和当前管理设施的建设现状,制订出管理设施的建设规划方案。城市交通管理规划主要包括道路横断面交通设计与管理、道路交叉通设计与管理、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设计与管理、交通信号灯优化设计等内容。
(1)道路横断面交通设计与管理。道路横断面是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以及分车带等部分组成,对道路网络中交通拥挤严重或根据预测在未来可能出现严重拥挤的道路路段,应进行道路横断面交通功能设计。横断面交通功能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道路的等级、性质和红线宽度以及有关交通资料,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宽度,并给予合理的布置,使道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道路交叉通设计与管理。对道路网络中交通阻塞严重或根据预测在未来可能出现严重阻塞的交叉口进行专门的交通设计,包括道路交叉口几何设计、交通渠化设计和行人过街道设计等,以提高交通阻塞地区的通行能力,缓解城市交通紧张状况。在交通系统管理规划中,应根据现状的或预测的交通量,提出道路网络中各交叉通管制方式(信号控制交叉口、无控制交叉口、环形交叉口、立体交叉口及优先管理交叉口)的选型与建设方案。
(3)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设计与管理。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给道路使用者以明确的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设计及方案评价是交通管理规划过程的重要环节。规划方案的设计是在掌握现状交通信息,分析出其存在问题,并预测未来交通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规划方案评价是对未来交通运行情况的模拟过程,是建立在掌握现状及未来交通信息基础上的,通过分析交通管理措施对交通流的影响,预测交通管理措施实施下的交通运行指标,分析是否达到了管理目标。
(4)交通信号灯优化设计。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中,应对现状信号交叉口的配时效果进行检查,结合交叉口渠化设计对现状交通矛盾突出的信号交叉口信号控制形式和配时方案提出近期改进方案;根据城市道路网建设规划成果提出干道交通信号协调控制设想;并提出远景城市区域信号控制系统建设目标和分阶段实施计划。
三、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评价
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评价的主要目的一是分析交通管理措施如何影响城市交通结构及网络交通流;二是预测交通管理措施下的城市交通系统交通流运行指标;三是分析交通管理方案是否达到预定的管理目标,从而避免交通管理的决策失误,对管理方案的最终确定和滚动调整起决定性的作用。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案的评价过程包括:
(1)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案信息化处理。
交通管理规划方案的评价过程是借助于计算机所进行的交通仿真模拟过程,整个过程必须借助于交通系统分析软件进行。因此,首先必须把城市交通管理方案抽象为计算机能识别的信息,即信息化处理,包括道路网络信息化处理及交通管理措施信息化处理。
(2)交通管理措施下的交通流量分配模拟。
交通管理措施下的交通流量分配模拟是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的核心技术。交通流量分配模拟的关键是交通分配预测。交通分配就是把各种出行方式的空间OD矩阵(由预测阶段获得)分配到具体的交通网络上。通常交通分配模型分为平衡交通分配模型和非平衡交通分配模型。
(3)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案效果分析。
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评价的指标体系取决于规划要达到的目标。对于某些局域性的交通管理规划方案(某个局部区域、某条道路或某个交叉口的交通改善管理方案)的评价,应从两个方面来评价管理方案的效果:一是对整个城市的总体交通质量改善的评价(如总体交通负荷、平均车速、平均延误、网络交通流的均衡性等几个常用指标),二是重点考虑所研究范围内的交通改善。评价指标可根据方案目标而定。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通过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来缓解城市交通问题,已经为多数城市所接受。但是交通管理工作不应只是忙于解决已经出现的各种交通问题,还应站在战略高度结合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超前研究交通管理对策,即制定交通管理规划,实现长效管理。制定交通管理规划是提高交通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炜,徐吉谦. 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与应用[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
[2]巾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GB50220-95)(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24-26.
[3]肖秋生,徐慰慈.城市交通规划,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
【关键词】工程建设;档案管理;现状问题;解决措施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工程得到了建设,从而产生了丰富的建设资料。通过建立档案加强这些资料的管理,则能了解工程的品质状态,并为工程的使用维护和后续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但就目前来看,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有关工作的开展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因此,相关单位还要加强解决问题的措施研究,以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开展。
一、工程建设档案管理的现状问题
(一)工程建设档案管理现状。目前,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已经由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开展工作的指导,能够使档案管理做到有章可循。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建设单位基本能够履行自身职责,能够在相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开展规范的档案管理工作。近年来,随着档案法律法规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等参与工程建设单位都能依法开展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现阶段,各单位已经完成了档案管理体制、机构和网络体系的建设,能够使工程建设档案的管理与工程建设保持同步。从总体上来看,有关工程建设档案管理的规范和标准大多已经能够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得到落实。(二)工程建设档案管理问题。尽管工程建设档案工作已经取得了规范化发展,但是目前仍然有一些单位不重视工程建设档案的管理工作,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将绝大多数精力放在施工管理上,忽视了档案管理工作。在这种情况下,目前工程参建单位用于进行档案制作的材料不相同,违背了档案管理的标准和规范。其次,由于缺乏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足够重视,一些参建单位建设的档案材料缺乏真实性和完整性,以至于档案的使用价值大打折扣,为后续档案的利用留下了较大隐患。最后,在档案收集和归档方面,存在签章不完备、材料缺损和突击补制档案等问题,以至于档案归档时常出现不及时的情况。
二、工程建设档案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落实参建单位档案管理责任。针对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要通过落实各项档案管理制度来解决问题。为达成这一目标,应落实工程参建单位的档案管理责任。具体来讲,就是在参建单位进行工程规划许可办理的过程中,行政主管部门应与其签订工程建设档案管理责任书,从而使各单位明确自身在档案管理中的责任,并且严格履行职责。在实际施工之前,主管部门还应检查参建单位是否按照标准和要求开展相应的档案管理工作,并且要求参建单位将档案管理标准和要求下发到各部门,进而使档案管理工作切实得到落实。再者,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还应加强参建单位的监督管理,确保其能够按照工程进度要求完成档案管理计划的制定,并严格按照计划落实档案管理工作。最后,在工程结束后,相关单位要及时完成档案资料收集、归档情况的调查,并确认参建单位提供的档案是否准确和完整。针对未达标准要求的单位,则要给予一定的惩处,进而使参建单位的档案管理意识得到提高。(二)实现档案建设的全过程管理。为使档案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得到提高,还要加强对档案建设全过程的管理。首先,应结合合同条款进行档案管理计划的制定,以便对工程建设档案进行全过程管理,进而使档案的编写质量得到提高。为达成这一目标,建设单位在与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单位签订合同时,还应进行档案工作条款的制定,然后在工程结束后按照条款内容进行档案的验收。其次,为使档案质量得到保证,还应将档案建立与经济效益挂钩,以确保负责人员能够认真进行档案的收集、整理和移交。再者,为使档案管理工作得以有序开展,并且能够与工程建设保持同步,建设单位应联合设计单位完成档案管理协议的编制,并结合工程实际建设情况完成管理流程图的绘制。最后,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建设单位还应加强对档案建立情况的经常性监督和检查,以确保档案各项管理工作能够得到落实。(三)严格规范档案管理各个环节。为确保档案管理质量,还应加强档案工作各个环节的管理,从而使档案管理工作得以规范开展。首先,在档案收集环节,还应从档案完整性角度进行工作的开展,加强对档案装订规格、纸张大小和材料字迹等内容的管理,从而使案卷的质量得到保证。针对不符合要求的档案材料,则要退回要求相关单位整改。其次,在档案鉴定工作中,还应加强档案内容的检查,确保其内容齐全。为提高档案鉴定水平,还应加快新技术的引进,并要求档案管理人才加强新技术的学习,进而使档案鉴定工作能够适应市场发展需求。最后,参建单位还应完成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加快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研究,并利用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开展相关工作。而利用该系统,则能为多方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并加强对各单位档案管理情况的监督管理,进而使档案管理质量得到保证。
三、结论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和参建单位还应联合进行管理责任的落实,并加强档案建立的全过程管理,同时加强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以确保档案管理规范和要求能够得到落实,进而使参建单位的档案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马进江.浅谈我国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无线互联科技,2014(04):198.
[2]米晓霞.浅谈电力工程档案管理现状及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2(34):209.
[3]刘娟.浅谈北京市建设工程招投标档案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J].城建档案,2013(01):67-70.
关 键 词:.NET程序设计;案例教学;“金字塔”式课程设计模式;一体化人才
0 引言
在当今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案例教学已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新型课堂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进行“填鸭式”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相比,案例教学侧重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充分参与和主体地位的实现,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归纳、演绎、推理、总结、反思典型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NET程序设计作为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应用方向的必修课程,其授课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C#)的语法及编程思想,领会简单的编程技巧,并能够在.NET平台上使用C#语言开发简单的Windows应用程序。由于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的自身特点,决定了这是一门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不但要让学生从理论上掌握语法、程序设计思想等内容,更要让学生具有编写可执行程序的能力。将案例引入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但往往会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达到最佳的效果值得深思。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探讨一种新的“金字塔”式课程设计模式,通过案例引出每章学习的知识点,再通过对知识点的精讲来实现案例,最后在案例完成的基础上对知识点再进行测验,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以期达到学生理论实践双重能力共同提高的效果。
1 .NET程学设计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NET程序设计教学中,虽然已引入个别案例,插入了案例教学,但却不能带来期望的效果,经调研分析,得出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1 学习目的不明确
一般情况下,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动机集中反映在成就动机上,这是一种追求成就、希望获得成功的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成就动机的集中反映,同时还调整和维持着学习动机。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一开始并不知道.NET能做什么,因而对.NET课程的一些理论讲解不感兴趣,实践课上,不知道老师让完成的任务涉及了哪些知识点,应如何将那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学习动力不足。因此让学生明确每章的学习目的是课程设计的关键。
1.2 学习主动性差
当今的大学生,摆脱了高考的无形压力后,在大学舒适安逸生活的熏染下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不再关心下堂课老师的授课内容,其结果是,在老师讲授新知识点的时候感到吃力,一旦吃力就会兴趣大减,从而堂课上不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分析思考问题,只想依葫芦画瓢跟着老师写代码,不去追究每一步代码是如何写出的,学习的主动性大大降低。
1.3 忽视“温故而知新”的效应
由于程序设计课程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和动手能力,授课教师往往会将程序设计题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而课后作业又会与学生的平时成绩挂钩,一旦作业题与课堂上老师给出的示例有出入时,很多学生就会利用“Ctrl+C”和“Ctrl+V”等功能来应付,很少有人从作业题目出发,回顾当堂课的授课内容及示例,多数时候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不能很好的做到“温故而知新”。
2 “金字塔”式课程设计模式的指导思想
程序设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软件设计与开发,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探究、创新能力。针对上述情况和问题,要使.NET的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以往难学、难教的局面,提高教学效果,必须从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提高自身水平等方面着手解决。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以案例为基点设计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虽然在.NET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已加以应用,但基本上都是教师给学生明确知识点后引出案例,概要的介绍一般方法和策略,在知识点讲授完毕,带领学生实现案例后,没有再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加深,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缺乏系统连续性和熟练性。长此以往,在知识点之后引入的案例不能再给学生带来新鲜感,也不能再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如果把案例引入和知识点阐述的顺序颠倒过来,反倒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在每一章开始时让学生明确的不是本章的知识点,而是案例,然后围绕案例概括出本章的知识点,让学生先入为主的知道该案例的实现必须学习哪些知识点。带着这样一个形象的认识和既定目标,学生会更积极地去听课,将掌握的知识点用于案例实现后,再来巩固本章的知识点,做一个达标测验,让学生形成一种“形象认知—理论学习—动手实践—理论加深”的“金字塔”模式,体验到“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感觉。如图1所示的是“金字塔”课程设计模式图。
“金字塔”课程设计模式旨在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实用”两字,灵活多变,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目标。在内容处理上,打破教材的体系结构,横向将知识点进行模块式划分,纵向通过案例和问题引出知识点,以兴趣带动学生主动学习。与传统教学相比,学生更容易对这样的课程设计产生兴趣,不仅在学习时间上提高了效率,而且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牢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加上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在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质量;影响因素;控制要点
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应化工行业同样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这种化工行业的发展对于具体化工生产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化工生产过程中最为核心的就是相应化工机械设备,确保化工机械设备能够在整个运行过程中发挥出较强效能,才能够较好提升其整体流畅性和落实的高效性,这也就需要围绕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进行重点把关,降低其质量缺陷故障的发生几率。但是在现阶段化工行业的发展中,因为其复杂性正在不断提升,相应化工机械设备的应用数量和类型也越来越多,并且安装需求同样也越来越高,进而也就容易产生各类质量隐患,管理和控制的必要性逐步加大。
1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结合现阶段我国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项目的有效落实和推进而言,其虽然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相应化工机械设备的种类越来越多,也能够较好满足于相应化工生产的基本需求,但是从基本落实过程中来看,其存在的问题依然是比较多的,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质量的威胁和影响是比较突出的,相关质量缺陷问题的表现主要如下:
1.1违规现象比较常见
对于化工机械设备的有效安装处理而言,其最为基本的要求就是需要促使其能够较好符合于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而最为基本的质量缺陷问题也正是表现在这一方面,各类违规问题的出现必然会影响到最终的落实流畅性,给化工机械设备的运行价值带来影响。从这种违规现象的发生中来看,其一方面是因为相关规范和标准自身确实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问题和故障,其尚未健全,难以紧随现阶段发展中的化工行业进行完善,如此也就可能形成一些冲突矛盾。此外,相应设计施工人员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没有能够较好选择较为合理的规范,利用错误的标准进行执行,必然也会出现较多的缺陷矛盾。
1.2化工机械设备自身存在质量缺陷
对于化工机械设备的有效安装处理而言,如果其自身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质量缺陷问题,必然也会表现在最终整个化工生产流程中,形成一定的质量障碍。这种化工机械设备自身方面的质量缺陷在当前同样也是比较明显的,尤其是随着相应化工行业的不断发展,其涉及到的化工机械设备种类越来越多,选择和应用的难度也正在不断加大,如果在选择过程中没有能够进行全方位分析,导致其相应匹配性出现问题,或者是后续审查不严格,导致其具体化工机械设备自身存在一些缺损问题,都会最终影响到化工机械设备安装的质量效果。
1.3安装人员技能存在问题
化工机械设备安装质量缺陷问题的出现还和具体安装人员存在密切联系,因为当前各个化工机械设备的安装复杂性正在不断提升,相应安装难度也不断加大,标准也越来越严格,进而也就很容易导致安装施工人员因为一些不当行为而带来质量隐患。从我国目前化工行业中机械设备安装人才的配备上来看,其人才数量的缺口比较大,并且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人才流失问题,如此也就必然不利于安装工作的规范化落实。
1.4监管检查不全面
对于化工机械设备安装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和缺陷来看,其同样还和相关监管检查工作的不理想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这种监管检查工作的落实不当主要就是因为缺乏较为严格的全方位监管,如此也就难以发现相应化工机械设备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导致其质量隐患出现遗留。当然,相关质量检查技术手段的选择不合理,在检查过程中出现一些偏差缺陷,同样也会影响到验收的有效性,对于最终化工机械设备的安装同样也会形成较大威胁,导致其质量缺陷频发。
2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落实中质量影响因素可以说是多个方面的,而相应质量管理和控制措施同样也应该是多角度,其中比较核心的问题解决以及优化措施有以下几点:
2.1促使标准规范能够发挥出最大约束效果
对于现阶段化工机械设备安装过程中存在的各类违规问题,必须要进行有效控制,促使其能够形成较为理想的规避效果,保障各个标准规范的应用目标和具体环节能够得到较好体现,如此也就能够最终保障整个化工机械设备的安装较为合理,避免了自身处理的盲目性。当然,该目的的达成还需要促使其相关标准和规范应该具备理想的可参考价值,促使其具体标准以及规范能够和最新化工机械设备安装状况相一致,如此才能够切实提升整体落实推进效果,避免出现无规可循的问题。
2.2加大化工机械设备审查工作
对于化工机械设备自身进行详细严格审查同样也是较好提升其后续应用价值,并且有效规避可能出现各类质量缺陷的重要条件,这种化工机械设备审查工作的落实需要保障其能够首先针对相应选择合理性进行分析,结合具体设计方案进行研究,了解其所选择的化工机械设备是否能够达到应有的运行需求,并且针对相应化工机械设备与其它系统组成部分之间运行的协调性进行分析,避免出现型号方面的缺陷。此外,还需要重点加强对于具体化工机械设备的现场检验,从外观到内在运行效果进行全方位分析,对于劣质机械设备必须要予以处理,避免其应用到化工生产中来。
2.3提升安装施工人员综合素质
在化工机械设备的有效安装处理中,为了较好避免后续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和缺陷,还需要重点加强对于相应安装施工人员的有效把关和控制,这种安装施工人员方面的管理主要就是为了提升其综合素质,结合最新化工机械设备的安装需求以及最新安装技术手段进行培训指导,如此也就能够最大程度上保障相应安装操作的流畅进行。基于此,加强培训和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对于施工现场的有效指导而言,更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逐步提升安装人员的落实效能。
2.4加强质量检查和监管
对于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的有效落实而言,重点加强质量检查和监管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最后验收环节中,更是需要采用较为合理的检验技术手段进行全面处理,审查其运行是否能够较为流畅高效,试运行操作的落实同样也需要较为合理,保障相应试运行过程中发现的异常问题能够得到有效清除,把好最后一道关。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当前化工生产操作的有效发展和进步而言,重点加强对于化工机械设备的研究可以说是比较核心的一个要点内容,这种化工机械设备的安装需要切实把握好质量控制效果,促使相应化工机械设备的安装较为标准可靠,各个质量影响因素能够得到有效解决,最终促使其为化工生产做出最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林仁华.浅析如何提高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J].化工管理,2016,20:1-3.
[2]王颖.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6,12:94-95.
[3]闫象葵.探讨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4,11:75-77.
[4]闫象葵.探讨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J].化工管理,2014,(29):206-207.
[5]杨甘霖.浅析如何提高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中的质量控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4,6:82-83.
论文关键词:建筑机械施工安全管理设备调配
论文摘要:建筑企业的机械设备,是完成施工任务的物资基础。建筑机械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在建筑企业运作中占有重要位置.现代建筑机械对设备调配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从业经验,分析了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问题的原因及安全管理改革的对策,接着也对施工机械的调配进行了研究。
随着我国建设行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城市住宅区的不断增加,使机械化施工在工程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伴随着工程施工的发展,抢速度、保质量、要效益,三者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这就对工程施工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要解决快速、高效、高质量地对工程进行施工的问题。传统的人力,简单机械的施工方式已不适应工程施工的要求,对于现代化建筑的施工只有采用机械化作业。因此,对施工机械的安全管理以及选型和配置都显得十分重要,也十分迫切。
1.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建筑机械施工安全是一门科学,它主要研究在一定的条件下,建筑机械在工作或在装拆、调试、运输等状况下,对操作者所产生的伤害及其保护措施。建筑机械安全关系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企业的财产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建筑机械安全事故发生率虽然近几年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形势依然严峻,存在问题还较多。因此,如何科学实行并加强建筑施工机械的安全管理,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
1.1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各类建筑机械使用日益增多,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些安全问题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
(1)安全管理法律体系不健全。
(2)不能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规范性文件。
(3)安全监督存在多头管理。
(4)建筑机械操作人员管理不善。
(5)建筑机械技术档案不完善。
(6)机械设备施工现场管理不善。
(7)机械设备施工环境恶劣。
1.2建筑机械安全管理改革对策
1.2.1健全安全规制法律体系
健全安全法律、法规及规章。结合我国安全律体系现状和存在问题,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加快安全管理立法。2)制定配套规章。3)实行机械强制报废制度。
1.2.2安全监督部门权限依法严格划分
依法严格划分部门权限,强化行业监管职责;及时制定执法所需的法律法规,认真清理部门间交叉打架的法律法规条文。国家设置各部门,都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各部门只有各司其职,才能保证社会的健康运行。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承担着对安全生产日常性监督检查的工作职责,在建筑工程安全监管工作中属于核心地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部门规章交叉必然导致执法行为的混乱,有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危害性,对现行的法律法规也要组织人员尽快清理,确保法律、法规的尊严和权威性。
1.2.3严格执行规范、建立现场规章制度
施工现场使用的机械设备必须严格执行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并在现场机械管理中应制定有效的现场管理制度:1)施工现场各方主体应配备专职(兼职)机械设备管理人员,负责施工现场机械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工作。2)施工现场应建立相应的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安全管理职责、安全技术交底、交接班、维护保养、检查、资料管理等)。3)主要机械设备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4)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和施工机具不得带病运转。5)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应做到正确使用和安全运行,严禁拼设备和超负荷使用。21写作秘书网
1.2.4完善技术档案
根据建设工程施工进度对不断进退场的各种类建筑机械进行动态跟踪、收集整理发生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技术资料,能及时建立起有关建筑机械的安全管理技术档案。安全管理技术档案可以清晰地反映建筑机械在工程施工中的状态,便于各种安全生产检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是具体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一项有效措施;既满足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中施工生产安全管理档案资料的要求,又符合建立技术档案的原则。
2.施工机械调配的研究
机械化施工是一个具有联系的机械系统的综合作业过程和管理体系,其目标是实现整个系统过程和体系最佳经济和技术效果。要做到建筑的机械化施工,就必须根据各类工程的特点,按照建筑施工内容和要求解决施工机械的合理调配问题。满足施工工程对施工任务、质量、工期的最基本要求,保证工程的各项强度指标。提高施工机群的协调性。目的是提高机械的利用和施工任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提高工程效益,降低机械成本。提高机械的系统性。使机械的性能、生产能力适应建筑施工的特殊要求,尽量降低设备的投资额。
2.1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的调配原则
1)机械设备的调配必须与建筑施工组织相一致;2)机械设备的调配必须有利于施工,有利于机械利用率和完好率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3)机械设备的配制必须适应建筑工程项目多变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4)机械设备的调配要符合集中、分散相结合的原则。
2.2机械配套必须满足的简便条件
1)各机械的技术规格必须满足既定工程的技术标准;2)在工艺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采用重型机械并保证为其安排足够的工作量;3)机械必须具有良好的性能;4)机械必须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2.3施工机械的调配方法
施上机械的调配过程大体是:分析问题,确定目标,拟定及分析方案,方案选择,方案实施。在进行方案选择时,通过对影响施上机械调配方案因素的分析,应从以下四方而考虑:机械的施上质量指标;调配方案对施上任务的适应性;调配方案的经济性与施上机械间的协调性。这此综合指标中既有定量因素又有定性因素,即使是定量因素,在不同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条件下,也有较大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另一方而,各个因素往往相互影响,其相关程度准确判定,也可以认为是模糊的。因此,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解决施上机械的调配问题既适合施上机械实际情况,又具有可操作性。
[关键词]大型项目;档案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271;TU7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0-0175-02
一、当前大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大型项目由于赶工期,一般建设单位领导只是在建设、设计及施工监督上下功夫,对于档案管理方面不够重视,导致档案不能及时归档。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有效的档案管理机制,对工程项目档案工作重视不够
不少大型建设项目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在验收时才加大马力搞突击应付,使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得不到保障。此外,大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机制不完善,一是建设单位与总承包单位及各分包单位之间档案管理职责不清,造成资料管理混乱,档案资料重复或者残缺不全的现象,二是项目建设中档案管理人员变动频繁,档案管理人员缺少责任感,而档案资料交接制度不健全,造成档案管理不连续甚至存在档案无人管理的现象。有些建设单位不按正常的建设程序办事,前期报建手续办理不及时,一些按常规该办的手续普遍存在着迟办或边施工边办理现象,甚至到竣工时,前期的相关手续还不完备,从而导致了应该形成的文件材料不能及时形成和归档,由于大型建设项目时间紧受到上级领导高度重视,有的手续采取绿色通道,导致项目完工,手续还没办好,项目综合验收未能正常进行,影响工程档案资料的及时移交。
(二)档案意识薄弱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工程技术人员档案法治意识不强,不重视文件材料的收集积累,有的甚至把档案据为已有,拒不移交,导致档案严重不全。有的建设单位虽然制定了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制度,为了尽快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满足建设需要,对急用的档案资料随用随拿,档案管理人员缺乏责任感,对借出的资料未及时催交,造成档案资料损坏遗失现象较严重。同时为确保工程资料的完整,虽然建设单位在与参建单位签订合同时将档案管理责任纳入合同中,按照合同价款的一定的比例扣留工程款但参建单位档案管理意识薄弱,不重视工程建设项目档案材料的积累和收集,不能按约定移交工程资料,有的敷衍了事加之档案管理人员疏忽没有及时发现资料的缺项及漏洞给予签字使他们顺利地拿到了扣留的工程款;还有的承包商认为扣留的资料工程款太少,如果要拿到这笔款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干脆对这笔款项放弃,对工程资料不予移交,造成工程资料的缺失,给以后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留下隐患。
(三)档案人员缺失,综合素质及业务水平不高
不少大型建设项目在建设期间,有些参建单位不配备专职档案人员,档案管理人员一般临时抽调又不固定,这些人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工程专业技术知识和档案专业知识,不能做到科学分类和整理立卷,使得最后移交的档案资料质量较低,有的工程建设项目档案进馆后,还要重新拆卷返工整理,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另一方面由于档案人员缺失,项目经理兼任档案资料管理,他们身兼数职,精力有限,主抓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进度而忽视工程档案管理造成建设项目收集、整理与工程建设进度相脱节,归档资料内容缺项、漏项、签章手续不完善,整理不规范,复印件居多,达不到档案管理的要求等等,这些现象不仅直接影响建设项目的归档质量而且导致大型建设项目档案缺乏真实性,对日后新建、改建、扩建等工程项目的缺少参考价值。
(四)档案管理经费投入不足,保管条件较差
受大型建设项目建设时间紧,参建单位多,管理复杂, 临时性等特点的影响,一些大型建设项目参建单位将办公用房与档案资料室合二为一,档案资料堆放在地上;有的部分建设单位认为工程竣工验收后,档案资料迟早要移交单位综合档案室或者移交专业档案管理机构保管,没有必要投入经费去配置档案资料保管设施;还有一些建设单位因工程资金紧张,不愿拿出足够的资金改善保管条件,用于档案资料的安全管理。
二、加强大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措施
大型建设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对本行业、本地区、本单位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做好档案管理不仅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全社会赋予的历史责任。
(一)完善档案管理机制,重视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根据项目的规模、特点和需要,明确分管领导,合理配置既懂业务又有责任心的档案管理人员,全程跟踪建设项目档案的形成和管理,实现大型建设项目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建设单位应把工程项目档案工作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提高全员对工程档案管理的认识,同时把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工程管理的内容,与工程管理的其他内容同计划、同管理、同检查,同考核、同验收。做到工程档案资料管理与工程施工进度同步进行,保证建设项目完工,档案及时归档移交。
完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将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一个大型项目列入工程建设规划控制中,制定与工程建设实际相符的档案管理实施细则及相关考核措施,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明确工程档案工作中各部门与参建单位的职责。根据国家、地方、行业及企业的有关要求,将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纳入建设项目管理轨道,在对工程质量、进度、投资组织管理进行考核的同时,对档案资料管理加以考核,使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管理中,增强档案意识,健全各项档案管理制度,把岗位责任制贯穿于从建设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全过程。要明确各部门应收集、整理、立卷、归档的范围,立卷的要求、原则和方法等。对内强调部门立卷制,按谁经办、谁整理,谁立卷、谁把关,对项目公司内部要求部门员工建立个人文件包,将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进行整理,由部门负责人对需存档的文件进行把关,并在移交清单上对所移交文件内容的准确性及完整性进行签字认可后方可移交档案室存档。
(二)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树立及时归档意识
法律法规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国务院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工程档案管理予以高度重视,明确提出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及时收集整理建设项目各环节的文件资料,建立健全建设项目档案,并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移交建设项目档案,违反本条例规定,责令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建设单位是有法可依的,也必须依法管理工程档案,制定相应的考核措施,让文字上的规定落到实处,做好收集整理、建档、移交三个环节的工作,保证工程档案的成套性和科学性。为此,建设单位要大力开展《档案法》宣传,提高和增强广大建设者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的档案意识和法律观念,让他们了解档案也是工程的一部分,理解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做好档案工作是《档案法》赋予的义不容辞的法律责任,要重视文件材料的收集积累,并及时归档移交。在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中,要求所有参建方都应自觉树立及时归档的意识,不论对自身的归档资料还是对提供给他人的归档资料,都要在第一时间内完成建档,移交工作,以防遗忘、丢失、破损,影响工程归档工作的质量。同时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对借用的资料,严格按档案管理部门借阅规定执行,对即将到期的资料及时催交,同时加大考核力度,使得借阅人员能及时归还,以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将档案管理责任纳入合同中,并增加工程款的比例用于档案资料移交,使得监理、施工、设计等部门能及时将工程档案资料移交给建设部门,确保工程档案资料及时归档。
(三)加强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与指导,实施同步跟踪管理
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直接影响工程档案管理科学性。上级档案管理主管机构要主动与发改委、建委等职能部门加强联系。开工前,上级档案主管部门要了解工程地址、规模、工期和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等情况,广泛宣传有关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组织培训相关人员,对档案管理提出具体要求,并认真执行国家大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登记制度,及时掌握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动态情况并加以监管,施工过程中的指导是跟踪指导的重点,档案管理机构的专业人员,要加强与建设单位的联系,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对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工程监理人员在工程文件的形成、积累以及施工技术文件等的编制质量适时检查指导,定期召开档案管理工作会,指出文件资料形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确保建设项目档案规范完整与及时归档。竣工验收前上级档案管理机构的专业人员在对建设项目档案资料进行预验收时,认真检查建设项目档案是否完整、准确、系统,案卷质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对于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要限期整改。提高整理立卷的质量做法是通过工程项目技术交流、技术交底等形式,解决工程档案工作问题;形成工作会议纪要、档案工作总结、简报等文件,以得到有效的沟通和效果;采取档案工作专家现场演示、业务咨询等方式对档案业务工作进行指导;规范档案整理立卷工作,统一档案管理标准、操作方法。同时增加档案管理人员,配置老、中、青专职人员做到传帮带作用,使得档案管理工作一直有人管,以保证资料连续、准确、齐全。
(四)重视档案管理人才培养,建立激励考核机制
档案工作既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又是一项需要综合知识积累的工作。因此,参建单位需建立激励考核机制,不断优化档案管理队伍素质。要在档案工作中推行目标化管理,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档案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科学制定岗位目标责任制,既考察工作热情和工作能力,也考核工作业绩。大力宣传档案战线上的先进人物和模范事迹。在实际工作中,通过适当的激励能够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更为充分地发挥其技术和才能,努力钻研业务。鼓励他们终身学习,对获得职业、执业资格证的加大奖励力度,转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消极思想,保持积极向上的动力,从而保证高效的工作质量。激励的方式主要有通过外在的福利、晋升、嘉奖等认可奖励,通过工作人员内在的如责任感、光荣感、成就感的激励。通过外在的方法激励,可以显著提高效果,而内在的激励虽然需要经过较长的过程逐渐熏陶,但是持久性更强,并且对工作效率的提高也较为显著。
(五)添置档案基础设施,确保安全管理
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是档案工作发展的物质条件,档案人员应主动汇报工程档案工作情况,及时就当前档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向领导说明配置设备设施的必要性,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应设置符合要求的档案库房,配备档案保管必须的设备,提高工程建设档案工作环境条件,确保档案安全管理。三、总结
综上所述,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反映工程项目的真实面貌,档案管理工作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一项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工作。在新的时代,紧密联系改革、技术、发展的新要求,档案人员应具有技术精、专业强等综合技能,同时要具备爱岗敬业、认真踏实的精神,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实现大型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自身价值,为发展企业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山东理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研室,山东淄博255000)
【摘要】在《C#程序设计》的教学实践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用培养学生软件系统分析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传统教学方法与案例设计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和实践,在对C#程序设计基本概念讲解基础上,通过具体案例的设计方法和过程,由浅入深的提出案例教学理念。目的在于加深学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C#程序设计;案例教学;案例讨论
0引言
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历程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结构化程序设计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理念的转换。为了提高大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工程和科学问题的能力,目前国内和国际上的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相应的程序设计课程。程序设计类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大量的知识需要通过编程实践才能熟练的掌握。当前,C#程序设计语言是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之一,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将该语言作为工科类大学生需要具备的一种程序设计语言能力。在传统的《C#程序设计》的授课模式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基础理论,如语法结构及原理的讲解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结果使得学生对语言类课程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或者虽熟练掌握了语言的语法而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早在20世纪初,哈佛大学的mba课程中就采用了案列教学的理念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由于案例教学灵活多样,可以充分调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因此,引起了国内众多高校教师的研究和重视。针对这一情况,为了达到加强培养大学生程序设计能力和解决科学工程问题能力的目的,结合本人多年教学经验,在教学中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并有效的运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
1案例教学与实践
针对学生的专业和层次差异,我校对部分专业的大一新生开设了《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由于C#语言是一种面向程序设计语言,它将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中的三种基本结构作为局部代码设计的基础。因此需要学生先理解了结构化再深入理解面向对象编程的理念,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难度。然而,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研究授课内容,在详细讲解基本概念和语法的基础上,如果设计恰当的实际案例,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案例教学手段有效的结合,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认为,案例教学要与简单的例子教学区分开来。在程序设计语言教学过程中,为了加强学生对语法能力的运用,教材往往会配以适当的例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打印九九乘法表,牛顿迭代法方程求解等,这些例子往往只针对某一具体的语法现象进行讲解。可以加强学生对语法的理解,改善教学效果。但这些例子缺乏知识点的前后贯穿,并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我们认为,案例教学除了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兴趣性外,还应该具有贯穿教学实践过程的特点。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案例和例子虽然有一定的区别,但并不能完全的割裂开来,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案例教学应该包括例子教学,是众多例子的有机结合过程。
在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实践中,案例设计的好坏关系到教学效果的高低和教学实践的成败。一个好的案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动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问题的动力。因此,在C#程序设计通过有浅入深的几个相关教学案例,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些案例可以是解决一项实际的工程问题,也可以是一个有趣的小游戏,五子棋,黑白棋等。
下文介绍了作者在《C#程序设计》教学实践中,设计的一些教学案例,这些案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提高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编程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1猜心游戏
猜心游戏是一个有趣的小游戏,游戏者首先默想一个整数(要求在设计区间内,本例为),然后在不同的数字卡片中进行有无判断,最后,可以根据游戏者的有无判断,准确的计算出游戏者默想的整数,具有一定的可玩性和趣味性,能成分调动学生的探索性和学习的兴趣。游戏界面如图1所示。
设计原理:
计算机内数值都以二进制存储,字节内由低到高每个二进制位置代表的数值大小是不同的。如:二进制10001001代表的十进制数的137。
设计步骤:
第1步:数字卡片设计,如第1张数字卡片,要求卡片中十进制整数的相应二进制数值的第0位为1,如图1中卡片所示。第2张数字卡片则列出十进制整数中相应二进制数值的第1位为1的整数,依次类推。
第2步:顺序切换卡片,并记录游戏者对卡片的“有”“无”判决的状态。即判断游戏者心中默念数字是否在该卡片中,并记录判决结果。
第3步:在显示完最后一张卡片后,根据游戏者对所有卡片“有”“无”状态判决,计算所采数值。如:1001001计算所默想猜数。
知识贯穿:
程序界面的设计与布局,循环程序设计,数字筛选,二进制原理,位运算等。
1.2评委打分及案例延伸
设计原理:
评委打分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种排名竞争的方法,要求记录每个评委的打分,然后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求和取平均值得到打分。
设计步骤:
第1步:记录每个评委的打分。
第2步:通过打擂法,找出最大打分、最小打分。
第3步:掉最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计算剩余打分总分并求平均。
第4步:输出最后打分值
知识贯穿:
数组定义和赋值;打擂法求最大数和最小数;数字的输出。
案例延伸:本案列设计较为简单,在实际设计中,可以通过该案例中对数值的输入,延伸至数值的排序,例如,学生成绩的录入和排序,在排序过程中,怎样保持在分数排序后,分数与学号或姓名间的对应关系。同时,可以进一步对数值的平均值,方差等进行分析以及绘图等。这样通过简单的案例延伸,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加了案例的设计效果。
1.3集合升级器设计
设计原理:
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称为集合的元素。C#下集合有数组,ArrayList(动态数组),HashTable(哈希表)。为了便于理解这几种集合的优缺点,设计集合升级器程序。
设计步骤:
第1步:定义数组存储当前课堂对象信息Person[],人数在上课下课过程中要有增加或减少,而数组的缺点是不能动态扩展和伸缩。
第2步:继续提出改进方案,定义动态数组ArrayList存储课堂对象,可以动态伸缩。缺点,伸缩会引起索引值的重新更新,寻找固定对象不好表达。
第3步:继续提出改进方案,定义哈希表HashTable结构存储课堂对象,哈希表的数据通过键值(key)和值(value)来组织的。可以通过key定位固定对象。
设计思考:
课堂对象有老师和学生两类对象构成,在读出集合信息时遇到类型转换问题。能不能限制类型安全机制,如只能有教师对象或学生对象。需要使用泛型集合机制限定集合类内元素是同一类对象。如果既要包含教师类又要包含学生类怎么解决呢?通过定义教师类和学生类的父类Person来限定类型,如泛型集合List<Person>。但是缺点是动态伸缩同样会引起索引值更新,不好查找固定元素。可以通过泛型集合Dictionary<ID,Person>,通过key和value两部分遍历访问内部元素。该实例大大加深了C#下几种集合类型的理解,为后续编程打好基础。
2结束语
在《C#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通过恰当的教学案例,可以使乏味枯燥的基本理论变得趣味生动。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案例教学的手段,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本文通过3个案例,介绍了在C#程序教学中,案例的设计方法和步骤,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脱离了为教语法而写代码的旧有模式,促进了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通过几年来,对我校学生的调查研究表明,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C#程序设计能力,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索性。为了充分发挥案例在教学中的作用,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案例的设计要不断的进行探索和改进,做到与时俱进,以充分提高教学效果。另外,文中的常见案例的设计和分析,也给师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设计空间。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学生专业,设计不同的教学案例。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可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秋香,王云.VisualC#.NET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马云吉.C++程序设计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4(2):46-47.
[3]WingJM.Computationalthinking[J].CommunicationsoftheACM,2006,49(3):33-35.
[4]杨炼,邹超伟,毛韶阳.应用型本科院校C++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4(21):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