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沟通方式范文

护理沟通方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沟通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护理沟通方式

第1篇:护理沟通方式范文

关键词:住院患者;临床护理;有效沟通;护理疗效

当今社会人们的健康和维权意识逐渐升高,对医务人员的期望值也逐渐增高。临床上80%的医疗纠纷事件都是因护患纠纷引发的,而发生护患纠纷绝大多数是因为沟通不当导致的[1]。文中,笔者研究对住院部患者进行适当的有效沟通护理干预的实际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医院接受治疗的住院部患者200例,将这200例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成两组,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男48例,女52例,年龄22~70岁,普外科有35例,骨科有10例,妇科20例,泌尿科25例,神外科10例。护理组中,男50例,女50例,年龄22~75岁,普外科有37例,骨科有12例,妇科18例,泌尿科22例,神外科1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疾病类型等信息相近P>0.05,可以作为实验样本。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交流护理,如做好日常护理工作,常规的病例知识普及,做好病情数据的记录等。护理组接受有效沟通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

1.2.1预防性沟通 患者刚住院时,领班护士要热情接待患者,并向患者简单的介绍本科的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对于需要绝对卧床的患者,提醒或帮助患者翻身,防止压疮。做好日常尿管、尿道口或引流管的基础护理工作,防止其他并发症发生[2]。

1.2.2心理开导沟通 因病住院的患者由于对自身病况不了解导致内心产生很多不安、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的心理因素会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每一位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做针对性护理,使患者能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下安心接受治疗。

1.2.3个别沟通 患者新入院后,责任护士要在床边与患者进行详细沟通。要根据每一位患者的疾病状况再次向患者介绍主管医生(主治疾病和临床经验等),再次向患者介绍防坠床、跌倒或并发症的重要性和家属陪同的重要性,将注意事项和用药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护理过程中观察患者是否有不适,如有要及时处理。

1.2.4语言性沟通 在有效沟通中,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沟通和健康知识宣教。将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告知患者,从而提高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

1.2.5非语言性沟通 除了语言上的沟通,非语言性的沟通也非常关键。在日常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时刻保持亲切、真诚的工作态度,要主动对患者进行肢体或精神方面的安抚,消除患者的疑惑,认真尽责的为患者提供服务。

1.3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发生跌倒、坠床、并发症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问卷调查的方式,100分制,将护理工作划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类。其中90分以上视为非常满意,70~89分视为一般满意,60分一下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19.0统计学软件验证两组治疗有效率数据,以χ2代表验证率(%)差异,经计算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通过实施不同的沟通方式,护理组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概率为3%低于对照组的19%,两组差异显著P

2.2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反馈情况 完成护理工作后,护理人员收集了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反馈,护理组取得了97%的护理满意度,对照组是75%。两组相比,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P

3 讨论

引发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是由护患纠纷引起的,而这主要是由于沟通不当导致的。在医院的护理工作中,帮助护理人员从多方面了解患者,准确有效的手机患者的基本信息,从而更好的为患者提供基础服务、健康知识或是心理开导等各项优质服务,从多方面服务促进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和恢复。增强患者对护理和治疗的依从性[3]。

在上述研究中,通过预防性沟通、心理开导沟通、个别沟通、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护理组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概率为3%低于对照组的19%,护理组总体护理满意率97%高于对照组的75%,两组综合比较,护理组效果最佳P

因此,运用有效沟通护理模式为住院患者实施看护效果十分显著,因此在临床妇护理中,应该积极采用有效沟通护理干预,提升临床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红梅.有效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02(05):142-144.

第2篇:护理沟通方式范文

关键词:预防接种;沟通技巧;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491-02

预防接种是利用人工制备的抗原或抗体通过适宜的途径进入机体,使机体获得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免疫力,以提高个体或群体的免疫水平,从而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预防接种对象大多数为儿童和少年群体,具有工作量大、持续时间长、程序繁琐、环环相扣的特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确保预防接种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建立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不仅要求接种门诊护士有精湛的护理技术,还需要注重培养护理人员的语言艺术和沟通技巧,满足家长疼爱孩子的心理需求。了解受种者的心理状态,适时开展心理护理对提高预防接种质量,改善护患关系至关重要。

1 预防接种中语言沟通的作用

语言艺术是树立护士良好形象的手段,体现在预防接种全过程。护士在与受种者或监护人沟通中应尽量使对方满意,形成一个良好的情感交流氛围,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诚恳的语言,使人感到心理温暖,感到护士对他的关心,对护士产生信任感。这样才能使他对护士倾诉,以利于了解他的心理状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实现心理的满足,投资最低,收益最大。当前,群众对健康的需求与日俱增,投诉渠道多种多样,网络媒体日益发达,如果护患关系处理不当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造成意想不到的影响。护患关系处理不当的原因主要是护士不注意讲话的艺术性,不掌握沟通技巧,对接种对象或监护人造成了伤害,使之产生对抗情绪,这样就影响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

2 预防接种中语言沟通的具体形式

在护士与接种对象或监护人的语言交流中,必须了解对方的社会背景、文化程度以及社会经历、性格等因素。不管是专业术语还是俗语都要恰到好处,否则交流无法进行甚至产生矛盾与对抗,这样就违反了创造良好的情感交流氛围的目标。

口语表达的关键是语音,语音的具体表现特征是语调、语气、音量、音长等,再加上语速的变化。同样一句话,由于语气、语调、重音、节奏、语速的不同,传递的信息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如果我们的服务是冰冷的,我们得到的回报多样是冰冷的;如果我们的工作服务是温暖的,哪怕对方是冰冷的,我们也应坚信“我们的温暖会消融他们的冰冷,向朋友催化”。

护患关系中,体语也是很重要的,体语是靠人的身体动作、面部表情和服饰等来传递信息的一种无声的语言,如点头、摇头、微笑、眼神等。各种体语中,眼神的接触是最重要的,人的喜怒哀乐都会从眼神变化中反映出来,热情诚恳的目光会使人感到和蔼可亲,平静坦诚的目光使人感到稳重可靠。当护士与儿童或家长接触时,首先进入视觉的非语言行为是护士的表情,它是人的态度的第一反应,因此护士应使用和蔼可亲的微笑、柔和自然的目光,这样可以给人带来一种友好的情感。亲切的抚摸可让孩子有被爱护、被重视的感觉,如轻轻握住小手、摸摸小脸蛋等。

姿势和服饰也是体语的范围,立、坐、身姿都表达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坐的姿势应该端正、大方、自然,这样显得精神饱满,站直立稳是一种平和自然的说话状态;适当前倾,显示关注认真的积极态度和对患者的尊重。服饰同人的行为举止一样,也具有丰富的信息传播功能,洁白的护士服、燕尾帽标明了护士的职业,发不过肩、着装整洁反映护士的精神面貌、性情气质、文化修养。良好的气质使接种对象对护士有信任感。如无精打采、衣帽不整就会使人感到疑惑,甚至使人对你的工作缺乏信心,甚至不尊重你的劳动,吹毛求疵,耿耿于怀,使护士的形象大打折扣。

3 预防接种工作中语言沟通的主要方法

预防接种工作中的语言艺术是通过优化语言来提高表达效果,如果说话缺乏艺术,就不能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图,不能把事情说清楚,更谈不上让别人乐于接受。一句话有几样说法,说法不同,效果当然也不同,语言艺术的主要方法有如下几种:

3.1 培养听的艺术:是指听懂对方谈话的含义,通过观察说话者的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象征符号来研究对方内心活动的艺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首先护士要全神贯注地倾听谈话,这样有利于对内容的接受、理解,也有表示尊重的意思,以获得好感;其次,在听的过程中,对谈话要有反应,点头或微笑等;再次,不要随意打断对方的话,这样会被看作是不礼貌的行为,一定要听完对方的话后再讲话。

3.2 注意说的技巧: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预防接种过程中,除预检外,接触最多的就是护士,对接种对象影响最深的是护士的感情和语言,护士以热情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对待接种对象,使他们从心理上产生良性刺激,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其次要加强基本功训练,加强日常的语言修养,提倡礼貌用语,要入乡随俗,根据当地习惯,给儿童家长恰当的称呼如:“大嫂”、“大姐”等。注意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如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爱好等,便于针对性地做好的心理工作。有的性格急躁的家长看到孩子不肯合作,打骂孩子,反而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护士应尽力劝说家长平静,指导家长共同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有的家长对疫苗认识不足,不了解相关预防知识,对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反应更是知之甚少,这就要求护士从正面的良好的方面给家长必要的解释,同时介绍注意事项,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如何处理等,这样交谈既可满足其心理需要,又可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切忌语言生硬,在护理工作中,如工作量过大,或其他因素造成护士思想不愉快,容易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主要表现是态度不好、语言生硬、三言两语打发了事,这是不可取的。护理人员无论什么原因带来的任何不愉快情绪,都不得在工作中表露出来,这是护士的职业道德所要求的。

3.3 体现说的目的:护士在同接种对象或儿童家长谈话时,要想方设法满足对方渴望获得防病知识的需求,满足家长疼爱孩子的心理需求,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要有判断孩子成长健康状况的辅知识。预防接种过程中说的目的性很明确,就是要让接种对象或家长提高防病意识,按时接种疫苗,建立免疫屏障,把疫苗可控传染病消灭在萌芽状态,配合护士完成工作目标,避免不必要的纠纷、投诉。如对待被动物咬伤者,给他们灌输预防狂犬病的知识非常重要,既要强调接种狂犬疫苗的重要性,还要注意不要将狂犬病致死率之高的信息直言不讳地传递给他们,以免产生恐惧心理甚至留下抹不去的阴影。

3.4 隐含积极的暗示效果:暗示是以某种信息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特殊方式,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对暗示的信息附和、接受或服从,并由此产生特定的观念、和行动。例如在对学生开展集体疫苗接种时,孩子们普遍存在着一种条件反射,当看见穿白大褂的护士时,立刻就会产生强烈的畏惧心理,继而产生反抗情绪。因此护士可采用多种方式的暗示,如大声地夸奖“你们都是最棒的,要当英雄不当狗熊”;树立榜样:让孩子观看其他人的勇敢表现,一方面赞扬表现好的学生,一方面鼓励其他孩子积极向他们学习。接种后为防止出现心因性不良反应,可以告诉他们 “这种疫苗很安全,不会影响身体”,使他们情绪稳定,疼痛减轻。与小孩子交谈时,语调轻柔、温和,可使用患儿感兴趣的话题,如玩具、图书等,可使患儿对护士产生心理上的共鸣,消除对护士的畏惧心理。

总之,语言艺术在预防接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护士应理解、尊重、关心每一个前来接种的对象。以诚恳的态度与之交流,让他感到你是真心实意为他服务,才能启迪接种对象以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与人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可以增长知识,激发主动性,促进自己的心理不断发展成熟,以应对各种复杂的局面,使人际关系、使我们工作、生活的环境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 阎慧中,现代护理质量与质量监控[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43

[2] 赵文香,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预防.中外健康文摘,2009.6(27).138-139

第3篇:护理沟通方式范文

目前我院东西医疗楼各有一个手术部,共24个洁净手术间,15个手术科室,自2005年至今共完成各类手术73 379例,其中危重2 886例、特大41 559例、急诊14837例,年均增长率约15%~20%,而手术室护理人员流动大,新员多,风险高,我科通过建立系统的“手术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管理,严格落实,确保了手术患者的安全,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多年无差错事故发生。

2 建立完善的手术安全管理系统

在实施手术安全防护措施中,健全的规章制度及系列安全防范措施,是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的关键。

2.1 健全的管理组织及模式:手术患者手术期的护理安全是在护理部领导及总护士长的指导下,由护士长、各专科组长、质量控制员组成管理小组。实施层级管理,负责指导重大、疑难、新业务手术配合,规范手术配合常规;对新、特、重手术采取预见性管理,主动控制新情况引发的风险;即时相关案例通报,分析警示。我院两个手术部采取独立运行,平行管理的模式,管理统一规范,运行顺畅。

2.2 完善的手术患者安全管理制度:手术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在设施、物品、操作、流程、标准方面达到规范化;在专科知识、制度、常规方面达到系统化;在手术配合、各项工作达到程序化。具体包括: 各岗位责任制、接送患者制度、查对制度(术前物品、手术患者、手术物品清点、安置、术中用药、取血、输血、病理标本送检)、交接班制度、药品管理制度、急救物品管理制度、护理文书记录管理制度、抢救预案与意外应对预案、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预防医疗护理缺陷制度、预防医疗护理纠纷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范、皮肤护理常规、小儿麻醉手术护理常规等。

2.3 持续质量控制(要素、环节、终末质量)

2.3.1 包括全部环节、全部过程、全面的措施、方法及全体人员参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3.2 采取绩效考评(每月对每人),公示考评成绩,分析讲评(表扬/缺陷),改进措施,通报并警示全体。

2.4 组织各种形式学习专科核心制度与常规:采取多媒体授课、护理查房、作业自学、考核,强化按制度依法工作,提高制度知晓度,落实“照章办事” 。

2.5 落实安全例会[2] (每月):现状分析、大家谈、考核记录、明确改进措施,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吸取他人教训、养成照章做事习惯。

3 运行中把握规律,注重细节

手术室易发生差错事故及护理缺陷的环节很多,应不断总结易发生差错事故的环节,完善制度保障,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教育会,加强业务及法制观念学习。

3.1 总结完善手术期易发生问题的客观规律(3种人、8个时机、20个环节),完善防范措施,并全员熟知。

3.1.1 3种人:新人;性格特点偏激的人;有情绪的人。

3.1.2 8个时机:抢救时;交接班时;手术时间超长时;有人际矛盾时;实习轮转同学换科时;夏休期间参加手术技术力量薄弱时;节假日时;各种因素冲击人们的思想时。

3.1.3 20个环节:防止接错患者;防止摔伤碰伤患者;防止因器械不足或不良造成意外;防止手术部位错误;防止错用药;防止燃烧爆炸意外;防止器械或纱布等异物遗留创口或体腔内;防止取错血;防止输错血;防止烫伤烧伤患者;防止创口感染;防止病理标本遗失或弄错;防止术中皮肤压伤;防止仪器设备故障及损坏;防止态度语言引起纠纷;防止护理记录不规范;防止防错、漏、多收费;防止低体温;防止麻醉风险;防止自身损伤等。

3.2 注重细节管理[3]:分析常见安全问题,制定解决措施。

3.2.1 手术患者的查对:规范查对的内容及方法;全员示教并做出书写样板。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实施三方核对(巡回护士/洗手护士、麻醉师、手术医师)并依次核对3 次。要求病历、手术通知单、腕带标识等项目必须相一致,方可实施麻醉和手术。

3.2.2 手术部位查对:凡左右脏器、器官等,手前手术部位要做标记,手术通知单同手术医嘱要填写清楚并一致,同时既要同患者核对还必须要求手术医生查对X光片。

3.2.3 手术安置:熟练掌握手术摆放原则,要充分显露术野,顺应呼吸和循环功能,患者感觉舒适和安全、妥善固定,防止术中移位、保护受压部位,防止并发症。

3.2.4 物品清点[4]:防止手术器械、纱布、缝针等异物遗留体腔。责任人:由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和第二助手共同清点;清点内容:手术台上全部器械及物品。清点时机:分别为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体腔完全关闭后、皮肤完全缝合后。要求:术中添加物品及填塞纱布等应即时详细记录在手术清点记录上;台上掉下的物品,应及时收起,放固定位置等。

3.2.5 药品的管理:统一执行口头医嘱查对的内容及方法;严格毒麻药的请领、使用、登记等环节;梳理、对照检查、更新标示、规范各环节。

3.2.6 小儿手术的护理:要求依据病历由医、护、家长、孩子、共同查对;加强静脉穿刺技术培训;用药精准;严格术中护理;密切观察:出入量、出血量、尿量、呼吸;固定、保暖等。

3.2.7 压疮的预防:落实皮肤护理常规;术前评估,护理措施,术后评估方法,报告流程;制定眼部压伤的预防措施。

3.2.8 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5]:备全员培训,掌握后操作,严格操作规程并定期检修与维护。

3.2.9 接送患者安全:重点人反复培训(推车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定期检修转送车;严格与病房进行交接并记录。

3.2.10 用血安全[6]:严格规章制度;抢救核对的落实;温血方法;特情处理等。

4 讨论

4.1 在手术护理工作中,健全的规章制度及系列安全防范措施,是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的关键。手术室是提供治疗、诊断及抢救的重要场所,具有技术性强、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风险高的特点[7], 因此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做到“任务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使得手术室各项护理工作在各项规章制度引导下完成。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是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的关键。

4.2 在实施手术患者安全防护措施中,不断总结易发生差错事故的规律并持续质量改进,是提升手术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细节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围绕管理战略的实施,对细节进行辨认、分析、补充、完善、延伸、控制 超越的过程[3]。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8], 将细节融入到各项操作、细化操作流程确保细节管理的有效落实,为手术患者营造安全的护理文化氛围,护士从每一个细节入手,心态更积极,工作更仔细,同时加强业务及法制观念的培养,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教育会。

4.3 在实施手术患者安全防护措施中,不断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是手术患者安全的保障。通过学习各种法律法规知识等,树立患者安全第一的服务意识[9]。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以患者为中心,最大限度调动员工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规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以护理操作规范实施各项操作,强化了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法律意识。不断提高护士责任感,树立“患者第一、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观念,保障手术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朱建丽.从患者安全十大目标看医疗过程中的患者安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26(5):309-310.

[2]张代英,何燕洁.手术患者接送风险评估及核查[J].护理学杂志,2012,27(4):48-49.

[3]黎玉伦,谭淑芳,郑楚莲.细节管理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08,6(23):183-185.

[4]赵书云,申六女,郝丽军.体腔手术使用有带纱布的护理风险及防范[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5(11):101.

[5]陈燕阳,张红雁.关于高频电刀安全使用的若干问题[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1):111-113.

[6]王雅文,傅 金,毛静馥.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危险因素与对策研究[J].护理管理,2012,32(3):62-63.

[7]支洪敏.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3):106-107.

第4篇:护理沟通方式范文

[关键词]非语言性沟通;儿科护理;应用效果

非语言性沟通顾名思义是指不运用语言来进行沟通,其中包括动作,体态,语调等各种交流的方式,在沟通过程中,信息内容部分可通过语言的方式来表达,若此种方式在护理中应用得当则将会起到促进患者恢复的作用[1]。非语言性沟通虽然不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但这并不意味着不沟通,而是一种获得认可的行动方式来实施沟通,而此种沟通则可有目的有意义的发出。在医学治疗护理中,非语言性沟通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也可伴随语言沟通,来逐渐缓解患者的压力,并通过了解与接触,更好的掌握患者相关症状,从而对症下药,提升患者疾病治疗的效果。研究正是以非语言性沟通为出发点,探究其在儿科的护理应用,并以儿科就诊的8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就诊的儿科患儿,并随机抽样选取88例为研究对象,患者的年龄最小为12个月,最大为10岁,平均年龄为(6.4±2.1)岁,其中男性患儿为43例,女性患儿数量为45例,两组患儿之间无较大明显差异可进行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语言沟通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治疗,而观察组患儿采用非语言性沟通护理干预治疗,对比两组之间的护理效果,并对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对照组患儿护理中通过沟通的方式搭建患儿之间良好协作的桥梁,相关医护人员对患儿心理进行引导以期最终达到护理治疗的效果。观察组患儿在护理中运用非语言性沟通方式进行护理干预,首先为表情。医护人员的行为举止以及形象将会对幼儿病症产生一定的影响。通常幼儿在生病后都较为恐惧到医院就诊,治疗中大哭大闹,此种现象在儿科中屡见不鲜,造成此种原因一方面来自于幼儿对针的恐惧,另一方面在心理中将会与医护人员以及医生产生恐惧[2]。因此想要提升患儿治疗的效果,就应注重医护人员的行为举止,在进行护理治疗中,医护人员应面带微笑,和蔼可亲,让患儿有安全感,进而让幼儿不再反感医护人员。其次,身体仪态。个体的身体仪态将会反应出情绪状态,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应认真对待,在面对幼儿哭闹时,耐心劝解,防止严苛呵斥,禁忌将不良的情绪传递给患儿,营造患儿健康的恢复氛围。个体之间的交流可通过眼神传递来获取,儿科患儿通常受到年龄限制,因此往往不善于与陌生人表达,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应善于运用目光与眼神交流的方式。用目光来对幼儿给予鼓励与支持,帮助幼儿摆脱病症的困扰。抚触是一项较为实用的护理技术,医护人员抚摸患儿可给予患儿以一定的安全感,安抚患儿受伤的心灵,当患儿感受到温柔的抚摸,此种方式有助于患儿摆脱恐惧的心理,尤其是在注射治疗中,通过安抚让患儿逐渐放松,并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第五,营造优质的病房环境。病房是患儿治疗与恢复的地方,在医院中对于病房有着严格的要求,不仅应定期需要清理消毒,保证充分的光照以及通风外,还应注重病房的湿度以及装饰,为患儿营造安静,清洁,干净的病房,并在病房中悬挂幼儿喜欢的卡通人物这些都可对患儿的恢复恢复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1.3统计学处理

临床研究,运用SPSS软件,将所有数据填写至SPSS软件之中,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整理其所得结果,最后运用卡方检验,检验数据准确率,得出具体数值,数值运用P值表示,若P小于0.05,则说明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4满意度调查

研究采用问卷的方式,主要收集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并分为护理技术以及服务态度两方面进行研究,护理技术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几个选项;服务态度氛围满意以及一般,并针对每个选项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证明满意度越高。

2结果

对照两组患儿的治疗满意度,从中可知观察组患儿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儿满意率为97.73%,观察组患儿满意率为90.91%。从护理技术以及服务态度上对比,对照组皆低于观察组。两组之间读本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在护理干预中,心理护理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而心理护理通常通过沟通来实现,沟通可分为非语言性沟通以及语言性沟通,通过研究证明两者皆对于患儿治疗的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3]。儿科病患皆为儿童,此阶段的患儿多数在护理中出现哭闹甚至拒绝治疗等现象,而患儿的这些不良情绪因素也将转换成为患儿的心理负担,进行阻碍患儿的有效恢复。因此,为了提升患儿治疗的效果,可采用非语言性沟通的方式,在与患儿相处过程中,首先让患儿接受并逐渐转化为认可,让患儿感受到关爱与温暖,以此来帮助患儿配合治疗[4]。非语言性沟通护理可通过表情、身体仪态、目光眼神、抚触等行为之间进行传递,运用非语言性的沟通方式让患儿认可该护理医师,以此进一步促进医护人员对患儿心理进行引导,从而达到加快患儿恢复的目的。从研究结果来看,对照组患儿满意率为97.73%,观察组患儿满意率为90.91%,不论是从护理技术还是服务态度上进行区分,观察组皆远远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非语言性沟通相比语言性沟通其更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综上所述。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在护理中可提升患儿对医护人员的好感,促使患儿逐渐参与到护理治疗之中。故此可在儿科护理中推广使用非语言性沟通。

参考文献

[1]唐萍.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9(6):253-254.

[2]曹桂红.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06(3):87.

[3]滕丽.非语言性沟通用于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09(9):243-244.

第5篇:护理沟通方式范文

1.1方法

SBAR沟通方式翻译成中文就是标准化沟通方式,主要是护士对外科患者身体的现状做一个大概的解读,也就是护士自己对患者病情的评估,然后根据第一手资料转而汇报给医生的一种护理工作的方式。对于SBAR沟通方式来说,病症是很重要的信息,也就是以病患病状为首要的护理方式,以增加患者与医生之间的交流,帮助患者恢复健康为主要目的。

1.2结果

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theJointCommissiononAccreditationofHealthcareOrganizations,JCAHO)的相关研究表明,当前警讯事件产生的原因60%源于沟通障碍。同时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在安全目标中明确指出,更要保证沟通有着一定的标准化进而将有效交流提高。Situation-Background-Assessment-Recommendation沟通方式是一种标准化、结构化的沟通模式。对于外科患者来说,SBAR交流是很适合的方式,护士需要把握机会,多与患者交流,交流的程度会影响治疗的效果,交流越佳,治疗效果也会越显著,但是在外科,与患者的交流也是因人而异,患病的老人需要表现尊重,患病的小孩需要活泼的交流,患病的年轻人需要交往式的交流,但是对于中年人又需要更加自然的聊天式交流。

2SBAR沟通模式

SBAR沟通帮助护士和患者之间更好的交流,然后由护士将对患者病情的了解反馈给医生,帮助医生更好的了解病患,此外,为了让这种沟通更有效,护士在面对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可以采取不一样的SBAR沟通方式,对于文化层次高的患者,护士可以采取书面材料,也就是将患者所受外伤的情况以书面的形式告知病患,并且征求病患的意见,对其外伤处采取最佳方式治疗,对于其他的文化程度比较低的患者,护士主要是口述,以讲解的方式把病情告知患者。总之都需要护士与外科患者有一个基础良好的交流。医生对病人加强沟通的重要性的深层次理解,同时借助SBAR理论,其SBAR沟通方式不仅仅有着一定的简单灵活性,同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较为容易理解和记忆。

2.1建立SBAr模式和报告表

通过学习标准化沟通模式,在原有交接班护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专业护理的特点,外科护士成立一个护理质量改进小组。通过小组的形式改进标准化护理模式。经过几次调整,外科护理小组总结了关于标准化护理模式的具体护理内容,内容如下:(1)现状,主要是报告表的形式,护士在递交报告表时,注意报告的日期和班次,标明所查外科患者的床号、姓名、年龄、护理级别的具体情况。(2)背景,包括患者的主诉、简要病情、诊断、治疗、用药、辅检、护理措施;(3)评估主要是所在外科的患者的用药情况,有没有抵触情绪,某一段时间内的饮食状况,心理承受等等。(4)建议是正对患者的下一步治疗的护理建议。

2.2培训医生正确使用SBAr模式

在外科,以护理质量改进小组的组长为核心,带动全外科的护士集体学习SBAR沟通模式。作为外科的护士,在对患者采用这种沟通模式之前需要对SBAR的起源和优点、内容要领有一个详细而准确的了解,要具体到采取的这种沟通方式的实施流程,实施方式,表格的填写,对患者外伤病情的解说,这些方面都要坐到标准化,准确化。只有这样,才能为外科的护士提供即时、正确的信息,减少不必要的混乱,从而提高团队效率,保证了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在外科,SBAR交接流程主要是先由交班前由交班护士按照电子版的格式在电脑上填写全科一级护理的患者的交班表格,打印表格做签字。之后交接的护士带着表格进行病房床头的交接,交班的护士按照表格内容格式,在对患者的外伤做好检查之后逐一填写信息。最后确认交接没有问题,交接的护士再签字,之前的护士的任务就完成了,之后的处理措施都交给接班的护士,若是出现不当的症状,则需要记录在案。

2.3测评SBAr模式的沟通能力

用测评SBAR沟通方式的实践能力来评价一个外科护士的SBAR沟通实践能力。了解外科的护士的SBAR沟通能力,需要设计一份合适合理的查检表,既要有SBAR的理论知识,也要有护士测评,SBAR理论知识的评测主要是考察作为一名外科护士,对于外科患者需要掌握的SBAR护理技术是否掌握到位,而护士测评,考察的是外科护士对于外科的了解,以及作为外科护士的基本能力,当然,护士与患者的交流能力是很重要的部分,所有外科的护士都会有一个月的时间做好SBAR沟通模式的培训,这一个月也是对护士的考察,只有通过考察的护士才可以继续留在外科,因为外科不同于其他科室,对于身处外科的护士而言,SBAR模式的沟通能力尤为重要。只有达标的护士才能将患者完整的信息快速了解,保证病借助情境模拟的方法,做好医患的沟通交流。

3SBAr沟通模式在外科护理中的作用

在外科,护士通过查房,对诊断明确外科病人,提前一天可以通知到全外科的医生和护生针对患者的外伤做好最佳治疗和护理,使病人得到了最完善的护理。护士在查房时,会先告知病人和病人的家属关于患者的外伤情况,得到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全力配合,然后,护士对病人进行外伤恢复情况做好检查,评估病人的外伤情况,是否感染,伤口包扎的一般情况,要有针对性,同时,护理计划与患者和家属公开,即明确了护士的职责,又得到了患者的信任,最后将所以情况报给医生,做最佳护理计划,帮助患者加快恢复外伤,良好的交流也会避免伤口的不必要感染,也就加快了伤口的恢复,使得患者尽早的结束治疗。提升了护理服务水平,促进护患关系和际间交班沟通协调,专业知识、交接流程规范,提升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增强了护士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医生对护士的专业素养、严谨的工作态度有了较高地认可,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上升,护士的工作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医生、患者的满意度逐步提高,护理的专业价值得到良好体现。

4SBAr沟通模式的建立对外科患者安全的影响

第6篇:护理沟通方式范文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3(c)-0176-02

在经济文明不断进步以及医疗改革逐渐深化的过程中,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意识和护理意识逐渐增强,对临床护理的要求逐渐提高。如何做好临床护理工作,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逐渐成为医院的重要工作内容。整体护理模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1],其中,治疗性沟通逐渐引起关注,当前,国内外护理界均认为治疗性沟通是最能够体现护士工作价值的护理行为之一。通常,小儿骨科患者的病程较长,对其进行治疗性沟通干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小儿患者由于其年龄原因,对于疼痛程度的耐受不强,语言沟通和理解能力较差,对做好护患沟通造成一定的障碍。该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3月期间,该院骨科收治的440例小儿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究小儿骨科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治疗性沟通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该院骨科收治的440例小儿患者,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严格的临床问诊、检查、辅助检查和诊断,所有患儿均符合WHO中规定的相关诊断标准[2];所有患儿均为四肢骨折,其中男性患者378例,女性患者66例;最大年龄13岁,最小年龄7岁,中位年龄为(10.14±2.02)岁;根据患儿入院治疗的不同时间(以单号、双号为标准),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式将其分为两组,经初步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对两组患儿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研究中,对照组患者临床期间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干预,具体内容按照标准教育模板进行。观察组患者临床期间加强治疗性沟通,主要沟通方式有以下4种:①听;②说;③非语言沟通;④换位思考。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分析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使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x-±s)表示,采用t检验,以α=0.05为检验标准。

2 结果

经临床观察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为95.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为8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治疗性沟通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对一般沟通进行的更加细致、具体的应用,属于一种心理治疗工具。能够提高患者适应环境和克服心理障碍的能力。治疗性沟通主要是针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给予的有目的、具有服务精神、和谐的沟通方式[3],其主要的措施如下。

3.1 听

在临床治疗和护理期间,积极倾听患者的主诉不只是单纯的倾听过程,还能够从中了解患者的情感、身体、认知等情况。通常,小儿患者恐惧治疗,爱哭闹,为此,护士应耐心的对待,使用温和的眼神与患者交流,保持微笑。鼓励患儿诉说自己的苦闷,帮助其排解。

3.2 说

在临床干预期间,应注意说的场合和时间,努力营造良好的治疗和护理氛围,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使用针对性的语言。哭闹不安的患者可以等待其安静后告知患儿临床治疗的目的,禁止强行制止患儿。治疗期间不断的鼓励患儿,对于急躁的患儿也应注意语言、方式、态度等,只有保证良好、融洽、和谐的护患关系,才能够为临床治疗、护理营造出安逸、舒适、温暖的气氛[4]。对于学龄期的儿童,与其沟通时应尽量使用患儿能够接受的语言,然而对于年龄幼小的患儿,在日常护理中可以多逗乐患儿,使患儿产生信赖感,减少其对护士和护理工作的抵触情绪,进而帮助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3.3 非语言沟通

通常,在临床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在进行语言交流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非语言交流的技巧,这对语言交流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据相关研究显示,沟通中55%为肢体语言,语调占据其中的38%,而沟通的内容之占据其中的7%[5],可见非语言沟通对于护理干预的重要意义。护理过程中,护士的关怀眼神、微笑等都会使患者感受到温暖和关心,显著的提高护患交流的效果。例如,在患儿能够忍受疼痛配合临床护理时,可以对其竖大拇指以表示鼓励,或者与患者聊天转移其注意力。面对患儿提出的问题,护士应以关怀、专注的眼神注视对方,并对其进行一一的耐心解答[6-7]。在进行日常病房巡视时遇见患儿应与其微笑或打招呼。在临床护理沟通的过程中,应针对患儿的据体情况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态度、表情等,以免患儿产生抵触情绪,使护患沟通进入不良的状态。

3.4 换位思考

第7篇:护理沟通方式范文

关键词:听障 肺功能检查 沟通

语言是人们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交通工具,是治疗与心理护理的主要手段。肺功能检查是患者需要以视,听觉功能相协调,配合来完成的一项检查项目,受此检查的病人大多为老年患者,理解能力差,视听能力低下,甚至有40%患者丧失听力功能。这就需要在听障患者检查时采用恰当的沟通方式,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使他们享受到质量较好的护理服务。切实可行共同来完成肺功能整个检查程序。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对30例听障者在我院行肺功能检查时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实施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该组患者30例,均于我院行肺功能检查,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全部已婚,年龄92-51岁,平均年龄71岁,其中农民6例,工人10例,其它工作者14例。文化程度:高中15例,初中8例,小学4例,文盲3例,月收入500-1000元者4例,1000-20000元者13例,2000元以上者10例,收人不固定3例。

2 沟通方法

2.1 给予心理护理消除其焦虑

行肺功能检查时,听障患者由于生理上的缺陷,社会接触面小,在医院换环境下,会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患者会产时一种无助情绪,心理反应严重,针对这种情况就要实施相应心理护理,护士应设身处地体会并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首先护士在仪表上要注意衣帽整齐,仪表端庄,举止稳重,与听障患者沟通时手势大方、得体,态度和蔼,有同情心,获得患者的信任感,态度应热情,关切,获得患者的亲切感,此外,操作时轻、稳、准,从行为举止上消除患者的疑虑,带给患者心理上的安慰。同时细心观察患者的行为,耐心指导患者使用肺功能检查时程序。步骤及方法,作好示范性动作。

2.2 与家属积极沟通获得信息

患者的家属是患者的精神依靠和经济来源,对于听障患者,在某种程度,卜,家属是他们的主要交流对象以及与外界中介。家属了解患者日常的表达方式。一般说来,护士可以通过一些书面沟通方式与患者沟通,如一些宣传画、检查流程手册等使患者了解基本的信息,但是有些患者文化程度较低,不能读不能写,这时候与家属有效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护士在与家属的沟通中,了解患者惯用手势的含义,并学会应用,不断增强自身在听障知识方面的素质,不断累计临床经验,学会一些基本的手势,如睡觉、吃饭、如厕、赞扬、反对等,在表达复杂意思时,尽量请家属协助。

2.3 非语言沟通方式

2.3.1 微笑与目光接触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恰如其分地应用非语言沟通对沟通成功与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与患者交流时,始终保持微笑,目光友善。听障患者在与外界交流时主要依靠非语言的沟通,特别关注别人的举止,且他们大多数有自卑心理,依赖性强,过分敏感等心理特点。而面部表情是沟通中最丰富的源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微笑是一种表达美好感情的语,要面带微笑,以和蔼热情的态度与患者交流,缓解或消除患者的戒备心理。此外,沟通时姿势是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手段,一定的姿势常常表示一定的态度,传达一定的信息,护士在与听障患者沟通时,应使聋哑患者保持舒适的,不能让聋哑患者出现任何紧张的姿态。

2.3.2 加强触觉刺激

接触也属于非语言沟通的一种,它是指皮肤身体的接触。触摸是与视觉、听觉有障碍的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方法。接触的动作有时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尤其是聋哑患者,触摸能表达对患者的理解、同情、关心、支持和鼓励,使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平静下来。由于病患的听力没有常人灵敏,所以经常会产生孤独感和郁闷感,加上又有些身体上的不适,沟通上有障碍也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医护人员要多与之进行交流,其中的一种方法就是将他的手直接带到可以触摸的物体上,可以使其有安全感。

2.3.3 手势语与口语同时应用

在与人交流过程中,通过学习观察,听障者能看懂一些简单口型。手语是聋哑人交流的最主要语言,即使没有受过正规手语训练的聋哑人,也有其惯用的语言表达方式,只要讲话时速度宜慢,注意口型、手势表达意思的一致性,就能使他们在沟通中获得有用的信息,护理要有耐心,必要时反复解释,直到患者给予正确的反馈为止。

第8篇:护理沟通方式范文

对脑外科患者实施护理操作中,多因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不良而引起护患纠纷出现,不但对患者的疾病康复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脑外科护理水平和质量产生影响[1]。因而,在具体的护理操作中,护理人员应多于患者沟通交流,熟练各种沟通技巧,保证脑外科护理工作顺利实施。我院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诊治的160例脑外科患者,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我院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诊治的160例脑外科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80例患者中,46例为男性,34例为女性;年龄在20~71岁之间,平均为(45.8±3.6)岁;学历:26例为大学及以上,40例为高中及中专,10例为初中,4例为小学。观察组的80例患者中,50例为男性,30例为女性;年龄在18~69岁之间,平均为(46.2±2.4)岁;学历:22例为大学及以上,42例为高中及中专,10例为初中,6例为小学。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学历等基本信息,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患沟通护理,具体如下:(1)加强语言沟通。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交流方式就是语言沟通,这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是护理人员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了解的渠道,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打开心结,这也是见效最快的一种方法,因而护理人员要不断的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和交流,依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心理指导,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以及抑郁等情绪,帮助患者建立疾病治疗的信心[2]。(2)加强非语言沟通。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中的任何语言和动作都可能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因而护理人员要更加注意非语言沟通,主要是通过自身的手势、表情、穿着以及眼神等多个方面入手,应表现大方得体。(3)心理暗示。沟通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为暗示,暗示方法运用的好发挥的效果会超过语言沟通,护理人员要不断内的运用暗示与患者进行沟通,将心结打开[3]。因患者的性格和心理状态存在差异,因而在沟通时要注意下述几点:第一,护理人员首先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要真正的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对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了解,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第二,护理人员要学会倾听,倾听是沟通中的一个重要方式,在倾听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表现出尊重和认真的态度,对患者的倾诉认真倾听,不可随意打断以及表现出不耐烦的状态;第三,在与患者沟通时要依据患者的性格特点以及位年华程度选择最佳的语言态度和交流方式,尽量不应用专业术语,选择患者能够理解的交流词汇,提升沟通效果[4]。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几率、护患纠纷发生几率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5.0系统软件,用卡方检验表示计数资料,P

2结果

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不良情绪,发生率为5.0%;2例出现护患纠纷,发生率为2.5%;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5.0%。对照组患者中18例患者出现不良情绪,发生率为22.5%;14例出现护患纠纷,发生率为17.5%;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72.5%,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第9篇:护理沟通方式范文

关键词:妇科护理;有效沟通;作用

鉴于患者群体的特殊性,妇科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就应该考虑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然而经过我院的大量临床资料分析,在护理工作过中最重要也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和患者的沟通。沟通不仅可以了解病人的情况,而且可以走进病人的真实内心,使病人配合护理中各方面的工作,更好的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其中要较好的展开护理工作就需要全面地了解病人所遇到的各种难题。这种难题不仅仅是生理上,还有心理上的问题。而这些都是需要和患者心灵的沟通后才能有效了解和解决[2]。

1妇科护理中有效沟通的作用

妇科护理中有效沟通就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具有目的性的与病人谈话、交流并从中了解病人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当然这种沟通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聊天。就需要医护人员有一定的沟通技术,进而在沟通过程中能够获得想要的信息。尤其是在妇科病人的护理工作中,由于他们病情和群体的特殊性,很多病人会有害羞、害怕等心理[3]。那么,医护人员在沟通交流中就要做好充分准备,笔者就妇科护理工作中有效沟通的主要几个方面作用做出分析。

1.1在沟通中消除患者的恐惧、紧张等情绪。介于她们妇科患者的特殊性,很多患者可能会因为不孕不育、妇科病,甚至未婚先孕等问题的影响,从而使他们产生紧张、害怕的情况。而且一些妇科患者可能因为产前忧郁和焦虑或者产后由于身体状况所产生的问题而紧张害怕。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医护人员做好充分准备,和他们心与心的沟通,走进她们的内心世界,正确引导患者理性认识妇科疾病,帮助她们消除疑虑、紧张、恐惧的情绪。

1.2一般情况下,医护人员在诊断之前都会问病人一些基本情况,有时也会涉及一些隐私问题。例如;有无病史,个人的婚姻、家庭状况等。如果医生按照一般程序化询问,患者可能因为保护隐私的本性而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隐瞒。那么,护理人员在妇科护理的过程中,就可以选择询问的时机。例如;和患者诚心的交流,交心的沟通,消去医患关系间的隔阂。然后在有效的沟通后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如病人婚姻状况、既往病史等,进而可以给护士或是医生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1.3针对每个病人可能生活状况、病史不同,每个患者都有其特殊性。从而涉及一些问题的表达方式就会不同,那么就需要我们医护人员对待不同的病人应当有不同的护理方式和沟通方式。例如;妇科病患者就要积极的与他们沟通,正确引导他们理性认识这种疾病,不要有自卑、恐惧的心理。而针对孕妇产前就需要医护人员给予充分的支持与鼓励,并且正确引导他们又一个健康的生活态度,教其正确的生活习惯。帮助婴儿健康成长。;而且在孕妇产后也要积极的给以她们充分沟通,帮助引导她们要多休息。因而针对不同的病人就要有不同沟通重点,有时候也要根据病人的家庭背景和生活背景,实施有效的交流,实现沟通的目的。

2妇科护理中有效沟通的应用策略

妇科护理中有效沟通可以帮助患者有效释压,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这样才能加快病情的康复。那么,针对有效沟通的应用策略,笔者做出两方面分析研究。

2.1护理中进行语言的有效沟通

所谓语言沟通就是指医护人员要善于倾听、尊重患者,要一直遵循:患者和护理人员是平等的。所以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就要学会尊重患者,主动消除医患关系间的隔阂,把患者当成亲人、朋友似的去照顾、去关怀。这样就能是患者感受到一种家的温暖,一种亲人的关怀。自然心情也会大好,康复效果也十分明显。而且,在医护工作中,护理人员也要学会怀着一颗富有责任感和热情的心,去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并且从沟通中找到所需信息。有时候我们询问一些信息时,一定要选择恰当方式,而不能直接的强制询问,这样对病人不尊重,也不能说对患者说一些敏感词汇或者悲观过激的话,这样就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不利于病情的康复。所以在交流中护理人员就要做到语言凝练、简介、准确又要充满感情,给予患者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与护理工作的高质量展开。

2.2非语言性沟通

所谓非语言沟通就是指人的体态、仪表等行为语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通过沟通姿势、表情、眼神、动作等将交流信息传达给对方,给予患者一种强化情感的作用。人们常说;微笑是人们心与心沟通的最好方式。那么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进行微笑与关怀就能够减轻患者住院时的焦虑与恐惧。在和妇科患者交谈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以平静的目光、热情主动的态度倾听病人的倾诉,让病人感到有一种被关怀的温暖。但是在危重的患者面前,医生就要表情认真、严肃。医护人员对患者恰当的接触抚摸可能就会使患者获得有一种关心、支持、理解的温暖感受。端庄的仪表人的仪表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人的修养[3]。一位浓妆艳抹、衣衫不整的护理人员,很大程度上就会给病人留下轻浮的印象。相反一位态度和蔼、仪表端庄的护理人员就能给患者感受到一种温暖、亲切、信任的感觉。

3结论

妇科护理中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进行沟通时就需互相尊重[3]。同时沟通作为一门艺术,就需要我们医护人员要有针对性、教育性、科学性、准确性、礼貌性的和患者交流。在非语言沟通中,也要努力给患者亲切、体贴的情感感受,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实现康复。

参考文献:

[1]张爱梅.护患沟通在妇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3(03):214-215

[2]包海燕.护理中有效沟通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12,25(14):119-120